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15800A - In-order data delivery during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Google Patents

In-order data delivery during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15800A
TW200915800A TW097129968A TW97129968A TW200915800A TW 200915800 A TW200915800 A TW 200915800A TW 097129968 A TW097129968 A TW 097129968A TW 97129968 A TW97129968 A TW 97129968A TW 200915800 A TW200915800 A TW 20091580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packet
timer
target base
source ba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299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ai Yiu Duncan Ho
Francesco Grilli
Masato Kitazoe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915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1580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200915800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揭示案大體而言係關於通信’且更特定言之係關於用 於在無線通信系統中於交遞時將資料發送至使用者設備 (UE)之技術。 本申請案主張2007年8月6日申請之名為「無線通信系統 中於交遞時依序資料傳遞(IN-ORDER DATA DELIVERY DURING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 SYSTEM)」的臨時美國申請案序號第60/954,300號之優先 權,該案已讓與給其受讓人且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先前技術】 無線通信系統經廣泛布署以提供諸如語音、視訊、封包 資料、訊息傳遞、廣播等之各種通信内容。此等無線系統 可為能夠藉由共用可用系統資源而支援多個使用者之多重 存取系統。該等多重存取系統之實例包括分碼多重存取 (CDMA)系統、分時多重存取(TDMA)系統、分頻多重存取 〇 (FDMA)系統、正交FDMA (OFDMA)系統及單載波FDMA (SC-FDMA)系統。 無線通信系統可包括可支援任何數目之UE之通信的任 I 何數目之基地台。UE可為行動的,且當UE在系統周圍移 動時’ UE可自源基地台交遞至目標基地台。在交遞時, 源基地台可具有未發送至UE之資料,且系統亦可具有待 發送至UE之新資料。可能需要以恰當次序且儘可能快並 有效地發送來自源基地台之未發送資料及來自系統之新資 133687.doc 200915800 料0 f發明内容】 料=Γ於在一無線通信系、”於交遞時執行依序資 =::。,可執行自—源基地台至-目標基地 該源基地台可將用於該证之封包轉遽至該目 “ “ 1等轉遞之封包可包括未發送至該UE之封包 以及運送巾之封包。目標基地台亦可接㈣ 於UE之新封包。 之用
在一態樣中,目標基地台可在自間道器至UE之資料路 徑已自源基地台切換至目標基地台之後起動—計時器。該 計時器可設;t為㈣值或可組態值,此可基於各種因素^ 判定或更新。該計時器可在接收⑴來自該閘道器之用於該 U E之一第一新封包或(丨丨)一指示該資料路徑之該切換之完 成的訊息後即被起動。肖目標基地台可在任何新封包之前 將在該計時器期滿之前所接收之轉遞封包發送至。該
目標基地台可將該等轉遞封包發送至UE而不等待該計時 器期滿,且可在該計時器期滿之後將新封包發送至ue。 此可確保所轉遞之封包及新封包至UE的依序傳遞。 下文進一步詳細地描述本揭示案之各種態樣及特徵。 【實施方式】 本文所描述之技術可用於各種無線通信系統’諸如 CDMA、TDMA、FDMA、0FDMA、SC_FDMA及其他系 統。術語「系統」與「網路」常常可互換使用。cdma系 統可實施諸如通用陸上無線電存取(UTRA)、cdma2〇〇〇等 133687.doc 200915800 之無線電技術。UTRA包括寬頻CDMA (WCDMA)及CDMA 之其他變體。cdma2000 涵蓋 IS-2000、IS-95 及 IS-856 標 準。TDMA系統可實施諸如全球行動通信系統(GSM)之無 線電技術。OFDMA系統可實施諸如演進型UTRA (E-UTRA)、超行動寬頻(UMB)、IEEE 802.1 1 (Wi-Fi)、IEEE 802.16 (WiMAX)、IEEE 802.20、Flash-OFDM®等之無線 電技術。UTRA及E-UTRA為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之 部分。3GPP長期演進(LTE)為UMTS之使用E-UTRA的即將 到來版本,其在下行鏈路上使用OFDMA且在上行鏈路上 使用 SC-FDMA。UTRA、E-UTRA、UMTS、LTE及 GSM描 述於來自名為「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之組織的文 件中。cdma2000及UMB描述於來自名為「第三代合作夥 伴計劃2」(3GPP2)之組織的文件中。為清楚起見,下文對 於LTE描述該等技術之特定態樣,且LTE術語用於下文描 述之大部分中。 圖1展示一無線通信系統1 〇〇,其可為LTE系統。系統 1〇〇可包括演進型節點B(eNB)及由3GPP描述之其他網路實 體。為簡單起見,僅兩個eNB 120及122以及一個行動性管 理實體/系統架構演進(MME/SAE)閘道器130展示於圖1 中。eNB可為與UE通信之固定台且亦可稱為節點B、基地 台、存取點等。eNB可提供優於習知基地台之經增強的功 能性,諸如,行動性管理。eNB之覆蓋區域可分割成多個 (例如,三個)較小區域。在3GPP中’術語「小區」可指代 eNB之最小覆蓋區域及/或伺服此覆蓋區域之eNB子系統。 133687.doc 200915800 在3GPP2中’術語「扇區」可指代基地台之最小覆蓋區域 及/或伺服此覆蓋區域之基地台子系統。為清楚起見,小 區之3GPP概念用於下文描述中。 eNB 120及122可經由X2介面彼此通信,χ2介面可為邏 輯或實體介面。eNB 120及122可經由S1介面與sAe閘道器 130通信。SAE閘道器130可支援諸如封包資料、Ip語音 (VoIP)、視訊、訊息傳遞等之資料服務。sae閘道器13〇亦 可稱為存取閘道器、封包資料網路(PDN)閘道器、閘道器 「 GPRS支援節點(GGSN)、封包資料服務節點(pDSN)等。 SAE閘道器130可耦接至核心及/或資料網路14〇(例如,網 際網路)且可與耦接至核心/資料網路14〇之其他實體(例 如’达端伺服器及終端機)通信。eNB 120及122以及SAE閘 道器 130 之功能在名為「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E-UTRAN); Overall description; Stage 2」之3GPP TS 36.300中描述,其為公開可得的。 l' UE 110可經由下行鏈路及上行鏈路與eNB 1 20及/或eNB 122通信。下行鏈路(或前向鏈路)指代自eNB至UE之通信 鏈路’且上行鏈路(或反向鏈路)指代自UE至eNB之通信鏈 路。UE 110可為固定的或行動的且亦可稱為行動台、終端 機、存取終端機、用戶單元、台等。UE 110可為蜂巢式電 話、個人數位助理(PDA)、無線數據機、無線通信器件、 掌上型器件、膝上型電腦、無繩電話等。 圖2展示用於lte中之使用者平面的實例協定堆疊200。 133687.doc 200915800 使用者平面經由服務eNB在UE 1 10與SAE閘道器130之間載 運訊務資料,服務eNB可為eNB 120或122。每一實體維持 用於與另一實體之通信的協定堆疊。每一協定堆疊通常包 括一網路層(L3)、一鏈路層(L2)及一實體層(L1)。UE及 SAE閘道器可使用網路層處之網際網路協定(IP)交換資 料。用於傳輸控制協定(TCP)、使用者資料報協定(UDP)及/ 或其他協定之較高層資料可囊封於IP封包中,該資料可經 由服務eNB在UE與SAE閘道器之間交換。 r 鏈路層通常視無線網路技術而定。對於LTE中之使用者 %» 平面,用於UE之鏈路層由用於封包資料聚合協定 (PDCP)、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及媒體存取控制(MAC)之 三個子層構成,其終止於服務eNB處。UE進一步經由實體 層處之E-UTRA空中鏈路介面與服務eNB通信。服務eNB可 經由IP及用於鏈路及實體層之依賴技術之介面與SAE閘道 器通信。 每一實體處之協定堆疊包括傳輸路徑及接收路徑。在傳 CJ 輸路徑中,每一層/子層可接收來自下一較高層/子層之服 務資料單元(SDU)且可產生用於下一較低層/子層之協定資 •料單元(PDU)。自給定層/子層發送之PDU可為在下一較低 層/子層處接收之SDU。對於給定層/子層,可能存在或可 能不存在用於彼層之在SDU與PDU之間的一對一映射。