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18401A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transistor - Google Patent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transist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18401A
TW200818401A TW95136829A TW95136829A TW200818401A TW 200818401 A TW200818401 A TW 200818401A TW 95136829 A TW95136829 A TW 95136829A TW 95136829 A TW95136829 A TW 95136829A TW 200818401 A TW200818401 A TW 20081840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ate structure
layer
substrate
sidewall
doped reg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51368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31791B (en
Inventor
Hung-Lin Shih
Tsan-Chi Chu
Original Assignee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951368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31791B/zh
Publication of TW200818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184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317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31791B/zh

Links

Landscapes

  • Metal-Oxide And Bipolar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Description

200818401 - 九、發明說明: .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製作互補式金屬氧化電晶體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transistor)的方 法。本發明之特徵在於其不需要多餘步驟形成保護層作為 後續凹槽蝕刻製程和選擇性磊晶成長製程之硬遮罩。 【先前技術】 隨著半導體元件尺寸越來越小,電晶體製程步驟也有 許多的改進,以期製造出小體積、高品質的電晶體。由於, 在小尺寸的電晶體中,進行自動對準金屬矽化物 (self_aligned silicide,salicide)製程時,容易發生過度消耗源 極/>及極區的石夕基底以形成金屬石夕化物的情況,這不單單會 使得源極/汲極區中的晶格結構遭到破壞,更進而會導致及 極/源極和基底之間的PN接合(PN junction)與金屬石夕化物 (silicide)過近產生漏電(leakage),更可能會造成元件失效。 、 · * 因此,在現行的電晶體製程中,通常會利用選擇性磊 晶成長(selective epitaxial growth, SEG)製程,架高電晶體的 汲極/源極區,以避免金屬矽化物的形成過度消耗矽基底, 並利用磊晶與閘極通道矽之間的應力作用進而提升元件的 電性表現。 200818401 • 明參考弟1至5圖’第1至5圖係為先前技術之互補 式金屬氧化(complementary metai oxide semiconductor, CMOS)電晶體製作方法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一基底ι〇2 包含有N型井1〇4、p型井1〇6和淺溝隔離,基底1〇2 上則具有數個閘極結構:Π〇、112,其中,閘極結構11〇位 於N型井104上方,閘極結構112位於p型井1〇6上方, 淺溝隔離108則位於閘極結構11〇、112兩兩之間的基底1〇2 中。而基底102可為p型矽基底,閘極結構11〇、112可由 多晶矽等導電材料所構成。 後,利用遮罩(未顧示)進行一輕摻雜離子佈植製 程,以於閘極結構110兩侧之N型井104中植入摻質,形 成p型輕摻雜區114。之後,再利用另一遮罩(未顯示) 進行另-輕摻雜離子佈植製程,以於閑極結構ιΐ2兩側之 P型井106中植入摻質,形成N型輕摻雜區116。其中, 形成P型輕摻雜區114#σΝ型輕摻雜區116的順序可以調 換。接下來’沈積一介電層(未顯示)於基底102上方且 覆蓋住閘極結構11G、112。接著’對介電層進行-非等向 性触刻_sotropicEtch)製程,以於開極結構110、⑴周 圍形成側壁子122。
