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33952A - Combustion heating system - Google Patents

Combustion heating syste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33952A
TW201233952A TW100139715A TW100139715A TW201233952A TW 201233952 A TW201233952 A TW 201233952A TW 100139715 A TW100139715 A TW 100139715A TW 100139715 A TW100139715 A TW 100139715A TW 201233952 A TW201233952 A TW 20123395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bustion
plate
flame
heating
pa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397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35035B (zh
Inventor
Kimiyoshi Satoh
Original Assignee
Ih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hi Corp filed Critical Ihi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339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339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50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503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12Radiant burners
    • F23D14/125Radiant burners heating a wall surface to incandescen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46Details, e.g. noise reduction means
    • F23D14/66Preheating the combustion air or ga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3/00Combus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ombustion cha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02Premix gas burners, i.e. in which gaseous fuel is mixed with combustion air upstream of the combustion zo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12Radiant burners
    • F23D14/126Radiant burners cooperating with refractory wall surf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2900/00Special features of, or arrangements for combustion apparatus using fluid fuels or solid fuels suspended in air; Combustion processes therefor
    • F23C2900/03001Miniaturized combustion devices using fluid fue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as Burners (AREA)
  • Solid-Fuel Combustion (AREA)

Description

201233952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將使燃料燃燒以加熱被加熱物之複 數個燃燒加熱器相互地連結之燃燒加熱系統。 本案係根據2010年11月4曰於日本申請之日本特願 2010 — 247371號申請案而主張優先權,並將其内容援用於 此。 【先前技術】 習知廣為普及之燃燒加熱器,係以藉由燃料氣體(gas) 之燃燒而產生之燃燒熱來加熱輻射體,並藉由來自輻射體之 輻射面的輪射熱,以加熱工業材料或食品等。有關此種燃燒 加熱器,例如已提案有一種為提升輻射強度而於輻射面應用 輻射率高之材料及形狀的技術(例如參照專利文獻丨)。 在前述之習知燃燒加熱器中’係使燃料氣體在設置於 輻射面表面之燃料氣體排出口燃燒,且不回收排放氣體而 排氣至周圍環境。因此’無法回收排熱而熱效率變低,而 且,輻射面之面積因燃料氣體排出口之形成而變小,故難 以提升輻射強度。進一步,會有裝置周邊之溫度因排放氣 體的熱而上升,或充滿排放氣體,而無法謀求周圍環境之 改善的可能性。 因此,目前已提案有/種提升熱效率之稱為微燃燒器 (microcombustor)之燃燒加熱器。此燃燒加熱器係將遍及 燃燒氣體之導入路、燃燒室、以及燃燒後之排放氣體的導 出路之範圍做成為密閉構造’並將導入路與導出路鄰接, 323614 4 201233952 * 以藉由排放氣體的熱而將燃燒前之燃料氟體預熱,以提高 熱效率。