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17870A - Layer 2 tunneling of data during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Google Patents

Layer 2 tunneling of data during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17870A
TW200917870A TW097130462A TW97130462A TW200917870A TW 200917870 A TW200917870 A TW 200917870A TW 097130462 A TW097130462 A TW 097130462A TW 97130462 A TW97130462 A TW 97130462A TW 200917870 A TW200917870 A TW 20091787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base station
packet
source
target ba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30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ashid Ahmed Akbar Attar
Arnaud Meylan
Sai Yiu Duncan Ho
Francesco Grilli
Nathan Edward Tenny
Peter Anthony Barany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917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1787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2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Modification of the traffic flow during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4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ensuring sequence integrity, e.g. using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4Registration at HLR or 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200917870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揭示案大體上係關於通信’且更特定言之係關於用於 在無線通信系統中發送資料之技術。 本申請案主張2007年8月8曰申請之題為"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AYER 2 TUNNELLING OPTIMIZATION FOR HANDOVER"之美國臨時申請案序號第60/954,779號 之優先權,該案讓與給其受讓人且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 中〇 【先前技術】 無線通信系統經廣泛布署以提供諸如語音、視訊、封包 資料、訊息傳遞、廣播等之各種通信内容。此等無線系統 可為能夠藉由共用可用系統資源來支援多個使用者之多重 存取系統。此等多重存取系統之實例包括分碼多重存取 (CDMA)系統、分時多重存取(TDMA)系統、分頻多重存取 (FDMA)系統、正交FDMA(OFDMA)系統及單載波FDMA (SC-FDMA)系統。 無線通信系統可包括可支援多個使用者設備(UE)之通信 的多個基地台。UE可為行動的且當UE在系統周圍移動時 可自一基地台交遞至另一基地台。在交遞期間,UE可使 資料發送至基地台及/或基地台可使資料發送至UE。在交 遞期間需要有效地由UE發送資料/將資料發送至UE以便達 成良好效能。 【發明内容】 133751.doc 200917870 本文中描述用於在交遞期間藉由第2層穿随在下行鍵路 及上行鏈路上發送資料之技術。UE可執行自源基地台至 目標基地台之交遞。第2層穿隨可在交遞期間執行於源基 地口與目標基地台之間,以便減少已由仙成功傳輸,已成 功傳輸至UE之資料的再傳輸。 在交遞期間於上行鏈路上之資料傳輸之一設計中, 可根據源基地台的第一第2層組態而處理第一網際網路協 定(ip)封包,以獲得意欲用於源基地台之第—第2層封包及 至^-第二第2層封包。UE可將每一第—第2層封包及每 :第:第2層封包之目的地指示符設定為經指派至源基地 口之第-值。UE可在交遞之前將第一第2層封包發送至源 2地台° UE可將至少―第二第2層封包發送至目標基地 :。目標基地台可基於每一第二第2層封包之目的地指示 符將第二第2層封包識別為意欲詩源基地台。目標基地 台可經由第2層随道將第二“層封包轉發至源基地台。 UE可根據目標基地台之第二第2層組態處理第二π封 包’以獲得意欲用於目標基地台之第三第2層封包。仙可 :每-第三第2層封包之目的地指示符設定為經指派至目 標基地台之第二值D UE可在交遞之後將第三第峭封包發 送至目標基地台。目標基地台可基於每一第三第2層封‘ 之目的地指示符將第三第2層封包識別為意欲用於目標基 地台。目標基地台可處理第三第2層封包以獲得第二ip封 包且回應於觸發條件將此等巧封包轉發至服務閘道器。各 種機制可用以產生觸發條件以達成ιρ封包自源基地台及目 133751.doc 200917870 標基地台至服務閘道器之依次傳遞。 第2層穿隧亦可用於下行鏈路上之資料傳輸,如下文所 述。下文進一步詳細描述本揭示案之各種態樣及特徵。 【實施方式】 本文所述之技術可用於各種無線通信系統(諸如, CDMA、TDMA、FDMA、OFDMA、SC-FDMA及其他系 統)。常常可互換使用術語’’系統,,與,,網路',。CDMA系統可 實施諸如通用陸上無線電存取(UTRA)、cdma2000等之無 線電技術。UTRA包括寬頻CDMA(WCDMA)及CDMA之其 他變體。cdma2000 涵蓋 IS-2000、IS-95 及 IS-856 標準。 TDMA系統可實施諸如全球行動通信系統(GSM)之無線電 技術。OFDMA系統可實施諸如演進UTRA(E-UTRA)、超行 動寬頻(UMB)、IEEE 802.ll(Wi-Fi)、IEEE 802.16 (WiMAX)、IEEE 802.20、Flash-OFDM® 等之無線電技 術。UTRA及E-UTRA為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之部 分。3GPP長期演進(LTE)為UMTS之使用E-UTRA之即將到 來的版本,其在下行鏈路上使用OFDMA且在上行鏈路上 使用 SC-FDMA。UTRA、E-UTRA、UMTS、LTE及 GSM描 述於來自名為"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之組織的文件 中。cdma2000及UMB描述於來自名為”第三代合作夥伴計 劃2”(3GPP2)之組織的文件中。為清楚起見,下文關於LTE 描述該等技術之特定態樣,且LTE術語用於下文描述之大 部分中。 圖1展示無線通信系統100,其可為LTE系統。系統1〇〇可 133751.doc 200917870 包括演進節點B(eNB)及由3〇ρρ描述之其他網路實體。為 簡單起見’圖1中僅展示兩個eNB 120及122以及一行動管 理實體(MME)/服務閘道器13〇。εΝΒ可為與UE通信之固定 台且亦可被稱作節點B、基地台、存取點等。eNB 120及 122可經由可為邏輯或實體介面之X2介面彼此通信。eNB 120及122可經由S1介面與MME/服務閘道器130通信。服務 閘道器130可支援諸如封包資料、ιρ語音(v〇Ip)、視訊、訊 息傳遞等之資料服務。服務閘道器13〇亦可被稱作存取閘 道器、封包資料網路(PDN)閘道器等。MME 130可在交遞 時負責源eNB與目標eNB之間的路徑切換。MME/服務閘道 裔130可耦接至核心及/或資料網路14〇(例如,網際網路)且 可與耦接至核心/資料網路14〇之其他實體(例如,遠端伺服 器及終端機)通信。eNB 1 20及1 22以及MME/服務閘道器 130 之功月 b 私述於題為”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E-UTRAN); Overall description; Stage 2" 之3GPP TS 36.300中,其為公開可得的。 UE 110可經由下行鏈路及上行鏈路與eNB i2〇及/或eNB 122通信。下行鏈路(或前向鏈路)指代自至UE之通信 鏈路,且上行鏈路(或反向鏈路)指代自训至eNB之通信鏈 路。UE 11 0可為固定或行動的且亦可被稱作行動台、終端 機、存取終端機、用戶單元、台等。UE 110可為蜂巢式電 話、個人數位助理(PDA)、無線數據機、無線通信器件、 掌上型器件、膝上型電腦、無繩電話等。UE 11〇可最初與 133751.doc 200917870 eNB 120通信用於與MME/服務閘道器130的資料交換。UE 110可為行動的且可執行自eNB 120至eNB 122之交遞。就 交遞而言,eNB 120可被稱作源eNB,且eNB 122可被稱作 目標eNB。在交遞之後,UE 110可與eNB 122通信用於與 MME/服務閘道器130之資料交換。eNB 120可為在交遞之 前用於UE 110之服務eNB,且eNB 122可為在交遞之後用 於UE之服務eNB。 圖2展示用於LTE中使用者平面之實例協定堆疊200。使 用者平面經由可為圖1中之eNB 120或122之服務eNB在UE 110與MME/服務閘道器130之間載運訊務資料。每一實體 維持協定堆疊用於與另一實體通信。每一協定堆疊通常包 括網路層(第3層或L3)、鏈路層(第2層或L2)及實體層(第1 層或L1或PHY)。UE及MME/服務閘道器可使用網路層處的 IP來交換資料。傳輸控制協定(TCP)、使用者資料報協定 (UDP)及/或其他協定之較高層資料可囊封於IP封包中,其 可在UE與MME/服務閘道器之間經由服務eNB而交換。 鏈路層通常視無線網路技術而定。就LTE中之使用者平 面而言,用於UE之鏈路層由用於封包資料聚合協定 (PDCP)、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及媒體存取控制(MAC)之 終止於服務eNB處之三個子層構成。UE進一步經由實體層 處的E-UTRA空中鏈路介面與服務eNB通信。服務eNB可經 由IP及用於鍵路層及實體層之視技術而定之介面與MME/ 服務閘道器通信。 PDCP可執行諸如上部層協定標頭之壓縮(例如,根據 133751.doc -10- 200917870 RFC 3095中所述之穩固標頭壓縮(RoHC)協定)、用於安全 性之資料的編密/加密及完整性保護等之各種功能。RLC可 執行諸如⑴在傳輸器處的RLC服務資料單元(SDU)之分段 及串聯以及經由自動重複請求(ARQ)之誤差校正及(ii)在接 收器處的下部層SDU的重複偵測、RLC SDU之重新排序及 上部層協定資料單元(PDU)之依次傳遞的各種功能。由 LTE中之PDCP及RLC執行之功能可由其他無線電技術中的 等效協定來提供。舉例而言,cdma2000中之IP調適層及無 線電鏈路協定(RLP)可執行分別類似於由PDCP及RLC執行 之功能的功能。 PDCP及RLC之功能描述於上文提及之3GPP TS 36.300 中。PDCP 亦描述於題為"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PDCP) Specification"之 3GPP TS 36.323 中。PLC 亦描述於 題為"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Radio Link Control (RLC) Protocol Specification" 之3GPP TS 36.322中。此等文件為公開可得的。 圖3展示對於上行鏈路資料傳輸可為UE 110或對下行鏈 路資料傳輸可為eNB 120或122之傳輸器處藉由PDCP及 RLC之實例處理。PDCP可接收IP封包,其可被稱作PDCP SDU。PDCP可執行每一 IP封包之標頭壓縮、編密及完整性 保護且提供相應PDCP PDU。PDCP亦可將依次增加之 PDCP序號(SN)指派至每一 PDCP PDU。 RLC可接收PDCP PDU,其可被稱作RLC SDU。大體而 133751.doc 11 200917870 言,來自給定層/子層之PDU可被稱作下一下部層/子層處 的SDU。RLC可執行RLC SDU之分段及/或串聯且提供具有 恰當尺寸之RLC PDU用於MAC。RLC可將依次增加之RLC 序號指派至每一 RLC PDU。RLC亦可再傳輸由接收器錯誤 接收之RLC PDU。MAC可處理每一 RLC PDU且產生相應 MAC PDU,其可進一步由PHY處理並傳輸。在本文中之描 述中,術語"封包”大體上指代資料單元。PDU亦可被稱作 封包。 UE 110可維持第2層組態,其可包含RLC及PDCP狀態, 用於服務節點B。RLC狀態可包括RLC序號及其他資訊。 PDCP狀態可包括PDCP序號、用於編密之資訊(例如,密碼 密鑰、編密演算法、序號等)、用於標頭壓縮之資訊(例 如,IP位址、埠號、時戳等)及/或其他資訊。RLC狀態資 訊及PDCP狀態資訊亦可分別被稱作RLC内容及PDCP内 容。就UE處之每一鏈路層狀態而言,在服務eNB處可存在 相應鏈路層狀態。UE可在至新服務eNB之每一交遞時重設 RLC狀態及PDCP狀態。PDCP序號甚至在交遞期間亦可持 續遞增,而可針對每一新服務eNB重設RLC序號。 在圖3中所示之實例中’ IP封包1發送於具有序號N之一 PDCP PDU中,該IP封包1發送於具有序號丨、2及3之三個 RLC PDU中。IP封包2發送於一 PDCP PDU N+1中’該IP封 包2發送於一 RLC PDU 4中。歸因於至新服務eNB之交遞而 在IP封包2之後重設RLC狀態。PDCP序號可在交遞之後持 續。然而,新密碼密鑰集合可由PDCP在交遞之後使用’ 133751.doc -12· 200917870 且可重設標頭壓縮協定。下一 IP封包3發送於一 PDCP PDU N+2中,該IP封包3發送於一 RLC PDU 1·中。1·中之撇號表 示在重設RLC之後用於新服務eNB之RLC順序編號。 圖3亦展示RLC PDU之RLC標頭之設計。在此設計中’ RLC標頭包括用於RLC序號之欄位312、用於RLC PDU之 長度的欄位314、用於區段偏移之欄位316、用於第一IP片 段指示符之欄位3 1 8、用於最後IP片段指示符的欄位320 ’ 及用於目的地/源指示符之欄位322。IP封包可分段為多個 片段,且每一 IP片段可發送於一RLC PDU中。區段偏移指 示發送於RLC PDU中之IP片段之開始。第一IP片段指示符 指示RLC PDU是否載運第一 IP片段。最後IP片段指示符指 示RLC PDU是否載運最後IP片段。就上行鏈路資料傳輸而 言,欄位322載運指示由UE發送之RLC PDU之預期接收者 eNB的目的地指示符(DI)。就下行鏈路資料傳輸而言,欄 位322載運指示產生發送至UE之RLC PDU且具有用於UE之 相應鏈路層内容的eNB之源指示符(SI)。RLC標頭亦可包 括圖3中未展示之較少、不同及/或額外欄位。 如圖1中所示,UE 11 0可執行自源eNB 120至目標eNB 1 22之交遞。就有效操作而言,交遞期間的資料處置可經 設計以達成以下: ·(例如)藉由致能交遞期間的選擇性RLC封包轉發而避免 作為交遞之結果的重複1p封包之無線傳輸; •允許封包至PDCP及IP之依次傳遞;
