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31001A - Thin film type solar cel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Thin film type solar cel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31001A
TW201031001A TW098145142A TW98145142A TW201031001A TW 201031001 A TW201031001 A TW 201031001A TW 098145142 A TW098145142 A TW 098145142A TW 98145142 A TW98145142 A TW 98145142A TW 201031001 A TW201031001 A TW 20103100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olar cell
layer
thin film
electrode layer
film sola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45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e-Hoon Kim
Original Assignee
Jusung E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8013480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973676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8013480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977726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Jusung E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usung E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031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3100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16Coatings
    • H01L31/02161Coating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167Coating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01L31/02168Coating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the coatings being antireflective or having enhancing optical properties for the so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36Special surface textures
    • H01L31/02366Special surface textures of the substrate or of a layer on the substrate, e.g. textured ITO/glass substrate or superstrate, textured polymer layer on glass substr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201031001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種太陽能電池,並且制地,本發明關於一 種薄膜太陽能電池。 【先前技術】 具有半導體性能之太陽能電池將一光能轉換為一電能。 以下將簡單解釋習知技術之太陽能電池之結構及原理。太陽 能電池形成為一 PN介面結構,其中此pn介面結構之中一陽極(p) 型半導艘與一陰極(N)型半導體形成一介面結構。當太陽光入射 於具有PN介面結構的太陽能電池之上時,由於太陽光之能量,在 此半導體之中產生電洞(+ )及電子(一 > 透過PN介面區域之 中產生的一電場,電洞(+ )朝向p型半導體漂移且電子(一) 朝向N型半導艘漂移,由此伴隨電勢之產生可產生一電能。 太陽能電池能夠大致分類為一晶片型太陽能電池及一薄膜太 陽能電池。 晶片型太陽能電池使用一由半導體材料例如矽製造之晶片。 同時,薄膜太陽能電池透過在一玻璃基板之上形成一薄膜型之半 導體製造。 就效率而言,晶片型太陽能電池相比較於薄膜太陽能電池為 好。然而,在晶片型太陽能電池之情況下,由於製程之困難難以 實現一較小之厚度。此外,晶片型太陽能電池使用一高價之半導 3 201031001 體基板,由此增加製造成本。 雖然薄膜太陽能電池在效率上劣於晶片型太陽能電池,但是 薄膜太陽能電池具有例如可實現薄形以及使用低價材料之優點。 因此,薄膜太陽能電池適合於大量製造。 以下,將結合圖式部份描述一習知技術之薄膜太陽能電池。 「第1圖」係為一習知技術之薄膜太陽能電池之橫截面圖。 如「第1圖」所示,習知技術之薄膜太陽能電池包含有一基 板10 ; —位於基板10之上的前電極層30 ; —位於前電極層30之 上的半導體層40 ; —位於半導體層40之上的透明導電層50 ;以 及一位於透明導電層50之上的後電極層6〇。 然而,習知技術之薄膜太陽能電池具有以下缺點。 