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27296U - 一种三折式折叠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折式折叠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27296U
CN205327296U CN201620096349.4U CN201620096349U CN205327296U CN 205327296 U CN205327296 U CN 205327296U CN 201620096349 U CN201620096349 U CN 201620096349U CN 205327296 U CN205327296 U CN 2053272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al
arranges
steering column
connecting rod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9634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杈瑰博
边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09634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272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272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2729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折式折叠车,涉及折叠车技术领域。一种三折式折叠车,包括踏板,踏板前端设置前轮组,前轮组包括前叉,前叉上设置前轮,前叉顶部设置转向柱,转向柱上设置与踏板连接的连接体,转向柱顶端设置立管,立管顶端设置把手,踏板后端设置后轮组,后轮组包括对称设置在踏板两侧的后连接架,后连接架上设置后轮,立管为伸缩式立管,连接体包括对称设置在转向柱两侧的连接杆,连接杆一端与转向柱铰接,另一端与踏板铰接,骑行时连接杆两端分别与转向柱和踏板锁紧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它结构简单、折叠后体积小,方便携带。

Description

一种三折式折叠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车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三折式折叠车。
背景技术
随着日益拥堵的交通,自行车、电动车等开始向小型化、便携化方向发展,使其尽可能的方便携带,例如可以方便的放入到汽车后备箱或轻松的携带至公交车、地铁上。折叠车是一种简便的交通工具,近几年得到了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折叠车的主要优点是折叠后车身体积缩小,便于手提及存放,尤其是在一些公交车、地铁等无法达到的地方,如居民小区内,在搭乘了公车或地跌后,利用随身携带的折叠车座位代步工具,省时省力。但是,现有的折叠车大多采用一个折叠轴的两折折叠方式,折叠后不紧凑,体积大,使用不方便。另外也不美观,实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折式折叠车,它结构简单、折叠后体积小,方便携带。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三折式折叠车,包括踏板,所述踏板前端设置前轮组,所述前轮组包括前叉,所述前叉上设置前轮,所述前叉顶部设置转向柱,所述转向柱上设置与踏板连接的连接体,所述转向柱顶端设置立管,所述立管顶端设置把手,所述踏板后端设置后轮组,所述后轮组包括对称设置在踏板两侧的后连接架,所述后连接架上设置后轮,所述立管为伸缩式立管,所述连接体包括对称设置在转向柱两侧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与转向柱铰接,另一端与踏板铰接,骑行时连接杆两端分别与转向柱和踏板锁紧固定。
所述转向柱两侧对称设置与其垂直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设置销轴和固定板,所述连接杆通过销轴与固定柱铰接,所述固定板上设置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位于转向柱远离踏板的一侧,所述连接杆端部设置与限位柱相适应的开口,所述限位柱卡在开口内,所述连接杆端部设置圆弧形倒角。
所述转向柱两侧对称设置与其垂直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设置销轴和固定板,所述连接杆通过销轴与固定柱铰接,所述固定板上设置限位柱,所述连接杆内侧壁上设置限位槽,所述限位柱安装在限位槽内。
所述连接杆位于踏板底部。
所述连接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三杆,所述第一杆与转向柱铰接,所述第一杆与第二杆之间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二杆与第三杆之间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三杆与踏板铰接。
所述踏板为单踏板。
所述踏板为双踏板,两个连接杆分别与两个踏板铰接。
所述踏板后端设置与前轮相适应的通槽。