(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 日本特開2004— 324925號公報 專利文獻2 : 日本特開2007 —212082號公報 【發明内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如同前述專利文獻2的燃燒加熱器,係具備用以有效 率地利用排放氣體的熱並回收排放氣赠的密閉構造。在 此,當為使燃燒加熱器之熱量及加熱面積增加,而欲單純 地於二維方向(平行於加熱面之方向)使燃燒加熱器變大 時,會有為穩定地維持密閉性而增加製造成本的可能性。 此外’隔開燃燒加熱器内之導入路與導出路之間隔板的熱 變形變大,而會有溫度分布不平均,或因不完全燃燒導致 CO(—氧化碳)之排放濃度增加,而無法充分地發揮燃燒加 熱器之性能的可能性。因此,本案發明人係嘗試將複數個 燃燒器相互地連結,以使其熱量及加熱面積增加。 在將複數個燃燒加熱器連結之燃燒加熱系統中,係尋 求以1次的點火將所連結之全部的燃燒加熱器點火的功 能。然而,在如同專利文獻2的燃燒加熱器中,因必須保 持饮閉性’故會有無法容㈣形成火焰延燒構造(用以在複 323614 5 201233952 數個燃燒加熱器間使燃燒傳播之構造)之可能性。此外,在 燃燒加熱器中因外周壁具有保持火焰功能,故當為了設置 火焰延燒構造而省略外周壁時,保持火焰性會降低,且有 C0排放濃度增加或無法得到原本之熱效率的可能性。 本發明係有鑒於此種課題而研創者,其目的在提供一 種即使在已連結複數個加熱器的情況下,亦能兼顧火焰延 燒性與保持火焰性的燃燒加熱系統。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之燃燒加熱系統’係具有連結複數個燃燒加熱 器之構造,該燃燒加熱器係具備加熱板、與加熱板對向配 置的配置板、配置於加熱板與配置板之間之環狀的外周 壁、配置於加熱板與配置板之間的間隔板、位於沿著外周 壁之處’且使燃料氣體碰撞屬於外周壁一部分的保持火焰 部位以保持火焰的燃燒室、以配置板與間隔板作為側壁而 使燃料氣體朝向燃燒室流動的導入路、及以加熱板與間隔 板作為侧壁而使排放氣體由燃燒室朝向外部流動,並且透 過間隔板以排放氣體的熱將燃料氣體預熱的導出路。此 外’本發明之燃燒加熱系統係具備連通路,該連通路係配 置於複數個燃燒加熱器的連結部,並且使各個燃燒室相互 地連通。此外,保持火焰部位與連通路係並排設置於加熱 板與配置板之對向方向。 此情形時,外周壁之高度亦可為保持火焰所必須之保 持火焰部位的高度、及根據連通路之火焰熄滅距離所決定 之連通路南度的和。
6 323614 S 201233952 此外,連通路亦可配置於已連結之複數個燃燒加熱器 的各個燃燒室間的距離成為最短的位置。 ° 此外,本發明之燃燒加熱系統亦可進一步具僙連接於 導入路而使燃料氣體朝向燃燒加熱器流動之第丨配管部、; 連接於導出路而使排放氣體朝向燃燒加熱器之外部流動之 第2配管部、及使複數個燃燒加熱器之各個第2配管部$ 互地連通之連通管。此外,連通管亦可具有流路面積較 2配管部大之擴大部。 此外,第1配管部以及第2配管部之一方亦可配置於 另一方之内部而形成雙重管。 、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即使在已連結複數個燃燒加熱器的情況 下,亦能兼顧火焰延燒性與保持火焰性。 【實施方式】 以下,一面參照所附圖式,一面詳細地說明有關本發 明之較佳的實施形態。下述實施形態所示之尺寸、材料及 其他具體性的數值等’係為使發明容易理解之例示,除非 特別聲明之情況,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等特徵。再者,於 本說明書以及圖式中,關於實質上具有相同功能或構成之 要素’係賦予相同的符號而省略重複說明。此外,對本發 明無直接關係之要素係省略圖示。 燃燒加熱器係具備本體容器,該本體容器係燃燒室、 燃料氣體(未燃燒氣體:燃燒前之氣體)之導入路、及排放 氣體(燃燒氣體:燃燒後之氣體)之導出路以密閉之狀態所 7 323614 201233952 形成。此外,此燃燒加熱器係以流動於導出路之排放氣體 的熱’將流動於導入路的燃料氣體預熱,藉以在燃燒室實 現超額捨(enthalpy)燃燒。因此種燃燒加熱器係回收排放 氣體的熱,故熱效率高,且因亦回收排放氣體,故不損及 周圍環境。此外’因額於1¾射面形成燃料氣體排出口, 故輻射面之面積不會減少而輻射強度高。 此種燃燒加熱n之中’特》j在碟(disk)型的燃燒加熱 器中’負責傳熱之間隔板係由較構成本體容器之一對平板 (加熱板、配置板)小型之平板所構成。此外,碟型的燃燒 加熱器係以於一對平板間設置空隙而配置之簡易的構成, 以實施導入路與導出路之間之熱交換。進一步,碟型的燃 燒加熱器’其具有輻射面之平板的形狀之自由度高。 因為此種能兼顧南熱效率與排放氣體之回收功能而 便於使用’今後’將燃燒結束後之排放氣體就此排放至周 圍環境之習知燃燒加熱器置換為如同本實施形態之碟型燃 燒加熱器的機會,可預期將會増加。但是,因前述習知之 燃燒加熱器係比較大型者為多’且現在之碟型燃燒加熱器 係比較小型者為多’故難以將習知之大型燃燒加熱器即刻 置換為比較小型之碟型燃燒加熱器。 當為使碟型燃燒加熱器之熱量及加熱面積增加,而欲 單純地於二維方向(平行於加熱面之方向)使燃燒加熱器變 大時,會有為穩定地維持密閉性而增加製造成本的可能 性。此外,隔議燒加熱H内之k路與導出路之間隔板 的熱變形變大’而會有溫度分布不平衡,或因不完全辦燒 323614
