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64987Y - 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64987Y
CN2864987Y CN 200520144591 CN200520144591U CN2864987Y CN 2864987 Y CN2864987 Y CN 2864987Y CN 200520144591 CN200520144591 CN 200520144591 CN 200520144591 U CN200520144591 U CN 200520144591U CN 2864987 Y CN2864987 Y CN 286498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water tank
heat abstractor
heat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2014459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云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n Zai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n Za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n Zai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n Za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52014459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86498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6498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6498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散热装置,适用于搭配一个发热元件使用,并包含一个用以和该发热元件组接且可将冷却液吸入与排出的中空帮浦机构、至少一个与该帮浦机构连通地设置于该帮浦机构上方的散热机构,及一个组装于该帮浦机构上方并可产生流向该散热机构的气流的风扇。且该散热机构与该帮浦机构相配合构成一用以供冷却液流动的封闭循环回路。借由冷却液的循环流动,可将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持续带至散热机构而散除于周遭空气中,并透过风扇产生的气流而可加速散除,而能够快速地将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散除,并降低发热元件的温度。

Description

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指一种水冷式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演进,微小化且具高响应速率的电子元件的发展已俨然成为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其中最为大家所熟悉的,便是在电脑中扮演核心角色的中央处理器,每隔一段时间便有更高频高速的继代产品推出。但是中央处理器的运作速率越快,单位时间与单位体积所产生的热量也越高,使得处理器本身产热所造成的高温状况也越加严重,而此高温通常会直接危及处理器本身的稳定性与寿命。
为解决中央处理器的散热问题,目前已有业者针对中央处理器于主机板上的设置位置,及电脑机壳中的散热风扇与通风孔设置位置,提出了BTX(Balanced Technology Extended system,BTX system)设计规范,希望借由改变风扇于机壳中所产生的散热气流流动方向,来提高散热气流对中央处理器的散热效果。但是在高频的中央处理器的陆续推出情况下,中央处理器与其他高频晶片作功所产生的热量,已非只借由更改机壳和主机板的配置方式与机壳内的气流流动方向所能负担,必需同时配合具有较高散热效率的散热装置才能达到有效的散热。所以,在发展高效率晶片与电子元件的同时,高散热效率的装置也应同时发展,以使晶片或电子元件可发挥其最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散热效率的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适用于搭配一个发热元件使用,并包含一个用以和该发热元件组接且可将冷却液吸入与排出的中空帮浦机构、至少一个与该帮浦机构连通地设置于该帮浦机构上方的散热机构,及一个组装于该帮浦机构上方且可产生流向该散热机构的气流的风扇。且该散热机构与该帮浦机构相配合构成一用以供冷却液流动的封闭循环回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该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该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剖面图;
图4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散热机构的右视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一实施例适用于搭配一个发热元件(图未示)使用,并包含一个帮浦机构3,及左、右间隔组装于帮浦机构3上方的一个散热机构4与一个风扇5。
该帮浦机构3包括一片用以贴覆固接于该发热元件外表面的水平导热板31、多个片突设于该导热板31顶面的散热鳍片32、一个开口朝下地盖设在该导热板31顶面并罩覆该散热鳍片32的盖体状帮浦33、间隔突设于该帮浦33左侧面并往上弯折延伸的一个中空接收管34与一个中空排出管35,及二个分别套置于接收管34与排出管35外的套接管36。且该帮浦33与导热板31相配合界定出一个用以容置冷却液(图未示),并分别和该接收管34与排出管35连通的水室30,且该帮浦33可将冷却液分别自该接收管34吸入水室30中,而自该排出管35排出该水室30。该散热鳍片32便是位于该水室30中。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热板31与散热鳍片32都是由例如铝、铜等高导热系数的材料制成,但是实施时不以此为限。
如图2-4所示,该散热机构4包括二个前后延伸且上下间隔的中空水箱41、多个连通固接于水箱41间的直立扁平散热管42、二个分别与水箱41连通地突设于水箱41侧面的导水管43,及多个片分别固设于散热管42两相反侧面的散热鳍板44。
所述水箱41的结构是呈上、下对称状,分别具有一片中空箱体411,及一片突设于箱体411内周面的隔板412。其中,图4下方的水箱41的箱体411与隔板412相配合界定出前、后间隔的一个第一槽室401与一个第二槽室402,而上方箱体411是与所对应隔板412相配合界定出前、后间隔的一个第三槽室403与一个第四槽室404。导水管43是分别与该第一槽室401及第四槽室404连通。
