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402966A - Improved method of parallel detection for Ethernet protocol - Google Patents

Improved method of parallel detection for Ethernet protoco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402966A
TW200402966A TW092116361A TW92116361A TW200402966A TW 200402966 A TW200402966 A TW 200402966A TW 092116361 A TW092116361 A TW 092116361A TW 92116361 A TW92116361 A TW 92116361A TW 200402966 A TW200402966 A TW 20040296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tem
patent application
scope
layer
regis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163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231123B (en
Inventor
Yeou-Sun Yun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402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29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311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3112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04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ackbone network, e.g. Internet, Frame Relay
    • H04L12/462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ridge based backbone
    • H04L12/4625Single bridge functionality, e.g. connection of two networks over a single brid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Description

200402966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判斷連結伙伴裝置能力的改良方 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平行偵測的改良方法,且其是依 照乙太網路協定。 【先前技術】 乙太網路是一種普遍安裝於本地網路(Local Area Network,LAN)的技術,傳統上安裝乙太網路的LAN是 使用同軸電纜或特製的雙絞線進行傳輸。一般安裝乙太網| 路的系統稱之爲10BASE-T,且可提供每秒10百萬位元組 (mbps)的傳輸速度,另一種傳輸模式稱爲高速乙太網路 或100BASE-T,其係已可提供每秒100百萬位元組的傳輸 速度,該專業術語可解釋如下,”10”指的是每秒10百萬 位元組(mbps),”BASE”是指基頻網路,”T”指的是雙絞 線’ ”100”指的是每秒100百萬位元組(mbps)。 一種稱之爲自動協商(Auto Negotiation,AN)的功能 是乙太網路標準的一部份,自動協商可以使得裝置間能夠 交換資訊,而這些資訊是關於裝置在連結上的能力,接著 允許裝置執行自動組態以達到在連結上最佳可能的運作模 式。至少,AN可爲多速率裝置,以在每個連結的終端提 供自動速率配對’多速率乙太網路介面可藉由多速率集線 器埠獲得高速的優勢。
當建立一連接至網路裝置時,AN功能控制實體通訊 頻道,例如雙絞線,換言之,也就是當本地連結伙伴試圖 連接遠端連結伙伴時,AN功能會控制實體通訊頻道。AN 11634pif.doc/008 5 200402966 功能會偵測遠端連結伙伴所能支援的各種模式’同時公佈 哪些模式能被支援,換言之’該些模式能被本地連結伙伴 所支援。自動協商功能將自動交換至正確的技術上,像是 10 BASE-T、100 BASE-Τ等,或是對應的全雙工模式。一 旦最高效能的共同模式被確立’ AN會傳遞實體連接的控 制至適當的技術,並且變得透通的’直到連接被中斷爲止。 AN功能發生在使用高速連結脈衝(fast link Pulse, FLP)訊號,此訊號是正常連結脈衝(normal link pulse, NLP)訊號的更新版本’此NLP訊號是用來驗證連結的完 整性,如同在原始1〇 BASE-Τ規格書中的定義,FLP訊號 主要是NLP的突發傳輸(如同在1〇 BASE-Τ術語中已知 的連結測試脈衝(link test pulse,LTPs))。 每個FLP中包括對應於資料脈衝的16個位置,此16 個資料位置被稱之爲連結編碼字組(link code word, LCW),其係在FLP突發傳輸中構成一 16位元字組,在LCW 中位元位置的分解如下表所示: DO D1 D2 D3 D4 D5 D6 D7 D8 D9 D10 Dll D12 D13 D14 D15 [SO [SI 丨 S2 丨 S3 |S4 |A0 |A 1 |A2 [A3 |A4 |A5 |A6 [A7 |RF [Ack |N P | I_選擇器欄位_I_技術能力欄位_I 位元 技術 相關優先權 A0 10BASE-T半雙工 最低 A1 10BASE-T全雙工 A2 100BASE-TX 半雙工 A3 100BASE-TX 全雙工 最局 其中 選擇器欄位指的是IEEE標準的適當版本,技術能力 11634pif.doc/008 6 200402966 欄位包括8個位元,這些位元公佈裝置的連結能力給遠端 連結伙伴。關於裝置組態的AN協定控制規則是建立在位 元A0-A3上。此即爲何集線器與裝置可附屬在集線器自動 地協商,並自動配置以使用最高效能的作業模式。 AN協定是設計來與1〇〇 BASE-TX介面一起運作的, 而100 BASE-TX介面如同舊的10 BASE-T介面並不支援 FLPs與AN,這是因爲該10 BASE-T介面是建立在AN存 在之前。AN功能包括一選擇管理介面,該選擇管理介面 用以允許關閉AN功能。 AN功能可以與較早的LANs—起運作,其係由於LANs 的運作觀點能瞭解平行偵測功能。平行偵測功能的好處在 於只要有一實體連接端具有AN能力即可,例如,遠端連 結伙伴不需具有AN能力。