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51181A - Polyarylene sulfide resin composition and polyarylene sulfide resin molding contacting with organic solvents - Google Patents

Polyarylene sulfide resin composition and polyarylene sulfide resin molding contacting with organic solv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51181A
TW200951181A TW098111634A TW98111634A TW200951181A TW 200951181 A TW200951181 A TW 200951181A TW 098111634 A TW098111634 A TW 098111634A TW 98111634 A TW98111634 A TW 98111634A TW 200951181 A TW200951181 A TW 20095118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lfide resin
polyarylene sulfide
weight
resin composition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116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atsuhei Ohnishi
Tomoyoshi Koizumi
Akihiro Konno
Original Assignee
Polyplastics Co
Kure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lyplastics Co, Kureha Corp filed Critical Polyplastics Co
Publication of TW2009511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5118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81/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ulfur with or without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mpositions of polysulfon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81/02Polythioethers; Polythioether-eth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ulfur with or without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5/02Polythioethers
    • C08G75/0204Polyarylenethioethers
    • C08G75/0209Polyarylenethioethers derived from monomers containing one aromatic ring
    • C08G75/0213Polyarylenethioethers derived from monomers containing one aromatic ring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or sulfu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ulfur with or without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5/02Polythioethers
    • C08G75/0204Polyarylenethioethers
    • C08G75/025Preparatory processes
    • C08G75/0254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metal sulf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ulfur with or without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5/02Polythioethers
    • C08G75/0204Polyarylenethioethers
    • C08G75/025Preparatory processes
    • C08G75/0259Preparatory processes metal hydrogensulf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2Elements
    • C08K3/04Carbon
    • C08K3/041Carbon nanotub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4Acids; Salts thereof
