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929639Y - 工业雷管金属管壳排管机 - Google Patents

工业雷管金属管壳排管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929639Y
CN2929639Y CN 200620131064 CN200620131064U CN2929639Y CN 2929639 Y CN2929639 Y CN 2929639Y CN 200620131064 CN200620131064 CN 200620131064 CN 200620131064 U CN200620131064 U CN 200620131064U CN 2929639 Y CN2929639 Y CN 292963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cylinder
many
industrial detonato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13106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海伟
钟秉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QIANGLI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QIANGL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QIANGLI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QIANGL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62013106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92963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92963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92963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eding Of Articles To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雷管金属管壳排管机,它包括机架,管壳定向机构位于机架上,管壳排列调整机构位于管壳定向机构上,料斗位于管壳排列调整机构上,多条导通管的进料口与管壳定向机构中的多根出料口连通,多条导通管的出料口直对管壳排列收集机构中的管壳排列收集器。优点:一是实现了管壳的自动定向整列,无须人工排列,不仅效率高,而且不会出任何差错;二是噪音极小,几乎听不到声音,环保;三是能够与自动线实施良好地匹配。

Description

工业雷管金属管壳排管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雷管金属管壳排管机,属军品和工业品排管机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专利号93209097.4、名称“金属管壳排管机”,该机它是由机架、料斗、筛选装置,控制装置以及传动部分组成;料斗固定在吊架上,并通过吊架上端的连接轴支撑在机架上部,料斗下方的吊架一侧装有一连接件,该连接件与传动部分的连杆连接;上述料斗内固定有*形接料板,接料板两侧上端固定有可上、下调节的挡板,料斗底板上左右对称加工有若干组方锥形的定向接料斗,居中留有溢流槽;筛选装置位于料斗下方,并与其固定连接,该装置内布有与上述定向接料斗一一相对应的筛选管,每根管底有筛选台,筛选台上设有凸柱,筛选管一侧的管壁上开有出管槽,另一侧的管壁上装有筛选顶杆,顶杆外侧装有与管壁相连接的摆锤,接料管位于每根筛选管的出管槽一侧,在筛选装置的底板中部留有与料斗相对应的溢流槽,该溢流槽与溢流斗连接;控制装置包括支架、闸门体和托板,闸门体通过支架固定在机架上,由上、中、下三层组成,三层均加工有与排管架孔位相对应的通孔,由蛇形软管将筛选装置的接料管与闸门体上的通孔连通,闸门体的中间一层可通过摆杆和复位弹簧前后移动,摆杆由闸门体下方的托板控制,托板与脚踏板连接。其不足之处:一是管壳无法定向整列,须人工排列,不仅效率低,而且易出错;二是噪音大,环境污染;三是无法与自动线相匹配。
发明内容:
设计目的: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管壳开口能够自动定排列;二是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三是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中设备所带来的噪音。
设计方案: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的。1、料斗内拔管机构的设计,是本申请的特征之一,拔管机构可以将位于料斗内的管壳在拔动的状态下准确地进入管壳排列调整机构中的多条管壳通槽,防止管壳搭桥,确保管壳的快速、准确进入导通管。本申请先将料斗内的管壳分离,再利用重心进行定向整列,最后送入管壳周转模。2、管壳排列调整机构设计成多条横向如管壳长、纵向上下贯通的管壳通槽,是本申请的特征之二,由于管壳通槽的横向长度与管壳的长度相同、宽度与管壳的直径呈间隙配合,因此不仅能够确保管壳排列整齐,而且为下一步管壳的定向整列打下了准确的计翻基准。3、管壳定向机构设计成既可移动取料,又可移动卸料的滑动机构,是本申请的特征之三,由于构成管壳定向机构中的上管壳导通模板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在其管壳导通模板上滑动,并且由于分离落料板上设有多条管壳索取通槽,因此当管壳导通模板上的多条管壳索取通槽与管壳排列调整机构中的管壳通槽相对时,位于管壳通槽内的管壳自动落入其槽内,又由于管壳导通模板在与管壳通槽相对时,其管壳导通模板上的多条管壳索取通槽底部位于其下的管壳导通模板的实芯面上,因此管壳此时不会自动落入通槽内。只有在分离落料板移动的过程中且与其下的管壳导通模板中的管壳索取通槽对准后,才会自动落入导通管内。4、管壳导通模板中管壳通槽1/2处钢丝的设计,是本申请的特征之四,由于管壳的尾端带有底,重量比管壳口重,因此当管壳落在中线的钢丝上,在重力的作用下,管壳自动定向整列,避免了人工定向整列的不足。5、管壳排列收集机构的设计,是本申请的特征之五,由管壳排列收集机构器、管壳送入周转模机构、管壳周转模构成,实现了管壳的自动收集、自动清壳、自动转模,以及管壳排管转管的自动化。技术方案:工业雷管金属管壳排管机,它包括机架(11),管壳定向机构(4)位于机架(11)上,管壳排列调整机构(3)位于管壳定向机构(4)上,料斗(2)位于管壳排列调整机构(3)上,多条导通管(5)的进料口与管壳定向机构(4)中的多根出料口连通,多条导通管(5)的出料口直对管壳排列收集机构中的管壳排列收集器(6)。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一是实现了管壳的自动定向整列,无须人工排列,不仅效率高,而且不会出任何差错;二是噪音极小,几乎听不到声音,环保;三是能够与自动线实施良好地匹配。