例如,如第1圖所示,一網路 1〇〇 (依照習知技術)具有集線器102、節點A 104以及節 點B 106,集線器102同時支援10 BASE-T與100 BASE-TX模式並具有AN能力,節點104同時支援10 BASE-T 與100 BASE-TX模式並具有AN能力,因此,節點104與 集線器102將使用AN並以100 BASE-TX模式來連接,對 照下,節點106只支援10 BASE-T模式並且不具有AN能 力,集線器102將由平行偵測功能退一步使用1〇 BASE-T 模式以使得成功地與節點106連接。 更詳細說,集線器102識別出節點1〇6 (即遠端連結 伙伴)不具有AN能力,集線器1〇2 (透過平行偵測功能) 從節點106接收的訊號作檢查以取代交換組態資訊,假若 集線器102確定其支援節點106所共用的模式,集線器1〇2 11634pif.doc/008 7 200402966 將以此模式的最高速率連接,而此模式是集線器102與節 點106共同支援的。 就如同全雙工乙太網路連結一樣,AN協定也提供給 雙絞乙太網路連續範圍的區段。全雙工乙太網路是乙太網 路技術的變化,對照於一般的乙太網路,在全雙工連結端 點的每個裝置可以同步在連結上發送與接收資料,因此理 論上,全雙工乙太網路的頻寬是一般半雙工乙太網路連結 的兩倍。 依照習知技術,AN功能的基本硬體組態以圖式方式 顯不在第2圖中,第2圖所提供的實體層(physical layer, PHY)包括管理介面(I/F)方塊22、AN方塊20以及實 體媒體連接器(physical media attachment,PMA)單元 204。 管理介面(I/F)方塊22是要提供給與媒體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層的介面,其中管理介面(I/F)方 塊22位於實體層的上面並且包括管理資料輸入/輸出介面 (I/F) 205和暫存器方塊206。AN方塊20事實上是在實 體層完成自動協商,AN功能與遠端連結伙伴透過TX和RX 訊號從PMA 204來回交換訊號。 AN方塊20包括發送器201、判優程式202以及接收 器203。MAC層包括MAC暫存器方塊208和MAC管理 資料輸入/輸出(management data input/output,MDIO)介 面(I/F)單元207。假如電源是開啓的情況下,MAC管 理方塊209會進行先前已決定的作業以安置PHY進入預 期的模式中,而此MAC管理方塊209典型上是驅動軟體 (S/W)層的一部份。也就是,電源在開啓之後,驅動軟 11634pif.doc/008 8 200402966 體層的MAC管理方塊209在PHY暫存器208A上設定一 値(在MAC暫存器方塊206裡),MAC MDIO I/F 207傳 輸一訊號至PHY MDIO I/F 205以回應來自於MAC管理方 塊209的訊號,PHY MDIO I/F 205在PHY暫存器方塊206 的對應暫存器設定一些値至預期的模式中。 PHY暫存器方塊206依照習知技術係詳述描述於第 3A 圖,PHY 暫存器方塊 206 包括 ANAR 301、ANLPAR 302 以及ANER 303。ANAR (自動協商公布暫存器)301指示 關於本地端/連結伙伴能力的資訊,且藉由硬體控制或驅 動軟體設定初始値。第3B圖的位元樣式說明如下: 位元8 : TXFD-100 BASE-告知是否支援TX全雙工 位元7 : TXHD-100 BASE-告知是否支援TX半雙工 位元6 : 10FD-10 BASE-告知是否支援T全雙工 位元5 : 10HD-10 BASE-告知是否支援T半雙工 位元4:0:選擇器00001:告知是否支援CSMA/CD 802.3 協定 ANLPAR (自動協商連結伙伴公布暫存器)302指示 關於遠端/連結伙伴能力的資訊以及表述從FLP訊號獲得 的値,而FLP訊號是從AN方塊20所接收。第3C圖的每 個位元樣式說明如下: 位元8 : TXFD-100 BASE-指示是否支援TX全雙工 位元7 : TXHD-100 BASE-指示是否支援TX半雙工 位元6 : 10FD-10 BASE-指示是否支援T全雙工 位元5 : 10HD-10 BASE-指示是否支援T半雙工 位元4:0:選擇器00001:指示是否支援CSMA/CD 802.3 11634pif.doc/008 9 200402966 協定 ANER (自動協商展開暫存器)303儲存狀態資訊, 而該狀態資訊是執行AN功能所產生的。第3D圖的每個 位元樣式說明如下: 位元4 : PDF-告知平行偵測失敗事件 位元3 : LP_NP_ABLE-告知連接伙伴能夠處理下一頁 功能 位元2 : NP_ABLE-告知本地端能夠處理下一頁功能 位元1 : PAGE_RX_告知已接收不同於前面的FLP 位元0 : LP_NP_ABLE-告知連結伙伴在AN是可運作 的 作業支援的模式,例如10M/100M、全雙工/半雙工、 自動協商開啓等,都是透過ANAR301的位元樣式來指示, 且ANAR 301是在PHY暫存器方塊206中。當開啓處理 AN時,判優程式202傳送PHY暫存器方塊206中ANAR 301 的資訊至發送器201,而此過程是透過訊號txJLCW。且FLP 是由發送器201透過PMA 204而傳送至遠端連結伙伴。 判優程式202透過來自於接收器203的訊號rx_LCW以接 收資訊,而該資訊是從接收FLP訊號而獲得,並且儲存此 資訊至暫存器206的ANLPAR 302。 假如伙伴同時可處理AN,此資訊將透過來自於PMA 204的訊號連結狀態指示給判優程式202。
第4圖是一流程圖,此流程圖是依照習知技術描述在 自動協商功能中典型的步驟。流程開始在步驟401,在此 判優程式202會檢查AN功能目前是否開啓,換言之,AN 11634pif.doc/008 10 200402966 功能是持續或停止。假如AN功能是持續的,則流程將至 步驟402,在此本地連結伙伴傳送FLP訊號至遠端連結伙 伴。從步驟402接著至步驟403,在此接收器203判斷遠 端連結伙伴是否已經傳送FLP訊號。假如遠端連結伙伴已 經傳送FLP訊號,接收器203設定旗標abi_match狀態指 示爲YES,並且提供此abi_match旗標給判優程式202。 假如遠端連結伙伴未傳送FLP訊號,則AN功能將開始平 行偵測功能(描述如下)。 從步驟403至步驟404是步驟403判斷爲”YES”的分 支,在此,判優程式202透過傳送器201與PMA單元204 傳送附加的FLP訊號給遠端連結伙伴,換言之就是附加的 LCWs。遠端連結伙伴也傳送附加的FLP訊號,換言之, 透過PMA單元204與傳送器201傳送附加的LCWs給判 優程式202。在先前已決定的FLP訊號數被交換之後,判 優程式從接收器203接收訊號rx_LCW,此訊號rx_LCW 係描述遠端連結伙伴的連結碼字組。判優程式202將此資 訊寫入PHY暫存器方塊206的ANPLPAR暫存器302中。 接著至步驟405,在此,判優程式202比較本身ABAR 301 的位元B5-B8與ANLPAR 302的位元B5-B8(描述遠端連 結的能力)。假如個別位元B5-B8的一個或多個具有邏輯 上1的値’判優程式202將選擇共同模式中最高效能的模 式來建立與遠端連結伙伴的連結(步驟406 ),假如位元 B5-B8都沒有邏輯上1的値,則AN功能協商在失敗狀態 下結束。 第5圖是第4圖的展開圖,包括依照習知技術的平行 11634pif.doc/008 11 200402966 偵測步驟。以下討論第5圖與第4圖不同的地方。