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24456Y - 图像读取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24456Y
CN2824456Y CNU2005200024854U CN200520002485U CN2824456Y CN 2824456 Y CN2824456 Y CN 2824456Y CN U2005200024854 U CNU2005200024854 U CN U2005200024854U CN 200520002485 U CN200520002485 U CN 200520002485U CN 2824456 Y CN2824456 Y CN 282445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paper
reading
power generation
acquir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52000248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洞口洋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2445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2445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9Mounting or support of components or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25Providing a more compact apparatus, e.g. sheet discharge tray in c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85Power supply means,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power supply to th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它包括外壳;图像获取装置,它设在外壳中;动力产生装置,它设在外壳中并且产生移动图像获取装置的动力;第一读取控制部分,它控制动力产生装置相对于放置在第一读取位置上的第一纸张移动图像获取装置;第二纸张馈送装置,它把第二纸张馈送到第二读取位置;和第二读取控制部分,在图像获取装置位于第二读取位置的正下方位置处的状态下,它控制第二纸张馈送装置把第二纸张馈送到第二读取位置,并控制图像获取装置获取第二图像。动力产生装置设在外壳中与其位于第一读取位置正下方的那部分不同的一个部分内,动力产生装置所处的位置保证至少一部分动力产生装置在平行于移动图像获取装置方向的方向上的投影形成在图像获取装置上。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设备
本实用新型基于2004年1月1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4-007271,在这里把它的内容引入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图像获取装置光学地读取原始文件等上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设备。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传统的图像读取设备,它包括:限定了读取位置的玻璃板,具有图像的原始文件放在上面;设在玻璃板下面的图像获取装置,它利用光学获取图像;和图像处理器,它根据图像获取装置获取的图像产生图像数据。还已知另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它还包括原始文件馈送装置(ADF;自动文件馈送器),它馈送要读取的原始文件到读取位置。
例如,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P2001-285596A1)披露了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它包括一个图像获取装置和一个原始文件馈送装置,并且具有第一读取位置和第二读取位置。在该图像读取设备中,移动定位在第一读取位置下面的图像获取装置来读取用户放在第一读取位置的原始文件上的图像。使用原始文件馈送装置使得放置在原始文件馈送装置的供纸盘上的原始文件馈送到第二读取位置,并且当通过第二读取位置馈送原始文件时,定位在第二读取位置下面的图像获取装置读取原始文件上的图像。
同时,已知一种使用电动马达移动图像获取装置的技术。例如,专利文件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P2003-131456A1)披露了一种复印机,其中使用设在CIS(接触图像传感器)移动的空间下面的电动马达(如读取器马达)移动作为图像获取装置的CIS。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件2披露的复印机中,用来移动CIS的电动马达设在CIS移动的空间下面。因此容纳CIS和马达的外壳在其垂直方向上需要具有移动CIS的第一空间和设有马达的第二空间。这样,在图像读取设备具有第一和第二读取位置的情况下,如果电动马达设在图像获取装置移动的空间下面,图像读取设备在垂直方向上的厚度就必须很厚,因此尺寸很大。
