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16576A - Genetically modified strains for biotransformations in anthracycline production - Google Patents

Genetically modified strains for biotransformations in anthracycline product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16576A
TW200916576A TW097132264A TW97132264A TW200916576A TW 200916576 A TW200916576 A TW 200916576A TW 097132264 A TW097132264 A TW 097132264A TW 97132264 A TW97132264 A TW 97132264A TW 200916576 A TW200916576 A TW 20091657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n
anthracycline
group
conversion
metaboli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322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ichael Lambert
Kristiina Ylihonko
Maria Holmgback
Original Assignee
Heraeus Gmbh W C
Galilaeus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raeus Gmbh W C, Galilaeus Oy filed Critical Heraeus Gmbh W C
Publication of TW200916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1657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1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saccharide radicals
    • C12P19/44Preparation of O-glycosides, e.g. glucosides
    • C12P19/56Preparation of O-glycosides, e.g. glucosides having an oxygen atom of the saccharide radical directly bound to a condensed ring system having three or more carbocyclic rings, e.g. daunomycin, adriamycin

Landscapes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Description

200916576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經改良之微生物菌株,且係關於其在改良 蒽環黴素抗腫瘤抗生素,尤其泛艾黴素(epirubicin)及艾達 黴素(idarubicin)產量之生物轉形方法中之用途。 【先前技術】 道諾黴素類(Daunomycins)為由諸如波賽鏈黴菌(& peucetius)天蘭淡紅鍵徽菌(& coerw/orwMc/wi)、灰色鍵 ( 黴菌(S.的卿小鏈黴菌C5(加奶⑽少_ sp_ 〇)、波賽鏈 黴菌青灰變種(& pewcehw var. c此们.⑽)及二裂鏈黴菌(& 条干鏈黴菌種(汾sp )產生之一群抗 廬瘤抗生素。該群之基本化合物為道諾黴素(DiMarc〇等 人’ 1964)。道諾黴素可由通式I描述:
</ OH«4, 其最重要之衍生物如表1所示 133759.doc 200916576 表1 R4 Rl4 其他 CAS No. 道諾紅菌素(Paunorubicin) och3 Η 20830-81-3 泛艾黴素 och3 OH 4'差向異構物 56420-45-2 表道諾紅菌素(Epidaunorubicin) och3 Η 4'差向異構物 56390-08-0 13-DHED och3 Η 4'差向異構物R13=OH 艾達黴素 Η Η 58957-92-9 道諾紅菌素、泛艾黴素及艾達黴素之半合成衍生物可歸 類為非天然蒽環黴素抗生素,因為天然存在之菌株並不產 生該等蒽環黴素。泛艾黴素在臨床上用於多種癌症。由於 其與阿黴素(doxorubicin)競爭,故市場正在增長。新穎調 配物、接合物及與其他癌症藥物之新穎組合亦擴大泛艾黴 素之用途。泛艾黴素藉由以下方法製備,該方法包含藉由 醱酵產生道諾紅菌素及合成改造苷元及糖部分,例如美國 專利5,874,550中所揭示。 艾達黴素(4-脫曱氧基-道諾紅菌素)用於治療某些類型之 癌症,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及其他骨髓疾病。據稱與阿黴 素相比,其產生較小副作用。然而,可能由於其極高價格 之故,艾達黴素之全球年度銷售不超過20 kg,該極高價 格係歸因於極複雜之製造方法。