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09508A - Data transfer apparatus,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data transfer method - Google Patents

Data transfer apparatus,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data transfer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09508A
TW200809508A TW096102703A TW96102703A TW200809508A TW 200809508 A TW200809508 A TW 200809508A TW 096102703 A TW096102703 A TW 096102703A TW 96102703 A TW96102703 A TW 96102703A TW 200809508 A TW200809508 A TW 20080950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buffer memory
data transfer
threshold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02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inako Morio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Kk filed Critical Toshiba Kk
Publication of TW2008095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0950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04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parallel bus
    • G06F13/4221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parallel bus being an input/output bus, e.g. ISA bus, EISA bus, PCI bus, SCSI b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14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 G06F13/20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for access to input/output bus
    • G06F13/28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for access to input/output bus using burst mode transfer, e.g. direct memory access DMA, cycle steal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Bus Control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200809508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與資料傳送裝置、資訊記錄與再生裝置、及資 料傳送方法有關,且特別與用以實施叢發傳送(burst ^ transfer)的資料傳送裝置、資訊記錄與再生裝置、及資料 一 傳送方法有關。 Φ 【先前技術】 近代的光碟驅動單元、HDD單元或類似物需要高容 量及局速率的資料通信。實施高容量及高速率資料通信的 標準例如爲ATAPI標準。 在AT API標準中,提供處理器控制資料讀及寫所在 的PIO(程式規劃10)模式及DMA控制器控制資料傳送所 在的DMA模式,例如揭示於JP-A 2004 - 1 99668。DMA模 式包括稱爲多字元(Multiword)DMA模式的第一傳送模式 # 以及能夠高速傳送稱爲高速(Ultra)DMA模式的第二傳送 模式。 w 在DMA模式中的資料傳送中,資料傳送的實施與 CPU無關,藉以能夠高速傳送。此外,高速資料傳送可經 由實施所謂的叢發傳送達成,在叢發傳送中,經由指定資 料所要傳送到的位址以連續地傳送一組資料,例如只傳送 一次。 因此,在很多讀及寫影像資料的光碟驅動單元、HDD 單元或類似物、大量資料及類似物中,資料的傳送是以叢 -4- 200809508 (2) 發傳送實施。 通常,當接收叢發傳送的資料時,在接收裝置中提供 一容量較小的緩衝記憶體,且所接收的資料暫時儲存在該 緩衝gB憶體內。例如,當要被寫入光碟的資料是傳送自個 " 人電腦時’該個人電腦是光碟驅動單元之主機側的裝置, - 在光碟驅動單兀內可配置緩衝記憶體。