基于上述的技术背景发展了本实用新型。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它至少解决了上述的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其中动力产生装置(如电动马达)设在有利的位置来减少设备的厚度,动力产生装置产生移动图像获取装置的动力。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它不需要增加垂直于其厚度方向的方向上的尺寸,这样就能够具有较小的尺寸。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它包括:一个具有内部空间的外壳;一个图像获取装置,它设在外壳的内部空间中,它获取放置在第一读取位置上的第一纸张上的第一图像和馈送到第二读取位置的第二纸张上的第二图像中的每个图像;一个动力产生装置,它设在外壳的内部空间中并且产生把图像获取装置移动到第一读取位置和第二读取位置中的每个位置处的动力;一个第一读取控制部分,它控制动力产生装置相对于放置在第一读取位置上的第一纸张移动图像获取装置,使得图像获取装置从第一纸张上获取第一图像;一个第二纸张馈送装置,至少它的一部分设在第二读取位置的正上方并且它把第二纸张馈送到第二读取位置;和一个第二读取控制部分,在图像获取装置位于第二读取位置的正下方的状态下,它控制第二纸张馈送装置把第二纸张馈送到第二读取位置,当馈送第二纸张通过第二读取位置时,它控制图像获取装置从第二纸张上获取第二图像。动力产生装置设在外壳内部空间的第二部分中,第二部分与位于第一读取位置正下方的内部空间的第一部分不同,动力产生装置所处的位置保证至少一部分动力产生装置在投影方向上的投影形成在图像获取装置上,投影方向平行于动力产生装置移动图像获取装置的移动方向。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图像读取设备中,动力产生装置设在外壳内部空间中不是位于第一读取位置下面的部分,使得当至少一部分动力产生装置在投影方向上投影时,动力传递装置这部分的投影形成在图像获取装置上,投影方向平行于移动图像获取装置的移动方向。也就是说,动力产生装置设在这样一个空间中,该空间从图像获取装置移动的空间在移动方向上延伸出来。因此,与传统的图像读取设备相比,本图像读取设备能够在垂直于移动方向和两个读取位置的方向上具有减小了的厚度,在传统的图像读取设备中,动力产生装置设在图像获取装置移动的空间下面。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图像读取设备能够具有更平坦的结构和更小的尺寸,因此可以更容易地使用它。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阅读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好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可选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在附图中:
图1A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的外观的透视图,它处于主体盖5关闭从而覆盖主体3的状态;
图1B是图像读取设备1另一种外观的透视图,它处于主体盖5打开从而暴露出主体3的状态;
图2是主体3的上部的平面图;
图3A是图像读取设备1沿着其长度方向的剖视图,它处于使用第二图像读取位置12读取图像的状态;
图3B是图像读取设备1沿着其长度方向的另一个剖视图,它处于使用第一图像读取位置11读取图像的状态;
图4是解释图像读取设备1的电布置的概略图;
图5A是表示CPU 101执行的读取控制程序的流程图;
图5B是表示CPU 101执行的白色标准读取程序的流程图;
图6是透视图,示出了对图像传感器21和步进马达23的布置,它们通过动力传递装置25彼此连接在一起;
图7A是主体3沿着其前后方向的剖视图;
图7B是主体3沿着图3A中A-A’的剖视图;
图8是与图7A对应的剖视图,它示出了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另一个图像读取设备111;和
图9是与图3A对应的剖视图,它示出了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另一个图像读取设备270,它使用了其馈纸路径具有大致L形结构的原始文件馈送装置2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图1A和1B示出了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图像读取设备1的外观;图2示出了图像读取设备1的主体3的上部。
构造图像读取设备1使得它具有所谓的“平台型”扫描设备的功能,并且包括主体3和主体盖5,主体盖5设在主体3的上面使得主体盖5能够相对于主体3转动从而打开和关闭主体3。主体3在它的上部具有在图3B中用“A”标出的第一图像读取位置11和用“B”标出的第二图像读取位置12。
如图1A所示,当主体盖5关闭时主体盖5覆盖主体3的上部。当用户操作图像读取设备1读取形成在原始文件上的图像时,他或她用手关闭主体盖5把主体3覆盖。图1A示出了主体盖5处于关闭状态时的图像读取设备1;图1B示出了主体盖5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图像读取设备1。
主体3在它的前部具有包括各种键和开关的操作板15。当用户通过操作板15输入命令时,图像读取设备1执行与输入命令对应的操作。
图3A和3B示出了图像读取设备1沿其长度方向(即图1A中的左右方向)的剖视图。图像读取设备1的主体3包括作为透明板件的压板玻璃13、作为外壳的支撑箱20、定位件17、白色标准件19、图像传感器21、作为动力产生装置的步进马达23,和动力传递装置25。压板玻璃13由平坦的玻璃板构成,并且限定了上述的第一和第二图像读取位置11、12。支撑箱20在它的顶部支撑压板玻璃13。定位件17用来定位放置在第一图像读取位置11处的原始文件。步进马达23产生用来移动图像传感器21的动力。动力传递装置25把步进马达23产生的动力传递给图像传感器21,从而移动图像传感器21。支撑箱20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并且具有其中提供了压板玻璃13的上部开口。支撑箱20设有未示出的玻璃支撑部分,它支撑压板玻璃13的下表面的端部。
如图2所示,机架部分31覆盖了压板玻璃13的后端部分和右手端部分,机架部分31从支撑箱20的上端的相应边沿在各个相应方向大致平行于支撑箱20的底壁向支撑箱20的中心延伸。从而避免压板玻璃13脱离支撑箱20。玻璃固定部分33覆盖和固定压板玻璃13的前端部分和左手端部分,玻璃固定部分33从机架部分31的前端部分和左手端部分的边沿延伸出去,从而压板玻璃13不会脱离支撑箱20。