艾達黴素酮 (Idarubicinone)由藉由醱酵道諾紅菌素,隨後進行酸性水 解獲得之道諾黴素酮(daunomycinone)開始製造。道諾紅菌 素酮(Daunorubicinone)可進一步合成改造為艾達黴素_。 如(例如)美國專利第4,325,946號中所述,藉由複雜合成反 應系列連接糖殘基(道諾胺(daunosamine))。 133759.doc 200916576 在礙酵產生諸如道諾紅菌素及表道諾紅菌素之重要蒽環 薇素過程中’中間物在醱酵肉湯中積累。在兩種情況中之 〆、玄·中間物均為ε_羅多新酮(e_rh〇d〇niyCinone)(strohl等 人’ 1989) °然而’由於表道諾紅菌素可藉由使用基因改 把菌株進打醱酵產生,故13-二氫-表道諾紅菌素(稱為13-DHED)同時積累於酿酵肉湯中。-般而言,認為該等代謝 物為廢棄物。美國專利第5,652,125號揭示使用ε•羅多新網 ζ-, 來產生道諾紅菌素,且Dickens等人(1997)已描述將13-二 氫-蒽環黴素氧化為其13_酮形式。未曾發現描述非天然蒽 裱黴素方法中生物轉形作用之公開案。 σ人已發現藉由利用醱酵產生道諾黴素及表道諾紅菌素 中所獲仔之副產物以較低成本獲得較高產量的商業上重要 之非天然恩環黴素泛艾黴素及艾達黴素之新穎方法。 【發明内容】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微生物菌株,其將蒽環黴素代謝物 【 (諸如表道諾紅菌素、13_二氫表道諾紅菌素、表-領地徽 素(feudomycin)及ε-羅多新酮)轉化為非天然蒽環黴 素抗生素(諸如泛艾黴素及艾達黴素卜較佳地,該等菌株 係選自鏈黴菌屬(genera加柳町⑽),更佳選自物種波賽 鏈黴菌’且最佳選自亞種波賽鏈黴菌青灰變種。在本發明 之車乂佳實她例中,該菌株包含自物種黑胡桃鍵徽菌 (汾"卬⑽…/如以)分離之異源抗性基因⑽。 本發明亦係關於—種使用本發明之微生物菌株將葱環徽 素代謝物(13-二氫表道諾紅菌素及^羅多新嗣)轉化為非天 133759.doc 200916576 然蒽環黴素抗生素(諸如泛艾黴素及艾達黴素)之方法 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中,在該方法巾在任何 較:選自由離子型及非離子型吸附劑組成之群,更:選自 聚苯乙烯,且最佳選自由XAD-7及D—n HP-20組成之群 之樹脂來吸附蒽環黴素代謝物或蒽環黴素抗生素。 【實施方式】 ” >本發明係關於改良之鏈黴菌菌株,其能夠將改造之蒽環 黴素中間物轉化為重要抗腫瘤蒽環黴素藥物艾達黴素及泛 艾黴素。該菌株適用於將蒽環黴素代謝物轉化為最終產物 之方法。 口此,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改良之鏈黴菌菌 株’其經改造以能夠將4-脫氧_ε_羅多新酮以高比率穩定轉 化為艾達黴素。阻斷產生道諾紅菌素之該菌株係來源於實 例1中所述之菌株G001(DSM 12245)(菌株G〇〇i係由野生型 波賽鏈黴菌青灰變種ATCC 27952突變誘發所衍生)。該來 源於菌株G001之改良突變株能夠將4_脫氧+羅多新嗣轉化 為艾達黴素,但重複性差。為改良轉化,將抗性基因引入 該菌株中。 基因係自黑胡桃鏈黴菌(ATCC 27952)分離,且提 出該基因負責針對諾加拉黴素(nogalamycin)之抗性 (Torkkell 2001)。基於序列分析,基因產物^以〇為產生抗 生之多功能基因產物,其具有用於切除修復蛋白11”八及 ABC轉運體Ατρ_結合蛋白之域。在青紫鏈黴菌^ hvda?u)TK24中之異源表現顯示該基因保護該菌株免受所 133759.doc 200916576 有jk式之不同蒽環黴素、諾加拉黴素、阿柔比星及道諾紅 菌素影[將基因引入來源於G〇〇k改良菌株提供 新穎生物轉形菌株,其展現對艾達黴素之抗性增強。令^ 驚訝地,當ππΟ於大腸桿菌(Ε· coli)載體中引入來源於 ⑽1之改良菌株中時,其改良該轉化率且使該菌株穩定地 維持該轉化在± 1G%内,即使在六次連續培養的情況下。 該新穎生物轉形菌株可饋以天然蒽環黴素中間物(諸如 阿克拉菌酮(aklavinone)h'羅多新_),形成天然墓環黴 素道諾徵素。 令人驚訝地,該菌株能夠進行非天然代謝物之轉化且 饋以非天然4-脫氧-ε'羅多新酮得以形成艾達黴素。此外, 該菌株能夠將13-DHED轉化為表道諾紅菌素。呈現ε_羅多 新酮合成轉化為4-脫氧-ε-羅多新酮。根據本發明,隨後4_ 脫氧-ε-羅多新酮由上述新顆生物轉形菌株生物轉變為艾達 黴素,其並不產生道諾黴素代謝物。13-DHED進一步使用 相同突變株藉由生物轉形作用轉化為表道諾紅菌素。 適用於本發明之生物轉形菌株之重要態樣為: i)接受天然及非天然受質以供轉化; 該菌株對於天然及非天然蒽環黴素具有增強之抗性; U1)該菌株實現轉化所需之必需功能,及 iv)該菌株不積累可偵測量之天然道諾黴素。 可使用任何合適菌株來將4_脫氧_半合成中間物生物轉 形為艾達黴素H g株具有用於以下反應之内源性或 所轉移可表現基因很關鍵:改造葡萄糖以形成道諾胺, 133759.doc -10-
