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01998A - Substance for destructing virus/bacteria to suppress viral/bacterial infection and proliferation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Substance for destructing virus/bacteria to suppress viral/bacterial infection and proliferation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01998A
TW201101998A TW98123749A TW98123749A TW201101998A TW 201101998 A TW201101998 A TW 201101998A TW 98123749 A TW98123749 A TW 98123749A TW 98123749 A TW98123749 A TW 98123749A TW 201101998 A TW201101998 A TW 20110199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irus
malonic acid
substance
ppm
huma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237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88661B (zh
Inventor
Shi-Ming Lin
Chih-Kung Lee
Adam Shih-Yuan Lee
Jim-Tong Hong
Ming-Chu Cheng
Chih-Chen Lin
Rong-Sin Wu
Shu-Fang Chu
Yu-Ting Chang
Wen-Ching Ko
Original Assignee
Univ Nat Taiw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 Nat Taiwan filed Critical Univ Nat Taiwan
Priority to TW0981237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88661B/zh
Priority to JP2010003537A priority patent/JP5612314B2/ja
Priority to US12/710,460 priority patent/US8110605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1019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019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86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866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23/00Thiols, sulfides, hydropolysulfides or polysulfides substituted by halogen, oxygen or nitrogen atoms, or by sulfur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thio groups
    • C07C323/50Thiols, sulfides, hydropolysulfides or polysulfides substituted by halogen, oxygen or nitrogen atoms, or by sulfur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thio groups containing thio groups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 C07C323/51Thiols, sulfides, hydropolysulfides or polysulfides substituted by halogen, oxygen or nitrogen atoms, or by sulfur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thio groups containing thio groups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having the sulfur atoms of the thi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the carbon skeleton
    • C07C323/52Thiols, sulfides, hydropolysulfides or polysulfides substituted by halogen, oxygen or nitrogen atoms, or by sulfur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thio groups containing thio groups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having the sulfur atoms of the thi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the carbon skeleton the carbon skeleton being acyclic and satura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1/00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arts thereof
    • A01N1/02Preservation of living parts
    • A01N1/0205Chemical aspects
    • A01N1/021Preservation or perfusion media, liquids, solids or gases used in the preservation of cells, tissue, organs or bodily fluids
    • A01N1/0215Disinfecting agents, e.g. antimicrobials for preserving living part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10Other agents for modifying properties
    • D01F1/103Agents inhibiting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3/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3/244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compounds containing sulfur or phosphorus
    • D06M13/248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compounds containing sulfur or phosphorus with compounds containing sulfur
    • D06M13/252Mercaptans, thiophenols, sulfides or polysulfides, e.g. mercapto acetic acid; Sulfonium compound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6/00Biochemical treatment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e.g. enzymati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42/00Fabric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textile or cloth, etc.]