在第5 圖流程開始於步驟401,在此判優程式202判斷AN功能 是否開啓,假如AN功能開啓,就依第4圖所描述步驟402 至步驟403,假如步驟403的輸出是”YES”,該流程處理 就如第4圖,但假如在步驟403的輸出是”NO”,流程處理 會至步驟502,換句話說,若確定在步驟4〇3中沒有來自 於遠端連結伙伴的FLP訊號被接收,該abi_match參數被 設定表示邏輯上NO的狀態,且此參數將從接收器203被 傳送至判優程式202。接著判優程式202檢查連結狀態參 數的値,而此參數從PMA單元204傳送至判優程式202, 換言之,判優程式202檢查是否只有簡單NLPs被接收, 如果是,判優程式202在步驟503中會假設遠端連結伙伴 只能支援半雙工模式。 流程處理至步驟504,在此判優程式202設定連結控 制參數來指示10BASE-T半雙工運作且透過PMA單元204 傳送此參數至遠端連結伙伴。流程接著至決策步驟505’ 在此判優程式202透過PMA單元204如同傳輸連結參數 般接收從遠端連結伙伴的回應。判優程式202以遠端連結 伙伴回應的資訊更新ANALPAR 302,接著,再次比較 ABAR301 的位元 B5-B8 與 ANLPAR302 的位元 B5-B8 ’ 假 如有配對存在就步驟506建立連結,假如沒有找到配對’ 平行偵測功能在失敗狀態下結束(步驟507 )。 另外,在步驟401,假如AN功能沒有開啓,流程處 理將至步驟501,在此判優程式202會使發送器201與PMA 單元204傳送正常連結脈衝(NLPs)至遠端連結伙伴’流 11634pif.doc/008 12 200402966 程處理從步驟501至步驟502已討論如上。 再聲明,平行偵測功能使用正常連結脈衝(NLPs), 但NLPs不包括雙工資訊。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依照乙太通訊協定提供一種技術(例如一種 方法、一種裝置軟體等)來改良平行偵測。此方法包括: 提供一本地連結伙伴裝置,而本地連結伙伴裝置具有一本 地終端公布暫存器,並包括半雙工能力部分,判斷是否支 援自動偵測;假如沒有分享的終端支援自動偵測,選擇半 雙工模式;以及更新半雙工模式部分的値以指示半雙工模 式能力。 下文特舉一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 明如下: 【實施方式】 本發明某種程度上是一種識別,識別一些乙太網路型 態裝置的製造商透過ANAR公布只支援最高速通訊模式, 即使較少的模式被支援,一些裝置製造商仍選擇不在ANSR 中設定對應的位元。就其本身而論,本發明某種程度上也 是另一種識別,識別有許多本地連結伙伴與遠端連結伙伴 運作能力的組合,這些組合理論上能建立一通訊連結,但 一些依照習知技術的AN功能與平行偵測功能建立通訊連 結的失敗,係因爲這類適度的公布。 第6圖是描述一表格,其係列式在此類失敗發生的排 列,此類失敗將產生在一些情況下,該情況其係當本地連 結伙伴支援AN功能但遠端連結伙伴不支援AN功能。在 11634pif.doc/Q08 13 200402966 表中的其他變數是本地連結伙伴的速率能力(欄位l)、本 地連結伙伴的雙工能力(欄位2)、遠端連結伙伴的速率能 力(欄位3)與遠端連結伙伴的雙工能力(欄位5)。 本發明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識別,識別習知技術的AN 功能與平行偵測功能不在一促進識別的方法中提供回饋, 然而此一解決方法,可解決第6圖所提出失敗排列的問題。 在一平行偵測功能失敗情況下,判優程式202只是設定平 行偵測失敗旗標(ANER303的位元4)以指示失敗,但AN 功能與平行偵測功能發生在實體層,換言之,媒體存取控 制層無法存取實體暫存器方塊206以控制ANER303。即 使媒體存取層可以擷取在ANER中的錯誤訊息,PDF旗標 値(位元4)也不夠來判斷連結失敗的原因。 本發明某種程度上提供一解決方法,解決減少描述於 第6圖中失敗排列數的問題。 本發明某種程度上提供一解決方法,解決沒有通訊失 敗資訊從實體層至媒體存取層的問題。 本發明各式實施例的圖層架構將在此做描述,與習知 技術第2圖不同的觀念也將被討論。 第7A圖依照本發明描述圖層架構的第一實施例。在 第7A圖中,中斷產生邏輯單元701人係提供於實體層PHY 的管理I/F方塊22中,同樣地,中斷產生邏輯單元702A 係提供於媒體存取層中。中斷產生邏輯單元701A直接接 收來自於判優程式202的訊號,中斷產生邏輯單元702A 直接接收來自於中斷產生邏輯單元701A的訊號,且附加 的中斷暫存器703接收來自於中斷產生邏輯單元7〇2A的 11634pif.doc/008 14 200402966 訊號,該中斷暫存器703係提供於MAC暫存器方塊208 中,而MAC管理單元209可以讀取中斷暫存器703的狀 態。 第7B圖依照本發明描述圖層架構的另一實施例。如 第7A圖般,第7B圖描述中斷產生邏輯單元702B與中斷 暫存器703,而這些並未在習知技術第2圖中出現。對照 第7A圖,中斷產生邏輯單元701B係整合在判優程式202 中,成爲判優程式202 —部份的中斷產生邏輯單元701B 可以直接地傳遞訊號至中斷產生邏輯單元702B。 第7C圖是依照本發明描述圖層架構的另一實施例。 如弟7A圖與第7B圖般,第7C圖描述一'中斷暫存器703, 其係未於習知技術第2圖中提出。對照第7A圖與第7B 圖,第7C圖提供適用於中斷產生邏輯單元701C (整合在 判優程式202的一部份)與在MAC暫存器方塊208中的 中斷暫存器703間直接通訊。 需要注意的是,第7A圖的實施例在某情況是有優勢 的,而該情況是當實體層被實施在一整合的迴路中時,且 該整合迴路實際上是謹慎的從在媒體存取層中的整合迴路 中被實施。第7B圖也享有同樣的優勢,就如同第7A圖 與第7B圖之間,第7A圖更加適用於此整合迴路,且該 整合迴路已具有中斷產生邏輯,因爲它被預期適用於中斷 產生邏輯比適用於判優程式202較不複雜。第7C圖在實 體層與媒體存取層以同樣的整合迴路實施時也是有優勢 的。 各式實施例的運作將描述在第9圖流程圖的各個項目 11634pif.doc/008 15 200402966 中,其中描述各步驟的實施例是依照本發明的方法實行。 第9圖中一些共同的步驟請參閱第5圖的流程圖,以 下係討論與第5圖不同之處。 流程處理至決策步驟505 ’在此,假如判優程式202 比對ANAR 301的位元B5-B8與ANLPAR 302的位元B5-B8結果爲不相配(再一次),則依照習知技術流程將至平 行偵測失敗指示步驟507。因爲目前已是全雙工能力,此 即解釋了爲何製造商已選擇不指示半雙工能力在ANAR暫 存器301中的情況,本發明的實施例改變在ANAR暫存器 301中位元B5與位元B7的値’此已完成如下。 流程處理從步驟505至決策步驟901,在此,判優程 式202判斷雙工模式位元是否已被改變,以指示半雙工能 力,假如判優程式202判斷步驟901中雙工模式還沒有被 改變,則流程處理將接著至步驟902,在此,判優程式使 得ANAR暫存器301的位元B5與位元B7設定爲邏輯 値”1”,以指示支援半雙工模式。 第10圖描述一硬體的實施例,其係用以尋找在步驟 902位元中的改變,在第10圖中,會更詳細描述PHY暫 存器方塊208與判優程式202。