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406593A -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and exposure device equipped with the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 Google Patents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and exposure device equipped with the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406593A
TW200406593A TW092123687A TW92123687A TW200406593A TW 200406593 A TW200406593 A TW 200406593A TW 092123687 A TW092123687 A TW 092123687A TW 92123687 A TW92123687 A TW 92123687A TW 200406593 A TW200406593 A TW 20040659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system
mirror
projection optical
reflection
i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236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kahashi Tomowaki
Original Assignee
Nik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kon Corp filed Critical Niko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4065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659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7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70Microphotolithographic 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70216Mask projection systems
    • G03F7/70233Optical aspects of catoptric systems, i.e. comprising only reflective elements, e.g. extreme ultraviolet [EUV] projection syste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4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for use with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 G02B13/143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for use with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for use with ultraviolet radi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7/00Systems with reflecting surfaces, with or without refracting elements
    • G02B17/02Catoptric systems, e.g. image erecting and reversing system
    • G02B17/06Catoptric systems, e.g. image erecting and reversing system using mirrors only, i.e. having only one curved mirror
    • G02B17/0647Catoptric systems, e.g. image erecting and reversing system using mirrors only, i.e. having only one curved mirror using more than three curved mirrors
    • G02B17/0657Catoptric systems, e.g. image erecting and reversing system using mirrors only, i.e. having only one curved mirror using more than three curved mirrors off-axis or unobscured systems in which all of the mirrors share a common axis of rotational symmetr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70Microphotolithographic 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70216Mask projection systems
    • G03F7/70275Multiple projection paths, e.g. array of projection systems, microlens projection systems or tandem projection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xposure Of Semiconductors, Excluding Electron Or Ion Beam Exposure (AREA)
