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02277A - Preform manufacturing method, preform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preform and optical member - Google Patents

Preform manufacturing method, preform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preform and optical memb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02277A
TW200902277A TW097111584A TW97111584A TW200902277A TW 200902277 A TW200902277 A TW 200902277A TW 097111584 A TW097111584 A TW 097111584A TW 97111584 A TW97111584 A TW 97111584A TW 200902277 A TW200902277 A TW 20090227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surface
optical
mold
preform
approxim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115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asato Yoshioka
Noriko Eiha
Seiichi Watanabe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9022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0227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3/00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3/02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of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29C43/021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of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1/00Making preforms
    • B29B11/06Making preforms by moulding the material
    • B29B11/12Compression mou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1/00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1/02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29C41/14Dipping a co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3/00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3/02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of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009Production of 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B29D11/00317Production of lenses with markings or patterns
    • B29D11/00346Production of lenses with markings or patterns having nanosize structures or features, e.g. fi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009Production of 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B29D11/00432Auxiliary operations, e.g. machines for filling the moulds
    • B29D11/00442Curing the lens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105/00Condition, form or state of moulded material or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 B29K2105/0002Condition, form or state of moulded material or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onomers or pre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11/00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prisms
    • B29L2011/0016Len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20/00Nanooptics, e.g. quantum optics or photonic cryst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5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including a second componen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p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Processing And Handling Of Plastics And Other Materials For Molding In General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200902277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光風_ 造方法以及裝置、一種*予711仵之預形體(preform)的製 種自所述獅體形成之2所34方法製造之娜體以及一 種可形成光學特性极=件’且更特定言之是關於一 及裝置;-種藉由所述方件㈣形體之製造方法以 述預形體形成之光學元件。衣&之預形體;以及一種自所 【先前技術】 伴隨諸如攜帶型相機、 靳折央風次却七& DVD、CD以及M0驅動器之 冋效犯、小型化以及成本降低, 在此寺先學資訊記錄設備 非$吊要用於諸如光學透鏡 件的優良材料以及製程發展。 Ο 錐5之’轉透鏡比諸如朗之無機材料重量輕且 二且可以多種形狀進行處理且可以低於玻璃透鏡 、、本來製造。因此,對塑膠透鏡之應用不僅迅速 ^、至眼鏡之透鏡,還擴展至上述光學透鏡。伴隨此擴展, :-、、使透鏡小而薄’需要增加材料自身之折射率,或相對於 熱膨脹以及溫度變絲敎光學折料。e採取多種方法 來改進光予折射率且相對於溫度變化來抑制熱膨脹係數以 及光學折射率。舉例而言,已採用使用奈米複合樹脂(nano composite resin)作為透鏡材料的方法,諸如將金屬精細顆 粒之無機精細顆粒(inorganic fine particle)分佈在塑膠樹 脂(plastic resin)中。 ^W{J2277 通常藉由增加無機萨 :樹脂形成之先學元件:折射=添加巧改進由奈米複 ,樹脂之流動性有所降低。特二及熱穩定性,而奈米複 須分散大量無機精細顆粒,卫’為改進折射率,必 近來對增加折射率的需求而每合樹脂之流動性隨著 樹針,難以獲得射出成形所低。因此,在奈米複合 在射出成科無法报好_ :之樹職動性,且擔心 止’已提議一種藉由對因此’目前為 擠…來形成光學元件:;巧曰形成之預形體進行 JP-A-2006-343387)〇 万去(翏看(例如) n米複錢脂製備預形體,存在以下方法。 以、n f將無機精細顆粒與熱塑性樹脂混合並熔融 故仃射出成形(參看(例如)爪A_2__343則。 /⑵在將無機精細顆粒與熱塑性樹脂於溶劑中混合 之後,將溶劑置於諸如金屬模具或陶魏具之模具中且: 熱以待移除(參看(例如)jP_a,〇3_147〇9〇以及 JP-A-2002-047425 ) ° 在JP-A-2006-343387中,對預形體進行熱壓成形以形 成所要之光學元件。此處,由於奈米複合樹脂之流動性不 良,因此在熱壓成形時於奈米複合樹脂之間形成黏著界面 (adhesive interface)的情形中,界面處之奈米複合樹脂的 混合物不足。因此,擔心可能出現不良之熔接,此導致光 學缺陷。因此,有必要避免在熱壓成形時於奈米複合樹脂 之間形成黏著界面。 200902277 根據方法(ι),在製造預形體時,即使在古㈤ 未獲得射出成形所必需之奈米複合樹脂之流動性,皿而= 杈製變得困難。此外,精細顆粒部分凝結,以致分, 不可獲得所要之光學特性(透明度以及折度 此外,由於光學元件要求高品質,故 時殘留在流道(一)中的材料且廢棄所二= 牛之品質劣化。因此,所供應之材料的: 罝相*大,此使得無法降低獅體之製造縣。、 2據上述解財法⑺(其巾輯(easting) $ 。可解決上述問題⑴。然而,在習知解決方料、'、 :=預:體之形狀與所要光學元件之形狀十分相似。’ :以幾;雙凸i:作雙凸透鏡之修整前產品的預形體也並 表面之形狀形成°為獲得具有幾乎雙 ^ 1C〇nVex curved surface)之預形體,有必 【:=:料’其為阻礙降低預形體製造成本的因素。 Ο 造方標為提供—種用於光學元件之預形體的製 光學特性好之i其中可使用奈米複合樹脂來低廉地形成 光學元件;-種藉由所述方法製造之預形 體種自所述預形體形成之光學元件。 標。u下預形體製造方法來達成本發明之上述目 脂的含含有無機精細顆粒之熱塑性樹 于月曰來製造預形體之方法,所述預形體為具 200902277 ^藉由擠壓成形而形成之光學表面之光學元件的修整前產 品(pre-finish product), 所述方法包含: 將包含所述奈米複合樹脂以及溶劑之溶液供應至模且 中、’所述模具具有與所述光學表面十分相似之近似光學表 面以及通向大氣之開口;以及 在保持所述近似光學表面 以固化所述溶液。 之形狀的同時蒸發所述溶劑
