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58237Y - 挟模机构的侧向开启构造 - Google Patents

挟模机构的侧向开启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58237Y
CN2858237Y CN 200520119048 CN200520119048U CN2858237Y CN 2858237 Y CN2858237 Y CN 2858237Y CN 200520119048 CN200520119048 CN 200520119048 CN 200520119048 U CN200520119048 U CN 200520119048U CN 2858237 Y CN2858237 Y CN 285823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pivot
model section
backform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2011904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法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52011904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85823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5823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5823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一种挟模机构的侧向开启构造,包含有:一机座,具有一载部,一顶部位于该载部上侧端面上方,一立部,桥接于该载部与该顶部之间;一底模部,滑设于该载部上侧端面上;一动力件,用以驱动该底模部于一移出及移入位置间往复位移;一枢部,设于该底模部上,具有一枢轴;一顶模部,以一端与该枢轴枢接;一拘部,长度小于该底模部于各该移出、移入位置间的位移行程距离,并以长轴一端与该顶模的另端对应相接;该枢部具有至少一本体,至少一长条状枢孔贯设于该本体上,并使该枢轴滑设于该枢孔中,当位于阖模位置上时,该顶模部以其底侧端面贴接于该底模部的顶侧端面上,而当位于开模位置上时,该顶模部的底侧端面则与该底模部的顶侧端面平行且相隔开来。

