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08131A - Light emitting diode package structure - Google Patents

Light emitting diode package structur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08131A
TW201208131A TW099126119A TW99126119A TW201208131A TW 201208131 A TW201208131 A TW 201208131A TW 099126119 A TW099126119 A TW 099126119A TW 99126119 A TW99126119 A TW 99126119A TW 201208131 A TW201208131 A TW 20120813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diode
carrier
disposed
packag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261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ao-Hsien Dong
Chien-Chang Pei
Original Assignee
Everlight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light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light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TW0991261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208131A/zh
Priority to US13/107,872 priority patent/US20120032216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2081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0813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8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10Bump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12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13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bump conn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4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5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5001Core members of the connector
    • H01L2224/45099Material
    • H01L2224/451Material with a principal constituent of the material being a metal or a metalloid, e.g. boron (B), silicon (Si), germanium (Ge), arsenic (As), antimony (Sb), tellurium (Te) and polonium (Po), and alloys thereof
    • H01L2224/45138Material with a principal constituent of the material being a metal or a metalloid, e.g. boron (B), silicon (Si), germanium (Ge), arsenic (As), antimony (Sb), tellurium (Te) and polonium (Po), and alloys thereof the principal constituent melting at a temperature of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950°C and less than 1550°C
    • H01L2224/45144Gold (Au) as principal constitu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05Shape
    • H01L2224/4809Loop shape
    • H01L2224/48091Arched

Description

201208131
EL98072 33515twf.doc/I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且特別是 有關於一種可減少雜散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農結構。 【先前技術】 發光一極體具有反應速度快、體積小、省電、低污毕、 高可靠度、適合量產等優點’所以發光二極體應用的領域
