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40631A - Electrical storage device - Google Patents

Electrical storage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40631A
TW201140631A TW099144515A TW99144515A TW201140631A TW 201140631 A TW201140631 A TW 201140631A TW 099144515 A TW099144515 A TW 099144515A TW 99144515 A TW99144515 A TW 99144515A TW 201140631 A TW201140631 A TW 20114063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urrent collector
end wall
wall portion
negativ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44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enji Nansaka
Nobuo Ando
Original Assignee
Jm Ener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m Energy Corp filed Critical Jm Energ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140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4063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4Terminals, e.g. extensions of current coll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8Cases; Housings; Encapsulations; Mountings
    • H01G11/80Gaskets; Seal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8Cases; Housings; Encapsulations; Mountings
    • H01G11/82Fixing or assembling a capacitive element in a housing, e.g. mounting electrodes, current collectors or terminals in containers or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1Cells with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3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4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9Terminals adapted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elliptic or button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4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 H01M50/566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by welding, soldering or braz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66Current collectors
    • H01G11/72Current coll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multiple or stacked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 Cell Electrode Carriers And Collector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Description

201140631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鋰離子二次電池、 、鋰離子電容器等之蓄電裝置,更詳細而 將使正極電極薄片以及負極電極薄片作層 電極捲繞單元配置在管狀之外裝容器內所 【先前技術】 近年來,例如在汽車、搬運用大型汽 置、瞬間停止裝置等之各種的領域中,作 密度以及高輸出特性之蓄電裝置,鋰離子 雙層電容器、鋰離子電容器等係受到矚目 作爲此種蓄電裝置,具備有將分別具 對的電極薄片隔著間隔物來作層積並作捲 繞單元之所謂捲繞型者,係爲週知(參考 作爲此捲繞型之蓄電裝置,在管狀之外裝 而配置有一對之電極端子所成者,係爲週 獻2 )。 圖8,係爲對於在管狀之外裝容器的 有正極電極端子以及負極電極端子的先前 蓄電裝置之其中一例的構成作展示之說明 蓄電裝置中,係在於周壁部81處而一體 82之有底圓管狀的外裝容器80內,將圓 電性雙層電容器 言,係爲有關於 積並捲繞所成的 成的蓄電裝置者 車、風力發電裝 爲具備有闻能量 二次電池、電性 〇 備著集電體之一 繞所成的電極捲 專利文獻1 ), 容器的其中一端 知(參考專利文 其中一端而配置 技術之捲繞型的 用剖面圖。在此 性地形成有底部 筒狀之電極捲繞 -5- 201140631 單元7 1沿著外裝容器80之軸方向而作了配置。 電極捲繞單元71,係爲將在帶狀之負極集電體72上 形成有電極層所成之負極電極薄片、以及在帶狀之正極集 電體73上形成有電極層所成之正極電極薄片,以隔著間 隔物而作層積的狀態來作捲繞所構成者,於此例中,在電 極捲繞單元71之其中一端(圖8之上端)處,負極集電 體72係突出並被朝向內側作彎折,在電極捲繞單元7 1之 另外一端(圖8之下端)處,正極集電體73係突出並被 朝向內側作彎折。在外裝容器80之其中一端(圖8之上 端)的開口處,由絕緣性樹脂所成之圓板狀的封口板83 ,係經由墊片84而以將外裝容器80內作密閉的方式來作 配置。在此封口板83處,分別由具備有螺旋形狀之內周 面的螺帽型之基部91、96以及具備有螺旋狀之外周面的 中空柱狀之螺桿型的固定部92、97所成之正極電極端子 90以及負極電極端子95,係以貫通該封口板83並從外面 而突出的方式,而相互分離地被作設置。