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26831A - Eddy heat-dissipating apparatus and the heat-dissipating fin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Eddy heat-dissipating apparatus and the heat-dissipating fin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26831A
TW201226831A TW099147307A TW99147307A TW201226831A TW 201226831 A TW201226831 A TW 201226831A TW 099147307 A TW099147307 A TW 099147307A TW 99147307 A TW99147307 A TW 99147307A TW 201226831 A TW201226831 A TW 20122683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ddy current
small diameter
flow
exchange tub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47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a-Hung Chien
xin-yu Wu
Tsung-Wen Huang
shun-jie Yang
Original Assignee
Metal Ind Res & Dev C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tal Ind Res & Dev Ct filed Critical Metal Ind Res & Dev Ct
Priority to TW0991473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226831A/zh
Publication of TW201226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6831A/zh

Links

Description

201226831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散熱裝置及其散熱鰭片,尤其是 一種可導引空氣產生渴流之渦流式散熱裝置及其散熱鰭 Ά ° ......... 【先前技術】 目月U較常見之用於電子產品散熱的習知散熱裝置9, 請參照第1圖所示,包含—基板91及二熱交換件92。該 基板91係由高導熱材質之金屬加工製成,且該基板%之 相對二側分別設有一管路911,該二管路911分別可供高 溫液體通過。各該熱交換件92分別結合於該基板91,且 各該熱交換件92皆具有數個散熱鰭片921,以便該基板 91所吸收之熱能可直接傳導至各該散熱鰭片%〗後散 逸;其中,各該散熱鰭片921之間分別形成有一氣流通道 922,以供低溫空氣通過與各該散熱鰭片921相接觸並進 行熱交換。 該習知散熱裝置9應用於電子產品的散熱時,主要 係將該二管路911連接一高溫液體循環管路,以便經由該 基板91卩熱傳導方式持續吸收該二管路911 β之高溫液 體的熱能,並利用低溫空氣通過各該氣流通道922後將各 該散熱鰭片戶斤吸收之熱能排放至外界,藉此達到降低 電子產品之工作溫度的目的。 然而,上述習知散熱裝置9於實際使用時,大致仍 具有以下所述之諸多缺點: 201226831 1、 散熱效果不佳:該習知散熱裝置9主要係藉由 增加各該熱交換件92之散熱鰭片921的數量來增加散熱 面積’以便&升對電子產品的散熱效果;然而,以該熱交 換件92之s又a十而吕,在該熱父換件92尺寸保持不變的情 形下,由於增加該散熱鰭片921的數量係相對縮減了各該 栽! 通道922供低溫空氣流通的範圍大小;因此,容易導 致各該氣流通道922内空氣的流動受到阻礙,進而造成各 該氣流通道922内產生積熱現象,相對影響該習知散熱裝 ^ 置9整體之散熱效果。 … 2、 熱傳導效率有限:由於上述習知散熱裝置9僅 單純藉由該基板91來吸收各該管路911内高溫液體之熱 ; 能後,再傳遞至各該熱交換件92後散逸;因此,導致該 〜 基板91與高溫液體之間熱能的傳遞速度相當有限,故亦 容易影響其散熱效率。 3、 無法達到薄型化設計:由於該熱交換件%除了 必須具有足夠數量之散熱鰭片921來增加散熱面積,更進 # 一步必須於各該散熱鰭片921之間預留適當的間隙方可避 免產生積熱現象;因此,導致該習知散熱裝置9之體積不 易縮減,無法朝向更輕薄短小的方向研發設計。| 4、 製造成本高:由於増加該散熱鰭片921之數 量,不僅相對增加製造該熱交換件92所需材料之外,更 必須花費大量的製作時間;因此,導致製造成本相當昂 貴。 