為了提尚太陽能電池之效率,必需增加電洞及電子之產生速 率以便增加通過半導體層40之太陽光之路徑長度。然而,習知技 術之薄膜太陽能電池不可能獲得半導體層4〇之中太陽光之路徑長 度的增加,由此其難以獲得期望之電池效率。 通常,基板10由容納有鹼離子的玻璃形成。在一高溫沉積製 程期間,基板10之玻璃之中容納的鹼離子漂移至前電極層3〇,由 此漂移之鹼離子用作雜質,由此降低電池效率。 【發明内容】 因此,鑒於上述的問題,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薄膜太 陽能電池及其製造方法,藉以紐由於f知技術之關及缺陷所 201031001 產生之一個或多個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之一在於一種薄膜太陽能電池及其製造方法, 其能夠透過增加一半導體層之中太陽光之路徑長度,提高電池效 率。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一種薄膜太陽能電池及其製造方法, 其能夠透過防止一基板之中容納的鹼離子漂移至一前電極廣,提 高電池效率。 本發明其他的優點、目的和特徵將在如下的說明書中部分地 加以闡述,並且本發明其他的優點、目的和特徵對於本領域的普 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透過本發明如下的說明得以部分地理解或 者可以從本發明的實踐中得出。本發明的目的和其他優點可以透 過本發明所記載的說明書和申請專利範圍中特別指明的結構並結 合圖式部份,得以實現和獲得。 為了獲得本發明的這些目的和其他優點,現對本發明作具體 化和概括性的描述,本發明的一種薄膜太陽能電池包含有一基 板;一光散射膜,其具有一珠狀物及一黏合劑,其中黏合劑用以 黏合珠狀物;一位於光散射膜之上的前電極層;一位於前電極層 之上的半導體層;以及一位於半導體層之上的後電極層。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方面,一種薄膜太陽能電池包含有一基 板’基板之中具有一珠狀物;一位於基板之上的前電極層;一位 於前電極層之上的半導體層;以及一位於半導體層之上的後電極 201031001 層。 根據本發明之再一方面,一種薄膜太陽能電池之製造方法包 含以下步驟:形成一光散射膜於一基板之上,其中光散射膜包含 有一珠狀物及一黏合剤’黏合劑用以黏合珠狀物;形成一前電極 層於光散射膜之上;形成一半導體層於前電極層之上;以及形成 一後電極層於半導體層之上。 根據本發明之又一方面,一種薄膜太陽能電池之製造方法包 含以下步驟:準備一可撓性基板,可撓性基板之中具有一珠狀 〇 物;形成一前電極層於可撓性基板之上;形成一半導體層於前電 極層之上;以及形成一後電極層於半導體層之上。 可以理解的是,如上所述的本發明之概括說明和隨後所述的 本發明之詳細說明均是具有代表性和解釋性的說明,並且是為了 進一步揭示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 【實施方式】 ❹ 以下’將結合圖式部份詳細描述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圖式 中之相同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元件。 下文中’將結合圖式部份描述本發明之一種薄膜太陽能電池 及其製造方法。 薄膜太陽能電池 「第2圈」係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薄膜太陽能電池之橫 截面圖。 6 201031001 如「第2圖」所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薄膜太陽能電池包含 有一基板100;—光散射膜200;—前電極層300;—半導趙層4〇〇; 一透明導電層500 ;以及一後電極層600。 基板100通常由玻璃製造。然而’基板1 〇〇可由透明塑料製 造。如果需要’基板100可由使用對酞酸聚乙稀 (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I)、聚亞醢胺(p〇iyimide,pl)、或 聚酰胺(Polyamide,PA)的可撓性基板製造。該可撓性基板能夠 ® 獲得一可撓性薄膜太陽能電池。使用可撓性基板的可撓性薄膜太 陽能電池能夠透過一捲轴式(roll-to-roll)方法製造,這樣能夠降 低製造成本。 光散射膜200形成於基板1〇〇之上,其中光散射膜2〇〇包含 有一珠狀物220及一黏合劑240。光散射膜200以不同角度散射穿 過基板100之太陽光,並且防止基板100之中容納的雜質漂移至 _ 前電極層300。 ❿ 首先,以下將解釋太陽光透過光散射膜200進行不同角度之 散射。 光散射膜200包含有珠狀物220及黏合劑240。首要地,黏合 剤240與基板100以及前電極層300相接觸。此種情況之下,如 果黏合劑240之材料與基板1〇〇及前電極層300之材料的折射率 不相同,當通過黏合劑240之時,穿過基板100之太陽光發生折 射,並且然後當通過前電極層300之時,再一次折射。結果,入 201031001 射於基板100之上的太陽光以不同角度折射,並且入射於半導體 層400之上,由此增加半導體層400之中太陽光之一路徑長度。 有時候,珠狀物220可與基板1〇〇及前電極層3〇〇相接觸。 此種情況之下’如果珠狀物220之材料與基板1〇〇及前電極層3〇〇 之材料的折射率不相同,則入射於基板100之上的太陽光以不同 之角度折射’並且然後當根據上述相同之機製以不同角度折射之 時,太陽光入射於半導體層400之上,由此增加半導體層400之 中太陽光之路徑長度。 通常基板100使用之玻璃之折射率係為大約1.52 ;基板100 使用的聚對苯二甲酸乙烯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 PET)之折 射率係為大約1.57 ;以及前電極層3⑻之一折射率係為大約1.9 至2.0。