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26467A -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module using the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module - Google Patents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module using the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modu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26467A
TW200926467A TW097139484A TW97139484A TW200926467A TW 200926467 A TW200926467 A TW 200926467A TW 097139484 A TW097139484 A TW 097139484A TW 97139484 A TW97139484 A TW 97139484A TW 200926467 A TW200926467 A TW 20092646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conversion element
faces
type
conversion elemen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394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ichi Hiroyama
Kazuo Sadaoka
Yoshinari Sawabe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Publication of TW2009264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2646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10/00Thermoelectric devices comprising a junction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i.e. devices exhibiting Seebeck or Peltier effects
    • H10N10/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10/00Thermoelectric devices comprising a junction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i.e. devices exhibiting Seebeck or Peltier effects
    • H10N10/10Thermoelectric devices comprising a junction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i.e. devices exhibiting Seebeck or Peltier effects operating with only the Peltier or Seebeck effects
    • H10N10/17Thermoelectric devices comprising a junction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i.e. devices exhibiting Seebeck or Peltier effects operating with only the Peltier or Seebeck eff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configuration of the cell or thermocouple forming the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Description

200926467 ' 六、發明說明: _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熱電轉換元件、使用熱電轉換元件的熱 電轉換模組及熱電轉換模組之製造方法 【先前技術】 熱電轉換元件大多係具有異向性者,為了最有效率地 進行發電,必須對熱電轉換元件之特定方位賦予溫度差。 因此,為了提升熱電轉換模組的效率,必須使熱電轉換模 ® 組之熱的流動方向、與要賦予構成該熱電轉換模組之熱電 . 轉換元件的溫度差之特定方位(以下亦記述為特定方位)一 致。 在曰本特開2007-509498號公報中揭示有,為了將p 型及η型之熱電轉換元件與特定方位一致而配置,係將熱 電轉換元件之形狀作成為正六角形的角柱體,亦即關於熱 電轉換元件之表面形狀,作成為上表面及底面為正六角形 Q 且侧面為矩形之角柱體。該熱電轉換元件係利用正六角形 與矩形之表面形狀的不同,來辨識其特定方位,並利用例 如機器人,而使複數個熱電轉換元件之特定方位配置成與 熱之流動方位一致。 【發明内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熱電轉換元件之剖面積、高度等之形狀,必須 依據構成熱電轉換元件之材料特性或模組構造進行最適 化,僅以容易檢測出特定方位為目的來設定熱電轉換元件 3 320685 200926467 之表面形狀並不適當。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熱電 用熱電轉換元件的熱電轉換模組及熱電轉換裰^疋件、使 法,即使難以從熱電轉換元件之表面形狀來峨之製造方 位的情況,亦容易將該熱電轉換元件之特定磯其特定方 熱的流動方向。 仅配置成朝 (解決課題的手段) ❹ Ο 本發明之熱電轉換元件的形狀為六面體, 2面與其他4面之相對於光的反射率不同。相互對向之 依據本發明,利用形狀為六面體之熱電轉 對向之2面與其他4面之相對於光的反射率=槔元件之相 辨識要賦予熱電轉換元件之溫度差的特定方4不同,即可 易地將熱電轉換元件之特定方位配置成朝^ ’教且可容 在此,所謂要賦予.溫度差之特定方位係指;^歲硃動方向。 地對熱電轉換元件賦予溫度差時,與在1他方讀方位平行 ^之情形相比較’特別可使熱電勢或電流予溫度 性:升的方位。要賦予該溫度差之特定:電轉換特 電轉換元件之各個方位之熱電轉換特性二t =進 =可。更具體而言,熱電轉換特性係n中決 :=:式⑴所求⑴、即性能指數之=越 -^ 、’陡越良好。在本發明中,係只要將熱電轉換 〜之各個方位之Z值中、z値為更高値之方位設定為特 疋方位即可。 (1) =α 2χσ / /c 4 320685 200926467 . (在此,Z為性能指數之値,α為席貝克(Seebeck )係 . 數之値,σ為導電係數之値,/c為導熱係數之値。) 在此,熱電轉換元件較佳為包含金屬氧化物。 再者,六面體較佳為長方體,其中以立方體為更佳。 在本發明中,長方體、立方體等六面體亦可為對其稜及/ 或頂點施以倒角加工者。 熱電轉換元件之形狀為長方體時,難以利用其表面形 ^ 狀來辨識熱電轉換元件之特定方位,其中,特別是在熱電 轉換元件為立方體時,無法利用其表面形狀來辨識熱電轉 換元件之特定方位。因此,在長方體時利用反射率之不同, 可辨識熱電轉換元件之特定方位,特別有用,而在立方體 時極為有用。 本發明之熱電轉換模組係具有:複數個Ρ型熱電轉換 元件及複數個η型熱電轉換元件;以及複數個電極,係用 以將複數個Ρ型熱電轉換元件及複數個η型熱電轉換元件 ❹ 之各一對的端面彼此予以電性連接,並使複數個ρ型熱電 轉換元件及複數個η型熱電轉換元件電性串聯連接成ρ型 η型交錯;其中,η型熱電轉換元件及ρ型熱電轉換元件之 至少1個之形狀為6面體,相對向之2面及其他4面之相 對於光的反射率不同,相對向之2面係分別與電極接合。 本發明之熱電轉換模組之熱電轉換元件之前述相對向 之2面係分別與電極接合,因此容易地將各熱電轉換元件 之特定方位配置成與熱之流動方向一致。藉由將各熱電轉 換元件之特定方位配置成與熱之流動方向一致,可容易地 5 320685 200926467 . 提升由複數個熱電轉換元件所構成之熱電轉換模組的發電 . 效率。 此外,本發明之熱電轉換模組之製造方法,係包含: 測量並比較前述熱電轉換元件之相互鄰接之至少2面之反 射率的步驟;及依據反射率之比較結果,辨識熱電轉換元 件之要賦予溫度差的特定方位之步驟。 (發明之效果) ©依據本發明,若預先知道六面體之熱電轉換元件中之 相對向之2面與其他4面之相對於光的反射率之大小關 係,則藉由測量並比較相互接觸之至少2面之反射率,即 可辨識熱電轉換元件之前述特定方位。並且,依據所測量 之反射率之比較結杲,可將熱電轉換元件之特定方位配置 成朝向熱之流動方向。藉此,可將構成熱電轉換模組之複 數個熱電轉換元件配置成朝可發揮最佳性能之方向,且可 提升熱電轉換模組之發電效率。 〇 【實施方式】 以下,參考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在 圖式之說明中,於相同或相當之元件賦予相同符號,並省 略重複的說明。此外,各圖式之尺寸比例並不一定與實際 之尺寸比例一致。 (熱電轉換元件) 第1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之熱電轉換元件10之一例的 斜視圖。本發明之熱電轉換元件係如第1圖所示之六面 體。再者,相對向之2面al、a2、及其他4面bl、b2、b3、 6 320685 200926467 . b4之相對於光的反射率互不相同。在第1圖中,面al與 • 面a2之反射率相等。另一方面,面bl、b2、b3、b4之反 射率皆互為全相同。 反射率係反射光之強度相對於入射光之強度的比例。 就光而言,可為可見光、紅外光、紫外光之任一者,在比 較2面al、a2與4面bl、b2、b3、b4之反射率時,必須 以同一波長進行比較。