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18436A - LED package device - Google Patents

LED package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18436A
TW201218436A TW100124970A TW100124970A TW201218436A TW 201218436 A TW201218436 A TW 201218436A TW 100124970 A TW100124970 A TW 100124970A TW 100124970 A TW100124970 A TW 100124970A TW 201218436 A TW201218436 A TW 20121843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diode
mounting surface
emitting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49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Osamu Abe
Masato Teranishi
Original Assignee
Iwatani Corp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watani Corp,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Iwatani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184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843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7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 H01L25/075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the devic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Description

201218436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搭載有發光二極體晶片,例如 液晶顯示裝置的光源等之發光二極體封裝裝置之 【先前技術】 發光二極體係從壽命長,且小型,對於發光 優越之情況,廣泛適用於顯示器,背光,照明等 途。此等之中,將3色的發光二極體晶片搭載於 之發光二極體封裝裝置係作爲經由電流的分配而 彩之構成,可使用於彩色顯示器。作爲如此之發 封裝裝置,係例如揭示有有關下述專利文獻1〜 〇 先前技術文獻 1日本特開平1 0-3 1 987 1號公報 2日本特開2008-041699號公報 3日本特開第403424 1號公報 _ 【發明內容】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對於專利文獻1,係揭示有各紅色發光二極 ),藍色發光二極體(200B),綠色發光二極體 之發光元件部分則加以排列配置於同一平面上之 體顯示裝置(括弧內之符號係公報記載之構成) 可使用於 構成。 效率亦爲 之各種用 1個封裝 可顯示全 光二極體 3之構成 體(200R (200G ) 發光二極 -5- 201218436 在如此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中’經由各發光元件的 光吸收特性不同,引起有根據即使將施加電壓作爲均等, 亦對於作爲全體所輸出的光產生不同之顏色偏移。具體而 言,例如從藍色發光二極體(200B )所發光的藍色光或從 綠色發光二極體(200G)所發光的綠色光係由鄰接之紅色 發光二極體(200R)所吸收,作爲結果而產生有全體的色 彩偏移爲紅色之顏色偏移。 當如此之顏色偏移產生時,對於使用於彩色顯示器等 時之色再現性產生影響,極爲不理想。 因此,亦考慮有經由控制施加於各發光元件之電壓而 改善顏色偏移之情況,但從各發光元件的亮度不同之情況 ,在彩色顯示器等中,對於將在各封裝輸出的光線調整爲 特定的亮度或色調,係控制變爲極爲複雜。 在專利文獻2中,提案有於發光元件彼此之間設置障 壁(1 〇 )之情況(括弧內之符號係公報記載之構成)。經 由如此作爲,雖防止從發光元件發光的光線,由鄰接之發 光元件直接吸收,但必須使從發光元件發光的光線,在障 壁(1 〇 )的表面反射而照射。 因此,經由障壁(1 0 ),光的反射效率則下降,無法 避免亮度的下降。在必須集聚極多數之發光二極體封裝而 使用之彩色顯示器等中,從省電力面及畫質面之雙方,亮 度的下降係應極力避免,在此點中並未成爲加以有充分對 策之製品。 對於專利文獻3,係提案有爲了將紅色發光(R ),