所述散热管42是前、后间隔平行地直立设置于两箱体411间,且分别呈扁平管状。其中两个散热管42是连通设置于第一与第三槽室401、403间,另外两个散热管42是连通设置于第三与第二槽室403、402间,其余两个散热管42是连通设置于第二与第四槽室402、404间。每一片散热鳍板44是上下延伸且前、后往复弯折地固接于散热管42两相反侧面,而在散热管42间构成可供气流通过的空隙。
该风扇5是直立组装固定于该帮浦33顶面,而可用以产生流向散热管42与散热鳍板44的气流。
该帮浦机构3、散热机构4与风扇5组装时,是先将该散热机构4的水箱41以上、下间隔的方式,将内部被区隔成第一与第二槽室401、402的箱体411抵接固定于该帮浦33顶面,并使导水管43分别与帮浦机构3的排出管35及接收管34对应连通地插置于套接管36中,此时,该帮浦机构3、水箱41与散热管42会相配合构成一个可供冷却液循环流动的封闭回路。最后,再将该风扇5固设于该帮浦33顶面,且位于散热机构4旁侧。
该散热装置使用时,需先于帮浦机构3、水箱41,及散热管42中充填冷却液。然后,将该帮浦机构3的导热板31贴覆固定于该发热元件外表面,并将帮浦机构3的帮浦33与一个电源(图未示)电连接,且将该帮浦33设计成当该发热元件作动时,该帮浦33也会被同步连动启动。
该发热元件作动时,该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会经由该导热板31而传导至位于水室30中的散热鳍片32,进而使水室30中的冷却液温度升高。而当该帮浦机构3的帮浦33被连动启动后,帮浦33会不断地将水室30中的冷却液经由排出管35与导水管43而注入第一槽室401中,同时将位于第四槽室404中的冷却液经由导水管43与接收管34而吸入水室30中。
被排入第一槽室401中的冷却液会经由散热管42,而依序自第一槽室401流经第三槽室403、第二槽室402及第四槽室404,然后再注入水室30中,并以此回流方式不断的循环。且在此循环过程中,已被散热鳍片32加热的较高温冷却液流入槽室401-404与散热管42后,会在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将热量传导至水箱41与散热管42,并经由与散热管42固接的散热鳍板44而传导至周遭空气中。此时,该风扇5产生的气流便会持续将散热机构4周遭的热空气强制带走。透过上述散热机制,使得排出水室30的冷却液会在流动过程中逐渐降温,因此,自第四槽室404注入水室30的冷却液的温度会恒比原本存在水室30中的冷却液低,因而可不断地以较低温的冷却液将发热元件传导至散热鳍片32的热量带走,进而可快速降低发热元件的温度。
实施时,该帮浦机构3的接收管34与排出管35并非必要,可将散热机构4的导水管43直接与水室30连通组接,且散热鳍板45也非必要。且突设于每一个箱体411中的隔板412的数量与所界定出的槽室数量,及散热管42与槽室的连通组接方式都可依实际需要而更改,但是实施时,构件的结构与组接方式都不以上述型态为限。
值得一提的是,借由将其中一个水箱41远离该帮浦机构3的设计,可使该水箱41远离热源,且使其温度持续处于较相对下方的水箱41低的状态,所以当冷却液于具有高、低温差的两水箱41间循环流动时,热量的散除效率会较好。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该赛热装置包含二个散热机构4、一个连通于两散热机构4间的连通管6,及散热机构4与帮浦机构3的组接设计。为方便说明,以下只针对两实施例不同处进行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机构4较靠近该帮浦机构3的导水管43是分别与该帮浦机构3的排出管35及接收管34连通组接。而该连通管6连通设置于远离帮浦机构3的导水管43间。借由上述组接设计,使得散热机构4与该帮浦机构3可相配合构成一个可供冷却液流动的循环回路。该风扇5是可产生流经散热机构4的气流地直立固接于该帮浦33顶面,并位于两个散热机构4相向侧之间。
实施时,散热机构4可直接以较靠近该帮浦机构3的导水管43和该帮浦33连通,而直接以该连通管6取代远离帮浦机构3的导水管43,但是实施时不以此组接型态为限。
由于本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动作原理都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只在于:冷却液会在二个散热机构4中流动,因此不再详述。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透过两个散热机构4的设计,可使该散热置的整体散热效率达到加乘的功效,可较快速降低发热元件的温度。但是实施时,散热机构4的数量与风扇5的组接设计不以上述型态为限,可依实际需要而调整。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三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不同处只在于:该帮浦机构3的结构。为方便说明,以下只针对两实施例不同处进行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帮浦机构3包括一个导热板31、多个片间隔突设于该导热板31顶面的散热鳍片32、一个覆盖散热鳍片32地盖设于该导热板31上的盖体状座体37、二个间隔设置于该座体37顶面且呈开口左、右相背的U字型的架高件38、一个独立跨设于架高件38顶面的中空帮浦33、一个突设于该座体37侧面的排出管35、一个突设于帮浦33侧面的接收管34,及一个连通于帮浦33与座体37间的导流管39,且该导热板31、座体37、帮浦33与倒流管39相配合界定出该可供冷却液流经的水室30。
其中,突设于该帮浦33上的接收管34是与散热机构4的相对较高的导水管43连通组接,而突设于该座体37上的排出管35是与散热机构4的相对较低的导水管43连通组接。借由帮浦机构3的上述构件与该散热机构4的连通组接设计,同样可构成一个封闭的冷却液循环回路。且利用该帮浦33与该座体37分离的设计,使用者可依所需的散热需求,采用适合的导热板31、座体37与帮浦33,而可使散热装置具有更好的应用性。实施时,架高件38并非必要,可直接将该帮浦33组装固定于该座体37顶面。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四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不同处在于:该帮浦机构3、散热机构4与风扇5的组接方式。为方便说明,以下只针对两实施例不同处进行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帮浦机构3还包括二个左、右间隔地设置于该帮浦33顶面且开口左、右相背的U字型架高件38,该接收管34与排出管35是分别与该水室30连通地突设于该帮浦33的两相反侧。该散热机构4的水箱41的箱体411是以左、右间隔且前后延伸的方式,分别水平组装固定于架高件38顶面,并使导水管43分别连通插装于套接管36中,分别和该接收管34与排出管35连通构成一个循环回路。该风扇5是跨设于箱体411顶侧,而可产生流向该散热机构4的散热管42与散热鳍板44的气流。