特別的是,PHY暫存器方 塊208包括多工單元1002,判優程式202傳送參數 Update—reg[0]與 Update—reg[l]至多工單元(MUX) 1002, 假如Update_reg[0]參數被設爲1且Update_reg[l]參數被 設爲〇,則MUX使ANAR暫存器的位元B5與位元B7設 定爲邏輯値”1”,假如Update_reg[0]參數被設爲邏輯値0 且Update_reg[l]參數被設爲邏輯値1,則MUX 1002使 11634pif.doc/008 16 200402966 ANAR暫存器的位元B6與位元B8設定爲邏輯値,,;[,,,且 假如參數Update—reg[0]與Update—regp]同時被設定爲〇, 或同時被設定爲1,則MUX 1002會保持ANAR暫存器的 位元B5至位元B8同樣的値。 接續第9圖,流程處理從步驟902至步驟504A (其 相似於第5圖的步驟504),在此,判優程式202使指示半 雙工能力的訊號再次傳送至遠端連結伙伴。流程處理至決 策步驟505A (其也相似於第5圖的步驟505 ),在此,判 優程式202判斷ANAR 301的新改變的位元B5-B8値與 ANLPAR 302是否相配,假如其結果爲相配,流程處理接 著至步驟904,在此,中斷訊號將產生且提供給中斷暫存 器703,其係將被MAC管理單元209讀取。流程處理從 步驟9〇4至步驟5〇6,在此,會建立起一連結。 在第7A圖中,判優程式202使得中斷產生邏輯單元 7〇1Α傳送一中斷至中斷邏輯單元702A,中斷邏輯單元 7〇2A改變中斷暫存器的狀態以指示一中斷已被接收。第7B 圖以相同的方法運作,不同處只在於中斷產生邏輯單元 701B是與判優程式2〇2是一體的。在第7C圖中,中斷產 生邏輯單兀701C直接寫入至中斷暫存器703,使其可獲 得到一値以指示已接收一中斷。 但假如判優程式202無法判斷相配是否存在於決策步 驟505A,則流程處理將回到決策步驟9〇1,在此,將再一 次的判斷雙工模式是否已被改變。然而在通過步驟9〇1中, 雙工模式已經被改變,所以流程處理將接著到步驟903, 在此,判優程式202會改變在ANAR 301中B6與B8的値, 11634pif.doc/008 200402966 其可透過第10圖的硬體來實施,在此情形中,Update_reg[1] 參數等於邏輯値1。流程處理從步驟903至步驟5〇4B (對 應桌5 0的步驟504 )且其相似於步驟504A。從步驟504B, 流程處理至決策步驟5〇5B (對應第5圖的步驟5〇5)且其 相似於步驟505A,假如判優程式2〇2在此立即判斷
ANAR 301新改變(第二時間)的位元b5-B8與ANLPAR 302的 位元B5-B8是相配的,則流程處理將接著至步驟9〇4,但 假如無配對存在’則流程處理將接著至步驟507,在此, 會指示平行偵測失敗。 步驟902是提供適用於本地連結伙伴可以支援 10BASE全雙工運作的情況,但本地連結伙伴裝置的製造 商並沒有設定ABAR 301的位元B6等於邏輯値1,這是 因爲高速100BASE全雙工模式也被支援。 步驟903是提供適用於本地連結伙伴可以支援 10BASE全雙工運作的情況,但本地連結伙伴裝置的製造 商並沒有設定ABAR 301的位元B5等於邏輯値1,這是 因爲高速100BASE全雙工模式也被支援。 第11圖是本方法藉由第9圖實施的圖示之總結,在 第11圖中,方塊1102指示一狀態,其中ANAR 301指示 只有100BASE全雙工模式被支援。藉由步驟902,雙工狀 態改變的完成(項目1108)會使得ANAR 301額外指示支 援100BASE半雙工與10BASE半雙工模式(項目11〇4)。 同樣地,指示速率改變,其係對應於步驟903(項目111〇) ’ 使得ANAR 301額外指示10BASE全雙工模式能力(項目 1106) 〇 11634pif.doc/008 18 200402966 第9圖步驟的另一總結是經由第8A圖與第8B圖中 描述。第8A圖對應習知技術之情況’其中本地連結伙伴 裝置可以支援100BASE半雙工模式與10BASE半雙工模 式,其如同與至少100BASE全雙工一樣’且製造商還未 選擇製作位元B7與位元B5而使其各爲邏輯値0 ’此外’ 位元B6被設定爲邏輯値0以描述本地連結伙伴裝置的實 際能力,用以支援10BASE全雙工模式。同樣地’在判優 程式202與第8A圖的ANAR 301A的互動是藉由判優程 式202唯讀互動的型態 第8B圖顯示本發明改變(步驟902 )指示半雙工能 力的實施例,其係透過判優程式的動作’如同藉由項目802 與項目804指示爲邏輯1的狀態,這將是可能的’因爲依 照本發明判優程式已具有與ANAR 301B讀/寫互動的能 力。同樣地,位元B6的狀態被設定(步驟903 )爲邏輯1 ’ 其用以指示10BASE雙工能力,如同虛線806所指示。 另外,步驟902與903可以合倂,以同時改變所有位 元B5-B8爲邏輯1。 此外,改變速率狀態(步驟903 )可以在改變雙工狀 態前完成(步驟902 )。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 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 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 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爲準。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是依照習知技術描述一簡化網路圖; 11634pif.doc/008 19 200402966 第2圖是依照習知技術描述一基本硬體組態圖’其係 適用於AN功能; 第3A圖是依照習知技術描述一 PHY暫存器方塊圖; 第3B圖、第3C圖與第3D圖是詳細描述在PHY暫 存器方塊的暫存器圖示; 第4圖是依照習知技術一流程圖’其係通不AN功能 的基本程序; 第5圖是依照習知技術更詳細的AN功能流程圖,其 係包括平行偵測; 第6圖是一'表格’其係列式已被識別裝置能力的排列, 依照部分本發明,其係容易受到平行偵測失敗的影響; 第7A圖是依照本發明實施例的一圖層架構圖; 第7B圖是依照本發明實施例的一圖層架構圖; 第7C圖是依照本發明實施例的一圖層架構圖; 第8A圖與第8B圖以圖示總結本發明的一些觀念; 第9圖是一流程圖,其係依照本發明實施例顯示整個 流程; 第10圖是依照本發明實施例之硬體安排範例;以及 第11圖是另一圖示總結本發明的一些觀念。 【圖式標示說明】 102 :集線器 104、106 :節點 22 :管理介面(I/F)方塊 20 : AN方塊 2〇4 ··實體媒體連接器(PMA)單元 11634pif.doc/008 20 200402966 205 :管理資料輸入/輸出介面(I/F) 206 :暫存器方塊 201 :發送器 202 :判優程式 203 :接收器 208 : MAC暫存器方塊 207 : MAC管理資料輸入/輸出(MDIO)介面(I/F) 單元 209 : MAC管理方塊 208A : PHY暫存器 301 :自動協商公布暫存器(ANAR) 302:自動協商連結伙伴公布暫存器(ANLPAR) 303 :自動協商展開暫存器(ANER) 701A :中斷產生邏輯 702A :中斷邏輯 703 :中斷暫存器 701B :中斷產生邏輯 702B :中斷邏輯 701C :中斷產生邏輯 1002 :多工單元 1102 :方塊 1104、1106、1108、1110 :項目 21 11634pif.doc/008

