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41194A - Thermo-electric structures for cooling, heating, and electric current generation - Google Patents

Thermo-electric structures for cooling, heating, and electric current generat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41194A
TW201041194A TW098142443A TW98142443A TW201041194A TW 201041194 A TW201041194 A TW 201041194A TW 098142443 A TW098142443 A TW 098142443A TW 98142443 A TW98142443 A TW 98142443A TW 201041194 A TW201041194 A TW 20104119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oelectric
heat
split
layer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424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Noam Danenberg
Original Assignee
Lamo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IL19590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IL195902A0/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IL19675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IL196753A0/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IL20031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IL200317A0/en
Application filed by Lamos Inc filed Critical Lamos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041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4119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1/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 F25B21/02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using Peltier effect; using Nernst-Ettinghausen effec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10/00Thermoelectric devices comprising a junction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i.e. devices exhibiting Seebeck or Peltier effects
    • H10N10/10Thermoelectric devices comprising a junction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i.e. devices exhibiting Seebeck or Peltier effects operating with only the Peltier or Seebeck effects
    • H10N10/17Thermoelectric devices comprising a junction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i.e. devices exhibiting Seebeck or Peltier effects operating with only the Peltier or Seebeck eff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configuration of the cell or thermocouple forming the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Hybrid Cells (AREA)

Description

201041194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熱電技術之領域。具體言之,本發明係 關於用於冷卻、加熱及/或發電之熱電系統的設計特性。 【先前技術】 已藉由開發出具有高優值(通常由z表示)值之進階 熱電材料使熱電能量轉換技術取得顯著進展,藉此: Z = a2ke/kt 方程式(1 ) 其中:α =熱電西白克(seebeck)係數 kt =總熱導率; ke =電導率。 在熱電裝置中,轉換效率取決於所涉及之具體材料及 溫差。然而,藉由目前可用之熱電模組,冑著熱側與冷侧 之間的溫度梯度增加,熱電材料未必在其最佳溫度(亦即, 此時優值最大)下工作。此歸因於所使用之極短熱電臂(亦 即,歸因於短長度之p、n團塊(pellet)(有時i 至2 _))’此導致熱區與冷區彼此靠近。結果,單層熱電臂必 須能夠在寬溫度範圍内起作用。 熱電結構之幾何形狀與材料之物理性質共同確定敎電 模組之總體效能。對於熱電發電,此等參數與模組功率之 關係在文獻中為熟知的且可表達為: 201041194 •r p =_ 方程式(2) o 〇 其中 ·· P 為模組功率 N 為元件之數目 Tn 為模組熱側溫度 L 為元件長度 r 為電阻率(//h) λ 為模組之熱阻率( a 為西白克係數 A 為元件之面積 Tc 為模組冷側溫度 Lc 為絕緣陶竞之厚度 rc 為接觸電阻率。 為接觸熱阻率。 考慮方程式(2 )並忽略4 率之表達式可簡化為: 功 方程式(3
p^a ΝΑ(^Τγ 2rL 蓉於方程式(2)及方程式(3),減少熱接面與冷接面 :間的間隔距_ L 一方面可增強發電。另一方面,歸因於 立曰加之溫度梯度(4 27 JL)所致的熱擴散之效應以及同〜 *、、、電材料在大溫度範圍内之效能可引起熱電模組之總體致 5 201041194 能的顯著惡化。 在由同-申請人申請的同在申請中之國際專利申技安 PCT/ IL2_/_666中,廣泛地論述標準熱電模組所固= 各種約束、限制及阻礙,該國際專利申請f (包 引用之公開案)之描述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發明者在此PCT申請案中採取 心万針為提議對典型埶 電模組之基本結構的改變,此實抨 π k、上解決了現有標準埶雷 模組之多數限制及不利約束。 干…、电 圖1A及圖1B分別說明電流、熱、電子 型團塊及p型團塊之流動方向。 穿、,i η J右跨越该等團塊之太 持-電壓’則根據泊耳帖(peltier)效 、” 且熱將自標記Μ之側傳遞至標記為^ = 持熱側與冷側之間的埶楹许 一者右維 電流將以所指示之方h β & 克效應,亦即, 〈万向流經該等團塊。庫 電荷載流子之流動方h t,熱通量在 勒万向上流動,該方向為 體團塊中之流動方向作與 。為電…型半導 反。 與“在n型團塊中之流動方向相 P_n半導體對展示於圖1C中。分別展 圖1B中之兩個團^ Μ展不於圖以及 定先前技術熱電裝置包人―4接且因此熱並聯連接。-特 1D所示的254個至 杈、,且,該模組通常包含諸如圖 ΙΜ主299個或承夂 ^ , 在一起且由金>1化m — η~ρ⑨’其電帛聯連接 以上模組可共同起作 芽。視應用❿定,兩個或兩個 力。 9加所傳遞之熱量或所產生之電 201041194 0/ 為達成說明之目的,^⑴象徵性地展示— 術熱電模組10之—部分 〃先别技 ^ ^ ^ ^ 刀该熱電模組10夾在與熱源12埶 接觸之中間基板以與散熱器14熱接觸〇間基板Μ,之 間。模組10包含藉由金屬㈣片18電串聯連接之若干對p 型半導體元件16?及^^型丰導練开杜 p及N型半導體凡件16n。與Dc電源之正 之外部電連接分別由連接22及24象徵性地展 不。該等半導體元件熱並聯連接1將團塊固持在適當位
置且使結構穩冬將半導體元件16p及Un之頂部及底部按 壓於陶竞板20之間。在該圖中,箭頭指示熱流之方向。 由發明者在上文引用之PCT巾請案中提議之熱電結構 的特徵化特徵為使用分裂式結構,藉此該等ρ、η元件各自 刀裂成由中間連帛器電連接且熱連接的兩個或兩個以上團 塊。該分裂式結構示意性地說明於圖2Α至圖2C中。基本 上,該等ρ、η元件各自分裂成藉由中間連接26電連接且 熱連接的兩個團塊16,ρ,νΑ 16,,ρ,Ν。圖2八示意性地展示分 裂式模組之散熱側,其包含附接至若干對ρ、η團塊ι6,ρ,Ν 之支撐層28’。圖2Β示意性地展示分裂式模組之吸熱側, 其包含附接至若干對ρ、η團塊16,ρΝ2支撐層28,,。如在 先前技術中,該若干對團塊16’Ρ與16ν及團塊16%與16.ν 藉由金屬導體片18連接,該等金屬導體片18附接至支撐 層或如下文中所描述嵌入於支撐層中。圖2C示意性地展示 整個分裂式模組,其中該模組之吸熱側及散熱側上之各別 Ρ、η團塊藉由中間連接器26連接。應注意,為清楚起見, 僅展示中間連接器26之一半。為保持所需之優值ζ,位於 7 201041194 遠端熱源12側的p、n團塊16 p n與位於遠端散熱器μ側 的Ρ、η團塊16·’。,ν之間的多個中間連接26由高導電性且高 導熱性材料製成。 在本文中,以下術語具有以下含義: 術5吾「層」及「團塊」在本文中可互換使用以表示 熱電結構中之Ρ型半導體材料或η型半導體材料。 臂」為將熱電結構之吸熱侧與散熱側熱連接且電 的…、電九構。熱電結構通常包含熱並聯連接且電串聯 連接之複數對Ρ型臂與η型臂。簡單之臂是由ρ型半導體 材料或η型半導體材料之兩個團塊或薄層及傳導材料之一 :間層構成,該兩個團塊或薄層分別沈積或附接至熱電結 之吸熱側及散熱側,該中間層插入於每一此對團塊/層之 以將該對中之團塊/層電連接且熱連接。較複雜之臂 可具有-熱電鏈之結構,該熱電鏈由例如η個層 輪…固中間層組成,該η個團塊/層插入於該結 塊/層上之團塊/層之間,且該η·1個中間層將該等圏 塊/層中之每一者連接至相繼者。 接写—及術語道「層」、「中間層」、「傳導層」、「連接層」、「連 接器」及「導體」在本文中 干對半導體m X中了互換使用以指代將臂中之若 千導體層連接的傳導材料。 — 術語「層 ^: + + 件中之每一者… 以—般意義頻繁使用以指代組 17,熱電結構之臂中的團塊及連接層。 —術語「不對激枓B「 崁增 示在根據本發明之:定㈣及士不對稱的」在本文中用以指 。…電結構中,在該結構之吸熱側及 201041194 散熱侧處之層中’所使用 材料的熱參數、電參數及孰雷j尺寸、類型及所使用之 該裝置之不同臂中之熱 類似地,構成 質。因此,本層的材料不具有相同性 ·.及/或不對稱之臂。 可具有不對稱之吸熱側或散熱侧 * 由於刀裂式結構’支撐廣28·、?〇'· + 此,(例如)八別埶刼人 、未必為硬質的,且因 撐層可替換先刀A:至熱源12及散熱器14的可撓性支 芽層了替換先别技術之硬質陶瓷板。且 源12及散熱器14不必 又明,熱 但在較佳具體實例I其與=與^ J =適用於本發明之支撑層28,、28"可視應用而採取許 多不同形式。通常,製成該等支 i娃W ΛΛ 哥叉惲層之材料為非脆性的且