綜上所述’上述習知散熱襞置9大致仍具有散執效 果不佳、熱傳導效率有限、無法達到薄型化設計及製造成 201226831 本南等諸多缺點,故仍有加以改良之必要。 【發明内容1 本發明目的乃改良習知散熱裝置容易產生積熱現象 造成散熱效果不佳之缺點,以提供一種玎導弓丨空氣產生馬 流之渦流式散熱骏置,以提升整體之散熱效果。 本發明另—目的係提供一種渦流式散熱裝置,藉由 導引低溫空氣旋轉產生渦流之方向配合高溫液體流動之方 向,以提升整體之熱傳導效率。 +贫明再一目的係提供一種渦流式散熱裝置,藉由 縮減整體體積仍可維持良好之散熱效果,而易於朝向^ 化方向研發設計。 本發明又一目的係提供一種散熱鰭片,該散熱鰭片 可增加空氣之熱對流效果,以便降低製造成本。 為達到前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所運用之技術内容包 含有· 一種渦流式散熱裝置,係包含:—熱交換管,具有 -入液端及1液端,該人液端係經由—流通空間鱼該出 液端相連通’·及數個散熱鰭片,各該散熱鰭片皆包ς了一 本體’係排列設置於錢管;及數個渦流產 八 別設置於各該讀,且各制生件轉有—小捏端: -大控端及-迎顯,各該魏面之树 徑端與各該大徑端,且各該迎風面分別朝向== 此外,本發日狀職式散熱裝置财以具有數個散 201226831 22,散細片皆包含—本體及數_流產生件, 生件設置_本體’且各該满流產生件皆具有 、—大徑端及—迎風面,⑽小徑端係朝向該本 ^,各該大徑端_向該本體之另—端,各該迎風 面之相對二端分顺接各該祕端與各該大徑端,該 迎風面分別朝向各該小徑端。 " 【實施方式】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能更明 顯易懂’下文特舉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 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凊參照第2圖所示,本發明之渦流式散熱裝置係可 為低溫空氣/高職體熱交換式散熱H或高溫空氣/低溫液 體熱交換錢熱i。在本實闕巾,本發明之渦流式散熱 裝置只選擇低溫空氣/高溫液體熱交換式散熱器做為實施 態樣說明,而高溫空氣/低溫液體熱交換式散熱器之實施 態樣可類似於低溫空氣/高溫液體熱交換式散熱器。該渦 流式散熱裝置包含一熱交換管丨及數個散熱鰭片2,該數 個政熱縛片2係結合該熱交換管1。惟本發明並不因此受 限,該數個散熱鰭片2亦可選擇直接結合各種需要散熱構 造之發熱電子元件,例如CPU或LED燈具等。 請參照第2及3圖所示,該熱交換管1係可選擇為 各種幾何形狀之外形結構,且較佳選擇由高導熱能力之金 屬材質製成,例如鋁、銅、銀或其合金等;在本實施例 中,係揭示該熱交換管1選擇為大致呈、、長方體〃之外形 201226831 結構做為實施態樣說明。該熱交換管1具有一入液端 11、一出液端12及一流通空間13,該入液端11可經由 該流通空間13與該出液端12相連通;其中,該入液蠕 11及出液端12可分別連接一液體管路14,以便將尚溫液 體自該入液端11之液體管路14導入該流通空間13内’ 並與各該散熱鰭片2進行熱交換後再經由該出液端丨2之 液體管路14導出。又,為方便後續說明,請參照第3圖 所示,本發明以下所述之「第一流動方向D1」,係指高溫 液體經由該入液端11流向該出液端12之方向。 请再參照第2及3圖所示,各該散熱鰭片2皆具有 一本體21及數個渦流產生件22。各該本體21係結合該 熱交換管1,且各該本體21之間可選擇等間距排列,以 便在各任二相鄰本體21之間分別形成一氣流通道c,該 氣流通道c之相對二端分別為一入風端211及一出風端 =2 ;其中,請參照第3圖所示,該入風端211朝該出風 端212方向係為一第二流動方向D2,且該第二流動方向 D2與該第一流動方向D1可選擇為兩個互相獨立的方 =,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流動方向D2係選擇與該第一 =動方向D1互相垂直。藉此,低溫空氣可沿該第二流動 ^ Μ自該入闕211流入該氣流通道C内,並與各該 轨二j 2相接觸進行熱交換後,再經由該出風端212將 外界,以降低各該散熱鰭片2之溫度。此外, 形:構.、、:片^本體21亦可選擇為各種幾何形狀之外 選擇為具有高導熱能力之金屬材質; 圖所不之政熱籍片2的本體21係呈'、矩形之 201226831 t形結構’或第6圖所示之散熱鰭片2,的本體21,則呈 圓形〃之外形結構,而本實施例係選擇呈、、矩形〃之本 體21做為實施態樣說明。 更詳言之’請再參照第2及3圖所示,該本體21具 ,第一側面213及一第二側面214,該第一側面213及 第一侧面214分別為該本體21之相對二侧面,且各該第 一側面213係朝向該熱交換管1之入液端11,而各該第 一侧面214則朝向該熱交換管1之出液端12。另外,各 該本體21之預定部位分別設有一結合部215,以便各該 本體21可分別經由自身之結合部215結合該熱交換管 1,在本實施例中,係揭示該結合部215選擇為貫穿該第 一側面213及第二側面214之通孔,且位於該本體21之 中央位置,以便供各該本體21分別經由自身之通孔固設 父換管1之外周壁。