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26986A - Quorum sensing inhibitor - Google Patents

Quorum sensing inhibit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26986A
TW200926986A TW097143860A TW97143860A TW200926986A TW 200926986 A TW200926986 A TW 200926986A TW 097143860 A TW097143860 A TW 097143860A TW 97143860 A TW97143860 A TW 97143860A TW 200926986 A TW200926986 A TW 20092698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test
bacteria
alkyl group
bio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43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iroaki Suga
Jun Igarashi
Original Assignee
Univ Tokyo
Otsuka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 Tokyo, Otsuka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Univ Tokyo
Publication of TW2009269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2698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9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two or more relevant hetero rings, condensed among themselves or with a common carbocyclic ring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61P1/02Stomatological preparations, e.g. drugs for caries, aphtae, periodontit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04Antibacterial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7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e nitrogen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63/00
    • C07D47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e nitrogen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63/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71/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Zo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Dent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Oncolog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Nitrogen Condensed Heterocyclic Rings (AREA)

Description

200926986 5 Ο 10 15 ❹ 九、發明說明: t發明所屬二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群體感應抑制劑。 發明背景 已知一些細菌存有可以感知本身的細菌數並進而控制 其病原性表現之基因調制網路(群體感應),且以機會性感 染細菌為代表的許多細菌,可以利用群體感應,在確保其 達到可耐受源自於宿主防禦機制或敵對生物所作之攻擊程 度的細菌數之後,才進行諸如毒素之類的病原性表現此 已知為以集體位準活動。 一方面,細菌性植物病害已知為難以防治之病害。— 般市售對黴菌(即絲狀菌)所造成的植物病害具有效用的 藥劑多半對於細菌性病害不具效用,且僅止於使用無機或 有機之銅劑、鏈嫉素、。惡啥酸(〇x〇linjc acid)、生物農藥等 作為細菌性病害防治劑。又,即便使用此等防治劑亦無法 得到一定可以符合作物的所需的防治效果。再者,近年來 亦有報告指出已發生有對料酸㈣受性的榖類枯菌病 菌,故細菌性植物病害的防治之情況變得愈來愈困難。又, 已知身為細菌性植物病害之病因菌中的穀類括菌已知是在 稻感染後利用群體感應而—起排出毒素,進而引起病害(非 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中曾報告指出一些種類的嘧啶酮化合物可 -技術領域】 20 200926986 使用作為巾㈣㈣的興奮劑。但是,在該文獻中,完全 沒有記載該射酮化合物對細菌性植物病害有防治效果, ^上,繼㈣試崎物知,紅獻完全沒有 具體記載射酮化合物對於細菌性病害的防治效果。 在專利文獻2中則記載―些射鋼化合物具有鎮痛作 用’但該文獻完全沒教示該•酮化合物對於細菌性病害 具有防治效果。
在專利文獻3中則報告指出一些醯胺化合物具有調節 細菌類之生物膜形成的作用。但是,該文獻中完全沒有記 10載該醯胺化合物對細菌性植物病害具有防治效果,事實 上,由其後記的試驗例明顯可知,該文獻所記載之酿胺化 合物對細菌性病害沒有防治效果。 在對於細菌性植物病害具有效用之藥劑種類不足之今 日事實上-直想要發開出對細菌性植物病害具有優異防 15 治效果之藥劑。 【專利文獻1】 特開昭4 8 - 3 6 1 9 3号公報 ® 【專利文獻2】 特開昭5 4 — 4 8 7 9 5号公報 20【專利文獻3】 特表2006 — 5 1 229〇号公報 【非專利文獻1】
Molecular Microbiology, 54 (4) , 921-934 (2004) 6 200926986 【發明内容3 發明概要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係以提供一種對於細菌性病害極為有效之防治 劑作為課題。 【解決該課題之手段】 ❹ 10 本發明者等為解決上述課題,反覆鋭意檢討而得之結 果為,一些嘧啶酮化合物具可有效抑制一些細菌之群體感 應的作用。具體來說,該化合物可具有抑制細菌毒素産生 之作用與抑制細菌生物膜形成之作用,且具有將已形成之 生物膜剝離除去的作用,因而找到可解決上述課題的手 段。本發明是基於此一發現所完成者。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群體感應抑制劑,其含有具通式 (1 )所示之嘴咬朗I化合物
15 [式中,R1係為Ci-5烷基或苯基、R 2係為氫原子或Ci-5烷基基;但、若R 2為氫原子時、R1不得為曱基]。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含有具上述通式(1)所示之嘧啶 酮化合物的農園藝用細菌性病害防治劑。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生物膜形成抑制劑,其含有具上述 通式(1 )所示之嘲咬酮化合物。 20 200926986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生物膜剝離劑,其含有具上述通式 (1)所示之0^咬酮化合物。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圖式顯示試驗例2中在培養2 4小時與3 6 5 小時後培養液中所存在之生菌數。 第2圖係圖式顯示試驗例3中在化合物(1 )之試測 濃度下每培養時間與生菌數之間的關係。 第3圖係圖式顯示試驗例4中化合物(1 )之測試濃 度(μΜ)與毒素量(gg/m 1 )之間的關係。 ίο 第4圖係為試驗例7及試驗例8中所使用流動室系統 的概略圖。 第5圖係為一圖面,其是使用試驗液時生物膜形成狀 況與使用對照試驗液時生物膜形成狀況(對照組)作對比 而得之試驗例7結果。 15 第6圖係圖式顯示試驗例9中化合物(1 )及比較化 合物(5 )之測試濃度(μΜ)與毒素量(pg/m 1 )之 間的關係。 I:實施方式3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20 在上述通式(1 )中,C i-5烷基可為,舉例來說,甲 基、乙基、η _丙基、異丙基、η — 丁基、異丁基、第二 一丁基、第三一丁基、η—戊基、1—甲基一η—丁基、 2_甲基一η-丁基、3 —曱基一η—丁基、1,1—二 甲基一η —丙基、1,2—二甲基一η —丙基、2,2 — 200926986 二甲基一η —丙基、1—乙基一η —丙基之類碳數在1〜 5之直鏈型或分支型烷基。 為本發明有效成分之具上述通式(1 )的0^°定酮化合 物,較佳者為R 1係直鏈型或分支型C 2-5烷基且R 2為氫原 5 子之嘧啶酮化合物。特別是,R 1為直鏈型C 3-5烷基且R 2 為氫原子之具通式(1 )的嘴σ定酮化合物尤佳。