所述踏板靠近前轮的一端设置抠手。
所述踏板与后轮之间设置减震器。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在收纳时,拉住踏板靠近前轮的一端,向上提拉,在提拉过程中,由于连接杆两端分别与转向柱和踏板铰接,踏板会带动后轮向前轮方向靠近,同时由于后轮为两个独立的轮,前轮会位于两个后轮之间,使踏板能够与立管紧贴,从而使体积缩小,踏板收纳完毕后,收纳立管,折叠后的厚度仅为踏板和立管的厚度,体积小,方便携带。
2、转向柱两侧对称设置与其垂直的固定柱,固定柱上设置销轴和固定板,连接杆通过销轴与固定柱铰接,固定板上设置限位柱,限位柱位于转向柱远离踏板的一端,连接杆端部设置与限位柱相适应的开口,限位柱卡在开口内,连接杆端部设置圆弧形倒角,由于开口、弧形圆角和限位柱的设置从而实现连接杆与转向柱的固定,收纳和折叠过程简单、方便。
3、转向柱两侧对称设置与其垂直的固定柱,固定柱上设置销轴和固定板,连接杆通过销轴与固定柱铰接,固定板上设置限位柱,连接杆内侧壁上设置限位槽,在骑行过程中,限位柱与限位槽顶端接触,使连接杆不能转动从而与转向柱固定,在收纳过程中,由于限位槽的设置,连接杆可向上转动,使踏板与立管平行,收纳和折叠过程简单、方便。
4、连接杆位于踏板底部,使踏板只能向上转动而不能向下转动,实现连接杆与踏板之间的固定,使收纳和折叠过程变得简单、方便。
5、连接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三杆,第一杆与转向柱铰接,第一杆与第二杆之间夹角为钝角,第二杆与第三杆之间夹角为钝角,第三杆与第一杆平行,第三杆与踏板铰接,第二杆实现力的分散,可以增大连接杆的承载力,增加本装置的牢固性。
6、踏板后端设置与前轮相适应的通槽,在收纳时,前轮位于通槽内,使本装置在收纳状态时更加紧凑。
7、踏板靠近前轮的一端设置抠手,在收纳时通过抠手抠住踏板,操作方便,并且收纳后可以通过抠手携带本装置,使用灵活方便。
8、本装置即可用于单踏板车,也可以用于双踏板车,并且双踏板车折叠后踏板可以避开车把立管,折叠效果后的厚度仅为踏板的厚度,结构紧凑、体积更加小。
9、本装置中的三折式折叠车还可以为电动车。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折叠过程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附图1中I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5本使用实用新型实施例2收纳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1、踏板;2、前叉;3、前轮;4、转向柱;5、立管;6、把手;7、后连接架;8、后轮;9、连接杆;91、第一杆;92、第二杆;93、第三杆;10、固定柱;11、销轴;12、固定板;13、限位柱;14、开口;15、圆弧形倒角;16、减震器;17、通槽;18、抠手。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一种三折式折叠车,包括踏板1,所述踏板1前端设置前轮组,所述前轮组包括前叉2,所述前叉2上设置前轮3,所述前叉2顶部设置转向柱4,所述转向柱4上设置与踏板1连接的连接体,所述转向柱4顶端设置立管5,所述立管5顶端设置把手6,所述踏板1后端设置后轮组。所述后轮组包括对称设置在踏板1两侧的后连接架7,所述后连接架7上设置后轮8。所述立管5为伸缩式立管,可以改变立管的长度,减小收纳时体积。所述连接体包括对称设置在转向柱4两侧的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一端与转向柱4铰接,另一端与踏板1铰接,骑行时连接杆9两端分别与转向柱4和踏板1锁紧固定。本装置在收纳时,拉住踏板靠近前轮的一端,向上提拉,在提拉过程中,由于连接杆两端分别与转向柱和踏板铰接,踏板会带动后轮向前轮方向靠近,同时由于后轮为两个独立的轮,前轮会位于两个后轮之间,使踏板能够与立管紧贴,从而使体积缩小,踏板收纳完毕后,松动快拆组件,收纳立管。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柱4两侧对称设置与其垂直的固定柱10,所述固定柱10上设置销轴11和固定板12,所述连接杆9通过销轴11与固定柱10铰接,所述固定板12上设置限位柱13,所述限位柱13位于转向柱4远离踏板1的一端,所述连接杆9端部设置与限位柱13相适应的开口14,所述限位柱13卡在开口14内,所述连接杆9端部设置圆弧形倒角15,由于开口、弧形圆角和限位柱的设置实现连接杆与转向柱的固定,收纳和折叠过程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柱4两侧对称设置与其垂直的固定柱10,所述固定柱10上设置销轴11和固定板12,所述连接杆9通过销轴11与固定柱10铰接,所述固定板12上设置限位柱13,所述连接杆9内侧壁上设置限位槽,所述限位柱13安装在限位槽内,在骑行过程中,限位柱与限位槽顶端接触,使连接杆不能转动从而与转向柱固定,在收纳过程中,由于限位槽的设置,连接杆可向上转动,使踏板与立管平行,收纳和折叠过程简单、方便。
再一步的,所述连接杆9位于踏板1底部,使踏板只能向上转动而不能向下转动,实现连接杆与踏板之间的固定,使收纳和折叠过程变得简单、方便。
作为优化,所述连接杆9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杆91、第二杆92和第三杆93,所述第一杆91与转向柱4铰接,所述第一杆91与第二杆92之间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二杆92与第三杆93之间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三杆93与第一杆91平行,所述第三杆93与踏板1铰接,第二杆实现力的分散,可以增大连接杆的承载力,增加本装置的牢固性。