其中’請參照第5圖所示,該 =合部215所形成之通孔的形狀主要係用以配合該熱交換 管' 1之外形輪靡,故本實施例之結合部犯得選擇為呈 矩形”之通孔做為實施態樣說明,以便該本體21可穩 固結合該熱交換管1;又,請參照第6圖所示,該本體 21所形成之結合部215,亦可選擇為呈'、圓形〃之通孔, 以便穩S1結合於呈、、_體〃之熱交換管卜 月多…、第2、3及5圖所示,各該渦流產生件22係 可選擇同時設置於該本體21之第—側面213及第二側面 214 ’而較佳可選擇僅設置於該第—側面213或該第二側 =、之:中—者;在本實施例中’各該渦流產生件22 係々擇刀別設置於各該本體21之第—側面213做為實施 201226831 態樣說明;又,各制驗生件22係㈣ =3,斜,主要係用以導引流至各該氣流= 而 =轉產生渦流’以便加強低溫空氣之對流 ΪΓ二各該散熱‘鰭片2所吸收的熱量排放 ⑵二;流產生件22皆具有-小徑端 翻Μ ^ 及一迎風面223,各該小徑端功係 212 IS /11,而各該大徑端222貝,J朝向該出風端 ’ΛΓ士 之相對二端係分別銜接各該小徑端 ⑵與各該大錢222,使該迎風面2 形成擴徑狀;又,各該迎風面223二職 本體之第-側面213形成傾斜且朝向該人風端211 , 2便順勢導引沿該第二流動方向D2流人各該氣流通道c 之低溫空氣,稭此,該小徑端221可導引低溫空氣沿著 =迎風面223傾斜方向流動,迫使低溫空氣旋轉產生渦 〜,以提升低溫空氣從該大徑端222流出之速产。 此外,在本實施例巾,該散熱則2係可選擇利用 θ度約為0.1 mm〜0.3 mm之紹製薄板,以沖壓方式直接 形成該本體2!及職產生件22,且各朗餘生件22 之=形輪摩選擇為、'三角形^故為實施態樣說明,以便簡 =·作程序’並可降低製造成本;又,各該渦流產生件 -之开>成亦可選擇利用塑型或矯型等加工方式。其中, 各該渴流產生件22係進—步選料間轉列且對稱於該 =交換管1〔亦即對稱於該結合部215〕,以便低溫空氣 j由該入風端211流入該熱交換管丨頂、底面〔依圖面而 σ〕之氣流通道c時,皆可受到該渦流產生件22的導引 201226831 產生渦流。 此外,為方便後續說明,請參照第3及4圖所示, : 位在該熱交換管1上方之渦流產生件22係統稱為「上渦 產生件22a」’而位在該熱交換管丨下方之渦流產生件 22則統稱為「下渦流產生件22b」。其中,在本實施例 中,該上、下渦流產生件22a、22b係選擇互相平行,且 該上渦流產生件22a之迎風面223與該下渦流產生件2沘 之迎風面223進一步選擇呈背向設置;藉此,請參照第4 • 圖所不,該上渦流產生件22a即可導引低溫空氣沿逆時針 方向旋轉產生渦流,而該下渦流產生件22b則可導引低溫 二氣沿順時針方向旋轉產生渦流,且該上、下渦流產生件 • 22a、22b所產生之渦流的切線方向ΤΙ、T2分別如圖所 - 示。 再者,熟悉該項技藝者所可以理解本實施例之渦流 式散熱裝置可藉由、、計算流體力學〔C〇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夕軟體程式,模擬計算低溫空氣、高溫 Φ 液體溫度、流速及流量等相關參數,來計算熱交換效率, 進而檢測該渦流產生件22之較佳形狀及設置位置。又, 睛參照第6圖,並配合參照第2圖所示,當該本體21,之 結合部215’選擇為呈、圓形,之通孔時,該上、下渦流 產生件22a、22b之設置位置除了可選擇如圖所示之外, 亦可選擇僅設置於鄰近入風端21丨及出風端212位置,或 選擇僅設置於鄰近該入風端211位置,以便配合呈、、圓柱 體”之熱交換管1的幾何形狀。 請參照第3及4圖所示,係揭示本發明之渦流式散 一 11 — 201226831 熱裝置於實際使用時,當吸收電子產品熱量之高溫液體沿 該第一流動方向D1流經該熱交換管1時,該熱交換管1 係以熱傳導方式直接將高溫液體之熱量傳遞至各該散熱鰭 片2;此時,配合一風扇單元〔未繪示〕將低溫空氣沿該 第二流動方向D2吹入各該散熱鰭片2所形成之氣流通道 c,以便供該上渦流產生件22a及下渦流產生件22b分別 導引該熱交換管1頂、底部〔依圖面而言〕之低溫空氣產 生兩個相反方向的渦流,藉此可有效增加低溫空氣的熱對 流效果,進而可快速的將各該散熱鰭片21所吸收之熱量 排放至外界,使電子產品得以維持於較佳之工作效能。 其中,請特別參照第4圖所示,由於該熱交換管j 内之高溫液體的流動方向係由圖面右方朝左方流動,而該 上、下渦流產生件22a、22b所產生之渦流,在旋轉通過 該熱交換管1頂、底面〔依圖面而言〕之切線方向τ卜 T2恰由圖面左方指向右方;藉此,利用渦流旋轉之切線 方向ΤΙ、T2與高溫液體流動方向呈相反方向之設計,以 便形成一、、逆向流〔counter fl〇w〕//之熱傳遞現象,進 一步提升各該散熱鰭片2與高溫液體之熱傳導效率。 藉由前揭之結構特徵,本發明之渦流式散熱裝置及 其散熱鰭片的主要技術特點在於:藉由各該渦流產生件 22來導引低溫空氣旋轉產生渦流,以便加速將各該散熱 鰭片2所吸收之熱量排放至外界;藉此,在本發明之渦流 式散熱裝置與先前技術之散熱裝置具有相同尺寸的前提 下,本發明無需設置過多之散熱鰭片2即可具有極佳之散 熱效果,有效避免影響各該氣流通道c的尺寸,使得本 —12 — 201226831 發明具有達到提升散熱效率之功效。 =轉'rr_f 1之切_ m設計= 方向D1相反;藉此,彻該 '、逆向流'原理、 來加快高溫液體與各該散熱鰭片2之間執 _, 使得本發明具有達到提升熱傳導效率之功效。…又 ⑼置^务明流式散熱裝置及其散熱籍片,由於僅需 Φ 二2柯藉由該渦流產生件22來提升 散…效率及熱傳導效率;藉此,縮 2的體積仍可維持良好之散熱效果二 到易於朝薄型化方向研發設計之功效。 兮散ίΓΓΓ渦流式散熱裝置及其散熱縛片,僅需在各 :=Γ設置適量之渦流產生件22即可增加低溫空 熱電ΐ -’ η廣泛應用於各種需要散熱構造之發 … 70 ,藉此,相較於先前技術必須藉由增設散埶鍺 2數量方可維持其散熱效果,本發明之散熱確ί 造需耗費之材料’使得本發明具有達到降低製 雖然本發明已利用上述較佳實施例揭示,然其並非 =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 巳圍之内’相對上述實施例進行各種更動與修改仍屬 1所保護之技術料,@此本發明之健制當視後 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3 — 201226831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習知散熱裝置示意圖。 第2圖:本發明之渦流式散熱裝置的立體分解圖。 第3圖:本發明之渦流式散熱裝置的立體組合圖。 第4圖:沿第3圖之4-4線剖視圖。 第5圖:沿第4圖之5-5線剖視圖。 第6圖:本發明散熱鰭片之另一種型態的剖視示意 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本發明〕 1 熱交換管 11 入液端 12 出液端 13 流通空間 14 液體管路 2 > 2 丨’散熱鰭片 21 > 21’本體 211 入風端 212 出風端 213 第一侧面 214 第二侧面 215 、215’結合部 22 渦流產生件 22a 上渦流產生件 22b 下渦流產生件 221 小徑端 222 大徑端 223 迎風面 C 氣流通道 D1 第一流動方向 201226831 ΤΙ、T2切線方向 D2 第二流動方向 〔習知〕 9 習知散熱裝置 91 基板 911管路 92 熱交換件 921散熱鰭片 922氣流通道 —15 —

Claims (1)

  1. 201226831 七 、申請專利範園 —種渦流式散熱裝置,包含: —熱交換管’具有一入液端及一出液端,該入液端係 經由一流通空間與該出液端相連通;及 數個散熱鰭片,各該散熱鰭片皆包含: 一本體’係排列設置於該熱交換管;及 數個渦流產生件,分別設置於各該本體,且各該渦 流產生件皆具有一小徑端、一大徑端及一迎風面, 各該迎風面之相對二端分別銜接各該小徑端與各該 2 大徑端,且各該迎風面分別朝向各該小徑端。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渦流式散熱裝置,其中 f任二相鄰散熱鰭片之間的相對二端分別具有一入風 鈿及出風為,各該小徑端係朝向該入風端,而各該 大徑端則朝向該出風端。 卜依申請專利制第2項所述之渦流式散熱裝置 ,其中 “放熱鰭片分別包含—結合部,料㈣本體設置 各贿熱則之難產生㈣分别對 4 、= 青專利範園第3項所述之渦流式散熱裝置 孔結合該熱交換管。之一通孔’該本體經由讀通 範園第3或4項所述之賴 向設置:“—〗之渦流產生件的迎風面、係:背 5 201226831 6、 依申請專賴圍第5騎述之渦流式散錄置,其中 各該渦流產生件係設置於各該本體朝該入液端之側面 〇 其中各該散熱縛片 7、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2、3或4項所述之减式散熱裝置 端 之渦流產生件設置於鄰近該入風 種用於渦流式散熱裝置之散鱗片,包含·· 一本體;及 2渴流產生件,設置於該本體,各該渴流產生件皆 ς -小徑端、-缝端及—迎風面,各該小徑端係 向體之一端,各該大徑端則朝向該本體之另一 9 10 节大“二端分別銜接各該小徑端與各 ed:軸面分別朝向各該小徑端。 ^献銳y A㈣8項所述之用於渦流式散埶裝置之 =背=結合部相對二側之渦流產生件的迎 Si:圍或9項所述之用於渴流式散熱裝 體同=;:片’其中該數㈣流產生件係設置於該本 —17 —
