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95187B - 一种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遮阳棚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遮阳棚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95187B
CN111695187B CN202010537139.5A CN202010537139A CN111695187B CN 111695187 B CN111695187 B CN 111695187B CN 202010537139 A CN202010537139 A CN 202010537139A CN 111695187 B CN111695187 B CN 1116951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tunnel
sunshade
downstream
desig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3713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95187A (zh
Inventor
陈树汪
王明年
包逸帆
韩常领
秦鹏程
严涛
于丽
刘大刚
颜冠峰
王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ADVISION ENGINEERING CONSULTANTS
CCCC First Highway Consultants Co Ltd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ROADVISION ENGINEERING CONSULTANTS
CCCC First Highway Consultants Co Ltd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ADVISION ENGINEERING CONSULTANTS, CCCC First Highway Consultants Co Ltd,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ROADVISION ENGINEERING CONSULTANTS
Publication of CN111695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51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951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51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9/00Tunnels or galleries, with or without linings;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reof; Layout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 E21D9/14Layout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portals, day-light attenuation at tunnel opening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遮阳棚设计方法,根据隧道群路段设计时速、隧道间距和外部光照强度三个因素确定合适的遮阳棚型式,根据隧道群路段设计时速、隧道间距、外部光照强度以及遮阳棚型式确定合理的遮阳棚材料透光率与长度。本发明能确定合理的遮阳棚的材料与长度,实现沿着行车方向的合理亮度变化,将各个区段的亮度变化控制在驾驶员视觉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创造合理的隧道群光环境过渡带,有效缓解隧道群出入口地段的明暗适应问题,对于改善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驾驶环境,减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遮阳棚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公路隧道交通安全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遮阳棚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公路隧道的建设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公路隧道群得以建成,同时隧道连接段的行车安全问题值得人们去重视。根据研究表明,隧道内外的光差极大,进而产生的明暗适应问题是隧道的进出口路段交通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毗邻隧道间设置合理的减光设施,从而实现光环境的过渡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对隧道进出口地段减光设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一隧道入口段。对于单一隧道入口段的遮阳棚设计,主要由人眼经历暗适应所需要花费的时间确定。但是国内对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遮光设施设计方案尚属空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遮阳棚设计方法,以填补现有设计方法的空白,以更加有效地保障隧道连接路段的行车安全。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方案提供一种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遮阳棚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公路隧道的洞外最大亮度;