Description

挟模机构的侧向开启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开阖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挟模机构的侧向开启构造。
背景技术
习知技术中,在台湾第093219347号新型专利前案中揭露有一种提供模具侧滑开启的滑模开关结构,具体而言,其于模具机座侧方设置一独立的开关组件,藉以于模具受力侧移的同时,使上模片与开关组件间勾卡相接,用以限制上模片的侧向水平运动,以使之向上枢转,以达其所欲达成的开模效果。
惟,创作人认为该新型专利前案中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尚非完善,致所能达成的模具开启程度受到限制,无法提供操作人员较大的操作空间,究其原因,即其上模片藉以向上枢转的枢轴固设于下模片上,如此一来,上模片的一端即被限制于原处的水平面上,而无法产生较大范围的枢转空间变化,即使其开关组件进一步设成可调形式,其可经调整者仅配合模具的厚度改变,对于开启的角度则未因其可调而产生变化,自无法使模具的开启具有较大开放空间的效果,而有碍于操作人员的操作。
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挟模机构的侧向开启构造,其可使模具经开启后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以利于操作人员的作业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挟模机构的侧向开启构造,其具有构件精简的组成。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挟模机构的侧向开启构造,包含有:
一机座,具有一载部,一顶部,位于该载部上侧端面上方,一立部,桥接于该载部与该顶部之间;
一滑设于该载部上侧端面上并可于一移出及移入位置间滑移动作的底模部;
一驱动该底模部于该移出及移入位置间往复位移动作的动力件;
一设于该底模部上并具有一枢轴的枢部;
一设于该机座上并以一端与该枢轴枢接而得以之为轴于一上转及平置位置间枢转动作的顶模部;
一长度小于该底模部于各该移出、移入位置间的位移行程距离,并以长轴一端与该顶模的另端对应相接,用以使该顶模部于各该上转及平置位置间枢转动作的拘部;
其特征在于:该枢部具有至少一使该枢轴滑设于该枢孔中而得于该枢孔的长度范围内上下滑移动作,形成该顶模部与该底模部彼此间得于一阖模及一开模位置间动作,当位于该阖模位置上时,该顶模部以其底侧端面贴接于该底模部的顶侧端面上,而当位于该开模位置上时,该顶模部的底侧端面则与该底模部的顶侧端面平行且相隔开来的本体及至少一贯设于该本体上的长条状枢孔。
其中,该本体的设置数量为二,分别为长板状而彼此相隔开来并以长轴一端固接于该底模部上,该枢孔的设置数量亦为二,同轴地分别贯穿对应本体的两侧板面,并沿该本体的长轴延伸成条孔状;而该枢轴则桥接于该两本体间并以轴向两端分别穿伸于对应的枢孔中。
其中,各该枢孔的长轴与该载部上侧端面垂直。
其中,该拘部以长轴两端分别以一枢轴枢接于该顶部与该顶模部另端上。
其中,该拘部具有一预定长度的拘条,一条状拘孔沿该拘条的长轴延伸并贯穿其长轴两侧端面,并使该拘孔与固设于顶部上的枢轴同轴穿套滑接。
其中,该机座更包含有两撑条,彼此平行地分别固接于该立部上,而抵接于该顶模部底侧端面的两侧对应侧缘上,用以顶抵定位该顶模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使各该顶、底模于不同水平面上被横移出该机座外的构造,当其于机座的侧方被掀转开后,各该顶、底模部间相隔的空间即得以被适当地扩大,而得提供较大的操作空间,改进习用技术的不足。
以下,兹举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显示各该顶、底模部彼此贴接的阖模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显示各该顶、底模部彼此相互分开的开模状态,其中,该底模部系位于该移入位置上。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显示各该顶、底模部彼此分开的开模状态,其中,该底模部自该移入位置往该移出位置移动。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显示各该顶、底模部彼此分开的开模状态,其中,该顶模部则位于该上转位置上。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以另一角度显示与图5相同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各图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提供挟模机构的侧向开启构造10,其由一机座20、一底模部30、一动力件40、一枢部50、一顶模部60以及一拘部70所组成。
该机座20具有一水平设置的板状载部21,一水平设置的板状顶部22则位于该载部21上方适当高度位置上,一由两侧板231、232组成的立部23分别桥接于该载部21与该顶部22间,用以形成一可供容纳模具于其中的框架结构,两平行滑轨24固设于该载部21的上侧端面上,两撑条25则分别固接于该两侧板231、232相向端面的适当高度位置上,而与各该滑轨24平行对应。
该底模部30概呈矩形板状,而以短轴两端滑接于该两滑轨24上的方式,置设于该载部21的上侧端面上,并可沿各该滑轨24所导引的方向而得于一移出及一移入位置间往复滑移动作。
一动力件40以流体压力为动力的压力缸件,而固设于该载部21上,并以出力轴端与该底模部30长轴一端相接,以之驱动该底模部30于该移出及该移入位置间滑移动作。
该枢部50具有两彼此平行的长板状本体51,彼此相隔开来而以长轴一端垂直固接于该底模部30长轴一端的上侧端面上,两枢孔52则分别贯穿一对应本体51的两侧板面,且沿各该本体51的长轴延伸而成长条状孔,一枢轴53桥接于该两本体51间,并以轴向两端分别穿伸滑接各该枢孔52中,端末并各自与一对应的撑条25相对应。
该顶模部60概呈矩形板状,并与该底模部30平行相向对应,而以长轴一端的条状延伸体61伸置于该两本体51间,且与该枢轴固接,用以使该顶模部60与该底模部30彼此间得于各该枢孔52的长度限制范围内于一开模及一阖模位置间上下滑移动作,当位于该阖模位置上时,使该顶模部60上所具有的上模片与该底模部30上所具有的下模片(图上未示)彼此相向对应贴接,而当位于该开模位置上时,则令各该顶、底模60、30彼此相隔开,而得令各该上、下模片的相向端面彼此相隔适当的距离。
该拘部70具有一长条状拘条71,一拘孔72贯穿该拘条71的两侧端面,并沿该拘条71的长轴延伸一小于该底模部30于各该移出、移入位置间的位移行程距离的长度,一第一枢轴73穿设枢接于该拘条71长轴一端与该顶模部60长轴另端上,一第二枢轴74则穿伸于该拘孔72并枢接于该顶部22上。
藉由上述构件的组成,该挟模机构的侧向开启构造10可使开启模具后的可供操作的空间大于习知技术所能达成,以利于操作,兹即配合附图就其动作的相关状态再予详细说明。
亦即,请参阅图2所示,当各该顶、底模部60、30于阖模状态下时,使各该顶、底模部60、30适当地容置于该载部21与该顶部22间,以得由习知的挟模技术对其进行挟模动作,以提供适当的阖模力。
再如图3所示,当拟进行开模作业时,使该底模部30向下位移,在此同时,该顶模部60虽因失去该底模部30的支撑而同步向下位移,但藉由各该撑条25的拘束定位,得使该顶模部60的下移动作止于各该撑条25的上侧端面,如此一来,该底模部30所继续进行的下移动作,其位移距离大小即为该底模部30与该顶模部60间相隔距离的大小,换言之,此际各该顶、底模部60、30间即已于垂直方向上相互分离。
续如图4所示,该动力件40提供动力驱动该底模部30自该移入位置往外水平到该移出位置位移上,于此同时,该顶模部60亦随之同步往外移出该机座20框架范围外,惟,因受限于该拘孔72长度的限制,该顶模部60在该底模部30继续平移的同时,即改变位移的方向而向上进行枢转动作,该底模部30位于该移出位置时,该顶模部60亦同步地自该平置位置转动至该转出位置上,此即如图5、图6所示。
因此,透过使各该顶、底模60、30于不同水平面上被横移出该机座20外的构造,当其于机座20的侧方被掀转开后,各该顶、底模部60、30间相隔的空间即得以被适当地扩大,而得提供较大的操作空间,以改进习用技术的不足,显属已具有新颖性及进步性的创作,当属法所称的新型。

Claims (6)