在資料的叢發傳送 期間’當緩衝記憶體被塡滿時,接收裝置發送一傳輸停止 Φ 請求給發送裝置,以暫停或停止叢發傳送。 不過’當傳輸停止請求被傳送至發送裝置時的時間, 與實際停止資料傳送時的時間之間,發生預定的時間落 後。因此’例如’在該時間落後之期間所發送的資料(在 後文中稱爲經延遲之資料),可能使緩衝記憶體溢流,或 覆寫已接收到的資料,致使所接收的資料可能遺失。 爲防止這類的資料遺失,在已知的方法中,例如,設 置保留的緩衝記憶體,或在緩衝記憶體中設置一保留區, • 用以將該延遲的資料儲存在該保留的緩衝記憶體或保留區 內。 不過,由於在平常的情況中不會用到保留的緩衝記憶 體或緩衝記憶體中的保留區,從硬體資源之利用效率的觀 點,此配置不必然較佳。 此外,當傳輸停止請求被發送時之時間與在接收裝置 中當資料傳送被實際停止時之時間間的時間落後’視主機 側的裝置(發送裝置)而定。例如,當主機側的裝置是個人 電腦、TV接收器或類似物時,該時間落後隨著硬體架 -5- 200809508 (3) 構、軟體類型及類似物而變。因此,被延遲之資料的量, 也隨著主機側的類型而變。 結果是,問題隨著接收側的裝置(例如光碟驅動單元) 而來,亦即,預期主機側會有複數種裝置供連接,在其中 " 用以儲存延遲資料的保留緩衝記憶體或緩衝記億體中之保 、 留區的容量無法事先固定。在此情況,當保留緩衝記憶體 或緩衝記憶體中的保留容量被固定時,預期的延遲資料最 φ 大量需按照該容量設定。因此,緩衝記憶體的利用效率又 再降低。 【發明內容】 由於上述問題,本發明之目的是提供一種資料傳送裝 置、資訊記錄與再生裝置、以及資料傳送方法,其中,在· 叢發傳送時之資料接收緩衝記憶體的利用效率可獲改善, 且可避免在叢發傳送時所接收之資料的遺失機率,且與發 送裝置的類型無關。 爲解決上述問題,按照本發明第一態樣實施叢發傳送 的資料傳送裝置包括一緩衝記憶體,用以暫時儲存該發送 裝置所發送的資料,以及一控制單元,用以控制與該發送 裝置間往來的資料傳送。當該緩衝記憶體中之自由空間的 量等於或小於預定的臨限値時,該控制單元發送一停止該 資料傳送的停止請求給該發送裝置。 爲解決上述問題,按照本發明第二態樣之連接到一主 機裝置的資訊記錄與再生裝置包括一資料傳送單元,用以 -6- 200809508 (4) 實施與該主機裝置間往來的叢發傳送,一調變單元,用以 調變該資料傳送單元接收自該主機裝置的資料,並將該經 調變的資料轉換成要被寫入光碟的信號,一光學拾波器, 使用要被寫入的信號在該光碟上記錄資料,並從該光碟讀 " 取經再生的信號,以及一解調變單元,用以解調變從該光 - 學拾波器輸出的該經再生的信號。該資料傳送單元包括一 緩衝記憶體,用以暫時儲存該主機裝置所發送的資料,以 Φ 及一控制單元,用以控制與該主機裝置往來的資料傳送。 當該緩衝記憶體中之自由空間的量等於或小於該預定的臨 限値時,該控制單元發送一停止該資料傳送的請求給該主 機裝置。 爲解決上述問題,按照本發明第三態樣之用以實施叢 發傳送的資料傳送方法包括將發送自該發送裝置之資料暫 時儲存至緩衝記憶體中的儲存步驟,以及,控制與該傳送 裝置往來之資料傳送的控制步驟。在該控制步驟中,當該 Φ 緩衝記憶體中之自由空間的量等於或小於一預定的臨限値 時,一停止該資料傳送的停止請求被發送給該發送裝置。 w 在按照本發明的該資料傳送裝置、該資訊記錄與再生 裝置、及該資料傳送方法中,在叢發傳送時之資料接收緩 衝記憶體的利用效率可獲改善,且可避免在叢發傳送時所 接收之資料被遺失的機率,且與發送裝置的類型無關。 【實施方式】 現將參考附圖描述按照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資料傳送裝 -7- 200809508 (5) 置、資訊記錄與再生裝置、及資料傳送方法。 (1)資訊記錄與再生裝置的架構及操作 圖1的方塊圖顯示按照本發明之實施例之資訊記錄與 再生裝置1 00的例示性系統架構。 • 資訊記錄與再生裝置1 〇〇包括調變電路2、雷射控制 < 電路3、雷射4、準直透鏡5、偏光分光器(在後文中稱爲 PBS)6、1/4波長板7、物鏡8、聚焦透鏡9、光偵測器陣 # 列1 0、信號處理電路π、解調變電路1 2、聚焦誤差信號 產生電路1 3、追踪誤差信號產生電路1 4、聚焦控制電路 Ϊ 6 '追踪控制電路1 7、主控制電路4 0、及資料傳送單元 50 〇 雷射4、準直透鏡5、PBS 6、1/4波長板7、物鏡8、 聚焦透鏡9、及光偵測器陣列1 0構成光學拾波器7 0。 此外,信號處理電路1 1與解調變電路1 2構成再生單 元2 0,以及調變電路2與雷射控制電路3構成記錄單元 φ 30。 主控制電路40實施資訊記錄與再生裝置100的整體 k 控制,且例如包括微處理器。 資料傳送單元50實施資訊記錄與再生裝置100與主 機裝置200(例如個人電腦或TV接收器)間的資料傳送’ 亦即連接至資訊記錄與再生裝置1〇〇。資料傳送單元50 被組構成能進行稱爲叢發傳送的傳送方法。在資料傳送單 元50中,例如影像資料之大量資料的傳送,能夠一次傳 送所有的大量資料,不需個別地實施定址。 -8 - 200809508 (6) 叢發傳送能夠存在於各種類型的資料傳送方法中。例 如’在根據ATAPI標準的資料傳送中,叢發傳送模式被 疋義稱爲多字元(Multiword)DMA模式、高速(uitra)DMA 模式及類似名稱。在很多情況中,這些都是光碟驅動單元 (資訊記錄與再生裝置1 〇〇)之資料傳送中所用的傳送模 、 式。 