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31614A - Optical characteristic measurement method, exposure method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characteristic measurement method, exposure method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31614A
TW201131614A TW099139453A TW99139453A TW201131614A TW 201131614 A TW201131614 A TW 201131614A TW 099139453 A TW099139453 A TW 099139453A TW 99139453 A TW99139453 A TW 99139453A TW 201131614 A TW201131614 A TW 20113161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ement
pattern
image
optical
optical sys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394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unichi Kosugi
Shigeru Hirukawa
Naoto Kondo
Original Assignee
Nik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kon Corp filed Critical Niko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1316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3161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7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 H01L21/0271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comprising organic layers
    • H01L21/0273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comprising organic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photoresist layers
    • H01L21/0274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70Microphotolithographic 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70483Information management; Active and passive control; Testing; Wafer monitoring, e.g. pattern monitoring
    • G03F7/70591Testing optical components
    • G03F7/706Aberration measur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00Testing or measuring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Reliability measurements, i.e. testing of parts without further processing to modify the parts as such; Structural 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1L22/10Measuring as part of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 H01L22/12Measuring as part of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for structural parameters, e.g. thickness, line width, refractive index, temperature, warp, bond strength, defects, optical inspection, electrical measurement of structural dimensions, metallurgic measurement of diffus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00Testing or measuring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Reliability measurements, i.e. testing of parts without further processing to modify the parts as such; Structural 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1L22/20Sequence of activit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measurements, corrections, marking or sorting steps
    • H01L22/24Optical enhancement of defects or not directly visible states, e.g. selective electrolytic deposition, bubbles in liquids, light emission, colour chan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xposure And Positioning Against Photoresist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REA)
  • Testing Of Optical Devices Or Fibers (AREA)
  • Exposure Of Semiconductors, Excluding Electron Or Ion Beam Exposure (AREA)

Description

201131614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光學特性測量方法、曝光方法及元 件製造方法,更詳細而言,係關於測量在既定面上產生圖 案之像之光學系統之光學特性之光學特性測量方法、考慮 以該光學特性測量方法測量之光學特性進行曝光之曝光方 法、及利用該曝光方法之元件製造方法。 【先前技術】 半導體元件(積體電路)等逐年高度集成化,伴隨於此對 半導體元件等之製造裝置即步進器等之投影曝光裝置要求 更高之高解像力。X,次層以後之圖案相對於已形成在被 曝光物體上之圖案之重疊精度之提升亦相當重要。作為其 前提,必須正確地測量、評估投景彡光學系統之光學特性化 含成像特性),根據該評估結果提升投影光學系統之光學特 性(包含調整之情形)。 為了求出投影光學系統之光學特性、例如非點像差, =提為能對在I面内之評估點(測量點)彼此正交之二個測 罝方向分別正墙地測量最適焦點位置(最佳焦點位置卜 作為投影光學系統之最適焦點位置之測量方法之一 =已知例如專利文獻1揭示之方法。此方法中,使用形 成有既;t圖案(例如’密集線圖案(線寬與線距圖幻等)作為 測試圖案之標線片進行曝光,在投影光學㈣之光軸方向 上複數個位置㈣試圖㈣印至測試用晶圓。間 裝置具備之成像式對準感測器等拍攝使該測試用晶圓顯影 201131614 所得之光阻像(轉印後之圖案之像),根據自其拍攝資料所得 之測試圖案之影像之對比值(例如像素之亮度值之分散等) 與晶圓在投影光學系統之光轴方向之位置之關係,求出最 適焦點位置。因此,此方法亦稱為對比焦點法。 然而,最近,已知使用對比焦點法並不易以要求之水 準正確地求出現在之曝光裝置具備之投影光學系統之非點 像差。其主要原因可認為在於因近年來圖案之細微化,在 元件製程之曝光條件中,轉印至測試用晶圓之密集線圖案 不會分解,對其影像之對比值之測量方向(密集線之排列方 向)之感度鈍化,此外,與測量方向正交之非測量方向之圖 案之像之長度離焦且變短,而產生對該非測量方向之感度。 專利文獻! ··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〇〇4/〇17919〇號說 明書 【發明内容】 本發明第1形態之光學特性測量方法,係測量使配置 在第丨面上之圖案之像產生在第2面上之光學系統之光學 特!·生其特徵在於’包含:―邊在該光學系統之光轴方向 變更配置在該光學系統之㈣2面侧之物體之位置、一邊 使以既定方向為測量方向之測量用圖案經由該光學系統依 L卩至㈣體± ’在該物體上產生複數個包含該測量用 圖案之像之劃分區域之動作;拍攝該物體上之複數個劃分 區域之中既定數之劏_ 之副刀Q域,取出關於產生在拍攝後之該 既定數之各劃分+ e . Q域之該測量用圖案之像之中、除了與該 測量方向交又之非測詈 量方向之兩端部以外之至少一部分之 4 201131614 攝資料就該既 之該測量方向 分區域之該評 像之拍攝資料之動作;以及使用該取出之拍 疋數之各劃分區域算出關於各像素之亮度值 之評估量,且根據關於算出之該複數個各劃 估量求出該光學系統之光學特性之動作。 據此,一邊在光學系統之光軸方向變更配置在光學系 統之第2面側之物體之位置、一邊使以既定方向為測量方 向之測量用圖案經由該光學系統依序轉印至該物體上在 該:體上產生複數個包含該測量用圖案之像之劃分區域。 接著’拍攝物體上之複數個劃分區域《中既定數之劃分區 域’取出關於產生在拍攝後之既定數之各劃分區域之測量 用圖案之像之中、&了與測量方向交叉之非測量方向之兩 端部以外之至少-部分之像之拍攝資料。