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934025Y - 摩托车后视镜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后视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934025Y
CN2934025Y CN 200620129444 CN200620129444U CN2934025Y CN 2934025 Y CN2934025 Y CN 2934025Y CN 200620129444 CN200620129444 CN 200620129444 CN 200620129444 U CN200620129444 U CN 200620129444U CN 2934025 Y CN2934025 Y CN 293402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mirror
strut bar
fixed link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12944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俊弘
韩政君
邱继贤
江滨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SHENG FACTORY CO Ltd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SHENG FACTORY CO Ltd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SHENG FACTORY CO Ltd,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SHENG FACTOR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62012944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93402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93402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93402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一种摩托车后视镜,该后视镜至少包括有一镜体、一支撑杆及一固定座,该镜体一端形成有一弧形凸部,该弧形凸部设有一贯穿孔,供支撑杆上的第一固定杆穿设,该支撑杆与镜体弧形凸部的接触端形成第一弧形凹部,二者形成第一可导机构,该第一固定杆穿设于弧形凸部后接设有弹簧及螺帽;该固定座一端形成有一弧形凸部,该弧形凸部设有一贯穿孔,供支撑杆上的第二固定杆穿设,该支撑杆与固定座弧形凸部的接触端亦形成第二弧形凹部,二者形成第二可导机构,该第二固定杆穿设于弧形凸部后接设有弹簧及螺帽,借由于支撑杆二端设置第一可导部及第二可导部,可达到增加后视镜的后视调整角度,并防止后视镜因撞击而断裂的功效。