在電極捲繞單元 71之其中一端處,由金屬所成之圓板狀的負極集電板87 ,係以被熔接於負極集電體72上並被作電性連接的方式 ,而被作配置,此負極集電板8 7,係經由絕緣構件8 8而 被與外裝容器80絕緣。又,在電極捲繞單元71之另外一 端處,由金屬所成之圓板狀的正極集電板85,係以被熔 接於正極集電體73上並被作電性連接的方式,而被作配 置,此正極集電板85,係經由絕緣構件86而被與外裝容 器80絕緣。而,正極集電板85,係透過以在被形成於電 -6- 201140631 極捲繞單元71之外周面以及外裝容器80之周壁部81之 內周面之間所形成的空間中而從電極捲繞單元71之另外 一端側起朝向其中一端側來延伸的方式而被作了配置的正 極導線93,而被與正極電極端子90作電性連接,負極集 電板87,係透過負極導線98而被與負極電極端子95作 電性連接。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67 1 0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再WO05/052967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在上述之蓄電裝置中,係存在有下述一般的問 題。 亦即是,爲了將被設置在電極捲繞單元71之另外一 端處的正極集電板85,與被設置在外裝容器80之其中一 端的封口板83處之正極電極端子90作電性連接,係成爲 需要使用相當長的正極導線93,因此,正極集電體73與 正極電極端子90之間的電阻値,相較於負極集電體72與 負極電極端子95之間的電阻値,係成爲極高。 又,爲了使正極集電體73與正極電極端子90之間的 電阻値降低,係可考慮到使用線徑或者是線寬幅爲大、亦 201140631 即是剖面積爲大之正極導線93,或者是使用複數之正極 導線93等,但是,爲了得到小型且能量密度爲高之蓄電 裝置,由於係需要將在外裝容器80內之電極捲繞單元71 的配置空間以外之空間縮小,因此,經由剖面積爲大之正 極導線93或者是複數之正極導線93來將正極集電體73 與正極電極端子90作電性連接一事,實際上係爲困難。 又,雖然亦可考慮到,在電極捲繞單元71之其中一 端處,來進行正極集電體73與正極電極端子90之間的電 性連接以及負極集電體72與負極電極端子95之間的電性 連接之雙方,但是,在此種構成下,會有產生正極-負極 間的短路之虞,在高容量之蓄電裝置中,係存在有安全性 的問題,故並不合適。 如同上述一般,在先前技術之高容量的蓄電裝置中, 由於係需要使用全長爲長且剖面積爲小之導線,因此,內 部電阻係爲高,並會導致各種之例如在使用中而以高溫來 發熱或者是在充放電中之能量損失爲大等等的問題。 又,全長爲長且剖面積爲小之導線,在處理上係爲困 難,並且需要將此種導線在外裝容器內而於極小的空間內 來作配線,因此,亦有著生產性變低的問題。 本發明,係爲基於上述之事態而進行者,其目的,係 在於提供一種:在於其中一端處設置有一對之電極端子的 外裝容器內而配置有電極捲繞單元所成之蓄電裝置中,其 內部電阻爲低且生產性爲高的蓄電裝置。 201140631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之蓄電裝置,其特徵爲,係具備有:金 外裝容器,係在管狀之周壁部的兩端處被—體性地 其中一端壁部以及另外一端壁部所成;和筒狀之電 單元,係使分別在集電體上被形成有電極層所成之 方的電極薄片以及另外一方的電極薄片以隔著間隔 作了層積的狀態來作捲繞所成,並在前述外裝容器 著其之軸方向來作配置;和其中一方之電極端子, 述其中一端壁部處,以與該其中一端壁部作了絕緣 而被作設置;和另外一方之電極端子,係在前述其 壁部處,以與該其中一端壁部作了電性連接的狀態 設置,在前述其中一方之電極薄片的集電體處之位 近於前述其中一端壁部處之其中一側緣部處,係被 接有前述其中一方之電極端子,在前述另外一方之 片的集電體處之位置在接近於前述另外一端壁部處 一側緣部處,係被電性連接有前述另外一端壁部, ,在該另外一方之電極薄片的集電體處之另外一側 ,係透過前述外裝容器而被電性連接有前述另外一 極端子。 在本發明之蓄電裝置中,較理想,係透過被熔 述另外一端壁部之內面處的集電板,而在前述另外 電極薄片的集電體處之另外一側緣部處,電性連接 另外一端壁部。 又’較理想,係透過被設置在前述電極捲繞單 屬製之 形成有 極捲繞 其中一 物而被 內而沿 係在前 的狀態 中一端 而被作 置在接 電性連 電極薄 之另外 經由此 緣部處 方之電 接在前 —方之 有前述 元處之 -9- 201140631 位置於接近前述其中一端壁部的其中一端處之集電板、和 被與該集電板作電性連接之導線,而在前述其中一方之電 極薄片的集電體處之其中一側緣部處,電性連接有前述其 中一方之電極端子。 又,較理想,前述其中一方之電極端子以及前述另外 一方之電極端子,係以從前述其中一端壁部之外面而突出 的方式,而被作設置。 此種蓄電裝置,作爲鋰離子電容器,係爲合適。 [發明之效果] 若依據本發明,則作爲外裝容器,係使用在管狀之周 壁部的兩端處而一體性地形成其中一端壁部以及另外一端 壁部所成的金屬製者,並在近接位置於該外裝容器之另外 一端壁部處的另外一方之電極薄片的集電體之另外一側緣 部處,代替導線,而透過外裝容器來與另外一方之電極端 子作電性連接,並且,此外裝容器之剖面積,相較於導線 之剖面積,係爲相當大,而電阻値係爲相當低,因此,係 能夠得到內部電阻爲低之蓄電裝置。 又,在將另外一方之電極薄片的集電體之另外一側緣 部與另外一方之電極端子作電性連接時,由於係成爲不需 要將全長爲長且剖面積爲小之導線作配線,故而,在蓄電 裝置之製造中,係能夠得到高生產性。 【實施方式】 -10- 201140631 以下,針對將本發明之蓄電裝置作爲捲繞型鋰離 容器(以下,亦稱爲「捲繞型LIC」)而實施了的情 說明。 圖1,係爲對於本發明之捲繞型LIC的其中一例 成作展示的說明用剖面圖。 在此捲繞型LIC中,係於金屬製之外裝容器20 而設置有圓筒狀之電極捲繞單元1〇。 圖2,係爲對於電極捲繞單元之構成作孽示的說 剖面圖,圖3,係爲構成電極捲繞單元之電極層積體 明圖’圖3(a)係爲平面圖’圖3(b)係爲在長邊 上作了切斷之剖面圖。 電極捲繞單元10,係爲將在帶狀第1間隔物13 中一面上依序層積有正極電極薄片(另外一方之電極 )11和帶狀之第2間隔物14以及負極電極薄片(其 方之電極薄片)12所成之電極層積體10A,從其之 一端起來捲繞爲圓筒狀所構成者。於此,正極電極 11以及負極電極薄片1 2,係以使後述之各別的電極 著第2間隔物14來相互對向的方式而作了配置。在 之例中,電極層積體1 〇A,係以使負極電極薄片12 內側的方式而被作捲繞。又,第1間隔物1 3以及第 隔物14,係爲較正極電極薄片11以及負極電極薄) 而更長者,在電極層積體10A處,正極電極薄片11 被層積在第1間隔物13之除了其中一端部分13a以 外一端部份13b以外的中央部分上,負極電極薄片 子電 況作 之構 內, 明用 的說 方向 的其 薄片 中一 其中 薄片 層隔 圖示 成爲 2間 i* 12 ,係 及另 12, -11 - 201140631 係被層積在第2間隔物14之除了其中一端部分14a以及 另外一端部份14b以外的中央部分上。 