《以,此取出之 拍攝資料幾乎不具對離焦等之檢測時之非測量方向之感 々接著,使用該取出之拍攝資料就既定數之各劃分區域 算出關於各像素之凴度值之測量方向之評估量,且根據關 於算出之既定數之各劃分區域之評估量求出光學系統之光 學特性。是以,可高精度求出光學系統之光學特性。 本發明第2形態之光學特性測量方法,係測量使配置 在第1面上之圖案之像產生在第2面上之光學系統之光學 特性’其特徵在於,包含:_邊在該光學系統之光軸方向 變更配置在該光學系統之該帛2面側之物體之位置、—邊 使以既定方向為測量方向之測量用圖案經由該光學系統依 序轉印至該物體上之複數個區域以分別產生該測量用圖案 201131614 之像之動作,·對該複數個區域分別進行用以除去 作.拍攝=!: 端部之修正曝光之動 ,拍攝刀別包含該非測量方向之兩端部 用圖案之像之物體上之複數個劃分區 臭:二量 區域之動作…理該拍攝所得之拍攝 2=定數之各劃分區域算出關於各像素之亮度值之該測 量方向之怦估量,且根據關於算出之該既定數之 域之該評估量求出該光學系統之光學特性之動作。刀时 據此,藉由修正曝光拍攝分別包含非測量 部㈣後之測量用圖案之像之物體上之複數個劃分區域= 2疋數之劃分區域。因此’藉由此拍攝所得之拍攝資料 成乎不賤離焦等之檢測時之非測量方向之感度。 接著,處理該拍攝資料,就拍攝後之既定數之各劃八 區域算出關於各像素之亮度值之測量方向之評估量,二 據關於算出之既定數之各劃分區域之該評估量求出光學 統之光學特性。是以,可高精度求出光學系統之光學特性: 本發明第3形態之曝光方法,包含:使用本發明第1 或第2形態之光學特性測量方法測量光學系統之光學特性 之動作;以及考慮該光學特性之測量結果,調整該光學系 統之光學特性及該物體在該光學系統之光軸方向之位置之 至j 一方’在該既定面上經由·^也ia么 亂由这先學系統產生既定圖案之 像以使物體曝光之動作β ' 據此,使用上述光學特性測量方法高精度測f光學系 統之光學特性’考慮該光學特性之測量結果,在光學系統 6 201131614 之曝光區域内產生高精度之圖案之像。 本發明第4形態之元件製造方法,包含:藉由本發明 之曝光方法使物體曝光之動作;以及使曝光後之該物體顯 影之動作。 【實施方式】 以下,根據圖1〜圖10說明本發明一實施形態。 圖1係顯示用以實施一實施形態之光學特性測量方法 及曝光方法之較佳曝光裝置1〇〇之概略構成。曝光裝置 係步進掃描方式之縮小投影曝光裝置(所謂步進掃描器(亦 稱為掃描器))。 曝光裝置100具備照明系統I0P、保持標線片R之標線 片載台RST、將形成在標線片R之圖案之像投影至塗布有 感光劑(光阻)之晶圓W上之投影單元PU、保持晶圓w並在 一維平面(XY平面内)移動之晶圓載台WST、驅動該晶圓載 台WST之驅動系統22、及此等之控制系統等。控制系統係 以由統籌控制裝置整體之微電腦(或工作站)等構成之主控 制裝置28為中心構成。 照明系統IOP包含例如由ArF準分子雷射光(輸出波長 193ηιη)(或KrF準分子雷射光(輸出波長248nm)等)構成之光 源、經由送光光學系統連接於該光源之照明系統殼體及該 照明系統殼體内部之照明光學系統。照明光學系統,如美 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03/0025890號說明書等所揭示,包 含:包含光學積分器等之照度均一化光學系統、分束器、 中繼透鏡、可變ND濾光器、標線片遮廉等(皆未圓示)。此 7 201131614 照明光學系統將從光源輸出之雷射光束整形,藉由此整形 後之雷射光束(以下,稱為照明光)IL ’以大致均一照度照明 在標線片R上細長延伸於X軸方向(圖1中紙面正交方向) 之狹縫狀之照明區域。 標線片載台RST係配置在照明系統ιορ於圖1中之下 方。在此標線片載台RST上裝載標線片R,透過未圖示之 真空夾頭等吸附保持。標線片載台RST可藉由未圖示之標 線片載台驅動系統在水平面(XY平面)内微幅驅動,且在掃 描方向(此處設為圖1之紙面内左右方向即γ軸方向)以既定 動程範圍掃描。此標線片載台RST之位置係透過移動鏡(或 鏡面加工後之端面)12藉由雷射干涉儀14測量,此雷射干 涉儀14之測量值係供應至主控制裝置28。 該投影單元pu係配置在標線片載台RST於圖1中之 下方,包含鏡筒40與由以既定位置關係保持在該鏡筒4〇 内之複數個光學元件構成之投影光學系統PL。作為投影光 學系統PL,此處使用兩側遠心之縮小系統、亦即由具有z 轴方向之共通光軸AXp之複數片透鏡元件(省略圖示、)構成 之折射光學系統。透鏡it件中之特定之複數片,係根據來 自主控制裝置28之指令’藉由未圖示之成像特性修正控制 器控制,藉此調整投影光學系統PL之光學特性(包含成像 特性),例如倍率、畸變、慧形像差、及像面彎曲等 投影光學系統PL之投影倍率,作為一例係設為Μ。 因此,如上述藉由照明光IL以均一照度照明標線片r,則 其照明區域内之標線片R之圖案被投影光學系統卩匕縮小, 8 201131614 至。塗布有光阻之晶圓W_L,在晶18 W_L之被曝光區域 (’、’、射區域)之一部分形成圖案之縮小像。此時,投影光學系 、先PL在其視野内之一部分(亦即,曝光區域,在投影光學 系統PL與照明區域共輛之矩形區域)形成該縮小像。此外, 上述成像特性修正控制器,為了調整投影光學系統之光 學^性、亦即在晶圓w上之圖案之像之成像狀態,使投影 光子系統PL之至少一個光學元件(透鏡元件等)移動,但替 代此或與其組合地,進行例如光源之控制導致之照明光1 之特性(例如中心波長、頻譜寬度等)之變更、和在與投影光 學系統PL之光軸AXp平行之z軸方向(及相對χγ平面之 傾斜方向)之晶圓W之驅動之至少一方亦可。 上述晶圓載台WST具備藉由包含線性馬達等之驅動系 統22驅動、在Χγ平面内移動之χγ載台2〇,及裝載於該 ΧΥ載台20上之晶圓台i 8。在該晶圓台丨8上透過晶圓保持 具(未圖示)藉由真空吸附等保持晶圓w。晶圓台18將保持 晶圓W之晶圓保持具微幅驅動於z軸方向及相對χγ平面 之傾斜方向,亦稱為Ζ傾斜載台。在該晶圓台18上面設有 移動鏡(或鏡面加工後之反射面)24,在此移動鏡24照射有 來自雷射干涉儀26之雷射光束(測距光束),根據來自該移 動鏡24之反射光測量晶圓台丨8在χγ平面内之位置資訊及 紅轉資訊(包含偏搖(繞Ζ軸之旋轉即旋轉)、縱搖(繞X 軸之旋轉即0χ旋轉)、及橫搖(繞γ軸之旋轉即0y旋轉))。 雷射干涉儀26之測量值係供應至主控制裝置28,主控 制裝置28根據該雷射干涉儀26之測量值,透過驅動系統 9 201131614 22控制晶圓載台WST之Χγ載台2〇,藉此控制晶圓台i8 在XY平面内之位置(包含旋轉)。 又,晶圓W表面在Z軸方向之位置及傾斜量係藉由例 如美國專利第_32號說明書等所揭示之焦點感測器 AFS測量’該焦點感測器AFS係由具有送光系统術及受 光系統50b之斜入射方式之多點焦點位置檢測系統構成。 此焦點感測器AFS之測量值亦供應至主控制裝置28。 又,在晶圓台18上固定有其表面與晶圓w表面相同高 度之基準板FP。在此基準板Fp之表面形成有藉由後述標線 片對準系統與一對標線片對準標記一起被檢測之至少一對 第1基準標s己、及用於接下來說明之對準系統as之所謂基 線測量之第2基準標記(第!及第2基準標記皆未圖示)等。 本實施形態中,在該投影單元pu之鏡筒4〇之側面設 有檢測形成在晶圓w之對準標記之對準系統AS。作為此對 準系統AS之一例,係使用影像處理方式之成像式對準感測 器之種即FIA(場像對準:Field Image AHgnment)系統, 該FIA系統以南素燈等之寬頻帶之光照明標記,對標記影 像進行影像處理以測量標記位置^對準系統as之解像界 限大於投影光學系統PL之解像界限(解像度低卜 對準系統AS之檢測訊號DS係供應至對準控制裝置 16,該對準控制裝置16對該檢測訊號ds進行a①轉換, 對此數位化後之波形訊號進行運算處理以檢測標記位置。 其結果,從對準控制裝置16供應至主控制裝置28。 再者,本實施形態之曝光裝置100中,雖省略圖示, 201131614 但在標線片R上方設有例如美國專利第56464丨3號說明書 等所揭不之由使用曝光波長之光之TTR(穿透標線片: Through The Reticle)對準系統構成之一對標線片對準系 統,該標線片對準系統之檢測訊號係經由對準控制裝置i 6 供應至主控制裝置28。 接著,針對曝光裝置1〇〇中用於投影光學系統之光學 特性之測量之標線片之一例進行說明。 圖2係顯示用於投影光學系統之光學特性之測量之標 線片RT之一例。圖2係從圖案面側(圖i中下面側)觀察標 線片RT的俯視圖。如圖2所示,標線片Rt係由矩形(正確 來說為正方形)之玻璃基板42構成,在其圖案面形成有藉由 未圖示之遮光帶規定之大致長方形之圖案區域PA。在本例 (圖2之例),藉由鉻等遮光構件使該圖案區域pA之大致整 面為遮光部。在圖案區域PA之中心(此處與標線片rt之中 心(標線片中心)一致)、及以標線片中心為中心且以X軸方 向為長邊方向之假想矩形區域IAR,内部之4角部分之合計 5個部位,形成既定寬度(例如27 v m)且既定長度(例如1 〇8 "m)之在X軸方向細長之開口圖案(透射區域)ΑΡι〜aP5, 在開口圖案AP〗〜APS之内部分別形成有測量用圖案ΜΡι〜 MP5。上述矩形區域IAR’為與上述照明區域大致一致之大 小及形狀。此外,在本例(圖2之例),雖使圖案區域p A之 大致整面為遮光部,但上述矩形區域IAR’在X軸方向之兩 端被上述遮光帶所規定’因此僅在例如γ軸方向之兩端分 別设置既定寬度(例如與遮光帶相同寬度)之遮光部亦可。 201131614 測量用圖案ΜΡη(η = 1〜5)分別包含如圖3放大所厂、 種線寬與線距圖案(以下,記載為「L/s 之4 LSr, LSLn 〇 L/s 01 LSvn, LSHn, LSRns LS:V;;;#L;: 定線寬(例如0.8#m)且既定長度(例如24vm程度)之8无 圖案以既定間距(例如h6㈣排列於個別之週期方向之線 棒圖案構成。此情形,L/S圓案LSvn,[‘,L、ls:二多 之週期方向為X軸方向、γ軸方向、相對γ軸—4父之方。 相對Y轴+ 45°之方向。此外,各週期方向與各Μ圓案之 測量方向對應。又,本實施形態中,L/s圖案之非測量方向 之寬度(各線圖案之長度(24 # m))係設定成較測量方向之寬 度(線圖案之排列寬度(12"m))長(此處為2倍長度)。 本實施形態中,在以將圖3所示之開口圖案A。四等 分之實線與虛線包圍之正方形區域(27 # mx27以爪)分別配
置有與該正方形區域中心相同之L/s圖案LSVn,LSh LS
Ln此外’以虛線所示之正方形區域彼此之邊界實際上不 存在。 ' 又’在通過上述標線片中心之圖案區域PA之χ軸方向 兩側形成有一對標線片對準標記RM1,RM2(參照圖2)。 接著’針對本實施形態之曝光裝置100中投影光學系 統之光學特性之測量方法,沿著簡略顯示主控制裝置28 内之CPU之處理演算法之圖4之流程圖且適當使用其他圖 式進行說明。 首先’在圖4之步驟402,透過未圖示之標線片裝載器 將標線片RT裝載至標線片載台RST上,且透過未圖示之晶 12 201131614 圓裝載器將晶圓Wt(參照圖6)裝載至晶圓台18上。 在下一個步驟404,冶> μ丄