十分廣泛,如車燈、卿燈具、大型看板、交通號諸燈以 及手機等。 然而,發光二極體晶片於運作時會產生熱能,而這些 熱月b右疋累積在發光一極體晶片中而未即時移除則會導致 發光二極體晶片發光效率降低甚至是損壞。因此,在設計 發光-極體燈具時’常會將大部分的空間規劃為放置散熱 元件之用,然而,這會相對地壓縮放置光學元件的空間(。' 由於光學元件_積受到關,因此,光學元件不易集中 發光二極體晶片所發出的光,故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光近 似一面光源且雜散光較多。 【發明内容】 本發明提供-種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其發光面積較 小’且雜散光較少。 本發明提出-種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包括一基底、 至少一發光二極體晶片、一擋板以及一 ^體曰^配置於基底上並與基底Μ連接。擔板j = _並%繞發光一極體晶片,擔板具有一開口以暴露出發 201208131
tLy»072 33515twf.doc/I 光二極體晶片,擋板的材質包括一不透明的吸光材料◊透 光盖板配置於擋板上並覆蓋擋板的開口。 本發明提出一種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包括一承載 器、至少一發光二極體晶片以及一蓋板。承載器具有一凹 槽。發光二極體晶片配置於承載器的凹槽中,並與承載器 電性連接。盍板配置於承載器上並覆蓋凹槽,蓋板具有一 透光區與-圍繞透规之不透光區,發光二極體晶片所發 出的光線係經由透光區射出。 本發明提出一種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包括一承載 裔、至少一發光二極體晶片、一透光蓋板及一吸光層。承 ^器具有—凹槽。發光二極體晶片配置於承_的凹槽 ’並與承載H電性連接。透絲板§£置於轉 蓋凹槽。吸光層配置在透綠板上並具有 極體晶片所發出至少i分光線通過透光蓋板並經吸光層 的開口而射出。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 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 【實施方式】 ,1A纟會示本刺—實施狀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 =意圖緣示圖1A之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俯視 。圖1C繪不沿圖13之入_八線段的剖面圖。 —請同時參照®1A、圖1B與圖1C,本實施例之發光 -極體封裝結構1〇〇包括一承载器11〇、多個發光二極體 201208131
EL98072 33515twf.doc/I 晶片120以及一透光蓋板13〇。 承載器110包括一基底112與一擋板114,擋板114 配置於基底112上並具有一開口 114a,開口 li4a暴露出 部分之基底112 ’擋板114的材質包括一不透明的吸光材 料(例如黑色或深色的陶瓷材料或吸光層),基底112的 材質例如為陶瓷、玻璃、矽或金屬。此外,基底112及擋 板114可以是一體成型之結構。 φ 發光二極體晶片120覆晶接合於基底112上並位於開 口 114a中’發光二極體晶片12〇與基底112電性連接。擋 板114環繞發光二極體晶片120設置’擋板114相對於發 光一極體晶片12〇之光轴(optical axis)垂直或傾斜設置。開 口 U4a暴露發光二極體晶片120。在本實施例中,請參考 圖ic,以最右邊的發光二極體12〇為例作說明,擋板114 的厚度為H1,發光二極體晶片120的厚度為H2,其中擋 板U4之遠離基底112的一表面與發光二極體晶片12〇之 遠離基底112的一表面之間具有一高度差為τι,而發光二 • 極體晶片120的寬度為W,發光二極體晶片120鄰近擋板 114的一侧至與擋板114鄰近發光二極體晶片120之一側 之間的間隔距離為D1,則T1/(W+D1) $ tan 0 1。詳細而言, 角度01為發光二極體晶片120射出開口 114a的光線L的 角度(例如是發光二極體12之發光上表面最左端發出光線 L相對於發光二極體12之發光上表面的角度,亦是發光二 極體12之發光面最左端發出光線L相對於擋板114之上 表面的角度),在本實施例中’ T1/(W+D1) £ tan 30。,特
201208131 EL98072 33515twf.doc/I 別是,T1/(W+D1) S tan 20° ’ 較佳地,則為 T1/(W+D1) $ tan 18°。透光蓋板130配置於擋板114上並覆蓋開口 114a, 透光蓋板130的材質可為玻璃或是其他適合的透光材料。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發光二極體晶片120是以覆晶接 合的方式配置於基底112上,因此,開口 114a的所有内壁 114b皆可盡可能地接近發光二極體晶片120的側壁122。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本實施例透過界定擋板114與發 光二極體晶片120之間的高度差為T1,發光二極體晶片 120的寬度為W,以及發光二極體晶片120與擋板114之 間的間隔距離為D1,故可得知發光二極體晶片120射出開 口 114a的光線L的角度Θ1,意即由關係式,T1/(W+D1)S tan 30。(或tan 20°或tan 18°),可得知角度0 1例如是3〇 度(或20度或18度)。 換言之,發光二極體晶片120具有相對之一第一侧壁 (例如是右邊側壁)及一第二側壁(例如是左邊側壁), 第二側壁較第一側壁更接近擋板114 (例如是擋板右邊内 壁)。擋板114與發光二極體晶片120之間具有一高度差 (例如是T1) ’擋板114 (例如是擋板右邊内壁)與第一 側壁(例如是左邊側壁)之間具有一間隔距離(例如是 D1),高度差除以間隔距離之值不大於正切函數30度 (tangent function of 30 degrees, tan 30°)。 在一實施例中’擋板114具有一内側(例如是擋板右 邊内側)及一第一上表面,發光二極體晶片120具有一第 二上表面及一離内侧最遠的側邊(例如是左側邊)。内側
