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61564Y - 踏板两用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踏板两用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661564Y
CN2661564Y CNU2003201015016U CN200320101501U CN2661564Y CN 2661564 Y CN2661564 Y CN 2661564Y CN U2003201015016 U CNU2003201015016 U CN U2003201015016U CN 200320101501 U CN200320101501 U CN 200320101501U CN 2661564 Y CN2661564 Y CN 266156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wedge
bicycle
sleeve
inserted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32010150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国
王建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32010150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66156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66156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66156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踏板两用自行车,特别是指一种具有一般型态与特殊型态等两种踩踏功能的踏板两用自行车。该自行车的转轴管设置有一制动单元及一转轴结构,该转轴结构两端各通过一曲柄而设置有踏板。该转轴结构包括:一转轴,其一端形成有一楔形部及一挡片,另端则设置一曲柄;一套置于该转轴上的第一弹簧,其一端固定于该转轴而另端形成环体;一第一套筒,套接于转轴该端并设置有另一曲柄,且其中空内缘具有另一楔形部,两楔形部能彼此对应楔合、楔离;及一第二弹簧,套置于轴杆该端的另一楔形部另端与挡片之间。该制动单元则包括一能够插入于转轴管内的插杆及一用以操控该插杆是否插入的操控件,该插杆的插入于转轴管内,还能更插入于该第一弹簧的环体。

Description

踏板两用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踏板两用自行车”,特别是指一种兼具有一般的“360度来回的圆形踩踏功能”、以及特殊的“同上、同下式的上下踩踏功能”的自行车转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日渐提高,过去做为代步工具的自行车,在目前已成为现代人的休闲工具之一,因此在工作之余,人们即常悠闲的骑着自行车四处闲逛。
然而目前所使用的自行车,其经由踩踏而前进的方式均为“360度来回的圆形踩踏”,既单调且毫无变化,踩踏时间一长,不免渐感乏味,其娱乐性确实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踏板两用自行车”的第一目的,在于有效的使自行车同时兼具有两种互不相同的踩踏功能,借以提升其娱乐效果。
本实用新型“踏板两用自行车”的第二目的,在于有效的使所述的转轴结构能够从外部来加以调整,借以达到方便调整的功效,甚至于还能针对使用者对于弹性的偏好来调整,借以适用于各种弹性偏好的使用者。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踏板两用自行车,该自行车具有一转轴管,该转轴管设置有一制动单元及一穿设于该转轴管内而能自由旋转的转轴结构,该转轴结构两端各设置一曲柄,各该曲柄另端并各设置一踏板;
该转轴结构包括:一转轴,其包括一本体、分别轴伸于该本体两端的二轴杆、形成于其中一轴杆外缘的一楔形部、及一设置于该轴杆自由端的挡片,而其另一轴杆则设置有该曲柄;一第一弹簧,套置于该转轴的本体上,且其一端固定于该转轴的本体上,而另端则形成一环体:一第一套筒,其包括一中空本体、及一凸出于该本体内缘的另一楔形部,该第一套筒套接于前述转轴的该轴杆上,且该另一楔形部的一端对应于该楔形部而能彼此相对楔合、楔离,该另一曲柄则设置于该第一套筒;及一第二弹簧,套置于该另一楔形部的另端与所述的挡片之间的该轴杆上;
