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28282A -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metal reflecting film, capable of write once recording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metal reflecting film, capable of write once recording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28282A
TW200828282A TW096121894A TW96121894A TW200828282A TW 200828282 A TW200828282 A TW 200828282A TW 096121894 A TW096121894 A TW 096121894A TW 96121894 A TW96121894 A TW 96121894A TW 200828282 A TW200828282 A TW 20082828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ive film
recording medium
data
film
optical recor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218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52344B (zh
Inventor
Tetsuhiro Sakamoto
Jun Nakano
Naoki Okawa
Junichi Nakai
Yuki Tauchi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Kobe Stee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Kobe Steel Ltd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8282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282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523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5234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1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5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 G11B7/258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of reflective layers
    • G11B7/259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of reflective layers based on silv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36Auxiliary data, e.g. lead-in, lead-out, Power Calibration Area [PCA], Burst Cutting Area [BCA], control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1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5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 G11B7/25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of protective topcoat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1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5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 G11B7/257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of layers having properties involved in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e.g. optical interference layers or sensitising layers or dielectric layers, which are protecting the recording lay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1Circular sheet or circular blank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REA)

Description

200828282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具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之光記錄媒 體’特別有關可有效進行非法複製版之檢測或排除之具可 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之光記錄媒體。 【先前技術】 作為光記錄媒體之光碟,特別是再生專用之R〇M(Read Only Memory :唯讀記憶體)碟片由於可從i個壓模,藉由 塑膠之射出成形以短時間低價地製造大量之複製基板,因 此作為套裝媒體而於世界中廣受利用。 例如 CD(C〇mpact Disc :微型碟片)或 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 ·數位多功能碟片)等係作為記錄音樂或影像 等資訊之ROM碟片而廣泛且一般地普及。 自以往,根據作為套裝媒體所銷媒體,製作違 法拷貝其記錄資料之複製版,即所謂盜版碟片,著作權之 侵犯係構成問題。 ,般而言’盜版碟片係根據從正版碟片所再生之信號, :由刻板步驟來製作壓模,以製造複製版碟 或者,藉由將從正版碟片所再 ^ 吓丹生之仏旒,拷貝於可 之碟片所製造 為了防止製造盜版碟片而進行 作糸甘 祕Λ山 促7次之知:案、研究。 作為其一,據知有例如對各碟 訊之方法。如此,藉由採取各 @不同之識別負 系片附加不同之識別資郭 119359.doc 200828282 之方法,可建構再生裝置側讀取碟 路將其傳送至外部之飼服器裝置之之識咖^ 統,由於例如於製作、銷售有盜版碟 ^用^糸 述伺服驻罢么ι_ 月之丨月况時,猎由上 义W服器裝置會大量檢測到同一 版磾片之在/ , °〗貝訊,因此可檢測盜 欣缔月之存在。並且, 之再生,㈣送檢測到之識別資訊 生裝置亦可旎特定出盜版業者。 然而,即使是如此於各碟片 μ ”片附加固有之識別資訊之情
/兄’糈由以市售之驅動裝置盔 …凌間早地再生、拷貝之方法 來記錄,其作為著作權保護仍有用。 因此,提案一種於碟>{之; — 反射膜上,形成上述識別資訊 標記’並賦予細微之反射率變化來記錄之方法(參考例如 專利文獻1)。 於此專利文獻i所記載之碟片,藉由訊坑(pit)及陸區 (land)之組合而記錄有主資料(内容資料或管理資訊等資 料),並且對於特定訊坑或陸區上之反射膜,形成賦予細 微之反射率變化之標記,藉此記錄主要資料以外之次要資 料(識別資訊)。 對於上述反射膜之標記之記錄,係藉由利用記錄功率比 再生N*之雷射功率鬲之雷射照射來進行。此時,使標記所 造成之反射率變化細微,以便不會對藉由訊坑/陸區之組 合所§己錄之主賓料之再生造成影響。亦即,於有關主資料 之通常之再生動作中,不再生副資料。 然後’該副資料本身之再生係藉由另外設置再生系統, 將主資料之再生信號中被賦予該類細微之反射率變化之部 119359.doc 200828282 分進打許多取樣,並求出其等之例如積分值等來進行。 此情況下,於副資料之記錄裝置側及再生裝置側,藉由 預先設定之特定運算法,已決定應形成作為副資料之標記 之位置。#此,由於在正規之再生裝4,可藉由與記錄時 所使用者相同之運算法,來特定出應記錄有標記之位置, • 因此可適當地再生作為副資料之識別資訊。 • 然而,作為盜版碟片係以從正版之ROM碟片之再生信號 製作為前提,作為其他方法,尚有直接轉印R〇M碟片之基 攀寿反之物理形狀來製作壓模之手法。 " 具體而言,其根據首先從基板剝離出正版碟片之覆蓋層 或反射膜,以使形成於基板之訊坑及陸區之形狀顯現,並 物理性地轉印此顯現之凹凸形狀,以複製記錄於碟片之内 容之方法。 於上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碟片,藉由對於反射膜所形 成標記來記錄各碟片之識別資訊。若根據此,於上述必須 φ 從基板剝離覆蓋層及反射層之物理性轉印方法中,由於無 法連形成於反射膜之標記(識別資訊)均轉印,因此據判可 防止盜版碟片之製造。 然而,實際上,由於對於反射膜之標記之記錄係藉由輸 出車乂同之雷射照射來進行,因此於記錄作為目標之標記 時,該記錄部會升溫,於碟片基板發生局部之熱膨脹等, 唯恐於基板本身發生因應標記之變形等。 總a之,應僅於反射膜形成之標記可能亦對於基板物理 性地被轉印,由於該基板被物理性地轉印,副資料可能連 119359.doc 200828282 同主資料被複製。 參考以下之圖33,說明有關該轉印。 圖33(A)係如上述對於反射膜形成有標記之光碟ι〇〇之剖 面構造。 此光碟100係於基板101上,至少形成反射膜1〇2、覆蓋 ’ 膜1G3而成。織,形成於基板反射㈣2間之凹凸 ' ^面形狀’係藉由訊坑與陸區之組合而記錄有主資料之 部分。 而且如上述&同對於特定訊坑或陸區上之反射旗附 上符號X所示,記錄有作為副資料之標記。於圖之例中, 表示對於特定陸區上之反射膜102,記錄有標記x之例。 此外,本說明書中之陸區之稱呼,係將光碟等光記錄媒 體上之凹凸面中,對於對凹凸面之光射入光源在光學上接 近’亦即朝向光射入侧為凸之形狀部,稱呼為陸區。 f月况下如上述,於作為副資料之標記之記錄時,由 • 於對反射膜102照射輸出較高之雷射,於標記之形成處X, 可此產生伴隨於其溫度上升之熱膨脹等所造成之變形。 伴鼢於此變形,於基板101與反射膜102相接之面,轉印 有凹形狀之凹陷。總言之,此情況下’若剝離覆蓋層 、 1〇3、反射膜102以使基板i〇l顯現,則如圖33(B)所示,於 基板1〇1之表面會轉印因應僅應於反射膜102形成之標記之 凹形狀。 所轉p之凹形狀部分係成為反射率相對於其他陸區 口P刀些微降低之部分。總言之,此類作為基板⑻之凹形 119359.doc 200828282 狀原樣轉印而製作之複製(replica)基板,係原樣重現·作為 副資料之標記。 然後,若針對此類複製基板,與通常之製造步驟相同地 進行反射膜及覆蓋層之層積,則可製造一模一樣地拷貝記 錄於正版碟片之主資料及副資料之盜版碟片。 [專利文獻1]曰本專利第3454410號公報 【發明内容】