201208131 EL98072 33515twf.doc/I 及第一上表面之間具有一第一端點(例如是轉角端點), 側邊及第二上表面之間具有一第二端點(例如是轉角端 點)。第一端點與第二端點之間具有一連線(例如是光線 L) ’連線與第二上表面之間具有一夾角(例如是θι), 夾角不大於30度(30°)。 在另一實施例中,擋板114具有一内側(例如是擋板 右邊内側),發光二極體晶片120具有一離内側最遠之側 邊(例如是左側邊)。内側與側邊之間具有一間隔距離(例 如是D1),擋板114與發光二極體晶片120之間具有一高 度差(例如疋T1)。南度差與間隔距離之比值不大於正切 函數 30 度(tan 30。)。 並且,由於本實施例使開口 114a之内壁114b儘可能 地靠近發光二極體晶片120的側壁122,因此,可利用開 口 114a的内壁114b來遮擋由發光二極體晶片120的側壁 122所發出之大角度的雜散光,甚至擋板U4吸收入射光 線之大部分、減弱入射光線反射後妁強度及減少入射光線 反射的機會,進而縮小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1〇〇的發光面 積並降低面光源的效應。此外,擋板114之高度及開口大 小的彈性搭配設計,可以調整及控制發光二極體晶片120 的光場型(light emitting field or pattern)。 此外,由於本實施例使開口 114a之内壁114b相當靠 近發光二極體晶片12〇的侧壁122,因此,開口 114a之内 壁114b侷限了螢光粉(未繪示)可塗佈的範圍,進而可限 制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發光面積。 [s] 7
201208131 tLyW72 33515twf.doc/I 圖2A繪示圖1A之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一種變化的 示意圖β圖2B繪示圖2A之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俯視 圖。圖2C繪示沿圖2Β之Α·Α線段的剖面圖。 請同時參照圖2Α、圖2Β與圖2C,本實施例之發光 一極體封裝結構200相似於圖ία之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 100,兩者主要的差異之處在於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2〇〇 的發光二極體晶片120是以打線接合的方式配置於基底 112上。詳細而言,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2〇〇更包括多條 導線210,導線210電性連接於發光二極體晶片12〇與基 底112之間。此外,導線210例如是金線。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需保留開口 11¼中的一部分空間 作為打線接合之用,因此,只能使開口 114a的部分内壁 114b盡可能地接近發光二極體晶片12〇的側壁122。本實 施例可藉由適當地排列發光二極體晶片120以及調整導線 210的打線方向來增加内壁114b之可接近側壁122的部 分。 詳細而言,本實施例是將二發光二極體晶片12〇排成 一列(或一行,或一陣列),並且使多條導線21〇分別連 接於一發光二極體晶片120的相對外側與基底112的線路 U2a之間。如此一來,開口 U4a的二相對内壁114b可盡 可能地接近發光二極體晶片120的二相對側壁122。 圖3A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 不意圖。圖3B繪示圖3A之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俯視 圖。圖3C繪示沿圖3B之A-A線段的剖面圖。 201208131
EL98072 33515twf.doc/I 請同時參照圖3A、圖3B與圖3C,本實施例之發光 二極體封裝結構300包括一承載器310、多個發光二極體 晶片320以及一蓋板330 〇承載器310具有一凹槽312。詳 細而言,在本實施例中,承載器310 &括一基底314與一 擋板316,其中擋板316配置於基底314上並具有一開口 316a,開口 316a暴露出基底314的部分表面314a,且開 口 316a的内壁316b與基底314的部分表面314a構成凹槽 312。基底314與擋板316皆由不透光材料所構成,例如陶 瓷材料、矽或金屬。此外,基底314及擋板316可以是一 體成型之結構。 發光二極體晶片320配置於凹槽312中並與承載器 310電性連接。蓋板33〇配置於承載器310上並覆蓋凹槽 312,蓋板330具有一透光區332與圍繞透光區332的一不 透光區334。透光區332位於發光二極體晶片320上方。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實施例中,透光區332的寬度W1與 發光二極體晶片320的寬度W的比值是代表在同一剖面中 (例如同樣在沿圖3B之A-A線段的剖面圖中)透光區332 的寬度W1與發光二極體晶片320的寬度w的比值。此 外,若是該剖面同時切過多個發光二極體晶片32〇,則該 比值為透光區332的寬度W1與所有被剖面線切過之發光 二極體晶片320的寬度W之總和的比值。 詳細而言,在本實施例中,蓋板330包括一透光板336 與一不透光結構338。透光板336配置於承载器31〇上並 覆蓋凹槽312。不透光結構338配置於透光板336上並位