S -6 - 201218436 綠色發光(G),藍色發光(B)的顏色之混合作爲均一, 將各發光元件切斜地配置於開口部方向之光源裝置。 但在專利文獻3之裝置中,從光的照射側(開口部)而 視,各發光元件則重疊之故,從開口部而視,從配置於深 處之發光元件所照射的光則根據由配置於開口部側的發光 元件所遮蔽,而光的照射效率則下降,無法避免亮度的下 降。隨之,與上述之專利文獻同樣地,成爲亮度下降之情 況,從省電力面及畫質面之雙方,未成爲加以有充分對策 之製品爲實際情況。 本發明係有鑑於如此之情事所作爲之構成,其目的爲 提供確保充分之亮度的同時,可有效地防止顔色偏移之發 光二極體封裝裝置。 [爲解決課題之手段] 爲了達成上述目地,本發明之第1之發光二極體封裝 裝置係爲至少具有3個以上不同波長之發光二極體的發光 二極體封裝裝置,其中, 上述各發光二極體係各安裝於朝向發光二極體之光照 射方向的安裝面, 發光成上述各發光二極體之中波長最長的光之第1之 發光二極體,則安裝於從光照射側而視,配置於最深處側 之第1之安裝面,而發光成波長最短的光之第2之發光二 極體,則安裝於從光照射側而視,配置於最前側之第2之 安裝面, -7- 201218436 其他的發光二極體係在呈階段性地從第1之安裝面接 近至第2之安裝面地加以配置之安裝面中,呈從波長長的 構成至短的構成依序排列地加以安裝爲要點。 爲了達成上述目地,本發明之第2之發光二極體封裝 裝置係爲至少具有3個以上不同波長之發光二極體的發光 二極體封裝裝置,其中, 發光成上述各發光二極體之中波長最長的光之第1之 發光二極體,則安裝於從光照射側而視最深處側,而發光 成波長最短的光之第2之發光二極體,則安裝於從光照射 側而視最前側, 其他的發光二極體係從第1之發光二極體朝向第2之 發光二極體,呈從波長長的構成至短的構成依序排列地加 以安裝。 各發光二極體則從光照射側而視,呈相互不重疊地加 以配置爲要點。 爲了達成上述目地,本發明之第3之發光二極體封裝 裝置係爲具有紅色發光二極體,藍色發光二極體及綠色發 光二極體的發光二極體封裝裝置,其中, 紅色發光二極體,藍色發光二極體及綠色發光二極體 係各安裝於朝向發光二極體之光照射方向的安裝面, 上述紅色發光二極體則安裝於從光照射側而視,配置 於最深處側之第1之安裝面,藍色發光二極體則安裝於從 光照射側而視,配置於最前側之第2之安裝面, 綠色發光二極體係安裝於階段性地配置於第1之安裝
S -8- 201218436 面與第2之安裝面之間的第3之安裝面爲要點。 爲了達成上述目地,本發明之第4之發光二極體封裝 裝置係爲具有紅色發光二極體,藍色發光二極體及綠色發 光二極體的發光二極體封裝裝置,其中, 藍色發光二極體及綠色發光二極體係安裝於從光照射 側而視爲相同高度,朝向發光二極體之光照射方向的安裝 面上, 紅色發光二極體係配置於在與上述安裝面不同之範圍 ,其頂部超過上述安裝面,從光照射側而視,未突出於最 前側之位置爲要點。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第1之發光二極體封裝裝置, 發光成上述各發光二極體之中波長最長的光之第1之 發光二極體,則安裝於從光照射側而視,配置於最深處側 之第1之安裝面,而發光成波長最短的光之第2之發光二 極體’則安裝於從光照射側而視,配置於最前側之第2之 安裝面, 其他的發光二極體係在呈階段性地從第1之安裝面接 近至第2之安裝面地加以配置之安裝面中,呈從波長長的 構成至短的構成依序排列地加以安裝。 如此’各發光二極體係從光照射側而視,從深處側朝 向最前側’相對性地從波長長的構成至短的構成加以依序 配置。因此’從配置於光照射側之發光二極體所照射之相 201218436 對波長短的光,係由較此,從光照射側而視,配置於深處 側之發光二極體所吸收,在損失率少的狀態而照射至光照 射方向,所照射的光的損失變少而確保亮度的同時,亦防 止顏色偏移。 另外,本發明之第1之發光二極體封裝裝置係上述各 發光二極體,係各安裝於朝向發光二極體之光照射方向的 安裝面。 因此,安裝於各安裝面之各發光二極體係成爲從光照 射側而視,呈相互不重疊地加以配置,而從光照射側而視 ,從配置於深處側之發光二極體所照射之相對波長長的光 ,係未由較此配置於光照射側之發光二極體所遮蔽而照射 至光照射方向,所照射的光的損失變少,可確保亮度。 在本發明之第1之發光二極體封裝裝置中,在安裝於 從上述第1之安裝面至第2之安裝面的各安裝面之發光二 極體之中,在光照射方向鄰接之發光二極體,從光照射側 而視,安裝於深處側之安裝面的發光二極體的頂部,對於 較此超過配置於光照射側之發光二極體的安裝面而未突出 於最前側之情況。 從配置於光照射側之發光二極體所照射之相對波長短 的光,係幾乎未照射至較此,從光照射側而視,配置於深 處側的發光二極體之故,從各發光二極體所照射的光則由 其他的發光二極體所吸收,損失的比率更少而照射至光照 射方向,所照射的光的損失變少而確保亮度的同時,亦防 止顏色偏移。
•S -10- 201218436 本發明之第2之發光二極體封裝裝置係發光成上述各 發光二極體之中波長最長的光之第1之發光二極體,則安 裝於從光照射側而視最深處側,而發光成波長最短的光之 第2之發光二極體,則安裝於從光照射側而視最前側, 其他的發光二極體係從第1之發光二極體朝向第2之 發光二極體,呈從波長長的構成至短的構成依序排列地加 以安裝。 各發光二極體則從光照射側而視,呈相互不重疊地加 以配置。 因此,各發光二極體係從光照射側而視,從深處側朝 向最前側,相對性地從波長長的構成至短的構成加以依序 配置之故,從配置於光照射側之發光二極體所照射之相對 波長短的光,係由較此,從光照射側而視,配置於深處側 之發光二極體所吸收,在損失的比率少之狀態而照射至光 照射方向,所照射的光的損失變少而確保亮度的同時,亦 防止顏色偏移。另外,各發光二極體係光照射側而視,呈 相互不重疊地加以配置之故,從光照射側而視,從配置於 深處側之發光二極體所照射之相對波長長的光,係未由較 此配置於光照射側之發光二極體所遮蔽而照射至光照射方 向,所照射的光的損失變少,可確保亮度。 本發明之第3之發光二極體封裝裝置係上述紅色發光 二極體則安裝於從光照射側而視,配置於最深處側之第1 之安裝面,藍色發光二極體則安裝於從光照射側而視,配 置於最前側之第2之安裝面, -11 - 201218436 綠色發光二極體係安裝於階段性地配置於第1之 面與第2之安裝面之間的第3之安裝面。 因此,紅色,藍色,綠色之各發光二極體係成爲 光照射側而視深處側爲紅色,其前方側爲綠色,最前 藍色的順序加以配置。