另一方面,本申請人先前已於日本特願2〇〇5-2〇5439號 申請案(根據曰本特願2005-30272號申請案主張優先權之申 請案)中,提案即使如上述發生複製防止或檢測用之副資 料之物理性轉印發生之情況時,違法複製所製成之所謂盜 版光記錄媒體會進行極性反轉等與正版不同之再生之再生 裝置、再生方法、記錄裝置、記錄方法、光碟之製造方法 及光碟記錄媒體。 本發明係就該提案,進一步藉由銳意研究而提供一種具 γ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之光記錄媒體,其係被轉印之副 資料更確實地顯示與正版不同之性狀,可實現盜版之檢 測、拒絕該盜版之再生或大幅之特性降低。 並且’本發明係就該光記錄媒體,藉由使其反射膜之氣 候耐受性飛躍性地提升,以提供—種提升長期保存可靠性 之具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之光記錄媒體。 根據本發明之具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之光記錄媒體 之特徵為:於基板上至少層積形成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 膜及覆蓋層;於上述基板,記錄有藉由訊坑及陸區之組合 H9359.doc 200828282 所形成之主資料,·上述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可藉由利 用雷射光照射之熱記錄來予以追加記錄;藉由對於上述可 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照射追加記錄雷射光所形成之標 記,來進行副資料之記錄;將特定長之上述陸區作為對 象’在上述標記之形成部分之再生信號位準上升;且在將 上述基板之上述訊坑及陸區之表面形狀物理性地轉印所製 作之光兄錄媒體,形成有在上述標記之形成部分之再生信 谠位準降低之上述標記;上述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係 包έ由Ag100-x-yXxCuy (X、y為原子%)之Ag合金膜;上述X 為Ti、W、Ta、V、Mo、Nb&Zr元素中至少i種以上之元 素,且上述Ag合金膜中之Cu之組成y係選定為2gygi3 [原 子%]而成。 如後述,根據此結構之光記錄媒體係在副資料記錄之標 圯形成部分之再生信號位準上升,且在將該光記錄媒體之 基板形狀物理性地轉印而製作之光記錄媒體,確認到呈現 出在上述標記之形成部分,再生信號位準降低之特性。 而且,根據本發明之具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之光記 錄媒體係如上述結構,其特徵為··上述可追加記錄之金屬 反射膜係包含上述Ag1G(Kx-yxxCuy之Ag合金膜;上述X為 Τι ;上述Ag合金膜中之Ti之組成χ係選定為4·5^χ^17[原 子%]而成;上述Ag合金膜中之Cu之組成y係選定為 2SyS13[原子%]而成。 而且,根據本發明之具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之光記 錄媒體係如上述結構,其特徵為:上述可追加記錄之金屬 119359.doc -11- 200828282 反射膜係包含上述Ag1()GnXxCuy之Ag合金膜;上述X為 W ;上述Ag合金膜中之w之組成X係選定為2·5$χ^11 [原 子°/。]而成;上述Ag合金膜中之Cu之組成y係選定為 2Sy$i3[原子%]而成。 而且’根據本發明之具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之光記 錄媒體係如上述結構,其特徵為:上述可追加記錄之金屬 反射膜係包含上述Ag1G()_x-yXxCuy之Ag合金膜;上述X為 Ta;上述Ag合金膜中之Ta之組成X係選定為 0·61‘χ$1〇·5[原子%]而成;上述Ag合金膜中之Cu之組成y 係選定為2$y$13[原子%]而成。 而且,根據本發明之具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之光記 錄媒體係如上述結構,其特徵為:上述可追加記錄之金屬 反射膜係包含上述Ag1GGeX-yXxCuy之Ag合金膜;上述X為 Ti、W、Ta、V、Mo、Nb及Zr中至少2種以上之元素;上 述Ag合金膜中之X之合計組成X係選定為〇·6^χ$ι7[原子 %]而成;上述Ag合金膜中之Cu之組成y係選定為 2$}^13[原子%]而成。 藉由上述包含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之以之Ag合金 組成Ag1G(Kx_yxxCuy之Ag合金之元素X之特定、及其組成比 之特定,確認可確實使在光記錄媒體之正版與盜版分別所 獲得之副資料之極性相反。 此外,以陸區側作為對象而記錄標記時,可獲得上述根 據本發明在正版之再生信號位準上升,在違法拷貝之複製 版,即所謂在盜版之再生信號位準降低之特性。 119359.doc •12- 200828282 此外,本發明中之Γ將基板之形狀物理性地轉印所製作 之光記錄媒體」係指稱,於根據將基板之形狀物理性地轉 印所製作之壓模而製作之複製基板,將反射膜予以成膜所 製作之光記錄媒體,或於剝離反射膜之基板,再度將反射 膜予以成膜所製作之光記錄媒體。 若按照根據本發明之具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之光記 錄媒體,可於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作為副資料之記 錄,可進行正版之標記形成,可構成於此正版之標記形成 部分,再生信號位準上升,且於盜版之標記形成部分,再 生信號位準降低之光記錄媒體。藉此,由於可構成再生之 副資料之值之極性在正版與盜版相反之光記錄媒體,因此 可進行盜版之判斷。 而且,若按照根據本發明之具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 之光記錄媒體,藉由提升主資料之再生及副資料之記錄及 再生所使用之反射膜之氣候耐受性,可謀求提升光記錄媒 體之長期保存可靠性。 右按狀根據本發明之具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之光記 錄媒體,於Ag合金之反射膜中,將Cu部分置換為Ag,於 2〜13原子%之範圍内,將該Cu置換為八§時,就反射率來 看,即使置換Cu,仍不使反射率降低即可提升耐久度。 【實施方式】 例示以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具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之 光記錄媒體之實施型態,但根據本發明之具可追加記錄之 金屬反射膜之光記錄媒體不限定於此。 119359.doc -13- 200828282 圖1係作為根據本發明之光記錄媒體之實施型態所例示 之再生專用之ROM型之光碟100之一例之概略剖面圖。 具體而言,此光碟100係採用依據例如稱作藍光碟片之 碟片之碟片構造及格式。 如圖示,此光碟100係於基板1〇1上層積有金屬反射膜 102及覆蓋層1〇3而成。 基板101係藉由例如聚碳酸酯等所形成之塑膠基板,此 基板101中與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1〇2相接之面被賦予 凹凸之剖面形狀。凹部之剖面部為訊坑P,凸狀之剖面圖 為陸區L。亦即,從覆蓋層103照射有雷射光105,朝向此 雷射光105之射入側,凸狀之剖面部為陸區l。藉由此等訊 坑P與陸區L之組合,具體而言是藉由訊坑p及陸區l個別 之長度,來進行主資料資訊之記錄。 於形成有該訊坑P及陸區L之基板101之凹凸面,層積有 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102。然後,於此可追加記錄之 金屬反射膜102上,進一步層積藉由聚醯亞胺等所形成之 覆蓋層103。 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102係藉由被層積於基板1 〇 1 上,而被賦予凹凸因應訊坑P及陸區L之形狀之剖面形狀。 而且,如圖示,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102係於由物 鏡104所聚光之雷射光105經由覆蓋層103而照射時,獲得 因應上述凹凸之反射光。 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102係包含Ag1GG-x_yXxCuy(;x、y 為原子%)之Ag合金膜。於此,X為Ti、W、Ta、V、Mo、 119359.doc -14- 200828282
Nb及Zr元素中至少i種以上之元素,且上述Ag合金膜中之 CU之組成y選定為2^ySi3[原子%]而成。 亦即,X為Ti、W、Ta、V、Mo、Nb及Zr元素中至少1種 以上之元素時’無論如何,置換為Ag之Cu之組成y均選定 為 13[原子%]。 二後,上述X為Ti之情況時,上述Ag合金膜中之丁丨之組 • 成X選定為4.5$x$17[原子%]。 而且,上述X為W之情況時,上述Ag合金膜中之w之組 響成X選定為2·5$χ$11 [原子%卜 而且’上述X為Ta之情況時,上述Ag合金膜中之Ta之組 成X選定為0·6$χ$ 1〇·5[原子%]。 而且,上述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之組成之