現將描述具有上述架構之資訊記錄與再生裝置〗00的 • 記錄與再生操作。首先描述記錄操作。 主控制單元4 0控制資料的記錄。調變電路2將經由 資料傳送單元50來自主機裝置200之要被記錄的資料(資 料符號)調變成預定的通道位元序列。雷射控制電路3將 對應於要被記錄之資料之通道位元的序列轉換成雷射驅動 波形。雷射控制電路3使雷射4發出脈衝,將對應於所要 位元序列的資料記錄在光碟1上。從雷射4發射出用於記 錄資料的光束,被準直透鏡5準直成平行光進入並通過 • PBS 6。通過PBS 6的光束通過1/4波長板7,並被物鏡8 聚焦在光碟1的記錄表面上。經聚焦的光束經由聚焦控制 ^ 電路1 6及追踪控制電路1 7的聚焦控制而被保持,以便在 ^ 資料記錄表面上能獲得到最佳的細微光點。 現將描述資訊記錄與再生裝置1 00再生資料的操作。 主控制單元40控制資料的再生。雷射4按照來自主控制 單元4 0之再生資料的指令,發射用於再生資料的光束。 從雷射4所發射用於再生資料的光束被準直透鏡5準直成 平行光進入並通過PBS 6。通過PBS 6的光束通過1/4波 -9- 200809508 (7) 長板7,並被物鏡8聚焦在光碟1的記錄表面上。經聚焦 的光束經由聚焦控制電路1 6及追踪控制電路1 7的聚焦控 制而被保持,以便在資料記錄表面上能獲得到最佳的細微 光點。在此情況,發射到光碟1上用於再生資料的光束, * 被資料記錄表面上的反射膜或反射記錄膜反射。反射光在 . 反方向中通過物鏡8,且再次被準直成平行光。反射光通 過1 /4波長板7。該反射光具有垂直於入射光之偏光分量 φ 的光,並被PBS 6反射。被PBS 6反射的光束被聚光透鏡 9轉換成收歛的光,該光進入光偵測器陣列1 〇。光偵測器 陣列1 〇例如包括4個光偵測器。進入光偵測器陣列1 0的 光束被光電轉換成電信號,並被放大。經放大的信號被信, 號處理電路1 1等化及數位化,並被送至解調變電路1 2。 經數位化的信號在解調變電路1 2中接受對應於預定之調 變設計的解調變,且經再生的資料經由資料傳送單元5 0 輸出給主機裝置2 0 0。 聚焦誤差fe號產生電路1 3從光偵測器陣列1 0所輸出 的某些電信號中產生聚焦誤差信號。同樣地,追踪誤差信 ^ 號產生電路1 4從光偵測器陣列1 0所輸出的某些電信號中 產生追踪誤差信號。聚焦控制電路1 6根據聚焦誤差信號 控制光點的聚焦。追踪控制電路1 7根據追踪誤差信號控 制光點的追踪。 如前所述,資訊記錄與再生裝置1 〇〇將發送自主機裝 置2 0 0之要被寫入的資料記錄在光碟1上。在此情況,資 料在資訊記錄與再生裝置1 〇〇與主機裝置200間經由資料 -10 - 200809508 (8) 傳送單元5 0傳送。 現將描述資料傳送單元5 0的架構及操作 (2)資料傳送單元的架構(第一實施例) 圖2的方塊圖顯示按照第一實施例之資料傳送單元 * 50(資料傳送裝置)的例示性架構。 — 資料傳送單元50包括用以暫時儲存來自主機裝置 200(發送裝置)叢發傳送所發送之資料及發送給主機裝置 φ 200之資料的資料接收/發送緩衝記憶體5 1 (緩衝記憶體)、 控制單元5 3、及介面5 4。在本發明中,資料接收/發送緩 衝記憶體51的功能與資料接收功能有關。因此,在以下 的描述中,以資料接收緩衝記憶體5 i來描述資料接收/發 送緩衝記憶體5 1。 在資訊記錄與再生裝置1 00中,暫時儲存在資料接收 緩衝記憶體5 1內的資料被輸出至記錄單元3 〇(功能方塊 (1))。在資訊記錄與再生裝置1〇〇中,從再生單元2〇(功 Φ 能方塊(2))輸出的資料,暫時儲存在資料發送緩衝記憶體 52(未顯示)內。 ^ 控制單元5 3監視資料接收緩衝記憶體5 1內的自由空 間’並根據所偵測到的自由空間請求主機裝置2〇〇暫停或 停止資料傳送。 介面54將要在主機裝置200與資訊記錄與再生裝置 1 〇 〇間傳送之資料的格式,轉換成預定之資料傳送系統6 〇 中所定義的資料格式。當資料傳送系統60係根據ATAPI 標準時’該資料格式被轉換成符合ATAPI標準的資料格 •11 - (9) 200809508 式。 通常,由於貧料接收緩衝記憶體5〗的容量不是很 大,接收自主機裝置2〇〇的資料被連續地輸出給下游側 (記錄單元30側)以傳送該資料。因此,需要實施流量控 制,以便從主機裝置2 0 〇發送的資料,不會使資料接收緩 - 衝記憶體51溢流。控制單元53實施例流量控制。現將描 述控制流量。 φ (3)資料傳送方法 圖3A至3C圖示說明例示性習知流量控制與按照本 發明之資料傳送方法的比較。 圖3A顯示從主機裝置200發送的資料被儲存在資料 接收緩衝記憶體51中的狀態。在此狀態中,在資料接收 緩衝記憶體5 1中有足夠的自由空間可用。控制單元5 3被 組構成控制單兀5 3可監視資料接收緩衝記憶體5 1中的自 由空間。 Φ 當寫入資料接收緩衝記憶體5 1的資料量超過從資料 接收緩衝記憶體51中讀取的資料量時,自由空間逐漸減 、少,且最終無空間可用。圖3 B顯示無自由空間可用的狀 態。控制單元5 3在偵測到無自由空間可用時,發送一停 止請求信號給主機裝置200,用以停止資料傳送。主機裝 置200在接收到停止請求信號時,停止發送資料給資料傳 送單元5 0。 不過,當控制單元53發送停止請求信號給主機裝置 2 00時的時間,與當主機裝置200實際停止資料傳送時的 -12- 200809508 (10) 時間之間,發生預定的時間落後。