在 接收路徑中,每一層/子層可接收來自下一較低層/子層之 PDU且可將SDU提供至下一較高層/子層。鏈路層中之協定 可提供各種功能。PDCP、RLC及MAC之功能描述於前述 133687.doc •10· 200915800 3GPP TS 36.300 中及名為「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Radio Interface Protocol Architecture」之3GPP TS 25.301中,其為公開可得的。 PDU或SDU亦可稱為封包。 返回參看圖1,UE 110可最初與eNB 120通信以用於與 SAE閘道器130之資料交換。UE 110可為行動的且可執行 自eNB 120至eNB 122的交遞。對於交遞,eNB 120可稱作 源eNB,且eNB 122可稱作目標eNB。在交遞之後,UE 110 可與eNB 122通信以用於與SAE閘道器130之資料交換。在 交遞之前eNB 120可為用於UE 110之服務eNB,且在交遞 之後eNB 122可為用於UE之服務eNB。 圖3展示用於UE 110之自源eNB 120至目標eNB 122之交 遞的實例呼叫流程300。源eNB可組態用於UE之量測程序 (步驟1),且UE可將量測報告發送至源eNB(步驟2)。源 eNB可做出交遞(HO)UE之決策(步驟3)且,可將交遞請求 訊息發出至目標eNB(步驟4)。目標eNB可執行容許控制且 可接受UE之交遞(步驟5)。目標eNB接著可將交遞請求確 認(Ack)訊息傳回至源eNB(步驟6)。源eNB接著可將交遞命 令訊息發送至UE(步驟7)。 在交遞之前,源eNB可接收來自SAE閘道器之用於UE之 資料(步驟A),且可將資料發送至UE(步驟B)。在於步驟7 中發送交遞命令訊息之後,源eNB可將用於UE之緩衝資料 轉遞至目標eNB(步驟C及D)。所轉遞之資料可包括未發送 至UE之資料,以及運送中(例如,發送但未被UE成功地接 133687.doc -11 - 200915800 收)之資料。目標eNB可緩衝自源eNB接收之資料(步驟E)。 在於步驟7中接收交遞命令後,UE即可與源eNB分離且 可與目標eNB同步。UE可執行與目標eNB之同步,且可開 始獲取上行鏈路時序提前(步驟8)。目標eNB可以資源分配 及UE之時序提前(TA)做出回應(步驟9)。一旦UE已成功存 - 取目標eNB,則UE可將一交遞證實訊息發送至目標eNB, 以指示完成UE之交遞程序(步驟10)。 目標eNB可發送交遞完成訊息以通知MME/S AE閘道器
/ UE已改變eNB(步驟11)。MME/SAE閘道器接著可切換UE \ - 自源eNB至目標eNB之資料路徑(步驟G)。MME/SAE閘道 器亦可將交遞完成確認訊息傳回至目標eNB(步驟1 2)。目 標eNB可將釋放資源訊息發送至源eNB以指示UE之成功交 遞(步驟13)。在接收釋放資源訊息後,源eNB即可釋放用 於UE之資源(步驟14)。 在步驟11中接收交遞完成訊息之前,MME/SAE閘道器 可繼續將用於UE之資料發送至源eNB(步驟F)。源eNB可繼 1,^ 續將用於UE之資料轉遞至目標eNB(步驟H)。在步驟11中 接收交遞完成訊息之後,MME/SAE閘道器可將用於UE之 - 資料發送至目標eNB(步驟I)。目標eNB可將自源eNB轉遞 之資料及自MME/SAE閘道器接收之資料發送至UE(步驟 J)。 圖4展示用於UE 110之自源eNB 120至目標eNB 122之交 遞的另一實例呼叫流程400。在此實例中,MME及SAE閘 道器為獨立實體。呼叫流程400之步驟1至7可分別對應於 133687.doc •12- 200915800 圖3中之呼叫流程300的步驟1至7。 在於步驟7中發送交遞命令訊息之後,源eNB可發送SN 狀態轉移訊息,該SN狀態轉移訊息可傳達源eNB處用於 UE之關於PDCP的傳輸器及接收器狀態(步驟8)。狀態資訊 可包括⑴在源eNB處順次接收的最後一個PDCP SDU之 PDCP序號(SN)及(ii)用於待發送至UE之資料的下一個 PDCP SN。目標eNB可使用傳輸器及接收器狀態資訊以保 留UE之PDCP狀態。 呼叫流程400之步驟9至11可分別對應於圖3中之呼叫流 程300之步驟8至10。在於步驟11中接收來自UE之交遞證 實訊息之後’目標eNB可將路徑切換請求訊息發送至MME 以通知MME UE已改變eNB(步驟12)。MME可將使用者平 面更新請求訊息發送至SAE閘道器(步驟13)。 SAE閘道器可接著將用於UE之資料路徑自源eNB切換至 目標eNB(步驟F)。SAE閘道器亦可將一或多個r結束標 誌」封包發送至源eNB,且可接著朝向源eNB釋放資源(步 驟14)。結束標誌封包可能不含有使用者資料且可指示自 SAE閘道器發送至源eNB之資料的結束。SAE閘道器亦可 將使用者平面更新回應訊息傳回至MME(步驟15)。MME可 將路徑切換請求確認訊息傳回至目標eNB以證實修補切換 請求訊息(步驟16)。目標eNB可將釋放資源訊息發送至源 eNB以指示UE之成功交遞(步驟17^在接收釋放資源訊阜 後,源eNB即可釋放用於UE之資源(步驟1 8)。 在交遞之前,源eNB可接收來自SAE閘道器之用於UE2 133687.doc 200915800 資料(步驟A)且可將資料發送至UE(步驟在於步驟7中 發送交遞命令訊息之後,源eNB可將用於UE之緩衝資料轉 遞至目標eNB(步驟c及D) ’且目標eNB可緩衝所轉遞之資 料(步驟E) °在將資料路徑切換至目標eNB時,源eNB可接 收來自SAE閘道器之一或多個結束標誌封包(步驟丨4卜源 eNB可繼續將用sUE之資料轉遞至目標eNB(步驟g卜且當 已轉遞用於UE之所有資料時可發送一結束標誌封包(步驟 H)。目標eNB可將自源eNB轉遞之資料及自MME/SAE閘道 器接收之資料發送至UE(步驟J)。 圖3及圖4展示用sUE之自源eNB至目標eNB之交遞的兩 個實例呼叫流程。UE之交遞亦可以其他呼叫流程執行。 圖5展不交遞時在下行鏈路上用於UE之封包(例如, PDCP SDU)的轉遞。在交遞之前,議閘道器可經由㈣ 面將用於UE之封包發送至源eNB(圖4中之步驟A)。源eNB 可緩衝、處理且傳輸此等封包至UE(圖4中之步驟b)。在交 遞時之某點處,用於UEi資料路徑自源eNB切換至目標 6ΝΒ(圖4中之步驟F)。自此點向前,SAE閘道器可經由^ 介面將用於UE之封包發送至目標eNB(圖4中之步驟j)。 SAE閘道ϋ可將用於即之封包依序發送至源咖及目標 eNB。在交遞時及交遞之後,源eNB可具有未發送至之 用於UE的-些封包。源eNB可經由χ2介面將此等封包轉遞 至目標eNB(圖4中之步驟d及G)。 " 目標eNB可接收來自SAE閑道器以及源_之用於证之 封包。目標祕可(例如)歸因於經由χ2介面之傳輪的額^ 133687.doc 14 200915800 延遲而無序地接收來自SAE閘道器及源eNB之此等封包。 在圖5中展示之實例中,封包可經排序,使得封心為=早 的且封包g為最晚的。目標eNB可在來自源eNB之封包“、 办、匚及3之前接收來自SAE閘道器之封包^及尽。 α、 目標侧可負責在交遞時及交遞之後封包^£之依序傳 遞。目標_可在發送自SAE閘道器所接收之封包中的任 一者之前發送自源_轉遞之所有封包。#目標咖 來自SA關道11之第-封包斗目^eNBTj^種方式確 保在將封包e傳輸至UE之前不再存在自源轉遞之封
V 然而’目標eNB可能未知何時最後—個封包將自源侧 接收在圖3中之呼叫流程3〇〇中,源_繼續轉遞用於UR 之封包至目標携,直至所有封包已轉遞為止。目標趣 未知何時用於UE之最後-個封包已由源侧轉遞。在圖* 中之呼叫流程4GG中,源eNB可發送—結束標誌封包以尸 示用於UE之所有封包已轉遞至目標摘。然而, : 封包可能在運送時丟失且可能未由目標_接收。、 在一態樣中,目標eNB可使用一計時器來判定在將自 議閉道器接收之封包發送至UE之前等待來自源eNB之用 於UE的封包多長時間。目標侧可在其第一次「聽到」關 於UE之SAE閘道器時起動計時器,其可在圖3中之步驟〇 或圖4中之步驟F中之資料路徑切換之後發生 於以下事件中之一者而起動: U基 •當目標eNB接收來自SAE閘道器之用於即之第一封包 I33687.doc 200915800 時, • s目標eNB接收來自SAE間道器之交遞完成確認訊息 (例如,圖3中之步驟12)時, •當目標eNB接收來自MME之路徑切換請求確認訊息 (例如’圖4中之步驟16)時,或 •當上述事件中之任一者中的最早者發生時。 可將圖3之步驟12中之交遞完成確認訊息及圖*之步驟16 中之路徑切換請求確認訊息考慮為指示自源携至目標 〇 測之資料路徑切換之完成的兩個實例訊息。資料路徑切 換之完成亦可以其他方式傳達至目標61^8。 。在圖3巾,目標eNB應在時間上接近地接收來自㈣閉道 器之交遞完成確認訊息及用於UE之第一封包,但由於W "面之非同步本質可以不同次序接收此等兩個項。在圖4 中,目標eNB應在時間上接近地接收來自MME之路徑切換 請求確認訊息及來自SAE閘道器之用於UE之第一封包。圖 3中之步驟G及圖4中之步驟F中之資料路徑切換可能花費可 I’ t時間量來完成。藉由在資料路徑切換完成之後起動計時 器’可避免可變路徑切換延遲,Μ允許使用較短計時器 值。 、 在另一態樣中,與何時計時器可起動無關,計時器可為 適應性的且6又疋為一適合值以便減少封包延遲及封包^ 失。在一設計中,計時器值可基於以下因素中之— 而判定: 1.在源eNB與目標eNB之間的Χ2介面上經歷之負栽, 133687.doc -16- 200915800 2·在源eNB與SAE閘道器之間的S1介面及/或目標侧與 SAE閘道器之間的s 1介面上經歷之負載, 3 ·過去經歷, 4·在先前交遞中自源eNB接收最後一個轉遞之封包所花 費的時間,例如,中值、平均值、方差等, 5. 小區特定因素,例如,小區 寬、滯後值等。 尺寸之函數、系統頻 6. 無線電承載特定因素’例如,延遲要求之函數、最 大位元速率(MBR)、保證位元速率(GBR)等’及 7. 可由共同TCP應用接受之典型最大延遲。 對於因素1,較長計時器值可用於X2介面上之較高負 載,且反之亦然。較長計時器值可提供較多時間來接收自 源祕轉遞之封包。對於因素2,較長計時器值可^源 e_AE閘道器之間的S1介面上的較高負載,且反之亦 然。車乂阻塞S1介面可能導致封白从e 士