珠狀物220或黏合劑240之材料必需根據基板1〇〇與前電 極層300之上述折射率選擇。舉例而言,珠狀物220可由二氧化 矽(Si02)、二氧化鈦(Ti02)、或二氧化鈽(Ce02)製造;以及 黏合劑240可由矽酸鹽製造,但是並非必需如此。 如果光散射膜200之中包含的珠狀物220或黏合劑240係由 具有不同折射率之不同材料製造,則甚至在光散射膜200之中, 太陽光能夠以不同角度折射。也就是說,如果珠狀物220之材料 與黏合劑240之材料的折射率不相同,穿過珠狀物220之太陽光 當通過黏合劑240之時折射,並且穿過黏合劑240之光線當通過 珠狀物220之時折射,由此太陽光以不同角度折射。 201031001 代替珠狀物220使用相同之材料形成,複數個珠狀物220可 由具有不同折射率的不同材料製造。此種情況之下,當太陽光通 過以不同折射率的不同材料製造的複數個珠狀物220之時,太陽 光以不同角度折射。 而且,珠狀物220包含有一核心及外層。當太陽光通過具有 核心及外層的每一珠狀物220之時,太陽光以不同角度折射。 「第3A圖」至「第3C圖」係為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不同類型 的珠狀物220之橫截面囷。 如「第3A圖」所示,珠狀物220包含有核心222及外層224, 其中有核心222透過外層224包圍。而且,核心222之材料與外 層224之材料的折射率不相同。因此,太陽光在外層224之後穿 過核心222之時發生折射,並且然後在核心222之後通過外層224 之時,太陽光再次折射。 如「第3B圖」所示,核心222由空氣形成。也就是說,空心 形狀之珠狀物220僅由外層224形成。該結構也能夠產生同樣之 功能效果。 如「第3C圖」所示,核心222可包含有複數個具有不同折射 率之材料層222a及222b;並且外層224可包含有複數個具有不同 折射率之材料層224a及224b。 珠狀物220可具有不同之橫截面形狀,例如,圓形或橢圓形, 由此能夠不同地改變太陽光之折射角度。 9 201031001 如「第2圖」之擴展圖所示’光散射膜200可具有一不平表 面,以便多樣地改變太陽光之折射角度。 然後,光散射膜200能夠防止基板1〇〇之中容納的雜質漂移 . 至前電極層300 ’以下將進行解釋。光散射膜200定位於基板1〇〇 與前電極層300之間。因此,光散射膜200,並且特別地,光散射 膜200之中容納的黏合劑240功能上作為前電極層3〇〇之沉積製 程之一阻擋層,以使得可能防止基板1〇〇之中容納的雜質漂移至 前電極層300。 ❹ 前電極層300形成於光散射膜200之上。由於前電極層300 形成於太陽光入射表面之上,因此前電極層3〇〇可由一透明導電 材料’例如氧化鋅(ZnO)、摻硼氧化辞(Zn0:B)、摻鋁氧化辞 (ΖηΟ:Α1)、二氧化矽(Si02)、摻氟二氧化矽(si〇2:F)、或氧化 銦錫(Indium Tin Oxide, ΓΓΟ)製造。 前電極層300具有一不平表面,該不平表面能夠以不同角度 散射入射之太陽光’用以由此提馬半導體層4〇〇之中太陽光的吸 收效率。 然而,如果前電極層300之不平表面超過正常範圍,可產生 對前電極層300之上的半導體層400及透明導電層5〇〇之損傷, 由此可降低電池效率。如果本發明之薄膜太陽能電池之中的光散 射骐200能夠實現充足的光散射效率,則不需要提供前電極層300 之過度不平表面。較佳地,前電極層300之不平表面按照前電極 201031001 層3〇0之不平表面充分小,以使得不損壞半導體㉟400及透明導 電層500之方式調節。 半導體層400形成於前電極層3〇〇之上。如果前電極層3〇〇 具有該不平表面,半導體層4〇〇也可具有—不平表面。 半導體層形成為-PIN結構,該piN结構順次對番有一 p型半導H層、-I (本質)型半導H層、以及_N型半導艘層。 ^在具有該PIN結構的半導體層4〇〇之中,透過p型半導艘層及n 型半導艘層’耗盡產生於I型半導體層之中,由此在那裡產生一電 場。因此,透過電場漂移透過太陽光產生之電子及電洞,由此電 洞通過P型半導體層收集於前電極層3⑻之中,並且電子通過N 型半導體層收集於後電極層600之中。同時,如果形成具有pin 結構的半導體層400 ’ P型半導體層首先形成於前電極層3〇〇之 上,並且然後I型及N型半導體層形成於p型半導體層之上較佳。 φ 這是因為電洞的漂移遷移率相比較於電子的漂移遷移率更小。為 了最大化入射光線之收集效率,P型半導體層相鄰於光入射面提 供。 半導體層400可由矽基化合物製造,或者可由銅銦鎵硒 (CuInGaSe2,CIGS)化合物製造。 如「第2圖」之擴展圓所示,半導體層400可形成於一串接 結構,該串接結構之中,一第一半導艎層410、一緩衝層420、以 及一第二半導體層430順次沉積。 11 201031001 第-及第二半導體層410及430均可形成為—piN結構,該 PIN結構順次對疊有一 P型半導體層、一 I型半導體層、以及一 N 型半導體層。 第一半導體層410可形成為非晶半導體材料之plN結構;以 及第二半導體層430可形成為微晶半導體材料之piN結構。 非半導體材料之特徵在於短波長光線之吸收;以及微晶半 導艘材料之雜在於纽長光線之魏。非自半祕材料與微晶 半導體材料之混合能夠提高光線吸收效率,但是並不限制於此種© 類型之混合。也就是說,第一半導艎層41〇可由非晶半導體/鍺 材料、或微晶半導體材料製造;以及第二半導體層43〇可由非晶 半導體材料、或非晶矽半導體/鍺材料製造。 緩衝層420插入至第一半導趙層41〇與第二半導體層430之 間,其中緩衝層420透過隧道介面使得實現電子及電洞之平穩漂 移。緩衝層420可由透明材料,例如氧化辞(Zn〇)製造。 半導體層400可代替串接結構形成為一三層結構。在三層結 © 構之情況下,每一緩衝層插入至半導體層400之中包含的每一第 一、第二以及第三半導體層之間。 透明導電層500形成於半導體層400之上。透明導電層5⑻ 可由一透明導電材料,例如,氧化鋅(Zn〇 )、摻硼氧化辞(Zn〇:B )、 摻鋁氧化辞(ZnO: A1)、二氧化矽(Si〇2 )、摻氟二氡化矽(Si〇2:F )、 或氧化銦錫(ITO)製造。透明導電層500可具有一不平表面。