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14454A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 Google Patents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14454A
TW201014454A TW098127819A TW98127819A TW201014454A TW 201014454 A TW201014454 A TW 201014454A TW 098127819 A TW098127819 A TW 098127819A TW 98127819 A TW98127819 A TW 98127819A TW 201014454 A TW201014454 A TW 20101445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cathode
emitting display
organic light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278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08995B (zh
Inventor
Yong-Tak Kim
Jong-Hyuk Lee
Won-Jong Kim
Joon-Gu Lee
Jin-Baek Choi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0144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144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89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899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2Cathodes
    • H10K59/80524Transparent cathodes, e.g. comprising thin meta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8Transparent cathodes, e.g. comprising thin meta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02Details of OLEDs of OLED structures
    • H10K2102/3023Direction of light emission
    • H10K2102/3026Top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02Details of OLEDs of OLED structures
    • H10K2102/3023Direction of light emission
    • H10K2102/3031Two-side emission, e.g. transparent OLEDs [T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51Thickne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S428/917Electroluminescent

Description

201014454 六、發明說明: 相關專利申請案的交互參照 本申請案主張2008年8月20日在韓國智慧財產局申 請之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08-0081363號之優先權及權 利’該案之全文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種具有頂部發射結構之有機發光顯示 器,其具有改良之發光效率。 【先前技術】 有機發光顯示器為自發异梦罟。古他义 赏尤装置。有機發光顯示器具有 比液晶顯不1§ 1¾之發光,且该曰駐- ^立比夜日日顯不器薄,因為有機發 光顯示器不包括背光單元。 有機發光顯示器具有以下結構,立 m 头肀陽極、有機層及 陰極依次堆疊在上面沈積有諸如镇 4,啫如溥膜電晶體之像素電路的 基板上。有機發光顯示器之姓谌 兔 盜之、〜構可為頂部發射結構或底部 發射結構。在頂部發射結構中,f彡像# hd " • „ p , 私像係朝向沈積基板之相 反方向(亦即朝向陰極)眘目 徑)實現,且因此與影像朝 現之底部發射結構之孔徑比相比,頂部發射結構之孔j 較高。因此:頂部發射有機發光裝置之發光效率高於㈣ 發射有機發光裝置。然而,在頂部發射結構中必 透明,而其較困難。一 & 陰極必須 須具有比陽極低之功函I 乂曰士 脊衣為陰極必 具有低透光率之金屬。 之材科一瓜為 習知透明陰極係藉由女 成具有低功函數之薄金屬層而 201014454 產生’但其透光率彳穴抗 早仍極低,且難以提高透光率。 由於此限制,田a ^ ^ ^ 棱出增強自發射層發出之光的微 空腔。然而,微空將 此安置於陽極蜂極之心厚度對於每一顏色皆不同,因 不同。之間的有機層之厚㈣Μ —顏色亦 陽槁之雷、二 有機發光顯示器中’當電子自陰極注入 1%極之電洞而在右拖 有機物發射層中形成激子時發出光。為調 卽距激子之距離B 4 k @ 4 ^ ^ x厚度,必須改變有機層之厚度,特 疋言之’電洞注入層戍 傳輸層之厚度ΙΛΛ 輸層或電子 因為有機層之厚度對於每一顏色必須不 同,所以對於每—銪洛你m γ J色使用獨立遮罩。然而,該獨立沈積 法較複雜,因此生產成本增加。 拚」:為增加顯示器之解析度,遮罩必須具有較高解 析度圖案,而其在大面積顯示器中難以獲得。 一此外,有機層之厚度不能僅基於光學效率來確定,因 電洞層或電子層之厚度不同日夺’有機發光顯示器之電 特性可能劣化。 