    • C08K3/26Carbonates; Bi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8Bor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L23/06Polyethen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Description

200951181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_財^之脫模性 ,且於各種有機溶劑之接 觸下具有良好之耐有施、办Α 接 q職各劑性,即,於汽車等燃料等所 之有機溶劑中接觸戋、、零 一次凊所產生之尺寸變化和重量變化]、 之性能的聚芳硫_月旨組成物及成形品。 【先前技術】 二聚苯硫私X下@稱為p p s) 旨所代表的聚芳硫喊(以 y簡稱為PAs);m由於具有高耐熱性、機械物性、耐藥 〖尺寸女疋ϋ、難燃性,故廣被使用於電性•電子機器 零件材料、&車機轉件材料、化學制零件材料等。 又’ PAS樹脂由於耐藥品性極為良好,故於電性•電 器或汽車機器等之接觸有機溶劑的零件亦多被使用,近年 經由接觸錄錢料之零㈣紐能化、或_環境溫度 的高溫化,使得對於耐有機溶劑性的要求更加格,: 必須改良PAS樹脂。 门 作為PAS樹脂改質的手法,直到目前於聚合系中添加具有 3個以上鹵素取代基之聚録芳香族化合物,並於聚合物骨 架中導入分支構造的方法已於美國專利第·826ι二說: 書、日本專利特公昭54__8719號公報、特公昭5?〜334號公 報、特公平6-45693號公報及專利第3568〇49號公報中提^案。 二而,此些專利文獻為以改良炼融流動性為主要目的Y於 098111634 4 200951181 特公平6-45693號公報中 號公報中記載改善機械2载低溢料化,於專利請難 發明所欲解決之對於耐有機溶劑性的效果=== =:::::專利第~公報所實施之= 香族化4的杨量、魏_度下,對財 有機溶劑性的效果並不充分。 、, 【發明内容】 e 等==耐有機溶劑性’即’經由大幅提高於汽車 ^ ’ ’ 戈表之有機溶劑中接觸或浸潰所產生之尺寸 I化和重s變化小之性能,使得於接财機溶狀用途 合使用的m樹脂㈣物及成形品為其目的。、 本發明者等人為了達成上述目的而致力檢討之結果,發現 經由使用具有特定縣黏度之分支pAs樹脂,财取得耐有 機/合劑性優良之pAS樹脂成形品,並錢到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為由 (A)於有細胺溶财,令(a)驗金屬硫化物杨金屬氣硫化 物所組成群中選出之至少—種金屬硫化物與⑻二錄芳香 族化合物,於(c)分子中具有3個以上鹵素取代基之聚鹵基 芳香族化合物存在下進行聚合反應所得之聚芳硫醚樹脂, 而相對於(b)及(c)成分合計之(c)成分的比例 [(c)/[(b) + (c)]](莫耳比)為 〇. 〇〇1 〜〇. 〇1, 熔融黏度77'_為5〜60Pa · S, 098111634 5 200951181 [其中,熔融黏度'嶋為使用裝配内徑1 · Omm Φ、長度 20. Omm 管嘴之 Capilograph,以 31〇°C、剪切速度 1000(1/ 秒)測定的熔融黏度;] 以-(Ar-S)-(其中Ar為伸芳基)之重複單位作為主要構成 要素,具有來自具3個以上_素取代基之聚齒基芳香族化合 物之分支構造的聚芳硫醚樹脂1〇〇重量份; (B)無機充填劑150〜300重4份 所構成之聚芳硫醚樹脂組成物、及將該樹脂組成物成形所得 之接觸有機溶劑的聚芳硫醚樹脂成形品。 【實施方式】 以下詳細㈣關於本料之構錢分。作為本發明所用之 ⑷成分的PAS樹脂’係於有機醯胺溶劑中,令⑷驗金屬硫 化物及驗金屬氳硫化合物所組成群中選出之至少-種金屬 硫化物與⑹二錄芳香族化合物,於⑹分子中具有3個以 上齒素取代基之㈣基芳香族化合物存在下進行聚合反應 所得之PAS樹脂, 而相對於(b)及(c)成分 [(c)/[(b)+(c)]](莫耳比)為 〇 熔融黏度 7y looo 5 〜 60Pa . s 合計之(c)成分的比例 001-0.01 > [其中’熔融黏度7? *丨。。。為 两使用裝配内徑1. 〇^φ、長度 20· 0mm 管嘴之 Capil〇granh graph’ 以 3l(rc、剪切速度 1〇〇〇〇/ 秒)測定的熔融黏度;] 098111634 200951181 以-(Ar-S)_(其中Ar為伸芳基)之重複單位作為主要構成 要素,具有來自具3個以上齒素取代基之聚鹵基芳香族化合 物之分支構造的PAS樹脂。 1. 有機醯胺溶劑 作為本發明所用之有機醯胺溶劑,可列舉通常製造pAS 樹脂所用之高溫下對於鹼安定的非質子性極性有機溶劑。可 列舉例如,N-甲基-2-吡咯烷酮(NMP)、N-甲基_ε_己内酿 ❹ 胺、1,3-二院基-2-咪唑烧酮等。 2. (a)金屬硫化物 本發明中,作為PAS樹脂之硫源,使用由(3)鹼金屬硫化 物及鹼金屬氫硫化物所組成群中選出至少—種之金屬硫化 物。 作為驗金屬硫化物,可列舉例如,硫化叙、硫化納、硫化 钟、硫化如、硫化鎚及其二種以上之混合物。鹼金屬硫化物 ❿可使用無水物、水合物、水溶液之任一者。其中,由工業上 可廉價取得、域作容易之觀點而言,以硫軸為佳。此些 驗金屬硫化物除了於驗金屬氫硫化物中以副產物型式含有 以外,可使用市售之水合物型式者。 又,作為驗金屬氫硫化物,可列舉例如,氣硫化鐘、氮硫 化鈉、氳硫化鉀、氫硫德、氫硫㈣及其二伽上之混人 物。驗金屬氫硫化物可使用無水物、水合物、水容液之^ 者。其中,由工業上可廉價取得而言,以氫軌鈉及氣硫化 098111634 7 200951181 鋰為佳。此些鹼金屬氫硫化物可使用水溶液等之水性混合物 (即,具有Z/IL動性之與水的混合物),由處理操作和計量等之 觀點而言為佳。於鹼金屬氫硫化物之製造步驟中,一般於副 生成少量驗金屬硫化物之本發明所用之鹼金眉氫硫化物 中,亦可含有少量之鹼金屬硫化物。 3. (b)二鹵基芳香族化合物 本毛明所用之二齒基芳香族化合物,係具有2個_素原子 直接。JL芳香環的—鹵素化芳香族化合物。作為二_基彡❹ 香族化合物’可列舉例如,鄰-二鹵基苯、間-二鹵基苯、對 鹵土苯—鹵基甲苯、二函基萘、甲氧基一二商基苯、二 鹵基聯二、—祕苯曱酸、二_基二苯驗、二祕二笨硬、 ΰ 土苯基亞碾、二齒基二苯基_等,此些二鹵基芳香族 化。