$ Hi可變形的或易於整形的以匹配與其熱接觸之熱 散熱器或中間基板的輪廓。本文中,支撐層28, I 般術語「可撓性支㈣」指代以將其料前技術中 〇必須使用之硬的、脆性陶竟基板區分開。儘管如此,仍應 理解,在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對「可挽性支樓層」 之引用不意欲必須意謂該等支撐層為可撓性的,而是亦可 指:戈具有如本文所描述之其他性質的層。將在下文中描述 该等支樓層之具體實例的典型實例。 此分裂式結構之結果之一為熱源與散熱器可定位成彼 此間隔開,而不對任-者之特定結構或定向有任何限制。 在某種意義上,此使熱侧及冷側處之熱傳遞的機制彼此獨 立且脫離熱電模組之核心。此外,藉由分裂式結構,可顯 9 201041194 著縮短熱電材料長度L,同時成功地特溫度梯度。 上述分裂式熱電結構之特徵化特徵示意性地說明於圖 扣中。為清楚起見,圖4D展示基本具體實例,其中p、n 元件各自分裂錢由巾間連接26f連接且熱連接的兩個元 件16”及16,.p,n。如在先前技術中,若干對元件&與i6n 及若干對元件16%與16,n藉由附接至支撐層28,、28,,之金 屬導體片18連接,支撐層28、28’與中間基板12,及i4,埶 接觸,中間絲12,及14.又分別藉由熱麵合構件12"及14,、, 熱輕合至熱源丨2及散熱器14。與先前技術相反,根據本發 明,熱源12及散熱器14不必與中間基板12,及14,實際實 體接觸。在該圖中,外部電子電路象徵性地展示為3〇。對 於發電,電路30包含由電阻器32象徵性地展示之外部負 載構件。對於加熱及冷卻應用,用Dc電源替換電阻器Μ、。 應注意,習知模組中對p、n元件與硬陶究板之極平坦 表面及其間之均一接觸的要求對熱電元件之橫截面A施加 實際限制,此對總模組功率具有限制效應(見方程式(2))。 在分裂式熱電結構中,、消除了此等限制;因此,變得有可 能將熱源側及散熱器側處之熱電材料的高度減少至所要之 最小厚度。此外,團塊之橫截面面積A可增加。妹果, η團塊之實際高度及橫截面面積是根據具體實體^統來^ 定,且不僅受熱電模組組態所限制。極重要的是,、主立蛩 分裂式結構使得在熱側及冷侧處能夠使用具有不同尺寸之 團塊且亦能夠使用由不同熱電材料製成之團塊。如早先: 提及,此為重要的,因為熱電材料之性質及特性係依溫产 201041194 mr 而定的,i因此吾人在特定應用中可選擇在冷區及熱區處 對於特定溫度將給出最好結果的材料。 因此,分裂式熱電結構之概念促成藉由消除陶竟板且 改為利用替代薄的可撓性支撐層(例如,傳導印刷材料) 來減少界面熱阻。熱側及冷側上之可撓性支撐層無需由同 一材料製成。然而,支撐層之材料必須具有非導電性及在 熱侧上耐高溫之所需物理性質。圖3A至圖 示可將ρ、η團塊整合至支撐層中的各種方
3 D示意性地展 式°為達成說明 目的,僅展示該結構之高溫側上的支撐層。該等團塊可附 接於支撐層之「内」表面上(圖3Α),其可部分地(圖3Β) 或完全地(圖3C)埋入於支撐層中,其可穿過支撐層且自 支撐層之外表面突出(圖3D)。在後一種組態中,消除了先 前技術之習知模組中所存在之界面阻力及其他熱阻。根據 給定應用,可將該等ρ、η團塊直接連接至熱源或散熱器, 且熱通量歸因於自熱區域及冷區域至熱電材料之直接接觸 熱傳遞而增強。 另外’藉由適當地選擇材料,支撐層可在熱區與冷區 之間提供熱絕緣(圖3C及圖3D ),且因此防止熱損失且改 良效率。 消除硬質陶瓷板不僅在最小化界面熱阻及最佳化總體 相關聯熱傳遞率方面為重要的,且亦使得能夠將可撓性引 入至熱電模組之設計中。可藉由使用本發明之可撓性支撑 結構來極大地減少熱電裝置的減少之可靠性及安全性的問 題(其由歸因於循環熱應力所致之陶瓷模組的斷裂引起)。 11 201041194 因此,與具有硬質陶竟板之傳統熱電模組(盆實 限於小面積之㈣及有限之平面幾何形狀)相&,、: 文所述之特徵的分裂式結構使得能夠設計並建置大= 統。鑒於方程式(2)及(3),功率 尘系 牛輸出與ρ、η元件之瘀 目Ν及其橫截面面積a均成比例, 口馬該等兀》件原則上雷 串聯地組合。然而,對於先前技術 J仪何之模組,由於對確保整 個模組表面上之均勻壓力、约一卓 均千垣度及與熱應力相關聯 之,、他限制的基本要求,增加以A為不士刀實際的。 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熱電結構,其用於:物件之加 熱、冷卻或該物件之溫度之穩定化或用於發電,其中電妒 在該結構之吸錢與散熱側之間的輪送與熱在該結構之^ 等側之間的流動脫離。 本發明之另-目的為提供熱電結構,其用於一物件之 加熱 '冷卻或該物件之溫度之穩定化或用於發電,其中在 該物件之吸熱側處吸收之熱通量分裂成導向不同位置以便 消散的兩個或兩個以上之部分。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為提供熱電結構,其用於一物件之 冷卻、加熱或該物件之溫度之穩定化或用於發電,其中不 同值之電流在該結構之該吸熱侧及該散熱側處流動且穿經 該結構之内部中之不同元件。 本發明之其他目的及優點將隨描述的進行而變得顯而 易見。 【發明内容】 在第一態樣中,本發明為一種分裂式熱電結構,其用 12 201041194 於一物件之冷部、加熱或該物件之溫度之穩定化或用於發 電。本發明之結構的特徵在於,電流在該結構之吸熱側與 散熱側之間的輸送與熱在該熱電結構之該等侧之間的流動 脫離。 在本發明之結構之具體實例中,該結構之該吸埶側及 該散熱側各自包含-夾層,該夾層含有夾於兩個支揮層之 間的複數個η型及ρ型臂。該等臂藉由金屬傳導片而電串 Ο Ο 聯連接。該吸熱職該散熱側處之料夾層係藉由外部電 導體而電連接以形成-完整之串聯電路且藉由-或多個熱 傳遞結構而熱連接。 在本發明之結構之具體實例中,該等臂包含熱電材料 之早㈣塊。在其他具时财,料臂包 結構。 又s欢 f本發明之結構之具體實例中,該結構之吸熱側與散 :之夾層中的臂之結構的數目、性質、幾何形狀及任 何 > 數之間不存在對稱性。 又切層了包含一薄銅板或銅 銅板或㈣塗佈有—層非導電材料或—習知pa。 層可包含一薄銅板或銅箱之具體實例中,在該支 接至該等傳導片。傳導片之圖案,且該等熱電臂連 者本之、"構之熱㈣結射為熱冑、料載體或兩 發::結構中之熱傳遞結構的數目未必等於該等; 層中之者或兩者中的臂的數目。 在第一態樣中,本發明為一種分裂式熱電結構,其用 13 201041194 於一物件之冷卻、加熱或該物件之溫度之穩定化或用於發 電。該結構包含該結構之吸熱側上之一或多個熱電材料 層。此等層中之每一者藉由一連接層而連接至該結構之散 熱側上之兩個或兩個以上之熱電材料層。該物件可為一印 刷電路、一個別晶片或處理器,該吸熱側上之該一或多個 熱電材料層直接附接至其。 該吸熱側或該散熱側上之該熱電材料層或該結構之兩 側上之該等層可為夾層,該等夾層包含夾於兩個支撐層之 間的複數個η型臂及p型臂。該等臂藉由金屬傳導片而電 串聯連接。該吸熱側處之該層與該散熱側處之該等層藉由 外部電導體而電連接以形成一完整之串聯電路,且其藉由 —或多個熱傳遞結構而熱連接。 在第三態樣中’本發明為一種分裂式熱電結構,其用 於一物件之冷卻、加熱或該物件之溫度之穩定化或用於發 電。構成該結構之元件經配置以使不同值之電流在該結構 之吸熱侧及散熱側處流動且穿經該結構之内部中之不同元 件。為使不同值之電流流經該結構之不同部分,可將額外ρ 型及/或η型熱電元件引入至該熱電結構中以充當來自内部 熱電接面之熱的點吸收器。 將參看附圖經由本發明之較佳具體實例的以下說明性 且非限制性描述來進一步理解本發明之所有上述特性及優 點及其他特性及優點。 【實施方式】 熱側」、「熱源」及類似 在本文中,片語「吸熱側」、「 14 201041194 f 可互換使用以表示熱電結構之高溫側。存在兩種主要 請之熱電結構。第—種用於冷卻及加熱。在此等結構中, ::側為自該結構移除熱之側。第二種用於能量產生,且 间’皿側為藉由西白克效應吸收熱之侧。在本文中,片語「散 二側」冷側J、「散熱器」及類似術語可互換使用以表示 =熱電結構之用以使用西白克效應而發電之低溫側或一熱 電結構之藉由泊耳帖效應而被添加熱之侧。
如上文參看圖2A至圖2C所述,為保持所需之優值z, 位於遠端熱源12側上的p、n團塊16pn與位於遠端散熱器 14側上的P、n團塊16’p,n之間的多個中間連接26可由高 導電性且高導熱性材料製成。本發明之發明者已對熱電材 料之性質進行力究。現描述選擇將用在熱電結構之不同位 置處的熱電材料之新方式及由此工作產生之中間連接之新
組態,此將使所得熱電結構能夠展現改良之加熱、冷卻及 發電特性。 T 為了介紹高溫區與低溫區之間的熱電材料之區別的概 念(該區別對於分裂概念之最佳應用為基本的),在圖4Α、 圖4Β及圖4C中展示各種市售熱電材料之優值ζ隨溫度τ 之變化》自圖4Α至圖4C’可看出’對於每一熱電材料, 存在熱電效能為最佳之溫度範圍。 明顯地,若在給定熱電臂中僅利用一種類型之材料, 則熱電模組上之總△Τ愈寬,熱電材料之總體操作愈低效。 在熱側與冷側之間的溫差通常約幾百度之發電系統中,將 尤其感受到此效率降低。包括兩種熱電材料(例如;其中 15 201041194 之一者之最大z對應於熱區之溫度,且另一者之最大z對 應於冷區之溫度)將增強每―區處之熱電效率且因此改良 整個模組系統之總體操作。 < 如早先所述,熱側及冷側上之n、p熱電團塊是藉由中 間連㈣連接’其目的U最好效率來傳導電流及熱通 量。然而,儘管在標準非分裂式熱電模組中,熱側及冷側 上之每-團塊僅存在兩個「外部」熱電接面(在圖m中由
Jeh、Jee指示),但在分裂式結構中,在熱側及冷側上之分裂 式熱電材料與中間連接器之間的界面處存在額外「内部」 熱電接面。此等接面在圖2C中由&及L指示。可展示」, 熱電泊耳帖效應發生於内部接面處,此與發生在「外部 接面處之熱電泊耳帖效應相反。因此,極重要的是,根據 給定實體系統及應用(亦即,冷卻、加熱或發電)來控制 内部」接面處之熱電效應。 ,常規金屬導體(儘管提供高導熱性及高導電性)由於 所形成之接面處之内電阻可降低總體熱電效能,在續等接 :處金屬導體接合至熱電團塊。因此提議,由熱電材料及/ ’ρ η型摻雜金屬而非純金屬製成之中間連接器用於ρ、η 臂中’且其將因此對應於(例如’具有接近之Ζ值)轨側 J上之Ρ、η團塊之具體熱電材料。 圖5不意性地展示基於上述兩個原理的熱電打、 之說明性會相丨· Ρ按曲 .亦即’在吸熱側及散熱側上使用不同材料 :使用由不同類型之材料製成且具有不同尺寸(例如,長 又L)之中間連接器,以便:〇將該等材料之ζ值與熱側 16 201041194 與冷側之間的溫度梯度匹g己,及2)降低内部連接之效應。 藉由平分該結構之假想中心線3G將該接面劃分成ρ側及η 側。在吸熱側處’ ρ團塊16ρ"及η團塊%,,各自盥傳導片 18熱接觸’該等傳導片18與具有大之比熱係數&之材料 #支撐層28"熱接觸。在散熱側處,P團塊16p,及n團塊16n, 各自與傳導片18熱接觸,該等傳導片18與具有大之比熱 係數ch,之材料的支撑層28,熱接觸。包含p團塊及^團塊之 〇層藉由傳導片18成對地電接合或連接至—外部電路,該等 傳導片18可包含銅(如此項技術中常用的)但可有利地包 含其他類型之導電材料。兩側之間或其周圍的空間填充有 良好熱絕緣且電絕緣之材料,例如,基於石夕之環氧樹脂。 雙箭頭展示穿經接面之電子流動方向。 圖5之實例所示之熱電材料經選擇以針對h=3〇yc —400 (:及Te-5〇C〜6〇t給出最佳效能。如早先所述,對於 母-側’例如在p側處,已選擇熱p型熱電材料(鋅錄 〇峨,其在約戰下具有圖从所示之材料中之任一者 的最向2值)使之與冷P型熱電材料(錄-碲Sb2Te3,其在 下具有其最大2值)耦合。在n側上,分別在熱側 及冷側上使用熱η型熱電材料(錯·碲〜靖) 型熱電材料(叙-碲恥^2_〜60。〇。在?側上, =中間連接器層26p選擇p型摻雜銅導體。在⑽上,為中 間連接器層26n選擇純鉍導體。 圖5說„於藉由選擇之巾料接器連接之兩 为裂式熱電層之情況的在熱側與冷側之間及在P側與η 17 201041194 側之間的熱電材料之區別的概念。與參看目5所呈現 _理可易於應用於藉由適當傳導P…型中間連接 态相遑地連接之二個、四個或四個以上熱電層。若適當地 材料’則此類g&置將導致材料之Z值與溫度梯度的緊 :仟夕之匹配’且因此將導致比習知熱電模組或甚至簡單 付多之刀裂式熱電結構高效的熱傳遞或電能產生。由相繼 熱電材料構成的說明性多層分裂式結構示意性地展示於圖 6中。藉由需要沿著複合熱電臂之溫度分布與各種熱電材料 之相繼最佳優值之間的緊密耦合來確定圖6所示之多個相 繼層之組態的最終設計。使用與上文參看0 5所說明者相 同之原理來選擇型層及將其連接之中間p型連 接器的材料,並選擇用於相繼n型層及將其連接之中間〇 里連接器的材料。應注意,為獲得最佳結果,所選材料中 之每一者彼此不同◦另外’該等層中之每一者可具有不同 物理參數’例如’橫截面面積、長度或三維形狀。特定言 之,連接器層中之一些或所有在一些結構中可為線或薄箔 ^ ,且在其他結構中具有較大之實質橫截面面積,例如, 等於其接合之兩個熱電材料層之橫截面面積。 圖7用圖表示意性地展示如使用類似於圖5所示之熱 電臂的熱電臂的熱傳遞模型而獲得的隨溫度(水平軸)而 菱的二種不同熱電材料之優值(左側垂直轴)(下部三條曲 線)及隨熱側與冷側之間的距離(右側垂直軸)而變的温 度(上部曲線)。理論上,要求在理想情況下熱電材料之最 佳值(Zmax )的轨跡與溫度剖面儘可能緊密地匹配。然而, 18 201041194 實際上,熱電結構之設計必須根據可用材料。為了說明設 計此類結構之程序,將在下文中呈現關於熱電太陽電池板 之具體應用的說明性實例。 在熱電裝置之一類應用中,熱源及散熱器為可用的但 定位成彼此間隔開。太陽能系統為此類情形之典型。利用 太陽能之無窮盡供應為在探尋再生能源產生之開發技術的 過程中所追隨的最有希望之路線之一。已在開發不同類型 〇 之高效太陽能技術方面投入巨大努力。太陽能技術之最基 本形式為使用太陽電池板,該等太陽電池板簡單地使用太 陽能來對流經該等電池板之水或另一流體加熱。此等用途 為太陽能技術之最熟悉用途之一。光電電池為迄今用於自 太陽光直接發電的最好之熟知方法及技術。