(2、)+如(1)所述之方法,其中包含所述奈米複合樹脂 之所述溶液是以形成所述預形體的量來供應。 (3)如(1)或(2)所述之方法,其中 所述光學το件具有分別位於其下部侧以及上部側上之 第-光學表面(flfSt Gptieal SUffaee)以及第二光學表面 (second optical surface ); 所述模具包含下部模具(1〇wer m〇ld)以及插入所述 下部模具中之上部模具(upperm〇ld); 所,下部模具具有位於其底部表面上之第一近似光學 表面,態(first appr0Ximate optical 耐咖 c〇nfig福i〇n ), 所述第-近似光學表面組態是用於形成與所述第—光學表 面十分相似之第一近似光學表面; 所述上部模具具有位於所述上部模具之與所述下部模 具之所述底部表面對置之表面上的第二近似光學表面組態 (second approximate optical — c〇nfig咖i〇n),所述第 二近似光學表面組態是祕形成與所述第二光學表面十分 200902277 相似之第二近似光學矣 將所述,液供應至所述下部模具中;且 在所述/合液固化之前將所述上部模具插入所述下部模 • 具内。 、 (4) 如(3)所述之方法,其中 所述第-光學表面以及所述第二光學表面中之每一者 為凸表面;且 所述第一近似光學表面組態以及所述第二近似光學表 C) 面組態中之每一者為凹表面。 (5) 如(1)或(2)所述之方法,其中 所述光學元件具有分別位於其下部側以及上部側上之 第-光學表面以及第二光學表面,所述第一光學表面以及 所述第二光學表面中之每—者為凸表面; #述模具具有位於所频具之表面上的凹表面組態, 所述凹表面組態是用於形成與所述第一光學表面十分相似 之第一近似光學表面;且 〇 麟溶液藉由自所述凹表面組態溢出之溶液與所述模 具之所述表面之間的表面張力(surfacetension)而凸出, 以便形成與所述第一光學表面十分相似之第二近似光學表 面。 ⑷如(5)所述之方法’其中在保持所述第二近似 光學表面之表層之流動性的同時蒸發所述溶劑。 (7)如(6)所述之方法,其中當將蒸發前之所述溶 劑的總重量取作以g為單位之Μ且將所述溶劑之蒸發速度 200902277 取作以g/h為單位之E時,]V[與E滿足ES0.0014M。 (8) 如(1)至(7)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 自所述開口中蒸發出所述溶劑直至所述溶液變為膠凝 體(gel body);且 自所述权具取出所述膠凝體,且進一步蒸發所述溶劑 直至殘餘溶劑 ΐ ( residual solvent amount)達到 5000 ppm 或5000 ppm以下。
(9) 如(〇至(8)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所述 模具與水之間的接觸角Θ為35〇<θ<180。。 如(1)所述之預形體製造方法,在所述預形體中形成 與所述光學表面十分相似之所述近似光學表面。歸因於 此,可防止不良熔接且可改進所述所形成之光學元件的光 學特性。料,藉由使辑決方法,所述奈雜合樹脂中 之所述無漏細雜可均自錄,且所述絲元件以及所 述預形體之所述光學特性可得以改進。 ^ (2)所述之預频製造方法,可確實地形成所述光 學元件ϋίίί獅體製造方法,可製造出適合作為光 修整前產品的所述預形體,其中在光學元件之上 氣之開πΓ巧上形成所述光學表面。此外,所述通向大 可歸因於其效;縮短固化時間’且因此 側二。在1卿體之上部 、似九予表面。在將此預形體熱 11 200902277 壓成形為光學元件的過程中,在用於熱壓成形之金屬模具 之表面的中心處進行所述熱壓成形。因此,容易將空氣置 於所述模具之外部且防止產生氣泡,且可改進產率比 (yield ratio )。 如(5)所述之預形體製造方法,在所述預形體之上部 侧以及下部側上形成所述近似光學表面。在將此預形體熱 壓成开>為光學元件的過程中,在用於熱壓成形之金屬模具 之表面的中心處進行所述熱壓成形。因此,容易將空氣置 於所述模具之外部且防止產生氣泡,且可改進產率比。此 外,可藉由表面張力之作用而形成所述第二近似光學表 面,藉此簡化所述製造裝置從而降低成本。 如(6)所述之預形體製造方法,所述第二近似光學表 面兼作大氣開放表面(atmoSphere opening surface ),且薪 由在保持所述弟二近似光學表面之表層之流動性的同時蒸 發所述溶劑,可抵抗歸因於所述溶劑之蒸發而產生的體積 減小來保持所述第二近似光學表面之形狀。 如(7)所述之預形體製造方法,可在保持所述第二近 似光學表面之表層之所述流動性的同時蒸發所述溶劑。更 佳地,Ε$0·〇〇〇7Μ,且可在保持所述第二近似光學表面之 表層之所述流動性的同時確實地蒸發所述溶劑。 如(8)所述之預形體製造方法,蒸發所述溶劑直至殘 餘溶劑量達到5000 ppm或5000 ppm以下,其為使大小在 特定量内變化,且有可能自慣例上難以用於模製之奈米複 合樹脂來模製所述光學元件的量。此外,所述殘餘溶劑之 12 Ο Ο 200902277 里較佳為3000 ppm或3000 ppm以下,更佳為15⑻即m 或1500 ppm以下且最佳為1000 Ppm或1〇〇〇 p脾以下。 ,所述殘餘賴之量* ”。。鹏至3_p㈣之情形中, 藉由溫度控制來抑制㈣產生。在所述殘餘溶劑之量為 1000 p_或1000 ppm以下之情形中,在不控制温度之情 況下抑制所述氣泡產生以使得可改進光學特性。此外,在 可將所述麵之形狀㈣為膠凝體 =體以藉此獲得大的大氣開放表面’且可縮短== 以降低成本。 背之獅體製造方法,所述獅體或所述朦 /旋體之脫杈特性可得以改進。 (10)-细於自包含含有無機精細 :=:::轉_體之裝置,所述預形ΐ= 而$成之1 ’所述光學70件具有藉由擦屢成形 其下部側以及上部侧上的第-先學表面 裝置!:含模具’所述模具具有與所述第-光學表 面十如相敗第—近似光學表面、 分^之第二近似光學表面以及通向大氣之 =放’的麵料料合難之錢被絲至所述 其中 部模具包含下部模具以及插人所述下部模具中之上 13 200902277 所述下部模具具有位於其底部表面上之第—近似光學 表面組態’所述第一近似光學表面組態是用於形成所述^ 一近似光學表面,且 所述上部模具具有位於所述上部模具之與所述下部模 具之底部表面對置之表面上的第二近似光學表面电能,所 述第二近似光學表面組態是用於形成與所述第二光^表面 十分相似之第二近似光學表面。 η (11)如(10)所述之裝置,其中 所述第-光學表面以及所述第二光學表面中之每一者 為凸表面;且 所述第-近似光學表面組態以及所述第二近似光學表 面組態中之每一者為凹表面。 (⑴-種⑽自包含含有無機精細齡之数塑性樹脂 的奈米複合樹絲製造獅體之裝置 前產品,所述光學元件具有 上之第一光學表面以及第二光學表面,所 2-光學表面以及所述第二光學表財之每—者為凸表 所述裝置包含模具,所述模具具有與所述第一光學表 ::二第τ近似光學表面、與所述第二光學表面十 :目以…一近似光學表面以及通向大氣之開口,且包含 所述奈米複合樹脂之溶液被供應至所述開口中, 凹#^中=模具具有位於其表面上之凹表面組態,所述 凹表面組恶是用於形成所述第一近似光學表面,且所述模 14 200902277 具充當在自所述凹表面組態溢出之溶液與所述槿I til面以此方式’所述溶液凸出從而形成所述第“ 光學====== 上部側以及下部側上軸所述絲表面。“兀件之 Ο 部側所述之預形繼裝置,在所述預形體之上 熱學表面。在將此預形體 置於所述模1°因此’容易將空氣 、/、之卜邛且防止產生氣泡,且可改進產率比。 12)所述之預形體製造裝置,在所述預形體之卜 上:成所述近似光學表面。在將此預形體 具之表面的it的過程中’在用於熱魔成形之金屬模 詈於二+ 、中心處進行所述熱壓成形。因此,容易將★氣 ==:外部且防止產生氣泡’且可改二 面猎^化所述製造裝置從而降低成本。 子斤 二=====目標。 法製造的預形體。 )(9)中任-項所述之方 表面口面在r述預爾形成與光學 15 200902277 :解ί:f光ί米:合樹脂中之無機精細顆粒可均勻分 =。且所从學讀以及所述_體之光學雜可得以改 可藉由以下光學元件來達成本發明之以上目;Ρ。 而形對如(13)所述之預形體進行_成形 (15)如(14)所述之光學元件’其為透鏡。
