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01207Y - 登高自动防坠落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登高自动防坠落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01207Y
CN2801207Y CN 200520058875 CN200520058875U CN2801207Y CN 2801207 Y CN2801207 Y CN 2801207Y CN 200520058875 CN200520058875 CN 200520058875 CN 200520058875 U CN200520058875 U CN 200520058875U CN 2801207 Y CN2801207 Y CN 280120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ey
core print
print seat
built
ch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2005887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汉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52005887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80120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0120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0120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高空作业人员在登高、移位以及返回的作业过程中,防止从空中坠落的保护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爬梯结构和防坠落器,爬梯结构由左右立杆和连接于两立杆上的踏步构成,其中一立杆为方管结构,方管上设置有纵向滑槽;防坠落器包括芯座以及设置于芯座上的内置前滑轮装置、内置后滑轮装置、外置滑轮装置、管正滑轮装置、制动装置以及制动关闭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科学合理,装卸、使用方便,自锁性能好,安全可靠,供登高人员使用。可防止因不慎坠落发生伤亡事故,是登高作业人员的一种理想防坠落保护装置。

Description

登高自动防坠落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高空作业人员在登高、移位以及返回的作业过程中,防止从空中坠落的保护装置,具体是一种登高自动防坠落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登高工作人员在高空作业时,可将安全带系在牢固的构件上,起到防止高空坠落的作用。但是在登高、移位以及返回的过程中,防坠落安全保护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在现有防坠落保护装置中,大多数存在使用不方便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防坠落保护装置的缺点,为供电高空作业人员在登高、移位以及返回作业全过程中防止从空中坠落,提供一种既安全、又方便使用的自动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包括爬梯结构和防坠落器,爬梯结构由左右立杆和连接于两立杆上的踏步构成,其中一立杆为方管结构,方管上设置有纵向滑槽;防坠落器包括芯座以及设置于芯座上的内置前滑轮装置、内置后滑轮装置、外置滑轮装置、管正滑轮装置和制动装置。内置前滑轮装置由与芯座相连的滑轮柱座和位于其两侧的滑轮构成,内置后滑轮装置由与芯座相连的滑轮柱座和位于其两侧的滑轮构成,所述内置滑轮与滑槽的内滑边相适应;外置滑轮装置包括设置于芯座上的销轴和滑轮构成,所述滑轮与滑槽的外滑边相适应;管正滑轮装置包括设置于芯座延伸板上的轮轴和滑轮构成,所述滑轮与滑槽的宽度相适应;制动装置包括Y形制动蹄,制动蹄通过销轴铰接于芯座上,制动蹄的端部为齿状制动面,在芯座与制动蹄后部之间,设置制动弹簧,在制动弹簧的作用下,制动蹄的端部压紧在滑槽的外边上,在制动蹄的尾部,设有系绳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内置前、后滑轮装置的滑轮柱座与芯座可为转动连接结构,分别通过转轴及轴套铰接于芯座上,在所述轴套上,设置弹销及手把;在芯座上,设有与弹销相适应的销孔。
本实用新型,可在所述芯座上,设置制动关闭装置,制动关闭装置包括含有凸阶的凸轮,凸轮通过轮轴铰接于芯座上,在凸轮上设有弹销和手把,在芯座上设有与弹销相适应的制动关闭和制动开放的销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爬梯结构还包括设有滑槽的方管横杆,在方管横杆与方管立杆交叉处,设置滑槽转换装置,滑槽转换装置包括连接底盘和滚珠转盘,方管横杆和方管立杆分别通过连接接头固定在连接底盘上,滚珠转盘上设有连接管段,转动滚珠转盘,可使连接管段接通方管横杆的滑槽或方管立杆的滑槽,在连接管段上,设有插销,在方管横杆和方管立杆的连接接头上,设有销孔,以固定连接管段。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科学合理,装卸、使用方便,自锁性能好,安全牢固可靠,供登高工作人员使用。在登高、移位以及返回作业全过程中,万一失手或失足,该装置将会把作业人员吊在爬梯上,等待他人前来营救或自救,防止因不慎坠落发生伤亡事故,是上下杆塔及移位作业人员全过程保护的一种理想防坠落保护装置。