pt ^ 進仃橾線片Rt對投影光學系統PL =26準備作業。具體而言,分別根據雷射干涉 ,之心值使標線片載台RST與晶圓載台 載台20)移動,以莊Α L a , 準板FP上夕μ、、曰.、示線片對準系統(未圖示)檢測基 述—對第1基準標記(未圖示)與標線片RT 線片對準標記RMl,RM2e接著,根據上述標線片τ 對準糸敎檢測結果調整標線片載台rst之面内之
位:i包含%轉)。藉此,在上述照明區域内設定標線片Rt 之矩形區域㈣’,並以照明光IL照射其整面。又,本實J 二,透過投影光學系統PL在其視野(尤其是曝光區域) 投,光Cl圖案Μ之投影像(圖案之像)之位置,成為在 隸^ 光區域内待測量其光學特性(例如焦 由置)之評估點。本實施形態中,設定有上述曝光區域之 〜及四角之合計5個評估點。此外,評估點實際上會有 設定更多、例如9χ9==81點鋥庶夕_ , t有 及方便說明設為上述5點。然而,評估點之數量幾, 1點亦可。 以此方式結束既定準備作業後,移至下一個步驟4〇6, 將曝先能量量之目標值設定成最適值 =由:先實驗或模擬等求出,作為-例,設能將: 之^線片上之最小線寬之L/s目案解像之能量量 之〜70%程度之能量量為最適值。 在下—個步驟彻,將第1計數器之計數值i初始化(i 13 201131614 —1)。本實施形態中’計數值i除了用於晶圓W τ之焦點位 置之目標值Zj之設定外,亦用於後述步驟410中曝光對象 之劃分區域DAi之設定(參照圖5)。本實施形態中,以例如 關於投影光學系統PL之既知最適焦點位置(設計值等)為中 心’使晶圓WT之焦點位置從Z,以刻度△ Z變化至ZM(作為 一例 M = 15)(Zi= Z,〜Zl5)。 定以,本實施形態中; _ PL之光軸方向(Z軸方向)之位置(焦點位置)、一邊進行用 統 以將測量用圖案MPn(n = 1〜5)依序轉印至晶圓wT上之μ 次(本例中Μ = 15)之曝光。本實施形態中,將投影光學系統 PL之開口圖案ΑΡη之晶圓Wt上之投影區域稱作測量圖案 區域,在該測量圖案區域内產生測量用圖案Μ。之投影像, 藉由各曝光將開口圖案APn轉印至晶圓Wt上形成包含測 量用圖案MPn之轉印像之劃分區域。因此,在與投影光學 系統PL之曝光區域(與上述照明區域對應)内之各評估點對 應之晶圓Wt上之區域(以下稱為「評估點對應區域」)叫 〜db5(參照圖6)轉印有1χΜ個之測量用圖案。 此處,雖說明順序前後相反,但方便圖 藉由後述曝光轉印有測量用圖案Mpn之晶圓 = 點對應區域DBn。如圖s ^ ^ 您谷。子估 如圖5所不,本實施形態 行1列(例如,15杆】万丨丨、+咕 在配置成Μ 〕订1列)之陣列狀之Μχ1==; 15)個假想之劃分區迠 (彳彳如15x1 = &域DAi(1=1〜M(例如 有測量用圖案MP ,±八& 丨5))刀別轉印 ^,由分別轉印有此等測 Μ個(例如15個)盡,丨八F p ^ 篁用圖案MPn之 構成之評估點對應區域DBn 14 201131614 係形成在晶圓wT上。此外 如又心之劃分區域D A.,jfr· igi < 所示,係排列成一Y方向成為 '圖 驭為仃方向〇之增加方向 以下說明中使用之附加字彳Β Α/Γ β丄 ; 予1及Μ具有與上述相同之意義。 返回圖4,在下一個步 〜我 器AFil丨θ # ,一邊監測來自焦點感測 l§ AFS之測篁值、一邊將晶 日日圓〇 18驅動於ζ軸方 斜方向)以使晶圓ζ 向(及傾 移動,且在χγ平面内移動=目“置Zl(此處為ζ,) , 圓^上之各評估點對應 )内之假想之劃分區域DAi(此處為 DAl(參照圖7))曝光,將測量用圖案他之像分別轉印至此 假想之劃分區域DAi(此處為陶。此時,以晶圓%上之 一點之曝光能量量(積算曝光量)成為設定之目標值之方式 進行曝光量控制。 、 點對應區域 案MPn之開 藉此,如圖6所示,在晶圓Wt上之各評估 DBn之劃分區4 DA,分別轉印有包含測量用圖 口圖案APn之像。 备返回圖4上述步驟41〇之曝光結束後,進到步驟々is, 藉由判斷晶圓Wt之焦點位置之目標值是否為ZM以上(計數 值GM)’來判斷在既定z範圍之曝光是否結束。此處,由 於僅在最初之目標值Ζι之曝光結束,因此移至步驟418, 在將計數值1加卬〜丨十1)後,返回步驟410。在此步驟41〇, 將晶圓台18驅動於z軸方向(及傾斜方向)以使晶圓Wt往z 軸方向之目標位置Z2移動,且在XY平面内移動,使晶圓 WT上之^各評估點對應區域DBn(n= 1、2.......5)内之假想 之劃勿區域DA2曝光,將包含測量用圖案MPn之開口圖案 15 201131614 APn分別轉印至此假想之劃分區域Da2 ^此時,在曝光開始 之前,XY載台20以既定步進間距sp(參照圖5)在χγ平面 内往既定方向(此情形為+Υ方向)移動。此處,本實施形態 中,上述步進間距SP係設定成與各開口圖案ΑΡη之晶圓 W丁上之投影像(與上述測量圓案區域對應)之γ軸方向尺寸 大致一致之約6.75/zm。此外,步進間距sp雖不限於約675 从m,但較佳為分別轉印於相鄰劃分區域之測量用圖案Μ' 之像不重疊、且為6.75 " m亦即各開口圖案APn之晶圓Wt 上之投影像(與上述測量圖案區域對應)之γ軸方向尺寸以 下。 此情形,由於步進間距SP為開口圖案APn之晶圓Wt 上之投影像之Y軸方向尺寸以.下,因此在各評估點對應區 域DBn之劃分區域DAl與劃分區域ο、之邊界部分不存在 由開口圖案APn之像之一部分形成之框線或未曝光區域。 < +之後,在步驟416之判斷受到肯定之前、亦即在判斷 又疋之b曰® WT之焦點位置之目標值為Zm之前,反覆步驟 416—418〜410之迴圈處理(包含判斷)。藉此,在晶圓Wt 上之各評估點對應區域DBn之劃分區域DAi(i=3〜Μ)分別Γ 轉印有包含測量用圖案MPn之開σ圖案APn。然而,:情 形,在才目鄰劃分區域間之邊界因與上述相同之原因亦不^ 在框線或未曝光區域。 方面’在對各§平估點對應區域DBn之劃分區域 DAM(本例中為DAl5)之曝光結束、上述步驟416之判斷受到 月疋後’移至步驟42〇。在步驟416之判斷受到肯定之階段, 16 201131614 在晶圓WT上之各評估點對應區域DBn,如圖6所示分別 形成曝光條件(本例中為焦點位置)不同之Μ個(本例中Μ = 15)測里用圖案ΜΡη之轉印像(潛像)。此外實際上以上述 方式在晶圓wT上形《Μ(本例中為15)個劃分區域(形成有 測里用® # ΜΡη之轉印像(潛像))後之階段雖欲形成各評 估點對應區域DBn,但上述說明中為了方便說明,採用預 先使評估點對應區域机位於晶圓^上之說明方法。 返回圖4,在步驟42G,透過未圖示之晶圓卸載器將晶 圓wT從晶圓台18上卸載,且使用未圖示之晶圓搬送系統 將晶圓wT搬送至線内連接於曝光裝置1〇〇之未圖示之 顯影機。 在對上述塗布顯影機搬送晶圓Wt後,進到步驟等 待曰曰圓wT之顯影結束。在此步驟422之等待時間之期間, f由塗布顯影機進行晶圓WT之顯影。藉由此顯影結束,在 曰日圓WT上形成圖6所示之評估點對應區域叫(11= i〜” W象形成有此光阻像之晶圓WT成為測量投影光學系 統,之光學特性之試料。S7㈧係顯示形成在晶; 之孑估點對應區域DB 1之光阻像之一例。 分區2 Μ中’評估點對應區域DB,係由M(=l5)個劃 門;A·0—1〜15)構成,雖圖示成在相鄰劃分區域彼此 二子有分隔框之光阻像’但此係為了易於了 二::,Γ上,在相鄰劃分區域彼此間不存在分隔框 像。藉由如上料除框,在上料ws等進行 。估點對應區域DBn之影像取得時,可防止因框之干涉 17 201131614 產生之圖案部之對比降低。因此,本實施形態中,將上述 步進間距sp設定成各開口圖案APn之晶圓Wt上之投影像 之Y軸方向尺寸以下。此外,圖7(A)中在各劃分區域内以 虛線所示之形成有L/S圖案LSvn,LSHn,LSRn,LSLn之像 1^’、,1^’’1^,1^’’1111,1^'11(參照圖7^))之區域(以下,適 當稱為「測量標記區域」)彼此之邊界實際上亦不存在。 在上述步驟422之等待狀態,藉由來自未圖示之塗布 顯影機之控制系統之通知確認晶圓Wt之顯影結束後,移至 步驟424,對未圖示之晶圓裝載器發出指示,與上述步驟 4〇2同樣地將晶圓Wt再次裝載至晶圓台18上之後,移至步 驟426之算出投影光學系統之光學特性之子常式(以下,稱 為「光學特性測量常式」)。 在此光學特性測量常式,m目8之步驟5〇2,參 照表示檢_象之評估點對應區域之編號之第2計數器之 汁數值η,使晶圓Wt移動至能以對準系統心檢測晶圓以丁 ^之評估點對應區4 DBn之光阻像之位置。此移動、亦即 足位係藉由一邊監測雷射干涉儀26之測量值一邊透過驅動 二統。22曰控制XY載台20進行。此處,計數值n係初始化成 疋以,此處,如圖7(A)所示,晶圓WT係定位在能以 金準系統AS檢測晶圓Wt上之評估點對應區域_之光限 ,位置。以下之光學特性測量常式之說明中,將評估點 〜區域DBn之光阻像適當略記成「評估點對應區域叫」。 之1在下一個步驟504 ’使用對準系統AS拍攝晶圓WT上 -估點對應區域DBn(此處為DB〇之光阻像,取得其拍攝 18 201131614 資料。對準系統AS將光阻像分割成本身具有之攝影元件 (CCD等)之像素單位,將與各像素對應之光阻像之濃淡作為 例如8位元之數位資料(像素資料)供應至主控制裝置28。 亦即,上述拍攝資料係以複數個像素資料構成。此情形, 隨著光阻像之濃度變高(接近黑色)使像素資料之值愈大。此 外,本實施形態中評估點對應區域DBn之尺寸為1〇1 25以 m(Y軸方向)x27 # m(x軸方向),其整體設定在對準系統 之檢測區域内,因此可就各評估點對應區域同時(一次)拍攝 Μ個劃分區域DAj。 在下一個步驟506,整理來自對準系統AS之形成在評 估點對應區域DBn(此處為DBl)之光阻像之拍攝資料,作成 拍攝資料檔案。 在下-個步驟,對該拍攝資料進行影像處理以檢測 評估點對應區域DBn(此處為DBi)之外緣。此外緣之檢測之 一例能以下述方式進行。 亦即’根據拍攝所得之拍攝資料,以構成由評估點對 應區域DBn之輪廓構成之外框之直線部為檢測對象,使既 定大小之窗區域往與該檢測冑象之直線部大致正交之方向 掃描’在該掃描中根據窗區域内之像素資料檢測檢測對象 之直線部之位置。此情形,外框部分 π 〇丨刀之像素資料與其他 分之像素資料明顯地像素值不同,因此 u此根據與例如窗區 之掃描方向之位置逐一像素變化對應之窗區域内之 料之變化,確實地檢測檢測對象之直線部(外框之一部八 之位置。在此情形,掃描方向較佳A狁 〇刀) 敉佺為從該外框之内側朝向 19 201131614 外側之方向。其原因在於, ^ A 、最初求出與上述窗區域内之像 、 之彳素值之峰值時,其位置與外框之位置確實 致,因此可藉由外框檢測確實地進行。 針對構成由評估點對應區域叫之輪廓構成之外框之 四邊分別進行此種直線部之檢測。關於此外桓之檢測,詳 細地揭示於例如美國專财請公開第2綱助9⑽ 書等。 