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33166A - Method for producing chlorothiolformate - Google Patents

Method for producing chlorothiolformat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33166A
TW201033166A TW098143592A TW98143592A TW201033166A TW 201033166 A TW201033166 A TW 201033166A TW 098143592 A TW098143592 A TW 098143592A TW 98143592 A TW98143592 A TW 98143592A TW 201033166 A TW201033166 A TW 20103316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or
phosgene
formula
mercaptan
compound represen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435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oshiaki Suzuki
Fumi Yonehara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Publication of TW2010331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3316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29/00Thiocarbonic acids; Halides, esters or anhydrides thereof
    • C07C329/02Monothiocarbonic acid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C329/04Esters of monothiocarbonic acids
    • C07C329/06Esters of monothiocarbonic acids having sulfur atoms of thiocarbonic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29/00Thiocarbonic acids; Halides, esters or anhydrides thereof
    • C07C329/02Monothiocarbonic acids; Derivatives thereof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Description

201033166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 本發明為關於在反應器内,在驗觸媒存在下,在有機 _ 溶劑中,使式(I)表示的化合物
(式中,R1及R2各自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至4之搀基) ❿[以下,亦稱為烯基硫醇U)]與光氣進行反應,而製造武 表示之化合物[以下,亦稱為氯硫甲酸酯 (chlorothiolformate)(I I)]之方法
(式中’ R1及R2各自與上述者同意義)。 φ 【先前技術】 於特開2007-204428號公報(專利文獻1)揭示在反應 器内’於有機溶劑中,在鹼觸媒存在下使烯基硫醇(I)與光 氣(phosgene)進行反應’而製造氯硫曱酸酯(I I)的方法中, 以對於稀基硫醇(1)1莫耳使用叛酸醯胺(carb〇XyHc acid amide)0. 〇5莫耳,並在未放入羧酸醢胺之反應器中供給烯 基硫醇(I)、光氣及羧酸醯胺的方法,或對於烯基硫醇(1)1 莫耳使用紐_ 0.05料,並在預先以儀鱗醇⑴ 總量及羧酸醯胺總量之反應器中供給光氣的方法。 321692 3 201033166 於特開2007-290987號公報(專利文獻2)揭示對於烯 基硫醇(1)1莫耳使用三乙胺0. 05莫耳,在預先放入烯基 硫醇(I)總量之25重量%及三乙胺總量之25重量%之反應器 内供給殘餘之烯基硫醇(I)、光氣及殘餘之三乙胺之方法, 或對於烯基硫醇(1)1莫耳使用三乙胺0.05莫耳,並在預 先放入烯基硫醇(I)總量及三乙胺總量之反應器中供給光 氣之方法。 [專利文獻1]特開2007-204428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2007-290987號公報 【發明内容】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上述以往之方法,除了目的物之氯硫甲酸酯(11)之外, 式(瓜)表示之化合物[以下,亦稱為副產物(瓜)]之生成量 會增加