201208131 EL98072 33515twf.docA 於不透光區334内,不透光結構338具有一開口 338a,開 口 338a暴露出透光板336之位於透光區332中的部分。不 透光結構338例如為一黑色油墨層或一吸光層。不透光結 構338相對於發光二極體晶片320之光轴(optical axis)平行 或傾斜設置。此外,不透光結構亦可設置於透光板及擋板 之間。不透光結構配置於透光板及承載器之間,並位於不 透光區内’不透光結構具有一開口,開口分別對應於凹槽 以及透光板之位於透光區中的部分。 特別是,請參考圖3C ’在本實施例中,不透光結構 338的厚度為H3,發光二極體晶片320的厚度為H2,蓋 板330之透光板336遠離承载器310的一侧表面與發光二 極體晶片320遠離承載器310的一側表面之間具有一高度 差為T3。其中蓋板330之不透光結構338遠離承載器310 的一側表面與發光二極體晶片320遠離承載器310的一侧 表面之間具有一高度差為T2(等於T3及H3之總和), 而發光二極體晶片320的寬度為w,發光二極體晶片320 鄰近不透光區334的一側面與不透光區334相鄰發光二極 體晶片320的一側面之間的水平間隔距離為D2(亦即發光 二極體晶片320鄰近不透光結構338的一側面與不透光結 構338相鄰發光二極體晶片32〇的一側面之間的水平間隔 距離為 D2),則 T2/(W+D2) £ tan 0 2 ST2/W,其中 D2 可 例如為0’而角度0 2為發光二極體晶片320射出開口 316a 的光線L的角度(例如是發光二極體32〇之發光上表面最 左端發出光線L相對於發光二極體32〇之發光上表面的角
201208131 EL98072 33515tw£doc/I 度’亦疋發光-極體32G之發光面最左端發出光線L相對 於不透光結構338之上表面的角度),較佳地02為2〇度。 由於本實施例透過界定蓋板别與發光二極體晶片 320之間的高度差為T2,發光二極體晶片32()的寬度為 W,以及發光二極體晶片33〇與不透光區334之間的水平 間隔距離為D2(亦即發光二極體晶片32〇與不透光結構 338之間的水平間隔距離為D2),故可得知發光二極體晶 片320射出開口 316a的光線L的角度6»2,意即由關係式, T2/(W+D2)$tan 02,可得知例如是2〇度。 換&之,發光二極體晶片32〇具有相對之一第一側壁 (例如右邊側壁)及一第二側壁(例如左邊側壁),第二 側壁較第-側壁更接近不透光區334 (例如不透光區右邊 内壁)。蓋板330與發光二極體晶片32〇之間具有一高度 差(例如是T2),不透光區334 (例如是不透光區右邊= 壁)與第一側壁(例如是左邊側壁)之間具有一水平間隔距 離(例如是D2),高度差除財平間隔距離之值不大二正 切函數 20 度(tangent functi〇n 〇f 2〇 岭奶,恤 2〇。): 在一實施例中,不透光區334具有一内側(例如是右 邊内側)及一第一上表面,發光二極體晶片32〇具有一第 二上表面及-離内側最遠的側邊(例如是左側邊) 與第-上表面之間具有-第一端點(例如是轉角端, 侧邊與第二上表面之間具有一第二端點(例如 點)。第-端點與第二端點之間具有—連線(例如 L重疊)’連線與第二上表面之間異有一夾角(例如是0
11 201208131
EL98072 33515twf.doc/I 2),夾角不大於20度(20°)。 在另一實施例中’不透光區334具有一内側(例如是 右邊内側),發光二極體晶片320具有一離内側最遠的側 邊(例如是左側邊)。内側與側邊之間具有一水平間隔距 離(例如是D2),蓋板與發光二極體晶片之間具有一高度 差(例如是T2)。高度差與水平間隔距離之比值不大於正 切函數20度(tan 20°)。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實施例可藉由調整不透光結 構338的開口 338a大小來調整透光區332的尺寸(寬度或 是面積),進而可調整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3〇〇的發光面 積。因此’本實施例可藉由縮小不透光結構338的開口 338a 尺寸來減少由發光二極體晶片320之側壁322所發出之雜 散光’甚至不透光結構338吸收入射光線之大部分、減弱 入射光線反射後的強度及減少入射光線反射的機會,進而 降低透光板336的導光效應(Light guide effect),甚至降低 面光源效應。此外,非透光區之高度及透光區大小的彈性 搭配設計’可以調整及控制發光二極體晶片320的光場型 (light emitting field or pattern )。 圖4A繪示圖3A之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一種變化的 示意圖。圖4B繪示圖4A之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俯視 圖。圖4C繪示沿圖4B之A-A線段的剖面圖。 請同時參照圖4A、圖4B與圖4C,本實施例之發光 二極體封裝結構400相似於圖3A之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 300’兩者主要的差異之處在於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400 12 201208131