【發明内容】 _、w本發月之"'具體實例包括-種頂部發射型有機發光顯 不器,其包含一透明且具有低功函數之陰極,以便在實現 朝向陰極之影像時在不使用共振結構之情況下增加發光效 率。 在本發明之一具體實例中,有機發光顯示器包括:陽 ,°亥陽極上之有機層,其包括發射層;及在該有機層上 成且透射自有機層之發射層發出之光的陰極。陰極包括 201014454 依认千仃女置於有機層上 氧化銦基質上掾η 帛S域及第一&域。藉由在 域。^ ^、金屬氧化物來形成第一區域及第二區 坌一區域之金屬氧化物之摻雜密度大於第二區域者, ==:::化物具有密度梯度,且在第-區域與第 1的邊界面中之金屬氧化物之密度相同。 ^本發明之具體實例中,金屬氧化物之金屬Cs、 Ca、Sr、Ba'Y或鑭系元素。 # 在本發明之具體實例中,金屬氧化物之掺雜密度可為 關於第—區域與有機層之間之距離的線性函數。"’、 在本發明之具體實例中,陰極之第一 物之擦雜密度之最大值可為約2%至約10%。 雜密ΐΐΓ月之具體實例中,第二區域之金屬氧化物之摻 雜密又可為約〇·〇%至約2.0% 〇 在本發明之具體實例中,陰極之金屬氧化物 雜密度可為約〇·5%至約12%。 … 本發明之具體實例中,帛—區域之厚度可為 '約5 nm 至約50 nm。 在本發明之具體實例中,第二區域之厚度可為約5〇nm 至約200 nm。 在本發明之具體實例中,整個陰極之厚度可為約70nm 至約200 nm。
在本發明之具體實例中,第一區域之功函數 與 4.7 eV 之間。 ·6 eV 在本發明之具體實例中,第二區域之電阻率可為約25 201014454 Ω m 至約 4.5 Ω m。 在本發明之具體實例中,陰極之透光率可為約8〇%至 約 95% 〇 在本發明之具體實例中,製造有機發光顯示器之方法 包括.形成陽極;在該陽極上形成包括發射層之有機層; 及在該有機層上形成陰極,其中該陰極為透明導電層。陰 極由在有機層上依次平行形成之第一區域及第二區域構 成。陰極係藉由在腔室中形成電漿的同時,使金屬或金屬 氧化物及氧化銦熱沈積而在氧化銦上摻雜金屬或金屬氧化 物來形成。藉由將金屬或金屬氧化物之摻雜量調節以根據 分級沈積法(gradation deposition method )減少或增加來形 成第層,且藉由固定金屬或金屬氧化物之摻雜量以為均 一而在第一層上形成第二區域。 在本發明之具體實例中,金屬可為CS、Ca' Sr、Ba、 Y或鑭系元素。 在本發明之具體實例中,在形成陰極時,可在氧氣氛 圍中利用金屬及銦來源進行熱沈積。 在本發明之具體實例中,在形成陰極時,可在混合氧 氣及氬氣之氛圍中利用金屬及銦作為來源進行熱沈積。 在本發明之具體實例中,可在等於或低於l〇(rc之溫度 下進行熱沈積。 在本發明之具體實例中,在形成陰極時,可藉由離子 束輔助沈積進行熱沈積。 在本發明之具體實例中’自離子束輔助沈積中所使用 201014454 之離子束源發射出之離子可為惰性原子之離子。 在本發明之具體實例中,離子束辅助沈積中所使用之 離子束源之能量可為約5〇eV至約200 eV。 吏用之 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特徵 ^ , ^ ^ ^ 及優點將精由參考隨附圖式 洋細描述其例示性具體實例而變得更顯而易見。 【實施方式】 參考展示本發明之例示性具體實例的隨附圖式更充分 地描述本發明。 兄刀
圖1 光顯示器 視圖。 為說明本發明之一具體實例之主動矩陣型有機發 60、說明電容器5〇及薄膜電晶體(TF” 的剖 參看圖1’有機發光顯示器60包括基板81。基板81 可由諸如玻璃或塑料之透明材料形成。緩衝層82在基板81 上形成。電容器50包括緩衝層82上之第一電容器電極51 及第二電容器電極52。 φ 排列成圖案之主動層44在緩衝層82之上表面上形 成。主動層44由閘極絕緣層83覆蓋。主動層44可為p型 或η型半導體。 TFT 40之閘極電極42在對應於主動層44之閘極絕緣 層83之上表面上形成。閘極電極42由中間絕緣層84覆蓋。 形成中間絕緣層84之後,藉由利用蝕刻法(諸如乾式蝕刻) 蚀刻間極絕緣層83及中間絕緣層84在玻璃絕緣層83及中 間絕緣層84中形成接觸孔83a及84a,從而暴露部分主動 層44 〇 201014454 預定之暴露部分利用接觸孔…及⑷各自與以 預疋圖案形成的TFT 40之源極電極41及 與Λ 接。源極電極41及汲極電極43由保護層U 5 43連 護層85之後,利用姓刻法暴露汲極電極以一羞部^成保 保護層85可為絕緣體且由諸如氧切或氮切^ 料形成’或由諸如丙稀酸樹脂或苯并環丁稀(bcb):: 幾材㈣成。亦可另外在保護層Μ上形成獨立絕緣層(未 圖不)以便平坦化保護層85。 © 根據電流之流量,有機發光顯示器6〇藉由發射紅光' /及藍光而顯示影像。有機發光顯示器包括陽極Μ,其 :與TFT 40之汲極電極43連接之像素電極;陰極62,其 為覆蓋全部像素之相對電極;及有制63,其安置於陽極 與陰極62之間且包括發光之發射層(未圖示)。覆蓋陽 "之像素界疋層86包括暴露陽極61之一部分的像素開 D 64 〇 、 陽極61與陰極62彼此絕緣,且對有機層63施加不同 極性之電壓以發光。 有機層63可由低分子有機材料或高分子有機材料形 < §使用低分子有機材料時,可將電洞注入層(HIL )、 電洞傳輸g (HTL)'發射層(EML)、電子傳輸層(ETL) 及電子主入層(EIL )堆疊成單一或複雜結構。適當低分子 有機材料之實例包括鋼酞菁(CuPc )、Ν,Ν'-二(萘-1-基)-ν,ν’-二笨基聯笨胺(ΝΡΒ)及參·8_羥基喹啉鋁(Alq3)。 包含低分子有機材料之有機層可使用真空沈積法形成。 10 201014454 當使用高分子有機材料時,