此等欽封包化費較長時間到達源eNB 且最終至目標eNB。 Ο 對於因素3及4,許η本哭枯-r分 汁寺时值可基於關於UE之自源eNB至目 標_之先前交遞所獲得的資訊而選擇。對於每-交遞, 目/票漏可判定何時最後—個轉遞之封包自源薦接收。 若最後一個轉遞之封包在訃 XT_ °十夺器期滿之後被接收,則目標 ei Β可丢棄該最後一個 ^ ^ 锝迟之封包,此將指示計時器設定 仔過短。相反,若最 u μ 取傻個轉遞之封包在計時器期滿之前 很久被接收,則計時芎 叫外—* 于器°又疋侍過長。此資訊可用於將計時 益权疋為用於未來交遞 险田值。對於因素5,小區特定 I33687.doc -17· 200915800 因素可能影響si介面上之延遲,其可接著影響封包之轉 遞。 在一設計中,單一計時器值可用於所有UE交遞至目梯 eNB。在另—設計t,$同計時器值可用於不同源eNB, 每一源eNB—個計時器值。在又一設計中,不同計時器值 可用於不同類型之訊務資料及流,其可基於用於該等流之 無線電承載之特性而判定(上文之因素6)。舉例而言,較短 计時器值可用於具有延遲敏感性資料之流(例如,, 且較長計時器值可用於容忍延遲資料(例如’背景下載 大體而言,計時器值可基於任何一或多個因素而選擇, 使得由計時器引入之延遲量可儘可能地減少,同時避免或 減少自源eNB轉遞之封包之丟失。一些因素在上文提供, 且其他因素亦可在選擇計時器值時被考慮。不同值可用於 關於不同服務品質(Q〇S)設定檔之計時器。Q〇s設定檔可與 延遲要求、輸送量要求、優先權及/或資料處置參數相關 聯。 在一設計中,計時器值可如下動態地更新: r⑷={ Γ(Λ_ 1}+△w 若 D(A)>r(H) 若雄-1), 方程式(l) 其中£)⑷為對於至目標eNB之第灸次交遞由源轉遞之最 後一個封包的延遲, 7(无)為第A:次交遞之後的計時器值,及 △up為用於調整計時器值之上升步長且δ〇ν為用於調整 計時器值之下降步長。 133687.doc -18· 200915800 上升步長及下降步長可界定如下: ADN=Aup.il^Q'| , ^ Q ) 方程式(2) 其中Q為在計時器期滿之前接收到最後一個轉遞之封包的 交遞之百分比。 △DN可為Δυρ之一小部分。舉例而言,若Q=99%,則 ADNiUP/99。Λυρ之值可基於聚合速率與剩餘估計誤差之 間的折衷而選擇。Δυρ之較大值可提供較快聚合,而“之 (\ 較小值可提供較小剩餘估計誤差。 在方程式⑴所展示之設計中,計時器值對於至目標_ 之每一交遞可動態地更新。若自源截轉遞之最後一個封 包的延遲大於當前計時器值,則計時器值增加較大上升步 長‘P。否則,計時器值減少較小下降步長^ν。計時器值 應聚合至如下之點:其切百分比之交遞具有在計時器值 内轉遞之最後一個封包,且1〇〇_Q百分比之交遞具有在叶 冑器值之後轉遞之最後一個封包。Q可經選擇以在交遞處 $成所要封包丟失效能,且可等於80、90、95、99或某其 他值。 〃 在一設計中,目標eNB可⑴在計時器期滿之前,將自源 eNB接收之所有封包發送至UE,及(ii)在計時器 之' 後,丢棄自源eNB接收之所有封包。此設計可簡化計時器 之實施及目標eNB之操作。在另_設計中,目標咖甚至 可在計時器期滿之後仍繼續接收來自源eNB之封包,且可 在來自SAE閘道器之第一封包未由目標eNB發送至ue之情 133687.doc •19· 200915800 況下’將此等封包發送至UE。在此設計中,目標e]siB甚至 可在計時器已期滿之後及直至來自SAE閘道器之第—封包 由目標eNB被發送至UE,仍繼續將自源eNB接收之封包發 送至UE。 大體而言,本文描述之技術可用於提供在交遞時,於任 何層或子層處,對任何協定之自目標eNB至UE之封包依序 傳遞。舉例而言,該等技術可用於提供pDCP sou、IP封 包等之依序傳遞。
圖6展示交遞時依序資料傳遞之過程6〇〇的設計。過程 600可由目標基地台(例如,目標eNB)執行。目標基地台可 參與UE自源基地台至目標基地台之交遞(例如,如圖3或圖 4中展不)(區塊612)。區塊612可包括圖3或圖4中由目標基 地台對交遞所執行之任冑’或某其他任務集纟。目標基地 台可在自閘道器至UE之資料路徑已自源基地台切換至目 標基地台之後’起動-計時器(區塊614)。閘道器可為⑽ 閘道器、GGSN、PDSN等。 目‘基地σ可接收來自源基地台之用於ue之轉遞之封 包(區塊所轉遞之封包可為由閘道器發送至源基地台 且由源基地台轉遞至目標基地台之封包。目標基地台亦可 接收來自問道器之用於仙之新封包(區塊618)。新封包可 為:閑道器發送至目標基地台但不至源基地台的封包。所 轉遞之封包及新封包可包含ρ 類型之料。 咖、㈣Μ某其他 目標基地台可在任何新封包之前 將在計時器期滿 之前接 133687.doc •20- 200915800 收之轉遞封包發送 赞廷至UE(區塊620)。目標基地台可將所轉 i之封包發送至UE而不等待計時器之期滿, 器期滿之後將新封包發送至UE。在 在冲時 A 王隹S免计中,目標基地 可丟棄在4時器期滿之後接收之轉遞封包。在另一設計 中’若無新封包發送腿,則目標基地台可將在計時器 之期滿之後接收之轉遞封包發送至证。目標基地台可自 源基地台接收指示不再有封包轉遞至目標基地台之结束伊 誌封包(例如,如圖4中展示)。在此情況下,目標基地台可 在接收到結束標誌、封包後即終止計時器,且可在終止計時 器之後將新封包發送至UE。 對於區塊6U,目標基地台可使用計時器之固定值。或 目標基地台可基於⑴源基地台與目標基地台之間的第 -介面上的負冑,⑼源基地台與閘道器之間的第二介面 上的負載,(iii)目標基地台與閘道器之間的第三介面上的 負載,㈣關於其他UE之先前交遞之最後—個轉遞之封包 的資訊,⑺正發送至仰之資料的Q〇s設定槽,及/或⑽其 他資訊而判定計時器之可組態值。目標基地台亦可基於其 他UE之先前交遞之最後一個轉遞之封包的延遲而動態地 更新計時器之值(例如,如方程式(丨)中展示)。 目標基地台可發送第-訊息以起始資料路徑自源基地台 至目標基地台之切換且可接收指示資料路徑之切換之完成 的第二訊息。對於區塊614,目標基地台可⑴在接收第二 訊息後,(ii)在接收來自閘道器之用於UE之第一新封包 後,(iii)在事件⑴及(ii)中之較早者發生後,或(iv)在某其 133687.doc -21 · 200915800 他事件發生後即起動計時器。第—訊息可包含交遞完成訊 息,且第二訊息可包含交遞完成確認訊息(如圖3中展示)。 第δί1息亦可包含路徑切換請求訊息,且第二訊息可包含 路徑切換請求確認訊息(如圖4中展示)。第一訊息及第二訊 息亦可包含其他訊息。 圖7展不父遞時依序資料傳遞之裝置7〇〇的設計。裝置 包括用以參與仰自源基地台至目標基地台之交遞的模 組712、用以在自閘道器至证之資料路徑已自源基地台切 換至目標基地台之後起動—計時器的模組714、用以接收 來自源基地台之用於UE之轉遞之封包的模組716、用以接 收來自閘道器之用於UE之新封包的模組718,及用以在任 何新封包之前將在計時器期滿之前接收之轉遞之封包發送 至UE的模組720。 / 8展示交遞時接收資料之過程_的設計。過程800可 藉=UE來執行。UE可在仙自源基地台交遞至目標基地台 ^前接收來自源基地台之封包(區塊812)。仙可執行自源 地台至目標基地台之交遞(例如’如圖3或圖4中展示韻 ( 814)。UE可在交遞之後接收來自目標基地台之封包(區 目標基地台可在自間道器至UE之資料路徑已自源 土也口切換至目標基地台之後起動一計時器 IS來自源基地台之…之轉遞之封包及來二 器之用於紙新封包。目標基地台可在任 ^ ==時器期滿之前接收之轉遞封包發送 °日’盜之期滿之前接收來自目標基地台之轉遞封包,且可 133687.doc •22- 200915800 在計時器之期滿之後接收來自目標基地台之新封包。 圖9展示用於在交遞時接收資料之裝置9〇〇的設計。裝置 900包括用以在UE自源基地台交遞至目標基地台之前接收 來自源基地台之封包的模組912、用以執行自源基地台至 目標基地台之交遞的模組914,及用以在交遞之後接收來 自目標基地台之封包的模組916,其中目標基地台在任何 新封包自閘道器接收之前將在計時器期滿之前自源基地台 接收之轉遞封包發送至UE。 圖7及圖9之模組可包含處理器、電子器件、硬體器件、 電子組件、邏輯電路、記憶體等,或其任何組合。 圖10展示目標eNB/基地台122及UE 110之設計的方塊 圖。在此設計中,eNB 122配備有T個天線l〇34a至1034t, 且UE 110配備有R個天線1〇52a至i〇52r,其中大體而言T21 且 R21。 在eNB 122處’傳輸(TX)資料處理器1〇2〇可自一資料源 1012接收一或多個1;£之資料。丁乂資料處理器1〇2〇可基於 對於每一 UE選擇之一或多個編碼及調變機制處理(例如, 編碼、交錯及調變)用於彼UE之資料以獲得資料符號D TX 多輸入多輸出(ΜΙΜΟ)處理器103〇可多工所有UEi資料符 號與導頻符號、處理(例如,預編碼)經多工之符號,且將 T個輸出符號流提供至τ個調變器(^〇〇)10323至1〇32t。每 一調變器1032可處理各別輸出符號流(例如,對於正交分 頻夕工(OFDM))以獲得輸出樣本流。每一調變器IQ”可進 一步處理(例如,轉換至類比、放大、濾波及增頻轉換)輸 133687.doc -23· 200915800 出樣本流以獲得下行鏈路信號。來自調變器觀⑷㈣ 之τ個下行鏈路信號可分別經由丁個天線1〇3物至麵而傳 輸。