所述的制动单元则包括一能够插入于所述转轴管内的插杆、及一用以操控该插杆是否插入的操控件,且该插杆的插入于转轴管内,还能更插入于该第一弹簧的环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依据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于后视时的制动单元的平面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变换前)。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转轴管于俯视时的局部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局部转轴管于俯视时的动作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局部转轴管于俯视时的动作示意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变换后)。
1:第一套筒
    11:本体        111:穿孔
12:楔形部          121:落差边缘
    13:卡齿        14:键体      15:键体套筒
2:第二套筒
21:凹陷部          22:落差边缘
3:转轴
31:本体            31:固接件    312:被固接件
    313:贯孔
    32:轴杆        321:轴孔     322:凹孔
    323:楔形部
    33:轴杆        331:卡齿
34:挡片            35:螺丝
4:第一弹簧         41环体        42:环体
5:第二弹簧
6:自行车
    61:转轴管       611:紧固      612:侧盖
    62:车身支杆     613:培林
7:曲柄
    71:螺接部       722:螺合件
    72:夹具         720:卡齿      721:螺孔
8:踏板              81:螺杆
9:制动单元
   91:操控件        92:固定夹     94:弹性组件
   93:钢索          931:块体      96:插杆套筒
   95:插杆          951:凹穴      97:座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踏板两用自行车,该自行车6包括有做为车身的车身支杆62,该车身支杆62可设置把手、座垫、车轮及位于该两车轮之间的转轴管61。该转轴管61内设置有一“转轴结构”,该“转轴结构”两端各设置一曲柄7,各该曲柄7的另端各螺接一踏板8,借以经由骑乘者对该左、右两踏板8的“360度来回的圆形踩踏”,而带动其车轮旋转并进而使出自行车6开始前进。本实用新型即是将该转轴结构设计成具有第二种踩踏功能,借以使该自行车6能兼具娱乐的功效。
《转轴结构》
如图1、图2、图5所示,该转轴结构包括一第一套筒1、一第二套筒2、一转轴3、一第一弹簧4及一第二弹簧5。
该转轴3包括一圆柱状的本体31、分别轴伸于该本体31两端且口径略小于该本体31的二轴杆32、33及环状形成于该轴干32外缘且口径介于本体31与轴杆32之间的楔形部323。其中,该本体31近另一轴杆33的该端处,径向设置一贯孔313,借以在该贯孔313内穿入一螺丝型式的间接件311,该固接件311穿出后的自由端则再螺接一螺帽型式的被固接件312。该轴杆32的自由端轴向设置一具有内螺纹的轴孔321,且该轴杆32并径向设置有一凹孔322,而该楔形部323则具有彼此围绕成圈的两楔形凸体与两楔形凹体,且为凹、凸交错的型式。该另一轴杆33的外缘则环设有轴向延伸的卡齿331。
该第一弹簧4,其两端各形成一环体41、42,该第一弹簧4套置于该转轴3的本体31上,使其一环体42能被前述固接件311与被固接件312固定于该转轴3上。
该第二套筒2,其具有一形成于其外周缘处的凹陷部21、及在其一端处通过阶层落差所形成的落差边缘22。该第二套筒2套置于该转轴3的本体31上,所述第一弹簧4的另一环体41则嵌置于其凹陷部21内,且嵌置后的该另一环体41的南度低于所述第二套筒2的外径,而形成高、低阶落差状,借以让后述原本弹性抵接于第二套筒2外周缘的插杆95,能经由顺势下阶梯的方式而轻易且正确地插入于该另一环体41内。
