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910762Y - 一种改进的折叠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的折叠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910762Y
CN2910762Y CN 200620117657 CN200620117657U CN2910762Y CN 2910762 Y CN2910762 Y CN 2910762Y CN 200620117657 CN200620117657 CN 200620117657 CN 200620117657 U CN200620117657 U CN 200620117657U CN 2910762 Y CN2910762 Y CN 291076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 bar
vehicle frame
folding bicycle
improved folding
sleev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11765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万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ANDA METAL INDUSTRIAL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ANDA METAL INDUSTRIAL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ANDA METAL INDUSTRIAL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ANDA METAL INDUSTRIAL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62011765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91076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91076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91076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一种改进的折叠自行车,包括一可折叠的车架、一安装在所述车架上的座垫、一安装在车架前叉上的前轮、一安装在车架后叉管上的后轮、一设于车架并驱动后轮转动的驱动装置和一安装在车架前叉上的车把,其特征在于:车架上安装有一可伸缩的拉杆,拉杆上具有一握持部。本实用新型在车架上设置专为拖拉使用的拉杆,使用者可以通过拉杆方便的拖拉移动折叠自行车;其次,由于设置的拉杆是可以进行收缩的,因此,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拉杆的长度,方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的折叠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自行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潮流的日渐兴盛。由于折叠自行车在折叠车架收起后,其体积将变小,所以不管是在城市里作为交通工具使用还是外出郊游,都便于用车辆等交通工具进行运载,利于使用和携带,使得折叠自行车越来越受广大人民的欢迎。
但就一般使用者的习惯而言,折叠自行车不管是出门使用或者是回家存放,折叠后的自行车都必须在运输车辆和仓库之间来回搬运,若折叠后的自行车不具有可拖行移动的功能,则在进行搬运的工作时将显得非常吃力和笨重。而且,更多的上班族会选择搭乘公共运输车辆(例如火车或是地铁)来作为交通的工具,并且大多数人会利用折叠自行车来作为二地之间的短程交通工具。若折叠后的自行车不具有可拖行移动的功能,则上班族在经过楼梯、电梯或者地铁车站时,折叠后自行车的搬动携带反而会成为上班族的负担。因此,如果使用者能够以拖拉方式移动和携带折叠自行车,其会比使用者直接将折叠自行车抬离地面来得轻松便利。但是,熟悉折叠自行车的人都知道,其是不好被拖拉的。
主要原因在于:
1、当使用者采用前后轮的辅助来拖拉折叠自行车移动时,使用者只能握持自行车的车架的某一部位,但因车架本身并非针对握持需求而进行设计,因此会有难以用力握持以及拖拉方向难以把握等问题产生。
2、一般折叠自行车为了方便汽车收藏运送,一般都期待折叠后的车体体积越小越好,也因此折叠后的车体高度比未折叠时的高度相对变低,则使用者往往得弯腰才能拖拉折叠后的自行车,在移动时相当不方便。
如中国专利号为ZL97240060.5,其公告日为1999年1月6日,公开了一种折叠自行车,主车架为女装车主车架,其特征在于主车架中部有折叠结构,折叠结构的一侧采用铆钉上、下铆合结合部位,另一侧采用螺钉上下拧合或采用弹簧卡合装置卡合;主车架折叠部前后相应的位置,各有一辅助轮。此专利虽然具有折叠后体积小的优点,通过拖拉自行车手把即可携带,可携带上公交车、地铁、电梯等交通工具,特别适用于城市工薪阶层及旅游者使用。但其拖拉的方式也是采用拖拉车把的方式实现的,显然,车把的设计本身并不是为了拖拉而设计的。因此,其存在难以用力握持和拖拉方向难以控制的问题。并且,大多数折叠自行车的车把是要进行折叠的,因此,其拖拉功能就更难以现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可以方便进行拖拉、结构简单的折叠自行车。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改进的折叠自行车,包括一可折叠的车架、一安装在所述车架上的座垫、一安装在所述车架前叉上的前轮、一安装在所述车架后叉上的后轮、一设于所述车架并驱动所述后轮运动的驱动装置和一安装在所述车架前叉上的车把,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安装有一可伸缩的拉杆,所述拉杆上具有一握持部。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改进的折叠自行车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
所述车架的后侧设有一车尾行李架,所述拉杆装设于所述行李架上。
所述行李架上设有至少一套管,所述拉杆的伸缩端插入所述套管中。
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拉杆成L型,其短边为握持部,长边插入所述套管中。
本实用新型给出的另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拉杆成T型,其顶端为握持部,长边插入所述套管中。
本实用新型给出的再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行李架上设有两根套管,所述拉杆为型,其两端插入两所述套管中。
所述套管与所述拉杆之间设有锁定机构。
所述锁定机构包括一安装在所述拉杆伸缩端内的定位滚珠和一作用于所述定位滚珠上的支撑弹簧,所述定位滚珠的部分穿过所述拉杆的伸缩端的侧壁卡入成形于所述套管侧壁上的定位孔内。