Description

摩托车后视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摩托车后视镜,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增加后视镜的后视调整角度,并防止后视镜因撞击而断裂的摩托车后视镜。
【背景技术】
摩托车于现今的城市中,由于便利性与机动性高,因此成为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然而,由于摩托车骑乘者并无一适切的防护,必须更为机警与回视周遭可能的碰撞,且为了扩大骑士视野,摩托车皆设有后视镜,以对后方来车有所察觉。
现有的后视镜1,请参阅图1所示,该后视镜1具有一壳体11及一支撑杆12。
壳体11,该壳体11的一侧结合有镜面,该壳体11设有一球形槽111。
支撑杆12,是为一杆体,该支撑杆12一端形成有一球体121,该球体121是可嵌置于壳体11的球形槽111内,支撑杆12的另端具有一螺接部122,该螺接部122设有一螺纹段1221,该螺纹段1221上方设有螺固元件1222。
现有的后视镜1于实施时,是将支撑杆12一端的球体121嵌设于壳体11的球形槽111内,并将支撑杆12的螺纹段1221锁固于摩托车二侧的转向把手上,当驾驶人欲调整后视镜1镜面的观看视角时,借由支撑杆12的球体121与壳体11的球形槽111以球形互相接触嵌设,而可直接调整壳体11左右及俯仰的角度,以提供驾驶人获得较佳的后视角度,并达到骑乘摩托车时的安全性。
然而,现有的后视镜1支撑杆12的球体121是沿球形槽111旋转调整,而得以令壳体11左右及俯仰的角度可以调整;但支撑杆12另端是固设于摩托车的转向把手上,并不具有调整后视镜1的功用,而仅借由调整壳体11的角度相当有限,且当后视镜1发生擦撞时,容易造成后视镜1整体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后视镜,可达到增加后视镜的后视调整角度,并防止后视镜因撞击而断裂的功效,并且,可通过于该挡风罩上设置一调整孔来旋转固定座内螺丝,以达到调整弹簧松紧度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摩托车后视镜,该后视镜至少包括有一镜体、一支撑杆及一固定座,该镜体一端形成有一弧形凸部,该弧形凸部设有一贯穿孔,并可供支撑杆上的第一固定杆穿设,该支撑杆与镜体弧形凸部的接触端是形成第一弧形凹部,二者形成第一可导机构,该第一固定杆穿设于弧形凸部后接设有弹簧及螺帽,利用螺帽可调整弹簧的松紧度以使镜体与支撑杆形成良好的接触;该固定座一端形成有一弧形凸部,该弧形凸部设有一贯穿孔,并可供支撑杆上的第二固定杆穿设,该支撑杆与固定座弧形凸部的接触端亦形成第二弧形凹部,二者形成第二可导机构,该第二固定杆穿设于弧形凸部后接设有弹簧及螺帽,利用螺帽可调整弹簧的松紧度以使固定座与支撑杆形成良好的接触,借由于支撑杆二端设置第一可导部及第二可导部,可达到增加后视镜的后视调整角度,并防止后视镜因撞击而断裂的功效。
所述的摩托车后视镜,该后视镜至少包括有一镜体、一支撑杆及一固定座,该固定座是固设于摩托车的挡风罩上,借由于该挡风罩上设置一调整孔,来旋转固定座内螺丝以达到调整弹簧松紧度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后视镜,借由于支撑杆二端设置第一可导部及第二可导部,可达到增加后视镜的后视调整角度,以及防止后视镜因撞击而断裂的功效,并且借由于该挡风罩上设置一调整孔,来旋转固定座内螺丝可达到调整弹簧松紧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后视镜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后视镜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后视镜的剖视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后视镜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B是图4A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能更易于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兹配合图式说明如后:
首先,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后视镜2,至少包括有一镜体3、一支撑杆4及一固定座5。
镜体3,具有一中空壳体31,该壳体31一侧设有一镜面32,于壳体31一端形成有一弧形凸部33,该弧形凸部33设有一贯穿孔34,该弧形凸部33内设置有一垫圈35。
支撑杆4,是为一杆体,该支撑杆4二端分别设有第一固定杆41及第二固定杆42,该第一固定杆41及第二固定杆42与支撑杆4是一体成型制成,并具有一螺纹段411、421,该支撑杆4与镜体3弧形凸部33的接触端是形成第一弧形凹部43,借此可形成第一可导机构A,该第一固定杆41是可穿设于镜体3的弧形凸部33的贯穿孔34,并于螺纹段411套设有弹簧36及螺帽37。
固定座5,一端形成有一弧形凸部51,该弧形凸部51设有一贯穿孔52,且弧形凸部51内设置有一垫圈53,该贯穿孔52可供支撑杆4上的第二固定杆42穿设,该支撑杆4与固定座5弧形凸部51的接触端形成第二弧形凹部44,借此可形成第二可导机构B,该第二固定杆42是穿设于固定座5的弧形凸部51后接设有弹簧54及螺帽55。
本实用新型于实施时,请参阅图3所示,是先将支撑杆4的第一固定杆41穿设过镜体3弧形凸部43的贯穿孔34及垫圈35,再将弹簧36套设于第一固定杆41上,并以螺帽37螺固于第一固定杆41的螺纹段411上,借此将可令镜体3与支撑杆4予以结合;接着将支撑杆4的第二固定杆42穿设过固定座5弧形凸部51的贯穿孔52及垫圈53,再将弹簧54套设于第二固定杆42上,并以螺帽55螺固于第二固定杆42的螺纹段421上,最后将固定座5固设于摩托车6的挡风罩7上,如图4A、4B所示,即完成本实用新型后视镜2的组装。
再请参阅图4A、4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镜2于实施时,亦可于摩托车6的挡风罩7上设置一调整孔71,该调整孔71是恰好对应于固定座5的下方,借由该调整孔71,可直接以工具伸入该调整孔71内旋转螺帽55,令螺帽55压迫弹簧54来调整弹簧54的松紧度,借此以调整支撑杆4与固定座5密合度。
本实用新型主要在于,借由于该镜体3的一端形成一弧形凸部33,而支撑杆4与镜体3弧形凸部33的接触端是形成可相嵌合的第一弧形凹部43,以令二者形成第一可导机构A,该第一固定杆41穿设于弧形凸部33后接设有弹簧36及螺帽37,利用螺帽37可调整弹簧36的松紧度以使镜体3的弧形凸部33与支撑杆4的第一弧形凹部43形成一稳固的接触,而利用螺帽37来压迫弹簧36及垫圈35;借此该第一可导机构A除可供镜体3调整视角外,当镜体3受到撞击时,可令第一可导机构A先行直接吸收该撞击力,以免镜体3一受撞击就产生损坏的情形发生;另,借由于固定座5一端形成有一弧形凸部51,而支撑杆4与固定座5弧形凸部51的接触端亦形成第二弧形凹部44,二者形成第二可导机构B,该第二固定杆42穿设于弧形凸部51后接设有弹簧54及螺帽55,利用螺帽55可调整弹簧54的松紧度以使固定座5的弧形凸部51与支撑杆4的第二弧形凹部44形成良好的接触,并可借由调整孔71来旋转螺帽55;借此该第二可导机构B可供整个后视镜2,作整体的视角角度的调整,并可借由第二可导机构B来吸第一可导机构A无法承受的撞击力,以免镜体3受到过大的撞击力而造成损坏。
另,在挡风罩7上设置一调整孔71,该调整孔71是恰好对应于固定座5的下方,借由该调整孔71,可直接以工具伸入该调整孔71内旋转螺帽55,使调整第二可导机构B的工作简易化。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借由上述于支撑杆4上下端分别具第一可导机构A及第二可导机构B,当镜体3受到撞击时,可借由第一可导机构A来吸收该撞击力,当该撞击力度超过第一可导机构A所能吸收的范围时,此时该第二可导机构B可接着立即吸收该撞击力。借此,借由第一可导机构A及第二可导机构B分别来吸收撞击力,进而可有效防止后视镜2因后撞击而损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借由于支撑杆4二端形成第一可导部A及第二可导部B,而可达到增加后视镜2的后视调整角度,并防止后视镜2因撞击而断裂,确实能达到所诉求的目的及功效。