下個步驟5 1 0 ’將上述檢測出之評估點對應區域 DBn之外緣、亦即長方形之框線之内部在γ轴方向μ等分 (例如15等分),藉此求出劃分區域DA丨〜dAm(daj。亦 即,以外緣為基準,求出各劃分區域(之位置資訊)。 在下一個步驟512,就關於各劃分區域DAj(i=i〜m) 之測量標記區域設定檢測區域。具體而言,主控制裝置Μ 分別對形成在劃分區域DAi内之光阻像所含之4個像ls,,^ LS’’Hn,LS’’Rn,LS’’Ln(分別與圖案 MPn 内之 L/s 圖案 LSv LSun’ LSRn,LSlii 對應)设定檢測區域 DV“ DH. DR. DL (參 照圖 7(B))。 1 以形成在劃分區域DAi内之L/S圖案LSvn之像(光阻像) LS’’Vn為例’針對檢測區域DVi之決定進行說明。與光阻像 LS’’Vn對應之圖案MPn内之L/S圖案LSvn,如圖3所示, 係8條線圖案排列於測量方向(X軸方向)之多棒圖案。然 而’實際之元件製程之曝光條件中,從圖7(B)所示之二維 資料及圖9(A)所示之在X軸方向之一維資料可知,無法從 轉印至晶圓WT2 L/S圖案LSVn之像LS,、分解8條線圖 20 201131614 案來檢測。本實施形態中,主控制裝置28,求出光阻像Ls,, 在測量方向之擴張來替代習知法中影像之對比值。 此處,較佳為,根據檢測感度等觀點求出光阻像Ls,, 之面積作為與在測量方向之擴張對應之量。然而,從圖7(^ 所示之二維資料及圖9(B)所示之在γ軸方向(非測量方向) 之一維資料可知,實際之元件製程之曝光條件中,相對於 在延伸方向(Y軸方向)之L/s圖案LSvn之圖案分布,光阻 像LS’’Vn之檢測訊號之分布平緩,其擴張取決於曝光條件 (焦點位置等)而變化。是以,實際之曝光條件中,光阻像 LS Vn之面積不會與在測量方向之擴張對應。 因此,本實施形態中,如圖7(B)所示,對光阻像LS,,v 設定檢測區域DVi。亦即,檢測區域DVi係設定成,如圖 9(A)所示,在測量方向(X軸方向)較L/S圖案LSVn之分布充 分地廣,如圖9(B)所示,在非測量方向(γ軸方向)較l/s圖 案LSVn之分布充分地窄。藉此,即使因曝光條件光阻像 LS’’Vn之檢測訊號在非測量方向(γ軸方向)之分布整體變 化,在檢測區域DVi内其分布亦不會變化。是以,檢測區 域DVi内之光阻像LS,’vn之面積,實質上與在測量方向之 擴張對應,因此可將檢測區域DVi内之光阻像LS,,^之面 積採用為與在測量方向之擴張對應之量。 對與圖案MPn中之L/S圖案LSHn,LSRn,&對應之其 他光阻像LS Hn,LS’ ’Rn,LS,’Ln亦依據相同方針,如圖7(B) 所示設定檢測區域DHi, DR;,DLi。 在下一個步驟513,分別對各劃分區域DAi(i=1〜M) 21 201131614 内之 4個光阻像 LS’’Vn,LS,,Hn,Ls,, ,, 域DVi5 DHi,DRi,DLi内之HLn算出在檢測區 先阻像LS,, τ c,, LS’’Rn,LS’’Ln 之面積 Cnj係藉由例如 ς vn,LS Hn, 出。此處,xk係關於檢測區域内之第k個傻k θ (Xk-求 度)、xth係閾值(閾亮度)、,(χ) 數之:測訊號(亮 〜與檢測區域内之像素之中超過閲:數二即’面積 檢測感度等適當設定。求出之光阻像=出c之測量精度、 光阻像之種類(V、H、R、L)及劃八 係就4個 裝置㈣心 域DAi⑴記錄至記憶 在下一個步驟514,傕用印絲 使用°己錄至§己憶裝置(未圖示)之4 個光阻像 LS’,Vn,LS,,Hn LS,, τς,, ^ ^ ▲ Hn,LS Rn,LS u之檢測面積Cni,求 出評估點對應區域DBn(第n個評估點)中在各自之測量方向 之最適焦點位置。此處,主控制裝置28,分別就光阻 LS,,T,, Vn,
Hn,LS’’Rn,LS’’Ln,如圖10所示,對焦點位置&描繪 檢測面積cni。再♦,主控制裝置28,使用適當之試行函數 對描繪點進行最小自乘近似。圖10中,獲得之近似曲線(稱 為焦點曲線)係使用在焦點中心(z = 〇)之近似值正規化(作 為相對訊號)來表示。此外,圖10中,以二點鏈線一併表示 就不同劑量(曝光量)獲得之焦點曲線。 從圖10明確可知,焦點曲線之形狀強烈取決於劑量p。 例如’對小劑量而言,焦點曲線(例如曲線C1)描繪平緩 4 °此種焦點曲線對焦點位置之感度弱,因此不適合用於 求出最適焦點位置。又,對大劑量而言,焦點曲線(例如曲 22 201131614 線C2)描繪尖銳峰值曲線。然而,出現伴峰。是以,此種焦 點曲線亦不適合用於求出最適焦點位置。相對於此等,對 中程度劑量而s ’焦點曲線(例如曲線c)描緣理想山形曲 線。此外’發明人藉由計算機模擬確認對元件製程中劑量 之50〜70%之劑量而言可獲得理想形狀之焦點曲線。 主控制裝置28使用焦點曲線〇從其峰值中心求出最適 焦點位置Zbest。此處,峰值中心係定義成與例如焦點曲線 與既定片段等級之交差點對應之2個焦點位置之中心。 主控制裝置28就4個光阻像LS,,Vn,LS,,Hn,ls,,r LS’’Ln全部進行上述最適焦點位置心…之算出。藉此,= 求出4個測量方向分別之最適焦點位置ζ_。接[主控 制裝置28算出4個測量方向分別之最適焦點位置之平 均以作為評估點對應區❹Bn(第讀言平估點)令之最=焦點 在下一個步驟516,參照上述計數值„,判斷就所 估點對應區域DBl〜DB5處理是否結束。此處,由於僅就評 估點對應區域DBl之處理結束,因此否定此步驟516之判 進到步驟川,在將計數值(卜n+1)後,返回步 ::,將晶圓Wt定位在能以對準系統as檢測 應區域DB2之位置。 耵 斷 者再-人進行上述步驟5〇4〜5 14之處理(包含判 應區域=ΓΓ對應區域叫之情形相同,料估點對 2未出最適焦點位置。 接者1評估點對應區域DB2之最適焦點位置之算出 23 201131614 結束後’在㈣516再次判斷就所有評估點對應區域_ 〜叫處理是否結束,此處之判斷被否定。之後,在步驟 之判斷被肯定之前’反覆上述步驟5〇2〜518之處理(包 含判斷)。藉此’就其他評估點對應區域叫〜DBS,與上述 評估點對應區域DB|之情形相同,分別求出最適焦點位置。 以此方式,在就晶圓Wt上之所有評估點對應區域DB! 〜叫之最適焦點位置之算出後'亦即在投影光學系統以 之曝光區域内於成為5個測量用圖案叫〜Mb之投影位置 之上述各評估點之最適焦點位置之算出後,在步驟516之 判斷受到肯定。此處,即使光學特性測量常式結束亦可, 但本實施形態中,移至步驟52〇’根據上述求出之最適焦點 位置資料算出其他光學特性。 例如,在此步驟520,作為一例,根據評估點對應區域 叫〜DB5之最適焦點位置之資料,算出投影光學系統孔 之像面f曲。X,求出在上述曝光區域内之各評估點之焦 點深度亦可。 此處,本實施形態中,為了簡化說明,根據在各評估 點對應區域(與各評估點對應之位請於4個測量方向分 別之最適焦點位置Zbest之平均,求出評估點對應區域 DBn(第〇個評估點)中之最適焦點位置,但並不限於此,以 週期方向正交之iML㈣案分別從獲得之最適焦點位置求 出各評估點之非點像差亦可。再者,關於投影光學系統PL 之曝光區域内之各評估點,根據以上述方式算出之非點像 差,藉由進行例如最小平方法之近似處理求出非點像差面 24 201131614 内均一性, 焦點差亦可 且從非點像差面内均一 性與像面彎曲求出综合 接者,以上述方式求出之投影光學 ,〜,以于尔巩η <尤字特1生 負料係保存至未圖示之纪愔駐 國丁之°己隐裝置,且顯示在未圖示之顯示 之畫面上。藉此,® 8之步驟520之處理、亦即圖4 之步驟426之處理結束,結束一系列之光學特性之測量處 理。 心 100 接著’說明元件製造時之本實施形態之曝光裝置 之曝光動作。 作為刖提’以上述方式決定之最適焦點位置之資訊、 或其加上非點像差(及像㈣曲)之資訊,係經由未圖示之輸 出入裝置輸入至主控制裝置28。 例如’在輸入非點像差(及像面彎曲)之資訊之情形,主 控制裝置28’在曝光之前,根據光學特性資料指示未圖示 之成像特性修正控制器,變更例如投影光學系統PL之至少 一個光學元件(本實施形態中,透鏡元件)之位置(包含與其 他光學7L件之間隔)或傾斜等,藉此在可能範圍修正投影光 干系統PL之成像特性以修正非點像差(及像面彎曲)。此 處變更位置或傾斜等之光學元件並不限於透鏡元件,依 照光學系統之構成為例如凹面鏡等反射光學元件,或修正 投〜光子系統PL之像差(畸變、球面像差等)、尤其是 非旋轉對稱成分之像差修正板亦可…作為投影光學系 統PL之成像特枓欠t , 之L正方法,單獨採用例如僅使照明光江 之中心波長偏移之太•土 , . 方法或在投影光學系統PL之一部分使 25 201131614 折射率變化之方法等 合亦可。 或採用該等與光學元件 之移動之組 。。 著藉由主控制裝置28,使用未圖示之標線 器將作為轉印對象之开彡 w片裝載
H R “ #既定電路圖案(元件圖案)W 線片R裝載至標線片載台RST上,同樣 ) 晶圓裝載器將晶圓w裝載至晶圓台18上。未圖-之 接著’藉由主控制裝置28,使用未圖示之 系統、晶圓台丨8上之基準板Fp、對準系統as等,以= 順序進行標線片對準系統及對準系統AS之基線測量等= 作業’接著進行例如EGA(增強整體對準)方式等之晶 準。此處’關於標線片對準系統、對準系統A s之基二列量 係揭不於例如美國專利第5646413號說明書等,此外,關 於EGA係揭示於例如美國專利第478〇617號說明書等。此 外,替代標線片對準系統’使用設在晶圓載台Wst上之1 圖不之空間像測量器進行標線片對準亦可。 上述晶圓對準結束後,藉由主控制裝置28控制曝光裝 置100之各部,反覆進行晶圓w上之照射區域之掃描曝光 與照射區域間之步進動作,將標線片R之圖案依序轉印至 晶圓W上之所有曝光對象照射區域。 在上述掃描曝光中’主控制裝置28根據藉由焦點感測 器AFS檢測出之晶圓W在z軸方向之位置資訊,以在上述 光學特性修正後之投影光學系統PL之曝光區域内於其焦點 深度之範圍内設定晶圓W(照射區域)表面之方式,透過驅動 系統22將晶圓台18驅動於Z軸方向及傾斜方向,以進行 26 201131614
晶圓W:聚焦調平控制。本實施形態中,在晶圓w之曝光 2作,刖’根據上述各評估點之最適焦點位置算出投影光 ^ 之像面,根據該算出結果,進行焦點感測器AFS 之光學校正(例如,配置於受光系統_内之平行平面板之 傾斜角度之調整等)。不限於此’考慮與例如先算出之像面 與焦點感測器AFS夕仏、Bl «· ,Α: 檢測基準之偏差對應之偏移,進行聚 焦動作(及調平動作)亦可。 上述說明,才艮據本實施形態之光學特性測量方法, 。光予系統PL之光轴方向…邊變更配置在投影光學 俨=Lr之像面側之測試用晶圓Wt之位置、一邊將形成在 —曰τ之測量用圖案MPn透過投影光學系統pL轉印(產 生)至阳圓W τ上之複數個劃分區域,拍攝 用圖案MPn之像LS,、,L "後測量 祕$ Rn,LS Ln ’就各劃分區 "、在對應測量方向之各圖案之像LS,,V Ls,, LS,, T c,, Vn, Lb Hn, 值之:量方:之擴張對應之量,以作為關於各像素之亮度 投…:評估量,根據與求出之擴張對應之量求出 :先干系統PL之光學特性。藉此,可 學系統PL·之光學特性。 扣仅〜先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光學特性測量方法, P至測試用晶圓w上之測量 LS,, re 利罝用圖案MPn之像μ,、