S 8 201233952 導致co排放濃度增加’而無法充分地發揮燃燒加熱器之性 能的可能性。因此’本案發明人係著眼於將複數個燃燒加 熱器連結之燃燒加熱系統。再者,所謂連結係指將燃燒加 熱器設置於連接之狀態’且包含將複數個燃燒加熱器予以 -體地形成之情形。但是,在燃燒加熱器中,因必須保持 密閉性’故會有無法容易地形成火焰延燒構造(用以在複數 個燃燒加熱器間使輯傳播之構造)之可能性。此外,在燃 燒加熱器中因外周壁具有保持火焰魏,故當為了設置火 焰延燒構造而不慎去除外周壁時,保持火焰性會降低,且 有C0排放濃度增加或無法得㈣本之熱效率的可能性。 本實施形態之連結複數個燃燒加熱器之燃燒加熱系 統,係以兼顧火焰延燒性與保持火焰性為目的。以下,為 容易理解,首先說明構成燃燒加熱系統100之個別的燃燒 加熱器110,且於其後詳述有關燃燒加熱系統1〇〇之功能, 特別是火焰延燒功能。 (燃燒加熱器110) 第1圖係為用以說明燃燒加熱器1 1 〇之構造的組合 圖。第2A圖係為在第1圖之A — A線的剖面圖。第2B圖係 為在第2A圖之區域XI的擴大圖。再者,第2A圖之紙面上 下方向係為燃燒加熱器110之垂直方向。如第2a圖所示, 燃燒加熱器11 〇係包含加熱板118、配置板12〇、外周壁 122、間隔板124、燃燒室126、導入路128、導出絡13〇、 第1配管部132、及第2配管部134。再者,在本實施形態 中,係舉燃燒加熱器110在二維方向之外形為220mmx 9 323614 201233952 140mm(當如同後述於長邊方向連結2個時為44〇mmxl4〇mm) 左右者為例說明。但是,燃燒加熱器11〇之外形,並非限 定於該大小’而能設定為任意之大小。 本實施形態之燃燒加熱器110係為預先混合型,係對 本體容器供給預歧合有都市煤氣等與作為燃燒用氧化劑 氣體之空氣之燃料氣體(預先混合氣體)。再者,並非限定 於該情況’職加熱ϋ 11G亦可為將兩者在職室126或 燃燒室126之前方的導人路128混合而進行擴散燃燒之擴 一加…、板118以及配置才反12〇係以对熱性以及耐氧化性 门之素材例如不鏽鋼(sus : ^咖加el) 以熱傳導率高之辛;,也丨I 4 '、 彳如頁銅等形成。加熱板118以及 配置板120仙互地對向•置,並且相互地呈大致平行 (詈用。H起本實施形態的超額烚燃燒之實質上的平行)而配 室126所彦Ϊ熱板118以及配置板120亦作為藉由在燃燒 曰m 燃燒熱而被加熱之誠體而發揮功能。但 ^ 〇並非受限於作為輻射體而發揮功能之構 成例如亦可作為隔熱構造。 構 外周壁122 #&、a (track)形狀(由大致;^時’其内周係形成為田徑場 2個圓弧(半圓Μ成:==兩:… 壁122係配置於力,外周係形成為矩形。外周 外周壁122之外周:118以及配置板120之間。此外, 配置於加熱板川與=:為_面使用。外周壁122係 丹配置板12〇之間,於俯視時係形成為 323614 201233952 環狀。 燃燒加熱器110之本體容器係由外周壁122、及從上 下封閉外周壁122之加熱板118和配置板120所構成。於 此本體容器,上下壁面(加熱板118、及配置板120之板面) 的面積較外周面(外周壁122之外周面)為大。亦即,上下 壁面佔了本體容器外表面的大部分。此上下壁面之中,例 如上側的面(加熱板118之上表面)係成為幅射面,當燃料 氣體在燃燒室126燃燒時,首先,加熱板118藉由該燃燒 而加熱,接著,因韓射及空氣之對流,熱由輕射面傳達而 加熱燃燒加熱器110外部之被加熱物。此外,在以燃燒加 熱系統100的方式連結複數個燃燒加熱器110的情況時, 於該複數個燃燒加熱器110全部的輻射面中,能得到大致 同等的輻射熱。於本實施形態中,雖在上下壁面中,將上 侧的面(加熱板118之上表面)作為輻射面,但並非限定於 該情況,亦可僅將下側的面(配置板120之下表面)作為輻 射面,或將上下壁面之兩面作為輕射面。 間隔板124之外形係較加熱板118以及配置板120為 小,且形成為按照外周壁122的内周面的形狀。間隔板124 在加熱板118以及配置板120之間,配置為與加熱板118 以及配置板120大致平行。於間隔板124與加熱板118之 間、以及間隔板124與配置板120之間,係分別形成空隙。 此外,間隔板124係以财熱性以及耐氧化性高之素材,例 如不痛鋼、或以熱傳導率南之素材’例如黃銅等形成。間 隔板124只要在加熱板118以及配置板120之間分別形成 11 323614 201233952 空隙,亦可;傾斜而對向配置。此外,間隔板124、加熱板 118及配置板120,其厚度係無限制,且不限於平板而亦 可形成為四凸。 使用第1圖之組合圖,以說明加熱板118、配置板 120、外周壁122、以及間隔板124之位置關係。間隔板124 與外周壁122係由上方疊放於配置板12〇。詳細内容係如 第Μ圖所示,相對於配置板12〇固定於第i配管部132 的^4 ’間隔板124係固定於較第1配管部Η?朝上方突 出之第2配管部134的端部。因此,配置板12〇與間隔板 124係離開達第丨配管部132的端部與第2配管部134的 端部之間的距離。此外,間隔板124係配置於外周壁122 之内部。此時,於間隔板124之外周端部、及外周壁122 之筒狀的内周面之間,係形成空隙以作為燃燒室126。最 後’加熱板118由上方疊放至外周壁118。 燃^〇至126係被外周壁122、加熱板118、配置板120、 以及間隔板124之外周端部所包圍,且沿著外周壁122而 形成於較外周壁122内側。因以此種方式沿著外周壁122 形成燃燒室126,故能充分地確保燃燒室126的體積,且 能降低燃燒飽和度。 如第2A圖所示,在本體容器内,係於厚度方向(正交 於加熱板118之上表面的方向)重疊而形成導入路128與導 出路130。導入路128係為將配置板uo與間隔板124作 為侧壁而被配置板120與間隔板124包夾之空間。導入路 128係使朝本體容器中央流入之燃料氣體放射狀地朝向燃 12 323614 201233952 燒室126流動。 導出路130係為將加熱板118與間隔板124作為側 壁,而被加熱板118與間隔板124包夾之空間。導出路13〇 係將排放氣體由燃燒室126匯集於本體容器中央,並使其 朝向燃燒加熱器110之外部流動。此外,如第2A圖所示, 因在本體容器内,導入路128與導出路130係重疊而形成 於厚度方向,故排放氣體的熱透過間隔板124而傳達,而 能將燃料氣體預熱。 第1配管部132係連接於導入路128,並使燃料氣體 朝向燃燒加熱器110内流動。具體而言,於配置板之 中心部係設置有與第1配管部132的内徑相同直徑的孔 158,且於該孔158連接有第1配管部ι32。 第2配管部134係配置於第1配管部132之内側。