這是由於相對於光之反射率亦取決 & 於照射之光的波長之故。 熱電轉換元件10之形狀若為六面體,則無特別限制, 但較佳為難以利用表面形狀來辨識特定方位的長方體,其 中,又以無法利用表面形狀來辨識特定方位的立方體為更 佳。 再者,熱電轉換元件10係存在有P型熱電轉換元件及 η型熱電轉換元件之2種類。此外,構成各熱電轉換元件 10之材料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金屬、金屬氧化物等之各 〇 種材料。 在此,就ρ型熱電轉換元件及η型熱電轉換元件之較 佳材料而言,有以下之材料。 例如,就ρ型材料而言,可列舉出例如:NaC〇2〇4、Ca3C〇4〇s 等金屬複合氧化物;MnSii.73、Fe「xMnxSi2、SiuGe。.2、/3 -FeSi2 等石夕化物;CoSb3、FeSb3、RFe3CoSbi2(R 係表示 La、Ce、或 Yb)等方鈷礦;以及 BiTeSb、PbTeSb、Bi2Te3、PbTe 等含 有Te之合金等。 此外,就n型材料而言,可列舉出例如:SrTi〇3、 7 320685 200926467
Zm-xALO、CaMn〇3、LaNi〇3、BaTi〇3、Tii xNbx〇 等金屬複合 氧化物 ’ Mg2Si、FenCoxSh、Si。8meSi2 等梦化物; 方鈷礦 ’ Ba8Al12Si3。、Ba8Ah2Ge3。等晶籠化合物;CaBe、SrB6、
BaB6、CeB6等魏合物;以及奶咖、附咖、邮㈡、 PbTe等含有Te之合金。 p型熱電轉換元件及n型熱電轉換元件在上述材料中 特別以包含金屬氧化物者為佳。 ❹
G 接著’說明該熱電轉換元件之製造方法。首先,將第 1圖所不之开y狀的熱電轉換元件1{)從熱電轉換元件用材料 之母體切下取ίΗ自於熱電轉換元件用材料之母體具有結 晶異向性1此從熱電轉換元件用材料之母體切下取出之 熱電轉換兀件n異㊉性。此時’若將為了最有效率地 產生熱電勢而應賦予所费· '^之溫度差的方位(亦即特定方位) 設為第1圖之ζ方向時, 則較佳為以_形成與該Ζ方向垂直 之2個面al、a2之方式a 将母材切下取出。在此,本實施形 態中,在將2面al、a2从丄 ^ 个員他小 作為要接合於電極之面,並職予盥 面al、a2垂直之溫度差陆 n 夸,與對其他2面間賦予同樣之溫 度差時相比較,係最有效t ^ J杈之脈 4率地產生熱電勢者。 接著,使先相對於9 Z面al、a2、及其他4面bl $ hA 之反射率互不相同。就俤, 优使光相對於2面al、a2及其他4面 bl至b4之反射率互不知Μ _ '、他4面 相同的方法而s ’例如有研廢古 法。具體而言’可利用陝, 岑水砂紙、研磨布、電解研磨蓉用 以研磨一般金屬或陶瓷从,, χ 哥用 粗糙度變得越小,而使釦 叩使表面 使4目對於光之反射率提升。 8 320685 200926467 • 再者,熱電轉換元件10亦可由整體顯現熱電效應之熱 * 電材料所形成,但藉由在6面中之2面的表面積層與其他 4面不同之熱電材料,而改變相對於光之反射率。 (熱電轉換模組) 接著,說明使用前述熱電轉換元件10之熱電轉換模組 1之一例。第2圖係使用前述熱電轉換元件10之熱電轉換 模組1的剖面圖。如第2圖所示,熱電轉換模組1係具備 @ 第1基板2、第1電極8、熱電轉換元件10、第2電極6 及第2基板7。 第1基板2係形成例如矩形狀,且具有電絕緣性及導 熱性,為用以覆蓋複數個熱電轉換元件10之一端者。就該 第1基板之材料而言,例如有氧化鋁、氮化鋁、氧化鎂等。 第1電極8係設置在第1基板2上,且用以電性連接 相互鄰接之熱電轉換元件10之一端面彼此者。該第1電極 8係可利用例如濺鍍或蒸鍍等薄膜技術、網版印刷、鍍覆、 〇 熔射等方法形成在第1基板2上之預定位置。再者,亦可 利用例如銲料、硬銲等將預定形狀之金屬板等接合在第1 基板2上。就第1電極8之材料而言,只要是具有導電性 者則無特別限制,但從電極之耐熱性、耐蝕性、及提升與 熱電元件之接合性的觀點來看,較佳為以從鈦、釩、鉻、 猛、始、鎳、銅、顧、銀、Ιε、金、鎢、及Is所構成之群 組中選出的含有至少1種元素為主成分的金屬。在此,主 成分係指在電極材料中含有50體積%以上的成分。 第2基板7係形成例如矩形狀,用以覆蓋複數個熱電 9 320685 200926467 轉換牛另1侧者。再者,第2基板7係鱼塗 板2平行地相對向配置。第2基板7係與第〗基^ 1基 地’只要是具有電絕緣性及導熱性者,則 2同樣 如可採用氧化銘、氮化銘、氧化鎂等材料:限制’例 1〇之第另I^面^^電朗㈣互鄰狀崎轉換元件 一 此者,可利用例如濺鍍或蒸鍍等薄膜技 ❹ Ο :面網刷二鍍覆、溶射等方法形成在第2基板7之下 之下端面側的電極6及設置在熱電轉換元件10 接。 電極8 ’將熱電轉換元件10串聯電性連 Ρ型熱電轉振_ 列配置在第1仏 及η型減轉換元件4係交互排