(式中,R1及R2各自與上述者同意義) 在氯硫甲酸酯(Π)之品質或收率之點,不能獲得滿足。 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可良好抑制副產物(ΠΙ )的生成, 且以良好收率製造優越品質之氯硫曱酸酯(II)的方法。 [解決課題的手段] · 本發明提供在反應器内,有機溶劑中,在羧酸醯胺存 321692 201033166 在下使式(i)表示的化合物
(式中,R1及R2各自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至4之烷基) 與光氣進行反應,而製造式(II)表示之化合物之方法
❹ (式中,R1及R2各自與上述者同意義), 係在預先放入羧酸醯胺總量之10至50重量%之反應器内將 式(I)表示之化合物、光氣及殘餘的羧酸醯胺(亦即該醯胺 總量的50至90重量%)供給至反應器内之製造方法。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良好抑制副產物(m)的生成,並以良好 ❹收率製造品質優越之氯硫甲酸酯。 【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製造方法係使上述式(I)表示之烯基硫醇(I) 與光氣進行反應。式(I)中碳原子數1至4烷基之例可列舉 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第二-丁基、第三 -丁基。烯基硫醇(I)之例列舉2-丙烯基硫醇(烯丙基硫 醇)、2-丁稀基硫酵、3_甲基_2-丁婦基硫醇、2-戍稀基硫 醇、2-己烯基硫醇、2-庚烯基硫醇等。較好使用2-丙烯基 硫醇(烯丙基硫醇)。 5 321692 201033166 光氣的使用量對於烯基硫醇(1)1莫耳通常在1莫耳以 上,較好為1. 05至2莫耳。又,光氣可使用氣體狀者,亦 可使用液狀者。 本發明的製造方法由於使用羧酸醯胺作為觸媒,可使 上述反應順利進行。羧酸醯胺可為N,N-二取代羧酸醯胺、 N-單取代羧酸醯胺或無取代之羧酸醯胺。其典型的例為下 述式(IV)表示之化合物。 R3-C(=0)-NR4R5 (IV) (式中,R3、R4及R5各自表示氫原子、烷基或芳基)。 烷基的例可列舉曱基、乙基、丙基、丁基等。又,芳 基之例可列舉苯基、萘基等。較好使用R4及R5同時為烷基, 尤其是碳原子數約1至5之低級烷基的N, N-二烷基羧酸醯 胺。 羧酸醯胺的使用量對於烯基硫醇(1)1莫耳通常為 0. 01至0. 09莫耳。羧酸醯胺的使用量對於烯基硫醇(1)1 莫耳若在0. 01莫耳以上,則反應可順利進行。羧酸醯胺的 使用量對於烯基硫醇(1)1莫耳若在0. 09莫耳以下,則可 減少副產物(皿)的生成量。 在反應後之後處理中,反應液與水混合,為了可採取 油水分離之簡單操作,有機溶劑較好使用與水為非混合性 者。具體例可列舉如己烷、庚烷、辛烷等脂肪族烴;如環 戊烷、環己烷等脂環式烴;如苯、甲苯、二甲苯等芳族烴; 如二氯甲烷、氯仿、1,2-二氯乙烷等鹵化脂肪族烴;如一 氣苯、二氯苯等ii化芳族烴;如二乙醚、二丁醚等醚;如 6 321692 201033166 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等。較好使用芳族烴。 有機溶劑的使用量對於烯基硫醇π)ι重量份,通常為 -1至10重量份,較好為1至5重量份。 - 於本發明的製造方法,係經由在預先放入羧酸醯胺總 量之10至50重量%之反應器内供給烯基硫醇(I)、光氣及 殘餘之羧酸醯胺(亦即該醯胺總量之50至90重量%),即可 良好地抑制上述式(皿)表示之副產物(m)之生成,而以良 A好的收率獲得優越品質之氯硫甲酸酯(Π)。在反應器内預 先放入之幾酸醯胺之量,相對於該醯胺總量,較好為3 0 至50重量%。 烯基硫醇(I)係可將其總量與光氣及規定量之羧酸醯 胺同時供給至反應器内,亦可將其一部分預先放入反應器 中,接著將殘餘量與光氣及規定量之羧酸醯胺同時供給至 反應器内。又,光氣亦相同,可將其總量與烯基硫醇(I) 及規定量之羧酸醯胺同時供給至反應器内,亦可將其一部 ❹分預先放入反應器中,接著將殘餘量與烯基硫醇(I)及規定 量之羧酸醯胺同時供給至反應器内。 有機溶劑可預先放入反應器内或與基滅薦光 氣、羧酸醯胺同時供給至反應器内。 烯基硫醇(I)的供給及光氣的供給各自可不間隔地連 續進行,亦可斷續進行。又,烯基硫醇(I)之開始供給及光 氣的開始供給、烯基硫醇(I)的結束供給及光氣的結束供 給,各自不一定需要一致,可胖變乘辦範圍 内錯開。通常,與光氣同時供給的烯基硫醇(I)的量,只要 7 321692 201033166 在使用之烯基硫醇(I)總量的8 0重量%以上即可。與婦基硫 醇(I)同時供給之光氣的量,只要在使用之光氣總量之8〇 重量%以上即可。 烯基硫醇(I)係以冷卻供給較理想。經由此,除了可抑 制副產物(nr)的生成之外還可抑制烯基硫醇(1)2分子氧 化而生成二硫化物的反應,或烯基硫醇(丨)與氯硫甲酸酯進 行反應而生成二硫碳酸酯的反應。烯基硫醇(丨)的冷卻溫度 根據其種類,通常為-20至5t:。 反應溫度通常為〇至8(TC,較好為30至5(rc。反應 ❹ 通常在常壓附近實施,必要時亦可在加壓下或減壓下進 行。反應方式可採用連續式、半連續式、分批式的任何一 種。 可獲得良好品質及收率之含有式(π)表示之氯硫T酸 酉曰(II)之反應混合物。反應後的後處理操作可適當選擇。 較佳係在反應混合液中加入水,以酸性水為佳,若有過剩