Claims (1)

  1. 200402966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平行偵測的方法,該平行偵測方法適用於本地 連結伙伴裝置,而該本地連結伙伴裝置具有一本地終端公 布暫存器,且該本地終端公布暫存器係依照乙太網路協 定,該本地終端公布暫存器包括一半雙工能力部分,該平 行偵測的方法包括: 判斷是否支援自動協商; 假如自動協商沒有被至少一分享的終端所支援,則選 擇半雙工模式;以及 更新該半雙工能力部分的値,以指示半雙工模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判斷、 選擇和更新的步驟發生在一實體層,且 其中該方法更包括: 指示一層的該半雙工能力部分的値已經被更新,而該 層係位於該實體層的上方。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指示的 步驟包括: 當在該半雙工能力部分的該値被更新時,提供一通 知; 產生一中斷訊號以回應該通知;以及 從該實體層至該層提供該中斷訊號,而該層係位於該 實體層的上方。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本地終 端公布暫存器更包括一速率能力部分,且 其中該方法更包括: 11634pif.doc/008 22 200402966 判斷是否與一遠端裝置建立一通訊連結;以及 假如該通訊連結沒有被建立,則更新該速率能力部分 中的値。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判斷與 該更新步驟發生在一實體層,且 其中該方法更包括: 指示該層之該速率能力部分中的値已被更新,而該層 係位於該實體層的上方。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指示步 驟包括_· 當速率能力部分中的値已被更新時,提供一通知; 產生一中斷訊號以回應該通知;以及 從該實體層至該層提供該中斷訊號,而該層係位於該 實體層的上方。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更新在該 速率能力部分中該値的該步驟是藉由開關在該速率能力部 分中的該値來更新。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速率能 力部分是該本地終端公布暫存器中的一個或多個位元。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半雙工 能力部分是該本地終端公布暫存器中的一個或多個位元。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更新在該 半雙工能力部分中該値的該步驟是藉由開關在該半雙工能 力部分中的該値來更新。 11. 一種平行偵測的系統,其係適用於乙太通訊協定在 11634pif.doc/008 23 200402966 一乙太網路型式自動協商無法被至少一分享的終端所支援 之情況中,該平行偵測的系統包括: 一本地終端公布暫存器,其包括一半雙工能力部分; 一判優程式,其係用以判斷是否支援自動協商,且在 不支援自動協商時將選擇半雙工模式, 該判優程式更用以更新該半雙工能力部分的値,以指 示半雙工模式。 I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本地 終端公布暫存器與該判優程式是在一實體層,且 其中該系統更包括: 中斷產生邏輯’其係用以指不在該實體層上的一層, 該半雙工能力部分中的値已經被更新。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2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中斷 產生邏輯是用以接收來自於該判優程式的一通知,當在該 半雙工能力部分或該速率能力部分中的該値被更新時, 產生一*中斷訊5虎用以回應S亥通知;以及 從該實體層至該層提供該中斷訊號,而該層係位於該 實體層的上方。 H·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中斷 產生邏輯是與該判優程式整合在一起。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中斷 產生邏輯是在該實體層中的一單元,且該單元係與該判優 程式是有區別的。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本地 終端公布暫存器更包括一速率能力部分,且 11634pif.doc/008 24 200402966 其中該判優程式更用以判斷是否與一遠端裝置建立一 通訊連結;以及 假如通訊連結沒有被建立,則更新在該速率能力部分 中的値。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本地 終端公布暫存器與該判優程式是在一實體層,且 其中該系統更包括: 中斷產生邏輯,其係用以指示在該實體層上方的該 層,該半雙工能力部分與該速率能力部分中的値已被更 新。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中斷 產生邏輯是用來接收來自於該判優程式的一通知,當在該 半雙工能力部分或該速率能力部分中的該値被更新時, 產生一中斷訊號用以回應該通知;以及 從該實體層至該層提供該中斷訊號,而該層係位於該 實體層的上方。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中斷 產生邏輯是與該判優程式整合在一起。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中斷 產生邏輯是該實體層中的一單元,其係與該判優程式是有 區別的。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判優 程式是藉由開關來更新在該速率能力部分中的値。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速率 能力部分是該本地終端公布暫存器中的一個或多個位元。 11634pif.doc/008 25 200402966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系統 是建構在單一整合迴路上, 其中該本地終端公布暫存器與該判優程式是在一實體 層,且 其中該系統更包括: 中斷產生邏輯,其係用以指示在該實體層上方的該 層,該半雙工能力部分與該速率能力部分中的値已被更 新。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中斷 產生邏輯是與該判優程式整合在一起。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系統,其中在該實 體層上方的該層包括一控制暫存器,其係用於該實體層的 控制,且 其中該斷產生邏輯是用以更新該控制暫存器的對應部 分。