在本發明中,「正極」係指在放電時而電流流出並在 充電時而電流流入之側的極,「負極」係指在放電時而電 流流入並在充電時而電流流出之側的極。 在第1間隔物13之其中一端部分13 a與第2間隔物 14之其中一端部分14a之間,由膜狀之鋰金屬所成之鋰 離子供給源15,係以並不會與正極電極薄片11以及負極 電極薄片12之各個作直接接觸的方式,而在電極捲繞單 元10處以被作了略一周之捲繞的方式來作了配置。又’ 在第1間隔物1 3之另外一端部分1 3 b與第2間隔物1 4之 另外一端部分1 4b之間,由膜狀之鋰金屬所成之鋰離子供 給源16,係以並不會與正極電極薄片11以及負極電極薄 片12之各個作直接接觸的方式,而在電極捲繞單元10處 以被作了略一周之捲繞的方式來作了配置。 如圖4中所示一般,在電極捲繞單元10之外周面、 亦即是在第1間隔物13之另外一端部份13b之外面,係 被設置有將電極捲繞單元10作固定之於其中一面上具備 有黏著劑層之2個的膠帶17。藉由設置此種膠帶17,將 電極捲繞單元1〇收容在外裝容器20內之作業係變得容易 ,而能夠謀求捲繞型LIC之組裝作業性的提升。 負極電極薄片12,係如圖5中所示一般,爲在帶狀 之負極集電體12a的至少一面上而形成有包含負極活性物 質之電極層12b所成者。於圖示之例中’電極層12b,係 -12- 201140631 以將在負極集電體12a處之除了在接近於其中一端壁部 22之位置處的其中一側緣部i2e以外之部分的表面作覆 蓋的方式’而被形成,並設爲使負極集電體12a之其中一 側緣部1 2 e的表面作了露出的狀態β 另一方面,正極電極薄片11,係如圖6中所示一般 ,爲在帶狀之正極集電體11a的至少一面上而形成有包含 正極活性物質之電極層lib所成者。於圖示之例中,電極 層lib,係以將在正極集電體Ua處之除了在接近於另外 一端壁部23之位置處的另外一側緣部lie以外之部分的 表面作覆蓋的方式,而被形成,並設爲使正極集電體11a 之另外一側緣部1 1 e的表面作了露出的狀態。 而,在電極層積體10A處,正極電極薄片11,係在 第1間隔物1 3上,以使正極集電體1 1 a之另外一側緣部 1 1 e從該第1間隔物1 3之另外一側緣部而突出的方式, 而被作層積,負極電極薄片12,係在第2間隔物14上, 以使負極集電體1 2a之其中一側緣部1 2e從該第2間隔物 14之其中一側緣部而突出的方式,而被作層積。又,在 電極捲繞單元1 〇處,從第1間隔物1 3之另外一側緣部所 突出之正極集電體11a的另外一側緣部lie,係在該電極 捲繞單元10之另外一端(圖1之下端)處而突出並被朝 向內側彎折,另一方面,從第2間隔物14之其中一側緣 部所突出之負極集電體12a的其中一側緣部12e,係在該 電極捲繞單元1〇之其中一端(圖1之上端)處而突出並 被朝向內側彎折。 -13- 201140631 正極集電體lla以及負極集電體12a (以下,亦將兩 者倂稱爲「電極集電體」),係爲由具備有貫通表背面之 孔的多孔材所成者,作爲此種多孔材之形態,係可列舉出 延伸金屬、衝孔金屬、金屬網、發泡體或者是藉由蝕刻而 被形成有貫通孔之多孔質箔等。 電極集電體之孔的形狀,係可設定爲圓形、矩形或者 是其他之適當的形狀。又,電極集電體之厚度,從強度以 及輕量化之觀點來看,係以20〜50//m爲理想。 電極集電體之氣孔率,通常係爲1〇〜79%,較理想 係爲20〜60%。於此,氣孔率,係爲藉由〔1—(電極集 電體之質量/電極集電體之真比重)/(電極集電體之表 觀體積)〕X100所算出者。 作爲電極集電體之材質,係可使用一般在有機電解質 電池等的用途中所被使用之各種物質。作爲負極集電體 1 2a之材質的具體例,係可列舉有不鏽鋼、銅、鎳等,作 爲正極集電體lla之材質,係可列舉出鋁、不鏽鋼等。 藉由將此種多孔材作爲電極集電體來使用,由於從鋰 離子供給源15、16所放出之鋰離子係通過電極集電體之 孔而自由地在各電極間移動,因此,係能夠將鋰離子摻雜 至負極電極薄片12以及/或者是正極電極薄片Π處之電 極層lib、12b中。 又,在本發明中,係以將在電極集電體處之至少一部 份的孔藉由不易脫落之導電性材料來作閉塞,並在此狀態 下而在電極集電體之其中一面上形成電極層11b、12b爲 -14 - 201140631 理想,藉由此,係能夠使電極之生產性提升’並且,係能 夠對由於電極層lib、12b從電極集電體而脫落一事所導 致的蓄電裝置之信賴性的降低作防止或者是抑制。 又,藉由將電極之厚度(電極集電體以及電極層之合 計厚度)縮小,係能夠得到更高之輸出密度。 又,在電極集電體處之孔的形態以及數量等,係能夠 以使後述之電解液中的鋰離子不會被集電體所遮斷地來在 電極之表背間而移動的方式、或者是以能夠容易地經由導 電性材料來將孔作閉塞的方式,而適宜作設定。 在負極電極薄片12處之電極層12b,例如係爲能夠 將鋰離子可逆地作担持的含有負極活性物質所成者。 作爲構成電極層1 2b之負極活性物質,例如,係可適 合使用石墨、難石墨化碳、身爲芳香族系縮合聚合物之熱 處理物的氫原子/碳原子的原子數比(以下,記載爲「 H/C」)爲0.05〜0.50之具備有多並苯骨架構造的多並苯 系有機半導體(以下,稱爲「P AS」)等。 在本發明中,負極活性物質,係以細孔直徑爲3 nm 以上且細孔容積爲0.1 OmL/g以上者爲理想,其之細孔直 徑的上限’雖並未限定,但是,通常係爲3〜50nm之範 圍。又,針對細孔容積之範圍,雖亦未特別作限定,但是 ,通常係爲0.10〜0.5mL/g,較理想係爲0.15〜0.5mL/g。 在本發明之捲繞LIC中,在負極電極薄片12處之電 極層12b,係使用含有由上述之碳材料或者是pas等的負 極活性物質所成的材料,而形成在負極集電體12a上,但 -15- 201140631 是’其方法係並未被特別作限定,而可使用週 具體而言’係調製出將負極活性物質粉末、黏 應於必要所添加之導電性粉末分散在水系媒體 溶媒中所成的漿料,並經由將此漿料塗布在 12a之表面上而使其乾燥,或者是經由將上述 形爲薄片狀,並將所得到之成形體貼附在負極 之表面上,而能夠形成電極層12b。 於此,作爲在漿料之調製中所使用之黏合 可列舉出SBR等之橡膠系黏合劑、或者是聚 聚偏二氯乙烯等之含氟樹脂、聚丙烯、聚乙烯 性樹脂。於此些之中,作爲黏合劑,係以氟系 ,特別是以使用氟原子/碳原子之原子數比( 「F/C」)爲0.75以上未滿1.5之氟系樹脂爲 使用F/C爲0.75以上未滿1.3之氟系樹脂爲更 黏合劑之使用量,雖係依存於負極活性物 者是電極形狀等而有所相異,但是,係相對於 質而成爲1〜20質量%,更理想係爲2〜10質 又,作爲因應於需要而使用的導電性材料 列舉出乙炔黑、科琴碳黑(KetjenBlack,登 石墨、金屬粉末等。此導電性材料之使用量, 負極活性物質之電性傳導度、電極形狀等而有 是,係以相對於負極活性物質而成爲2〜40質 來使用爲理想。 當經由將上述漿料塗布在負極集電體12a 知之方法。 合劑以及因 或者是有機 負極集電體 漿料預先成 集電體12a 劑,例如係 四氟乙烯、 等之熱可塑 樹脂爲理想 以下,稱爲 理想,又以 理想。 質之種類或 負極活性物 量%。 ,例如係可 記商標)、 雖係依存於 所相異,但 量%之比例 上來形成電 -16- 201140631 極層1 2 b的情況時,較理想,係在負極集電體1 : 面上形成導電性材料之基底層。