此時,從藍色的光係由綠色發 極體及紅色發光二極體所吸收,而綠色的光係由紅色 二極體所吸收之情況,經由上述之順序排列之時,從 置於光照射側之藍色發光二極體所照射的光係幾乎未 於較此,從光照射側而視配置於深處側之紅色發光二 及綠色發光二極體而被吸收加以照射,而從綠色發光 體所照射的光係幾乎未照射於較此,從光照射側而視 於深處側之紅色發光二極體而被吸收加以照射。如此 照射之各光的損失變少而確保亮度的同時,亦防止顔 移。 另外,本發明之第3之發光二極體封裝裝置係紅 光二極體,藍色發光二極體及綠色發光二極體係各安 朝向發光二極體之光照射方向的安裝面。 因此,安裝於各安裝面之紅色發光二極體,藍色 二極體及綠色發光二極體係成爲從光照射側而視,呈 不重疊地加以配置,而從光照射側而視,從配置於深 之紅色發光二極體所照射的光係未由較此配置於光照 之綠色發光二極體及藍色發光二極體所遮蔽而照射至 射方向,而從綠色發光二極體所照射的光係未由較此 於光照射側之藍色發光二極體所遮蔽而照射至光照射 安裝 以從 側爲 光二 發光 最配 照射 極體 二極 配置 ,所 色偏 色發 裝於 發光 相互 處側 射側 光照 配置 方向 -12- 201218436 。如此,所照射的光之損失變少,而可確保亮度。 在本發明之第3之發光二極體封裝裝置中,對於上 紅色發光二極體的頂部係超過安裝有綠色發光二極體之 3之安裝面,未使其突出於從光照射側而視之最前側, 而上述綠色發光二極體的頂部係超過安裝有藍色發 二極體之第2之安裝面,未突出於從光照射側而視之最 側之情況, 從最配置於光照射側的藍色發光二極體所照射的光 幾乎未照射至較此,從光照射側而視配置於深處側之綠 發光二極體及紅色發光二極體,而從綠色發光二極體所 射的光係幾乎未照射至較此,從光照射側而視配置於深 側之紅色發光二極體。因此,從發光二極體所照射的光 由其他的發光二極體所吸收,而損失的比率更少而照射 光照射方向,所照射的光的損失變少而確保亮度的同時 亦防止顏色偏移。 本發明之第4之發光二極體封裝裝置係藍色發光二 體及綠色發光二極體,係安裝於從光照射側而視爲相同 度,朝向發光二極體之光照射方向的安裝面上, 紅色發光二極體係配置於在與上述安裝面不同之範 ,其頂部超過上述安裝面,從光照射側而視,未突出於 前側之位置。 因此,紅色,藍色,綠色之各發光二極體係成爲以 光照射側而視深處側爲紅色,其最前側爲綠色與藍色的 序加以配置。此時,從藍色的光與綠色的光係由紅色發 述 第 光 刖 係 色 照 處 則 至 極 局 圍 最 從 順 光 -13- 201218436 二極體所吸收之情況,經由上述順序排列之時,從配置於 光照射側之綠色發光二極體及藍色發光二極體所照射的光 係幾乎未由較此,從光照射側而視配置於深處側之紅色發 光二極體所吸收而照射至光照射方向。如此,所照射之各 光的損失變少而確保亮度的同時,亦防止顏色偏移。 另外,本發明之第4之發光二極體封裝裝置係藍色發 光二極體及綠色發光二極體係各安裝於朝向發光二極體之 光照射方向的安裝面。 因此,安裝於各安裝面之藍色發光二極體及綠色發光 二極體係成爲從光照射側而視,呈相互不重疊地加以配置 ,未有相互遮蔽之情況而照射至光照射方向。如此,所照 射的光之損失變少,而可確保亮度。 【實施方式】 接著,說明爲了實施本發明之最佳形態。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發光二極體封裝 裝置的圖,圖1(A)係平面圖,圖1(B)係同縱剖面圖 〇 在此例中,上述發光二極體封裝裝置係具有紅色發光 二極體2R,藍色發光二極體2B及綠色發光二極體2G之 發光二極體封裝裝置,而紅色發光二極體2R,藍色發光 二極體2B及綠色發光二極體2G係各安裝於朝向發光二極 體之光照射方向的安裝面3A,3B,3C。 更詳細說明時,上述發光二極體封裝裝置係於收容構
S -14- 201218436 件1,安裝紅色發光二極體2R,藍色發光二極體2B,綠 色發光二極體2G之3個發光二極體2A,2B,2C加以構 成。 上述收容構件1係在此例中,在平面視爲跑道形狀, 形成爲上面開放之杯狀。並且,在上述收容構件1之杯內 ,朝開放部側,設置有各安裝有上述發光二極體2R,2B ,2G之第1〜第3之安裝面3A,3B,3C。 於上述第1〜第3之安裝面3A,3B,3C,各安裝上 述各發光二極體2R,2B,2G而照射光。即,在本實施形 態中,上述收容構件1之開放部側(在此例爲上面側)爲 光照射側,其方向爲光照射方向。 上述第1〜第3之安裝面3A,3B,3C係第1之安裝 面3A係從光照射側而視配置於最深處側,第2之安裝面 3B係從光照射側而視配置於最前側,第3之安裝面3C係 階段性地配置於第1之安裝面3 A與第2之安裝面3B之間 〇 以剖面而視時,最低的爲第1之安裝面3A,而於高1 段之位置配置有第3之安裝面3C,於又高1段之位置配 置有第2之安裝面3B。 上述第1〜第3之安裝面3A,3B,3C係在此例中, 在杯狀的收容構件1之杯內中,經由收容有彎曲成形爲階 段狀之板材而加以形成。 在此例中,第1〜第3之安裝面3 A〜3C係呈排列於 跑道狀之收容構件1之長度方向地加以配置,將第1之安 -15- 201218436 裝面3A配置於中央,於其左右配置有第2之安裝面3B與 第3之安裝面3C。 並且, 紅色發光二極體2R則安裝於從光照射側而視配置於 最深處側之第1之安裝面3 A, 藍色發光二極體2B則安裝於從光照射側而視配置於 最前側之第2之安裝面3B, 綠色發光二極體2G係安裝於階段性地配置於第1之 安裝面2A與第2之安裝面2B之間的第3之安裝面3C。 由此,紅色發光二極體2R,藍色發光二極體2B,綠 色發光二極體2G係呈排列成一列於跑道狀之收容構件1 之長度方向地加以配置,紅色發光二極體2R則配置於中 央,其左右配置有藍色發光二極體2B及綠色發光二極體 2G。 並且,設定有上述紅色發光二極體2R之頂部2Rt係 超過安裝有綠色發光二極體2G之第3之安裝面3C而未突 出於從光照射側而視之最前側(在圖中爲上側),而上述 綠色發光二極體2G之頂部2Gt係超過安裝有藍色發光二 極體2B之第1之安裝面3B而未突出於從光照射側而視之 最前側(在圖中爲上側)之尺寸關係以及配置關係。 並且,在此例中,上述收容構件1之杯狀的內周面, 連結第1之安裝面3A與第2之安裝面3B爲階段狀之斜面 ,連結第1之安裝面3A與第3之安裝面3C爲階段狀之斜 面係成爲各反射各發光二極體所照射的光之第1〜第3之