  • Exposure And Positioning Against Photoresist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REA)
  • Lenses (AREA)

Description

200406593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爲關於投影光學系統以及具備該投影光學統的 曝光裝置。例如利用X光以鏡投影( mirror projection)方 式,將罩幕上的電路圖案,複製到感光性基板上的X光投 影曝光裝置,所適合的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 【先前技術】 從前,半導體元件等之製使用的曝光裝置,是將罩幕 (光柵標線片,reticule)上形成的電路圖案,透過投影光學 系統投影複製到如晶圓等的感光性基板上,在感光性基板 塗布著光阻劑,受到透過投影光學系統的投影曝光,光阻 劑被感光,形成對應罩幕圖案的光阻圖案。 此處,曝光裝置的解析度W,與曝光之波長λ及投影 光學系統的數値孔徑NA(numerical aperture)關係以下式表 示0 W = k · λ /ΝΑ (k :常數).......(a) 因此,要提高曝光裝置的解析度,必需要縮短曝光的 波長λ,或增加投影光學系統的數値孔徑NA。一般由光 學設計的觀點,投影光學系統的數値孔徑ΝΑ,要大於某 所定數以上有困難,故只能就曝光波長之縮短化進行改 善。例如,曝光使用波長248nm的KrF準分子雷射(excimer laser)可得〇.25//m的解析度;使用波長193nm的ArF準 分子雷射,可得0.18//m的解析度。使用波長更短的X光 爲曝光,例如波長13nm時可得〇·1 # m以下的解析度。 12128pif.doc/008 5 200406593 但是’曝光使用χ光之場合,將失去可使用的透過光 學材料及折射光學材料,所以便需使用反射型的罩幕及反 射型的投影光學系統。先前,使用χ光爲曝光的曝光裝置 胃用之投影光學系統有如日本專利早期公開之特開昭61-47914號公報、美國專利第5,815,31〇號說明書、日本專 利早期公開之特開平9_211322號公報、美國專利第 5,686,728號說明書、日本專利早期公開之特開平10_9〇6〇2 號公報、國際專利早期公開之WO99/57606號公報中提示 的各種反射光學系統。 然而,日本專利早期公開之特開昭61-47914號公報中 揭露的先前之反射光學系統,爲罩幕及晶圓配置在光學系 統中的形態,當做曝光裝置的投影光學系統,實際上非常 困難。 又,美國專利第5,815,310號說明書或日本專利早期 公開之特開平9-211322號公報,或國際專利早期公開之 WO99/57606號公報中揭露的先前之反射光學系統,爲在 罩幕與晶圓之間配置光學系統之形態,部份的反射鏡大型 化,其有效直徑實質的較罩幕的有效値徑更大,所以製造 有困難。 再者,美國專利第5,686,728號說明書、或日本專利 早期公開之特開平10-90602號公報中揭示的先前之反射 光學系統,爲在罩幕與晶圓之間配置光學系統的形態,部 份的反射鏡大型化,其有效直徑實質的較罩幕的有效直徑 大,製造有困難。加上在晶圓側使用兩片凸面反射鏡’故 12128pif.doc/008 6 200406593 光線對光軸的角度變大,使反射鏡大型化。 然而,在曝光裝置搭載用X光爲曝光的投影光學系統 之場合,爲使X光反射良好,在反射面由數十層之多層膜 形成。先前的反射光學系統,將向各反射鏡的反射面之光 線入射角(反射面垂直線與光線形成之角)設定成比較大。 結果,容易在反射多層膜發生反射不均勻,而不能獲得十 分高的反射率,所以不能達成良好的反射特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因鑑於上述之問題,以提供一種對X光有良好 的反射特性,能抑制反射鏡的大型化且能良好的修正像差 的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爲目的。又因使用本發明的投影光 學系統於曝光裝置,所以另一目的爲提供一種用X光曝 光,仍能確保大解晰力的曝光裝置。 爲解決上述之問題,本發明第一形態提供的投影光學 系統,爲具備六個反射鏡,將第一面的縮小像在第二面上 形成的投影光學系統,其特徵爲:具備用以形成該一面的 中間像之第一反射成像光學系統,及將該中間像之影像在 第二面上形成的第二反射成像光學系統。且該第一反射成 像光學系統,由該第一面側依光的入射順序,設有第一反 射鏡Ml與開口光圈AS、第二反射鏡M2、第二反射鏡M3、 及第四反射鏡M4。該第二反射成像光學系統,由該第一 面側依光的入射順序,配有第五反射鏡M5及第六反射鏡 M6 〇 該第一形態的較適配置爲,各反射鏡Ml〜M6之光線 12128pif.doc/008 7 200406593 最大入射角A,在各反射鏡Ml〜M6需滿足A<25°的條件。 又,設各反射鏡Ml〜M6的有效直徑爲(/) Μ,各反射鏡 Ml〜Μ6之反射面的曲率半徑爲R,則各反射鏡皆能滿足 0 M/|R|<1.0的條件較佳。 又,依該第一形態的較適配置,光束之主光線的光軸 由上述之第一面向該第一反射鏡Ml的傾斜度α需滿足5 ° <|α |<10°之條件。又,各反射鏡Ml〜Μ6亦最好能滿足 0 Mg 700mm的條件。 另外,依第一形態之較適配置,各反射鏡的反射面, 爲對光軸成旋轉對稱的非球面形狀,規定各反射面的非球 面函數的最大次數爲10次以上。又,在前述之第二面側 則約略成遠心的光學系統較佳。 本發明的第二形態提供的曝光裝置,其特徵爲配備: 照明系統,用以照明在前述第一面設置的罩幕;以及第一 形態的投影光學系統,將該罩幕的圖案投影曝光到前述之 第二面的感光性基板上。 該第二形態的較適配置爲,該照明系統有光源供給X 光爲曝光,能對該投影光學系統相對移動該罩幕與感光性 基板,使該罩幕的圖案向該感光性基板上投影曝光。 爲讓本發明之上述原理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 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 細說明如下: 【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投影光學系統’由第一面(物體面)發出的光’ 12128pif.doc/008 8 200406593 經第一反射成像光學系統G1,形成第一面的中間像。然 後,經第一反射成像光學系統G1形成的第一面之中間像 發出之光,通過第二反射成像光學系統G2,在第二面(像 面)上形成中間像的像(第一面的縮小像)。 