定位件17把压板玻璃13分成第一图像读取位置11和第二图像读取位置12,定位件17可拆装地连接到支撑箱20上。如图2所示,第一图像读取位置11用来读取用户放置的原始文件上的图像,并且位于主体3的右手部分。同时,第二图像读取位置12用来读取形成在原始文件馈送装置40(ADF,见图4)所馈送的原始文件P上的图像,原始文件馈送装置40设在主体盖5中,第二图像读取位置12位于主体3的左手部分。
图像传感器21容纳在支撑箱20中,从而图像传感器21在第一图像读取位置11和第二图像读取位置12下面(即压板玻璃13下面)在图3A和3B的左右方向上是可移动的。图像传感器21包括未示出的光发射器,它向压板玻璃13上的原始文件发射光,还包括多个未示出的光电传感器,它们布置成一列或多列,接受从原始文件上反射回来的光,并且产生代表所读取图像的相应图像信号。图像传感器21由已知的“线传感器”构成,它具有伸长的光接收表面,其长度与压板玻璃13在图2中的前后方向上测量的宽度一样,并且连续读取原始文件图像的每条线。
动力传递装置25包括两个滑轮27、28和一个绕在两个滑轮27、28上的皮带29,并且图像传感器21固定到皮带29的一部分上。当步进马达23产生的动力移动皮带29时,图像传感器21相对于压板玻璃13在图3A和3B中的左右方向上移动。图3A示出了固定位置,在该位置上图像传感器21停止以读取设在主体盖5中的原始文件馈送装置40馈送到第二图像读取位置12的原始文件P;图3B示出了图像传感器21在读取放置在第一图像读取位置11上的原始文件时的移动方式。
当图像传感器21读取由设在主体盖5中的原始文件馈送装置40馈送到第二图像读取位置12处的原始文件P时,图像传感器21移动到并且固定在第二图像读取位置12下面的固定位置。同时,当图像传感器21读取放置在第一图像读取位置11上的原始文件时,步进马达23和动力传递装置25一起在左右方向上、在第一图像读取位置11下面移动图像传感器21。
原始文件馈送装置40和主体盖5整体装配在一起,并且包括作为纸张支撑部分的供纸盘41,供纸盘41设在第一图像读取位置11上面。原始文件馈送装置40把放置在供纸盘41上的原始文件P馈送到第二图像读取位置12处,并且把其图像已经在第二图像读取位置12处被图像传感器21读取的原始文件P排出到纸张收集盘42中。
原始文件馈送装置40在馈纸路径的起点处包括两个供纸辊44、45。当供纸辊44、45一边压紧原始文件P一边转动时,从供纸盘41向馈纸路径的下游侧端馈送原始文件P。一对馈送辊47、48设在供纸辊44、45的下游侧。两个馈送辊47、48把从馈纸路径的上游侧端馈送来的原始文件P夹住。当馈送辊47、48在夹住原始文件P的同时转动时,把原始文件P向馈纸路径的下游侧端馈送。
在馈送辊47、48的下游侧设有与第二图像读取位置12相对的阻挡板49,使得在板49的下表面和限定了第二位置12的压板玻璃13的上表面之间留下了一个适当的空间。从馈送辊47、48馈送来的原始文件P穿过阻挡板49和第二图像读取位置12之间存在的空间,并且进一步馈送到设在板49下游侧的一对馈送辊51、52处。
当馈送辊51、52转动时,设在第二图像读取位置12下游侧的两个馈送辊51、52夹住从馈纸路径的上游侧部分馈送来的原始文件P,把原始文件P馈送到设在路径下游侧部分中的一对排出辊53、54。两个排出辊53、54夹住从馈送辊51、52处接收到的原始文件P,并且当排出辊53、54转动时,原始文件P排出到纸张收集盘42中。
如图4所示,主体3中的读取控制部分107控制原始文件馈送装置40。在本实施例中,图像读取设备1使用一个计算机,该计算机包括CPU(中央处理器)101、ROM(只读存储器)102、RAM(随机存储器)103、接口(I/F)105、操作板15和读取控制部分107。读取控制部分107包括校正部分108,用来校正图像传感器21得到的图像数据。CPU 101控制元件102、103、105、15、107。
更具体地说,当用户通过操作操作板15输入图像读取命令时,CPU101执行预先存储在ROM 102中的读取控制程序,该程序用图5A中示出的流程图表示出来。首先在步骤S110,CPU 101根据未示出的纸张传感器提供的输出信号判断原始文件P是否放置在原始文件馈送装置(ADF)40的供纸盘41上。如果步骤S110的判断结果是肯定的,对CPU 101的控制前进到步骤S120,给读取控制部分107提供把图像传感器21移动到第二图像读取位置12下面的固定位置的命令。
响应上述命令,读取控制部分107控制步进马达23把图像传感器21移动到第二图像读取位置12下面的固定位置,并且在该固定位置处停止传感器21。随后,在步骤S130,CPU 101命令读取控制部分107控制原始文件馈送装置40把原始文件P从供纸盘41馈送到第二图像读取位置12,并且当原始文件P经过第二图像读取位置12时,控制图像传感器21读取形成在原始文件P上的图像。
未示出的转换电路把图像传感器21输出的图像信号数字化,转换电路是读取控制部分107的一部分。另外,校正部分108对数字化的图像信号(以下称为图像数据)进行已知的、基于标准数据的图象斑点调整,这将在后面描述。校正后的图像数据暂时存储在RAM 103中,并且在CPU 101的控制下图像数据经过接口105提供给诸如个人计算机或成像装置等外部装置。
紧随步骤S130的步骤S140判断是否在供纸盘41上有另外一张原始文件P。如果步骤S140的判断结果是肯定的,程序返回步骤S130再次执行上述的读取操作。也就是说,读取形成在第二张原始文件P上的图像,并且把所得到的图像数据通过接口105提供给外部装置。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140的判断结果是否定的,即如果没有原始文件P留在供纸盘41上,那么CPU 101退出读取控制程序。
同时,如果步骤S110的判断结果是否定的,即供纸盘41上没有原始文件P,那么CPU 101的控制前进到步骤S150给读取控制部分107提供把图像传感器21移动到作为第一图像读取位置11和定位件17之间边界点的移动开始点的命令。响应该命令,读取控制部分107控制步进马达23把图像传感器21移动到第一图像读取位置11下面的移动开始点。
然后,对CPU 101的控制前进到步骤S160,命令读取控制部分107控制步进马达23在位于第一图像读取位置11下面的空间中移动图像传感器21,移动方向是图3B中的左右方向,与此同时控制图像传感器21读取放置在第一图像读取位置11的原始文件。简言之,CPU101运行以便在移动图像传感器21的同时,控制图像传感器21读取放置在第一图像读取位置11处的原始文件。