i. 200916576 醋酶活性以移除甲基以及所關聯之ι〇·脫羧酶活性,ι3_ 加氧酶及合適糖基轉移酶活性。此外,生物轉形作用之後 的後續方法具有成本效益,除非在生物轉形作用中用作宿 主之菌株不積累天然蒽環黴素代謝物或積累少量天然蒽環 黴素代謝物。 有利地使用在道諾黴素生物合成早期阻斷之波賽鏈黴菌 月灰.支種犬變株;較佳地,阻斷最小PKS之突變株(最小聚 酮合成酶催化第一反應,蒽環黴素中之聚酮組裝及其他π 型聚酮路徑)。 來源於上述野生型波賽鏈黴菌青灰變種ATCC 27952之 新穎生物轉形菌料高度較佳之菌才朱,但任何具有以下特 徵之菌株適合於本發明之轉化方法。 1.阻斷道諾黴素之早期路徑。基於相應基因之補充實驗 破壞最小PKS之办基因(資料未展示)。 不產生可债测里之道諾黴素’而在固體培養基上積累 酸性黃色物質。該化合物之結構未知,但其並非葱環徽素 3_在 ISP4+tsr·及 ISP2+tsr_平皿上 形成孢子且形成無色氣生菌絲。 4. 由於卿^之功能料干不同蒽環黴素表現抗性。 5. 將4_脫氧-ε-羅多新酮辕 轉化為兩種主要產物:艾達黴素 及1 3 - 一氣艾達黴素。 物。 冬現·^ ϊ某些其他艾達黴素代謝 本發明另外係關於—種藉 由利用支路產物(醱酵產生道 133759.doc 200916576 諾黴素及表道諾徽素中所形成之s-羅多新鋼及撥酵產生表 道諾徽素中所形成之13·麵D)產生非天然葱環黴素抗生 素泛艾黴素及艾達黴素之方法。 因此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使用本發明之經改 良、、田菌信主菌株藉助於生物轉形作用製備商業上有用之菜 %黴素抗生素之方法。較佳地,該宿主菌株為上述來源於 鏈黴菌屬,較佳來源於波赛鍵徽菌青灰變種之 形菌株。 、土御得 ::(例如)美國專利第7,053,191號所述,在此項技術中已 知义達徽素嗣可藉由複雜化學合成系列轉化為艾達黴素。 1本發明之方法中,較佳使用將4_脫氧·i多新酮轉化為 ^徵素的細菌菌株之内源生物合成反應系列。已知生物 2以圖!所示之序列進行。將阿克拉菌酮(數 之典型前驅體川-經基化以形紅羅多新綱’將卜羅= 嗣糖基化。位置丨〇上之改造雨 殘基,諸如羅多胺㈣。, 式’儘管其他糖 羅夕胺(rh〇d〇Samine)為接受之 :二τ氧合作用且道諾黴素生物合成之最二 為C-4處之"基化。令人驚訝地,即使 最終10-及改造以及糖基化仍獲得成功。使用八=物 轉形菌株使4-脫氧阿克拉菌 °、生物 為艾達黴素n” 脫氧-ε'羅多新酮均轉化 =達1 ,然而,㈣改造之基因產物需要 其中CM0處之取代基為c〇〇CH3_基團。 又貝 將作為支路產物藉由道_素代謝物 卜羅多新酮藉由合成化學加工為 酵方法獲传之 脫虱-ε-羅多新酮。各種 133759.doc -12- 200916576 合成路徑可能自ε-羅多新酮之位置4移除羥基。然而五 人優選藉由經縮酮化保護C7及⑽基開始進行’四個反:、 系列。此後,進行C4處之0H基團之三苯曱基化,繼而還 原以移除C4處之取代基。各步驟之後’藉由沈澱/結晶分 離或純化產物,且獲得>20%,較佳>3〇%,最佳⑽/⑽ 體產率。該方法中所獲得之4_脫氧+羅多新_之純度為 观’較佳观,最佳>9〇%’為用於生物轉 適受質。 σ ε'羅多新酮通常在醱酵肉湯中大量積累且藉由習知方法 純化獲得成功。s'羅多新,之合成轉化提供>2〇%,較佳 >3 0% ’最佳>4G%之純4•脫氧_ε_羅多㈣,將其饋至波赛 鏈黴菌青灰變種之非產生突變株。4_脫氧免羅多新_生物 轉形為艾達黴素之效率>2〇%,較佳>30%,最佳>4〇%。可 將超過1〇〇 mg之半合成中間物饋至一公升生物轉形菌株培 養物中。饋人中間物之時間並不重要。可❹任何允許鍵 黴菌生長及次級代謝之_條件’然而使㈣培養基,且 溫度範圍為25-3rc,pH值介於6至8之間為有利的。 自培養物回收艾達黴素可以任何合適方法(諸如離心、 過幻或It由合適離子型或非離子型吸附劑進行。為敌入 艾達黴素’可使用任何水溶性有機溶劑,其中酸 f。制酸性萃取移除苦元’之後,以高PH值將㈣自水 、 視化5物在蒸發最終萃取物之後的 概況而定,最終將艾这谢冬M丄 曰 -.,、糟由結晶或較佳藉由層析及結 曰曰來純化。使用二氧化矽管柱純化為有利的。 133759.doc 200916576 使13-DHED轉化為表道諾紅菌素 眾所周知13-二氫-蒽環黴素與13_酮基形式一起積累於醱 酵肉湯中U,13-DHED在商業上並不有肖,且基於其 細胞毒性性質,其應作為毒性廢棄物處理。出乎意外地, 儘官該代謝物不為天然、代謝物,但其藉由生物轉形菌株以 適用比率(例如>20%,較佳>30%,最佳>4〇%)轉化為表道 諾紅菌素。
表道諾紅菌素醱酵中之副產物13_DHED易於藉由層析繼 而結晶與糖苷部分分離’同時分離表道諾紅菌素。可將 13-DHED吸附至添加至(且尤其在後期步驟)具有道諾黴素 〇成月b力之鏈黴菌菌株培養肉湯中的樹脂上。儘管任何菌 株均合適,但使用早期生物合成路徑阻斷且不能積累道諾 黴素代謝物之菌株為有利的。 在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中,將來源錢黴菌屬,較佳 來源於波赛鏈黴菌青灰變種之新賴生物轉形菌株用於生物 轉形作用將13-DHED轉化為表道諾紅菌素。