亦 即,以第1配管部132與第2配管部134形成雙重管。此 外,第2配管部134係連接於導出路13〇,並使排放氣體 朝向燃燒加熱器110的外部流動。具體而言,於間隔板124 之中心部係設置有與第2配管部134的外徑相同直徑的孔 160 ’且第2配管部134連接於該孔16〇。進一步,第2配 官部134亦擔負將流動於其内部之排放氣體的熱,傳達至 流動於第1配管部132之燃料氣體的作用。 於本實施形態中,雖於第丨配管部132的内側配置第 2配#邛134,但並非限定於該情況,亦可於第2配管部 134的内側配置第1配管部132,並且將第丨配管部132 以及第2配管部134由加熱板118侧分別連接至導入路128 323614 13 201233952 以及導出路130。 揍著,具體地說明燃料氣體以及排放氣體的流動。在 將第2A圖的區域XI予以擴大的第2B圖中’以淺灰色塗滿 的箭號係表示燃料氣體的氣流,以深灰色塗滿的箭號係表 示排放氣體的氣流,以黑色塗滿的箭號係表示熱的移動° 當對第1配管部132供給燃料氣體時’燃料氣體由配置板 120之中心部朝導入路128流入’且一面於水平方向呈放 射狀擴大,一面朝向燃燒室126流動。燃料氣體係於燃燒 室126碰撞外周壁122並燃燒之後,成為高溫的排放氣體。 排放氣體係由燃燒室126經由導出路130而朝第2配管部 134流入。 間隔板124係以比較容易熱傳導的素材形成,且通過 導出路130之排放氣體的熱,係透過間隔板124而傳達(傳 熱)至通過導入路128的燃料氣體。在本實施形態中,因流 動於導出路130之排放氣體與流動於導入路128之燃料氣 體,係隔著間隔板124而成為相對流(counter flow) ’故 成為能以排放氣體的熱有效率地將燃料氣體預熱,而能獲 得到高的熱效率。藉由此種方式將燃料氣體預熱之後而燃 燒之所謂超額焓燃燒’可使燃料氣體的燃燒穩定化,並能 將因不完全嫵燒而產生之C0的濃度抑制在極低濃度。 進一步,因能於燃燒室126進行穩定之燃燒,故於導 入路128之與燃燒室126之連接部,其垂直於燃料氣體的 氣流之剖面形狀(以下’稱為流路剖面形狀)的代表尺寸, 係考量能防止(燃燒反應不傳播於導入路128内)火焰往導 323614 14 201233952 入路⑽舰人之程度的火焰熄滅距離(包含火焰媳滅等 效直徑),而宜設為火焰熄滅距離以下。再者,代表尺寸係 為藉由燃料氣體朝燃燒室126流入瞬前之流路的剖面形狀 所決定之尺寸。例如,於流路剖面形狀為圓形之情況時, 代表尺寸係指圓形剖面之直徑’且於流路剖面形狀為圓形 以外之情況時,代表尺寸係指剖面之水力等效直徑。水力 等效直徑,係能以4x流路剖面積/濕周長而求得。濕周長 係表示,於流路剖面中燃料氣體接觸的壁(配置板12〇、間 隔板124)部分之長度。 例如當將配置板120與間隔板124之距離做成為火焰 熄滅距離以下時,即防止火焰進入導入路128内,且燃燒 穩定化。但是,為將配置板120與間隔板124之距離均勻 地做成為在火焰熄滅距離以下,則必須提高配置板12〇盥 間隔板124之面精度及安裝精度,而會有增加製造成本^ 可能性。於本實施形態中,因容許配置板12〇與間隔板124 之距離較火焰媳滅距離為大’故於間隔板 近的下表面(配置板訓),隔開預定之間隔L(參;•第1 圖)而配置與配置板120抵接之複數個突起部152。 第3A圖係為用以說明複數個突起部152之斜視圖。 此外,第3A圖係為燃燒加熱器11〇之透視圖。第3B圖係 為由箭號方向觀察在第3A圖之B__B線的剖面之斜視剖面 圖。第3B圖中,為容易理解複數個突起部之構造,以 虛線表示被間隔板124隱藏的部分。此外,箭號154係表 示燃料氣體之氣流的方向。導人路128係藉由設置於間隔 323614 201233952 板124之複數個突起部152而縮小装 圖以及第3B圖所示’燃料氣體係於導入路128之中,經由 鄰接突起部152之間的空隙而朝燁燒官 A 切撚麂至126流入。此時, 犬起。卩152彼此的間隔L係成為、户 尺与/爪路剖面形狀的代表尺 寸。亦即’不須嚴密地設定配置板12 触 做與間隔板124之距 離,即能藉由間隔L設定流路剖面形狀的代表尺寸。 -燃料氣體之火焰消滅距離d係以管壁模型(m〇del)的 直把大小來表示,並藉由式(1)求得。 d= 2 λ . Nul/2/Cp . /〇 u · Su …式⑴ 於式(1)中,λ係為熱傳導率,Nu係為納赛數(Nusse 11 number)、Cp係為定壓比熱、p u係為燃料氣體之密度、Su 係為燃燒速度。 本實施形態之燃燒加熱器110,係以前述之代表尺寸 (突起部152彼此之間隔L)成為火焰熄滅距離d以下的方 式而設計,故燃燒室126之穩定的燃燒係為可能。此外, 並非限定於設置複數個突起部152之構成,亦可於間隔板 124之燃燒室附近的下表面設置1個圓環形的突起部。此 種情況,突起部與配置板120之距離係成為代表尺寸。藉 由該構成’能以更簡易的構造將導入路128的代表尺寸做 成為火焰熄滅距離d以下。 如同以上之說明,於燃燒加熱器110單體中,因將熱 由導出路130傳達至導入路128 ’故熱效率能夠非常高。 此外,因經由第2配管部134回收排放氣體,故亦能防止 損及周圍環境。 16 323614 201233952 接著,說明將此種燃燒加熱器110連結複數個達到對 應所要求之熱量及加熱面積之數量而構成之燃燒加熱系統 100。 (燃燒加熱系統100) 第4圖係為顯示燃燒加熱系統100之外觀例的斜視 圖。第5A圖係為用以說明燃燒加熱系統100之構造的平面 圖。第5B圖係為在第5A圖之C —C線之剖面圖。第5C圖 係為在第5B圖之區域X2的擴大圖。第6圖係為用以說明 火焰延燒部170的斜視圖。但是,在第6圖中,為說明上 之方便,係將延長至燃燒加熱系統100的圖中前方侧之部 位省略,而且,省去有關省略部分之剖面的詳細記載。 如第4圖所示,燃燒加熱系統100係具有將複數個燃 燒加熱器110相互地連結之構造,且使供給之燃料氣體燃 燒,並將燃燒加熱器110各者加熱,而回收其排放氣體。 在本實施形態中,為得到大的熱量及加熱面積,而將 複數個熱量及加熱面積比較小的燃燒加熱器110予以組 合。