又,為本發明有效成分之具上述通式(1 )的嘧啶酮 化合物,較佳者為R1係直鏈型或分支型C i-3烷基且R 2 為直鏈型或分支型C ι-s烷基之嘧啶酮化合物,又以R1為 10 直鏈型C 1-3烷基且R 2為曱基之嘧啶酮化合物尤佳。 作為本發明有效成分之具上述通式(1 )的嘧啶酮化 合物,例如,可以依下述反應式一1所示之方法,將化合 物(2)與化合物(3)在芳香族碳氫化合物(例如,苯、 曱苯、二甲苯等)等溶劑中並在迴流下進行反應而予以製 15 得,具體的製法可依後述之製造例來加以製造。 反應式_ 1
0H
〔式中,R1與R2係如前所定義者。113為(:1-5烷基。〕 本發明之嘧啶酮化合物對於下列的細菌所造成的病害 20 是有效的:屬於伊文氏桿菌屬、假單孢菌屬或黃原菌 9 200926986 (Xanthomonas)屬等屬之細菌、例如,水稻白葉枯病 -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細囷性榖枯病囷 (Pseudomonas glumae )、稻苗枯病菌(Pseudomonas plantarii)、瓜類斑點細菌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柑 5 橘潰瘍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itri)、蘋果火傷 病菌(Erwinia amylovora )、桃/杏穿孔細菌病菌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pruni )、梅潰癌病菌 (Pseudomonas syringae pv.morsprunorum )、甘藍菜黑腐病 (Xanthomonas campestris )、油菜科蔬菜之黑斑細菌病菌 ❿ 10 (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maculicola)、白菜軟腐病菌 (Erwinia carotovora )、萵苣腐敗病(Pseudomonas cicihorii,P. marginars,P. viridiflava )、筠篛腐敗病菌 (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tovora )、蕃茄 / 茄子青枯病 . 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等,且其對於假單孢菌屬, _ 15特別是細菌性穀枯病菌,可發揮出優異防治效果。
本發明之痛咬酮化合物具有抑制穀類枯菌病菌之毒素 産生(參照後述試_ 9 )。又’榖類枯菌之細菌性病害菌 Q 會依據群體感應而調節與細菌氧耐受性有關且被稱作a匕 P F (院基過氧化物還原酶子單元f,响^如p⑽硫 20 reductase subunit F )之睡各从 L , 酵素的生成。據此,本發明之嘧啶 化合物可抑制穀類枯菌之細菌性病害菌的ahpF表現 量’且具有藉空氣氧化而使細菌病害菌自我滅亡的效果。 有通式(1)之喷唆酮化合物使用作為農園藝用細 菌ί病。防…劑日夺雖可以不添加其它他成分而直接使用 10 200926986 • 作為防治劑,但亦可與諸如固體狀、液體狀、氣體狀等各 種擔體相混合,且因應需要添加有界面活性劑、固著劑、 分散劑、安定劑等製劑用補助劑、而製劑成乳劑、水和劑、 乾式可流動劑(dry flowable agent)、可流動劑(flowable 5 agent)、水溶劑、粒劑、微粒劑、顆粒劑、粉劑、塗布劑、 喷務用製劑、氣霧製劑、微膠囊製劑、燻蒸用製劑、燻煙 用製劑等各種製劑形態來加以使用。 此等製劑,有效成分之具通式(1 )的嘧啶酮化合物 〇 含有量是因應其製劑形態、使用場所等各種條件,而自一 10 廣範圍中加以適當選擇,其相對於製劑全體量,通常為0 · 0 1〜9 5重量%程度、較佳為0 · 1〜5 0重量%程度。 本發明之製劑中混合之固體狀擔體舉例來說可以是例 • 如高嶺土、黏土、石夕藻土、膨士、富巴沙明黏土 (Fubasami - clay)、酸性白土等黏土類、滑石類、陶莞類、石夕藻土(Celite)、 15 石英、硫黄、活性碳、碳酸二氧化矽、水和二氧化矽等無 機礦物、化學肥料等微粉末、粒狀物等。 ® 本發明之製劑中混合之液體狀擔體舉例來說可以是例 如,水、醇類;丙酮、甲基乙基酮等酮類;η—己烷、環 己烷、燈油、輕油等脂肪族乃至環脂族碳氫化合物;苯、 20 甲苯、二甲苯、萘等芳香族碳氫化合物;乙酸乙酯、乙酸 丁酯等酯類;乙腈、異丙腈等腈類;二異丙醚、二噁烷等 醚類;Ν,Ν —二甲基甲醯胺、Ν,Ν —二甲基乙醯胺等 醯胺;二氯甲烷、四氯乙烷、四氯曱烷等鹵化破氫化合物; 二甲基亞砜、大豆油、綿實油等植物油等。 200926986 本發明之製劑中混合之氣體狀擔體可以是一般作為喷 · 射劑使用之物,舉發來說,例如丁烷氣體、液化石油氣體、 乙醚、二氧化碳氣體等。 在製劑中混合之界面活性劑舉例來說可為例如、聚氧 5 伸乙基烷醚、聚氧伸乙基烷酯、聚伸乙基山梨糖醇烷酯等 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苯甲績酸烧醋、績琥拍酸烧S旨、硫 酸烷酯、聚氧伸乙基烷磺酸酯、磺酸烯丙酯、亜硫酸鹽木 質素等陰離子界面活性劑等。 作為固著劑與分散劑者舉例來說可為例如酪蛋白、明 © 10 膠、多糖類(澱粉、阿拉伯膠、纖維素衍生物、藻酸等)、 木質素衍生物、膨土、糖類、合成水溶性高分子(聚乙烯 醇、聚乙烯、吡咯啶、聚丙烯酸類等)等。 作為安定劑者舉列來說可為例如,PAP (酸性磷酸 - 異丙基)、BHT( 2,6_二一第三一丁基一4 —甲基酚)、 - 15 BHA (2—第三一丁基一4 —甲氧紛七3 —第三_ 丁基 —4 —甲氧紛等的混合物)、植物油、礦物油、界面活性劑、 脂肪酸其等酯類等。 © 本發明之製劑亦可使用有機染料及/或無機染料來加 以著色。 20 本發明之製劑雖是可以直接使用,但亦可利用水之類 的溶劑予以稀釋使用。若為粒劑、粉劑時、通常不經稀釋 直接使用。又,以水等溶劑稀釋而使用乳劑、水和劑、流 動劑時,通常要使用具有有效成分濃度係在0 · 〇 〇 〇 1 〜100重量%程度,較佳是在0·001〜10重量% 12 200926986 程度。 本發明之農園藝用細菌性病害防治劑,亦可以其它的 除草劑、殺蟲劑、殺線蟲劑、殺壁_、殺菌劑、植物成 長調節劑、協力劑、土壤改良劑等予先混合而作成製劑。 5又,本發明之製劑與上述各劑亦可在使用時合併使用。 將本發明之農園藝用細菌性病害防治劑施用到栽培植 物之方法舉例來說可以是,例如、地上液劑散布、地上固 形散布、空中液劑散布、空中固形散布、液面散布、施設 内施用、土壤混和施用、土壤灌溉中施用、表面處理(種 1〇子粉衣、塗布處理等)、育苗箱施用、單花處理、株元處理 等方法。習知對細菌性植物病害多進行預防性種子處理(消 毒),本發明之農園藝用細菌性病害防治劑可以在觀察到發 生的時點,即便藉由在莖葉散布亦可表現出效果故可以 選擇多樣的處理方法。 15 本發明之農園藝用細菌性病害防治劑中所使用之嘧啶 _化合物施用量,沒有特別限制,可因應製劑之形熊、施 用方法、施用時期、施用場所、施用作物種類、細菌種類 等各種條件而可自廣範圍中作適當的選擇,通常,誃量係 每100m2為〇· ig〜i〇〇〇g程度,較佳是1 ◦二 20 5 〇 〇 g程度。又、乳劑、水和劑、流動劑等以水稀釋而 使用時,其施用濃度通常為1〜1000PPm程声較 佳為1 〇〜5 0 0 p p m程度。粒劑、粉劑等通常不用稀 釋直接施用製劑本身。 本發明之群體感應抑制劑不僅對農園藝用細菌性病害 13 200926986 菌具有防治效果,亦發現其對綠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牙周炎病原性細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 Tannerella forsythensis 、 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Prevotella intermedia ' Eikenella 5 corrodens 、 Campyrobacter rectus 、 Fusobacterium necleatum、Treponema denticola、Actinomyces naeslundii、