-16- 201218436 反射面4A,4B,4C。 即, 從紅色發光二極體2R所照射的光係主要經由連結第 1之安裝面3A與第2之安裝面3B爲階段狀之斜面所成之 第2之反射面4B,連結第1之安裝面3A與第3之安裝面 3 C爲階段狀之斜面所成之第3之反射面4C,及收容構件 1之杯狀的內周面所成之第1之反射面4A加以反射,而 朝向光照射方向加以照射。 從綠色發光二極體2G所照射的光係主要經由連結第 1之安裝面3A與第2之安裝面3B爲階段狀之斜面所成之 第2之反射面4B,及收容構件1之杯狀的內周面所成之 第1之反射面4A加以反射,而朝向光照射方向加以照射 〇 從藍色發光二極體2B所照射的光係主要經由收容構 件1之杯狀的內周面所成之第1之反射面4A加以反射, 而朝向光照射方向加以照射。 由此,從各發光二極體2R,2B,2G所照射的光係朝 向光照射方向而加以照射。 如此,第1實施形態之發光二極體封裝裝置係上述紅 色發光二極體2R則安裝於從光照射側而視配置於最深處 側之第1之安裝面3A ’藍色發光二極體2B則安裝於從光 照射側而視配置於最前側之第2之安裝面3 B,綠色發光 二極體2G係安裝於階段性地配置於第1之安裝面3A與 第2之安裝面3B之間的第3之安裝面3C。 -17- 201218436 因此,紅色,藍色,綠色之各發光二極體2R,2B, 2G係成爲以從光照射側而視於深處側爲紅色,其前方側 爲綠色,最前側爲藍色的順序加以配置。此時,從藍色的 光係由綠色發光二極體2G及紅色發光二極體2R所吸收, 而綠色的光係由紅色發光二極體2R所吸收之情況,經由 上述之順序排列之時,從最配置於光照射側之藍色發光二 極體2B所照射的光係幾乎未照射於較此,從光照射側而 視配置於深處側之紅色發光二極體2R及綠色發光二極體 2G而被吸收加以照射,而從綠色發光二極體2G所照射的 光係幾乎未照射於較此,從光照射側而視配置於深處側之 紅色發光二極體2R而被吸收加以照射。如此,所照射之 各光的損失變少而確保亮度的同時,亦防止顏色偏移。 另外,第1實施形態之發光二極體封裝裝置係紅色發 光二極體2R,藍色發光二極體2B及綠色發光二極體2G ,係各安裝於朝向發光二極體之光照射方向的安裝面3A ,3B,3C。 因此,安裝於各安裝面3A,3B,3C之紅色發光二極 體2R,藍色發光二極體2B及綠色發光二極體2G係成爲 從光照射側而視,呈相互不重疊地加以配置,而從光照射 側而視,從配置於深處側之紅色發光二極體2R所照射的 光係未由較此配置於光照射側之綠色發光二極體2G及藍 色發光二極體2B所遮蔽而照射至光照射方向,而從綠色 發光二極體2G所照射的光係未由較此配置於光照射側之 藍色發光二極體2B所遮蔽而照射至光照射方向。如此,
-18- 201218436 所照射的光之損失變少,而可確保亮度》 第1實施形態之發光二極體封裝裝置係上述紅色發光 二極體2R之頂部2Rt係超過安裝有綠色發光二極體2G之 第3之安裝面3 C而未突出於從光照射側而視之最前側, 而上述綠色發光二極體2G之頂部2Gt係超過安裝有 藍色發光二極體2B之第2之安裝面3B而未突出於從光照 射側而視之最前側之故, 從配置於最光照射側之藍色發光二極體2B所照射的 光係成爲幾乎未照射於較此從光照射側而視配置於深處側 之紅色發光二極體2R及綠色發光二極體2G,而從綠色發 光二極體2G所照射的光係成爲幾乎未照射於較此從光照 射側而視配置於深處側之紅色發光二極體2R。因此,從 發光二極體所照射的光則由其他的發光二極體所吸收,而 損失的比率更少而照射至光照射方向,所照射的光的損失 變少而確保亮度的同時,亦防止顔色偏移。 圖2係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發光二極體封裝 裝置的圖,圖2(A)係平面圖,圖2(B)係同縱剖面圖 〇 此例係基本的思考方法及構造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 但各發光二極體2R,2B,2G則形成爲細長帶狀,於長度 方向呈相互平行地加以配置之構成。隨之,收容構件1亦 在收容此等之平面視,形成爲長方形狀之杯狀。並且,在 此例中,在第1實施形態爲跑道形狀之長度方向之方向成 爲寬度方向,而在第1實施形態爲跑道形狀之寬度方向之 -19- 201218436 方向成爲各發光二極體2R,2B,2G及收容構件1之寬度 方向。 除此之外係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對於同樣的部 分係附上相同的符號。在此第2實施形態亦得到與上述第 1實施形態同樣的作用效果。 圖3係顯示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發光二極體封裝 裝置的縱剖面圖。 此例係在第1實施形態中,於中央配置紅色發光二極 體2R而於其左右配置綠色發光二極體2G及藍色發光二極 體2B時,將紅色發光二極體2R配置於跑道狀之收容構件 1之長度方向端部,於其旁邊配置綠色發光二極體2G,再 於其旁邊配置藍色發光二極體2B之構成。 而更詳細說明時,在此例中,第1〜第3之安裝面3A 〜3 C係呈排列於跑道狀之收容構件1之長度方向地加以 配置,將第3之安裝面3C配置於中央,於其左右配置有 第1之安裝面3A與第2之安裝面3B。 