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99243A - 一种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结构及设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结构及设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99243A
CN112799243A CN202011644097.1A CN202011644097A CN112799243A CN 112799243 A CN112799243 A CN 112799243A CN 202011644097 A CN202011644097 A CN 202011644097A CN 112799243 A CN112799243 A CN 1127992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tunnel
illumination
glass
thresh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440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涂豫
张智裕
王幸
尚筠
张红雁
邱在林
郝一霖
范东峰
王建冬
刘耸
胡海洋
聂文晋
任强
张凯
张艺冠
岳鹏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Polytechnic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Polytechnic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Polytechnic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Henan Polytechnic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1164409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992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992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9924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06Circuit arrangements or driving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single liquid crystal cells
    • G02F1/13318Circuits comprising a photodetect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9/00Tunnels or galleries, with or without linings;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reof; Layout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 E21D9/14Layout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portals, day-light attenuation at tunnel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8/00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0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 H05B47/11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by determining the brightness or colour temperature of ambient ligh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W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W2131/00Use or application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not provided for in codes F21W2102/00-F21W2121/00
    • F21W2131/10Outdoor lighting
    • F21W2131/101Outdoor lighting of tunnels or the like, e.g. under brid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结构及设计控制方法,基于现有公路隧道照明系统,在隧道两端延伸设置了隧道口外的框架结构的阈值段,框架结构上设置有调光玻璃,调光玻璃的透光率根据环境光照度沿着远离隧道口方向动态梯度递增调整,通过调光玻璃将环境光梯度衰减后引阈值段,在阈值段形成照度渐变的缓冲带,此缓冲带与隧道口的人工照明自然衔接,解决了隧道内人工照明系统所能提供的最大照度与隧道外自然照度的巨大差异问题;本发明的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结构及设计控制方法突破了现有《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的框架,从根本上解决了隧道内外照度的巨大反差所引起的短时盲视问题,使公路隧道行车更加安全,因此极具推广使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结构及设计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隧道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结构及设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公路隧道照明设计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要解决白天、夜间行车驶入、驶出隧道时,确保驾驶员适应隧道内外亮度的巨大反差问题;虽然国内对公路隧道照明有明确的设计规范,但依照设计规范实际仍无法解决白昼行车驶入、驶出隧道时,因隧道内外照度的巨大反差所引起的短暂盲视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隧道内人工照明系统所能提供的最大照度与隧道外自然照度的巨大差异所导致;如夏季正午时,南方隧道外照度最高可达109Lux,而隧道出口段最大照度仅有103Lux左右,显然这个照度的巨大差异是无法依照现有《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进行设计所能解决的,而目前尚没有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结构及设计控制方法;基于现有公路隧道照明系统,在隧道两端延伸设置了隧道口外的框架结构的阈值段,框架结构上设置有调光玻璃,调光玻璃的透光率根据环境光照度沿着远离隧道口方向动态梯度递增调整,通过调光玻璃将环境光梯度衰减后导入阈值段,在阈值段形成照度渐变的缓冲带,此缓冲带与隧道口的人工照明自然衔接,解决了隧道内人工照明系统所能提供的最大照度与隧道外自然照度的巨大差异问题。
为了实现所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结构,包括隧道段、阈值段,所述阈值段为延伸设置于隧道口外的框架结构,此框架结构为水泥混凝土结构,或钢桁架结构,框架结构上设置有调光玻璃,在白天调光玻璃的透光率根据环境光照度沿着远离隧道口方向动态梯度递增调整,调光玻璃将环境光梯度衰减后引阈值段;阈值段与隧道段相连接处的照度设置接近,阈值段端部与外部环境光照度设置在同一数量级,因此在阈值段形成照度渐变的缓冲带,此照度渐变的缓冲带避免了现有隧道内外照度的巨大反差所引起的短时盲视问题;所述隧道段、阈值段内均设置有照明灯,照明灯为LED灯,采用恒流源驱动;隧道段的照明灯用于隧道内照明,阈值段的照明灯用于夜间或环境光照度不足时阈值段的照明。
进一步的,所述调光玻璃包括面层玻璃、偏光片A、上层导电玻璃、液晶、下层导电玻璃、偏光片B、底层玻璃;所述面层玻璃、偏光片A、上层导电玻璃、液晶、下层导电玻璃、偏光片B、底层玻璃从上至下依次顺序设置,偏光片A、偏光片B的偏振方向垂直;面层玻璃、偏光片A、上层导电玻璃通过粘接固定连接,下层导电玻璃、偏光片B、底层玻璃通过粘结固定连接;所述液晶通过液晶框胶封闭设置于上层导电玻璃与下层导电玻璃之间;所述面层玻璃、底层玻璃用于保护偏光片A、偏光片B;
调光玻璃工作原理为,当外部环境光经过偏光片A滤光后,成为偏振光;当上层导电玻璃、下层导电玻璃之间施加电压后,位于上层导电玻璃、下层导电玻璃之间的液晶分子发生扭转,偏振光经过扭转的液晶分子时,也同步发生扭转,当偏振光扭转方向后与偏光片B的偏振方向一致时,则通过偏光片B,此时调光玻璃工作于通光状态;当上层导电玻璃、下层导电玻璃未施加电压时,位于上层导电玻璃、下层导电玻璃之间的液晶分子不发生扭转,通过偏光片A的偏振光通过液晶分子后仍保持原有偏振方向,此偏振方向与偏光片B的偏振方向垂直,因此无法通过偏光片B,此时调光玻璃工作于不通光状态;通过调整上层导电玻璃、下层导电玻璃之间施加的电压,即可控制调光玻璃的透光率;因调光玻璃上设置有偏光片,因此调光玻璃的最大透光率接近50%;通过对阈值段上设置的调光玻璃施加不同的电压,即可在阈值段形成照度渐变的缓冲带;缓冲带端部的照度为自然环境光照度的50%,当行车从阈值段驶入、驶出时,驾驶员的视觉不再承受以往的几个数量级的照度变化,因此彻底解决了现有隧道内外亮度的巨大反差所引起的短时盲视问题;