    • Y10T442/20Coated or impregnated woven, knit, or nonwoven fabric which is not [a] associated with another preformed layer or fiber layer or, [b] with respect to woven and knit, characterized, respectively, by a particular or differential weave or knit, wherein the coating or impregnation is neither a foamed material nor a free metal or alloy lay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Description

201101998 五、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式:
OH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201101998 本發明關於一種廣效性崩解抑制病毒細菌感染增殖之物質及 其相關方法,特別是抑制有套膜者諸如流感病毒H1N1, H5N1, H5N1亞型及無套膜者諸如腸病毒71型,與其他如葡萄球菌等之 增殖感染之物質及其相關方法。 0 【先前技術】 造成全世界100多餘國疫情、並引起國際間高度重視的新型 流感H1N1亞型在歐美已經造成千分之二到四的死亡率,及近幾 年來世界各地仍頻傳局部性或全球性的禽流感H5N1亞型,或是 一直持續存在於人類生活環境,分佈於全球各地,在可預見的未 來尚不可能將之滅絕的重症腸病毒71型,都正在威脅著人類生 命。並且,所有專家都對於已經產生抗藥性的新型流感(H1N1) 即將為全球帶來的疫情隱憂,各國的衛生單位僅能進行消極的防 堵,卻對如何更有效的第一線阻抗該病毒束手無策。在某些情況 下,人可感染流感病毒但、不顯示症狀,卻仍可將病毒傳播給其他 人。因此,在體外防止病毒入侵被認為是預防抑制病毒感染增殖 的第一線。因此,提出有效性且廣效性的體外防止病毒或細菌感 染增殖的方法,對台灣亞洲及世界公共衛生具有重大的貢獻。 體外防止病毒或細菌感染的方法,大致可區分為物理性及化學性的 201101998 破壞抑制病毒或細菌感染增殖(消毒法)β物理性消毒法一般分⑴放射線(2) 過獻3)加熱⑷冷;東(5)乾燥等,物理性消毒法受到使用上空間範圍之限制; 相對而言化學消毒法之應用較為廣泛。通常被使用當成化學消毒劑 (disinfectant)者基本上包括酸,、鹼、酒精、甲醚、表面活性齡恤以咖)、 齒化物(halogen)、氧化物、重金屬、與染料等。基本上,這些消毒劑藉由 以下四種機制來達到抑制病毒細菌的感染增殖:⑴破壞病毒衣殼㈣邮 • 或套膜(envel叩e)或細菌細胞壁/膜(2)解垮其輸送(3)使病毒細菌蛋白質變性 (4)抑制酵素活性及/或接受器親和性。 化學消毒劑(disinfectant)的有效性與廣效性與否,基本上越有效則有 可能對人類越危險,消毒劑的選用則依賴以下幾個參數做決定:包括⑴針 對何種微生物?(2) 消毒狀魅職柄?⑶赫爾需求等等。 -般而s 個理想的化學消細(disinfeetam)麟符合下列的特質: φ 對廣泛性種類的傳染性微生物(infectant microbes)具有效性 (effectiveness);對有機化合物不敏感或可忽略;對微生物表面穿透能 力奇佳;不具腐餘性;不具毒性;對人類不具刺激性;具有持續性消毒效 能的化學穩定性;高水溶性;待消毒物體表面好的吸附力與持續的抑制增 殖感染作用;並且量產的價格合理。 然而,目前對於具有上列特質,且可有效性及廣效性破壞有/ 無套膜病毒及細菌、降低感染率以及對人體無害的抑制病私細菌 201101998 感染增殖之方法,仍有需求。 中華民國專利公告號1304338揭露一種破壞冠狀病毒致病性 之活性劑,活性成份為8-氫氧基辛烷酸(HO(CH2)7COOH)。該化 合物破壞冠狀病毒的外膜,使冠狀病毒無法黏附宿主細胞而失去 致病能力。 美國專利申請案US20090035339A1揭露一種使病毒喪失活 性的方法,包括局部投與有機酸、短鏈烷基的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混合物、鈣離子螯合劑及減泡劑的組合物。利用有機酸使病毒吸 附於該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上,再經由該陰離子界面活性劑與病毒 磷脂質套膜或外殼作用,破壞病毒。 近數十年來,世界各地仍頻傳局部性或全球性的禽流感或近 年的新型流感病毒H1N1亞型流行,威脅人類生命。而流感病毒 也開始對已知藥物產生抗藥性。因此,提出(1)有效性且(2)廣效性 具實用性的體外防止病毒/細菌感染增殖的方法,特別是抑制(1) 有套膜的流感病毒H1N1,H5N1, H5N1亞型及(2)無套膜的腸病毒 71型與(3)細菌增殖感染之方法,對世界公共衛生具有重大貢獻。 【發明内容】 本發明關於一種廣效性崩解抑制病毒細菌感染增殖之物質及 201101998 其相關方法,包括使用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 (2-(10-mercaptodecyl)malonic acid)或其鹽類,特別是抑制(1)有套 膜的流感病毒H1N1,H5N1,H5N1亞型及(2)無套膜的腸病毒71型 與(3)金黃色葡萄球菌增殖感染之方法。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之製造方法,包 括使 2-(10-溴癸基)丙二酸乙 a旨(ethyl 2-(10-bromo-decyl)malonate) 與硫脲(thiourea)及乙醇反應後,再與NaOH水溶液反應。 本發明之具體實施詳細說明如下,然而以下的實施例僅用於 進一步揭露本發明之技術内容,不應藉以限制本案的發明範疇。 【實施方式】 本發明提供一種廣效性抑制病毒細菌感染增殖之方法,包括 使用 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2-(10-mercaptodecyl)malonic acid) 或其鹽類。 化合物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之製造,如第1圖所示,先 使 2-(10-漠癸基)丙二酸乙酿(ethyl 2-(10-bromo-decyl)malonate)與 硫脲(thiourea)及95%乙醇反應後,該反應物再與NaOH水溶液反 應。該反應物經調整pH值為約2之後,以乙醚萃取。移除萃取 物中的溶劑之後,獲得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 201101998 (2-( 10-mercaptodecyl)malonic acid)。該製造方法中,2-( 10-漠癸基) 丙二酸乙酯與硫脲的莫耳比為1:1.2,反應溫度較佳為乙醇沸點, 約 78〜79〇C。 本發明之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的鹽類沒有特別限制,例 如鈉鹽、鉀鹽、銨鹽、硝酸鹽、鹽酸鹽或碳酸氫鹽等。上述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本身或其鹽類可將病毒表面的套膜(envelope) 或外殼(coat)部份或全部分解,喪失對宿主細胞親和性結合的感染 能力。 本發明之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或其鹽類較佳以溶液型 態存在,可溶於水、CrCs醇類'、四氫呋喃(THF)、二曱基亞砜 (DMSO)、或這些的混合溶劑中,但不限於此。較佳溶於乙醇及水 的混合液。 本發明中,2-(10-氫碌基癸基)丙二酸或其鹽類的濃度較佳為 溶液總重的大於20ppm至小於lOOOppm ,不包含20ppm及 lOOOppm。更佳為溶液總重的45-750ppm。當2-(10-氫硫基癸基) 丙二酸或其鹽類的濃度低於20ppm時,無法產生抑制病毒感染功 效;超過1 OOOppm時,則對宿主細胞產生細胞毒性。 本發明所述之「病毒」係生物學上定義之病毒,由核酸分子與 蛋白質外殼所構成,根據外型及感染的表面組成結構基本上可區- 201101998 分為兩種類(1)有套膜(envelope)的病毒與(2)無套膜(envei〇pe)的 病毒。本發明之抑制病毒細菌感染增殖之方法較佳,可使有套膜 的流行性感冒病毒喪失活性,該流感病毒包括H1N1、H1N2、 H2N2、H3N2、H3N8、Η5ΝΠ、H5N3、H5N8、H5N9、H7N 卜 H7N2、 H7N3、H7N4、H7N7、H9N2及H10N7亞型,但不限於此。該流 感病毒尚包括通常稱為"西班牙(Spanish)流行性感冒”、"亞洲 (Asian)流行性感冒"、"香港(Hong Kong)流行性感冒"、"禽類流行 性感冒"(avian influenza)、"豬流行性感冒"(swine influenza)、"馬 流行性感冒"及"犬流行性感冒"之亞型等。