·(例如)藉由將每一 PDCP封包之所有片段指引至同一eNB 133751.doc -13- 200917870 且藉由避免自源eNB至目標eNB之PDCP内容轉移而避免 對PDCP(RoHC及編密)的影響;及 •處置服務eNB中歸因於兵兵效應(ping-pong effect)之快 速改變。 本文中所述之技術可用於交遞期間的上行鏈路資料傳輸 以及下行鏈路資料傳輸。此外,該等技術可用於UE與兩 個或兩個以上eNB之間的通信。為清楚起見,下文描述之 大部分係針對自UE至兩個eNB之上行鏈路資料傳輸。 在一態樣中,RLC封包之第2層穿隧可在交遞期間執行 於源eNB與目標eNB之間,以便減少已成功傳輸至源eNB 之IP封包的片段之再傳輸。第2層穿隧亦可被稱作RLC穿 隧、L2穿隧、L2 RLC穿隧等。如圖3中所示,可基於用於 源eNB之PDCP内容而處理(例如,就RoHC及編密而言)IP 封包,以產生多個RLC封包。每一 RLC封包可載運IP封包 之一片段。UE可在交遞之前將此等RLC封包中之一或多者 發送至源eNB。UE在至目標eNB的交遞之後可具有一或多 個搁置RLC封包。搁置RLC封包可包括仍未發送至源eNB 之RLC封包以及發送至源eNB但未由源eNB成功接收之 RLC封包。 在一設計中,UE可在交遞之後將擱置RLC封包發送至目 標eNB。目標eNB可接著經由第2層隧道將此等RLC封包轉 發至源eNB。源eNB可處理自UE直接接收之RLC封包及自 目標eNB接收之經穿随RLC封包以重組(re-assemble)相應 RLC SDU。源eNB可接著將IP封包發送至MME/服務閘道 133751.doc -14- 200917870 器。藉由經由第2層隧道將擱置RLC:封包轉發至源eNB,Ip 封包無需基於用於目標eNB之PDCP内容而由UE再處理。 此外’成功發送至源eNB之RLC封包無需經再發送至目標 eNB ’此情形可節省無線電資源。 用於RLC封包之RLC標頭可包括指示RLC封包之預期接 收者eNB的目的地指示符,如圖3中所示。在一設計中, 目的地指示符可為無論何時在用於UE之服務eNB存在改變 時所雙態觸發之1位元值。在另一設計中,目的地指示符 可為可指示兩個或兩個以上eNB中之一者的多位元值。在 任何狀況下,源eNB可經指派目的地指示符之特定值,且 目標eNB可經指派目的地指示符之不同值。目標εΝΒ可識 別具有不同於指派至目標eNB之值之目的地指示符值的所 有RLC封包。目標eNB可經由第2層隧道將此等RLC封包轉 發至源eNB。在另一設計中,eNB ID可用以致能”有效集 合",其中若干eNB可保持用於UE之鏈路層内容。具有恰 當鏈路層内容之目的地eNB可識別於RLC標頭中,且在此 狀況下目的地指示符可大於1位元。在任何狀況下,可將 每一 IP封包之所有片段發送至同一 eNB用於彼IP封包之重 組。 圖4展示交遞期間第2層穿随之實例。在此實例中,UE 可處理IP封包1以產生意欲用於源eNB之RLC PDU 1、2及 3,處理IP封包2以產生意欲用於源eNB之RLC PDU 4,且 處理IP封包3以產生意欲用於目標eNB的RLC PDU Γ,如 圖3中所示。RLC封包1、2、3及4可使其目的地指示符設 133751.doc • 15- 200917870 定為”0"用於源eNB,且RLC封包Γ可使其目的地指示符設 定為"1"用於目標eNB。 UE可將RLC封包1、2及3發送至源eNB。源eNB可正確地 接收RLC封包1及3,但可能錯誤地接收RLC封包2。UE可 切換至目標eNB且將RLC封包2再發送至目標eNB。目標 eNB可認識到,RLC封包2意欲用於源eNB且可經由第2層 隧道將此RLC封包轉發至源eNB。UE可將RLC封包4發送 至目標eNB,其亦可經由第2層隧道將此RLC封包轉發至源 eNB。此後UE可將RLC封包Γ發送至目標eNB,其可認識 到此RLC封包意欲用於目標eNB且可由此保留該RLC封 包。 在另一態樣中,在交遞期間可支援IP封包之依次傳遞。 UE可在交遞之前及在交遞期間將IP封包發送至源eNB,且 可在交遞期間及在交遞之後將IP封包發送至目標eNB。目 標eNB可能未知何時最後IP封包已發送至源eNB。各種機 制可用以允許目標eNB判定何時最後IP封包經發送至源 eNB,使得目標eNB可開始將其所接收IP封包發送至MME/ 服務閘道器。 在一設計中,當UE已發送意欲用於源eNB之所有RLC封 包時,UE可經由目標eNB將RLC清空訊息發送至源eNB。 RLC清空訊息可指示將不再由UE發送RLC封包用於鏈路層 内容。源eNB可停止等待來自UE之進一步再傳輸且可將所 有重組RLC SDU傳遞至PDCP,序號中可能具有間隙。 PDCP可處理PDCP PDU且接著將相應IP封包發送至MME/ 133751.doc -16- 200917870 服務閘道器。當源eNB(i)已接收來自UE之RLC清空訊息或 (Π)不再預期接收來自UE之RLC封包時,源eNB可將RLC交 遞(HO)完成訊息發送至目標eNB。若源eNB不具有任何 RLC孔或RLC已逾時等待UE填充RLC孔,則條件(ii)可成 立。目標eNB可在接收來自源eNB之RLC交遞完成訊息後 即開始將IP封包發送至MME/服務閘道器。 在另一設計中,目標eNB可在無論何時其接收意欲用於 源eNB之RLC封包時啟動(或重設)等待計時器。可將等待 計時器設定為等於源eNB與目標eNB之間的X2介面之標稱 潛時加最壞狀況H-ARQ潛時之值。目標eNB可假設其在等 待計時器期滿之後將不再接收意欲用於源eNB之RLC封 包。目標eNB可在等待計時器期滿時開始將IP封包發送至 MME/服務閘道器。等待計時器之使用可確保在已將發送 至源eNB之所有IP封包轉發至MME/服務閘道器之後發送至 目標eNB的IP封包將經轉發至MME/服務閘道器。 在又一設計中,目標eNB可在接收來自UE之證實其已完 成交遞之訊息之後啟動等待計時器。目標eNB可在等待計 時器期滿時開始將IP封包發送至MME/服務閘道器。 圖5展示用於UE 110自源eNB 120至目標eNB 122之交遞 的實例呼叫流程500。源eNB可組態用於UE之量測程序(步 驟1),且UE可將量測報告發送至源eNB(步驟2)。源eNB可 做出交遞(HO)UE之決定(步驟3)且可對目標eNB發出交遞 請求訊息(步驟4)。目標eNB可執行容許控制且可接受UE 之交遞(步驟5)。目標eNB可將交遞請求確認(Ack)訊息傳 133751.doc 200917870 回至源eNB(步驟6)。源eNB可接著將交遞命令訊息發送至 UE(步驟7)。源eNB可將用mUE之經緩衝及傳輸中封包傳 遞至目標eNB,其可緩衝此等封包。 在於步驟7中接收交遞命令訊息後,UEm可與源eNB脫 離。UE可執行同步至目標eNB且可開始獲取上行鏈路時序 知剷(timing advance)(步驟8)。目標eNB可藉由UE之資源 分配及時序提前(TA)來回應(步驟9)。一旦UE已成功存取 目標eNB,則UE可將交遞證實訊息發送至目標eNB以 交遞程序已對於UE完成(步驟1 〇)。 目才示eNB可發送交遞完成訊息以通知mmE/服務閘道哭 UE已改變eNB(步驟11)。MME/服務閘道器可接著將UEi 資料路徑或連接自源eNB切換至目標eNB。MME/服務間道 器亦可將父遞完成確認訊息傳回至目標eNB(步驟12)。目 標eNB可將釋放資源訊息發送至源eNB以指示UE之成功交 遞(步驟13)。源eNB可在接收釋放資源訊息後即釋放用於 UE之資源。
J ^ 圖6展示用於UE 110自源eNB 120至目標eNB 122藉由 RLC封包之第2層穿隧及經由RLC清空訊息及新導引就緒訊 息之使用的依次IP封包傳遞之交遞之呼叫流程6〇〇的設 計。圖6中之步驟1至1 3可分別對應於圖5中之步驟1至1 3。 圖6進一步包括用於交遞期間之資料處置之各種步驟。 在圖6中所示之實例中,UE可產生用於ip封包1之三個 RLC PDU 1、2及3。UE可意欲將此等RLC PDU發送至源 eNB且可將每一 RLC PDU之目的地指示符設定為指派至源 133751.doc 200917870 eNB之值χ,其中就1位元目的地指示符而言,;c可等於··〇" 或”Γ。UE可在切換至目標eNB之前將RLC PDU 1及2發送 至源eNB (步驟A及B)。源eNB可正確地接收RLC PDU 1, 但可能錯誤地接收RLC PDU 2。UE可在執行同步至目標 eNB之前將RLC PDU 3發送至源eNB(步驟C)。在於步驟10 中將交遞證實訊息發送至目標eNB之後,UE可將RLC PDU 2再發送至目標eNB(步驟D)。目標eNB可基於目的地指示 符值X認識到RLC PDU 2意欲用於源eNB且可經由第2層隧 道將此RLC PDU轉發至源eNB(步驟E)。源eNB可獲得IP封 包1之所有三個RLC PDU 1、2及3且可將重組IP封包發送 至MME/服務閘道器(步驟F)。 在圖6中所示之設計中,UE可繼續使用經由源eNB之S1 連接以及源eNB之RLC及PDCP狀態,直至進行S1連接至目 標eNB的切換為止。UE可產生用於下一 IP封包2之一 RLC PDU 4且可將此RLC PDU之目的地指示符設定為源極eNB 之值:c。UE可將RLC PDU 4發送至目標eNB(步驟G),其可 經由第2層隧道將RLC PDU轉發至源eNB(步驟H)。源eNB 可將對應於RLC PDU 4之IP封包2發送至MME/服務閘道器 (步驟I)。 在圖6中所示之設計中,為支援依次IP封包傳遞,目標 eNB可在接收來自MME/服務閘道器之交遞完成確認訊息 之後將新導引就緒訊息發送至UE(步驟12.1)。UE在接收新 導引就緒訊息後或稍後視至源eNB之再傳輸之狀態而定可 切換至經由目標eNB的新S1連接且可重設RLC及PDCP狀態 133751.doc -19- 200917870 (步驟12.2)。在RLC及PDCP重設時,UE可將RLC清空訊息 發送至目標eNB(步驟13.1),其可將訊息轉發至源eNB(步 驟13.2)。來自UE之RLC清空訊息經由目標eNB之接收可對 源eNB指示不再預期來自UE的RLC PDU(步驟13.3)。源 eNB可接著將RLC HO完成訊息發送至目標eNB(步驟 13.4)。 UE可在步驟12.2中S1連接之切換之後使用新S1連接及新 RLC及PDCP狀態。UE可產生用於下一 IP封包3之一 RLC PDU 1'且可將此RLC PDU之目的地指示符設定為指派至目 標eNB之值少。UE可將RLC PDU Γ發送至目標eNB(步驟 J) ,其可將RLC PDU向上遞送至目標eNB處之PDCP(步驟 K) 。目標eNB可緩衝對應於PDCP中之RLC PDU Γ的IP封包 3(步驟L)。在於步驟13.5中接收來自源eNB之RLC HO完成 訊息之後,目標eNB可假設所有先前IP封包已由源eNB發 送至MME/服務閘道器且可接著將IP封包3發送至MME/服 務閘道器(步驟M)。 在圖6中所示之設計中,第2層穿隧可用於由目標eNB接 收但意欲用於源eNB之所有RLC PDU。第2層穿隧可由此 在步驟E及Η中用以將RLC PDU 2及4自目標eNB轉發至源 eNB,其可預期此等RLC PDU。第2層穿隧可避免IP封包1 及2之RLC PDU之再傳輸,其意欲用於源eNB。