Hn’ S ^ LS’’Ln,檢測除了對 n’ 部以外之其餘至少一部分,求出…量方向之兩端 LS、,LS,,Hn LS,,LS,,/測後—部分圖案之像 擴張對應二ί 積以作為與在測量方向之 、張對應之1。藉此’由於從與擴張對 27 201131614 之光學特性對非測量方向不具感度,因此可正 確地求出對測量方向之光學特性。又,由於上述處理容易, 因此將排列在測量方向之延伸 甲於非測量方向之複數個多棒 圖案用作測量用圖案。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光學特性測量方法由於求出 LS^Hn, LS^Rn, LS„L;,fi 積以作為與在測量方向之擴張對應之量,目此相較於 讀(掃描式電子顯微鏡)等以分解能低之顯微鏡、例如曝光 裝置100之對準系統AS帛測量裝置亦可測量。藉此 要使用SEM時之嚴格的焦點對準,可縮短測量時間。例如, 即使是不如上述般同時拍攝各評估點對應區域叫,而是就 各劃分區域DAi拍攝之情形,亦可縮短每—點之測量時間。 又,不論圖案之像之種類(線寬與線距(孤立線、密集線)、 接觸孔、尺寸及排列方向等),且不論測量用圖案Mp/之投 影像(圖案之像)產生時之照明條件,皆可測量。 n 又,本實施形態中,由於檢測與在上述測量方向之擴 張對應之量,因此不需在標線片Rt之圖案區域pA内配置 測量用圖案MPn以外之圖案(例如,比較用之基準圖案、定 位用標記圖案等)。又,相較於習知測量尺寸之方法(cd/焦 點法、SMP焦點測量法等),可縮小測量用圖案。因此, 增加評估點之數量’且縮小評估點間之間隔。其結果,可 提升光學特性之測量精度及測量結果之再現性。 又,根據曝光裝置100,以考慮藉由上述光學特性測量 方法高精度測量後之投影光學系統PL之光學特性來進行最 28 201131614 適轉印之方式’在進行關於經由投影光學系統PL投影至晶 圓W上之圖案之像之成像狀態之調整之動作、例如投影光 學系統PL之光學元件之移動等造成之成像特性之調整或 焦點感測器AFS之校正等之後,經由投影光學系統pL將形 成在標線片R之圖案轉印至晶圓w上。 疋以’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曝光方法,使用上述光學特 性測量方法以高精度測量投影光學系統PL之光學特性,考 慮該光學特性之測量結果在投影光學系統P L之曝光區域内 產生同精度之圖案之像,而實現高精度曝光(圖案轉印)。 此外,將構成上述實施形態之測量用圖案MPn之各L/s 圖案之線寬(在晶圓上換算值為線寬Q2㈣之線進 -步分割之圖案、例如將線進一# 5分割後之3條線盥2 條空間構成之圖案採用為測量用圖案亦可。此圖案之情 形,各線及各空間之寬度在晶圓上成為術m。若使用此種 圖案’則相對焦點變化之「上述圖案之面積之變化」變大, 能以兩感度檢測最佳焦點位置,因此較佳。此㈣,構成 圖案之各線圖案之複數條線之線寬(或間距)在晶圓上換 算值係設定成小於上述對準系統As等測量裝置(光學系⑹ 之解像界限。此外,較佳為,在包含小於上述解像界限之 L/S圖案等之細微密集線,減少曝光量以防止圖案變形。此 處/案變形係指若在光阻膜厚相對圖案尺寸之比即深寬 比為3以上則容易產生。 衣見 入,工地Λ ^ ^ 〜兩標線片RT上之測量用 圖案MPn使用配置在開口圖牵 ^ 茶APn内之4種L/S圖案(多棒 29 201131614 圖案)之情形進行說明,但並不限 个丨民於此,作為測量用案 用其數量或種類僅包含一個圖幸者 ,、 荼者亦可,替代L/S圖案或與 其組合使用孤立線等亦可。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就各畔 谷°平估點對應區域同時拍攝 其整體’但例如將一個評估點斜施p η、 T 1點對應區域分成複數個並分別 對其拍攝亦可。此時’將例如評估點對應區域之整體設定 在對m as之㈣區域内’在不同時序拍攝評估點對應 區域之複數個部分亦可,或將評估點對應區域之複數個部 分依序設定在對準系統^之檢測區域内並進行拍攝亦可。 再者,雖構成-個評估點對應區《DBn之複數個劃分區域 係彼此相鄰形& ’但例如冑其一部分(至少一個劃分區域) 分離與上述對準系統AS之檢測區域之大小對應之距離以上 形成亦可。又,上述實施形態中,在各評估點對應區域複 數個劃分區域係排列成一列’但使在與該排列方向(γ軸方 向)正交之方向(X軸方向)之位置在複數個劃分區域部分不 同亦可,例如在排列方向(Y軸方向)評估點對應區域之長度 超過對準系統AS之檢測區域之大小時,在各評估點對應區 域將劃分區域配置成複數列(二維)亦可。亦即,以能同時拍 攝各評估點對應區域整體之方式,與對準系統AS之檢測區 域之大小對應決定複數個劃分區域之配置亦可。此時,較 佳為,以在與排列方向正交之方向(χ軸方向)相鄰劃分區域 之邊界部分亦不存在上述框線或未曝光部分之方式,決定χ 轴方向之步進間距。此外’上述實施形態令,藉由靜止曝 光將測量用圖案MPn轉印至晶圓wT上,但使用掃描曝光替 30 201131614 代靜止曝光亦可,此時可求出動態光學特性。又使本實 施形態之曝光裝置100為液浸型亦可,藉由經由投影光學 系統及液體將測量用圖案MPn之像轉印至晶圓上可測量 包含液體之投影光學系統之光學特性。 此外’上述實施形態中,針對檢測測量標記之像之檢 測區域内之面積(上述像素數),根據其檢測結果求出投影光 學系統之最佳焦點位置之情形進行說明。然而,並不限於 此,例如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〇〇8/〇2〇8499號說明書等所 揭示’替代上述面積,檢測各測量標記區域(或各劃分區域 DAi)之對比值’根據其檢測結果求出投影光學系統之最佳焦 點位置之情形亦適用於上述實施形態。此情形,亦可從以 週期方向正交之-組L/s圖案分別獲得之最適焦點位置更 確實地求出各評估點之非點像差。此情形,作為各測量標 記區域(或各劃分區域DAi)之對比值,能使用包含各測量標 記區域(或各劃分區❹Α〇之各像素之亮度值之分散或標準 偏差、或各測量標記區域(或各劃分區域之各像素之亮 度值相對既定基準值之偏差之其他統計量。此外,採用例 如不含上述偏差之關於各測量標記區域(或各劃分區域陶 之各像素之亮度值之資訊、例如測量標記區域(或劃分區域 DA:)之中在包含測量用圖案之像之既定面積㈤定像素數) 之區域内之各像素之亮度之總和值或平均值等關於各像素 之冗度之任意統計量作為對比資訊亦可。綜合而言,在各 '則量標5己區域(或各劃分區域DA()用於對比資訊之算出之拍 攝區域之面積(像素數等)-定之情形,使用關於各像素之亮 31 201131614 度值之任意統計量亦可。又,將例如該拍攝區域之面積設 定成包含測量用圖案之像且與測量標記區域(或劃分區域 DAi)之面積相同程度以下之情形,在測量用圖案轉印時晶圓 wT之步進間距SP大於各開口圖案APn之晶圓…下上之投影 像(與上述測量圖案區域對應)之Y轴方向尺寸亦可。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雖拍攝所有形成在晶圓上之各 劃分區域之像,但不需全部拍攝。例如,每隔一個劃分區 域拍攝亦可。此外,上述實施形態中,例如,拍攝之對象 為曝光時形成在光阻之潛像亦可,為使形成有上述像之晶 圓顯影、接著對該晶圓進行蝕刻處理所得之像(蝕刻像)等亦 可又,在晶圓等物體上形成有像之感光層並不限於光阻, 只要為藉由光(能量)之照射形成像(潛像及顯影)者即可,例 如為光記錄層、光磁氣記錄層等亦可。 (變形例) 此變形例之曝光裝置與上述實施形態之曝光裝置構成 相同。是以,投影光學系統之光學特性之測量,基本上依 據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之步驟進行。然而,本變形例在下 述之點不同,亦即在圖4之步驟410為了掃描曝光第2個 以後之劃分區域DAi而使晶圓Wt移動時之步進間距sp不 是約6.75em,而是成為以步進掃描方式進行曝光,在晶圓 W上之複數個照射區域分別形成元件圖案時之步進距離、 亦即照射區域之X軸方向之尺寸,例如25mm。是以在晶 圓WT上形成有15個照射區域(光阻像),該照射區域分別形 成有圖1所示之照射區域S'〜SAu之測量用圖案Μρι〜 32 201131614 :p5。。又’此情形’替代上述步驟5〇2〜5 i6之處理,針對 ”、、射區域sa4〜sa18分別進行形成有測量用圖帛MP|〜MPn 。像之區域之拍攝資料之取得、拍攝資料檔案之作成、各 區域之各測量標記區域之檢測區域之設定、各測量標記面 積之算A及以該算出結果為依據之各評估點之最適焦點 位置之算出。 X、他處理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因此省略詳細說明。 根據以上說明之本變形例之光學特性測量方法,除了 γ獲得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之效果之外,亦可控制取決於 晶圓上之特定位置之焦點誤差(最適焦點位置之算出結果所 含之誤差)、及起因於雜質等之焦點誤差。 此外,上述變形例中,針對在測量用圖案轉印時變更 之曝光條件為晶圓Wt在投影光學系統pL之光轴方向之位 置(焦點位置)之情形進行說明,但並不限於此,上述曝光條 件,除了焦點位置外,包含例如曝光量(劑量)等亦可。此情 形,在最適焦點位置之決定之前,必須從例如圖之各劑 量之複數個焦點曲線選擇理想之山形曲線即焦點曲線(例如 曲線c)以決定最適劑量。 又,上述變形例中’藉由掃描曝光將測量用圖案MPn 之像轉印至各劃分區域,但使用靜止曝光替代掃描曝光亦 可,此情形亦同樣地設定步進間距。 此外’上述實施形態中,使用曝光裝置之對準系統拍 攝形成在晶圓上之各劃分區域之像,但除了曝光裝置以 外’使用例如光學檢查裝置等亦可。 33 201131614 (實施例1) 此處’為了確認本發明之效果’針對關於發明人進行 之空間像計算(模擬)之實施例1進行說明。 本例中,作為前提之曝光條件,係使用曝光波長 193rnn、投影透鏡 NA=1.30、Azimuth 偏光之 Cr〇ssp〇ie 昭 明條件。此照明條件,如圖12所示,係以外徑σ=〇 95、 内徑σ =0.75、4個開口(弧角、亦即中心角35。)以9〇。間隔 配置之孔徑光闌板設定…作為投影光學系統(投影透 鏡),係使用具有FringeZernikef 5項之大小為相當於5〇m λ之量之低次非點像差之投影光學系統。 