請參考第2圖、,形成一 106和間極結構η〕上方 圖案化光阻層202覆蓋在P型 ’暴露出N型井】04和閘極結 200818401 - 構110。接續著,利用閘極結構110、閘極結構110周圍的 側壁子122和圖案化光阻層202作遮罩,進行一 P_離子佈 植製程,以於侧壁子122外側的N型井104中植入摻質, 形成P_摻雜區204。接著,去除圖案化光組層202。 凊參考第3圖,沈積一保護層(cap layer)(未顯示)於基 底102上方。接著可選擇性地形成一圖案化P+光阻層304 於P型井106上方的保護層上。再利用閘極結構11〇、閘 極結構110周圍之侧壁子122和圖案化光阻層3〇4作遮 罩,進行一 P+離子佈植製程,以於側壁子122外側的N型 井104中形成P+摻雜區306。接續著,利用圖案化光阻層 3料對保護層進行一蝕刻製程,形成圖案化保護層3〇2。接 著’去除圖案化光阻層304。 明參考第4圖。接續著,.利用圖案化保護層3〇2、閘 極結構110、閘極結構.m周圍之側壁子122作為遮罩,以 適當敍刻選擇比進行-_製程,以於側壁子122和淺溝 隔離⑽之間的N型井104中形成凹槽㈣㈣棚。接著, 進行一選擇性磊晶製程,每 ^ 於母個四槽400中形成一磊晶層 中蟲晶層402之材質可兔 302。 ,何貝j為矽、鍺化矽(SiGe)或者碳 化矽(SiC)等等。接續著, 太隊圚案化保護層 請參考第5圖,形成一
圖案化光阻層(未顯示)於N 200818401 , 型井1〇4上方,利用閘極結構112和其周圍的側壁子122 作為遮罩,進行一 N+離子佈植製程,以於閘極結構112之 侧壁子122之P型井1〇6中,·形成波極/源極區5〇2,其中, 汲極/源極區502係為N+摻雜區。接著,去除此圖案化光 阻層。 接續著,形成另一圖案化光阻層(未顯示)於p型井 106上方,利用閘極結構110和其周圍的側壁子122作為 遮罩,進行一 P+離子佈植製程,以於閘極結構11〇之側壁 子122外側的N型井104中,形成汲極/源極區504。其中, 没極/源極區504係為P+摻雜區。接著,去除此圖案化光阻 層。接續著,進行一次高溫回火(anneal)製程來活化基底1〇2 中的摻質,並同時修補在各離子佈植製程中受損的基底1〇2 表面晶格結構。當然,在此先前技術中,完成汲極/源極區 502、504的順序是、可以調換的.。· 完成前述製程後,閘極結構11.2和没極/源極區502即 構成先前技術之CMOS電晶體中的N型通道金屬氧化半導 體(N channel MOS,NMOS)電晶體506。而閘極結構n〇和 汲極/源極區504即構成先前技術之CMOS電晶體中的p型 通道金屬氧化半導體(P channel MOS,PMOS)電晶體508。
由於先前技術必須利用圖案化保護層302作為PM0S 200818401 , 電晶體508之凹槽400蝕刻製程以及選擇性磊晶成長製程 時的硬遮罩(hard mask),因此形成圖案化保護層302對於 先前技術來說是必要性.的步驟·。但是,形成圖案化保護層 3〇2的製权,係藉由沈積一層3〇〇至4〇〇埃(angstrom)厚的 保護層在基底102上,再進行一蝕刻製程以形成圖案化保 護層302。此外,在蝕刻此保護層時,亦常會發生蝕刻不 完全的情況,導致N型井1〇4上方殘留有部份的保護層無 法完全清除乾淨,而這種有保護層殘留的基底1〇2表面就 無:蝕刻出理想的凹槽400結構,使得後續形成的電晶體 效=亦不佳,.而且钱刻凹槽4〇〇的製程又影響到間極結構 之夕曰日砍導線的寬度,所以對電晶體之效能影響極大。 【發明内容】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製作互補式金屬氧化電晶體的方 4以解決上述先前技術之問題。 曰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係提供一種製作互補式金屬 乳化電日日體的方法。此方法之基底具有第—型井、第二型 型井和第二型井之間具有絕緣層。另外,形成 ^ 、位於該第一型井上方,第二閘極位於第二型井上 =一七成第_阻#層於第二型井上方且形成第—側壁子於 閘極周圍,其中,第一阻擒層和第一側壁子係由同一 電層經由同―♦鈾刻製程所構成。接著,於第—閉極之 200818401 第一側壁子相對兩侧 區。於第一閘極之第 製程,形成第一凹指 内形成第一磊晶層。 之基底中植入摻質,形成第一摻雜 —側壁子相對兩側之基底中進行蝕刻 。之後,進行磊晶製程,於第一凹槽 本發明不需要先 生先前技術中#―保護層在基底上’所以不會發 的凹槽_製心、、^的保護層無法㈣完全,導致後續 接利用後續形成側H利進行的情況。而且’本發明是直 ^卞的介電層形成圖案化阻擋層,所以 可以利用形成側壁子沾制 的製程直接形成,也可以利用去除側 壁子的製程一併去险 ^ % 所以本發明的製程較先前技術更為 簡化’而且在不需保護層的情形下蟲晶層會更接近閘極通 道石夕而得到較佳化的元件電性表現,。 