TW201236528A - Passive compon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Passive compon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36528A
TW201236528A TW100105587A TW100105587A TW201236528A TW 201236528 A TW201236528 A TW 201236528A TW 100105587 A TW100105587 A TW 100105587A TW 100105587 A TW100105587 A TW 100105587A TW 201236528 A TW201236528 A TW 20123652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ssive component
metal layer
forming
act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55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06616B (zh
Inventor
Shih-Long Wei
Shen-Li Hsiao
Chien-Hung Ho
Original Assignee
Viking Tech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king Tech Corp filed Critical Viking Tech Corp
Priority to TW1001055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0661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2365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365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66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6616B/zh

Links

Description

201236528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被動元件及其製法,尤指一種單 面電極式之被動元件及其製法。 【先前技術】 隨著電子產業的蓬勃發展,電子產品在型態上趨於輕 薄短小,在功能上則逐漸邁入高性能、高功能、高速度化 的研發方向。因電子元件之體積越來越小,故其與電路板 ® 之結合需更牢固,以避免電子產品震動時,電子元件脫離 該電路板。因此’電子裝置内之各元件之間的結合力係成 為研發之重點。 請參閱第1A圖,為習知雙面電極式之被動元件1銲 接在電路板3之結構。如第1A圖所示,係提供一具有上、 下表面la、lb之被動元件1,且於上表面la上具有作動 結構10,該作動結構10係由兩電極100a與連接該兩電極 φ 100a之電阻層101所組成,而於下表面lb上僅具有兩電 極100b,又該被動元件1之側表面lc上具有金屬層11, 以導通上、下表面la、lb之電極100a、100b ;接著,藉 由銲錫材料31將下表面lb之電極100b接置於電路板3 之電性連接墊30上。 當進行銲接時,該銲錫材料31藉由與該金屬層11之 分子之間的吸附力而附著於該被動元件1之侧表面lc上, 使該銲錫材料31不僅結合於該被動元件1之下表面lb 上,且附著於該被動元件1之側表面lc上,因而增加該銲 3 111889 201236528 錫材料31之結合面積,以增強該電極100b與該電性連接 墊30之間的結合強度,可避免該被動元件1自該電路板3 上脫落。 請參閱第1B圖,為習知單面電極式之被動元件Γ銲 接電路板3之結構。如第1B圖所示,係提供一具有相對 之作用面la’與非作用面lb’之被動元件Γ,且該作用面 la’上具有作動結構10’,該作動結構10’係由兩電極100’ 與連接該兩電極100’之電阻層10Γ所組成,且該電阻層 10Γ上具有保護層102 ;接著,藉由銲錫材料31將該電極 100’接置於電路板3之電性連接墊30上。 