此處,第一反射成像光學系統G1之構成包括:第一 反射鏡Ml,用以反射由第一面來的光;及開口光圈AS ; 及第二反射鏡M2用以反射在第一反射鏡Ml反射的光; 及第三反射鏡M3,用以反射在第二反射鏡M2反射的光; 以及第四反射鏡M4,用以反射在第三反射鏡反射的光。 又,第二反射成像光學系統G2之構成包括··第三反射鏡 M5,用以反射中間像來的光;以及第六凹面反射鏡M6,用 以反射在第五反射鏡M5反射的光。 本發明,採用第一面的縮小像在第二面上形成二次成 像之構造,故能夠良好地進行修正歪曲像差(失真)。又, 在第一反射鏡Ml與第二反射鏡M2之間的光路中配置開 口光圈AS,能夠壓小光線之入射角容易變大的第三反射 鏡M3的入射角。通常,在這樣的六枚鏡光學系統,爲了 避免光束的干擾,開口光圈一般被設在反射鏡的近前方。 此場合,光圈的位置受限制,其上及下慧形像差(coma aberration)難以平衡。本發明,在第一反射鏡Ml與第二 反射鏡M2之間配置開口光圏AS,能夠確保光圏位置的自 由度,同時能夠容易使上下慧形像差平衡。又,如將開口 光圏AS配置於第二反射鏡M2與第三反射鏡M3之間, 或在第三反射鏡M3與第四反射鏡M4之間,則第一反射 12128pif.doc/008 9 200406593 鏡Ml的有效直徑變大。又因向罩幕(reticule)的入射角及 由罩幕反射的反射角己受決定,由罩幕到射出瞳口(開口 光圈)的光路變長,使罩幕的物體高變高,其結果’使成 像倍率不得不降到1/5〜1/6。對此,本發明在第一反射鏡 Ml與第二反射鏡M2之間(中間)配設開口光圏AS ’所以’ 能夠小型化並保持成像倍率爲1/4,且呈現良好的光學性 能,結果,在反射多層膜不易發生反射不均且能能得到十 分高的反射率,對X光亦能確保良好的反射特性。 又,壓小向第三反射鏡M3的入射角’也可以縮小容 易變大的第四反射鏡M4的有效値徑。如上所述,本發明 能呈現一種反射型的投影光學系統’對X光有良好之反射 特性,可抑置反射鏡的大型化,能進行良好的像差修正。 本發明中,各反射鏡Ml〜M6的光線之最大入射角A, 在各反射鏡Ml〜M6,均需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 A<25〇 ...............(1) 超出條件式(1)的上限値,則向反射多層膜之光線的最 大入射角A過大,容易發生反射不均稱’且不能得到十分 高的反射率,所以不佳。 又,本發明的各反射鏡Ml〜M6,最好皆能滿足下述的 條件式(2)。在條件式(2)中,4 Μ爲各反射鏡Ml〜M6的有 效直徑,R爲各反射鏡M1〜M6的反射面之曲率半徑。 φ M/|R| < 1.0 ............(2) 超過條件式(2)的上限値’則各反射鏡Ml〜M6(特別是 第四反射鏡M4)的形狀測定時之開口角(反射鏡測定時的 12128pif.doc/008 10 200406593 ΝΑ)過大,高精度之形狀測定有困難,故不佳。又,要進 行更高精度的形狀測定,將條件式(2)的上限値設定爲 0.45,則更佳。 又,本發明,由第一面向第一反射鏡Ml的光束主光 線之光軸的傾角^ ’希望能滿足以下的條件式(3) 5。< | α | < 1〇。 ..........(3) 超出條件式(3)的上限値,則在第一面設置反射罩幕之 場合,容易受反射之影的影響故不佳。另一方面,小於條 件式(3)的下限値,則在第一面設置反射罩幕之場合’入射 光與反射光會互相干擾,故亦不佳。 又,本發明中,各射鏡Ml〜Μ6的有效直徑0Μ,均希 望能滿足以下之條件式(4) φ 700mm ................(4) 超出條件式(4)的上限値,則該反射鏡的有效直徑過 大,致光學系統大型化,故不適合。 又,本明爲良好地修正像差以提升光學性能’各反射 鏡的反射面爲與光軸旋轉對稱的非球面狀’各反射面之非 球面曲率的最大次數,要10次上較適合。又,本發明的 第二面側大致爲遠心光學系統較佳。如此構造,如使用於 曝光裝置之場合,在投影光學系統的焦點深度內,既使晶 圓有凹凸亦可良好成像。 又,使用本發明的投影光學系統於曝光裝置’可使用 X光爲曝光。此時,使罩幕及感光性基板對投影光學系統 相對移動,將罩幕的圖案向感光基板上投影曝光。結果’ 12128pif.doc/008 11 200406593 如使用具有大解析度的掃描型之曝光裝置,在良好的曝光 條件下,能夠製造高精度的微元件。 下面,依據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 第1圖不本發明實施例的曝光裝置之構造槪略圖。第 2圖爲在晶圓上形成之圓弧狀的曝光區域(即有效曝光區域) 與光軸的位置關係圖。在第1圖中設定,投影光學系統的 光軸方向,亦即感光基板之晶圓的法線方向爲Z軸;在晶 圓面內與紙面平行的方向爲Y軸·,在晶圓面內與紙面垂直 之方向爲X軸。 第1圖的曝光裝置,配備例如雷射電漿X光源1,爲 供給曝光的光源,由X光源1射出的光,經波長選擇濾波 器2,射入照明光學系統3。此處的波長選擇濾波器2,具 有選擇只透過X光源1供給之光中所定波長(13.5nm)的X 光,而遮蔽其他波長之光透過的特性。 透過波選擇濾波器2的X光,經過由複數的反射鏡構 成的照明光學系統3,照明形成全部複製圖案的反射型罩 幕4。罩幕4安置於罩幕台5,該罩幕台5可沿Y方向移 動,使圖案面沿XY平面延伸。罩幕台5可用圖中省略的 雷射干涉儀計測其移動。如此,在罩幕4上形成與Y軸對 稱之圖弧狀的照明區域。 由被照明的罩幕4之圖案反射的光’通過反射型的投 影光學系統6,在當做感光基板的晶圓7上形成罩幕圖案 的像。即在晶圓7上,如第2圖所示,形成與Y軸對稱的 圓弧狀之曝光區域。參照第2圖,在以光軸AX爲中心, 12128pif.doc/008 12 200406593 半徑0的圓形區域(圖像圈)IF內,設定與該圖像圈IF連接 X方向長度LX,Y方向長度LY的圓弧狀之有效曝光區域 ER。 晶圓7,配置於前沿X方向及Y方向二度方向移動的 晶圓台8,其曝光面可沿XY平面延伸。該晶圓台8的移 動與罩幕台5同樣地,用圖中省略的雷射干涉儀計測。如 此,可使罩幕台5及晶圓台8邊沿Y方向移動,即對投影 光學系統6使罩幕4及晶圓7,一邊沿Y方向相對移動, 一進行掃描曝光,可在晶圓的一個曝光區域複製罩幕4的 圖案。 此時,投影光學系統6的投影倍率(轉寫複製倍率)爲1/4 之場合,設定晶圓台8的移動速度爲罩幕台5之移動速度 的1/4,進行同步掃描。又,使晶圓台8沿X方向及Y方 向二度方向移動,返復掃描曝光,可在晶圓7的各曝光區 域,逐次複製罩幕4的圖案。以下,參照第一實施例至第 三實施例,說明投影光學系統6的具體構造。 各實施例中的投影光學系統6之構造包括:第一反射 成像光學系統G1,用以形成罩幕4之圖案的中間像;以 及第二反射成像光學系統G2,用以將罩幕圖案的中間像 的像(罩幕4的圖案之二次像)反射到晶圓7上。