Pbsb系之銲料與第2基板7間,並且藉由例如AuSb、 所對應之第!電心膏等接合材9,固定在該等基板之兩面 性連接兮垃°及第2電極6的表面’且整體串聯電 。^接合材較佳為在作為熱電轉換模組丨使用時為 因體0 开杜^者在構成熱電轉換模組1之複數個p型熱電轉換 對南的9 / t熱電轉換元件4中’各熱電轉換元件10之相 合1、固面al、a2係經介例如接合材9與電極6、8接 互不^同2的2個面&卜&2與其他4個面Μ至b4係具有 兔了县反射率。熱電轉換元件大多為具有異向性者, 位賦予、、/^率地進行發電,必須對熱電轉換元件之特定方 見又差。因此,為了使熱電轉換元件之效率提升, 3206S5 10 200926467 . 必須使熱電轉換模組之熱的流動方向、與要賦予構成熱電 . 轉換模組之熱電轉換元件之溫度差的特定方位一致。如後 所述,本實施形態之熱電轉換元件係可依據反射率之不同 而容易地辨識要賦予溫度差的特定方位。亦即,可辨識任 一面為面al、面a2。藉此,能以與電極接合之方式配置2 個面al、a2,並且可容易地使各熱電轉換元件之特定方位 配置成與熱的流動方向一致。因此,可使熱電轉換元件所 _ 能具有之性能發揮最大極限,並且可提高熱電轉換模組之 發電效率。在本實施形態中,例如熱之流動方向係指第2 圖之上下方向,但並非特別限定於此。 再者,本發明之熱電轉換模組並非限定於上述實施形 態。在此,第3圖係顯示使用上述熱電轉換元件10之所謂 骨架型之熱電轉換模組1之一例的剖面圖。第3圖與第2 圖不同之點在於,並沒有熱電轉換模組1中之相對向的一 對基板2、7,而是具備支持框12,除此以外之構成係與第 〇 2圖之熱電轉換模組相同,而該支持框12係以介置在複數 個熱電轉換元件10之間且圍繞各熱電轉換元件10之高度 方向之中央部的方式保持,以將各個熱電轉換元件固定在 適當之位置。 支持框12係具有熱絕緣性及電絕緣性,在該支持框 12之應配置有熱電轉換元件10之位置,分別形成有複數 個插通孔12a。該插通孔12a係形成與熱電轉換元件3、4 之剖面形狀對應的正方形、矩形等形狀。 在該插通孔12a嵌合有各熱電轉換元件10。再者,插 11 320685 200926467 ‘ 通孔12a之内壁面與熱電轉換元件10之側面之間非常狹 . 窄,因此支持框12係可保持固定複數個熱電轉換元件。再 者,亦可依需要,例如在插通孔12a之内壁面填充接著劑 等,以更穩固地固定熱電轉換元件10。如此,熱電轉換元 件10係由支持框12所保持。 就該支持框12之材料而言’只要是具有熱絕緣性及電 絕緣性者,則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樹脂材料、陶瓷材 A 料。支持框12之材料係可從不會在熱電轉換模組1之動作 ❹ 溫度下熔融之材料來適當選擇,例如在動作溫度為室溫左 . 右時,可使用聚丙烯、ABS、聚碳酸酯等,在動作溫度為室 • 溫至200°C左右時,可使用聚醯胺、聚醯亞胺、聚醯胺-醯 亞胺、聚醚酮等超級工程塑膠等,在動作溫度為200度左 右以上時,可使用氧化銘、氧化錯、堇青石(cordierite) 等陶瓷材料。該等材料係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來使用。 在該熱電轉換模組中,亦可藉由使用上述熱電轉換元 φ 件10,並將2面la、lb與電極接合,即可容易地製作將 複數個熱電轉換元件10之特定方位配置成與熱之流動方 向一致的熱電轉換模組。因此,可製作發電效率高之熱電 轉換模組。 上述骨架型之熱電轉換模組係如第3圖所示之熱電轉 換模組,由於複數個熱電轉換元件10及複數個電極6、8 未被基板2、7所夾持,因此可減低作用於各熱電轉換元件 10之熱應力,並且可減低接觸熱阻,在這方面較為有用。 (熱電轉換模組之製造方法) 12 320685 200926467 接著,第4圖係顯示使用本發明之熱電轉換元件之熱 . 電轉換模組之製造方法之一例。在本實施形態中,詳細說 明第3圖所示之骨架型之熱電轉換模組的製造方法。 使用光相對於相對向之2面al、a2、與光相對於其他 4個面bl至b4之反射率互不相同的熱電轉換元件10之熱 電轉換模組的製造方法,係包含例如以下之步驟。亦即, 第4圖所示之熱電轉換模組的製造系統20係包含熱電轉換 元件10之排列步驟、反射光強度測定步驟、方位辨識步 ❹ 驟、熱電轉換元件之更動排列步驟。 首先,在熱電轉換元件10之排列步驟中,將前述複數 個熱電轉換元件10排列成一排。 熱電轉換元件10之排列步驟係藉由載置有複數個熱 電轉換元件10之帶式輸送機33a、用以將熱電轉換元件10 排列成一排之相互朝水平方向相對向之2片板30、及用以 使1個熱電轉換元件10在待機一定期間之擋門31所實現。 Q 所製作之複數個熱電轉換元件10係分別朝任意方位 被載置在帶式輸送機33a之上表面32a。藉由帶式輸送機 33a,將散置於其上表面32a上之複數個熱電轉換元件10 朝箭頭方向移動。 2片板30係於水平方向相互對向配置於上表面32a 上,其水平方向之間隔係設為朝向帶式輸送機33a之流動 方向逐漸變窄,最窄之部分係設為與熱電轉換元件10之 寬度相同程度。藉此,散置於該上表面32a整面之複數個 熱電轉換元件10係隨著朝流動方向前進,並與2片板3 0 13 320685 200926467 . 碰觸而排列成一排。 - 排列成一排之熱電轉換元件10係藉由擋門31在進行 下一步驟前待機一定期間。擋門31係安裝在2片板30之 間隔最狹窄之部分的更下游之自動開閉式之板。該擋門31 係為了將排列在板30之間的熱電轉換元件10依序一個一 個地送出至下一步驟之帶式輸送機33b,而使熱電轉換元 件10待機一定期間。 ^ 接著,在熱電轉換元件10之反射光強度測定步驟中, 藉由2個反射率感測器22、23測定各元件之反射率。 