在根據本發明產生表道諾黴素所述之條件下轉化率為 >2〇%,較佳>3G%,最佳>4G%e以此方式獲得之表道諾红 菌素可藉由任何用於蒽環黴素回收之習知方法由結合於樹 脂之其他代謝物純化’但較佳使用層析法且尤其逆相 法提供適當純化之表道諾紅菌素用於合成。 S 表道諾紅菌素轉化為泛艾黴素 使用粗表道諾紅菌素(純度>6〇%,較佳>8〇% >90%)作為合成化學之起始物質,謂得泛艾徽素 最佳 其為 133759.doc -14- 200916576 常用之癌症藥物。杯矜人a a i4_經基化。 m生物催化反應㈣可用於 可菌素轉化為其14-經基化形式泛艾黴素有幾種 ""b 内源基因產物14·經化酶在培養條件下並不且 有足夠活性來將所有报 成表道諾紅菌素轉化為泛艾黴 素仏e在i口養肉湯中發 (資料未展示卜即使高複Γ: 根據吾等實驗 使间複本數之14_羥化酶基因,仍不能完 成泛艾黴素產生之说1 ^ ' 過程。然而,兩個美國專利美國 攻,及美國6,210,930揭示藉由而以之基因產物低量道 =紅菌素轉化為阿黴素。顯然,該生物轉化高度依賴於條 件,吾人未能成功重複該方法。 類似於自道諾紅菌素合成阿黴素’ 一個羥基加入完整表 道諾紅菌素之C-14有各種可能性。 在由合成混合物萃取泛艾黴素之後,泛艾黴素之純化係 藉由層析及/或藉由結晶來進行。然而,為達成活性藥物 成伤斤要求之σσ質,層析分離必需提供>97%純度之 黴素。 以下實例給予本發明之更詳細描述。 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顯“見’隨著技術進步,本發明 構思可以多種方式實施。本發明及其實施例並不限於下文 所述之實例’而且可在中請專利範圍範•内變化。 囷h @示道諾紅菌素之生物合成路徑。巴龍徽素 (BaUmyCin)係由道諾紅菌素形成。該生物合成路徑 分化為⑴阿黴素及(ii)道諾紅菌素之後巴龍徽素。 133759.doc 200916576 該等步驟在圖中未展^干 圖lb 揭示用於圖1丑中匚-了趟.,,, τι /-糖基化之dTDP-道諾胺之生物 合成路徑。 囷2 揭示生物轉形方法之流程。 圖3⑮不展不生物轉形菌株在饋以脫氧+羅多新嗣 之後之產生概況之層析圖。 實例 實例1生物轉形菌株之建構 將藉由突變誘發來源於野生型波賽鏈黴菌青灰變種 ATCC 27952之突變誘發菌株〇〇〇1在25〇 ml錐形瓶中之5〇 ml TSB-培養基中培養。所有用於突變誘發之燒瓶在燒瓶 底部含有線以在培養期間傳播菌絲。在3(rc下且在震盪器 中以330 rpm進行培養兩日。將i ml培養物進一步接種於含 有50 ml TSB之後續瓶中且繼續培養一曰(3〇。〇,bo rpm)。將該較年輕之培養物以Na〇H調整為鹼性pH值且添 加NTG以在>3 0°C下作用於細胞2〇分鐘。將該菌株之經突 變誘發培養物分為兩管’且藉由離心(3〇〇 rpm,10分鐘)糰 粒化。使用經組合糰粒接種50 ml TSB培養基。一曰 (30°C ’ 330 rpm)之後,藉由將合適稀釋液(亦即ι:1〇_ 1:100000)塗鋪於ISP4-平皿上來測定細胞懸浮液之滴定 度。將經突變誘發培養物菌落與野生型相比較且選擇彼等 展現與野生型不同之特徵之菌落用於進一步表徵。 在ISP4瓊脂平皿上基於深紅色著色野生型中之淺色選擇 出突變體。 133759.doc -16- 200916576 將基因MwO(T〇rkkell,2001)以大腸桿菌載體pCNB3〇33 引入突變體中。提出利用attP位點進行整合。如實例5中所 詳述,所獲得之經改良生物轉形菌株提供將>2〇%,較佳 >30% ’ |佳>4()%之所饋人4•脫氧_ε_羅多新酮轉化為艾達 黴素代謝物之重複轉化率。 實例2料生物轉形菌株以用於產纟葱環徽素代謝物及 用於生物轉形作用 將如實例!中所述選擇之合適突變體在5〇 W補充有吸附 樹脂(15 g/I)之以培養基中培養。(E1 :每公升自來水:葡 萄糖20 g;可溶性澱粉20 g;肽5 g;酵母萃取物25 g; Κ2ΗΡ04·3Η20 h3 g ; MgS〇4.7H2〇 ! g ;3 g ; CaC〇3 3 g ; pH值 7-7.5)。 為測定蒽環黴素代謝物,在培育第十日萃取化合物。為 進行分析’將吸附樹脂以水自一培養燒觀傾析且將經洗務 樹脂以40 ml酸性乙醇萃取,震盪至少3〇如〇。使用 分析樣品。已知在El培養基中使用吸附樹脂在該等條件下 增加蒽環黴素代謝物產生。 在吸附樹脂存在的情況下,在培養結束時未發現菌落形 態變化。 在突變株培養肉湯中未伯測到葱環&素代_ $ L 然而’突變株具有根據圖1之生物合成路徑用於糖基化 及苦元改造之功能性生物合成基因且其由進料實驗示範。 將天然苦元s'羅多新,及阿克拉菌酮饋給突變株⑷公升 培養肉湯至少100 mg苷元)且所饋入苷元在2日内轉化為道 133759.doc 17 200916576 諾黴素代謝物。然而,對突變株饋以4-脫氧-ε-羅多新_未 能提供艾達黴素代謝物之重複轉化。提出失敗原因係由斜 所饋入或所形成之產物的不良抗性所致。 如所預期,經改良生物轉形菌株能夠轉化天然苷元ε-羅 夕新_及阿克拉菌酮。如下文實例4中所述,其亦將非天 然類似生物合成中間物4-脫氧-ε-羅多新酮及13-DHED轉化 為艾達黴素及表道諾紅菌素。 實例3使ε-羅多新鲖合成轉化為4_脫氧_ε羅多新輞 對於合成4·脫氧-ε-羅多新酮使用具有>60%,較佳 >80% ’最佳>9〇%層析純度之經純化ε—羅多新酮。心脫氧_ ε-羅多新_之合成由四個步驟組成:Α)保護,Β)三笨曱基 化’ C)還原及D)去保護。 在各步驟之後,將產物藉由沈澱/自氯仿_甲醇混合物中 結晶分離。以TLC監測合成反應。 Α)保護 將ε-羅多新酮在室溫下溶解於氣仿中。將2當量曱氧基 丙烯添加至混合物中繼而添加i當量TMSC卜反應之後繼 而進行TLC。當如TCL板上所偵測反應完成時,使混合物 冷卻且將沈澱物收集及乾燥用於下一步驟。 B)三苯甲基化 將來自保護步驟之起始物質溶解於氯仿中。添加 NMP(N_曱基吡咯啶酮)及二-異丙基乙基胺(DlpEA)且最後 添加PhNTf2。以TLC監測反應。藉由向混合物中添加水及 檸檬酸使化合物沈澱。將沈澱物過濾且以KHs〇4洗滌。將 133759.doc 200916576 晶體過渡且在真空下乾燥。 c)還原 將來自三苯曱基化之物質在氬氣下懸浮於ACN中。添加 (Ph3P)4Ph繼而添加(乙基)3n及HCOOH。將反應混合物加 熱且反應之後繼而進行TLC。1 h之後反應完成。將反應混 合物冷卻且濾出產物。 D)去保護 ^ 將來自還原之產物溶解於氣仿中且在室溫下添加1當量 1 TsOHxH2〇。反應在〇.5 h内進行。將溶液以1 μ NaHC03洗 務’以MgS〇4乾燥且蒸發至乾燥。 4-脫氧-ε-羅多新酮純化 將去保護反應混合物(CHCl3/Ts〇H X η20)以氣仿稀釋且 以1 M NaHC〇3洗滌。將氯仿部分以無水MgS〇4乾燥,過 濾且蒸發至乾燥。自氣仿_甲醇進行結晶。將晶體過濾且 在真空下乾燥。 ( 實例4自來源於波赛鏈黴菌青灰變種之產生表道諾紅菌