EL98072 33515twf.doc/I 的不透光結構338還另外具有一延伸部338b,延伸部338b 可包覆透光板336與承載器310的側壁336a、318。不透 光結構338例如為一金屬殼體。不透光結構338例如是以 喪合或是黏著的方式與透光板336及承載器310接合。 值得注意的是,當不透光結構338的材質為一反射性 質良好的材料(如金屬材料)時,則被不透光結構338擋 住的光線(亦即由發光二極體晶片32〇所發出的光線)玎 在不透光結構338的内表面338c與承載器310之間進行多 • 次反射,之後再射出開口 338a,如此一來,可增加發光二 極體封裝結構400的出光量。此外,無論不透光結構是否 為反射性材料,在不透光結構及透光板之間與不透光結構 及承載器之間亦可形成一反射材料層結構。 綜上所述,由於本發明之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具有不 透明且具有吸光性質的擋板,故可藉由使擋板的開口内壁 恭近發光二極體晶片的側壁來遮擋由發光二極體晶片的側 壁所發出之大角度的雜散光,進而縮小發光二極體封裝結 φ 構的發光面積並降低面光源的效應。 此外,本發明之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可具有一配置於 承載器上的蓋板,蓋板具有一透光區與一圍繞透光區的一 不透光區,本發明可藉由縮小透光區的尺寸來縮小發光二 極體封裝結構的發光面積,並減少由發光二極體晶片之側 壁所發出之雜散光,進而可降低面光源效應。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 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 13
201208131 EL98072 33515twf.doc/I 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内,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 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圖式簡單說明】 圖1A緣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 示意圖。 圖1B繪示圖ία之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俯視圖。 圖1C繪示沿圖1B之A-A線段的到面圖。 圖2A繪示圖ία之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一種變化的 示意圖。 圖2B繪示圖2A之發光二極體封&結構的俯視圖。 圖2C繪示沿圖2B之A_A線段的剖面圖。 圖3A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 示意圖。 圖3B繪示圖3A之發光二極體封裴結構的俯視圖。 圖3C繪示沿圖3B之A-A線段的剖面圖。 圖4A繪示圖3A之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一種變化 的示意圖。 圖4B繪示圖4A之發光二極體封裴結構的俯視圖。 圖4C繪示沿圖4B之A-A線段的剖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200、300、4〇〇 :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 110、310 :承載器 112、314 :基底 112a:線路
201208131 EL98072 33515twf.doc/I 114、316 :擋板 114a、316a :開口 114b、316b :内壁 120、320 :發光二極體晶片 122、322 :侧壁 130 :透光蓋板 210 :導線 312 :凹槽 314a :表面 318、336a :侧壁 330 :蓋板 332 :透光區 334 :不透光區 336 :透光板 338 :不透光結構 338a :開口 338b :延伸部 338c :内表面 D1 :發光二極體晶片與擋板之間的間隔距離 D2 :發光二極體晶片與不透光區之間的水平間隔距離 為D2 H1 :擋板的厚度 H2 :發光二極體晶片的厚度 H3 :不透光結構的厚度 15 201208131
EL98072 33515twf.doc/I L :光線 01、02 :光線的角度 T1 :擋板與發光二極體晶片之間的高度差 Τ2 :蓋板與發光二極體晶片之間的高度差 Τ3 :透光板與發光二極體之間的高度差 W:發光二極體晶片的寬度 W1 :透光區的寬度

Claims (1)