1、一种挟模机构的侧向开启构造,包含有:
一机座,具有一载部,一顶部,位于该载部上侧端面上方,一立部,桥接于该载部与该顶部之间;
一滑设于该载部上侧端面上并可于一移出及移入位置间滑移动作的底模部;
一驱动该底模部于该移出及移入位置间往复位移动作的动力件;
一设于该底模部上并具有一枢轴的枢部;
一设于该机座上并以一端与该枢轴枢接而得以之为轴于一上转及平置位置间枢转动作的顶模部;
一长度小于该底模部于各该移出、移入位置间的位移行程距离,并以长轴一端与该顶模的另端对应相接,用以使该顶模部于各该上转及平置位置间枢转动作的拘部;
其特征在于:该枢部具有至少一使该枢轴滑设于该枢孔中而得于该枢孔的长度范围内上下滑移动作,形成该顶模部与该底模部彼此间得于一阖模及一开模位置间动作,当位于该阖模位置上时,该顶模部以其底侧端面贴接于该底模部的顶侧端面上,而当位于该开模位置上时,该顶模部的底侧端面则与该底模部的顶侧端面平行且相隔开来的本体及至少一贯设于该本体上的长条状枢孔。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挟模机构的侧向开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设置数量为二,分别为长板状而彼此相隔开来并以长轴一端固接于该底模部上,该枢孔的设置数量亦为二,同轴地分别贯穿对应本体的两侧板面,并沿该本体的长轴延伸成条孔状;而该枢轴则桥接于该两本体间并以轴向两端分别穿伸于对应的枢孔中。
3、依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挟模机构的侧向开启构造,其特征在于:各该枢孔的长轴与该载部上侧端面垂直。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挟模机构的侧向开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拘部以长轴两端分别以一枢轴枢接于该顶部与该顶模部另端上。
5、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挟模机构的侧向开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拘部具有一预定长度的拘条,一条状拘孔沿该拘条的长轴延伸并贯穿其长轴两侧端面,并使该拘孔与固设于顶部上的枢轴同轴穿套滑接。
6、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挟模机构的侧向开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机座更包含有两撑条,彼此平行地分别固接于该立部上,而抵接于该顶模部底侧端面的两侧对应侧缘上,用以顶抵定位该顶模部。
CN 200520119048 2005-09-16 2005-09-16 挟模机构的侧向开启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5823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119048 CN2858237Y (zh) 2005-09-16 2005-09-16 挟模机构的侧向开启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119048 CN2858237Y (zh) 2005-09-16 2005-09-16 挟模机构的侧向开启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58237Y true CN2858237Y (zh) 2007-01-17

Family

ID=37611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2011904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58237Y (zh) 2005-09-16 2005-09-16 挟模机构的侧向开启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858237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3756B (zh) * 2008-02-22 2010-12-15 陈法胜 摇臂式开模装置
CN101269530B (zh) * 2007-03-23 2011-05-18 陈法胜 胚料模制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9530B (zh) * 2007-03-23 2011-05-18 陈法胜 胚料模制装置
CN101513756B (zh) * 2008-02-22 2010-12-15 陈法胜 摇臂式开模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58237Y (zh) 挟模机构的侧向开启构造
CN2836165Y (zh) 光盘片的定位机构
CN213857809U (zh) 具有定位机构的汽车踏板用固定工装
CN2820857Y (zh) 玻璃板弯曲成型模具
CN2772311Y (zh) 抽拉式伸缩桌
CN215486945U (zh) 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产品加工的双倍行程移动结构
JPH06320224A (ja) ヘミング装置
CN200948663Y (zh) 大工作容积的塑料容器成型机合模机构
CN212432030U (zh) 一种注塑模具表面平整度检验装置
CN112537643A (zh) 一种t形货物中转用的夹取装置
CN216888983U (zh) 一种用于轮胎的内撑式夹取装置
CN214243650U (zh) 一种平台升降机构
CN215711483U (zh) 一种新型汽车制造举升旋转装置
CN2868635Y (zh) 具中模翻板装置的橡胶加硫机
CN217369878U (zh) 一种钣金折弯装置
CN220008338U (zh) 一种石墨烯导电膜冲压装置
CN212525779U (zh) 一种建筑施工钢筋折弯装置
CN218476207U (zh) 一种稳定的异形结构金属加工装置
CN217625772U (zh) 一种线性转运机构
CN2797000Y (zh) 上模座组定位机构的改进结构
CN2637021Y (zh) 自动咬边机的咬边成型机构
CN213562621U (zh) 一种用于曲面玻璃加工的机械手的安装固定装置
CN200942590Y (zh) 塑料容器成型机的合模机构
CN216154937U (zh) 一种自动散片分片结构
CN220197840U (zh) 一种热收缩膜裁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