上述第1〜第3之安裝面3A,3B,3C係第1之安裝 面3 A係從光照射側而視配置於最深處側,第2之安裝面 3B係從光照射側而視配置於最前側,第3之安裝面3C係 階段性地配置於第1之安裝面3 A與第2之安裝面3 B之間 之情況,係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 並且,紅色發光二極體2R則安裝於從光照射側而視 配置於最深處側之第1之安裝面3A,藍色發光二極體2B 則安裝於從光照射側而視配置於最前側之第2之安裝面 -20- 201218436 3B’綠色發光二極體2G係安裝於階段性地配置於第丨之 安裝面2A與第2之安裝面2B之間的第3之安裝面3C之 情況’亦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 在此例中,紅色發光二極體2R,藍色發光二極體2B ,綠色發光二極體2G係呈一列排列於跑道狀之收容構件 1之長度方向地加以配置’從跑道狀之端部,與紅色發光 二極體2R,綠色發光二極體2G,藍色發光二極體2B成 —列地加以配置,各第1〜第3之安裝面3A,3B,3C係 從低處’與第1之安裝面3A,第2之安裝面3B,第3之 安裝面3 C階段狀地加以形成。 在此例中’從紅色發光二極體2R所照射的光係主要 經由連結第1之安裝面3A與第3之安裝面3C爲階段狀之 斜面所成之第4之反射面4D,及收容構件1之杯狀的內 周面所成之第1之反射面4 A加以反射,而朝向光照射方 向加以照射。 從綠色發光二極體2G所照射的光係主要經由連結第 3之安裝面3C與第2之安裝面3B爲階段狀之斜面所成之 第5之反射面4E,及收容構件1之杯狀的內周面所成之 第1之反射面4A加以反射,而朝向光照射方向加以照射 〇 從藍色發光二極體2B所照射的光係主要經由收容構 件1之杯狀的內周面所成之第1之反射面4A加以反射, 而朝向光照射方向加以照射。 由此,從各發光二極體2R,2B,2G所照射的光係朝 -21 - 201218436 向光照射方向而加以照射。 除此之外係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對於同樣的部 分係附上相同的符號》在此第3實施形態亦得到與上述第 1〜第2實施形態同樣的作用效果。 當然’在上述之第2實施形態中,亦可將各發光二極 體2R,2B’2G及第1〜第3之安裝面3A,3B,3C之配 置,如第3實施形態地進行配置。 圖4係顯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發光二極體封裝 裝置的平面圖。 在此例中,在第3實施形態,將3個安裝面3A,3B ,3 C形成爲沿著跑道形狀之收容構件1的長度方向之階 段狀時,將收容構件1作爲圓形,而將3個安裝面3A, 3B,3C配置成螺旋階段狀之構成。 更詳細說明時,安裝有紅色發光二極體2R之第1之 安裝面3A則配置於最低的位置,而於較其高一段的位置 ,配置安裝有綠色發光二極體2G之第3之安裝面3C,而 於較其更高一段的位置,配置安裝有藍色發光二極體2B 之第2之安裝面3B。由此,各發光二極體2R,2B,2G係 於圓形之收容構件1的中心周圍,從低處依序螺旋階段狀 地配置紅色發光二極體2R,綠色發光二極體2G,藍色發 光二極體2B。 除此之外係與上述第3實施形態同樣,對於同樣的部 分係附上相同的符號。在此第4實施形態亦得到與上述第 1〜第3實施形態同樣的作用效果。
S -22- 201218436 在以上的說明中,已對於具有紅色發光二極體2R, 藍色發光二極體2B及綠色發光二極體2G之3種類3個發 光二極體之發光二極體封裝裝置做過說明,但本發明係除 了紅,藍,綠3色之組合以外,如爲至少具有3個以上不 同波長之發光二極體之發光二極體封裝裝置而可適用之內 容。 即,經由將上述各發光二極體,各安裝於朝向發光二 極體之光照射方向的安裝面, 將發光成上述各發光二極體之中波長最長的光之第1 之發光二極體,安裝於從光照射側而視,配置於深處側之 第1之安裝面,而將發光成波長最短的光之第2之發光二 極體,安裝於從光照射側而視,配置於最前側之第2之安 裝面, 將其他的發光二極體,在呈階段性地從第1之安裝面 接近至第2之安裝面地加以配置之安裝面中,呈從波長長 的構成至短的構成依序排列地加以安裝而實現。 經由如此作爲,各發光二極體係從光照射側而視,從 深處側朝向最前側,相對性地從波長長的構成至短的構成 加以依序配置。因此,從配置於光照射側之發光二極體所 照射之相對波長短的光,係由較此,從光照射側而視,配 置於深處側之發光二極體所吸收,在損失率少的狀態而照 射至光照射方向,所照射的光的損失變少而確保亮度的同 時,亦防止顔色偏移。 另外,上述各發光二極體係各安裝於朝向發光二極體 -23- 201218436 之光照射方向的安裝面之故,安裝於各安裝面之各發光二 極體係成爲從光照射側而視,呈相互不重疊地加以配置’ 而從光照射側而視,從配置於深處側之發光二極體所照射 之相對波長長的光,係未由較此配置於光照射側之發光二 極體所遮蔽而照射至光照射方向,所照射的光的損失變少 ,可確保亮度。 另外,在安裝於從上述第1之安裝面至第2之安裝面 的各安裝面之發光二極體之中,在光照射方向鄰接之發光 二極體,從光照射側而視,安裝於深處側之安裝面的發光 二極體的頂部,係呈超過較此配置於光照射側之發光二極 體的安裝面而未突出於最前側地進行配置爲佳。 經由如此作爲,從配置於光照射側之發光二極體所照 射之相對波長短的光,係幾乎未照射至較此,從光照射側 而視,配置於深處側的發光二極體之故,從各發光二極體 所照射的光則由其他的發光二極體所吸收,產生損失的比 率更少而照射至光照射方向,所照射的光的損失變少而確 保亮度的同時,亦防止顔色偏移。 在以上的說明中,已對於將3個以上之發光二極體, 各安裝於朝向光照射方向之安裝面的發光二極體封裝裝置 做過說明,但內容亦可未必將各發光二極體安裝於朝向光 照射方向之安裝面。 即,經由將發光成上述各發光二極體之中波長最長的 光之第1之發光二極體,安裝於從光照射側而視最深處側 ,而將發光成波長最短的光之第2之發光二極體,安裝於