在UE 110處,天線1〇52&至1〇521>可接收來自〇ΝΒ 122之 下行鏈路信號且將所接收之信號分別提供至解調變器 〇^厘〇1))1054&至1054r。每一解調變器1〇54可調節(例 如,濾波、放大、降頻轉換及數位化)各別所接收信號以 獲得樣本且可進一步處理該等樣本(例如,對於〇fdm)以 獲得所接收符號。ΜΙΜΟ偵測器1060可對來自所有R個解 調變器1054a至l〇54r之所接收符號執行ΜΙΜ〇偵測且提供 經偵測之符號。接收(RX)資料處理器1〇7〇可處理(例如, 解調變、解父錯及解碼)經偵測之符號且將用於Ue 1〗〇之 經解碼之資料提供至資料儲集器1072。大體而言,藉由 ΜΙΜΟ偵測器1060及RX資料處理器1〇7〇進行之處理與藉由 eNB 122處之ΤΧ ΜΙΜΟ處理器1030及ΤΧ資料處理器1〇2〇進 行之處理互補。 在上行鏈路上,在UE 110處,來自資料源1 〇78之資料及 信號傳輸可由ΤΧ資料處理器1080處理,由ΤΧ ΜΙΜΟ處理 器1082(若可應用)進一步處理、由調變器i〇54a至l〇54r調 節,且經由天線1052a至1052r傳輸。在eNB 122處,來自 UE 1 10之上行鏈路信號可由天線1034接收,由解調變器 1032調節,由ΜΙΜΟ偵測器1036偵測,且由RX資料處理器 1 03 8處理以獲得由UE 110傳輸之資料及信號傳輸。
控制器/處理器1040及1090可分別指導在eNB 122及UE 133687.doc •24- 200915800 110處之操作。控制器/處理器1〇4〇可實施或指導圖6中之 過程600及/或本文描述之技術之其他過程。控制器/處理器 1090可實施或指導圖8中之過程8〇〇及/或本文描述之技術 之其他過程。記憶體1042及1〇92可儲存分別用於eNB 122 及UE 110之資料及程式碼。排程器1〇44可排程UE用於下 行鏈路及/或上行鏈路傳輸且可為經排程之UE提供資源指 派。通信(Comm)單元1〇46可支援與其他網路實體之通 信,諸如經由X2介面與源eNB 12〇之通信及經由S1介面與 SAE閘道器130之通信。 應理解,所揭示之過程中之步驟的特《次序或層級係例 示)·生方法之《例。基於設計偏好,應理解,可重新排列 該等過程中之步驟的特定次序或層級,同時保持在本揭示 案的範疇内。隨附方法項以樣本次序呈現各種步驟之要 素,且並不意謂限於所呈現之特定次序或層級。 彼等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可使用多種不同技術及技 藝中之任-者來表示資訊及信&。舉例而言,可藉由電 S、電流、電磁波、磁場或磁粒子、光場或光粒子,或其 任何組合來表示遍及以上描述所引用之資料、指令、命 令、資訊、信號、位元、符號及碼片。 彼等熟習此項技術者應進一步瞭解,可將結合本文之揭 示内容所描述之各種說明性邏輯區塊、模組、電路及演算 法步驟實施為電子硬體、電腦軟體,&兩者之组合。為清 楚說明硬體與軟體之此互換性,上文已大體在魏性方: 描述了各種說明性組件、區塊、模組、電路及步驟。該功 133687.doc -25- 200915800 能性是實施為硬體還是軟體視特定應用及強加於整個系統 之設計約束而定。熟習此項技術者可對於每一特定應用以 不同方式實施所描述之功能性,但該等實施決策不應被解 譯為會導致偏離本發明之範疇。 結合本文之揭示内容所描述之各種說明性邏輯區塊、模 組及電路可用通用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特殊 應用積體電路(ASIC)、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或其他可 程式化邏輯器件、離散閘或電晶體邏輯、離散硬體組件, 或其經設計以執行本文所描述之功能的任何組合來實施或 執行。通用處理器可為微處理器,但在替代實施例中,處 理器可為任何習知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狀態機。 亦可將處理器實施為計算器件之組合,例如,Dsp與微處 理器之組合、複數個微處理器、結合Dsp核^之—或多個 微處理器’或任何其他該組態。 可將結合本文之揭示内容所描述之方法或演算法的步驟 直接具體化於硬體、由處理器所執行之軟體模組,或兩者 之組σ中。軟體模組可駐留於RAM記憶體、快閃記情體、 記憶體、EPR0M記憶體、郎削似憶體、暫存、、 硬碟、抽取式碟片、CD_R⑽’或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任何 其他形式之料媒體巾。❹性儲存㈣㈣至處理器, 乂使侍處理态可自儲存媒體讀取資訊且寫入資訊至儲存媒 體。在替代性實施射,赌存媒體可與處理器成-體式。、 處理器及儲存媒體可駐留於ASICt。ASIC可駐留於使用 者、-、端機中。在替代性實施例中,處理器及儲存媒體可作 133687.doc -26 - 200915800 為離散組件而駐留於使用者終端機中。 在-或多_示性設計巾,所描述之功能可以硬體、軟 體、動體或其任何組合來實施。若以軟體實施,該等功能 可作為-或多個指令或程式碼储存於電腦可讀媒體上或經 由電腦可讀媒體而傳輸。電腦可讀媒體包括電腦儲存媒體 及通信媒體(包括有助於將電腦程式自一個地方轉移至另 一個地方的任何媒體)兩者。儲存媒體可為可由通用電腦 或專用電腦存取的任何可用媒體。借助於實例且非限制, 該電腦可讀媒體可包含RAM、r〇m、EEPRC)m、CD_RC)m 或其他光碟料IM牛、磁碟儲#器件或其他磁性儲存器 件、或可用於以指令或資料結構之形式載運或儲存所要程 式碼構件且可由通用電腦或專用電腦,或者通用處理器或 專用處理H存取的任何其他媒體1,任何連接恰當地稱 作電腦可讀媒體。舉例而言,若使用同軸電纜、光纖電 纔、雙絞線、數位用戶線(DSL),或諸如紅外、無線電及 微波之無線技術而自網站、伺服器或其他遠端源傳輸軟 體,則同軸電纜、光纖電纜、雙絞線、DSL,或諸如紅 外、無線電及微波之無線技術包括在媒體之定義中。如本 文所用之磁碟及光碟包括緊密光碟(CD)、雷射光碟、光 碟、數位化通用光碟(DVD)、軟性磁碟及藍光光碟,其中 磁碟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生資料,而光碟用雷射以光學方式 再生 > 料。上述各項之組合亦應包括在電腦可讀媒體之範 疇内。 提供本揭示案之先前描述以使任何熟習此項技術者能夠 133687.doc • 27- 200915800 進行或使用本揭示案。彼等热習此項技術者將顯而易見對 本揭示案之各種修改,且本文中所界定之一般原理可在不 偏離本揭示案之精神或範疇之情況下應用於其他變型。因 此’本揭示案不欲限於本文所描述之實例及設計,而符合 與本文所揭示之原理及新穎特徵一致之最廣泛範疇。 【圖式簡單說明】 圖1展示一無線通信系統。 圖2展示各種實體處之實例協定堆疊。
圖3及圖4展示用於UE之交遞的兩個實例呼叫流程。 圖5展示交遞時用於ue之封包的轉遞。 圖6展示交遞時依序資料傳遞之過程。
圖7展示用於交遞時依序資料傳遞之裝置。 圖8展示交遞時依序接收資料之過程。 圖9展示用於交遞時依序接收資料之裝置。 圖10展示基地台及UE之方塊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 110 120 122 130 無線通信系統 使用者設備(UE) 演進型節點B(eNB)/服務eNB/源eNB 演進型節點B(eNB)/目標eNB/基地台 々亍動性管理實體/系統架構演進(MME/SAE) 閘道器 140 核心/資料網路 協定堆疊 133687.doc -28- 200 200915800 300 呼叫流程 400 呼·叫流程 葭置 700 々 712 用以參與UE自源基地台至目標基地台之交 遞的模組 714 用以在自閘道器至UE之資料路徑已自源美 - 地台切換至目標基地台之後起動一計時= 的模組 盗 #716 用以接收來自源基地台之用於UE<轉遞之 封包的模組 718 用以接收來自閘道器之用於UE之新封包的 模組 720 用以在任何新封包之前將在計時器期滿之 前接收之轉遞之封包發送至UE的模組 900 裝置 912 用以在UE自源基地台交遞至目標基地台之 ij 前接收來自源基地台之封包的模組 914 用以執行自源基地台至目標基地台之交遞 的模組 916 用以在交遞之後接收來自目標基地台之封 包的模組 1012 資料源 1020 傳輸(TX)資料處理器 1030 TX多輸入多輸出(ΜΙΜΟ)處理器 133687.doc -29- 200915800 1.. 1032a 調變器(MOD) 1032t 調變器(MOD) 1034a 天線 1034t 天線 1036 ΜΙΜΟ偵測器 1038 RX資料處理器 1039 資料儲集器 1040 控制器/處理器 1042 記憶體 1044 排程器 1046 通信(Comm)單元 1052a 天線 1052r 天線 1054a 解調變器(DEMOD)/調變器 1054r 解調變器(DEMOD)/調變器 1060 ΜΙΜΟ偵測器 1070 接收(RX)資料處理器 1072 資料儲集器 1078 資料源 1080 ΤΧ資料處理器 1082 ΤΧ ΜΙΜΟ處理器 1090 控制器/處理器 1092 記憶體 a 封包 133687.doc -30- 200915800 b c d e f g LI L2 L3 SI X2 封包 封包 封包 封包 封包 封包 實體層 鏈路層 網路層 介面 介面
133687.doc -31

Claims (1)

  1. 200915800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方法,其包含: 參與一使用者設備_)自一源基地台至一目 之交遞; 換閘道器至該仙之資料路徑已自該源基地台切 換至》亥目標基地台之後,起動一計時器· 接收轉遞自該源基地台之用於該UEi封包; 接收來自該閘道器之用於該UEi新封包^及 ^任何新封包之前,將在該計時器期滿之前所接收之 轉遞封包發送至該UE。 2.1°::項1之方法’其中該起動該計時器包含在接收來 ^道器之用於該1^之-第-新封包後,即起動該計 時器。 3.如請求項丨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送第一訊息,以起始該資料路徑自該源基地台至 該目標基地台之切換;及 ^ 和不該資料路徑之該切換完成的第二訊息。 汝月求項3之方法,其中該起動該計時器包含 在接收該第二訊息後或在接收來自該閘道器之用於該 UE之—笛— Λ 新封包後,無論哪個先發生,即起動該計時 5. 6. 如請求項1 # _ 、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訊息包含一交遞完成訊 " 且°亥第二訊息包含一交遞完成確認(Ack)訊息。 如請求項7 + 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訊息包含一路徑切換請 133687.doc 200915800 求訊息 息0 H 後一 "二訊息包含一路徑切換請求確認(Ack)訊
