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76021Y - 具有板厚间隙调整装置的板件输送机 - Google Patents

具有板厚间隙调整装置的板件输送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76021Y
CN2876021Y CN 200620001693 CN200620001693U CN2876021Y CN 2876021 Y CN2876021 Y CN 2876021Y CN 200620001693 CN200620001693 CN 200620001693 CN 200620001693 U CN200620001693 U CN 200620001693U CN 2876021 Y CN2876021 Y CN 287602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center shaft
eccentric
plate
sla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00169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建凯
李来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nz Taiw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nz Taiwa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nz Taiwan Ltd filed Critical Manz Taiwan Ltd
Priority to CN 20062000169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87602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7602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7602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板厚间隙调整装置的板件输送机,包括设在输送机的上、中、下不同高度位置的第一中心轴、第二中心轴与第三中心轴;第一、二中心轴分别设有数个滚轮与滚筒,以供夹持输送板件。第一中心轴的第一端设有包含第一偏心齿轮,第二端则设置第二偏心齿轮。第二中心轴的第一端设置第一惰齿轮与第一被动齿轮,第二端则设置第二惰齿轮与第二被动齿轮,该第一惰齿轮及第一被动齿轮分别啮合于所述第一偏心齿轮与驱动齿轮,第二惰齿轮啮合于第二偏心齿轮。第三中心轴的第一、二端分别设有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该第一齿轮啮合于所述第一惰齿轮,从而调整滚轮与滚筒彼此间的间隙;该第二齿轮带动第一中心轴旋转,使滚轮与滚筒夹持输送板件。

Description

具有板厚间隙调整装置的板件输送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输送诸如液晶显示板(LCD)、电路板等板件的输送机,特别是可以依据各种板件厚度而调整上、下输送滚轮与滚筒间的间隙的具有板厚间隙调整装置的板件输送机。
背景技术
制造印刷电路板或液晶显示面板(以下统称板件)的过程中,均必须使用到输送机来将板件从一制程输送到另一制程;为了确保板件输送的准确性,目前的板件输送机大多采用上、下滚轮夹持板件而输送的方式,其结构是在输送机设置系列上中心轴与下中心轴,每一上中心轴串设数个滚轮,每一下中心轴则串设数个下滚轮;板件被放置于下滚轮上,下中心轴接受动力驱动而旋转,借以使上、下滚轮夹持着板件而水平移动。
由于板件具有一定厚度,因此,板件输送机的上、下滚轮之间必须依所要输送的板件厚度而预先调整好彼此之间的间隙;间隙若太大便达不到板件受到夹持的效果;间隙太小则容易夹伤板件,甚至发生卡板的状况。
目前的板件输送机已具备可以依不同板件的厚度而调整上、下滚轮间的间隙的机构设计;该机构是独立地一一设在上中心轴两侧,在调整上、下滚轮间隙时,必须以人工一一地操作每一上中心轴的调整机构,待调整好后再锁紧,因此效率十分低,且容易产生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传统板件输送机在调整上、下输送滚轮间的间隙时非常麻烦、费时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以轻易且自动地同步调整上、下滚轮间隙的具有板厚间隙调整装置的板件输送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板厚间隙调整装置的板件输送机,包括:
第一中心轴,串设有数个滚轮;
调整装置,包括有串设在该第一中心轴的第一端的第一偏心齿轮与轴承,以及活动地串设在该第一中心轴的第二端的第二偏心齿轮,该轴承组合于一驱动齿轮,该驱动齿轮结合一连结组件,该连结组件再连接一卡掣板,该卡掣板则固定于所述第一中心轴,所述第一偏心齿轮与第二偏心齿轮均可以相对于该第一中心轴偏心旋转;