^ J 堆疊 HTL 及 EML。HTL 可由聚(3,4-伸乙二氧基噻吩 HTL M PED0T)構成且EML可由聚 伸本基伸乙烯基(PP V )啖奄 次聚薙円刀子有機材料構成。ΗΤΧ 及EML可利用網板印刷吱喑 丨^货墨印刷方法形成。然而,有機 層63不限於上述實例。 陽極61可經圖案化以對應各像素之區域,且陰極62 可覆蓋所有像素。 〇 陽極61可為透明的或具反射性。當陽極61為透明的 時,陽極可由氧化銦錫(IT0)、氧化姻辞(ιζ〇)、氧化 鋅Un〇)或氧化銦(In2〇3)形成。當陽極61具反射性時, 可利用 Ag、Mg、AhPt、pd、Au、Ni、NdirCr 或其 混合物形成反射層。隨後可利用IT〇、IZ〇、Zn〇或 在反射層上形成透明電極層。 藉由在氧化銦基質上摻雜氧化辑而使形成之陰極Μ透 明。陰極62中舞之摻雜密度可變化。 春 用於形成透明陰極之材料必須在可見光區中具有高透 射率且具有低功函數以提供適當電導率以便用作電材料且 便於將電子注入有機材料。一般而言,可見光之透射率自 金屬至絕緣體增加,而電導率自金屬至絕緣體降低。眾所 周知之陰極材料Mg/Ag、Al/Li、Yb/Ag及Ca/Ag具有極佳 電特性及功函數。然而,當由此等金屬製成之陰極之厚度 等於或大於10 nm時,透射率為約30%,而因此自有機光 發射出之光之發光效率降低。此外,由於使用金屬電極, 導致生成共振結構,且因此該方法不穩定,驅動電壓增加, 11 201014454 且材料成本增加。 當將金屬摻雜在欲用作读 L ^ 乍透明電極之ITO或Zno之薄層 上時,功函數等於或高於約 _ υ eV。由於尚功函數,因此 可此不能使用該種透明電極。 根據本發明之一且體音点丨 八實例,陰極62為包括金屬氧化物 之透明電極,且以使得金 屬氧化物之摻雜密度具有密度梯 度以便控制功函數之方式 ^ jr g ,, ,, ^成。換言之,接近有機層03之 金屬氧化物之摻雜密度較古 較同以便降低功函數,且當金屬氳 ❹ 化物遠離有機層63時換 雜在度較低以便陰極62變得透明。 陰極62可分成雨個F w ^ 氧化層“… 亦即,第一區域,其中靠近 乳化層63之金屬氧化物 度較尚’及第二區域’其 甲金屬乳化物之摻雜密 度低。 雜密度保持均-但比第-區域之摻雜密 化物金=化物可為Cs、cmY或鋼系元素之氧 之_去 文中所使用,鑭系元素為原子序數為57至71 <凡素。 ❹ ^圖2中’陰極62分成第一區域.及 第-區域62a與第二區 ^ ^ ^ 9 之逯界面上金屬氣化物之撫Μ 密度相同。此外,篦「^ 鸾乳化物之播雜 外第—區域62a及第二區域62b並 兩個獨立厝,;B ^ 亚非Φ成為 疋形成為具有密度梯度之單層。 . 區域Μ3 t金屬氧化物之摻雜密度自接觸有機| 63之表面朝向第, 5接觸::層 化物之拎弟5域62a之金屬氧 降低㈣雜,、度可關於與接觸有機層63之表面的距離線性 12 201014454 層63之表ΐΓ 氧化物之推雜密度可在接觸有機 至約第一區域之最大推雜密度可為約2% 第一區域之最大摻雜密度超過叫透光 率可能會劣卜,处尤 功函數飞^ 胃第―^域之最大摻雜密度缺2%時, 功函數可能會劣化。 了 -區:1,!二區域62b中金屬氧化物之摻雜密度可為第 Ο 參 a金屬氧化物之摻雜密度的最小值。第二區域之 摻雜密度可為約(M%至@ 2()ϋ/ ^域之 過《時,電阻可能會劣化。 第—£域之摻雜密度超 陰極62中金屬氧化物之平均換雜你+ 之間。當陰極之平均摻雜宋^ 在度可在〇.5%與12% 化,且當Ρ極^ 超過12%時,電阻可能會劣 虽陰極之平均摻雜 劣化。 低於ϋ.5/0柃,功函數可能會 ^ 一區域62a之厚度可為約5⑽至約随。 低於5⑽時,不能獲得低功函數,且 田旱又 不能獲得低電阻。 田旱度超過50 nm時, 第二區域62b之厚度可為 度低於別⑽時,不鮮I nm至約200 當厚 不月&獲件低電阻,且合 時,不能獲得低功函數。 田旱度起過200 nm 陰極62之整個厚度可 低於5〇nm日寺,不能獲雷、、,⑽至約200麵。當厚度 不能獲得低功函數。-、阻,且當厚度超過200 nm時, 根據本發明之一且<1*杳y , -Γ5· θ 八貫例’藉由調節第一 F a β贫 一&域6沘之金屬氧化物 £域62a及第 夕雜雄·度及厚度,可將第一區 13 201014454 域62a之功函數調節為約3 6 π至約4 7 ev。第二區域㈣ 之電阻率可為約2.5 至約4.5 Ωιη。陰極62之透光率可 為約80%至約95〇/。。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例,陰極62之透光 率d f增加’且因此發光效率可不藉由應用共振結構來進 "步提同°因此’有機發光顯示器60可使用非共振結構, 從而/、有改良之視角特性且亦可在有機發光顯示器6〇中排 除光學結構。 藉由利用ITO、IZO、ZnO或In2〇3可視情況在陰極62❿ :形成輔助電極層(未圖示)或匯流排電極線(未圖示)。 '、、;、而在本發明之一具體實例中,陰極62僅包含有機層63 上形成之薄層。一般技術者將瞭解如何在本發明之具體實 例中包括電極層或匯_極線。 保護層65可另外在陰極62上形成。在其他具體實例 中’覆蓋層67可介於保護層65與陰極62之間。 '本發明之一具體實例提供一種製造有機發光顯示器之 方法,該方法包括形成一陽極;在該陽極上形成—包括一❹ 發射層之有機層;及在該有機層上形成一陰極。為形成透 明導電層陰極’藉由在腔室中形成電聚的同時使金屬或金 屬氧化物及氧化銦熱沈積而在氧化銦上摻雜金屬或金屬氧 化物1由調節金屬或金屬氧化物之推雜量以根據分級沈 積法減少或增加來形成陰極之第一層,且隨後藉由固定金 屬或金屬氧化物之摻雜量以為均一而形成陰極之第二區 域。第一區域及第二區域依次平行在有機層上形成。 14 201014454 可根據上述方法製造有機發光顯示器6〇。 在本發明之-具體實例中,可利用各種方法 :法或濺鑛法)形成陽極。換言之,參看…及圖 ::極61時尚未形成有機層63,因此可利用任何方法:: 陽極6 1。 7A成 層63 可使用真空沈積法或其類似方法在陽極61上形 2 λ » 機 在有機層63上形成作為透明導電層之陰& α。 62為透明導電層’其中金屬氧化物係掺雜於氧化銦上二 極62習知係使用⑽法形成。然而,若在本發明之具體; 例中使用濺鍍法形成陰極,則由 ^ 蚀則由於濺鍍法之特性而使有機 層63受損。當在本發明之具體 機 之具體實例令使用熱沈積法形成降 極02時,由於在熱沈積過程中 " 、 Τ〈尚/皿而使有機層03受損。 然而’根據本發明之具體實例, J陰極62係使用低溫熱沈積