Ag100-x_yXxCuy 之 Ag 合金膜組成中,X 為 Ti、w、Ta、v、 Mo、Nb及Zr元素中2種以上之元素之情況時,上述Ag合金 膜中之X之合計組成X選定為〇·6$χ$ 17[原子。/〇]。 _ 於根據本發明之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之實施型態例 中’為了使光碟之結構明確化,首先說明該光碟1〇〇之製 造步驟。圖2為光碟1〇〇之製造步驟之說明圖。 此情況下’首先執行使用者資料之格式化步驟S11。此 、 格式化步驟s 11係使用例如電腦等來進行。 於此格式化步驟S11中,就應對於光碟1〇〇所記錄之内容 資料(使用者資料),進行轉換動作,以便可獲得因應特定 規格之格式資料串。亦即,此實施型態之情況下,進行轉 換動作,以便可獲得因應如後續於圖3所說明之藍光碟片 119359.doc -15- 200828282 之規格之資料串。而且, 且,實際上,亦進行對於使用者資料
理。於此實施型態之情況下, 。於此步驟S12中,對於 串,施加可變長調變處 施加 RLL(l,7)PP(Parity
PreSerVe/pr〇hibit(奇偶保留 / 禁止)、RLL : Run Length
Limited(運行長度限制))調變處理及NRZI(Non Return to Zero Inverse :不歸零反轉)調變處理。 藉由此可變長調變步驟S12所獲得之資料串之"0” M ”模 式’係成為實際上對於碟片100所形成之訊坑及陸區之圖 案。 如此’針對使用者資料施加有格式化、可變長調變處理 所獲得之資料,於此稱呼為主資料。 接著,進行母版製作步驟S13。母版製作步驟S13係使用 習知之刻板裝置來進行。 於母版製作步驟S13中,首先對於玻璃母版塗布光阻 劑。然後,在將如此塗布有光阻劑之玻璃母版予以旋轉驅 動之狀態下,照射因應於上述可變長調變步驟S12所產生 之主資料而調變之雷射光,並進行顯影處理,以形成沿著 記錄軌之凹凸之圖案。總言之,形成訊坑及陸區。 接著,於形成有訊坑及陸區之玻璃母版上,施加電解電 鍍,將其剝離而製作金屬母版D14。 使用如此獲得之金屬母版D14,進行碟片形成步驟 S15 ° 119359.doc -16 - 200828282 於碟片形成步驟S15’首先根據上述金屬母版〇ΐ4來製 作壓模。然後,於成形模具内,配置此壓模,使用射出成 形機’藉由聚碳酸酯或丙烯酸酯等透明樹脂來形成基板 ιοί。於此基板ιοί,因應先前之調變步驟S12所產生之主 資料之訊坑及陸區之圖案係沿著記錄執而形成。
然後,對於此基板101,使用根據本發明之可追加記錄 之金屬反射膜成膜用金屬合金乾材,藉由蒸鍍、藏鍍等, 層積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102,並且於此可追加記錄 之金屬反射膜102上,層積覆蓋層1〇3。藉此,首先形成僅 記錄有主資料之光碟(主資料記錄碟片)D16。 接著,進行副資料記錄步驟S17。亦即,除了藉由上述 訊坑及陸區之圖案所記錄之主資料以外,並記錄副資料。 此ί月况下,田'1資料係作為其資料内容部分之實際資料製 作’而於已進行主資料記錄之碟片D16之各個,記錄獨特 之例如序列號碼資訊。亦即,藉此,作為藉由該副資料記 錄步驟S17所製作之各光碟⑽而分別附加有固有之識別資 訊(識別號碼)。 而且’作為該副資料,哈 除了作為實際育料之識別資訊以 外,亦附加例如錯誤訂J技 丁正付唬。精由附加此錯誤訂正符 號,於再生時,可推仁士 „ ’ 丁有關上述識別資訊之錯誤訂正處 如後述,副資料倍斜认4, ”猎由訊坑及陸區所組成之上述主 資料之特定區間中之牲h 7_ 特疋位置,猎由於反射膜102,利用 記錄功率之雷射光照射 ― 斤進仃之才示記形成來記錄。 119359.doc 200828282 此情況下,副資料包含識別資訊及錯誤訂正資訊,亦可 附加其他資料。 圖3係表示記錄於藉由上述製造步驟所製造之光碟1 〇〇之 主資料之資料構造之圖。 首先,如圖示定義有稱作rub之1個記錄單位。h@rub 係由16個磁區及2個鏈結訊框所組成。鏈結訊框係設置作 為各RUB間之緩衝區域。 此情況下,1個磁區形成1個位址單位。 然後’各磁區係如圖示由3 1個訊框所組成。並且,!個 訊框係由1932通道位元之資料所組成。 於此實施型態所例示之藍光碟片中,主資料係按照 RLL(1,7)PP調變規則,符號"〇”及”丨"之連續數(亦即訊坑長 及陸區長)均限制為2T(通道位元)至8T之長度。 於位在各訊框前頭之同步(sync),插入有不按照該調變 規則之9T之連續符號,並用於再生時之訊框同步信號之檢 測。 接著’說明有關具有上述主資料記錄,且進行副資料記 錄之根據本發明之具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之光記錄媒 體之實施例。然而,本發明當然不限定於此等實施例。 首先’於根據本發明之具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之光 記錄媒體中,例示有關藉由該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之 組成’即Ag1()〇-x-yXxcUytAg合金膜組成之y=〇、亦即未含 有Cl!之情況下之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所構成之光記錄 媒體。 119359.doc -18- 200828282 (例i) 如前述,準備根據主資料之訊坑及陸區之凹凸圖案形成 於表面之基板101。 於此基板101上,藉由Ag與W之同時濺鍍法,將以 Ag100_xWx [原子%]所表示之Ag合金膜所形成反射膜1〇2, 予以成膜為此情況下之合金膜之厚度,亦即成膜為反射膜 102之厚度4 〇 uni而形成。 然後’於此結構中,為了確認對於W組成之特性差異, 準備χ=3·5、χ=7及χ=1〇之取樣。 (例2) 在與例1相同之基板101上,藉由Ag與Ta之同時濺鍍法, 將此例中以Ag1GG-xTax[原子%]所表示之Ag合金膜,予以成 膜為厚度40 nm之反射膜1〇2。 然後,於此結構中,為了確認對於Ta組成之特性差異, 準備x=1.8、x=7及χ=1〇之取樣。 (例3) 在與例1相同之基板1〇丨上,藉由Ag與Ti之同時濺鍍法, 將以Ag1()i)_xTix[原子%]所表示之Ag合金膜所形成之反射膜 予以成膜。其厚度為40 ηιη。而且,為了確認對於Ti組成 之特性差異’準備χ=7、χ=ι 〇及χ= 13之取樣。 (例4) 再與例1相同之基板1〇1上,藉由Ag與Ti、V之同時濺鍍 法’將以AgwTisVs[原子%]所表示之Ag合金膜所形成之反 射膜予以成膜。其厚度為4〇 nm。 119359.doc -19· 200828282 圖4係於藉由Agl㈣_xWx[原子%]構成例1之反射膜1 〇2之正 版光碟中,將χ=3·5、x=7及x=10時之標記形成部分之再生 信號位準分別以記號「〇」、「□」、r △」來予以標繪之圖。
圖4中,縱軸之振幅(Amp)係作為再生信號RF之值而表 示將從標記之記錄部分減算未記錄部分後之值予以積分之 值。總言之此值越大,表示標記記錄部分之再生信號rf之 值越高。此外,本發明中可良好地檢測到副資料信號之值 係設定為Amp-300。而且,橫軸之Pw(mW)表示記錄時之 雷射功率。 此外,獲得該圖4所示之實驗結果時所設定之記錄時之 條件如下。 首先,標記記錄係作為光碟100之特定長之陸區而以6丁 之陸區為對象來進行。而且,光碟1〇〇之反射膜1〇2為膜厚 40nm之上述AgW合金膜。 而且,製造此光碟100時,在副資料記錄裝置50所設定 之各條件如下。 田巧、J改泰:人=405 歎值孔徑N.A.: =4_9 m/s,標記記錄脈衝=3〇 ns 而且,作為光碟100(主資料記錄碟片D16)之構造係依據 實施型態所例示之藍光碟片’軌間距T_ 320 nm,1T之長 度為78nm’間距寬為Τρ/3,間距深度為λ/5。 可知與W含有量3·5[原子%]相對應之正版光碟約略在17 讀以上之雷射功率範圍内,縱軸之振幅之值(Amp)以大於 〇位準之值上升而為28 mW以上,且成為_$3⑼。總言 119359.doc -20- 200828282 之了知於W含有量3.5[原子 料信號,至少需要心W以上之_ =獲仔良好之副資 n -., 丄 < 自己錄功率。 1 “W,於:::=[原子,時,最小必要記錄功率為 12.5 mW。於圖5: 1二=]時’最小必要記錄功率為 量,副資料再生n 於_合金膜之|含有 &H5T4 °〜之良好檢騎需之最小記錄功率值。
:圖5可知,若W含有量變少,則所需之記錄功率值合 二:=錄功率並非可無限制地增加,從正版碟片製; ::產性、經濟性之觀點考量,宜儘可能小。此例中, 八上限值為3G讀。從圖5可知,即使以30 mW以下 之雷射功率記錄副資料,可檢測出良好信號 為3[原子。/〇]以上。 Μ里仍 接著,於圖6表示W含有量分別為3 5、7、ι〇[原子%]之3 種光碟之主資料再生信號之反射率特性。 =此,咖定義為藍光光碟之規格,其係與主資料之最 長標記(8T標記)相對應之信號之最大反射率,於資訊屏 1層(單層碟片)之再生專用型藍光光碟,其值據判須為35% 以上。 從圖6可知,若w含有量變多,R8H會減少,符合 R8H-35%之W含有量為11[原子%]以下。 根據以上檢討,於AgW合金中,W含有量:^〜;^[原子%] 之碟片可提供良好之主資料信號及副資料信號。 與例1相同,關於例2(AgTa合金)、例3(AgTi合金),亦求 出提供良好之主資料信號及副資料信號之添加元素之含有 119359.doc -21- 200828282
關於例2係針對含有I 十 太 一1·8、X=7、X=10[原子%]之光碎 來調查,而且關於例3係針 _ ]之先碟 寸各有里x—4、χ=7、χ==ι〇『原羊 %]之光碟來調查。於圄7 示此等例2及 於圖7〜圖9及圖1〇〜圖12表 例3之各資料。 關於例2及例3,從盘掷# , β τ…丨 從與對於例1之各光碟相同之見解考
置’可知個別之反射膜結構在AgTa合金中係使Ta含有量X
