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68434Y - 遮阳防眩装置 - Google Patents

遮阳防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668434Y
CN2668434Y CNU2003201279531U CN200320127953U CN2668434Y CN 2668434 Y CN2668434 Y CN 2668434Y CN U2003201279531 U CNU2003201279531 U CN U2003201279531U CN 200320127953 U CN200320127953 U CN 200320127953U CN 2668434 Y CN2668434 Y CN 266843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visor
circuit unit
crystal board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32012795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纪成
王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inza Shanghai Haiya Auto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Silver Haiya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Silver Haiya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Silver Haiya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32012795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66843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66843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66843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遮阳防眩装置,其包括固定在车辆等运输工具上的支撑架、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的液晶板及与所述液晶板连接的测光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测光控制装置包括直流电源单元,与所述直流电源单元连接形成回路的集成电路单元,及并行连接在所述集成电路单元与所述液晶板之间的感应电路单元与控制电路单元。所述液晶板常态为透光状态,通电后,集成电路单元将直流电源单元提供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方波驱动电压,感应电路单元感测外界光线变化,使输出至所述液晶板的交流方波驱动电压发生变化,进而改变液晶板的透光度,使液晶板适应不同光强,颜色灰度发生改变,从而达成防眩作用。

Description

遮阳防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遮阳防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颜色渐变功能的遮阳防眩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常常要对着阳光驾驶,阳光透过车窗进入驾驶员眼睛,影响驾驶员视线,容易造成交通事故,为此,车辆前窗常常设有遮阳板以减轻阳光的不利影响。另外,车辆等运输工具在夜间行驶时都会打开车头灯,当会车时,对方灯光将对驾驶员眼睛产生较大刺激,造成驾驶员瞬间眩目,不利驾驶员正常驾驶。为防止此类情况发生,驾驶舱前也常常需要装设防眩目装置。
现有车辆驾驶室通常采用遮阳板加设防眩片的形式进行遮阳防眩。如中国专利申请第89208551.7号所揭露的遮阳防眩装置,其借由支撑机构固定一块半透明的有机玻璃板在驾驶室前窗作为遮阳防眩装置,通过上位遮阳到下位防眩之间换位调节阻挡不同亮度或角度的强光。但是,通过其透明度控制很难阻挡不同亮度的强光而又能保持夜间正常视野,而且如连续会车遇到不同亮度或角度的强光时,连续频繁转动有机玻璃板十分不便,尤其在现代高速驾驶状态下,必须尽量减少调节,才能更适应安全驾驶的需要。
也有业者提出电控自动变色板作为车辆中的遮阳防眩装置,如中国专利第98210825.7号专利所揭示的“车用电控变色板”,其在车辆风挡玻璃内上方的转动支架上安装透光板,在透光板中部进一步设有液晶板,通过一电控测光装置控制液晶板的颜色变化,当外界光发生变化时液晶板自动由常态的透光状态改变为通电后的不透光状态。这类装置虽然在使用便利性上有所改善,但是液晶板只有常态透光和通电不透光两个状态,不具备中间状态,不能很好的适应外界不同光强及照射角度变化下防眩的同时不妨碍驾驶员视线的需要。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遮阳防眩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具自动渐变变色功能的遮阳防眩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遮阳防眩装置包括固定在车辆等运输工具上的支撑架、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的液晶板及与所述液晶板连接的测光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测光控制装置包括向整个装置供电的直流电源单元,与所述直流电源单元连接形成回路的集成电路单元,及并行连接在所述集成电路单元与所述液晶板之间的感应电路单元与控制电路单元;
所述集成电路单元将直流电源单元提供的直流电压转换为稳定的交流方波驱动电压;
所述感应电路单元感测外界光线变化,改变所述交流方波驱动电压值;
所述控制电路单元向所述液晶板传送可变的交流方波驱动电压,从而使液晶板透光度随电压变化发生渐变;
所述液晶板常态为透光状态,通电后,集成电路单元将直流电源单元提供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方波驱动电压,感应电路单元感测外界光线变化,使输出至所述液晶板的交流方波驱动电压发生变化,进而改变液晶板的透光度,使液晶板适应不同光强,颜色灰度发生改变,从而达成防眩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遮阳防眩装置的液晶板在常态下为透光状态,通电时,由感应电路单元感测外界光线变化,使输出至所述液晶板的驱动电压发生变化,进而改变液晶板的透光度,即,在通电状态下,所述液晶板的透光状态随外界光线的强弱产生渐变,从而适应在不同光强及照射角度下防眩的同时不妨碍驾驶员视线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遮阳防眩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遮阳防眩装置测光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遮阳防眩装置测光控制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遮阳防眩装置,其包括固定在车辆等运输工具等窗体(图未示)上的支撑架10、设于所述支撑架10上的液晶板20及与所述液晶板20连接并控制其变色的测光控制装置30。所述液晶板20常态下处于透光状态。