因此,在時間落後期間 從主機裝置200發送的資料(被延遲的資料),可能因資料 接收緩衝記憶體51中無自由空間可用而造成資料接收緩 衝記憶體51的溢流,或已儲存在資料接收緩衝記憶體5 1 ^ 中的部分資料被覆寫,如圖3 C所示。 „ 結果是,會發生從主機裝置200發送的部分資料無法 被成功地接收的問題。爲防止接收資料中的這類失敗,例 φ 如,除了正規的資料接收緩衝記憶體5 1之外,可配置保 留的資料接收緩衝記憶體。不過,此類配置的電路複雜。 此外,從資料接收緩衝記憶體5 1之有效使用的觀點來 看,此配置不必然較佳。 、 圖4A至4C圖示說明按照本發明的資料傳送方法, 其提供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按照本發明的資料傳送方 法,與習知資料傳送方法不同之處在於停止資料傳送的請 求,係在自由空間可用之量在相對不足的狀態中即提出, φ 而非在資料接收緩衝記億體51中無空間可用的狀態中才 提出。 ^ 特別是,控制單元53被組構成控制單元53可監視自 由空間,當該自由空間等於或小於一預定臨限値時,發送 請求給主機裝置200以停止資料傳送,如圖4A及4B所 示0
於是,由於停止請求信號之時間落後所導致之被延遲 的資料,可被儲存在資料接收緩衝記憶體5 1中與臨限値 同大的自由空間,藉以防止接收之資料的失敗,如圖4C -13- 200809508 (11) 所示。 此外,在此方法中,不需要配置保留的資料接收緩衝 記憶體,且正規的資料接收緩衝記憶體51可被有效地使 用。因此,從資料接收緩衝記憶體51之有效使用的觀點 | 來看,此方法較佳。 - 資料傳送的量、時間落後、及類似物隨資訊記錄與再 生裝置100所連接之主機裝置200的硬體、軟體、及類似 Φ 物而變。因此,被延遲之資料的量也隨主機裝置200的類 型而變。因此,臨限値以能改變爲較佳,以便可靠地接收 被延遲的資料。例如,在控制單元5 3中可設置用以設定 資料的開關,以便使用者可'以改變臨限値。或者,控制單 元53可連接軟體更新工具,以便設定在控制單元53中的 臨限値可被改變。 除了上述臨限値係以人工設定的配置外,也可採用臨 限値自動改變的配置。 ® 圖5A至5C顯不自動改變臨限値的第一例示性方 法。在此方法中,臨限値視連接至資訊記錄與再生裝置 . 100(或資料傳送裝置)之主機裝置200(發送裝置)的類型自 動改變,如圖5 A至5 C所示。 當可獲得通信伙伴的裝置識別資訊時,即可事先爲各 個類型的裝置估計封應於連接至資訊記錄與再生裝置1 〇 〇 之主機裝置2 00的延遲資料量。 因此’當一配置被採用時,在該配置中與各個類型之 主機裝置200相關之延遲資料的預估量,例如以檢查表的 -14> 200809508 (12) 形式事先儲存在控制單元5 3中,最適合於與資訊記錄與 再生裝置100連接之主機裝置200的臨限値,可根據從主 機裝置200獲得到的裝置識別資訊參考檢查表自動設定。 圖6A至6C顯示自動改變臨限値的第二例示性方 • 法。此方法例如可應用在與資訊記錄與再生裝置1 00連接 , 之主機裝置200之資訊無法事先獲得的情況。特別是,在 此方法中,測量對應於與資訊記錄與再生裝置1 〇 〇連接之 % 主機裝置200之被延遲的資料量’學習測量的結果,並自 動設定適合主機裝置200之類型的臨限値。 圖6A至6C顯示使用自動改變臨限値之第二例示性 方法的例示性資料傳送方法。首先,在資料接收緩衝記億 體5 1中之可用自由空間量不足的狀態中,從控制單元5 3 發送一請求給主機裝置200以停止資料傳送,如圖6A所 示0 主機裝置200在接收到停止資料傳送的請求後,停止 # 資料傳送。當發送該請求時之時間與當主機裝置200停止 資料傳送時之時間兩者間,存在有時間落後。因此,在該 . 時間落後期間,被延遲的資料被儲存到資料接收緩衝記憶 體51中。圖6B顯示此狀態。 另一方面,控制單元53監視資料接收緩衝記憶體5 1 中的自由空間,如同自動改變臨限値的第一例示性方法。 被延遲之資料的量,可經由決定當停止資料傳送之請求被 發送時(圖6 A所示狀態)所偵測到之自由空間的量,與從 主機裝置200之資料傳送被停止時(圖6B所示狀態)所偵 -15- 200809508 (13) 測到之自由空間量間的差來測量被延遲的資料量,其是由 控制單元53的監視功能得到。 控制單元53根據所測量之被延遲的資料量決定臨限 値。在此情況,控制單元5 3可經由將所測量到的延遲資 * 料量加上一預定的容差以決定該臨限値。在臨限値決定 - 後,資料接收緩衝記憶體51內的自由空間量與該臨限値 比較以實施流量控制,如圖4A至4C圖中所示的處理。 • 在自動改變臨限値的第二例示性方法中,即使當主機 裝置200的資訊無法事先獲得時,也可自動地設定適合主 機裝置200的臨限値。 (4)第二實施例 圖7的方塊圖顯示按照第二實施例之資料傳送單元 50a(資料傳送裝置)的例示性架構 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資料接收緩衝 記憶體55(雖然實際上是資料接收/發送緩衝記憶體55, # 但亦如第一實施例,將其稱爲資料接收緩衝記憶體55)包 括複數個緩衝記憶體。在資料接收緩衝記憶體5 5中,其 . 架構爲複數個緩衝記憶體其中一者用來接收來自主機裝置 2 0 0的資料,且複數個緩衝記憶體中之另一個中已接收的 資料被輸出給後續的級(記錄單元3 0側)。 此配置的典型樣式係經由一包括2個緩衝記憶體的雙 緩衝器系統實施。圖7顯示資料接收緩衝記憶體5 5採用 雙緩衝記憶體的情況。 