在圖6中所示之設計中,可藉由新導引就緒訊息及RLC HO完成訊息支援依次IP封包傳遞。目標eNB可延遲發送IP 封包至MME/服務閘道器,直至接收來自源eNB之RLC HO 133751.doc -20- 200917870 完成訊息之後。 圖7A展示UE 110自源eNB 120至目標eNB 122藉由第2層 穿隧及經由RLC清空訊息之使用之依次IP封包傳遞的交遞 之呼叫流程700的設計。呼叫流程700展示S 1設立延遲短於 X2延遲使得經由目標eNB的新S1連接在接收來自源eNB之 RLC HO完成訊息之前為可用的狀況。圖7A中之步驟1至13 可分別對應於圖5中之步驟1至13。圖7A進一步包括用於交 遞期間之資料處置之各種步驟。 在圖7 A中所示之設計中,UE可在⑴新S 1連接就緒,例 如’如由圖7A中未展示之新導引就緒訊息指示,及(ii)uE 已經由L2隧道將所有擱置RLC封包發送至源eNB時切換至 新S1連接且可重設RLC及PDCP狀態(步驟13_1)。UE可接著 將RLC清空訊息發送至目標eNB(步驟13.2),其可將訊息轉 發至源eNB(步驟13.3)。在接收RLC清空訊息之後,源eNB 可判定不再預期來自UE之RLC PDU(步驟13.4)且可接著將 RLC HO完成訊息發送至目標eNB(;步驟13 5)。 圖7A中之步驟A至Μ可分別對應於圖6中之步驟A至Μ。 第2層穿隧可用於由目標eNB接收但意欲用於源eNB之所有 RLC PDU。IP緩衝可在來自源eNB之RLC HO完成訊息之 前用於由目標eNB自UE接收之所有IP封包。 圖7B展示UE 110自源eNB 120至目標eNB 122藉由第2層 穿隧及經由RLC清空訊息之使用之依次1?封包傳遞的交遞 之呼叫流程7 1 0的設計。呼叫流程71 〇展示s丨設立延遲長於 X2延遲使得經由目標eNB的新S1連接在接收來自源eNB之 133751.doc •21 - 200917870 RLC ΗΟ π成s孔息之後為可用的狀況。圖7B中之步驟丨至丄3 可分別對應於圖5中之步驟1至13。圖7]5進一步包括用於交 遞期間之資料處置之各種步驟。 在圖7B中所示之設計中,uE可在發送意欲用於源eNB之 最後IP封包之後切換至新s 1連接且可重設尺1^(:及pDCp狀態 (步驟11 · 1)。UE可接著將RLC清空訊息發送至目標eNB(步 驟11.2) ’其可將訊息轉發至源eNB(步驟丨〗·3)。源eNB可接 收RLC清空讯息,判定不再預期來自UEi RLC pDU(步驟 11 ·4),且將RLC HO完成訊息發送至目標eNB(步驟丨15)。 目標eNB可接收來自MME/服務閘道器之交遞完成確認訊 息(步驟12),此情形可在接收來自源eNB之RLC H〇完成訊 息之後發生。 圖7B中之步驟A至Μ可分別對應於圖6中之步驟a至Μ。 第2層穿隧可用於由目標eNB接收但意欲用於源eNB之所有 RLC PDU。IP緩衝在S1設立之完成之前可用於由目標eNB 自UE接收之所有ip封包。目標eNB可在接收來自mme/服 務閘道器之交遞完成確認訊息之後將經緩衝ιρ封包發送至 MME/服務閘道器。 圖8展示UE 110自源eNB 120至目標eNB 122藉由第2層穿 随及經由目標eNB處等待計時器之使用之依次1?封包傳遞 的交遞之呼叫流程800的設計。圖8中之步驟1至13可分別 對應於圖5中之步驟1至π。圖8中之步驟a至I可分別對應 於圖6中之步驟a至I。
在圖8中所示之設計中,目標eNB可接收意欲用於源eNB 133751.doc -22- 200917870 之RLC PDU 2(步驟D),在接收此RLC PDU後即啟動等待 計時器(步驟11.1),且經由第2層隧道將RLC PDU轉發至源 eNB(步驟E)。此後目標eNB可接收亦意欲用於源eNB之 RLC PDU 4(步驟G),在接收此RLC PDU後即重新啟動等 待計時器(步驟13.1),且經由第2層隧道將RLC PDU轉發至 源eNB(步驟H)。目標eNB可在無論何時其接收來自UE之意 欲用於源eNB之RLCPDU時繼續重新啟動等待計時器。 UE可在發送意欲用於源eNB之最後IP封包之後優先化去 往源eNB之封包且可切換至新S1連接且重設RLC及PDCP狀 態(步驟13.2)。此後UE可產生RLC PDU 1,並將RLC PDU Γ 發送至目標eNB(步驟J),其可將此RLC PDU向上遞送至 PDCP(步驟K)。UE可類似地產生RLC PDU 2'並將RLC PDU 2'發送至目標eNB(步驟L),其亦可將此RLC PDU向上遞送 至PDCP(步驟M)。目標eNB可緩衝自UE接收之IP封包,直 至等待計時器期滿為止。當等待計時器期滿時(步驟 13.3),目標eNB可將對應於rlC PDU Γ及2'之IP封包發送 至MME/服務閘道器(步驟n)。目標eNB可將後續IP封包直 接發送至MME/服務閘道器,而不缓衝此等IP封包,因為 等待計時器已期滿。 圖9展示UE 110自源eNB 120至目標eNB 122藉由第2層穿 隧及經由等待計時器之使用之依次IP封包傳遞的交遞之呼 叫流程900的設計。圖9中之步驟1至1 3可分別對應於圖5中 之步驟1至13。圖9中之步驟a至F可分別對應於圖6中之步 驟A至F。 133751.doc -23- 200917870 在圖9中所示之設計中,目標eNB可在接收來自UE之交 遞證實訊息(如圖9中所示,步驟10.1)後或在將交遞完成訊 息發送至MME/服務閘道器(圖9中未展示)後即啟動等待計 時器。此後目標eNB可缓衝自UE接收且意欲用於目標eNB 之IP封包,直至等待計時器期滿為止。UE可在發送意欲用 於源eNB之最後IP封包之後切換至新S1連接且可重設RLC 及PDCP狀態(步驟13.1) °此後UE可產生RLC PDU Γ及2丨並 將RLC PDU Γ及2’發送至目標eNB(步驟J及L),其可將此 等RLC PDU向上遞送至PDCP(步驟K及M)。目標eNB可緩 衝RLC PDU Γ及V。當等待計時器期滿時(步驟13.2) ’目 標eNB可將對應於RLC PDU Γ及2,之IP封包發送至MME/服 務閘道器(步驟N)。 在圊8及圖9中所示之設計中,RLC穿隧可用於由目標 eNB接收但意欲用於源eNB之所有RLC PDU。IP緩衝在等 待計時器之期滿之前可用於由目標eNB自UE接收之所有IP 封包。正常資料轉發可在等待計時器之期滿之後發生。 圖1〇展示UE 11〇自源eNB 120至目標eNB 122藉由第2層 穿隧及IP穿隧之交遞之呼叫流程1000的設計。圖10中之步 驟1至13可分別對應於圖5中之步驟1至13。圖1〇中之步驟A 至F可分別對應於圖6中之步驟A至F。 在圖10中所示之設計中,UE可在發送意欲用於源eNB之 最後IP封包之後重設RLC及PDCP狀態(步驟U.1)。此後UE 可基於目標eNB之RLC及PDCP狀態產生IP封包2之RLC PDU 4。UE可將RLC PDU 4發送至目標eNB(步驟G),其可 133751.doc -24· 200917870 將此RLC PDU向上遞送至PDCP(步驟Η)。目標eNB可經由 IP隧道將IP封包2轉發至源eNB(步驟I),其可將該IP封包發 送至MME/服務閘道器(步驟J)。 目標eNB可在接收來自MME/服務閘道器之交遞完成確 認訊息之後(步驟1 2)將新導引完成訊息發送至UE(步驟 12.1)。UE可在接收新導引完成訊息後即切換至新S1連接 (步驟12·2)。此後UE可產生IP封包3之RLC PDU Γ並將IP封 包3之RLC PDU Γ發送至目標eNB(步驟K),其可將該RLC PDU向上遞送至PDCP(步驟L)。目標eNB可處理RLC PDU 1'以獲得IP封包3且可將IP封包發送至MME/服務閘道器(步 驟M)。 在圖10中所示之設計中,第2層穿隧可用於由目標eNB 接收但意欲用於源eNB之所有RLC PDU。IP穿隧在切換至 新S1連接之前可用於由目標eNB自UE接收之所有IP封包, 其可由新導引就緒訊息啟動。正常資料轉發可在切換至新 S1連接之後發生。 圖6至圖10展示交遞期間藉由第2層穿隧及用於依次IP封 包傳遞之各種機制的一些實例呼叫流程。第2層穿隧及依 次IP封包傳遞在交遞期間亦可藉由其他呼叫流程來支援, 其可使用其他機制來達成上文所述之功能。 UE可維持服務eNB之RLC及PDCP之狀態。UE在自源 eNB至目標eNB之交遞時可重設RLC及PDCP狀態。在一設 計中,UE可在發送意欲用於源eNB之IP封包之所有RLC封 包後即重設RLC及PDCP狀態。在另一設計中,UE可在發 133751.doc -25 - 200917870 送意欲用於源eNB之IP封包之所有RLC封包後即啟動計時 器,且當此計時器期滿時可重設RLC及PDCP狀態。在又 一設計中,UE可在接收來自目標eNB之目標eNB設立完成 訊息後即重設RLC及PDCP狀態。就所有設計而言,UE可 使用舊RLC及PDCP狀態用於意欲用於源eNB之IP封包之 RLC封包,且可使用新RLC及PDCP狀態用於意欲用於目標 eNB的IP封包之RLC封包。 在交遞期間可針對UE設立在目標eNB與MME/服務閘道 器之間的新S 1連接。在一設計中,S 1設立可發生於設立目 標eNB與UE之間的空中介面之前。在另一設計中,S1設立 可發生於設立目標eNB與UE之間的空中介面之後。就兩個 設計而言,若依次IP封包傳遞為所要的,則目標eNB可缓 衝由目標eNB自UE接收之IP封包,直至S1設立完成為止, 如圖7B中所示。 在交遞期間可在源eNB與目標eNB之間穿隧UE之資料以 便避免或減少封包之無線再傳輸。在一設計中,第2層穿 隧可用以在源eNB與目標eNB之間轉發RLC封包。在另一 設計中,第2層穿隧加IP穿隧可用以在源eNB與目標eNB之 間轉發RLC封包及/或IP封包,例如,如圖1 0中所示。IP穿 隧可用以將IP封包轉發至源eNB(例如,在S1設立之完成之 前)以便避免目標eNB處IP封包之緩衝。 在一設計中,服務eNB之快速改變可藉由债測來自UE之 重複RLC封包來處置。若來自UE之重複RLC封包具有同一 小區無線電網路臨時識別符(C-RNTI)、同一目的地識別符 133751.doc -26- 200917870 及同一 RLC序號,則eNB可偵測此等RLC封包。在偵測到 來自UE之重複RLC封包後,eNB即可清空其RLC狀態且將 所有所接收RLC封包向上遞送至PDCP。 RLC支援確認模式(AM)及未確認模式(UM)。在RLC AM 模式中,源eNB可將RLC封包之確認(ACK)及否定確認 (NAK)直接發送至UE或在X2介面上經由目標eNB來發送。 在RLC UM模式中,源eNB未發送RLC封包之ACK或 NAK。 在一設計中,可如下支援上行鏈路之交遞。可在目標 eNB與UE之間的空中介面之設立之前設立UE之經由目標 eNB的新S1連接。在發送意欲用於源eNB之IP封包之所有 RLC PDU後,即可在UE處重設RLC及PDCP狀態。L2穿隧 可用以將意欲用於源eNB之RLC PDU自目標eNB轉發至源 eNB。就依次IP封包傳遞而言,當UE已發送意欲用於源 eNB之所有RLC封包時,UE可經由目標eNB將RLC清空訊 息發送至源eNB,例如,如圖6、圖7A及圖7B中所示。在 轉發交遞之狀況下,目標eNB可將RLC HO開始訊息發送 至源eNB以起始自源eNB之UE内容取出(就UE起始之行動 性而言)。源eNB可在接收來自UE之RLC清空訊息且不再 預期來自UE之RLC PDU之後將RLC HO完成訊息發送至目 標eNB。依次IP封包傳遞可用於特定類型之資料且針對其 他類型之資料(例如,VoIP)經跳過。 當源eNB處之RLC等待待填充之RLC孔且接收具有不同 C-RNTI、目的地指示符及/或RLC序號之新RLC流時,可 133751.doc -27- 200917870 發生上行鏈路上服務eNB的快速改變。此情況對於使用 RoHC之應用(例如,VoIP、遊戲、視訊電話等)不大可能, 因為封包尺寸通常為小且RLC逾時(其可為150 ms至200 ms)内之交遞間間隔可經由交遞演算法設計來控制。當發 生此情況且在eNB處接收UE之具有C-RNTI之RLC封包時, 可將eNB處的現有RLC封包向上遞送至PDCP。
在一設計中,可如下支援下行鏈路之交遞。目標eNB可 間始將新RLC/PDCP流發送至UE用於自MME/服務閘道器 f妾收之IP封包。UE可在交遞期間維持包含RLC/PDCP流及 兩個缓衝器之兩個鏈路層狀態-一 RLC/PDCP流及缓衝器用 於來自源eNB之封包且另一RLC/PDCP流及缓衝器用於來 自目標eNB之封包。UE可在切換至目標eNB之後重設RLC 狀態。目標eNB亦可維持兩個RLC佇列以伺服UE-一佇列 用於自源咖經由第2層穿随轉發之封包且另—仔列用於 自MME/服務間道器接收的封包。來自源祕之經轉發封 包可具有高於來自觀應務閘道器之封包的優先權。 ,μ外七,RLC標頭可包括源指示符’如圖3中所 在一 δ又叶τ 示。源指示# 一無論何時在用於UE之服務eNB存在改變 1位元(或更多)值。在交遞時’源eNB可經 時所雙態觸發、 斤 鴉定值,且目標eNB可經指派源指示符之 指派源指示符之特疋值 不同值。源將1p封包之摘置RLC封包轉發至目標 細。摘4RLC村包可包括仍未由源洲發送至UE^默 發送但未由UE確認之RLC封包。每一擱 封包以及由源之1个 . 嘀指示符可設定為指派至源eNB之值。目標 置RLC封包之遞相κ丁 -28- 133751.doc 200917870 eNB可將搁置RLC封包發送至UE。就RLC AM模式而言, UE可將搁置RLC PDU之NAK發送至目標eNB,其可經由 X2介面將此等NAK轉發至源eNB。就RLC UM模式而言, 未由UE發送NAK。 可使用第2層穿隧及/或IP穿隧針對下行鏈路執行封包轉 發。在第一設計中,源eNB可將自用於UE之MME/服務閘 道器接收之所有封包經由第2層穿隧轉發至目標eNB。每 一經穿隧RLC封包之源指示符可設定為指派至源eNB之 ' 值。在此設計中可省略IP穿隧。在第二設計中,源eNB可 經由第2層穿隧將搁置RLC封包轉發至目標eNB且可經由IP 穿隧將搁置IP封包轉發至目標eNB。擱置RLC封包可用於 源eNB已開始發送至UE之IP封包。搁置IP封包可包括源 eNB未開始發送至UE之IP封包。目標eNB可能未知何時已 自源eNB接收所有IP封包。目標eNB可維持等待計時器以 判定何時其可開始將自MME/服務閘道器接收之IP封包發 送至UE。亦可以其他方式執行封包轉發。 ) 可以各種方式針對下行鏈路支援依次IP封包傳遞。在第 一設計中,MME/服務閘道器可對源eNB指示發送至源eNB 之最後IP封包。源eNB可發送對應於最後IP封包之結束 RLC封包。結束RLC封包可為可經由目標eNB轉發至UE之 特殊RLC封包。UE在接收結束RLC封包之後且在UE不再 預期接收來自源eNB之RLC封包之情形下可清空其用於源 eNB的RLC缓衝器且可將所有所接收RLC封包向上遞送至 PDCP。若不存在用於源eNB之RLC孔或RLC已逾時等待待 133751.doc -29- 200917870