此處,第 一反射成像光學系統G1,由四面反射鏡Ml〜M4構成;第 二反射成像光學系統G2,由二面反射鏡M5及M6構成。 又,各實施例中,所有反射鏡的反射面,爲對光軸旋 旋對稱的非球面形狀。且各實施例中,在第一反射鏡Ml 12128pif.doc/008 13 200406593 到第二反射面M2的光路中,配置開口光圈AS。又,各實 施例之投影光學系統6,在晶圓側爲遠心的光學系統。 各實施例的非球面形狀,設與光軸垂直之方向的高度 爲y,由非球面的頂點之平面起,在高度y的非球面上之 位置到光軸的距離爲z,頂點曲率半徑爲r,圓錘係數爲k, η次的非球面係數爲Cn時可用以下之公式(b)表示 z= (y2/r)/(l + {l-(l+k) · yVr2}1/2} + C4 · y4 + C6 · y6 + C8 · y8 + C10 · yl0+........⑻ 第一實施例 第3圖示本實施形態之第一實施例的投影光學系統的 構造圖。參考第3圖,在第一實施例的投影光學系統,由罩 幕4(第3圖未圖示)來的光,順次在第一凹面反射鏡Ml的 反射面、第二凹面反射鏡M2的反射面、第三凸面反射鏡 M3的反射面、及第四凹面反射鏡M4的反射面,反射後 形成罩幕圖案的中間像。然後,形成的罩幕圖案中間像的 光,透過第一反射成像光學系統G1,在第五凸面反射鏡 M5的反射面,及第六凹面反射鏡M6的反射面順次反射 後,在晶圓7上形成罩幕圖案的縮小像(二次像)。 下面的表一列示第一實施例的投影光學系統的各單元 之値。在表一中,λ爲曝光之波長,/3爲投影倍率,NA 爲像側(晶圓側)光圏數値孔徑,Η0爲在罩幕上的最大物 體高度,0爲晶圓上的圖像圈(ima§e circle)IF的半徑(最 大像高),LX爲有效曝光區域ER之沿X方向的長度,LY 爲有效曝光區域ER之沿Y方向的長度。 12128pif.doc/008 14 200406593 又,面的編號爲由當做物體面的罩幕面,到當做像面 的晶圓面,沿光線的進行方向,由罩幕側算起的反射面之 順序,r爲各反射面的頂點曲率半徑(mm),d分別表示各 反射面的軸間隔亦即面的間隔(mm)。又,面間隔d在每次 反射時改變其正負號。曲率半徑r與光線的入射方向無關, 面向罩幕側的凸面之曲率半徑爲正,凹面的曲徑爲負値。 上述之表示法在以後的表二及表三亦相同。 第~表 [主要單元] λ = 13.5nm β - 1/4 ΝΑ - 0.26 HO = 124mm φ = 31mm LX = 26mm Ly = 2mm [光學器材各元件條件] 面編號 r d (罩幕面) 652.352419 1 -790.73406 -209.979693(第一反射鏡 Ml) 2 〇〇 -141.211064(開口光圈 AS) 3 3000.00000 262.342040 (第二反射鏡 M2) 4 478.68563 -262.292922(第三反射鏡M3) 5 571.53754 842.912526 (第四反射鏡M4) 12128pif.doc/008 15 200406593 6 296.70332 -391.770887(第五反射鏡 M5) 7 471.35911 436.582453 (第六反射鏡 M6) (晶圓面) (非球面資料) 第1面: k = 〇.〇〇〇〇〇〇 c4: =0.246505 x i〇-8 C6 = =-0.446668 x 10·13 c8 = =0.120146 x 10·17 C10 =-0.594987 x 10'22 C12 =0.340020 x ΙΟ"26 C14 =0.254558 x 1〇-30 C16 = -0.806173 x ΙΟ·34 C18 =0.68643 1 x 10·38 C20 =-0.209184 x ΙΟ'42 第: ;面 k = 〇.〇〇〇〇〇〇 C4: =-0.413181 : κ ΙΟ'9 c6 = =0.717222 x i〇-14 C8 = =-0.713553 ; x 1019 C10 =0.255721 x 10-21 C12 =-0.495895 x l〇-24 C14 =0.324678 x 1(T27 C16 =-0.103419 x l〇·30 C18 =0.164243 x 10·34 C20 =-0.104535 x ΙΟ'38 第4面 k = 〇.〇〇〇〇〇〇 C4 = =-0.217375 : x 10'8 c6 = =0.385056 x l〇·13 C8: =-0.347673 : x 10_17 C10 =0.186477 x 10·21 C12 =-0.244210 x ΙΟ'26 C14 =-0.704052 x ΙΟ'30 C16 =0.833625 : x l〇-34 C18 =-0.418438 x 10·38 16 12128pif.doc/008 200406593 C20 = 0.792241 χ ΙΟ·43 第5面 k = 〇.〇〇〇〇〇〇 C4 = -0.380907 χ ΙΟ·10 C8 = 0.113527 χ ΙΟ*19 C12 = 0.416047 x ΙΟ'29 C16 = -0.583757 χ ΙΟ·39 C2〇 = 0.176571 χ ΙΟ*49 第6面 k = 0.000000 C4 = -0.190330 χ ΙΟ'8 C8 = -0.471080 χ ΙΟ·16 C12 = 0.284390 x 10_22 C16 = 0.131472 χ ΙΟ'28 C20 = 0.365714 χ 10·36 第7面 k = 〇.〇〇〇〇〇〇 C4 = 0.668635 χ ΙΟ·10 C8 = 0.468613 χ ΙΟ.20 C12 = 0.431536 χ 10·28 C16 = 0.938415 χ 10'37 C2〇 = 0.165315 χ ΙΟ 46 [各條件式對應値] φ Μ4 = 493.843 mm c6 = -0.334201 x l〇-15 c10 = :-0.535935 χ ΙΟ'25 c14 = =0.881874 χ ΙΟ'34 Ci8 : :-0.780811 χ ΙΟ 45 c6 = 0.134021 x 1011 Cio = =-0.968673 χ ΙΟ'20 c14 = :-0.265057 χ 10"25 Ci8 = :-0.341329 χ 10*32 c6 = 0.359674 x 10·15 Cio = :-0.440976 x l〇·24 C14 = =-0.257984 χ 10-32 Ci8 = :-0.190247 χ ΙΟ'41 17 12128pif.doc/008 200406593 R4 = 571.53754 mm (1) A = 21·03ο (2) 0M/|R|=O.864 (第四反射鏡M4最大) (3) |α I = 6.016° (105mrad) (4) 0 M = 493.843 mm (第四反射鏡M4最大) 第4圖示第一實施例的投影光學系統之慧形像差圖。 