太陽光電電池 板用於許多應用中。迄今開發出之光電電池具有有限效 率,且可藉由光電方法自太陽光提取之電能的量為約 至130w/m2(假定13%至15%之光電效率)。因此, 〇產生大量之太陽能需要相對大面積之光電模組《在另一極 端,已設計並建置使用碟形物、槽形物及平面鏡或凹面鏡 之陣列的許多類型之大的原型太陽能設備以產生商用的大 量電力。建置並維護此等設備為昂貴的且此等設備通常需 要馬達及控制系統以移動鏡子來追蹤太陽之移動。使用此 等陣列收集之能量直接用在能量轉換裝置中、藉由各種技 術儲存或饋入至習知電力供應網中。 與將太陽光直接轉換成電力之光電電池的普遍使用相 反基於熱電模組之技術尚未得到廣泛使用。當前可用之 19 201041194 才示準熱電模組主要用在冷卻及加熱系統中且較少用在發電 系統中。在許多應用中,熱電裝置僅用作辅助元件,例如, 用於收集廢熱並使之消散或使光電模組冷卻。 太陽能熱電轉換與西白克效應之實際應用有關,亦 即’與將一熱電模組之用以吸收太陽能之一側與該熱電模 組之與散熱器熱接觸之另一側之間的溫降△τ轉換成電力 有關。熱電轉換系統之使用為一種新興技術。大體上,用 於發電之熱電模組相對新且不斷經受改良。然而,在其發 展之此階段’熱電模組與約15 %之光電效率相比仍具有約 5%之典型效率。因此,熱電轉換裝置之開發努力集中於找 到相對容易且低成本的太陽能收集及存儲方法,以便支援 並補償目前低效率之熱電轉換。 如下文所述之進階太陽電池板(其是基於使用如上文 所述之相繼熱電組件)藉由選擇適當熱電材料用在各種溫 度區中來提供最佳化總體熱電效應所必需之自由度。圖8 示意性地展示太陽熱電電池板之設計,其為如上文所述之 分裂式熱電結構的吸熱侧。該太陽電池板是根據圖3D所示 之具體實例來建置且得益於在上文針對此具體實例所論述 之優點。用於發電之溫差由將太陽光直接集中於該電池板 中之ρ、η元件上且經由由相繼材料層構成之熱電中間連接 將熱側ρ、η元件連接至冷侧ρ、η元件來產生,熱側ρ、η 元件及冷側ρ ' η元件與周圍環境熱接觸。此結構可產生之 電量所取決之主要因素之一為由落在吸熱區上之太陽能導 致之溫度與散熱區之周圍溫度之間的差異。 20 201041194 考慮圖8所示之結構,入射於該表面上之太陽輕射無 疑為均一的(每單位總面積)^然而,取決於層28,上之p、 η團塊之填充因數,有效熱電面積僅為總面積之一分率。為 了使總入射太陽輻射與熱電材料之有效面積匹配,使用凸 透鏡總成34將輻射通量直接聚集且彙集至{)、11熱電元件 上。由於使用該等透鏡,ρ、η元件上之太陽熱通量急劇地 強化進而導致該分裂式結構之吸熱側上之高表面溫度。
由於η型團塊與ρ型團塊是配置成一連串之對,其中一鍍 銅(或任何其他類型之高傳導性)片連接每-ρ、η對,^ 而導致其間良好之熱連接,因此,實際上,僅必須提供__ 透鏡以將太陽光聚焦於每—對之導體片18上。藉由太陽輕 =之通量確定熱側上之溫度的值,且藉由周圍溫度確定低 -位準。因此’熱電系統上之總體溫度梯度為(,其 中凡為藉由將太陽通量集中於熱側p、n元件上而達到之溫 度’且為周圍溫度。 —對於複合熱電臂(諸如,圖5所示之複合熱電臂),該 複合熱電臂之上表面曝露於通量Qh下,因此,如先前所述, 藉由使人射於電池板上之太陽光通量I集中在—起來獲得 熱::Qh’其中無疑Qh>>Qs。為簡單起見,假定曝露表面 或匕3 p、n臂之兀件處的熱對流為可忽略的。此外,僅為 5演示所涉及之原理㈣,除了經聚焦之太陽轄射的 、_卜不包括發熱或局部通量。使用此等假定,可易 於展不’隨包含每-臂(見圖5)之層的幾何參數及物理性 質而變的溫度為: 21 201041194
Ti = Th- QhLh/Ahkh 方程式 (4a ) T2=T,- QhLj/Aiki 方程式 (4b) tc=t2 - QhL〇/Ackc 方程式 (4c ) T〇c = Tc - Qh^ Achc 方程式 (4d) 其中,T!為l6,p,n與26p,n之間的界面處之溫度,τ2為 26ρ,η與16"ρ,η之間的界面處之溫度,Α為熱電元件之橫截面 面積,L為元件之長度,k為元件之埶導輋 …守+ ’下標h指代熱
側’且m指代冷側’下標1指代中間連接層,且U 冷側上之對流熱傳遞係數。 e 或者,給定溫度梯度,對於认々a 、、、。又值之中間溫度的層厚 度可自下式導出: 方程式(5a) 方程式(5b) 方程式(5c) 方程式(5d) L h=(T h ~ T1) A h k h / Q h Li = (Ti - T2)Aiki/Qh Lc=(T2 - Tc)Ackc/Qh Tc=T〇c+Qh/Ahhc 22 201041194 對於埶電臂之按與熱表面相距之軸向距離來表達 接著可選擇適當孰電:ΓΓ,確定相應中間溫度,且 優值的熱電材料。或者, /、有最佳 一 在選擇了特定熱電材料時, Ο Ο 二其優值之最佳溫度為已知的,且可藉由使用方程 來估計每一層之厚度。 径式(5) 應注意,藉以導出方程式(4) A (5)之模型與特 實體系統(亦即,圖5之眘栌έ βa 主興将疋 线)有關。缺地,相繼 優可,、強加不同之二維或三維邊界條件之熱傳遞模型輕 〇舉例而吕,該模型可包括團塊或中間連接處之對流; 發熱亦即’邊界處之焦耳熱"妾面處之泊耳帖效應;與 其他兀件相比具有不同橫截面面# Α之元件;具有不同^ 維形狀之元件;等等。根據所考慮之應用的物理參數^ 將此等邊界條件用於可包含任一組溫度位準的任何實體系 統0 '、 值付強調的是,在邊界表面處之變化太陽通量或變化 溫度(料,變化邊界條件)之情況下,所得溫度分布將 相應地變化。然:而,就沿著㉟電臂#供有差別之優值的相 繼熱電材料之結構而言,可幾乎始終包括一最佳熱電層, 其在發生設計條件之例外時將改良該結構之總體效能。 此外’分裂式結構及相繼多層熱電材料之概念使得能 夠單獨地、綜合地最佳化各種熱電材料及中間連接器之所 23 201041194 有幾何參數、物理性質以及η側及p側處之分層熱電層的 S交计。在先則技術之標準熱電模組中,此類最佳化為不可 能的。 然而’已說過’強調溫度相繼熱電材料之概念亦可應 用於標準熱電模組中。典型之非分裂式熱電模組通常非常 薄(1.5 mm至2 mm )且經受寬範圍之溫度,有時為幾百度。 因此,若採用一組適當之相繼熱電材料以替換目前所使用 之單層ρ、η團塊,則可極大地改良該等模組之效能。圖9 不意性地展示根據此原理修改之先前技術之熱電模組。根 據本發明,Ρ型臂及η型臂中之每一者包含兩個相繼熱電材 料層,其間有一連接層。假定一熱侧溫度為3〇〇。〇〜4〇(rc且 冷側溫度為50°C〜6(TC,接著,參看圖4入及圖4B,熱電材 料之良好選擇將為N,,= PbTe、N,=、p,· = ζη^3、 P - Sb2 Te3、26n = Bi及26p = ρ型銅。該等連接層可由純 金屬、金屬合金、ρ型摻雜金屬、η型摻雜金屬、ρ型摻雜 半導體材料或η型摻雜半導體材料製成,其巾在給定應用 中使用與本文中所描述之用於選擇熱電材料之考慮因素類 似的考慮因素來選擇最適於連接層之材料。 〃使用刀裂式結構及/或多個相繼層之方法使得能夠在寬 1巳圍之狐度及,里度梯度内設計並操作熱電結構、模組、裝 置及系統,而同時可確保每一熱電層之最佳效能。 /、八有包3夕個層之臂的結構時,熱電及電阻效 ::出現於層之間的每一接面處’該多個層藉由中間連接 接,該等中間連接層如圖6所說明在熱側及冷側處與 24 201041194 團塊最佳地匹配。然而,藉由適當地選擇材料,可使此等 效應基本上為可忽略的且甚至使其促成該結構中之總體熱 傳遞。 該多層結構可伴有若干效應,在針對特定實體系統設 計熱電結構的過程中應考慮該若干效應。此等效應中之;_ 些為: —熱電臂之每-接面處釋放或吸收之熱量取決於層 級之間的實體接觸及構成界面之材料之每—者的電子密 G度。在電子密度具有大差異之材料起作用時,被吸收或被 釋放之熱量為大的。具有類似電子密度之材料僅在小程度 靡或吸收熱。考慮到此,一結構之臂中具有不同電子 密度的P型材料與η型材料之間的傳導層應未必為銅(在 習知情況下為銅)。較佳地,在考慮到形成接面之材料的不 同電子密度時,傳導層之材料將選自較寬範圍之導體中, 例如二銅、金及錄或其合金,或ρ型或η型摻雜金屬。 *所產生之電力貞該模組所吸收之熱量的比來界 U定熱電發電機之效率。可藉由防止熱至周圍環境之任何損 失且藉由使穿經熱電材料傳遞之熱增加來達成效率之增 加。達成此目標之-種方式為用熱絕緣且電絕緣之材料 如’環氧膠)來圍繞該等臂。 在冷卻系統之情況下,在-接面處之負熱泊耳帖效應 亦即,熱吸收)可正面地促成該單元之效能,而正泊耳帖 效應(亦即,熱散逸)可由於額外熱通量負載而降低效能。 在此類系統中,應在發生負熱形成之接面處使用熱絕緣。 25 201041194 在另-接面處’可藉由利用多孔半導體團塊來增強熱散 逸。應注意,多孔介質可用於需要熱傳遞增強的任何情況 下。舉例而言,可用於正熱(散逸)泊耳帖接面處、冷卻 系統中之中間導體(26)處或甚至熱區及冷區之基板(18、 28' ' 28M及 20)處。 —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熱電材料串聯接合時,其限於遍 及熱電結構之層傳輪相等之熱流及電流。然而,每一材料 僅在熱導率與電導率之間存在特定比之情況下方高效地將 熱轉換成電。根據維德曼一夫蘭茲定律將熱導率與電導率 關聯: 方程式(6)
Kt/Ke=Const*T(°K) 其中Kt為熱導率,1為電導率,且τ為絕對溫度。在 熱電材料層具有不同之熱導率電導率比時,熱電單元之效 率降低。-層之此熱導率電導率比的量度被稱作該層中之 材料的厂一致性因數以⑽如咖^咖^仏該以為 西白克因數α、優值Z及絕對溫度了之函數。 方程式(7) CF = ( Vv^ZT+ 1)/ q; τ 在相繼熱電材料層之情況下,為保持熱電單元之效率 最大’相鄰層之間的-致性因數必須具有接近之值。根據 經驗,在相鄰層之一致性因數之間的比大於二時,熱電單 26 201041194 元之效率將接著急劇降低。 為了如本文所述基於相繼材料層來設計良好之熱電單 元,因此必須滿足以下兩個要求:每一層之優值應:兑最 大值與臂中該層之位置處的溫度儘可能關係密切;及相鄰 層之CF的比必須小於二。 一致性因數之概念解釋了為何先前技術之熱電模型 (諸如’圖1所示之熱電模型)並不高效(尤其在熱側與冷 側之間存在大溫差時)的原因。參看方程式(7 ),可看出, CF與溫度成反比。因此,在臂包含單個團塊之熱電結構(在 此種情況下,z及α均中,CF對溫度之依賴性指示 在熱界面及冷界面處之⑺的值可能不相同,且因此熱電臂 之效率在所有情況下皆會降低且在溫差大時將會嚴重降 低。 可藉由破壞熱導率與電導率對彼此之依賴性來克服使 層級之間的界面處之材料之一致性因數匹配的此問題。此 〇依賴性為熱傳導及電流流動均穿經熱電結構之臂發生的事 實的直接結果。提議可將一電路添加至該熱電結構以允許 電流自外部流動至具有不同一致性因數之層之間的層之材 料。達成熱導率與電導率之間的分離的一種方式為藉由使 用與一極體串聯之電線,此允許電流在臂之外部流動且同 時允許熱沿著熱電單元之臂傳播。在此種情況下,設計僅 需要考慮對優值之要求。發明者將電流流動與熱流動之分 離稱作熱分裂,將在下文中對其進行詳細論述。 —擴散可修改鄰近半導體之化學性質及物理性質。此 27 201041194 效應可導致相繼層之熱電性質的惡化。若情況正是如此 則應添加一保護層(亦稱作被動層、塗層或分離層)以 止跨越界面之擴散。該保護層必須在阻斷諸如摻雜劑 屬原子之元素的同時允許熱及電流之傳輸。可使用若干種 不同技術來在不同之溫度條件及化學周圍環境下防止擴 散。舉例而言,可藉由蒸發、藉由用化學品清洗或藉由電 漿處理來沈積該保護層。形成保護層之另一種方法為使用 聚合物’纟充當阻斷網。不可能在本文中給出關於用於形 成保護層之特定方法及用作保護層之物質的—般建議,因 為該層必須適於所考慮之界面之任一側上的材料,且將因 此對於每一具體裝置及應用之熱電結構而言為不同的。 基本分裂式熱電結構包含一個或複數個臂,每一臂包 3 一由η型或p型製成之元件鏈。此配置能夠解決先前技 術之冷卻及熱管理問題中之許多者。熱電鏈之一些實例展 二於圖10Α至圖1〇c中。可藉由仔細地控制諸如該鏈中之 -件(亦即,熱電元件及熱側及冷側及組成中間連接 之元件)φ ^ ^ . 一 母一者之尺寸的參數及藉由適當地選擇每— 疋件之材料的類型來確定穿經該結構之熱的傳遞。 所熟知’熱電模組已廣泛地用於冷卻。無疑, 夕數冷卻麻田士 …用中’主要要求為在熱電模組之冷側與熱側之 間達成最夫、、田芏 …、 避差。在先前技術之熱電模組中,可達成 大溫差△ T 後 认 max導致輸入電流Imax,其中ΔΤ_Χ& Imax由下式 方程式(8a) △ Tmax = 1,4.1-(1 + 2^)05 z 28 201041194
Imax=(kt-A/La)((l+2ZTh)0·5- 1) 方裎式(8b) 其中; Z為優值(見方程式(1))
Th為模組之熱側上的溫度 kt為熱導率 A為團塊之橫截面面積。 L為團塊之長度(高度)。 a為西白克係數。 鑒於方程式8 ( b ),有必要調整團塊尺寸A/L以便為所 要工作電流設定限制。在典型熱電模組中,存在幾百個團 塊’歐姆電阻為幾歐姆,平均團塊橫截面為α=1·4 mmxl 4 mm或1 mmxl mm ’且團塊高度通常為L=2 mm至3 mm。 因此’ η = L/A通常為i.o mnrl的等級。 於標準模組中相斜m & 相對阿之歐姆電阻,熱側上之熱通量 Q h遠高於冷側上之冷卻能六n m , Α 1此力Qc。因此,必須使用大散熱器 來使熱側上之熱散逸。此Λ庐