因能使用比較小的燃燒加熱器110,故與將單個燃燒 加熱器110設計為大的情況作比較,能抑制燃燒時各自之 熱變形。此外,即使隨著增加熱量及加熱面積之要求而進 一步連結燃燒加熱器110,其各自之燃燒能力亦不會受到 燃燒加熱器110之連結數量增加的影響。因此,能維持其 穩定性及财久性。 在本實施形態中,為說明之方便,雖舉僅連結2個燃 燒加熱器110之情況為例,但係能於燃燒加熱器110之長 17 323614 201233952 邊方向以及短邊方向任意地連結燃燒加熱器110,而能構 成各種縱橫比之燃燒加熱系統100。 此外,如第5A圖以及第6圖所示,於燃燒加熱系統 1〇〇之複數個燃燒加熱器110的連結部位,係形成有將已 連結之複數個燃燒加熱器110内之密閉空間(燃燒室126、 導入路128、及導出路130)相互地連通之火焰延燒部170。 再者’當在氣體中使用燃燒加熱系統100時,此密閉空間 未必必須完全地密閉。此外,當將加熱板118與配置板120 與外周壁122之間完全密閉時,亦能在液體中使用燃燒加 熱器110。 在將複數個燃燒加熱系統110相互地連結之燃燒加熱 系統100中’係尋求例如藉由點火器(igniter)等點火裝置 之1次的點火,而將所連結之全部的燃燒加熱器11〇點火 之功能。燃燒加熱器110雖須保持密閉性,但亦必須形成 火焰延燒部170。此外,燃燒加熱器11〇之中,因外周壁 122具有保持火焰功能,故於形成火焰延燒部no時,若 不經心地將外周壁122去除時,會有於外周壁未形成停滯 點(氣體流動停滯之部位),排放濃度隨保持火焰性的惡 化增加,而無法得到原本的熱效率之可能性。 本實施形態之火焰延燒部17〇係具備屬於外周部122 =分之簡火焰雜172、及連通彼此已連結之複數個 “,、凡加熱15 110之各自的燃燒室126之連通路174。保 ^焰部位m與連祕174係並㈣置於加熱板118之正 父方向(加熱板118與配置板120之對向方向,亦即外周壁 323614 201233952 122之高度方向)。保持火焰部位ι72係設置於配置板ι2〇 側’且連通路174係設置於加熱板118侧。 (保持火焰部位172) 在本實施形態中’如第6圖所示,係不以遍及外周壁 122的全部高度方向的方式形成連通路174,而係留下外周 壁122的一部分,以作為保持火焰必須高度之保持火焰部
位172。因此,如同將第5B圖的區域χ2予以擴大之第5C 圖所示’流動經過導入路128而來之燃料氣體,係於燃燒 室126碰撞保持火焰部位172而燃燒。因保持火焰部位ι72 係具有於燃燒室126確保保持火焰性之充分的高度,故能 與未形成連通路174之燃燒室ι26同樣的燃燒,且不排出 co而能謀求維持熱效率。再者,燃燒室126係使燃料氣體 碰撞於外周壁122之配置板丨2〇侧的内周面,並使其流動 钕滯而藉以保持火焰。亦即,燃燒室126係使燃料氣體碰 才里於屬於外周壁122 -部分之保持火焰部位172而保持火 焰。 (連通路174) 如第5C圖所不,連通路174係作為貫通孔而形成於 2持火焰部位Π2的上方,以將已連結之複數個燃燒加熱 裔110的燃燒室126相互地連通。藉由該構成,因點火而 在一方的燃燒器110產生的火焰,係通過連通路174而亦 傳播至另方,而成為能在短時間内將已連結之全部的燃 燒加熱II 11G點火。在本實麵態巾,雖舉將連通路174 形成於保持火,部位m之上方為例,但只要能作為保持 323614 19 201233952 火焰部位172㈣軸持火祕,财能形成於保持火焰 部位172之下方。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雖舉將連通路 174之剖面形狀形成為矩形為例,但並非受限於該情況, 而係能使用圓形或多角形等各種形狀。 此外,與導入路128的代表尺寸不同,必須以火焰通 過連通路174的方式(⑽反應在已賴之複數個燃燒加 熱器110間傳播的方式)設計連通路m的剖面形狀。因 此’連通路174的代表尺寸係設定為較前述之式(1)的火焰 熄滅距離d為大。例如,於火焰熄滅距離d為3mm的情況 時’當將連通路174的剖面形狀做成為高度3職寬度10mm 的矩形時’其代表尺寸係成為4.6mm *能充分地傳播火 焰。因此,如第5C圖所示,構成燃燒加熱系統1〇〇之燃燒 加熱器110的外周壁122之高度hi,係成為保持火焰必 之保持火焰部位172的高度h2、及根據連通路的火焰 媳滅距離d料定之連通路174的高度h3的和。 進一步,連通路174係形成於已連結之複數個燃燒加 熱器110各個之燃燒室126間之距離成為最短的位置。例 =。於第5A圖中’連通路!74係形成於相連結之複數個燃 燒器110之連結部分’且形成於燃燒加熱系统_之短邊 方向大致中央。在本實施形態中,因燃燒加熱器ιι〇之外 周壁122的㈣形成為讀場形狀,故藉由使連通路⑺ 位於連接該田徑場形狀之圓弧中心彼此的直線上,複數個 ,燒室m _距離成為最短。以此種方式將複數個燃燒 至126間的㈣做短,而麟連魏m的火焰媳滅距離 323614 20 201233952 d做短。因此,即使在將連通路174的代表尺寸設定為小 的情況下,亦能使火焰確實地傳播,而能提升點火的可靠 性。再者’連通路174的位置’並非限定於複數個燃燒室 126間的距離成為最短的位置,而能在火焰能延燒的範圍 内任意地設定。藉由此種連通路174的設置,能確認在燃 燒加熱系統1〇〇之運用條件下之穩定的火焰延燒。 此外’不僅因為連通路174附近之燃燒室126的燃燒 而有助於火焰的傳播’亦因為燃燒加熱器11〇内產生的壓 力波而有助於火焰的傳播。 第7圖係為用以說明火焰的傳播之平面圖。例如,當 點火裝置176於附近的燃燒室126點火時,如第7圖中以 箭號所不’火h係沿者外周壁12 2之内周面,依序在燃燒 室126内傳播。藉由對燃料氣體點火時於燃燒室126内產 生之壓力,而產生朝向已連結之其他燃燒加熱器11()的方 向(第7圖的紙面右方向)之壓力波,火焰的傳播速度藉由 該壓力波變高。此外,因此種壓力波係藉由俯視為半圓形 之外周壁122的内周面而匯集’並進一步加速而朝連通路 174流入,故火焰係容易地朝已連結之其他燃燒加熱器1 傳播。 如此,藉由將保持火焰部位172與連通路174並排設 置於上下方向之構成,於點火時,能兼顧火焰延燒性與保 持火焰性。