透 12 201031001 明導電層500可省去。 後電極層600形成於透明導電層500之上。透明導電層500 可由一金屬材料,例如,銀(Ag)、鋁(A1)、銀加鉬(Ag+Mo)、 銀加錄(Ag+Ni)、或銀加銅(Ag+Cu)製造。 「第4圖」係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薄膜太陽能電池之橫 截面囷。 如「第4圖」所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薄膜太陽能電池 ❹ 包含有一基板100 ; —光散射膜200 ; —前電極層300 ; —半導體 層400; —透明導電層500;以及一後電極層600。除前電極層300 不具有一不平表面之外,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薄膜太陽能電池 與「第2圖」所示之薄膜太陽能電池之結構相同。因此,相同部 件之詳細解釋將省去。 前電極層300之不平表面之形成方法在於當沉積前電極層 φ 3〇〇之時’用以調節前電極層300之沉積條件。也就是說,隨著沉 積前電極層300,前電極層300之表面變為不平《此種情況之下, 不容易調節沉積條件。也就是說,不容易獲得期望之不平圖案。 不期望之不平囷案可產生前電極層300之上的半導體層4〇〇及透 明導電層500之損傷。 前電極層300之不平表面的另一形成方法在於沉積一具有平 坦表面的前電極層300,以及然後向前電極層300之平坦表面作用 一化學蚀刻製程,以便形成前電極層30〇之不平表面。由於另外 13 201031001 應用之化學蝕刻製程’因此該方法比較複雜,可透過使用化學蝕 刻製程之化學物產生一環境污染,並且還可產生沉積化學物的成 本之增加。 「第4圖」所示之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揭露出前電極層3⑻ 不具有不平之表面。在本發明之情況之下,當通過光散射膜2〇〇 之時’太陽光以不同之角度折射。因此,雖然前電極層3⑻不具 有一不平表面,但是沒有差別。 如果前電極層300不具有該不平表面,則形成於前電極層3⑻ © 之上的半導體層400及透明導電層5⑻均不具有不平表面。然而, 透明導電層500可具有該不平表面。 「第5圖」係為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之薄膜太陽能電池之橫 截面囷。 在「第5圖」之薄膜太陽能電池之情況之下,代替形成一基 板1〇〇與一前電極層300之間的光散射膜200,一珠狀物220包含 0 於基板100之中。除此之外,「第5圖」之薄膜太陽能電池與「第 2圖」之前述薄膜太陽能電池之結構相同。因此,圖式之中的相同 之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部件且將省去其相同部份之詳細解釋。 「第5圖」所示之薄膜太陽能電池可使用其中具有珠狀物22〇 的可撓性基板100用作可撓性薄膜太陽能電池,其中可撓性基板 100之中包含的珠狀物220能夠以不同角度散射太陽光。也就是 說’如果珠狀物220之材料與可撓性基板1〇〇及前電極層3⑻之 14 201031001 材料的折射率不相同,則當太陽光通過可撓性基板100、珠狀物 220、以及前電極層300之時,太陽光進行不同之折射,由此太陽 光在一半導體層400之中的路徑長度增加。 而且,如上所述,如果珠狀物220透過具有不同折射率的不 同材料的複數個珠狀物之結合形成,當太陽光通過複數個珠狀物 時,太陽光以不同角度折射。而且,如「第3A圖」至「第3C圖」 所示,每一珠狀物220包含有一核心及外層,由此當太陽光通過 ^ 每一珠狀物220之時,太陽光以不同角度折射。 薄膜太陽能電池之製造方法 「第6A圖」至「第6E圖」係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薄膜太 陽能電池之製造方法之橫截面圖,其表示「第2囷」所示之薄膜 太陽能電池之製造方法。 首先,如「第6A圖」所示,光散射膜200形成於基板1〇〇 q 之上,其中光散射膜200包含有珠狀物220、以及用以黏合珠狀物 220的黏合劑240。 基板100係由玻璃、透明塑料或可撓性基板製造。 光散射膜200可通過以下步驟形成:透過在黏合劑240之中 均勻分佈複數個珠狀物220準備一膏劑;以及使用準備好之膏劑 執行一列印方法、一溶膠凝膠方法、一浸溃方法、或一旋轉塗佈 方法。 在透過上述方法形成光散射膜200之後,可另外向其執行一 201031001 紅外線燒結製程或低溫/高溫燒結製程,由此提高基板100與光 散射膜200之間的黏結力。 光散射膜200可具有該不平表面。為了形成光散射膜2〇〇之 不平表面,一物理接觸作用於透過上述之列印、溶膠凝膠、浸潰、 或旋轉塗佈方法形成的薄膜之表面。 光散射膜200之中容納的珠狀物220及黏合劑240等同於上 述之結構,由此將省去對珠狀物220及黏合劑240的詳細解釋。 如「第6B圖」所示’前電極層300形成於光散射膜200之上。❹ 前電極層300可透過以下步驟形成:沉積透明材料,例如氧 化鋅(ZnO)、摻硼氧化鋅(ZnO:B)、摻鋁氧化辞(ΖηΟ:Α1)、二 氧化矽(Si02)、摻氟二氧化矽(Si02:F)、或氧化銦錫(IT0); 以及形成沉積材料層之中的不平表面。 當形成具有不平表面的前電極層300之時,該不平表面可透 過調節一有機金屬化學氣相沉積(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Dor ❹