素之突變株的培養肉湯中回收13_DHED 用於產生表道諾紅菌素之醱酵肉湯以以下次序含有三種 主要代謝物:表道諾紅菌素、13_DHED及表_領地徽素(參 考P專利申W案)。將吸附於樹脂上之取代物自獲自醱酵 之〇 Λ升ίσ養肉湯傾析。將樹脂藉由水洗蘇以移除細胞碎 片。將糰粒以乙醇萃取—至五次。藉由向經組合乙醇萃取 物中外加氣仿以氣仿卒取苦元。分離溶劑及水層。以微驗 性ΡΗ值將水相中之糖*萃取至氣仿中且以飽和NaHC〇3穩 133759.doc 19- 200916576 疋PH值。藉由以水洗滌移除鹽。最終,將氯仿相經由筒式 過濾器過濾。 進行夕膝層析法以分離代謝物。將經過據之氯仿泵入二 氧化矽官柱且使用氣仿_甲醇溶液作為移動相藉由層析法 純化。收集三種代謝物各自之純溶離份,且彙集各產物之 溶離份以供結晶。將13_DHED之溶離份藉由乙醇·水溶液 結晶。將晶體過濾且吸附於吸附樹脂。 實例5使4-脫氧_ε_羅多新酮及相關代謝物生物合成轉化 為艾達黴素 藉由將生物轉形菌株在兩個具有4〇〇 mj[ Ε丨培養基之燒 瓶中培養三日來製備菌種培養物。將培養物組合且使用 800 ml培養肉湯接種2〇公升補充有XAD 72Ei培養基。以 2〇么升體積,在30 C之溫度,350 rpm下且以1〇 i/min通氣 進行酸酵8日。pH值須保持微§复性,此4保所饋人4_脫氧_ ε-羅多新酮更穩定轉化為艾達黴素。自接種之後24小時開 始以於EtOH中之至少5 mg/ml 4_脫氧_卜羅多新嗣將脫 氧-ε-羅多新嗣連續饋入4日。戶斤饋入4-脫氧-ε•羅?新酮之 量為至少100 mg/1。 在以突變株生物轉形期間,自所饋人4_脫氧·卜羅多新明 產生兩種主要次級代謝物:亦即艾達黴素及13_二氫-艾達 黴素。其他次要代謝物為艾達黴素酮、13-二氫艾達黴素 _、巴龍黴素及13_脫氧_艾達黴素及其皆元。艾達徽素之 穩定滴定度為>20 mg/L,此外產生>2〇琳之先前中間物 巴龍徽素可藉由在酸性條件 1 3-DHI ;因此總量 >40 nig/L。 133759.doc •20· 200916576 下加熱(+45。(:,1小時)水解為艾達黴素。 自生物轉形菌株獲得之產物的層析圖展示於圖3中。 實例6使13_DHED生物合成轉化為表道諾紅菌素 如實例5中所詳述,進行生物轉形菌株之預培養。 一曰之後將吸附於樹脂之相當於至少5〇 mg/1培養肉湯之 13-DHED添加至培養物中且繼續培養四日。在含有別如 Εΐίσ養基之燒瓶中’在34C下,以3〇〇rpm進行酸酵。 一 根據層析分析’ 50%之13-DHED轉化為表道諾紅菌素。 1 偵測到少量(介於<10%之範圍内)泛艾黴素。
實例7苷元及蒽環黴素之分析量測 TLC 1 · 0.5 MQ-水
2. 0.1 HCOOH
3. 25 MeOH 4. 75 CHC13 ’與溶液1、2及3小心混合
, HPLC 1 . 設備:屬於1100系列之具有二極體陣列偵測器之 Hewlett-Packard層析設備。 管柱:Zorbax,SB-C8,Agilent,4,6x150 5 μπι 所用溶劑:0.05 % TFA及1:1 MeCN-四氫呋喃 管柱溫度:30°C 流速:1 ml/min 偵湏ll : 254±8 nm,參考波長 600 nm±50 nm 注射體積:5 μΐ 133759.doc 21 200916576 壓力:最小20巴,最大300巴 所用參數:
時間(min) 0.05% TFA之量的百分比 MeCN_THF之量的百分比 0 76.0 24.0 0.1 76.0 24.0 13.0 32.0 68.0 16.0 1.0 99.0 19.0 1.0 99.0 20.0 76.0 24.0 24.0 76.0 24.0 參考文獻清單
Dickens M,Priestley N及 Strohl W: In vivo and in vitro bioconversion of ε-rhodomycinone glycoside to doxorubicin: Function of DauP, DauK, and DoxA. (1997) J. Bacteriol. 179: 2641-2650 。
Di Marco A, Silvestrini R, Gaetani M, Soldati M, Orezzi P, Dasdia T, Scarpinato BM, Valentini L: 'daunomycin', a new antibiotic of the rhodomycin group. (1964) Nature 15: 706-707 〇
Hopwood DA, Bibb MJ, Chater KF, Kieser T, Bruton CJ, Kieser HM, Lydiate DJ,Smith CP,Ward JM及 Schrempf H:
Genetic Manipulation of Streptomyces: a Laboratory Manual. (1 985) John Innes Foundation,Norwich °