S2、分别根据洞外最大亮度和隧道入口照明段的折减系数,计算得到上游隧道出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以及下游隧道入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
S3、根据上游隧道出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以及下游隧道入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分别计算得到上游隧道出口段第一段的材料透光率以及下游隧道入口段第一段的材料透光率;
S4、根据上游隧道出口段第一段的材料透光率以及下游隧道入口段第一段的材料透光率,计算得到连续亮度折减的人眼适应时间;
S5、根据连续亮度折减的人眼适应时间以及隧道设计时速,计算得到下游入口段遮阳棚的设计长度;
S6、根据所述下游遮阳棚的设计长度,降级计算得到上游隧道出口段遮阳棚设计长度;
S7、根据不同的隧道间距以及隧道设计时速,计算得到连接式遮阳棚和非连接式遮阳棚的划分界限;
S8、根据连接式遮阳棚和非连接式遮阳棚的划分界限、下游遮阳棚的设计长度以及上游隧道出口段遮阳棚设计长度,完成对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遮阳棚设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遮阳棚设计方法,确定合理的遮阳棚的材料与长度,实现沿着行车方向的合理亮度变化,将各个区段的亮度变化控制在驾驶员视觉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创造合理的隧道群光环境过渡带,有效缓解隧道群出入口地段的明暗适应问题,对于改善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驾驶环境,减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根据洞外最大亮度计算得到上游隧道出口段末段材料透光率以及隧道入口段末段材料透光率的表达式如下:
Figure BDA0002537403000000021
Figure BDA0002537403000000022
其中,c2表示下游隧道入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c'2表示上游隧道出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L20表示洞外最大亮度,K表示路面平均亮度与平均照度的换算系数;
根据隧道入口照明段的折减系数计算得到上游隧道出口段末段材料透光率以及隧道入口段末段材料透光率的表达式如下:
Figure BDA0002537403000000031
Figure BDA0002537403000000032
其中,c2表示下游隧道入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c'2表示上游隧道出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k表示隧道入口照明段的折减系数。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根据入口照明设计对上游及下游隧道末端的材料透光率进行约束,避免光环境变化过大对驾驶带来不良体验。
再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上游隧道出口段第一段材料透光率的表达式如下:
Figure BDA0002537403000000033
其中,c′1表示上游隧道出口段第一段的材料透光率,c'2表示上游隧道出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
所述下游隧道入口段第一段材料透光率的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537403000000034
其中,c1表示下游隧道入口段第一段的材料透光率,c2表示下游隧道入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根据末端材料透光率对上游及下游隧道第一段的材料透光率进行约束,避免光环境变化过大对驾驶带来不良体验。
再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人眼适应时间的表达式如下:
t=t1+t2
Figure BDA0002537403000000041
Figure BDA0002537403000000042
其中,t表示人眼适应时间,t1表示第一段遮阳棚的人眼适应时间,计算结果向上取整,t2表示第二段遮阳棚的人眼适应时间,计算结果向上取整,c1表示下游隧道入口段第一段的材料透光率,c2表示下游隧道入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c′1表示上游隧道出口段第一段的材料透光率,c'2表示上游隧道出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根据各段材料透光率计算人眼在不同光环境变化下所需的适应时间并向上取整,保证人眼有足够的适应时间。
再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中下游遮阳棚设计长度表达式如下:
Figure BDA0002537403000000043
其中,l表示下游遮阳棚的设计长度,v表示隧道设计时速,t表示人眼适应时间。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根据各段适应时间计算各段遮阳棚设计长度,保障光环境过渡舒适的同时避免材料浪费。
再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6中包括以下步骤:
S601、据所述下游遮阳棚的设计长度,降级取下游隧道入口段的设计时速;
S602、根据降级后的设计时速以及人眼适应时间,计算得到上游隧道出口段遮阳棚设计长度。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用人眼光环境适应特点,简化了计算步骤。
再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7中连接式遮阳棚和非连接式遮阳棚划分界限的表达式如下:
Figure BDA0002537403000000051
其中,L'表示连接式遮阳棚和非连接式遮阳棚的划分界限,
Figure BDA0002537403000000052
表示上游隧道出口末段遮阳棚长度,
Figure BDA0002537403000000053
表示上游隧道出口第一段遮阳棚长度,
Figure BDA0002537403000000054
表示下游隧道入口第一段遮阳棚长度,
Figure BDA0002537403000000055
表示上游隧道出口末段遮阳棚长度,v表示隧道设计时速,t1表示第一段遮阳棚的人眼适应时间,计算结果向上取整,t2表示第二段遮阳棚的人眼适应时间,计算结果向上取整。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各段遮阳棚设计长度,得到总的遮阳棚设计长度,并以此对遮阳棚类型进行划分。
再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8包括以下步骤:
S801、判断连接式遮阳棚和非连接式遮阳棚的划分界限是否小于隧道间距,若是,则按照非连接式遮阳棚进行设计,并进入步骤S802,否则,按照连接式遮阳棚进行设计,并重新计算下游入口段遮阳棚的设计长度和上游隧道出口段遮阳棚的设计长度,并进入步骤S803;
S802、根据下游遮阳棚的设计长度、上游隧道出口段遮阳棚设计长度以及非连接式遮阳棚,完成对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遮阳棚设计;
S803、根据不同的隧道间距计算得到第一连接式遮阳棚和第二连接式遮阳棚的划分界限;
第一连接式遮阳棚和第二连接式遮阳棚划分界限的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537403000000061
其中,L″表示第一连接式遮阳棚和第二连接式遮阳棚划分界限,v表示隧道设计时速,t′1表示连接段遮阳棚第一段适应时间,计算结果向上取整,t'2表示连接段遮阳棚第二段适应时间,计算结果向上取整;
S804、判断第一连接式遮阳棚和第二连接式遮阳棚的划分界限是否小于隧道间距,若是,则按照第一连接式遮阳棚进行设计,并进入S805,否则,按照第二连接式遮阳棚进行设计,并进入S806;
S805、根据下游遮阳棚的设计长度、上游隧道出口段遮阳棚设计长度以及第一连接式遮阳棚,完成对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遮阳棚设计;
S806、根据下游遮阳棚的设计长度、上游隧道出口段遮阳棚设计长度以及第二连接式遮阳棚,完成对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遮阳棚设计。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于隧道间距不同的隧道群,分别给出了连接式和非连接式遮阳棚两种设计方案,尽可能节约成本的同时保障了行车环境的合理性。同时,对连接式遮阳棚进一步细分设计,避免因隧道间距过短而带来短时间内的连续光环境变化。
再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801中,针对按照连接式遮阳棚进行设计时,上游隧道出口段第一段的材料透光率以及下游隧道入口段第一段的材料透光率的表达式如下:
Figure BDA0002537403000000062
Figure BDA0002537403000000071
其中,c′1表示上游隧道出口段第一段的材料透光率,c'2表示上游隧道出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c1表示下游隧道入口段第一段的材料透光率,c2表示下游隧道入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隧道间距过短的隧道群进一步采用同一透光率进行设计,减少驾驶员在短时间内的连续光环境变化。
再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806中,针对按照第二连接式遮阳棚进行设计时,仅采用一种材料透光率,其具体为:分别根据洞外最大亮度和隧道入口照明段的折减系数,计算得到上游隧道出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以及下游隧道入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隧道间距过短的隧道群进一步采用同一透光率进行设计,减少驾驶员在短时间内的连续光环境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非连接式遮阳棚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式遮阳棚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式遮阳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但应该清楚,本发明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发明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遮阳棚设计方法,其实现方法如下:
S1、获取公路隧道的洞外最大亮度;
S2、分别根据洞外最大亮度和隧道入口照明段的折减系数,计算得到上游隧道出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以及下游隧道入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
根据洞外最大亮度计算得到上游隧道出口段末段材料透光率以及隧道入口段末段材料透光率的表达式如下:
Figure BDA0002537403000000081
Figure BDA0002537403000000082
其中,c2表示下游隧道入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c'2表示上游隧道出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L20表示洞外最大亮度,K表示路面平均亮度与平均照度的换算系数,lux/(cd*m-2);换算系数K根据实测确定,在无实测条件时,黑色沥青路面取15lux/(cd*m-2),水泥混凝土路面取10lux/(cd*m-2);