U 所述之光學元件’所述光學元件具有極佳之 光子特性且可以低成本來製造。 如(15)所述之光學元件,可輕㈣製備具有高折射 率以及極佳光學特性之透鏡。 有利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有可能提供-種用於光學元件 之預形體的製造方如及裝置’其巾可❹奈米複合樹脂 來低廉地軸光學紐極狀光學元件;-種藉由其方法 製造之預形體;以及—種自所述預形體形成之光學元件。 【實施方式】 ,下文中將參看圖式詳細描述根據本發明之光學元件模 製方法以及光學树模S裝置關摊實施例。 t發明之實施例中的光學元件模製裝置包含執行光學 70 =核製之前半部分的預形體模製裝置(自包含奈米複合 樹,之溶液來模製預形體)以及執行光學元件模製之後半 』刀的【製成开》襄置(compression molding apparatus )(自 預形體來模製光學元件)。 200902277 圖1為展示本發明之實施例中之預形體桓製梦 意性構造的縱向截面圖,圖2為展示本發明之杏施 = 壓製^形裝置^意性構造的縱域叫,圖3v二中二 為不意性展示藉由圖1之預形體模製裝置自包含奈米複人 樹脂之溶液來模製預形體之步驟的說明圖,圖4AT至圖4ac 為示意性展示藉由圖2之壓製成形裝置自預形體來模繫光 學讀之步_說_,且圖5為展顿時間流逝在光學 元件核製步驟中之溶液重量變化的圖式。 所示,作為第一模製單元之預形體模製裳置1〇〇 (container-shaped l〇Wer m〇ld) π ^ 凸出上部模具(convex upper m〇ld) 13以及施配器設備 (dispenser device) 15,且其配置在乾燥室9中。^^ 部模具n包含:近圓柱形容器17,其具有位於其 之大氣開放表面(atmosphere 〇pen surface )丨2,藉 界開放;核心19,其裝配至設於圓柱形容器i7 ^底: Ο 面17a之中心的核心孔17b内;以及嘴出器插鎖(咏口咖 pm) 2卜此外’根據預形體之組態,可以凹人形式形 出上部模具13。在此情形巾亦戰行 7 之範圍以外的底部表面17a模製預形體之凸緣部分孔⑺ 在核〜19之上部表面上,形成以 狀形成的第-近似光學表面組態 二== 65,藉此形成近似光學表面中之預形禮 圖則。如賴所插述,藉由厂物則 17 200902277 製光可透射件預形體65之組態。因此 學表面65a之組愍接近於作為成品之光 、似光 第-近似光學表面組態19a不要求相當之 、組態, 模具之製造成本低廉。此外,根翻频之:此’ 出形式形成第-近似光學表她態1%=凸 執行本發明。 隹此匱形中亦可 將喷出器插銷21固定至可在上下方向 Ϊ J —able plate) 23,^ 态17之底口陳面i7a上的插銷孔nc内。此外 、 19固定至活動板23之上部表面上,且其隨著活動板^ 矛夕動而連同喷出器插銷21在上下方向上移動。 之
圓柱形谷器17經由隔板(spacer) 25而置放在配置於 基座27之上部表面上的重量感應器(wdght 上 作為(例如)可以良好精確度將所負載重量_為感應器 =件之應變的負载單元的重量感應器29量測容器形下部 ,具11 (包含隔板25 )之重量以及包含供應至容器形下部 模具π中之奈米複合樹脂之溶液61的重量。 在活動板23下方,將汽缸31配置在基座27上,其中 活基33與活動板23對置。當將活塞33拉入汽缸3]内時, 在活塞33與活動板23之間形成間隙C,藉此防止活塞33 ,活動板23之間的接觸。因此,重量感應器29可量測容 益形下部模具η以及溶液61之重量。 凸出上部模具13包含具有溶液供應孔(so〗uti〇n SUppiy h〇Ie) 41 之板形元件(piate_shaped member) 43 以及近柱 18 200902277 形上部模具(nearly columnar upperm〇ld) 45,所述近柱形 上部模具45為自板形元件43之下部表面向下突出且固定 在板形元件43之下部表面上的近似光學表面形成元件。凸 出上部模具13可相對於容器形下部模具11在上下方向上 移動。上部模具45在其下部表面上具有以半球式凸表面之 形狀形成的第二近似光學表面組態45a。將第二近似光學 表面組恕45a轉印至稍後描述之光可透射光學元件預形體 65,藉此形成近似光學表面中之另—者(凹人表面) (茶看圖3D)。由於類似於第一近似光學表面組態⑼ 形中之原因的原因,第二近似光學表面組態45a之精確戶 粗燥。上部模具45以上部模具45之轴與核心^ 之軸重合之狀態配置。 用於容器形下部模具η (圓柱形容器17、核心 之以及凸出上部模具13 (上部模具4” 疋限制’只要其可以必要之表面粗燥度
Ci ;^為鏡面表面)來起作用即可。舉例而言,可使用諸£ 不鐵鋼或STAVAX之全屬材料切w 使用邊如 (祕如)之翻旨_。 切如㈣或鐵氟龍 接至前端部分15a之施配器設備15經由管道連 至用於儲存包含奈米複合樹脂連 示端部分l5a可在接近板形元二1 之^^圖 從01供應至谷益形下部模具11中。 19 200902277 此外,當供應溶液時,需要使溶液之密度恆定。溶液 是在飽和蒸氣壓之氣氛下供應的。
如圖2所不,作為第二模製單元之壓製成形裝置 具有包含上部模具5卜下部模具53卩及外部模具(e血W Γ Ο
Tit55之三個模具。上部模具51以及下部模具53裝配 卜^具55巾,且可#由未圖示之驅動設備在其彼此接 j彼私離之方向上姆移動。在下部财Μ之上部表 面上^形細受鏡面健錢將光學表面(歸整表面) fmL.:至Ϊ學疋件67的光學功能轉印表面(_al ⑽聰transfer surface)说。此外,在上部模呈η之 形成經受鏡面修整以便將光學表面、(經修整 =件67的光學功能轉印表面化。 中之鏡面;面:表二面53二:學功能轉印表面51a 腿以下。將線圈(夫上 為%30職或Ra30 呈55 )捲繞在下部—部模 工二圍,其可藉由向頻率感應加 在30C至400C之範圍内的預定严庚。、皿度β又疋為 元件預形體65設定於上部模1 5^將光可透射光學 後’藉由高頻率感應加熱來加熱槿=具53之間之 53,以藉此增加光可透射光學元件預形體以及下部模具 定溫度。此後,上部模具51以及,65之溫度直至預 熱光可透射鮮元件細彡體65的屡、2在固持並加 ^牛預形體65,以藉此將預形體65模透射光學 學兀件67。 、1成作為成品之光 20 200902277 發明 雖然對下文中所描述之組成特徵的描述是基於本 之典型貫施例作出的,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實施例。 將描述實施例中之操作。首先,將描述自包含夺米複 合樹脂之溶液來模製預形體的前一半製程。 Ή夕如^以及圖3八至圖3D所示,在已向下移動汽缸 1之活塞33以使活塞33與活動板23分開之後,由重量 ,應益29來量測處於空狀態之容卿下部模具^ (包含 =反25)的一重量。接下來,使施配器設備之前端部分 據^模液供應孔41相接觸,且將包含根 而預先設定之奈米複合樹脂之重 ^奋液61供應至容器形下部模具11中。此後,由重量 次量測重量以確認供應預定重量之溶液叫溶 器插旨之細樹會進入喷出 Ο 此外,自處理之容易性以及=(wt/°)或5重心以上。 液之密度較佳為1Gwt%JL 6GL7;。所必需之時間的觀點,溶 wt%。此情形對於製造是有利=。°,且更佳為2G wt%至50 入二向以藉此使其前端部分進 與上部模具45之且近似光學表面組態收 定為預定距離A 面組態^之間的距離固 的厚度㈣“,对慮频彳件= 21 200902277 製成形裝置200之壓製量而將其設定為略大於 先學兀件67之厚度(參看圖3A)。 裡面安裂有預形體模製裝置刚之乾燥室9中的環境 設定如下:顺應之奈米複合樹賴密度為36感,八=1 mm 具之直徑為8 mm ’圓柱形容器之内徑為1〇 Ο ⑺與液體表面之間的距離為2.8麵,溫 Γ2 ’且真空度為1〇〇Ρ&至1〇、。如圖3B Μ此環境下執行乾燥持續六個小時或 情形中,溶液61中之溶劑自圓㈣容器 :持=學表面組態之固態的光可透射== 模^之第,之第一近似光學表面組態队以及上部 則乍為近似H似光學表面_祝被轉印至預形體65 由以“ΐ子以及65b(第—蒸發步驟)。可藉 始之觸摸或根據藉由將第—蒸發步_ 得之^重里減去|感應器29所量測之當前重量而声 ^小重量來輕易地判_化狀態(意即,是否已執^ f到可保持近似光學表面組態之狀態)。 核心域由活塞33經由活動板23向上推動 體+米、-入喷出益插鎖21,藉此自圓柱形容器17取出固 射光樹脂(光可透射光學⑽預形體)^。光可透 於被Γ簡3甿至12吒之溫度2 溶劑,古真空度的乾燥室9中。進—步基發 直到尺寸變化變為麵定量内(意即,直至光可^ 22 Ο c 200902277 射光子元件預·^體65之殘餘溶劑量達到容許上限值或容 許上限值以下)(第二蒸發步驟)。 在第一瘵發步驟中,殘餘溶劑量之容許值為5000 ppm 或5000 ΡΡΙΏ以下,較佳3000 ppm或3000 ppm以下,更 佳 1500 PPm 或 1500 PPm 以下,且最佳 1000 ppm 或 1000 PP 乂下在各值為5000 ppm或5000 ppm以下之情形 中’可能在_時由於熱量而產生氣泡。然:而,在容許值 ,1500 ppm至3000 ppm之情形中,藉由溫度控制來抑制 及包產生在谷許值為1〇〇〇 或ppm以下之情形 中,I抑制氣泡產生,因而可獲得穩定品質。 藉由將光可透射光學元件預形體65自圓柱形容器口 取出,暴露於外界之面觀得顯著寬,因而與在將預形 65置於圓柱形容g 17中之狀態下蒸發預形體&的情形相 比,蒸發日可間之縮短存在重大飛躍。 制來,將參翻4描述自透絲學元件_體來模 衣作為成品之光學元件的後—半製程。 、 如圖4Α所示’由壓製成形裝置將已經墓發 殘餘溶劑量達到容許上限值或容許上限值以下之光可 光學元件預碰65 成料成品之光學元件67。在^ =具51與下部模具53彼此間下,Μ =學讀預雜65置於配置在外部模具%巾之下部模】 上。如圖4Β所示’將上部模具51移向下部模具5/,、 ^加熱的同時在上部模具51與下部模具%之間播壓預 形肢65。在使光可透射光學元件預形體&之近似光^ 200902277 面65a以及65b塑性變形時,預形體65被完全乾燥。作為 壓製成形條件,舉例而言,將模具溫度設定在(奈米複合 材料之Tg)至(Tg + 15〇。〇之範圍内,且較佳在Tg至 (Tg+ 100°C )之範圍内。在擠壓力在0.005 kg/mm2至100 kg/mm2之範圍内,較佳在〇 〇1 kg/rnm2至5〇 kg/mm2之範