在使用緩衝器(1)56接收來自主機裝置200之資料的 -16- 200809508 (14) 同時,從緩衝器(2)57輸出資料至記錄單元30。當緩衝器 (1)56裝滿時,輸入及輸出側中的開關位置被改變,以便 儲存在緩衝器(1)56內的資料被輸出至記錄單元30,並使 用緩衝器(2)57接收來自主機裝置200的資料。這些操作 * 交替地重複。 . 在雙緩衝器系統中,當其中一個緩衝記憶體中有自由 空間可用時,經由改變緩衝記憶體其中之一的使用,以便 φ 使用其中一個緩衝記憶體接收資料,可避免接收主機裝置 200之資料的失敗。不過,當兩個緩衝記憶體都裝滿時, 還是會發生接收資料的失敗。因此,須發送請求給主機裝 置200,以停止資料傳送。在此時,由於發生前述的時間 落後,導致接收延遲資料的失敗。 爲解決此問題,在按照第二實施例的資料傳送方法 中,當除了正在接收資料之第二緩衝記憶體(對應於圖7 中所示情況的緩衝器(1)5 6)以外的第一緩衝記憶體(對應於 φ 圖7中所示情況的緩衝器(2)5 7)中無自由空間可用時,且 當第二緩衝記憶體中的自由空間等於或小於預定的臨限値 時,一請求被發送至主機裝置200以停止資料傳送。 在第二實施例中,控制單元5 3監視每一個緩衝記憶 體中的自由空間,並發送請求以停止資料傳送。 該臨限値可人工地設定,如第一實施例中所示,或自 動地設定,如用於自動改變該臨限値的第一或第二例示性 方法。 本發明並不限於述的實施例,且可用不偏離要旨的不 -17- 200809508 (15) 同組件具體化。 此外,本發明之各種實施例可結合前述各實施例每一 個所揭示之組件中的數個組件達成。例如,前述各實施例 每一個中所揭示的某些組件可以省略。此外,不同實施例 • 中的各組件也可適當地結合。 【圖式簡單說明】 φ 圖1顯示按照本發明之實施例之資訊記錄與再生裝置 之例示性系統架構的方塊圖; 圖2顯示按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資料傳送裝置(資 料傳送單元)的例示性架構; 圖3 A至3 C說明習知資料傳送方法中之例示性的流 程控制; 圖4A至4C說明按照本發明之實施例之資料傳送方 法中之例示性的流程控制; φ 圖5A至5C說明自動設定臨限値的第一例示性方 法; 圖6A至6C說明自動設定臨限値的第二例示性方 法; 圖7顯示按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資料傳送裝置(資 料傳送單元)的例示性架構。 【主要元件對照表】 1 0 0 :資訊記錄與再生裝置 -18· 200809508 (16) 2 :調變電路 3 :雷射控制電路 4 :雷射 5 :準直透鏡 " 6 :偏光分光器 . 7 : 1/4波長板 8 :物鏡 φ 9 :聚焦透鏡 1 〇 :光偵測器陣列 η :信號處理電路 1 2 :解調變電路 1 3 :聚焦誤差信號產生電路 1 4 :追踪誤差信號產生電路 1 6 :聚焦控制電路 1 7 :追踪控制電路 φ 40 :主控制單元 5 〇 :資料傳送單元 u 70 :光學拾波器 20 :再生單元 3 〇 :記錄單元 200 :主機裝置 1 :光碟 5 1 =資料接收/發送緩衝記憶體 53 :控制單元 -19- 200809508 (17) 54 :介面 50a :資料傳送單元 55 :資料接收緩衝記憶體 5 6 :緩衝器(1) 57 :緩衝器(2)
-20—

Claims (1)

  1. 200809508 (1)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實施叢發傳送的資料傳送裝置,該資料傳送 裝置包含: 一緩衝記憶體,用以暫時儲存發送自發送裝置的資 ‘ 料;以及 . 一控制單元,用以控制往來於該發送裝置的資料傳 送; Φ 其中,當該緩衝記憶體中之自由空間的量等於或小於 一預定臨限値時,該控制單元發送一用以停止資料傳送的 停止請求給該發送裝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資料傳送裝置,其中該 緩衝記憶體包括複數個緩衝記憶體,該等緩衝記億體交替 地接收發送自該發送裝置的資料,並儲存該資料,以及 當除了正在接收該資料之第二緩衝記憶體以外的第一 緩衝記憶體中無可用的自由空間時,且當該第二緩衝記憶 φ 體中之自由空間的量等於或小於一預定臨限値時,該控制 單元發送一用以停止資料傳送的停止請求給該發送裝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資料傳送裝置,其中該 控制單元被組構以便該臨限値可被改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資料傳送裝置,其中該 控制單元爲預定類型之該發送裝置設定該臨限値。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資料傳送裝置,其中該 控制單元根據發送自該發送裝置的裝置識別資訊設定該臨 限値。 -21 - 200809508 (2)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資料傳送裝置,其中該 控制單元監視該緩衝記憶體中之自由空間的量,並設定該 臨限値,以便該臨限値適合該緩衝記憶體中之該自由空間 的量。 ^ 7. 一種連接至主機裝置的資訊記錄與再生裝置,該 . 