Deposition, MOCVD)之沉積過程中的沉積條件直接形成;或可透 過將蝕刻製程作用至透過喷鍵獲得的前電極層300之平坦表面形 成。這裡,勉刻製程可使用光微影製程、使用一化學溶液的各向 異性姓刻、或機械研磨。 如上所述,較佳地,前電極層300之不平表面之調節方式使 得前電極層300的不平表面充分小,以使得對透過以下製程形成 的半導體層400及透明導電層500不造成損傷。 16 201031001 如「第6C圖」所示,半導體層400形成於前電極層300之上。 半導體層400可通過電衆化學氣相沉積(CVD)方法由發基 非晶半導體材料形成’其中半導趙層形成為—m結構該 PIN、结構順次對4有p型半導艘層、j型半導體層、以及n型半導 體層。 半導體層400可形成為—串接結構,此串接結構之申順次沉 積有第一半導體層410、緩衝層420以及第二半導體層43〇 (「第2 圖」所示)。 如「第6D圖」所示,透明導電層5⑻形成於半導體層4〇〇 之上》 透明導電層500可透過喷鍍或有機金屬化學氣相沉積 (MOCVD),沉積透明導電材料,例如氧化鋅(Zn〇)、換爛氣化 辞(ΖηΟ··Β)、摻鋁氧化鋅(ΖηΟ:Α1)、二氧化發(si〇2)、摻氟二 ❹氧化石夕(Si〇2:F)、或氧化銦錫(no)形成。透明導電層5〇0可 省去。 如「第6E圖」所示,後電極層600形成於透明導電層5〇〇之 上。 後電極層600可透過喷鍍或列印’透過沉積銀(Ag)、鋁(A1)、 銀加鉬(Ag+Mo)、銀加錄(Ag+Ni)、或銀加銅(Ag+Cu)形成。 如果「第6A圖」至「第6E囷」之上述製程應用於使用可撓 性基板的可撓性薄膜太陽能電池之製造方法,能夠通過捲轴式 17 201031001 (roll-to-roll)方法執行「第6A圖」至「第6E圖」之製程。 「第7Α圖」至「第7Ε圖」係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薄膜 太陽能電池之製造方法之橫截面圖,其表示「第4圖」所示之薄 膜太陽能電池之製造方法。與上述實施例相同之相同結構之詳細 解釋將省去。 首先’如「第7Α圖」所示’光散射膜2〇〇形成於基板100 之上’其中光散射膜200包含有珠狀物220、以及用以黏合珠狀物 220的黏合劑240。 © 如「第7Β圖」所示,前電極層300形成於基板丨⑻之上。不 需要在前電極層300之中形成不平表面。在這一方面,前電極層 300可透過通常之喷鍍方法沉積。 如「第7C圖」所示’半導體層400形成於前電極層300之上。 如「第7D圖」所示,透明導電層500形成於半導體層400 之上。可省去一形成透明導電層500之製程。 如「第7E圖」所示,後電極層600形成於透明導電層500之 上。 「第8A囷」至「第8E圖」係為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之薄膜 太陽能電池之製造方法之橫截面圖,其表示「第5圖」所示之薄 膜太陽能電池之製造方法。將省去與上述實施例相同之相同結構 之詳細解釋。 首先,如「第8A圊」所示,準備具有珠狀物220的基板1〇〇。 18 201031001 容納有珠狀物220的基板loo可通過以下步驟準備:透過將 珠狀物220包含於熔液之中形成基板之一薄膜;以及硬化形成的 薄膜。 珠狀物220之詳細結構在以上有解釋,珠狀物220之結構與 上述之結構相同。 如「第8B圖」所示,前電極層3〇〇形成於基板1〇〇之上。 如「第8C圖」所示,半導體層400形成於前電極層3〇〇之上。 如「第8D圖」所示,透明導電層5〇〇形成於半導體層4〇〇 之上。一形成透明導電層500之製程可省去。 如「第8E圖」所示,後電極層6〇〇形成於透明導電層5〇〇之 本發明之薄膜太陽能電池及其製造方法並不限制於上述之實 施例。特別地’如果本發明應用於一大尺寸基板,大尺寸基板可 劃分為複數個單元晶胞’並且複數個單元晶胞可串聯連接。 因此,本發明之薄膜太陽能電池及其製造方法具有以下之優 點。 本發明之薄膜太陽能電池配設有基板100與前電極層3QQ之 間的光散射膜200,由此太陽光能夠以不同角度折射,由此產生太 陽光之路徑長度的增加。結果,能夠提高電池效率。 透過適當改變光散射膜200之中容納的珠狀物220及黏合劑 240的材料及圖案能夠容易調節折射太陽光之囷案,由此最優化電 19 201031001 池效率之提高。 而且,光散射膜200形成於基板100與前電極層3⑽之間, 光散射膜200功能上作為前電極層3〇〇之沉積製程之阻擔層,以 使得可能防止基板1〇〇之中容納的雜質漂移至前電極層3〇〇,由此 防止劣降電池效率。 本領域之技術人員應當意識到在不脫離本發明所附之申請專 利範圍所揭示之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所作之更動與潤 飾,均屬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之内。關於本發明所界定之保護❿ 範圍請參照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 【囷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為一習知技術之薄膜太陽能電池之橫截面圖; 第2圖係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薄膜太陽能電池之橫截面 圓, 第3A圖至第3C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之不同類型之珠狀物之 橫截面圖; ❹ 第4囷係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薄膜太陽能電池之橫截面
QD 圏, 第5圖係為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之薄膜太陽能電池之橫截面 圓, 第6A囷至第6E圖係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薄膜太陽能電池 之製造方法之橫截面圖; 20 201031001 第7A圖至第7E圖係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薄膜太陽能電 池之製造方法之橫載面圖;以及 第8A圖至第8E圖係為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之薄膜太陽能電 池之製造方法之橫截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基板 30 前電極層 ❹ w 40 半導體層 50 透明導電層 60 後電極層 100 基板 200 光散射膜 220 珠狀物 222 ❹ 核心 222a' 222b 材料層 224 外層 224a、224b 材料層 240 黏合劑 300 前電極層 400 半導體層 410 第一半導體層 21 201031001 420 緩衝層 430 第二半導體層 500 透明導電層 600 後電極層