圍内’且尤佳在〇.〇5 kg/mm2至25 kg/mm2之範圍内的狀態 下執行擠壓成形時之播壓。擠壓速度為0.1 kg/sec至1〇〇〇 kg/sec’且擠壓時間為〇.丨秒至9〇〇秒,較佳為〇.5秒至 私且更佳為1秒至300秒。此外,擠壓起始定時可緊接加 熱之後,或出於均勻加熱(以使預形體65之溫度與其内部 致)之目的而在固定時間之後。 、此時,在模具之間提供使光可透射光學元件預形體65 在半徑方向上向外擴展所必需的間隔S (參看圖4B)。因 士匕’因藉由在軸向方向(圖式中之上下方向)上壓製光可 -^光學兀件預龍65而產生之體積減小,光可透射光學 =件預形體65可在半徑方向上向外擴展,因而模製不會受 由此’可根據设計值以良好之精確度來產生光學元件 之厚度,以便獲得所要之光學特性。 65,且光興功冷卻光可透射光學元件預形體 學元:51a以及53a之組態被轉印至光 ::件67:场成類似於鏡面表面之光學表面…。 取出作戶 1不’打開上部模具51與下部模具53,且 ,為猎*壓$成形而獲得之產品的絲it件67。 在將預形體65置於壓製成形裝置中時,模具之溫度可 200902277 移服度丁8。然而,模具溫度較佳較5 因為對預升纽65之加熱可在短時間内完成。此外=, 形體65在冷部時收縮,故根據冷卻之進行 ^預 精確度來轉印模具形狀(光學功^ Γ c 奈米==:;^=時_包含 量時間。因此食鄕時間中之大 :=1 包 == 製時間而言是有效的。 溶劑之蒸發而減小。圖式中卢^月:之溶液61的重量隨同 包含奈米複合樹脂之:6=:=線71展示在未將 言,在將溶液6Π堯注於平^/广中之狀態下(舉例而 與重量之__。此外狀態下)_容劑之時間 液61置於容哭中之妝J不之曲線73展示在將溶 關係。中之^下蒸發溶劑之時間與重量之間的 當在未將溶液61置於 助於蒸發之表面積大。因此,°°之狀態T蒸發溶劑時,有 降’且在短時間tl内,溶液6i ,71所示迅速下 表面組態之狀態下達到重旦 里在可保持近似光學 61之重量在殘餘溶劍量^ ^此外,在時間t2,溶液 量m2。 奋許上限值之狀態下達到重 另—方面’當在將溶液61置於容器中之狀態下蒸發溶 200902277 劑時,有助於蒸發之表面積變為容器之橫剖面積之小面 積。因此,如曲線73所示,需要長時間t3以使溶液61之 重量,到重量ml,从外需要極長時間t5贿其重量達 到重置m2,因而自模製光學元件67之觀點而言,此蒸發 在工業上是不可行的。 —因此’在本發明中,在將溶液61置於容器中之狀態下 溶沿曲線73達到可保持近似光學表面組:之 (直至重# ml)(時間t3),以藉此形成光 學元件預形體65 (第-蒸發步驟)。此後,自容哭取^ ^虛線曲線75所示,迅速蒸發溶劑直至ft# 里達到料上限值或料±限值 、 第二蒸發步驟)。第二蒸發步以 1 t4約為在將溶液61置於容器巾之絲下蒸發溶添 二=1t5的1/H),因而模製時間可顯著縮短。藉由壓:成 >裝置2GG對已蒸發判直至在時間w 衣成 了,光學元件_體65進行鮮, 品之光學元件67。 叮’、惕衣成作為成 在以上描述中,在已將溶液61供 應喊61以及向下移動上部模呈衫之 β而’供 而言,在已供應溶液61之狀態下。舉 二销具45向下移動),且緊接在使溶液6「:= 第一療發步驟完成之前成為+固態之 此,由於溶液自寬出上部模且45^稽45向下移動。由 u之面積的面積中蒸發,故 26 200902277 可進一步縮短蒸發時間。 在以上實施例中’雖然提供給核心19 表面組態19a以及提供給上部模 光學 組態45a在容器17中模弟—近似光學表面 、表无了透射光學疋件預形薇 但出於透鏡之最基本形狀的目的,可僅由, 面組態19a來模製預形體65, :先子表 之構造。 五」刼用不需要上部模具45 Γ 此外,作為關於此上部模具45之方法的另—構造 液61供應至容器17中之前,將上部 ”、預先配置在谷$ 17巾之預^ ± 之後續處理步驟。 執仃相同 此ΐ形中,由於在乾燥時暴露於大氣之表面變窄, 的合二:發日:間變長。然而’由於溶液供應是自然執行 具β、隹右…大氣被截獲並置入溶液中的事實,則對上部模 Ο 二容液中由而度上較移動上部模具45且將其插 饮1f之以上貝她例而言有所增加。 ^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例,而是可適當地作出修改以 鏡,1作為可應用本發明之光學元件,不僅存在各種透 諸^子在液晶顯不器之光導板(light guide Plate)以及 ^ (polarizing film) (retardation film) <先學膜。 舉例而言,替代施配器設備〗5,諸如蠕動泵( mp)之液體遞送類型可遞送溶液。 在以上貫施例中,藉由施配器設備15之溶液供應量是 27 200902277 以重置來,節的。然而,可以此重量以外之另—項目來對 jUgp ’例如’體積或容量。此外,溶液供應喷嘴之 立置不限於圖1所示之兩個位置。 此夕a卜’溶液供應之方向不限於自上部模具13之上部表 面可自上部模具13與下部模具11之間的間隙、圓 =形合器17之側表面或下部模具u之底部表面供應溶 Γ Ο 开m夕上:模具13以及下部模具u之數目可根據預 形體65之組態而為多個。 此外,雖然在圖1中自上側垂直插入上部模具13,但 =方向不限於垂直方向,而可為任何方向。此外,下部模 具11之方向可同樣為任何方向。此外,雖然包含核心19 t嘴出21定位在三餘置上,但其數目不限於三 個〇 此外,雖然由圖i中之兩個感應器四來量測重量,但 益之數目不限於兩個。此外,感應器之種類不限於一 種,而可組合多種感應器。 此外y在真域氛以外之其他氣氛巾執行乾燥 氮氣氣氛、二氧化碳氣氛或諸如氬氣之稀 體氧氛的氣體氣氛中。 ’孔 此外’雖然擠壓成形之加熱方法在最佳模式 線圈之感應加_型,但可使用此類型以外之与類^ ^如,藉由加熱器之熱轉移類型或藉由㈣紅光加熱類 接下來,參看圖6以及圖7A至圖7D,將描述根據本 28 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的預形體製造裝置。圖 發明之罘二實施例之預形體製造裝置之示音 -據本 截面圖。以相同參考數字來表示與上文所;及 實施例之預形體製造裝置中之組件相同的組件, 參考數目録讀上文所提狀獅體製造裝置巾之组^ 類似的組件,藉此省略或簡化對其之描述。 ,
200902277 如圖6所示,根據此實施例之預形體製造裝置300包 含具有上部模具145之凸出上部模具】3。在上部模具⑷ 之下部表面上,提供以半球形凹面f曲表面之形狀形成的 弟二近似光學表面組態145a。由於其他組件盥上文所提及 之預形體製造裝置⑽中的組件相同,故省略對其之描述。 參看圖Μ至圖7D,在將包含奈来複合樹月旨之溶液61 供應至容器形下賴具η内之後,向下移動上部模具145 以將其前端部分浸人溶液61中,且當核心19之第二近似 ,學表面組_ 19a與上部模具145之第二近似光學表面組 恶145a之間的距離達到預定距離A時固定。溶液61中之 ’谷劑自大氣開放表面12蒸發,逐漸膠凝且很快變為可保持 形狀之膠凝體165’。由此,核心19之第一近似光學表面組 恶19a以及上部模具H5之第二近似光學表面組態145a 被轉印至膠凝體165’以作為近似光學表面165a以及165b (第一蒸發步驟)。 接下來’致動汽紅31,且藉由活塞33經由活動板23 向上推動核心19以及噴出器插銷2],且如圖7D所示自圓 柱开> 容器17取出膠凝體165,。此後,將膠凝體165'留在乾 29 200902277 燥室9中,且進一步自膠凝體165,蒸發溶劑,直到膠凝體 165'之尺寸在預定量内變化,以藉此獲得光可透射光學元 件預形體165 (第二蒸發步驟)。 第一實施例中之預形體製造裝置10〇製造適合作為光 學元件67之修整前產品的光可透射光學元件預形體65, 其中位於上部側以及下部側上之光學表面中的i者為凸起 %曲表面且另一者為凹面彎曲表面,其中在光可透射光學
元件預形體65之上部側以及下部側中的一者上形成作為 凸起彎曲表面之第一近似光學表面65a,且在另一側上形 成作為凸起彎曲表面之第二近似光學表面65b。相反,在 此實施射之預雜製战置巾,絲可透射光學元 件預形體165之上部侧以及下部側上形成作為凸起彎曲表 ,之近似光學表面165a以及165b。具有此形狀之光可透 ,光學科預形體165適合作為兩側均由凸起彎曲表面形 成之光學元件的修整前產品。 接下來’將參看圖8描述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的 ^形體製造裝置。圖8為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 製造裝置之示意性構造的縱向截面圖。以相同表考 斤提及之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預形體製造 之組件相同的組件,且以相應參考數目來表示盘上 斤提及之根據第-實施例之預形體製造裝置中之组件類 似的組件,藉此省略或簡化對其之描述。 、 ^如圖8所示,此實施例中之預形體製造裳置 文置在乾燥室中之模具211以及可滴落預定量之= 30 200902277 61的滴液設備215。模且211 τ士 a 面朝上if _,只要其具有 如。斤目二可。在圖式中,模具211為平 r, ^ 之表面217a的中心部分上形成以半球形凹 ::曲形狀形成的第―近似光學表面級態池。第 ;Ϊ=: I組態⑽之形狀被轉印至稍後描述之光 了透射先子讀預形體265,藉此形成作為凸起弯曲表面