此外,無關於燃燒加熱器110之連結數量而僅 在1次的點火將全部的燃燒加熱器110點火,而能謀求降 低成本與提升作業性。此外,於定常燃燒時,構成燃燒加 323614 201233952 熱系統100之燃燒加熱器110各者中,能如同前述而謀求 高熱效率之維持與周圍環境之提升。 第8A圖係為用以說明連通管180之斜視圖。此外, 第8A圖係為燃燒加熱系統1〇〇之配管部分的斜視圖。第 8B圖係為在第8A圖的D —D線之剖面圖。在第8A圖、及 第8B圖以及後述之第9A圖、及第9B圖中,雖為容易理解 而僅顯示配管部分,但該配管部分係連接於燃燒加熱器 110之本體容器。 此外,在以下中,係將第1配管部132以及第2配管 部134之中’連接於配置有點火裝置176之燃燒加熱器u〇 之本體容器的配管,作為第1配管部132a以及第2配管部 134a。此外,將透過連通路174連接於火焰延燒側之燃燒 加熱器110的本體容器的配管,作為第1配管部132b以及 第2配管部134b。 如第8B圖所示,燃燒加熱系統100係具備使複數個 燃燒加熱器110之第2配管部134a、及134b連通之連通 管180。該連通管180係具有流路面積較第2配管部134a、 及134b為大之擴大部182。此流路面積係為在正交於排放 氣體之流動方向的方向之流路的刳面積。在本實施形態 中,如第8A圖、及第8B圖所示,連通管180之流路整體, 係形成為較第2配管部134a、134b之流路為寬。亦即’擴 大部182形成於遍及連通管18〇整體。再者’亦可將連通 管180的一部分之流路面積做成為較第2配管部134a、及 134b之流路面積為大,而僅將擴大部182設置於連通管180 22 323614 201233952 的一部分。 在燃燒加熱系統100中,當一方的燃燒加熱器110藉 由點火裝置176點火時,如同前述,火焰係沿著外周壁122 之内周面依序在燃燒室126内傳播,且對燃料氣體點火時 產生之壓力波朝連通路174流入,而火焰係朝已連結之其 他燃燒加熱器110傳播。此時,會有壓力波由已點火之燃 燒加熱器110開始,依第2配管部134a、連通管180、第 2配管部134b、及火焰延燒側之燃燒加熱器11〇的順序而 傳達的情況。關於該壓力波之傳播,係使用第9A圖、及第 9B圖詳細钦述。 第9A圖、及第9B圖係為用以說明壓力波之傳播的垂 直剖面圖。第9A圖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構成’且第9B圖 係顯示比較例之構成。再者,為容易理解,隨著壓力波變 強,係隨之將複數個橢圓之圓弧184相互地接近來表示。 在第9B圖所示之比較例中,連通管1〇之流路面積係與第 2配管部134a、及134b之流路面積相等。此種情況,所產 生的壓力波在連通管1〇内幾乎不會變弱,而朝火焰延燒侧 之燃燒加熱器110之第2配管部134b之逆流方向(與排放 氣體之流動方向相反之方向)傳播。 以此方式進行,當壓力波傳播於火焰延燒側之燃燒加 熱器110内時,因火焰延燒側之燃燒加熱器11〇的排放氣 體之氣流被阻礙,故連通路174之火焰的傳播被抑制,且 火焰延燒性降低。亦即,會有能成為火焰延燒之條件的範 圍變小而不能火焰延燒之情況。 323614 23 201233952 在本實施形態之燃燒加熱系統100中,如第9A圖所 示,連通管180係具有擴大部182。經由第2配管部134a、 134b而傳播於火焰延燒侧之燃燒加熱器11〇的壓力波,係 在由第2配管部134a朝擴大部182傳播時,因流路之擴大 而衰減。 此外,因擴大部182之流路的剖面積為大,故傳播壓 力波之媒介(連通管180内之排放氣體或空氣等氣體)之體 積也大。因此’相較於第9B圖之比較例,壓力波之能量 (energy)亦因傳播於連通管18〇内而容易變弱。 此外,在連通管18〇與第2配管部134b之連接部分 中,因壓力波由流路面積大之配管朝向流路面積小之配管 傳播’故壓力波變得更難傳播。 如此,燃燒加熱系統1〇〇,係可抑制經由第2配管部 134a、134b的壓力波之㈣的影響,能更加提升通過連通 路174而_之火麵進行之往所連結的其簡燒加熱器 110之火焰延燒性。 以上,雖已-面參照所附圖式’而一面說明有關本發 明之較佳實施_,但本發㈣雜定於該實施形態。所 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 範鳴中# q π U利fc 11所記载之 範疇中“、及各種的變更例或修正例 發明之技術㈣H 哥i田·、、、秘本 在前述實施萄中,料周壁122之内 形成為在俯視為田徑場形狀,但糸 外周壁122之内周面亦可开,成^:為%狀或任何形狀。 少成為在俯硯為圓環狀或矩形環 323614 24 201233952 狀。 (產業上之利用可能性) 本發明係能利用於使燃料燃燒而加熱被加熱物之複 數個燃燒加熱器相互地連結之燃燒加熱系統。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為用以說明燃燒加熱器之構造的組合圖。 第2A圖係為在第1圖之a —A線的剖面圖。 第2B圖係為在第2A圖之區域XI的擴大圖。 第3A圖係為用以說明複數個突起部之斜視圖。 第3B圖係為在第3A圖之b_B線的斜視刮面圖。 第4圖係為顯示燃燒加熱系統之外觀例的斜視圖。 第5A圖係為用以說明燃燒加熱系統之構造的平面圖。 第5B圖係為在第5A圖之C — C線之剖面圖。 第5C圖係為在第5B圖之區域乂2的擴大圖。 第6圖係為用以說明火焰延燒部的斜視圖。 第7圖係為用以說明火焰的傳播之平面圖。 第8A圖係為用以說明連通管的斜視圖。 第8B圖係為在第8a圖的D — D線之剖面圖。 第9A圖係為用以說明壓力波之傳播的垂直剖面圖。 第9B圖係為用以說明壓力波之傳播的垂直剖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180連通管 100 燃燒加熱系統 110 燃燒加熱器 118 加熱板 120 配置板 122 外周壁 323614 25 201233952 124 間隔板 126 燃燒室 128 導入路 130 導出路 132、132a、132b 第 1 配管部 134、134a、134b 第 2 配管部 152 突起部 154 箭號 158、 160 孔 170 火焰延燒部 172 保持火焰部位 174 連通路 176 點火裝置 182 擴大部 184 圓弧 L 間隔 323614