本發明之實施例中, 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或其鹽類可有效使具有套膜(envelope) 的人流感病毒H1N1亞型及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H5Nl亞型、H5N2亞型喪失活性,並且不產生使宿主細胞 變形、溶解(lysis)或死亡(apotosis)等的細胞毒性(cytotoxic)。 本發明之抑制病毒細菌感染增殖之方法較佳’更可使無套膜 的腸病毒(enterovirus)喪失活性。腸病毒屬於小RNA病毒科 (Picornaviridae ),為一群病毒的總稱,該腸病毒依據基因序列 分析結果,歸類分為人類腸病毒A、0、C、D (Human enterovirus A、B、C、D)型,其中腸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被歸類 於人類腸病毒A型。在所有腸病毒中,除了小兒麻痒病毒之外’ 201101998 以腸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 )最容易引起神經系統的併 發症。本發明之實施例中,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或其鹽類可 有效使無套膜(envelope)的腸病毒包括71型崩解喪失活性,並且 不產生使宿主細胞變形、溶解(lysis)或死亡(ap〇t〇sis)等的細胞毒 性(cytotoxic)。 本發明之抑制病毒細菌感染增殖之方法較佳更可使葡萄球菌 喪失活性失去感染能力,於葡萄球菌屬中包含有二十六種葡 萄球菌。其中分別以金黃色葡萄球菌(汾ajp_c〇ccus⑽阳㈣、表皮葡萄球 phyheoeeus epidennidis)、膦^_荀萄珠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 為最常見且可致病之葡萄球菌,但不限於此。金黃色葡萄球菌除了是食品 工業㈣的主要簡菌外,亦是狀巾造紐性院域㈣致病菌,常造 成手術。P位感染或其他全身性感染。本發明之實施例中,2_(1〇_氮硫基癸基) 或其孤類可有效使金黃色葡萄球菌(及^awreMS)喪失活性 失去致病能力。 本發明所述之「宿主細胞」包括人類細胞,但不限於此。該宿 主A胞也可來自非人的動物,例如鳥類,包括家禽或野生候鳥; 甫乳類動物’包括鼠、羊、牛、豬、或馬;非人靈長類動物,包 括猴、猿、或黑猩猩;或其他動物。 本發明之抑制病毒細菌感染增殖之方法,包括使2-(10-氫硫 201101998 基癸基)丙二酸(2-( 10-mercaptodecyl)malonic acid)或其鹽類在活 體外與病毒接觸。 本發明所述之「活體」包括人體,但不限於此。該活體也可包 括非人的動物,例如鳥類,包括家禽或野生候鳥;哺乳類動物, 包括鼠、羊、牛、豬、或馬;非人靈長類動物,包括猴、猿、或 黑猩猩;或其他動物。 φ 本發明所述之「活體外與病毒細菌接觸」包括使2-(10-氫硫基 癸基)丙二酸或其鹽類與病毒或細菌在含有活性的人或非人的動 物組織或細胞之試管或培養孤等的動物體外接觸。 本發明之抑制病毒細菌感染增殖之方法,更包括將2-(10-氫 硫基癸基)丙二酸(2-( 10-mercaptodecyl)malonic acid)或其鹽類添 加於空氣清淨用品、個人衛生用品、或纖維材料中。 本發明之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或其鹽類可添加於個人 衛生用品或空氣清淨用品,例如洗手乳、沐浴乳、洗髮精、乳液、 或空氣清淨喷劑。當應用於個人衛生用品或空氣清淨用品時,可 根據該用途所屬技術領域中慣用的調配方法,與其他添加劑適當 混合。 本發明之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或其鹽類亦可添加於纖 維材料中。該纖維材料可包括高分子不織布、天然纖維材料、或 11 201101998 此等之混織物,但不限於此。該纖維材料可應用於口罩、隔離衣 或空氣濾網等用途。而且,該纖維材料可視需要設置於口罩、隔 離衣或空氣濾網的最外層或内層。 [實施例1] 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製程 將 2-( 10-溴癸基)丙二酸乙酯(ethyl 2-( 10-bromo-decyl)malonate) (5.5 mmole)、硫腺(thiourea) .(6.6 mmole)及 95%的乙醇(25. mL) 放置於50mL圓底瓶中,加熱迴流5小時。再加入2.0M NaOH水 溶液(25 mL)繼續加熱迴流約15小時。反應完成後,加入2MHC1 水溶液,使溶液pH值約為2。該溶液以乙醚萃取三次,收集有機 層,以飽和食鹽水清洗。再用無水硫酸鎂除去有機層中的水分, 濃縮後於真空系統乾燥,移除有機溶劑,獲得2-(10-氩硫基癸基) 丙二酸(2-(10-mercaptodecyl)malonic acid)(圖 1)。 [實施例2]抑制流感病毒株H1N1亞型感染增殖試驗 將狗腎(Madin-Darby canine kidney; MDCK) (ATCC CCL-34) 細胞(數目約5xl05)培養於6孔微量細胞培養盤(Nunc)中,直到細 胞培養完全,留待以下使用。 之後,選取流感病毒株H1N1亞型(A/WSN/33)(購自美國 201101998 ATCC)’該病毒株為具有病毒力價105PFU/mL (定義為每1 mL含 有10萬個病毒’使5〇%細胞感染的力價)。將此種病毒加入500 μΐ 的.2 倍/農度的細胞培養液(Eagieis minimum essential medium (MEM) ’含有胎牛血清、非必須胺基酸、l-麵酿胺酸(glutamine), 盤林西林(penicillin)/鏈黴素(streptomycin))。 另外,將實施例1製造的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分別以濃 • 度 Oppm, 6ppm, 20ppm, 60ppm, 200ppm, 600ppm, 2000ppm,及 6000ppm濃度溶於乙醇水溶液(乙醇:水= 1:10)中。將此溶液分別 與上述含有病毒之細胞培養液1:1等量混合,室溫(約25°C)下靜 置30分鐘。此為病毒處理組。總溶液中的細胞培養液和2-(10- ’氫硫基癸基)丙二酸的濃度均減半。 另外,以扁同的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濃度,與等量未添 加病毒的2倍濃度的細胞培養液進行如上述相同的作用,作為對 • · 照組。總溶液中的細胞培養液和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的濃度 均減半。 於上述混合病毒及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之混合液以及 作為對照的混合液,分別加入上述具有MDCK細胞的培養盤上。 37°C恆溫感染2小時,使病毒吸附於感染細胞上。 抽出上述培養盤中的作用液,以PBS (磷酸緩衝生理鹽水; 13 201101998 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Invitrogen)清洗細胞一次。同時也洗掉 未感染、吸附細胞的病毒。 培養盤上各孔再分別加入2 mL的上述的1倍濃度的細胞培 養液(不含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於37°C怪溫培養36小 時後,於倒立顯微鏡(Zeiss)下觀察各孔的細胞病變效應(cytopathic effect; CPE)。產生細胞病變效應的細胞呈現圓形化、脫落及壞死 現象(如圖2)。三重覆結果歸納如表1所示。 [表1] 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的抑制病毒感染效應
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濃度(ppm) 0 3 10 30 100 300 1000 3000 人流感病毒H1N1亞 型添加2-(10-氫硫基 癸基)丙二酸 CPE + V + +/- CTX CTX 僅2-(10-風破基癸基) 丙二酸(細胞毒性測 試) 士 — /, ^ CPE CTX CTX *CPE表示細胞病變效應;+ :產生細胞病變(陽性);-:無細胞病 變(陰性);CTX表示具有細胞毒性。 結果顯示’在添加流感病毒H1N1型與2-(10-氫硫基癸基)丙 二酸的病毒處理組中,當2-(10-氫硫基癸基)丙 二酸添加量超過 14 201101998 3Oppm時,細胞未發生病變(呈陰性)。此現象的形成可解釋為病 毒與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作用而喪失活性失去致病力所造 成,因此細胞未出現病變。 另外,在未添加上述流感病毒H1N1塑的對照組中,低濃度 的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S300ppm)未使細胞呈現病變(CPE 呈陰性)。此可解釋為在低於300ppm的濃度下’ 2-(10·氫硫基癸 基)丙二酸不會傷害細胞。當2-(10_氫硫基癸基)丙二酸添加量超過 lOOOppm,才出現細胞毒性。 [實施例3]抑制具克流感(Tamiflu™)抗藥性的流感病毒株H1N1 亞型感染增殖試驗 將狗腎(Madin_Darby canine kidney; MDCK) (ATCC CCL-34) 細胞(數目約5xl05)培養於6孔微量細胞培養盤(Nunc)中,直到細 胞培養完全,留待以下使用。 之後,選取具克流感(TamifluTM)抗藥性的流感病毒株H1N.1 亞型(A/TW/066/09)(購自美國ATCC),該病毒株為具有病毒力價 7xl05PFU/mL (定義為每1 mL含有10萬個病毒,使50%細胞感 染的力價)。 將前述兩種病毒分別加入500 μΐ的2倍濃度的細胞培養液 15 201101998 (Eagle’s minimum essential medium (MEM),含有胎牛血清、非必 須胺基酸、L-麩酿胺酸(glutamine),盤林西林(penicillin)/鍵徽素 (streptomycin))。 另外,將實施例1製造的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分別以