物可分別單獨、或者組合使^二種以上。 此處’齒素原子係指敗、氯、漠及峨之各原子,且於同一 η鹵基芳香族化合物中,二個函原子可為相同或相異亦❹ I作為一由基芳香族化合物,許多情形,使用鄰-二氣基 本、間-二氯基苯、對_二氯基苯、或其二種以上之混合物。 4. (<:)聚_基芳香族化合物 #本U巾’使用分子巾具有3個以上鹵素取代基之聚幽基 方香:化合物作為(c)成分。齒素取代基通常,函素原子為 直接…至讀環。_素原子係減、氯、溴及狀各原子, 且於同-之聚齒基芳香族化合物中,複數的鹵素原子可為相 098111634 8 200951181 同或相異亦可。 作為聚鹵基芳香族化合物,可列舉1,2,3-三氯基苯、 1,2, 4-三氣基苯、1,3, 5-三氯基笨、六氯基苯、1,2,3,4-四氣基苯、1,2,4,5-四氯基苯、1,3,5-三氯基-2,4, 6-三甲 基苯、2, 4, 6-三氯基曱苯、1,2, 3-三氯基萘、1,2, 4-三氣基 萘、1,2, 3, 4-四氯基萘、2, 4, 2’-三氯基二苯酮等。 此些聚鹵基芳香族化合物可分別單獨,或者組合使用二種 ❹ 以上。聚鹵基芳香族化合物中,亦以1,2,4-三氯基苯和 1,3, 5-三氣基苯等之三_基苯為佳,以三氯基苯為更佳。 本發明中,作為(A)成分,係使用於有機醯胺溶劑中,令 (a)金屬硫化物與(b)二鹵基芳香族化合物,於(c)分子中具 有3個以上鹵素取代基之聚鹵基芳香族化合物存在下進行 聚合反應的PAS樹脂,進行此反應時,相對於(b)及(c)成分 合計之(c)成分比例[(c)/[(b) + (c)]](莫耳比)必須為 ❿ 0. 001〜0. 01、此莫耳比若過少,則無法充分取得本發明目的 之耐有機溶劑性,若過大,則機械物性降低故為不佳。 本發明所用之PAS樹脂為根據製造PAS樹脂所通常進行之 方法製造。經由有機醯胺溶劑中之反應取得PAS樹脂時,相 對於(a)成分之(b)成分比例[(b)/(a)](莫耳比)為以 1. 0〜1. 2聚合為佳。此莫耳比若過少,則於聚合系内變成不 安定,故發生產率降低,若過大,則難以取得目的之熔融黏 度,或者聚合時間變得非常長,於工業上為不佳。 098111634 9 200951181 ^去聚合反應時’視需要’可適當選擇觸媒或聚合輔助劑、 早齒素方香族化合物和含有活性氫化合物等之分子量調整 劑=金屬氫氧化物等之液性調整劑、還原劑等添合 反應系。 、例如,於有機醯胺溶劑中將前述⑷成分、⑻成分、⑹ 成分、視前述所欲使用之觸等各種成分,以指定之比例裝 。入’視需要調整水分比例所得之反應液,通常,於⑽〜33〇 C、較佳為220〜·。C範圍之溫度中加熱進行聚合反應。反 應叶間為_使用之各成分麵和份量之比例、觸媒之義 等而異’故無法一概決定,通常’為2〇、時以内、較佳為 0. 1〜8小時左右。 作為PAS樹脂之硫源,於使用金屬硫化物之水性混合物或 水合物之情财’為了雜水分量,料合反隸可設置脫 水步驟。此時,躲反應槽投人祕之金屬硫化物及有機酿 胺溶劑後’將此些混合物通常於3(Krc以下、較料跡25〇 °c之溫度範圍内,通常以加熱15分鐘〜24小時、較佳為3〇 分鐘〜10小時之方法進行。加熱方法為保持一定溫度的方 法、階段性或連續性升溫的方法、或組合兩者的方法。脫水 步驟為以分批式、連續式、或兩式之組合方式等進行。進行 脫水步驟的裝置可與聚合步驟所用之聚合槽(反應罐)相 同、或者相異亦可。 於本發明中,此聚縮合反應為於氮、氬及二氧化碳等之惰 098111634 10 200951181 性氣體環境下it#。 關於反應墨力並無特別限制,通常,為溶劑等之聚縮合反 應系的自體壓〜5〇kg/cm2(絕對壓)。又,聚縮合反應為以怪 常狐度進行之一段反應,且亦可階段性提高溫度的多段反 應或者使用隱慢連續提高溫度的反應樣式亦可。 前述聚合反應終了後,所合成的P A S細旨例如以過遽或離 心分離等之標準方法’直接由反應容ϋ中分級 ,或者,例如 φ添加水及/或稀釋酸等之凝集液後由反應溶液中分級、單離。 其次,將單離的聚合物,通常,使用水、甲醇、丙酮等進 订洗淨,除去此聚合物附著之鹼金屬鹵素化物、鹼金屬硫化 物、聚合輔助劑及副反應物等。又,未由反應終了液中單離 所生成的聚合物’蒸除溶舰回收,將雜如前述洗淨取得 1 σ物亦了。另外,回收的溶劑可供再使用。 如此處理所得之PAS樹脂,視需要進行各種脫鹽處理,可 •進-步減低聚合物中之氯化鈉等之鹽含量。 作為本發明所使用之基f樹脂的PAS樹脂,必須如前述定 義之熔融黏度77 *_為5〜6GPa . s,較佳為lG〜6()pa . s,特 佳為1G〜4GPan融黏度過小時,機械強度不夠充分故 為不佳’絲_度為過A,财僅射出柄時的流動性差 且成形作業困難,耐有機溶劑性降低故為不佳。 另外,於本發明所使用之(A)PAS樹脂中,在不損害耐有 機溶劑性之效果的範圍下,可併用不具有分支構造的PAS、 098111634 200951181 :戈:熱=所得的交聯PAS。又,此時之炫融黏度為 S為佳’若不會損害耐有機溶劑性、機械物性、成 形性等所欲特性則不限於此。 ”人本發明所使用之⑻無機充填劑並無特別限定種 類’重要為取得充分的機械強度。作為無機域劑,可列舉 例如’輕質碳酸鈣、重質且微粉化碳酸鈣、特_系充填材 料等之碳酸_末;霞石、閃長石微粉末、蒙脫石、膨潤土 等之锻燒黏土、石夕烧改質黏土等之黏土(石夕酸銘粉末);滑 石;溶融二氧化石夕、結晶二氧化料之二氧化石夕(二氧化石幻 粉末;矽藻土、矽砂等之含矽酸化合物;輕石粉、輕石汽球、 板岩粉、雲母粉等之天然礦物的粉碎品;氧化鋁、氧化鋁膠 體(氧化鋁溶膠)、矾土白、硫酸鋁等之含氧化鋁化合物丨硫 酸鋇、鋅鋇白、硫酸鈣、二硫化鉬、石墨(鉛)等之礦物;玻 璃纖維、玻璃珠粒、玻璃片、發泡玻璃珠粒等之玻璃系充填 劑;飛灰球、火山玻璃中空體、合成無機中空體、單結晶鈦 酸鉀、碳奈米管、碳中空球、碳64富勒烯、無煙碳粉末、 人造冰晶石(冰晶石)、氧化鈦、氧化鎂、鹼性碳酸鎂、白雲 石、鈦酸鉀、亞硫酸鈣、雲母、石棉、矽酸鈣、鋁粉、硫化 鉬、硼纖維、碳化石夕纖維等。特佳為由玻璃纖維、玻螭片、 玻璃珠粒及碳酸鈣中選出一種或二種以上。 (B)成分之配合量為相對於(A)成分之PAS樹脂1〇〇重量 份,以150〜300重量份、較佳為170〜250重量份。(B)成分 098111634 12 200951181 之配合量若過少,則有無法取得充分之機械強度和耐有機溶 劑性的情形,若過大’則因韌性降低和流動性降低而發生加 工性惡化等問題。 其次,於本發明中雖非特別必須,但在提高成形時之脫模 性之目的下’配合作為(c)成分之以_ (c H 2) n _作為基本構造單 位,且具有n為15以上之直鏈或分支構造的烯烴化合物為 佳。作為烯烴化合物,若以_(CH2)n_作為基本構造單位,具 ❹有η為15以上之直鏈或分支構造者,則無特別限定。於上 述式中若η未滿15,則熱安定性低,故產生成形時之發生 氣體變多等問題。作為(C)烯烴化合物,可列舉例如高密度 聚乙稀、低密度聚乙稀、石㈣,較佳為低密度聚乙缚(密 度 0. 90〜0. 93g/cm3)。 (c)烯烴化合物之配合量為相對於⑷成分之pAs樹脂剛 重量份’為0.0H.0重量份、較佳為〇.卜〇 6重量份、特 β佳A 0.1〜0.4重量份。烯烴化合物之配合量若過少,則成形 時難由模具脫模。又,若過大齡耐有機溶劑性能降低,故 為不佳。 其次’於本發财雖鱗別必須,但經由添加併用⑼結 晶核劑,則可令本發明之絲更加増大。作為此目的所使用 的結晶核劑’公知的有機質_、無機_之任-者均可使 用。作為無機物,可列舉Zn〇、Mg〇、Ah〇3、抓、祕、祕、 F—等之金屬氧化物、氮化硼等之氮化物、_、⑽3、 098111634 13 200951181
MgCOs、CaS〇4、CaSi〇3、, BaS〇4、Ca3(P〇4)3 等之無機鹽、二氧 化矽、滑石、高嶺土、盔丄 , 勒土、白土、碳奈米管等。又,作為 有機物’可使用草酸鈣、曾 巧草酸鈉、苯f酸鈣、苯二f酸鈣、 酒石酸鈣、硬脂酸鎂笤夕 、之有機鹽類、对熱性之高分子、耐熱 /生同刀子之交聯物等。特佳者為氮化獨和碳奈米管。此處所 謂具有交聯或分支構造之高分子化合物 ,例如於單體之一部 刀雖八有3個以上官能基但經由聚縮合生成具有分支或交 聯構造的尚分子化合物、+ 1 物或現成的高分子物質其後賦予交 聯、分支構造之任一去, 仕考均可,交聯PAS也行。 結晶核劑之碳奈米管為根據製造法和構造並 無特麻制,但期望平均直徑為5〜廳m、 20〜2500的碳夺米管。車扒古★ 饮比為 千均直徑若過小,則有難以製造碳夺 未s之情形,為不佳。另— ’、 發揮作為結晶核劑之充分效果,同則無法 :娜…為不佳。又,由取得充二機 命劑!·生月b之目的而言,平均縱橫比為5〇以上 、機 的縱橫比在製造上為困難的,故為不佳。 但過大 另外’於上述結晶核劑中亦存在與無機充填劑 此些物質可產生兩種機能,作為⑹結晶_之使用总,且 成分每100重量份若以〇.01〜3重量份即充 ^為U) 分 重量份。比請《份過小之情形料有機 充 098111634 14 200951181 本發明中,為了改善組成物成形品之高低溫衝擊特性,可 適當併用熱可塑性彈性體。作為熱可塑性彈性體,可列舉聚 烯烴系彈性體、聚酯系彈性體、氟系彈性體、聚矽氧系彈性 體、丁二烯系彈性體、聚醯胺系彈性體、聚苯乙烯系彈性體、 胺基曱酸酯系彈性體、中心具有交聯構造的各種粒子系彈性 體等’且可使用一種或二種以上。 作為熱可塑性彈性體以烯烴系彈性體為佳,更佳為使用以 ❿ α_烯烴與α,/3-不飽和酸之縮水甘油酯作為主成分的烯烴 系共聚物。又,於α_烯烴與α,沒―不飽和酸之縮水甘油酯 的主成分中共聚各種接枝共聚物的烯烴系彈性體亦較佳使 作為熱可塑性彈性體之配合量為(Α)成分的PAS樹脂每 1〇〇重量份配合1〜25重量份、較佳為卜15重量份、更佳為 1〜8重量份。熱可塑性彈性體之配合量若過少’改善高低溫 ❿衝擊雜之效果並不充分’若過多,則於獅時發生附著至 模具之模件沈積物變多的問題。
發燒、7-胺丙基三乙氧 098111634 15 200951181 基石夕烧、r -氫硫丙基三甲氧基魏等,但並非限定於此。 又’於本發明之PAS成形品的樹脂組成物中,視其目的於前 述成分以外’亦可辅助性少量個其他之熱可雜樹脂。作 為此處所用之其他的熱可雜樹脂,若於高溫中為安定的熱 可塑性樹脂’則為任一者均可。 更且,於本發明之PAS成形品的樹脂組成物中在不損害 本發明效果之範圍下’ 一般熱可塑性樹脂所添加之公知物 質’即抗氧化劑等之安定劑、難燃劑、染•顏料等之著色劑、 潤滑劑及結晶化促進劑等亦可根據要求性能而適當添加。 本發明所用成形品之樹脂組成物的調製,可根據一般合成 樹脂組成物之調製所用的設備和方法進行調製。一般為混人 必要之成分,並使用單轴或雙軸之押出機予以熔融混練、押 出作成成形用粒狀物。又’將樹脂成分溶融押出,並於其途 中添加配合纖維狀充填物亦為較佳方法之一。 本發明所用之樹脂成形法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射出成 形、押出成形、真空成形、壓縮成形等一般公知之熱可塑性 樹脂之成形法予以成形’但最佳者為射出成形。成形時之模 具溫度,於令PAS樹脂充分結晶化上,以120〜18(TC為佳, 特佳為130〜180°C。模具溫度若過低,則PAS樹脂於成形表 面的結晶化不夠充分’故耐有機溶劑性降低,若模具溫度過 高,則產生成形周期時間變長的問題。 本發明所用之成形品於成形後,施以熱處理為佳。熱處理 098111634 16 200951181 之條件為根據成形品的大小、形狀、或用途而異,一般為以 120〜24(TC進行。熱處理溫度若過低,則熱處理變成長時間, 於製造費用上為不佳,熱處理溫度若過高,則PAS樹脂惡 化,引起機械強度降低,為不佳。 本發明所用之所謂接觸成形品的有機溶劑,例如,如下所