Sambrook J, Fritsch EF及 Maniatis T: C7o«kg._ a Laboratory Manual. (1989)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Cold Spring Harbor, NY。 133759.doc -22- 200916576
Strohl W.R, Bartel P, Connors NC, Zhu C, Dosch D, Beale JM, Floss HG, Stuzman-Engwall K, Otten SL 及
Hutchinson Biosynthesis of natural and hybrid polyketides by anthracycline-producing streptomycetes 0 (1989)第 68-84 頁,C.L. Hershberger,SW Queener 及 G Hegeman(編)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of industrial micro-organisms. 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 Washington, D.C。
Torkkell S, Kunnari T, Palmu K, Mantsala P, Hakala JA Ylihonko K: The entire nogalamycin biosynthetic gene cluster of Streptomyces nogalater: characterization of a 20-kb DNA region and generation of hybrid structures ° (2001) Molecular Genetics and Genomics 266:276-288。 Torkkell S: Anthracycline antibiotics: Biosynthetic pathway and molecular genetics of nogalamycin, a product of Streptomyces nogalater 0 (2001) Publications in Annales Universitatis Turkuensis-series nr: 275。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為蒽環黴素之道諾黴素類別之生物合成路徑的示意 圖。 圖2為根據本發明產生泛艾黴素及艾達黴素之方法的示 意圖。 圖3為展示本發明之生物轉形菌株在饋以4-脫氧-ε-羅多 133759.doc -23 - 200916576 新酮之後的產生概況之層析圖。Rt=6.0 : 13-二氫-艾達黴 素,Rt=6.9 :艾達黴素,Rt=8.1 : 13-脫氧-艾達黴素, Rt=l 1.0: 4-脫氧-ε-羅多新酮。
133759.doc -24-

Claims (1)

  1. 200916576 十、申請專利範圍: 1.種微生物菌株,其將蒽環黴素(anthracycline)代謝物轉 化為非天然蒽環黴素抗生素。 2·如請求項!之菌株,其中該等蒽環黴素代謝物係選自由 表道諾紅菌素(epidaun〇rubicin)、13_二氫表道諾紅菌 素、4 _表_領地黴素(t-epi-feudomycin)及ε_羅多新酮(ε-rhodomycinone)組成之群。 3. 如請求項1至2中任一項之菌株,其中該等非天然蒽環黴 素抗生素係選自由泛艾黴素(epirubicin)及艾達黴素 (idarubicin)組成之群。 4. 如請求項1之菌株,其中該菌株係選自鏈黴菌屬(genera 少 Ceiy)。 5. 如吻求項4之菌株,其中該菌株較佳選自菌種波賽鏈黴 菌(Streptomyces peucetius)。 6·如μ求項5之菌株,其中該菌株更佳選自亞種波赛鏈黴 菌月灰1種(沿广6/^〇所少ceipewce""*? var. cae以·《>?) 〇 7. 如請求項1之菌株,其包含異源抗性基因 8. 如明求項7之菌株,其中該基因係自鏈黴菌屬分離。 9·如請求項8之菌株’其中該基因較佳自菌種黑胡桃鍵徽 菌如)分離。 戈口明求項i之菌株,其中該菌株提供>2〇〇/。之該等蒽環黴 素代謝物轉化為該等非天然蒽環黴素抗生素之轉化率。 11.如叫求項10之菌株,其中該菌株提供較佳>3〇%之該等蒽 環黴素代謝物轉化為該等非天然蒽環黴素抗生素之轉化 133759.doc 200916576 率。 12.如凊求項U之菌株,其中該菌株提供最佳>40%之該等貧 ^黴素代謝物轉化為該等非天㈣環黴素抗生素之轉化 準〇 13·=用微生物菌株將葱環黴素代謝物轉化為葱環黴素 抗生素之方法。 Μ:請求項::之方法,其中該等葱環黴素代謝物係選自由 s ®素13· —氫表道^紅菌素、4,·表領地徽素 及ε-羅多新酮組成之群。 15·如請求項13至14中 項之方法,其中該等蒽環黴素抗 生素係選自由泛艾徽素及艾達黴素組成之群。 16·如:求項13之方法’其中該菌株係選自鏈黴菌屬。 17_如印求項16之方法,其中該菌株較佳選自波赛鏈黴菌 種0 18.如请求項17之方法,其中該菌株更佳選自亞種波赛鍵徽 卤青灰變種。 如叫求項13之方法’其中該菌株係經基因改造。 月求項1 3之方法’其中該菌株提供>2G%之該等蒽環黴 素^謝物轉化為該等非天環黴素抗生素之轉化率。 