    不等待該計時器之期 如請求項1之方法, 將該等轉遞之封 滿;及 進一步包含: 包發送至該UE而 8. 9. 在該計時器 如請求項1之方法 之期滿之後, 進一步 將該等新封包發送至該UE。 包含: 丟棄在該計時器 如研求項1之方法 在無新封包發送 之後所接收之轉遞 之期滿之後接收的轉遞封包。 '進一步包含: 至該UE之情況下,將在該計時器期滿 封包發送至該UE。 進一步包含: 10·如請求項1之方法 目標基 自該源基地台接收—指示不再有封包轉遞至該 地台之結束標誌封包; 在接收该結束標誌封包後,即終止該計時器;及 在終止該計時器之後,將該等新封 11.如請求項丨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基於該源基地台與該目標基地台之間之—第一介面上 的負載、該源基地台與該閘道器之間之—第二介面上的 負載,及該目標基地台與該閘道器之間之—第三介面上 之負載中的至少一者,判定一用於該計時器之值。 1 2.如清求項1之方法,進—步包含: 基於其他UE之先别交遞之最後一個轉遞之封包的資 訊,判定一用於該計時器之值。 133687.doc 200915800 13. 如請求項1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基於其他UE之先前交遞之最後一個轉遞之封包的延 遲’動態地更新一用於該計時器之值。 14. 如請求項1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基於正發送至該UE之資料之服務品質(Q〇s)設定檔而 選擇一用於該計時器之值,其中不同值用於不同Q〇s設 定檔之該計時器;及 將該計時器設定為該選定值。
    15. 如請求们之方法’其中來自該源基地台之該等轉遞封 匕及來自該閘道之該等新封包包含封包資料聚合協定 (PDCP)服務資料單元(SDU)或網際網路協定封包。 16. —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其包含: 至少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參與一使用者設備(ue)自 -源基地台至一目標基地台之交遞,在一自一閘道器至 該UE之資料路徑已自該源基地台切換至該目標基地台之 後起動-計時H,接㈣自該源基地台之詩該即之轉 遞封包,接收來自該閘道器之用於該仙之新封包,及在 任何新封包之前’將該計時器期滿之前所接收之轉遞封 包發送至該UE。 17.1求項16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處理器經組態以發送 美地以起始該資料路徑自該源基地台至該目標 二/接收一指示該資料路徑之該切換之完成 ==及在接收該第二訊息後或在接收來自該開 …UE之-第—新封包後,即起動該計時器。 I33687.doc 200915800 ,'长項1 6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處理器經組態以將該 等轉遞之封包發送至該UE而不等待該計時器之期滿,及 在該汁時11之期滿之後㈣等新封包發送至該UE。 19.如凊求項16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處理器經組態以自該 ,基^台接收—指示不再有封包轉遞至該目標基地台之 結束標諸封包’在接收該結束標tt封包後即終止該計時 器’及在終止該計時ϋ之後將該等新封包發送至該仙。 20.如請求項16之裝置,其令該至少一處理器經組態以基於 該源基地台與該目標基地台之間之一第一介面上的負 載、該源基地台與該閘道器之間之一第二介面上的負 載、該目標基地台與該閘道器之間-第三介面上的負 載、關於其他UE之先前交遞之最後一個轉遞之封包的資 訊,及正發送至該UE之資料之服務品質(Q〇s)設定檔中 之至少一者,而判定一用於該計時器之值。 21. —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其包含: 用於參與一使用者設備(UE)自一源基地台至一目標基 地台之交遞的構件; $ 土 台 用於在-自-閘道器至該仙之資料路徑已自該源基地 切換至該目標基地台之後起動一計時器的構件. 遞封包的構 用於接收來自該源基地台之用於該υΕ之轉 件; 用於接收來自該閘道器之用於該UE之新封包的構件及 用於在任何新封包之前將在該計時器s 1盗期滿之前所接收 之轉遞封包發送至該UE的構件。 133687.doc 200915800 22. 如請求項21之裝置,進—步包含: 用於發送一第一訊自 飞心以起始該資料路徑自 至該目標基地台之切換的構件; 自為基地台 用於接收-指示該資料路徑之該 的構件;及 X刃弟_ 5孔息 用於在接收該第二訊息後或在接收來自該問道 於該UE之一第一新封包後即起動該計時器的構件: 23. 如請求項21之裝置,進一步包含: 用於將該等轉遞封包發详$ # TTC I 料心發运至該UE而+等待該計時器之 期滿的構件;及 用於在該計時器之期滿之後將該等新封包發送至該仙 的構件。 24. 如請求項21之裝置,進一步包含: 用於自#亥源基地台接收jt: + τ $ 士 +上h 〇按收扣不不再有封包轉遞至該目 才示基地台之結束標t志封包的構件; 用於在接收該結束標誌封包後即終止該計時器的構 件;及 用於在終止該計時器之後將該等新封包發送至該1;£的 構件。 25·如請求項21之裝置,進一步包含: 用於基於該源基地台與該目標基地台之間之一第一介 面上的負載、該源基地台與該閘道器之間之一第二介面 上的負載、該目標基地台與該閘道器之間之一第三介面 上的負載、關於其他UE之先前交遞之最後一個轉遞之封 133687.doc 200915800 包的資訊,及正發送至該UE之資料之服務品質(Q〇s)設 疋檔中之至少一者而判定一用於該計時器之值的構件。 26. —種電腦程式產品,其包含: 一電腦可讀媒體,其包含: 用於使至少一電腦參與一使用者設備(UE)自一源基 地台至一目標基地台之交遞的程式碼, 用於使该至少一電腦在一自一閘道器至該UE之資料 路已自該源基地台切換至該目標基地台之後起動一計 時器的程式碼, 用於使該至少_電腦接收來自該源基地台之用於該 UE之轉遞封包的程式碼, 用於使該至少—電腦接收來自該閘道器之用於該UE 之新封包的程式碼,及 用於使4至少—電腦在任何新封包之前將該計時器 期滿之前所接收之轉遞封包發送至該UE的程式碼。 27·如請求項26之電腦程式產品,該電腦可讀媒體進-步包 含: 广用於使該至少-電腦發送—第—訊息㈣始該資料路 徑自該源基地台至該目標基地台之切換的程式碼, 用於使該至少_雷日逛拉,|厂 ^ 電細接收一私不該資料路徑之該切換 π成之第二訊息的程式碼及 用於使δ亥至少—雷腦太极dA* 4始 _道器之用二在之接π二訊息後或在接收來 器的程式碼。〜―第-新封包後即起動該計時 133687.doc 200915800 28. 如請求項26之電腦程式產口 八座σο該電腦可讀媒體進一步包 含: 用於使該至v電月旬將該等轉遞封包發送至該UE而不 等待該計時器之期滿的程式碼,及 用於使該至少一電腦為妨& $ & 肠在該叶時器之期滿之後將該等新 封包發送至該UE的程式碼。 29. 如明求項26之電腦程式產品,該電腦可讀媒體進一步包 含: 用於使該至少一電腦自該源基地台接^旨示不再有 封包轉遞至該目標基地台之結束標誌封包的程式碼, 用於使該至少一電腦在接收該結束標誌封包後即終止 該計時器的程式碼,及 用於使該至少一電腦在終止該計時器之後將該等新封 包發送至該UE的程式碼。 3 0.如清求項26之電腦程式產品,該電腦可讀媒體進一步包 含: 用於使該至少一電腦基於該源基地台與該目標基地台 之間之一第一介面上的負載、該源基地台與該閘道器之 間之一第二介面上的負載、該目標基地台與該閘道器之 間之一第二介面上的負載、關於其他UE之先前交遞之最 後一個轉遞封包的資訊’及正發送至該UE之資料之服務 品質(QoS)設定檔中之至少一者而判定一用於該計時器 之值的程式碼D 31· —種用於無線通信之方法,其包含: 133687.doc 200915800 在一使用者設備(UE)自一源基地台交遞至—目標基地 台之前接收來自該源基地台之封包; 執行自該源基地台至該目標基地台之交遞;及 在該交遞之後,接收來自該目標基地台之封包,該目 標基地台在一自一閘道器至該UEi資料路徑已自該源基 地台切換至該目標基地台之後起動一計時器,該目標旯 地台接收來自該源基地台之用於該UE之轉遞封包及來自 該閘道器之用於該UE之新封包,肖目標基地台在任何新 封包之前,將該計時器期滿之前所接收之轉遞封包發送 至該UE。 > 32. 如請求項31之方法,其中該在該交遞之後接收來自該目 標基地台之封包包含 在該計時器之期滿之前接收來自該目標基地台之轉遞 封包,及 在該計時器之期滿之後接收來自該目標基地台之㈣ 包。 33. —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其包含: 至>、S S器’其經組態以在一使用者設備(ue)自一 源基地台交遞至一目標基地台之前接收來自該源基地台 之封包,執行自該源基地台至該目標基地台之交遞,及 在該交遞之後接收來自該目標基地台之封包該目標基 地台在-自-閘道器至該UE之資料路徑已自該源基地台 切換至該目標基地台之後起動一計時器,該目標基地台 接收來自該源基地台之用於該仙之轉遞封包及來自_ 133687.doc 200915800 道之用於該仙之新封包,肖目標基地台在任何㈣包之 1’。將該料ϋ期滿之前所接收之轉遞封包發送至該 34.如請求項33之裝置, .^ ^ 計時器之如世, 乂至)一處理器經組態以在該 及在1 /之前接收來自該目標基地台之轉遞封包, 在Λ °十時器之期滿之後接收來自該目標基地台之新封 包。 1 133687.doc