  1. 201208131 EL98072 33515twf.doc/I 七、申請專利範圍: L 一種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包括: 一基底; 至少一發光二極體晶片,配置於該基底上並與該基底 電性連接; 一擋板,配置於該基底上並環繞該發光二極體晶片, 該擋板具有一開口以暴露出該發光二極體晶片,該擋板的 Φ 村質包括一不透明的吸光材料;以及 一透光蓋板’配置於該擋板上並覆蓋該擋板的開口。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封裝結 構,其中該擋板具有一内側及一第一上表面,該發光二極 體晶片具有一第二上表面及一離該内側最遠的侧邊,該内 侧及該第一上表面之間具有一第一端點,該側邊及該第二 上表面之間具有一第二端點,該第一端點與該第二端點之 間具有一連線,該連線與該第二上表面之間具有一夾角 (9 ’該夾角(9不大於30度(3〇。)。 ®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封裝結 構,其中該擋板具有一内側,該發光二極體晶片具有一離 該内側最遠之側邊,該内側與該侧邊之間具有一間隔距離 D,該擋板與該發光二極體晶片之間具有一高度差τ,該 高度差T與該間隔距離〇之比值不大於正切函數如度^⑽ 30。)。 4·一種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包括: 一承載器,具有一凹槽; 17 201208131 EL98072 33515twf.doc/I 至夕一發光二極體晶片,配置於該承載器的凹槽中, 並與該承載器電性連接;以及 蓋板’配置於該承載器上域蓋該凹槽,該蓋板具 ^透光區與-圍繞該透光區之不透光區,該發光二極體 曰曰所發出的光線係經由該透光區射出。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封裝結 才一,其中該不透光區具有一内側及一第一上表面,該發光 極體aa>!具有-第二上表面及_離該内側最遠的側邊, 該内側與該第-上表面之間具有一第一端點,該側邊與該 第一上表面之間具有一第二端點,該第一端點與該第二端 點之間具有一連線’該連線與該第二上表面之間具有一失 角0,該夾角0不大於20度(20。)。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封裝結 構,其中該不透光區具有一内側,該發光二極體晶片具有 一離該内側最遠的側邊,該内側與該側邊之間具有一水平 間隔距離D,該蓋板與該發光二極體晶片之間具有一高度 差τ’該高度差T與該水平間隔距離d之比值不大於正切 函數 20 度(tan 20。)。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封裝結 構’其中該蓋板包括: 一透光板’配置於該承載器上並覆蓋該承載器的凹 槽;以及 一不透光結構,配置於該透光板上並位於該不透光區 内’該不透光結構具有一開口以暴露出該透光板之位於該 18 201208131 EL98072 33515twf.doc/I 透光區中的部分。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發光一極體封装結 構,其中該蓋板包括: 一透光板’配置於該承載器上I覆盍該承载器的凹 槽;以及 一不透光結構,配置於該透光板及該承載器之間,並 位於該不透光區内,該不透光結構具有一開口以分別對應 於該承載器的凹槽以及該透光板之位於該透光區中的部 分。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封裝結 構,其中該不透光區更包覆該承載器的側壁。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封裝結 構,其中該承载器包括: 一基底,該發光二極體晶片設置於該基底上且與該基 底電性連接;以及 一擔板’配置於該基底上,並具有一開口以暴露出該 發光二極體晶片,該擋板的開口與該基底構成該凹槽,該 擋板的材質包括一不透明的吸光材料,該發光二極體晶片 設置於該開口中,該蓋板設置於該擋板上並覆蓋該擋板的 開口。 11. 一種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包括: 一承載器,具有一凹槽; 至少一發光二極體晶片,配置於該承载器的凹槽中’ 並與該承載器電性連接;
    19 201208131 tLysu/^ 33515twfdoc/I 一透光蓋板,配置於該承載器上並覆蓋該承載器的凹 槽;以及 吸光層’配置在該透光盖板上並具有一開口,該發 光二極體晶片所發出至少一部分光線通過該透光蓋板並經 該吸光層的開口而射出。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封裝 結構,其中該吸光層具有一内側及一第一上表面,該發光 y極體晶片具有一第二上表面及一離該内側最遠的側邊, 該内側與該第一上表面之間具有一第一端點 ,該側邊與該 一上表面之間具有一第二端點,該第一端點與該第二端 點之間具有一連線,該連線與該第二上表面之間具有一夾 角該失角0不大於30度(30。)。 绛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u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封裝 二Μ =’其中該吸光層具有一内側,該發光二極體晶片具有 =該内側最遠的侧邊,該内側與該側邊之間具有一水平 ^距離D ’該透光蓋板與該發光二極體晶片之間具有- =差T,lt高度差τ與該水平間隔距離^之比值不大於 正切函數30度(tan30。)。 20
TW099126119A 2010-08-05 2010-08-05 Light emitting diode package structure TW201208131A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26119A TW201208131A (en) 2010-08-05 2010-08-05 Light emitting diode package structure