填充之RLC孔,則UE可能不再預期來自源eNB的RLC封 包。在第二設計中,目標eNB可將交遞完成訊息發送至UE 且在發送此訊息後即可啟動計時器。目標eNB可重新啟動 。十時益,無論何時其⑴將經穿隧RLc封包(具有設定至源 eNB之源指示符)發送至UE4(ii)接收來自源eNB之經穿隧 IP封包時。在計時器期滿後,目標eNB即可開始將自MME/ 服務閘道器接收之IP封包發送至UE。在第三設計中,可執 行選擇性IP封包轉發。MME/服務閘道器可將GTP — U序號 才曰派至IP封包。源eNB可將其未處理之Ip封包經由隧道 轉發至目標eNB。為達成依次IP封包傳遞,目標eNB可延 遲發送自MME/服務閘道器接收之Ip封包,直至來自源eNB 之所有經穿隧IP封包已發送至UE為止。 圖11展示用於在無線通信系統中於上行鏈路上發送資料 之過程UGG的設計。過程n⑼可由UE(如下文所述)或由某 其他實體執行。UE可根據源基地台/eNB之第一第2層組態 處理第一 IP封包以獲得意欲用於源基地台之第一第2層封 包及至少一第二第2層封包(步驟丨丨12)。第2層封包可包含 RLC PDU或用於第2層中之某其他協定之封包。第2層组態 可包含用於RLC、PDCP及/或第2層中之其他協定之設定。 UE可將每一第一第2層封包及每一第二第2層封包之目的 地指示符設定為用於源基地台之第—值(步驟ιιΐ4)。仙可 在Μ自源基地台至目標基地台娜之交遞之前將第一第2 層封包發送至源基地台(步驟1116)。UE可將至少一第二第 2層封包發送至目標基地台,至少—第二第2㈣包經由第 13375J.doc -30- 200917870 2層隨道自目標基地台轉發至源基地台(步驟ιιΐ8)。 UE可根據目標基地台之第二第2層組態處理第二㈣包 以獲得意欲用於目標基地台之第三第2層封包(步驟㈣)。 UE可將每-第三第2層封包之目的地指示符設定為用於目 標基地台之第二值(步驟1122)。幫在交遞之後將第三第 2層封包發送至目標基地台(步驟丨丨24)。 在α汁中UE可自目標基地台接收指示在目標基地 台與服務閘道器之間的新連接經設立之訊息,例如,如圖 6及圖1 〇中所不。UE可在接收訊息之前使用第一第2層組 態。UE可在接收訊息之後使用第一或第二第2層組態。當 第一及第二第2層組態可用時,UE可優先化與第一第二層 組態相關聯之第2層封包之傳冑。UE/亦可回應於接收訊息 而切換至新連接。在另__設計中,UE可在發送意欲用於 源基地台之最後IP封包之後自第一第2層組態切換至第二 第2層組態。在—設計中,UE可發送清空訊息以指示,不 再存在意欲用於源基地台之第2層封包,例如,如圖6、圖 7A及圖7B中所示。清空訊息可由目標基地台接收且轉發 至源基地台。 在一設計中’ UE可在有效集合中儲存用於兩個以上eNB 之兩個以上鏈路層内容。UE可在有效集合内選擇最佳eNB 且可將所選eNB指示為用於發送至所選eNB之每一 rlC封 包的目的地eNB。可存在一個以上源6νβ。在此狀況下, 目標eNB可將自UE接收之每一 RLP封包基於彼RLP封包之 目的地指示符轉發至若干源eNB中的一者。 133751.doc -31 - 200917870 圖12展示用於在無線通信系統中於上行鏈路上發送資料 之裝置1200的設計。裝置1200包括:用以根據源基地台之 第一第2層組態處理第一 115封包以獲得意欲用於源基地台 之第一第2層封包及至少一第二第2層封包的模組i2i2 ;用 以將每—第—第2層封包及每一第二第2層封包之目的地指 示符設定為用於源基地台之第一值的模組1214 ;用以在 UE自絲地台纟目標㈣台之交遞之前將第一第2層封包 發送至源基地台的模組1216 ;用以將至少一第二第2層封 包發送至目標基地台的模組1218 ,至少一第二第2層封包 經由第2層隨道自目標基地台轉發至源基地台;用以根據 目標基地台之第二第2層組態處理第二1?封包以獲得意欲 用於目標基地台之第三第2層封包的模組122G;用以將每 一第三第2層封包之目的地指示符設定為用於目標基地台 之第二值的模組i 2 2 2 ;及用以在交遞之後將第三第2層封 包發送至目標基地台的模組1224。 圖13展示用於在無線通信系統中於上行鏈路上接收資料 之過程1300的設計。過程}可由目#基地台/侧(如下 :所述)或由某其他實體執行。目標基地台可接收來自執 行自源基地台至目標基地台的交遞之UE之第2層封包(步驟 1 3 12)。目標基地台可在自u E接收之第2層封包當中識別意 欲用於源基地台之第2屬封包(步驟1314)。在一設計中目 標基地台可基於自UE接收之每一第2層封包的可經設定為 用於源基地台之第一值或用於目標基地台之第二值的目的 地指示符而判定彼第2層封包是否意欲用於源基地台。目 133751.doc •32- 200917870 標基地台可經由第2層隧道將意欲用於源基地台之第2層封 包轉發至源基地台(步驟1316)。經轉發第2層封包可包括 ⑴由UE發送且由源基地台錯誤接收之巧片段之第2層封包 及(η)未由UE發送至源基地台的ιρ片段之第2層封包。 目標基地台可接收來自证之清空訊息以清空源基地台 處的第2層封包,例如,如圖6、圖7A及圖7b中所示。目 標基地台可將清空訊息轉發至源基地台。 目標基地台可處理意欲用於目標基地台之第2層封包以 獲得IP封包(步驟13 1 8)。目標基地台可回應於觸發條件將 ip封包發送至服務閘道器(步驟132〇)。在步驟132〇之一設 计中目私基地0可接收來自源基地台之交遞完成訊息 (例如,如圖6、7A及圖7B中所示)且可在接收交遞完成訊 息之後將IP封包發送至服務閘道器。在步驟132〇之另一設 計中,目標基地台可在接收證實交遞任務由UEs成之訊 息之後啟動計時器,例如,如圖8及圖9中所示。無論何時 在目標基地台處自UE接收意欲用於源基地台之第2層封包 時,目標基地台可重新啟動計時器,例如,如圖8中所 示。目標基地台可在計時器之期滿之後將ιρ封包發送至服 務閘道器。在步驟1320之又一設計中,若自目標基地台至 服務閘道器之連接不可用1目標基地台可經由ιρ隨道將 Π>封包發送至源基地台’例如,如圖1〇中所示。若該連接 可用’則目標基地台可將ΙΡ封包發送至服務間道器。 圖1 4展不用於在無線通信系統中於上行鏈路上接收資料 之裝置1400的設計。裝置14〇〇包括用以接收來自執行自源 133751.doc •33· 200917870 基地台至目標基地台之交遞之UE之第2層封包的模組 1412、用以在自UE接收之第2層封包當中識別意欲用於源 基地台之第2層封包的模組1414、用以經由第2層隧道將意 欲用於源基地台之第2層封包自目標基地台轉發至源基地 台的模組1416、用以處理意欲用於目標基地台之第2層封 包以獲彳于IP封包的模組1418,及用以回應於觸發條件將ιρ 封包發送至服務閘道器的模組1420。
圖1 5展不用於在無線通信系統中於上行鏈路上接收資料 之過程1500的設計。過程1500可由源基地台/eNB(如下文 所述)或由某其他實體執行。源基地台可在ue自源基地台 至目標基地台之交遞之前接收來自UE之第-第2層封包(步 驟1512)。源基地台可接收由UE發送至目標基地台且經由 第2層随道轉發至源基地台之至少―第二第2層封包(步驟 1514)。源基地台可處理第—及第二第?層封包以獲得至少 一 IP封包(步驟1516)。 源基地台可接收由T 了 P 、笔s 考X k至目私基地台且轉發至源基 地台之清空訊息(步驟1 5β f v /哪1 18)。源基地台可回應於接收清空 成息將其弟2層封包清$ μ立R麻 ]二至上部層(步驟1520)。源基地台可 在接收清空訊息之後戎A、、s A /上 ^〈便次在源基地台處不再預期來自UE2 第2層封包之情形下(例如士 (例如右不存在第2層孔或填充第2層 孔已發生逾時)發送交诚―士、% ό γ卜 W疋乂邈凡成汛息(步驟1522) 〇 圖I 6展示用於在盔续诵产6 …議… 於上行鏈路上接收資料 之裝置1600的权計。裝置 匕枯用以在UE自源基地台 至目標基地台之交遞之前尨 别接收來自证之第一第2層封包的 133751.doc -34- 200917870 杈組1612、用以接收由UE發送至目標基地台且經由第2層 隧道轉發至源基地台之至少一第二第2層封包的模組 1614、用以處理第一及第二第2層封包以獲得至少一巧封 包的模組1616、用以接收由uE發送至目標基地台且轉發 至源基地台之清空訊息的模組丨6丨8、用以回應於接收清空 訊息在源基地台處將第2層封包清空至上部層的模組 1 620,及用以在接收清空訊息之後或在源基地台處不再預 期來自UE之第2層封包之情形下發送交遞完成訊息的模組 1622 ° 圖1 7展示用於在無線通信系統中於下行鏈路上發送資料 之過程1700的設計。過程17〇〇可由目標基地s/eNB(如下 文所述)或由某其他實體執行。目標基地台可接收由源基 地台經由第2層隧道轉發至目標基地台之至少一第一第2層 封包(步驟1 7 12)。目標基地台可將該至少一第一第2層封包 發送至執行自源基地台至目標基地台之交遞的ue(步驟 1714)。目標基地台可產生用於UEi第二第2層封包(步驟 ^ 1 6)。每一第一第2層封包可包括設定為用於源基地台之 第一值的源指示符》目標基地台可將每一第二第2層封包 之源指示符設定為用於目標基地台之第二值。目標基地台 可將第二第2層封包發送至UE(步驟171 8)。 在一設計中,目標基地台可自源基地台接收指示不再將 第-第2層封包轉發至目標基地台之訊息。目標基地台可 在接收訊息之後將第二第2層封包發送至UE。在另一設計 中,目標基地台可將交遞完成訊息發送至UE且可回應於 133751.doc -35- 200917870 發送此訊息而啟動計時器。目標基地台可接著在計時Γ 期滿之後將苐一第2層封包發送至ue。 ° 在-設計巾’目標基地台可接收⑴由源基地台經由 道轉發至目標基地台之第一Ip封包及⑼來自服務問道器 之第一 IP封包。目標基地台可處理第一 ιρ封包接著第二IP • 封包以產生第二第2層封包。 在一设計中,目標基地台可維持⑴用於自源基地台接收 广 之第一第2層封包之第—緩衝器及⑼用於由目標基:台產 生的第二第2層封包之第二緩衝器。目標基地台可在第二 緩衝器中之第二第2層封包之前將第一緩衝器中之第—第—2 層封包發送至UE。 圖18展示用於在無線通信系統中於下行鏈路上發送資料 之裝置1800的設計。裝置_包括用以接收由源基地:經 由第2層隧道轉發至目標基地台之至少一第一第2層封2的 杈組1812、用以將該至少一第一第2層封包發送至執行自 L) 源基地台至目標基地台之交遞之UE的模組1814、用以在 目標基地台處產生用於UE之第二第2層封包的模組⑻6, 及用以將第二第2層封包發送至UE的模組1818。 圖19展不用於在無線通信系統中於下行鏈路上接收資料 之過程1900的設計。過程1900可由UE(如下文所述)或由某 其他實體執行。UE可在UE自源基地台至目標基地台之^ 遞之前接收來自源基地台之第一第2層封包,第一第2層封 包由源基地台產生(步驟1912)。仙可接收來自目標基地台 之至少-第二第2層封包’至少一第二第2層封包由源基地 133751.doc -36- 200917870 台產生且經由第2層随道轉發至目標基地台(步驟i9i4)。 UE可基於每一第2層封包之源指示符判定彼第2層封包係 由源基地台還是目標基地台產生,彼第2層封包之源指示 符可設定為用於源基地台Μ_值或用於目標基地台之第 二值。UE可處理第-及第二第2層封包以獲得由源基地台 發送至UE之第-ΙΡ封包(步驟1916)。在一設計中,仙可接 收指示不再有第一第2層封包之訊息。訊息可源自源基地 台且由目標基地台轉發至UE。仙可回應於訊息將第一及 第二第2層封包向上遞送至協定堆疊中之下_較高協定。 UE可在交遞之後接收來自目標基地台之第三第2層封包, 第三第2層封包由目標基地台產生(步驟1918)。ue可處理 第三第2層封包以獲得由目標基地台發送至UE之第二丨卩封 包(步驟1920)。 圖20展示用於在無線通信系統中於下行鏈路上接收資料 之裝置2000的設計。裝置2〇〇〇包括:用以在UE自源基地 台至目標基地台之交遞之前接收來自源基地台之第一第2 層封包的模組2012,第一第2層封包由源基地台產生;用 以接收來自目標基地台之至少一第二第2層封包的模組 2014 ’至少一第二第2層封包由源基地台產生且經由第2層 隧道轉發至目標基地台;用以處理第一及第二第2層封包 以獲得由源基地台發送至UE之第一 Ip封包的模組2〇16 ;用 以在父遞之後接收來自目標基地台之第三第2層封包的模 組2〇 1 8 ’第三第2層封包由目標基地台產生;及用以處理 第二第2層封包以獲得由目標基地台發送至之第二ip封 133751.doc -37- 200917870 包的模組2020。 圖12、圖14、圖16、圖18及圖2〇中之模組可包含處理 器電子器件、硬體器件、電子組件、邏輯電路、記憶體 專或其任何組合。 圖21展不UE 11〇及目標基地台/eNB 122之設計之方塊 圖。在此設計中,eNB 122配備τ個天線2134&至2134〖,且 UE 110配備R個天線叫以至出以,其中大體而言以且 R&1。
在eNB 122處,傳輸處理器212〇可接收來自資料源2ii2 之用於-或多個取資料’基於一或多個調變及編碼方 案處理(例如’編碼及調變)每一 UE的資料,且提供用於所 有UE之資料符號。傳輸處理器㈣亦可接收來自控制器/ 處理器2140之訊息(例如’圖6至圖1〇中所示之訊息),處理 ^且提供控制符號。傳輸(τχ)多輸入多輸出㈣购) 處理器2130可多工資料符號、控制符號及導頻符號,處理 (例如,預編碼)經乡工符號,且將τ個輸出符號流提供至τ 個調變n(M〇D)2132an132卜每—調變器2132可處理各 別輸出符號流(例如’對於〇FDM)以獲得輸出樣本流。每 -調變器迎可進一步處理(例如,轉〖至類&,放大, 濾波及增頻轉換)輸出樣本流以獲得下行鏈路信號。可分 別經由τ個天線2134&至2134t傳輸來自㈣器2仙至2助 之T個下行鏈路信號。 在UE 110處,R個天線2152am52r可接收來自測⑵ 之下行鏈路信號且將所接收信號分別提供至㈣Μ 133751.d〇i -38- 200917870 (DEMOD)2154a至2154r。每一解調變器MW可調節(例 如,濾波、放大、降頻轉換及數位化)各別所接收信號以 獲得所接收樣本且進一步處理所接收樣本(例如,對於 OFDM)以獲得所接收符號。ΜΙΜΟ彳貞測器2 1 60可對來自所 有R個解調變器21 54a至2 1 54r之所接收符號執行ΜΙΜ〇偵測 且提供所偵測符號。接收處理器217〇可處理所摘測符號, 將用於UE 11 〇之經解碼資料提供至資料儲集器2丨72,且將 經解碼訊息提供至控制器/處理器2190。 在上行鏈路上,在UE 110處,來自資料源2178之資料及 來自控制态/處理器2190之訊息可由傳輸處理器218〇處 理,由ΤΧ ΜΙΜΟ處理器2182(若可適用)預編碼,由調變器 2154a至2l54r調節,且經由天線2152a至2152r傳輸。在 eNB 122處,來自UE 110之上行鏈路信號可由天線2134接 收,由解調變器2132調節’由MIM◦偵測器2136偵測,且 由接收處理器2Π8處理以獲得由UE 11〇傳輪之資料及訊 息。 控制器/處理器2140及219〇可分別指引eNB 122&UE 11〇 處之操作。eNB 122處之控制器/處理器214〇可實施或指引 圖13中之過程1300、圖17中之過程17〇〇,及/或用於本文 中所描述的技術之其他過程。控制器/處理器214〇亦可執 行圖6至圖10中用於目標eNB 122之處理。