Streptococcus mutans)、鼻疽菌(Burkholderia mallei)及類 鼻症菌(Burkholderia mallei)等亦具有防治效果。 綠膿菌及牙周炎病原性細菌已知是利用群體感應形成 10生物膜。生物膜係由微生物分泌生成之黏液所構成的膜, 其係複數種類微生物共存而形成之複合體(群生),且呈附 著於固體表面之狀態。換言之,生物膜係以微生物所分泌 出黏液來包封之微生物集合體。本發明之嘧啶化合物具有 抑制綠膿菌或牙周炎病原性細菌所進行之生物膜形成的效 15用(生物膜形成抑制效果),或者具有將已形成出來的生物 膜予以剝離除去的效用(生物媒剝離效果)。另-方,鼻疽 菌以及類鼻疽菌雖沒如同穀枯病菌之細菌病害菌同樣地會 明確進行生物膜之形成,但其可依據群體感應調節毒素産 生本發月之喷°定化合物亦具有抑制鼻疽菌及類鼻疽菌之 2〇 群體感應效用。 本發月由於具有抑制生物膜形成,更可將已形成之生 物膜予以除去制離之特有效果,其可涉及廣的適用範圍, 且其中即便是針辦難治性生物膜感染症,本發明亦可有效 用 可乂 ’月待其可以對該感染症之根本的治療具有重 200926986 大的貢獻。 5 ❹ 10 15 Ο 20 針乂 士〜囷是常在自然環境中存在者,其由於在僅 .,下砘會增殖而形成生物膜,故構成院 ^微生物取代、機會性感染等原因或者構成水道管 么:、貯水槽内等衛生環境惡化相。又,牙周炎病原 =菌所形成之齒垢料生物膜之形態,因而構成鶴齒、 牙周病、㈣膿漏等口腔内疾病及口臭等病因。習知雖已 知去除齒垢係為口腔衛生及口腔内疾病治療上十分重要的 清事’但因生物膜是係為《劑等藥劑之防御膜,故有此 等藥劑效力難以發揮的問題。 β藉由使用本發明之群體感應抑制劑,病院施設;家庭、 等配S ’貯水槽内等綠膿菌之生物膜形成可以受到抑 制。且可以促進已形成之生物膜的除去 ,整理衛生環境, 而可以有效地預防或治療院内感染或其他種種損害。又, 發月之群體感應抑制劑可以抑制在歯、歯肉、口腔内之 歯科材料等牙周炎病原性細g之生物膜形成,並促進已在 表面附著形成之生物膜的除去 ,故可以有效地預防或治療 等歯科疾病、牙周病、歯槽膿漏等牙周疾病、口内炎 等等口腔内疾病等。 具通式(1 )之嘧啶酮化合物,如後述試驗例所示者, 具有生物臈除去作用以及生物膜成抑制作用。因此,具有 通式(1)之嘧啶酮化合物可於一種以除去剝離生物膜或 抑制生物膜為目的之組成物(生物膜剝離劑或生物膜形成 抑制劑)中作為有效成分。 15 200926986 10 15 20 具通式(1 )之♦定酮化合物對形成生物膜之細菌以 及所形成出來的生物膜具有效用,且其對於綠膿菌 (Ud〇monas aeruginosa )或牙周炎病原性細菌以及其等 形成之生物膜特別發揮出優異之生物膜剝離效果及生物膜 形成抑制效果。 人因此,本發明提供一種以具有通式(1)之射酮化 、乍為有效成分之生物賴離劑或生物膜形成抑制劑 乂下此等生物__或生物卿成抑制韻稱為「製 劑」)。 製劑疋可以僅由具通式(i )之㈣酮化合物所構 ’或者是其與任意之擔體或添加劑相組合,而利用已 右2調1成適用於所欲料之組成物。本製劑形態並沒 太^劍丨可為例如’鍵劑、粉末劑、顆粒劑、丸劑、粉 膠囊劑(硬囊劑及軟囊劑)等固體狀製劑;乳霜、 糖'膠等膏狀或膠狀製劑;液劑、懸浮劑、乳液劑、 漿在:劑、喷霧劑及氣霧劑等液體狀製劑等。 例,料巾所淑之騎式⑴之♦㈣化合物比 制作用的^發揮出生物膜除去剝離作用或生物膜形成抑 量%中以’沒有特別限制,可在製劑每10 0重 重量%、更# 99重量%、較佳為0.01〜50 定調製 為〇·0 5〜1 〇重量%之範圍下作適宜設 本製劑〇 物膜形成_要3有可W輯4生物麟*麟效果或生 效果的具通式U)之+定_化合物即可, ❹ ❹ 16 200926986 5 e 10 15 Ο 20 在不妨礙此效果的範圍下’亦可配合有其他成分。此等其 他成分可以因應生物膜剝離劑或生物膜形成抑制劑之使用 目的或使用對象的種類而作適當選擇。例如,其它的成分 雖沒有限制,可包含有賦形劑、結合劑、分散劑、增黏劑、 潤滑劑、ρ Η調節劑、可溶化劑等一般製劑製造上所使用 的擔體之外,還可含有抗生物質、抗菌劑、殺菌劑、防腐 劑、補助劑(builder))、漂白劑、酵素、螯合劑、消泡劑、 著色料(染料、顏料等)、柔軟劑、保濕劑、界面活性劑、 氧化防止劑、香料、矯味劑、矯臭劑、溶劑等。 本製劑除了具有通式(1 )之鳴咬_化合物之外,較 佳是含有例如鹽酸米諾環素(MinoCydine Hydrochloride)等 四裱黴素系殺菌劑、三氣沙(tricl〇san)、氣化十六烷吡啶鏽、 氣化τ索氣銨等陽離子性殺菌劑、巨環内醋系抗生物質等 抗菌或殺菌劑。 又,本製劑亦可配合併用有用以提高抗菌或殺菌劑活 性之化合物、例如,精胺酸、白胺酸、組胺酸等鹼性胺基 酸;菌綠烯醇(farnesol)、轉葡糖苷酶、c G T a s e等澱 粉改變酵素、α_澱粉酶等澱粉水解酵素之酵素。 本製劑可廣泛地適用於形成有生物膜場所或因該生物 膜形成而造成問題之場所。 是對産業用設備或循環式浴槽等之生物祺,使用方法 可以是在配管等内循環有懸浮劑、水和劑、水溶劑,或使 用局部喷霧方法,或在水槽或浴㈣中投Μ濃度液體或 鍵劑、粉劑、粒劑等固形劑並以在槽内水加以稀釋或溶解 17 200926986 予以施用的方法。又,若使用作為醫藥時,亦可以是適合 經口、非經口或局所投藥之適當形態,特別在口腔用時是 可呈口腔清洗劑。 本製劑使用量因使用之場所、劑形,特別是緩釋型劑 5之情況而有不同,故全部皆無庸予以限定,例如,在使用 本製劑於生物骐感染症之預防或治療之目的時,1日適當的 投藥換鼻成為上述本發明醯胺化合物或其鹽類投藥量通常 為在lng/ml〜1〇〇mg/ml ,較佳為1〇ng /m 1〜1 〇 m g/in丨範圍下作適當設定調整(例如,在 ❹ 1〇人的情況下總量大概為300mg)。 本發係提供一種含有上述生物膜剝離劑或生物膜形成 抑制劑之口腔用組成物。本發明是-種以具通式(1 )所 不之嘴咬則b合物作為有效成分之生物蘭_丨或生物冑 开V成抑制劑X特別是一種口腔用組成物其係基於本身 15對於口腔内、,.田菌具有除去剝離由口腔内細菌形成之生物膜 或者抑制口腔内細H之生物卿成能力而構成者。 在此本發明對象之口腔用組成物係可被包含於牙 〇 膏牙粉餘/絮齒劑、濕潤型潔齒劑等潔齒劑中;片狀、 疑劑狀#狀、黏膠狀、薄膜狀等口腔清涼劑或口 20腔/月洗劑中,具有霜狀、軟膏狀或果床狀形態之歯肉用製 劑中,藥片中,口香糖中;液狀或粉末或者錠劑之口腔清 洗劑;_或發泡劑等假牙或齒科用材料之洗淨劑等。 在口腔用組成物中所配合之生物膜剝離劑或生物膜形 成抑制劑的比例’舉來說是,在生物膜剝離劑或生物膜形 18 200926986 成抑制劑中作為有效成分之具通式(1 )的嘧啶酮化合物 含有量(總量)為該組成物10 0重量%之0 · 00 1〜 9 9重量%以上,較佳為0 · 0 1〜5 0重量%,更佳為 0 · 0 5〜1 0重量%之比例。 5 ❹ 10 15 ❹ 20 在本發明口腔用組成物中,因應其種類或形態,必要 時,可以添加在通常使用量的範圍内之上述成分。 <研磨劑> 矽膠、沈降性氧化矽、火成性氧化矽、含水矽酸、無 水石夕酸、石夕酸鈦、沸石、鋁石夕磚、錯矽磚(zircono-silicate) 等氧化矽系研磨劑;磷酸二氫鈣、磷酸氫鈣二水和物、磷 酸氫約無水和物、焦磷酸弼、構酸鎂、構酸妈、氫氧化铭、 氧化銘、輕質碳酸飼、重質碳酸#5、碳酸鎂、構酸鎮、石夕 酸锆、不溶性偏磷酸鈉、不溶性偏磷酸鈣、氧化鈦、及合 成樹脂系研磨劑等。此等研磨劑亦可1種或2種以上併用 來使用。若配合有研磨劑時(例如,潔齒劑等),其配合量 並無特別限制,在口腔用組成物1 0 0重量%中落在3〜 8 0重量%、較佳為1 0〜5 0重量%之範圍内可作為其 例示範圍。 <濕潤劑或黏稠劑> 此可為甘油、濃甘油、二甘油、乙二醇、二丙二醇、 聚乙二醇、丙二醇、聚丙二醇、1,3_丁二醇等多價醇 類;木糖醇、麥芽糖醇、乳醇(lactol)等糖醇等。此亦可是 1種或2種以上併用來加以應用。 <黏結劑> 19 200926986 藻酸、藻酸鈉、藻酸丙二醇酯、含有鈣之藻酸鈉、藻 酸鉀、藻酸鈣、藻酸銨等藻酸鹽或其衍生物;角叉菜膠(I、 λ、K)、黃原膠、龍膠、刺梧桐樹膠、阿拉伯膠、刺槐豆膠、 古亞膠等樹膠類;羧基甲基纖維素鈉、甲基纖維素、乙基 5 纖維素、酢酸纖維素、羥基乙基纖維素鈉等纖維素類;明 膠、洋菜、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鈉、羧基乙烯聚合物、聚 °比11各桐、卡波姆(carbopol)、碎膠、紹碎氧化物膠、增黏性 氧化矽等。此亦可是1種或2種以上併用來加以應用。配 合有黏結劑時(例如,潔齒劑等),其配合量並沒有特別限 © 10 制,在口腔用組成物1 0 0重量%中具有0.1〜1 0重量 %程度範圍可為其例示範圍。 <發泡劑> 月桂基硫酸鈉、月桂醢肌氨酸鈉、烷基磺琥珀酸鈉、 - 椰子油脂肪酸單甘油磺酸鈉、α-烯烴磺酸鈉、N-醯基榖胺 - 15 酸等Ν-醯胺酸鹽、2-烷基-Ν-羧基甲基-Ν-羥基乙基咪唑啉氮 鑌甜菜鹼、脂肪酸麥芽糖醇酯、果糖脂肪酸酯、聚甘油脂 肪酸酯、脂肪酸二乙醇醯胺、聚乙二醇山梨糖醇單硬脂酸 〇 基、聚乙二醇硬化蓖麻子油、聚乙二醇脂肪酸酯等。此亦 可是1種或2種以上併用來加以應用。 20 <界面活性劑> 界面活性劑係可使用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陽離子性 界面活性劑、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兩性離子界面活性劑 中任一者。 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舉例可為、月桂基硫酸納、莖缝 20 200926986