Gh準熱電冷卻器之嚴重缺點之 圖11A說明熱電材料 _ 寸心n型凡件中之泊耳帖效應。在 電流I在所指示之方向上紅 上机動時,接著建立一溫度梯度且熱 在電荷載流子(在此種情況 贯况下為電子)之方向上流動。若 在「熱」側處提供某機構以田^ 一” Α 用於使在Th下「離開」元件之 熱Qh之置散逸,則只要雷4 ^ 戈電仙·流動,在溫度Τ。下之熱Qc便 29 201041194 何物件汲取至該元件 現Qh及Qc : 方程式(9a) 方程式(9b ) 將自在「冷」側處附接至該元件之任 中。
參看圖11A ’現以經典.形式來呈 Qc=IaTc - I2R/2-KAT Qh=IaTh+I2R/2-KAT
其中,L及A 刀別為元件之長声r古 ^ 山 又(円度)及橫載面面 積’Te及Th分別為兀件之冷側及熱側之溫度·,△丁二八一 τ, α為平均西白克係數’ r e為電阻率’ k t為熱導率且r ^ Μ 為由下式界定之電阻及熱阻: 方程式(10b: K=ktA/L=Kt/q 極重t rL /A減小’焦耳熱緩和’而逆擴散項增強。因此, ^重要的疋控制西白克項(Ιατ小焦耳項(PM)及逆擴 最;LlKAT)之間的關係。此可藉由利用對於元件而言且有 最佳優值2(見方程式⑴)之材料來部分地達成。 事實上’優值Ζ表示西白克效應、熱導率及電 :5效應的一種經加權最佳化。此等性質全部為依溫戶而 W此參…如此。然而,由於熱電元件I:: 30 201041194 度範圍Th :Te’因此選擇具有最佳ζ值之材料未必確保α、 Kt及re之最好組合的最好最佳化。
如下文所展示,藉由控制各個區處之η〜Α,在圖1〇A 至圖的分裂式結構鏈中,可個別且不同地 調節方程式〇⑷及方程式(叫之各個項的相對貢獻。 圖11B„兒明β 1〇B所示之類型的分裂式熱電鍵中之泊
耳帖效應。該等元件皆由n型熱電材料構成。參看圖10B Ο 及圖⑽,對於該熱電鏈中之第—個元件,方程式(Μ (9b)可如下表達: qcl=IaTl ~ Wrem-kt(丁2 - τ】 )/η 方程式(11 qhi=IaHl2reril__kt(T2 _ )/η 方程式(lib) 其中’ηι指代該鏈中之第一個熱電元件之尺寸。可為 其他元件以及中間遠技宜山来s / + ν , 〇 w接寫出_方程式,其各自具有其獨 特之rji。 在該鏈中之元件(亦即,熱電元件及中間連…^ 的界面表面處,離開—個元件之熱通量可等於進入下-個 兀件之熱通量’或可考慮至周圍環境之部分熱損失。此外, 沿著各個元件及連接器,根據所考慮之具體應用,方程式 可假定完全熱隔離或經調適以考慮到熱對流。 無疑,雲於方程式(lla)及(Ub),希望在高西白克 係數及低電阻及熱阻下工作。鈇 '、'、而具有尚西白克係數之 31 201041194 熱電材料亦具有引起高焦耳效應之高電阻率。替代移動至 最佳優值^亦即,中間a、^kt)以補償所高效應,在本 文中建議藉由在η i足夠低之杳、、τ v 疋対低之h况下進行操作來急劇地減小 =項。藉由調整該熱電鏈中之元件的尺寸,有可能與具 有南西白克係數(具有高電阻率re) A低熱導率kt之材料 一起工作,且藉此最佳化整個結構上積聚之熱傳遞效應。 =此,在方程式OU)及(llb)巾,可使西白克項達到盆 最大值,而使焦耳項及逆擴散項之量值減小。因此,元件 之冷卻能力得以增強,且傳遞熱負載所需之元件的數目相 應地減小。 如上所述,針對該鏈中之熱電元件及 者構造與方程式(Ua)及⑺b)類似之方程式,: 方程式求解以根據給定應用之約束來確定該鍵中 件的將最佳化相應焦耳效應或逆擴散效應之⑴值。約束之 實例為:最小化使給定物件冷卻所需之鏈的數目;最小化 在熱側處散逸之熱;或最小化輸入功率。 電子裝置及組件頻繁地經受變化之熱通量,且其效能 受工作溫度範圍顯著影響。旨在使溫度範圍穩定之:多= ㈣與相對長㈣常數相„。因此’大多數系統引入導 致寬溫度操作範圍之長時間延遲。且’在先前技術中,寬 溫度範圍是由於未設計成精確地管理熱之冷卻系統。舉例 用風扇來冷卻處理器晶片,然而,其響應時間為 長的且其散熱之精度為差的。 對於大多數電子組件而言’可維持效能,且若溫度限 32 201041194 於有限之窄範圍則甚至可升級效能。可藉由利用熱電循環 來精確地調節溫度控制及熱通量管理。施加至熱電電路之 外部電流之量值及方向可易於改變,且因此,可以高精度 有效地控制沒取至經調節表面或自經調節表面抽取的熱通 量。 、 使用先前技術之熱電模組,可使溫度維持在相對於所 要溫度偏差士〇.rc之窄範圍内。然而,為了實現此,散熱機 ◎構必湏相應地尚效’且必須儘可能快地放出所釋放之熱。 卜至關重要的疋,熱調節器(在此種情況下為熱電循 環)將:將雜訊(亦即,自熱功率)插入至待控制之物件 、接近衣i兄中。使用習知熱電模組,不易於解決熱散逸之 問題。 包3本發明中所提議之熱電元件之鏈的分裂式結構提 供所有可能之自由度,包括: (a) 由於該分裂式結構,將敏感性物件所產生之埶 ^ 自其發送走。 … 〇 (b) 該分裂式結構允許完全自由地為該熱電鏈中之 每一級處的熱電元件選擇最好且最個別高效之尺寸。 (c )焦耳(「寄生」)熱形成之效應及逆擴散效應顯 著地減少,進而允許設計者選擇具有高西白克係數之材料。 (d )可藉由調節該等元件之間的距離及其尺寸及性 質來控制時間常數。 ()可將熱電電流調整至低熱通量條件及高熱通量 '、 八中尚熱通量之情況事實上與顯著冷卻及同時溫度 33 201041194 穩定對應。 (f)可使用方程式5(a)及5(b)藉由综合最佳化 來獲彳于任何具體應用之要求(例如,溫度範圍、最小元件 數目、最小熱散逸或功率輸入)。 (g )藉由使電流反向,可分析冷卻或加熱效應及相 應地設計結構。 (h)該熱電鏈中各個元件上之負載並不均一, 如,處 載的。 於Th之上部元件與處於Te之下部吸收元件相比為過 標準熱電模組應在恆定電流下運作。在分裂式元件 之鏈結構中,可使不同值之電流流經該鏈中之不同元件。 具體言之,若流經處於Th之元件的電流比流經處於Tc之元 件的電μ N,則可達成較尚ΔΤ值或較高冷卻熱功率。將在 下文呈現可如何實現電流分裂之更詳細解釋及實例。 (i )可藉由使用回饋系統使一物件之溫度穩定於目 標溫度。存在可用於分裂式熱電結構之若干種回饋系統。 非常易於與分裂式熱電鏈結構結合使用之回饋系統的一個 實例包含-用以啟動電源供應器之熱電耗。#該熱電麵感 測到相對於所需溫度之偏差時,接著將電流供應至該分裂 式結構以補償該溫度改變,纟中該分裂式結構可視電流穿 經熱電臂之流動方向而供應加熱或冷卻。一或多個熱電耦 可經定位以感測該鏈上之任一位置處的溫度,藉此藉由控 制溫度沿著該鏈之分布來最佳化效能。 JLMl 測定與圖 34 201041194 熱電鍵。對於所有三個結構:L2=4〇mm,l :心幻〜〜及-〜卜…之預 疋值及使用其他參數之給定值計算出的T2及了3之值展示 於表1中。使用方程式(lla)及(llb)來進行熱傳遞模擬。 該等模擬是針對Bi2Te3執行,其熱電性f為:『謂μν/κ, rv=l〇 μΩ*ιη及kt=1.4 W/Km。針對銅來模擬電觸點(金屬 導體片)之值’亦即,α=2μν/κ、㈣彻 Ο W/Km。該等鏈之元件之間的界面處之溫度展示於圖η中。
實例2 ❹ 敎與實例1中之分裂式熱電鏈類似的另外三個分裂 式熱電鏈。對於所有三個結構:Ll=〇 5麵、L2=4〇峨、
Al = 12.25 mm2、A2=7 mm2、( , — mm2、I=2〇 A 及 T1=45 C °L3及T4之預定值及使用 一 炅用其他參數之給定值計算出的 T2及T3之值展示於表2中。盗. 無疑’所有其他參數(例如, qc及qh)相應地變化。該等鏈之 凡件之間的界面處之溫度 展示於圖13中。如實例1中針斟 τ针對熱電參數執行模擬。 35 201041194 結構 L3 T2 T3 T4 4 1 56 42 45 5 0.5 56 42 45 6 0.5 58 45 50 圖14及圖15分別示意性地展示用於冷卻及發電之單 式單臂之熱電電路的基本方案。 在圖14及圖15中,使用以下符號: 一 Qe =在冷側上在溫度Te下吸收之熱(圖14)=在冷 側上在溫度Tc下消散之熱(圖i 5); —Qh=在熱側上在溫度Th下消散之熱(圖14)=在熱 側上在溫度T h下吸收之熱(圖15 ); —Q=穿經熱電臂之熱流; —1=穿經熱電臂之電流; -e、電子流;
Jeh、jec、Jih及jie=分別在熱側及冷側處之外部及内 部接面; —qeh、qec、qih及qic=分別在熱側及冷側處之外部接 面及内部接面處的泊耳帖加熱效應,其中+意謂散逸熱, 且-意謂在接面處吸收熱;
Th及Tc分別為熱外部接面及冷外部接面處的溫度; 一 Tih及Tic分別為熱内部接面及冷内部接面處的溫 度; 一 Lc、Lh及Li分別為冷側上之團塊、熱側上之團塊及 36 201041194 中間層級的高度(長度); 一 wh及wc=外部電路中之焦耳熱; — 粗灰線表示熱絕緣; 一該等團塊内部之虛線表示多孔材料; 一 18 =傳導片; 一 16’及16"分別=熱側團塊及冷側團塊;且 —26=中間連接。 Ο 〇 任何熱電系統或装置包括熱及電流(在n型材料之情 況下為電子’纟p型材料之情況下為電洞)的同時發生之 流動。該分裂式結構亦包括在内部熱電接面處發生之某額 外物理現象。必須加以考慮之現象為分別在冷區及熱區處 之熱吸收及熱散逸、環境與熱電臂之元件之間的埶傳遞、 該等熱電臂及外部連接中之每一材料的焦耳熱(A,, 及内部接面及外部接面處之泊耳帖加熱/冷卻。 該分裂式結構使此等局部物理現象之位置處的實際干 ,為可能的,此干預使得能夠最佳化熱電結構之功率:出 或熱傳遞。在標準熱電模組中,不可對模組進行干預,且 良效能之全部措施為試圖最佳化散熱區或熱源 ^藉由對包含熱電結構之臂^件進行修改或在某此情 况下對整個結構進行修改來實現該實際干預。 =於冷卻應用(圖14)之情況而言,重要的是使(亦 二在:冷卻侧處被吸收且傳遞至熱側之熱的量)最大化。 2求無額外熱負載引人至在其自冷區至熱區之路徑中的 “、、奴。因此,應採取若干措施: 37 201041194 (a ) 應將熱絕緣 即’在Je。及Jih處)以便防止來自環境之熱輸入。重要的是 試圖確保僅傳遞來自目標(亦即,待冷卻之物件)之熱。 (b )另一方面,在形成正泊耳帖效應之接面Jic及Jeh 處’需要增強自團塊至環境之熱散逸。此可(例如)藉由 在此等區中形成用於該等團塊之多孔結構(由該圖中之虛 線指示)或藉由使用良好之導熱金屬多孔包層來達成。 (c )且,已發現,在Jic處增強自中間導體至周圍環 境之熱傳遞將減少熱負載且實現Qe的較高效之熱傳遞。 (d )應注意Jec處之線連接以最小化可歸因於連接線 Wc中之焦耳效應而擴散至冷卻系統中的外部負載。類似 地,將增強穿經熱區處之連接、線%的熱傳遞。%及%均 可由具有最大周邊面積之非絕緣多孔導體材料製成。 ()可藉由改變團塊之橫截面面積(例如,藉由使 用具有截頭圓錐形开4m A & ^狀之團塊)來實現增強或減少熱傳遞。 現參考圖15所示之發雷 發電方案,㈣作組態本質上類似 於冷部迴路之操作組態。 曰Τ用之觀點而呂,熱吸收Qh(亦 即’在熱側處被吸收且值 一“ 傳遞至冷側之熱的量)%為確定豆 他操作參數(例如,内 雒疋八 應注意,在冷卻迴路之^度及輸出電流U之觸發參數。 ^其確定其他參數(::況下,該觸發參數事實上為電流 …示之d〇™、Qh)之值。在如 将入Qh、熱通量Q及電子流e-之方6沾 情況下,所得電流 V t卞他e之方向的 示之方向相反的方^方向疋在與圖14中針對冷卻情形所 然而,由於圖14及圖15中之目 38 201041194 標為不同的’因此應根據應用進行相關聯實體系統及裎序 中之干預。在冷卻循環中,有必要消除或減少可來自外部 之極熱負載以使Qc最大化。在發電之情況下,藉由流經熱 電兀件之最佳熱通量來獲得最佳電流Σ。△ τ愈大可得到 之電力愈多。為了維持最佳溫降ΔΤ及最高熱通量Q且鑒 於圖5,應採取以下措施: (a)在此種情況下,應使穿經熱電臂之熱流的整個 路徑與周圍環境熱絕緣。 〇 ( 增強至處於T。之環境的熱傳遞以保持Tc儘可能 低。 (c)與冷卻方案相反,對熱電材料及導體之選擇旨 在降低Jec及Jih處之泊耳帖效應。 極重要的是,強調要特別注意根據熱區及冷區處之溫 度範圍在此等區處採用熱電材料。該分裂式結構展現出根 據所考慮之應用之實體情形局部地選擇熱電材料的可能 性。 b 〇 . 雲於圖14及圖15,有意義的是,注意系統參數之效應 及趨勢中之-些。知道各個參數之趨勢將向設計者提供最 佳化系統效能所必需之知識。可自綜合之物理分析來獲得 各個參數之效應。為達成說明之目的,分析發電之實㈣ 統(根據圖15)。假定使熱通量h入射於熱區團塊之外表 面上之應用及經由團塊及連接器獲得之有效絕緣(如發電 方案中通常所需要――見上文),得到經由熱導體及 熱傳遞方程式: 39 201041194 £] 方程式(12) 方程式(13) HGA+述;丨 kh
Hg#+ 方程式(14) 方程式(15