【實施方式】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製作PM〇S電晶體、NMOS電晶體 以及CMOS電晶體的方法,其可應用在應變矽金氧半導體 電晶體(strained-silicon MOS transistors)或是架高電晶體之 沒極/源極區的選擇性蟲晶成長(selective epitaxial growth, SEG)等製程中。 請參考第6至11圖,第6至11圖係為本發明第一較 隹實施例之CMOS電晶體製作方法示意圖。如第6圖所 200818401 • 示’基底602在第一較佳實施例中可為一 p型石夕基底、一 N型矽基底或是一矽覆絕緣(SC)I)基底,且基底602中包含 . . · · 有N型井604、P型井606和絕緣材質構成的淺溝隔離608。 基底602上則具有數個閘極結構61〇、612,其中閘極結構 610位於N型井604上方,閘極結構612位於P型井606 上方’淺溝隔離608則位於閘極結構61〇、612兩兩之間的 基底602中。其中,閘極結構61〇、612可由一多晶矽等導 電材料以及一閘極介電層堆疊構成。隨後利用遮罩(未顯 不)進行一輕摻雜離子佈植製程,以於閘極結構61〇兩側 之N型井604中植入摻質,形成p型輕摻雜區614。之後, 再和用另-遮罩(未顯不)進行另—輕摻雜離子佈植製程, 以於閘極結構612兩側之P型井6〇6中植入推質,形成N 型輕摻雜區616。其中,形成P型輕摻雜區副和N型輕 推雜區616的順序可以調換。而且在此實施例中亦可選擇 ^地於P型輕換雜區614外植入吋KT,於N型輕摻雜區 16植入ρ^ρκτ,達到更好的防漏電效果。 …接下來’沈積一介電層(未顯示)於基底鎖上方且 义整覆蓋住閘極結構610、612。铁你 “、、、後’形成一圖案化光阻 增620於此介電層上方,且此圖宰;^ ^ 口系化光阻層620僅覆蓋在 型井606上方,而未覆蓋在N型井604上方。接著利用 圖案化光阻層620當做關料來對此介電層進行一非等 向性叙刻製程,以於N型井604 p + 疋方的閘極結構610周圍 200818401 I成側壁子622,而p型井_上方的介電層因為被圖案 化光阻層620覆蓋,所以不被蝕刻,因而形成一阻擋層618 印參考第7圖,接著,以閘極結構610、側壁子622、 圖案化光阻層602和阻擋層618作為遮罩,進行一 離子 ^植製程’以於側壁子622和淺溝隔離娜之間的N型井 6〇4中植入推質’形成摻雜區702。接著,移除圖案化光 阻層020 〇 k後请參考第8圖,利用閘極結構610、側壁子622、 阻擋層618作為遮罩,進行一㈣冑程,以於側壁子622 矛乂溝卩同離608之間的N型井604中形成凹槽800,並保 留部份之匕摻雜區702。接著,進行一選擇性磊晶製程, 於每個凹槽800中形成—磊晶層802,其中磊晶層802之 材質可為矽、鍺化矽等。 睛參考第9圖,形成一圖案化光阻層9〇〇於阻擋層618 上方,接著,利用閘極結構61〇、側壁子622作為遮罩, 進仃一 P+離子佈植製程,以於側壁子622和淺溝隔離6〇8 之間的磊晶層802中植入摻質,形成汲極/源極區9〇2,其 中,汲極/源極區902係為p+摻雜區。然後,去除圖案化光 阻層900。其中,閘極結構61〇和汲極/源極區9〇2即構成 此第一較佳實施例之CM〇S電晶體t的PM〇s電晶體9〇4。 13 200818401 請參考第10圖,接著去除阻擋層618、侧壁子622, 並沈積—層介電層(未顯示)於基底602上,隨後再對介 電層進行一非等向性蝕刻製程,以於閘極結構610、612周 圍形成側壁子1002。 請參考第Π圖,形成一圖案化光阻層11〇2覆蓋在n 型井604上方。接著,進行—N+離子佈植製程,以於閘極 結構612之側壁子1002和淺溝隔離6〇8之間的p型井6〇6 中形成汲極/源極區1104。其中,汲極/源極區11〇4係為 N+摻雜區。之後,去除圖案化光阻層11〇2。其中,閘極結 構612和汲極/源極區11〇4即構成第一較佳實施例之 電晶體中的NMOS電晶體1106。接續著,進行一次高溫回 火(anneal)製粒來活化基底602中的推質,並同時修補在各 離子佈植製程中受損的基底602表面晶格結構。至此完成 本發明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CMOS電晶體的製程。 在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所形成之CM〇S電晶體之PM〇s 電晶體904具有磊晶層,但是NM0S電晶體11〇6則不具 有磊晶層。但在本發明之其他變化型中,卻可以製作出 PMOS電晶體9〇4和NMOS電晶體11〇6皆具有磊晶層的 CMOS電晶體。其相關製程於第二實施例中描述。 14 200818401 . 請參考第12至15圖,第12至15圖係為本發明第二 較佳實施例之部分製作方法示意圖。為方便說明起見,第 12圖係接續於第一較佳實施例形成PMOS電晶體904之 後,亦即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完整製作方法示意圖係 為第6至9圖接續至第12至15圖。 