為旧0.5[原子%],在仙合金中係使Ti含有量X為 5〜17[原子%]’ #此可於光碟提供良好之主資料信號及副 資料信號。 關於例4 #如圖13所示,可知可提供能獲得在標記形 成部分之再生信號位準上升之特性之光碟。如例4,即使 於Ag添加Ti、W、Ta、v、M〇、⑽及心中至少2種以上之 元素,以特定長之上述陸區作為對象,於上述標記之形成 部分之再生信號位準會上升,且於上述光碟1〇〇之基板ι〇ι 之形狀被物理性地轉印所產生之光碟,仍可構成形成有在 標記之形成部分之再生信號位準降低之標記之光碟,亦即 構成具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之光記錄媒體。 接著,針對例1、例2及例3之光碟中之例1、2,使用添 加元素含有量與1 〇[原子%]相對應之碟片,針對例3,使用 添加元素含有量與7[原子%]相對應之碟片,以進行確認副 資料信號之極性在正版光碟與盜版光碟反轉之實驗。 此情況下,從作為正版已確認副資料信號之記錄及再生 之光碟100,剝離反射膜102及覆蓋層103。剝離係使用藉 H9359.doc -22- 200828282 由濕式製程來使反射膜102溶解,並亦同時除去覆蓋層103 之方法。 如此,使已進行反射膜102、覆蓋層103之剝離之基板 101充分乾燥,其後重新形成反射膜102、覆蓋層103。此 時’預先確認基板1 〇 1之表面不因先前之剝離製程而受到 變質等影響。反射膜1 〇2係藉由對於Ag之添加元素之總量 為1[原子%]以下之Ag合金之濺鍍膜來構成。 圖14、圖15及圖16係分別對比表示Agi⑽χΧχ之正版及盜 版之各光碟及副資料信號極性之曲線圖。 圖14係於例1中之χ=10,亦即Ag9〇Wi〇之情況,圖15係於 例2中之χ=ι〇 ’亦即Ag9〇Tai〇之情況,圖16係於例3中之 x=7,亦即Ag^Ti7之情況。然後,於各圖中,實線及虛線 曲線係分別標繪有正版光碟(正品)及盜版光碟(盜版品)之 對於記錄雷射功率之副資料再生信號之測定結果之圖。 兩者均產生極性反轉。 接著,藉由例5及例6來考察此現象之發生。 藉由此等例,觀察使用Ag合金、以陸區作為對象而進行 記錄之情況下,在標記形成部分之正版碟片之再生信號位 準之特性,及藉由從該正版碟片進行物理性轉印,亦即藉 由從將基板之形狀物理性地轉印所製作之碟片來製作出之 盜版碟片之再生信號位準之特性。 (例5) 準備表面平滑而為鏡面之聚碳酸酯製之直徑12〇瓜斑、 厚度1·1 mm之碟片基板,於其上,將含有6·8原子。之π之 119359.doc -23- 200828282
Ag合金所形成之薄膜,亦即將反射膜予以成膜為40 nm。 於該薄膜上,藉由紫外線硬化樹脂,黏著厚度0.1 mm之 鬈炭I S曰製膜,照射紫外線而硬化,以作為覆蓋層,從而 製成碟片。此碟片構造係與藍光碟片之再生專用型之基本 構造相同。 接者精由對於此碟片,從覆蓋層側,照射具有短軸約 μΠ1長軸約200 之橢圓形之點狀,波長為810 nm之雷 射光而加熱。
藉由此雷射光照射所進行之加熱,係以碟片之旋轉速度 3 m/sey來進行。此情況下,照射之雷射功率約1〇 mW/μηι。碟片上之加熱區域係半徑約%爪㈤至約45瓜瓜之 寬度10 mm程度之環狀區域。 (例6) 準備與例5相同之聚碳酸g旨製基板,於其上,此例中係 將具有⑺⑴原子❹乂之^^之^合金所形成厚度⑼打❿之薄 膜’亦即反射膜予以成膜。 於該薄膜上,與例5相同,藉由紫外線硬化樹脂,黏著 厚度〇·1 mm之聚碳酸醋製膜,照射紫外線而硬化,以作為 覆蓋層,從而製成碟片。 約 雷 接者,错由對於此碟片,從覆蓋層侧,照射具有短軸 i μΓΠ、長轴約200叫之橢圓形之點狀,波長為81〇⑽之 射光而加熱。 藉由此雷射光照射所進行之加熱時,碟片之旋轉速度為 6 —。照射之雷射功率約5讀/一。此雷射光照射之 119359.doc -24- 200828282 碟片上之加熱區域係半徑約3 5 程度之壞狀區域。 mm至約45 mm之寬度1〇 mm 於圖17之幻表示關於上述例5及例6之碟片,針對未藉 由上述雷射光照射進行加熱之區域(無加熱)與已進行雷射 光照射之區域(有加熱),測定個別之反射率之結果。此測 定係使用分光橢圓偏光計來測定波長41〇 nm、67〇 nm及 790 nm之反射率。
若根據圖17之表〗,於例5及例6之任一碟片,相較於未 加熱之區域,加熱區域、亦即副資料之記錄部之反射率在 任一測定波長中均往高方向變化。 圖18係表不記錄有副資料之區域與未記錄之區域之差分 k唬之輸出之記錄標記部之反射率與標記深度之關係之模 擬結果之圖。 此圖18係表示差分之等高線,縱軸取定記錄標記部之深 度。而且’橫轴係將反射率未變化之值表示作為i。 如開頭所述,標記部之深度係在對於光記錄媒體之形成 於例如聚碳酸酯基板上之反射膜之副資料記錄所造成加熱 部’因局部變形所造成之凹陷深度。 此凹陷若藉由例如穿透電子顯微鏡來觀察其剖面,則測 定到其深度約為7 nm程度。 然後,如於圖17所說明,根據本發明之Ag合金膜所形成 光碟係記錄後(加熱後)之反射率升高。此時,例如以點ρι 所示之差分信號之輸出極性為+(正)。 相對於此,從正品以物理轉印等方法製作盜版碟片之情 119359.doc -25- 200828282 况%,反射率復原,僅標記之深度變化,因此差分信號之 輸出成為圖18之點P2所示之-(負如此,可理解盜版碟片 之信號輸出與正版極性相反。 过係糈由不含Cu之Ag1G()-xxx來構成可追加記錄之金屬 反射膜之h況下之具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之光記錄媒 體之說明。 接著,針對根據本發明之含Cll之AgiGG-x-yXxCUy之組成, 亦即具有含Cu之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之光記錄媒體, 舉出其實施例來說明。 然後,根據此實施例可知,在特定組成範圍内含Cu之可 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係使上述不含Cu之金屬反射膜中 之構成兀素X之適宜組成之範圍之下限值降低,範圍擴 大。其理由係於以下實施例中說明。 [實施例1] 與前述之例1相同,準備根據主資料之訊坑及陸區之凹 凸圖案形成於表面之基板101。 於此基板101上,藉由^與w之同時濺鍍法,將以
Ag1G()-x_yXxCuy[原子%]所表示之又為w之八§合金膜所形成反 射膜102,予以成膜為厚度4〇11111而形成。 然後,於此結構中,為了確認對於。組成之特性差異, 準備y=〇、y=8、y==10、y=12 7及y=17.3之取樣。 [實施例2] 與實施例1相同,於基板101上,準備組成Ag95Ta5、 Ag91.5Ta5Cu3.5、組成Ag9Q 5Ta5Cu4 5之3種可追加記錄之金 119359.doc -26- 200828282 ί反射膜成膜用金屬合絲材,使料片式⑽裝置,藉 由賤鍍法來將該金屬合錄材成膜至厚度約4q⑽,以形 ^以Ag95_yTa5CUy[原子%]所表*之Ag合金膜所形成 膜 102 〇 然後’於此結構中,為了確認對於Cu組成之特性差異, 準備y=0、y=3.5及y=4.5之取樣。
圖19係於藉由Ag96 yTa4CUy[原子%]構成實施例^之可追 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102之正版光碟中,y=〇、y=8、 3-12.7及y=17.3時之主f料再生信號之反射率特性。記號 「。°」相當於初始特性’記號「口」係結束鹰小時之 80 C 85 /β(相對濕度)之加速試驗測試後之反射率特性。 於此,R8H定義為藍光光碟,其為與主資料之最長標記 (8Τ標記)相對應之信號之最大反射率。 若添加Cu,至12.7原子%為止,即使於初始及2〇〇小時之 加速試驗後,相較於未添加〜之情況(y=〇)下之反射率, 幾乎無有意差,而於其以上之添加時,據判Cu為原因而產 生反射率降低。 k圖19了 α兒,至13原子%程度之添加為止,cus對於反 射率特性發揮與Ag等價之功能。 圖20係於藉由Ag^TasCuy[原子%]構成實施例2之可追 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102之正版光碟中,將y==〇、7=3 5及 y=4.5時之標記形成部分之記錄功率Pw變化之情況下之再 生信號位準,在y=0之情況下以記號「口」、在y=3 5之情況 下以記號「△」、y=4.5之情況下以記號「♦」分別標繪之 119359.doc -27- 200828282 圖 圖21係從圖20,求出於-❹時獲得所需 3°〇)所需要之記錄功率(約19舞同樣地求出二;為 之必要記錄功率’並標緣對於Ag95yTa5Cu^金膜之 Cu含有量,副資料信號之良好檢測所必要之最小記錄功率 值之圖。藉由以Ag代替Cu’可減低必要記錄功率,可理 解於W.0之情況下,可獲得與y=3.5、4.5相等程度 效果。
圖22係於前述圖8之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為 Ag100-xTax時之Ta量X與記錄功率之關係,在與圖2〇、圖u 所示相同之Agw-yTasCuy之組成(Ta量x=5)中,將y=〇時之功 率標作為記號「」’而且將尸3.5及45時之功率標繪作 為記號「□」之圖。若根據此,圖21及圖22之广〇之組成會 與圖8之曲線一致。然後,相較於不含Cuiy=〇,Cu含有 置y為3·5、4·5[原子%]者之最小記錄功率變小。此係意味 藉由添加Cu,可進一步減低於例2導出之Ta添加量之下限 值。若於圖22中,表示沿著通過記號「口」之曲線之輔助 線,並表示y=〇之情況下之沿著通過「」之曲線之輔助 線,則藉由以Cu替代Ag所造成之Ta添加量之下限值之減 低效果至少為0.5[原子%]以上。總言之,藉由添加Cu,Ta 添加量之適宜之組成範圍擴大0.5[原子%],下限值成為 0.6%以上。然後,此係不限於X元素為Ta之情況,於Ti或 W之情況亦成立。 關於W、Ti之情況,亦與圖8及圖22之關係相同,將以 H9359.doc -28- 200828282 圖24表示與圖5及圖u
Cu替代Ag所造成之效果,於圖23及 分別相對應而圖示者。 根據實施例1及實施例2之結果可容易導出 私道山 勿令出,若與例1〜例 所V出之不含Cu之情況之Agl〇〇-xXx[原子%]中之X元素為
Ti ^ Ta^ m ^ ^ Ag100.x.yXxCuy[^ ^