所述上层导电玻璃下板面设置有透明导电层,透明导电层引出有上层导电玻璃连接端子;所述下层导电玻璃上板面设置有透明导电层,透明导电层引出有下层导电玻璃连接端子;上、下层导电玻璃连接端子通过异方性导电胶与透明导电层连接,上、下层导电玻璃连接端子用于与调光玻璃控制器的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隧道段、阈值段内照明灯设置为若干照明区段,其中隧道段的若干照明区段的照度仍按照现有《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进行设置,阈值段的若干照明区段的照度则按照隧道口照度与环境光照度的差值进行梯度设置;每个照明区段的照明灯亮度独立控制;隧道段若干照明区段的照明灯在白天及夜间始终点亮,阈值段若干照明区段的照明灯仅在夜间或环境光照度不足时点亮;
其中隧道段每个照明区段的照明灯,对应设置有分控电源、隧道段照度计,分控电源为驱动电流可调的恒流源,其电流控制信号由总控制器提供;分控电源、隧道段照度计电性连接,分控电源与对应照明区段的照明灯电性连接,当照明区段的照明灯工作时,相应照明区段的隧道段照度计采集照度信号反馈至总控制器,形成闭环控制;为防止隧道内行驶车辆反光对照度计采集照度信号产生干扰,隧道段照度计安装在隧道侧壁两米以上位置,同时隧道段照度计外侧设置有遮光罩,遮光罩开口朝向隧道顶部中间;
其中阈值段每个照明区段的照明灯,对应设置有分控电源、阈值段照度计;分控电源、阈值段照度计电性连接,分控电源与对应照明区段的照明灯电性连接,当阈值段照明区段的照明灯工作时,相应照明区段的阈值段照度计采集照度信号反馈至总控制器,形成闭环控制;为防止阈值段内行驶车辆反光对照度计采集照度信号产生干扰,阈值段照度计安装在阈值段侧壁两米以上位置,同时阈值段照度计外侧设置有遮光罩,遮光罩开口朝向阈值段顶部中间;
所述隧道段内还设置有总控制器,总控制器与分控电源电性连接;
所述阈值段内还设置有调光玻璃控制器,调光玻璃控制器分别与调光玻璃、总控制器电性连接;总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给调光玻璃控制器,调光玻璃控制器根据控制信号产生相应的控制电压,驱动调光玻璃工作在相应的透光率;当阈值段照明区段的调光玻璃工作时,相应照明区段的阈值段照度计采集照度信号反馈至总控制器,形成闭环控制;为防止阈值段内行驶车辆反光对照度计采集照度信号产生干扰,阈值段照度计安装在阈值段侧壁两米以上位置,同时阈值段照度计外侧设置有遮光罩,遮光罩开口朝向阈值段顶部中间;;
所述阈值段端部外侧还设置有环境光照度计,环境光照度计与总控制器电性连接,环境光照度计用于采集隧道外环境照度参数,隧道外环境照度参数传输给总控制器,总控制器根据隧道外环境照度参数自动计算出合适的控制参数,传输给各分控电源、调光玻璃控制器,以控制各照明灯及调光玻璃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隧道段内的照明区段,靠近隧道口两端设置为入口段、过渡段;隧道内两个过渡段之间设置为中间段;隧道段的入口段、过渡段、中间段的设置遵循《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的要求。
优选的,所述阈值段上设置有若干遮光玻璃,遮光玻璃的透光率沿着远离隧道口方向梯度递增设置,遮光玻璃将环境光梯度衰减后导入阈值段,在阈值段形成照度渐变的缓冲带;采用遮光玻璃代替调光玻璃,具有工程造价低的优点;但采用遮光玻璃时,因遮光玻璃的透光率为固定值,其只适应某一范围的隧道外环境照度,如果设计时隧道外环境照度采用接近最大值,当实际隧道外环境照度偏离最大照度时,即使在白天也必须通过阈值段的照明灯补光,因此实际运行时电耗将会有较大增加。
所述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结构的设计方法,其中隧道段照明系统依照现有《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进行设计;
所述阈值段照明系统结构设计包括阈值段长度S及照明区段划分数量N设计;
阈值段长度S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873456640000061
其中:K为视觉适应时间修正系数,
Figure BDA0002873456640000062
为视觉适应时间,V为设计行车速度;其中视觉适应时间
Figure BDA0002873456640000063
取值依据《隧道照明过渡段人眼适应问题研究》的试验值取0.23s;因阈值段长度S计算公式中,是按照照度衰减梯度设置为1/3进行计算,故引入视觉适应时间修正系数K对视觉适应时间
Figure BDA0002873456640000064
进行修正,K建议取值为2-4之间;其中3.6为单位转换系数;以设计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为例,阈值段长度S=3*0.23*100/3.6=19.17,实际设计取值S为20米;
照明区段划分数量N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873456640000065
其中:Lh为环境照度,Lr为隧道段的入口段照度,其取值一般为1000;以北方山区夏季正午环境照度Lh取值为107为例,照明区段划分数量
Figure BDA0002873456640000066
实际阈值段照明区段划分数量取值为8。