Tic-Tc^ GcLl -KίΐΛ_+ g,A- + ^) z ; G =〔支、 q'>+ShLh+g.Li+gcLc 其中,gc、gh & gl分別=冷側上之團塊、熱側上之 及中間層級中之每單位體積的發埶 鉍.曰Τ Η ㈣赞‘、,、丰,對流熱傳遞係 數’且Τχ為冷側上之周圍溫度。 '上文所論述之原理表明產生包含單個臂之熱電結構替 代習知雙臂結構的可能性。在單臂模組中,每—臂由呈分 裂式結構之兩個熱電團塊組成,一連接層在其間。該等= 臂結構可包含分別在吸熱側及散熱側處之兩個η型團<塊或 兩個Ρ型團塊。由於在技術現狀下,η型材料給出比ρ型材 料好之結果,因此僅使用η型材料對於多數應用而言為較 佳的。 單臂單式分裂式熱電結構可解決電子及微電子領域中 之冷卻問題中的許多者。呈單晶體形式之一 η型團塊可直 接附接至一印刷電路、一個別晶片或處理器(例如,藉由 在半導體元件之背面上膠合或甚至生長該團塊),且用以吸 收其所產生之熱。將藉由一連接層(例如,線)將此團塊 201041194 連接至由不同材料製成之另- η型團塊,該另一 η型團塊 將與散熱器熱接觸以使由第—晶體吸收之熱散逸。該散 、叮為(例如)圍繞正冷卻之元件的金屬外殼。如將在 下文更詳細描述,附接至正冷卻之元件的晶體可經由多個 獨立中間層而連接至安置於該外殼上之不同位置處的若干 團塊以實現熱之高效散逸。因此,單式單臂熱電電路之原 理可用以•又a十冷部系統,其可恰好建置至微晶片中,進而 〇減V或消除對獨立冷卻系統之需要且替換現今用在諸如% 及膝上型電腦之裝置中及用在通信機櫃中的通風風扇及散 埶器。 〆、、、Dtr 由於内部接面處之泊耳帖效應,替代使用Η半導體 對,可藉由適當地連接僅n型團塊或僅p型團塊來構造完 整之熱電模組。作此操作之動機為,實務上,由於對数電 材料之限制,熱電結構(模組)中之n型臂及p 導率及電導率之效率不相同。建置具有僅最高效(對於特、 ❹疋應用)之類型的半導體材料之臂的熱電結構將有助於使 該結構之總體效率最大化。且,儘管該臂之兩側上的團塊 可由相同熱電材料製成,但出於本文所解釋之原因 用不同η型(或p型)材料來分別使材料之之因數盜 及冷側處之溫度匹配,則該結構將較高效。 —、”、、' 圖Μ及圖16Β說明構造已在先前技術中考 熱電模組的兩種方式。原則上,兩種組態均可式 實務上,兩者皆不產生可用之熱電裝置。圖,然而, 聯連接看似構造起來簡單且容易;然而 厅不之並 I用」之觀 41 201041194 點而言’其無法使用,因為對於相對小之電位差,眾多團 塊沒取非常大之電流。圖1 6A所示之單式配置(其中該等 團塊是藉由電連接器40電串聯連接)無疑需要較複雜之電 連接’且對於典型之緊密型先前技術模組(厚度通常為2 mm )’急劇之熱短路形成,其可快速地終止熱電效應。 可應用上文所論述之分裂式熱電結構以允許實現如分 別在圖17A及圖17B中示意性地展示之串聯或並聯之單式 熱電電路。應注意,本發明之單式熱電結構可為η型或p 型的。在熱電材料之當前發展階段,η型材料通常具有比ρ 型材料高之熱電效率,但是此在將來可能改變。在任一種 情況下,應根據本文所論述之原理來選擇材料以便為給定 應用給出最佳結果。 基於分裂式結構而構造之單式電路不限於低數目個分 裂對以便減少電流負載《使用該分裂式結構,熱電團塊可 遠大於1 mm至1.4 mm之團塊,該等i mm至! 4 mm之團 塊必須常用於先前技術模組中以便滿足表面非常平坦且陶 竞板施加給所有團塊之壓力均勻之緊密型結構的要求。此 與適當長度之中間連接之使用結合允許熱區與冷區分離, 進而移除熱短路之問題。大體上’就分裂式結構之概念而 言,消除了使圖16A及圖16B所展示的所提出之先前技術 解決方案不切實際的問題。特定言之,藉由使用圖5及圖6 所不之原理來提供包含熱電且傳導之材料之若干個層的臂 來使新設計方式(具有各種優點及自由度)可用,該等熱 電且傳導之材料具有不同之優值及/或選定尺寸以便根據: 42 201041194 著該臂之不同位置處的局部溫度來最佳化優值之值。 在上述分裂式結構中,該結構之吸熱側與散熱側處之 熱電元件的數目之間存在一對一的關係。吸熱側上之每一 η 里或Ρ型元件經由一臂連接至散熱侧上之同一類型的元 件。如在先前技術熱電模組之情況下,熱通量及電流均流 經此等臂中之每一者。 然而’在利用先前未想過之修改結構之方式來設計熱 電結構以便增加基於其之結構之總體效率方面,該分裂式 熱電結構實現大得多之靈活性。舉例而言,圖4Ε示意性地 說明一分裂式熱電結構之具體實例,其中前一段中所論述 之一對一關係被破壞。在圖4Ε所示之結構中,已藉由將額 外之Ρ、η元件對電串聯連接至圖4D所示之熱電結構之核 心之散熱側上的元件對來添加該等額外p、n元件對。根據 上文所述之原理適當地選擇額夕卜p、nit#之材料可急劇地 增加該結構使在吸熱側處吸收之熱消散的能力。 〇 A熱電結構考慮分裂式結冑已向I明者建議三種新方 法,其可用於在加熱、冷卻或發電應用中基於本文所描述 之原理最佳化其輸出。此等方法已由發明者命名為熱分 裂、功率分裂及電流分裂。 熱分裂結構允許在熱電結構中電流之輪送與熱之流動 脫離。基本熱分裂結構100示意性地展示於圖中。熱分 裂結構100之「熱」側及「冷」側么έ 6 ^ … 」调谷自包含一夾層102,該 夾層102含有複數個η型及ρ型眢 Ρ I f 16„及ι6ρ,該複數個η 型臂及ρ型臂夾於兩個支標層28之η β 1 β “之間且藉由金屬傳導片18 43 201041194 :串聯連接。為簡單起見,已將臂l6n及i6p繪製為單個團 ;但其可為較複雜之多層結構(諸如,圖5及圖示 之多層結構)’其中根據上文所論述之原理來選擇材料以最 大化穿1 #之n且’不必在結構_ t熱側及冷側處 夾層102之間存在對稱’亦即’選擇臂之數目' 其結構 及材料之選擇以在每1度狀況下最大化熱流。 在圖18中’支律層28呈現為硬質板;然而,實務上, 支撐層28可為硬質或可撓的,進而允許其在應用需要時與 散熱器或冷卻器之輪廓匹配。除了維持結構之實體統一性 外支樓層28之功能為在阻止電流之傳遞的同時儘可能高 效地傳遞熱。支撐層28之-實例示意性地展示於圖19中。 此圖中所見者為薄銅板或銅簿m’其塗佈有—層非導電材 料106 ’諸如’環氧樹脂。支撑層之另一選擇為習知㈣。 在兩種晴况下’在支撐層之表面上產生金屬傳導片U之圖 案,該熱電元件16n及16p (例如)藉由適當膠而連接至該 支樓層。纟另—具體實例中,可使用半導體卫業中所使用 之習知技術來產生整個夾層,包括在傳導墊18上「生長」 半導體元件16p& 16n。可能適用於熱分裂結構之典型尺寸 的說明性指示為:銅層1()4—! mm厚、環氧樹脂層ι〇6 —5〇 ^^厚,且銅片18— ΙΟΟμιη厚。 如圖18所示,藉由外部電導體(例如,銅線)將結構 100之熱側及冷側處之夾層102電連接以形成完整之串聯電 路。圖1 8展示加熱/冷卻應用,但明顯地,在發電應用中, 一電負載可替換dc電源。 44 201041194 藉由熱傳遞裝詈 置108在結構100之熱側及冷側處之杰 層102之間傳遞埶。力羽土 “、、在%知杈組及分裂式熱電結構中,主 要藉由穿經團塊及中間遠垃 γ間運接ι§之傳導來進行冷區與熱區 間的熱輸送。熱分裂杜错s 袁結構展現出利用其他構件來在兩個層 之間傳遞熱通量的新方七,办丨1 ^ ^ ^ 方式例如,熱管或傳導載體與熱管 之組合。應注意,可將轨其士 μ m ^ 等…s主體用作低熱通量之熱傳導 貝’且對於較尚熱通量可啟.教其地接 里·J段動熱管機構。亦應注意,與習
知熱電模組及本文所描述之新開發出之分裂式熱電結構相 +使用該熱刀裂結構,該結構之吸熱側中之每—團塊不 必藉由中間連接器連接至散熱侧中之相應團塊。且,熱侧 上之夹層中的團塊之數目未必等於冷側上之夹層中的團塊 之數目。可使用本文所描述之原理來確定每一側上之夹層 甲的團塊之數目、其組成材料以及熱傳遞裝置之數目以最 大化熱傳遞(或所產生之電力)。 大體上冑侍注意的是’分裂式熱電結構(其中電流 及,、,、同τ m结構之臂)與熱分裂結構之間的某些差別: ()電刀裂對於均一模式下之熱通量之吸收及傳遞 為最好的對於均質且均—密度之熱電元件為較佳的。另 外,對於低冷卻、加熱或功率容量,團塊之數目為低的, 且中間連接器主體可為薄的且非常可撓的。 (b)熱分裂結構較適於硬質結構,其中中間連接之 y撓ί生並非必要條件。此可為高數目個元彳(較高功率容 :)之情況’在此種情況下,熱傳遞裝置將具有相對大之 也、截面面冑熱分裂結構可藉由適當地定位熱傳遞裝置108 45 201041194 要求來容 熱釋放之 及調整其參數以使其能夠有效地應對局部熱傳遞 易地考量熱電元件之變化密度(在熱點或非 情況下)。 = 以下情況為成立的,與如在常規分 , %刀衮方法中使用大數 目個線狀中間連接器來實現該結構之 ⑴之間的熱傳遞相 比,熱分裂結構可呈現硬質;但在另—方面,使用較大橫 截面面積之熱傳遞裝置減少中間連接器主體之電阻。因 此’外部電力之消耗可減少。 (〇上文所論述之熱電方程式展示存在最佳值 fL/A(L為團塊高度且a為其橫截面),對於該最佳值, 熱電元件之數目最小。對於較小之η,功率消耗為低的而 所需元件之數目可增加。另-方面,可藉由使純大橫截 面之中間連接器來減少團塊之數目。雖然η、熱電元件之數 目與功率消耗之間的此關係可為上述分裂式熱電結構之限 制,但在熱分裂結構中顯著地增加用於熱傳遞之面積(熱 通S載體)要容易且簡單得多。此實現較低數目個熱電元 件之使用以及較低電力消耗。換言之,藉由熱分裂結構, 熱輸送之最佳化程序可與電力消耗之最佳化及/或所需之熱 電對之數目去耦。 分裂式結構之最重要特徵之一為其允許亦分裂熱電裝 置之操作功率的自由度。就熱分裂概念而言,熱通量可易 於分裂至一個以上位置,如示意性地展示於圖2〇中。 如已在上文關於電子及微電子之領域中的冷卻問題之 單臂解決方案所論述,在不使用熱分裂之分裂式熱電結構 46 201041194 亦了採用將熱功率分裂至多個 位置。然而,功率分裂在 "、…、刀裂結合使用時將簡單得多。 、丨::丨,功率分裂降低了對在熱區處大的熱分散器之 求。如(例如)在圖18中,使用熱被散逸之一「熱 …’έ」產生強烈之熱點,其影響所有向上之溫度Τι、丁2、 Τ3、Τ4(圖11Β)且因此減小較低層級(冷區)之功2率 吸收之能力以及使吸收表面處之溫度並對其加以控
如圖20所示,功率分裂至熱被散逸之許多個「熱焦點 (例如’位於圍繞—電腦之處理^的金屬外殼之不同壁上)」 導致沿著整個熱電系統之整個溫度剖面的減小,且因此緩 和對散熱器及熱區處之熱分布的要求。實際上,藉由利用 功率分裂概念緩和熱密度及在熱表面處使熱分布,使較高 且較強烈之冷卻能力的可能性可為系統設計者所用。
本文所提議之新分裂式結構亦提供在熱電結構中利用 電流分裂之可能性。所稱電流分裂,意謂分裂式熱電層广 (亦即,《區處及熱區處)之電流是由不同位準之電流: 入。標準熱電模組利用相繼流經所有熱電團塊之給:電 流。然而’如所熟知,熱吸收冷側處之熱負載可遠低於執 釋放熱側處之熱負載。將高電流用於兩個區引起不必要Z 高焦耳熱效應。已藉由發明者使用本文所論述之原理來展 示,藉由在吸收區處施加減少之電流而在熱釋放表面 加較高電流減少熱電結構之總功率消耗且增強冷卻能力。 無疑,此電流分裂模式不可應用於標準熱電模組。 47 201041194 將不僅以簡單方式來理解電流分裂 m必,亦即,僅 熱區與冷區處之電流的值不相等。以下愔 「丨月况為成立的,首 先,電流在熱吸收團塊處與在熱分散團塊處為不相等的。 然而,另4,分裂式結構整體上使得_進行圏塊之各種 固有配置,其可控制内部熱電接面處之發熱。使用電流分 裂概念之熱電結構的某些組態之實例象徵性地展示於圖 21A至圖25中。 、 圖21A展示簡單之分裂式結構,藉此使用方程式(I。 及(lib)確定之在各個接面處的溫度刮面展示於圖幻b中。 圖22A及圖22B分別演示使電流分裂之兩個變體同時在 内部接面Jih或Jic處引入p型元件(表示為Ps)。在該等圖 式中,I為引入至熱電結構中之電流,且i為自裂出之 電流。可藉由改變所添加之團塊Ps之電阻率來調整丨之值。 所引入之p型元件充當來自内部熱電接面之熱的點吸收 器,且因此直接影響T2及T3。事實上,藉由如所示般分裂 電流使圖21B所示之整個溫度分布減少至較低位準。應注 意在P型臂中,引入一表示為Ns之n型元件以實現功率 分裂。對於給定之總電流〖,與無電流分裂的圖2ι A之簡單 分裂式結構相比,圖22A及圖22B之電流分裂結構導致較 低功率消耗及較高功率冷卻。 圖23A及圖23B分別象徵性地展示基於圖22A及圖 之電机分裂結構的完整熱電單元。藉由將ρ〇Β電路用 於上部層及下部層來容易地進行圖7A及圖7B之結構,其 中上。P層與熱分散器相關聯,且下部層與待冷卻或對溫度 48 201041194 加以控制之區相關聯。 如圖23Α及圖23Β所示之分裂4社· 士塞丄Α 4丁之刀裂式結構大體上與熱電系
、死及裝置有關,苴中執调盘私拉取,士 iL ,、甲”、、源與散熱盗彼此遠離。然而,隨著 該寺層之間的距離減少至盆 &夕芏〇 了犯之最小值,此等層再次達 成一緊凑之新熱電模組,其有 八 兵具有刀裂式熱電7〇件、使電流 y刀裂且包括額外p N增 〇 ^ s B攻裔j針對寬範圍之冷卻能力來 设计此^模組’且此等模組可用作具有增強之效能特性的 Ο