仙川處之控制 器/處理器2190可實施或指引圖u中之過程11〇〇、圖19中 之過程侧,及/或用於本文中所描述的技術之其他過 程。控制器/處理器2190亦可執行圖6至圖1〇中用於仙ιι〇 133751.d〇, •39- 200917870 之處理D己憶體2142及2192可分別館存用於eNB 122及仙 11〇之貝料及程式碼。排程器2144可排程用於在下行鏈路 及/= 戍上行鏈路上傳輸之UE且可將資源指派至經排程ue。 通信(Comm)單元2146可支援與其他_及MMEm務間道 器130之通信。 ,可以類似於圖21中之目標侧122之方式來實施圖】中之 源eNB 120。源eNB 120處之控制器/處理器可實施或指引 圖15中之過程测,及/或用於本文中所描述的技術之其 他過程。控制器/處理器亦可執行圖6至圖1〇中用於源_ 之處理。 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可使用多種不同技術及技藝中 之任一者來表示資訊及信號。舉例而言,可藉由電麼、電 流、電磁波、磁場或磁粒子、光場或光粒子,或其任何組 合來表示在上文描述中始終y用之資料、指令、命令、資 訊、信號、位元、符號及碼片。 Ο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進一步瞭解,可將結合本文之揭示内 容所描述之各種說明性邏輯區塊、模組、電路及演算法步 驟實施為電子硬體 '電腦軟體,或兩者之組合。為清楚說 明硬體與軟體之此互換性’上文已大體在功能性方面描述 了各種說明性組件、區塊、模組、電路及步驟。此功能性 係實施為硬體還是軟體視特定應用及強加於整㈣統之設 計約束而定,此項技術者可對於每—特定應用以不同 方式實施所描述之功能性’但此等實施決策不應被解譯為 會導致偏離本揭示案之範_。 133751.doc •40- 200917870 結合本文之揭示内容所描述之各種說明性邏輯區塊、模 組及電路可藉由通用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⑴sp卜特 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場可程式化問陣列(fpga)或其他 可程式化邏輯器件、離散問或電晶體邏輯、離散硬體組 件,或其經設計以執行本文所描述之功能的任何組合來實 施或執行。ϋ用處王里器可為微處㈣,但在替代實施例 I處理器可為任何習知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狀 悲機。亦可將處理器實施為計算器件之組合,例如,DSP 與微處理器之組合、複數個微處理器、結合⑽核心之一 或多個微處理器,或任何其他此組態。 Ο 可將結合本文.之揭示内容所描述之方法或演算法的步驟 直接具體化於硬體、由處理器執行之軟體模組,或兩者之 組合中。軟體模組可駐留於RAM記憶體、快閃記憶體、 ROM記憶體、EPR〇M記憶體、EEPR⑽記憶體、暫存器、 硬碟:抽取式碟片、CD娜’或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任何 其他形式之儲存媒體中。例示性料媒體㈣至處理器, ΠΓί器可自儲存媒體讀取資訊且寫入資訊至儲存媒 體。在替代性實_中,儲㈣體可與處理器成―體式。 ^里器及儲存媒體可駐留於織中。ASIC可駐留於使用 離=機中。在替代性實施例中,處理器及儲存媒體 為離政組件駐存於使用者終端機中。 體在2多個例示性設計中,所描述之功能可以硬體、軟 二=立或其任何組合來實施。若以軟體實施,則該等 作為—或多個指令或程式碼儲存於電腦可讀媒體上 133751.doc -41 - 200917870 或經由電腦可讀媒體而傳輸。電腦 媒體及通信媒體(包括# 胃、體匕括電腦儲存 至…一 將電腦程式自-個地方轉銘 至另-個地方的任何媒體)兩者 也方轉移 電腦或專用電腦存取的任何可用媒體。借助2 =通用 制,此電腦可讀媒體可包含Ram、r〇m 、r L且非限 函或其他光碟儲存器件、 ⑽M、CD_ 器件、或可用於以指令或資料斧禮:件或其他磁性儲存 程式碼構件且可由通用電腦$ $式载運或儲存所要 J田通用電腦或專用雷 專用處理器存取的任何其他媒體。又5用处理器或 作電腦可讀媒體。舉例而言 可接適當地稱 右便用同軸電纜、氺 雙絞線、數位用戶線(DSL),或諸如紅外、、線電及 :波,無線技術而自網站、伺服器或其他遠端源傳輪軟 體,則同軸電境、光纖電纜、雙絞線、咖,或 外、無線電及微波之無線技術包括在媒體之定義中。如2 文所用之磁碟及光碟包括緊密光碟(CD)、雷射光碟 碟、數位化通用光碟(DVD)、軟性磁碟及藍光光碑,並中 磁碟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生資料,而光碟藉由雷射以光二方 =^資料。上述各項之組合亦應包括在電腦可讀㈣ 範疇内。 、提供本揭示案之先前描述以使任何熟習此項技術者能夠 進订或使用本揭示案。對本揭示案之各種修改將易於為熟 習此項技術者所明瞭,且本文中所界定之—般原理可在= 偏離本揭示案之精神或範涛之情況下應用於其他變體。因 此,本揭示案不欲限於本文所描述之實例及設計,而與本 J3375J.doc •42· 200917870 文所揭示之原理及新奇特徵最廣泛地—致。 【圖式簡單說明】 圖1展示無線通信系統。 圖2展示用於圖丨中之各種實體的實例協定堆疊。 圖3展示傳輸器處用於第2層之實例處理。 ' 圖4展示交遞期間之第2層穿隧之實例。 圖5展示用於交遞之實例呼叫流程。 圖6至圖1〇展示具有第2層穿隧及巧緩衝及/或卩穿隧之交 ( 遞之各種設計的呼叫流程。 圖11及圖12分別展示用於在上行鏈路上發送資料之過程 及裝置。 圖13及圖14分別展示目標基地台處用於在上行鏈路上接 收資料之過程及裝置。 圖15及圖16分別展示源基地台處用於在上行鏈路上接收 資料之過程及裝置。 圖17及圖18分別展示用於在下行鏈路上發送資料之過程 ’ 及裝置。 圖19及圖20分別展示用於在下行鏈路上接收資料之過裎 - 及裝置。 圖21展示UE及基地台之方塊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〇〇 無線通信系統 110 使用者設備(UE)
120 源eNB 133751.doc •43- 200917870
122 目標eNB 130 行動管理實體(MME)/服務閘道器 140 核心/資料網路 200 協定堆疊 312 欄位 314 欄位 316 欄位 318 欄位 320 欄位 322 欄位 500 600 700 710 800 900 1000 1200 1212 呼叫流程 呼叫流程 呼叫流程 呼叫流程 呼叫流程 呼叫流程 呼叫流程 裝置 用以根據源基地台之第一第2層組態處 理第一 IP封包以獲得意欲用於源基地台 之第一第2層封包及至少一第二第2層封 包的模組 用以將每一第一第2層封包及每一第二 第2層封包之目的地指示符設定為用於 133751.doc •44- 1214 200917870
Ο 源基地台之第一值的模組 1216 用以在UE自源基地台至目標基地台之 交遞之前將第一第2層封包發送至源基 地台的模組 1218 用以將至少一第二第2層圭于包發送至目 標基地台的模組,至少-第二第2層封 包經由第2層隨道自目標基地台轉發至 源基地台 1220 用以根據目標基地台之第二第2層組態 處理第二1Ρ封包以獲得意欲用於目標基 地台之第三第2層封包的模組 1222 用以將每一第三第2層封包之目的地指 示符設定為用於目標基地台之第二值的 模組 1224 用以在交遞之後將第三第2層封包發送 至目標基地台的模組 1400 裝置 1412 用以接收來自執行自源基地台至目標基 地台之交遞之UE之第2層封包的模組 1414 :以在自UE接收之第2層封包當中識別 意欲用於源基地台之第2層封包的模組 1416 用以經由第2層隨道將意欲_#以 台之第2層封包自目標基地台轉發至源 基地台的模組 133751.doc -45- 200917870 1418 1420 1600 1612 1614 1616 1618 1620 1622 1800 1812 用以處理意欲用於目標基地台之第2層 封包以獲得IP封包的模組 用以回應於觸發條件將IP封包發送至服 務閘道器的模組 裝置 用以在UE自源基地台至目標基地台之 交遞之前接收來自UE之第一第2層封包 的模組 用以接收由UE發送至目標基地台且經 由第2層隧道轉發至源基地台之至少— 第二第2層封包的模組 用以處理第一及第二第2層封包以獲得 至少一 IP封包的模組 用以接收由UE發送至目標基地台且轉 發至源基地台之清空訊息的模組 用以回應於接收清空訊息在源基地台處 將第2層封包清空至上部層的模組 用以在接收清空訊息之後或在源基地台 處不再預期來自UE之第2層封包之情形 下發送交遞完成訊息的模組 裝置 用以接收由源基地台經由第2層隧道轉 發至目標基地台之至少一第一第2層封 包的模組 133751.doc -46 - 200917870 1814 1816 1818 2000 2012 2014 2016 2018 2020 2112 用以將該至少一第一第2層封包發送至 執行自源基地台至目標基地台之交遞之 UE的模組 用以在目標基地台處產生用於UE之第 二第2層封包的模組 用以將第二第2層封包發送至UE的模組 裝置 用以在UE自源基地台至目標基地台之 交遞之前接收來自源基地台之第一第2 層封包的模組,第一第2層封包由源基 地台產生 用以接收來自目標基地台之至少一第二 第2層封包的模組,至少一第二第2層封 包由源基地台產生且經由第2層随道轉 發至目標基地台 用以處理第一及第二第2層封包以獲得 由源基地台發送至UE之第一 IP封包的 模組 用以在交遞之後接收來自目標基地台之 第三第2層封包的模組,第三第2層封包 由目標基地台產生 用以處理第三第2層封包以獲得由目標 基地台發送至UE之第二IP封包的模組 資料源 133751.doc -47- 200917870 2120 傳輸處理器 2130 傳輸(TX)多輸入多輸出(ΜΙΜΟ)處理器 2132a 調變器(MOD) 2132t 調變器(MOD) 2134a 天線 2134t 天線 2136 ΜΙΜΟ偵測器 2138 接收處理器 2139 資料儲集器 2140 控制器/處理器 2142 記憶體 2144 排程器 2146 通信(Comm)單元 2152a 天線 2152r 天線 2154a 解調變器(DEMOD) 2154r 解調變器(DEMOD) 2160 ΜΙΜΟ偵測器 2170 接收處理器 2172 資料儲集器 2178 資料源 2180 傳輸處理器 2182 ΤΧ ΜΙΜΟ處理器 2190 控制器/處理器 133751.doc -48- 200917870 2192 記憶體 SI 連接 X2 介面
j 133751.doc •49

Claims (1)

  1. 200917870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在一無線通信系統中發送資料之方法,其包含: 在—使用者設備(UE)自一源基地台至一目標基地台之 交遞之前將第一第2層封包發送至該源基地台,該等第 一第2層封包意欲用於該源基地台; 將至少一第二第2層封包發送至該目標基地台,該至 )第一·第2層封包意欲用於該源基地台且經由一第2層 隧道自該目標基地台轉發至該源基地台;及 在'亥父遞之後將第三第2層封包發送至該目標基地 台,该等第三第2層封包意欲用於該目標基地台。 2 _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將每—第一第2層封包及每一第二第2層封包之一目的 地指示符設定為—用於該源基地台之第—值;及 將每一第二第2層封包之—目的地指示符設定為一用 於s玄目標基地台之第二值。 3.如請求項丨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根據該源基地台之一第一第2層組態處理第一網際網 路協定(IP)封包以獲得該等第一第2層封包及該等第二第 2層封包;及 根據該目標基地台之一第二第2層組態處理第二1?封 包以獲得該等第三第2層封包。 4,如請求項3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自該目標基地台接收—指示在該目標基地台與一服務 閘道器之間的一連接經設立之訊息; 133751.doc 200917870 在接收該訊息之前使用該第一第2層組態;及 在接收該訊息之後使用該第一第2層組態或該第二第2 層組態。 5.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自3亥目標基地台接收一指示在該目標基地台與一服務 閘道器之間的一連接經設立之訊息;及 回應於接收該訊息而切換至該連接。 6·如請求項丨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發送一清空訊息以指示不再有意欲用於該源基地台之 第2層封包,該清空訊息由該目標基地台接收且轉發至 该源基地台。 7·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等第一第2層封包、該等第二 第2層封包及該等第三第2層封包包含無線電鏈路控制 (RLC)協定資料單元(PDU)。 8· —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其包含: 至少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在一使用者設備(UE)自一 J 源基地台至一目標基地台之交遞之前將第一第2層封包 發送至該源基地台,該等第一第2層封包意欲用於該源 基地台;將至少一第二第2層封包發送至該目標基地 台’該至少一第二第2層封包意欲用於該源基地台且經 由一第2層隧道自該目標基地台轉發至該源基地台;及 在該交遞之後將第三第2層封包發送至該目標基地台, 該等第三第2層封包意欲用於該目標基地台。 9.如請求項8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處理器經組態以將每 133751.doc 200917870 二弟—第2層封包及每一第二第2層封包之—目的地指示 符設定為—用於該源基地台的第一值,且將每一第三第 2層封勿+ < —目的地指示符設定為一用於該目標基地台 之第二值。 10. 