所述车架后侧安装有一脚架,所述脚架的两侧各设有一辅助轮。
所述拉杆由多节相互套接在一起的杆体组合而成。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改进的折叠自行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首先,本实用新型在车架上设置专为拖拉使用的拉杆,使用者可以通过拉杆方便的拖拉移动折叠自行车;其次,由于设置的拉杆是可以进行收缩的,因此,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拉杆的长度,方便使用;再次,由于在脚架的两侧设置辅助轮,可以方便使用者进行拖拉,并利于方向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再一种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上述各个视图中的标号名称如下:
行李架10    环形固定件11  套管13       定位孔131
主管15      扣件17        拉杆20       梢孔21
握持部22    锁定机构23    定位滚珠231  支撑弹簧233
伸缩端24    车架31        座管311      前管313
后叉管315   上管317       前叉318      折叠机构319
前轮32      后轮33        座垫34       车把35
驱动装置36  脚架37        辅助轮371    偏心压迫式快拆结构70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包括一可折叠的车架31、一安装在所述车架31上的座垫34、一安装在所述车架31前叉318上的前轮32、一安装在所述车架31后叉管315上的后轮33、一设于所述车架31并驱动所述后轮33运动的驱动装置36和一安装在所述车架31前叉318上的车把35,所述折叠车架31是由一座管311、一前管313、一后叉管315以及一上管317组成。所述上管317的中间位置设有一折叠机构319,所述折叠机构319用于控制所述上管317进行折叠,上述结构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且其属于比较成熟的现有技术,因此,本实用新型此处对其具体结构不再赘述。所述前叉318可转动的装入所述前管313上,所述前轮32是轴接于所述前叉318的下方。所述后轮33轴接于所述车架31的后叉管315下方;所述座垫34安装在所述车架31的座管311上方;所述车把35则安装在所述前叉318的上方;所述驱动装置36包括有齿盘、链条、变速器以及踏板等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前轮32和后轮33转动。所述车架31的后端安装有一脚架37,所述脚架37用于本实用新型在停放时起到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所述车架31上安装有一可伸缩的拉杆20,所述拉杆上具有一握持部22。
所述脚架37的两侧各设有一辅助轮371。所述拉杆20可以直接安装在所述车架31上,即当自行车收折完成后,再将拉杆20拉出,其可供使用者握持拖拉该自行车移动。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较低成本的拖拉结构解决此类产品存在的拖拉问题。同样,本实用新型的拖拉结构也可以通过如下的安装方式进行安装:
参见图1和图2,所述车架31的座管311后端通过一环形固定件11固定有一车尾行李架10。所述行李架10的底面两侧各设有一套管13,二所述套管13之间则安装有一主管15,两所述套管13与所述主管15间通过多个扣件17连接固定在一起。
参见图1、图2和图3,按照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拉杆20为一呈ㄇ型的中空管体,其外径略小于两所述套管13的内径,其一端为握持部22,左右开放端二侧各设一伸缩端24,两所述伸缩端24插入所述外管13内,使所述拉杆20在所述套管13内滑动,实现收缩的目的。
参见图3,所述拉杆20的两伸缩端24与所述套管13之间设有锁定机构23,所述锁定机构23包括一定位滚珠231和一作用于所述定位滚珠231的支撑弹簧233。所述拉杆20的两伸缩端24的管壁上各设有一梢孔21,两所述套管13与所述拉杆20相套接的端部侧壁上成形有定位孔131。所述定位滚珠231受支撑弹簧233的顶压而部分周面穿过所述梢孔21,并在伸缩端24拉出所述套管13预定距离时,卡入两套管13的定位孔131内。上述结构能够方便的将所述拉杆20固定在所述套管13内,收起时,只需施加一定的外力,就可以将定位滚珠231推离所述定位孔131,从而将所述拉杆20收入所述套管13内。结构简单,也方便使用和操作。
经过对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参见图1和图2,当使用者想拖拉本实用新型时,其先将本实用新型中的车把35进行弯折,然后再释放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机构319,使所述车架31的前半部收折至与所述车架31的后半部并拢,而完成本实用新型的收折。这些折叠方式都属于比较成熟的现有技术,具体部件的工作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2和图3,拉出所述拉杆20,则所述拉杆20沿着所述行李架10的两所述套管13滑出,直至所述锁定机构23的两定位滚珠231顶于所述套管13的定位孔131内;此时,由于两所述定位滚珠231受到其底端支撑弹簧233的顶压,使两所述定位滚珠231卡入所述套管13的两定位孔131中,从而使所述拉杆20卡接在所述套管13内。因此,所述拉杆20是由所述锁定机构23的卡接而不会脱出所述套管13,让使用者可握持所述拉杆20以方便拖拉本实用新型移动,而所述脚架37的两辅助轮371是可以辅助折叠后的自行车行进。
其中,所述锁定机构23的两定位滚珠231也可以由两插销(图未示)取代,通过两插销可以达到同样的固定效果。
参见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行李架10是由所述环形固定件11固定在所述车架31的座管311上,所述环形固定件11是利用螺栓进行固定的,构成快拆结构。当松开螺栓使所述环形固定件11松动,所述行李架10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而旋转至车架31的中间或反向位置,供不同折叠方式的自行车的拖拉结构使用。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中的快拆结构也可以是利用偏心压迫式快拆结构70来将行李架10固定在车架31的座管311上,通过扳动其上的偏心结构快速松开或锁紧,更加方便调整行李架10的方向。
参见图5,在本实用新型给出另一种优选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行李架10上设有一根套管13,所述拉杆20为L型管体,其长边为伸缩端24,并插入所述套管13中,短边为握持部22。所述拉杆20是可以向自行车的前方伸缩,供使用者握持。