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半雙 工能力部分是該本地終端公布暫存器中的一個或多個位 元。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判優 程式藉由開關以更新在該半雙工能力部分中的値。 28. —種乙太通訊協定能力系統,包括: 一實體媒體輸入/輸出單元,其係與一遠端乙太通訊 協定能力系統連結; 一接收單元,其係透過該輸入/輸出單元以接收來自 於該遠端系統的訊號; 11634pif.doc/008 26 200402966 一傳送器,其係透過該輸入/輸出單元傳送訊號至該 速端系統; 一本地終端公布暫存器,其包括一半雙工能力部分; 以及 一判優程式,其係透過該接收器與該傳送器,以判斷 是否已建立與該遠端系統的通訊連結; 其中該判優程式是用以 判斷該遠端系統是否支援自動協商,且 在該判優程式中係採取一平行偵測模式,用以 選擇半雙工模式,當遠端系統不支援自動協商時,且 更新該半雙工能力部分的値,用以指示半雙工模式。 2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本地 終端公布暫存器、該判優程式、該接收器、該傳送器與該 輸出/輸入單元都在一實體層,且 其中該系統更包括: 中斷產生邏輯,其係用以指示在該實體層上方的該 層,該半雙工能力部分中的値已被更新。 3 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9項所述之系統,其中在該實 體層上方的該層包括 一控制暫存器,其係與該實體層的控制有關;以及 中斷接收邏輯; 其中該中斷產生邏輯是用以 接收來自於該判優程式的一通知,當在該半雙工能力 部分或該速率能力部分中的該値被更新時, 產生一中斷訊號以回應該通知;以及 11634pif.doc/008 27 200402966 提供該中斷訊號至該中斷接收邏輯; 其中該中斷接收邏輯是用以更新該控制暫存器的對應 部分。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中斷 產生邏輯是與該判優程式整合在一起。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中斷 產生邏輯是該實體層中的一單元,其係與該判優程式是有 區別的。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之系統, 其中該本地終端公布暫存器更包括一速率能力部分, 且 其中該判優程式更用以 比較從該遠端系統接收的資訊與該本地終端公布暫存 器的內容,以判斷與遠端系統的一通訊連結是否被建立; 以及 假如通訊連結沒有被建立,則更新在該速率能力部分 中的値。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系統, 其中該本地終端公布暫存器、該判優程式、該接收器、 該傳送器與該輸出/輸入單元都在一實體層,且 其中該系統更包括: 中斷產生邏輯用以指示在該實體層上方的該層,該半 雙工能力部分中的値已被更新。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系統, 其中在該實體層上方的該層包括 11634pif.doc/008 28 200402966 一控制暫存器,其係與該實體層的控制有關,以及 中斷接收邏輯; 其中該中斷產生邏輯是用以 接收來自於該判優程式的一通知,當在該半雙工能力 部分或該速率能力部分中的該値被更新時, 產生一中斷訊號用以回應該通知;以及 提供該中斷訊號至該中斷接收邏輯; 其中該中斷接收邏輯是用以更新該控制暫存器的對應 部分。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中斷 產生邏輯是與該判優程式整合在一起。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中斷 產生邏輯是該實體層中的一單元,其係與該判優程式是有 區別的。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判優 程式藉由開關以更新在該速率能力部分中的値。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速率 能力部分是該本地終端公布暫存器中的一個或多個位元。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之系統, 其中該系統是建構在單一整合迴路上; 其中在該實體層上方的該層包括 一控制暫存器,其係與該實體層的控制有關; 其中該中斷產生邏輯是用以 接收來自於該判優程式的一通知,當在該半雙工能力 部分或該速率能力部分中的該値被更新時, 11634pif.doc/008 29 200402966 產生一中斷訊號用以回應該通知;以及 提供該中斷訊號至該中斷接收邏輯; 其中該中斷接收邏輯是用以更新該控制暫存器的對應 部分。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半雙 工能力部分是該本地終端公布暫存器中的一個或多個位 元。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判優 程式藉由開關以更新在該速率能力部分中的値。 11634pif.doc/008 30
TW092116361A 2002-07-22 2003-06-17 Method and system of parallel detection for ethernet protocol TWI231123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0/199,097 US8165029B2 (en) 2002-07-22 2002-07-22 Method of parallel detection for ethernet protoco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2966A true TW200402966A (en) 2004-02-16
TWI231123B TWI231123B (en) 2005-04-11

Family

ID=30443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16361A TWI231123B (en) 2002-07-22 2003-06-17 Method and system of parallel detection for ethernet protocol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165029B2 (zh)
JP (1) JP4323239B2 (zh)
KR (1) KR100487551B1 (zh)
IL (1) IL156496A0 (zh)
TW (1) TWI2311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39194A1 (en) * 2005-04-20 2006-10-26 Chapell Christopher L Monitoring a queue for a communication link