π :长項2G之方法’其中該方法提供較佳>3㈣之該等蒽 衣黴素代謝物轉化為該等非天然蒽環黴素抗生素之轉化 率。 ^求項21之方法’其中該菌株提供最佳>4〇%之該等葱 衣黴素代謝物轉化為該等非天然蒽環黴素抗生素之轉化 133759.doc 200916576 率。 23.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中用於生物轉形作用之粗蒽環黴 素代謝物之純度為>60%。 24.如請求項23之方法,其中用於生物轉形作用之粗蒽環黴 素代謝物之純度較佳為>80〇/〇。 25·如明求項24之方法,其中用於生物轉形作用之粗蒽環黴 素代謝物之純度最佳為>9〇〇/0。 26.如%求項13之方法,其中在任何時間使用樹脂來吸附該 等蒽環黴素代謝物或蒽環黴素抗生素。 27’如清求項26之方法’其中該樹脂係選自由離子型及非離 子型吸附劑組成之群。 28·如請求項27之方法,其中該樹脂係選自聚苯乙稀之群。 29.如睛求項28之方法’其中該樹脂係選自由XAD-7及 Diai〇n ΗΡ-20組成之群。 3 0·如凊求項26之方法 加。 3 1.如請求項3 〇之方法 加。 其中該樹脂係以1_100 g/l之量添 其中該樹脂較佳以10_50 g/1之量添 3 2 ·如清求項3 1之方沐 ^ , 加。 方心其中該樹脂最佳以15jg/1之量添 33. 一種表道諾紅菌素 徽素或ε-羅多新網之用^紅菌素、4'_表-領地 蒽環黴素抗生素。 …、使用微生物菌株轉化為 133759.doc
TW097132264A 2007-08-24 2008-08-22 Genetically modified strains for biotransformations in anthracycline production TW200916576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7016622A EP2042608B1 (en) 2007-08-24 2007-08-24 Genetically modified Streptomyces strains for biotransformations in anthracycline productio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16576A true TW200916576A (en) 2009-04-16

Family

ID=38983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32264A TW200916576A (en) 2007-08-24 2008-08-22 Genetically modified strains for biotransformations in anthracycline production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2042608B1 (zh)
AT (1) ATE457038T1 (zh)
DE (1) DE602007004672D1 (zh)
ES (1) ES2338596T3 (zh)
PL (1) PL2042608T3 (zh)
PT (1) PT2042608E (zh)
TW (1) TW20091657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2005B (zh) * 2014-02-20 2016-06-29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链霉菌菌株spc6-50-1的诱变筛选方法及应用
DE102014208194A1 (de) 2014-04-30 2015-11-05 Heraeus Deutschland GmbH & Co. KG Aufreinigung von Epidaunorubicin
CN107541481B (zh) * 2016-06-23 2021-07-02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一种产表阿霉素的基因工程菌及其应用
CN111187746B (zh) * 2018-11-15 2022-11-22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一种基因工程菌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42608B1 (en) 2010-02-03
EP2042608A1 (en) 2009-04-01
PT2042608E (pt) 2010-03-22
ATE457038T1 (de) 2010-02-15
DE602007004672D1 (de) 2010-03-25
PL2042608T3 (pl) 2010-06-30
ES2338596T3 (es) 2010-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adduri et al. Production of the antitumor drug epirubicin (4′-epidoxorubicin) and its precursor by a genetically engineered strain of Streptomyces peucetius