資訊記錄與再生裝置包含: 一資料傳送單元,用以實施往來於該主機裝置的叢發 φ 傳送; 一調變單元,用以調變該資料傳送單元接收來自該主 機裝置的資料,並將該經調變的資料轉換成要被寫入光碟 的信號; 一光學拾波器,使用要被寫入的信號在該光碟上記錄 資料,及從該光碟讀取再生的信號;以及 一解調變單元,用以解調變從該光學拾波器輸出的該 再生信號, • 其中該資料傳送單元包括: 一緩衝記憶體,用以暫時儲存發送自該主機裝置的資 ^ 料;以及 一控制單元,用以控制往來於該主機裝置的資料傳 送; 當該緩衝記憶體中之自由空間的量等於或小於一預定 臨限値時,該控制單元發送一用以停止資料傳送的停止請 求給該主機裝置。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資訊記錄與再生裝置, -22· 200809508 (3) 其中該緩衝記憶體包括複數個緩衝記憶體,該等緩衝記憶 體交替地接收發送自該主機裝置的資料,並儲存該資料, 以及 當除了正在接收該資料之第二緩衝記憶體以外的第一 - 緩衝記憶體中無可用的自由空間時’且當該第二緩衝記憶 . 體中之自由空間的量等於或小於一預定臨限値時,該控制 單元發送一用以停止資料傳送的停止請求給該主機裝置。 φ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資訊記錄與再生裝置, 其中該控制單元被組構以便該臨限値可被改變。 1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資訊記錄與再生裝置, 其中該控制單元爲預定類型之該主機裝置設定該臨限値b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資訊記錄與再生裝置, 其中該控制單元根據發送自該主機裝置的裝置識別資訊設 定該臨限値。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資訊記錄與再生裝置, φ 其中該控制單元監視該緩衝記憶體f之自由空間的量,並 設定該臨限値,以便該臨限値適合該緩衝記憶體中之該自 由空間的量。 1 3 . —種實施叢發傳送的資料傳送方法,該資料傳送 方法包含: 用以將發送自發送裝置的資料儲存到緩衝記憶體中的 儲存步騾;以及 控制往來於該發送裝置之資料傳送的控制步驟, 其中,在該控制步驟中,當該緩衝記憶體中之自由空 -23- 200809508 (4) 間的量等於或小於一預定臨限値時,該控制單元發送一用 以停止資料傳送的停止請求給該發送裝置。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的資料傳送方法,其中 該緩衝記憶體包括複數個緩衝記憶體,該等緩衝記憶體交 • 替地接收發送自該發送裝置的資料,並儲存該資料,以及 . 在該控制步驟中,當除了正在接收該資料之第二緩衝 記憶體以外的第一緩衝記憶體中無可用的自由空間時,且 • 當該第二緩衝記憶體中之自由空間的量等於或小於一預定 臨限値時,該控制單元發送一用以停止資料傳送的停止請 求給該發送裝置。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的資料傳送方法,其 中’在該控制步驟中,所設定的該臨限値可被改變。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的資料傳送方法,其 中’在該控制步驟中,該臨限値係爲預定類型之該發送裝 置所設定。 •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的資料傳送方法,其 中’在該控制步驟中,該臨限値係根據發送自該發送裝置 ^ 的裝置識別資訊所設定。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的資料傳送方法,其 中’在該控制步驟中,該緩衝記憶體中之自由空間的量被 監視’且該臨限値被設定,以便該臨限値適合該緩衝記憶 體中之該自由空間的量。 -24-
TW096102703A 2006-01-31 2007-01-24 Data transfer apparatus,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data transfer method TW200809508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22338A JP2007206799A (ja) 2006-01-31 2006-01-31 データ転送装置、情報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データ転送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09508A true TW200809508A (en) 2008-02-16

Family

ID=38055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02703A TW200809508A (en) 2006-01-31 2007-01-24 Data transfer apparatus,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data transfer method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177430A1 (zh)