S -24- 201218436 從光照射側而視最前側, 將其他的發光二極體,從第1之發光二極體朝向第2 之發光二極體,呈從波長長的構成至短的構成依序排列地 加以安裝, 將各發光二極體,從光照射側而視,呈相互不重疊地 加以配置而可實現。 經由如此作爲,各發光二極體係從光照射側而視,從 深處側朝向最前側,相對性地從波長長的構成至短的構成 加以依序配置之故,從配置於光照射側之發光二極體所照 射之相對波長短的光,係由較此,從光照射側而視,配置 於深處側之發光二極體所吸收,在損失的比率少之狀態而 照射至光照射方向,所照射的光的損失變少而確保亮度的 .同時,亦防止顏色偏移。另外,各發光二極體係從光照射 側而視,相互不重疊之故,從光照射側而視,從配置於深 處側之發光二極體所照射之相對波長長的光,係未由較此 配置於光照射側之發光二極體所遮蔽而照射至光照射方向 ,.所照射的光的損失變少,可確保亮度。 圖5係顯示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的圖,圖5(A) 係平面圖,圖5 ( B )係同縱剖面圖。 在上述第1〜第4實施形態中,將3個以上的發光二 極體,在光照射方向中階段性地加以配置,但此實施形態 係將一部分的發光二極體,在光照射方向中以相同位置關 係加以配置之構成》 在此例中,係具有紅色發光二極體2R,藍色發光二 -25- 201218436 極體2B及綠色發光二極體2G之發光二極體封裝裝置,其 中, 藍色發光二極體2B及綠色發光二極體2G係以從光照 射側而視相同高度,安裝於朝向發光二極體之光照射方向 的第2之安裝面3B及第3之安裝面3C上, 紅色發光二極體2R係在與上述第2之安裝面3B及第 3之安裝面3C不同的範圍,於其頂部2Rt則超過上述第2 之安裝面3B及第3之安裝面3C,從光照射側而視未突出 於最前側的位置加以配置。 更詳細說明時,上述收容構件1係與第1實施形態同 樣地,在平面視中,以跑道形狀,形成爲上面開放之杯狀 。並且,在上述收容構件1之杯內,朝開放部側,設置有 各安裝有上述發光二極體2R,2B,2G之第1〜第3之安 裝面 3A,3B,3C» 於上述第1〜第3之安裝面3A,3B,3C,各安裝上 述各發光二極體2R,2B,2G而照射光。即,在本實施形 態中,上述收容構件1之開放部側(在此例爲上面側)爲 光照射側,其方向爲光照射方向。 上述第1〜第3之安裝面3A,3B,3C係第1之安裝 面3A則配置於從光照射側而視最深處側,第2之安裝面 3 B與第3之安裝面3 C係在較此從光照射側而視最前側中 ,配置爲相同高位置的關係。 在此例中,第1之安裝面3 A〜3 C係呈排列於跑道狀 之收容構件1之長度方向地加以配置,將第1之安裝面
-26- 201218436 3A配置於中央,於其左右配置有第2之安裝面3B與第3 之安裝面3C。 由此,紅色發光二極體2R則安裝於從光照射側而視 配置於最深處側之第1之安裝面3A,而藍色發光二極體 2B及綠色發光二極體2G則各安裝於從光照射側而視配置 於最前側之第2之安裝面3B及第3之安裝面3C » 由此,紅色發光二極體2R,藍色發光二極體2B,綠 色發光二極體2G係呈排列成一列於跑道狀之收容構件1 之長度方向地加以配置,紅色發光二極體2R則配置於中 央,於其左右配置有藍色發光二極體2B及綠色發光二極 體2G。 並且,在此例中, 從紅色發光二極體2R所照射的光係主要經由連結第 1之安裝面3A與第2及第3之安裝面3B,3C爲階段狀之 斜面所成之第6之反射面4F,及收容構件1之杯狀的內 周面所成之第1之反射面4A加以反射,而朝向光照射方 向加以照射。 從藍色發光二極體2B及綠色發光二極體2G所照射的 光係主要經由收容構件1之杯狀的內周面所成之第1之反 射面4A加以反射,而朝向光照射方向加以照射。 由此’從各發光二極體2R,2B,2G所照射的光係朝 向光照射方向而加以照射。 第5實施形態之發光二極體封裝裝置係紅色,藍色, 綠色之各發光二極體係成爲以從光照射側而視於深處側爲 -27- 201218436 紅色,其最前側爲綠色與藍色的順序加以配置。此時,從 藍色的光與綠色的光係由紅色發光二極體2R所吸收之情 況,經由上述順序排列之時,從配置於光照射側之綠色發 光二極體2G及藍色發光二極體2B所照射的光係幾乎未由 較此,從光照射側而視配置於深處側之紅色發光二極體 2R所吸收而照射至光照射方向。 如此,所照射之各光的損失變少而確保亮度的同時, 亦防止顏色偏移。 另外,安裝於第2及第3之安裝面3B,3C的藍色發 光二極體2B及綠色發光二極體2G係成爲從光照射側而視 ,呈相互不重疊地加以配置,而未有相互遮蔽照射至光照 射方向。如此,所照射的光之損失變少,而可確保亮度。 除此之外係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對於同樣的部 分係附上相同的符號。在此第5實施形態亦得到與上述第 1〜第4實施形態同樣的作用效果。 圖6係顯示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的縱剖面圖。 此例係在第5實施形態中,於中央配置紅色發光二極 體2R,而於其左右配置綠色發光二極體2G及藍色發光二 極體2B時,將紅色發光二極體2R將,在跑道狀之收容構 件1之長度方向端部中,安裝於第1之安裝面3A,於配 置於其旁邊之寬面積的第4之安裝面3D,排列綠色發光 二極體2G及藍色發光二極體2B加以配置之構成。 更詳細說明時,在此例中,第1之安裝面3A則從光 照射側而視配置於最深處側,第4之安裝面3 D則從光照