作为优化,所述踏板1为单踏板1,所述踏板1后端设置与前轮3相适应的通槽17,在收纳时,前轮位于通槽内,使本装置在收纳状态时更加紧凑。
作为优化,所述踏板1为双踏板1,两个连接杆9分别与两个踏板1铰接,折叠后踏板可以避开车把立管,折叠效果后的厚度仅为踏板的厚度,结构紧凑、体积更加小。
作为优化,所述踏板1靠近前轮的一端设置抠手18,在收纳时通过抠手抠住踏板,操作方便,并且收纳后可以通过抠手携带本装置,使用灵活方便。
作为优化,所述踏板1与后轮8之间设置减震器16,提高在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感。
其中,本装置中的三折式折叠车还可以为折叠电动车。
实施例1:
一种三折式折叠车,包括踏板1,在本实施例中,踏板1为单踏板。所述踏板1前端设置前轮组,所述前轮组包括前叉2,所述前叉2上设置前轮3,所述前叉2顶部设置转向柱4,所述转向柱4上设置与踏板1连接的连接体,所述转向柱4顶端设置立管5,所述立管5顶端设置把手6,所述踏板1后端设置后轮组。所述后轮组包括对称设置在踏板1两侧的后连接架7,所述后连接架7上设置后轮8。所述踏板1与后轮8之间设置减震器16,提高在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感。所述踏板1后端设置与前轮3相适应的通槽17,在收纳时,前轮位于通槽内,所述踏板1靠近前轮的一端设置抠手18,在收纳时通过抠手抠住踏板,操作方便,并且收纳后可以通过抠手携带本装置,使用灵活方便。使本装置在收纳状态时更加紧凑。所述立管5为伸缩式立管,所述立管5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和外管连接处设置快拆组件,方便收纳立管减小收纳时体积,还可以调整把手的高度,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使用者。所述连接体包括对称设置在转向柱4两侧的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一端与转向柱4铰接,另一端与踏板1铰接,骑行时连接杆9两端分别与转向柱4和踏板1锁紧固定。所述转向柱4两侧对称设置与其垂直的固定柱10,所述固定柱10上设置销轴11和固定板12,所述连接杆9通过销轴11与固定柱10铰接,所述固定板12上设置限位柱13,所述限位柱13位于转向柱4远离踏板1的一端,所述连接杆9端部设置与限位柱13相适应的开口14,所述限位柱13卡在开口14内,所述连接杆9端部设置圆弧形倒角15,由于开口、弧形圆角和限位柱的设置实现连接杆与转向柱的固定,使收纳和折叠过程变得简单、方便。所述连接杆9位于踏板1底部,使踏板只能向上转动而不能向下转动,实现连接杆与踏板之间的固定,使收纳和折叠过程变得简单、方便。所述连接杆9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杆91、第二杆92和第三杆93,所述第一杆91与转向柱4铰接,所述第一杆91与第二杆92之间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二杆92与第三杆93之间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三杆93与第一杆91平行,所述第三杆93与踏板1铰接,第二杆实现力的分散,可以增大连接杆的承载力,增加本装置的牢固性。
实施例2:
一种三折式折叠车,包括踏板1,在本实施例中,踏板1为双踏板。所述踏板1前端设置前轮组,所述前轮组包括前叉2,所述前叉2上设置前轮3,所述前叉2顶部设置转向柱4,所述转向柱4上设置与踏板1连接的连接体,所述转向柱4顶端设置立管5,所述立管5顶端设置把手6,所述踏板1后端设置后轮组。在所述后轮组包括分别设置两个踏板上的后连接架7,所述后连接架7上设置后轮8。所述踏板1靠近前轮的一端设置抠手18,在收纳时通过抠手抠住踏板,操作方便,并且收纳后可以通过抠手携带本装置,使用灵活方便。所述立管5为伸缩式立管,所述立管5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和外管连接处设置快拆组件,方便收纳立管减小收纳时体积,还可以调整把手的高度,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使用者。所述连接体包括对称设置在转向柱4两侧的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一端与转向柱4铰接,另一端与踏板1铰接,骑行时连接杆9两端分别与转向柱4和踏板1锁紧固定。所述转向柱4两侧对称设置与其垂直的固定柱10,所述固定柱10上设置销轴11和固定板12,所述连接杆9通过销轴11与固定柱10铰接,所述固定板12上设置限位柱13,所述限位柱13位于靠近踏板1的一端,所述连接杆9内侧壁上设置限位槽,所述限位柱13安装在限位槽内,在骑行过程中,限位柱与限位槽顶端接触,使连接杆不能转动从而与转向柱固定,在收纳过程中,由于限位槽的设置,连接杆可向上转动,使踏板与立管平行,收纳和折叠过程简单、方便。所述连接杆9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杆91、第二杆92和第三杆93,所述第一杆91与转向柱4铰接,所述第一杆91与第二杆92之间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二杆92与第三杆93之间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三杆93与第一杆91平行,所述第三杆93与踏板1铰接,第二杆实现力的分散,可以增大连接杆的承载力,增加本装置的牢固性。