22

Claims (1)

  1. 201031001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薄膜太陽能電池,係包含有: —基板; 一光散射膜’係具有一珠狀物及一黏合剤,其中該黏合劑 用以黏合該珠狀物; 一前電極層,係位於該光散射膜之上; 一半導體層,係位於該前電極層之上;以及 一後電極層,係位於該半導體層之上。 2.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薄膜太陽能電池,其中與該基板相接觸 之該光散射膜之一材料與該基板或該前電極層之材料的折射 率不相同。 3.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薄膜太陽能電池,其中該光散射膜之中 容納的一材料與該光散射膜之中容納的該黏合劑之一材料的 _ 折射率不相同。 4.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薄膜太陽能電池,其中該珠狀物透過結 合折射率彼此不相同的複數個珠狀物形成。 5·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薄膜太陽能電池,其中該珠狀物包含有 一核心及一外層;其中該核心透過該外層包圍,並且該核心之 一材料與該外層之一材料的折射率不相同。 6.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薄膜太陽能電池,其中該光散射膜具有 一不平表面。 23 201031001 7.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薄膜太陽能電池,其中該前電極層不具 有一不平表面。 8.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薄膜太陽能電池,其中該半導體層包含 有一第一半導體層、一第二半導體層以及一緩衝層,該緩衝層 係位於該第一半導體層與該第二半導體層之間。 9.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薄膜太陽能電池,更包含有一透明導電 層,該透明導電層係位於該半導體層與該後電極層之間。 10. —種薄膜太陽能電池,係包含有: © 一基板,其中係具有一珠狀物; 一前電極層,係位於該基板之上; 一半導體層,係位於該前電極層之上;以及 一後電極層,係位於該半導體層之上。 11. 如請求項第10項所述之薄膜太陽能電池,其中該珠狀物之一 材料與該基板及該前電極層之材料的折射率不相同。 12. —種薄膜太陽能電池之製造方法,係包含以下步驟: 〇 形成一光散射膜於一基板之上,其中該光散射膜包含有一 珠狀物及一黏合劑,該黏合劑用以黏合該珠狀物; 形成一前電極層於該光散射膜之上; 形成一半導體層於該前電極層之上;以及 形成一後電極層於該半導體層之上。 13.如請求項第12項所述之薄膜太陽能電池之製造方法其中形 24 201031001 成該光散射膜之該步驟透過一列印方法、一溶缪凝谬方法一 浸漬方法、或一旋轉塗佈方法執行。 14. 如請求項第13項所述之薄膜太陽能電池之製造方法,其中形 成該光散射膜之該步驟包含在形成該光散射膜之後另外作用 的一燒結製程,以便提高該基板與該光散射膜之間的黏合力。 15. 如請求項第12項所述之薄膜太陽能電池之製造方法,其中該 光散射膜之一材料與該基板或該前電極層之材料的折射率不 相同。 16. 如請求項第12項所述之薄膜太陽能電池之製造方法,其中該 珠狀物之一材料與該黏合劑之一材料的折射率不相同。 17. 如請求項第12項所述之薄膜太陽能電池之製造方法,其中該 珠狀物透過結合折射率彼此不相同的複數個珠狀物形成。 18·如請求項第12項所述之薄膜太陽能電池之製造方法,其中該 珠狀物包含有一核心及一外層;其中該核心透過該外層包圍, 並且該核心之一材料與該外層之一材料的折射率不相同。 19. 如請求項第12項所述之薄膜太陽能電池之製造方法,其中該 光散射膜具有一不平表面。 20. 如請求項第12項所述之薄膜太陽能電池之製造方法,其中形 成該前電極層之該步驟透過以下步驟執行:通過一沉積製程 直接形成具有不平表面之該前電極層;或通過一沉積製程形成 具有平坦表面之該前電極層,以及通過一蝕刻製程形成該前電 25 201031001 極層之中的該不平表面。 21. 如請求項第12項所述之薄獻陽能電池之製造方法,其中該 前電極層不具有該不平表面。 22. 如請求項第12項所述之薄膜太陽能電池之製造方法更包含 另外形成一透明導電層於該半導體層與該後電極層之間。 23. 如請求項第12項所述之薄膜太陽能電池之製造方法,其中該 半導體層包含有-第_半諸層、—第二半導體相及一緩衝 層,該緩衝層係位於該第一半導體層與該第二半導鱧層之間。錄 24. —種薄膜太陽能電池之製造方法,係包含以下步驟. 準備一可撓性基板,該可撓性基板之中具有一珠狀物; 形成一前電極層於該可撓性基板之上; 形成一半導體層於該前電極層之上;以及 形成一後電極層於該半導髏層之上。 25.如請求項第24項所述之薄膜太陽能電池之製造方法 珠狀物之-材料與該基板及該前電極層之材料的折射率不Ζ❹ 26