-28- 201218436 射側而視呈成爲最前側,階段性地加以配置。 並且,紅色發光二極體2R則安裝於從光照射側而視 配置於最深處側之第1之安裝面3A,而藍色發光二極體 2B與綠色發光二極體2G則安裝於從光照射側而視配置於 最前側之第4之安裝面3 D上加以配置。 在此例中,從紅色發光二極體2R所照射的光係主要 經由連結第1之安裝面3A與第4之安裝面3D爲階段狀 之斜面所成之第7之反射面4G,及收容構件1之杯狀的 內周面所成之第1之反射面4A加以反射,而朝向光照射 方向加以照射。 從綠色發光二極體2G及藍色發光二極體2B所照射的 光係主要經由收容構件1之杯狀的內周面所成之第1之反 射面4A加以反射,而朝向光照射方向加以照射。 由此,從各發光二極體2R,2B,2G所照射的光係朝 向光照射方向而加以照射。 除此之外係與上述第5實施形態同樣,對於同樣的部 分係附上相同的符號。在此第6實施形態亦得到與上述第 1〜第5實施形態同樣的作用效果。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發光二極體封裝 裝置的圖。 圖2係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發光二極體封裝 裝置的圖。 -29- 201218436 圖3係顯示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發光二極體封裝 裝置的圖。 圖4係顯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發光二極體封裝 裝置的圖。 圖5係顯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發光二極體封裝 裝置的圖》 圖6係顯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發光二極體封裝 裝置的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收容構件 2R :紅色發光二極體(第1之發光二極體) 2B:藍色發光二極體(第2之發光二極體) 2G:綠色發光二極體(第3之發光二極體) 2Rt :頂部 2Bt :頂部 2Gt :頂部 3A :第1之安裝面 3B :第2之安裝面 3C :第3之安裝面 3D :第4之安裝面 4A :第1之反射面 4B :第2之反射面 4C :第3之反射面
S -30- 201218436 4D :第4之反射面 4E :第5之反射面 4F :第6之反射面 4G :第7之反射面 -31

Claims (1)

  1. 201218436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發光二極體封裝裝置,係至少具有3個以上具 不同波長之發光二極體的發光二極體封裝裝置,其特徵爲 前述各發光二極體係各安裝於朝向發光二極體之光照 射方向的安裝面, 發光成前述各發光二極體之中波長最長的光之第1之 發光二極體,則安裝於從光照射側而視,配置於最深處側 之第1之安裝面,而發光成波長最短的光之第2之發光二 極體,則安裝於從光照射側而視,配置於最前側之第2之 安裝面, 其他的發光二極體係在呈階段性地從第1之安裝面接 近至第2之安裝面地加以配置之安裝面中,呈從波長爲長 的構成至爲短的構成依序排列地加以安裝。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之發光二極體封裝裝置 ,其中,在安裝於從前述第1之安裝面至第2之安裝面的 各安裝面之發光二極體之中,在光照射方向鄰接之發光二 極體,從光照射側而視,安裝於深處側之安裝面的發光二 極體的頂部,係呈超過較此配置於光照射側之發光二極體 的安裝面而未突出於前側。 3. —種發光二極體封裝裝置係至少具有3個以上不同 波長之發光二極體的發光二極體封裝裝置,其特徵爲: 發光成前述各發光二極體之中波長最長的光之第1之 發光二極體,則安裝於從光照射側而視最深處側,而發光 -32- 201218436 成波長最短的光之第2之發光二極體,則安裝於從光照射 側而視最前側, 其他的發光二極體係從第1之發光二極體朝向第2之 發光二極體,呈從波長爲長的構成至爲短的構成依序排列 地加以安裝》 各發光二極體則從光照射側而視,呈相互不重疊地加 以配置。 4. 一種發光二極體封裝裝置係具有紅色發光二極體, 藍色發光二極體及綠色發光二極體之發光二極體封裝裝置 ,其特徵爲: 紅色發光二極體,藍色發光二極體及綠色發光二極體 係各安裝於朝向發光二極體之光照射方向的安裝面, 前述紅色發光二極體則安裝於從光照射側而視,配置 於最深處側之第1之安裝面,藍色發光二極體則安裝於從 光照射側而視,配置於最前側之第2之安裝面, 綠色發光二極體係安裝於階段性地配置於第1之安裝 面與第2之安裝面之間的第3之安裝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記載之發光二極體封裝裝置 ,其中,前述紅色發光二極體的頂部係超過安裝有綠色發 光二極體之第3之安裝面,未突出於從光照射側而視之前 側, 前上述綠色發光二極體的頂部係超過安裝有藍色發光 二極體之第2之安裝面,未突出於從光照射側而視之前側 -33- 201218436 6. —種發光二極體封裝裝置係具有紅色發光二極體, 藍色發光二極體及綠色發光二極體之發光二極體封裝裝置 ,其特徵爲: 藍色發光二極體及綠色發光二極體係安裝於從光照射 側而視爲相同高度,朝向發光二極體之光照射方向的安裝 面上, 紅色發光二極體係配置於在與上述安裝面不同之範圍 ,其頂部超過上述安裝面,從光照射側而視,未突出於前 側之位置。
TW100124970A 2010-07-14 2011-07-14 LED package device TW201218436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59649A JP2012023188A (ja) 2010-07-14 2010-07-14 Ledパッケージ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8436A true TW201218436A (en) 2012-05-01

Family

ID=45469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4970A TW201218436A (en) 2010-07-14 2011-07-14 LED package device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023188A (zh)