基硫酸納、N —月桂酿基肌胺酸納、N —莖藉基肌胺酸納、 十二基苯磺酸鈉、氫化椰子脂肪酸單甘油單硫酸納、月桂 基橫乙酸納、α—婦烴績酸鈉、N —棕櫚醯基穀胺酸鋼等n 一醯基榖胺酸鹽、Ν—甲基一Ν —醯基胺基牛磺酸鈉等Ν 5 一醯基牛磺鹽等。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舉例可為果糖脂肪 酸酯、麥芽糖醇脂肪酸酯等果糖脂肪酸酯、麥芽糖醇脂肪 酸酯、乳醇脂肪酸酯等糖醇脂肪酸酯、烷醇醯胺、聚乙二 醇山梨糖醇單硬脂酸醋等聚乙二醇山梨糖醇脂肪酸醋、聚 乙二醇硬化ϋ麻子油等聚乙二醇脂肪酸醋、月桂酸單或二 ω乙醇醯胺等脂肪酸二乙醇酿胺、山梨糖醇脂肪酸醋、聚: 二醇高級醇謎、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共重合體、聚乙二醇聚 丙二醇脂肪酸醋、聚甘油脂肪酸醋、普盧蘭尼克(ρι⑽㈣。 又、兩性離子界面活性劑舉例來說為、2—烷基〜N一羧 基甲基經基乙基味唾琳氮錯甜菜驗、1月桂基二 15胺乙基甘胺酸、N —莖謹基二胺二胺乙基甘胺酸等ν—烧 基,胺乙基甘胺酸或者N —院基—工—經基基味唾琳氣= 甜菜鈉等。此等界面活性劑可以單獨使用,亦可2種以上 <甘味劑> 2〇 糖精納、阿斯巴田、甜菊苦、甜菊萃取物、對曱氧基 肉桂酿、難皮#二氫查酮、紫蘇葶、甘科、索馬甜等。 此亦可疋1種或2種以上併用來加以應用。 <防腐劑> 對本甲酸甲酿、對苯曱酸乙醋、對苯甲酸内醋、對苯 21 200926986 甲酸丁酯等笨甲酸酯;安息香酸鈉、苯氧基乙醇、鹽酸烷 基一胺乙二醇等。此亦可是1種或2種以上併用來加以應 用。 <香料成分> 5 1一薄荷醇、茴香腦、薄荷_、桉樹腦、檸檬油精、 香旱芹酮、水揚酸甲酯、丁酸乙酯、丁香油、茴香油、n 癸醇、香茅醇、α—萜品醇、乙酸香茅酯、芫荽醇、乙基 το荽醇、香草精、茴香油、薄荷糖、肉桂醛、反式己烯 醛等。此亦可是1種或2種以上併用來加以應用。又、此 ❹ 10等成分雖可使用純品(精製物),但不限於此,本發明亦可 將含有此等成份之精油等以粗精製物狀態來加以調製(例 如’檸檬油、柑橘油、鼠尾草精油、迷迭香油、桂皮油、 胡椒油、桂葉油、紫蘇油(shiso oil)、冬綠油、丁香油尤 加利精油等)。 15 又,本發明除了上述香料成分外,在不妨礙本發明效 果的範圍下’亦可配合脂肪族醇或類或其酯類、萜系碳氫 化物、酚醚、醛、_、内酯等香料成分或精油。有配合香 ❹ 料成分時,其配合量是以口腔用組成物全體i 〇 〇重量% 中為0 . 0 2〜2重量%之範圍為其例示範圍。 20 <抗菌成分> 銀、銅及鋅等抗菌性金屬或其水難溶性金屬鹽(例如、 氧化銀、氯化銀、碳酸銀、磷酸銀、氫氧化銅'葡糖酸銅、 氧化鋅、檸檬酸鋅、硬脂酸鋅、十一碳烯酸鋅、氫氧化鋅、 草酸鋅、磷酸鋅等);葉綠素鋼、乙醯吡咬鏽氣化物、氣化 22 200926986 烴基一甲基苄基胺、二氣沙、日爲柏素(hinokitiol)、氯化溶 解酶等。 <防腐成分> 5 θ 10 15 會 20 各種苯甲酸酯、安息香酸鈉、三氯沙等非離子性抗菌 劑;苄索氣銨、西°比氯銨等陽離子性抗菌劑等。 < 口腔用有效成分> 氯化溶解酶、氟化鈉、氟化鉀、單氟磷酸鈉、聚乙二 醇,聚乙烯吡咯酮、日扁柏素、抗壞血酸、抗壞血酸鹽類、 克羅西希定鹽類、西吡氣銨、氣化苯二甲烴(benzalk〇nium chloride)、苄索氣銨(benzethonium chloride)、甜沒藥[祐]醇 (bisabolol)、三氣沙、異丙基曱基盼、乙酸生育齡、卜胺 基已酸、傳明酸、紹氫基尿膜素、乳酸鋁、二氫膽固醇、 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甘草次酸鹽類、銅葉綠素 鹽、氣化納、瓜奠績酸鹽、聚葡糖酶(dextranase)、鹽酸維 生素B6(Pyridoxine Hydrochloride)、傳明酸、氣化鈉、維生 素C或E、各種酵素(例如、聚葡糖酶、搬粉酶、蛋白酶、 葡聚醣變構水解酶(mutanase)、果膠酶等)、奠(azulene)、 聚磷酸鹽等齒結石預防劑、聚乙二醇或聚乙烯吡咯酮等菸 或臭味除去劑、乳酸銘、;e肖酸卸等φ近〈過敏預防劑等。 此亦可是1種或2種以上併用來加以應用。 <其他> 藍色1號等色素、氧化鈦等顏料、二丁基羥基三烯等 氧化防止劑、茶乾餾液、穀胺酸鈉等矯味劑等。 又、本發明口腔用組成物可以依據—般方法來製造, 23 200926986 5 15 20 其製造方法並沒有特別的限定。又,所得到之牙膏等口腔 用,,且成物係可U填充於㉝管、積層管、玻璃蒸著管、塑膠 管、塑膠瓶、氣霧式容器等之形態來製造或販壳’使用時 再由此等容器取使用即可。 依據本發明口腔用組成物,因可抑制在口腔内由口腔 内t菌所形成生物膜,或者可去除已形成之生物膜,故可 、曰’、出種可防止細菌叢生成之口腔用組成物,若其同 時配合有抗菌劑時可提高該抗菌效果,且更可提供一種在 齒斑形成抑似果及抗8絲±十分優㈣口腔用組成 物午因此、本發明口腔用組成物可利用來有效預防或治療 蛀、牙周炎或牙周病(例如、牙槽膿漏等)口腔用疾病。 ^本發明之口腔肋成物可利用來有效預防或除去因姓 牙、牙周炎或牙周病(例如、牙槽膿漏等)而造成之 【發明之效果】 、 性二: = = = -, =別是對於穀枯細菌等之毒素產:具有二: =藝用具通式⑴之_化合物適合使用作為 晨園藝用細菌性病害防治劑。 马 月病^具通式⑴之做嗣化合物可對於綠膿菌、牙 周病原性細菌等之群體感應有作用,故其適合使 牙 物膜形成抑制劑或生物膜剝離劑。 ·'、生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圖式顯示試驗例2中在培養24小時與3
24 200926986 後培養液中所存在之生菌數。 第2圖係圖式顯示試驗例3中在化合物(1)之試測 浪度下每培養時間與生菌數之間的關係。 第3圖係圖式顯示試驗例4中化合物(1)之測試濃 5度(μΜ )與毒素量(Mg/m 1 )之間的關係。 第4圖係為試驗例7及試驗例8中所使用流動室系統 的概略圖。
第5圖係為一圖面,其是使用試驗液時生物膜形成狀 况與使用對照試驗液時生物膜形成狀況(對照組)作對比 10而得之試驗例7結果。 第6圖係圖式顯示試驗例9中化合物(1)及比較化 合物(5 )之測試濃度(μΜ)與毒素量(μ§/ιη丨)之 間的關係。 【元件符號説明】 15 1 :培養瓶(N u n c社製品) :泵(4頻道蠕動型泵、ISMATEC社製品j SM9 3 5 :空氣除去部(附有旋塞之玻璃管柱轉用) 4 :玻璃室(觀察用玻璃化細管lm 丄 in mx 丄 4mm
BioSurface Technni n n 0 1 0 g y社製品 20 C 9 1 ) 5 :廢液槽(Nunc社製品) 6 :石夕管(φΐ · 5mm) 社製品) 7a、7b:二方活栓(于小乇社製品) 8a、8b :薄膜過濾器(〇 . 4 4μπι、 25 200926986 9 ·培養基 1 0 :廢液 【實施例】 以下是舉例說明具通式(1 )之嘧啶酮化合物的製造 5 例及試驗例,俾使本發明更容易明白,而非將本發明限定 於此等製造例及試驗例中。 製造例1 2 — n_丙基一9—羥基一4H—吡啶並〔 1,2 — a〕嘧啶一 4 一酮(以下此化合物稱「化合物(1 )」) 之合成 ❿ ίο 3 —經基一2 —胺基°比咬 3 · 13g (28 · 5mm ο 1)及3 —雜氧己酸乙酯4 · 50g (28 · 5mmo 1 )溶解於二甲苯1 5 m 1中,所得到的溶液在室温下攪 拌約1 2小時之後,在加温迴流下使之反應約1 6小時。 — 冷卻該反應液後、減壓濃縮該反應液,所得到之殘渣用乙 15 酸乙酯萃取。所得到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並以硫酸鎂 乾燥,之後、減壓濃縮。得到的殘渣在矽膠層法加以純化 (展開溶劑:η —己烷/乙酸乙酯=9 / 1 ),因而得到化 ® 合物(1 )。
20 收量:3.8g(18.5mmol) 收率:6 5% 26 200926986 1H-NMR(CDC13> 500MHz): 1 · Olpp m (t,3H),1 . 76ppm(m,2H),2 . 66 ppm (m,2H),6 . 32ppm(s,1H),7 . 02ppm(m,1H),7 . 14ppm(m,1H), 7.26ppm(s,lH),8.53ppm(m,1H)。 製造例2 9 —經基一 2 — n—戊基一4H_^咬並〔 1,2 — a〕嘧啶一4 —酮(以下此化合物稱「化合物(2 )」) 之合成 除了使用3—雜氧辛酸乙酯取代3—雜氧己酸乙酯之 外,以相同於製造例1之操作方式得到化合物(2 )。
❹ 10 0 收量:3-0g (13· lmmol) 15 收率:4 6% 'H —NMR (CDC 13, 500MHz): 0 · 92pp m (t,3H),1 · 37ppm(m,4H),1 · 74 ppm (m,2H),2 · 67ppm (m,2H),6 . 32ppm(s,1H),7 . 03ppm(m,1H), 7· 13ppm(m,lH),7-26ppm(s,1H), 8 · 52ppm (m,1H)。 27 200926986 製造例3 3 _乙基_ 9 一羥基一 2 —甲基一 4 Η—吡啶 並〔1,2 _ a〕嘧啶一4 一酮(以下此化合物稱為「化 合物(3 )」)之合成 除了使用2 _乙醯丁酸乙酯取代3 —雜氧己酸乙酯之 5 外,以相同於製造例1之操作方式得到化合物(3 )。
OH 人人/CH3
收量:3.7g (18.0mmol) 收率:6 3 % 'H-NMRCCDC Is* 500MHz): 1 · 22pp ίο m(t,3H),2-55ppm(s,3H),2.77 ppm(m,2H),7 . 02ppm(m,1H),7 . 10ppm(m,1H),7· 31ppm(s,1H), 8 · 51ppm (m,1H)。 15 製造例4 3 — n — 丁基一9 —羥基一2—甲基一4 H — 吡啶並〔1,2 — a〕嘧啶一4 —酮(以下此化合物稱「化 合物(4 )」)之合成 除了使用2—乙醯己酸乙酯取代3_雜氧己酸乙酯之 外,以相同於製造例1之操作方式得到化合物(4 )。 200926986
OH
收率:6 6 % 'H-NMRCCDClr 500MHz): 〇 · 98pp 5 m(t,3H),l-45ppm(m,2H),1.56 〇 ppm(m,2H),2.52ppm(s,3H),2· 72ppm(m,2H),6 · 99ppm(m,1H), 7.06ppm(m,1H),7· 28ppm(s,1H), 8 . 48ppm (m,1H)。 ' 10 - 製造例5 9_羥基一2 —異丙基一4H —吡啶並〔1, 2 _ a〕嘧啶一4 一酮(以下此化合物稱「化合物(5 )」) 之合成 ® 除了使用3—雜氧_4一甲基一戊酸乙酯取代3 _雜 15 氧己酸乙酯之外,以相同於製造例1之操作方式得到化合 物(5 )。 收量:
29 200926986 收率:3 2% 'H-NMRCCDCla» 500MHz): 1 · 30pp m (m,6H),2 . 97ppm(m,1H),6 . 18 ppm(s,lH),7.02ppm(m,1H),7· 5 13ppm(m,1H),7. 34ppm(s,1H), 8 · 50ppm(m,1H)。 製造例6 9 —羥基一2_第三一丁基一4 H —吡啶並〔 1 ’ 2 — a〕嘴咬一4 —綱(以下此化合物稱「化合物(6 )」) © 10 之合成 除了使用3 —雜氧一4、4一二甲基一戊酸乙酯取代 3 —雜氧己酸乙醋之外,以相同於製造例1之操作方式得 到化合物(6 )。
收量:4 . 7g (21 . 7mmo 1) 收率:7 6% W-NMRCCDCls,500MHz): 1 ·39ρρ m (m,9Η),6 . 53ppm(s,1Η),7 . 〇2 20 Ppm(m,1H),7 . 16ppm(m,ih),7. 49ppm(s,1H),8. 52ppm(m,ih)〇 30 200926986 製造例7 9 —羥基一2 _苯基一 4 Η —吡啶並〔1,2 —a〕定一 4—_(以下此化合物稱「化合物(7)」) 之合成 除了使用3 —雜氧一3—苯基一丙酸乙s旨之外,以相 5 同於製造例1之操作方式得到化合物(7 )。
收量:547mg (2 . 3mmo 1) 收率:8% H-NMR (CDC 13,500MHz): 7 . 〇〇ρρ 10 m(s,lH),7.10ppm(m,lH),7.21 ppm (m,1H),7 . 52ppm (m,3H),8 . 〇 8 p p m ( m,2 H ),8 . 5 8 p p m ( m,! H )。 製k例8 9~赵基一2 —乙基一4H~。比咬並〔i,2 —a〕嘧啶一4—酮(以下此化合物稱「化合物(8 )」) 15 之合成 除了使用3-雜氧戊酸乙醋取代3—雜氧己酸乙醋之 外,以相同於製造例丄之操作方式得到化合物(8)。 31 200926986
OH
CH3 收量:2.6g (13.7mmol) 收率:4 8 % 'H-NMRCCDClr 500MHz): 1 · 33pp 5 m(t,3H),2.61ppm(m,2H),6.28
ppm(s,1H),6 . 85ppm(m,1H),7 . 〇4ppm(m,1H),8 . 52ppm(m,1H)。 製造例9 9 一羥基一2 _ n —丁基4 H —吡啶並〔1, 10 2 — a〕定一4 —酮(以下此化合物稱「化合物(9 )」) 之合成 . 除了使用3 —雜氧庚酸乙酯取代3 —雜氧己酸乙酯之 外,以相同於製造例1之操作方式得到化合物(9)。 0H ❹
CH3 15 收量:2.4g(ll.lmmol) 收率:3 9% 'H-NMR (CDC 13> 500MHz): 〇 · 96pp m(t,3H),1 .41ppm(m,2H),1 . 73 32 200926986 ppm (m ’ 2H),2 . 68ppm (m,2H),6 · 32ppm(s,lH),7.02ppm(m,1H), 7· 15ppm(m,lH),8.52ppm(m,1H)。 5 ❹ 10 鲁 15 製造例1 0 9 —經基—2—異丁基一4H — e比咬並〔 1,2 _ a〕一 4 一銅(以下此化合物稱「化合物(1 0 )」)之合成 除了使用5 —甲基一3 —雜氧戊酸乙酯取代3 —雜氧 己酸乙酯之外,以相同於製造例1之操作方式得到化合物 (10)°
0 收量:3.7g (16.8mmol) 收率:5 9 % 1H — NMR (CDC13,500MHz): 0 · 97p pm(m,6H),2· 18ppm(m,1H),2. 5 4ppm(m,2H),6.3〇Ppm(s,1H)’7 . 04ppm(m,1H),7. l〇PPm(m,1H), 8 · 53ppm (m,1H)° 製造例11 2—第二一丁基一9 一羥基一 4 H—吡啶並 〔1,2 — a〕嘧啶一4 一酮(以下此化合物稱「化合物 33 200926986 (1 l )」)之合成 除了使用4一曱基〜3 —雜氧戊酸乙酯取代3 —雜氧 己酸乙醋之外’以相同於製造例1之操作方式得到化合物 (11)°
收率:4 1 % iH-NMR(CDCl3, 5〇〇mHz): 〇 . 89PP m(t,3H),1 .28ppm(t,3H),1 . 62 10 Ppm(m’lH)’1.78Ppm(m,lH),2. 67ppm (m,1H)’ 6 · 33ppm(s ’ 1H)’ 7*03ppm(m’ 1H),7. 1 ippm(m,1H)’ 8 · 52ppm(m,1H)。
15製造例1 2 9 —經基一 2 — (2—戊基)一4H_ °比唆 並〔1,2 — a〕嘧啶一4一酮(以下此化合物稱「化合 物(1 2 )」)之合成 除了使用4一甲基一3 —雜氧庚酸乙酯取代3 —雜氧 己酸乙醋之外,以相同於製造例1之操作方式得到化合物 20 (12)° 34 200926986 OH CH3
收量:1 . 9 g ( 8 . 〇mm ο 1 ) ch3 收率:2 8% j-NMR (CDC 13,500MHz): 0 · 90pp 5 m(t,3H),1.29ppm(m,4H),1.55 0 ppm(m,lH),1.73ppm(m,lH),2. 77ppm(m,1H),6 · 32ppm(s ’ 1H), 7.02ppm(m,lH)’7-09ppm(m,1H), 8.52ppm(m,lH)。 10 比較製造例1 2 — n —丙基小_ 4 Η —吡咬並〔1,2 —a〕°f°定一4 一酮(以下此化合物稱「比較化合物(1 )」) 之合成 參 除了使用2 —胺基D比。定取代3 —雜氧己酸乙醋並以聚 15磷酸取代二曱笨之外’以相同於製造例1之操作方式得到 比較化合物(1)°
收量:1.3g(6.8mmol) 35 200926986 收率:2 4 % iH-NMRCCDCls,500MHz): 1 ·00ΡΡ m (t,3Η),1 . 80ppm(m,2Η),2 . 67 ppm(m,2H),6 . 36ppm(s,1H)’ 7· 5 llppm(m,lH),7-61ppm(m’ 1H)’ 7 . 74ppm(m,1H)’ 9 . 05ppm(m’ 1H)。 比較製造例2 2一 n —戊基_4Η_β比咬並〔1 ’ 2 — a〕嘧啶一4 —酮(以下此化合物稱「比較化合物(2 )」) 〇 1〇 之合成 除了使用2 —胺基吡啶取代3 _雜氧己酸乙酯、使用 3 —雜氧辛酸乙酯取代3 —雜氧己酸乙酯並以聚磷酸取代 二甲苯之外,以相同於製造例1之操作方式得到比較化合 物(2 )。 15
ch3
收量:1.7g (8 . Ommo 1) 收率:2 8% W-NMRCCDC 13, 500MHz): 0 . 89PP 2〇 m(t,3H),1.36ppm(m,4H),1.74 ppm(m,2H),2-67ppm(m,2H)’6. 37ppm(s,1H),7. llppm(m,1H), 36 200926986 7-60ppm(m,lH),7.71ppm(m,1H)’ 9 · 02ppm(m,1H)。 比較製造例3 9 —甲氧基一 2 — n —丙基一4 Η —吡啶 5 並〔1,2 — a〕喊咬一 4一嗣(以下此化合物稱「比較 化合物(3 )」)之合成 除了使用3 —曱氧基一 2 —胺基吡啶取代3 —羥基一 2 —胺基吡啶並以聚磷酸取代二曱苯之外’以相同於製造 © 例1之操作方式得到比較化合物(3)。
收量:1.6g(7.4mmol) 收率:2 6%
'H-NMR (CDC 13, 500MHz): 1 . 〇〇pp m(m,3H),1 . 79ppm(m,2H),2 . 74 15 Ppm(m,2H),4.06ppm(s,lH),6. 39ppm (s,1H),7 . OOppm (m,2H), 8 . 69ppm (m,1H)。 試驗例1 穀枯細菌(Pseudomonas ( = Burkholderia) glumae ) 20 接種於L B培養基(B D社製 DifcoLB湯:胰化蛋白1 〇 · 0 g,酵母萃取物5 . 0 g,氣化鈉1 0 . 〇 g), 37 200926986 3 7 °C下培養一晚。培養得到之菌液以離心機集菌後,以 2次新之L B培養基洗淨,以添加有4 〇μΜ之化合物(1 ) 及6 ΟμΜ之0 . 4%二曱基亞砜(DMS Ο)溶液以及作 為比較試驗用之不含有化合物(1 )但加有〇 . 4 % d Μ 5 S◦之L Β培養基振盪培養2 4小時。各菌液以0 . 2 2μ m之薄膜過滤膜渡過,在經去除細菌之〇 . 5 m 1上清液 中添加0 . 5 m 1乙酸乙酯,以乙酸乙酯萃取出群體感應 (Q S)訊息分子。減壓濃縮乙酸乙酯層,將殘渣再度溶 解於2 0μ1甲醇中,此作為試驗液。 Ο ίο 將1 μ 1試驗液點在T l c上,以展開溶劑:甲醇/水 =7 0/3 0之條件下分離出作為q s訊息分子之c 6 —