实施时,也可将该风扇5水平跨接于架高件38上,然后将该散热机构4水平设置于该风扇5上方。另外,该架高件38、导水管43、接收管34、排出管35与套接管36都非必要,可直接将该散热机构4的水箱41水平设置于该帮浦33顶面,并于该帮浦33与箱体411上开设连通所需槽室与水室30的穿孔(图未示)。但是实施时,不以上述组接型态为限。
由于本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动作方式与该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不再重述。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五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不同处在于:该散热机构4与风扇5的设置方式。为方便说明,以下只针对本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不同处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该帮浦机构3还具有另外二个左、右间隔设置于该帮浦33顶面的架高件38,该散热机构4的水箱41的箱体411便是水平固设于架高件38顶面。
其中,突设于该帮浦33上的排出管35与突设于该座体37上的接收管34,是分别与散热机构4的导水管43连通组接,而构成一个封闭的冷却液循环回路。由于本实施例的作动方式与第三实施例相同,因此不再详述。
综观上述,借由散热机构4的水箱41结构,与连通于槽室401-404间的散热管42的组接设计,使得排出水室30的冷却液可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逐渐降温,进而使流回水室30的冷却液温度恒比原本位于水室30中的冷却液低。再加上散热管42的扁平状设计与固接于散热管42两相反侧面的散热鳍板45的设计,可大幅提高该散热装置的散热面积。并可透过该风扇5产生的气流设计,加速将该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散除,而确实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另外,透过不同散热机构4数量,及将散热机构4与风扇5直立设置于帮浦机构3上方的设计,可使该散热装置的降温效率达到加乘的功效。所以的确非常实用与进步。

Claims (17)

1.一种散热装置,适用与一个发热元件组接,所述散热装置包含一个用以和所述发热元件组接且可将冷却液吸入与排出的中空帮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含至少一个与所述帮浦机构连通地设置于所述帮浦机构上方的散热机构,及一个组装于所述帮浦机构上方且可产生流向所述散热机构的气流的风扇,且所述散热机构与所述帮浦机构相配合构成一个用以供冷却液流动的封闭循环回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帮浦机构包括一片与发热元件组接的导热板,及一个组装于所述导热板顶面并与所述导热板相配合界定出一个用以容置冷却液的水室的帮浦,所述散热机构便是与所述水室连通构成一个用以供冷却液流动的封闭循环回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帮浦机构包括一片与所述发热元件组接的导热板、一个设置于所述导热板上的座体、一个设置于所述座体上方的中空帮浦,及一个连通于座体和帮浦间的导流管,且所述导热板、座体、帮浦与导流管相配合界定出一个可供冷却液流过的水室,且所述水室与所述散热机构连通构成一个用以供冷却液流动的封闭循环回路。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包括二个间隔设置于帮浦上方的水箱、多个连通于水箱间而可供冷却液于水箱间流动的中空散热管,及二个分别连通水箱与水室的导水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水箱分别具有一个中空箱体,及一片突设于所述箱体内壁面并与箱体相配合界定出相间隔的二槽室的隔板,散热管便是分别连通设置于相间隔水箱的槽室间,而导水管是分别连通于水箱的一个槽室与所述水室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水箱是上、下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帮浦上方,而散热管是上下延伸地间隔设置于水箱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是设置于所述散热机构旁侧。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的水箱是左、右间隔地水平设置于所述帮浦上方,散热管是左右延伸地连通设置水箱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帮浦机构还包括至少二个间隔设置于所述帮浦顶面的架高件,而水箱是相间隔地水平设置于架高件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是跨设于水箱上方。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散热管是分别呈水平延伸的直立扁平管状。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还包括多个分别弯折固接于散热管间的散热鳍板。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帮浦机构还包括一片突设于所述导热板顶面且位于所述水室内的散热鳍片。
1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二个散热机构,且所述散热装置还包含一个连通于散热机构间而可供冷却液于散热机构间流动的连通管。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散热机构包括二个间隔设置于帮浦上方的水箱、多个连通设置于水箱间而可供冷却液于水箱间流动的散热管,及一个连通于其中一水箱与所述水室连通的导水管,所述连通管便是连通于散热机构的另一水箱间。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散热机构是左、右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帮浦上方,且每一散热机构的水箱是上、下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帮浦上方,而散热管是间隔平行地直立设置水箱间。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扇是直立设置于两散热机构间而可产生流向两散热机构的气流。