所述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的控制方法,隧道段照明系统依照现有《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所规定的亮度对隧道内照度进行控制,在此补充说明,现有《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对隧道照明设计是以隧道路面亮度为单位,但在工程实践中,人眼对明暗感受最直接的为照度,同时照度的测量及数据采集也最为方便,因此在本专利的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的控制中均采用照度为单位,隧道路面亮度与隧道内照度可通过实际测量后进行转换;隧道内照度由总控制器控制,总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给隧道段的各分控电源,各分控电源根据控制信号输出相应恒定电流驱动相应区段的照明灯工作,相应区段的隧道段照度计检测照度反馈至总控制器完成闭环控制;
所述阈值段照明系统控制,包括对阈值段内照明灯控制和调光玻璃控制,其目的是实现白天、夜间隧道外不同环境照度时,阈值段照度的梯度变化,即白天主要通过控制调光玻璃的透光率实现阈值段照度的梯度变化,夜间通过控制照明灯亮度实现阈值段照度的梯度变化;阈值段照度由总控制器控制,总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给阈值段的各分控电源、调光玻璃控制器,各分控电源根据控制信号输出相应恒定电流驱动相应区段的照明灯工作,各调光玻璃控制器根据控制信号输出相应电压驱动相应区段的调光玻璃工作;相应区段的阈值段照度计检测照度反馈至总控制器完成闭环控制;
具体控制方法为:
当Lh/2>Lr时,阈值段内照明灯处于关闭状态;阈值段通过对照明区段调光玻璃透光率的控制,阈值段照度沿着远离隧道口方向递增,照度变化在三倍以内时,人眼可正常接受,因此照度沿着远离隧道口方向递增时,其下一个照明区段照度设置为上一个照明区段照度的三倍;阈值段与隧道相邻的照明区段照度为3*Lr,从隧道口至阈值段尾端,照度总的变化范围为3*Lr至Lh/2;
当Lh/2=Ls时,阈值段内照明灯处于关闭状态;阈值段所有照明区段调光玻璃透光率调至100%;当Lh/2=Lr时,实际隧道段的入口段照度已经接近环境照度,此时无需照明灯补光,只需将阈值段所有照明区段调光玻璃透光率调至100%,通过调光玻璃将环境光均匀导入阈值段即可;
当Lh/2<Lr,此时环境光已无法为阈值段提供补光,因此关闭阈值段所有照明区段调光玻璃透光率控制,此时阈值段补光必须通过照明区段内照明灯来提供;阈值段通过对照明区段内照明灯亮度的控制,实现阈值段照度沿着远离隧道口方向递减,照度变化在三倍以内时,人眼可正常接受,因此照度沿着远离隧道口方向递减时,其下一个照明区段照度为上一个照明区段照度的三分之一;阈值段与隧道相邻的照明区段照度为Lr/3;从隧道口至阈值段尾端,照度总的变化范围为Lr/3至Lh/2。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结构及设计控制方法;基于现有公路隧道照明系统,在隧道两端延伸设置了隧道口外的框架结构的阈值段,框架结构上设置有调光玻璃,调光玻璃的透光率根据环境光照度沿着远离隧道口方向动态梯度递增调整,通过调光玻璃将环境光梯度衰减后导入阈值段,在阈值段形成照度渐变的缓冲带,此缓冲带与隧道口的人工照明自然衔接,解决了隧道内人工照明系统所能提供的最大照度与隧道外自然照度的巨大差异问题;本发明的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结构及设计控制方法突破了现有《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的框架,从根本上解决了隧道内外亮度的巨大反差所引起的瞬间盲视问题,使公路隧道行车更加安全,因此极具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结构外观示意图;
图2为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公路隧道照明系统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4为调光玻璃结构示意图;
图5为现有隧道照明系统白天照度变化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隧道照明系统白天照度变化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隧道照明系统夜间照度变化示意图。
图中:1、隧道段;1.1、入口段;1.2、过渡段;1.3中间段;2、阈值段;3、照明灯;4、总控制器;5、分控电源;6、隧道段照度计;7、阈值段照度计;8、调光玻璃控制器;9、调光玻璃;9.1、面层玻璃;9.2、偏光片A;9.3、上层导电玻璃;9.4、液晶;9.5、下层导电玻璃;9.6、偏光片B;9.7、底层玻璃;9.8、液晶框胶;9.9、上层导电玻璃连接端子;9.10、下层导电玻璃连接端子;10、环境光照度计。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发明,公开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发明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