惟,單面電極式之被動元件1’之側表面lc’上沒有金 屬材質,故當進行銲接時,該銲錫材料31僅結合於該作用 面la’上,而無法附著於該被動元件Γ之側表面lc’上,相 較於雙面電極式之被動元件1,單面電極式之被動元件1’ 使該銲錫材料31之結合面積減少,因而降低其電極100’ 與該電性連接墊30之間的結合強度,容易使其自該電路板 3上脫落。 因此,鑒於上述之問題,如何提升單面電極式之被動 元件與電路板之間的結合強度,實已成為目前亟欲解決之 課題。 【發明内容】 鑑於上述習知技術之種種缺失,本發明提供一種被動 元件,係包括:本體,係具有相對之作用面與非作用面、 與該作用面鄰接之兩固定面、及沿該固定面延伸至該非作 201236528 用面之側表面,該作用面上具有作動結構,該作動 鄰近該兩ϋ定面之電極與連接麵電極之作騎所 以及金屬層,係設於該本體之固定面上。 , ,狀被動元件中,該作動結構可具有—個或複數 個,右為稷數個,則令各該作動結構間隔排列。 前述之被動元件中,該金屬層可對應該電極之位置, 且該電極可連接該金屬層’而該固定面可為斜面、曲面、 階狀面。 前述之被動元件中,形成該金屬層之材料係可為銅、 錄、絡、或紹。 本發明復提供-種被動元件之製法,係包括:提供一 用於製作被動元件且具有相對之第一及第二表面之基板; 形成複數溝槽於該基板之第一表面上;形成金屬層於該些 溝槽之部分壁面上;以及分離該溝槽,以形成複數本體, 該本體具有作用面、非作用面、依該溝槽壁面定義之固定 鲁面、及沿該固定面延伸至該非作用面之側表面使該金屬 層位於該固定面上。 =月述,製法中,該金屬層之製程可包括:形成阻層於 S/基板之第|面上,且該阻層具有複數開口,以外露出 "玄溝槽之4刀壁面,形成該金屬層於該開口中之溝槽之壁 面上;以及移除該阻層。 刖述之製法中,可於形成該溝槽之前或形成該金屬層 之後,形成作動結構於該基板之第一表面上,且使該金屬 層對應位於該作動結構之兩端。 5 111889 201236528 由上可知’本發明之被動元件,係藉由在鄰近該電極 之固定面上形成金屬層,當進行銲接時,該銲錫材料不僅 可結合於該本體之作用面上,且可藉由該金屬層以附著於 該固定面上,相較於習知技術之單面電極式之被動元件, 本發明之被動元件有效增加該銲錫材料之結合面積,因而 增強該電極與該電性連接墊之間的結合強度’可避免該被 動元件自該電路板上脫落。 【實施方式】 以下藉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發明之實施方 式’熟悉、此技藝之人士可由纟說明書所揭示之内容輕易地 瞭解本發明之其他優點及錢。且配合第从至2D圖說明 之實施形態中’所謂「上」、「下」、「左」、「右」僅 係變於說明本發明之技術特徵的相對參考方向,並非用以 限制本發明之實施形態與權利範圍,合先敛明。 請參閱第2A至2D圖’係為本發明所提供之被動元件 2之製法。
-t, 、I作被動元件J 對之第一表面2a及第二表面2b夕盆上 ^ 之基板2,,且丑w 動結構22於該基板2,之第一表面^ 形成該基板2,之材質係為陶瓷材,作、、。於本實方 作動結構22係間隔排列,且該作動妗、、無特別限3 與位於該兩電極220之間且連接該 22係由兩 221所組成。另外,後續製出之被動兩元電二Μ : 感、或電容,其可依該作動層221 糸可為1 之材質而定,^ 6 201236528 阻為例 接著’形成複數溝槽23於該基板2’之第一表面2a上, :〔/冓、23、23’、23”之形狀並無限制,如第2A、2A,及 2A圖所不,其剖面可為V形、U形或凹形,並盔特別限 ^於本實施例中,該些溝槽23係呈直線彼此並排、,以作 切割路彳㈣利於切單製程,但利此為限。 如第圖所示,形成阻層24於該基板2,之第一表面 2二;Si層24具有複數開口 24。’以外露出該溝槽 第C 2C及2C”圖所示’形成金屬層21於該此開 I:之溝槽23之壁面上,且該金屬層21對應該。 兩端之電極22〇之位置;接著,移除該阻層; 、歹j如印刷方式形成保護層222於該作動層如表面上。 於本實施例中,該電極22〇係連接該金屬層Η,且形 成该金屬層21之材料係可為銅、鎳、鉻、或紹。 y於另—實施態樣中,可於形成該金屬層η之後, 再形成該作動結構22於該基板2,之第—表面&上。 