=近似光學表面(第—近似光學表面)265&。由於光可 透射先學兀件預形體265經壓製成形裝置再次模製,故第 光學表面組態219a不需要相當之精確度,因為近似 二子表面265a之形狀可為任何雜,只要其與作為成品之 光學儿件之相應光學表面的形狀十分相购可。因此,模 具之製造成本低廉。 〇〇可適當地使用(例如)適合用於液體量測之精確施配 〇〇 /主射器以及施配滴定管(disPensing burette )來作為滴 液设備215。將滴液設備215之以喷嘴形狀形成的前端部 刀215a女置在乾燥室209以面向模具211之第一近似光學 f面組態219a,且經由管道連接至儲存裡面包含奈米複合 樹脂之溶液61的溶液槽(未圖示)。滴液設備215自前端 部分215a將包含奈米複合樹脂之溶液61供應至模具2ΐι 之第一近似光學表面組態219a。 在乾燥至209中’提供在溶液61中所包含之溶劑的氣 氛中量測蒸氣濃度之氣體濃度計27〇,用於排出室内氣氛 的排氣管以及用於供應已蒸發至室内之溶劑的進氣管。氣 體濃度計270連接至未圖示之控制單元。控制單元基於氣 31 200902277 體濃度計270之偵測值來控制排氣管271與進氣管272之 打,以及諸如提供給排氣管271與進氣管272之泵的排氣/ 進氣構件,以藉此將乾燥室2〇9中之溶劑的蒸汽濃度保持 為預定濃度。 、 二看圖9Α至圖9C,將描述實施例中之預形體製造方 法。待藉由所述實施例中之預形體製造方法來製造的光可 透射光千元件預形體265被用作兩側上均具有凸起彎曲表 面之光學元件的修整前產品。 & Ο 制如圖_9Α所示,將包含奈米複合樹脂(其量根據待模 衣之光學兀件而預先判定)之溶液61供至模具211之第一 近似光學表面組態219a。待供應之溶液61的量大於以凹 面彎曲表面之形狀形成之第一近似光學表面組態2阶的 且自第一近似光學表面纪態219a溢出之溶液61藉 1用於溢出溶液與模具211之表面之間的表面張力而凸 出以形成凸起弯曲組態。藉由此表面張力而以凸起彎曲表 面之形狀凸出的表面265]y為將成為光可透射光件預 = 265中之第二近似光學表面獅的表面,且表面蕭 亦用作大氣開放表面。 /圖9B所示,在保持藉由表面張力而以凸起彎曲表面 =狀凸出的表面篇之形狀的同時,蒸發溶液Η中之 使溶液硬化。即,在保持表面,之表層之流動性 ,同時,&發溶劑。特定言之,使乾燥室2G9中之溶劑的 略1、於飽和時之濃度’崎此抑制溶劑之蒸發速 /奋背之条發速度E (g/h)較佳為e$〇 〇〇14m,且更佳 32 200902277 ^ ·_Μ、中M (g)為蒸發前溶劑的總重量。在 ^室209中之溶劑的蒸汽濃度顯著低於飽和時之濃度的 h形中,表面♦讀之表㈣速乾燥,且其迅速乾燥無法遵 :伴隨溶偷發之體_小以及歸因於體積減小之表面積 減從而擔心無法保持凸起彎曲組態,以至於表面請 之中心部分會凹陷。
Q 藉由如此蒸發溶劑,獲得在一表面上具有作為凸起彎 曲表面之第二近似轉表面勘的光可透射光學元件預 A肢265。且,純具211之第—近似光學表面組態2他 的組態轉印至光可透射絲元件預形體撕之另一表面 上,藉此形成作為凸起f曲表面之第—近似光學表面 265a。第-近似光學表面施之曲率半徑^是由模具2ιι 之第-近似光學表面級態219a的曲率半徑來指定的。此 外,第二近似光學表面265b之曲率半徑&可藉由以下數 值表達式⑴心X幾何形式接近曲率半徑&,所述數值 表達式(0使用光可透射光學元件預形體265之半徑r、 洛液61之體積V〗、模具211之第一近似光學表面組態219a 的體積V2、溶液61中所包含之奈米複合樹脂的重量濃度 Cw、>谷液61之岔度A以及奈米複合樹脂之密度内。
Cw Pi
在以上數值表達式(i)中,關於在將光可透射光學元 件預形體26 5之半徑Γ以及第一近似光學表面組態2丨9 a之 200902277 巾㈣密度μ奈米複合樹 之峨、奈米複她旨溶液以 來指定的。可藉由選擇絲 的值 :然奈米複合難之重量濃度^^^值。。 JTs 5 5 Wt〇/^ 90 :,之重量濃度小於5 wt%之情形中,只:= 里浪度來執行此方法,便難 重 f複合樹脂之重量濃度等於或口 ::=受;:制以形成雙凸面彎曲組態且 圍,以ί;=之多種選擇以及易於控制曲率之範 處理溶液之觀ς:二0:二或2。wt%以上。此外’自 t,90 wt%^- 以上之情形中,m且在重1濃度為7G wt%或70 4 殘留氣泡。作進行處理但易於在奈米複合樹脂内 殘留^ 2為有進行處理且不會在奈米複合樹脂内 軏圍,奈米複合樹脂之重量濃度CW意欲為6〇 Wt/°或 60 wt%以下。 265自模具Μ1取出如此形成之光可透射光學元件預形體 265。±此處’當自模具211取出光可透射光學元件預形體 ^在釋放性(releasability)不良之情形中,光可透 ^光學元件預形體265可能破裂。因此,藉由在模具211 使用水排斥材料,可獲得吁改進釋放性之優勢。舉例而 200902277 :屬吏用諸如PTFE之含氣樹脂。或者,在處理 可以Ni:P、含氟之Ni_p、DLC、含氣之 …、疏醇(triazmethiol)之氟化合物、Daikin
Ltd、之0PT00L塗層以及3M公司之N〇vec塗 曰"幺修整岫產品以形成釋放膜(release film)。然而, 所使用之材料不限於此等材料。
由模具211之材料以及表面處理對光可透射光學元件 ,形體265之釋放性施加的影響已藉由以下測試而得以證 實。所述賴執行如τ :將包含奈米複合樹脂之溶液施加 在兩個平板形基板之間,且在施加固定負載的同時進行乾 燥;且在乾燥之後藉由預定負載扯開兩個基板。此時,以 基板上是否殘留奈米複合樹脂來判斷釋放性。表1展示此 結果。在表1中,“X”指示奈米複合樹脂完全殘留,“△” 指示奈米複合樹脂殘留之情形以及奈米複合樹脂未殘留之 情形’且指示未殘留奈米複合樹脂。此外,使用水 作為溶液61之溶劑。
35 200902277 表1
表1中發現,模具211與水之間的接觸角較佳為 <180,更佳為6〇。切<18〇。,且尤佳為12〇。切<18〇。。 如上文所描述,在實施例中之預形體製造裝置4〇〇 ::在光可透射光學元件預形體265之上部側以及下部側 形成作為凸起彎曲表面之近似光學表面265a、265b。具 此形狀之光可透射光學元件預形體265適合作為光= 之修整則產品,其中其兩側均為凸起彎曲表面。 (奈米複合材料) /下來,下文中將詳細描述用作本發明之光學元件之 材料的奈米複合材料(射域精細齡與熱雜樹脂相 36 200902277 連接)。 雖然對下文中所描述之組成特徵的闡釋是基於本發明 之典型實施例作出的,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實施例。 (無機精細顆粒) 在本發明中所使用之有機與無機複合材料中,無機精 細顆粒之數量平均顆粒大小被設定為1 nmi 15nm。在無 機精細顆粒之數量平均顆粒大小過小的情形中,構成顆粒 之物^固有的特徵可能會改變。相反,在無機精細顆粒 之數罝平均顆粒大小過大的情形中,瑞雷散射(Rayleigh scattering)之影響變得顯著,因而有機與無機複合材料之 透明度可&會顯著降低。目此,有必要將本發明巾之無機 ,細顆粒的數量平均顆粒大小設定為Imn至15 nm,車交佳 為2nm至i3nm,且更佳為311111至1〇nm。
,例而言’存在氧化物(Qxide)精細顆粒、硫化物 物^二:細顆粒、雨化物(Sdenide)精細顆粒、碲化 所使用細獅収類似精細雖以作為本發明中 精細顆粒==顆粒。更肢言之,存在氧化鈦(麵ο 精細顆粒、氧: _de)精細H (tm 〇Xlde)精細顆粒、硫化鋅Unc 細顆粒、氧化^以㈣似精細顆粒。較佳存在氧化鈦精 在氧化鈦顆㈣及硫化鋅精細難,且更佳存 顆粒不限於St:及f幽細顆粒。然而,無機精細 顆粒或可。在本發明中,可使用-種無機精細 尺」同使用多種顆粒。 37 200902277 本卷月中所使用之無機精細顆粒在波長589 nm下的 折射率較佳為1 9〇至3 Of),土先1 πλ 至3.00更佳為1.90至2.70且尤佳為 .〇至2.70。在使用折射率為1.90或1.90以上之無機精 細顆粒的情形中,易於製傷折射率大於1.65之有機鱼益機 . 複合材料。因此,當使用折射率為3.00或3.〇〇以^無 機精細顆粒時,存在易於製備透射率為8〇%或80%以上之 有機與無機複合材料的趨勢。本發财之折射率是由Abbe 〇 折射計(獻GO CO” LTD.之DR-M4)在25t之溫度下相 對於具有波長589 nm之光來量測的值。 (熱塑性樹脂) 用於在本發明中使用之熱塑性樹脂的結構不受特定限 制,且其貫例包含具有已知結構之樹脂,諸如聚(曱基) 丙稀酸酯(p〇ly(meth)acrylic acid ester )、聚苯乙烯 (polystryrene)、聚醯胺(p〇iyamide)、聚乙烯醚(p〇lyvinyl ether )、聚乙烯酯(p〇iyνί_ ester )、聚乙烯咔唑(p〇lyvinyl carbazole)、聚烯煙(polyolefin)、聚I旨(p〇lyester)、聚石炭 (J 酸醋(polycarbonate)、聚胺基甲酸醋(p〇iyurethane)、聚 硫胺甲酸酯(polythiourethane)、聚醯亞胺(p〇iyimide)、 聚_( polyether )、聚硫醚(polythioether)、聚鱗_( p〇iyether ketone )、聚礙 (polysulfone ) 以及聚驗礙 (polyethersulfone)。尤其,在本發明中,在聚合物鏈末端 上或在側鏈中具有能夠與無機精細顆粒形成任意化學鍵之 官能基的熱塑性樹脂是較佳的。此熱塑性樹脂之較佳實例 包含: 38 200902277 能基輸下列各官 OR11 —-OR12 0
OR13
n I OR14 0 (其中,R】1、Rl2、p13 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广美各自獨立地表示氳原子、 (伽响卿或未經取代之烯基 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基(a—1 gr—) -〇so3h、-CO M ,” 1 方基(aryl gr卿))、_s〇3h、
-oso3h、-C〇2H 以及_SiiOTl5 1G o R16各自獨立地表干心】3-mI (其中,Rl5以及 取代或未_代^料、錄代絲_狀烧基、經 代或未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炔基或經取 士1表示1至3之整數);以及 c_y職t 及親水段構成的嵌段共聚物⑽Ck 下文中詳細描述熱塑性樹脂(1)。 熱塑性樹脂〇): *用於在本發明中使用之熱塑性樹脂⑴在聚合物鏈末 =上或在侧鏈中具有能夠與無機精細顆粒形成化學鍵的官 能基。當在本文中使用時,“化學鍵”包含(例如)共價 鍵離子鍵、配位鍵(c〇〇rdinati〇n b〇n(j)以及氫鍵,且在 存在多個官能基之情形中,每一官能基可與無機精細顆粒 39 200902277 ==混是:當 性樹m = 2 精細_形成化學鍵,或熱塑 .曰之g此基中的部分可與無機精細顆粒形成化學鍵。 =於在本發财制之熱雛_触為具有由下式 :示之重複單元的共聚物。可藉由對由下式(2 )表示 之乙稀系單體進行共聚合來獲得此共聚物。 式⑴:
