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置式放顶煤端头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井下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端头支护设备,具体说是涉及一种煤矿井下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的前后置式放顶煤端头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放顶煤采煤法的推广应用,放煤技术驱于完善,但放顶煤工作面端头的维护及煤的回收率问题却成了制约放顶煤采煤法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放顶煤端头支架主要有两架一组偏置式(如图1、2所示)、两架一组中置式、三架一组中置式(如图3、4所示)等型式,这些支架型式虽然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
1、支架顶梁较长,常采用2~3段箱形断面梁铰接结构,结构复杂,整体刚性较差,抗扭能力差;
2、支架底座较长,常采用3~4段箱形断面梁铰接结构,结构复杂,整体刚性较差,抗扭能力差;
3、支架为两架或三架平行布置,总体宽度较大,要求顺槽宽度大;
4、支架拉架时均以推移梁为支点,而两架一组偏置式、两架一组中置式中单一支架的推移千斤顶力作用线不与转载机中心对称,拉架时对推移梁形成了一个使其扭转的力偶,当推移梁与转载机连接销轴间隙较大时,推移梁就会偏转,使推移千斤顶耳板与推移千斤顶形成夹角,严重时会使推移千斤顶活塞杆蹩弯;
5、两架一组偏置式和三架一组中置式的副架较窄,稳定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的一种结构简单、性能优越的前后置式放顶煤端头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采用以下措施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前后置式放顶煤端头支架它包括前置支架和后置支架,所述前置支架的前置支架底座与前置支架顶梁之间通过左右设置的各两个液压立柱结合在一起(为四柱支撑掩护式支架);所述后置支架的后置支架底座与后置支架顶梁之间通过左右设置的各一个液压立柱结合在一起(为两柱掩护式支架);在前置支架底座的前端通过连接件设置有与转载机连接的推移梁和左右推移千斤顶,在前置支架底座与后置支架底座之间通过连接件设置有中间拖板和拉架千斤顶;在后置支架底座的后端设置有后拖板。
本实用新型在前置支架顶梁的后部设置有用于安装伸缩梁的中空箱腔,在该箱腔中插装有后伸缩梁,用于驱动后伸缩梁作前后位移的千斤顶安装在后伸缩梁下方,该千斤顶的一端通过铰接件与后伸缩梁的后端相结合,另一端通过铰接件与设置在前置支架顶梁箱腔内的连接件相结合。更具体说:所述后伸缩梁是由平行设置的左、右两梁体组成,分别插装在前置支架顶梁后部平行设置的两个箱腔内,用于驱动两后伸缩梁作前后位移的两组共四个千斤顶(具体讲每两个千斤顶为一组,用于驱动一个伸缩梁)分别安装在两个后伸缩梁下方。
本实用新型所述中间拖板为整体结构,前端与前置支架底座铰接,后端与拉架千斤顶铰接;所述拉架千斤顶前端与中间拖板铰接,后端与后置支架底座铰接;所述后拖板为整体结构,前端与后置支架底座铰接;在所述沿推移梁、前置支架底座、中间拖板、后置支架底座以及后拖板的轴向方向(长度方向)上均设置有一中间凹槽,且其各槽底高度位于同一平面上,共同构成完整的转载机放置槽。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推移梁为整体结构,通过卡键与放置在中间凹槽内的转载机连接,推移梁通过铰接的方式与推移千斤顶相结合;所述推移千斤顶的作用是推动转载机和拉动前置支架。所述前置支架顶梁的前端设置有一铰接前梁,以及用于驱动铰接前梁作回摆运动的前梁千斤顶。