Claims (1)

  1. 201233952 七、申請專利範圍:
    係連結複數個燃燒加熱器,該燃燒 一種燃燒加熱系統, 加熱器係具備: 加熱板; 配置板’與前述加熱板對向配置; 環狀的外周壁,配置 • 罝於則述加熱板與前述配置板之 配置於前述加熱板與前述配置板之間; 、'立:儿1位於沿著前述外周壁之處,且使燃料氣體 焰· 心的保持火焰部位以保持火 導入路’以剛述配置板與前述間隔板作為側壁而使 燃料氣體朝向前述燃燒室流動;及 導出路’以刖述加熱板與前述間隔板作為側壁而使 排放氣體由前述燃燒室朝向外部流動,並且透過前述間 隔板以排放氣體的熱將燃料氣體預熱;其中, 該燃燒加熱系統係具備連通路,該連通路係配置於 複數個前述燃燒加熱器的連結部,並且使各個前述燃燒 室相互地連通;且 别述保持火焰部位與前述連通路係並排設置於前 述加熱板與前述配置板之對向方向。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燃燒加熱系統,其中,前 述外周壁之高度係為保持火焰所必須之前述保持火焰 部位的高度、及根據前述連通路之火焰熄滅距離所決定 1 323614 201233952 之前述連通路高度的和。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燃燒加熱系統,其中,前 述連通路係配置於已連結之複數個前述燃燒加熱器之 各個前述燃燒室間之距離成為最短的位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燃燒加熱系統,復具備: 第1配管部,係連接於前述導入路而使燃料氣體朝 向前述燃燒加熱器流動; 第2配管部,係連接於前述導出路而使排放氣體朝 向前述燃燒加熱器之外部流動;及 連通管,使複數個前述燃燒加熱器之各個前述第2 配管部相互地連通; 且前述連通管具有流路面積較前述第2配管部大 之擴大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燃燒加熱系統,其中,前 述第1配管部以及前述第2配管部之一方係配置於另一 方之内部而形成雙重管。 2 323614
TW100139715A 2010-11-04 2011-11-01 燃燒加熱系統 TWI4350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47371 2010-11-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3952A true TW201233952A (en) 2012-08-16
TWI435035B TWI435035B (zh) 2014-04-21

Family

ID=46024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39715A TWI435035B (zh) 2010-11-04 2011-11-01 燃燒加熱系統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447968B2 (zh)
EP (1) EP2636950B1 (zh)
JP (1) JP5445691B2 (zh)
KR (1) KR101405277B1 (zh)
CN (1) CN103180667B (zh)
BR (1) BR112013010561A2 (zh)
TW (1) TWI435035B (zh)
WO (1) WO20120603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61941B2 (ja) * 2011-07-27 2016-08-03 株式会社Ihi 密閉式ガスヒータおよび密閉式ガスヒータを用いた連続加熱炉
JP5849542B2 (ja) * 2011-09-05 2016-01-27 株式会社Ihi 連続加熱炉
JP6240371B2 (ja) 2011-09-05 2017-11-29 株式会社Ihi 加熱炉および連続加熱炉
US20140260313A1 (en) * 2013-03-12 2014-09-18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Micro-mixer/combustor
CN106537036A (zh) * 2014-03-18 2017-03-22 詹政通 红外线瓦斯炉具的炉心结构
JP6245336B2 (ja) * 2016-10-31 2017-12-13 株式会社Ihi 加熱炉および連続加熱炉
WO2018095988A1 (de) * 2016-11-25 2018-05-31 Frima International Ag Brennersystem für ein gargerät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brennersystems für ein gargerät
USD926520S1 (en) 2019-01-09 2021-08-03 Whirlpool Corporation Cooking burner
CN111765457B (zh) * 2020-06-28 2023-04-18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利用余热的组合式微型燃烧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5726A (en) * 1914-05-04 1915-01-19 American Stove Co Lighting device for gas-stoves.