Claims (10)

1.一种三折式折叠车,包括踏板(1),所述踏板(1)前端设置前轮组,所述前轮组包括前叉(2),所述前叉(2)上设置前轮(3),所述前叉(2)顶部设置转向柱(4),所述转向柱(4)上设置与踏板(1)连接的连接体,所述转向柱(4)顶端设置立管(5),所述立管(5)顶端设置把手(6),所述踏板(1)后端设置后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组包括对称设置在踏板(1)两侧的后连接架(7),所述后连接架(7)上设置后轮(8),所述立管(5)为伸缩式立管,所述连接体包括对称设置在转向柱(4)两侧的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一端与转向柱(4)铰接,另一端与踏板(1)铰接,骑行时连接杆(9)两端分别与转向柱(4)和踏板(1)锁紧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折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柱(4)两侧对称设置与其垂直的固定柱(10),所述固定柱(10)上设置销轴(11)和固定板(12),所述连接杆(9)通过销轴(11)与固定柱(10)铰接,所述固定板(12)上设置限位柱(13),所述限位柱(13)位于转向柱(4)远离踏板(1)的一侧,所述连接杆(9)端部设置与限位柱(13)相适应的开口(14),所述限位柱(13)卡在开口(14)内,所述连接杆(9)端部设置圆弧形倒角(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折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柱(4)两侧对称设置与其垂直的固定柱(10),所述固定柱(10)上设置销轴(11)和固定板(12),所述连接杆(9)通过销轴(11)与固定柱(10)铰接,所述固定板(12)上设置限位柱(13),所述连接杆(9)内侧壁上设置限位槽,所述限位柱(13)安装在限位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折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9)位于踏板(1)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折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9)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杆(91)、第二杆(92)和第三杆(93),所述第一杆(91)与转向柱(4)铰接,所述第一杆(91)与第二杆(92)之间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二杆(92)与第三杆(93)之间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三杆(93)与踏板(1)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三折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1)为单踏板(1)。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三折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1)为双踏板(1),两个连接杆(9)分别与两个踏板(1)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三折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1)后端设置与前轮(3)相适应的通槽(17)。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三折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1)靠近前轮(3)的一端设置抠手(18)。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三折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1)与后轮(8)之间设置减震器(16)。
CN201620096349.4U 2016-01-31 2016-01-31 一种三折式折叠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272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96349.4U CN205327296U (zh) 2016-01-31 2016-01-31 一种三折式折叠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96349.4U CN205327296U (zh) 2016-01-31 2016-01-31 一种三折式折叠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27296U true CN205327296U (zh) 2016-06-22

Family

ID=56317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9634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27296U (zh) 2016-01-31 2016-01-31 一种三折式折叠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272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11916U (zh) 一种有折椅功能的拉杆箱式便携折叠电动三轮车
CN103158819B (zh) 折叠车架
CN104875828A (zh) 纤体箱包电动车
CN203681784U (zh) 便携式多功能折叠自行车
CN203714089U (zh) 纤体箱包电动车
CN203199118U (zh) 折叠电动自行车
CN105460138B (zh) 可折叠式便携车
CN201792959U (zh) 一种可以折叠的便携式滑板车
CN205327296U (zh) 一种三折式折叠车
CN204056145U (zh) 一种折叠自行车
CN203996673U (zh) 一种电动车或自行车的快速折叠结构
CN203450284U (zh) 折叠电动自行车
CN206885239U (zh) 儿童滑行自行车车架
CN105438367B (zh) 一种折叠车架
CN204775733U (zh) 便携车
CN104691684A (zh) 一种便携式折叠电动车
CN202641792U (zh) 多用途重力自锁婴儿车
CN205737928U (zh) 一种可折叠轻便两轮拖挂车
CN212890751U (zh) 一种可折叠的便携式电动车
CN205931095U (zh) 一种折叠电动滑板车
CN206781984U (zh) 滑行折叠车架及滑行折叠车
CN202896792U (zh) 一种可折叠电动车
CN105398525A (zh) 便携车
CN201971101U (zh) 便携式折叠自行车
CN202029932U (zh) 防翻车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2

Termination date: 2019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