根据隧道入口照明段的折减系数计算得到上游隧道出口段末段材料透光率以及隧道入口段末段材料透光率的表达式如下:
Figure BDA0002537403000000083
Figure BDA0002537403000000084
其中,c2表示下游隧道入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c'2表示上游隧道出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k表示隧道入口照明段的折减系数
S3、根据上游隧道出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以及下游隧道入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分别计算得到上游隧道出口段第一段的材料透光率以及下游隧道入口段第一段的材料透光率;
上游隧道出口段第一段材料透光率的表达式如下:
Figure BDA0002537403000000091
其中,c′1表示上游隧道出口段第一段的材料透光率,c'2表示上游隧道出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
下游隧道入口段第一段材料透光率的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537403000000092
其中,c1表示下游隧道入口段第一段的材料透光率,c2表示下游隧道入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
S4、根据上游隧道出口段第一段的材料透光率以及下游隧道入口段第一段的材料透光率,计算得到连续亮度折减的人眼适应时间;
人眼适应时间的表达式如下:
t=t1+t2
Figure BDA0002537403000000093
Figure BDA0002537403000000094
其中,t表示人眼适应时间,t1表示第一段遮阳棚的人眼适应时间,计算结果向上取整,t2表示第二段遮阳棚的人眼适应时间,计算结果向上取整,c1表示下游隧道入口段第一段的材料透光率,c2表示下游隧道入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c′1表示上游隧道出口段第一段的材料透光率,c'2表示上游隧道出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
S5、根据连续亮度折减的人眼适应时间以及隧道设计时速,计算得到下游入口段遮阳棚的设计长度;
下游遮阳棚设计长度表达式如下:
Figure BDA0002537403000000101
其中,l表示下游遮阳棚的设计长度,v表示隧道设计时速,t表示人眼适应时间;
S6、根据所述下游遮阳棚的设计长度,降级计算得到上游隧道出口段遮阳棚设计长度,其实现方法如下:
S601、根据所述下游遮阳棚的设计长度,降级取下游隧道入口段的设计时速;
S602、根据降级后的设计时速以及人眼适应时间,计算得到上游隧道出口段遮阳棚设计长度;
S7、根据不同的隧道间距以及隧道设计时速,计算得到连接式遮阳棚和非连接式遮阳棚的划分界限;
连接式遮阳棚和非连接式遮阳棚划分界限的表达式如下:
Figure BDA0002537403000000102
其中,L'表示连接式遮阳棚和非连接式遮阳棚的划分界限,
Figure BDA0002537403000000103
表示上游隧道出口末段遮阳棚长度,
Figure BDA0002537403000000104
表示上游隧道出口第一段遮阳棚长度,
Figure BDA0002537403000000105
表示下游隧道入口第一段遮阳棚长度,
Figure BDA0002537403000000106
表示上游隧道出口末段遮阳棚长度,v表示隧道设计时速,t1表示第一段遮阳棚的人眼适应时间,计算结果向上取整,t2表示第二段遮阳棚的人眼适应时间,计算结果向上取整;
本实施例中,L'内四个分式均向上10m取整,依次对应上游隧道出口末段遮阳棚长度,上游隧道出口第一段遮阳棚长度,下游隧道入口第一段遮阳棚长度,上游隧道出口末段遮阳棚长度。当L'大于隧道间距L2时,按照非连接式遮阳棚进行设计;当L'小于隧道间距L2时,按照连接式遮阳棚进行设计,对于连接式遮光棚,步骤S3中的控制条件可放宽为:
Figure BDA0002537403000000111
Figure BDA0002537403000000112
S8、根据连接式遮阳棚和非连接式遮阳棚的划分界限、下游遮阳棚的设计长度以及上游隧道出口段遮阳棚设计长度,完成对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遮阳棚设计,其实现方法如下:
S801、判断连接式遮阳棚和非连接式遮阳棚的划分界限是否小于隧道间距,若是,则按照非连接式遮阳棚进行设计,并进入步骤S802,否则,按照连接式遮阳棚进行设计,并重新计算下游入口段遮阳棚的设计长度和上游隧道出口段遮阳棚的设计长度,并进入步骤S803;
S802、根据下游遮阳棚的设计长度、上游隧道出口段遮阳棚设计长度以及非连接式遮阳棚,完成对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遮阳棚设计;
S803、根据不同的隧道间距计算得到第一连接式遮阳棚和第二连接式遮阳棚的划分界限;
S804、判断第一连接式遮阳棚和第二连接式遮阳棚的划分界限是否小于隧道间距,若是,则按照第一连接式遮阳棚进行设计,并进入S805,否则,按照第二连接式遮阳棚进行设计,并进入S806;
S805、根据下游遮阳棚的设计长度、上游隧道出口段遮阳棚设计长度以及第一连接式遮阳棚,完成对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遮阳棚设计;
S806、根据下游遮阳棚的设计长度、上游隧道出口段遮阳棚设计长度以及第二连接式遮阳棚,完成对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遮阳棚设计。;
第一连接式遮阳棚和第二连接式遮阳棚划分界限的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537403000000121
其中,L″表示第一连接式遮阳棚和第二连接式遮阳棚划分界限,v表示隧道设计时速,t′1表示连接段遮阳棚第一段适应时间,计算结果向上取整,t'2表示连接段遮阳棚第二段适应时间,计算结果向上取整。
