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54640A - 悬浮式水冷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悬浮式水冷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254640A CN109254640A CN201811431065.6A CN201811431065A CN109254640A CN 109254640 A CN109254640 A CN 109254640A CN 201811431065 A CN201811431065 A CN 201811431065A CN 109254640 A CN109254640 A CN 10925464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casing
- component
- pump chamber
- cooling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5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102000010637 Aquaporins Human genes 0.000 claims 1
- 108010063290 Aquaporins Proteins 0.000 claims 1
- 108091006146 Channels Protein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00 visualiz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JEGUKCSWCFPDGT-UHFFFAOYSA-N h2o hydrate Chemical compound O.O JEGUKCSWCFPDG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2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20
- G06F2200/201—Cooling arrangements using cooling flu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浮式水冷散热装置,包括:上组件,上组件包括上壳和上壳盖,上壳和上壳盖构成第一封闭区域,第一封闭区域内设置有水泵腔和马达腔,马达腔位于水泵腔的下方,其中,水泵腔内置有叶轮,马达腔内置有马达;下组件,下组件包括下壳、下壳盖和散热铜底,下壳与散热铜底之间形成热交换腔;立柱,立柱的两端分别连接上组件和下组件,以将上组件支撑在下组件的上方,并使得上组件与下组件形成分离式结构;以及上水管和回水管,上水管和回水管的两端分别插入到上组件和下组件内,以连通水泵腔与热交换腔。本发明的悬浮式水冷散热装置散热效果好、零部件少、可视化高、便于维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用于计算机内部零件散热的散热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悬浮式水冷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性能也随之飞速提高。性能的提高同时也伴随着计算机内部零件发热量的增加,这对计算机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通常,用于计算机内部零件散热的水冷散热器为整体式全封闭构造,马达与底部热交换腔之间的距离较近,工作中马达产生的热量会不断传递到热交换腔,从而影响CPU的散热效率,造成散热效果不佳,故障率较高。而且散热装置不能直观观察冷液流道状态,在马达故障水泵停转时,不能直观迅速地发现故障,进而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浮式水冷散热装置,其能够提高装置的散热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悬浮式水冷散热装置,包括:上组件,上组件包括上壳和上壳盖,上壳和上壳盖构成第一封闭区域,第一封闭区域内设置有水泵腔和马达腔,马达腔位于水泵腔的下方,其中,水泵腔内置有叶轮,马达腔内置有马达;下组件,下组件包括下壳、下壳盖和散热铜底,下壳与散热铜底之间形成热交换腔;立柱,立柱的两端分别连接上组件和下组件,以将上组件支撑在下组件的上方,并使得上组件与下组件形成分离式结构;以及上水管和回水管,上水管和回水管的两端分别插入到上组件和下组件内,以连通水泵腔与热交换腔。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壳盖包括上壳上盖和上壳下盖,上壳和上壳下盖之间形成马达腔,上壳和上壳上盖之间形成水泵腔,水泵腔内置有泵腔隔板,泵腔隔板将水泵腔分隔成泵室上腔与泵室下腔,其中,泵室上腔用于提供冷却液流动通道,泵室下腔内置有叶轮,并用于提供叶轮的工作空间。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热交换腔内置有分流板,分流板上分布有多条分流板流道,多条分流板流道包括位于中间的第一分流板流道和位于两侧的第二分流板流道和第三分流板流道。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下壳底侧设置有凹槽,凹槽内置有冷却液进水通道、冷却液出水通道和冷却液汇水流道,冷却液进水通道、冷却液出水通道和冷却液汇水流道由分流板隔离密封。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下壳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进水水嘴和出水水嘴,下壳、下壳盖、散热铜底、进水水嘴和出水水嘴构成第二封闭区域。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下壳中心线两侧分别设置有下壳上水口和下壳回水口,冷却液进水通道与进水水嘴连通,冷却液出水通道与出水水嘴连通,并且上壳中心线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壳上水口和上壳回水口,上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下壳上水口和上壳上水口,回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下壳回水口和上壳回水口。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水管的两端分别装有水管密封套,并插入下壳上水口和上壳上水口的凹槽内,回水管的两端分别装有水管密封套,并分别插入下壳回水口及上壳回水口的凹槽内。