溝样圖所示,進行切單製程,沿著該些溝槽23(如 板;,Γ)與預定㈣Μ(如第2C,圖所示)切割該基 此、、冓样二割成複數被動元件2。如第2C,圖所示’因該 直線並排,故該些溝槽23為直向,該預 為橫向,但於其他實施例中可 並無特別限制。 此外,亦可於該被動元件2形成之前,先以例如雷射 111889 7 201236528 加工於該基板2’上產生剝裂線,則該切單製程將為業界熟 知的折條及剝粒製程。 再者,該被動元件2包括本體20及金屬層21,該本 體20具有依該第一表面2a定義之作用面20a、依該第二 表面2b定義之非作用面20b、依該溝槽23壁面定義之左、 右兩固定面20c、及沿該固定面20c延伸至該非作用面20b 之左、右兩側表面20d,使該金屬層21位於該本體20之 固定面20c上。 又,該被動元件2為單面電極式,且依不同之溝槽23、 23’、23”形狀將形成不同形狀之固定面20c、20c’、20c”, 如第2D、2D’及2D”圖所示之斜面、曲面、階狀面。 請參閱第3圖,於後續製程中,可於該金屬層21上 先電鍍形成一表面金屬層25,再將該本體20設於一電路 板3上,且藉由銲錫材料31使該電極220銲接於該電性連 接墊30上。 另外,請參閱第4圖,於另一實施態樣中,該電極220’ 可以未連接該金屬層21。 本發明之被動元件2,因該本體20之左、右兩固定面 20c上具有金屬層21,故當進行銲接時,該銲錫材料31 不僅可結合於該本體20之作用面20a上,且可藉由該金屬 層21 (或表面金屬層25)以附著於該本體20之固定面20c 上,相較於習知技術中之鐸錫材料僅結合於該作用面上, 本發明之本體20藉由該金屬層21可增加該銲錫材料31 之結合面積,有效增強該電極220與該電性連接墊30之間 201236528 的結合強度,以避免該被動元件2自該電路板3上脫落。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被動元件及其製法,係藉由在製 作該被動元件時,先形成複數溝槽於基板上,再形成金屬 層於該溝射,以於切單後,該溝槽之㈣(固定面)可 全近忒本體之電極,當進行銲接時,該銲錫材料將藉由該 屬層附著於該固定面上,有效增加該銲錫材料之結合面 積,因而增強該電極與該電性連接墊之間的結合強度。 再者,本發明之溝槽設計係用以在本體之側面上形成 屬層’故該溝槽無形狀上的限制。 上述實施例係用以例示性說明本發明之原理及其功 政,而非用於限制本發明。任何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均可 在不違背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 改。因此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應如後述之申請專利範 圍所列。 【圖式簡單說明】 第1A圖係為習知雙面電極式之被動元件與電路板之 剖視示意圖; 第1B圖係為習知單面電極式之被動元件與電路板之 剖視示意圖; 第2A至2D圖係為本發明被動元件之製法之剖視與立 體示意圖;第2A,及2A”圖係為本發之未切割基板前之溝 槽之不同實施態樣;第2C,及2C”圖係為本發明之未切割 基板前之立體示意圖;第2D,及2D”圖係為本發明被動元 件之固定面之不同實施態樣; 9 111889 201236528 第3圖係為本發明之被動元件與電路板之剖視示意 圖;以及 第4圖係為本發明之被動元件之另一實施態樣之立體 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la lb la,、20a lb, 、 20b lc 、 lc’ 、 20d 10、 1(T、22 100a、100b、100, 101 、 101, 102 ' 222 11、 21 2, 2a 2b 2 20 20c、20c,、2丨 23 、 23, 、 23” 被動元件 被動元件 上表面 下表面 作用面 非作用面 側表面 作動結構 、220、220’ 電極 電阻層 保護層 金屬層 基板 第一表面 第二表面 被動元件 本體 固定面 溝槽 10 111889 201236528 221 作動層 24 阻層 240 開口 25 表面金屬層 3 電路板 30 電性連接墊 31 銲錫材料 L 預定切割線 11 111889