第4圖中示像高比100%、像高比97%及像高比94%的子 午線的慧形像差(meridioual coma)及弧形的慧形像差 (sagittal coma)。由像差圖可知,在第一實施例中,有效曝 光區域ER對應之區域內,慧形像差的修正良好。又,在 圖中未顯示,在有效曝光區域ER對應的區域,慧形像差 以外的其他各種像差,例如球面像差,或失真等亦被確認 可良好修正。 第二實施例 第5圖示實施形態之第二實施例的投影光學系統之構 造圖。參照第5圖,第二實施例的投影光學系統亦與第一 實施例同樣地,由罩幕4(第5圖未圖示)來的光,在第一 凹面反射鏡Ml的反射面、第二凹面反射鏡M2的反射面、 第三凸面反射鏡M3的反射面、及第四凹面反射鏡M4的 反射面順次反射之後,形成罩幕圖案的中間像。然後,經 該第一反射成像光學系統G1形成的罩幕圖案之中間像反 射的光,在第五凸面反射鏡M5的反射面、及第六凹面反 射鏡M6的反射面順次反射之後,在晶圓7上形成罩幕圖 案的縮小像(二次像)。 12128pif.doc/008 18 200406593 以下的第二表列示第二實施例的投影光學系統的各種 單元之値。 第二表 [主要單元] λ = 13.5nm β = 1/4 ΝΑ = 0.26 HO = 124mm φ =31 mm LX = 26mm LY = 2mm d 652.287522 -209.527897(第一反射鏡 Ml) -140.380205(開口光圏 AS) 258.361844 (第二反射鏡 M2) -262.681731(第三反射鏡M3) 846.980968 (第四反射鏡M4) _392.752979(第五反射鏡M5) 435.679282 (第六反射鏡M6) [光學器材各元件條件] 面編號 r 1 (罩幕面) -787.44217 2 〇〇 3 3000.00000 4 469.36430 5 570.54321 6 299.31443 7 471.59115 (晶圓面) (非球面資料) 第1面: 12128pif.doc/008 19 200406593 k = 〇.〇〇〇〇〇〇 C4 = 0.247869 x 10 8 C8 = 0.958066 x 1018 第3面 k = 〇.〇〇〇〇〇〇 C4 = -0.417360 x 10_9 C8 = -0.321841 x 10'18 第4面 k = 〇.〇〇〇〇〇〇 C4 - -0.217867 x 10"8 C8 = -0.435308 x 1(T18 第5面 k = 〇.〇〇〇〇〇〇 C4 = -0.393210 x 1010 C8 = -0.128915 x l〇-20 第6面 k = 〇.〇〇〇〇〇〇 C4 = -0.194804 x 10·8 C8 = -0.446261 x 1016 第7面 k = 〇.〇〇〇〇〇〇 C4 = 0.6657080 x ΙΟ10 C8 = 0.179080 x ΙΟ 20 [各條件式對應値] C6 = -0.446870 x l〇-13 C10 = -0.138288 x l〇-22 C6 = 0.728058 x l〇-14 C10 = 0.326202 x 10"22 C6 = 0.898857 x 10'14 C10 = 0.929250 x ΙΟ·23 C6 = 0.444510 x ΙΟ'16 C10 = 0.361021 x l〇-26 C6 = 0.134157 x 10·11 C10 = 0.293579 x 10_20 C6 = 0.369325 x 1015 C10 = 0.905639 x 10_26 20 12128pif.doc/008 200406593 φ Μ4 = 495.552 mm R4 = 570.54321 mm (1) A = 21·13° (2) 0M/|R|=O.869 (第四反射鏡M4最大) (3) I α 丨=6.017° (105mrad) (4) 0 Μ = 495.552 mm (第四反射鏡M4最大) 第6圖示第二實施例的投影光學系統之慧形像差圖。 第6圖中不像尚比100%,像局比97%及像高比94%的子 午線的慧形像差及弧形的慧形像差。由像差圖可知,第二 實施例亦與第一實施例同樣,在有效曝光區域ER對應的 區域內,慧形像差的修正良好。又,在圖中省略,在有效 曝光域ER的對應區域,慧形像差以外的其他像差,例如 球面像差或失真亦被確認可良好修正。 第三實施例 第7圖示本實施形態之第三實施例的投影光學系統之 構造圖。參照第7圖,第三實施例的投影光學系統亦與第 一、第二實施例一樣,由罩幕4(未圖示)來的光,在第一 凹面反射鏡Ml的反射面、第二凹面反射鏡M2的反射面、 第三凸面反射鏡M3的反射面、及第四凹面反射鏡M4的 反射面順次反射之後,形成罩幕圖案的中間像。然後,通 過第一反射成像光學系統G1形成的罩幕圖案中間像反射 的光,在第五凸面反射鏡M5的反射面,及第六凹面反射 鏡M6的反射面順次反射後,在晶圓7上形成罩幕圖案的 縮小像(二次像)。 12128pif.doc/008 21 200406593 第二表 [主要單元] λ = 13.5nm β = 1/4 ΝΑ = 0.2 HO = 123.2mm φ = 30.8mm LX = 26mm LY = 1.6mm [光學器材各元件條件] 面編號 r d (罩幕面) 667.196541 1 -802.22590 -224.525594(第一反射鏡 Ml) 2 oo -150.148134(開口光圈 AS) 3 3000.00000 105.048134 (第二反射鏡 M2) 4 266.77177 -280.541999(第三反射鏡M3) 5 550.14959 1021.966625(第四反射鏡M4) 6 583.14150 -389.319673(第五反射鏡M5) 7 483.86136 (晶圓面) 427.319673 (第六反射鏡M6) (非球面資料) 第1面: k = 〇.〇〇〇〇〇〇 C4 = 0.340529 X 10·9 C6 = -0.342668 x 10 14 22 12128pif.doc/008 200406593 C8 = 0.659070 x ΙΟ19 第3面 k = 〇.〇〇〇〇〇〇 C4 = -0.101329 χ ΙΟ'7 C8 = -0.720166 x ΙΟ17 第4面 k = 0.000000 C4 = -0.183771 χ ΙΟ·7 C8 = -0.399771 χ ΙΟ·17 第5面 k = 〇.〇〇〇〇〇〇 C4 = -0.127462 χ 10"9 C8 = -0.762347 χ 10'21 第6面 k = 〇.〇〇〇〇〇〇 C4 = 0.867056 χ 10·8 C8 = -0.161606 χ 1017 第7面 k = 〇.