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水管和回水管对称布置,且上水管和回水管均采用透明玻璃管。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叶轮居中布置于上壳中,并且叶轮的进水方向由上向下垂直进入。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下壳的凹槽内置有铜底密封圈,散热铜底能够压紧铜底密封圈,以使得热交换腔内的冷却液与外界隔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发明的悬浮式水冷散热装置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的悬浮式水冷散热装置的上组件和下组件的分离悬浮式结构布置,使得马达腔远离热交换腔,从而显著提高了装置的散热效率,降低了故障率;上水管和回水管的布置提高了装置的可视化,能够实时观察冷液流道状态,快速发现故障,维护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悬浮式水冷散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悬浮式水冷散热装置的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悬浮式水冷散热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悬浮式水冷散热装置的左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悬浮式水冷散热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图5沿K-K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悬浮式水冷散热装置的热交换腔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悬浮式水冷散热装置的水泵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悬浮式水冷散热装置的水泵腔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上壳,2-下壳,3-立柱,4-上水管,5-回水管,6-进水水嘴,7-出水水嘴,8-下壳盖,9-散热铜底,10-叶轮,11-马达,12-上壳上盖,13-上壳下盖,14-泵腔隔板,15-上壳密封圈,16-分流板,17-下壳上水口,18-下壳回水口,19-上壳上水口,20-上壳回水口,21-水管密封套,22-铜底散热片,23-铜底密封圈,A水泵腔,A1-泵室上腔,A2-泵室下腔,B-马达腔,C-热交换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图1至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悬浮式水冷散热装置,包括:上组件、下组件、立柱3、上水管4和回水管5,其中,上组件包括上壳1和上壳盖,上壳1和上壳盖构成第一封闭区域,第一封闭区域内设置有水泵腔A和马达腔B,马达腔B位于水泵腔A的下方,其中,水泵腔A内置有叶轮10,马达腔B内置有马达11。下组件包括下壳2、下壳盖8和散热铜底9,下壳2与散热铜底9之间形成热交换腔C。立柱3的两端分别连接上组件和下组件,以将上组件支撑在下组件的上方,并使得上组件与下组件形成分离悬浮式结构。上水管4和回水管5的两端分别插入到上组件和下组件内,以连通水泵腔A与热交换腔C。
上述方案中,下壳2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进水水嘴6和出水水嘴7,下壳2、下壳盖、散热铜底9、进水水嘴6和出水水嘴7构成第二封闭区域。
如图8-9所示,上壳盖包括上壳上盖12和上壳下盖13,上壳1和上壳下盖13之间形成马达腔B,上壳1和上壳上盖12之间形成水泵腔A,水泵腔A内置有泵腔隔板14,泵腔隔板14将水泵腔A分隔成泵室上腔A1与泵室下腔A2,其中,泵室上腔A1用于提供冷却液流动通道,泵室下腔A2内置有叶轮,并用于提供叶轮的工作空间。上壳1上端面的凹槽内还设置有上壳密封圈15,上壳上盖12能够压紧上壳密封圈15,以将冷却液与外界隔离。
如图7所示,热交换腔内置有分流板16,分流板16上分布有多条分流板流道,多条分流板流道包括位于中间的第一分流板流道161和位于两侧的第二分流板流道162和第三分流板流道163。下壳2底侧设置有凹槽,凹槽内置有冷却液进水通道164、冷却液出水通道165和冷却液汇水流道166,冷却液进水通道164、冷却液出水通道165和冷却液汇水流道166由分流板16隔离密封。
如图6至图9所示,下壳中心线两侧分别设置有下壳上水口17和下壳回水口18,冷却液进水通道164与进水水嘴6连通,冷却液出水通道165与出水水嘴7连通,并且上壳中心线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壳上水口19和上壳回水口20,上水管4的两端分别连接下壳上水口17和上壳上水口19,回水管5的两端分别连接下壳回水口18和上壳回水口20。优选地,上水管4的两端分别装有水管密封套21,并插入下壳上水口17和上壳上水口19的凹槽内,回水管的两端分别装有水管密封套21,并分别插入下壳回水18口及上壳回水口20的凹槽内。叶轮10居中布置于上壳1中,并且叶轮10的进水方向由上向下垂直进入。具体地,水冷散热器冷却液由进水水嘴6流入,经过冷却液进水通道164、分流板流道161流入散热铜底9上的铜底散热片22并与计算机CPU进行热交换,带走热量后分别由第二分流板流道162及第三分流板流道163汇入冷却液汇流流道166,经下壳上水口17、上水管4、上壳上水口19进入泵室上腔A1。再经过泵腔隔板14进入泵室下腔A2,冷却液在叶轮10增压后进入上壳回水口20、回水管5、下壳回水口18、冷却液出水流道165,最终由出水水嘴7流出。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水管和回水管对称布置,且上水管和回水管均采用透明玻璃管,通过采用玻璃管可直观地观察冷液流道状态,在马达故障水泵停转时,能直观发现问题,从而快速排除故障。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下壳的凹槽内置有铜底密封圈23,散热铜底9能够压紧铜底密封圈23,以使得热交换腔内的冷却液与外界隔离。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悬浮式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式水冷散热装置包括:
上组件,所述上组件包括上壳和上壳盖,所述上壳和上壳盖构成第一封闭区域,所述第一封闭区域内设置有水泵腔和马达腔,所述马达腔位于所述水泵腔的下方,其中,所述水泵腔内置有叶轮,所述马达腔内置有马达;
下组件,所述下组件包括下壳、下壳盖和散热铜底,所述下壳与所述散热铜底之间形成热交换腔;
立柱,所述立柱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组件和所述下组件,以将所述上组件支撑在所述下组件的上方,并使得所述上组件与所述下组件形成分离式结构;以及
上水管和回水管,所述上水管和所述回水管的两端分别插入到所述上组件和所述下组件内,以连通所述水泵腔与所述热交换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式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盖包括上壳上盖和上壳下盖,所述上壳和所述上壳下盖之间形成所述马达腔,所述上壳和所述上壳上盖之间形成所述水泵腔,所述水泵腔内置有泵腔隔板,所述泵腔隔板将所述水泵腔分隔成泵室上腔与泵室下腔,其中,所述泵室上腔用于提供冷却液流动通道,所述泵室下腔内置有所述叶轮,并用于提供所述叶轮的工作空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式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腔内置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上分布有多条分流板流道,所述多条分流板流道包括位于中间的第一分流板流道和位于两侧的第二分流板流道和第三分流板流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浮式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底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置有冷却液进水通道、冷却液出水通道和冷却液汇水流道,所述冷却液进水通道、冷却液出水通道和冷却液汇水流道由所述分流板隔离密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浮式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进水水嘴和出水水嘴,所述下壳、下壳盖、散热铜底、进水水嘴和出水水嘴构成第二封闭区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浮式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中心线两侧分别设置有下壳上水口和下壳回水口,所述冷却液进水通道与所述进水水嘴连通,所述冷却液出水通道与所述出水水嘴连通,并且所述上壳中心线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壳上水口和上壳回水口,所述上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下壳上水口和所述上壳上水口,所述回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下壳回水口和所述上壳回水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浮式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管的两端分别装有水管密封套,并插入所述下壳上水口和上壳上水口的凹槽内,所述回水管的两端分别装有水管密封套,并分别插入所述下壳回水口及上壳回水口的凹槽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浮式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管和所述回水管对称布置,且所述上水管和所述回水管均采用透明玻璃管。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式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居中布置于所述上壳中,并且所述叶轮的进水方向由上向下垂直进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式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的凹槽内置有铜底密封圈,所述散热铜底能够压紧所述铜底密封圈,以使得所述热交换腔内的冷却液与外界隔离。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31065.6A CN109254640A (zh) | 2018-11-28 | 2018-11-28 | 悬浮式水冷散热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31065.6A CN109254640A (zh) | 2018-11-28 | 2018-11-28 | 悬浮式水冷散热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54640A true CN109254640A (zh) | 2019-01-22 |
Family
ID=65042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431065.6A Pending CN109254640A (zh) | 2018-11-28 | 2018-11-28 | 悬浮式水冷散热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254640A (zh)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013376A (ja) * | 2004-06-29 | 2006-01-12 | Toshiba Corp | 放熱器、冷却装置および冷却装置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
CN2864987Y (zh) * | 2005-12-09 | 2007-01-31 | 万在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散热装置 |
CN101001514A (zh) * | 2006-01-12 | 2007-07-18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液冷式散热装置及散热单元 |