请参照图2,为本实用新型遮阳防眩装置测光控制装置30的电路结构框图。所述测光控制装置30包括直流电源单元31、电源指示电路单元32、与直流电源单元31相连接的集成电路单元33、及并行连接于所述集成电路单元33及液晶板20之间的感应电路单元35与控制电路单元36。
所述直流电源单元31用于向整个装置提供直流电压。
所述电源指示电路32用于指示电路的导通或关断状态,其与直流电源单元31连通形成闭合回路。
所述集成电路单元33用于直流电源单元31提供的直流电压转换为稳定的交流方波驱动电压。
所述感应电路单元35用于感测外界光线变化,并使所述集成电路单元33输出的交流方波驱动电压值发生改变。
所述控制单元36用于向液晶板20传送所述可变的交流方波驱动电压,从而使液晶板20的透光度随外界光线的强弱发生渐变。
由于液晶板20的液晶阵列在不同电压下偏转角度不同,引起液晶板20透光度不同,所以,当感应电路单元35感测外界光线变化使电路中的交流方波驱动电压值发生改变时,即所述液晶板20的输入电压发生变化,将使液晶板20的颜色灰度发生变化。
请参照图3,为本实用新型遮阳防眩装置测光控制装置30的电路原理图。
所述直流电源单元包括向整个装置供电的电源U1及与其串联控制开关K1。
所述电源指示电路31由电阻R6、二极管L1串联组成,所述控制开关K1闭合时,二极管L1发光,指示电路进入工作状态。其中电阻R6在线路中起到降低电流功耗及保护二极管L1的作用。
所述感应电路单元35是由光敏部件R7与可调电阻R8串联组成。当外界光线变化时,感光电路中的光敏部件R7将发生阻值的变化,从而引起电路中的交流方波驱动电压值发生变化,其中可调电阻R8用来调节光敏部件R7的灵敏度。
所述控制电路36由电阻R5、R1并联组成,其中电阻R5所在支路上串联有开关K2,开关K2控制电阻R5、R1进行切换,并通过对电阻R5、R1的切换及并行的感应电路35向液晶板20输送电路中产生的可变交流方波驱动电压。
所述集成电路单元33包括集成电路芯片Ic1及与其连接的附属电路单元34,所述集成电路芯片Ic1可采用CD系列的集成电路芯片,其包括上1、2、...、14共14个引脚,其中引脚1、14分别与直流电压单元31电源U1两极相连,当控制开关K1闭合时,集成电路单元33上施加直流电压。此外,本实施例中,感应电路单元35通过引脚2、3、4连接至集成电路芯片Ic1;控制电路单元36通过引脚5连接至集成电路芯片Ic1;附属电路单元34包括若干电阻,其中,电阻R2分别与集成电路芯片Ic1的引脚6、7、8连接,电阻R3分别与引脚9、10、11连接,电阻R4分别与引脚12、13连接,从而附属电路单元34与集成电路芯片Ic1连接形成所述集成电路单元33,其可将所述电源U1提供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方波驱动电压输出。
开关K1闭合,直流电源单元31电源U1输出的直流电压,通过集成电路芯片Ic1与R4、R3、R2组成的附属电路34相配合,对所述直流电压进行调制、变换为稳定的方波的交流驱动电压输出。所述驱动电压经集成电路芯片Ic1引脚2、5通过R5、R1组成的控制电路及并行的由R7、R8组成的感应电路向液晶板20输送可变的交流方波驱动电压。当外界光线变化时,感应电路中的光敏电阻R7将发生阻值的变化从而导致输出的驱动电压值变化。
工作状态下,当外界光线发生变化时,感应电路单元35中的光敏部件R7的阻值随光强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电路中的交流方波驱动电压值的变化,由于液晶板20内液晶阵列在不同电压下偏转角度不同,所以,当电路中的交流方波驱动电压值的变化时,液晶板20的透光度也发生改变,从而使液晶板20随光线的强弱渐变其颜色的灰度产生渐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遮阳防眩装置,其包括固定在车辆等运输工具上的支撑架、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的液晶板及与所述液晶板连接的测光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光控制装置包括向整个装置供电的直流电源单元,与所述直流电源单元连接形成回路的集成电路单元,及并行连接在所述集成电路单元与所述液晶板之间的感应电路与控制电路;
所述集成电路单元将直流电源单元提供的直流电压转换为稳定的交流方波驱动电压;
所述感应电路感测外界光线变化,并改变所述交流方波驱动电压值;
所述控制电路向所述液晶板传送可变的交流方波驱动电压,使所述液晶板的透光度随电压变化发生渐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防眩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与所述直流电源单元相连接形成闭合回路、指示电路通断状态的电源指示电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阳防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指示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及与所述发光二极管串连的电阻。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阳防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电路单元包括集成电路芯片及与其连接的附属电路,其中所述集成电路芯片还分别与所述直流电源单元、感应电路、控制单元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遮阳防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电路芯片为CD系列的集成电路芯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防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两并联电阻,其中一支路中设有切换开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防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电路包括串联的光敏部件与用于调节所述光敏部件灵敏度的可调电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防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板常态下为透光状态。
CNU2003201279531U 2003-12-15 2003-12-15 遮阳防眩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6843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3201279531U CN2668434Y (zh) 2003-12-15 2003-12-15 遮阳防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3201279531U CN2668434Y (zh) 2003-12-15 2003-12-15 遮阳防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668434Y true CN2668434Y (zh) 2005-01-05