當在負極集電體 面上直接塗布漿料的情況時,由於負極集電體^ 孔材,因此,會有漿料從負極集電體12a之孔而 況,或者是,由於負極集電體12a之表面係並非 因此,會有成爲難以形成具有均一之厚度的電極 情況。而,藉由在負極集電體12a之表面形成基 係經由基底層而被作堵塞,並且,係形成平滑之 因此,係成爲容易將漿料作塗布,並且亦能夠形 均一厚度之電極層12b。 在負極電極薄片12處之電極層12b的厚度 夠在所得到之捲繞型LIC中確保充分之能量密度 依據其與正極電極薄片11之電極層lib的厚度 來作設計,但是,從所得到之捲繞型LIC的輸出 量密度以及工業上之生產性等的觀點來看,當被 極集電體12a之單面上的情況時,通常,係爲15 /zm,較理想,係爲20〜80#m。 在正極電極薄片11處之電極層lib,例如 如同鋰離子以及/或者是四氟硼酸一般之能夠將 逆地作担持的正極活性物質所成者。 作爲構成電極層1 lb之正極活性物質,例如 用活性炭、導電性高分子、身爲芳香族系縮合聚 處理物而H/C爲0.〇5〜0.5〇之具備有多並苯骨 PAS 等。 ia之塗布 12a之表 I a係爲多 洩出的情 爲平滑, 層12b的 底層,孔 塗布面, 成具備有 ,係以能 的方式而 間之平衡 密度、能 形成在負 〜100 係爲含有 負離子可 ,係可使 合物之熱 架構造的 -17- 201140631 在正極電極薄片11處之電極層lib,係可經由與在 負極電極薄片12處之電極層12b相同的方法來形成之》 作爲第1間隔物1 3以及第2間隔物14,係可使用對 於電解液、正極活性物質或者是負極活性物質而具備有耐 久性,並且具備有可使電解液作含浸之通連氣孔的電性傳 導性爲小之多孔體等》 作爲第1間隔物1 3以及第2間隔物14之材質,係可 使用纖維質(紙)、纖維質/人造絲、聚乙烯、聚丙烯、 或者是其他週知之物。在此些之中,在耐久性以及經濟性 的觀點來看,係以纖維質(紙)爲理想。 第1間隔物13以及第2間隔物14之厚度,係並未特 別限定’但是,通常,係以2 0〜5 0 v m爲理想》 如圖7中所示一般,鋰離子供給源1 5、1 6,係以被 壓著或者是層積在金屬製之集電體(以下,稱爲「鋰極集 電體」)15a、16a上爲理想。在此種構成中,係可藉由 在鋰極集電體15a、16a上設置鋰極端子(省略圖示), 或者是藉由使在鋰極集電體15a、16a處之位置在接近於 其中一端壁部22處之其中一側緣部從第1間隔物丨3以及 第2間隔物1 4之各別的其中一側緣部而突出地作設置的 方式,來與負極電極端子35作電性連接》 作爲此鋰極集電體15a、16a,較理想,係使用能夠 將構成鋰離子供給源1 5、1 6之鋰金屬容易地作壓著並且 因應於需要來使鋰離子通過的與電極集電體相同之多孔構 造者。又,鋰極集電體15a、16a之材質,較理想,係使 -18- 201140631 用不鏽鋼等之不會與鋰離子供給源15、16起反應之物。 又,作爲鋰極集電體15a、16a,當使用不鏽鋼網格 等之導電性多孔體的情況時,較理想,係使構成鋰離子供 給源15、16之鋰金屬的至少一部份(又以80質量%以上 爲更理想)埋入至鋰極集電體15a、16a之孔中,藉由此 ,在鋰離子被担持於負極電極薄片12上之後,由於鋰金 屬之消失而在正極電極薄片11以及負極電極薄片12之間 所產生的空隙係變少,而能夠更確實地維持所得到之捲繞 型LIC的信賴性。 又,較理想,鋰極集電體15a、16a之厚度,係爲10 〜200/zm左右。 又,被壓著在鋰極集電體15a、16a上之鋰金屬的厚 度,雖係對於預先所担持在負極電極薄片12中的鋰離子 之量作考慮而適宜作制訂,但是,通常,係爲1〜3 00 a m ,又以50〜300#m左右爲理想。 構成鋰離子供給源1 5、1 6的鋰金屬之量,較理想, 係設定爲讓鋰離子之被作摻雜的量成爲在使正極電極薄片 11與負極電極薄片12作了短路後之正極電極薄片11之 電位成爲2.0V以下,進而,較理想,係以能夠例如對於 負極電極薄片12來使鋰離子從電極捲繞單元1〇之外周面 以及內周面的兩側起來盡可能地均衡且迅速地被作摻雜的 方式,而對於構成鋰離子供給源15之鋰金屬的量以及構 成鋰離子供給源1 6之鋰金屬的量作分配。 作爲膠帶17之基材的材質,只要是對於電解液而具 -19 - 201140631 有耐久性,並且不會對於所得到之捲繞型LIC造成不良影 響者,則並不被特別限定,但是,例如係可列舉出聚醯亞 胺或者是聚丙烯等。 又,膠帶17,若是厚度50〜100//m左右、寬幅5〜 10mm左右者,則係可將電極捲繞單元10安定地作固定 ,並且亦能夠使作業性提升,故爲理想。 又,膠帶17,係能夠設爲作電極捲繞單元10之1周 以上的捲繞,亦能夠設爲作電極捲繞單元1 0之未滿1周 的捲繞。 外裝容器20,係以在圆管狀之周壁部21的兩端處而 分別一體性地被形成有圓板狀之其中一端壁部22以及另 外一端壁部23的方式而被構成。於此,所謂「一體性」 ,係亦包含有透過由熔接所致之接合部而被作一體化的情 況。於圖示之例中,其中一端壁部22,係經由被熔接在 周壁部21之其中一端的周緣處,而被一體性地形成,另 外一端壁部23,係經由一體成形而在周壁部2 1之另外一 端處連續的一體性地被形成。 而’電極捲繞單元10,係在外裝容器20內,以使該 電極捲繞單元10之其中一端、亦即是使負極集電體12a 之其中一側緣部12e位置在接近於其中一端壁部22處的 方式,來沿著該外裝容器20之軸方向而作配置。 在外裝容器20中之其中一端壁部22處,分別由具備 有螺旋形狀之內周面的金屬製之螺帽型之基部31、36以 及具備有螺旋狀之外周面的中空柱狀之金屬製之螺桿型的 -20 - 201140631 固定部32、37所成之正極電極端子30以及負極電極端子 35,係以從該其中一端壁部22之外面而突出的方式,而 相互分離地被作設置。具體而言,正極電極端子30,係 以使其之基端部在外裝容器20中之其中一端壁部22的外 面處而經由熔接來作固定並作了電性連接的狀態,而被作 設置。另一方面,負極電極端子35,係以在外裝容器20 中之其中一端壁部22處來在厚度方向上作貫通地而延伸 的方式,而被作設置,在負極電極端子35之貫通其中一 端壁部22的部分處,係於該負極端子電極35與其中一端 壁部22之間,被設置有由絕緣性材料所成之墊片3 8,藉 由此,負極電極端子35與其中一端壁部22,係被設爲作 了電性絕緣的狀態。 ’ 作爲構成外裝容器20之金屬,係並未被特別限定, 例如係可使用鐵、鋁等之金屬材料,但是,從所得到之捲 繞型LIC的輕量化之觀點來看,係以鋁爲理想。 外裝容器20之尺寸,雖係依存於被配置在內部之電 極捲繞單元1 〇的尺寸而被作設定,但是,例如係爲全長 120〜150mm、內徑30〜60mm。又,外裝容器20之壁厚 ,例如係爲0.3〜1 .2mm,較理想係爲0.4〜0.8mm。 作爲正極電極端子30,係可適當地使用由鋁所成者 ,另一方面,作爲負極端子電極35,係可適當地使用在 由銅所成之基體的表面上而將鎳作了電鍍所成者。 又,正極電極端子3 0以及負極電極端子3 5之外徑, 例如係爲5〜1 2 m m。 -21 - 201140631 又,正極電極端子30以及負極電極端子35之從其中 —端壁部22所突出的高度,例如係爲5〜30mm。 