该第一套筒1,其包括一中空圆柱状的本体11、一凸出于该本体11内缘且对应于该楔形部323的另一楔形部12、一环设于该本体11外缘且轴向延伸的卡齿13、一径向贯穿该本体11的穿孔111、一套置并固定于该穿孔111内的中空状键体套筒15、及一紧配合地穿套于该键体套筒15内的键体14。该第一套筒1套接于前述转轴3的该轴杆32上,且该第一套筒1的楔形部12一端,具有对应于前述转轴3的楔形部323的两楔形凸体与两楔形凹体,借以使该两楔形部323、12能彼此相对楔合、楔离(以使后述两踏板8的方向完成所要的变换:同上或同下的同位状或一上一下的错位状),并能利用该转轴3与该第一套筒1之间的相对旋转,以使该两楔形部323、12能彼此相互地楔离与楔合,另外,该楔形部12的另端则与该第一套筒1的内缘之间形成落差边缘121。
该第一套筒1在套接于所述的转轴3后,该转轴3的该轴杆32自由端伸入于该第一套筒1的中空内部,并经由一螺丝35的螺接于所述轴孔321,借以将一口径大于该轴杆32的挡片(例如:华司)34予以螺固于该轴杆32的自由端。而在该档片34与该落差边缘121之间的轴杆32上,则再如图5所示般地套置有一第二弹簧5,借以提供所述两楔形部323、12彼此相互地弹性楔离与弹性楔合的依据。
该第一套筒1上的穿孔111对应于该轴杆32的凹孔322,借以让所述键体14经由人为操控而被插置于该凹孔322内,使能够限制该两楔形部323、12的弹性楔离与弹性楔合动作(两楔形部无法再相对楔离、楔合)。
《转轴结构与转轴管的组合》
前述的转轴结构轴向穿套于自行车6的转轴管61内,而该转轴管61还包括有紧固环611、侧盖612及培林613。
该侧盖612,其外周缘具外螺纹,该外螺纹对应于所述转轴管61两端内管壁处的内螺纹,借以将两侧盖612分别螺接于所述转轴管61的两端,且该侧盖612的一侧形成用以收容所述培林613的凹室。
该培林613,容置于该侧盖612的凹室内,借以使该转轴结构的两端能经由该培林613与侧盖612而伸出于转轴管61的两端之外,所述的转轴结构并借此而能够自由旋转。
该具有内螺纹的紧固环611,则螺接于该侧盖612外周缘的外螺纹处,借以定位前述的侧盖612。
《曲柄7与踏板8》
该曲柄7的两端各为螺接部71与夹具72,该螺接部71供所述踏板8的螺杆81螺接,至于该大致呈C形的两曲柄夹具72,其内缘分别具有对应于前述卡齿13、331以彼此咬合定位的卡齿720,且各该夹具72的两端部还设置有相连通的螺孔721,该两端部的螺孔721则供一螺合件722螺入,以通过该螺合件722的螺紧或放松,而相对达到夹紧或松开该夹具72的目的。
松开该夹具72后,所述的两曲柄7能利用其夹具72而分别夹持于前述转轴结构的两端,借以使各该曲柄7内缘的卡齿720能咬合定位于该两端处外缘的卡齿13、331上,则各该踏板8乃能经由曲柄7而带动该转轴结构旋转。
《制动单元9》
请参阅图1、图3、图5所示,该制动单元9包括一操控件91、一钢索93、一插杆95及一中空状的应部97。该操控件91设置于自行车6的把手上,该钢索93穿伸于一未标示图号的外管内而构组成类似传统煞车线的操控线组,且该操控线组是通过一固定夹92而被固定于自行车6的车身支杆62,又该钢索93连接于该操控件91与一块体931之间,该块体931嵌置于该插杆95一端处的凹穴951内,且该插杆95与固定夹92之间则设置有一弹性组件94,借以使该插杆95具有弹性朝下凸伸的效果。该座部97设置于前述转轴管61上,其中空处的插孔则连通于转轴管61内。
该制动单元9还可增设一中空且穿套于该座部97内的插杆套筒96,该插杆套筒96与座部97间各具外螺纹与内螺纹,借以彼此螺接在一起。
《操作方式与动作》
在所述制动单元9的插杆95还未插入于第一弹簧4的该另一环体41之前,该第一弹簧4将随着转轴结构旋转,而不产生弹性扭转力量,因此该自行车6处于一般的“360度来回的圆形踩踏功能”型态(如图4所示)。
当欲转换为特殊的“同上、同下式的上下踩踏功能”型态时,请参阅图5~图8所示,其第一步为先操控该制动单元9,而使其插杆95弹性向下凸伸,并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二套筒2的外周缘。
第二步,骑乘者的左脚踏定于左踏板8,而使该左踏板8保持在下方位置。
第三步,将右踏板8往前踩转。而当左踏板8一被踏定于下方位置、或当右踏板8一被往前踩转之初,前述处于弹性抵接状态的插杆95,能够经由所述的高、低阶落差(第二套筒2的外径,大于该另一环体41在凹陷部21内的高度)而插入于第二弹簧4的该另一环体41内。因此,当该右踏板8被继续往前踩转到下方位置时,该转轴结构的两楔形部323、12乃彼此相对的弹性楔离再楔合定位(此时,左、右两踏板8即已完成其变换方向的动作,使该两踏板8由原本一上一下的错位状,转变成同位于下方的同位状),而该第一弹簧4并弹性扭转而蓄积弹性扭转力量。
第四次,骑乘者的双脚放开对各该踏板8的施力,所述转轴结构乃会利用该弹性扭转力量而回转,使原本同位于下方位置的左、右踏板8,能同时双双上弹至上方位置(如图8所示),此时,该自行车6乃处于特殊的“同上、同下式的上下踩踏功能”型态。