R -CH—c-)~-
(Y)—Z 式(2): 〇 =<R X·
.⑺rZ 在式U)以及(2)中,R表示氫原子、_素原子或 曱基,且 X 表示自由-C02-、-OCO-、-CONH-、-〇C〇NH_、 -OCOO-、-〇_、、s_、_NH_以及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伸 (aiylenegroup)所構成之群中選出的二價鍵聯基團,且ς 佳為 C〇2_或對伸苯基(p_phenyiene gr0Up )。 ’ ¥表不具有1至30之碳數目的二價鍵聯基團,且聲數 40 200902277 目較佳為1至20,更佳為2至10 ’尤佳為2至5。其特定 實例包含伸烷基(alkylene group )、伸烷基氧基(alkyleneoxy group)、伸烧基氧基叛基(alkyleneoxycarbonyl group)、伸 ^'基(arylene group)、伸芳基氧基(aryleneoxy group)、 伸芳基氧基幾基(aryleneoxycarbonyl group )以及包含其 組合的群。此等基團中,伸烧基較佳。
q表示0至18之整數,且較佳為〇至1〇之整數,更 k為〇至5之整數,尤佳為〇至1之整數。 z為上式中所示之官能基。 可在提出式(2)所表示之單體的狀實例,但 了在本發明中使用之單體不限於此。 A-1 :
q=5與6之混合物 A-2 :
q=4與5之混合物 41 200902277 A-3 :
〇 V°^^〇-P〇(〇H) 2 A-4 :
42 200902277 A-7 :
r"S
so3H A-8 :
A-9 :
在本發明中,至於可與式(2)所表示之單體共聚合的 其他類型之單體’可自J. Brandrup之Polymer Handbook (Wiley Interscience ( 1975 )),第 2版,第 2 章,第 1 至 483 頁中所描述的單體。 其特定實例包含具有一個加成可聚合不飽和鍵 (addition-polymerizable unsaturated bond)之4匕合物,所述 加成可聚合不飽和鍵自苯乙烯衍生物(styrene 43 200902277 derivatives)、1-乙稀基萘(1 -vinylnaphthalene)、2-乙稀基 萘(2-vinylnaphthalene)、乙稀基吟0坐(vinylcarbazole)、 丙稀酸(acylic acid )、曱基丙烤酸(methacrylic acid)、丙 _ 烯酸酯(acrylic acid ester)、甲基丙烯酸酯(methacrylic acid ester )、丙烯醯胺(acrylamide )、曱基丙烯驢胺 (methacrylamide)、烯丙基化合物(allyl compound)、乙烯 醚(vinyl ether)、乙稀酯(vinyl ester)、衣康酸二烧酯(dialkyl itaconate)以及上述反丁烯二酸(fuinaric acid)之二炫基 ( 醋(dialkyl ester)或單烧基酉旨(monoalkyl ester)中選出。 用於在本發明中使用之熱塑性樹脂(1)的重量平均分 子量較佳為1,000至500,000,更佳為3,000至300,000, 尤佳為10,000至1〇0,000。當熱塑性樹脂(1)之重量平均 分子量為500,〇〇〇或500,000以下時,形成處理能力趨於 增強,且當其為1,〇〇〇或1,⑽0以上時,動態強度趨於辦 強。 、曰 在用於在本發明中使用之熱塑性樹脂(1)中,每一聚 U 合物鏈中’鍵接至無機精細顆粒之官能基的數目平均而言 較佳為0.1至20,更佳為0.5至10,尤佳為1至5。當每 一聚合物鏈中之官能基的數目平均而言為20或20以下 時,趨於防止熱塑性樹脂(1)與多個無機精細顆粒配位, • 以致導致溶液狀態中之黏度升高或膠凝,且當每一聚合物 鏈中之官能基的平均數目為0.1 A G.1以上時,此趨於產 生無機精細顆粒之穩定分散。 在本發明中所使用之熱塑性樹脂中,玻璃轉移溫度較 200902277 佳為80°C至4〇(TC,且更佳為130〇C至380°C。在使用具有 80°C或80°c以上之玻璃轉移溫度之樹脂的情形中,易於獲 得具有足夠耐熱性之光學元件。此外,在使用具有4〇〇°c 或400C以下之玻璃轉移溫度之樹脂的情形中,存在易於 執行模製之趨勢。 (溶劑)
本發明之實施例中所使用的溶劑具有溶解奈米複合樹 脂之特性。不必限定一種溶劑且可使用多種溶劑。作為可 用溶劑之種類,存在(例如)乙酸(acetic acid)、丙酮 (acetone )、氣仿(chi〇roform )、二曱基乙酸胺 (dimethylacetoamide)、二甲醚(dimethyl ether)、N,N_二 甲基曱醯胺(N,N-dimethylf〇rmamide )、二氧戊環 (diox〇lane )、甲醇(methan〇I)、乙醇(她肪〇1)、乙酸乙 S曰(ethyl acetate)、四甲基氫吱喃、 甲苯(toluene)、水以及類似溶劑(不限於此)。 如上文所描述,在作為根據本發明之光學元件之材料 3米複合材射,在不損_面分散有錢精細顆粒之 錢與無魏合㈣之高折射率从高朗度的前提下, 2亦在龍巾提供具有蚊結構之單元_,可改進自 杈具之模具可釋放性。 射率3 可提供具有極賊具可釋放性、高折 有機與無機複合材料;以及光學元 Ϊ續广有機與錢複合材料而構成,且具有高 精確度、间折射率以及高透明度。 45 200902277 述實例。在此實例中,藉由使用圖8之預 Ϊ植衣^齡來製造預形體。使用甲苯作為溶液61,Α中 不未複5〇 wt%進行分散。使用pTFE作為模具川 之材料,—近似光學表面組態219a之曲率半 :m,且預形體265之半徑r*4mm。使用二 Engme_g公司之精確施配器“Nano master”來量、、則 161.62 μί之上述溶液61且將其滴入第一近似光學表面缸 ο^Γ Γ :白自乾燥室209排出之溶劑的平均量設定為 0.055 mg,且自滴人第—近似光學組態 除溶劑持續六十天。即,溶劑之蒸發速度E (之二 ΓΤΓ ’其中M (g)為蒸發前溶劑的總重量。在此侔 體祕之第―近似光學表面265a的曲率丰 1 m且第一近似光學表面265b之曲率半俨r 為7:7顏:、自模具211取出預形體265,且在加熱温;為2 180 〇擠壓力為7〇 kgf且加熱時間為2 _之條件下藉由 '、有8 mm之凸緣直徑(flange diameter)、4 mm之透鏡表 Ο 32=及SR 9 _之透鏡曲率半徑的雙凹透鏡模 j j 進行熱壓成形。因此,模製出不具有氣泡以 及熔接線的光學上良好之透鏡。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 限f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 圍内’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 +請專祕圍所界定者為準。 本申請案主張基於2007年3月30曰申請之日本專利 46 200902277 申請案第JP2007-95373號的國外優先權,該申請案之内容 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圖式簡早說明】 圖1為展示本發明之實施例中之預形體模製裝置之示 意性構造的縱向截面圖。 圖2為展示本發明之實施例中之壓製成形裝置之示意 性構造的縱向截面圖。 圖3A至圖3D為示意性展示藉由圖1之預形體模製裝 置自包含奈米複合樹脂之溶液來模製預形體之步驟的說明 圖。 圖4A至圖4C為示意性展示藉由壓製成形裝置自預形 體來模製光學元件之步驟的說明圖。且 圖5為展示包含奈米複合樹脂之溶液之重量在光學元 件模製製程中隨時間流逝而變化的圖式。 圖6為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預形體製造裝 置之示意性構造的縱向截面圖。 圖7A至圖7D為示意性展示藉由圖6之預形體製造裝 置自包含奈米複合樹脂之溶液來製造預形體之製程的說明 圖。 圖8為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預形體製造裝 置之示意性構造的縱向截面圖。 圖9A至圖9C為示意性展示藉由圖8之預形體製造裝 置自包含奈米複合樹脂之溶液來製造預形體之製程的說明 圖。 47 200902277 圖10為待由圖8之預形體製造裝置來製造之預形體的 截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9 :乾燥室 11 :容器形下部模具 12 :通向大氣之開口(大氣開放表面) 13 :凸出上部模具 15 :施配器設備 15a :喷嘴狀前端部分 17 :圓柱形容器 17a :底部表面 17b :核心孔 17c :喷出器插銷孔 19 :核心 19a:第一近似光學表面組態 21 :喷出器插銷 23 :活動板 25 :隔板 27 :基座 29 :重量感應器 31 :汽缸 33 :活塞 41 :溶液供應孔 43 :板形元件 48 200902277 45 :上部模具(近似光學表面組態形成元件) 45a:第二近似光學表面組態 51 :上部模具 51a:光學功能轉印表面 _ 53 :下部模具 53a :光學功能轉印表面 55 :外部模具 61 :溶液 65 :光可透射光學元件預形體(固體奈米複合樹脂) 65a:預形體之近似光學表面 65b :預形體之近似光學表面 67 :光學元件(透鏡) 67a:光學元件之光學表面(經修整表面)中的一者 67b:光學元件之光學表面(經修整表面)中的另一者 71 :曲線 73 :曲線 (J 75 :曲線 100 :預形體模製裝置(第一模製單元,光學元件模製 裝置) 145 :上部模具 , 145a :第二近似光學表面組態 165 :光可透射光學元件預形體 165':膠凝體 165a :近似光學表面 49 200902277 165b :近似光學表面 200 :壓製成形裝置(第二模製單元,光學元件模製裝 置) ' 209:乾燥室 - 211 :模具 215 :滴液設備 215a :前端部分 217a :表面 D 219a :第一近似光學表面組態 265 :光可透射光學元件預形體 265a :第一近似光學表面 265b’ :表面 265b :第二近似光學表面 270 :氣體濃度計 271 :排氣管 272 :進氣管 q 300:預形體製造裝置 400:預形體製造裝置 A:預定距離 C :間隙