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放顶煤端头支护面积大,顶梁要求长的问题,所述前置支架和后置支架分别置于前后,构成一个非常大的支护空间,且工作阻力大,支护强度均匀,为前后运输机机头及转载机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所述前置支架和后置支架为加宽的支撑掩护式和掩护式支架,结构简单,整体刚性好,抗扭能力好;所述前置支架和后置支架虽宽度有所增加,还是小于现有端头支架的总体宽度,要求顺槽宽度相对较小;所述推移千斤顶的力作用线与转载机中心对称,使推移梁受力对称,无偏转现象。
为解决底板较软,推移转载机阻力大的问题,所述推移梁、前置支架底座、中间拖板、后置支架底座、后拖板中间均有一凹槽,且厚度一致,构成完整平面,转载机放置其上,用钢与钢之间的摩擦代替了钢与松软底板的摩擦,大大降低了推移转载机的阻力。
本实用新型中前置支架的后伸缩梁为左右两侧分体式多矩形箱体机构,其分别以顶梁上的中空箱腔为导轨,以伸缩梁千斤顶为动力实现伸出和缩回,当前置支架前移时,后伸缩梁伸出,支护住暴露的顶板,移后置支架时,伸缩梁缩回。
本实用新型中推移千斤顶前端与推移梁连接,后端与前置支架的底座铰接,前置支架支撑住顶板,推移千斤顶活塞杆伸出,推动推移梁和转载机前移;前置支架立柱降柱,推移千斤顶活塞杆缩回,拉动前置支架前移;所述拉架千斤顶前端与中间拖板铰接,后端与后置支架底座铰接,前置支架支撑住顶板,后置支架降柱,拉架千斤顶活塞杆缩回,拉动后置支架前移。
为解决过渡支架与端头架间的漏矸问题,所述后置支架的掩护梁采用高强度大侧护板。
本实用新型中推移梁两侧通过大截面卡键与转载机固定连接,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强度可靠。
所述前置支架和后置支架的顶梁和底座的宽度均远远超过了其它放顶煤端头支架中单个支架的宽度,稳定性好,对工作面支架起到了很好的锚固作用,可作为大倾角端头架使用;前置支架的前连杆置于两个后立柱之间,其两端分别通过铰轴与前置支架上连杆和前置支架底座相结合,从而减小了四连杆机构的占用空间,缩短了前后部运输机的中心距;后置支架的前后连杆置于左右两个液压立柱的后方,其两端分别通过铰轴与后置支架上掩护梁和后置支架底座相结合。所述前置支架的前后连杆与底座之间的铰接点距支架底面高度较大,由此在既保证了转载机从前连杆下面通过的空间的同时,还改善了四连杆机构的受力状况,使其强度和稳定性均大大增强,可靠性也得以显著提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前置支架可以不设置铰接前梁;所述前置支架可以不设置后伸缩梁;所述后置支架前端可以安装伸缩梁;所述前置支架还可以装有其它附属部件,如前伸缩梁、防片帮等;所述后置支架也可以为四柱支撑掩护式支架;所述前后置式放顶煤端头支架可以没有中间拖板,拉架千斤顶直接与前置支架底座铰接;推移梁与转载机连接方式可以不用卡键结构,用销轴固定;所述前置支架和后置支架底座可以为分体底座,没有中间拖板和后拖板,转载机直接坐落在底板上。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两架一组偏置式端头支架结构原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1′是推移梁,2′是推移千斤顶,3′是副架,4′是主架,5′是后拖板。
图3为现有记述中三架一组中置式端头支架结构原理图。
图4是图3中底座部分的俯视图。
图中1′是推移梁,2′是推移千斤顶,3′是右副架,4′是主架,5′是左副架,6′是后拖板。
图5为本实用新型前后置式放顶煤端头支架的结构原理图。
图6是图5中底座部分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后伸缩梁的结构原理图。
图8为图7中的A-A剖视图。