HSL與C8—HSL。展開後將T L C板乾燥,先前l Β培養基培養出之QS訊息分子檢出細菌(紫色色桿菌 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 CV026 株)與含有瓊脂之培養 15液塗佈於T LC板’而對C6—HSL與C8—HSL進 行檢測。紫色色桿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已知係為 一種利用QS而會產生紫色色素(紫色桿菌素,violacein ) Q 的細菌,故可使用CV026株來檢測Q S訊息分子 (Microbiology,(1997),143, 3703-3711、(2004),54(4), 20 921-934、(2007),64(1), 165-179)。檢測之細菌塗布後,在 2 8°C下培養一晚,而進行紫色桿菌素的檢測。用於定量 而預先化學合成之C 6—HSL與C8—HSL作成紫色 桿菌素産生之標準曲線,由該標準曲線求得其等Q S訊息 分子之産生量。結果如表1所示。 38 200926986 【表l】 化合物漉度(A Μ) C6-HSL (n g/ml) C8 - HSL (#g/nil) 1 2時間 2 4時間 1 2時間 2 4時間 0 16 3 5 3 6 16 5 5 4 0 16 3 0 14 0 6 0 16 7 0 13 0 試驗例2 穀枯細菌接種於L B培養基,3 7°C下培養一晚。培 5 養得到之菌液以離心機集菌後,以2次新之L B培養基洗 淨。將新的L B培養基加至該菌體中,在調整成約3 . 〇χ 1 0 5 c f u /m 1後,加入製造例1〜5所製得之化合物 (1 )、4匕合物(2 )、4匕合物(3 )、4匕β物(4 )、4匕> 物(5 )、化合物(8)及化合物(9)而使之最終濃度為 10 1 〇 〇μΜ濃度,振盪培養3 6小時,並利用以下方法,求 得在2 4小時及3 6小時下該培養液中所存在之生菌數。 即,取出一部分培養液並作1千倍稀釋後塗在L Β培養基 瓊脂盤上,計算出其菌落數並加以換算。 又,參考例1〜3所製得之比較化合物(1)〜(3) 15及上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下述化合物(比較化合物(4 )) 使用作為比較試驗,進行同樣的試驗,並求得生菌數。其 結果顯示於第1圖。 39 200926986
由第1圖可知,本發明之嘧啶酮化合物(化合物(l) 〜化合物(5 )、化合物(8 )及化合物(9 ))對於穀枯 細菌可表現出優異的防治活性,在培養3 6小時後可使穀 5 枯細菌幾乎全部死亡,而比較化合物(1 )〜比較化合物 (4)則對於穀枯細菌幾乎表現不出有防治活性。 試驗例3 榖枯細菌接種在L B培養基,在3 7 °C下培養一晚。 培養得到之菌液以離心機集菌後,以2次新之L B培養基 ίο 洗淨。將新的L B培養基加至該菌體中,在調整成約3·
〇 X 1 0 5 c f u/m 1後添加由製造例1所製之化合物 (1 )並使其最終濃度為預定濃度(0、80及100μ Μ),振盪培養4 0小時,求得在預定小時後(2 0、2 4、 28、32、36及4 0小時後)該培養液中所存在之生 15 菌數。即,取出一部分培養液並作1千倍稀釋後塗在L Β 培養基瓊脂盤上,計算出其菌落數並加以換算。結果如第 2圖所示。 由第2圖可知,本發明之嘧啶酮化合物(化合物(1 )) 對於穀枯細菌具有優異的防治活性。 20 試驗例4 穀枯細菌接種在L Β培養基,在3 7 °C下培養一晚。 40 200926986 5 Ο 10 15 φ 20 培養得到之菌液以離心機集菌後,以2次新之L Β培養基 洗淨。將新的L Β培養基加至該菌體中,而後加入製造例 1所製造得之化合物(1 )使之最終濃度為預定濃度(0、 20、40、60、80 及 100 μΜ),振盪培養 2 0 小 時。以下述步驟求得在該培養液中菌體所生成之毒素(毒 黃素,toxoflavin)量。 各培養液以0 · 2 2 μΠΊ之薄膜過濾膜所濾過,取濾液 1m 1,加入氣仿1m 1並加以萃取,減壓濃縮所得到之 氯仿層,在殘渣中加入8 0% (V/V)甲醇水溶液而使 之溶解。測定該溶解液之吸光度(2 6 0 nm),而由化學 合成之毒素標準物所得到之標準曲線算出毒素量。 結果是如第3圖所示者。 由第3圖可知,將製造例1所製得之化合物(1 )加 入榖枯細菌時,細菌產之毒素量會依化合物(1 )濃度變 高而顯著地降低。 試驗例5 化合物(1 )之二甲基甲醯胺1 0 0 0 p p m溶液以 水稀釋成預定濃度(50、100及200 μΜ),以調製 出試驗液。另一方面,穀枯細菌接種於L Β培養基,在3 7 °C下培養一晚,而調製出感染用培養液。 在温室中將1 0 m 1各試驗液喷霧至栽培到開花時期 之稻米(韓國品種、Milyang 23)。1小時後,對該稻米喷 霧感染用培養液,評價其栽培7日後穀枯細菌病發症狀態。 評價係為由1株採任意1根稻穂,共採計3本,而對 41 200926986 每個花房(子實),以目視出有為榖枯細菌産生毒素(毒黃 素toxoflavin)病害發作出來(變色成茶色)部分所占之比 例,用以下基準來加以評價,全花房中所顯示之各評價的 比例來表示其發症狀態 5 (評價基準) 病症發作部分所占之比例為 0 · 1 %未满時:0 0 · 1 %以上2 0%未满時:1 2 0%以上4 0%未满時:2 © ίο 4 0 %以上6 0 %未满時:3 60%以上80%未满時:4 8 0%以上1 0 0%時:5 在此評價中,準備三個進行相同條件,並反覆進行三 — 次,以確認其再現性。又,作為比較試驗者則以水代替試 - 15 驗液,而作相同的處理。又,對照組則是用試驗液或感染 用培養液取代水而作相同的處理。結果如表2所示者。 ❹ 42 200926986 【表2】 評價 對照組 化合物⑴ 比較試験 5 0 μΜ 1 0 0 μ Μ 2 00 βΜ 0 9 8% 6 8% 8 0% 8 2% 1 6 % 1 2% 7% 6% 6% 4 1% 2 0% 6% 4% 6% 12% 3 0% 7% 3% 2% 9% 4 0% 6% 3% 2% 9% 5 0% 6% 4% 2% 13% 由表2可以了解到下述情事。含有化合物(1)之試 驗液喷霧至稻米時,即便該稻米被噴有含有縠枯細菌之感 5染用培養液,仍可以抑制該穀枯細菌病之發生。再者,在 以水喷霧稻米且對該稻米喷以含有縠枯細菌之感染用培養 液的比較試驗,則有許多稻米皆發生有穀枯菌病。 試驗例6
調製出與試驗例5同樣之試驗液及y感染用培養液。 ίο在眞至下’感染用培養液噴霧至一被栽培至開花時期之稻 米(韓國種、Milyang23),1小時後喷霧各試驗液工〇 m 1 :此等稻㈣培7日後以與試驗例4相同方式評價穀 枯細菌病發症狀態。又’以水代替試驗液作同樣處理以作 為比較試驗。再者,财來代種試驗液域㈣培養液作 同樣的處理者疋作為對照組。結果貞彳顯示於表3。 43 15 200926986 【表3】
由表3可以了解到下述情事。含有穀枯細菌之感染用 培養液噴霧至稻米後再喷霧含有化合物(1)之試驗液的 情況下,與上述試驗例4相同,仍可以抑制該穀枯細菌病
之發生。再者,含有穀枯細菌之感染用培養液噴霧至稻米 後,再以水噴霧稻米的比較試驗,則有許多稻米皆發生有 榖枯菌病。 試驗例7 第4圖顯示使用流動室系統來評價上述製造例2所製 造之化合物(2 )對綠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生 物膜形成抑制作用。 <流動室系統> 將培養觀(1 )、螺動型泵(2 )、玻璃室(4 )及廢 15液瓶(5 )以碎管(6 )連接,在培養瓶(丄)中的培養 基(9 )可利用續動型泵送入玻璃室(4)内。流動室系 44 200926986 統(2 )與活栓(7 a )二者間’具有用來將混入空氣予 以除去之空氣除去部(3 )。在此流動室系統所使用之器具 為先經γ射線滅菌或高壓釜滅菌過者。 5 ❹ 10 15 ❹ 20 如後所述,在玻璃室(4)内培養細菌,而使得該室 的内壁形成有生物膜,將含有上述各醯胺化合物之試驗液 流過此處時觀察該生物膜樣子,因而可以評價該化合物之 生物膜形成抑制作用。又,該生物膜之樣子是可以用螢光 共焦點顯微鏡(LeicaTCSSP2,今彳力社製)予以觀察。 <材料> 細菌:以電穿孔法將pTdk_LVAgfp質體導入綠膿菌PA01 株’使用作為可以表現出綠色螢光蛋白之經轉形綠膿菌 PA01株(以下稱「gfp表現PA01株」)(參見TeresaR· De Kievit et al.,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Apr. 2001, p.1865-1873) 〇 培養基:在前培養中使用含有3 〇mM葡萄糖之FAB培
養基’而在本培養中則使用含有0.3 mM葡萄糖之FAB 培養基。 含有葡萄糖之F AB培養基:在3〇mM葡萄糖或〇 . 3 mM葡萄糖、1 5mM硫酸銨、3 3 . 7mM磷酸氫二鈉 二水和物、2 2 . 1mM磷酸二氫鉀、5 1 . 7 mM氣化 鈉、〇.47111]^氣化鎂、〇.〇8111]^氣化鈣及下記〇. 1 %微量金屬溶液所構成之水溶液中加入2 0 Ogg/m 1羧苄青黴素加以調製。(0152) 微量金屬溶液:1 · 1 6 mM硫酸鈣二水和物、0 · 7 2 45 200926986 mM硫酸鐵七水和物、〇 .〇 8mM硫酸錳—水和物、〇 . 0 8 mM硫酸銅五水和物、〇 .〇 7 mM硫酸鋅七水和物、 〇 . 0 4mM硫酸鈷七水和物、〇 . 〇 4mM過錳酸鈉一 水和物、及α含有0.〇8mM硼酸之水溶液。 5菌液:含有3 0 mM葡萄糖之f A B培養基中接種有gfp 表現PAOl株’在3 7 °C恒温槽中振盪培養一晚後所得到 過夜培養液’以含有3 OmM葡萄糖之F A B培養基加以 稀釋而調製成OD590:=〇 . 1。 試驗液及對照試驗液: ίο試驗液:實施例2所製得之化合物(2 )用1 〇 〇0]\4之〇 MSO溶液而被加至含有〇.3mM葡萄糖之FAB培養 基中,而使該化合物之濃度為〇 . i % (v/v ),此係作 為試驗液。 對照試驗液:使用不含有上述化合物之DMS0,而與試 15驗液作同樣之調製’而得到對照試驗液。 <試驗方法> 在流動室系統内充滿7 〇容量%乙醇,靜置12小時 以上而將該系統杳滅菌。