新近‘準」熱電模組以替換現今使用之標準熱電模組。 除圖22A至圖23B所示之分裂電流方案外。-旦已採 用基本分裂式結構,便可提議其他方案。 圖24及圖25表不用於引導電流穿經熱電結構之另外 兩個方案。在圖24之方案中’調整電流使之以不同量值流 經該熱電結構之不同元件。在圖25中,電流以相同值流經 所有元件。此外,在任一種情況下,所有電流分裂方案事 實上使得能夠進行對來自熱電接面之熱的局部吸收,此又 增強整個熱電裝備之總體吸收。基於模型化以及實驗測試 之計算已指出每一方案之優點以及較佳操作範圍。 圖26及圖27示意性地展示使用熱分裂及電流分裂概 念之熱電單元。在圖26及圖27中,如關於圖18所描述之 夾層結構1 02用在散熱側處,且在吸熱側上,電流分裂成 兩個及四個不同值之電流,其流經相應數目個熱電元件群 組。此等結構允許最大化來自具有非均一熱條件之表面(例 如,區域化熱點或冷點)的熱吸收及傳遞。應注意,在圖 26及圖27所示之結構中’無需如純電流分裂之情況中(圖 49 201041194 22A至圖23B )引入額外吸收器ps或Ns。 應強調’本文中之描述的與冷卻系統有關之部分皆可 應用於發熱或發電,且反之亦然。 應注意,就此而言,現有熱電模組之過標準化給設計 者(其必須將此等模組用於各種實體裝置及應用)留下非 常少之自由度(在最好之情況下)或根本不會留下自由度 (在最壞之情況下)。因為情況正是如此,所以設計者必須 根據所考慮之應用的要求調適該模組周圍之應用而非調適 熱電系統及現象。 目刚’世界上之公司在諸如以下各者之各種技術領域 中將標準熱電模組廣泛地用於冷卻、加熱或能量產生:電 子儀器、溫度控制及溫度穩定化、現代空間系統' 電信、 電子裝置、光學及醫療系統,及許多其他工業、消費型、 科學及實驗室系統。在所有上述領域及許多其他領域中, 使電子組件冷卻或使來自電子組件之熱高效地散逸之要求 對於該等組件之壽命長度為最至關重要的且因此對於整個 系統或裝置之效能為最至關重要的。冑常藉由附接至相對 大之散熱器及風扇系統之標準熱電單元來使此等電子組件 冷卻由2 mm熱電模組驅動之典型熱電總成在該熱電模組 之每-側處可需要厚十倍以上且面積大若干倍之散熱器。 此之結果為熱電裝置變成比電子組件不成比例地大許多 倍進而需要更多空間,此有時變成設計中 參數。在最好之情況下,此導致無效設計,或在最壞之情 況下使裝置無法冷卻’其中晶片密集地配置或無空間可 50 201041194 供冷卻系統所用。 分裂式結構在根據本文所描述之原理應用時事實上消 除現有典型緊湊模組及基於此等模組之熱電裝置的多數限 制。對於給定應用,分裂概念、相繼熱電層之使用及在該 結構之熱側及冷側上的可撓性支樓層之使用允許基於改變 該模組之所有元件之參數的能力最佳化總體效能以及根據 所考慮之具體應用選擇最佳熱電材料。同時,分裂式單式 單元件'單式元件結構、單臂結構、熱分裂、功率分裂及 電流分裂之概念引入冷卻、加熱及發電裝置之許多種新的 可能性。應注意,在任何應用中,因分裂式熱電概念而變 成可能之概念及方法中之任一者可單獨地或以組合形式整 合於設計程序中。 ^在本發明之各種具體實例中,一方面’本發明允許設 。十者集中於給定應用之特定特性,同時允許基於處理熱電 系統之參數的能力來最佳化總體效能,包括根據所考慮之
:用之實體情形來最好地選擇每一區處之最佳熱電材料。 舉例而言,在方程式(12)至(、 及““ ;主(15)中,已假定熱電元件 出然而’易於將用於導 況。 換至兀件之不同或變化橫截面的情 作為另一實例,因為已描述了 性,所以可容易地陳述使冷卻區域與力:刀/結構之特 …熱電襄置之兩個關鍵問題域;加=分裂促成解 值及歸心加n使用最佳優 心间的熱傳導而降低效 51 201041194 率。在利用薄膜熱電系統時,此等問題變得更嚴重。一方 面在薄膜熱電層(或多層)之情況下預期功率密度之急 劇增益…—方面’歸因於整個薄膜上之高溫度梯度, 多數熱通量可自熱區流回至冷區。此外,“塊體移動至 薄膜時,#電材料展示較大之優值,因此極重要的是,複 得效:之損失及甚至升級超過在塊體材料之情況下獲得之 效率知失複传1 & ’歸因於新熱電材料以及薄膜熱電系 統之發展而取得的熱電冷卻器或發電機之近來進展可取決 於適當技術之將來發展。採用單式分裂式結構可展現出利 用新熱電材料及薄膜單元+ i /守肤早70之優越性的新方式。同時,分裂 式結構實現在更多营 夕耳腰目甶度之情況下的靈活設計及熱管 理。 發明者相信,將根據所考慮之特定系統的要求來個別 地選擇具體技術鈿冑,例如,將s塊焊接或夾緊至中間連 接之方法、將團塊附接至可撓性支撐層之方法、中間連接 器之組成及p、n團塊之組成及其尺寸。謹記此在分裂式 結構及溫度相繼之熱電材料方面,可達成寬範圍之應用。 可利用基於熱電材料之優值與溫度場中之溫度分布之 間的耦合及一致性因數之匹配的設計方法由簡單之單式分 裂式結構(諸如圖11Β所示)及/或由溫度相繼之熱電層(如 圖6所示)製成太陽熱電板(諸如結合圖8所論述)◊只要 溫度梯度為可用的(諸如,在深水或在地熱之情況下),便 可應用相同概念及方法。在一些情況下,僅可利用相繼層 方法,且在其他情況下,分裂式結構與相繼層可組合以得 52 201041194 到最好效能。 控制單式分裂式熱電結構之輪出的另一種方式為使用 電流分裂概念來將不同值之電流供應至臂之熱及冷熱電元 件。對於冷卻,可藉由觸發具有較高電流之負載(執)元 件來達成穿經該結構之較高效的熱傳遞,而藉由較低電流 觸發冷凡件。此可藉由在元件之間汲取電流之部分(即, 使電=分裂’亦即’使用圖22A至圖25中所說明之電流分 ❹裂概w)來進仃。此為該分裂式結構允許藉由根據實體情 形之要求來幾乎獨立地處理熱元件或冷元件中之每一者來 控制、管理並最佳化整個熱電系統之效能的方式之另一說 對利用再生能源之上升需求及同時增長之環保意識已 促使來自許多科技領域之各種創新方法。朝向新一代熱電 '’口構或系統之進展為能量替代物之開發過程中所遇到的挑 戰之-,其可具有顯著之經濟及環境影響。如上文所描述 〇之本發明不意欲或預期以任何方式僅與本文所描述之特定 二用或系統有關,而是事實上本發明之原理可應用於用於 冷部、加熱或用於發電之任何熱電應用或系統。 、本發月之另冑引起關注之應用方向為用於開發電能 以用在相對小之自含式電能系統中。作為全世界對替代(再 生)能源之搜尋的部分,對此類型之系統的興趣漸增。熱 電=術及熱電模組之領域中的成就及發展可成為此等應用 :需且有效之選擇。此等應用之少數實例為:小型獨立功 。及冷部系統;船上、車輛中、鐵路客車等等中之空調或 53 201041194 水冷卻器。 另一類基本應用為將熱電系統用在各種攜帶型發電機 中,該等發電機能夠產生幾百瓦之電力以供(例如 各者使用:戰場上之軍用單元;料燈、㈣或對電力基 礎架構不存在之偏遠地區之—般電力供應的用於發電之單 凡’及熱電電池充電器。在所有上述實例及其他實例中, =源可直接來自太陽輕射或來自工作熱流體,諸如由太陽 、烴燃料或來自馬達之廢氣。同時,散熱器可 為周圍環境、風或局部可用之冷卻劑,諸如河流或水體。 用於此等制中之熱電單元將基於裝配為圖Η或圖15中 展示之基本單元中^ ^ t T之沣多者,其為提供必需冷卻或電力 需。 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使用當前 足大型應用挑戰。然而"“ ‘、'、電技術不滿 戰然而,標準熱電模組可僅用於 時微型系統;本文所少,、+.々沾姐s 文所描述之結構展現出用於滿 之挑戰及需要的大範園 孓糸、·死 A靶圍之技術。舉例而言 中之極熱引擎或排氣營J用目半辆 接至引擎體^ 只要熱吸收器直接附 虚,其中嵛献^ 散…、器位於移動中之車輛前部 處其中散熱(熱散逸)是藉由強制對 能夠吸收大熱通量連仃1因此了 似系統中,散執Μ…二南。在此系統及類 系統效能。換:Γ!ΓΓ 分,且可確定總體 置的熱電結構可用以===描述之分裂式結構之配 麻釋放之^ 之車輛之廢熱或自發電 •,…等及現有轄射體或周圍溫度轉向至高效埶 54 201041194 電能量回收裝置中。 所有上述各者僅為應用之實例,其將得益於採用本文 所描述之分裂式結構及/或概念及方法。本發明在應用於當 前應用肖將降低用於冷卻、加熱或發電之裝置及系統的複 雜性、簡化其設計及使其總體效能升級。 儘官已以說明之方式描述了本發明,但僅為達成說明 之目的而提供本發明之具體實例的具體實例及本發明之使 〇 用。發明者不意欲使本發明之範疇由所描述之圖式、配置、 材料或參數以任何方式來限制。應理解,在未超出申請專 利範圍之範疇的情況下,本發明可在具有許多變化、修改 及調適之情況下進行。特定言之,預期,在如本文所呈現 的本發明之熱電結構之一般概念中,可採用且相應地吸收 材料科學領域之新發展,其可導致高溫度梯度的進階之新 熱電材料等等。 【圖式簡單說明】 〇 圖1A及圖1B分別說明電流、熱、電子及電洞穿經n 型團塊及ρ型團塊之流動方向; 圖1C展示一 η-ρ半導體對; 圖1D象徵性地展示典型先前技術之熱電模組之一部 分,該熱電模組夾在與熱源熱接觸之中間基板 熱接觸之中間基板之間; 圖2Α示意性地展示分裂式模組之散熱侧上的電連接; 圖2Β示意性地展示分裂式模組之吸熱側上的電連接; 圖2C示意性地展示整個分裂式模組,其中該模組之吸 55 201041194 熱側及散熱側上之各別p、n團塊藉由中間連接器連接; 圖3A至圖3D示意性地展示可將p、n團塊整合至 性支撐層中的各種方式; 圖4A、圖4B及圖4C展示各種市售熱電材料 隨溫度T之變化; 值 圖4D示意性地說明分裂式熱電結構之特徵化特徵 “圖4E示意性地說明分裂式熱電結構之—具體實例,其 令错由將額外對P、nit件電串聯連接至圖4D所示之熱電 =構之核〜的散熱側上之若干對元件來添加額外 : 件; Ρ η το 圖5示意性地展示熱電η、ρ接面之說明性實例,其中 根據本發明之原理選擇熱電材料以給出最佳效能;一 圖6示意性地展示由相繼熱電材料構成的說明性 分裂式結構; 圖7用圖表展示使用熱傳遞模型獲得的隨溫度而變的 三種不同熱電材料之優值及隨熱側與冷側之間的距 的溫度; & 圖8示意性地展示太陽熱電電池板之設計,其為根據 本發明之分裂式熱電結構的吸熱側; 圖9示意性地展示根據本發明之藉由使用ρ及^型臂 來修改之先前技術熱電模組,該等臂包含兩個相繼熱電材 料層,一連接層在該兩個熱電材料層之間; 圖10Α至圖i〇c示意性地展示充當分裂式熱電結構之 臂的熱電鏈之具體實例; 56 201041194 圖11A說明熱電材料之η型元件中之泊耳帖效應; 圖11Β說明圖10Β所示之類型的分裂式熱電鏈中之泊 耳帖效應; 圖12為展示實例1之熱電鏈之元件之間的界面處之溫 度的一組圖表; 圖1 3為展示實例2之熱電鏈之元件之間的界面處之溫 度的一組圖表; 圖1 4示意性地展示用於冷卻之單式單臂熱電電路的基 〇本方案; 圖15示意性地展示用於發電之單式單臂熱電電路的基 本方案; 圖1 6Α及圖16Β說明構造已在先前技術中考慮之單式 熱電模組的兩種方式; 圖1 7 A及圖17B分別示意性地展示串聯或並聯的單式 熱電電路; q 圖1 8示意性地展示基本熱分裂式結構; 圖1 9示意性地展示支撐層之一實例; 圖20示意性地展示基本功率分裂式結構; 圖21A展示簡單分裂式結構; 圖21B展示圖21A所示之各種接面處的溫度剖面; 圖22 A及圖22B示意性地展示簡單熱電結構中之電流 分裂的兩個變體; 圖23A及圖23B分別象徵性地展示基於圖22A及圖 22B之電流分裂結構的完整熱電單元; 57 201041194 圖24及圖25象徵性地展示引導電流穿經熱電結構的 替代方法;及 圖26及圖27象徵性地展示使用熱分裂及電流分裂概 念之熱電單元。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無
58

Claims (1)