TW (1) TW201218436A (zh)
WO (1) WO20120085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92377B2 (ja) * 2013-06-18 2017-09-06 ローム株式会社 Led光源モジュール
WO2014203825A1 (ja) * 2013-06-18 2014-12-24 ローム株式会社 Led光源モジュール
JP6156213B2 (ja) * 2013-09-17 2017-07-0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039167A (ja) * 2014-08-05 2016-03-22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JP2016092263A (ja) * 2014-11-06 2016-05-23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017100812B4 (de) * 2017-01-17 2024-04-25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optoelektronischen Halbleiterbauteils und optoelektronisches Halbleiterbauteil
CN113078253B (zh) * 2021-04-01 2022-11-11 淄博职业学院 一种艺术展览照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90237B2 (ja) * 1993-06-28 1998-08-27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多色発光素子
JP3351447B2 (ja) * 1994-04-08 2002-11-25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Ledディスプレイ
JP2005158958A (ja) * 2003-11-25 2005-06-1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発光装置
JP2009099715A (ja) * 2007-10-16 2009-05-07 Fujikura Ltd 発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23188A (ja) 2012-02-02
WO2012008598A1 (ja) 2012-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29382B2 (ja) 発光素子パッケージ
TW201218436A (en) LED package device
JP5266605B2 (ja) 車両用灯具
TWI604631B (zh) 發光裝置
US20080198572A1 (en) LED lighting systems including luminescent layers on remote reflectors
TWI392121B (zh) 發光二極體元件的外殼,以及發光二極體元件
JP2010118531A (ja) 白色照明装置および車輛用灯具
US8979325B2 (en) Lens and bulb-type light emitting device lamp employing the lens
TW201535797A (zh) 發光裝置
US9759405B2 (en) Light emitting module and ligh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06324134A (ja) 面状発光装置
JP2016058330A (ja) 照明器具
US9890924B2 (en) Optical device and light source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12113837A (ja) 照明装置
JP5605626B2 (ja) 車両用灯具
US7825425B2 (en) LED structure to increase brightness
KR102114935B1 (ko) 발광소자 모듈
JP2014017337A (ja) 灯具、車両用前照灯、および半導体レーザアレイ
JP5585829B2 (ja) 車両用灯具
KR102177907B1 (ko) 퀀텀 도트 광변환부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US9140839B2 (en) Lighting module and optical fiber ligh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20130026179A (ko) 발광소자를 구비한 조명장치 및 이를 채용한 냉장고
KR20200126290A (ko) 조명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조명 장치
WO2012077274A1 (ja) 照明装置
WO2012077269A1 (ja) 照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