在步骤S160,读取控制部分107的转换电路把图像传感器21输出的图像信号数字化,随后校正部分108对这样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已知的、基于标准数据的图象斑点调整,这将在后面描述。校正后的图像数据暂时存储在RAM 103中,并且在CPU 101的控制下图像数据经过接口105提供给外部装置。
完成步骤S160后,CPU 101退出示于图5A的读取控制程序。CPU101根据事先存储在ROM 102中的白色标准读取程序来产生和更新校正部分108所使用的标准数据,图5B示出的流程图表示白色标准读取程序。
在白色标准读取程序中,首先在步骤S210中,CPU 101判断是否已经通过操作板15输入了原始文件读取命令。如果步骤S210的判断结果是肯定的,CPU 101在执行上述的步骤S120或S150前先执行下述的步骤S220到S240。
在步骤S220,CPU 101命令读取控制部分107把图像传感器21移动到白色标准件19下面的位置,响应该命令,读取控制部分107控制步进马达23把图像传感器21移动到白色标准件19下面的位置。然后,CPU 101命令读取控制部分107控制图像传感器21读取白色标准件19上的标准白色图像,并且通过读取控制部分107得到代表所读取的标准色图像的图像信号。
紧跟步骤S220的步骤S230根据代表所读取的标准色图像的图像信号产生标准数据,校正部分108使用这些标准数据作为校正数据利用对图像数据的图象斑点调整来校正从原始文件上读取或得到的图像数据。在步骤S240,CPU 101把标准数据存储在RAM 103中作为在步骤S230得到的校正数据,从而校正部分108可以从RAM 103读出标准数据并且在图象斑点调整中使用这些标准数据。然后CPU 101退出标准白色读取程序。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图像传感器21、步进马达23和动力传递装置25容纳在支撑箱20中,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图6、7A和7B中示出。图6是透视图,示出了对通过动力传递装置25彼此连接在一起的图像传感器21和步进马达23的布置;图7A示出了主体3沿着其宽度方向的剖视图,宽度方向也就是图1中的前后方向;图7B示出了沿着图3A中A-A’的主体3的剖视图。
如上所述,动力传递装置25包括两个滑轮27、28和环绕滑轮27、28的皮带29。滑轮27位于支撑箱20底壁的右手端部并且在底壁一个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它能够绕与底壁垂直的轴线转动。同时,滑轮28位于支撑箱20底壁的左手端部并且在底壁一个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它能够绕与底壁垂直的轴线转动。
滑轮28连接与齿轮63啮合的齿轮61,而齿轮63又与安装到步进马达23的输出轴上的齿轮62啮合。因此,滑轮28通过齿轮61、62、63接收步进马达23的动力,并且绕与支撑箱20底壁垂直的轴线转动。步进马达23的动力通过滑轮28的转动传递到皮带29上,所以皮带29沿着连接在滑轮27、28之间的直线移动。
如图3B所示,步进马达23设在伸出空间R中,伸出空间R在支撑箱20中向左偏离第一图像读取位置11(“A”)下面的空间,原始文件馈送装置40在垂直向下方向上的伸出部分占据了伸出空间R。更具体地说,步进马达23设在支撑箱20内部空间中在向左方向上偏离位于压板玻璃13下面的那部分内部空间的左手端部,并且它位于滑轮28后面的一个位置处。
步进马达23固定在支撑箱20中,使得步进马达23输出轴的转动所绕的轴线平行于与图像传感器21移动的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并且使得和齿轮62连接的步进马达23的输出轴定向在向下方向。
另外,步进马达23相对于图像传感器21的位置使得当步进马达23主体在垂直方向的中点C在图像传感器21移动的左右方向上投影时,如图3B中的点划线所示,中点C的投影形成在图像传感器21的侧表面上。这样定位的步进马达23通过与步进马达23的输出轴连接的齿轮62驱动皮带29。
类似于步进马达23,图像传感器21设在支撑箱20中,使得图像传感器21以向上的方向定位在皮带29的上面。由于图像传感器21固定在皮带29上,当步进马达23驱动皮带29在左右方向上移动时,图像传感器21在支撑箱20内也在同样的方向移动。
从前面对图像读取设备1的描述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步进马达23所处的位置能够保证当步进马达23在图像传感器21移动的方向投影时,步进马达23的投影至少部分地形成在图像传感器21上,特别是步进马达23在垂直方向上的中点C的投影形成在图像传感器21上。因此,与传统的图像读取设备相比,本图像读取设备1能够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减小了的厚度,所谓的垂直方向垂直于图像传感器21移动的方向和图像传感器21延伸的方向,在传统的图像读取设备中,电动马达设在图像传感器移动的空间的下面。因此,本图像读取设备1能够具有更扁平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步进马达23和图像传感器21都设在支撑箱20内部空间中的皮带29上面。因此,本图像读取设备1能够比传统的图像读取设备具有更扁平的结构,在传统的图像读取设备中,图像传感器设在支撑传感器的皮带的上面,而电动马达则设在皮带下面。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步进马达23设在伸出空间R中,原始文件馈送装置40的伸出部分在向下的方向上占据伸出空间R,而且伸出空间R不包括位于第一图像读取位置11下面空间的任何部分。因此,利用原始文件馈送装置40可以有效地使用支撑箱20中产生的多余空间。从而,图像读取设备1在图2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不必增加。