的光氣殘存,可將其水解,接著進行油水分離,而獲得作 為有機相之氯硫甲酸酯之有機溶劑溶液Q 溶液’必要時經由洗淨、蒸箱、晶析等精製後;;= 種用途。 [實施例] 以下’呈示本發明的實施例,惟,本發明不只限於該等 實施例。實施例中,氯硫甲酸烯丙酯[R1及R2為氫原子之 式(II)之化合物]的收率或含量經由氣相層析法分析、決 定。副產物(瓜取及R2為氫原子之式⑻之化合物]的含 321692 8 201033166 量係自反應完成後之反應混合液採樣,將於其中加入胺之 調製液以氣相層析法分析,從相對於氯硫甲酸酯(II)的醯 ••胺體之副產物(羾)醯胺體之面積比算出。 - 參考例1 <調製細丙基硫醇[R及R為氣原子之式(I)的化合物]> 在備有回流冷卻器、溫度計、攪拌器及附有套管的滴 加漏斗之玻璃製反應器中’放入氫硫化納(s〇diuin ❹ hydrosulfide)水合物(氳疏化鈉含量=7〇重量%、硫化鈉含 量=4. 20重量%、硫化鈉/氫硫化鈉=6· 〇重量%)23〇. 3〇g (2. 868 莫耳)、水 200· llg、二甲笨 160· 〇2g、69. 6 重量% 氯化三乙基苯甲基銨水溶液11丨.24g(〇. 333莫耳),加以攪 拌,並在反應器内的氣相部導入氮氣,使成為氮氣氣流下。 接著’將烯丙基氯200. 〇lg(2. 561莫耳)放入附有套管 的滴加漏斗,冷卻至_2至5t。將該經冷卻的烯丙基氯在 將反應液的溫度維持在4〇乞下,以7小時滴下,再於4〇°C ❹保溫3小時。將獲得的反應液冷卻至0至1(TC後在反應液 中添加水240. llg,使析出之氣化鈉溶解。將該反應液進 行油水分離’獲得作為有機相之烯丙基硫醇之二甲苯溶液 345. 67g。將該二甲苯溶液用氣相層析法分析,相對於烯丙 基氯’烯丙基硫醇的收率為83. 92%。 實施例1 在備有光氣氣體導入管、回流冷卻器、溫度計、授拌 益及附有套管的滴加漏斗之玻璃製反應器中,放入以參考 例1記載的方法獲得的烯丙基硫醇65· 34g(0· 402莫耳)、 9 321692 201033166 N,N-二甲基甲醯胺2. 37g(0. 032莫耳,相對於該醯胺總量 為40重量%)及二甲苯4〇3. 21g ’攪拌之,在反應器内的氣 相部導入氮氣,使成為氮氣氣流下。接著,在將反應液的 溫度維持在39至41°C下,以2小時將光氣41. 80g(0. 423 莫耳)導入液中。繼之,將烯丙基硫醇195. 31g(l. 207莫 耳)、N, N-二曱基甲醯胺3. 53g(0. 048莫耳,相對於該醯胺 總量為60重量%)之混合液放入附套管之滴加漏斗中,冷卻 至0至5°C,並在將反應液的溫度維持在39至41。(:下,邊 以5小時滴下,同時以5小時在反應液中導入光氣104. 50g (1. 056莫耳)。再將反應液的溫度維持在39至41 °C,同時 以1小時將光氣20. 90g(0. 211莫耳)導入液中,然後將反 應液於39至411:保溫3小時。獲得的反應液於〇至5。(:冷 卻’在反應液中添加水264. 08g ’將未反應的光氣分解。 接著將該反應液進行油水分離,獲得作為有機相的氯硫曱 酸烯丙酯之二甲苯溶液740. 76g。 該溶液中氯硫曱酸烯丙酯的含量為25. 60重量%。相對 於稀丙基硫醇’氣硫曱酸烯丙醋的收率為86. 24%。又,經 由氣相層析法分析,相對於氣硫甲酸酯(π)之醯胺體,副 產物(冚)醯胺體之面積比為〇. 〇3%。 比較例1 在備有光氣氣體導入管、回流冷卻器、溫度計、攪拌 器及附有套管的滴加漏斗之玻璃製反應器中,放入以參考 例1記載的方法獲得的烯丙基硫醇80 00g(0 521莫耳)、 N’ N〜二甲基甲醯胺7. 62g(〇. 1〇4莫耳,相對於該醯胺總量 10 321692 201033166 為100重量/〇)及二甲苯496. 〇〇g ’加以授摔,並在反應器 ••内的氣相部導入氡氣,使成為氮氣氣流下。接著,邊將反 ’應液的溫度維持在39至4rc,邊以2小時將光氣51. 54g 、(0. 521莫耳)導入液中。將烯丙基硫醇240. 〇〇g(i. 563莫 耳)放入附套管之滴加漏斗中,冷卻至0至5。(:,並在將反 應液的溫度維持在39至41。(:下,以6小時滴下,同時以6 小時在液中導入光氣154. 61g(l· 563莫耳),然後將反應液 ❿於39至41 C保溫3小時。獲得的反應液冷卻至〇至5。〇, 在反應液中添加2%鹽酸379. 91g,將未反應的光氣分解。 接者將該反應液進行油水分離,獲得作為有機相的氯硫甲 酸烯丙酯之二甲苯溶液910. 60g。 該溶液中氯硫甲酸烯丙酯的含量為25.21重量%。相對 於烯丙基硫醇’氯硫曱酸烯丙酯的收率為80. 64%。又,經 由氣相層析法分析,相對於氯硫曱酸酯(11)之醯胺體,副 產物(ΠΙ)醯胺體之面積比為0.Π%。 ❹比較例2 在備有光氣氣體導入管、回流冷卻器、溫度計、揽掉 盗及附有套管的滴加漏斗之玻璃製反應器中,放入以袁考 例1 §己載的方法獲得的烯丙基硫醇97. 50g(〇. 550莫耳)、 N,N~二甲基甲醯胺Π. 68g(0. 242莫耳、相對於烯丙基硫醇 總量為11莫耳%,相對於該醯胺總量為100重量及二甲 笨604. 50g,攪拌之,在反應器内的氣相部導入氮氣,使 成為氮氣氣流下。接著,在將反應液的溫度維持在39至 41 C下,以2小時將光氣54. 37g(0. 550莫耳)導入液中。 321692 11 201033166 接著,將烯丙基硫醇292. 