Oppm,6ppm,20ppm,200ppm, 600ppm,2000ppm,及 60〇〇ppm 的濃 度溶於乙醇水溶液(乙醇:水= 1:10)中。將此溶液分別與上述含有 病毒之細胞培養液等量混合,室溫(約25。〇下靜置30分鐘°此為 病毒處理組。總溶液中的細胞培養液和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 的濃度均減半。 另外,以相同的2-(10-氮硫基癸基)丙二酸濃度’與等量未添 加病毒的2倍濃度的細胞培養液進行如上述相同的作用’作為對 / 照。總溶液中的細胞培養液和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的濃度均 減半。 於上述混合病毒及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之浪合液以及 作為對照的混合液,分別加入上述具有MDCK細胞的培養盤上 37°C恆溫感染2小時,使病毒吸附於感染細胞上° 抽出上述培養盤中的作用液,以PBS (磷酸緩衡生理藥水 同時也洗掉 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Invitrogen)清洗細胞一次。 未感染、吸附細胞的病毒。 201101998 培養盤上各孔再分別加入2 mL的上述的1倍濃度的細胞培 養液(不含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於37°C恒溫培養36小 時後’於倒立顯微鏡(Zeiss)下觀察各孔的細胞病變效應(cytopathic effect; CPE)。產生細胞病變效應的細胞呈現圓形化、脫落及壞死 現象。三重覆結果歸納如表2所示。 [表2]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抑制克流感抗藥株H1N1感染效應
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濃度加的 10 30 100 300 1000 3000
流感病毒H1N1(克流 感抗藥株)亞型添加 2-(10-氮琉基癸基)丙 二酸 僅2-(10-氫硫基癸基) 丙二酸(細胞毒性測 試)
CPE
CPE + +/-
CTX
CTX
CTX
CTX ;-:無細胞病變(陰性); *CPE表示細胞病變效應;+ :產^ CTX表示具有細胞毒性。 結果顯示,在添加上述具克流感抗藥株流感病毒腦型與 2_(10_氫硫基癸基)丙二酸的病毒處理組中當2.氫硫基癸基) 丙二酸添加量超過3Gppm時,細胞未發生病變(呈陰性)。此現象 201101998 的形成可解釋為克流感抗藥株的流感病毒H1N1與2-(10-氫硫基癸 基)丙二酸作用而喪失活性失去致病力所造成,因此細胞未出現病 變。 另外’在未添加上述克流感抗藥株的流感病毒HiNl型的對照 組中,低濃度的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3〇〇ppm)未使細胞呈 現病變(CPE呈陰性)。此可解釋為在低於3〇〇ppm的濃度下,2-( 1 〇_ 氫硫基癸基)丙二酸不會傷害細胞。當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添 加量超過1 OOOppm,才出現細胞毒性。 [實施例4]崩解具克流感(Tamiflu™)抗藥性的流感病毒株H1N1 亞型斌驗 具克流感(TamifluTM)抗藥性的流感病毒株H1N1亞型(簡稱克 流感抗藥株H1N1 )(A/TW/066/09)(購自美國ATCC),該病毒株為 具有病毒力價7xl05PFU/mL (定義為每1 mL含有10萬個病毒, 使50%細胞感染的力價)。 接著’克流感抗藥株H1N1檢體透過靜電作用力方式,固定於已修飾 元成並帶正電L-聚離胺酸溴化氫(poly-L-lysine hydrobromide)之雲母片 上’進行原子力顯微技術之探討,比較未經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處理 别與經2'(10_氫硫基癸基)丙二酸處理後之H1N1病毒影像,證明H1N1病 201101998 毒在經2-(ιο-氫硫基癸基)丙二酸處理後病毒表面產生崩解而喪失對宿主親 合結合失去致病力的現象。 經過甲醇以及去離子水清潔的雲母片後,將含有謹% (wt/vQl) L_聚離 胺酸、/臭化氫溶液滴於#母片上並反應3G分鐘之後,用去離子水清洗雲母片 表面數次。再將克流感抗藥;^ H1N1於室溫下加入至雲母片上5分鐘,之 後迅速進行原子力顯微術實驗。 # 透過多重模式中掃描式探針顯微鏡中的原子力顯微鏡進行研究,所使 用的是輕敲式原子力顯微鏡(SPI300 HV,SeikQ Instruments ^
Japan),其中並結合光學顯微鏡(Mlt〇t〇y〇,坤如)觀察樣本。原子力顯微鏡 使用的探針其頻率為140 kHz。透過標準衍射光柵(sdk〇㈣㈣咖 Chiba,Japan)進行AFM探針之校正。輕敲式原子力顯微技術是透過維持 懸臂樑振幅之高低進行掃描。掃描先從2〇 μπι χ 2〇 μηι區域大小開始,控 φ 制其中包含上百個克流感抗藥株Η1Ν1病毒顆粒,之後逐漸將掃描影像大 小,縮減至單一病毒區域大小(3〇〇⑽χ 3〇〇當未掃描至單一病毒顆 粒影像時,會先來回掃描克流感抗藥株Η1Ν1樣本,確認探針掃描不會出 現加工影像,例如遲滯現象。第3圖Α為克流感抗藥株Η1Ν1病毒之原子 力顯微術三度空間影像,可清楚看到單一克流感抗藥株H1N1病毒顆粒。 第3圖A’為其側面剖析圖。 接者處理經過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作用過的克流感抗藥株ΗΐΝι 201101998 病毒。經過甲醇以及去離子水清潔的雲母片後,將含有〇.〇1% (Wt/v〇l) l 聚離胺酸溴化氫溶液滴於雲母片上並反應30分鐘之後,用去離子水清洗雲 母片表面數次。再將克流感抗藥株H1N1於室溫下加入至已修飾之雲母片 上5分鐘’接著將2-(1〇_氫硫基癸基)丙二酸(3〇 ppm)加入至雲母基材上的 病毒樣本上反應5分鐘,之後迅速進行原子力顯微術實驗^掃描結果如第 3圖B三度空間影像所示。第3圖B,為其側面剖析圖。 另外使用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1〇〇〇 ppm),以相同方式加入雲母 片上的病毒樣本上反應5分鐘,之後迅速進行原子力顯微術實驗。掃描結 果如第3圖C所示’第3圖C為三度空間影像’第3圖C,為側面剖析圖。 第3圖中的A’ B及C圖可清楚看到,經2-(1〇_氫硫基癸基)丙二酸處 理之克流感抗藥株H1N1病毒已有崩解之現象。由第3圖之側面剖析圖a, 分析得知’未處理的克流感抗藥株H1N1病毒高度為約54奈米,在經2屮〇_ 氫硫基癸基)丙二酸(3G ppm)處理後,扁平化成為約7奈米的高度在經過 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1000ppm)處理後,扁平化成為約$奈米的高度。 而且,比較第3圖之側面剖析圖B’與C’後得知,經較高濃度(麵ppm) 處理者(第3 _,H1N1病毒高度較低,顯㈣解裎度較高。此兩現象的 形成可了解是因為病毒與2-(1〇•氫硫基癸基)丙二酸作用病毒外部套膜遭受 破壞,内容物流失而扁平化所造成。 201101998 [實施例5]抑制禽流感病毒株H5N1亞型感染增殖試驗 將狗腎(Madin-Darby canine kidney; MDCK) (ATCC CCL-34) 細胞培養於96孔微量細胞培養盤(Nunc)中,直到細胞培養完全, 留待以下使用。 另外,選取禽流感病毒株 H5N1 亞型 (TW1209/03(H5N2)AIV)(家畜衛生試驗所分離台灣野外株),該病 毒株為具有病毒力價10 EID5〇/0. lmL(定義為每〇· lmL含有1〇〇〇 萬個病毒,使50%雞胚感染的力價)或者血球凝集單位力價 64HAU/25#L(定義為每25yL含有64個血球凝集單位的力價) 者.。 