中,Cu之添加量為2原子%以上、13原子%以下,則不會損 及反射率特性,而且即使將x之下限值降低〇.5原子%,^ 保存有用以產生副資料之特性效果。 並且,於含Cu之情況下,即使第二十七頁第七行〜第二 十四仃及圖17所說明之現象成立,盜版品碟片之信號輸出 仍與正品極性相反。 接著,關於在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中,相較於含Cu 之情況、不含Cu之組成之情況之新提升之特性,亦即Ag 合金膜中容易產生之Ag之粗大粒成長(以下稱為小丘 (Hillock))之抑制效果,根據以下所示之實施例來說明。 [實施例3] 製作具有 Ag96Ta4 及 Ag96-aTa4(Cu、Sn、Ge、Nd、Μη、 Au)a薄膜之與上述實施例相同之結構所形成之碟片,進行 有關80°C、85%、96小時之環境試驗(加速試驗)後之小丘 發生動向之評估。圖25(A)之上段之照片圖及下段之照片 圖係分別表示AgTa^oCu4』所形成之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 膜之 5千倍及 20萬倍之 S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掃描電子顯微鏡)照片圖;圖25(B)之上段之照片圖及下段 之照片圖係分別表示不含Cu之AgTa4.〇所形成之可追加記錄 119359.doc -29- 200828282 之金屬反射膜之5千倍及20萬倍之SEM照片圖。 若根據此,可知在Ag^Ta4所發生之小丘係由於添加Cu 而有效被抑制。然後,藉由相同之SEM所進行之觀察,確 認藉由Cu以外之添加元素,例如Au、%、Mg、Ge、Nd及 Μη之添加,並未有小丘抑制效果,反而使其增加。 [實施例4] 製作具有Ag1()()-x_yTaxCuy薄膜之取樣,評估8〇〇c、85%、 96小時之J哀境試驗後之小丘發生動向。X約為4原子%,準 備y=1.6、尸2.3、y=3.3及尸5.6原子%之4種取樣。 此等取樣係於聚碳酸酯基板上,形成上述組成之薄膜 nm ’於其上未形成覆蓋等保護層。 圖26係表示此等4種取樣之環境試驗(加速試驗)後之表 面狀况之5千倍之§ΕΜ照片圖。圖26中,於上段左、上段 下段左下段右’分別為y=1.6(作為比較例之取樣 1)、y=2.3(取樣2)、y=3 3(取樣3)及尸5 6(取樣4)之8職照 片圖。 右根據此,確認Cuiy為16原子%者,未有效抑制小 f ’ Cu量為2·3原子%者,有效抑制小丘。由於此小丘係水 ,卜P要因發生之觸發,因此未有覆蓋等保護層之本實施 j之取樣構造若與本發明所設想之光記錄媒體之構造比 較i可說是氣候耐受性低之構造。因此,若從圖26之結果 1量可知,若至少添加2原子,於具可追加記錄之 王屬反射膜之光記錄媒體,可飛躍性地提升小丘發生耐受 陵月b、亦即氣候耐受性。 U9359.doc 200828282 然後,於此等SEM照片之下欄,記載根據各取樣之環境 试驗之反射率之變化量ΔΙι(%)之測定結果。 若根據此,取樣1係於環境試驗後,相對於初始反射率 降低24.21% ’因此作為再生信號之變化量過大。另一方 面,於取樣2〜4,由於反射率之降低小於3%,因此再生信 號之變化量在容許範圍,良好地進行其讀出。 [實施例5]
作為 Agioo+yXxCuyiX^Ta以上之例,製作 χ=τί、 之取樣,分別評估8(TC、85%、96小時之環境試驗後之小 丘t生動向。準備之取樣在x=Ti時為(X,α=(3·9,υ)(作 為比較例之取樣5)及(5.5, 5·1}(取樣6)之2種,x=w時為(X, y)=(7.i,〇)(作為比較例之取樣7)及(x,y)=(5 9, 3.8)(取_ 之2種。對於各X,可比較Cu量小於2原子%者與2原子%以 上者。 圖27係此等4種取樣之上述環境試驗所進行之加速試驗 後之表面之5千倍之SEM照片圖。於上段左及上段右為上 述取樣5及取樣6之情況,於下段左及下段右為取樣7及取 樣8之情況。若根據此等,於x=Ti、w之任一時,與 之情況相同,相對於Cu量小於2·0原子%者會發生小丘, 2.0原子%以上者完全未發生,可知有效抑制小丘。 然後,同樣地,於各SEM照片之下搁,記載各取樣之環 境試驗所造成之反射率之變化量AR(%)之測定結果。 若根據此,環境試驗後,取樣5及取樣7係相對於初始反 射率降低約9%程度,再生信號之變化量仍大,但關於取 119359.doc 31 - 200828282 樣6及取樣8,由於反射率之降低小於3〇/〇,因此再生信號 之變化量在容許範圍,良好地進行其讀出。 於圖26及圖27所示之取樣丨〜取樣8,將上述加速試驗所 造成之反射率R之變化量之測定結果,表示於各SEM照片 圖之下欄。根據作為比較例之取樣1及取樣7以外之根據本 發明之取樣2〜取樣6及取樣8、及上述實施例3、實施例4及 實施例5之各結果可導出,藉由唯一之Cu添加,可抑制於 Ag合金膜容易產生之小丘,且其添加量宜為2原子%。此 係與從前述實施例1及實施例2所導出2Cu量之下限值之2 原子% —致之結果。 接著,說明對於上述根據本發明之光記錄媒體之例如光 碟16,說明記錄上述副資料之副資料記錄裝置之一例。 (副資料記錄裝置) 圖32為該副資料記錄裝置之一例之結構圖。
特定位置記錄標記。
於被旋轉驅動之光碟D16, 動方式來旋轉驅動。如此,對 光拾取頭0p進行記錄信號(主 -32- 200828282 資料)之讀出。 於此光拾取頭OP具備:作為雷射光源之雷射二極體 LD,使雷射光聚光、照射於光碟1⑽之記錄面之物鏡52 ; 及檢測來自光碟D16之根據上述雷射光照射之反射光之光 偵測器PD等。 藉由光拾取頭OP内之光偵測器PD所檢測到之反射光資 訊,係於I-V轉換電路53轉換為電性信號後,供給至矩陣 電路54。矩陣電路54係根據來自Ι-V轉換電路53之反射光 資訊’產生再生信號RF、循執錯誤信號TE及對焦錯誤信 號FE 〇 飼服電路55係根據來自矩陣電路54之循軌錯誤信號te、 對焦錯誤信號FE,來控制雙轴驅動電路56所輸出之循軌驅 動k號TD及對焦驅動信號fd。此等循軌驅動信號TD、對 焦驅動信號FD係於光拾取頭OP内,對於保持物鏡52之雙 轴機構(未圖示)供給,根據此等信號,物鏡52被往循軌方 向、對焦方向驅動。 於藉由此等伺服電路55、雙轴驅動電路5 6及雙轴機構所 形成之循軌伺服/對焦伺服系統中,上述伺服電路55係進 行根據上述循軌錯誤信號TE、對焦錯誤信號fe之控制, 以控制為照射於光碟D16之雷射光之光束點追蹤形成於光 碟D16之訊坑串(記錄執),且維持於適當之對焦狀態。 而且’於矩陣電路54產生之再生信號RF係被供給至2值 化電路57,於此轉換為"〇” ”丨"之2值化資料。此2值化資料 係對於同步檢測電路58及pLL (Phase L〇cked L〇〇p :鎖相 119359.doc -33- 200828282 環路)電路59供給。 PLL電路59係產生與供給之2值化資料同步之時鐘clk, 將其作為必要之各部之動作時鐘來供給。特別是此時鐘 CLK亦作為上述2值化電路57、及其次說明之同步檢測= 路58、位址檢測電路6〇及副資料產生電路61之動作時鐘而 供給。 同步檢測電路58係從供給之2值化資料,檢測針對先前 之圖3所不之各訊框所插入之同步圖案。具體而言,檢測 作為此情況下之同步圖案之9T區間,並進行訊框同步檢 測。 訊框同步信號係對於以位址檢測電路6〇為首之必要各部 而供給。 位址檢測電路60係根據上述訊框同步信號及供給之2值 化資料,來進行位址資訊之檢測。檢測到之位址資訊係供 給至進行該副資料記錄裝置50之全體控制之未圖示之控制 器’並用於搜尋動作等。而且,此位址資訊亦對於副資料 產生電路61之記錄脈衝產生電路63而供給。 如圖示,副資料產生電路61具備:記錄脈衝產生電路 63、RAM (Random Access Memory ··隨機存取記憶體)62。 此副資料產生電路61係根據輸入之副資料、供給自上述位 址檢測電路60之位址資訊及供給自pLL電路59之時鐘 CLK ’產生用以將應對於光碟d 16記錄之副資料,藉由後 述之圖29之型態來記錄之記錄脈衝信號wrp。 雷射功率控制部64係根據從上述副資料產生電路61所輸 119359.doc •34· 200828282 出之記錄脈衝信號Wrp,控制光拾取頭㈣之雷射二極體 LD之雷射功率。具體而言’此情況下之雷射功率控制部 64係控制為’記錄脈衝信號心為[(低)位準時,可獲得按 …、再生功率之雷射輸出。而且’記錄脈衝信號(高) 位準時,進行控制以成為記錄功率。 藉由此雷射功率控制部64之控制來進行按照記錄功率之 . #射照射’藉此以於此雷射照射部分之反射膜102形成標 鲁記。如此’藉由於反射膜1()2形成之標記,會於光碟m6上 記錄有副資料。 圖29係用以說明有關欲藉由上述副資料產生電路$j之動 作所實現之副資料之記錄型態之圖。 於此圖29中’表不作為構成副資料之i位元之符號而記 錄之情況、及記錄"丨"之情況之個別之例。 首先,作為符號之表現方法,關於存在於主資料中之特 疋長之陸區,將鄰接之第奇數號(奇數)及第偶數號(偶數) • 作為1組來思考。然後,關於此等特定長之陸區之鄰接之 第奇數號及第偶數號之每i組,對於第奇數號記錄有標記 之情況係定義為,,〇",於第偶數號記錄有標記之情況則定 ’ 義為"1"。 • 於此圖29之例,表示作為特定長陸區,對於5T之陸區記 錄標記之例。此外,於此雖說明對於特定長之陸區形成標 記之例,但亦可對於特定長之訊坑形成。 然後’此情況係作為對於構成副資料之1位元之符號之 C錄所分配之區間,分割作為i位址單位之i位址單元。 119359.doc -35- 200828282 總言之,如此圖所示,於ϊ位址單位内鄰接之第奇數號 及第偶數號之特定長陸區之各組,以表現同一符號之型熊 記錄標記。具體而言,記錄符號"0"之情況係如圖示,僅 於1位元單位内之特定長陸區之第奇數號記錄標記。 而且,記錄符號’’ 1 ’’之情況係僅於i位元單位内之特定長 陸區之第偶數號記錄標記。 於再生時,於1位址單元内之特定長陸區之鄰接之第奇 數號及第偶數號之各組,針對再生信號^^進行取樣,從在 第奇數號取樣之再生信號RF之值,減算在第偶數號取樣之 再生信號RF之值(「奇數_偶數」)。 於此,若思考記錄之標記之再生信號位準比在標記未記 錄部分之再生信號位準高之例i於僅於第奇數號記錄有標 記之符號"0”之情況時,若進行此「奇數_偶數」之運算, 則理想上會於各鄰接之特定長陸區獲得正值。亦即,若將 如此對各鄰接之特定長陸區逐一運算之「奇數·偶數」之 2予以積分,則可確實獲得正值並檢測其。相反地,僅於 第偶數號記錄有標記之符號”丨"之情況時,對於各鄰接之 特定長陸區所運算之「奇數偶數」之值在理想上會成為 負值。因⑯’藉由將其予以積分,可確實獲得負值並檢測 其。 此外,作為光碟100,由於在標記形成部分之再生信號 =準上升,因此實際上僅於第奇數號進行標記記錄之情況 會檢測到負值’僅於第偶數號進行標記記錄之情況 時,會檢測到正值。 119359.doc -36 - 200828282 於此,如上述,藉由遍及拉金 避汉特疋區間重複記錄同一記錄圖 案,於再生時,根據此等禮翁回 ^ ^ _ 寸设數冋一記錄圖案來判斷1個 值’則猎由標$己5己錄所賦予之每金^方 1叫丁之反射率變化為細微者即足 夠。如此,可使伴隨於標記_样 义錄之反射率變化變得細微, 以使記錄之標記不會對於主資料 貝料之2值化處理造成影響。 關於構成副資料之其他符號,t訪 付观亦糟由與上述相同之方法 來記錄標記。 總言之’此情況下,副資料係遍及與構成其之符號相同 數目之位址單位而記錄。 如此,記錄副資料之區間(以 (下亦稱為副資料記錄對象 區間)係預先設定於副資料記轉驻 貝付°己錄裝置5〇與再生裝置間。因 此,於副資料記錄裝置5〇,構成 霉成為遍及如此預先設定之作 為副資料記錄對象區間之複數 留 数位址早位,來執行上述標記 之記錄。 於此,於上述記錄方法中,應注意在對於特定長陸區記 錄之標記對於邊緣部分記錄之情況時,可能無法適當進行 =:之2值化。亦即,如此於特定長陸區之邊緣部分記 錄有仏記之情況時,由於在禅 一 隹知°己5己錄部分,反射率傾向升 局該部分,因此於2值化處理中, 可恥榀測到錯誤之陸區 長(或訊坑長)。 因此,作為標記係記錄於記鋒 〇邓對象之陸區之中央部。