在電極捲繞單元1〇之其中一端處,由金屬所成之圓 板狀的負極集電板26’係在負極集電體12a之其中一側 緣部1 2e處,以例如藉由熱射線熔接(雷射熔接等)、超 音波熔接或者是電阻熔接而被作熔接並被作了電性連接的 狀態、並且經由由絕緣性樹脂所成之絕緣構件27而與外 裝容器20作了絕緣的狀態下,而被作設置,在此負極集 電板26處,係被電性連接有負極導線28,進而,此負極 導線2 8 ’係被與負極電極端子3 5作電性連接,藉由此, 在負極集電體12a之其中一側緣部i2e處,負極電極端子 35係透過負極集電板26以及負極導線28而被作電性連 接。 又’在電極捲繞單元1〇之另外一端處,由金屬所成 之圓板狀的正極集電板25,係在正極集電體iia之另外 一側緣部1 1 e處,以例如藉由熱射線熔接(雷射熔接等) 、超音波熔接或者是電阻熔接而被作熔接並被作了電性連 接的狀態而被作配置,進而,此正極集電板2 5,係在外 裝容器2 0之另外一端壁部2 3的內面處,例如藉由熱射線 熔接(雷射熔接等)'超音波熔接或者是電阻熔接而被作 熔接並被作了電性連接’藉由此,在正極集電體lla之另 外一側緣部1 1 e處’正極電極端子3 〇係透過正極集電板 25以及外裝容器20(另外一端壁部23、周壁部21以及 其中一端壁部22)而被作電性連接。 -22- 201140631 作爲正極集電板25,係可使用由鋁所成者 極集電板26,係可使用在由銅所成之基體的表 鎳作了電鍍所成者。 又,正極集電板25以及負極集電板26之厚 係爲0.4〜1.0mm。 在外裝容器20內,係被塡充有由鋰鹽之非 機溶媒電解質溶液所成的電解液。
作爲構成電解質之鋰鹽,只要是能夠將鋰離 ,並且就算是在高電壓下亦不會產生電性分解, 鋰離子安定地存在者即可,作爲其之具體例,係 LiC104、LiAsF6、LiBF4 ' LiPF6、Li(C2F5S〇2hN 作爲非質子性有機溶媒之具體例,係可列舉 酸酯、丙烯碳酸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 酯、乙腈、二甲基甘醇、四氫呋喃、二氧戊環、 、環丁楓等。此些之非質子性有機溶媒,係可單 或者是將2種以上作混合使用。 電解液,係經由將上述之電解質以及溶媒在 了脫水的狀態下來作混合,而調製出來,但是, 之電解質的濃度,係爲了將由於電解液所導致之 縮小’而以至少爲0· 1莫耳/L以上爲理想,又 〜1.5莫耳/L爲更理想。 上述之捲繞型LIC,例如係準備在圓管狀之 的另外一端處而被一體形成有另外一端壁部23 器材,並在此外裝容器材內,配置電極捲繞單^ ,作爲負 面上而將 度,例如 質子性有 子作移送 而能夠使 可列舉有 等。 出乙烯碳 7 -丁內 二氯甲烷 獨使用, 充分地作 電解液中 內部電阻 ,成爲〇. 5 周壁部21 之外裝容 :;10,並 -23- 201140631 且’進行所需要之電性連接作業,之後,在外裝容器材之 其中一端處,將被設置有正極電極端子30以及負極電極 端子35之圓板狀的其中一端壁部材作熔接並—體化,藉 由此’而形成外裝容器20,並進而在外裝容器20內塡充 電解液,而得到捲繞型LIC。 而’在如此這般所致作出之捲繞型LIC中,由於係在 外裝容器20內而塡充有可供給鋰離子之電解液,因此, 若是放置了適當的期間,則經由負極電極薄片1 2以及/ 或者是正極電極薄片11與鋰離子供給源15、16間的電性 化學接觸’從鋰離子供給源15、16所放出之鋰離子係會 被摻雜至負極電極薄片12以及/或者是正極電極薄片11 中。 又’經由在預先於第1間隔物1 3以及第2間隔物14 上配置了鋰離子供給源15、16的狀態下來將電極層積體 1 〇 A作捲繞,由於係能夠藉由同一之工程來進行電極捲繞 單元1 〇之製作與鋰離子供給源1 5、1 6之配置,因此,係 能夠得到更高的生產性。 若依據上述之構成,則作爲外裝容器20,係使用在 管狀之周壁部21的兩端處而一體性地形成其中一端壁部 22以及另外一端壁部23所成的金屬製者,並在近接位置 於該外裝容器20之另外一端壁部23處的正極電極薄片 1 1之正極集電體1 1 a的另外一側緣部1 1 e處,代替導線 ,而透過外裝容器20來與正極電極端子30作電性連接, 並且’此外裝容器20之剖面積’相較於導線之剖面積, -24- 201140631 係爲相當大,而電阻値係爲相當低,因此,係能夠得到內 部電阻爲低之捲繞型LIC。此種捲繞型LIC ’在使用中係 不會有以高溫而發熱的情況,並且在充放電中之能量損失 亦爲小。 又,在將正極電極薄片11的正極集電體11a之另外 一側緣部1 1 e與正極電極端子3 0作電性連接時,由於係 成爲不需要將全長爲長且剖面積爲小之導線作配線,故而 ,在捲繞型LIC之製造中,係能夠得到高生產性。 以上,雖係針對本發明之蓄電裝置的實施形態而作了 說明,但本發明係並不被限定爲上述之形態,而能作各種 之變更。 例如,亦可將負極電極端子與正極電極端子作相反之 構成,具體而言,亦可在負極電極薄片之負極集電體處的 另外一側緣部處,將另外一端壁部作電性連接,並經由此 來透過外裝容器而與負極電極端子作電性連接。 又,正極集電體與另外一端壁部之間的電性連接構造 ,以及負極集電體與負極電極端子間之電性連接構造,係 並不被限定於圖1中所示之構造,而亦可採用其他適宜之 構造。 又,上述之實施形態的外裝容器,雖係爲在經由一體 成形而被形成有另外一端壁部之周壁部處,經由熔接而將 其中一端壁部一體性地形成在周壁部處所成者,但是,係 亦可設爲:(a)在經由一體成形而被形成有其中一端壁 部之周壁部處,經由熔接而將另外一端壁部一體性地形成 -25- 201140631 在周壁部處所成者、(b)經由熔接而將其中一端壁部以 及另外一端壁部之雙方一體性地形成在周壁部處所成者、 或者是(c)在周壁部處經由一體成形而被形成有其中一 端壁部以及另外一端壁部之雙方所成者。在上述(c)之 構成的情況時,爲了將電極捲繞單元收容在外裝容器內, 作爲周壁部,係只要使用使2個以上之構件經由熔接而作 了 一體化所成者即可。 又,在本發明中,所謂「一體成形」,係指由沖壓加 工等所致之一體化形成者,所謂「作了 一體化形成」,則 係指包含有透過由熔接(包含熱射線、電阻、超音波等) 所致之接合部來作了一體化的情況者,但是,作爲「作了 一體化形成」之手段,只要是將周壁部和被與此作了一體 化形成之其中一端壁部以及另外一端壁部作了電性連接, 則係並不被限定於熔接,亦可使用導電性接著劑等來作一 體化形成。 又,電極捲繞單元,係並不被限定於圓筒狀者,例如 亦可爲外周之輪廓形狀爲矩形之筒狀者,在具備有此種電 極捲繞單元之蓄電裝置中,作爲外裝容器,係可使用具備 有外周之輪廓形狀爲矩形的周壁部者。 又,本發明,係並不被限定於捲繞型LIC,而亦可合 適地適用在捲繞型之鋰離子二次電池中,又,亦可適用在 其他之捲繞型的蓄電裝置中。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實施例作具體的說明,但是,本 發明係並不被此些之實施例所限定。 -26- 201140631 (實施例1 ) 依據圖2〜圖7之構成,如同下述一般地而製作了電 極捲繞單元。 (1)負極電極薄片之製造: 將厚度0.5mm之酚樹脂成形板搬入至矽碳(siliconit )電爐中,並在氮氛圍下而以50 °C /小時之速度來升溫至 500°C爲止,並進而以l〇°C/小時之速度而升溫至660°C爲 止,而進行熱處理,藉由此,而製造了 PAS板。藉由將 所得到之PAS板藉由盤狀磨機來作粉碎,而調製出P AS 粉體。