如請求項8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處理器經組態以根據 u源基地台之一第一第2層組態處理第一網際網路協定 (IP)封包以獲得該等第一第2層封包及該等第二第2層封 包’且根據該目標基地台的一第二第2層組態處理第二Ip 封包以獲得該等第三第2層封包。 11. 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其包含: 用於在一使用者設備(UE)自一源基地台至一目標基地 台之交遞之前將第一第2層封包發送至該源基地台的構 件’該等第一第2層封包意欲用於該源基地台; 用於將至少一第二第2層封包發送至該目標基地台的 構件,該至少一第二第2層封包意欲用於該源基地台且 經由一第2層隧道自該目標基地台轉發至該源基地台;及 用於在該交遞之後將第三第2層封包發送至該目標基 地台的構件,該等第三第2層封包意欲用於該目標基地 台。 1 2·如請求項1 1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 用於將每一第一第2層封包及每一第二第2層封包之一 目的地指示符設定為一用於該源基地台之第一值的構 件;及 用於將每一第三第2層封包之一目的地指示符設定為 133751.doc 3 200917870 -用於該目標基地台之第二值的構件。 13·如請求項Π之裝置,其包含: 用於根據該源基地台之一第—第2層組態處理第一網 際網路協定(IP)封包以獲得 二第Μ封包的構件;& 第2層封包及該等弟 用於根據该目標基地台之—第二第2層組 ㈣包以獲得該等第三第2層封包的構件。 C 14. 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其包含: 一電腦可讀媒體,其包含: 用於使至少一電腦在一使 使用者故備(UE)自一源基地 口至一目標基地台之交谀 a 遞之則將第一第2層封包發送 至该源基地台的程式碼 ^ 9 „ 必寻弟一第2層封包意欲用 於該源基地台; 用於使該至少一電腦眩$ 电版將至少一第二第2層封包發送 至該目標基地台的程式碼,該至少-第二第2層封包 意欲用於該源基地台且經由一第2層随道自該目標基 地台轉發至該源基地台;及 用於使該至^電腦在該交遞之後將第三第2層封 匕么达至》亥目私基地台的程式碼,該等第三第2層封 包意欲用於該目標基地台。 15. -種在-無線通信系統中接收資料之方法,其包含: 接收來自一執行自-源基地台至-目標基地台之交遞 之使用者設備(UE)的第2層封包; 在自V亥UE接收之δ亥等第2層封包當中識別意欲用於該 133751.doc 200917870 源基地台之第2層封包;及 、’二由第2層隨道將意欲用於該源基地台之該等第2層 封包自該目標基地台轉發至該源基地台。 16·如请求項15之方法,其中該識別意欲用於該源基地台之 該等第2層封包包含基於自該UE接收的每一第2層封包之 目的地指示符判定該第2層封包是否意欲用於該源基 地台。 1 7.如明求項i 6之方法,其中該目的地指示符經設定為一用 於§玄源基地台之第一值或一用於該目標基地台的第二 值。 18.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接收一來自該UE之清空訊息以清空該源基地台處之第 2層封包;及 將該清空訊息自該目標基地台轉發至該源基地台。 19.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處理意欲用於該目標基地台之第2層封包以獲得網際 網路協定(IP)封包; 接收一來自該源基地台之交遞完成訊息;及 在接收該交遞完成訊息之後將該等IP封包發送至一服 務閘道器。 2〇·如請求項19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在接收一證實交遞任務由該UE完成之訊息之後啟動一 計時器; 處理意欲用於該目標基地台之第2層封包以獲得網際 133751.doc 200917870 網路協定(IP)封包;及 在該計時器之期滿之後將該等1?封包發送至一服務閘 道器。 甲 21. 如請求項20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無論何時在該目標基地台處接收到一來自該UE之意欲 用於該源基地台之第2層封包時,重新啟動該計時器: 22.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處理意欲用於該目標基地台之第2層封包以獲得網際 網路協定(IP)封包; τ 右一自該目標基地台至一服務閘道器之連接未經設 立,則經由一 IP隧道將該等ΙΡ封包自該目標基地台轉發 至該源基地台;及 若該連接經設立,則將該等115封包發送至該服務閘道 器。 23.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轉發至該源基地台之該等第2 層封包包含由該UE發送且由該源基地台錯誤接收的網際 網路協定(IP)片段之第2層封包及未由該UE發送至該源基 地台之IP片段的第2層封包。 24_ —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其包含: 至少-處理器,其經組態以接收來自一執行自一源基 地台至—目標基地台之交遞之使用者設備(UE)的第2層 子匕在自4 UE接收之該等第2層封包當中識別意欲用 於該源基地台之第2層封包,及經由-第2層隧道將意欲 用於該源基地台的該等第2層封包自該目標基地台轉發 133751.doc 200917870 至該源基地台。 25. 如請求項24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處理器經組態以基於 自該UE接收之每一第2層封包的一目的地指示符判定該 第2層封包是否意欲用於該源基地台。 26. 如請求項24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處理器經組態以處理 意欲用於》亥目標基地台之第2層封包以獲得網際網路協 疋(IP)封包、接收一來自該源基地台的交遞完成訊息, 及在接收該交遞完成訊息之後將該等IP封包發送至一服 務閘道器。 27. 如請求項24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處理器經組態以在接 收一證實交遞任務由該UE完成之訊息之後設定一計時 益、處理意欲用於該目標基地台之第2層封包以獲得網 際網路協定(IP)封包,及在該計時器的期滿之後將該等 IP封包發送至一服務閘道器。 28. 如請求項24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處理器經組態以處理 意欲用㈣目㈣地台之第2層料以獲得網際網路協 定(IP)封包、在-自該目標基地台至—服務閘道器的連 接未經設立之情形下經由一IP隧道將該等Ip封包自該目 標基地台轉發至該源基地台,及在該連接經設立之情形 下將該等IP封包發送至該服務閘道器。 29. —種在一無線通信系統中接收資料之方法,其包含: 在一使用者設備(UE)自一源基地台至—目標基地台之 交遞之前接收來自該UE的第一第2層封包; 接收由該UE發送至該目標基地台且經由一第2層隧道 133751.doc Ί 200917870 轉發至該源基地台之至少一第二第2層封包;及 處理該等第一第2層封包及該至少一第二第2層封勺、 獲得至少一網際網路協定(IP)封包。 3 0.如請求項29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接收一由該UE發送至該目標基地台且轉發至該源基地 台之清空訊息;及 回應於接收該清空訊息在該源基地台處將第2層封包 清空至上部層。 3 1 ·如請求項3 0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在接收該清空訊息之後或在該源基地台處不再預期來 自該UE之第2層封包之情形下發送一交遞完成訊息。 3 2. —種在一無線通信系統中發送資料之方法,其包含: 接收由一源基地台經由一第2層隧道轉發至一目標基 地台之至少一第一第2層封包; 將該至少一第一第2層封包發送至一執行自該源基地 台至該目標基地台之交遞的使用者設備(UE); 在該目標基地台處產生用於該UE之第二第2層封 包;及 將'亥等第二第2層封包發送至該UE。 33.如請求項32之方法’其中每-第-第2層封包包括一經 設定為—用於該源基地台之第一值的源指示符,該方法 進一步包含: 將每一第二第2層封包之一源指示符設定為一用於該 目標基地台之第二值。 133751.doc 200917870 3 4.如請求項32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第2層 維持一用於自該源基地台接收之該至少_第 封包之第一緩衝器; 第2層封 維持一用於由該目標基地台產生之該等第二 包之第二緩衝器;及 在將該第二緩衝器中之該等第二第2層封包發 = 至 UE之前將該第一緩衝器中之該至少一第—第 Λ 增封包發 送至該UE。 35.如s青求項32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至該目標基地台之訊息;及 在接收該訊息之後將該等第二第2層封包發送 自該源基地台接收一指示不再有第一第2層封包轉發 UE 至該 36. 如請求項32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將一交遞完成訊息發送至該UE ; C. 回應於發送該交遞完成訊息而啟動一計時器;及 u在該計時器之期滿之後將該等第二第2層封包發送至 37. 如請求項32之方法,其進_步包含: 接收由該源基地台經由_Ιρ隧道轉發至該目標基地台 之第一網際網路協定(ip)封包; 接收來自一服務問道器之第二Ip封包;及 處理該等第IP封自垃t …寻弟封匕接者該等第二ip封包以產生該等 弟一第2層封包。 133751.doc 200917870 38.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其包含. 处理器,其經組態以接收由 第2層隧谨絲找^ ^ σ ' ^ 發至一目標基地台之至少一第一第2層封 包、將該至少一楚—结〇 a 地a至兮一第一第2層封包發送至-執行自該源基 :〜目標基地台之交遞的使用者設備_、在該目 -乂台處產生用於該UE之第二第2層封包,及將該等 弟一弟2層封包發送至該ue。 39.^求項38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處理器經组態以自該 :二地台接收一指示不再有第-第2層封包轉發至該目 α之訊息,且在接收該訊息之後將該等第二第2 層封包發送至該UE。 h求項38之裝置’其中該至少—處理器經組態以將- 交遞完成訊息發送至該仙、回應於發送該交遞完成訊息 =啟動-計日㈣’及在料時器之期滿之後將該等第二 弟2層封包發送至ue。 41. 一種在一無線通信系統中接收資料之方法,其包含: 一在一使用者設備(UE)自一源基地台至一目標基地台之 交遞之前接收來自該源基地台之第一第2層封包,該等 第一第2層封包由該源基地台產生; 接收來自該目標基地台之至少一第二第2層封包該 至少一第二第2層封包由該源基地台產生且經由—第2層 隨道轉發至該目標基地台;及 在該交遞之後接收來自該目標基地台之第三第2層封 包’該等第三第2層封包由該目標基地台產生。 133751.doc -10- 200917870 42.如請求項41之方法,其進—步包含: 基於每一第2層封包之— ,Α ^ H —源各示符判定該第2層封包係 由该源基地台還疋該目標基地台產生。 43. 如請求項42之方法,龙中 干该源指示符經設定為— 源基地台之第一值或一用## ^ 用於。亥 用於該目標基地台之第二值。 44. 如請求項41之方法,1 丹進—步包含: 接收-指示不再有第一第2層封包之訊息,該訊息由 該源基地合產生且由該目標基地台轉發至該UE;及 回應於接收該訊息將該等第一第2層封包及該至少一 第二第2層封包向上遞送至一協定堆疊中之一下一較高 協定。 45. —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其包含: 至少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在一使用者設備(UE)自一 源基地台至—目標基地台之交遞之前接收來自該源基地 台之第一第2層封包,該等第一第2層封包由該源基地台 產生;接收來自該目標基地台的至少一第二第2層封 包’該至少一第二第2廣封包由該源基地台產生且經由 一第2層隨道轉發至該目標基地台,及在該交遞之後接 收來自該目標基地台之第三第2層封包’該等第三第2層 封包由該目標基地台產生。 4 6.如清求項4 5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處理器經組態以基於 每一第2層封包之一源指示符判定該第2層封包係由該源 基地台還是該目標基地台產生。 47.如請求項45之裴置,其中該至少一處理器經組態以接收 133751.doc 200917870 一指示不再有第一第2層封包之訊息,該訊息由該源基 地台產生且由該目標基地台轉發至該UE ;且回應於接收 該訊息將該等第一第2層封包及該至少一第二第2層封包 向上遞送至一協定堆疊中的一下一較高協定。
    133751.doc -12-
TW097130462A 2007-08-08 2008-08-08 Layer 2 tunneling of data during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W200917870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5477907P 2007-08-08 2007-08-08
US12/187,539 US8437306B2 (en) 2007-08-08 2008-08-07 Layer 2 tunneling of data during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17870A true TW200917870A (en) 2009-04-16