US7701862B2 (en) * 2005-11-25 2010-04-20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HY loop detection
US7688749B1 (en) * 2006-04-03 2010-03-30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Network interface with autonegotiation and cable length measurement
EP1973270B1 (en) * 2007-03-22 2018-01-03 PacketFront Software Solutions AB Broadband service delivery
EP1998505B1 (en) * 2007-05-29 2010-05-12 PacketFront Systems AB Method of connecting VLAN systems to other networks via a router
DE602007003015D1 (de) * 2007-08-08 2009-12-10 Packetfront Systems Ab VLAN-Datenrahmen und -übertragung
EP2048848B1 (en) * 2007-10-12 2013-12-18 PacketFront Network Products AB Optical data communications
DE602007005946D1 (de) * 2007-10-12 2010-05-27 Packetfront Systems Ab Konfiguration von Routern für DHCP-Dienstanfragen
US8588254B2 (en) * 2007-12-17 2013-11-19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ergy efficient signaling for 100mbps Ethernet using a subset technique
US20110161360A1 (en) * 2008-05-28 2011-06-30 Packetfront Systems Ab Data retrieval in a network of tree structure
KR101276793B1 (ko) * 2011-12-27 2013-06-20 전자부품연구원 Flp 신호 검출 장치 및 동작 방법
US9680502B2 (en) * 2014-05-09 2017-06-13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Message page integrity verification in automotive network auto-negotiation
US20160353107A1 (en) * 2015-05-26 2016-12-01 Apple Inc. Adaptive quantization parameter modulation for eye sensitive areas
KR102446092B1 (ko) * 2016-02-26 2022-09-2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네트워크에서 링크 상태의 진단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32775A (en) * 1993-12-03 1995-07-11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Auto negotiation system for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5884041A (en) * 1996-03-13 1999-03-16 Ics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auto-negotiation progress
US6198727B1 (en) * 1997-03-31 2001-03-06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10Base-T/100Base-TX link assurance
US6504849B1 (en) * 1997-05-15 2003-01-07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Fiber auto-negotiation
US5991303A (en) * 1997-07-28 1999-11-23 Conexant Systems, Inc. Multi-rate switching physical device for a mixed communication rate ethernet repeater
US6141352A (en) * 1997-10-10 2000-10-31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10BASE-T signals across a 100BASE-X physical layer device service interface
US6222852B1 (en) * 1997-10-10 2001-04-24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ual speed ethernet information (10BASE-T and 100BASE-TX) across a physical layer device service interface
US6141350A (en) * 1998-04-17 2000-10-31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Auto-negotiation using negative link pulses
JP2000134216A (ja) 1998-10-26 2000-05-12 Nec Eng Ltd 通信制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6457055B1 (en) * 1999-05-12 2002-09-24 3Com Corporation Configuring ethernet devices