5〇g(L料9莫耳)放入附有套管的 滴加漏斗,冷卻至0至5°C,在將反應液的溫度維持在39 至41°C下,以6小時滴下,同時以6小時在反應液中導入 光氣163. llg(l. 649莫耳),然後將反應液在39至41°C保 溫3小時。獲得的反應液冷卻至〇至5°C,添加2%鹽酸 400. 79g ’將未反應的光氣分解。接著將該反應液進行油 水分離’獲得作為有機相的氯硫甲酸婦丙酯之二甲笨溶液 1079. 40g。 該溶液中氯硫甲醆烯丙酯的含量為21.59重量%。相對 於稀丙基硫醇,氯硫曱酸烯丙酯的收率為77 6〇%。又,經 由氣相層析法分析’相對於氣硫甲酸酯(11)之醯胺體,副 產物(瓜)酿胺體之面積比為〇 72%。 比較例3 在備有光氣氣體導入管、回流冷卻器、溫度計、攪拌 器及附有套管的滴加漏斗之玻璃製反應器中,放入以參考 例1記載的方法獲得的烯丙基硫醇37.52g(〇 22〇莫耳)、 一乙胺1. 78g(0· 018莫耳、相對於該胺總量為4〇重量%) ,一甲苯232· 51g ’攪拌之,在反應器内的氣相部導入氮 氣’使成為ll氣氣流下。接著,在將反應液的溫度維持在 39至41。〇下以2小時將光氣22 83g(〇 231莫耳)導入液 中。接著將烯丙基硫醇U2 51g((). 659莫耳)、三乙胺2.❿ (〇· 0264莫耳’相對於該胺總量為6Q重量幻之混合液放入 附有套管的滴加漏斗’冷卻至〇至,在將反應液的溫 度維持在39至41 C下,以5小時滴下,同時以5小時在 12 321692 201033166 反應液中導入光氣57. 08g(0. 577莫耳)。再於將反應液的 • 溫度維持在39至41 °C下,以2小時將光氣11.42g(0. 115 ' 莫耳)導入反應液中,然後將該反應液在39至41°C保溫3 . 小時。將獲得的反應液冷卻至0至5°C,添加水143. 29g, 將未反應的光氣分解。接著將該反應液進行油水分離,獲 得作為有機相的氯硫甲酸烯丙酯之二曱苯溶液416. llg。 該溶液中氯硫曱酸烯丙酯的含量為23. 87重量%。相對 於烯丙基硫醇,氯硫曱酸烯丙酯的收率為82.71%。又,經 由氣相層析法分析,相對於氯硫甲酸酯(π)之酸胺體,副 產物(ΠΙ )醯胺體之面積比為0· 05%。 【圖式簡單說明】無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無 ❹ 13 321692

Claims (1)

  1. 201033166
    、申請專利範圍: 一種式(II)表示之化合物的製造方法,係在反應器内 有機溶射,錢酸醯胺存在下,使式⑴表示的化合 物與光氣進行反應:
    (I) (式中,R2各自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丨至4之烧 基),而製造式(II)表示之化合物的方法
    (式中,R1及R2各自與上述者同意義), 係在預先放入羧酸醯胺總量之1〇至5〇重量%之反應器 内’將式(I)表不之化合物、光氣及殘餘的緩酸醯胺供 給至反應器内。 2. ^請專利範圍第i項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細胺 马N,N-二烷基羧酸醯胺者。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或第2項的製造方法,其中,該 幾酸醯胺的使用量,相對於式⑴表示的化合物j莫 耳’為0. 01至〇. 09莫耳者。’ 、 4. ^申請專·圍第i項至第3項中任何—項的製造方 …其中’該式(I)表示之化合物為烯丙基硫醇者。 ·=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至第4項中任何—項的製造方 去,其中,該有機溶劑為芳族烴者。 321692 14 201033166 四、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第()圖。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符號簡單說明: 五、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式:
    2 321692
TW098143592A 2008-12-19 2009-12-18 Method for producing chlorothiolformate TW201033166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23470 2008-12-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3166A true TW201033166A (en) 2010-09-16

Family

ID=42268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43592A TW201033166A (en) 2008-12-19 2009-12-18 Method for producing chlorothiolformate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455674B2 (zh)
EP (1) EP2380875A1 (zh)