形成’而因此有機層63未受指撩 m lL 不又相壞。因此,得以製造出具有 參 尚品質之有機發光顯示器6〇。 當使用熱沈積法形成陰搞A, # 取U極62時,上面欲形成有機發光 顯示器60之基板81之溫度遠丨 又建到約300 C,而因此作為中間 層之有機層63被高溫損壞。麻 ^根據本發明之具體實例,在腔 室中形成電漿的同時使金屬惫儿# 乳化物及乳化銦熱沈積,從而 顯著降低基板81之溫度。彳鱼& 挟s之,陰極62係在腔室中形 成電漿的同時形成’從而使降 风^極62之材料電離,以便使沈 積在不提尚沈積溫度之情沉τ i 丨月况下形成。因而,當陰極62係在 腔室中形成電漿的同時埶沈接# ^ ’、、疋積時,基板8丨之溫度僅增加至 15 201014454 i〇〇°c,而因此有機層63未受損壞。當陰極62係在腔室中 形成電激的同時熱沈積時,基板81之溫度亦降低,且陰極 62之遷移率得以改良,而因此陰極62之電阻顯著降低。 如上所述’安置於陽極61與陰極62之間的有機層63 不僅包括發射層而且亦包括其他各種層,諸如EIL' ετ[、 HIL及HTL。其他各種層係在考慮陽極61及陰極62之功 函數之情況下,由具有適當最低未佔用分子軌域(LUM〇) 水準之材料形成。因此,為將習知材料用於有機層,使用 本發明之一具體實例之方法製造的有機發光顯示器之陰極 之功函數可具有與利用習知濺鍍方法製造之透明陰極類似 的功函數。 在本發明之一具體實例中,在形成陰極62時,氧化銦 與金屬或金屬氧化物同時熱沈積,而非僅熱沈積氧化銦。 將陰極62分成具有不同金屬氧化物摻雜密度的兩個區域。 圖3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例在玻璃基板上製 :之陰極的圖。在3中,陰極係以單層形成,但當利用 分級沈積法形成陰極時可控制陰極中金屬之密度。分級沈 積法可為(例如)在固定氧化銦之沈積速率時改變金屬之 沈積速率的方法。 圖3說明以單層形式沈積於玻璃上之陰極。藉由在分 級沈積法中降低金屬之沈積速率使第—區域直接沈積在玻 璃上。接著,在均勻保持金屬之低沈積速率的同時沈積第 一區域以便支持第一區域中之高電阻。 、 圖3中之玻璃僅供說明及測試目的,如在本發明之具 201014454 體實例中,陰極係在圖i或圖2之有機層63上形成。 〃在本發明之具體實例中,同時使金屬或金屬氧化物及 氧化銦熱沈積來形成陰極。金屬可為CS、Ca、Sr、Ba、Y 或鑭系元素。金屬氧化物可為氧化鉋、氧化鈣、氧化锶、 氧化鋇、氧化纪或鑭系元素之氧化物。金屬或金屬氧化物 之功函數的絕對值比氧化銦之功函數的絕對值低。 形成該種陰極之方法,亦即形成氧化銦上摻雜有金屬 ❹氧化物之透明導電層的方法可變化。舉例而言,可在氧氣 巩圍或氧氣與氬氣混合之氛圍中以金屬及銦作為來源進行 熱沈積。在此情況下,由於存在氧氣氛圍,銦變成氧化姻 且金屬變成金屬氧化物,而因此,結果為形成氧化姻上換 雜有金屬氧化物之陰極。或者’可在氧氣氛圍或氧氣與氬 氣混合之氛圍令以金屬及氧化銦作為來源進行熱沈積。在 此情況下,金屬在氧氣氛圍中變成金屬氧化物,而因此, 形成氧化銦上摻雜有金屬氧化物之陰極。或者,可在氬氣 _ 氛圍中以金屬氧化物及氧化銦作為來源進行熱沈積,從而 形成氧化銦上摻雜有金屬氧化物之陰極。在此情況下,由 於虱氣為非活性氣體,因此氬氣不影響金屬氧化物或氧化 銦。 圖4為比較使用本發明之具體實例之方法形成之陰極 的透光率與習知陰極之透光率的圖。使用本發明之具體實 例之方法形成之陰極具有1000 Λ之厚度’且出於測試目的 起見其係藉由以0.5 A/s及0.6 A/s之沈積速率將鈣作為 金屬沈積於玻璃上而形成。鈣在與氧氣結合後以氧化鈣形 17 201014454 式摻雜’且因此鈣之透射率與氧化銦之透射率類似。因此, 不g鈣之摻雜量為多少,透射率皆類似。此時,習知陰極 具有160 A之厚度且係藉由共沈積吨及“而形成。參看 圖4省知陰極之透射率為約33%,而使用本發明之具體實 例之方法开y成之陰極的透射率等於或高於約Μ %。因此可 見與省知陰極之透射率相比,使用本發明之具體實例之 方法形成之陰極的透射率得以提高。 圖5為當將的用作圖3之第一區域中之金屬日夺,根據 妈沈積速率(Ca DR)之功函數的圖。#㉝與氧結合形成❹ CaO時功函數降低。根據V.S· Fomenko,熱離子性質手 冊(Handbook of Therm〇i〇nic Pr〇perties ) pl咖瓜 加以
DiWSlon (New York,1966) ’ Cs、心 ' 仏、γ 及鑭系元素之 功函數類似於以之功函數,在氧化時降低。當純金属氧化 時,純金屬之功函數不降低。如圖5中所示,當Ca〇之量 增加時’,力函數降低。舉例而言,# Ca DR $ 〇·6時,功 函數為4.4 eV。 由於Ca DR在初始沈積過程中較高,因此圖3之玻璃 © 與沈積之薄層陰極之間之界面上的功函數可能會比之 薄層陰極整體之功函數低。3之玻璃與沈積之薄層陰極 之間之界面處的電阻率為3xl0-4 ^也至2〇xl〇·4 圖i之陰極62或圖2之第一區域62a或第二區域_ 可利用蒸發源及離子束源藉由離子束輔助沈積(ibad )來 形成。 圖6為示意性說明IB AD之圖。參看圖6,粒子%自 18 201014454 蒸發源97放出,且沈積於基板91之一個表面上。此日 離子93自離子束源95放出,增加粒子92之表面遷移率 而因此粒子92密集地沈積於基板91上。 根據製造本發明之一具體實例之有機發光顯示器之方 法,可藉由利用IBAD來形成陰極。 特定言之’當藉由利用IBAD來形成圖2之笛_「 〜牙一區域 ㈣時,可首先藉由利用習知沈積方法(諸如真空沈積法或 熱沈積法)形成第一區域62a。接著,可藉由利用ιβα〇在 第-區域62a上形成第二區域62b。在此情況下,陰 之第-區域62a與第二區域62b係由相同材料形成, 與第二區域62b係利用不同方法而形成因此 第一區域62a與第二區域62b之原子排列結構不同。 在IBAD過程中自蒸發源97放出 62 4! ^ . , ^ Z兩形成陰極 物。/ ’ 述可為銦、氧化銦、金屬或金屬氧化 參 此時,自離子束源95放出之離子Μ 成陰極62之基板、有機層 :/、面形 反應。離…為惰性原子之離;==粒子 離子。 J戈Ar 、Kr+或xe + 離子束源95之能量在介於5“ν 内,且可在介於80〜與15n v /、2〇〇eV之間的範圍 於5〇 eV時,由於離子% H ^範圍内。當能量低 遷移率不會增加,*因此不會形成 W子92之表面 度之陰極62。卷能詈扭 呵密度及低表面照 田能量超過2〇〇 eV時,由 由於離子93之能量 19 201014454 太高’因此可能會#刻陰極62。在本發明之— 中,能量可為150eV。 -具體實例 在利用IBAD時,自蒸發源97放出之粒子”的數目與 自離子束源95放出之離子93的數目的比率可在Η與"; (粒子:離子)之間的範圍内。在本發明之一些具體實例中., 97放出之粒子92與自離子束源%放出之離子93 Π的轉可為HU離子93之數目超過…比率 時’陰極62可能會被離子93姓刻。