特别是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步进马达23的直径或宽度与它的轴向长度相比起来较大,使用它作为动力产生装置产生移动图像传感器21的动力。因此,所设的步进马达23使得步进马达23的轴向平行于垂直方向,即图像读取设备1厚度的方向。从而步进马达23容纳在支撑箱20中而不必增加支撑箱20厚度。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原始文件馈送装置40和主体盖5整体形成。因此,图像读取设备1作为一个整体能够具有简单的结构。另外,供纸盘41设在第一图像读取位置11上面,包括原始文件馈送装置40在内的图像读取设备1作为一个整体能够具有较小的长度,从而也具有较小的尺寸。
同时,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步进马达23所处的位置能够保证当步进马达23在垂直方向的中点C在步进马达23移动图像传感21的方向上投影时,中点C的投影形成在图像传感器21上。但是,如图8所示,也可以把步进马达设在这样一个位置,即使得马达的上表面与图像传感器的上表面对齐,而图像传感器则能够与原始文件相对。
图8与图7A对应,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它涉及使用了另外一个步进马达123的图像读取设备111。第二个实施例与图1A到图7B示出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区别只在于步进马达123的尺寸和位置与步进马达23不同。因此,用与第一个实施例一样的参考标号表示第二个实施例相应的元件或部件,并且略去对它们的详细描述。
在图像读取设备111中,步进马达123设在上述的伸出空间R中(见图3B),使得步进马达123的上表面与图像传感器21的上表面在垂直方向上对齐,垂直方向是支撑箱20的厚度方向。另外,当步进马达123在垂直方向上的中点C在马达123移动图像传感器21的方向上投影时,中点C的投影形成在图像传感器21上。因此,图像读取设备111仍然能够具有更扁平的结构。
在上述的图像读取设备1、111中,图像传感器21提供了图像获取装置CPU 101和执行步骤S160的那部分读取控制部分107彼此合作提供第一读取部分CPU 101和执行步骤S130的那部分读取控制部分107彼此合作提供第二读取部分;原始文件馈送装置40的供纸盘41提供原始文件馈送装置40的纸张支撑部分。
尽管已经在优选实施例中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决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的细节,而是可以有其它具体实施方式。
例如,在每个上述的实施例中,原始文件馈送装置40的馈纸路径具有大致U形结构。但是,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应用到一种图像读取设备中,如图9所示,它使用了具有不同结构的原始文件馈送装置。
与图3A对应的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它涉及另一种使用了原始文件馈送装置280的图像读取设备270,原始文件馈送装置280的馈纸路径具有大致的L形结构。图像读取设备270包括主体271和主体盖272,主体盖272包括原始文件馈送装置280。第三个实施例与图1A到图7B示出的第一个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只在于原始文件馈送装置280和原始文件馈送装置40具有不同的馈纸路径。因此,图像读取设备270的电布置基本与图4示出的对图像读取设备1的电布置一样。用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第三个实施例的相应元件或部件,并且略去对它们的描述。
类似于原始文件馈送装置40,原始文件馈送装280包括供纸盘41、供纸辊44、45,馈送辊47、48和阻挡板49,并且适于把放在供纸盘41上的原始文件馈送到第二图像读取位置12。同时,主体271包括两个排出辊277、278,它们一起夹住馈送到第二图像读取位置12上面的原始文件并且利用它们自身的转动把原始文件排出到与主体271的支撑箱273整体形成的纸张收集盘279中。
支撑箱273包含图像传感器21,产生用来移动图像传感器21的动力的步进马达23和动力传递装275。步进马达23设在纸张收集盘279下面、位于支撑箱273左手端部处的空间中,使得步进马达23在垂直方向上的中点C在步进马达23移动传感器21的方向上的投影形成在图像传感器21上。
类似于图像读取设备1的步进马达23,本图像读取设备270所提供的步进马达23使得步进马达23的输出轴转动所绕的轴线垂直于步进马达23移动图像传感器21的方向,即支撑箱273的纵向。另外,类似于步进马达23,图像传感器21设在动力传递装置275和位于动力传递装置275上面的压板玻璃13之间。
在本图像读取设备270中,步进马达270设在位于纸张收集盘279下面的支撑箱273的多余空间中。因此,有效地利用了支撑箱273的内部空间。这样支撑箱273的厚度和长度尺寸都能够减小。
应该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无须偏离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就能够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化、改进和完善。

Claims (17)

1.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它包括:
一个具有内部空间的外壳;
一个图像获取装置,它设在外壳的内部空间中,它获取放置在第一读取位置上的第一纸张上的第一图像和馈送到第二读取位置的第二纸张上的第二图像中的每个图像;
一个动力产生装置,它设在外壳的内部空间中并且产生把图像获取装置移动到第一读取位置和第二读取位置中的每个位置的动力;
一个第一读取控制部分,它控制动力产生装置相对于放置在第一读取位置上的第一纸张移动图像获取装置,使得图像获取装置从第一纸张上获取第一图像;
一个第二纸张馈送装置,至少它的一部分设在第二读取位置的正上方并且它把第二纸张馈送到第二读取位置;和
一个第二读取控制部分,在图像获取装置位于第二读取位置的正下方位置处的状态下,它控制第二纸张馈送装置把第二纸张馈送到第二读取位置,当馈送第二纸张通过第二读取位置时,它控制图像获取装置从第二纸张上获取第二图像,