一种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结构及设计控制方法,包括隧道段1、阈值段2,所述阈值段2延伸设置在隧道段1两端的隧道口外;所述阈值段2为延伸设置于隧道口外的框架结构,阈值段2上设置有调光玻璃9,调光玻璃8的透光率根据环境光照度沿着远离隧道口方向动态梯度递增调整,调光玻璃将环境光梯度衰减后引阈值段,在阈值段形成照度渐变的缓冲带;所述隧道段1、阈值段2内均设置有照明灯3;
所述调光玻璃9包括面层玻璃9.1、偏光片A9.2、上层导电玻璃9.3、液晶9.4、下层导电玻璃9.5、偏光片B9.6、底层玻璃9.7;所述面层玻璃9.1、偏光片A9.2、上层导电玻璃9.3、液晶9.4、下层导电玻璃9.5、偏光片B9.6、底层玻璃9.7从上至下依次顺序设置,面层玻璃9.1、偏光片A9.2、上层导电玻璃9.3通过粘接固定连接,下层导电玻璃9.5、偏光片B9.6、底层玻璃9.7通过粘结固定连接;所述液晶9.4通过液晶框胶9.8封闭设置于上层导电玻璃9.3与下层导电玻璃9.5之间;
所述上层导电玻璃9.3下板面设置有透明导电层,透明导电层引出有上层导电玻璃连接端子9.9;所述下层导电玻璃9.5上板面设置有透明导电层,透明导电层引出有下层导电玻璃连接端子9.10;
所述隧道段1、阈值段2内照明灯3设置为若干照明区段,每个照明区段的照明灯3亮度独立控制;
其中隧道段1每个照明区段的照明灯3,对应设置有分控电源5、隧道段照度计6;分控电源5、隧道段照度计6电性连接,分控电源5与对应照明区段的照明灯3电性连接;
其中阈值段2每个照明区段的照明灯3,对应设置有分控电源5、阈值段照度计7;分控电源5、阈值段照度计7电性连接,分控电源5与对应照明区段的照明灯3电性连接;
所述隧道段1内还设置有总控制器4,总控制器4与分控电源5电性连接;
所述阈值段2内还设置有调光玻璃控制器8,调光玻璃控制器8分别与调光玻璃9、总控制器4电性连接;
所述阈值段2端部外侧还设置有环境光照度计10,环境光照度计10与总控制器4电性连接;
所述隧道段1内的照明区段,靠近隧道口两端设置为入口段1.1、过渡段1.2;隧道内两个过渡段1.2之间设置为中间段1.3。
所述隧道段1照明系统依照现有《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进行设计;
所述阈值段2照明系统结构设计包括阈值段2长度S及照明区段划分数量N设计;
阈值段2长度S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873456640000111
其中:K为视觉适应时间修正系数,
Figure BDA0002873456640000112
为视觉适应时间,V为设计行车速度;以设计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为例,阈值段长度S=3*0.23*100/3.6=19.17,实际设计取值S为20米;
照明区段划分数量N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873456640000113
其中:Lh为环境照度,Lr为隧道段1的入口段1.1照度;以北方山区夏季正午环境照度Lh取值为107为例,照明区段划分数量
Figure BDA0002873456640000121
实际阈值段照明区段划分数量取值为8。
所述隧道段1照明系统依照现有《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所规定的亮度对隧道内照度进行控制;隧道内照度由总控制器4控制,总控制器4发出控制信号给隧道段1的各分控电源5,各分控电源5根据控制信号输出相应恒定电流驱动相应区段的照明灯3工作,相应区段的隧道段照度计6检测照度反馈至总控制器4完成闭环控制;
所述阈值段2照明系统控制,包括对阈值段2内照明灯3控制和调光玻璃9控制,通过对阈值段2内照明灯3控制和调光玻璃9控制实现对阈值段2的照度控制;阈值段2照度由总控制器4控制,总控制器4发出控制信号给阈值段2的各分控电源5、调光玻璃控制器8,各分控电源5根据控制信号输出相应恒定电流驱动相应区段的照明灯3工作,各调光玻璃控制器8根据控制信号输出相应电压驱动相应区段的调光玻璃9工作;相应区段的阈值段照度计7检测照度反馈至总控制器4完成闭环控制;
具体控制方法为:
当Lh/2>Lr时,阈值段2内照明灯3处于关闭状态;阈值段2通过对照明区段调光玻璃9透光率的控制,照度沿着远离隧道口方向递增,其下一个照明区段照度为上一个照明区段照度的三倍;阈值段2与隧道相邻的照明区段照度为3*Lr;
当Lh/2=Lr时,阈值段2内照明灯3处于关闭状态;阈值段2所有照明区段调光玻璃9透光率调至100%;
当Lh/2<Lr,关闭阈值段2所有照明区段调光玻璃9透光率控制;阈值段2通过对照明区段内照明灯3亮度的控制,照度沿着远离隧道口方向递减,其下一个照明区段照度为上一个照明区段照度的三分之一;阈值段2与隧道相邻的照明区段照度为Lr/3。
本发明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Claims (7)