附图说明:
图1是工业雷管金属管壳排管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工业雷管金属管壳排管机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附图1~3。工业雷管金属管壳排管机,它包括机架11且采用现有技术加工制作。管壳定向机构4位于机架11上,管壳排列调整机构3位于管壳定向机构4上,位于管壳定向机构4上的管壳排列调整机构3纵向开有多条管壳导通孔道且管壳导通孔道出口端与管壳定向机构中中、下管壳导通模板中的导通孔相错,目的防止管壳漏掉。管壳定向机构4由分离落料板15、钢丝16管壳导通模板17构成,钢丝16位于管壳导通模板17中通过槽的槽长中部,分离落料板15位于管壳导通模板17与气缸连接、在气缸的驱动下在管壳导通模板上来回移动。分离落料板16上开有多条落料通槽18,管壳导通模板16开有与分离落料板中多条落料通槽18相对的管壳通槽19,位于管壳定向机构4上的管壳排列调整机构3纵向开有多条管壳通槽20且管壳通槽的出口端与分离落料板中的多条落料通槽18相错。料斗2位于管壳排列调整机构3上,料斗2内设有气动拔管机构14,气缸中的活塞杆通过连杆带动拔管来回拔动管壳。多条导通管5的进料口与管壳定向机构4中的多根出料口连通,多条导通管5的出料口直对管壳排列收集机构中的管壳排列收集器6。管壳排列收集机构由管壳排列收集机构6和7、管壳送入周转模机构8和13、管壳周转模9和10构成,管壳周转模机构9和10位于机架11的底架上,管壳周转模机构9和10由管壳周转模9和气缸10构成,管壳周转模9与气缸10中的活塞杆连接。管壳送入周转模机构8和13位于管壳排列收集机构6和7一侧的上方,管壳排列收集机构6和7位于导板12上。管壳排列收集机构6和7由管壳排列收集器6和气缸7构成,气缸7中的活塞杆与管壳排列收集器6连接且带动管壳排列收集器移动;管壳送入周转模机构8和13由管壳送入清壳器8和气缸13构成,气缸13中的活塞杆与管壳送入清壳器8中的清壳杆板总成连接且带动清壳总成上下运动,清壳器板总成由清壳板、杆构成,多根杆固接在清壳板上。其排管方法:人工将管壳投入排管机料斗,管壳在气动拔管机构的作用下,管壳通过管壳排列调整机构中的多条管壳通通槽排列,管壳定向机构中的分离落料板在气缸的带动下来回移动,当分离落料板中的通槽与管壳排列调整机构中的管壳通槽相对时,管壳落入分离落料板中的通槽内,移动分离落料板,当分离落料板中的通槽与管壳定向机构管壳导通模板中的管壳通槽相对时,管壳在落到位于管壳通槽中心的钢丝时,受重力的作用管壳口朝上且沿导通管落入管壳排列收集机构,管壳排列收集机构将管壳送到管壳周转模的上方,由管壳送入机构将管壳排列收集机构内的管壳送入管壳周转模内。
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虽然对本实用新型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但是这些说明,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简单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内的发明创造,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工业雷管金属管壳排管机,它包括机架(11),其特征是:管壳定向机构(4)位于机架(11)上,管壳排列调整机构(3)位于管壳定向机构(4)上,料斗(2)位于管壳排列调整机构(3)上,多条导通管(5)的进料口与管壳定向机构(4)中的多根出料口连通,多条导通管(5)的出料口直对管壳排列收集机构中的管壳排列收集器(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雷管金属管壳排管机,其特征是:管壳排列收集机构由管壳排列收集机构(6,7)、管壳送入周转模机构(8,13)、管壳周转模(9,10)构成,管壳周转模机构(9,10)位于机架(11)的底架上,管壳送入周转模机构(8,13)位于管壳排列收集机构(6,7)一侧的上方,管壳排列收集机构(6,7)位于导板(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雷管金属管壳排管机,其特征是:管壳排列收集机构(6,7)由管壳排列收集器(6)和气缸(7)构成,气缸(7)中的活塞杆与管壳排列收集器(6)连接且带动管壳排列收集器移动;管壳送入周转模机构(8,13)由管壳送入清壳器(8)和气缸(13)构成,气缸(13)中的活塞杆与管壳送入清壳器(8)中的清壳杆板连接且带动清壳杆板上下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业雷管金属管壳排管机,其特征是:管壳送入清壳器(8)由清壳板、杆及杆套板构成,多根杆固接在清壳板上,杆套板套在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雷管金属管壳排管机,其特征是:管壳周转模机构(9,10)由管壳周转模(9)和气缸(10)构成,管壳周转模(9)与气缸(10)中的活塞杆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雷管金属管壳排管机,其特征是:管壳定向机构(4)由分离落料板板(15)、钢丝(16)管壳导通模板(17)构成,钢丝(16)位于管壳导通模板(17)中通过槽的槽长中部,分离落料板(15)位于管壳导通模板(17)与气缸连接、在气缸的驱动下在管壳导通模板上来回移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业雷管金属管壳排管机,其特征是:分离落料板(16)上开有多条落料通槽(18),管壳导通模板(16)开有与分离落料板中多条落料通槽(18)相对的管壳通槽(1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雷管金属管壳排管机,其特征是:位于管壳定向机构(4)上的管壳排列调整机构(3)纵向开有多条管壳通槽(20)且管壳通槽的出口端与分离落料板中的多条落料通槽(18)相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雷管金属管壳排管机,其特征是:料斗(2)内设有气动拔管机构(14),气缸中的活塞杆通过连杆带动拔管来回拔动管壳。
CN 200620131064 2006-08-01 2006-08-01 工业雷管金属管壳排管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92963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31064 CN2929639Y (zh) 2006-08-01 2006-08-01 工业雷管金属管壳排管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31064 CN2929639Y (zh) 2006-08-01 2006-08-01 工业雷管金属管壳排管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929639Y true CN2929639Y (zh) 2007-08-01