〇〇〇〇〇〇 C4 = 0.114806 χ ΙΟ"9 C8 = 0.337364 χ ΙΟ·20 [各條件式對應値] φ Μ4 = 492.220 mm R4 = 550.14959 mm C10 = -0.993138 χ 10 24 C6 = 0.152043 x l〇-12 C10 = 0.428521 x 1(T21 C6 = 0.113126 χ ΙΟ'12 C10 = 0.102190 χ ΙΟ'21 C6 = -0.359385 χ 10·15 C10 = -0.509371 χ ΙΟ·26 C6 = 0.187263 χ 10'12 C10 = 0.431953 χ 10'21 C6 = 0.501739 χ ΙΟ'15 C10 = -0.215229 χ 10 26 23 12128pif.doc/008 200406593 (1) A = 23.96。 (2) 0]\4/丨11丨=〇.895 (第四反射鏡乂4最大) (3) I α I = 5.61° (105mrad) (4) 0 Μ = 492.220 mm (第四反射鏡M4最大) 第8圖示第三實施例的投影光學系統之慧形像差圖, 第8圖中顯示像高比100%、像高比97%及像高比95%的 子午線的慧形像差,及弧形的慧形像差。由像差圖可知, 第三實施例亦與第一及第二實施例同樣,在有效曝光區域 ER的對應區域內,慧形像差的修正良好,又雖未做圖示, 在有效曝光區域ER的對應區域,慧形像差以外的其他像 差,例如球面像差或失真亦被確認可良好修正。 以上所述的各實施例中,對波長13^nm的雷射電漿X 光,能夠確保0.26或0.2的像側數値孔徑(numerical aperture)。而且在晶圓7上,亦能確保有各種像差修正良 好的26mm X 2mm或26mm X 1.6mm之圓弧狀有效曝光區 域。因此,在晶圓7上的例如26mm X 33mm大的各曝光 區域,能夠將罩幕4的圖案,以0.1/zm以下的高解像度 掃描複製上去。 又,在上述各實施例,最大的第四凹面反射鏡M4的 有效直徑大約有492〜495mm,已被抑制至十分之小。如此, 各實施例中,反射鏡的大型化被抑制,可要求光學系統的 小型化。又,一般情況,反射面的曲率半徑太大時變成幾 近平面,則高精度製造有困難,上述各實施例中,曲率半 徑最大的第二凹面反射鏡M2之曲率半徑R2被控制在 12128pif.doc/008 24 200406593 3000mm,故各反射面之製造可良好進行。 又,上述各實施例,射入罩幕4的光線群及在罩幕4 反射的光線群,與光軸AX形成的角度α己被壓小到約6 °C左右,故使用反射型罩幕4,亦可避免入射光與反射光 的干擾,而且不易受反射之影的影響,所以不易性能惡化。 又有罩幕4的位置設定有少許之誤差,亦不易招致大的倍 率變化之優點。 上述實施例的曝光裝置,用照明系統照明罩幕(照明工 程);使用投影光學系統將在罩幕形成的複製用圖案,在 感光性基板曝光(曝光工程),以製造微元件(半導體元件、 攝影元件、液晶顯示元件,薄膜磁頭等)。以下,參照第9 圖的流程圖說明,使用本實施例的曝光裝置,在晶圓等之 感光性基板形成所定的電路圖案,製造微元件的半導體元 件之方法的一例。 首先,在第9圖的301步驟,在一批的晶圓上蒸鍍金屬 膜。再於步驟302,在該一批之晶圓的金屬膜上塗布光阻 劑。其後的步驟303,使用本實施例的曝光裝置,將罩幕 上的圖案像透過投影光學系統,在該批晶圓上的各照射區 域順次曝光複製。 其後,於步驟304,該批晶圓上的光阻劑顯像後,步 驟305,在該批晶圓上以光阻劑圖案爲罩幕,進行蝕刻, 使罩幕上的圖案對應的電路圖案,在各晶圓上之各照射區 域形成。其後,進行更上層的電路圖案之形成,以製造半 導體元件等之微元件。依上述的半導體元件製造方法,能 12128pif.doc/008 25 200406593 夠以良好之生產率製造具有極細微之電路圖案的半導體元 件。 又,上述的實施例,使雷射電漿X光源爲供給X光的 光源,但並無此限制;使用同步加速放射光(SOR)爲X光 源也可以。 在上述的實施例,本發明適用於有供給X光之光源的 曝光裝置,但並不以此限,對於X光以外的其他波長之光 爲光源的曝光裝,本發明亦可適用。 又,在上述的實施例,使用本發明爲曝光裝置的投影 光學系統,但不以此爲限,其他的一般投影光學系統亦可 適用本發明。 發明效果 如以上說明,本發明的投影光學系統,因在第一反射 鏡與第二反射鏡之間配置開口光圈,故能抑制光線之入射 角容易變大的第三反射鏡的入射角。其結果,在反射多層 膜不易發生反射不均勻且可得十分高的反射率,所以對X 光亦能確保良好的反射特性。又,壓小向第三反射鏡的光 線入射角,亦可抑制有效直徑容易變大的第四反射鏡的有 效直徑。即,本發明可提供對X光亦有良好的反射特性, 能夠抑制反射鏡的大型化且能良好地進行像差修正的反射 型投影光學系統。 又,因使用本發明的投影光學系統之曝光裝置,可使 用X光爲曝光。此場合,使罩幕及感光性基板對投影光學 系統相對移動,將罩幕的向感光性基板上投影曝光。其結 12128pif.doc/008 26 200406593 果,能夠使用具有大解像力的掃描型曝光裝置,在良好的 曝光條件下’製造局精度的微兀件。 雖然本發明已以一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 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 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 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爲準。 【圖式之簡單說明】 第1圖示本發明實施例的曝光裝置之構造槪略圖。 第2圖示在晶圓上形成的圓弧狀曝光區域(即有效曝光 區域)與光軸的位置關係。 第3圖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投影光學系統的構造 圖。 第4圖示第一實施例之投影光學系統的慧形像差 (comaaberration)圖。 第5圖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投影光學系統的構造 圖。 第6圖示第二實施例之投影光學光系的慧形像差圖。 第7圖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投影光學系統的構造 圖。 第8圖示第三實施例之投影光學系統的慧形像差圖。 第9圖示製造微元件之半導體元件的手法之一例的流 程圖。 【圖式之標示說明】 1 雷射電漿X光光源 12128pif.doc/008 27 200406593 2 波長選擇濾波器 3 照明光學系統 4 反射型罩幕 5 罩幕台 6 投影光學系統 7 晶圓 8 晶圓台