1.一种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结构,其特征是:包括隧道段(1)、阈值段(2),所述阈值段(2)延伸设置在隧道段(1)两端的隧道口外;所述阈值段(2)为框架结构,阈值段(2)上设置有调光玻璃(9),在白天调光玻璃(8)的透光率根据环境光照度沿着远离隧道口方向动态梯度递增调整,调光玻璃将环境光梯度衰减后导入阈值段,在阈值段形成照度渐变的缓冲带;所述隧道段(1)、阈值段(2)内均设置有照明灯(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调光玻璃(9)包括面层玻璃(9.1)、偏光片A(9.2)、上层导电玻璃(9.3)、液晶(9.4)、下层导电玻璃(9.5)、偏光片B(9.6)、底层玻璃(9.7);所述面层玻璃(9.1)、偏光片A(9.2)、上层导电玻璃(9.3)、液晶(9.4)、下层导电玻璃(9.5)、偏光片B(9.6)、底层玻璃(9.7)从上至下依次顺序设置,面层玻璃(9.1)、偏光片A(9.2)、上层导电玻璃(9.3)通过粘接固定连接,下层导电玻璃(9.5)、偏光片B(9.6)、底层玻璃(9.7)通过粘结固定连接;所述液晶(9.4)通过液晶框胶(9.8)封闭设置于上层导电玻璃(9.3)与下层导电玻璃(9.5)之间;
所述上层导电玻璃(9.3)下板面设置有透明导电层,透明导电层引出有上层导电玻璃连接端子(9.9);所述下层导电玻璃(9.5)上板面设置有透明导电层,透明导电层引出有下层导电玻璃连接端子(9.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隧道段(1)、阈值段(2)内照明灯(3)设置为若干照明区段,每个照明区段的照明灯(3)亮度独立控制;
其中隧道段(1)每个照明区段的照明灯(3),对应设置有分控电源(5)、隧道段照度计(6);分控电源(5)、隧道段照度计(6)电性连接,分控电源(5)与对应照明区段的照明灯(3)电性连接;
其中阈值段(2)每个照明区段的照明灯(3),对应设置有分控电源(5)、阈值段照度计(7);分控电源(5)、阈值段照度计(7)电性连接,分控电源(5)与对应照明区段的照明灯(3)电性连接;
所述隧道段(1)内还设置有总控制器(4),总控制器(4)与分控电源(5)电性连接;
所述阈值段(2)内还设置有调光玻璃控制器(8),调光玻璃控制器(8)分别与调光玻璃(9)、总控制器(4)电性连接;
所述阈值段(2)端部外侧还设置有环境光照度计(10),环境光照度计(10)与总控制器(4)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隧道段(1)内的照明区段,靠近隧道口两端设置为入口段(1.1)、过渡段(1.2);隧道内两个过渡段(1.2)之间设置为中间段(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阈值段(2)上设置有遮光玻璃,遮光玻璃的透光率沿着远离隧道口方向梯度递增设置,遮光玻璃将环境光梯度衰减后导入阈值段,在阈值段形成照度渐变的缓冲带。
6.一种权利要求4所述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结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隧道段(1)照明系统依照现有《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进行设计;
所述阈值段(2)照明系统结构设计包括阈值段(2)长度S及照明区段划分数量N的设计;
阈值段(2)长度S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873456630000031
其中:K为视觉适应时间修正系数,
Figure FDA0002873456630000032
为视觉适应时间,V为设计行车速度;
照明区段划分数量N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873456630000033
其中:Lh为环境照度,Lr为隧道段(1)的入口段(1.1)照度。
7.一种权利要求4所述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结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隧道段(1)照明系统依照现有《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所规定的亮度对隧道内照度进行控制;隧道内照度由总控制器(4)控制,总控制器(4)发出控制信号给隧道段(1)的各分控电源(5),各分控电源(5)根据控制信号输出相应恒定电流驱动相应区段的照明灯(3)工作,相应区段的隧道段照度计(6)检测照度反馈至总控制器(4)完成闭环控制;
所述阈值段(2)照明系统控制,包括对阈值段(2)内照明灯(3)的控制和调光玻璃(9的控制;
其控制方法为:
当Lh/2>Lr时,阈值段(2)内照明灯(3)处于关闭状态;阈值段(2)通过对照明区段调光玻璃(9)透光率的控制,实现阈值段(2)照度沿着远离隧道口方向递增,其下一个照明区段照度为上一个照明区段照度的三倍;阈值段(2)与隧道相邻的照明区段照度为3*Lr;
当Lh/2=Lr时,阈值段(2)内照明灯(3)处于关闭状态;阈值段(2)所有照明区段调光玻璃(9)透光率调至100%;
当Lh/2<Lr,关闭阈值段(2)所有照明区段调光玻璃(9)透光率控制;阈值段(2)通过对照明区段内照明灯(3)亮度的控制,实现阈值段(2)照度沿着远离隧道口方向递减,其下一个照明区段照度为上一个照明区段照度的三分之一;阈值段(2)与隧道相邻的照明区段照度为Lr/3;