而後,内利用蠕動型泵(2)將 通過薄膜過濾器(8 a)之送入該流動室系統内部,將該系 20統内部乾燥後,在其中充滿0 . 3mM含有葡萄糖之Pa B培養基。利用注射器自上面將菌液5〇〇μ1注入破螭室 (4),關閉3方活栓(7 a,7b)而密柱該玻璃室,在 室温下1靜置培養小時。 靜置培養後,開打開該3方活栓(7 a,7 b )之2 46 200926986 個方向,以流速2 〇 〇pL/分鐘因而分別流出試驗液與對 照試驗液,在玻璃室内壁上由所附著之綠膿菌(gfp表現 PA01株)形权生物膜樣刊料光共焦_微鏡,而自 玻璃至上方,依時間作三次元的觀察(1小時後、4 8小 5時後、6 0小時後、7 2小時後、8 4小時後)。又,試驗 液及對照試驗液在每3 6小時更換新鮮培養液。 使用試驗液之生物膜形成情況與使用對照試驗液之生 物膜形成情況(對照試驗)二者對比出來的結果是顯示於 第5圖。又、第5圖是由玻璃室内壁表面圖與斷面圖,而 10以三次元的方式顯示出玻璃室内壁所附著之綠膿菌(gfp表 現PAOl株)情況。 由該結果可知,使用對照試驗液之對照試驗中,綠膿 菌(gfp表現PAO1株)形成有相當厚之巨大生物膜,而使 用試驗液者,沒有一者皆被認為有形成生物膜。由此可知, 15化合物(2 )係被認為是具有生物膜形成抑制作用者或去 除已形成之生物膜的作用。 試驗例8 第4圖是使用流動室系統而評估由前述製造例2所製 得之化合物(2)對於牙周病原細菌形成生物膜之# 20 用 隹!作 <材料> 細菌:使用牙周病原性細菌(牙報卟琳單胞菌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381 株(臨床株)。 培養基:使用含有高鐵血紅素5 pg / L及K維生素 、坟3 1 μ 47 200926986 g/L之G AM培養基。 菌液:在前記G AM培養基接種該_,培養
D 550=l.8),a^GAMW##^2;V 試驗液及對照試驗液: ° 5試驗液:化合物(2)溶解於DMs〇而使之 Μ的議0溶液,而後將之加入前述菌液中而使:〇, 物濃度為0.1%(ν/ν),此是作為試驗液。〜化合 對照對象液:使用不含有化合物(2} <DMS 、 驗液相同方式調製者作為對照試驗液。 以試 10 <試驗方法> 流動室系統之玻璃室⑷更換成不_室(3 X 1 2 0mm)’在該到内設置i 〇個減磷灰 x 怪6_、厚度―)。1^碟是使用經唾液= 15 試驗液或對照試驗液以流速8 m1/分流工4日 又,試驗液及對照試魏每2日更換新鮮者。日 〇 培養終了後’將HA碟滅菌浸潰訪水3 並於4T:下超音波處理3〇分鐘,而將在^碟上^中, 20
生物膜予以剝離,並使之懸浮於蒸财卜取該料T 〇 0μί以吸光度計(型式C07500色度叶十 測定濁度(測定波長:55〇nm)。 〜社製) ODr到之0D値中,去除最大值與最小値而求得平均 又
使用對象試驗液之試驗的濁度係取平均對照〇 D 48 200926986 値’也以同樣方式求平均値,並以下述公式求得生物膜形 成抑制率(抑制率)。 抑制率(%) = 1 〇 0 — {(平均OD値)/ (平均對照0 D 値)} xl 〇 0 5 結果顯示於表4。 [0166] 【表4】 化合物漉度(WM) 平均OD値 .平均對照〇D値 _摔(%) 1 Ο 〇 0.041 0. 0 9 4 5 6 * 4 試驗例9
10 穀枯細菌(Pseudomonas (= Burkholderia) glumae ) 接種於L B培養基上(B D社製Difco LB湯:肤化蛋白 1 0 . 0 g ’酵母萃取物5 · 0 g,氯化鈉1 〇 · 〇 g, 在3 7°C下培養一晚。以離心機將該培養液集菌後,菌體 用新的L B培養基洗淨2次。將該菌體加入新的L b培養 15基,而後加入製造例1所製得之化合物(1 ),而使之最終 濃度為所預定濃度(〇、2〇、40、6〇、8〇及1〇 ΟμΜ),振盈培養2 〇小時^培養液令菌體所產生之毒 素(毒黃素,toxoflavin)量以下列步驟求得。 各培養液以0 . 2 2μιη薄膜過過濾器滤過,取遽液丄 2〇 m卜加人氣仿lml進行萃取。所得到氣仿層作減壓濃 縮,將8 〇 % ( V/ V )甲醇士水溶液“入殘清中使之 溶解。測定出該溶解液之吸光度(2 6 〇 n m ),由化學人 49
200926986 成之毒素標準物所得到之標準曲線算出毒素量。 又,比較試驗則是使用以前述專利文獻3中所記載之 下記化合物(比較化合物(5 ))作同樣的試驗。結果如第 6圖所示者。 5【化1 9】 比較化合物(5) CH3 由第6圖可知,製造例1所製得之本發明醯胺化合物 (1 )加入穀枯細菌時,該細菌所産生之毒素量會隨著該 醯胺化合物(1 )濃度增高而顯著的減少。另一方、將比 ίο 較化合物(5 )加入穀枯細菌時,即便比較化合物(5 ) 之濃度增高,細菌所產生之毒素量也大致沒有變化。 L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圖式顯示試驗例2中在培養2 4小時與3 6 15 小時後培養液中所存在之生菌數。 第2圖係圖式顯示試驗例3中在化合物(1)之試測 濃度下每培養時間與生菌數之間的關係。 第3圖係圖式顯示試驗例4中化合物(1 )之測試濃 度(μΜ )與毒素量(μ g / m 1 )之間的關係。 20 第4圖係為試驗例7及試驗例8中所使用流動室系統 的概略圖。
50 200926986 第5圖係為一圖面,其是使用試驗液時生物膜形成狀 況與使用對照試驗液時生物膜形成狀況(對照組)作對比 而得之試驗例7結果。 第6圖係圖式顯示試驗例9中化合物(1 )及比較化 5 合物(5 )之測試濃度(μΜ)與毒素量(pg/m 1 )之 間的關係。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培養瓶(N u n c社製品) 2 :泵(4頻道螺動型泵、ISMATEC社製品I SM9 3 5 ) 3:空氣除去部(附有旋塞之玻璃管柱轉用) 4 :玻璃室(觀察用玻璃化細管1mmx 1 mmx 14mm、B i 〇 S urface Technolog y社製品F C 91) 5 :廢液槽(N u n c社製品) 6 :石夕管(φΐ . 5mm) 7a、7b :三方活栓(于小乇社製品) 8a、8b :薄膜過滤器(〇 . 4 4μιη、$ ”社製品) 9 :培養基 1 0 :廢液 51

Claims (1)

  1. 200926986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群體感應抑制劑,其含有具通式(1)所示之嘧啶 酮化合物
    ⑴ 5 [式中、R1係為Ci -5烧基或笨基、R 2係為氫原子或c 1-5烷基,但若R 2為氫原子時、R1不得為曱基] ❹
    10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群體感應抑制劑,其係含有R 為c 2-5烧基且R 2為氫原子之鳴唆酮化合物。 H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群體感應抑制劑,其係含有R 為匸卜3烷基且RSgCn统基之嘧啶酮化合物。 4·種農園藝用細菌性病害防治劑,其含有具通式(1 ) 15 所示之嘧啶酮化合物 通式(1 ) 52 200926986 0H
    R1 (1) R2 [式中、R1係為C! -5烧基或苯基、R 2係為氮原子或 C卜5院基,但若R2為氫原子時、…不得為甲基]。 5
    10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農園藝用細菌性病害防治 劑,其係含有R1為C2-5烧基且R2為氫原子之嘴咬嗣 化合物。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農園藝用細菌性病害防治 劑,其係含有111為(:1-3烷基且R2為Ci 5烷基之嘧 啶酮化合物。 7·—種具有下列通式(1)之嘧啶酮化合物, 通式(1 )
    [式中、R1係為直鏈或分枝狀之C2-5烷基,R2係為氮原 15 子]。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嘧啶酮化合物,其中R 1係為 直鏈狀C 2-5烷基。 9·—種具有下列通式(1)之嘧啶酮化合物, 53 200926986 通式(l) OH
    [式中,R 1係為直鏈狀C 1-3烷基,R 2為曱基]。 5
    54
TW097143860A 2007-11-13 2008-11-13 Quorum sensing inhibitor TW200926986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94817 2007-11-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26986A true TW200926986A (en) 2009-07-01

Family

ID=40638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43860A TW200926986A (en) 2007-11-13 2008-11-13 Quorum sensing inhibitor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507674B2 (zh)
EP (1) EP2215910A4 (zh)
JP (1) JP5649304B2 (zh)
TW (1) TW200926986A (zh)