Cw:溶液中所包含之奈米複合樹脂的重量濃度 m :重量 ml :重量 m2 :重量 50 200902277 m3 :重量 r:光可透射光學元件預形體之半徑 R!:第一近似光學表面之曲率半徑 R2:第二近似光學表面之曲率半徑 S .間隔 t :時間 tl :時間 t2 :時間 t3 :時間 t4 :時間 t5 :時間 V!:溶液之體積 V2:第一近似光學表面組態的體積 P!:溶液之密度 P2 :奈米複合樹脂之密度
L 51

Claims (1)

  1. 200902277 、申請專利範圍: 1. 太平:人種用於自•包/ 3有热機精細顆粒之熱塑性樹月旨的 不未後合樹脂來製造預形體之方法, ^ 由擠壓成形而形成之具有光學表面d:;有精 品, 义九學凡件的修整前產 所述方法包含: 將包倾絲轉合㈣叹^雜 〇 Ο =,所賴具具有與所述光學表面十分相似之近似= 千表面以及通向大氣之開口;以及 尤 在保賴述近減料蚊 劑以固化所述溶液。 …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於人 ^細顆粒之熱塑性氣m複合跑旨來製造預 其中包含麻奈米複合獅之所述溶 形^ 預形體的量來供應。 ^成所述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 無機精細顆粒之熱塑性樹脂的夺自/含含有 之方法,其中 •樹脂來製造預形體 之第牛具Ϊ分別位於其下部側以及上部側上 之第光予表面以及第二光學表面; 上部=模具包含下部模具以及插人所述下部模具中之 學表:= ί有位於其底部表面上之第-近似光 予表面,,且心所迷弟-近似光學表面組態是用於形成與 52 200902277 所述第一光學表面十分相似之第一近似光學表面. 所述上部模具具有位於所述上部模具之與’、 模具之所述底部表面對置之表面上的第^近似光部 組態,所述第二近似光學表面組態是用於形成與 二光學表面十分相似之第二近似光學表面;、处弟 將所述溶液供應至所述下部模具中;且 在所述溶液固化之前將所述上部模具插入所 模具内。 p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用於自包含含有無 精細顆粒之熱塑性樹脂的奈米複合樹脂來製造預形體^ 士 法,其中 、方 所述第一光學表面以及所述第二光學表面中之每— 者為凸表面;且 所述第一近似光學表面組態以及所述第二近似光學 表面組態中之每一者為凹表面。 予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用於自包含含有 難機精細顆粒之熱塑性樹脂的奈米複合樹脂來製造預形體 厶方法,其中 戶斤述光學元件具有分別位於其下部側以及上部側上 之第/光學表面以及第二光學表面,所述第一光學表面 以及所述第二光學表面中之每一者為凸表面; 所述模具具有位於所述模具之表面上的凹表面組 態,所述凹表面組態是用於形成與所述第一光學表面十 分相似之第一近似光學表面;且 200902277 一所达>谷液藉由作用於自所述凹表面組態溢出之所述 心液與所述模具之所述表面之間的表面張力而凸出,以 便形成與所述第二絲表面十分相似之第二近似光學表 面。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麟自包含含有無機 $細顆粒之熱麵翻旨的奈輕合樹絲製造綱體之方 法,其中在保持所述第二近似光學表面之表層之流動性的 同時蒸發所述溶劑。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用於自包含含有無機 精田顆粒之熱塑性樹脂的奈米複合樹脂來製造預形體之方 去,其中當將蒸發前之所述溶劑的總重量取作以g為單位 之从,且將所述溶劑之蒸發速度取作以g/h為單位之E時, 从與五滿足这〇.〇〇14]\4。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用於自包含含有 無機精細顆粒之熱塑性樹脂的奈米複合樹脂來製造預形體 之方法,其中 自所述開口蒸發出所述溶劑直至所述溶液變為膠凝 體;且 自所述模具取出所述膠凝體,且進一步蒸發所述溶 劑直至殘餘溶劑量達到5000 ppm或5000 ppm以下。 a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用於自包含含有 热機精細顆粒之熱塑性樹脂的奈米複合樹脂來製造預形體 之方法,其中所述模具與水之間的接觸角θ為35。<0<18〇。。 10·—種用於自包含含有無機精細顆粒之熱塑性樹脂 54 200902277 的奈米複合躺絲造細m之裝Μ,舰獅體被用作 光學兀件之修整前產品,所述光學元件具有藉由播屢成形 而形成之分別位於其下部侧以及上部側上的第一光學表面 以及第二光學表面, 所述裝置包含模具,所述模具具有與所述第-光學 表面十分她之第—近似光學表面、與所述第二光學表 面十分相似之第二近似光學表面以及通向大氣之開口, 該開口開放且包含戶斤述奈米複合樹脂之溶液被供廣至 所述開口中, μ 其中 所I模〃、包g下部模具以及插入所述下部槿呈 上部模具; 一K 所速下部模具具有位於其底部表面上之第 學表面組態,騎第—近似絲表·態是 述第一近似光學表面;且 I成所 Ο 所述上部模具具有位於所述上部模具之與 模具之所:4底部表面對置之表面上的第二近 : 組態’所述第二近似光學表面_是用於形成與:述^ 二光學表面十分相似之第二近域學表面。、、弟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用於自包含厂 機精細顆粒之熱塑性樹脂的奈米複合樹脂來製造預^體·^ 衣置’其中 ~ 所速第-光學表面以及所述第二光學— 者為凸表面;且 γ之母一 55 200902277 所述第一近似光學表面組態以及所述第二近似光學 表面組態中之每一者為凹表面。 12.—種用於自包含含有無機精細顆粒之熱塑性樹脂 的奈米複合樹脂來製造預形體之裝置,所述預形體被用作 光學元件之修整前產品,所述光學元件具有分別位於其下 部側以及上部側上之第一光學表面以及第二光學表面,所 述第一光學表面以及所述第二光學表面中之每一者為凸表 面,
    所述裝置包含模具,所述模具具有與所述第—光學 表面十分相似之第一近似光學表面、與所述第二光學^ 面十分相似之第二近似光學表面以及通向大氣之開口, 且包含所述奈米複合樹脂之溶液被供應至所述開口中, 其中所述核具具有位於其表面上之凹表面組態,所 述=表面組態是用於形成所述第一近似光學表面,且所 物具充當在自η所述凹表面組態溢出之所述溶液與 所述模具之間的表面張力,以此方式,所述溶液凸出從 而形成所述第二近似光學表面。 η· 一種藉由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方法來 製造的預形體。 乃次木 、隹>14=種糟由對如中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預形體 進订擠壓成形而形成的光學元件。 歧 r in 申清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藉由對如申請專利 項所述之預形體進行擠壓成形而形成的光學元 什’其為透鏡。 56
TW097111584A 2007-03-30 2008-03-28 Preform manufacturing method, preform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preform and optical member TW200902277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95373 2007-03-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02277A true TW200902277A (en) 2009-01-16

Family

ID=39547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11584A TW200902277A (en) 2007-03-30 2008-03-28 Preform manufacturing method, preform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preform and optical member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104855A1 (zh)
EP (1) EP2129511A1 (zh)
JP (1) JP2008273194A (zh)
KR (1) KR20100014686A (zh)
CN (1) CN101652239A (zh)
TW (1) TW200902277A (zh)
WO (1) WO20081235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73166A (ja) * 2007-08-31 2009-04-09 Fujifilm Corp 光学部材の成形方法及び成形装置ならびに光学部材