示者。可列舉曱醇、乙醇、丙醇、丁酸 L 蜉、戊醇、乙二醇、丙 二醇、苯盼等之醇系溶劑、丙酮、甲其 盎乙基酮、二乙基酮系 溶劑、二曱醚、二丙醚、四氫α夫η南、 ,二嘮咮、1,4-»等烷 等之醚系溶劑、Ν-曱基吡咯烷酮、二田甘 〜丫暴甲醯胺、二甲基乙 醯胺等之含氮系溶劑、正戊烷、異点ρ a、正己烷、異己烷、 正庚烷、異庚烷、正辛烷、異辛烷、正 + &、JE十二炫算之 脂肪族烴系溶劑、環戊烷、環己烷、IS£ 士 衣庚烷、環辛焓、φ美 環戊烷等之脂環式烴系溶劑、笨、& Τ ^ τ本、二甲笨、 芳香族化合物、氯仿、二氯甲烷、=备 乳本寻二 ❿ 氯乙烷等之鹵素系溶劑、重油、汽油、輕、 ~乳乙烧、二 類、潤滑油、齒輪油、液壓油、汽叙_二燈油等之燃料 油類。本發明之成形品為於接觸單獨,轉之機械用 之用途中使用。 3二種以上有機溶劑 [實施例] 發明,但本發明不被 之各(A)、(Β)、(〇、 其次’以實施例、比較例具體說明本 限定於此。另外,實施例及比較例所用 (D)之具體物質為如下。 098111634 17 200951181 (A)聚苯硫醚(PPS)樹脂 • (A-ι)分支 PPS-l 於20公升之壓熱鍋中,裝入N_甲基_2-吡咯烷酮(以下, 簡述為「NMP」)6003克、氫硫化蘇打(純度62%)2001克、 鹼性蘇打(純度74%) 1140克,並以氮氣取代後,歷約4小時 一邊攪拌’一邊慢慢升溫至20(TC,令水983克、NMP1163 克及硫化氫12克餾出。 上述脫水步驟後’冷卻至15〇°C為止,加入對二氯基苯(以 〇 下’簡述為「p-DCB」)3527 克(124. 0 莫耳)、NMP3277 克、 1,2,4-三氯基苯(以下,簡述為「1^」)13克(〇.〇71莫耳) 及水143克,並以攪拌機之迴轉數250rpm —邊攪拌,一邊 以220°C反應3小時,進行前段聚合。 其次,將擾拌機之迴轉數提升至400rpm,一邊繼續撲拌 一邊壓入水449克,並升溫至255°C,反應4小時,進行後 段聚合。 ❹ 後段聚合終了後,冷卻至室溫附近後,將内容物通過1〇〇 篩孔之篩網篩出粒狀聚合物,進行丙酮清洗3次、水洗3 次、調整至pH4之醋酸水溶液清洗1次、其後再水洗4次, 取得洗淨之粒狀聚合物。粒狀聚合物為以100°C乾燥一晝夜 時間。如此處理所得之粒狀聚合物為平均粒徑480 μιη、熔 融黏度20Pa · s。 • (A-2)分支 PPS-2 098111634 18 200951181 於20公升之壓熱鍋中,裝入NMP6006克、氫硫化蘇打(純 度62«2001克、鹼性蘇打(純度74%)1170克,並以氮氣取 代後,歷約4小時一邊撲拌,一邊慢慢升溫至200°C,令水 995克、NMP1269克及硫化氳12克餾出。 上述脫水步驟後,冷卻至150°C為止,加入p-j)CB3517克 (23. 92 莫耳)、NMP3484 克、TCB13 克(0· 071 莫耳)及水 147 克,並以擾拌機之迴轉數250rpm —邊授拌,一邊以22〇°C ❹ 反應4小時,進行前段聚合。 其次’將擾拌機之迴轉數提升至400rpm,一邊繼續擾拌 一邊壓入水444克,並升溫至255°C,反應5小時,進行後 段聚合。 其後為與分支PPS-1之情形同樣處理,取得平均粒徑 400//m、熔融黏度33Pa · s之粒狀聚合物。 • (A-3)分支 PPS-3 © 於20公升之壓熱鍋中,裝入NMP6000克、氫硫化蘇打(純 度62%)2001克、鹼性蘇打(純度74%)117〇克,並以氮氣取 代後,歷約4小时一邊攪拌,一邊慢慢升溫至,令水 995克、ΝΜΡ1269克及硫化氫12克餾出。 上述脫水步驟後,冷卻至15(rc為止’加入p DCB3381克 (23. 0莫耳)、匿3483克、霞3克(〇. 〇71莫耳)及水147 克,並以攪拌機之迴轉數25〇rpm —邊攪拌,一邊以22〇°c 反應4小時,進行前段聚合。 098111634 19 200951181 其次,將攪拌機之迴轉數提升至400rpm,一邊繼續攪拌 一邊壓入水446克,並升溫至255°C,反應5小時,進行後 段聚合。 其後為與分支PPS-1之情形同樣處理,取得平均粒徑 430#m、溶融黏度lOOPa · s之粒狀聚合物。 • (A-4)分支 PPS-4 於20公升之壓熱鍋中,裝入NMP6000克、氫硫化蘇打(純 度62%)2000克、驗性蘇打(純度74%)1180克,並以氮氣取 代後,歷約4小時一邊攪拌,一邊慢慢升溫至2〇〇t ’令水 979克、NMP1294克及硫化氫12克餾出。 上述脫水步驟後’冷卻至150°C為止,加入p-DCB3580克 (24. 35 莫耳)、NMP3510 克、TCB22 克(〇. 12 莫耳)及水 131 克,並以攪拌機之迴轉數250rpm —邊攪拌,一邊以22(TC 反應4小時,進行前段聚合。 其次,將攪拌機之迴轉數提升至400rpm,一邊繼續攪拌 一邊壓入水446克,並升溫至255°C,反應5小時,進行後 段聚合。 其後為與为支pps- 1之情形同樣處理,取得平均粒徑 380#m、熔融黏度28Pa · s之粒狀聚合物。 • (A-5)分支 PPS-5 於20公升之壓熱鍋中,裝入NMP6000克、氫硫化蘇打(純 度62%)2001克、鹼性蘇打(純度74%)118〇克,並以氮氣取 098111634 20 200951181 代後,歷約4小時一邊攪拌’一邊慢慢升溫至200°C,令水 971克、匪P1243克及硫化氳12克餾出。 上述脫水步驟後,冷卻至150°C為止,加入p-DCB3634克 (24. 72 莫耳)、NMP3461 克、TCB32 克(0. 17 莫耳)及水 122 克,並以攪拌機之迴轉數250rpm —邊攪拌,一邊以220°C 反應4小時,進行前段聚合。 其次,將攪拌機之迴轉數提升至400rpm,一邊繼續攪拌 ❿一邊麗入水446克,並升溫至255°C,反應5小時,進行後 段聚合。 其後為與分支PPS-1之情形同樣處理,取得平均粒徑 378#m、熔融黏度33Pa . s之粒狀聚合物。 • (A-6)分支 PPS-6 於20公升之壓熱鍋中,裝入MP6〇〇〇克、氫硫化蘇打(純 度62%)2001克、驗性蘇打(純度74%)1180克,並以氮氣取 ❿ 代後,歷約4小時一邊攪拌,一邊慢慢升溫至2〇〇°c,令水 978克、麵P1245克及硫化氫12克餾出。 上述脫水步驟後’冷卻至150°C為止,加入p-DCB3964克 (26. 97 莫耳)、NMP3463 克、TCB60 克(〇. 33 莫耳)及水 129 克,並以擾拌機之迴轉數250rpm —邊授拌,一邊以22〇°c 反應4小時,進行前段聚合。 其次’將授拌機之迴轉數提升至400rpm,一邊繼續授拌 一邊壓入水446克,並升溫至255。(:,反應5小時,進行後 098111634 21 200951181 段聚合。 其後為與分支PPS-1之情形同樣處理,取得平均粒徑 400 //m、熔融黏度25Pa · s之粒狀聚合物。