此PAS粉體之H/C比,係爲0.21。 接著,將所調製出的PAS粉體100質量份和聚偏二 氟乙烯粉末10質量份,添加在N-甲基四氫吡咯酮80質 量份中並使其溶解、分散,藉由此來調製出負極用漿料。 將此負極用漿料,在由厚度32 而氣孔率50%之銅製 延伸金屬(日本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所成之負極集 電體材的兩面上,經由模具塗布機來作間歇塗布並使其乾 燥,再對於所得到之塗膜施加沖壓加工,藉由此,而形成 長度280.0cm、寬幅1 1.7cm之電極層。而後,藉由對於 負極集電體材作裁切,而製造由在長度2 8 0.0cm、寬幅 12.7cm之負極集電體的兩面上而形成有長度280.0cm、寬 幅11.7 cm之電極層所成的於負極集電體上具備有並未被 形成電極層之寬幅爲10mm的其中一側緣部之負極電極薄 -27- 201140631 片。 所得到之負極電極薄片的厚度(負極集電體與被形成 於其之兩面上的電極層之合計厚度),係爲77 #m。 又,將此負極電極薄片作爲作用極,並將鋰金屬作爲 對極、參考極,而使用在丙烯碳酸酯中以1莫耳/L之濃 度來溶解了 LiPF6所成之電解液,來構成電容器。 (2)正極電極薄片之製造: 將比表面積爲1 950m2/g之活性碳粉末100質量份、 和乙炔黑10質量份、和丙烯系黏合劑7質量份、以及羧 甲基纖維素4質量份,添加在水中並作分散,藉由此,而 調製出正極用漿料。 另一方面,在由厚度35/zm而氣孔率50%之鋁製延 伸金屬(日本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所成之正極集電 體材的兩面上,將非水系之碳系導電塗料(日本 ACHESON股份有限公司製:EB-815 ),經由模具塗布機 來作間歇塗布並使其乾燥,藉由此,而形成長度26 0cm、 寬幅11.2cm之基底層。正極集電體與被形成於其之兩面 上的基底層之合計厚度,係爲52//m,正極集電體材之孔 ,係經由基底層而被作了閉塞。 接著’將調製出的正極用漿料,在被形成於正極集電 體材上之基底層的兩面上,經由模具塗布機來作間歇塗布 並使其乾燥’再對於所得到之塗膜施加沖壓加工,藉由此 ,而形成長度260.0cm、寬幅1 1.2cm之電極層。而後, -28- 201140631 藉由對於正極集電體材作裁切,而製造由在長度260.0cm 、寬幅12.2cm之正極集電體的兩面上而形成有長度 260.0cm、寬幅11.2cm之電極層所成的於正極集電體上具 備有並未被形成電極層之寬幅爲l〇mm的另外一側緣部之 正極電極薄片。 所得到之正極電極薄片的厚度(正極集電體與被形成 於其之兩面上的基底層以及電極層之合計厚度),係爲 2 1 2 // m。 又,將此正極電極薄片作爲作用極,並將鋰金屬作爲 對極、參考極,而使用在丙烯碳酸酯中以1莫耳/L之濃 度來溶解了 LiPF6所成之電解液,來構成電容器。 (3)電極捲繞單元之製造: 準備分別由長度430.0cm、寬幅12.7cm、厚度35ym 之纖維質/人造絲混合不織布所成的第1間隔物以及第2 間隔物,並在第1間隔物之其中一端部分的表面上,配置 由長度3.5 cm、寬幅l〇.〇cm、厚度170/zm之鋰金屬箔所 成的鋰離子供給源,並經由壓著而將其作固定,再於此鋰 離子供給源上,配置由長度3.5cm、寬幅12.7cm、厚度 32/zm且氣孔率爲50 %之銅製延伸金屬所成的鋰極集電 體’並經由壓著而將其作固定。另一方面,在第1間隔物 之另外一端部分的表面上,配置由長度110cm、寬幅 10.0cm、厚度170gm之鋰金屬箔所成的鋰離子供給源, 並經由壓著而將其作固定,再於此些之鋰離子供給源上, • 29 - 201140631 配置由長度110cm、寬幅12.7cm、厚度32从m 爲50%之銅製延伸金屬所成的鋰極集電體,並 而將其作固定。 而後,在第1間隔物表面上之2個的鋰離子 間的位置處,將正極電極薄片以使正極集電體之 緣部從第1間隔物之另外一端緣部來突出的方式 置。接著,在此正極電極薄片上,將第2間隔物 極集電體之另外一端緣部從該第2間隔物之另外 來突出的方式而作層積,並在此第2間隔物上, 極薄片,以使負極集電體之其中一側緣部從該第 之其中一側緣部來突出的方式而作層積,藉由此 了電極層積體。於此,正極電極薄片以及負極電 係以使各別的電極層隔著第2間隔物來相互對向 作了配置。 將此電極層積體,對於直徑8mm之不鏽鋼 來以使負極電極薄片成爲內側的方式而從該電極 其中一端起來作捲繞,藉由此,而製作出內徑 徑3 8mm之圓筒狀的電極捲繞單元,並在此電極 之外周面上,設置於其中一面上具備有黏著劑層 之尺寸爲5.0cmxl.0cm而厚度爲35/zm的由聚 之2個的膠帶,經由此,而將該電極捲繞單元作 將所得到之電極捲繞單元的負極集電體之其 部朝向內側作彎折,並在該負極集電體之其中一 ,將在身爲直徑3.5cm、厚度0.4mm之圓板狀的 且氣孔率 經由壓著 供給源之 另外一端 而作了配 ,以使正 一端緣部 將負極電 2間隔物 ,而構成 極薄片, 的方式而 製的芯棒 層積體之 8 m m、外 捲繞單元 並且縱橫 丙烯所成 了固定。 中一側緣 側緣部處 由銅所成 -30- 201140631 之基體的表面上而施加了鎳電鍍所成的負極集電板,藉由 電阻熔接來作熔接並作電性連接,並進而在此負極集電板 上,將在長度20mm、寬幅15mm'、厚度0.4mm之由銅所 成的基底之表面上而施加鎳電鍍所成的負極導線,藉由雷 射熔接來作熔接並作電性連接,並且將用以使負極集電板 和外裝容器作絕緣之由聚丙烯所成的絕緣構件作了配置。 又,將正極集電體之另外一側緣部朝向內側作彎折,並在 該正極集電體之另外一側緣部處,將直徑3.5cm、厚度 0.4mm之圓板狀的由鋁所成之正極集電板,藉由電阻熔接 來作熔接並作了電性連接。 (4)捲繞LIC之製造: 準備在圓管狀之周壁部的另外一端處而被一體成形有 另外一端壁部所成之外徑40mm、內徑39.2mm (壁厚度 0.4mm)、全長140mm的鋁製之外裝容器材,並在此外裝 容器材內,將被設置有正極集電板以及負極集電板之電極 捲繞單元,以使該正極集電板與另外一端壁部之內面相接 的方式來沿著該外裝容器材之軸方向作配置,並且,將正 極集電板在另外一端壁部之內面處藉由超音波熔接而作熔 接並作了電性連接。 另一方面,準備直徑4 0mm、厚度1.2mm之圓板狀的 由鋁所成並且被形成有電解液注入口以及電極端子配置用 之貫通孔的其中一端壁部材,並在此其中一端壁部材之貫 通孔中,將在具備有外徑l〇mm、長度15mm之螺帽型的 -31 - 201140631 基部的由銅所成之基體的表面上而施加鎳電鍍所成的負極 電極端子插入,並且將該負極電極端子,以藉由由聚苯硫 所成之墊片來與該其中一端壁部材作了絕緣的狀態而作固 定。又,在其中一端壁部材之其中一面上,將在具備有外 徑10mm、長度15mm之螺帽型的基部的由鋁所成之正極 電極端子,以從該其中一端壁部材之其中一面而突出的方 式來作配置,並且將正極電極端子之基端部,藉由電阻熔 接來作熔接並固定在其中一端壁部材上,藉由此,而作了 電性連接。於此,正極電極端子與負極電極端子之間的相 距距離,係爲1 5 m m。 