参见图6,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再一种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行李架10的中部设有一根套管13,所述拉杆20为T型管体,其顶端为握持部22,长边为伸缩端24并插入所述套管13中。所述拉杆20可以向自行车的后方伸缩,供使用者握持。
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所述拉杆20也可以由多节杆体组合而成,使所述拉杆20具有不同长度的变化,从而让使用者依不同需求去增减所述拉杆20的长度。
上述优选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指引下,还可做出各种变形和变换,因此所有等同技术方案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改进的折叠自行车,包括一可折叠的车架(31)、一安装在所述车架(31)上的座垫(34)、一安装在所述车架(31)前叉(318)上的前轮(32)、一安装在所述车架(31)后叉管(315)上的后轮(33)、一设于所述车架(31)并驱动所述后轮(33)转动的驱动装置(36)和一安装在所述车架(31)前叉(318)上的车把(35),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31)上安装有一可伸缩的拉杆(20),所述拉杆(20)上具有一握持部(2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31)的后侧设有一车尾行李架(10),所述拉杆(20)装设于所述行李架(10)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架(10)上设有至少一套管(13),所述拉杆(20)的伸缩端(24)插入所述套管(13)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20)成L型,其短边为握持部(22),长边插入所述套管(13)中。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20)成T型,其顶端为握持部(22),长边插入所述套管(13)中。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架(10)上设有两根套管(13),所述拉杆(20)为∏型,其两端插入两所述套管(13)中。
7、如权利要求3、4、5或6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3)与所述拉杆(20)之间设有锁定机构(23)。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23)包括一安装在所述拉杆(20)伸缩端(24)内的定位滚珠(231)和一作用于所述定位滚珠(231)上的支撑弹簧(233),所述定位滚珠(231)的部分穿过所述拉杆(20)的伸缩端(24)的侧壁卡入成形于所述套管(13)侧壁上的定位孔(131)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0)后侧安装有一脚架(37),所述脚架(37)的两侧各设有一辅助轮(371)。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20)由多节相互套接在一起的杆体组合而成,所述行李架(10)通过一快拆结构安装在所述车架(31)上。
CN 200620117657 2006-06-05 2006-06-05 一种改进的折叠自行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91076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17657 CN2910762Y (zh) 2006-06-05 2006-06-05 一种改进的折叠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17657 CN2910762Y (zh) 2006-06-05 2006-06-05 一种改进的折叠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910762Y true CN2910762Y (zh) 2007-06-13

Family

ID=38132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11765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910762Y (zh) 2006-06-05 2006-06-05 一种改进的折叠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910762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87623A (zh) * 2012-08-16 2014-02-19 甘国栋 多功能折叠自行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87623A (zh) * 2012-08-16 2014-02-19 甘国栋 多功能折叠自行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89305Y (zh) 一步收合高尔夫球车
CN1736793A (zh) 全折叠减震自行车
CN201136574Y (zh) 折叠椅式自行车
WO2009071004A1 (fr) Support à bagages orientable à deux roues, de type pliant
CN201280186Y (zh) 折叠自行车
CN100567074C (zh) 一种多功能折叠行李车
CN2910762Y (zh) 一种改进的折叠自行车
CN216709545U (zh) 一种可伸缩的电动自行车
CN201065165Y (zh) 轻便快速折叠自行车
CN201193072Y (zh) 手提电脑包式电动车
CN201971101U (zh) 便携式折叠自行车
CN207433731U (zh) 一种可折叠母子车
CN105923091A (zh) 一种折叠车
CN201338694Y (zh) 推拉式折叠自行车
CN201313573Y (zh) 童车
CN201457618U (zh) 一种折叠助动车
CN206781982U (zh) 拉杆箱式折叠电动车
CN205931095U (zh) 一种折叠电动滑板车
CN206510949U (zh) 一种折叠儿童车
CN201842194U (zh) 一种折叠自行车
CN201220722Y (zh) 一种多功能折叠行李车
CN205327296U (zh) 一种三折式折叠车
CN204341324U (zh) 多骑式折叠电动车
CN212921824U (zh) 方便收纳可折叠自行车或电动车
CN107719562A (zh) 一种可折叠母子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613

Termination date: 201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