• (A-7)直線型PPS 於20公升之壓熱鍋中,裝入NMP6000克、氫硫化蘇打(純 度62°/。)2001克、鹼性蘇打(純度74%)1180克,並以氮氣取 代後,歷約4小時一邊攪拌,一邊慢慢升溫至200°C,令水 1001克、·P1276克及硫化氫12克餾出。 上述脫水步驟後,冷卻至150°C為止,加入p-DCB3398克 (23. 12莫耳)、NMP3456克及水147克,並以攪拌機之迴轉 數250rpm —邊攪拌,一邊以220°C反應4小時,進行前段 聚合。 其次,將攪拌機之迴轉數提升至400rpm,一邊繼續攪拌 一邊壓入水444克,並升溫至255°C,反應5小時,進行後 段聚合。 其後為與分支PPS-1之情形同樣處理,取得平均粒徑 410//m、熔融黏度30Pa · s之粒狀聚合物。 (B)無機充填劑 • (B-1)玻璃纖維(日本電氣硝子(股)製、13/ζιηφ短切原絲 束(ECS03T-717)) • (Β-2)碳酸鈣(東洋 Fine Chemical(股)製、Whiton Ρ-30) • (B-3)玻璃片(日本電氣石肖子(股)製、Microglass Flaka 098111634 22 200951181 REFG-108) (C) 烯烴化合物 • (C-l)低密度聚乙烯(三洋化成工業(股)製、SunWax 165p、 基本構造單位-(CH2)n-之n=約350、密度o. gig/cm3) • (c’ -1)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日本油脂(股)製、Unistar H476) (D) 結晶核劑 β · (D-1)氮化硼(川崎製鐵(股)製、FS-1) • (D-2)碳奈米管(Hipelion International 製、RMB7015- 01、聚苯硫醚樹脂之15重量%母煉膠、碳奈米管之平均直徑 10nm、縱橫比 10(M000) 又’實施例及比較例之評價方法為如下。 [耐有機溶劑性之評價] 將根據IS03167之試驗片(寬i〇mm、厚度4_)以模具溫度 ❹ 150°C成形,並於普通級汽油(85%)/曱醇(15%)之混合溶劑 中’評價80°C、浸潰1000小時之試驗片的重量份變化率(重 量增加(wt%))及尺寸變化量(厚度變化量(Am))。 [實施例1〜8、比較例1〜3] 將表1所示之各原料成分以漢歇爾混合器混合5分鐘,並 將其投入汽缸溫度32(TC之雙軸押出機(玻璃纖維(B-1)為 由押出機的侧餵料部分開添加),於樹脂溫度35〇。(:中熔融 混練’作成樹脂組成物的粒狀物。 098111634 23 200951181 將所得之樹脂組成物的粒狀物,投入汽缸溫度320°C之射 出成形機並成形,作成目的之成形品(試驗片),進行上述評 價。結果示於表1。 098111634 24 200951181 〔τ—I嵴〕 比較例 CO A-7 1 o C=5 T—( CO Ο Ο 1-Η B-2 〇 t-H 1—Η ο CO C=5 C5 (>3 Q oo tNl CO 0. 012 o o CQ ο ο B-2 o t-H i—Η Ο CO 〇· ψ η OJ CZ5 τ—< CO < 0. 003 o o _ H ώ ο ο 1—Η B-2 o LO τ-Η Ο CO o CO Cvl 〇> 實施例 00 LO 0. 007 C=3 r < ώ ο ο 1—Η B-2 CD <=> T-H 1—Η ◦ CO CD CO 1—Η <=> LO 卜 A-4 0. 005 〇> 〇> ,"叫 ώ ◦ B-2 <=> o Ο CO o CO CD LO CD 1—H 0. 003 CD CD τ—Η DQ Ο ο B-2 o o i—1 τ-Η Ο CO o’ CNI 〇 卜 寸· 0. 08 CO LO r H CO o o <=> C=5 ^Η 0Q ο ο B-2 o o r-H ι-Η Ο CO C3 i1 H o 卜 〇 Ο Η Ο 寸 Γ·'·< 0. 003 C3 ,丨·_< ώ CD Ο 1—^ B-2 1 〇 o ο CO CZ5 CO r-H CZ> CO CO i" i 1 0. 003 o CD r"H ώ ο CO CO C5 «〇 T—( 1 ο CO Q o i—H o 呀 οα cva < 0. 003 | ◦ > < 0Q ο <〇 B-2 1 o o Ύ-* Η 1 ο CO o CO i—H <〇 LO i—Η t—H i < CO CD CD <=> 1—Η PQ ο CD 1 B-2 1 o o 1—H τ—Η ο CO c=> ,丨_H 寸 種類 ,[(c)/[(b) + (c)]] (重量份) 種類 (重量份) 種類 (重量份) 種類 (重量份) 種類 (重量份) 耐有機溶劑性試驗 重量增加 (wt%) 尺寸變化量 (// m) (A)PPS樹脂 (Β)無機充填劑 (C)婦烴化合物 (D)結晶核劑

Claims (1)

  1. 200951181 七、申請專利範圍: 1.-種聚芳硫崎樹脂組成物,其係由下述成分所構成: (A) 於有機醯贿财,令(a嫌金屬硫化物錢金屬氮硫 化物所組成群中選出之至少一種金屬硫化物與(匕)二齒基芳 香族化合物’於(c)分子中具有3個以上録取代基之聚齒 基芳香族化合物存在下進行聚合反應所得之聚芳硫嶋脂, 而相對於(b)及(c)成分合計之(c)成分的比例 [(c)/[(b)+(c)]](莫耳比)為 0.001 〜0.01, 溶融黏度C ίο。。為5〜60Pa · s, [其中,熔融黏度77 。。為使用裝配内徑h 、長度 20. 0mm 管嘴之 Capilograph,以 310t:、剪切速度 l〇〇〇(i/ 秒)測定的熔融黏度;] 以-(Ar-S)-(其中Αι·為伸芳基)之重複單位作為主要構成 要素,具有來自具3個以上i素取代基之聚齒基芳香族化合 物之分支構造的聚芳硫謎樹脂lQ〇重量份;以及 (B) 無機充填劑150~300重量份。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芳硫醚樹脂組成物,其中, 使用熔融黏度7/ '_為10〜40Pa.s者作為(A)聚芳硫醚樹脂。