其特征在于动力产生装置设在外壳内部空间的第二部分中,第二部分与内部空间的位于第一读取位置正下方的第一部分不同,动力产生装置所处的位置保证至少一部分动力产生装置在投影方向上的投影形成在图像获取装置上,投影方向平行于动力产生装置移动图像获取装置的移动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提供动力产生装置使得它所处的位置保证动力产生装置在垂直方向上的中点在投影方向上的投影形成在图像获取装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提供动力产生装置使得动力产生装置的上表面在与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和图像获取装置的上表面对齐,图像获取装置的上表面能够与放置在第一读取位置上的第一纸张和馈送到第二读取位置的第二纸张中的每张纸张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动力传递装置,它把动力产生装置产生的动力传递给图像获取装置,从而在移动方向上移动图像获取装置,其中动力产生装置和图像获取装置设在动力传递装置在垂直于移动方向和第一及第二读取位置的方向上的同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动力产生装置设在外壳内部空间的第二部分中,第二部分位于第二纸张馈送装置在垂直于移动方向和第一及第二读取位置的方向上的投影所限定的空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纸张馈送装置包括一个支撑第二纸张并设在第一读取位置的正上方的第二纸张支撑部分,并且其中第二读取控制部分控制第二纸张馈送装置把第二纸张从第二纸张支撑部分馈送到第二读取位置,并且当馈送第二纸张经过第二读取位置时,它控制图像获取装置从第二纸张上获取第二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动力产生装置包括一个电动马达,放置电动马达使得电动马达输出轴转动所绕的轴线垂直于移动方向和第一及第二读取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盖件,当图像获取装置从第一纸张上获取第一图像时,盖件覆盖第一读取位置,其中第二纸张馈送装置与盖件整体装配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纸张馈送装置包括一个第二纸张收集部分,它收集通过第二读取位置馈送的第二纸张,其中动力产生装置设在外壳内部空间的第二部分中,第二部分位于第二纸张收集部分在垂直于移动方向和第一及第二读取位置的方向上的投影所限定的空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动力传递装置包括:两个滑轮,它们在移动方向彼此分开;和一个皮带,它绕在两个滑轮上并且在移动方向上延伸,其中动力产生装置和图像获取装置设在皮带在垂直于移动方向和第一及第二读取位置的方向上的同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限定了第一读取位置和第二读取位置的透明板件,其中图像获取装置设在皮带和透明板件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动力产生装置包括一个电动马达,放置电动马达使得电动马达输出轴转动所绕的轴线垂直于移动方向和第一及第二读取位置,并且使得电动马达的输出轴在垂直于移动方向和该轴线的方向上连接到两个滑轮中的一个滑轮上。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电动马达包括步进马达。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盖件在离开外壳的第一方向上是可转动的,从而使得用户能够把第一纸张放置在第一读取位置,并且它在朝向外壳的第二方向上是可转动的,从而使得第二纸张馈送装置能够把第二纸张馈送到第二读取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到7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图像获取装置包括在垂直于移动方向和平行于第一及第二读取位置的方向上排列成至少一行的多个图像传感元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到7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读取控制部分包括一个计算机,该计算机控制图像获取装置和动力产生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到7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读取控制部分包括一个计算机,该计算机控制图像获取装置、动力产生装置和第二纸张馈送装置。
CNU2005200024854U 2004-01-14 2005-01-14 图像读取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24456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07271 2004-01-14
JP2004007271A JP2005203987A (ja) 2004-01-14 2004-01-14 画像読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24456Y true CN2824456Y (zh) 2006-10-04

Family

ID=3473730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0444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0917C (zh) 2004-01-14 2005-01-13 图像读取设备
CNU200520002485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24456Y (zh) 2004-01-14 2005-01-14 图像读取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0444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0917C (zh) 2004-01-14 2005-01-13 图像读取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525698B2 (zh)