在上述前提條件下,改變焦點求出各種測量用標記之 工間像強度分布’在像強度小於像形狀評估時之片段等級 之情形’假設與其像強度差成正比之厚度之光阻會殘留, 計算標記區域内部各點之光阻殘留厚度之總和(相當於殘留 光Ρ體積)接著,使用該計算結果求出伴隨焦點變化之殘 留光阻體積之焦點依存性,根據該結果求出設最大殘留光 =體積之值為i時相對值為0.8、與該最大值1對應之焦點 位置之+、_兩側之焦點位置設相當於該等之焦點位置 之中點之點為最佳焦點位置。 又在上述條件下,求出線寬45nm之縱線圖案(線 =與空間部之寬度比為1:1)之像之對比成為最大之焦點位 , 寸舁為'。此外,縱線L/S圖案係意指 週期方向為X軸方向之L/S圖案。 實施例中’在透射率6%之半色調標線片,如圖13所 34 201131614 示’在光透射部中使用長度6//m之線寬45nm縱線l/S圖 案(標§己)、亦即其線條數為33條(寬度2.925" m)、2 2條(寬 度 1.935 a m)、16 條(寬度 1.935" m)、11 條(寬度 0.945 # m)之4種標記MM1,MM2, MM3, MM4,將其中殘留光阻體 積之5平估限疋在圖13之虛線包圍之範圍即標記之中央4以 m寬度來進行。 作為比較例,如圖14所示,使用長度3.〇 a m之線寬 45nm縱線L/S圖案、其線條數為33條、22條、16條、^ 條之4種習知標記MM1 ’,MM2,,MM3,,MM4,,進行使用 習知二維測量之情形之最佳焦點計算。 圖1 5係顯示比較例中最佳焦點計算值之曝光量依存 性。此情形,將45nmL/S圖案線部與空間部之寬度比解像 成1:1之曝光量設為1,對各標記求出在相對於其之相對曝 光量0.4〜1.1所對應之片段等級之最佳焦點計算值。從圖 1 5可明確得知,在習知二維測量,當非點像差存在時,在 縱線最佳焦點測量值具有曝光量依存性,曝光量愈少與像 對比最大焦點位置+ 1 〇.5ηπι之偏差愈大。又,雖標記條數 愈少曝光量依存性愈低’但測量之最佳焦點位置較像對比 最大之焦點位置接近零,非點像差之感度不夠。 圖16係顯示實施例中最佳焦點計算值之曝光量依存 性。曝光量之定義與上述習知標記之情形相同。從圖16可 明確得知’曝光量或標記條數依存性極小,以所有條件測 量之最佳焦點位置與像對比最大之+ 10.5nm大致一致。 如上述’根據實施例(本發明之光學特性測量方法),可 35 201131614 進行曝光量及標 最大之焦點位置 之測量。 5己條數依存性極小、且與密集線像之對比 之偏置(偏移)亦極小之高精度非點像差量 (貫施例2) 接著作為實施例2,針對為了除去密集線標記(由Μ 圖案構成之標記)之非測量方向兩端之資訊,進行雙重曝光 (修正曝光)之情形進行說明。 、 此實施例中,如圖17所示,使用由6%半色調、線數 15條長度4_2…線寬45nm之縱線us圖案構成之第^ 標記廳,及由—邊為3心之正方形之透射率0%之遮光 部構成之第2標記ΜΜ’β此實施例中,亦設為與上述實施 例1存在相同曝光條件、非點像差量之條件。 接著’如圖18(A)所示,分別在焦點位置F1〜F5以第 1標記職使基板上之光阻層之不同區域曝光,以第2標記 贈使該第i標記MM之像曝光轉印後之基板上之複數個 區域重疊修正曝光。此修正曝光,係在第"票記難與第2 標記MM’之位置關係成為冑17戶斤示之狀態下,在一定之焦 點位置F3(大致最佳焦點)進行。此外,修正曝光在從最 佳焦點偏移之狀態下進行亦可…修正曝光之曝光量之 比例為一定。此情形,如圖17所示,第!標記MM之中心 部成為遮光部,兩端部成為光透射部。接著,在曝光後若 使該基板顯影’則在圖華)概略顯示之焦點位置形成對應 形狀之測量標記M1〜M5。藉由對此等測量標記Μ — 進行習知二維影像處理’使用二維標記整體求出空間像計 36 201131614 算之最佳焦點計算值之曝光量依存性。此外,使用第1標 έ己MM與第2標記MM’之曝光順序,與上述說明相反亦可。 圖19係顯示本例之計算結果。從此圖19可知,若修 正曝光量為第i標記之曝光量之2G%以上,則可進行曝光 I依存性小且與像對比最大之焦點位置之偏置小之最佳焦 丨量此處,第1標記曝光時之焦點步進數並不限於5。 第2钛„己(修正圖案),在預先設定第1標記之照射區域 :距與照射區域數之情形,作為多數或單一之長矩形圖案 δ又在光罩上以能一次曝光於所有第1標記上亦可。 此外,上述實施形態及變形例中,雖使用攝影方式之 測里裝置(對準系統AS、檢查裝置2〇〇〇)檢測晶圓上之圖案 象4此'則量裝置之受光元件(感測器)並不限於等 攝影元件’包含例如線感測器等亦可。此情形,線感測器 為一維亦可。 处I弛形態中,雖使 丄 韵厶 .................. ' ST之位置資訊’但並不限於此’使用編碼器系統亦 ° »亥編碼器系統包含例如對設在晶圓載台術上面及晶 :::WST外部之一方之標尺(繞射光柵)照射測量光束並 /、反射光(繞射光)之設在晶圓載台w 台WST外邻夕s 士从 上囱及日日圓載 備干.、牛儀:另一方之讀頭。此情形’較佳為,構成為具 -儀系統與編碼器系統兩者之併合系統,使用干涉儀 系.,’充之測量結果進杆德 進編碼15系統之測量結果之校正。又, 、干α儀系統與編碼器系 台之位置控制亦可。系統、或使用兩者來進行晶圓載 37 201131614 又’上述第1實施形態等,雖求出最適焦點位置、像 面彎曲、或非點像差作為投影光學系統之光學特性,但該 光學特性並不限於此等,為其他像差等亦可。再者,上述 第1、第2實施形態之曝光裝置並不限於半導體元件之製造 用’為例如顯示器(液晶顯示元件等)、攝影元件(CCd等)、 薄膜磁頭 '微機器、DNA晶片等其他元件之製造所使用之 曝光裝置等亦可。 此外,上述第1、第2實施形態中,雖使用在光透射性 基板上形成既定遮光圖案(或相位圖案、減光圖案)之光透射 型光罩’但替代此光罩’例如美國專利第6778257號說明 書所揭示,使用根據待曝光圖案之電子資料形成透射圖案 或反射圖案、或發光圖案之電子光罩(亦稱為可變成形光 罩’包含例如非發光型影像顯示元件(空間像調變器)之一種 之 DMD(數位微鏡元件:Digitai Micr〇 mirr〇r Device)等)亦 可。又,投影光學系統並不限於折射系統,為反射折射系 統或反射系統亦可,並不限於縮小系統,為等倍系統或放 大系統亦可。再者,投影光學系統之投影像為倒立像與正 立像之任一者亦可。又,如國際公開第2001/035168號所揭 示,上述各實施形態亦可適用於藉由將干涉條紋形成在晶 圓w上以在晶圓W上形成元件圖案之曝光裝置(微影系 統)。再者,例如美國專利第6611316號說明書所揭示上 述各實施形態亦可適用於經由投影光學系統將二個標線片 圖案在晶圓上合成,藉由一次掃描曝光使晶圓上之一個照 射區域大致同時雙重曝光之曝光裝置。綜合而言,只要為 38 201131614 藉由在光學系統之曝光區域内產生測量用之圖案之像以 物體曝光之曝光裝置即可。 此外,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被照射能量光束(照明光江 等)之曝光對象之感應性物體(基板)並不限於晶圓,為玻璃 板、陶瓷基板、或光罩基板等其他物體亦可,其形狀並 限於圓形,為矩形等亦可。 ' 此外,援引關於至此為止之說明引用之曝光裝置等之 所有公報、國際公開、美國專利申請公開說明書及美國= 利說明書之揭示作為本說明書記載之一部分。 。 半導體元件係經由下述步驟製造,亦即進行元件之功 能、性能設計之步驟’製作根據該設計步驟之標線片之= 驟,由矽材料製作晶圓之步驟,藉由上述第1、或第2實施 幵V 1、之曝光裝置執行上述曝光方法、將標線片之圖案轉印 至晶圓之微影步驟,元件組裝步驟(包含切割步驟、接合步 驟、。封裝步驟),檢查步驟等❶此情形,在微影步驟使用第 1、或第2實施形態之曝光裝置執行上述曝光方法,在晶圓 上形成元件圖案,因此能以高產率製造高集成度之元^曰。 本發明之光學特性測量方法適於在既定面上產生圖案 之像之光學系統、例如投影曝光裝置之投影光學系統等之 光學特性之測量。又,本發明之曝光方法及元 適於微元件之製造。 去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曝光裝置之概略構成的圖。 圖2係顯示用於投影光學系統之光學特性之測量之標 39 201131614 線片之一例的圖。 圖3係顯示測量用圖案MPn之構成之—例的圖 方法的 圖4係用以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光學特性測量 流程圖。 圖5係用以說明劃分區域之排列的圖。 圖6係顯示在晶圓Wt上形成有評估點對應區域即 DB5之狀態的圖。 圖7(A)係顯示在使晶圓Wt顯影後形成在晶圓 … A日日1¾ W τ上之 評估點對應區g DB,之光阻像之—例的圖,圖7(B)係將形 成在評估點對應區域DBn内之劃分區域DAi之光阻像放大 顯示的圖。 圖8係顯示圖4之步驟426(光學特性之算出處理)之詳 細的流程圖。 圖9(A)係顯示在光阻像之測量方向之拍攝資料之一例 的圖’圖9(B)係顯示在非測量方向之拍攝資料之一例的圖。 圖1 〇係用以說明最適焦點位置之求法的圖。 圖11係用以說明變形例的圖,係顯示在晶圓Wt上之 複數個照射區域形成有測量用圖案之轉印像之狀態的圖。 圖12係顯示在實施例1使用之孔徑光闌板的圖。 圖13係顯示在實施例1使用之4種標記的圖。 圖14係顯示在實施例丨之比較例使用之4種標記的圖。 圖15係顯示比較例之最佳焦點計算值之曝光量依存性 的圖。 圖16係顯示實施例1之最佳焦點計算值之曝光量依存 40 201131614 性的圖。 圖1 7係顯示在實施例2使用之標記的圖。 圖1 8(A)係用以說明在實施例2進行之雙重曝光的圖, 圖1 8(B)係顯示該雙重曝光之結果所得之測量標記的圖。 圖1 9係顯示實施例2之結果所得之空間像計算之最佳 焦點計算值之曝光量依存性的圖。 【主 要元件符號說明】 AFS 焦點感測器 ΑΡι 〜AP5,APn 開口 圖案 AS 對準系統 ΑΧρ 光軸 DA,, DA2, DAi5, DA; 劃分區域 DBi 〜DB5,DBn 評估 點對應區域 DS 檢測訊號 DVi, DHj, DRj, DLj 檢測區域 FP 基準板 FI〜 F5 焦點位置 IAR, 矩形區域 IL 照明光 IOP 照明系統 LS vn ,LShii,LSru,LSlii L/S圖案 LS,,, “,LS,,Hn,LS,,Rn, LS’,Ln 像 MM 第1標記 MM’ 第2標記 41 201131614 MM1 〜MM4, ΜΜΓ 〜MM4’ MP,- -MP5, MPn 測量用圖案 MP,,, , 測量用圖案之像 Ml〜 M5 測量標記 PA 圖案區域 PL 投影光學系統 PU 投影單元 R,Rt 標標片 RM1, RM2 標線片對準標記 RST 標線片載台 S A i〜 ^ SAn 照射區域 SP 步進間距 W, WT 晶圓 WST 晶圓載台 12 移動鏡 14 雷射干涉儀 16 對準控制裝置 18 晶圓台 20 XY載台 22 驅動系統 24 移動鏡 26 雷射干涉儀 28 主控制裝置 40 AA. Mr 鏡闾 標記 42 201131614 42 玻璃基板 50a 送光系統 50b 受光系統 100 曝光裝置