Family

ID=40342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30462A TW200917870A (en) 2007-08-08 2008-08-08 Layer 2 tunneling of data during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8437306B2 (zh)
EP (1) EP2177065A2 (zh)
JP (1) JP2010536271A (zh)
KR (1) KR20100053625A (zh)
CN (1) CN101779489A (zh)
AU (1) AU2008285343A1 (zh)
BR (1) BRPI0814866A2 (zh)
CA (1) CA2694505A1 (zh)
MX (1) MX2010001359A (zh)
RU (1) RU2010108275A (zh)
TW (1) TW200917870A (zh)
WO (1) WO2009021214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2005010252D1 (de) * 2005-09-20 2008-11-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Ve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Packetsegmentierung und Verknüpfungssignalisierung in einem Kommunikationssystem
KR101265643B1 (ko) 2006-08-22 2013-05-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핸드오버 수행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1430449B1 (ko) 2006-10-02 2014-08-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페이징 메시지 송수신 방법
KR100938754B1 (ko) 2006-10-30 2010-01-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비연속 수신을 이용한 데이터 수신 및 전송 방법
EP2078342B1 (en) * 2006-10-30 2015-08-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random access channel message and response message,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WO2008054112A2 (en) * 2006-10-30 2008-05-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s of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237672B (zh) 2007-01-29 2012-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演进网络中建立s1信令连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8774125B2 (en) * 2007-03-15 2014-07-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managing data blocks during handover
US8081662B2 (en) 2007-04-30 2011-12-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s of transmitting data bloc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8133481A1 (en) 2007-04-30 2008-11-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an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during establishment of wireless call connection
KR101386812B1 (ko) 2007-04-30 2014-04-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헤더 필드 존재 지시자를 이용한 효율적인 데이터 블록송수신방법
KR101469281B1 (ko) * 2007-04-30 2014-12-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단말의 상태 전환 방식
KR101458641B1 (ko) 2007-04-30 2014-11-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Mbms를 지원하는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방법
KR101464748B1 (ko) * 2007-04-30 2014-11-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단말의 측정보고 기동방식
KR20080097338A (ko) 2007-05-01 2008-11-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불연속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KR100917205B1 (ko) 2007-05-02 2009-09-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블록 구성 방법
WO2008156308A2 (en) 2007-06-18 2008-12-24 Lg Electronics Inc. Paging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effective call setup
ES2652668T3 (es) 2007-06-18 2018-02-05 Lg Electronics Inc. Procedimiento y equipamiento de usuario para realizar una sincronización de enlace ascendente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CN101389119B (zh) * 2007-09-11 2012-09-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Lte系统小区切换过程中数据重传的方法及装置
KR101387537B1 (ko) * 2007-09-20 2014-04-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성공적으로 수신했으나 헤더 압축 복원에 실패한 패킷의 처리 방법
US8400982B2 (en) * 2007-09-20 2013-03-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handling correctly received but header compression failed packets
US8477719B2 (en) * 2007-10-01 2013-07-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order delivery in downlink during handover
JP5081636B2 (ja) * 2008-01-10 2012-11-2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US8179860B2 (en) * 2008-02-15 2012-05-15 Alcatel Lucent System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handovers, or key management while performing handover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00027524A1 (en) * 2008-07-31 2010-02-04 Nokia Corporation Radio layer emulation of real time protocol sequence number and timestamp
CN101651536A (zh) * 2008-08-13 2010-0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序列号的同步实现方法和系统
KR20110056321A (ko) * 2008-09-29 2011-05-26 쿄세라 코포레이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무선 기지국, 무선 단말기,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US9154283B2 (en) * 2009-01-21 2015-10-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elf-organizing network control for PUCCH resources
CN101848490B (zh) * 2009-03-24 2015-08-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中根据数据重复重发的操作方法和装置
KR101645304B1 (ko) * 2009-03-24 2016-08-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중복 재전송에 따른 동작 방법 및 장치
KR101678440B1 (ko) * 2009-04-21 2016-11-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패킷 데이터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핸드오프를 용이하게 가능하도록 하는 방법
CN101873654B (zh) 2009-04-22 2013-09-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测量上下文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US9210579B2 (en) * 2009-10-14 2015-12-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120230295A1 (en) * 2009-11-10 2012-09-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Support HSDPA ACK/CQI Operation During Baton Handover in TD-SCDMA Systems
KR101307766B1 (ko) * 2009-12-21 2013-09-1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핸드오버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8451769B2 (en) * 2010-02-11 2013-05-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receiving message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relay process being limited to wireless interface and apparatus of the same
KR20110101403A (ko) * 2010-03-08 2011-09-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의 패킷 포워딩 장치 및 방법
CN102215538B (zh) * 2010-04-12 2015-1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小区切换或重建过程中的测量任务配置方法及系统
JP5052642B2 (ja) * 2010-04-21 2012-10-1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CN102238657B (zh) * 2010-04-28 2014-02-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切换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JP4892084B2 (ja) * 2010-06-16 2012-03-0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方法