US13/107,872 US20120032216A1 (en) 2010-08-05 2011-05-13 Light Emitting Diode Package Stru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26119A TW201208131A (en) 2010-08-05 2010-08-05 Light emitting diode package structur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8131A true TW201208131A (en) 2012-02-16

Family

ID=45555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26119A TW201208131A (en) 2010-08-05 2010-08-05 Light emitting diode package structure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32216A1 (zh)
TW (1) TW20120813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42529B1 (en) 2011-08-10 2020-11-11 Heptagon Micro Optics Pte. Ltd. Opto-electronic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201417250A (zh) * 2012-07-17 2014-05-01 海特根微光學公司 光學模組,特別是光電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JP6181523B2 (ja) * 2013-11-05 2017-08-16 京セラ株式会社 多数個取り配線基板、配線基板および電子部品
JP6325271B2 (ja) * 2014-02-10 2018-05-16 京セラ株式会社 光照射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7041133A1 (de) * 2007-08-30 2009-03-05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Gehäuse mit einem Gehäuseunterteil, sowie Verfahren zur Aussendung elektromagnetischer Strahl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32216A1 (en) 2012-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43199B1 (en) Optical lens and light emitting module having the same
JP6974069B2 (ja) 発光モジュ−ル及びレンズ
JP5797393B2 (ja) 発光素子パッケージ
US9791119B2 (en) Light emitting module and head lamp including the same
JP5226077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発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灯具ユニット
JP3982561B2 (ja) Led照明装置
US7622751B2 (en) Light-emitting diode
TW201715750A (zh) 具有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器的發光二極體晶片
JP2002314137A (ja) 反射型発光ダイオード
KR101830717B1 (ko) 발광 소자 패키지
TW201208131A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package structure
JP4029918B2 (ja) Led照明装置
KR101997252B1 (ko) 광학 렌즈를 구비한 발광 모듈
TW201426966A (zh) 發光二極體燈條
TW201248078A (en) Optical module and light emitting diode lamp
KR101983778B1 (ko) 발광 소자 패키지
CN111384225B (zh) 发光装置
JP2017139309A (ja) Ledモジュール、照明装置及びled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09158640A (ja) サイドエミッタ型発光装置
TWM550478U (zh) 一種具均勻出光之發光裝置
JP2015153815A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照明装置
KR101983779B1 (ko) 발광 소자 패키지
KR101880058B1 (ko) 발광 소자 패키지 및 조명 장치
JP7012510B2 (ja) 光学部材および発光装置
KR101762325B1 (ko) 발광 소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