Family

ID=38308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131064 Expired - Lifetime CN2929639Y (zh) 2006-08-01 2006-08-01 工业雷管金属管壳排管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929639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98195C (zh) * 2007-09-13 2009-06-10 阜新工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雷管空管体自动分管检漏机
CN103819294A (zh) * 2012-11-16 2014-05-28 福建海峡科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础雷管多发转模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98195C (zh) * 2007-09-13 2009-06-10 阜新工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雷管空管体自动分管检漏机
CN103819294A (zh) * 2012-11-16 2014-05-28 福建海峡科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础雷管多发转模机
CN103819294B (zh) * 2012-11-16 2015-12-16 福建海峡科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础雷管多发转模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3985C (zh) 工业雷管金属管壳排管机及排管方法
CN107203123B (zh) 一种电子手表自动装配机构
CN2929639Y (zh) 工业雷管金属管壳排管机
CN102430656A (zh) 卡式螺母组装自动化装置
CN219233178U (zh) 一种变形球分选装置
CN107719753A (zh) 一种多轨道打火机筒体自动插盘机
CN207847722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养护用的换油装置
CN101698239B (zh) 活塞自动加工装置
CN111468658A (zh) 一种用于压力开关的铜管加工装置
CN203781218U (zh) 铜套组入机的分料装置
CN106586522A (zh) 基于网络变压器自动送料及分料的设备
CN106270256A (zh) 一种电机冲片制作设备及其定子片、转子片分拣装置
CN201634249U (zh) 一种自动送料装置
CN202609570U (zh) 一种机械手全自动送料装置
CN212042277U (zh) 全自动管拔孔翻边冲压一体成型机
CN107618854A (zh) 一种双向自动上料分料器及三轴自动上料分料器
CN109604560A (zh) 一种汽车生产全自动出模设备
CN201720445U (zh) 一种汽车球形接头的生产装置
CN106847490A (zh) 能够快速对网络变压器引脚进行矫正的装置
CN201572922U (zh) 活塞自动加工装置
CN2920476Y (zh) 变步距台阶分离式下料导轨
CN209271928U (zh) 一种垃圾分选装置
CN105855666A (zh) 一种空调接插件接头自动化焊接系统及方法
CN213002510U (zh) 一种具有回收结构的制动鼓加工用双位制壳装置
CN217529914U (zh) 一种平面微型网自动装配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60801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