JP2000349854A (ja) * 1999-06-02 2000-12-15 Canon Inc ネットワーク・インタフェース装置、動作制御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US6907008B1 (en) * 1999-12-21 2005-06-14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for a network device inserted between point to point connected stations to automatically negotiate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between the stations
JP2001285327A (ja) 2000-03-31 2001-10-12 Iwaki Electronics Corp 集線装置
TW533701B (en) * 2000-07-07 2003-05-21 Via Tech Inc Method for solving inconsistent negotiation result between auto-negotiation mode and enforcing mode in Ethernet network
DE10100363A1 (de) * 2001-01-05 2002-08-01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Ethernet-Anpaßvorrichtung
US20030158948A1 (en) * 2002-02-21 2003-08-21 Walsh Jonathan M. Configuring communications over a netwo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L156496A0 (en) 2004-01-04
JP4323239B2 (ja) 2009-09-02
TWI231123B (en) 2005-04-11
JP2004056804A (ja) 2004-02-19
US8165029B2 (en) 2012-04-24
US20040013126A1 (en) 2004-01-22
KR100487551B1 (ko) 2005-05-03
KR20040010021A (ko) 2004-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39675B1 (en) Ethernet automatic media selection logic
EP0766434B1 (en)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auto-negotiation for a group of interface devices
US706860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wire speed auto-negotiation
KR100389922B1 (ko) 1000베이스-t 표준을 이용하는 기가비트 이더넷에서의고속 링크를 위한 자동-교섭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장치
TWI231123B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parallel detection for ethernet protocol
US619872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10Base-T/100Base-TX link assurance
US5586117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which allows devices with multiple protocol capabilities to configure to a common protocol configuration
US6457055B1 (en) Configuring ethernet devices
US5825755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between full-duplex and half-duplex CSMA/CD systems
US6934263B1 (en) Spanning tree with protocol for bypassing port state transition timers
US5596575A (en) Automatic network speed adapter
US6859825B1 (en) System and method enabling configuration of physical layer devices and corresponding link partners for communicating network data via a configuration source or auto-negotiation
JP3857317B2 (ja) 自動交渉の進捗モニタ
US724269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iber autonegotiation
US7130271B1 (en) Relaying apparatus
USRE39812E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which allows devices with multiple protocol capabilities to configure to a common protocol configuration
JP2004007142A (ja) Lanインタフェース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設定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0134216A (ja) 通信制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TWI763470B (zh) 網路裝置之操作方法及網路裝置之控制晶片
JP3456155B2 (ja) デジタル信号伝送装置
TW412898B (en) Arrangement in a network repeater for monitoring link integrity and selectively down shifting link speed based on local configuration signals
JPH04199934A (ja) Csma/cd式lan対応のパケット送出方法
JP2006100940A (ja) デュプレックスモード整合方法およびlan通信装置
JPH06259361A (ja) ネットワーク制御方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