第二中心轴,设在该第一中心轴下方,该第二中心轴串设有滚筒,该第二中心轴的第一端设有第一惰齿轮与第一被动齿轮,第二端设有第二惰齿轮与第二被动齿轮,该第一惰齿轮啮合于所述第一偏心齿轮,该第二惰齿轮啮合于所述第二偏心齿轮,该第一被动齿轮啮合于所述驱动齿轮;
输送动力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二被动齿轮,以驱动该第二中心轴旋转;
第三中心轴,设在该第二中心轴下方,其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设有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该第一、二齿轮分别啮合于该第一惰齿轮与第二惰齿轮;
调整动力机构,连接于该第三中心轴,以驱动该第三中心轴旋转。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特征,是在位于输送机上方的第一中心轴设置用来调整中心轴在垂直位移的调整装置;该调整装置包括有活动地串设在该第一中心轴两端的第一偏心齿轮与第二偏心齿轮,该第一中心轴被限制于输送机两侧壁的垂直沟槽中;动力驱动第一、二偏心齿轮旋转时,带动第一中心轴在垂直方向位移,进而调整第一中心轴相对于其下方的第二中心轴的距离,从而调整设于第一中心轴的滚轮与设在第二中心轴的滚筒彼此间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征是在输送机上、下方的第一中心轴与第二中心轴之间以齿轮形成连动关系,并将动力传输至第二中心轴,再由第二中心轴连动第一中心轴而同步旋转,让串设在第一中心轴与第二中心轴上的滚轮与滚筒共同夹持输送板件。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特征,是在输送机进一步设置数个第三中心轴,该第三中心轴两端分别设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该第一、二齿轮分别啮合于活动设在所述第二中心轴两端的第一、二惰齿轮,该第一、二惰齿轮则分别啮合于所述的第一偏心齿轮与第二偏心齿轮;另外提供一串设有数个第一连动齿轮的第一连动轴,该第一、二连动齿轮分别啮合于所述第一、二惰齿轮;其中一第一连动齿轮受到动力驱动,从而带动各个第一偏心齿轮与第二偏心齿轮同步旋转,以达到调整第一中心轴在垂直方向上位移量,进而调整滚轮与滚筒间的间隙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有系列地设在输送机的上、中、下不同高度位置的第一中心轴、第二中心轴与第三中心轴;第一、二中心轴分别设有数个滚轮与滚筒,以供夹持输送板件。第一中心轴的第一端设有包含第一偏心齿轮与驱动齿轮的调整装置,第二端则设置第二偏心齿轮。第二中心轴的第一端设置第一惰齿轮与第一被动齿轮,第二端则设置第二惰齿轮与第二被动齿轮,该第一惰齿轮及第一被动齿轮分别啮合于所述第一偏心齿轮与驱动齿轮,第二惰齿轮啮合于第二偏心齿轮。第三中心轴的第一、二端分别设有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该第一齿轮啮合于所述第一惰齿轮,并由调整动力机构驱动该第一齿轮,从而连动第一偏心齿轮与第二偏心齿轮同步旋转而带动第一中心轴在垂直方向移动;该第二齿轮则由一输送动力机构驱动而使第二中心轴旋转,从而带动同步带动第一中心轴旋转,使所述滚轮与滚筒夹持输送板件。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在于可以同步地调整输送机的上、下方的滚轮与滚筒的间隙,比传统上必须以人工一一地操作每一上中心轴的调整机构更有效率,因而本实用新型为特别具实用性与进步性的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具有板厚间隙调整装置的板件输送机的调整装置应用于输送机的实施例的侧视平面图。
图1A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板厚间隙调整装置的板件输送机的图1的1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板厚间隙调整装置的板件输送机的图1的1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C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板厚间隙调整装置的板件输送机的图1的右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板厚间隙调整装置的板件输送机的图1的俯视平面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板厚间隙调整装置的板件输送机的图1的2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板厚间隙调整装置的板件输送机的图1的2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板厚间隙调整装置