EP (1) EP1814041A1 (zh)
JP (1) JP2007206799A (zh)
KR (1) KR20070079021A (zh)
CN (1) CN101013409A (zh)
TW (1) TW20080950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54855B2 (en) * 2006-12-20 2009-06-30 Mosaid Technologies Incorporated Hybrid solid-state memory system having volatile and non-volatile memory
CN101526846B (zh) * 2009-04-29 2011-12-07 成都市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 Pcie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622321B (zh) * 2011-01-28 2015-06-17 炬芯(珠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设备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US9176911B2 (en) * 2012-12-11 2015-11-03 Intel Corporation Explicit flow control for implicit memory registration
JPWO2014162748A1 (ja) * 2013-04-05 2017-02-16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JP5571238B1 (ja) * 2013-09-13 2014-08-13 株式会社東芝 データ配信装置、データ配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4685478B (zh) * 2013-09-27 2018-0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资源的调度方法及设备
JP6232964B2 (ja) * 2013-11-19 2017-11-22 ヤマハ株式会社 Dmaコントローラ
WO2018102968A1 (zh) 2016-12-05 2018-06-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NVMe over Fabric架构中数据读写命令的控制方法、设备和系统
WO2018102969A1 (zh) * 2016-12-05 2018-06-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NVMe over Fabric架构中数据读写命令的控制方法、设备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37660A (en) * 1988-12-27 1993-08-17 Ncr Corpor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data flow rate in a FIFO memory, for synchronous SCSI data transfers
US5278956A (en) * 1990-01-22 1994-01-11 Vlsi Technology, Inc. Variable sized FIFO memory and programmable trigger level therefor for use in a UART or the like
JP2519860B2 (ja) * 1991-09-16 1996-07-31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バ―ストデ―タ転送装置および方法
US5434872A (en) * 1992-07-28 1995-07-18 3Com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initiation of data transmission
US6034945A (en) * 1996-05-15 2000-03-07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 traffic flow buffer management
JP3589802B2 (ja) * 1996-08-22 2004-11-17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方法及び装置