本实施例中,针对按照第二连接式遮阳棚进行设计时,仅采用一种材料透光率,其具体为:分别根据洞外最大亮度和隧道入口照明段的折减系数,计算得到上游隧道出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以及下游隧道入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
为了进一步对本申请进行说明,现设某隧道群实测洞外亮度3300cd/m2,设计时速为80km/h,照度换算系数取15ux/(cd*m-2),入口段照明折减系数取为0.04。现进行计算给出不同隧道间距下的隧道群遮阳棚设计方案。
首先确定是否有必要设置隧道群减光设施,根据相关研究当洞外亮度大于3000cd,且隧道间距L2小于15s的设计时速行驶距离时,适宜设置遮阳棚。
按照图1所示流程图进行隧道群遮阳棚设计。
步骤S1:获取洞外最大亮度
步骤S2:计算末端材料透光率c2
Figure BDA0002537403000000131
c2<3k=0.12
取c2=0.12。
步骤S3:根据计算,可得:
0.33<c1=0.36
可取c1=0.35。
步骤S4:计算人眼适应时间,向上取整为:
Figure BDA0002537403000000132
步骤S5:计算得到下游入口段遮阳棚的设计长度;
步骤S6:降级计算得到上游隧道出口段遮阳棚设计长度;
步骤S7:非连接式遮阳棚与第一连接式遮阳棚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和图3所示,计算连接式与非连接式遮阳棚的划分界限L’:
Figure BDA0002537403000000133
可得当隧道间距大于210m时,非连接式遮阳棚的设计方案。
步骤S8:根据连接式遮阳棚和非连接式遮阳棚的划分界限、下游遮阳棚的设计长度以及上游隧道出口段遮阳棚设计长度,完成对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遮阳棚设计。
当隧道间距小于210m时,采用连接式遮阳棚。在隧道间距大于160m时,若仍采用上述透光率材料,则第一连接式遮阳棚c2透光率段设计长度与上述非连接式遮阳棚相同,c1透光率段设计长度为L2-160。当隧道间距小于160m时,采用连接式遮阳棚设计,可选用c2透光率材料布满全程,第二连接式遮阳棚示意图如图4所示。
本发明能确定合理的遮阳棚的材料与长度,实现沿着行车方向的合理亮度变化,将各个区段的亮度变化控制在驾驶员视觉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创造合理的隧道群光环境过渡带,有效缓解隧道群出入口地段的明暗适应问题,对于改善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驾驶环境,减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Claims (3)

1.一种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遮阳棚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公路隧道的洞外最大亮度;
S2、分别根据洞外最大亮度和隧道入口照明段的折减系数,计算得到上游隧道出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以及下游隧道入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
S3、根据上游隧道出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以及下游隧道入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分别计算得到上游隧道出口段第一段的材料透光率以及下游隧道入口段第一段的材料透光率;
S4、根据上游隧道出口段第一段的材料透光率以及下游隧道入口段第一段的材料透光率,计算得到连续亮度折减的人眼适应时间;
S5、根据连续亮度折减的人眼适应时间以及隧道设计时速,计算得到下游入口段遮阳棚的设计长度;
S6、根据所述下游入口段遮阳棚的设计长度,降级计算得到上游隧道出口段遮阳棚设计长度;
S7、根据不同的隧道间距以及隧道设计时速,计算得到连接式遮阳棚和非连接式遮阳棚的划分界限;
S8、根据连接式遮阳棚和非连接式遮阳棚的划分界限、下游遮阳棚的设计长度以及上游隧道出口段遮阳棚设计长度,完成对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遮阳棚设计;
所述步骤S2中根据洞外最大亮度计算得到上游隧道出口段末段材料透光率以及隧道入口段末段材料透光率的表达式如下:
Figure FDA0003966860650000011
Figure FDA0003966860650000012
其中,c2表示下游隧道入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c'2表示上游隧道出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L20表示洞外最大亮度,K表示路面平均亮度与平均照度的换算系数;
根据隧道入口照明段的折减系数计算得到上游隧道出口段末段材料透光率以及隧道入口段末段材料透光率的表达式如下:
Figure FDA0003966860650000021
Figure FDA0003966860650000022
其中,c2表示下游隧道入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c'2表示上游隧道出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k表示隧道入口照明段的折减系数;
所述步骤S3中上游隧道出口段第一段材料透光率的表达式如下:
Figure FDA0003966860650000023
其中,c1'表示上游隧道出口段第一段的材料透光率,c'2表示上游隧道出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
所述下游隧道入口段第一段材料透光率的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966860650000024
其中,c1表示下游隧道入口段第一段的材料透光率,c2表示下游隧道入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
所述步骤S4中人眼适应时间的表达式如下:
t=t1+t2
Figure FDA0003966860650000031
Figure FDA0003966860650000032