在反射率測定步驟中,當前述擋門31打開而使1個熱 電轉換元件1〇載置於帶式輸送機33b之上表面32b而流 動,並到達可測定反射率之預定位置時,可測定反射率之 2個反射率感測器22、23係測定熱電轉換元件10之至少 鄰接之2面的反射率。2面之反射率之測定結果係傳送至 電腦21。 〇 反射率感測器22係包含:使特定波長之光入射至熱電 轉換元件10之上表面的光照射部22a、及接收相對於該入 射光之反射光的光受光部22 b。光照射部22a係使預定強 度之光垂直地入射至熱電轉換元件10之上表面。而且,光 受光部22b係測定從熱電轉換元件10之光入射面大致垂 直地射出之反射光的強度。再者,反射率感測器23係具 有:以預定強度使與光照射部22a相同波長之光垂直地入 射至熱電轉換元件10之任一側面的光照射部23a ;及測定 從該側面大致垂直地反射之反射光之強度的光受光部23 14 320685 200926467 b。藉由使用該等2個反射率感測哭? 面體之熱電轉換元件1G之鄰接之2面23 ’可㈣從’、 再者,反射率係可藉由在將光日射的反射率。 -某面時反射光之強度㈣^熱電轉換元件之 出。 九之強度的比例來算 熱電轉換元件10中,光相對於 與其他4面bl至b4之反射率的大 向之2面al、a2 ❹ 件之製造階測先被掌握,且f彳_#、是在熱電轉換元 藉由;5射至汚、目丨丨。D 99 〇〇 处電月每21。因此’依據 ===广分別從熱電轉換元件1。之2 ^斤測疋之反料’電腦21即可在方位辨識步射,辨識 熱電轉換元件10之特定方位。 在此,詳細說明辨識之原理。由反射率感測器22 ' 23 所測定之從1個熱電轉換元件1〇之2個面反射之反射率的 比較結果係有以下之2種情形。亦即,2個面之反射率相 同之情形、及2個面之反射率不同之情形。再者,由於各 面之反射率之測定結果包含誤差,因此反射率之差若在預 疋之臨限値以下(例如1 %以下),可判斷為反射率相同。 再者’當所測定之2面的反射率不同時,若預先將2 面al、a2之反射率设疋為比其他4面bl至b4之反射率高’ 則可將反射率高之面辨識為第1圖之面al、a2、亦即應與 電極接合之面。如此,可辨識熱電轉換元件之特定方位。 再者,當所測定之2面的反射率不同時,若預先將2 面al、a2之反射率設定為比其他4面bl至b4之反射率低, 則可將反射率低之面辨識為第1圖之面al、a2。 320685 200926467 再者’當所測定之2面的反射率相同時,則不管如α 預先設定2面a卜a2的反射率與其他4面bl至b4之反射 率的大小關係,皆可將位於與測定過反射率之2面垂直之 位置的2面辨識為第1圖之面ai、a2。 Ο Ο 此外,藉此可將載置於帶式輸送機33b或33c之熱電 轉換元件10之上表面或4個側面中之任一面辨識為面 或面a2。如此由電腦21所辨識之特定方位的辨識妹果係 利用在後述之熱電轉換元件配置裝置36的控制。 再者,算出反射率時,上述反射率感測器22、23本身 雖亦可具備直接算出反射率之功能,但電腦21本身亦可依 據分別從光照射部22a、23a射出之入射光的強度、及分別 在光受光部22b、23b中觀測之反射光的強度,來算出反 射率。再者,從光照射部22a及光照射部23a入射至各面 之光的強度互為相同時,只要比較反射光強度即為比較反 射率。 …由反射率感測ϋ 22、23測定反射率後,魅於帶式輸 适機3313之上表面32b的熱電轉換元件1〇係在保持其方位 之狀態下朝箭頭方向前進’並前進至下一個帶式輸送機咖 之上表面32c。然後’經過一定期間,當擋門31打開且屬 於下-個測定對象之熱電轉換元件1G從上表面如移動至 ^表面32b上時,藉由反射率感測器22、23來測定下_ …、電轉換元件10之2面的反射率。 取後,依據電腦21之指示,熱電轉換元件配置裝置 6會吸取各熱電轉換元件1〇,在以將面al、a2朝上^方 320685 16 200926467 v 向配置之方式調整元件之特定方位後,將該元件配置在支 . 持框12。 首先,在帶式輸送機33c之旁邊配置有載置台40,在 該載置台40上配置有前述骨架型熱電轉換模組用之支持 框12。熱電轉換元件配置裝置36係具有:真空拾取器 (pincette)24 ;可使真空拾取器24朝第4圖之X方向及z 方向移動之X軸部35;及配置於X軸部35之兩端且可使X 軸部35朝y方向移動之y軸部34。 〇 真空拾取器24係如第5圖所示,具有圓筒狀之臂部 25、及在該臂部25之前端呈杯狀的吸盤部26。圓筒狀之 臂部25係從前端側依序由前端部25c、中間部25b、及基 部25a之3部分所構成。在前端部25c固定有吸盤部26, 該吸盤部26係藉由真空吸附來吸附熱電轉換元件10之一 面,並藉由解除真空狀態而可進行熱電轉換元件10之裝 卸。中間部25b與前端部25c,係藉由以X軸為中心可轉 ❹ 動±180°的關節27b,將前端部25c連接在中間部25b。再 者,基部25a與中間部25b,係藉由以y軸為中心可轉動土 180°的關節27a,將中間部25b連接在基部25a。藉此,藉 由依需要使關節27a、27b彎曲,則可改變吸盤部26之位 置,並且可吸附帶式輸送機33c上之熱電轉換元件10之上 表面及側面中之任意面。 如此,依據電腦21之特定方位的辨識,藉由真空拾取 器24選擇性吸附應與電極接合之面al或面a2。在此,若 將帶式輸送機33c上的熱電轉換元件10之上表面辨識為面 17 320685 200926467 、 al或面a2,即以真空拾取器24吸附元件之上表面。