接著,將被熔接在負極集電體處之負極導線,在負極 電極端子之基端上藉由雷射熔接而作熔接並作電性連接, 並且將其中一端壁部材在外裝容器材之其中一端處以將其 之開口作閉塞的方式來作配置,並經由熔接而作一體化, 藉由此,而形成了在圓管狀之周壁部的兩端處而一體性地 形成了其中一端壁部以及另外一端壁部所成之外裝容器。 而後,從被形成在其中一端壁部處之電解液注入口, 而將在丙烯碳酸酯中以1莫耳/L之濃度來溶解了 LiPF6所 成之電解液作注入,之後,將注入口經由蓋材來作閉塞, 藉由此,而製造出圖1中所示之構成的捲繞型LIC。 於以上,在藉由HIOKI公司製之電阻測定裝置而對 於在外裝容器之其中一端壁部與另外一端壁部之間的電阻 値作了測定後,係確認到,其係爲0.1 93m Ω。 -32- 201140631 (比較例1 ) 依據圖8中所示之構成,如同下述一般地 較用之捲繞型LIC。 在與實施例1相同地而製造了負極電極薄 電極薄片後,製造出電極捲繞單元,並將此電 經由2個的膠帶而作了固定。 之後,將負極集電體之其中一側緣部朝向 ,並在該負極集電體之其中一側緣部處,將 3.5cm、厚度0.4mm之圓板狀的由銅所成之基 而施加了鎳電鍍所成的負極集電板,藉由電阻 接並作電性連接,並進而在此負極集電板. 20mm、寬幅15mm、厚度0.4mm之負極導線 熔接來作熔接並作了電性連接。又,將正極集 一側緣部朝向內側作彎折,並在該正極集電體 緣部處,將直徑3.5cm、厚度0.4mm之圓板狀 之正極集電板,藉由超音波熔接來作熔接並作 並進而在此正極集電板上,將長度140mm、寬 厚度0.6mm之正極導線,藉由雷射熔接來作 電性連接。 接著,在被設置於電極捲繞單元之兩端的 以及正極集電板處,分別配置用以與外裝容器 丙烯所成的絕緣構件,並將該電極捲繞單元, 1相同之構成的外裝容器材內,以使固定正極 緣構件與外裝容器材之底部(另外一端壁部) 而製作了比 片以及正極 極捲繞單元 內側作彎折 在身爲直徑 體的表面上 熔接來作熔 L,將長度 ,藉由雷射 電體之另外 之另外一側 的由鋁所成 電性連接, 幅 1 0 m m、 熔接並作了 負極集電板 絕緣之由聚 在與實施例 集電板之絕 的內面相接 -33- 201140631 的方式而作了配置。 又’準備直徑40mm、厚度1.2mm之圓板狀的由鋁所 成並且被形成有電解液注入口以及電極端子配置用之2個 貫通孔的封口板,並在此封口板之各個貫通孔中,將具備 有外徑l〇mm、長度15mm之螺帽型的基部之由鋁所成的 正極電極端子、以及在具備有外徑10mm、長度15mm之 螺帽型的基部的由銅所成之基體的表面上而施加鎳電鍍所 成的負極電極端子插入,並且以使從其中一面而突出的方 式來作配置並作固定。於此,正極電極端子與負極電極端 子之間的相距距離,係爲15mm。 進而,將被熔接在負極集電體處之負極導線,在負極 電極端子之基端處,藉由雷射熔接來作熔接並作電性連接 ,並且,將被熔接在正極集電體處之正極導線,在正極電 極端子之基端處,藉由雷射熔接來作熔接並作電性連接, 再將封口板以在外裝容器材之其中一端處而將其之開口作 閉塞的方式而作配置,並藉由墊片而作了固定。 而後,從被形成在封口板處之電解液注入口,而將在 丙烯碳酸酯中以1莫耳/L之濃度來溶解了 LiPF6K成之電 解液作注入,之後,將注入口經由蓋材來作閉塞’藉由此 ,而製造出圖8中所示之構成的捲繞型LIC。 於以上,在藉由HIOKI .公司製之電阻測定裝置而對 於在正極導線之其中一端與另外—端間的電阻値作了測定 後,係確認到’其係爲〇·615πιΩ。 如同由以上之結果而能夠明顯得知一般’實施例1之 -34- 201140631 捲繞型LIC,其之在正極電極薄片處之正極集電體和正極 電極端子,由於係透過剖面積爲大而電阻爲小之外裝容器 來作電性連接,因此,可以理解到,其之內部電阻係爲低 〇 又,若依據實施例1之捲繞型LIC,則在其之製造工 程中,由於正極導線之配線作業係成爲不必要,因此,係 能夠得到高生產性。 【圖式簡單說明】 [圖1]對於本發明之捲繞型鋰離子電容器的其中一例 之構成作展示的說明用剖面圖。 [圖2]對於電極捲繞單元之構成作展示的說明用剖面 圖。 [圖3]係爲構成電極捲繞單元之電極層積體的說明圖 ,(a)係爲平面圖,(b)係爲在長邊方向上作了切斷之 剖面圖。 [圖4]對於電極捲繞單元之外觀作展示的說明圖。 [圖5]係爲將負極電極薄片之一部份作擴大展示的說 明圖,(a)係爲平面圖,(b)係爲在寬幅方向上作了切 斷之剖面圖。 [圖6]係爲將正極電極薄片之一部份作擴大展示的說 明圖,(a)係爲平面圖,(b)係爲在寬幅方向上作了切 斷之剖面圖。 [圖7]對於將鋰離子供給源壓著在集電體上之狀態作 -35- 201140631 展示之說明圖。 [圖8]對於在管狀之外裝容器的其中一端而配置有正 極電極端子以及負極電極端子的先前技術之捲繞型的蓄電 裝置之其中一例的構成作展示之說明用剖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〇 :電極捲繞單元 1 0 A :電極層積體 1 1 :正極電極薄片 1 la :正極集電體 1 lb :電極層 1 1 e :另外一側緣部 1 2 :負極電極薄片 12a :負極集電體 12b :電極層 12e :其中一側緣部 13 :第1間隔物 13a :其中一端部分 13b :另外一端部份 14 :第2間隔物 14a :其中一端部分 14b :另外一端部份 1 5、1 6 :鋰離子供給源 15a、16a :鋰極集電體 -36- 201140631 17 :膠帶 20 :外裝容器 2 1 :周壁部 22 :其中一端壁部 23 :另外一端壁部 25 :正極集電板 26 :負極集電板 27 :絕緣構件 2 8 :負極導線 30 :正極電極端子 31 :基部 3 2 :固定部 35 :負極電極端子 3 6 :基部 37 :固定部 38 :墊片 7 1 :電極捲繞單元 72 :負極集電體 73 :正極集電體 80 :外裝容器 8 1 ‘·周壁部 82 :底部 83 :封口板 84 :墊片 -37 201140631 8 5 :正極集電板 8 6 :絕緣構件 8 7 :負極集電板 8 8 :絕緣構件 90 :正極電極端子 91 :基部 92 :固定部 9 3 :正極導線 95 :負極電極端子 9 6 :基部 9 7 :固定部 9 8 :負極導線

Claims (1)