的板件输送机的的调整装置设于单一中心轴的结构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板厚间隙调整装置的板件输送机的的调整装置设于单一中心轴的组件组合关系的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板厚间隙调整装置的板件输送机的的调整装置设于单一中心轴的组件组合关系的实施例的平面剖视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板厚间隙调整装置的板件输送机的的调整装置设于单一中心轴的结构的实施例的组合平面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板厚间隙调整装置的板件输送机的的设于第一偏心齿轮的筒体组合于输送机侧壁的垂直沟槽,而可以在垂直方向移动的实施例的平面剖视图。
组件符号说明
1    调整装置          101   固定座           1011  内空间
102  第一偏心齿轮      1020  筒体             1021  偏心孔
1022 盖板              1023  螺丝             1024  轴承
103  轴承              1031  扣环             104   驱动齿轮
1041 套筒              104   沟槽             105   连结组件
1051 第一凸块          1052  第二凸块         106   卡掣板
1061 凹槽              107   螺帽             108   第二偏心齿轮
1080 筒体              1081  偏心孔           1082  轴承
1083 轴承螺帽          109   第一惰齿轮       109A  第二惰齿轮
110  第一齿轮          110A  第二齿轮
2    输送动力机构      201   第二马达         202   主动齿轮
203  第二连动齿轮      204   第二连动轴       205   第二被动齿轮
3    第一中心轴        3A    第二中心轴       3B    第三中心轴
31   滚轮              3A1   滚筒
4    调整动力机构      401   第一马达         402   主动齿轮
403  第一连动轴        404   第一连动齿轮     405   连动蜗杆
406  第一被动齿轮      407   第二连动蜗轮     408   第一主动齿轮
409  传动轴            410   连动蜗轮
5    沟槽
以下配合附图及组件符号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使该技术领域人员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1C,以及图2至图2B,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是在输送机两侧壁之间的不同高度位置分别设置系列的第一中心轴3、第二中心轴3A与第三中心轴3B;其中,第一中心轴3位于输送机的最上方,第三中心轴3B位于最下方,第二中心轴3A位于第一中心轴3与第三中心轴3B之间。第二中心轴3A与第三中心轴3B被设定在固定的位置旋转,无法在垂直的方向移动;第一中心轴3则是设置于输送机两侧壁的垂直沟槽(图中未示出),因而可以利用旋转方式,使该中心轴产生上下位移。
所述第一中心轴3串设有数个滚轮31;第二中心轴3A设有一长形的滚筒3A1;该滚轮31与滚筒3A1之间保持稍小于所要输送的板件厚度的间隙,在滚轮31与滚筒3A1旋转时得以夹持板件在水平方向输送。
本实用新型在第一中心轴3设置有用来调整第一中心轴3上下位移的电动调整装置1。
请配合参阅图1至图6,所述电动调整装置1包括有设在第一中心轴3两端的第一偏心齿轮102与第二偏心齿轮108,该第一、二偏心齿轮102与108分别啮合于设在第二中心轴3A两端的第一惰齿轮109与第二惰齿轮109A,而第一、二惰齿轮109、109A又分别啮合于设在第三中心轴3B两端的第一齿轮110与第二齿轮110A,因此可以得知第一偏心齿轮102与第二偏心齿轮108的转动是分别经由位于其下方的第一惰齿轮109与第二惰齿轮109A的带动所传达动力的。
所述第一及第二偏心齿轮102与108的一端分别结合有一筒体1020与1080,该两筒体1020与1080分别用来配合于机体两侧壁的垂直沟槽5(如图7所示)内,让该第一、二偏心齿轮102与108可以沿着该沟槽5垂直移动。所述第一偏心齿轮102内设置一轴承1024后再使第一中心轴3穿过,其目的在使第一偏心齿轮102转动调整时,不影响第一中心轴3因输送板件所应产生的动力;而筒体1020端边以螺丝1023锁设一盖板1022,其目的除了覆盖住筒体1020的偏心孔1021外,也同时提供筒体1020于垂直沟槽5内转动时,不致脱离。