  1. 201041194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分裂式熱電結構,其用於一物件之冷卻、加熱或 溫度之穩定化或用於發電,該結構之特徵在於,電流在該 結構之吸熱側與散熱側之間的輸送與熱在該熱電結構之該 等側之間的流動脫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分裂式熱電結構,其中該結 構之該吸熱側及該散熱側各自包含一夹層,該炎層含有失 於兩個支撐層之間的複數個n型“型臂;該等臂藉由金 、j傳導片而電串聯連接;其中該吸熱側與該散熱側處之該 等夾層藉由外部電導體而電連接以形成一完整之串聯電路 且藉由一或多個熱傳遞結構而熱連接。 * 3.如巾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分裂式熱電結構,其中該等 臂包含熱電材料之單個團塊。 石 4申凊專利範圍第2項之分裂式熱電結構,其中該等 臂包含複雜多層級結構。 〇 ^如中料利範圍第2項之分裂式熱電結構,其中該結 &之=等吸熱側處之該夾層中的該等臂之結構的數目、性 2、幾何形狀及任何參數與該結冑之該等散熱側處之該爽 :中的β亥等臂之結構的數目、性質、幾何形狀及任何參數 間不存在對稱性。 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分裂式熱電結構,其中該支 二:包含-薄銅板或銅箔,該薄銅板或銅箔塗佈有一層非 電材料或一習知PCB。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分裂式熱電結構,其中金屬 59 201041194 傳導片之-圖案產生於該支樓層之表面上;其中該等熱電 臂連接至該等連接片。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分裂式熱電結構,其中該等 熱傳遞結構為熱管、傳導載體或兩者。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分裂式熱電結構,其中熱傳 遞結構之數目不等於該等夾層中之—者或兩者中的臂之數 目。 1 〇種分裂式熱電結構,其用於一物件之冷卻、加熱 或溫度之穩定化或用於發電’其在該結構之吸熱側上包含 -或多個熱電材料層’纟中該等層中之每一者藉由—連接 層而連接至該結構之散熱側上的兩個或兩個以上之熱電材 料層。 u.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分裂式熱電結構,其中該 吸熱側或該散熱側上之該熱電材料層或該結構之兩側上之 該等層為夾層,該等夾層包含夾於兩個支撐層之間且藉由 金屬傳導片電串聯連接的複數個n型臂及P型臂,其中节 吸熱側處之該層與該散熱側處之該等層是藉由外部電導體 而電連接以形成一完整之串聯電路且藉由一或多個熱傳遞 結構而熱連接。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〇項之分裂式熱電結構,其中該 物件為一印刷電路、一個別晶片或處理器,該吸熱側上之 S亥一或多個熱電材料層直接附接至其。 13. —種分裂式熱電結構,其用於一物件之冷卻、加熱 或該物件之溫度之穩定化或用於發電,其中構成該結構之 201041194 元件經配置以使不同值之電流在該結構之該吸熱側及該散 熱側處流動且穿經該結構之内部中之不同元件。 14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分裂式熱電結構,其包含 額外p型及/或η型熱電元件,該等熱電元件被引入至該熱 電結構中以充當來自内部熱電接面之熱的點吸收器且使不 同值之電流流經該結構之不同部分。 〇 八、圖式: (如次頁) 〇 61
TW098142443A 2008-12-11 2009-12-11 Thermo-electric structures for cooling, heating, and electric current generation TW201041194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L195902A IL195902A0 (en) 2008-12-11 2008-12-11 Split-thermo-electric devices based on successive layers of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IL196753A IL196753A0 (en) 2009-01-27 2009-01-27 One-type thermo-electric devices for cooling, heating, and current generation
IL200317A IL200317A0 (en) 2009-08-10 2009-08-10 Split thermo-electric cycles for simultaneous cooling, heating,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41194A true TW201041194A (en) 2010-11-16

Family

ID=4224313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42443A TW201041194A (en) 2008-12-11 2009-12-11 Thermo-electric structures for cooling, heating, and electric current generation
TW098142447A TW201041195A (en) 2008-12-11 2009-12-11 Split-thermo-electric structures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42447A TW201041195A (en) 2008-12-11 2009-12-11 Split-thermo-electric structures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20120042661A1 (zh)
EP (5) EP2370754A2 (zh)
IL (2) IL213469A0 (zh)
SG (2) SG171983A1 (zh)
TW (2) TW201041194A (zh)
WO (2) WO2010067368A2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7588B (zh) * 2014-11-05 2017-12-01 創新Iq有限責任公司 熱電裝置
CN107482743A (zh) * 2017-09-13 2017-12-15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发电装置和自发电式剃须刀
TWI641167B (zh) * 2016-12-21 2018-11-11 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Thermoelectric module
CN110260911A (zh) * 2018-03-12 2019-09-20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大截面导线弧垂在线监测系统
CN112599652A (zh) * 2019-10-01 2021-04-02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控制局部加热和冷却的系统
TWI767751B (zh) * 2021-01-29 2022-06-11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40800B2 (ja) * 2011-02-21 2014-12-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電力供給装置及び無線電力供給方法
IL212261A0 (en) * 2011-04-11 2011-07-31 Lamos Inc Anodized aluminum substrate
CA2862350A1 (en) 2012-01-25 2013-08-01 Alphabet Energy, Inc. Modular thermoelectric units for heat recovery systems and methods thereof
JP5662490B2 (ja) * 2012-03-07 2015-01-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熱電変換装置
US9257627B2 (en) 2012-07-23 2016-02-09 Alphabet Energy, Inc. Method and structure for thermoelectric unicouple assembly
TWI481086B (zh) * 2012-09-19 2015-04-11 Nat Inst Chung Shan Science & Technology 一種用於電子元件的散熱裝置
WO2014062559A2 (en) * 2012-10-15 2014-04-24 Alphabet Energy, Inc. Structures and methods for multi-leg package thermoelectric devices
KR101438949B1 (ko) * 2012-12-14 2014-09-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전기차량의 공조장치
US20140278699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Modeling energy conversion in systems
US9065017B2 (en) 2013-09-01 2015-06-23 Alphabet Energy, Inc. Thermoelectric devices having reduced thermal stress and contact resistance, and methods of forming and using the same
US9506675B1 (en) 2013-09-23 2016-11-29 Geoffrey O. Campbell Thermoelectric coolers with asymmetric conductance
GB2521353A (en) 2013-12-17 2015-06-24 Ibm Thermoelectric device
US10982883B1 (en) * 2014-08-06 2021-04-20 Ambassador Asset Management Limited Partnership Portable active temperature controlled container comprising a cool sink
US20160094258A1 (en) * 2014-09-25 2016-03-3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Transceiver module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GB2531260B (en) * 2014-10-13 2019-08-14 Bae Systems Plc Peltier effect heat transfer system
CN104797077B (zh) * 2015-04-09 2017-07-11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井下配水器的电路板散热装置
US10845375B2 (en) * 2016-02-19 2020-11-24 Agjunction Llc Thermal stabilization of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s
CN108226574B (zh) * 2016-12-14 2019-10-18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一种热电优值因子行为显微成像的扫描热电显微术装置
WO2018180131A1 (ja) * 2017-03-28 2018-10-04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物質・材料研究機構 熱発電セル及び熱発電モジュール
WO2019073426A1 (en) * 2017-10-12 2019-04-18 Amit Garg FLEXIBLE AND MODULAR THERMOELECTRIC HEAT TRANSFER APPARATUS
FR3076395B1 (fr) * 2017-12-28 2020-01-17 Thales Dispositif de controle thermique d'un composant, systeme electronique et plate-forme associes
CN108981225B (zh) * 2018-07-27 2021-01-01 王雪格 一种半导体制冷制热用保温装置及方法
DE102019113976A1 (de) * 2019-05-24 2020-11-26 Dr. Neumann Peltier-Technik Gmbh Thermoelektrisches Element
KR20220012447A (ko) * 2020-07-22 2022-02-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방열 복합체, 하부 패널 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51767A (en) * 1958-11-21 1962-08-28 Minnesota Mining & Mfg Thermoelectric devices and thermoelements