TW099147307A 2010-12-31 2010-12-31 Eddy heat-dissipating apparatus and the heat-dissipating fin thereof TW201226831A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47307A TW201226831A (en) 2010-12-31 2010-12-31 Eddy heat-dissipating apparatus and the heat-dissipating fin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47307A TW201226831A (en) 2010-12-31 2010-12-31 Eddy heat-dissipating apparatus and the heat-dissipating fin thereof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6831A true TW201226831A (en) 2012-07-01

Family

ID=46932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47307A TW201226831A (en) 2010-12-31 2010-12-31 Eddy heat-dissipating apparatus and the heat-dissipating fin thereof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22683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9211B (zh) * 2013-03-25 2015-11-21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9211B (zh) * 2013-03-25 2015-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036282A1 (zh) 一种用于循环冷却系统的风冷半导体制冷装置
TWM339033U (en) Heat sink
TWI287964B (en) Water cooling hea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M249090U (en) Improved device for heat sink module
TW201037259A (en) Grid heat sink
CN203708744U (zh) 封闭循环式散热模块
TWI304168B (zh)
TWM244512U (en) Heat pipe type radiator
TW201226831A (en) Eddy heat-dissipating apparatus and the heat-dissipating fin thereof
TW200848994A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Wang et al. Investigation on the thermal and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s of a micro-pin fin array heat sink for cooling a multi-chip printed circuit board
TW201211739A (en) Heat exchanger structure
TWM252255U (en) Heat sink module
TW201104209A (en) Heat dissipation fin structure for heat dissipater
CN208367620U (zh) 一种cpu散热器
TWM383110U (en) Heat exchanger
TWI295554B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TWM439842U (en) Heat dissipating apparatus
TWM497910U (zh) 弧形散熱模組
Calamas Thermal transport in systems with hierarchical bifurcating geometries
CN105737656B (zh) 热管散热器
TWM314369U (en) Improved structure for water-cooling head of water-cooling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TWM275454U (en) Cooling device suitable for CPU
TWM250224U (en) Successive-layer type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TWM444026U (en) Heat dissipating fin, heat dissipating fin assembly and heat dissipating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