US7976740B2 (en) * 2008-12-16 2011-07-12 Microsoft Corporation Fabrication of optically smooth light guide
ES2680897T3 (es) * 2009-06-02 2018-09-11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Método de fabricación de una lente
JP5727666B2 (ja) 2012-03-12 2015-06-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レンズ成形装置
WO2014010560A1 (ja) * 2012-07-09 2014-01-1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成形品の成形金型構造および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CN102744899B (zh) * 2012-07-12 2014-08-13 临海市劳尔机械有限公司 镜片自动制模机的自动纠正装置
JP6000711B2 (ja) * 2012-07-23 2016-10-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ック光学素子用中間体の製造方法、プラスチック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プラスチック光学素子用中間体の製造装置
TW201504020A (zh) * 2013-07-31 2015-02-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透鏡模具組合
EP2899008B1 (de) * 2014-01-27 2016-08-31 Covestro Deutschland AG Spritzgiess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Verbundbauteiles mit Oberflächenstrukturierung im Kontaktbereich der Schichten zur Verbesserung der Haftung
JP6444113B2 (ja) * 2014-09-25 2018-12-26 株式会社放電精密加工研究所 プレス成形システム及びプレス成形方法
KR102103864B1 (ko) * 2018-07-06 2020-04-23 한국광기술원 렌즈의 프리폼 제조장치 및 방법
CN113696365A (zh) * 2021-05-15 2021-11-26 吴家谅 一种利用切割片废料与酚醛树脂制造井盖箅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902312C (de) * 1939-10-10 1954-01-21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Linse, eines Prismas od. dgl. aus einem in Loesung gelatinierbaren Werkstoff
US5114632A (en) * 1989-05-01 1992-05-19 Soane Technologies, Inc. Controlled casting of a shrinkable material
US5271874A (en) * 1992-11-04 1993-12-21 Wesley-Jessen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olding a hydrophilic contact lens
ES2138803T3 (es) * 1995-02-02 2000-01-16 Novartis Ag Procedimiento para la fabricacion de articulos moldeados que estan parcialmente coloreados o que tienen regiones de diferentes color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8123589A1 (en) 2008-10-16
JP2008273194A (ja) 2008-11-13
KR20100014686A (ko) 2010-02-10
US20100104855A1 (en) 2010-04-29
EP2129511A1 (en) 2009-12-09
CN101652239A (zh) 2010-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02277A (en) Preform manufacturing method, preform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preform and optical member
WO2009041707A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ptical member, optical member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optical member
US3711417A (en) Multilayer light polarizing lens
TWI534457B (zh) Polarized polycarbonate polarizing lens
WO1999021711A1 (fr) Substrat a revetement multicouche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CN113105665A (zh) 一种介电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Gao et al. Development of high efficiency infrared-heating-assisted micro-injection molding for fabricating micro-needle array
Wang et al. Silk: a versatile biomaterial for advanced optics and photonics
CN1077289A (zh) 流体透镜及其制造方法
Yu et al. Recent Progress in Light‐Scattering Porous Polym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W201226158A (en) Multi-functional polyester films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568565B (zh) 芳香族聚碳酸酯製偏光透鏡
Hu et al. Two-photon polymerization nanomanufacturing based on the definition–reinforcement–solidification (DRS) strategy
CN105542087B (zh) 一种聚合物中空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TWI670303B (zh) 以仿生結構製作抗紫外線之生物分解性透明薄膜及其製法
JP2009073166A (ja) 光学部材の成形方法及び成形装置ならびに光学部材
CN107050673B (zh) 聚焦光致超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内窥式光致超声探头
TWI240094B (en) Gradient refractive-index plastic rod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TW200940300A (en) Preform for press working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9021282A (zh) 单分散三维有序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得的材料
CN105062012B (zh) 一种雾化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
Wei et al. Customizable single-layer hydrogel robot with programmable NIR-triggered responsiveness
Herlocker et al. Photorefractive polymer composites fabricated by injection molding
Yao et al. Sound 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Thermosets
WO2019013069A1 (ja) 粉末材料、および立体造形物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