CN 200520144591 2005-12-09 2005-12-09 散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6498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144591 CN2864987Y (zh) 2005-12-09 2005-12-09 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144591 CN2864987Y (zh) 2005-12-09 2005-12-09 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64987Y true CN2864987Y (zh) 2007-01-31

Family

ID=37677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2014459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64987Y (zh) 2005-12-09 2005-12-09 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864987Y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0384A (zh) * 2013-04-25 2013-08-2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控制器冷却结构
CN103269573A (zh) * 2013-06-05 2013-08-28 张剑锋 均温超导散热器
CN106681457A (zh) * 2016-12-06 2017-05-17 江西鑫田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cpu冷却用铜制散热器
CN109254640A (zh) * 2018-11-28 2019-01-22 北京市九州风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悬浮式水冷散热装置
CN111386008A (zh) * 2018-12-28 2020-07-07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
CN113518535A (zh) * 2020-03-27 2021-10-19 春鸿电子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液冷排模块
DE102021123697A1 (de) 2021-06-09 2022-12-15 Kuan Ding Industrial Co., Ltd. Wasserkühlsystem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0384A (zh) * 2013-04-25 2013-08-2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控制器冷却结构
CN103260384B (zh) * 2013-04-25 2015-10-28 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控制器冷却结构
CN103269573A (zh) * 2013-06-05 2013-08-28 张剑锋 均温超导散热器
CN106681457A (zh) * 2016-12-06 2017-05-17 江西鑫田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cpu冷却用铜制散热器
CN109254640A (zh) * 2018-11-28 2019-01-22 北京市九州风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悬浮式水冷散热装置
CN111386008A (zh) * 2018-12-28 2020-07-07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
CN113518535A (zh) * 2020-03-27 2021-10-19 春鸿电子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液冷排模块
DE102021123697A1 (de) 2021-06-09 2022-12-15 Kuan Ding Industrial Co., Ltd. Wasserkühlsyste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64987Y (zh) 散热装置
EP1383369B1 (en) Thermosiphon for electronics cooling with high performance boiling and condensing surfaces
CN1179187C (zh) 板式热管及采用热管的冷却装置
CN1066577C (zh) 热管式冷却器
US6966359B1 (en) Radiator plate rapid cooling apparatus
CN1826045A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
CN101917835A (zh) 电动汽车控制器大功率模块冷却结构
US20070124934A1 (en) Water Block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320357A (zh) 对其内容纳有发热元件的箱体进行冷却的装置及其冷却方法
CN1479855A (zh) 冷却器、电子装置及制造冷却器的方法
CN108268110A (zh) 一种计算机辅助散热装置
JP5760796B2 (ja) 冷却ユニット
CN1641868A (zh) 发热电子元件的热管散热器
CN105914311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箱
CN206834289U (zh) 一种动力电池组的散热装置
CN2869741Y (zh) 扁平热管散热器
CN202329315U (zh) 低压环路式热虹吸散热装置
CN2708502Y (zh) 发热电子元件的分体集成热管散热器
CN206270862U (zh) 一种计算机散热结构
CN2671129Y (zh) 发热电子元件的热管散热器
CN206788730U (zh) 一种计算机散热机箱
CN201160359Y (zh) 直肋热扩展强化结构微细尺度复合相变取热装置
EP4210444A1 (en) Device heat dissipation method and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CN202713879U (zh) 电动汽车控制器大功率模块冷却结构
CN1819754A (zh) 扁平热管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