Claims (1)

  1. 201131614 七、申請專利範圍: ι_一種光學特性測量方法’係測量使配置在第丨面上之 圖案之像產生在第2面上之光學系統之光學特性,其特徵 A * 办人· 方向變更配置在該光學系統 邊使以既定方向為測量方 統依序轉印至該物體上,在 量用圖案之像之劃分區域之 分區域之中既定數之割分區 該既定數之各劃分區域之該 β亥測量方向交又之非測量方 之像之拍攝資料之動作;以 一邊在該光學系統之光軸 之該第2面側之物體之位置、 向之測量用圖案經由該光學系 該物體上產生複數個包含該測 動作; 拍攝該物體上之複數個劃 域’取出關於產生在拍攝後之 測量用圖案之像之中、除了與 向之兩端部以外之至少一部分 及 使用該取出之拍攝資料就該既定數之各劃分區域算出 關於各像素之亮度值之該測量方向之評估量,且根據關於 异出之該複數個各劃分區域之該評估量求出該光學系統之 光學特性之動作。 2. 一種光學特性測量方法,係測量使配置在第丨面上之 圖案之像產生在第2面上之光學系統之光學特性,其特徵 在於,包含: -邊在該光學系統之光軸方向變更配置在該光學系統 之該第2面側之物體之位置、一邊使以既定方向為測量方 向之測量用圖案經由該光學系統依序轉印至該物體上之複 44 201131614 數個區域以分別產生該測量用圖案之像之動作; 對該複數個區域分別進行用以除去產生之該測量用圖 案之像之該非測量方向之兩端部之修正曝光之動作; 拍攝刀別包含該非測量方向之兩端部除去後之該測量 用圖案之像之物體上之複數個劃分區域之中既定數之劃分 區域之動作;以及 處理該拍攝所得之拍攝資料,就拍攝後之該既定數之 各劃分區域算出關於各像素之亮度值之該測量方向之評估 量’且根據關於算出之該既定數之各劃分區域之該評估量 求出該光學系統之光學特性之動作。 3·如中晴專利範圍第i或2項之光學特性測量方法,其 該測ΐ用圖案,該非測量方向之長度較該測量方向之 方、、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項之光學特性測量 =其中,該評估量包含與該測量用圖案在該測量方向 <擴張對應之量。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光學特性測量方法,其中, 擴張對應之量包含該測量用圖案之面積。 方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項之光學特性測量 ’其中’該評估量包含該測量關案之對比。 方法,中^專利^圍第1至6項中任-項之光學特性測量 於鱼該I㈣量用圖案包含排列於該測量方@之延伸 7 方向正交之非測量方向之複數個圖案。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光學特性測量方法,其中, 45 201131614 該複數個圖案分別由排列於該測量方向之延伸於該非測量 方向之複數個細微圖案之集合構成。 9 ·如申凊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光學特性測量 方法,其中,在該測量用圖案之像產生時,以包含至少該 物體在該光軸方向之位置之共通曝光條件在該複數個區域 内之不同位置產生複數個該測量用圖案之像。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至9項中任一項之光學特性測 量方法其中,该光學特性包含該光學系統之最適焦點位 置。 n.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光學特性測量方法,其 中’該光學特性進—步包含該光學系統之非點像差。 12·如申咐專利範圍第i至i丨項中任一項之光學特性測 量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在該測量用圖案之像產生時,一邊 進一步變更對該物體之曝光劑量、 印至該物體上’並根據該評估量求 13.—種曝光方法,包含: —邊將該測量用圖案轉 出最適曝光劑量之動作。 使用申請專利範圍第1 $ ! ? & f〜狐固弟1主12項中任一項之光學特性測 量方法測量光學系統之光學特性之動作;以及 考慮該光學特性之測晋社要 州重、果,調整該光學系統之光學 特性及該物體在該光學系統 &軸方向之位置之至少一 方’在該既定面上經由該光學系 尤学糸統產生既定圖案之像以使 物體曝光之動作。 14.一種元件製造方法,包含: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 13項之曝光方法使物體曝光之動 46 201131614 作;以及 使曝光後之該物體顯影之動作。 八、圖式: (如次頁) 47
TW099139453A 2009-11-17 2010-11-17 Optical characteristic measurement method, exposure method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TW201131614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61636 2009-11-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31614A true TW201131614A (en) 2011-09-16

Family

ID=44059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39453A TW201131614A (en) 2009-11-17 2010-11-17 Optical characteristic measurement method, exposure method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42520A1 (zh)
EP (1) EP2503590A1 (zh)
JP (1) JPWO2011061928A1 (zh)
KR (1) KR20120092662A (zh)
CN (1) CN102696095A (zh)
TW (1) TW201131614A (zh)
WO (1) WO201106192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2975B (zh) * 2012-02-15 2017-03-01 克萊譚克公司 用於檢驗一光微影標線之方法、檢驗系統及電腦可讀媒體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38609A3 (en) * 2009-07-01 2018-01-17 Nikon Corporation Exposure condition determining method and surface inspection apparatus
TWI489168B (zh) * 2012-10-25 2015-06-21 Kai Plus Electronic Co Ltd 待測物特性檢測裝置及其檢測方法
KR102289733B1 (ko) * 2014-08-14 2021-08-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마스크리스 노광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마스크리스 노광 장치
DE102016212477A1 (de) * 2016-07-08 2018-01-11 Carl Zeiss Smt Gmbh Messverfahren und Messsystem zur interferometrischen Vermessung der Abbildungsqualität eines optischen Abbildungssystems
CN109478021B (zh) 2016-07-11 2021-01-01 Asml荷兰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性能参数的指纹的方法和设备
CN110249268B (zh) * 2017-02-02 2021-08-24 Asml荷兰有限公司 量测方法和设备以及关联的计算机产品
US10451564B2 (en) * 2017-10-27 2019-10-22 Applied Materials, Inc. Empirical detection of lens aberration for diffraction-limited optical system
US10699875B2 (en) * 2018-11-13 2020-06-30 Fei Company Confocal imaging technique in a charged particle microscope
EP3667423B1 (en) * 2018-11-30 2024-04-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thography apparatus,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article
CN113296354B (zh) * 2020-02-22 2023-04-07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于半导体光刻工艺中的掩膜版及光刻工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80617A (en) 1984-08-09 1988-10-25 Nippon Kogaku K.K. Method for successive alignment of chip patterns on a substrate
JPH03155112A (ja) * 1989-11-13 1991-07-03 Nikon Corp 露光条件測定方法
EP0502679B1 (en) * 1991-03-04 2001-03-07 AT&T Corp.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fabrication utilizing latent imagery
KR100300618B1 (ko) 1992-12-25 2001-11-22 오노 시게오 노광방법,노광장치,및그장치를사용하는디바이스제조방법
JP3412704B2 (ja) 1993-02-26 2003-06-03 株式会社ニコン 投影露光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露光装置