JP (1) JP2005203987A (zh)
CN (2) CN100440917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66552A (zh) * 2016-07-29 2018-02-0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57976B2 (ja) 2004-07-27 2010-04-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取方法
JP4609248B2 (ja) * 2005-09-01 2011-01-12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複写装置
US7791744B2 (en) * 2006-08-29 2010-09-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print resuming following a print interruption event
JP4941493B2 (ja) * 2009-03-30 2012-05-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CN107943898A (zh) * 2017-11-17 2018-04-20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数字多媒体资料管理系统、方法及扫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29333A (en) * 1982-03-08 1984-01-31 The Mead Corporation Document scanning system
IL65819A (en) * 1982-05-19 1984-11-30 Gur Optics & Systems Ltd Image transmission devices
US4500197A (en) * 1983-04-01 1985-02-19 Pitney Bowes Inc. Transport means for flat bed scanner
JPS6030259A (ja) * 1983-07-29 1985-02-15 Toshiba Corp 画像情報読取り装置
DE3521514A1 (de) * 1984-06-18 1985-12-1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Kawasaki, Kanagawa Bildinformation-lesevorrichtung
US4993699A (en) * 1987-09-19 1991-02-19 Mita Industrial Co., Ltd. Reversible auto document feeder
US4908717A (en) * 1988-06-04 1990-03-13 Nippon Seimits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scanner using a rod-type light source
JPH02198471A (ja) * 1989-01-28 1990-08-06 Sharp Corp 複写機
JPH04371068A (ja) * 1991-06-20 1992-12-24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
US5339139A (en) * 1993-10-12 1994-08-16 Xerox Corporation Document feeder with positive document removal from imaging platen
US5610731A (en) * 1994-04-18 1997-03-11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scanner having contact-type image sensor movable under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JP3216074B2 (ja) * 1996-03-13 2001-10-09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271329A (ja) 1997-03-27 1998-10-09 Murata Mach Ltd 画像読取装置
CN1222026A (zh) 1997-12-30 1999-07-07 全友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扫描器的光路移动装置
CN2354299Y (zh) 1998-02-26 1999-12-15 力捷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接触式扫描装置
CN2327124Y (zh) * 1998-03-23 1999-06-30 旭丽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中心单牵引索传动机构的平台式扫描仪
CN1155219C (zh) * 1998-11-24 2004-06-23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透明片扫描器光源同步系统