TW098145142A 2008-12-26 2009-12-25 Thin film type solar cel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201031001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80134802A KR100973676B1 (ko) 2008-12-26 2008-12-26 박막형 태양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0080134804A KR100977726B1 (ko) 2008-12-26 2008-12-26 박막형 태양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090018479 2009-03-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1001A true TW201031001A (en) 2010-08-16

Family

ID=42288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45142A TW201031001A (en) 2008-12-26 2009-12-25 Thin film type solar cel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47692A1 (zh)
CN (1) CN102257631A (zh)
TW (1) TW201031001A (zh)
WO (1) WO2010074477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8223A (zh) * 2010-08-31 2013-05-08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散射覆材的颗粒掺杂方法
WO2014132312A1 (ja) * 2013-02-26 2014-09-0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TWI485870B (zh) * 2013-05-13 2015-05-21 Univ Southern Taiwan Sci & Tec 具勻光之太陽能模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90321A (en) * 1977-02-18 1980-02-26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Microstructured transmission and reflectance modifying coating
US5656098A (en) * 1992-03-03 1997-08-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hotovoltaic convers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JP2756050B2 (ja) * 1992-03-03 1998-05-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起電力装置
JP4076028B2 (ja) * 1997-02-18 2008-04-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偏光分離フィルム、バックライ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3416024B2 (ja) * 1997-05-23 2003-06-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薄膜太陽電池における微粒子塗布膜
JP2001056653A (ja) * 1999-06-11 2001-02-27 Ricoh Co Ltd 電気泳動表示用表示液、表示粒子及び、それらを利用した表示媒体、表示装置、表示方法、表示カード、記録シート、ディスプレイ、可逆表示型看板
JP4389585B2 (ja) * 2001-10-19 2009-12-24 旭硝子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酸化物膜付き基体および光電変換素子
DE60312358T2 (de) * 2002-05-17 2007-11-29 Jason E. Berkeley Schripsema Photovoltaisches modul mit einstellbarem kühlkörper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JP4315665B2 (ja) * 2002-10-30 2009-08-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端面封止部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05037737A (ja) * 2003-07-16 2005-02-10 Nitto Denko Corp 粒子分散系樹脂シート、画像表示装置用基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US20080241262A1 (en) * 2004-03-29 2008-10-02 The University Of Houston System Nanoshells and Discrete Polymer-Coated Nanoshells,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Same
KR20060029391A (ko) * 2004-10-01 2006-04-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학 필름과,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표시 장치