图中1是推移梁,2是推移梁与转载机连接用卡键,3是推移千斤顶,4是前置支架,5是中间拖板,6是拉架千斤顶,7是后置支架,8是后拖板,9是后置支架底座,10是后置支架后连杆,11是后置支架前连杆,12是后置支架后护板,13是后护板千斤顶,14是后置支架掩护梁,15是后置支架掩护梁侧护板,16是后置支架平衡千斤顶,17是后置支架顶梁,18是后置支架液压立柱(左右各一根),19是后置支架顶梁侧护板,20是侧推千斤顶,21是前置支架后伸缩梁,22是前置支架后伸缩梁千斤顶,23是前置支架顶梁,24是前置支架顶梁侧护板,25是前置支架后连杆,26是前置支架前连杆,27是前置支架上连杆,28是前置支架液压立柱(左右各两根),29是前置支架底座,30是前置支架前梁千斤顶,31是前置支架铰接前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实例(附图)作以详细的描述:
如图5、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前后置式放顶煤端头支架包括前置支架4和后置支架7,所述前置支架4的前置支架底座29与前置支架顶梁23之间通过左右设置的各两个液压立柱28结合在一起;所述后置支架7的后置支架底座9与后置支架顶梁17之间通过左右设置的各一个液压立柱18结合在一起;在前置支架底座的前端通过连接件设置有与转载机连接的推移梁1和左右推移千斤顶3,在前置支架底座与后置支架底座之间通过连接件设置有中间拖板5和左右拉架千斤顶6;在后置支架底座的后端设置有后拖板8。
更具体说:本实用新型包括通过卡键2与转载机相连接的推移梁1,其前后两端分别与推移梁及前置支架底座29相铰接的推移千斤顶3,在平行于顺槽的方向上置于前部运输机机头与后部运输机机头之间的前置支架4、与前置支架底座29铰接的中间拖板5,分别与中间拖板及后置支架底座9铰接的左右拉架千斤顶6、在平行于顺槽的方向上置于后部运输机机头之后的后置支架7、与后置支架底座9后端部铰接的后拖板8,所述前置支架4主要包括铰接前梁31、前梁千斤顶30、上连杆27、置于两立柱间的前连杆26、后连杆25、前置支架顶梁侧护板24、液压立柱28、底座29、侧推千斤顶20、后部为中空箱腔结构的前置支架顶梁23,前置支架顶梁23的后部平行设置有两个用于安装后伸缩梁的中空箱腔,平行设置的左、右两个多矩形箱体结构的后伸缩梁21分别插装在前置支架顶梁后部平行设置的两个箱腔内,用于驱动左右两根后伸缩梁作前后位移的两组四个千斤顶22分别安装在两个后伸缩梁下方,所述千斤顶22的一端通过铰接件与后伸缩梁的后端相结合,另一端通过铰接件与设置在前置支架顶梁箱腔内的连接件相结合,后伸缩梁21以前置支架顶梁上的中空箱腔的框架为导轨,在千斤顶22驱动下作伸缩位移;所述后置支架主要包括后置支架顶梁17、掩护梁14、后护板12、前连杆11、后连杆10、底座9、后置支架顶梁侧护板19、掩护梁侧护板15、液压立柱18、平衡千斤顶16、后护板千斤顶13、侧推千斤顶20;所述后拖板8为整体结构,其前端与后置支架底座9铰接;后置支架中的前后连杆10、11置于左右两个液压立柱18的后方,其两端分别通过铰轴与后置支架上掩护梁14和后置支架底座9相结合。沿推移梁1、前置支架底座29、中间拖板5、后置支架底座9以及后拖板8的轴向方向上均设置有一中间凹槽,且其各槽底高度位于同一平面上,共同构成完整的转载机放置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推移转载机时,以已支撑住顶板的前置支架为支点,推移千斤顶活塞杆伸出,推动推移梁及转载机一并前移,这时转载机在前置支架底座、中间拖板、后置支架底座及后拖板上的凹槽内滑移;移前置支架时,前置支架立柱降柱,推移千斤顶活塞杆缩回,拉动前置支架前移,同时后伸缩梁千斤顶活塞杆伸出,推出后伸缩梁,使后伸缩梁与后置支架顶梁仍形成了一个基本上封闭的支护空间,防止漏矸;拉后置支架时,后置支架立柱降柱,拉架千斤顶活塞杆缩回,拉动后置支架前移,同时前置支架后伸缩梁千斤顶活塞杆缩回,把前置支架后伸缩梁拉回,让出了后置支架前移所需要的移动空间。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工作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