该第一偏心齿轮102串设于第一中心轴3后,再组合于一固定座101的内空间1011中,且该固定座101亦被第一中心轴3所穿过;穿过固定座101后的第一中心轴3还串设有轴承103,并利用扣环1031固定住以避免轴承103脱离第一中心轴3;另有一套筒1041固定于轴承103外径上面,并且有一驱动齿轮104固定于该套筒1041的端部;位于驱动齿轮104下方有第一被动齿轮406与的相互啮合,而其动力是来自于另一侧第二被动齿轮205(此为螺旋齿轮)所传递过来的(如图1所示)。此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特点,就是当第一中心轴3上的第一偏心齿轮102在做板厚间隙调整时,也是第一中心轴3与第二中心轴3A的最初中心距离发生了变化,但位于侧边的驱动齿轮104与相啮合的第一被动齿轮406中心距却不会改变,原因是本实用新型于驱动齿轮104端面上设计了一沟槽1042,该沟槽1042并与一串设于第一中心轴3的连结组件105一端的第二凸块1052滑动配合,而连结组件105另一端的第一凸块1051则滑动配合于亦串设在第一中心轴3的卡掣板106的凹槽1061内,因此仅管第一中心轴3已因第一偏心齿轮102的转动而调整了与第一中心轴3的间隙,但于侧边上传达输送动力的驱动齿轮104与相啮合的第一被动齿轮406的中心距离却不受任何影响;至于第二中心滚轮3A传达动力到第一中心轴的方式,则是当第一被动齿轮406传达动力至驱动齿轮104后,靠连结组件105传达动力至卡掣板106,而卡掣板106内孔与第一中心轴3设有彼此配合的键槽与平行键(图中未示出),进而将动力传递给第一中心轴3。另外在第一中心轴3的端部设有螺纹并固定轴承螺帽107,在于固定卡掣板106,以避免卡掣板106脱离第一中心轴3。
前面叙述过于第一中心轴3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偏心齿轮108,该第二偏心齿轮108包括有具备偏心孔1081的齿轮,以及设置在该偏心孔1081内的轴承1082;第一中心轴3的第二端穿过第二偏心齿轮108的偏心孔1081内的轴承1082后,再以轴承螺帽1083固定于第一中心轴3的第二端的端部,以避免第二偏心齿轮108脱离第一中心轴3。
第二中心轴3A的第一端串设有第一惰齿轮109与第一被动齿轮406,第二端则串设有第二惰齿轮109A与第二被动齿轮205;所述第一惰齿轮109及第二惰齿轮109A均配合轴承设置于第二中心轴3A上而能和第二中心轴3A相互旋转,也就是说,惰齿轮的转动与第二中心轴的转动互不干涉;第一被动齿轮406与第二被动齿轮205则固定在第二中心轴3A的两侧端点处,而可以和第二中心轴3A一起旋转。
本实用新型还在输送机侧边设置用于提供调整装置运作动力的调整动力机构4,该调整动力机构4的较佳实施例包括有一第一马达401与一垂直于第三中心轴3B的第一连动轴403,该第一连动轴403的最前端装设有一个第一连动齿轮404,其后又有一第二连动蜗轮407,再其后又串设有数个连动蜗杆405。所述第一马达401连接有一主动齿轮402(此为一蜗杆),该主动齿轮402与前述的第二连动蜗轮407相互啮合传动,因此带动第一连动轴403也同时转动,而串设于第一连动轴403上面的复数个连动蜗杆405当然也随的转动。在此要优先说明的,装置于第二连动蜗轮407前面的第一连动齿轮404,其正上方设置有一个第一主动齿轮408与的相互啮合,而第一被动齿轮408有一传动轴409与的串联,然后延伸至机构外侧,在此则设置有一个手轮与机械式计数器(图中未示出),其目的主要为当第一马达401发生故障不能电动调整时,可立即转为手动方式,降低了生产线待机的时间。
前面叙述过,第一连动轴403后端串设有数个连动蜗杆405,也就是说每个设置有连动蜗杆405的地方即代表每一组可调整上下输送轮间隙的装置。而其调整方式为利用串设有数个连动蜗杆405的第一连动轴403将动力以连动蜗杆405与连动蜗轮410相互啮合的方式传递至第三中心轴3B,如图1所示,而连动蜗轮410是串设于每组第三中心轴3B的前端处,另外第三中心轴3B还于两端装置有第一齿轮110与第二齿轮110A,而与之相啮合即为设置于上方的第一惰齿轮109与第二惰齿轮109A,由此便可以得知用于调整滚轮31的滚筒3A1彼此间隙的动力即源自于此。而第三中心轴3B其最主要的功能是将从第一马达401所传达到的动力,同步传达至另一端,经由另一端的第二齿轮110A与第二惰齿轮109A相互啮合将动力往上传递,当两侧的第一惰齿轮109与第二惰齿轮109A同步获得动力旋转后,又将动力同步传达至两侧的偏心齿轮102与108,造成两侧偏心齿轮的转动,而经由如此转动,将带动第一中心轴3与串行于此的滚轮31依圆周方向做上下间隙调整的功能,如图7所示。
本实用新型还在输送机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中心轴3与第二中心滚轮3A同步旋转的输送动力机构2,其功能乃是利用将已经调整好板厚间隙的滚轮31与滚筒3A1将板件夹持住作水平位移的功用。该输送动力机构2包括有带动主动齿轮202的第二马达201,以及一垂直于前述第二中心滚轮3A的第二连动轴204,该第二连动轴204串设有数个第二连动齿轮203,这些第二连动齿轮203则分别啮合于设在第二中心滚轮3A的第二端的每一第二被动齿轮205;其中一第二连动齿轮则啮合于该主动齿轮202,利用此啮合方式将输送动力传递出去。因此,当第二马达201运转时,主动齿轮202将驱动第二连动轴204旋转,再由各第二连动齿轮203驱动各个第二被动齿轮205以使第二中心轴3A上的筒3A1及第一被动齿轮406旋转,第一被动齿轮406则带动设在第一中心轴3的驱动齿轮104而使第一中心轴3旋转;其传动方式前面已叙述过,借由第一被动齿轮406与驱动齿轮104的相互啮合传动,进而使滚轮31与滚筒3A1共同夹持板件并于水平方向输送。