將此病毒株以PBS(Sigma)稀釋1 : 1〇〇後,與溶於乙醇水溶 液(乙醇:水= 1:10)之濃度為 Oppm,6ppm,20ppm,200ppm,6〇〇ppm, 2000ppm,及6000ppm的2-(10-氧硫基癸基)丙二酸,分別等量混 合,室溫(約25°C)下靜置30分鐘。此為病毒處理組。總溶液中 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的濃度減半。 另外以相同的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濃度’與等量未添加 病毒的PBS溶液進行相同的作用,作為對照。總溶液中2_(1〇_氣 硫基癸基)丙二酸的濃度減半。 於上述混合病毒及2-( 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之混合液以及 21 201101998 作為對照的混合液中,各自加入100" L的MEM (minimum essential medium)培養液(GIBCO),再分別加入上述具有MDCK細 胞的培養盤上。37°C恆溫感染2小時,使病毒吸附於感染細胞上。 抽出上述培養盤中的作用液,以MEM培養液清洗細胞。同 時也洗掉未感染、吸附細胞的病毒。 培養盤上各孔再分別加入100#L的MEM培養液,於37°C 恆溫培養7天後,於倒立顯微鏡(Nikon)下觀察各孔的細胞病變效 應(cytopathic effect; CPE)。產生細胞病變效應的細胞呈現圓形 化、脫落及壞死現象。同時檢測各孔培養液的血球凝集活性 (hemagglutination activity)。取各孔培養液5〇"L放在96孔微量 V底盤(Nunc),加入25//L的1%雞紅血球懸浮液(雞紅血球懸 浮於PBS,自行配製)。混合均勻後置於室溫3〇分鐘判讀是否產 生血球凝集現象,血球均勻分布於試驗盤底部表示為陽性,血球 沉降於試驗盤底部呈現日本國旗樣表示為陰性。三重覆結果歸納 如表3所示。 [表3] 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抑制禽流感病毒H5N1感染效應 氫硫基癸基)丙二酸濃度(ppm) 0 3 10 30 100 300 1000 3000 CPE + + + + - CT CT 22 201101998 禽流感病毒H5N2 CPE + + + + 亞型添加2-(10- HA + + + + 氫硫基癸基)丙二 酸 僅2-(10-氫硫基 癸基)丙二酸 * ΟΤϊΤ-' .. . CPE — • *CPE :細胞病變效應;HA :血球凝集活性;cT:具有細胞毒
CT
CT CTcT" + 性,+ .陽性,表對病毒感染增殖無抑制作用;_ :陰性,表抑制病毒 感染增殖。 在添加禽流感病毒H5N1型與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的病 毒處、且中’當2-( 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添加量超過1 〇〇ppm時, 細胞未發生病變(呈陰性此現象的形成可了解是因為病毒與 φ 2-(1〇_氫硫基癸基)丙二酸作用而喪失活性,失去致病力所造成。 因此細胞未出現病變及血球凝集的現象。 另外’在未添加禽流感病毒H5N1型的對照組中,低濃度的 2_(1〇_氣琉基癸基)丙二酸(S3〇〇ppm)未使細胞呈現病變(CPE呈 陰性)。此可解釋為在低於300ppm的濃度下,2-(10-氫硫基癸基) 丙 不會傷害細胞。當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添加量超過 lOOOppm,才出現細胞毒性(CpE呈陽性)。 23 201101998 從血球凝集力價(HA)的結果來看,濃度在lOOppm以上時, 血球未出現凝集(HA呈陰性亦可說明為’當2-(10-氫硫基癸基) 丙二酸的濃度在lOOppm以上時,有效使禽流感病毒H5N2型喪 失活性’因此病毒未增殖,血球凝集呈現陰性。 [實施例6]抑制禽流感病毒株H5N2亞型感染增殖試驗 將狗腎(Madin-Darby canine kidney; MDCK) (ATCC CCL-34) 細胞培養於96孔微量細胞培養盤(Nunc)中,直到細胞培養完全, 留待以下使用。 選取禽流感病毒H5N2亞型株(TW1209/03(H5N2)AIV ;家畜 衛生試驗所分離台灣野外株),該病毒株為具有病毒力價 1〇7EID5〇/0.lmL(定義為每O.lmL含有1000萬個病毒,使50%雞胚 感染的力價)或者血球凝集單位力價64HAU/25 μ L(定義為每 25 yL含有64個血球凝集單位的力價)者。 將此病毒株以PBS(Sigma)稀釋1 : 100後,與溶於乙醇水溶 液(乙醇·水-1: 1〇)之濃度為 〇ppm,6ppm,2〇ppm, 2〇〇ppm,600ppm, 2〇〇〇Ppm,及6000Ppm的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分別等量混 合’室溫(約25。〇下靜置30分鐘《此為病毒處理組。總溶液中 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的濃度減半。 24 201101998 另外以相同的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濃度,與等量未添加 病毒的PBS溶液進行相同的作用,作為對照。總溶液申2_(1〇_氫 硫基癸基)丙二酸的濃度減半。 於上述混合病毒及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之混合液以及 作為對照的混合液中’各自加入1〇〇 " L的MEM (minimum essential medium)培養液(GIBCO),再分別加入上述具有MDCK細 胞的培養盤上。37°C恆溫感染2小時,使病毒吸附於感染細胞上。 抽出上述培養盤中的作用液,以MEM培養液清洗細胞。同 時也洗掉未感染、吸附細胞的病毒。 培養盤上各孔再分別加入100yL的MEM培養液,於37°C 恆溫培養7天後,於倒立顯微鏡(Nikon)下觀察各孔的細胞病變效 應(cytopathic effect; CPE)。產生細胞病變效應的細胞呈現圓形 化、脫落及壞死現象。同時檢測各孔培養液的血球凝集活性 (hemagglutination activity)。取各孔培養液 50//L 放在 96 孔微量 V底盤(Nunc),加入25//L的1%雞紅血球懸浮液(雞紅血球懸 浮於PBS,自行配製)。混合均勻後置於室溫30分鐘判讀是否產 生血球凝集現象,血球均勻分布於試驗盤底部表示為陽性,血球 沉降於試驗盤底部呈現日本國旗樣表示為陰性。三重覆結果歸納 如表4所示。 25 201101998 [表4] 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抑制禽流感病毒H5N2感染效應 2-( 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濃度(ppm) 0 3 10 30 100 300 1000 3000 禽流感病毒H5N2 CPE + + + + - CT CT 亞型添加2-(10-氫硫基癸基)丙二 酸 HA + + + + CT CT 僅2-(10-氫硫基 癸基)丙二酸 CPE + + *CPE :細胞病變效應;HA :血球凝集活性;CT:具有細胞毒 性;+:表對病毒感染增殖無抑制作用;表抑制病毒感染增殖。 在添加禽流感病毒H5N2型與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的病 毒處理組中,當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添加量超過100ppm時, 細胞未發生病變(呈陰性)。此現象的形成可了解是因為病毒與 2_(1〇_氫硫基癸基)丙二酸作用而喪失活性,失去致病力所造成。 因此細胞未出現病變及血球凝集的現象。 另外,在未添加禽流感病毒H5N2型的對照組中,低濃度的 2 (1〇氫硕·基癸基)丙二酸($300ppm)未使細胞呈現病變(cpe呈 陰性)。此可解釋為在低於3〇〇ppm的濃度下,2-(l〇-氩硫基癸基) 26 201101998 丙二酸不會傷害細胞,當2_(1〇氫硫基癸基)丙二酸添加量超過 lOOOppm,才出現細胞毒性(cpE呈陽性)。 從血球凝集力價(HA)的結果來看,濃度在i〇〇ppm以上時, 血球未出現凝集(HA呈陰性)。亦可說明為,當2-(10-氫硫基癸基) 丙二酸的濃度在lOOppm以上時,有效使禽流感病毒H5N2型喪 失活性,因此病毒未增殖,血球凝集呈現陰性。 [實施例7]崩解禽流感病毒株H5N2亞型試驗 選取禽流感病毒株H5N2亞型(TW1209/03(H5N2)AIV)(家畜 衛生試驗所分離台灣野外株),該病毒株為具有病毒力價 107EID5〇/0.1mL(定義為每〇.lmL含有1〇〇〇萬個病毒,使5〇%雞胚 感染的力價)或者血球凝集單位力價64HAU/25 // L(定義為每 25 yL·含有64個血球凝集單位的力價)者^接著,禽流感病毒H5N2 檢體透過靜電作用力方式,固定於已修飾完成並帶正電L_聚離胺 酸邊化氫(poly-L-lysine hydrobromide)之雲母片上,進行原子力顯 微技術之探討,比較未經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處理前與經 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處理後之H1N1病毒影像,證明H1N1 病毒在經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處理後病毒表面產生崩解而喪 失對宿主親合結合失去致病力的現象。 