Ml〜M6反射鏡 AS 開口光圈 IF 圖像圏(image circule) Ψ 圖像圏之半徑 ER 有效曝光區域 ΑΧ 光軸 LX 有效曝光區域X方向長度 LY 有效曝光區域Υ方向長度
Gl、G2成像光學系統 12128pif.doc/008 28

Claims (1)

  1. 200406593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投影光學系統,配有六個反射鏡,用於在第二 面上形成第一面的縮小像,其特徵爲: 配備第一反射成像光學系統,用以形成該第一面的中 間像,及第二反射成像光學系統用以在該第二面上形成該 中間像的像,且 該第一反射成像光學系統,依該第一面來的光之入射 順序,配有第一反射鏡Ml、開口光圈AS、第二反射鏡M2、 第三反射鏡M3、及第四反射鏡M4,且 該第二反射成像光學系統,依該第一面來的光之入射 順序,配有第五反射鏡M5及第六反射鏡M6。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投影光學系統,其特 徵爲各反射鏡Ml〜M6的光線之最大入射角A,在各反射 鏡Ml〜M6皆需滿足A<25°之條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投影光學系 統,其特徵爲z 設各反射鏡Ml〜M6的有效直徑爲(/) Μ,各反射鏡 Ml〜Μ6的反射面之曲率半徑爲R,則各反射鏡Ml〜Μ6皆 需滿足(/) M /|R|<1.0之條件。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投影光學系 統,其特徵爲: 由該第一面朝向該第一反射鏡Ml的光束主光線對光 軸的傾角爲α,則需滿足5° <|α|<10°之條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投影光學系 12128pif.doc/008 29 200406593 統,其特徵爲: 各反射鏡Ml〜M6的有效直徑0 M,在各反射鏡Ml〜 皆需滿足0M $ 700mm之條件。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投影光學系 統,其特徵爲: 各反射鏡Ml〜M6的反射面,爲對光軸成旋轉對稱的 非球面形狀; 規定各反射面之非球面的函數,最大次數爲1〇次以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投影光學系 統,其特徵爲在該第二面側大略成遠心的光學系統。 8·—種曝光裝置,其特徵爲包括: 一照明系統,用以照明在該第一面設置的罩幕;以及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投影光學系統, 用以將該罩幕上的圖案投影曝光到在該第二面設定的感光 性基板上。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曝光裝置,其特徵 · 該照明系統具有一光源,供給X光作爲曝光光源,以 及 利用該罩幕與該感光性基板對該投影光學系統相對移 動,將該罩幕的圖案向該感光性基板上投影曝光。 30 12128pif.doc/008
TW092123687A 2002-10-21 2003-08-28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and exposure device equipped with the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TW200406593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05211A JP2004138926A (ja) 2002-10-21 2002-10-21 投影光学系および該投影光学系を備えた露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6593A true TW200406593A (en) 2004-05-01

Family

ID=32064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23687A TW200406593A (en) 2002-10-21 2003-08-28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and exposure device equipped with the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125353A1 (zh)
EP (1) EP1413908A3 (zh)
JP (1) JP2004138926A (zh)
KR (1) KR20040034510A (zh)
TW (1) TW20040659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25649A (ja) * 2003-04-23 2004-11-18 Canon Inc 反射型投影光学系、露光装置及び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4241281B2 (ja) * 2003-09-17 2009-03-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露光装置
US8208198B2 (en) 2004-01-14 2012-06-26 Carl Zeiss Smt Gmbh Catadioptric projection objective
US20080151364A1 (en) 2004-01-14 2008-06-26 Carl Zeiss Smt Ag Catadioptric projection objective
EP1751601B1 (en) 2004-05-17 2007-12-05 Carl Zeiss SMT AG Catadioptric projection objective with intermediate images
WO2006046507A1 (ja) * 2004-10-26 2006-05-04 Nikon Corporation 光学装置、鏡筒、露光装置、及び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CN101713864B (zh) * 2004-12-23 2013-10-30 卡尔蔡司Smt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暗化光瞳的大孔径物镜