Family

ID=34439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320127953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68434Y (zh) 2003-12-15 2003-12-15 遮阳防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668434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7520B (zh) * 2008-06-17 2012-11-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汽车遮光系统及方法
CN104742698A (zh) * 2015-03-31 2015-07-01 青岛元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汽车遮阳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7520B (zh) * 2008-06-17 2012-11-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汽车遮光系统及方法
CN104742698A (zh) * 2015-03-31 2015-07-01 青岛元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汽车遮阳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05235U (zh) 一种车载仪表的背光调节装置
CN100500461C (zh) 一种汽车防眩方法及其装置
CN108016348A (zh) 一种led汽车前照灯模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2231263A (zh) 显示屏亮度调节系统、显示屏亮度调节方法以及汽车
CN105644443A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后视系统及汽车
CN107105556A (zh) 一种调整工作指示灯亮度的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2668434Y (zh) 遮阳防眩装置
CN203733451U (zh) 自动调节显示设备显示屏亮度的装置和显示设备
CN2740453Y (zh) 遮阳防眩装置
CN205768974U (zh) 组合仪表及汽车
CN209707815U (zh) 汽车及其抬头显示系统
CN203727144U (zh) 汽车遮阳板
CN2623492Y (zh) 机动车防眩板
CN101242696B (zh) 自适应汽车大灯控制装置
CN2710948Y (zh) 汽车自动变色玻璃风窗
CN2297742Y (zh) 自动变色强光护目镜
CN101819753B (zh) 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装置和方法
CN2330538Y (zh) 车用电控变色板
CN111660774B (zh) 一种机动车辅助装置、机动车及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
CN2704507Y (zh) 防眩后视镜
CN2837877Y (zh) 一种汽车防眩目后视镜
CN205344698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后视系统及汽车
CN206096702U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206106891U (zh) 汽车智能分区遮阳板
CN2642583Y (zh) 汽车自动变光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ANGHAI YINZUO HAIYA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YINZUO HAIYA SCI. + TECH. CO., LTD., SHANDONG

Effective date: 2005123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51230

Address after: 200060, room 7, Fuli building, No. 1306, Lane 808, Jiangning Road,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Ginza Shanghai Haiya Auto Electron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250014, 13, century Kaiyuan Building, 2 ring mountain road, Shandong, Ji'nan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Silver Haiya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105

Termination date: 201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