當離子”之數目低於 ❹ 1_1比率時,粒子92之表面遷移率可能不會隨離子93而辦 加’而因此可能不會形成具有高密度及低表面照度之緊密 結構的陰極6 2。 ◎ 可藉由控制離子束源95之電子流動速率或離子生成氣 體之流入速率來改變粒子與離子之比率。舉例而言,當藉 由利用放出A1粒子之蒸發源及放出氬離子之離子束源來J 成A!陰極時,可將離子束源之離子流動速率調節為5〇磁 且可將氬氣之流人速率調節為5 seem。在該陰極中,^粒 子與氬離子之比率為1:1。 在利用IBAD時,將熱蒸發源或電鑛蒸發源用作蒸發源 離子束源95可為Kaufmann型離子搶' 端部霍爾型離 子搶(End-Hall Type I〇n Gun)或叩型離子搶。一般技術 者可選擇適用於IBAD之任何蒸發源97及離子束源95。 本矣明之有機發光顯示器為主動矩陣有機發光顯示 器’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 現參考以下實施例進一步詳細地描述本發明。 20 s 201014454 實施例1 如上所述在TFT上形成具有陽極/有機層/陰極結構之 有機發光顯示器。在實施例1中,利用ibad形成陰極。][BAD 中所用之離子束具有50 V與2〇〇 V之間之電壓,及〇 〇5 a 與0.2 A之間之電流。 提供一種玻璃基板,其中1500 A之ITO、400 A之4,4'-雙(N-(4-(N-(3-甲基苯基)-N_苯基胺基)苯基)_N_苯基胺基) 聯苯(DNTPD)、150 A之NPB、300 A之二苯乙烯基蒽(DSA) + 5% 二苯乙烯基蒽胺(distyrylanthraceneamine, DSAamine )、100 A之雙(1〇羥基苯并[h]喹啉根基鈹 (Bebq2)及1〇 A之LiF依次堆疊在該基板上。藉由以〇 7 A/s之初始沈積速率沈積鈣直至沈積速率降至〇 2人以來形 成厚度在20 nm與30 nm之間的陰極第一層。接著,藉由 使鈣之沈積速率保持在〇.〇 A/s與0.2 A/s之間來形成厚度 在60^11與100nm之間的陰極第二區域。藉由利用具有“ 之直徑的Α1線來製備A1沈積源◊接著’製備包括αι沈積 源、離子束源、熱蒸發源、基板固持器及旋轉基板固持器 之旋轉軸的容器。將端部霍爾型離子搶(由韓國之inf〇vi⑽ 公司製造)用作離子束源,且將Helisys (由韓國之ans公 司製造)用作熱蒸發源.在將基板安裝在面向八丨沈積源 基板固持器上之後,在下表丨中所示之條件下操作該容器 以便在基板上形成具有2000 Α之厚度的A1層。 21 201014454 .--- 表1 ——-— 氣體流動迷率 ~~~—~~~ 1·〇χ1〇-7 托 氧軋流動速率:_2sccm *4: ~~~---- 鼠氣流動速率:-10 seem 鶴晶舟’ BN晶奋 熱蒸發源操作铬株 H 200 A 離子束源 端部霍爾型離子槍 離子束源操作條件 放電電流:-500mA 放電電壓:-300 V 離子束電壓(Beam Voltage) : -150 eV 離子束電流(Beam Current) : -50 mA 沈積角度 90° 基板RPM 4.5 基板溫度 80°C 沈積速率 5 A/s 將實施例1中形成之包括A1層的有機發光顯示器稱為 樣品1。 比較實施例1 提供一種有機發光顯示器,其中1500 A之ITO、400 A 之 DNTPD、150 A 之 NPB、300 A 之 DSA+5%DSAamine、 100 A之Bebq2、10 A之LiF及1500 A之A1以與實施例1 中相同之方式依次堆疊在玻璃基板上。根據比較實施例1 製得之有機發光顯示器稱為比較樣品1。 評估 藉由利用Keithley 238源量測單元(由美國俄亥俄州克 利夫蘭(Cleveland,OH )之 Keithley Instruments 公司製造) 評估樣品1及比較樣品1之電流-電壓特性。樣品1與比較 樣品1相比具有極佳電流密度特性及極佳效率特性。 22 201014454 、量測樣。p 1之電流效率,且在5 v下偵測得到電流致率 為5 cd/A其表明樣品1具有極佳電特性。 如上所述’具有頂部發射結構之有機發光顯示器可在 不使用微空腔結構之情況下具有增加之光耦合效率。另 外’具有頂部發射結構之有機發光顯示器可具有降低之驅 m. 'w Cj …η < Ί〜不性具脱員例付疋展示且描述 ❺ 本^明,但-般技術者應瞭解可在不脫離如由以下申請專 利範圍所界疋之本發明之精神及範嘴的情況下對其形 細節進行各種改變。 【圖式簡單說明】 光顯圖^為說明本發明之""具體實狀主動料型有機發 无顯不盗的剖視圖; 圖2為說明本發明之另―且辦眘加+士& λ ± 具體實例之主動矩陣型有機 發光顯不|§的剖視圖; =3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具財例在玻 造之陰極的圖; 低上衣 圖4為比較本發明具體實例之陰極之透光率盥 極之透光率的圖; 手“知陰 圖5為當根據本發明之具體實例製造 根據鈣沈積诘、东,^ ^ 、 *主U極時 速率(Ca DR )之功函數的圖;及 圖6為不意性說明離子束輔助沈積(ibad 圖。 y •^原理的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23 201014454 40 :薄膜電晶體(TFT) 4 1 :源極電極 42 :閘極電極 43 :汲極電極 44 :主動層 50 :電容器 51:第一電容器電極 52:第二電容器電極 60 :有機發光顯示器 61 :陽極 62 :陰極 62a :第一區域 62b :第二區域 63 :有機層 64 :像素開口 65 :保護層 67 :覆蓋層 81 :基板 82 :緩衝層 83 :閘極絕緣層 83a :接觸孔 84 :中間絕緣層 84a :接觸孔 85 :保護層 24 ·« 201014454 86 :像素界定層 91 :基板 92 :粒子 93 :離子 95 :離子束源 97 :蒸發源
25

Claims (1)

  1. 201014454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有機發光顯示器,其包含: 一陽極; 一位於該陽極上之有機層,其包含一發射層;及 一位於該有機層上之陰極,其中該陰極包含一鄰接該 有機層之第一區域及一鄰接該第一層之第二區域,該第一 區域及該第二區域包含一以金屬氧化物摻雜之氧化銦基 質,其中:
    該第一區域之該金屬氧化物之摻雜密度大於該第二區 域之摻雜密度; 。亥第區域之5亥金屬氧化物之摻雜密度具有一摻雜密 度梯度;且 在。亥第區域與该第二區域之間的邊界面處之該金屬 氧化物之摻雜密度相同。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有機發光顯示器,其中該金 屬氧化物之金屬係選自& Cs、Ca、&、以、γ及鑭系元素
    組成之群。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有機發光顯示器,其中該 =域之該金屬氧化物之該播雜密度梯度具有關於與該 機層之距離的線性關係。 /申叫專利fc圍第1項之有機發光顯示器,其中該 第一區域中該金屬氧化物之摻雜密度之最大值為 2%至約10%。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項之有機發光顯示器,其中該第 26 201014454 二區屬“物之摻雜密度為約。·〇%至…。 極之金>1 ^專利111圍第1項之有機發光顯示器,其中該陰 極之金屬氧化物之捧雜密度為約。5%至約12%。 其中該第 其中該第 城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之有機發光顯示器 ,之厚度為約5nm至約5〇nm。 一「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有機發光顯示器 域之厚度為約5〇nm至約200 nm。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極之厚度為約7 0 nm至約 ❹ 1項之有機發光顯示器,其中該陰 200 nm。 =士中'^專利範圍帛1項之有機發光顯示器,其中該 第一區域之功函數在約3.6eV與約4.7以之間。 11 ·如中凊專利範圍帛1項之有機發光顯示器,其中該 第二區域之電阻率為約2.5 Ωηΐ至約4.5 Ωιπ。 I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有機發光顯示器,其中該 陰極之透光率為約80%至約95%。
    13·一種製造一有機發光顯示器之方法,其包含: 形成一陽極; 在該陽極上形成一包含一發射層之有機層;及 藉由經熱沈積摻雜有金屬或金屬氧化物之氧化銦而依 人形成一鄰接該有機層之第一區域及一鄰接該第一區域之 第一區域,在該有機層上形成一包含一透明導電層之陰 極’其中藉由調節該金屬或該金屬氧化物之摻雜量以根據 分級沈積法減少或增加來形成該第一區域,且藉由固定該 金屬或該金屬氧化物之播雜量來形成該第二區域。 27 201014454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3項之方 時,可在氧氣氛圍由剎用厶思《加 其中在形成該陰極 巩圍中利用金屬及銦來源進行熱、、尤 ^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方法,其中在料該陰極 了精在氣氣及氣氣氛圍中利用金屬及鋼作為來源進行熱 沈積。 16. 如申请專利範圍第Η項之方法 inn〇r^ ^ 乃忐其中在等於或低於 1 00 C之/皿度下進行該熱沈積。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 m ^ 乃次其中在形成該陰極 ❿ 時,利用離子束輔助沈積進行該熱沈積。 18二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方法,其中自該離子束辅 助沈積中所使用之離子束源發射出之離子為惰性原子之離 子。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方法,其中該離子束輔助 沈積中所使用之該離子束源之能量為約50 eV至約2〇〇 eV。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 固第13項之方法,其中該金屬係選自 由Cs、Ca、Sr、Ba、γ及鑭系元素組成之群。 八、圖式: (如次頁) 28
TW098127819A 2008-08-20 2009-08-19 有機發光顯示器 TWI4089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80081363A KR100994116B1 (ko) 2008-08-20 2008-08-20 유기 발광 소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14454A true TW201014454A (en) 2010-04-01
TWI408995B TWI408995B (zh) 2013-09-11

Family

ID=41226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27819A TWI408995B (zh) 2008-08-20 2009-08-19 有機發光顯示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125140B2 (zh)
EP (1) EP2157611A3 (zh)
JP (1) JP5340076B2 (zh)
KR (1) KR100994116B1 (zh)
CN (1) CN101656264A (zh)
TW (1) TWI40899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5436B (zh) * 2011-04-08 2016-10-21 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91645B1 (ko) 2009-11-25 2012-10-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971102B1 (ko) * 2011-04-20 2019-04-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장치