TWI374187B (en) Genetically modified strains producing anthracycline metabolites useful as cancer drugs
Holkar et al. Rhodomycin analogues from Streptomyces purpurascens: isol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TW200916576A (en) Genetically modified strains for biotransformations in anthracycline production
JP4521145B2 (ja) 抗生物質カプラザマイシン類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Arn et al.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ctinomycetes strains from Switzerland and their biotechnological potential
Méndez et al. On the generation of novel anticancer drugs by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the use of combinatorial biosynthesis to produce novel drugs
AU2008361598B2 (en) Genetically modified strains for biotransformations in anthracycline production
Hautala et al. Studies on a second and third ring cyclization in anthracycline biosynthesis
WO1997041248A1 (fr) Nouveaux antibiotiques rk-1061 et procede pour leur preparation
Tornus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four genes from the granaticin biosynthetic gene cluster of Streptomyces violaceoruber Tü22 involved in the biosynthesis of L-rhodinose
CN1298453A (zh) 制备阿霉素的方法
RU2798195C1 (ru) Штамм Streptomyces mirabilis KB13 - продуцент дутомицина
FI107739B (fi) Aklasinomysiinin biosynteesiin liittyvä geeniryhmittymä ja sen käyttö geenitekniikassa
CA2354030A1 (en) Micromonospora echinospora genes encoding for biosynthesis of calicheamicin and self-resistance thereto
Voitsekhovskaia et al. Baikalomycins AC, New Aquayamycin-Type Angucyclines Isolated from Lake Baikal Derived sp. IB201691-2A.
JP4759756B2 (ja) 抗生物質カプラザマイシンd、g、d1、g1とその製造法
WO2013031975A1 (ja) フシコクシンaの生合成中間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合成酵素
Pageni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chalcosyltransferase (gerGTII) in dihydrochalcomycin biosynthesis
Kallio Type II aromatic polyketide biosynthetic tailoring enzymes: diversity and adaptation in Streptomyces secondary metabolism.
Shepherd Combinatorial Biosynthetic Derivatization of the Antitumoral Agent Gilvocarcin V
Wu Discovery of novel antibiotics from actinomycetes by integrated metabolomics &
WO2004057011A1 (ja) 抗生物質カプラザマイシンd、g、d1およびg1とその製造法
KR20090092481A (ko) 안트라사이클린 계열 항암제 에피루비신의 생합성 방법,안트라사이클린 계열 신규 당치환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3174884A (ja) rhoG遺伝子およびそ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