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芳硫醚樹脂組成物,其中, 每(A)聚芳硫謎樹脂1〇〇重量份,進一步配合作為(c)成分之 以-(CH2)n-作為基本構造單位,且具有η為15以上之直鏈或 分支構造的烯烴化合物0. 01〜1重量份。 098111634 26 200951181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聚芳硫醚樹脂組成物,其中, (C)烯姓化合物之配合量為每(a)聚芳硫醚樹脂100重量 份,使用0. 1〜〇. 4重量份之聚芳硫醚樹脂組成物。 .·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芳硫醚樹脂組成物’其中, 每(Α)聚芳硫醚樹脂1〇〇重量份,進一步配合(D)結晶核劑 0. 01〜3重量份。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聚芳硫醚樹脂組成物,其中, ❹ (D)結晶核劑為由氮化硼及碳奈米管中選出之一種或二種以 上。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聚芳硫醚樹脂組 成物’其中’配合由玻璃纖維、玻璃片及碳酸鈣中選出之一 種或二種以上,作為(B)無機充填劑。 8· —種接觸有機溶劑之聚芳硫醚樹脂成形品,其係將申請 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聚芳硫醚樹脂組成物成形而 © 取得。 9. 一種接觸有機溶劑之聚芳硫醚樹脂成形品,其特徵為, 將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聚芳硫醚樹脂組成 物,以模具溫度12〇〜i8〇°C成形後,以120〜240°C進行熱處 理而取得。 098111634 27 200951181 四、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無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符號簡單說明: 無
    五、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式: 無
    098111634
TW098111634A 2008-04-09 2009-04-08 Polyarylene sulfide resin composition and polyarylene sulfide resin molding contacting with organic solvents TW200951181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00977 2008-04-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51181A true TW200951181A (en) 2009-12-16

Family

ID=41161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11634A TW200951181A (en) 2008-04-09 2009-04-08 Polyarylene sulfide resin composition and polyarylene sulfide resin molding contacting with organic solvents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09125556A1 (zh)
TW (1) TW200951181A (zh)
WO (1) WO200912555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75117A (zh) * 2015-01-09 2017-08-18 株式会社吴羽 聚亚芳基硫醚的制造方法以及聚亚芳基硫醚
CN116057116A (zh) * 2020-09-15 2023-05-02 Dic株式会社 聚芳硫醚树脂组合物、成型品和它们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9098B (zh) * 2011-06-03 2014-02-19 湖北孚龙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给水管件内嵌件的复合改性聚苯硫醚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5776405B2 (ja) * 2011-07-22 2015-09-09 東ソー株式会社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系組成物
US8852487B2 (en) * 2011-12-16 2014-10-07 Ticona Llc Injection molding of polyarylene sulfide compositions
JP6111263B2 (ja) * 2011-12-16 2017-04-05 ティコナ・エルエルシー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用のホウ素含有成核剤