附图说明:
图1-图4分别为实施例之防坠落器的主视图、左视图、后视图和右视图;
图5-图6分别为实施例之防坠落器装入方管滑槽过程1和过程2的示意图;
图7-图8分别为实施例之防坠落器装在方管滑槽中的主视方向和左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之爬梯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之Q部放大图;
图11为图10之A-A剖视图;图12为实施例之防坠落器在方管横杆的滑槽中移动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登高自动防坠落保护装置,包括爬梯结构和防坠落器。
参照图9-图11,爬梯结构由左右立杆70和踏步74构成,其中右立杆为方管结构,爬梯垂直架设在较高建筑物(如供电杆塔、电信号发射塔等)上,另外,在水平方向上,架设方管横杆75(视其需要,可架设一级或多级方管横杆),右立杆70和横杆75为相同规格的方管,并设置滑槽71,在横杆和立杆交叉处,设置滑槽转换装置,滑槽转换装置包括连接底盘81和滚珠转盘82,横杆和立杆的端头首先焊接上连接接头83,然后通过螺丝将其固定在连接底盘上,滚珠转盘上设有连接管段76,转动滚珠转盘,可使连接管段连接方管横杆的滑槽或方管立杆的滑槽,在连接管段上,设有插销84,在方管横杆和方管立杆的连接接头上,设有销孔86,起到固定连接管段的作用。为提高其安全系数,在连接管段76上设置销钉装置85,以及在横杆的连接端头处,设置挡钉87,其作用和使用方法将在后面说明。
参照图1-图4,防坠落器包括芯座、内置前滑轮装置、内置后滑轮装置、外置滑轮装置、管正滑轮装置、制动装置和制动关闭装置。
内置前滑轮装置由滑轮21、滑轮柱座22、转轴23、轴套24、弹销手把25组成。当拉拔弹销手把25并转动轴套24时,轴套24通过转轴23可带动滑轮柱座22和滑轮21转动,图1-图4所示为弹销将内置前滑轮装置锁定在芯座的位置;内置后滑轮装置由滑轮31、滑轮柱座32、转轴33、轴套34、弹销35和手把36组成。当压下弹销35并转动手把36时,轴套34通过转轴33可带动滑轮柱座32和滑轮31转动,图1-图4所示为弹销将内置后滑轮装置锁定在芯座的位置;外置滑轮装置由销轴42和滑轮41构成;管正滑轮装置由设置于芯座延伸板11上的轮轴52和滑轮51构成,内置前滑轮装置中的滑轮53也是管正滑轮;制动装置由Y形制动蹄61、销轴62、齿状制动面64和制动弹簧63构成,并在制动蹄的尾部,设有系绳孔65;制动关闭装置由凸轮91、轮轴93、弹销92和手把95构成,并在凸轮上设置凸阶94,以及在芯座上设有与弹销相适应的制动关闭和制动开放的销孔(图中未画出)。
其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为:
根据现场情况,参照附图架设爬梯结构;每次登高作业前,首先,将安全绳的一端系于登高人员的腰带,另一端系于防坠落器的制动蹄尾部系绳孔65上(安全绳两端均有专用连接件);其次,将防坠落器装在立杆70的滑槽71上:拉拔弹销手把25,将内置前滑轮装置旋转90度,压下弹销35并转动手把36,将内置后滑轮装置旋转90度,此时可将内置滑轮放入滑槽71中,如图5所示,再分别将内置前滑轮装置和内置后滑轮装置返回旋转90度,如图6、图7所示;登高作业人员可沿着爬梯登高,在登高过程中,人在上方,防坠落器在下方,并沿着滑槽向上移动,如图8所示。其工作原理为:当登高人员往高处登爬时,安全绳(图中未画出)将拉动制动蹄尾部,给制动蹄尾部向上的拉力A,拉力A克服弹簧63的弹力,使制动蹄61端头齿状制动面64离开滑槽外面73,消除制动摩擦力,防坠落器与登高人员同步匀速上升;当登高人员往回下梯时,由于防坠落器的自重以及拉力A的共同作用,克服弹簧63的弹力,也使制动蹄61端头齿状制动面64离开滑槽外面73,消除制动摩擦力,防坠落器与登高人员也同步匀速下降;当登高人员万一失手或失足从高处跌落时,安全绳给制动蹄尾部向下的拉力B,由于拉力B或/和弹簧63弹力的作用,使制动蹄61端头齿状制动面64压紧滑槽外面73,其制动摩擦力使防坠落器固定在立杆上,该装置将把登高人员吊在爬梯上,等待他人前来营救,防止因不慎坠落发生伤亡事故。
当登高人员到达某一高度需要作水平移动或作业时,在横杆和立杆交叉处,可通过滑槽转换装置将防坠落器从立杆滑槽转入横杆滑槽:将防坠落器移入连接管段76;在其两端拧上销钉85;转动滚珠转盘82,使连接管段接通横杆滑槽;卸下销钉85;防坠落器可左右移动;由于横杆滑槽水平设置以及内置滑轮的作用,防坠落器将不会产生脱轨跌落现象,为保证防坠落器在横杆滑槽上灵活移动,防坠落器设置制动关闭装置:拉起弹销92,并转动手把95使凸轮91顺时针转动90度(在芯座上设有固定凸轮的销孔),凸阶94卡住制动蹄61的凸阶66,使制动蹄失去制动作用(如图12所示),此时防坠落器可在横杆滑槽上自由移动。
当完成作业往返至横杆和立杆交叉处时,为防止登高工作人员忘记启用制动装置,在横杆的连接端头处,设置挡钉87,挡钉将抵挡手把95以阻止防坠落器继续移动,只有拉起弹销92,并转动手把95使凸轮91往回转动90度,防坠落器才能继续移动,凸轮91往回转动,即时启用制动装置。达到安全的目的。