JPH10284414A (ja) * 1997-04-10 1998-10-23 Nikon Corp 結像位置検出装置及び半導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3274396B2 (ja) * 1997-11-07 2002-04-15 株式会社東芝 パターン測定方法
US7016025B1 (en) * 1999-06-24 2006-03-21 Asml Holding N.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optical systems
SG107560A1 (en) 2000-02-25 2004-12-29 Nikon Corp Exposure apparatus and exposure method capable of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distribution
DE10011130A1 (de) 2000-03-10 2001-09-13 Mannesmann Vdo Ag Entlüft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n Kraftstoffbehälter
EP1364257A1 (en) 2001-02-27 2003-11-26 ASML US, Inc. Simultaneous imaging of two reticles
TW563178B (en) * 2001-05-07 2003-11-21 Nikon Corp Optical properties measurement method, exposure method,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TW529172B (en) 2001-07-24 2003-04-21 Asml Netherlands Bv Imaging apparatus
US6884552B2 (en) * 2001-11-09 2005-04-26 Kla-Tencor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Focus masking structures, focus patterns and measurements thereof
JPWO2007043535A1 (ja) 2005-10-07 2009-04-16 株式会社ニコン 光学特性計測方法、露光方法及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並びに検査装置及び計測方法
JP2007201298A (ja) * 2006-01-27 2007-08-09 Nikon Corp フォーカス計測方法、露光装置、及びフォーカス計測用マスク
JP2008116750A (ja) * 2006-11-06 2008-05-22 Toshiba Corp フォーカステスト方法、フォーカステストマスク、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7948616B2 (en) * 2007-04-12 2011-05-24 Nikon Corporation Measurement method, exposure method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US7818711B2 (en) * 2007-06-29 2010-10-1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king photomasks
JP4897006B2 (ja) * 2008-03-04 2012-03-14 エーエスエムエル ネザーランズ ビー.ブイ. アラインメントマークを設ける方法、デバイス製造方法及びリソグラフィ装置
NL1036772A1 (nl) * 2008-04-15 2009-10-19 Asml Netherlands Bv Insp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lithographic apparatus, lithographic processing cell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2975B (zh) * 2012-02-15 2017-03-01 克萊譚克公司 用於檢驗一光微影標線之方法、檢驗系統及電腦可讀媒體
US10401305B2 (en) 2012-02-15 2019-09-03 Kla-Tencor Corporation Time-varying intensity map generation for reticl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242520A1 (en) 2011-10-06
KR20120092662A (ko) 2012-08-21
EP2503590A1 (en) 2012-09-26
JPWO2011061928A1 (ja) 2013-04-04
WO2011061928A1 (ja) 2011-05-26
CN102696095A (zh) 2012-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131614A (en) Optical characteristic measurement method, exposure method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080208499A1 (en)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measurement method, exposure method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 and measurement method
US7948616B2 (en) Measurement method, exposure method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US9140998B2 (en) Metrology method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 lithographic system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060126916A1 (en) Template genera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he same, pattern detecting method, position detec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he same, exposur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the same,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template generating program
KR100724050B1 (ko) 기판에 대한 정보를 측정하는 방법 및 리소그래피 장치에서사용하기 위한 기판
JP3254916B2 (ja) 投影光学系のコマ収差を検出する方法
JPWO2008038751A1 (ja) 線幅計測方法、像形成状態検出方法、調整方法、露光方法及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TWI451201B (zh) 透射影像感測之方法及裝置
TW436956B (en) Method of positioning semiconductor wafer
TW200925791A (en) Position detecting apparatus, position detecting method, exposure apparatus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090138135A1 (en) Alignment method, exposure method, pattern forming method, and exposure apparatus
JP3488428B2 (ja) マスク表面上のパターン構造の位置測定方法
US6975407B1 (en) Method of wafer height mapping
JP4392914B2 (ja) 面位置検出装置、露光装置、およ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2007281126A (ja) 位置計測方法、位置計測装置及び露光装置
CN110088683A (zh) 用于监测来自量测装置的照射的特性的方法
TWI411887B (zh) 判定曝光設定的方法、微影曝光裝置、電腦程式及資料載體
JP2004146702A (ja) 光学特性計測方法、露光方法及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KR100598263B1 (ko) 노광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샷 정렬 방법
JPH0922866A (ja) 位置合せ装置および方法
JPWO2003046962A1 (ja) 評価方法及び露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4356414A (ja) 位置計測方法及び装置、露光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TW202209017A (zh) 用於產生基板之表面之位層資料之系統及方法
JP2011009411A (ja) 光学特性計測方法、露光方法、及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