EP2400796A1 (en) * 2010-06-28 2011-12-28 Alcatel Lucent Radio interface reconfiguration
JP5625703B2 (ja) * 2010-10-01 2014-11-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KR20140116090A (ko) * 2011-12-08 2014-10-01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하이 레이트 이중 대역 셀룰러 통신
US9572132B2 (en) 2012-04-13 2017-02-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data packets in a cloud cell
WO2014005653A1 (en) * 2012-07-06 2014-01-0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elayed handover signalling in a mobile network
KR101983034B1 (ko) 2012-09-05 2019-09-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인터넷을 통한 핸드오버 지원 방법 및 장치
JP5997995B2 (ja) * 2012-09-26 2016-09-2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
BR112015028451A2 (pt) * 2013-05-13 2017-07-25 Huawei Tech Co Ltd processo e dispositivo de controle de sobrecarga
US9241350B1 (en) * 2013-08-16 2016-01-19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Access network type identification in mobile internet protocol (MIP) registration (RRQ)
KR102141621B1 (ko) * 2013-11-05 2020-08-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연결 재설정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4883668B (zh) * 2014-02-28 2020-02-2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pws快速恢复的方法
EP2928261B1 (en) * 2014-03-31 2020-03-18 Nokia Technologies Oy Bearer release
JP6431285B2 (ja) * 2014-05-19 2018-11-2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
JP6422514B2 (ja) * 2014-08-07 2018-11-14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端末が二重連結システムでpdcp pduを処理する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20160128104A1 (en) * 2014-11-05 2016-05-05 Google Inc. In-field smart device updates
US9760501B2 (en) 2014-11-05 2017-09-12 Google Inc. In-field smart device updates
US10470090B2 (en) * 2014-11-14 2019-1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compression techniques for handover and radio link failure recovery
US10244444B2 (en) * 2015-03-04 2019-03-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Dual link handover
CN107534686B (zh) 2015-05-08 2021-01-15 索尼公司 发送控制设备,发送控制方法,接收控制设备和接收控制方法
US10178702B2 (en) 2016-06-10 2019-01-0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ell switching
US11044642B2 (en) * 2016-10-11 2021-06-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ata transmission during handover
CN108347727B (zh) * 2017-01-24 2023-04-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568004B2 (en) * 2017-03-23 2020-02-1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Layer 2 (L2) mobility for new radio (NR) networks
CN111066272B (zh) * 2017-09-12 2022-09-09 诺基亚通信公司 移动无线电接入网络中的分组延迟减少
US10932168B2 (en) * 2017-09-29 2021-02-23 Apple Inc. Next generation node-B (gNB) and methods for mobility management with separate user plane and control plane in new radio (NR) systems
AU2018403582A1 (en) * 2018-01-16 2020-08-2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Handover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AU2018403581A1 (en) 2018-01-16 2020-08-2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Handover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10635998B (zh) 2018-06-22 2021-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0058744A1 (en) * 2018-09-18 2020-03-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sequence number (sn) synchronization mechanism in rlc-based packet forwarding
US20210360495A1 (en) * 2018-11-01 2021-11-18 Apple Inc. Conditional Handovers and Cell Re-Selections Along Known Routes
WO2021102671A1 (en) * 2019-11-26 2021-06-03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for sidelink relay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48740B2 (ja) 1995-01-05 1999-09-13 エヌ・ティ・ティ移動通信網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パケットシステム
JP3293596B2 (ja) 1999-07-09 2002-06-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Cdma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EP1583292A1 (en) * 2004-03-30 2005-10-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elayed base station relocation in distributed radio access networks
WO2005120109A1 (en) * 2004-06-04 2005-12-1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oft handoff in mobile broadband systems
US7643451B2 (en) * 2004-10-15 2010-01-0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tending a mobile unit data path between access points
JP4635816B2 (ja) 2005-10-13 2011-02-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ソースノード、ターゲットノード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ハンドオーバ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JP4628254B2 (ja) 2005-11-04 2011-02-0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及びデータ転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0814866A2 (pt) 2015-08-11
MX2010001359A (es) 2010-04-30
JP2010536271A (ja) 2010-11-25
KR20100053625A (ko) 2010-05-20
AU2008285343A1 (en) 2009-02-12
WO2009021214A2 (en) 2009-02-12
US8437306B2 (en) 2013-05-07
US20090124259A1 (en) 2009-05-14
RU2010108275A (ru) 2011-09-20
CN101779489A (zh) 2010-07-14
EP2177065A2 (en) 2010-04-21
WO2009021214A3 (en) 2009-06-11
CA2694505A1 (en) 2009-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17870A (en) Layer 2 tunneling of data during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64743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out-of-order packets during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63081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CDP discard
DK2255464T3 (en) PROCEDURE FOR TRANSMISSION OF PDCP STATUS REPORT
US8274900B2 (en) Method of delivering a PDCP data unit to an upper layer
KR101525252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하이퍼 프레임 넘버 비동기 방지 방법
WO200807291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203990A2 (en) Method of providing circuit switched (cs) service using 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hsdpa) or high-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 (hsupa)
GB2462699A (en) Delivering PDCP SDUs to an upper layer within a receiving side entity of an E-UM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