JP4959127B2 (ja) * 2004-10-29 2012-06-20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光電変換装置及び光電変換装置用基板
EP1834933A4 (en) * 2004-11-19 2009-04-01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GLASS PLATE WITH THIN FILM
US7563508B2 (en) * 2007-05-30 2009-07-21 Chung Sh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maments Bureau, M.N.D. Diffusion beads with core-shell structure
RU2515182C2 (ru) * 2008-12-12 2014-05-10 Конинклейке Филипс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Н.В. Люминесцентный фотогальванический генератор и волновод для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в фотогальваническом генераторе
WO2011120148A1 (en) * 2010-04-01 2011-10-06 Morgan Solar Inc. An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modu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74477A3 (ko) 2010-09-30
CN102257631A (zh) 2011-11-23
US20110247692A1 (en) 2011-10-13
WO2010074477A2 (ko) 2010-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20537B2 (en) Solar cell
JP5759639B2 (ja) 太陽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463682B (zh) 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
JP7185818B2 (ja) 太陽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917990B2 (ja) 太陽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US20110180134A1 (en) Solar Cel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472046B (zh) Solar cells and their manufacturing methods, with solar modules
JP2014504035A (ja) 太陽光発電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05389B1 (ja) 太陽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031001A (en) Thin film type solar cel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200061479A (ko) 전하선택 박막을 포함하는 실리콘 태양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TWI485868B (zh) 薄膜太陽能電池及其製造方法
JP6072904B2 (ja) 光起電力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151566B2 (ja) 太陽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1096730A (ja) 薄膜太陽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229712A (ja) 太陽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KR101203917B1 (ko) 플렉시블 박막형 태양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097068B2 (ja) 太陽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030928B2 (ja) 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
KR100973676B1 (ko) 박막형 태양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032433B1 (ko) 박막형 태양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327089B1 (ko) 태양전지 모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200142379A (ko) 태양전지 및 태양전지의 제조방법
KR100977726B1 (ko) 박막형 태양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