JP (1) JP2010163427A (zh)
CN (1) CN102245569A (zh)
IL (1) IL213632A0 (zh)
TW (1) TW201033166A (zh)
WO (1) WO201007119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34657A1 (de) * 1979-08-28 1981-03-12 Hoechst Ag, 6000 Frankfurt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thiochlorformiaten.
HU202488B (en) * 1986-07-18 1991-03-28 Eszakmagyar Vegyimuevek Catalytic process for producing chloroformic acid thio esters
JP2007204428A (ja) * 2006-02-02 2007-08-16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クロロチオールホルメートの製造法
JP2007290987A (ja) * 2006-04-24 2007-11-08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クロロチオールホルメートの製造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163427A (ja) 2010-07-29
US8455674B2 (en) 2013-06-04
IL213632A0 (en) 2011-07-31
WO2010071192A1 (ja) 2010-06-24
US20110251429A1 (en) 2011-10-13
CN102245569A (zh) 2011-11-16
EP2380875A1 (en) 2011-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5866B (zh) 4-氯-4-烷氧-1,1,1-三氟-2-丁酮,其製備及其於製備4-烷氧-1,1,1-三氟-3-丁烯-2-酮之用途
JP4353633B2 (ja) (ヘテロ)芳香族ヒドロキシルアミンの製造方法
JP5465672B2 (ja) スルホン酸ジアミドの製法
CN107286086B (zh) N-氰甲基双(三氟甲基)烟酰胺的制备方法及n-氰甲基双(三氟甲基)烟酰胺的应用
TWI500598B (zh) 甲磺酸烷基酯溶液的製造方法
KR20210005663A (ko) 방향족 니트릴 화합물의 제조 방법
JP4846568B2 (ja) N,n’−カルボニルジイミダゾールの製造方法
TW201033166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chlorothiolformate
JP2012067030A (ja) クロロギ酸含フッ素アルキルの改良された製造方法
US10717707B2 (en) Synthesis of 2,2,2-trifluoroethanethiol
JP2007204428A (ja) クロロチオールホルメートの製造法
US20060122426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phthalic acid dichloride
JPH08231497A (ja) 2−クロロ−6−ニトロフエニルアルキルスルフイド類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新規な2−クロロ−6−ニトロフエニルアルキルスルフイド類
JP2007204453A (ja) アルケニルメルカプタンの製造法
JP2007290987A (ja) クロロチオールホルメートの製造法
JPH0920751A (ja) ジスルフィド類の製造方法
US20040267047A1 (en)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isocyanates
JPH0353298B2 (zh)
JP2000273087A (ja) 非対称2−イミダゾリジノン類の製造方法
US6562970B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4-chloro-6-hydroxypyrimidine
JP2815476B2 (ja) ベンゼンスルホンアミド化合物の改良された製造法
JP3887808B2 (ja) 芳香族スルホニルイソシアナートの製造方法
KR100442767B1 (ko) 할로(n-메틸)아닐린 유도체의 제조방법
EP1777216A1 (en) A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bicalutamide
US4618713A (en) Preparation of 2'-methyl-2-haloacetanili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