WO2013006946A1 (en) * 2011-07-08 2013-01-17 The Governors Of The University Of Alberta Methods of tailoring electrode work function using interfacial modifiers for use in organic electronics
KR101925540B1 (ko) * 2011-08-04 2019-02-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 어레이 기판,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3165786A (zh) * 2011-12-12 2013-06-19 展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晶粒及其制造方法
US9490441B2 (en) * 2012-08-02 2016-11-08 Sony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solid-state image pickup uni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4022229A (zh) * 2014-05-30 2014-09-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O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4716162B (zh) * 2015-03-24 2018-04-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6067470B (zh) * 2015-04-23 2019-11-2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设备
KR102366022B1 (ko) * 2015-04-23 2022-02-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US9508955B2 (en) * 2015-04-23 2016-11-29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KR102447308B1 (ko) * 2015-05-28 2022-09-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453921B1 (ko) * 2015-09-03 2022-10-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293962B1 (ko) * 2017-12-01 2021-08-25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반도체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25469A (ja) * 1996-10-24 1998-05-15 Tdk Corp 有機el発光素子
EP1119221B1 (en) * 1996-11-29 2004-03-03 Idemitsu Kosan Company Limite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JPH1126169A (ja) * 1997-07-04 1999-01-29 Tdk Corp 有機el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87068A (ja) * 1997-07-15 1999-03-30 Tdk Corp 有機el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17265B2 (ja) * 2001-06-08 2011-07-06 三星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會社 有機el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785109B2 (ja) * 2002-04-08 2006-06-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KR100544120B1 (ko) 2003-07-19 2006-01-2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계발광소자
KR100527195B1 (ko) 2003-07-25 2005-11-0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 발광표시장치
US7429822B2 (en) * 2003-10-28 2008-09-3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having a cathode with a metal layer that includes a first metal and a low work function metal
JP2005310637A (ja) * 2004-04-23 2005-11-04 Canon Inc 有機el素子
JP2006092867A (ja) * 2004-09-22 2006-04-06 Toshiba Corp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JP2008108423A (ja) 2005-02-02 2008-05-08 Takayuki Uchida 酸化物透明導電膜およびアルカリ金属含有酸化物透明導電膜の成膜方法ならびにその酸化物透明導電膜を利用した有機光装置