其中,t表示人眼适应时间,t1表示第一段遮阳棚的人眼适应时间,计算结果向上取整,t2表示第二段遮阳棚的人眼适应时间,计算结果向上取整,c1表示下游隧道入口段第一段的材料透光率,c2表示下游隧道入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c1'表示上游隧道出口段第一段的材料透光率,c'2表示上游隧道出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
所述步骤S5中下游遮阳棚设计长度表达式如下:
Figure FDA0003966860650000033
其中,l表示下游遮阳棚的设计长度,v表示隧道设计时速,t表示人眼适应时间;
所述步骤S6中包括以下步骤:
S601、根据所述下游遮阳棚的设计长度,降级取下游隧道入口段的设计时速;
S602、根据降级后的设计时速以及人眼适应时间,计算得到上游隧道出口段遮阳棚设计长度;
所述步骤S7中连接式遮阳棚和非连接式遮阳棚划分界限的表达式如下:
Figure FDA0003966860650000034
其中,L'表示连接式遮阳棚和非连接式遮阳棚的划分界限,
Figure FDA0003966860650000035
表示上游隧道出口末段遮阳棚长度,
Figure FDA0003966860650000036
表示上游隧道出口第一段遮阳棚长度,
Figure FDA0003966860650000037
表示下游隧道入口第一段遮阳棚长度,
Figure FDA0003966860650000041
表示上游隧道出口末段遮阳棚长度,v表示隧道设计时速,t1表示第一段遮阳棚的人眼适应时间,计算结果向上取整,t2表示第二段遮阳棚的人眼适应时间,计算结果向上取整;
所述步骤S8包括以下步骤:
S801、判断连接式遮阳棚和非连接式遮阳棚的划分界限是否小于隧道间距,若是,则按照非连接式遮阳棚进行设计,并进入步骤S802,否则,按照连接式遮阳棚进行设计,并重新计算下游入口段遮阳棚的设计长度和上游隧道出口段遮阳棚的设计长度,并进入步骤S803;
S802、根据下游遮阳棚的设计长度、上游隧道出口段遮阳棚设计长度以及非连接式遮阳棚,完成对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遮阳棚设计;
S803、根据不同的隧道间距计算得到第一连接式遮阳棚和第二连接式遮阳棚的划分界限;
所述第一连接式遮阳棚和第二连接式遮阳棚划分界限的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966860650000042
其中,L”表示第一连接式遮阳棚和第二连接式遮阳棚划分界限,v表示隧道设计时速,t1'表示连接段遮阳棚第一段适应时间,计算结果向上取整,t'2表示连接段遮阳棚第二段适应时间,计算结果向上取整;
S804、判断第一连接式遮阳棚和第二连接式遮阳棚的划分界限是否小于隧道间距,若是,则按照第一连接式遮阳棚进行设计,并进入S805,否则,按照第二连接式遮阳棚进行设计,并进入S806;
S805、根据下游遮阳棚的设计长度、上游隧道出口段遮阳棚设计长度以及第一连接式遮阳棚,完成对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遮阳棚设计;
S806、根据下游遮阳棚的设计长度、上游隧道出口段遮阳棚设计长度以及第二连接式遮阳棚,完成对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遮阳棚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遮阳棚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801中针对按照连接式遮阳棚进行设计时,上游隧道出口段第一段的材料透光率以及下游隧道入口段第一段的材料透光率的表达式如下:
Figure FDA0003966860650000051
Figure FDA0003966860650000052
其中,c1'表示上游隧道出口段第一段的材料透光率,c'2表示上游隧道出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c1表示下游隧道入口段第一段的材料透光率,c2表示下游隧道入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遮阳棚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806中针对按照第二连接式遮阳棚进行设计时,仅采用一种材料透光率,其具体为:分别根据洞外最大亮度和隧道入口照明段的折减系数,计算得到上游隧道出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以及下游隧道入口段末段的材料透光率。
CN202010537139.5A 2020-05-18 2020-06-12 一种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遮阳棚设计方法 Active CN1116951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18560 2020-05-18
CN2020104185604 2020-05-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5187A CN111695187A (zh) 2020-09-22
CN111695187B true CN111695187B (zh) 2023-02-03

Family

ID=72480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37139.5A Active CN111695187B (zh) 2020-05-18 2020-06-12 一种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遮阳棚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951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56416B (zh) * 2023-07-24 2024-03-15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人眼适应曲线的遮阳棚透光率渐变过渡及长度设计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4768A (zh) * 2013-06-17 2013-10-02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公路隧道入口遮光过渡设施设计方法