DE102005042005A1 (de) 2004-12-23 2006-07-06 Carl Zeiss Smt Ag Hochaperturiges Objektiv mit obskurierter Pupille
JP2006245147A (ja) 2005-03-01 2006-09-14 Canon Inc 投影光学系、露光装置及び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EP1856578B1 (en) * 2005-03-08 2010-05-19 Carl Zeiss SMT AG Microlithography projection system with an accessible diaphragm or aperture stop
JP4957548B2 (ja) * 2005-08-24 2012-06-20 株式会社ニコン 投影光学系、および露光装置
US7470033B2 (en) * 2006-03-24 2008-12-30 Nikon Corporation Reflection-type projection-optical systems, and exposure apparatus comprising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00694A (ja) * 1998-09-22 2000-04-07 Nikon Corp 反射縮小投影光学系、該光学系を備えた投影露光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を用いた露光方法
US6600552B2 (en) * 1999-02-15 2003-07-29 Carl-Zeiss Smt Ag Microlithography reduction objective and projection exposure apparatus
US6033079A (en) * 1999-03-15 2000-03-07 Hudyma; Russell High numerical aperture ring field projection system for extreme ultraviolet lithography
KR20040024536A (ko) * 2000-12-12 2004-03-20 칼 짜이스 에스엠티 에이지 극한 자외선 리소그래피를 위한 투영 시스템
DE60206908T2 (de) * 2001-01-09 2006-07-20 Carl Zeiss Smt Ag Projektionssystem für die extrem-ultraviolettlithographi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138926A (ja) 2004-05-13
EP1413908A3 (en) 2004-05-12
KR20040034510A (ko) 2004-04-28
EP1413908A2 (en) 2004-04-28
US20040125353A1 (en) 2004-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44398B2 (ja) 照明装置、露光装置及びマイクロ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2003015040A (ja) 投影光学系および該投影光学系を備えた露光装置
JP6098847B2 (ja) 露光装置、およ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2001185480A (ja) 投影光学系及び該光学系を備える投影露光装置
TWI399569B (zh) 投影光學系統、曝光裝置以及元件製造方法
TW200406593A (en)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and exposure device equipped with the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JP7029564B2 (ja) カタディオプトリック光学系、照明光学系、露光装置および物品製造方法
JP4569157B2 (ja) 反射型投影光学系および該反射型投影光学系を備えた露光装置
JP4957548B2 (ja) 投影光学系、および露光装置
KR101118498B1 (ko) 투영 광학계 및 그 투영 광학계를 구비한 노광 장치
JP2005172988A (ja) 投影光学系および該投影光学系を備えた露光装置
JP2009044147A (ja) 照明光学系、照明光学装置、露光装置、およ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2005122132A (ja) 反射型投影光学系、当該投影光学系を有する露光装置、並びに、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TW530335B (en) Image-forming optical system and exposure device equipped therewith
JP2004258178A (ja) 投影光学系および該投影光学系を備えた露光装置
JP2005189248A (ja) 投影光学系および該投影光学系を備えた露光装置
JP2004022722A (ja) 投影光学系および該投影光学系を備えた露光装置
JP2010232242A (ja) 反射型投影光学系及び露光装置
JP2005215579A (ja) 投影光学系、露光装置、および露光方法
CN108152940A (zh) 反射折射光学系统、照明光学系统、曝光装置
JP2000098229A (ja) 反射縮小投影光学系、該光学系を備えた投影露光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を用いた露光方法
JPH0990098A (ja) 多層膜x線反射鏡及びx線投影露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