JP3839984B2 (ja) * 1999-02-10 2006-11-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US7161716B1 (en) * 1999-09-06 2007-01-09 Canon Kabsu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2001285596A (ja) 2000-03-29 2001-10-12 Brother Ind Ltd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4313935B2 (ja) * 2000-07-31 2009-08-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2232653A (ja) * 2001-01-30 2002-08-16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
US7202983B2 (en) * 2001-08-22 2007-04-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2003131456A (ja) 2001-10-23 2003-05-0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34307A (ja) 2001-10-26 2003-05-09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
US6901237B2 (en) * 2002-06-05 2005-05-3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4072536A (ja) * 2002-08-07 2004-03-04 Nisca Corp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読取方法及び原稿搬送装置
KR100453066B1 (ko) * 2002-12-24 2004-10-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자동 원고 피딩 장치
CN100353736C (zh) * 2003-03-03 2007-12-05 尼司卡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读取组件和图像读取装置
US7342690B2 (en) * 2003-03-17 2008-03-1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ading imag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66552A (zh) * 2016-07-29 2018-02-0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
CN107666552B (zh) * 2016-07-29 2019-11-29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40917C (zh) 2008-12-03
JP2005203987A (ja) 2005-07-28
CN1642214A (zh) 2005-07-20
US7525698B2 (en) 2009-04-28
US20050152010A1 (en) 2005-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24456Y (zh) 图像读取设备
JP4457976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取方法
CN2842496Y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432880A (zh) 图像读取设备
EP1098505B1 (en) Optical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777238A (zh)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JP2010273314A (ja) A3用紙スキャン機能を備えたa4スキャナー及びこのスキャン方法
US20110176182A1 (en) Image scanning device
CN1893521A (zh) 包括图像传感器的图像读取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成像装置
KR19980067974A (ko) 플랫베드 스캐너 장치
CN1842120A (zh) 图像输入装置
US7518767B2 (en) Scanning module movement process and guiding structure therefor
CN1270512C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
US20020176121A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US20070279710A1 (en) Duplex scanning apparatus
WO2011075315A1 (en) Document scanner with automatic dust avoidance
CN1949817A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612584A (zh) 图像读取方法和设备、以及图像形成方法和设备
CN101860647A (zh) 图像读取装置及其控制装置、程序、控制方法
CN101079968A (zh) 固态成像器件、驱动固态成像器件的方法以及成像设备
CN1576211A (zh) 底稿馈送装置和设有该装置的图像读取设备
JPH09261419A (ja) 画像入力装置
US5926290A (en) Document-tray-driven apparatus for a photo drive
CN100335939C (zh) 多功能扫描仪及其扫描方法
CN1104659C (zh) 照片曝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004

Termination date: 201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