如第12圖所示,於PMOS電晶體904完成之後,去除 阻擋層618、側壁子622,並再沈積一層介電層(未顯示) 於基底602上,且完整覆蓋住閘極結構61〇、612。接著, 形成一圖案化光阻層12〇2於此介電層上方,且此圖案化光 阻層1202僅覆蓋在n型井6〇4上方,而未覆蓋在p型井 606上方。隨後對介電層進行一非等向性蝕刻製程,以於p 型井606上方的閘極結構612周圍形成側壁子1204,而N 型井604上方的介電層因為被圖案化光阻層620覆蓋,所 以不被蝕刻,因而形成一阻擋層1206。 清參考第13圖,接著,以閘極結構612、側壁子1204、 圖案化光阻層12〇2和阻播層12〇6作為遮罩,進行一 N•離 子佈植製铋,以於側壁子12〇4和淺溝隔離之間的p型 井606中形成N_摻雜區13〇2。 在移除圖案化光阻層1202之後,請參考第14圖,利 用開極結構612、側壁子1綱、阻擋層1206作為遽罩,進 200818401 行一蝕刻製程’以於側壁子1204和淺溝隔離008之間的p -型井606中形成凹槽1棚,並保留部份之N_換雜區! 3〇2。 接著,進行一選擇性磊晶製程’於每個凹槽中形成—磊晶 層1402,其中蠢晶層1402之材質可為石夕或者碳化石夕等。日日 請參考第15圖,形成一圖案化光阻層15〇2於阻撞層 1206上方。接著,利用閘極結構612、側壁子12〇4作二^ 罩,進行- N+離子佈植製程,以於側壁子讀和淺溝隔 離608之間的蟲晶層14〇2中,形成汲極/源極區⑽。盆 中’沒極/源極區1504係為N+摻雜區。最後去除圖案化光 阻層1502。其中,閘極結構612和没極/源極區15〇4即構 成此較佳實施例之CMOS電晶體中的NM〇s電晶體测。 〃值得-提的是,無論在本發明的第一或者第二較佳實 施例中’ P-摻雜區702和沒極/源極區9〇2皆可藉由離子佈 2製程中離子植人之角度的調整以及㈣製程的控制,使 得P·,雜區702和株極/源極區9〇2之底部和側邊之間存在 定的距離目而產生一緩衝區9〇6 ’故緩衝區娜係 可避免接合漏電的發生。當然,在第二實施例中,也可以 將相同的原理應用在形成N _摻雜區】3 〇 2和沒極/源極區 =4中’使得形成N_摻雜區13〇2和汲極/源極區漬的 子佈植具有—定的角度差,.因而於N·摻雜區㈣和沒 極场極區1綱之底部和側邊兩者冬間亦產生一緩衝區 200818401 . 1508,可以避免接合漏電的情況。 由於本發明不需要先沈積_保護層在基底上,所以不 會發生先前技術中n型井上的保護層無法蝕刻完全,導致 後續的凹槽蝕刻製程無法順利進行的情況。而且,本發明 疋直接利用後續形成側壁子的介電層形成圖案化阻擋層, 所以可以利用形成側壁子的製程直接形成,也可以利用去 除側壁子的製程一併去除,因此本發明的製程較先前技術 更為簡化,且閘極結構之多晶矽導線可以作得更小,另外, 蟲晶層會因為不需要額外的保護層.而更接近之閘極通道矽, 對於基底產生之應變(strain)結構效果更好,使得電晶體的 效能大幅提昇。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 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圖式簡單說明】 電晶體製作方 第1至5圖係為先前技術之互補式金屬氧化 法示意圖。 第6=Γ系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互補式金屬氧化電晶 體製作方法示意圖。 电日日 示意圖。 第12至15圖係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製作方法 200818401 ,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2 、 602 基底 104 、 604 N型井 106 、 606 P型井 108 、 608 淺溝隔離 110、112、610、612 閘極結構 114、 614 P型輕摻雜區 116 、 616 N型輕摻雜區 122、622、1002、1022、1204 侧壁子 202、304、620、900、.1102、1202、1502 圖案化光阻層 204 、 702 P-摻雜區 302 圖案化頂遮罩層 306 P+摻雜區 400、800、1400 凹槽 402、802、1402 磊晶層 502、504、902、1104、1504 >及極/源極區 506 、 1106 、 1506 NMOS 508 、 902 PMOS 618 、 1206 阻擋層 906 、 1508 緩衝區 1302 N-摻雜區

Claims (1)