US6320833B1 (en) * 1998-05-07 2001-11-20 Sony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6070200A (en) * 1998-06-02 2000-05-30 Adaptec, Inc. Host adapter having paged data buffers for continuously transferring data between a system bus and a peripheral bus
DE19858106B4 (de) * 1998-12-16 2014-09-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mpfänger und Verfahren zum Verhindern einer Zwischensymbolstörung in einem Hochgeschwindigkeitsübertragungs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177430A1 (en) 2007-08-02
JP2007206799A (ja) 2007-08-16
KR20070079021A (ko) 2007-08-03
EP1814041A1 (en) 2007-08-01
CN101013409A (zh) 2007-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809508A (en) Data transfer apparatus,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data transfer method
US7437053B2 (en) Digital video recorder, method of driving the video recorder and program
US20120072660A1 (en) Optical disc recorder and buffer management method thereof
JP2010537309A (ja) ハー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ファイルシステムのデータ破損を防止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2006164012A (ja) データ記憶装置及びそのパワー・セーブ・モードの制御方法
US20020183873A1 (en) Recording device, reproducing device and recording/reproducing system
TWI334137B (en) Compatible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JP2010244611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H09259532A (ja) 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
JP2006164439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706120B2 (j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と情報記録再生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JP2004241104A (ja) デジタルビデオレコーダ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01184780A (ja) 記録機器の記録制御方法
JP2011023089A (ja) 記録再生装置
WO2007123275A1 (ja)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及び記録制御方法
JP2008065950A (ja) 信号処理回路
TWI334593B (en) Method for fast verification of sector addresses
JP2009187629A (ja)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KR100701754B1 (ko) 디지털 데이터 기록/재생 장치 및 방법
JP4144893B2 (ja) システム、データ再生方法及び情報再生装置
JP2000311433A (ja) 光学的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005182896A (ja) 光学的情報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11044210A (ja) 再生装置
JPH01282753A (ja) 光ピツクアツプ装置
JP2005216346A (ja) デジタル記録再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