US3208835A (en) * 1961-04-27 1965-09-28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Thermoelectric members
US3564860A (en) * 1966-10-13 1971-02-23 Borg Warner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utilizing distributed peltier effect
US4483341A (en) * 1982-12-09 1984-11-20 Atlantic Richfield Company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instrument
NL8801093A (nl) * 1988-04-27 1989-11-16 Theodorus Bijvoets Thermo-electrische inrichting.
US5040381A (en) * 1990-04-19 1991-08-20 Prime Computer, Inc. Apparatus for cooling circuits
JPH05168846A (ja) * 1990-10-30 1993-07-02 Nippondenso Co Ltd 除湿装置
US5385022A (en) * 1993-09-09 1995-01-31 Kornblit; Lev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ep thermoelectric refrigeration
US5802855A (en) * 1994-11-21 1998-09-08 Yamaguchi; Sataro Power lead f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a superconducting coil to a power supply
JP3951315B2 (ja) * 1995-05-26 2007-08-01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ペルチェモジュール
JP3918279B2 (ja) * 1997-02-28 2007-05-2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多段電子冷却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164076A (en) * 1999-08-05 2000-12-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hermoelectric cooling assembly with thermal space transformer interposed between cascaded thermoelectric stages for improved thermal performance
US6346668B1 (en) * 1999-10-13 2002-02-12 Mcgrew Stephen P. Miniature, thin-film, solid state cryogenic cooler
US6505468B2 (en) * 2000-03-21 2003-01-14 Research Triangle Institute Cascade cryogenic thermoelectric cooler for cryogenic and room temperature applications
US7946120B2 (en) * 2001-02-09 2011-05-24 Bsst, Llc High capacity thermoelectric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US6679064B2 (en) * 2002-05-13 2004-01-20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Wafer transfer system with temperature control apparatus
US7205675B2 (en) * 2003-01-29 2007-04-1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icro-fabricated device with thermoelectric device and method of making
JP4669395B2 (ja) * 2003-06-30 2011-04-13 株式会社ダ・ビンチ ペルチェ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R2871036B1 (fr) * 2004-06-08 2007-11-16 Conseil Et Tech Sarl Appareil electromenager pour l'affinage et le stockage des fromages
CN101044638B (zh) * 2004-10-18 2012-05-09 株式会社明电舍 帕尔帖元件或塞贝克元件的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JP2006234362A (ja) * 2005-02-28 2006-09-07 Komatsu Electronics Inc 熱交換器及び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EP1796182A1 (en) * 2005-12-09 2007-06-13 Corning SAS Thermoelectric device
US7807917B2 (en) * 2006-07-26 2010-10-05 Translucent, Inc. Thermoelectric and pyroelectric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
JP4850083B2 (ja) * 2007-02-01 2012-01-11 京セラ株式会社 熱電変換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発電装置及び冷却装置
US20080229759A1 (en) * 2007-03-21 2008-09-25 Chien Ouya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ling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using recycled power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7588B (zh) * 2014-11-05 2017-12-01 創新Iq有限責任公司 熱電裝置
TWI641167B (zh) * 2016-12-21 2018-11-11 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Thermoelectric module
CN107482743A (zh) * 2017-09-13 2017-12-15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发电装置和自发电式剃须刀
CN110260911A (zh) * 2018-03-12 2019-09-20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大截面导线弧垂在线监测系统
CN112599652A (zh) * 2019-10-01 2021-04-02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控制局部加热和冷却的系统
TWI767751B (zh) * 2021-01-29 2022-06-11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75191A1 (en) 2011-10-12
WO2010067367A2 (en) 2010-06-17
WO2010067367A3 (en) 2010-09-10
EP2370754A2 (en) 2011-10-05
IL213469A0 (en) 2011-07-31
WO2010067368A2 (en) 2010-06-17
IL213468A0 (en) 2011-07-31
SG171984A1 (en) 2011-07-28
SG171983A1 (en) 2011-07-28
US20120067064A1 (en) 2012-03-22
WO2010067368A3 (en) 2010-12-02
EP2375189A1 (en) 2011-10-12
US20120042661A1 (en) 2012-02-23
EP2375190A1 (en) 2011-10-12
EP2370755A2 (en) 2011-10-05
TW201041195A (en) 2010-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041194A (en) Thermo-electric structures for cooling, heating, and electric current generation
RU2479067C2 (ru) Активное терморегулирование многослойных интегральных схем
KR101554647B1 (ko) 열전모듈을 포함하는 회로 조립체
EP2313937B1 (en) Stacked thermoelectric modules
US8008571B2 (en) Thermoelectric composite semiconductor
US20120023970A1 (en) Cooling and heating water system using thermoelectric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663469B2 (ja) 熱交換装置
JP7171725B2 (ja) 熱変換装置
WO2018143185A1 (ja) 熱電変換モジュール
Aljaghtham et al. Numerical analysis of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thermal reliability of novel, unileg segmented thermoelectric generation systems
Sahu et al. Energy efficient liquid-thermoelectric hybrid cooling for hot-spot removal
CN111998572A (zh) 包括电阻加热器的热电加热/冷却装置
CN103515522A (zh) 热电冷却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TWI620354B (zh) 具有絕緣性之類鑽石膜層的熱電轉換元件及其製造方法暨熱電轉換模組
JP2016092027A (ja) 熱電モジュール
JP4927822B2 (ja) 成形可能なペルチェ伝熱素子および同素子製造方法
Kumar et al. Efficient thermoelectric cooler for localized cooling in electronic devices
US20130160808A1 (en) Thermoelectric generating apparatus and module
JP3175039B2 (ja) 熱電変換モジュール、積層型熱電変換装置、熱電発電用サブユニット、および発電システム
JP2021529431A (ja) 熱電素子
JP2011082272A (ja) 熱電冷却装置
KR20180128726A (ko) 열전 모듈
Ezzahri et al. PROOF COPY [EP-09-1085] 011002JEP
JP2005045183A (ja) 熱電変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