  1. 200818401 十、申請專利範圍: . 1. 一種製作互補式金屬氧化電晶體的方法,包含: 提供一基底,且該基底具有至少一第一型井、至少一 第二型井以及一絕緣層位於該第一型井和該第二型井之 間; 形成至少一第一閘極結構位於該第一型井上方,一第 二閘極結構位於該第上型井上方; 利用一第一介電層經由同一次蝕刻製程形成一第一 阻擋層於該第二型井上方、形成至少一第一側壁子於該第 一閘極結構周.圍; 於該第一閘極結構之該第一侧壁子相對兩側之該基 底中植入摻質,形成複數個第一摻雜區; 於該第一閘極結構之該第一側壁子相對兩侧之該基 底中進行蝕刻製程,形成複數個第一凹槽; 於該等第一凹槽内分別形成複數個第一磊晶層;以及 於該第二閘極結構相對兩側之該基底中形成該第二 閘極結構汲極/源極。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形成該第一阻擋層 和該第一侧壁子之方法,包含: 沈積一第一介電層在該基底、該第一閘極結構和該第 • . · ' 二閘極結構上; · · · . · ,形成一圖案化光阻層於該第一介電層上; 19 200818401 . 彻該圖案化光阻層作遮罩·,對該第一介電層進行一 •帛—介電祕刻製程,形成該第-阻擋層於該第二型井上 方、形成該第-側壁子於該第1極結構周圍。 一侧壁子相對兩側之 —推雜區。 =如申請專利範㈣】項之方法,其中形成該第一蟲曰 後,又包含於該第一閘極結構之該第 該基底中植人摻質,以形成複數個第 :f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方法,其中該第-型井係為-生井,該第二型井係為一 p型井,。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谈祕厂 項之方法,其中第一摻雜區係為P- 广、品’該第二摻雜區係為p+摻雜區。 m專侧第5項之方法,其中該第—摻雜區和該 區糟由離子佈植之角度不同,於該第—摻雜區和 2二摻雜區之間形成-緩衝區,該緩衝區具有防止接合 漏電的功能。 後口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 為該互補式金㈣化雪a* —㈣結構係 锋 、屬乳化電曰曰體之,PMOS之閘極結構,該等 第二摻雜區係為該PM0S之源極/沒極區。 °亥等 &如 申請專觀_7項之方法,針該等第 二 摻雜區完 20 200818401 . 成後,又包含: . 纟除該第—側壁子和該第-阻撞層; 、於°亥第一、第二閘極結構周圍分別形成第二側壁子 以及 ;第閘極結構之該第二側壁子相對兩側之基底 中植入4貝’以形成該第二閘極結構之源極/沒極區。_ 一閘極結構之 9·如中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方法其中該第 源極/沒極區係為N、+摻雜區。.·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二閘極 構係為該互補式金屬氧化電晶體之一職OS之閘域構了 11·如申明專利乾圍第7項之方法,其中該等第二摻雜 成後,又包含: * . . ·. 去除該第一側壁子和該第一阻擋層; 利用-第二介電層經由同—次侧製程形成—第二阻播層於 4第-型井上方、形成至少—第三側壁子於該第二閘極結構周圍; 於該第二閘極結構之該第三側壁子相對兩側之該基 底中植入摻質,形成複數個第四摻雜區; 於該第二閘極結構之該第三側壁子相對兩侧之該基 底中形成複數個第二凹槽;以及 於該等第二凹槽内分別形成複數個第二磊晶層。 21 200818401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中該等第二磊晶層 完成後,又於該第三側壁子相對兩側之該基底中植入摻 質,形成複數個第五摻雜區。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方法,其中該第四摻雜區係 為N-摻雜區,該第五摻雜區係為N+摻雜區。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磊晶層為 矽或矽化鍺;該第二磊晶層為矽或碳化矽。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二閘極結構 係為該互補式金屬氧化電晶體之一 NMOS之閘極結構。 十一、圖式: 22
TW95136829A 2006-10-04 2006-10-04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transistor TWI331791B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5136829A TWI331791B (en) 2006-10-04 2006-10-04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transist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5136829A TWI331791B (en) 2006-10-04 2006-10-04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transist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18401A true TW200818401A (en) 2008-04-16