另一 . 方面,若將熱電轉換元件10之任一側面辨識為面al或面 a2 ,則依需要使關節27a、27b彎曲,並以真空拾取器24 吸附該側面。然後,藉由X軸部35將真空拾取器24朝上 方吊起,而使熱電轉換元件10朝Z方向上方吊起,之後, 當關節27a、27b彎曲時,藉由解除關節27a、27b之彎曲, 以使熱電轉換元件10之上表面成為面al或面a2之方式配 置元件。如此,完成熱電轉換元件10之特定方位朝熱之流 〇 動方向的重新排列。接著,熱電轉換元件10係藉由X軸部 35及y軸部34之驅動,移動至支持框12之預定的插通孔 12a的上方。並且,藉由使真空拾取器24移動至下方,而 將方位正確一致之熱電轉換元件10插入至插通孔12a内。 再者,熱電轉換元件10係具有P型熱電轉換元件3及 η型熱電轉換元件4之2種類。因此,為了交互地正確配 置ρ型及η型熱電轉換元件,例如,首先將任一方之熱電 ❹轉換元件10,間隔1個配置在支持框12之插通孔12a,在 全部之插通孔12a中之半數被埋設好之時間點,對另一方 之熱電轉換元件10進行相同之步驟即可。 然後,最後為了完成熱電轉換模組,只要將電極接合 於熱電轉換元件即可。藉此,可製造一種可提升發電效率 之熱電轉換模組。 再者,前述支持框12亦可不是骨架型熱電轉換模組中 所使用之用以穩固地固定保持熱電轉換元件10之框。例 如,在製造形成為第2圖所示之在相對向的基板之間夾設 18 320685 200926467 有複數個熱電轉換元件之構造的熱電轉換模組時,例如使 該支持框12之插通孔12a形成為遠比熱電轉換元件之外形 大的外形’並且預先將附有電極之基板配置在該支持框12 之下,以預定之方位透過插通孔12a將熱電轉換元件配置 在電極上,在後續步驟去除支持框後載置另一方之基板, 並將電極與元件扣接合即可。此時,支持框匕係可作為 Ο 換::在作業中不會倒下或移動之暫時固定用之 二S’亦可使用單純之附有框之容器來取代支 12 ’而在本步㈣,僅將熱電轉 之方位,岐料他裝置來進行靠電㈣件排列在所希望 框之配置步驟或配置在電極上之配置H換元件10配置在 此外’如上料只要預先_料轉 對向之2面‘ a2(亦即在熱電轉換轉換元件10中相 材或電極接合之2面ai、a2)之反射率、、'且之組裝時與接合 b4之反射率的大小關係,即可藉由^其他4面Μ至 別特定方位,但2面a卜a2之反射率广鄰接之2面來判 b4之反射率的大小關係不明時,亦可輿其他4面bl至 射率,並比較3個面之反射率,而;^則定3個面之反 之特定方位。 '辦熱電轉換元件10 以上,雖具體說明有關本發明之 發明並非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者。特施形態’但本 之製造方法當然可將用以使第2圖所八弋,熱電轉換模組 元件10被包夾在相對向之2片義7^之複數個熱電轉換 包°、接合材、熱電轉換元件)不會 ’、I7,基板、 '的暫時固定用框應 320685 19 200926467 ", 用在依照上述構件順序所積層之熱電轉換模組。此外,本 . 發明並非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可進行各種之變形態樣。 (產業上之利用可能性) 依據本發明,提供一種熱電轉換元件,即使從熱電轉 換元件之表面形狀難以辨識其特定方位時,亦可容易地將 該熱電轉換元件之特定方位配置成朝熱的流動方向。再 者,依據本發明,提供一種使用熱電轉換元件的熱電轉換 模組及熱電轉換模組之製造方法。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之熱電轉換元件10之一例的 斜視圖。 第2圖係使用本發明實施形態之熱電轉換元件10之熱 電轉換模組1之一例的剖面圖。 第3圖係使用本發明實施形態之熱電轉換元件10之熱 電轉換模組1之其他一例的剖面圖。 © 第4圖係使用本發明實施形態之熱電轉換元件10之熱 電轉換模組之製造方法之一例的概略圖。 第5圖係第4圖之真空拾取器24之一例的概略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熱電轉換模組 2 第1基板 3 p型熱電轉換元件 4 η型熱電轉換元件 6 第2電極 7 第2基板 8 第1電極 9 接合材 20 320685 200926467 10 熱電轉換元件 12 12a 插通孔 21 22、23 反射率感測器 22a 22b、 23b 1光受光部 24 25 臂部 26 25a 基部 25b 25c 前端部 27a 30 板 31 33a、 33b 丨 ' 33c 帶式輸送機 32a、 32b 丨、32c 上表面 34 35 X軸部 36 40 載置台 al、 bl至 b4 其他4 :面 支持框 電腦 、23a 光照射部 真空拾取器 吸盤部 中間部 、27b 關節 擋門 y軸部 熱電轉換元件配置裝置 a2 相對向2面 ❹ 21 320685

Claims (1)