以上所述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具以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此,凡有在相同的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的范畴。

Claims (8)

1、一种具有板厚间隙调整装置的板件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中心轴,串设有数个滚轮;
调整装置,包括有串设在该第一中心轴的第一端的第一偏心齿轮与轴承,以及活动地串设在该第一中心轴的第二端的第二偏心齿轮,该轴承组合于一驱动齿轮,该驱动齿轮结合一连结组件,该连结组件再连接一卡掣板,该卡掣板则固定于所述第一中心轴,所述第一偏心齿轮与第二偏心齿轮均可以相对于该第一中心轴偏心旋转;
第二中心轴,设在该第一中心轴下方,该第二中心轴串设有滚筒,该第二中心轴的第一端设有第一惰齿轮与第一被动齿轮,第二端设有第二惰齿轮与第二被动齿轮,该第一惰齿轮啮合于所述第一偏心齿轮,该第二惰齿轮啮合于所述第二偏心齿轮,该第一被动齿轮啮合于所述驱动齿轮;
驱动该第二中心轴旋转的输送动力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二被动齿轮;
第三中心轴,设在该第二中心轴下方,其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设有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该第一、二齿轮分别啮合于该第一惰齿轮与第二惰齿轮;
驱动该第三中心轴旋转的调整动力机构,连接于该第三中心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板厚间隙调整装置的板件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心齿轮,包括有一结合筒体且具有偏心孔的齿轮,该偏心孔内设置一轴承,所述第一中心轴穿设固定该轴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板厚间隙调整装置的板件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心齿轮,包括一结合筒体且具有偏心孔的齿轮,该偏心孔内设有轴承,所述第一中心轴的第二端穿设固定该偏心孔内的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板厚间隙调整装置的板件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组件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所述被动驱动齿轮的端面设有沟槽,所述卡掣板的端面设有凹槽,该第一凸块与该凹槽卡合,且该第二凸块与该沟槽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板厚间隙调整装置的板件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组件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所述被动驱动齿轮的端面设有沟槽,所述卡掣板的端面设有凹槽,该第一凸块与该凹槽卡合,且该第二凸块与该沟槽卡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板厚间隙调整装置的板件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掣板由螺帽锁固于该第一中心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板厚间隙调整装置的板件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动力机构包括有一驱动所述每一第三中心轴旋转的第一马达与一垂直于所述第三中心轴的第一连动轴,该第一连动轴串设有数个第一连动齿轮,所述每一第三中心轴则设有第一被动齿轮,该每一第一被动齿轮分别与所述一连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马达连接有主动齿轮,该主动齿轮啮合所述其中一连动齿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具有板厚间隙调整装置的板件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动力机构,包括有一驱动所述每一第二中心轴旋转的第二马达与一垂直于所述第二中心轴的第二连动轴,该第二连动轴串设有数个第二连动齿轮,所述每一第二中心轴则设有第二被动齿轮,该每一第二被动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二连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马达连接有主动齿轮,该主动齿轮啮合所述其中一第二连动齿轮。