27 201101998 經過曱醇以及去離子水清潔的雲母片後,將含有〇 〇ι%㈣㈣l•聚離 、氫'谷液/商於雲母片上並反應30分鐘之後,用去離子水清洗雲母片 表面數-人。再將禽流感病毒Η·亞型於室溫下加人至雲母片上5分鐘, 之後迅速進行原子力顯微術實驗。 透過多重模式中掃描式探針顯微鏡中的原子力臟鏡進行研究,所使 、疋輕敲式原子力顯微鏡(SPI3〇〇 hv,seik〇 Instruments Inc” Chiba, JaPan) ’其十並結合光學顯微鏡(Mitotoyo, Japan)觀察樣本。原子力顯微鏡籲 使用的探針其鮮為MG此。透過鮮衍射光柵(驗。in__^nc, a,Japan)進行AFM探針之校正。輕敲式原子力顯微技術是透過維持 懸臂標振幅之高低進行掃描。掃描先從20 μιη X 20 μπι區域大小開始,控 制其中包含上百個禽流感腕2亞型病毒顆粒,之後逐漸將掃描影像大 小’縮減至單一病毒區域大小(3〇〇⑽χ 3〇〇㈣。當未掃描至單一病毒顆 粒〜像時,會先來回掃描禽流感病毒η5ν2亞型樣本,確認探針掃描不會 出現加工影像,例如遲滯現象。第4圖Α為禽流感Η5Ν2亞型病毒之原子_ 力顯微術三度帥影像,可清楚相單__禽域腦2亞型病毒顆粒。第 4圖Α’為其側面剖析圖。 接者處理經過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作用過的禽流感Η5Ν2亞型病 毒。經過曱醇以及去離子水清潔的雲母片後,將含有〇 〇1%(wt/v〇l)L_聚離 胺酸漠化氫溶液滴於雲母片上並反應3G分鐘之後,用去離子水清洗雲母片 28 201101998 表面數次。再將禽流感病毒H5N2亞型於室溫下加入至已修飾之雲母片上 5刀鐘,接著將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1〇〇 ppm)加入至雲母基材上的病 毒樣本上反應5分鐘,之後迅速進行原子力顯微術實驗。掃描結果如第7 ^圖B三度空間影像所示。第4圖B’為其側面剖析圖。 另外使用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1〇〇〇 ppm),以相同方式加入雲母 片上的病毒樣本上反應5分鐘,之後迅速進行原子力顯微術實驗。掃描結 • 果如第4圖C所示,第4圖C為三度空間影像,第4圖C‘為側面剖析圖。 第4圖t的A,B及C圖可清楚看到,經2-(1〇·氫硫基癸基)丙二酸處 理之禽流感H5N2亞型病毒已有崩解之現象。由第4圖之側面剖析圖八, 分析得知,未處理的禽流感H5N2亞型病毒高度為約32奈米,在經2_(1〇· 氫硫基癸基)丙二酸(30 ppm)處理後,扁平化成為約14奈米的高度,在經 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1〇〇〇ppm)處理後,扁平化成為約6奈米的高度。 φ 而且,比較B及C圖之侧面剖析圖B’及C’可知,經較高濃度(丨〇〇〇ppm) 處理者(C圖)’ H1N1病毒顆粒高度較低’顯示崩解程度較高。此現象的 ) 形成可了解是因為病毒與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作用套膜受破壞内容物 流失而扁平化所造成。 此兩現象的形成可了解是因為病毒與2-(1〇_氫硫基癸基)丙二酸作用病 毒遭受破壞,内容物流失而扁平化所造成》 29 201101998 [實施例8]崩解無套膜腸病毒71型試驗 選取人腸病毒病毒株71型,該病毒株為具有病毒力價約106PFU/mL (定義為每1 mL含有π)萬個病毒,使5〇%細胞感染的力價)。接著,腸病 毒71型檢體透過靜電作用力方式,固定於已修钟完成並帶正電l_聚離胺 酸溴化氩(poly-L-lysinehydrobrom丨de)之雲母片上,進行原子力顯微技術之 探討,比較未經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處理前與經2·〇〇_氫硫基癸基)丙 二酸處理後之Η1Ν1病毒影像,證明Η1Ν1病毒在經2供氫硫基癸基)丙 二酸處理後病毒表φ產生祕而喪失職域合結合失去致病力的現象。 經過甲醇以及去離子水清潔的雲母片後,將含有Q篇㈣㈣L_聚離 胺酸演化氫溶液滴於雲母片上並反應3G分鐘之後,用去離子水清洗雲母片 表面數次。再將腸病毒71型於室溫下加入至雲母片上5分鐘,之後迅速 進行原子力顯微術實驗。 透過夕重模式中掃描式探針顯微鏡中的原子力顯微鏡進行研究,所使 用的是輕敲式原子力顯微鏡(SPI300 HV, Seiko lnstruments Ine.,
Japan) ’其中並結合光學顯微鏡(Mit〇t〇y〇, Japan)觀察樣本。原子力顯微鏡 使用的探針其頻率為140 kHz。透過標準衍射光栅(Seik〇 Instru_s㈤.,
Chiba’ japan)進行AFM探針之校正。輕敲式原子力顯微技術是透過維持 懸臂樑振幅之高低進行掃描。掃描先從2〇 μηι χ 2G μ〇ι區域大小開始,控 制其中包含上百個腸病毒71型病毒顆粒,之後逐漸將掃描影像大小,縮 201101998 減至單-病毒區域大小(3〇0 nm x 3〇〇麵)。當未掃描至單一病毒顆粒影像 時,會先來回掃描腸病毒71型樣本,確認探針掃描不會出現加工影像, 例如遲滯現象。第5圖Α為腸病# 71型病毒之原子力顯微術三度空間影 像’可清楚看到單-腸病毒71型病毒顆粒。第5圖A,為其側面剖析圖。 接者處理經過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作用過的腸病毒71型病毒。 經過曱醇以及去離子水清潔的雲母片後,將含有〇 〇1% (wW〇i) ^聚離胺酸 鲁 舰氫溶液滴於雲母片上並反應3G分鐘之後,用去離子水清洗雲母片表面 數次。再將腸病毒71型於室溫下加入至已修飾之雲母片上5分鐘,接著 將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30 _)加入至雲母基材上的病毒樣本上反應 5分鐘,之後迅速進行原子力顯微術實驗。掃赌果如第5圖B三度空間 影像所示。第5圖B’為其側面剖析圖。 , 另外使用2·(1〇1硫基癸基)丙二酸⑽〇 ppm) ’以相同方式加入雲母 _ 片上的病毒樣本上反應5分鐘,之後迅速進行原子力顯微術實驗。掃描結 果如第5圖C所示,第5圖C為三度空間影像,第5圖c,為側面剖析圖。 第5圖中的A,B及C圖可清楚看到,經2 (1〇-氫硫基癸基)丙二酸處 理之腸病毒71型病毒已有崩解之現象。由第5圖之侧面剖析圖A,分析 付知,未處理的腸病毒Ή類毒高度為約75奈米,在經2_(1〇氮硫基癸 基)丙二酸(30ppm)處理後’扁平化成為約1〇奈来的高度,在經2 (1〇•氮疏 基癸基)丙二酸(1000 ppm)處理後,扁平化成為約8奈米的高度。而且,比 31 201101998 較第5圖之側面剖析圖b,與σ 〜 後侍知,經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 (30ppm與l〇〇〇ppm)處理後腸病毒 I病毒其朋解高度已經相差不多(兩 者高度均約請奈米),顯示崩解程度相同。此兩現象的形成可了解是因 為病毒與2·(Η)·祕鶴丙二_㈣毒遭受魏嶋流失而扁平 化所造成。 [實施例9]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增殖試驗 選取金κ色葡萄球菌標準菌株及巧 (ATCC-25923)(簡稱os.⑽簡)’接種於LB培養液中,置人抓培養箱培 養達到生長對數峨12〜1M、時),透過分絲度計進行,並使用固定波 長620 nm控制s.⑽賺·靡3吸光值於αι。計算溶液中總生菌數至1〇⑻〇 CFU ’以提供之後生物感受性(susceptibility)測試時使用。 將此<S. ⑽葡萄球菌於LB培養液中取出5〇〇吣與溶於乙醇水溶液籲 (1.10)做為/谷劑的2_(ι〇_風硫基癸基)丙二酸以等體積量混合,做為& aMreMiS 葡萄球菌實驗組。總溶液中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的濃度減半。實驗組 完成反應後’分別取100 反應後之$混合液滴入含有Lb洋菜膠 培養基中進行塗盤,再置放於37t培養箱中進行0/Ν培養(約12〜18小 時)’觀察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是否對$娜咖產生抑制效果。三重覆 結果歸納如表5所示。 32 201101998 [表5] 2-(10-氪硫基癸基)丙二酸的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s ^心⑽幻增殖效應 2-(1〇-氫硫基癸基)丙二酸最終濃度(ppm) 0 5 10 20 50 100 200 金黃色葡萄球菌添加 2-(10-氮琉基癸基)丙二酸 + + + 僅2·(10-氮破基癸基)丙二酸 - :表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5·⑽靡)增殖;+ :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麵㈣増殖 抑制作用。 