KR100821068B1 (ko) * 2006-05-16 2008-04-1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822217B1 (ko) * 2007-04-10 2008-04-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유기발광 소자
KR100813854B1 (ko) * 2007-04-23 2008-03-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5436B (zh) * 2011-04-08 2016-10-21 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6264A (zh) 2010-02-24
KR100994116B1 (ko) 2010-11-15
US20100045176A1 (en) 2010-02-25
EP2157611A2 (en) 2010-02-24
TWI408995B (zh) 2013-09-11
EP2157611A3 (en) 2011-12-07
JP2010050095A (ja) 2010-03-04
JP5340076B2 (ja) 2013-11-13
KR20100022713A (ko) 2010-03-03
US8125140B2 (en) 2012-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014454A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JP5124083B2 (ja) 有機電界発光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116640A (en) Evaporation donor substrate of evaporation device, method for making layers us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of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US7902087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US8962382B2 (en) Fabrication method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fabricated by the same method
US9166189B2 (en) Fabrication method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fabricated by the same method
Huang et al. Enhancement of hole-injection and power efficiency of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using an ultra-thin ZnO buffer layer
JP6440169B2 (ja) 有機el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10107447A (ko) 플렉서블 유기 발광 다이오드 및 그 제조 방법
Huang et al. Improvement of highly efficient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using Mg-doped ZnO buffer layers
KR20050117039A (ko)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3891435B2 (ja) 有機el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129241A (en) System for displaying images
TWI270316B (en)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a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nd a carbon-enriched film
KR100563066B1 (ko)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Arai et al. Magnesium-gold binary alloy fo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with high corrosion resistance
JP2005209414A (ja) 発光素子、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発光素子を用いた発光装置
TWI338393B (en) Fabrication method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fabricated by the same method
KR100637165B1 (ko)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Lee Study of oxidized aluminum anode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i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