若 根據此,由於可如通常地獲得 女#七 偎侍遼緣部分,因此關於此點, 亦谋求不對2值化處理造成影響。 為了獲得如以上之記錄動作 圖28所不之副資料產生電 119359.doc •37· 200828282 路61内之記錄脈衝產生電路63係產生按照如圖”中所示之 時序之記錄脈衝信號Wri^總言之,與符號"〇"相對應,僅 於第奇數號之特定長陸區之中央部,產生H位準之記錄脈 衝信號Wrp»而且,與符號"!"相對應,僅於第偶數號之特 冑長㈣之中央部’產生Η位準之記錄脈衝信號御。 接著’說明對於藉由對反射膜1()2所形成標記而記錄有 ' 副資料之光碟100,進行再生之再生裝置之一例。 (再生裝置) 圖30係表示此再生裝置丨之結構之區塊圖。 广卜’於圖30中’主要僅擷取表示有關副資料之再生之 部分,作為主資料之再生系統之結構,特別省略有關之值 化處理後段之解調系統之結構。而且,關於反轉電路似 判斷電路16,亦省略其說明。 &於此再生裝置i,光碟刚係於載置在轉台(未圖示)之狀 態下,由主軸馬達2按照特定旋轉驅動方式來旋轉驅動。 • 冑於此被旋轉驅動之光碟100’此情況下,圖示之光拾取 頭OP亦進行記錄信號(主資料)之讀出。 此外’雖省略圖示,此情況下之光拾取頭OP亦具備: 作為田射光源之雷射二極體;使雷射光聚光、照射於光碟 1 0 〇之自己錄面之物鏡’膝4/ _r 兄’將物鏡可變位地保持於循執方向及 對焦方向之雙軸機椹· g A、at + i 機構,及檢測來自光碟100之根據上述雷 射光照射之反射光之光偵測器等。 而且’於再生裝置1,照射於光碟100之雷射光係來自再 生功率。 119359.doc 38- 200828282 藉由光拾取頭OP内之光偵測器所檢測到之反射光資 訊’係於I-V轉換電路3轉換為電性信號後,供給至矩陣電 路4。矩陣電路4係根據來自[V轉換電路3之反射光資訊, 產生再生信號RF。 而且,雖未圖示,於此矩陣電路4所產生之信號,亦有 * 循軌錯誤信號TE、對焦錯誤信號FE〇此等係供給至未圖 不之伺服電路,並分別用於循軌伺服、對焦伺服控制動 作。 於矩陣電路4產生之再生信號RF係供給至2值化電路5, 並且亦對於後述之A/D轉換器U分路而供給。2值化電路5 係將供給之再生信號RF,轉換為”〇"π1 "之2值化資料。 然後,將此2值化資料對於ριχ電路8、同步檢測電路9 及位址檢測電路1 〇供給。 而且,2值化資料亦對於後述之檢測脈衝產生部12内之 檢測脈衝產生電路12a供給。 • PLL電路8係產生與供給之2值化資料同步之時鐘CLK, 將其作為必要之各部之動作時鐘來供給。特別是此時鐘 CLK亦對於上述檢測脈衝產生電路12&供給(未圖示)。 .时檢測電路9係從供給之2值化資#,檢測針對先前之 ’ ® 3所示之各訊框所插入之同步部分。具體而言,檢測作 為此情況下之同步圖案之9T區間,並進行訊框同步檢測。 訊框同步信號係對於以位址檢測電路丨〇為首之必要各部 而供給。 位址檢測電路10係根據上述訊框同步信號,從供給之2 119359.doc •39- 200828282 值化資料來進行位址資訊之檢測。檢測到之位址資訊係供 給至進行該再生裝置1之全體控制之未圖示之控制器,並 用於搜尋動作等。而且,此位址資訊亦對於檢測脈衝產生 部12内之檢測脈衝產生電路12a供給。 此外’為了確認而預先敘述,至此所說明之光拾取頭 OP、I-V轉換電路3、矩陣電路4、2值化電路5、PLL電路 8、同步檢測電路9及位址檢測電路1〇,係有關對於光碟 1〇〇所記錄之主資料之再生時亦使用之部分。總言之,此 等各部係於副資料之再生時,共用主資料之再生系統之結 構之部分。 檢測脈衝產生部12係產生檢測脈衝信號dp,其係於作為 副資料之識別資訊之再生時,表示因應設定為在先前之副 貢料記錄裝置50間成為共通之標記之記錄方法之檢測點。 於此檢測脈衝產生部12内,具備檢測脈衝產生電路12a 及11八]^1121)。檢測脈衝產生電路12&係根據儲存於11八]^126 之貧訊來產生上述檢測脈衝Dp。然後,將產生之檢測脈衝 信號Dp對於A/D轉換器11供給。 於A/D轉換器11,供給有來自矩陣電路4之再生信號 RF。此A/D轉換器11係將供給之再生信號RF,以上述檢測 脈衝信號Dp所指示之時序予以取樣,將其值供給至副資料 檢測電路13。副資料檢測電路13係針對供給自A/D轉換器 11之值進行特定運算,並檢測副資料之各值。總言之,例 如此情況係根據進行與先前所述之「奇數_偶數」相對應 之運异之結果。檢測副資料之各值。 119359.doc 200828282 於副資料檢測電路13檢測到之副資料之值,係供給至 ECC (Error Correcting Code :錯誤訂正碼)電路 14。 作為此情況之副資料係包含識別資訊及錯誤訂正符號。 於此ECC電路14,藉由根據㈣料中之上述錯誤訂正符號 來進行錯誤訂正處理,以再生上述識別資訊。 再生之識別資訊係供給至圖示之主機電腦6。 主機電腦6係對於進行該再生裝置!之全體控制之未圖示 之控制器,進行指令之送出,以指示各種動作。例如進: 只是記錄於光碟100之主資料之再生之指令之送出。因應 於此,從光碟100再生之主資料係於2值化電路5被予以2值 化後,於未圖示之解調系統進行解調(RLL1_7PP解調)或錯 誤訂正處理等,並供給至該主機電腦6。 而且,對於該主機電腦6,具備為了進行經由所需之網 路來進行資料通信之網路介面7。藉此,主機電腦6可在與 例如經由網際網路等特定網路之外部機器,特別是圖示一 管理伺服器70間,實現資料通信。 回 關於根據上述結構之再生装置1中所進行之副資料之值 之檢測動作,參考以下圖20來說明。 於圖Μ,對於光碟⑽上之!位址單位,表示作為副資料 之1位元之值而分別分配有"〇"之情況、及分配有"丨"之情況 下之標記之記錄狀態。此外,此圖中,為了說明而表二作 為主資料之訊坑及陸區以同一圖案形成之情況。 首先,如先前亦已說明,作為副資料,於光碟1〇〇上之 特定副資料記錄對象區間,對各位址單位八 刀別分配1 119359.doc -41 - 200828282 位元之資訊而記錄。 而且,作為符號之表現方法,此情況下,於特定長之陸 區中在第奇數號記錄有標記之情況係定義為"〇",於第偶 數號記錄有標記之情況則定義為”。總言之,如圖示, 付號〇時,於其位址單元内,僅於特定長之陸區中之第 可數號記錄有標記。而且,符號"丨"時,於其位址單元 内’僅於特定長之陸區中之第偶數號記錄有標記。 於此’記錄有標記之部分為例如反射率細微地增加之部 刀由此,作為再生信號RF之波形,如圖示,於記錄有標 記之部分,其位準會增加。 於副資料之再生中,根據如此在標記記錄部分之細微之 反射率增加,來進行判斷各值之動作。 此外,如先前亦已說明,於副資料之記錄時,各標記係 對於特定長陸區之中央部記錄。如此,藉由於陸區之中央 口p e己錄;}示圯,如參考該圖所示之再生信號rf之波形可知, 於記錄有標言己之陸區M立準僅於其中央部增>,邊緣部分 之波开v則如通常地獲得。藉此,可如先前所述地不對主資 料之2值化造成影響。 於此,右根據上述說明,符號"時,僅於第奇數號之 ,定長陸區,再生信號RF之值會細微地增加。而且,符號 1時僅於第偶數旒之特定長陸區,再生信號111?之值會 細微地增加。 因此,此情況下,判斷分配給各位址單位之副資料之各 值¥ ’只要針對該位址位S内之特^長陸區,檢測第奇數 119359.doc -42- 200828282 號與第偶數號之何者之再生信號rF2值增加即可。 於標記記錄部分之再生信號RF之值之增加,係可藉由例 如求出與標記未記錄部分之再生信號rF之值之差來檢測。 此時,如上述,符號”〇(,時,僅於第奇數號,符號 時’僅於第偶數號記錄有標記,換言之,符號”〇”時,第 偶數號勢必為未記錄部分,"i ”時,第奇數號勢必為未記 錄部分。 由此’針對相鄰第奇數號(奇數)及第偶數號(偶數)進行 根據「奇數-偶數」之運算,可調查奇數及偶數之何者之 再生信號RF之值增加(記錄有標記)。 具體而言,若該「奇數-偶數」為正值,可知於第奇數 號之再生信號RF之值增加,故於第奇數號記錄有標記。相 反地’若「奇數-偶數」為負值,可知第偶數號之再生信 號之值增加,於第偶數號記錄有標記。 然而’實際上,於再生信號RF重疊有雜訊成分。於標記 δ己錄部分之再生信號!^之值之降低甚細微,亦可能被此雜 訊成分掩盍。因此,若僅針對特定長陸區之相鄰第偶數號 之1組,進行根據上述「奇數-偶數」之檢測,難以確實地 判斷值。 因此,作為副資料之再生動作,將如上述針對相鄰之第 奇數號及第偶數號之各組所算出之「奇數_偶數」之值予 以積分,根據此積分值來判斷分配給該位址單位之丨位元 之值。藉由如此,可更確實地檢測副資料之值。 ^而為了异出如上述之「奇數-偶數」,必須將在奇數 119359.doc -43- 200828282 與偶數,亦即在第奇數號與第偶數號雙方之特定長庐區 中央部分所獲得之再生信號RF之值予以取樣。作 不此「奇數-偶數」算出用之取樣時序之信號,圖30所示 之檢測脈衝產生部i 2係產生圖中之檢測脈衝信號〇 p。 於此,作為如上述之「奇數·偶數」算出用之檢測脈衝 售唬Dp,如參考圖3〇可知,僅於主資料中所獲得之特定長 陸區之中央部,產生Η位準之信號即可。
然後,產生此檢測脈衝信號Dp時,與先前之副資料記錄 裝置5〇之情況下之記錄脈衝信號Wrp之產生相同,只要從 光碟100上之副資料記錄對象區間中所記錄之主資料之内 谷’產生符合之時序即可。 然而,作為再生裝置1,由於並非如副資料記錄裝置5〇 之情況在光碟製造側使用,因此無法將記錄於光碟1〇〇之 内容,預先儲存於裝置内部。因此,作為再生裝置i,從 裝填之光碟100,讀出副資料記錄對象區間之主資料,將 其儲存於裝置内部,並使用於上述檢測脈衝信號Dp之產 生0 作為用以儲存如此讀出之副資料記錄對象區間之主資料 之圯fe體,於再生裝置1,設置圖30所示之檢測脈衝產生 部12内之RAM12b。其資料構造係如圖32所示,儲存有與 各位址相對應而讀出之主資料。 於檢測脈衝產生部12内之檢測脈衝產生電路12a,根據 如此儲存於RAMl2b之記錄對象區間内之主資料之内容, 與先前之記錄脈衝信號Wrp產生之情況相同,僅於符合之 119359.doc •44- 200828282 時序成為”1",其以外均產生”〇"之資料串。然後,產生根 據如此產生之資料串之檢測脈衝信號Dp,將其供給至A/D 轉換器11。於由此檢測脈衝信號〇1>所指示之時序,a/d轉 換器11將再生信號RF之值予以取樣,可於圖31所示之適當 時序,將再生信號RF之值予以取樣。 如上述,根據本發明之光記錄媒體可確實獲得藉由其反 射膜之組成之選定,以高於未記錄之再生位準,對於反射 膜再生副資料之記錄部之光記錄媒體。 因此,若根據本發明之光記錄媒體,如藉由圖33而於開 頭所說明,從此光記錄媒體,剝離覆蓋層及反射膜,從具 有副資料標記之形成時所發生之熱變形所造成之凹陷之基 板101,包含該副資料標記所造成之凹陷在内而轉印基板 表面之凹凸,以製作盜版碟片之情況時,可使得副資料之 吞買出實質上成為不可能。 亦即,於藉由圖33(B)所示之凹陷所形成之記錄標記, 相較於未記料,其再生位準降低,.目此如域根據本發 明之光記錄媒體,無法獲得於副資料提高再生位準之具有 正規之副資料之歧碟片。或者,可立即判斷為盜版。 如上述’由於根據本發明之具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 之光記錄媒體係可於違法拷貝所形成盜版,使再生信號之 極反轉’因此可進行盜版光記錄媒體之判斷,進而可進 仃無法再生等處理’可有效防止著作權侵犯。 而且,如上述,根據本發明之具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 膜之光記錄媒14,係抑制所使用之Ag合金膜之小丘發生, H9359.doc -45- 200828282 因此顯著提高資料之長期保存可 /、有優異之氣候耐受性, 靠性。 以往,作為光記錄媒體之反射膜係提案於Ag合金 ^有各種元素之金屬合金反射膜,於本發明中,可使追 之m進仃副#料記錄在其再生中,與違法拷貝所形成 麗t再生信號顯著地產生極性反轉,而且可獲得氣 =耐受性優異、長期保存可靠性優異之具可追加記錄之金