Claims (1)

  1. 201236528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被動元件,係包括: 本體,係具有相對之作用面與非作用面、相對之兩 固定面、及沿該固定面延伸至該非作用面之侧表面,該 兩固定面係位於該本體兩側,各該固定面之一緣係連接 該作用面,且該作用面上具有作動結構,該作動結構由 對應該兩固定面之電極與連接該兩電極之作動層所組 成;以及 金屬層,係設於該本體之固定面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被動元件,其中,該電極 連接該金屬層。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被動元件,其中,該固定 面為斜面、曲面、階狀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被動元件,其中,形成該 金屬層之材料係為銅、鎳、鉻、或I呂。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被動元件,其中,該作動 結構具有複數個,且各該作動結構係間隔排列。 6. —種被動元件之製法,係包括: 提供一用於製作被動元件且具有相對之第一表面 及第二表面之基板; 形成複數溝槽於該基板之第一表面上; 形成金屬層於該些溝槽之部分壁面上;以及 分離該溝槽,以形成複數本體,該本體具有依該第 一表面定義之作用面、依該第二表面定義之非作用面、 201236528 依該溝槽壁面定義之固定面、及沿該固定面延伸至該非 作用面之侧表面,使該金屬層位於該本體之固定面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被動元件之製法,其中, 該溝槽之剖面係為V形、U形或凹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被動元件之製法,其中, 該些溝槽彼此並排。 : _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被動元件之製法,其中, 形成該金屬層之材料係為銅、鎳、絡、或I呂。 _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被動元件之製法,其中, 該金屬層之製程係包括: 形成阻層於該基板之第一表面上,且該阻層具有複 數開口,以外露出該溝槽之部分壁面; 形成該金屬層於該開口中之溝槽之壁面上;以及 移除該阻層。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被動元件之製法,復包括 φ 於形成該溝槽之前,形成作動結構於該基板之第一表面 上,且於後續製程中,該金屬層對應位於該作動結構之 兩端。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被動元件之製法,復包括 於形成該金屬層之後,形成作動結構於該基板之第一表 面上,且該金屬層對應位於該作動結構之兩端。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或12項所述之被動元件之製法, 其中,該作動結構係複數個,且各該作動結構係間隔排 列。 2 111889 201236528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或12項所述之被動元件之製法, 其中,該作動結構係由兩電極與連接該兩電極之作動層 所組成,且該金屬層連接該電極。
    S 3 111889
TW100105587A 2011-02-21 2011-02-21 Passive components and their methods TWI4066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05587A TWI406616B (zh) 2011-02-21 2011-02-21 Passive components and their method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05587A TWI406616B (zh) 2011-02-21 2011-02-21 Passive components and their method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6528A true TW201236528A (en) 2012-09-01
TWI406616B TWI406616B (zh) 2013-08-21

Family

ID=47222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5587A TWI406616B (zh) 2011-02-21 2011-02-21 Passive components and their methods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0661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8206A (zh) * 2015-06-25 2017-01-04 威华微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被动元件的预形体及其量产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65532B (en) * 2005-01-03 2006-11-01 Yageo Corp Method for making a passive device
TWI281842B (en) * 2005-01-11 2007-05-21 Ta I Technology Co Ltd Manufacture method for multiple-circuit chip with protruding electrod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8206A (zh) * 2015-06-25 2017-01-04 威华微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被动元件的预形体及其量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06616B (zh) 2013-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43458B2 (ja) 電子回路モジュール
JP2010199129A5 (zh)
JP2010251395A5 (zh)
TW201436684A (zh) 嵌埋有電子元件的線路板結構及其製法
CN104681531B (zh) 封装基板及其制法
TW201251537A (en) Ceramic wiring substrate, multi-piece ceramic wiring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2693922A (zh) 键合焊盘上的钝化材料的图案及其制造方法
KR20080003802A (ko) 반도체 장치 및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JP2013000792A5 (zh)
CN104418292A (zh) Mems器件
TW201236528A (en) Passive compon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10150351A1 (ja) 電極基体
WO2019139072A1 (ja) 電子部品パッケー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300460A (ja) 圧電振動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543590A (zh) 封裝基板及其製法
CN105453270B (zh) 芯片驱动性能改善的背光图像传感器芯片
JP4745185B2 (ja) 半導体回路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08091357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120968A (ja) プリント配線板、プリント配線板を用いた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プリント配線板を用いた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2005311117A5 (zh)
TWI493673B (zh) 半導體元件及其製法
JP5546363B2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426935B2 (ja) 電子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2014090117A (ja) 半導体装置、半導体装置の実装構造、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754269B2 (ja) 発光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