US1130747A (en) * 1914-06-13 1915-03-09 Antonio Lozano Liquid and gaseous fuel burner.
JPH0515884Y2 (zh) 1987-07-25 1993-04-26
JPH01310218A (ja) 1988-06-06 1989-12-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バーナ装置
TR199801221T2 (xx) 1995-12-27 1998-10-21 Shell Internationale Research Maatschappij B.V. Alevsiz yak�c�
FR2791419B1 (fr) * 1999-03-25 2001-05-04 Sunkiss Aeronautique Equipement d'emission surfacique d'un rayonnement infra-rouge, du type tunnel, comportant des dispositifs de combustion catalytique
US6613972B2 (en) 2000-01-07 2003-09-02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Microcombustor and combustion-based thermoelectric microgenerator
CN2435664Y (zh) * 2000-07-06 2001-06-20 马兰拉面快餐连锁有限责任公司 双眼热对流锅灶
US20070209653A1 (en) * 2003-03-06 2007-09-13 Exhausto, Inc. Pressure Controller for a Mechanical Draft System
JP3978675B2 (ja) 2003-04-22 2007-09-19 静岡製機株式会社 赤外線輻射ヒータ
US7527495B2 (en) 2003-10-21 2009-05-05 Burner Systems International, Inc. Cooperating bridge burner system
JP2007085617A (ja) 2005-09-21 2007-04-05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マイクロコンバスタを用いた熱交換器
JP2007093180A (ja) 2005-09-30 2007-04-12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マイクロコンバスタの起動方法
JP4494346B2 (ja) 2006-02-10 2010-06-30 株式会社Ihi 燃焼加熱器
JP4818172B2 (ja) 2007-03-16 2011-11-16 東邦瓦斯株式会社 2層式燃焼器
TW200928235A (en) 2007-12-21 2009-07-01 Univ Yuan Ze Catalytic type burner with flat flow channel space
JP5015995B2 (ja) 2009-04-13 2012-09-05 株式会社フロンティア ラベル付き容器の製造方法
CN201462971U (zh) 2009-07-07 2010-05-12 陈云洪 嵌入式燃气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36950B1 (en) 2017-07-19
BR112013010561A2 (pt) 2016-08-02
TWI435035B (zh) 2014-04-21
US9447968B2 (en) 2016-09-20
EP2636950A4 (en) 2016-04-20
EP2636950A1 (en) 2013-09-11
JP5445691B2 (ja) 2014-03-19
CN103180667B (zh) 2015-07-08
CN103180667A (zh) 2013-06-26
KR101405277B1 (ko) 2014-06-10
JPWO2012060377A1 (ja) 2014-05-12
WO2012060377A1 (ja) 2012-05-10
KR20130065699A (ko) 2013-06-19
US20130216965A1 (en) 201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233952A (en) Combustion heating system
TWI451049B (zh) 燃燒加熱器
TWI460379B (zh) 燃燒加熱器
JP2007085617A (ja) マイクロコンバスタを用いた熱交換器
KR101381562B1 (ko) 타원 단면식 열교환기 및 이를 구비한 컨벡션 오븐
JP4106553B2 (ja) マイクロコンバスタ
KR20220013638A (ko) 유로캡 플레이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연소실 조립체
KR101151538B1 (ko) 연소실이 구비된 열교환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연소기기
JP5909900B2 (ja) 燃焼加熱器および燃焼加熱システム
CN112880185B (zh) 全预混换热器、热交换结构及导流管
CN214665159U (zh) 全预混换热器、热交换结构及导流管
CN112944381B (zh) 一种燃烧器用内部换热系统
JP2008249205A (ja) ガスローレンジ
CN102155789A (zh) 炉热交换器的收敛-扩张燃烧区
KR20200095239A (ko) 보일러
CN219934272U (zh) 环形吸热式水暖炉
KR101381560B1 (ko) 열교환기 및 이를 구비한 컨벡션 오븐
CN110762548A (zh) 烟气折流立式热管热水锅炉
CN107136144B (zh) 一种储能板及具有该储能板的炸锅
KR20230102550A (ko) 온수기
JPH10132202A (ja) 貫流ボイラ
KR101370415B1 (ko) 경사 배열식 열교환기 및 이를 구비한 컨벡션 오븐
KR101381561B1 (ko) 열교환기 및 이를 구비한 컨벡션 오븐
JP2008145076A (ja) ガスローレンジ
JP2007271132A (ja) ガスローレン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