屬反射膜之光記錄媒體。 【圖式簡單說明】為7^碟但不限^基板形狀等者。 、圖1係表示根據本發明之具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之 光記錄媒體之一例之概略剖面圖。 圖2係根據本發明之具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之光記 錄媒體之一例之製造步驟之說明圖。 圖3係記錄於根據本發明之具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 之光記錄媒體之主資料之說明圖。 圖4係表示相對於供作本發明之說明之藉由Agw合金反 射膜之光記錄媒體之副資料雷射功率之副資料再生信號位 準之圖。 圖5係表示相對於供作本發明之說明之藉由合金反 射膜之光記錄媒體之W添加量之副資料再生信號可良好地 檢測到之最小雷射功率之圖。 圖6係表示相對於供作本發明之說明之藉由Agw合金反 射膜之光記錄媒體之W添加量之主資料再生信號之反射率 119359.doc -46 - 200828282 (R8H)之圖。 圖7係表示相對於供作本發明之說明之藉由AgTa合金反 射膜之光記錄媒體之副資料記錄時之記錄雷射功率之副資 料再生信號位準之圖。 圖8係表示相對於供作本發明之說明之藉由AgTa合金反 射膜之光記錄媒體之W添加量之副資料再生信號可良好地 檢測到之最小雷射功率之圖。 圖9係表示相對於供作本發明之說明之藉由AgTa合金反 射膜之光記錄媒體之W添加量之主資料再生信號之反射率 (R8H)之圖。 圖ίο係表示相對於供作本發明之說明之藉由AgTi合金反 射膜之光圯錄媒體之副資料記錄時之記錄雷射功率之副資 料再生信號位準之圖。 圖11係表示相對於供作本發明之說明之藉由AgTi合金反 射膜之光記錄媒體之w添加量之副資料再生信號可良好地 檢測到之最小雷射功率之圖。 圖12係表示相對於供作本發明之說明之藉由A g τ i合金反 射膜之光記錄媒體之W添加量之主資料再生信號之反射率 (R8H)之圖。 圖13係表示相對於供作本發明之說明之藉由v合金 反射膜之光記錄媒體之副資料記錄時之記錄雷射功率之副 資料再生信號位準之圖。 圖14係對比表示供作本發明之說明之藉由AgW合金反射 膜之光§己錄媒體之正版光記錄媒體之正版與盜版之各光碟 119359.doc _47· 200828282 之副資料信號極性之曲線圖。 圖15係對比表示供作本發明之說明之藉由AgTa合金反射 膜之光土錄媒體之正版光記錄媒體之正版與盜版之各光碟 之副資料信號極性之曲線圖。 圖16係對比表示供作本發明之藉由AgTiw合金反射膜之 光記錄媒體之正版光記錄媒體之正版與盜版之各光碟之副 資料信號極性之曲線圖。 圖17係表示供作本發明之說明之AgTi合金反射膜及 AgTa合金反射膜之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之組成之基本 組成之例示及其反射率之測定結果之表圖(表丨)。 圖18係表示副資料之記錄部與未記錄之區域之差分信號 之輸出之反射率與標記深度之關係之模擬結果之圖。 圖19係表示在加速試驗測試後與測試前所測定之根據本 發明之具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之光記錄媒體之一例之 AgTaCu合金反射膜之Cu添加量與主資料再生信號之反射 率(R8H)之關係之結果之圖。 圖20係表示使根據本發明之具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 之光記錄媒體之一例之AgTaCu合金反射膜之Cu添加量變 化枯之副貧料記錄時之記錄雷射功率與副資料再生信號位 準之關係之測定結果之圖。 圖21係表示根據本發明之具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之 光記錄媒體之一例之AgTaCu合金反射膜之Cu添加量與副 育料信號可良好地檢測到之最小記錄功率值之圖。 圖22係表示根據本發明之具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之 119359.doc -48 - 200828282 光記錄媒體之一例之AgTaCu合金反射膜之Ta添加量與副 資料信號可良好地檢測到之最小記錄功率值之圖。 圖23係表示供作本發明之說明之AgW合金反射膜之w添 加量與副資料信號可良好地檢測到之最小記錄功率值之 圖。 圖24係表示供作本發明之說明之AgCu合金反射膜之Cu 添加量與副資料信號可良好地檢測到之最小記錄功率值之 圖。 圖25(A)及(B)係根據本發明之具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 膜之光記錄媒體之一例及對比例之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 膜表面之SEM照片圖。 圖26係根據本發明之具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之光記 錄媒體之例及比較例之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表面之 SEM照片圖。 圖27係根據本發明之具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之光記 錄媒體之例及比較例之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表面之 SEM照片圖。 圖28係使用根據本發明之具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之 光記錄媒體之副資料之記錄裝置之一例之結構圖。 圖29係根據本發明之具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之光記 錄媒體之副資料之記錄之說明圖。 圖30係根據本發明之具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之光記 錄媒體之副資料之再生裝置之一例之結構圖。 圖3 1係根據本發明之具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之光記 119359.doc -49- 200828282 錄媒體之副資料之再生之說明圖。 圖32為再生裝置之儲存資料之構造圖。 圖33(A)係對於光記錄媒體之反射膜之資料 〜尤錄狀態 之剖面圖’(B)係表示其基板之變形狀態之剖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再生裝置 2 主轴馬達 3 I-V轉換電路 4 矩陣電路 5 2值化電路 6 主機電腦 7 網路介面 8 PLL電路 9 同步檢測電路 10 位址檢測電路 11 A/D轉換器 12 檢測脈衝產生部 12a 檢測脈衝產生電路 12b RAM 13 副資料檢測電路 14 ECC電路 15 反轉電路 16 判斷電路 70 管理伺服器 119359.doc -50 - 200828282 100 光記錄媒體(具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之光記 錄媒體(碟片)) 101 基板 102 反射膜 103 覆蓋層 , 104 物鏡 • 105 雷射光 119359.doc -51 -

Claims (1)

  1. 200828282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具可追加c錄之金屬反射膜之光記錄媒體,其特徵 為·於基板上至少層積形成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及 覆蓋層; 於上述基板’記錄藉由訊坑(pit)及陸區(land)之組合所 成之主資料; 上述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可藉由利用雷射光照射 之熱記錄來予以追加記錄; 藉由對於上述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照射追加記錄 雷射光所形成之標記,進行副資料之記錄; 將特定長之上述陸區作為對象,在上述標記之形成部 分之再生信號位準上升; 且在將上述基板之上述訊坑及陸區之表面形狀物理性 地轉印所製作之光記錄媒體,形成有在上述標記之形成 部分之再生信號位準降低之上述標記; 上述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係包含Agi⑽ (X、y為原子%)之Ag合金膜; y 上述X為Ti、W、Ta、V、Mo、Nb及Zr元素中至少1種 以上之元素; 且上述Ag合金膜中之Cu之組成y係選定為2^y^l3[原 子%]而成。 、 2_如請求項1之具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之光記錄媒 體,其中上述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係包含上述 AglGG-x-yXxCuy 之 Ag合金膜; 119359.doc 200828282 上述X為Ti ; 上述Ag合金膜中之Ti之組成χ係選定為4·5$χ$ 17[原 子%]而成; 上述Ag合金膜中之Cu之組成y係選定為2Sy^l3[原子 °/〇]而成。 3 ·如請求項1之具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之光記錄媒 體,其中上述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係包含上述 Agi〇〇_x-yXxCiiy 之 Ag合金膜; 上述X為W ; 上述Ag合金膜中之W之組成X係選定為2·5^χ^11 [原 子%]而成; 上述Ag合金膜中之Cu之組成y係選定為2$y$13[原子 %]而成。 4·如請求項i之具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之光記錄媒 體’其中上述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係包含上述 Agi()()_x_yXxCuy之 Ag合金膜; 上述X為Ta ; 上述Ag合金膜中之xa之組成^係選定為 〇·6$χ$1〇·5[原子%]而成; 上述Ag合金膜中之CU之組成y係選定為[原子 %]而成。 5 ·如明求項1之具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之光記錄媒 體’其中上述可追加記錄之金屬反射膜係包含上述 Agl〇〇-X-yXxCUy 之 Ag 合金膜; 119359.doc 200828282 上述X為Ti、W、Ta、V、Mo、Nb及Zr中至少2種以上 之兀素, 上述Ag合金膜中之X之合計組成χ係選定為 〇_6SxS17[原子%]而成; 上述Ag合金膜中之Cu之組成y係選定為2^yS13 [原子 °/〇]而成。