TW097129968A 2007-08-06 2008-08-06 In-order data delivery during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W200915800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5430007P 2007-08-06 2007-08-06
US12/185,939 US8594069B2 (en) 2007-08-06 2008-08-05 In-order data delivery during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15800A true TW200915800A (en) 2009-04-01

Family

ID=40076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29968A TW200915800A (en) 2007-08-06 2008-08-06 In-order data delivery during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8594069B2 (zh)
EP (1) EP2181558A1 (zh)
JP (1) JP2010536264A (zh)
KR (1) KR20100050546A (zh)
CN (1) CN101772975A (zh)
AU (1) AU2008283851A1 (zh)
BR (1) BRPI0815071A2 (zh)
CA (1) CA2693821A1 (zh)
MX (1) MX2010001452A (zh)
RU (1) RU2010108228A (zh)
TW (1) TW200915800A (zh)
WO (1) WO20090210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53511A1 (fr) * 2006-10-27 2008-05-08 Fujitsu Limited Procédé de transfert et station de base
JP4838181B2 (ja) * 2007-03-19 2011-12-1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ハンドオーバ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GB2448762B (en) * 2007-04-27 2009-09-30 Nec Corp Scheduliing inform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s devices
JP5414980B2 (ja) * 2007-08-28 2014-02-12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US20090109926A1 (en) * 2007-10-31 2009-04-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n-order delivery during handoff using a timer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WO2009099170A1 (ja) * 2008-02-08 2009-08-13 Ntt Docomo, Inc.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JP2011522488A (ja) 2008-05-30 2011-07-28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非アクセス層再送の配信通知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8169972B2 (en) * 2008-09-12 2012-05-0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ervice continuity of multicast and broadcast servi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686539B (zh) * 2008-09-26 2013-04-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去注册方法、室内基站和室内基站网关
KR101552303B1 (ko) * 2008-10-30 2015-09-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US20100173636A1 (en) * 2009-01-06 2010-07-08 Mingshen Gao Method for improving frequency reuse utilizing synchronized downlink resources from adjacent cells
KR101521886B1 (ko) * 2009-01-23 2015-05-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지티피 처리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1888675A (zh) * 2009-05-14 2010-11-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跨基站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01932010A (zh) * 2009-06-25 201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上行反传结束时间的方法和装置
EP2750319B1 (en) * 2009-10-30 2016-07-20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relay node for communicating delivery of data packets to a user equip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10101403A (ko) * 2010-03-08 2011-09-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의 패킷 포워딩 장치 및 방법
JP5052643B2 (ja) * 2010-04-21 2012-10-1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CN102783212B (zh) * 2010-05-14 2016-02-17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切换流程的方法和装置
WO2011142628A2 (en) * 2010-05-14 2011-11-17 Lg Electronics Inc. Th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proced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227521B1 (ko) 2010-05-27 2013-01-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수행방법
WO2012033316A2 (ko) * 2010-09-09 2012-03-1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기종 무선 네트워크간 네트워크 제어 단일 라디오 핸드오버 방법 및 장치
KR101702488B1 (ko) 2010-09-28 2017-02-03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결정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기지국
US8902852B2 (en) * 2011-05-19 2014-12-0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Inter-rat handover control using empty GRE packets