  1. 200926467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熱電轉換元件,其形狀為六面體,且相對向之2面 與其他4面之相對於光的反射率不同。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熱電轉換元件,其中,前述熱 電轉換元件係包含金屬氧化物。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熱電轉換元件,其 中,前述六面體為長方體。 4. 一種熱電轉換模組,係具有: 複數個P型熱電轉換元件及複數個η型熱電轉換元 件;以及 複數個電極,係用以將前述複數個ρ型熱電轉換元 件及複數個η型熱電轉換元件之各一對的端面彼此予以 電性連接,並使前述複數個Ρ型熱電轉換元件及複數個 η型熱電轉換元件電性串聯連接成ρ型η型交錯;其中, 前述η型熱電轉換元件及ρ型熱電轉換元件之至少 1個之形狀為6面體,相對向之2面及其他4面之相對 於光的反射率不同,前述相對向之2面係分別與前述電 極接合。 5. —種熱電轉換模組之製造方法,係包含: 測量並比較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 之熱電轉換元件之相互鄰接之至少2面之反射率的步 驟;以及 依據前述比較結果,辨識熱電轉換元件之要賦予溫 度差的特定方位之步驟。 22 320685
TW097139484A 2007-10-18 2008-10-15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module using the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module TW200926467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71651A JP2009099864A (ja) 2007-10-18 2007-10-18 熱電変換素子、熱電変換素子を用いた熱電変換モジュール及び熱電変換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26467A true TW200926467A (en) 2009-06-16

Family

ID=40567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39484A TW200926467A (en) 2007-10-18 2008-10-15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module using the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modul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263702A1 (zh)
EP (1) EP2214220A4 (zh)
JP (1) JP2009099864A (zh)
CN (1) CN101828279A (zh)
TW (1) TW200926467A (zh)
WO (1) WO20090512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32000A1 (en) * 2009-12-09 2011-06-09 Deane Philip A Thermoelectric Heating/Cooling Structures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Spaced Apart Thermoelectric Components
AT511647B1 (de) * 2011-07-08 2013-11-15 Univ Wien Tech Kühl-/heiz-vorrichtung
JP2015135932A (ja) * 2014-01-20 2015-07-27 アイアールスペック株式会社 ペルチェ冷却型icパッケージ
CN106299099B (zh) * 2015-05-19 2019-01-29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一种用于方钴矿热电元件的合金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68106A (ja) * 1988-12-22 1990-06-28 Hitachi Condenser Co Ltd コンデンサの極性判別装置
JP2909612B2 (ja) * 1994-07-29 1999-06-23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熱電素子
JP3956405B2 (ja) * 1996-05-28 2007-08-08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熱電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03197981A (ja) * 2001-12-26 2003-07-11 Kyocera Corp 熱電モジュール