    119359.doc
TW096121894A 2006-06-15 2007-06-15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metal reflecting film, capable of write once recording TW200828282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66311A JP4262730B2 (ja) 2006-06-15 2006-06-15 追記記録可能な金属反射膜を有する光記録媒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28282A true TW200828282A (en) 2008-07-01
TWI352344B TWI352344B (zh) 2011-11-11

Family

ID=38831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21894A TW200828282A (en) 2006-06-15 2007-06-15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metal reflecting film, capable of write once recording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187689B2 (zh)
EP (1) EP2028656B1 (zh)
JP (1) JP4262730B2 (zh)
KR (1) KR100997913B1 (zh)
CN (1) CN101467210B (zh)
AT (1) ATE533152T1 (zh)
TW (1) TW200828282A (zh)
WO (1) WO20071453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94543B2 (ja) * 2007-08-29 2011-06-08 株式会社コベルコ科研 Ag基合金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833942B2 (ja) * 2007-08-29 2011-12-07 株式会社コベルコ科研 Ag基合金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
JP5396160B2 (ja) 2009-05-29 2014-01-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
CN103433622A (zh) * 2013-08-22 2013-12-11 广西容县风采印业有限公司 塑料薄膜激光标刻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54410B2 (ja) 1997-12-26 2003-10-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光ディスク記録方法、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US6905750B2 (en) * 1998-06-22 2005-06-14 Target Technology Company, Llc Metal alloys for the reflective or the semi-reflective layer of an optical storage medium
US6852384B2 (en) * 1998-06-22 2005-02-08 Han H. Nee Metal alloys for the reflective or the semi-reflective layer of an optical storage medium
JP2000228032A (ja) * 1999-02-08 2000-08-15 Teijin Ltd 光情報媒体
EP1054395B1 (en) * 1999-05-17 2007-06-27 Sony Corporation Optical disc recording apparatus, optical disc recording methods, and optical discs
CN1202521C (zh) * 1999-07-22 2005-05-18 索尼株式会社 光记录媒体、光记录及再生方法、光记录及再生装置
US6985429B2 (en) * 2000-12-28 2006-01-10 Sony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JP4170132B2 (ja) * 2003-04-14 2008-10-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
JP2005030272A (ja) 2003-07-10 2005-02-03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排気浄化装置
JP2005050497A (ja) * 2003-07-16 2005-02-24 Ricoh Co Ltd 光記録媒体
JP2005205439A (ja) 2004-01-21 2005-08-04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油圧ショベルのブームと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262730B2 (ja) 2009-05-13
KR100997913B1 (ko) 2010-12-03
US20090252914A1 (en) 2009-10-08
KR20090005200A (ko) 2009-01-12
TWI352344B (zh) 2011-11-11
JP2007335003A (ja) 2007-12-27
CN101467210B (zh) 2011-06-08
WO2007145336A1 (ja) 2007-12-21
EP2028656A1 (en) 2009-02-25
US8187689B2 (en) 2012-05-29
EP2028656A4 (en) 2010-11-03
EP2028656B1 (en) 2011-11-09
ATE533152T1 (de) 2011-11-15
CN101467210A (zh) 2009-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01006B2 (ja) 光記録媒体
AU2006211660B2 (en) Optical disc recording medium, reproduction device and method and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e recording medium
TW200828282A (e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metal reflecting film, capable of write once recording
TW200836184A (en) Reproduction-only optical disc mediu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453567B2 (ja)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ディスク製造方法
JP5396160B2 (ja) 光記録媒体
JP4432908B2 (ja) 再生装置、再生方法、記録装置、記録方法、光ディスク製造方法、光ディスク記録媒体
JP4277812B2 (ja) 光ディスク記録媒体、ディスク製造方法
JP4375255B2 (ja)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ディスク製造方法、再生装置、再生方法
ZA200706462B (en) Optical disc recording medium, reproduction device and method and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e recording medium
JP2007242181A (ja) 光ディスク記録媒体、光ディスク製造方法
JP2006244665A (ja)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再生装置、再生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