Claims (4)

1、登高自动防坠落保护装置,包括爬梯结构和防坠落器,爬梯结构由左右立杆(70)和连接于其上的踏步(74)构成,其特征在于:其中一立杆为方管结构,方管上设有纵向滑槽(71);防坠落器包括芯座(10)以及设置于芯座上的内置前滑轮装置、内置后滑轮装置、外置滑轮装置、管正滑轮装置和制动装置,内置前滑轮装置由与芯座相连的滑轮柱座(22)和位于其两侧的滑轮(21)构成,内置后滑轮装置由与芯座相连的滑轮柱座(32)和位于其两侧的滑轮(31)构成,所述内置滑轮(21,31)与滑槽的内滑边(72)相适应;外置滑轮装置包括设置于芯座上的销轴(42)和滑轮(41)构成,所述滑轮(41)与滑槽的外滑边(73)相适应;管正滑轮装置包括设置于芯座延伸板(11)上的轮轴(52)和滑轮(51)构成,所述滑轮(51)与滑槽(71)的宽度相适应;制动装置包括Y形制动蹄(61),制动蹄通过销轴(62)铰接于芯座上,制动蹄的端部为齿状制动面(64),在芯座与制动蹄后部之间,设置制动弹簧(63),制动蹄的尾部,设有系绳孔(6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高自动防坠落保护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内置前、后滑轮装置的滑轮柱座(22、32)与芯座为转动连接结构,分别通过转轴(23、33)及轴套(24、34)铰接于芯座(10)上,在内置前滑轮装置的轴套(24)上,设置弹销、手把(25);在内置后滑轮装置的轴套(34)上,设置弹销(35)和把手(36),在芯座上,设有与弹销相适应的销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登高自动防坠落保护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芯座上,设置制动关闭装置,制动关闭装置包括含有凸阶(94)的凸轮(91),凸轮通过轮轴(93)铰接于芯座上,在凸轮上设有弹销(92)和手把(95),在芯座上设有与弹销相适应的制动关闭和制动开放的销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高自动防坠落保护装置,其特征为:爬梯结构还包括设有滑槽(71)的方管横杆(75),在方管横杆与方管立杆交叉处,设置滑槽转换装置,滑槽转换装置包括连接底盘(81)和滚珠转盘(82),方管横杆和方管立杆分别通过连接接头(83)固定在连接底盘上,滚珠转盘上设有连接管段(76),转动滚珠转盘,可使连接管段接通方管横杆的滑槽或方管立杆的滑槽,在连接管段上,设有插销(84),在方管横杆和方管立杆的连接接头上,设有销孔。
CN 200520058875 2005-05-31 2005-05-31 登高自动防坠落保护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0120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058875 CN2801207Y (zh) 2005-05-31 2005-05-31 登高自动防坠落保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058875 CN2801207Y (zh) 2005-05-31 2005-05-31 登高自动防坠落保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01207Y true CN2801207Y (zh) 2006-08-02

Family

ID=36845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2005887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01207Y (zh) 2005-05-31 2005-05-31 登高自动防坠落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801207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03559A (zh) * 2015-12-13 2017-12-22 青岛智享专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安全电力线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03559A (zh) * 2015-12-13 2017-12-22 青岛智享专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安全电力线杆
CN107503559B (zh) * 2015-12-13 2019-04-19 浙江坤邦机械有限公司 安全电力线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17495B (zh) 一种可移动伸缩的公交、地铁扶手架
CN109677478B (zh) 一种建筑砖块转运装置
CN112874613A (zh) 一种建筑工程领域用的砖块转运设备
CN201703934U (zh) 一种离心甩块式限速防坠安全器
CN2801207Y (zh) 登高自动防坠落保护装置
CN100560168C (zh) 绳索助爬器
CN201006209Y (zh) 一种手摇式高空作业升降器
CN209228298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圆盘式安全爬梯
CN103239811B (zh) 恒速式缓降器
CN2805821Y (zh) 一种登高自动防坠落保护装置
CN211873784U (zh) 一种动轨式全钢结构爬架
CN202620512U (zh) 高楼应急索道
CN112090042A (zh) 一种安全型杆架举升式电力设备安装维修设备
CN220130132U (zh) 一种建筑工程车
CN202342323U (zh) 一种可攀爬楼梯的轮椅
CN211163871U (zh) 一种能够爬楼梯的电力工具箱
CN206888905U (zh) 一种爬梯
CN215854719U (zh) 一种海洋起重机用活动式滑轮架结构
CN109399494A (zh) 一种高跷式登高器
CN109399511A (zh) 一种高跷式登高器
CN109052219A (zh) 一种高跷式登高器
CN218968771U (zh) 一种带有举升锁定结构的马达座
CN218198309U (zh) 一种建筑手推车
CN211286734U (zh) 用于10kV输电复合杆塔的安全扣
CN2339243Y (zh) 高空遇险救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