Claims (5)

1.一种摩托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该后视镜至少包括有:
一镜体,一端是形成有一弧形凸部,该弧形凸部设有一贯穿孔;
一支撑杆,一体成型有第一固定杆及第二固定杆,且支撑杆二端设有第一弧形凹部及第二弧形凹部;
一固定座,一端形成有一弧形凸部,该弧形凸部设有一贯穿孔;
该支撑杆的第一固定杆穿设过该镜体弧形凸部的贯穿孔,再将弹簧套设于该第一固定杆上,并以螺帽螺固于该第一固定杆上,该支撑杆的第二固定杆穿设过该固定座弧形凸部的贯穿孔,再将弹簧套设于该第二固定杆上,并以螺帽螺固于该第二固定杆上,该支撑杆上、下端分别形成第一可导机构及第二可导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该镜体的弧形凸部内设有一垫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的弧形凸部内设有一垫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锁付于摩托车的挡风罩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该挡风罩上设有一调整孔。
CN 200620129444 2006-07-12 2006-07-12 摩托车后视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93402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29444 CN2934025Y (zh) 2006-07-12 2006-07-12 摩托车后视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29444 CN2934025Y (zh) 2006-07-12 2006-07-12 摩托车后视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934025Y true CN2934025Y (zh) 2007-08-15

Family

ID=38350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12944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934025Y (zh) 2006-07-12 2006-07-12 摩托车后视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934025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3234A (zh) * 2015-03-11 2015-07-15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电动车的后视镜装置
CN106347536A (zh) * 2016-11-16 2017-01-25 苏州速蝶科技有限公司 横向折叠反光镜
CN106697137A (zh) * 2016-12-31 2017-05-24 张玉莲 减震机构
CN106809319A (zh) * 2016-12-31 2017-06-09 张玉莲 收展机构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3234A (zh) * 2015-03-11 2015-07-15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电动车的后视镜装置
CN104773234B (zh) * 2015-03-11 2017-10-27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电动车的后视镜装置
CN106347536A (zh) * 2016-11-16 2017-01-25 苏州速蝶科技有限公司 横向折叠反光镜
CN106697137A (zh) * 2016-12-31 2017-05-24 张玉莲 减震机构
CN106809319A (zh) * 2016-12-31 2017-06-09 张玉莲 收展机构
CN106809319B (zh) * 2016-12-31 2019-01-22 张玉莲 一种摩托车后视镜
CN106697137B (zh) * 2016-12-31 2019-08-27 张玉莲 减震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934025Y (zh) 摩托车后视镜
WO2009035117A1 (ja) エアバッグ
CN102874344A (zh) 骑乘型车辆
CN105799827B (zh) 电动平衡车
CN202782774U (zh) 可调节汽车座椅颈部支撑头枕
CN202449149U (zh) 电动车的前轮避震结构
JP4575832B2 (ja) ヘッドレスト
CN203920484U (zh) 护头式儿童安全座椅
CN202080197U (zh) 一种新型汽车外后视镜
CN201553247U (zh) 一种自行车用后视镜
KR100737263B1 (ko) 자동차용 헤드레스트의 각도 조절구조
CN209616964U (zh) 一种汽车旅游头部保护设备
CN201105790Y (zh) 自行车折叠车把
CN202728464U (zh) 一种摩托车及其手柄
TW200302182A (en) Ignition key structure of motorcycle
CN211918455U (zh) 一种方便倚靠休息的汽车座椅头枕
CN2452878Y (zh) 滑板车后轮减震机构
CN206634056U (zh) 具由减震效果的蜗杆曲柄指销式转向器
CN205468670U (zh) 一种功能性座椅头枕
CN211398254U (zh) 一种导游靠背限位转轴结构
KR200429833Y1 (ko) 차량용 헤드레스트
JP2015163813A (ja) 衝撃吸収装置、及び衝撃吸収装置を備えた自転車
CN208805574U (zh) 一种可调节式多功能gps导航系统
CN202491703U (zh) 一种汽车座椅
CN217198491U (zh) 一种转向系统及滑板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15

Termination date: 2013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