WO2016066018A1 (zh) * 2014-10-26 2016-05-06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安全视认的白天隧道入口段照明标准测算方法及其系统
CN106874571A (zh) * 2017-01-21 2017-06-20 长安大学 一种隧道入口遮阳棚渐变光环境设计方法
CN108035734A (zh) * 2018-01-04 2018-05-15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公路隧道洞外减光棚及减光方法
CN208040394U (zh) * 2018-01-04 2018-11-02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公路隧道洞外减光棚
CN208073496U (zh) * 2018-03-15 2018-11-09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带排烟孔的隧道群遮光棚
CN109101696A (zh) * 2018-07-17 2018-12-28 长安大学 一种公路隧道入口连续渐低光环境的实现方法
CN110110459A (zh) * 2019-05-15 2019-08-09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确定高速公路毗邻隧道设置遮光棚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4768A (zh) * 2013-06-17 2013-10-02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公路隧道入口遮光过渡设施设计方法
WO2016066018A1 (zh) * 2014-10-26 2016-05-06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安全视认的白天隧道入口段照明标准测算方法及其系统
CN106874571A (zh) * 2017-01-21 2017-06-20 长安大学 一种隧道入口遮阳棚渐变光环境设计方法
CN108035734A (zh) * 2018-01-04 2018-05-15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公路隧道洞外减光棚及减光方法
CN208040394U (zh) * 2018-01-04 2018-11-02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公路隧道洞外减光棚
CN208073496U (zh) * 2018-03-15 2018-11-09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带排烟孔的隧道群遮光棚
CN109101696A (zh) * 2018-07-17 2018-12-28 长安大学 一种公路隧道入口连续渐低光环境的实现方法
CN110110459A (zh) * 2019-05-15 2019-08-09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确定高速公路毗邻隧道设置遮光棚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5187A (zh) 2020-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71447B (zh) 高速公路隧道led照明的无级调光控制方法
CN107355231B (zh) 一种公路隧道口外延伸段的调光系统及方法
CN104864355B (zh) 一种不设人工光源的公路隧道照明解决方法
CN106149584B (zh) 与交叉口信号机联动控制的动态道钉灯及其控制方法
CN101346025B (zh) 一种公路隧道照明控制方法
CN103175036B (zh) 一种公路隧道照明系统及照明方法
CN111695187B (zh) 一种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遮阳棚设计方法
CN109874211B (zh) 一种高速公路隧道智能照明系统及方法
CN107956479B (zh) 一种高速公路隧道视觉环境改善设备及其改善方法
CN111260938B (zh) 基于交通需求的可变车道自适应控制方法
CN107240282A (zh) 一种智能交通标线系统
CN112799243A (zh) 一种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结构及设计控制方法
CN109874213B (zh) 一种改进型高速公路隧道照明辅助装置
CN106993363A (zh) 用于公路隧道的照明控制系统
Peña-García Optical coupling of grouped tunnels to decrease the energy and materials consumption of their lighting installations
CN111753246B (zh) 一种消除隧道出口眩光现象的方法
CN209444341U (zh) 一种实现公路隧道洞口明暗平滑过渡的节能隧道口减光棚
CN212587114U (zh) 一种隧道安全导引系统
CN112879034B (zh) 一种隧道洞口的过渡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CN111767601A (zh) 基于光致变色材料的隧道自适应调节减光棚设计方法
CN111885792B (zh) 高寒地区公路隧道照明设计速度的优化方法
CN111354195A (zh) 一种基于自适应斑马线的交叉路口资源分配方法
WO2022048167A1 (zh) 一种短程隧道用趋光适应系统
CN213925950U (zh) 一种高速公路隧道视觉安全引导装置
CN108342997A (zh) 一种高速公路隧道用进出口光线渐变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