  1. 201140631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蓄電裝置,其特徵爲’係具備有: 金屬製之外裝容器,係在管狀之周壁部的兩端處被一 體性地形成有其中一端壁部以及另外一端壁部所成;和 筒狀之電極捲繞單元,係使分別在集電體上被形成有 電極層所成之其中一方的電極薄片以及另外一方的電極薄 片以隔著間隔物作層積的狀態而捲繞所成’並在前述外裝 容器內而沿著其之軸方向來作配置;和 其中一方之電極端子,係在前述其中一端壁部處,以 與該其中一端壁部相絕緣的狀態而被設置:和 另外一方之電極端子,係在前述其中一端壁部處,以 與該其中一端壁部電性連接的狀態而被設置, 在前述其中一方之電極薄片的集電體處之位置在接近 於前述其中一端壁部處之其中一側緣部處,係被電性連接 有前述其中一方之電極端子, 在前述另外一方之電極薄片的集電體處之位置在接近 於前述另外一端壁部處之另外一側緣部處,藉由電性連接 前述另外一端壁部,以在該另外一方之電極薄片的集電體 處之另外一側緣部處,透過前述外裝容器而被電性連接有 前述另外一方之電極端子。 2 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蓄電裝置,其中 ,係透過被熔接在前述另外一端壁部之內面處的集電板, 而在前述另外一方之電極薄片的集電體處之另外一側緣部 處,電性連接有前述另外一端壁部。 -39- 20114063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置,其中,係透過被設置在前 接近前述其中一端壁部的其中 集電板作電性連接之導線,而 的集電體處之其中一側緣部處 之電極端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記載之蓄電裝置,其中,前述 述另外一方之電極端子,係以 而突出的方式,而被作設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記載之蓄電裝置,其中,係爲 寅或第2項所記載之 述電極捲繞單元處之 一端處之集電板、和 在前述其中一方之電 ,電性連接有前述其 頁乃至第3項中之任 其中一方之電極端子 從前述其中一端壁部 頃乃至第4項中之任 鋰離子電容器。 蓄電裝 位置於 被與該 極薄片 中一方 一項所 以及前 之外面 一項所 -40-
TW099144515A 2009-12-28 2010-12-17 Electrical storage device TW201140631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97154 2009-12-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40631A true TW201140631A (en) 2011-11-16

Family

ID=44226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44515A TW201140631A (en) 2009-12-28 2010-12-17 Electrical storage device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1080988A1 (zh)
TW (1) TW201140631A (zh)
WO (1) WO20110809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9675B (zh) * 2010-09-24 2016-06-01 新神户电机株式会社 蓄电设备和蓄电设备的制造方法
JP6007659B2 (ja) * 2012-08-07 2016-10-12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及び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US9053863B2 (en) 2013-03-06 2015-06-09 Cooper Technologies Company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 with coincident electrical terminal and electrolyte fill hole
JP6227839B1 (ja) 2016-01-22 2017-11-08 旭化成株式会社 非水系リチウム蓄電素子
KR102297246B1 (ko) 2017-11-30 2021-09-03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양극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4925Y2 (zh) * 1986-12-25 1992-04-03
JP2000269099A (ja) * 1999-03-12 2000-09-29 Elna Co Ltd 電気二重層コンデンサ
JP4432580B2 (ja) * 2004-03-31 2010-03-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コンデンサ
JP2005340610A (ja) * 2004-05-28 2005-12-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98967B2 (ja) * 2004-06-14 2011-10-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気化学素子
JP2007073810A (ja) * 2005-09-08 2007-03-22 Honda Motor Co Ltd 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
JP2009188003A (ja) * 2008-02-04 2009-08-20 Panasonic Corp キャパシタ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1080988A1 (ja) 2013-05-09
WO2011080988A1 (ja) 2011-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02637B2 (en) Lithium ion capacitor
JP4732072B2 (ja) 捲回型リチウムイオンキャパシタ
US8526166B2 (en) Lithium ion capacitor
JP5421454B2 (ja) 蓄電デバイス
US20120050950A1 (en) Lithium ion capacitor
JP5680868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キャパシタ
CN102667986B (zh) 蓄电设备
TW201140631A (en) Electrical storage device
JP2015005553A (ja) 蓄電デバイス
JP6254360B2 (ja) 蓄電デバイス
JP5576654B2 (ja) 蓄電デバイス
JP2011192784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キャパシタ
WO2017010129A1 (ja) 電気化学デバイス
JP2014212304A (ja) 蓄電デバイスおよび蓄電モジュールの作製方法
JP5868158B2 (ja) 蓄電デバイス
JP5430329B2 (ja) 蓄電源
CN103201803B (zh) 锂离子电容器
JP2014203909A (ja) 蓄電デバイス
JP2013089623A (ja) 蓄電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