JP6976366B2 (ja) * 2020-02-14 2021-12-08 ポリ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ポリアリーレンサルファイド樹脂組成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98669A (ja) * 2004-04-12 2005-10-27 Polyplastics Co ポリアリーレンサルファイド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WO2007046451A1 (ja) * 2005-10-19 2007-04-26 Polyplastics Co., Ltd. ポリアリーレンサルファイド樹脂組成物及び有機溶剤に接するポリアリーレンサルファイド樹脂成形品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75117A (zh) * 2015-01-09 2017-08-18 株式会社吴羽 聚亚芳基硫醚的制造方法以及聚亚芳基硫醚
CN107075117B (zh) * 2015-01-09 2018-09-04 株式会社吴羽 聚亚芳基硫醚的制造方法以及聚亚芳基硫醚
US10647818B2 (en) 2015-01-09 2020-05-12 Kureha Corporation Polyarylene sulfide production method and polyarylene sulfide
CN116057116A (zh) * 2020-09-15 2023-05-02 Dic株式会社 聚芳硫醚树脂组合物、成型品和它们的制造方法
CN116057116B (zh) * 2020-09-15 2024-02-20 Dic株式会社 聚芳硫醚树脂组合物、成型品和它们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9125556A1 (ja) 2011-07-28
WO2009125556A1 (ja) 2009-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51181A (en) Polyarylene sulfide resin composition and polyarylene sulfide resin molding contacting with organic solvents
TWI542634B (zh) 聚苯硫樹脂組成物之製造方法
JP5982824B2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TWI379858B (en) Polyarylene sulfide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therefrom
JP6223531B2 (ja) ポリフェニ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反射板
KR20130138538A (ko) 폴리아릴렌 설파이드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6885096B2 (ja) ポリフェニ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JP2018009148A (ja)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KR910004765B1 (ko) 폴리아릴렌 티오에테르 조성물
WO2019151288A1 (ja)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共重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131968A (ja) 金属膜を形成した反射板
JP2018035354A (ja) ポリフェニ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組成物、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JP6180075B2 (ja)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組成物
JPH06119949A (ja) コネクター
WO2007046451A1 (ja) ポリアリーレンサルファイド樹脂組成物及び有機溶剤に接するポリアリーレンサルファイド樹脂成形品
JP3445321B2 (ja) ポリアミド、その製造方法、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および用途
JP2010007014A (ja) ポリフェニ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組成物
WO2021100758A1 (ja) 自動車冷却部品用ポリフェニ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組成物および自動車冷却部品
JPH04353561A (ja)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組成物
JP4090880B2 (ja)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
JP2004182754A (ja)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組成物
JP2013023587A (ja) ポリアリーレンサルファイド樹脂組成物
JP2014141567A (ja) ポリフェニ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096360A (ja) 金属膜を形成した反射板
JPH07107130B2 (ja) ポリアリーレンチオエーテル成形用組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