JP2003218412A (ja) * 2002-01-24 2003-07-31 Yamaha Corp 熱電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351754A (ja) * 2005-06-15 2006-12-28 Ricoh Co Ltd 熱電変換材料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熱電変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8279A (zh) 2010-09-08
WO2009051208A1 (ja) 2009-04-23
EP2214220A4 (en) 2012-01-04
US20100263702A1 (en) 2010-10-21
EP2214220A1 (en) 2010-08-04
JP2009099864A (ja) 2009-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01677B2 (en) Thermoelectric (TE) devices/structures includ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with exposed major surfaces
US8269096B2 (en) Low power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JP4078392B1 (ja) 熱発電素子を用いた発電方法、熱発電素子と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熱発電デバイス
US20110094556A1 (en) Planar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TW577026B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 same
US9257627B2 (en) Method and structure for thermoelectric unicouple assembly
TW200926467A (en)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module using the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module
RU2546830C2 (ru) Термо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элемент
WO2010114766A2 (en) Thermoelectric devices includ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having off-set metal pads and related structures, methods, and systems
KR20200099148A (ko) 적외선 장치
JP2011047127A (ja) 窓構造
JP2011249752A (ja) 熱電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221109A (ja) 熱電素子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WO2015166783A1 (ja) 熱電変換素子および熱電変換モジュールならびに熱電変換素子の製造方法
JP4584355B2 (ja) 熱発電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発電方法
KR101447093B1 (ko) 태양 전지 조립체 ⅰ
WO2012120572A1 (ja) 熱発電素子を用いた発電方法、熱発電素子と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熱発電デバイス
JP4288927B2 (ja) 多段熱電モジュール
FR3030734A1 (fr) Capteur differentiel de temperature.
KR102358897B1 (ko) 열전 소자
JP4130845B1 (ja) 熱発電素子を用いた発電方法、熱発電素子と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熱発電デバイス
TW200524112A (en) Microelectronic thermoelectric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2010123827A (ja) 熱発電デバイス
JP2009218252A (ja) 熱発電デバイス素子
JP2010123828A (ja) 熱発電デバイ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