US20130107860A1 (en) * 2011-10-27 2013-05-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DUCING SERVICE INTERRUPTION OF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CALLS DUE TO INTER-RADIO ACCESS TECHNOLOGY (RAT) HANDOVER
US9596635B2 (en) * 2011-11-01 2017-03-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easing delay tolerant access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870700B2 (ja) * 2012-01-11 2016-03-01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US10560882B2 (en) * 2012-06-08 2020-02-11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rat transmission
US9578557B2 (en) * 2012-07-06 2017-02-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layed handover signalling in a mobile network
JP6163003B2 (ja) * 2013-05-09 2017-07-1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ハンドオーバ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CN113411852A (zh) * 2013-06-18 2021-09-17 索尼公司 通信装置
US9369409B2 (en) * 2013-08-12 2016-06-14 Nec Corporation End-to-end hitless protection in packet switched networks
US10045384B2 (en) * 2013-08-23 2018-08-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managing link failure of user equipment simultaneously connected to multiple rats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same
US20150089382A1 (en) * 2013-09-26 2015-03-26 Wu-chi Feng Application context migration framework and protocol
JP6230859B2 (ja) * 2013-09-26 2017-11-1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基地局
US20150117399A1 (en) * 2013-10-29 2015-04-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ton handover with receive diversity in td-scdma
JP6337461B2 (ja) * 2013-12-17 2018-06-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内の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
JPWO2015141012A1 (ja) * 2014-03-20 2017-04-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5177846A1 (ja) * 2014-05-19 2015-11-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EP3142414B1 (en) * 2014-05-30 2018-11-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ervice path changing method and device
US20160182286A1 (en) * 2014-12-19 2016-06-23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for provisioning non-real-time data
CN107690826B (zh) * 2015-03-20 2020-11-0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高频率无线接入的接入节点的终端特定集群
US11146993B2 (en) * 2015-11-27 2021-10-12 Nokia Technologies Oy Handover with postponed path switch
KR102419981B1 (ko) * 2016-02-19 2022-07-1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핸드오버시 데이터 전송 중단 시간을 최소화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0524173B2 (en) * 2016-02-24 2019-12-31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to facilitate sharing bearer information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JP6637617B2 (ja) * 2016-03-31 2020-01-29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通信方法、ネットワーク側デバイス、およびユーザ端末
CN110995773B (zh) * 2016-05-24 2021-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QoS控制方法及设备
EP3534646B1 (en) 2016-11-04 2020-10-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 end marker
BR112019009823A2 (pt) * 2016-11-16 2019-08-13 Huawei Tech Co Ltd método de migração de dados e aparelho
WO2018152846A1 (zh) * 2017-02-27 2018-08-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19196012A1 (en) * 2018-04-10 2019-10-17 Zte Corporation Single radio voice call continuity for 5g wireless networks
CN111132195B (zh) * 2019-12-19 2022-05-03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倒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194060A (zh) * 2019-12-19 2020-05-22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01763B (fi) 1995-12-01 1998-08-14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Siirrettävän tiedon koostumuksen säilyttäminen tukiaseman vaihdon yhte ydessä
JP3529621B2 (ja) * 1997-05-12 2004-05-24 株式会社東芝 ルータ装置、データグラム転送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US6907245B2 (en) * 2000-12-04 2005-06-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ynamic offset threshold for diversity handover in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965756B2 (en) * 2001-10-05 2005-11-15 Adtran, Inc. RF loopback test apparatus for data radio transceiver