CN 200620001693 2006-01-20 2006-01-20 具有板厚间隙调整装置的板件输送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87602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001693 CN2876021Y (zh) 2006-01-20 2006-01-20 具有板厚间隙调整装置的板件输送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001693 CN2876021Y (zh) 2006-01-20 2006-01-20 具有板厚间隙调整装置的板件输送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76021Y true CN2876021Y (zh) 2007-03-07

Family

ID=37819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001693 Expired - Lifetime CN2876021Y (zh) 2006-01-20 2006-01-20 具有板厚间隙调整装置的板件输送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876021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6344A (zh) * 2012-09-18 2012-12-19 昆山特力伯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输送机滚轮组件
CN113145703A (zh) * 2021-02-25 2021-07-23 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比例调节的在线辊弧成形装置及调节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6344A (zh) * 2012-09-18 2012-12-19 昆山特力伯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输送机滚轮组件
CN102826344B (zh) * 2012-09-18 2014-12-17 昆山特力伯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输送机滚轮组件
CN113145703A (zh) * 2021-02-25 2021-07-23 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比例调节的在线辊弧成形装置及调节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45500A (zh) 具有可动导轨的真空传送装置
CN2865901Y (zh) 滚轮成形改进装置
CN1285823C (zh) 用于可移动隔离件的驱动装置
KR20080036853A (ko) 기판이송장치
CN2876021Y (zh) 具有板厚间隙调整装置的板件输送机
CN1762624A (zh) 小偏心距多偏心及双向偏心轴的加工方法
CN1078940C (zh) 用于正交轴齿轮箱和齿轮电动机的万能的安装机座结构
CN1891586A (zh) 货物传送装置
CN2645012Y (zh) 摩擦传动式圆筒回转装置
CN2818007Y (zh) 滚轮成形机
CN1443953A (zh) 摆动内接啮合行星齿轮装置的角度传递误差降低法及摆动内接啮合行星齿轮变速机
CN1221386C (zh) 数字印刷机
CN218433700U (zh) 一种真空钢化玻璃生产用辅助上料装置
KR20130118585A (ko) 글래스기판 이송용 플로팅 롤러 장치
CN1256012C (zh) 芯片元件排列装置
CN2732670Y (zh) 模块拼装式输送机
CN211768158U (zh) 一种激光打点机的上料装置
CN1900815A (zh) 投影系统的光源调整装置
CN1575987A (zh) 印刷机中的驱动装置
CN2266466Y (zh) 改进的震筛机
CN1939681A (zh) 用于人造木材产品压制机的正时组件
CN2526598Y (zh) 感应星轮传动机构
CN215709322U (zh) 应用于输送装置上的对正调节机构
CN2503038Y (zh) 可以同步调整输送轨轮宽距的板件输送机
CN209410960U (zh) 一种送材机的输送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30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