TWI331791B TWI331791B (en) 2010-10-11

Family

ID=44769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5136829A TWI331791B (en) 2006-10-04 2006-10-04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transistor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331791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31791B (en) 2010-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029018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recess, epitaxial growth and diffusion
JP3940565B2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411674B1 (ko) 수직 트랜지스터를 갖는 씨엠오에스 집적 회로 및 이를제조하기 위한 방법
US7122435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structures for forming improved transistors
US6372559B1 (en) Method for self-aligned vertical double-gate MOSFET
US6806534B2 (en) Damascene method for improved MOS transistor
KR100882149B1 (ko)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8409947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stress creating layer
KR101482200B1 (ko) 트랜지스터에서의 개선된 실리사이드 형성과 결합되는 리세스된 드레인 및 소스 영역
US20050048732A1 (en) Method to produce transistor having reduced gate height
KR20090019693A (ko) 스트레인된 반도체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2006332337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010059A (en) Integrated circuits
US20080272439A1 (en) Small geometry mos transistor with thin polycrystalline surface contacts and method for making
US20130026565A1 (en) Low rdson resistance ldmos
JP2002539638A (ja) Mis電界効果型トランジスタの製造方法
KR100763230B1 (ko) 반도체 소자용 매몰 웰
JP2011238780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263114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半導体装置
US20120231591A1 (en)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cmos integrated circuits having metal silicide contacts
JP2004200335A (ja) 絶縁ゲート型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を含む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70196976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060046370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transistor with void-free gate electrode
US20090152648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JP2007305889A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