US7065359B2 (en) * 2001-10-09 2006-06-2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between base stat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EP1472897A1 (en) * 2002-02-08 2004-11-03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relocation or anchoring 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DE60204867T2 (de) 2002-07-16 2006-05-1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Paketsortierung in einem mobilen Kommunikationsnetzwerk
KR100497524B1 (ko) * 2003-01-29 2005-07-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근거리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그 핸드오프 처리방법
JP2005012718A (ja) 2003-06-23 2005-01-13 Hitachi Ltd 移動体ip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
EP1507352B1 (en) * 2003-08-14 2007-01-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Time monitoring of packet retransmissions during soft handover
US7359353B2 (en) * 2004-04-21 2008-04-15 Motorola, Inc. Access network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inter-PDSN dormant mode handoff
US7668141B2 (en) * 2004-07-06 2010-02-23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packet data loss in a wireless network
KR100678147B1 (ko) * 2005-01-05 2007-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arq 관련 타이머의제어 방법과 장치 및 그 시스템
US7567535B2 (en) * 2005-03-07 2009-07-28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link layer handoff
US8488552B2 (en) * 2005-10-17 2013-07-1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ownlink solution for seamless and lossless cell change in a cellular system
KR101265643B1 (ko) * 2006-08-22 2013-05-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핸드오버 수행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0790415B1 (ko) * 2006-09-27 2008-01-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핸드오버 히스토리를 이용한 핸드오버 방법 및 장치
JP4695705B2 (ja) * 2007-02-28 2011-06-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クラスタシステムおよびノード切り替え方法
JP4838181B2 (ja) 2007-03-19 2011-12-1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ハンドオーバ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CN101766041B (zh) * 2007-07-27 2016-08-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
CN102651892B (zh) * 2007-09-29 2016-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s1切换的下行及上行数据包转发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10001452A (es) 2010-03-10
JP2010536264A (ja) 2010-11-25
WO2009021074A1 (en) 2009-02-12
KR20100050546A (ko) 2010-05-13
EP2181558A1 (en) 2010-05-05
CA2693821A1 (en) 2009-02-12
US8594069B2 (en) 2013-11-26
BRPI0815071A2 (pt) 2015-02-10
RU2010108228A (ru) 2011-09-20
CN101772975A (zh) 2010-07-07
US20090061876A1 (en) 2009-03-05
AU2008283851A1 (en) 2009-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15800A (en) In-order data delivery during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U2008318568B2 (en) Service data unit discard timers
RU2660663C2 (ru) Эффективный механизм отбрасывания при развертывании небольших сот
RU2456753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линией связи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JP5323941B2 (ja) 同期外れ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TWI374676B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out-of-order packets during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DK2255464T3 (en) PROCEDURE FOR TRANSMISSION OF PDCP STATUS REPORT
KR101109387B1 (ko) 무선 통신을 위한 호스트-기반 서비스 품질을 제공하기 위한 장치,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매체
CN109286999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服务服务质量流的方法和设备
TW200917870A (en) Layer 2 tunneling of data during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W201108782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data loss during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2529860A (ja) モバイルデバイスのためのフロー制御を提供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TW200926858A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order delivery in downlink during handover
JP2010534453A (ja) ハンドオフ中のデータパケットの順序配信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TWI487391B (zh) 交易管理
EP3222014B1 (en) Active queue management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23168573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xtended reality traffic
RU2449504C2 (ru) Способ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ля упорядоченной доставки пакетов данных при передаче обслуживания
EP413681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