由表5得知’在上述叉awre⑽葡萄球菌與添加2·(ι〇-氩硫基癸基) 丙二酸實驗組的數據中發現,當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添加量最 、’’;濃度超過20ppm時’ 2-( 1 〇-氫硫基癸基)丙二酸使& awrews葡萄 球菌失去活性抑制增殖,致使其喪失致病能力所得到之結果。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 發明’任何熟悉此項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内, 當可做些許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 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33 201101998 【圖式簡單說明】 亞型感染細胞病變效應後細胞呈現_化 第1圖顯示製造2-(ΐ0-Α硫基癸基)丙二酸之方法。 第2圓顯示流感病毒H1N1 落及壞死現象。 第3圆_未轉_克域抗雜麵丨財雌 微圖一析圖(A,)。— 氫硫基癸基)丙二猶奴歧魏_ mNl絲縣之奈米結 構原子力顯微圖(B與C)及其側面剖析圖(β,與^ )。 第4圖顯示未轉_纽《迎病毒雛之奈錄_子力顯微圖⑷ 及其側面剖析圖(Α,)β分別經30ppm與屬卿的2供氮硫基 癸基)丙二_理之禽韻職財難之奈米結構軒力顯微 圖(B與C)及其側面剖析圖(B,與C )。 第5圖鮮未經處理的翻毒71麵毒驗之奈米結構原子力紐圖⑷ 及其侧面剖析圖(A,)。分別經30ppm與1〇〇〇_的2 (ι〇氯硫基 癸基)丙二魏理之赫毒7丨辦切•奈総_子力臓圖 (B與C)及其侧面剖析圖(B’與C’)。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〇 *、、、 34

Claims (1)

  1. 201101998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崩解抑制病毒細菌感染增殖之方法,包括使用2-(10-氫硫 . » 基癸基)丙二酸(2-(10-mercaptodecyl)malonic acid)或其鹽類。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病毒包括有套膜 (with envelope)的病毒。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病毒包括無套膜(without envelope)的病毒0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方法,其中有套膜病毒包括人流感病 毒(human influenza virus) °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方法,其中有套膜病毒包括禽流感病 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方法,其中有套膜病毒包括豬流感病 毒(swine influenza virus)°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方法,其中有套膜病毒包括人豬或人 禽基因重組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病毒包括無套膜的腸病 毒(enterovirus) °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細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 35 201101998 ^ {Staphylococcus aureus)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之方法,其中該2 (10•氫硫基癸基)丙 二酸或其鹽類溶於溶劑申。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方法,其中該溶劑包括水、 醇類、四氫呋喃(THF)、二甲基亞砜(DMS〇)、或前述之混合。 12. 如巾請專利範圍第1G項之方法,其中該2供氫硫基癸基) 丙—酸或其鹽類的濃度為大於3〇ppm、小於1〇〇〇卯⑺,但不包 含30Ppm及1000ppm,以2_〇〇氣硫基癸基)丙二酸或其鹽類 及溶劑的總重為基礎。 13. 如中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方法,其係抑制人或非人的動物受 病毒或細菌感染。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 ’包括2-(10-氫硫基癸基)丙二 酸或其鹽類在活體外與病毒接觸。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古1 ^ 項之方法,更包括將2_(1〇_氫硫基癸基) 丙二酸或其鹽添加於個人種 〇 紅生用〇口、空氣清淨用品或纖維材 料。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 $之方法,其中該個人衛生用 手乳、沐浴乳、或乳液。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 . $ ^方法,其中該空氣清淨用 品包括洗 品包括空 36 17. 201101998 氣清淨喷劑。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〇項之方法,其中該纖維材料包括口罩、 隔離衣、或空氣濾網。 19. 一種2-(10-氩硫基癸基)丙二酸之製造方法,·包括使2-(10-溴 癸基)丙二酸乙醋(ethyl 2-( 10-bromo-decyl)malonate)與硫腺 (thiourea)及乙酵反應後,再與NaOH水溶液反應。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方法,更包括在與NaOH水溶液反 應之後,調整該反應的pH值為2。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方法,其中該反應在乙醇沸點之溫 度下進行。 22. —種崩解抑制病毒細菌感染增殖之物質,包括2-(10-氫硫基 癸基)丙二酸(2-(10-mercaptodecyl)malonic acid)或其鹽類。 23. 如f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物質,其中該病毒包括有套膜(with envelope)的病毒。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物質,其中該病毒包括無套膜 (without envelope)的病毒。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物質,其中有套膜病毒包括人流感 病毒(human inf luenza virus) °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物質,其中有套膜病毒包括禽流感 37 201101998 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〇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物質,其中有套膜病毒包¥豬流感 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0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物質,其中有套膜病毒包括人豬或 人禽基因重組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物質,其中該病毒包括無套膜的腸 病毒(enterovirus) 〇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物質,其中該細菌包括金黃色葡萄 朱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物質,其中該2-(10-氫硫基癸基) 丙二酸或其鹽類溶於溶劑中。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之物質,其中該溶劑包括水、CrQ 醇類、四氫呋喃(THF)、二甲基亞砜(DMSO)、或前述之混合。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之物質,其中該2-(10-氫硫基癸基) 丙二酸或其鹽類的濃度為大於30ppm、小於lOOOppm,但不包 含30ppm及lOOOppm,以2-(10-氫硫基癸基)丙二酸或其鹽類 及溶劑的總重為基礎。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物質,其係抑制人或非人的動物受 病毒或細菌感染。 38 201101998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物質,包括2_(1〇_氫硫基癸基)丙二 酸或其鹽類在活體外與病毒接觸。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物質,更包括將2_(1〇氫硫基癸基) 丙二酸或其鹽添加於個人衛生用品、空氣清淨用品或纖維材 料。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之物質,其中該個人衛生用品包括洗 手乳、沐浴乳、或乳液。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之物質,其中該空氣清淨用品包括空 氣清淨喷劑。 如申請导利範圍第31項之物質,其中該纖維材料包括口罩、 隔離衣、或空氣濾網。 39 201101998