阈值段(2)照度由总控制器(4)控制,总控制器(4)发出控制信号给阈值段(2)的各分控电源(5)、调光玻璃控制器(8),各分控电源(5)根据控制信号输出相应恒定电流驱动相应区段的照明灯(3)工作,各调光玻璃控制器(8)根据控制信号输出相应电压驱动相应区段的调光玻璃(9)工作;相应区段的阈值段照度计(7)检测照度反馈至总控制器(4)完成闭环控制。
CN202011644097.1A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结构及设计控制方法 Withdrawn CN1127992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44097.1A CN112799243A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结构及设计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44097.1A CN112799243A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结构及设计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99243A true CN112799243A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09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44097.1A Withdrawn CN112799243A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结构及设计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9924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50244A (zh) * 2021-07-31 2021-10-26 王培� 高速公路隧道用隔音装置
CN113660753A (zh) * 2021-07-29 2021-11-16 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进出口数字调光控制方法
CN113647332A (zh) * 2021-08-12 2021-11-16 南京赤诚赛斯文化传播中心 一种自动调节光照的养殖设备及系统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81966A (ko) * 2010-06-24 2010-07-15 배영진 터널 보조시설
CN202841628U (zh) * 2012-09-28 2013-03-27 重庆三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照明无缝过渡控制系统
CN103175036A (zh) * 2013-03-26 2013-06-26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公路隧道照明系统及照明方法
CN203228623U (zh) * 2013-05-09 2013-10-09 荣艳超 透射光强度可调的汽车用车窗
CN103702473A (zh) * 2013-11-27 2014-04-02 南通新世纪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灯
CN106874571A (zh) * 2017-01-21 2017-06-20 长安大学 一种隧道入口遮阳棚渐变光环境设计方法
CN107041031A (zh) * 2016-12-23 2017-08-11 昆明联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照明段结构动态配置的隧道照明控制系统
CN107734256A (zh) * 2017-10-24 2018-02-23 无锡瑞辰光谱测控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光式减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1753246A (zh) * 2020-06-28 2020-10-0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消除隧道出口眩光现象的方法
CN111767601A (zh) * 2020-07-03 2020-10-13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于光致变色材料的隧道自适应调节减光棚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81966A (ko) * 2010-06-24 2010-07-15 배영진 터널 보조시설
CN202841628U (zh) * 2012-09-28 2013-03-27 重庆三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照明无缝过渡控制系统