WO (1) WO20090639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21226B (zh) * 2013-12-19 2019-12-24 高露洁-棕榄公司 口腔护理组合物
CN109908017A (zh) * 2013-12-19 2019-06-21 高露洁-棕榄公司 口腔护理组合物
US20220248672A1 (en) * 2019-07-08 2022-08-11 Boyce Thompson Institute For Plant Research, In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modulating microbiom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005056A (en) 1971-09-17 1977-02-08 E.R. Squibb And Sons Manufacture of substituted pyridopyrimidinones
US4022897A (en) * 1974-03-04 1977-05-10 E. R. Squibb & Sons, Inc. CNS active compounds
SE443977B (sv) 1977-05-10 1986-03-17 Chinoin Gyogyszer Es Vegyeszet Forfarande for framstellning av 5(6)-tio-bensimidazolderivat
HU178910B (en) 1977-08-19 1982-07-28 Chinoin Gyogyszer Es Vegyeszet Process for preparing 2,3-disubstituted-4-oxo-4h-pyrido/1,2-a/-pyrimidines
US5753664A (en) * 1995-03-16 1998-05-19 Takeda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their production and use
AU2001286976A1 (en) 2000-08-31 2002-03-13 East Carolina University Novel autoinducer molecules and uses therefor
US7498292B2 (en) 2002-08-15 2009-03-03 The Research Foundation Of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Combinatorial libraries of autoinducer analogs, autoinducer agonists and antagonist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CA2500952C (en) 2002-10-04 2011-04-26 Prana Biotechnology Limited Neurologically-active compounds
JP4836193B2 (ja) 2006-12-27 2011-12-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063901A1 (ja) 2009-05-22
US8507674B2 (en) 2013-08-13
EP2215910A4 (en) 2012-04-04
EP2215910A1 (en) 2010-08-11
JPWO2009063901A1 (ja) 2011-03-31
US20100256369A1 (en) 2010-10-07
JP5649304B2 (ja) 2015-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365491A1 (en) Method for inhibiting or disrupting biofilm formation, or reducing biofilm
Silva et al. A closer look in the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of deep eutectic solvents based on fatty acids
US9586901B2 (en) Lactams
JP2004528356A (ja) バイオフィルムを制御する化合物、組成物、及び方法
US8258307B2 (en) Amide compound or salt thereof, and biofilm inhibitor, biofilm remover and disinfectant containing the same
CN103649098B (zh) 对一氧化氮释放和生物膜发展的调节
Maquera Huacho et al. Terpinen-4-ol and carvacrol affect multi-species biofilm composition
TW200926986A (en) Quorum sensing inhibitor
WO2002047681A1 (en) Regulation of bacterial virulence
JP5247459B2 (ja) アミド化合物及びその塩、それを用いたバイオフィルム形成阻害剤、バイオフィルム剥離剤および殺菌剤
Mustafi et al. A novel insight into dehydroleucodine mediated attenuation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virulence mechanism
Huerta et al. Herbs, spices and medicinal plants used in hispanic traditional medicine can decrease quorum sensing dependent virulence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N106699751B (zh) 一种新型化合物xqh-3-7及其在抗变形链球菌及抑制其生物膜形成中的应用
Huang et al. Cajaninstilbene acid analogues as novel quorum sensing and biofilm inhibitor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JP2007504214A (ja) バクテリアエフェクターとしてのオキサザボロリディン類
CN103304553B (zh) 2-(丙烯-2-基)-2,3-二氢-4-苯并呋喃酚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Lin et al. Cyclic Diguanylate G-Quadruplex Inducer-Nitric Oxide Donor Conjugate as a Bifunctional Antibiofilm Agent and Antibacterial Synergist agains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ith a Hyperbiofilm Phenotype
TW200825040A (en) Amide compound, salt thereof, and biofilm remover using them
KR20040090677A (ko) 녹차폴리페놀을 포함하는 구강 항균 조성물 및 구강 제품
JP2003306437A (ja) 抗真菌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Isah et al. Antioxidant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Green Synthesized Silver Nanoparticle Using Moringa Oleifera Seeds Extracts
Ghochikyan et al. Study of the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semi-and thiosemicarbazones of carbonyl derivatives of 4-butanolides
CN112194588B (zh) 一种萘环类化合物在制备防治口腔细菌的产品中的用途
WO2008069069A1 (ja) アミド化合物及びその塩、それを用いたバイオフィルム形成阻害剤及びバイオフィルム剥離剤
Khaerunnisa et al.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Telang Flower (Clitoria Ternatea) Extract in Eradicating Streptoccus Mutans UA 159 Biofilm M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