TW098123749A 2009-07-08 2009-07-14 崩解抑制病毒細菌感染增殖之物質及方法 TWI4886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8123749A TWI488661B (zh) 2009-07-08 2009-07-14 崩解抑制病毒細菌感染增殖之物質及方法
JP2010003537A JP5612314B2 (ja) 2009-07-14 2010-01-12 ウィルス・細菌を破壊しその感染増殖を抑制する薬剤および方法
US12/710,460 US8110605B2 (en) 2009-07-14 2010-02-23 Compound for inactivating viruses and bacteria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23037 2009-07-08
TW098123749A TWI488661B (zh) 2009-07-08 2009-07-14 崩解抑制病毒細菌感染增殖之物質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01998A true TW201101998A (en) 2011-01-16
TWI488661B TWI488661B (zh) 2015-06-21

Family

ID=43465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23749A TWI488661B (zh) 2009-07-08 2009-07-14 崩解抑制病毒細菌感染增殖之物質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110605B2 (zh)
JP (1) JP5612314B2 (zh)
TW (1) TWI4886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75806B2 (en) * 2012-06-29 2017-02-21 Intel Corporation Monitoring accesses of a thread to multiple memory controllers and selecting a thread processor for the thread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US20150143366A1 (en) * 2012-06-29 2015-05-21 Shiva Prakash Suragi Math Optimizing placement of virtual machin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391039A1 (en) * 1999-11-19 2001-05-25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Personal care articles comprising a hydrophilic conditioning agent exhibiting a defined leaching value
TW200503792A (en) * 2003-07-17 2005-02-01 Shi-Ming Lin Microbe breakdown substances & mechanis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020994A (ja) 2011-02-03
US8110605B2 (en) 2012-02-07
JP5612314B2 (ja) 2014-10-22
US20110015435A1 (en) 2011-01-20
TWI488661B (zh) 2015-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akowska et al. Antiviral surfaces and coatings and their mechanisms of action
Sadique et al. High-performance antiviral nano-systems as a shield to inhibit viral infections: SARS-CoV-2 as a model case study
US11866460B2 (en) Broad-spectrum anti-infective peptides
JP2009545541A (ja) カチオン界面活性剤の抗ウイルスのための使用
JP2014014801A (ja) 殺菌水、抗ウィルス剤、生鮮食料品処理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殺菌用洗浄水並びに養鶏用殺虫剤
US20190275073A1 (en) Virucidal compounds and uses thereof
Freitas et al. Antimicrobial peptides and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antiviral coating agents
JP2013040167A (ja) 抗ウイルス剤組成物
RU2546006C1 (ru) Противовирусное средство
WO2016104966A1 (ko) 녹차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포함하여 항바이러스 활성을 가지는 세정 또는 소독용 조성물
TWI488661B (zh) 崩解抑制病毒細菌感染增殖之物質及方法
JP2023533041A (ja) ウイルスに対するタウロリジンの使用
WO2010005010A1 (ja) 抗インフルエンザウイルス剤、抗rsウイルス剤及び抗免疫不全ウイルス剤
Papi et al. Nanotechnology in the COVID-19 era: Carbon-based nanomaterials as a promising solution
JP2020128342A (ja) 抗ウイルス又はウイルス不活化剤
JP2008154456A (ja) タンパク質分解酵素
CN113521261A (zh) 一种抗冠状病毒和细菌双重纳米免洗消毒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6533213B2 (ja) 抗ウイルス剤
Larson Antiviral polymeric drugs and surface coatings
Backx Potential role of nanotechnology in the treatment of influenza and hepatitis viruses
Chue-Gonçalves et al. Metal Nanoparticles against Viruses: Possibilities to Fight SARS-CoV-2. Nanomaterials 2021, 11, 3118
WO2010082587A1 (ja) 空中懸濁物吸着剤
Emmoth et al. Ammonia treatment of hatchery waste for elimination of avian influenza virus
CN114480307A (zh) 一株巴氏杆菌噬菌体vB_PmuP_PS30、其噬菌体组合物及其应用
TW200426214A (en) Alginate-based lotion for anti-bacterial and anti-viral inf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