CN103175036A (zh) * 2013-03-26 2013-06-26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公路隧道照明系统及照明方法
CN203228623U (zh) * 2013-05-09 2013-10-09 荣艳超 透射光强度可调的汽车用车窗
CN103702473A (zh) * 2013-11-27 2014-04-02 南通新世纪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灯
CN107041031A (zh) * 2016-12-23 2017-08-11 昆明联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照明段结构动态配置的隧道照明控制系统
CN106874571A (zh) * 2017-01-21 2017-06-20 长安大学 一种隧道入口遮阳棚渐变光环境设计方法
CN107734256A (zh) * 2017-10-24 2018-02-23 无锡瑞辰光谱测控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光式减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1753246A (zh) * 2020-06-28 2020-10-0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消除隧道出口眩光现象的方法
CN111767601A (zh) * 2020-07-03 2020-10-13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于光致变色材料的隧道自适应调节减光棚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 1 August 2014,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60753A (zh) * 2021-07-29 2021-11-16 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进出口数字调光控制方法
CN113660753B (zh) * 2021-07-29 2023-10-27 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进出口数字调光控制方法
CN113550244A (zh) * 2021-07-31 2021-10-26 王培� 高速公路隧道用隔音装置
CN113647332A (zh) * 2021-08-12 2021-11-16 南京赤诚赛斯文化传播中心 一种自动调节光照的养殖设备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99243A (zh) 一种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结构及设计控制方法
CN107355231B (zh) 一种公路隧道口外延伸段的调光系统及方法
CN103175036B (zh) 一种公路隧道照明系统及照明方法
CN103474047B (zh) 一种环境参数自适应的显示设备亮度自动控制装置和方法
JP5726601B2 (ja) トンネル入口部照明システム
CN101762920A (zh) 光控变色玻璃窗控制器
CN104864355B (zh) 一种不设人工光源的公路隧道照明解决方法
CN105465735A (zh) 一种隧道自然光与传统灯具联合照明系统及照明方法
CN103171409B (zh) 一种防炫目玻璃通透调节系统
CN202841628U (zh) 一种隧道照明无缝过渡控制系统
CN107956479B (zh) 一种高速公路隧道视觉环境改善设备及其改善方法
CN109826642B (zh) 隧道洞外调光方法
CN107454721A (zh) 一种自感应调光隧道照明系统及其调光控制方法
CN106642007A (zh) 一种阳光输送系统及其应用
CN203733451U (zh) 自动调节显示设备显示屏亮度的装置和显示设备
CN203260301U (zh) Led显示屏的自动亮度控制装置
CN112616227B (zh) 基于驾驶员瞳孔变化特征的隧道灯光调节系统及方法
CN109835149A (zh) 一种防眩夹层玻璃
CN109874213A (zh) 一种改进高速公路型隧道照明辅助装置
CN201700055U (zh) 一种亮度可调的隧道灯系统
CN106409269A (zh) 一种汽车多媒体显示屏显示效果全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
CN111767601A (zh) 基于光致变色材料的隧道自适应调节减光棚设计方法
CN202972919U (zh) 一种隧道南出口的太阳光照明的光学装置
CN202364421U (zh) 隧道灯控制装置
CN111695187B (zh) 一种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遮阳棚设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4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