CN205657965U (zh) * | 2016-03-23 | 2016-10-19 | 东莞永腾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 液冷式散热系统及其泵 |
CN106774740A (zh) * | 2016-12-20 | 2017-05-31 | 深圳市迅凌科技有限公司 | 板式水冷显卡散热器 |
CN206819276U (zh) * | 2017-06-23 | 2017-12-29 | 深圳市七彩虹禹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水冷风冷一体式显卡散热装置 |
CN207820438U (zh) * | 2017-05-26 | 2018-09-04 | 冠鼎科技有限公司 | 水冷式散热装置 |
CN207882840U (zh) * | 2018-02-07 | 2018-09-18 | 北京市九州风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计算机内部零件散热的水冷散热器的水冷头 |
CN108733183A (zh) * | 2018-06-25 | 2018-11-02 | 北京市九州风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计算机内部零件散热的水冷散热器的水冷头 |
CN208873107U (zh) * | 2018-11-28 | 2019-05-17 | 北京市九州风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悬浮式水冷散热装置 |
-
2018
- 2018-11-28 CN CN201811431065.6A patent/CN10925464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013376A (ja) * | 2004-06-29 | 2006-01-12 | Toshiba Corp | 放熱器、冷却装置および冷却装置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
CN2864987Y (zh) * | 2005-12-09 | 2007-01-31 | 万在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散热装置 |
CN101001514A (zh) * | 2006-01-12 | 2007-07-18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液冷式散热装置及散热单元 |
CN205657965U (zh) * | 2016-03-23 | 2016-10-19 | 东莞永腾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 液冷式散热系统及其泵 |
CN106774740A (zh) * | 2016-12-20 | 2017-05-31 | 深圳市迅凌科技有限公司 | 板式水冷显卡散热器 |
CN207820438U (zh) * | 2017-05-26 | 2018-09-04 | 冠鼎科技有限公司 | 水冷式散热装置 |
CN206819276U (zh) * | 2017-06-23 | 2017-12-29 | 深圳市七彩虹禹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水冷风冷一体式显卡散热装置 |
CN207882840U (zh) * | 2018-02-07 | 2018-09-18 | 北京市九州风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计算机内部零件散热的水冷散热器的水冷头 |
CN108733183A (zh) * | 2018-06-25 | 2018-11-02 | 北京市九州风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计算机内部零件散热的水冷散热器的水冷头 |
CN208873107U (zh) * | 2018-11-28 | 2019-05-17 | 北京市九州风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悬浮式水冷散热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450568B (zh) | 一种动力电池包热管理系统 | |
CN207882840U (zh) | 用于计算机内部零件散热的水冷散热器的水冷头 | |
CN108733183A (zh) | 用于计算机内部零件散热的水冷散热器的水冷头 | |
CN103851039A (zh) | 液压油水冷却器 | |
CN108766946A (zh) | 液冷散热装置及电机控制器 | |
CN107256075A (zh) | 带内存散热片的钎焊式cpu液冷散热器 | |
CN208873107U (zh) | 悬浮式水冷散热装置 | |
CN105374767B (zh) | 一种高性能微槽道散热结构 | |
CN108121424A (zh) | 用于计算机内部零件散热的水冷散热器的水冷头 | |
CN109862763A (zh) | 一种海水直通型散热器模块 | |
CN109254640A (zh) | 悬浮式水冷散热装置 | |
CN104036966A (zh) | 水冷超级电容模组及其箱体和车辆 | |
CN103117626A (zh) | 空空冷却器 | |
CN106870112A (zh) | 发动机散热器 | |
CN208298111U (zh) | 用于计算机内部零件散热的水冷散热器的水冷头 | |
CN207897305U (zh) | 水冷模块 | |
CN206734493U (zh) | 水冷摩托车多用途挡风板 | |
CN107630744B (zh) | 汽车散热器和汽车 | |
CN210246484U (zh) | 一种新型带扰流结构的水冷电机壳 | |
CN208256392U (zh) | 一种晶闸管与阻尼电阻散热机构 | |
CN2900824Y (zh) | 水冷发动机汽缸盖 | |
CN113394182A (zh) | 一种吸热性能好的水冷散热器 | |
CN205654422U (zh) | 汽车上的散热器 | |
CN106714511A (zh) | 新型水冷散热器 | |
CN106535573A (zh) | 水冷散热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Zhang Qiuchen Inventor after: Yu Haibo Inventor before: Zhang Qiuche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