此时,骑乘者能手握于把手且双脚踩踏于左、右踏板8,而骑乘者的臀部则坐于自行车6的座垫上,因此,骑乘者的双脚即可通过不断的向下蹬(或向下踩)、以及两踏板8不断的再向上回弹,而让自行车6以这样的上下踩踏方式来不断的前进。至于欲回复成一般的“360度来回的圆形踩踏功能”时,则仅须先操控该制动单元9使其插杆95回缩,然后左脚在上方勾住左踏板,右脚再将右踏板向下踩即可。
特点及优点
一、一台自行车能够同时兼具传统的“360度来回的圆形踩踏功能”及“同上、同下式的上下踩踏功能”,因此在骑乘时将能经由切换而富具变化,且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踩踏功能更将能提供骑乘者在特殊骑乘型态下的趣味,故具有充足的娱乐性以及较高的运动量。
二、曲柄7的角度可从外部来调整:
针对第二种踩踏功能而言,由于不同的骑乘者对于第一弹簧4的弹性偏好各不相同,因此,吾人可通过调整各该曲柄的夹具72与转轴结构两端之间的咬合定位位置,就能任随己意地达到所要的角度调整功能,且此一功能还能适用于弹性疲乏后的第一弹簧4。
三、当骑乘于颠簸不平的路面、或是以某些特殊的骑乘方式来骑乘时,亦可通过将所述键体14予以迫入于转轴3的凹孔322内,借以限制该两楔形部323、12不再相对楔离与楔合,则所述第一套筒1与转轴3之间将不致于松脱。
四、由于该转轴结构用以产生楔鹰与楔合作用的构造,只有该第一套筒1与转轴3两者,因此其间只会有一道间隙,借以使该转轴结构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踏板两用自行车,确属于一具有高度实用价值与高度娱乐价值的新型创作产品。

Claims (8)

1、一种踏板两用自行车,其特征是,该自行车具有一转轴管,该转轴管设置有一制动单元及一穿设于该转轴管内而能自由旋转的转轴结构,该转轴结构两端各设置一曲柄,各该曲柄另端并各设置一踏板;
该转轴结构包括:
一转轴,其包括一本体、分别轴伸于该本体两端的二轴杆、形成于其中一轴杆外缘的一楔形部、及一设置于该轴杆自由端的挡片,而其另一轴杆则设置有该曲柄;
一第一弹簧,套置于该转轴的本体上,且其一端固定于该转轴的本体上,而另端则形成一环体;
一第一套筒,其包括一中空本体、及一凸出于该本体内缘的另一楔形部,该第一套筒套接于前述转轴的该轴杆上,且该另一楔形部的一端对应于该楔形部而能彼此相对楔合、楔离,该另一曲柄则设置于该第一套筒;及
一第二弹簧,套置于该另一楔形部的另端与所述的档片之间的该轴杆上;
所述的制动单元则包括一能够插入于所述转轴管内的插杆、及一用以操控该插杆是否插入的操控件,且该插杆的插入于转轴管内,还能更插入于该第一弹簧的环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两用自行车,其特征是,其中的两楔形部各具有彼此围绕成圈的两楔形凸体与两楔形凹体,且为凹、凸交错的型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两用自行车,其特征是,其中的转轴结构进一步包括一套置于该转轴的本体上的第二套筒,该第二套筒具有一形成于其外用缘处的凹陷部、且该凹陷部还对应于所述的插杆,所述第一弹簧的环体嵌置于其凹陷部内,而供所述制动单元的插杆插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两用自行车,其特征是,其中自行车的转轴管进一步包括:外周缘具有外螺纹以能螺接于该转轴管两端内的中空状侧盖、容置于该侧盖一侧的凹室内且被所述转轴的两轴杆所穿套的培林、及具有内螺纹而螺接于该侧盖外周缘处的紧固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两用自行车,其特征是,其中的制动单元还包括一固定夹、一弹性组件、及一连接于该操控件与插杆之间的钢索,该固定夹夹持于自行车且将所述的钢索定位,该弹性组件穿套于该钢索且弹性撑持于所述的固定夹与插杆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两用自行车,其特征是,其中转轴的另一轴杆外缘以及所述第一套筒的本体外缘,分别环设有轴向延伸的卡齿,而所述两曲柄的一端则为一能够被螺紧或放松的夹具,该夹具内缘亦具相对应的卡齿,各该曲柄则通过其夹具而分别夹持于该另一轴杆外缘与该第一套筒的本体外缘,而借以让相对应的卡齿彼此咬合定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踏板两用自行车,其特征是,其中大致为c状的夹具,其内缘具有所述的长齿,且其两端部还设置有相连通的螺孔,该两端部的螺孔则螺入一螺合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两用自行车,其中第一套筒的该另一楔形部,为中空环圈状。
CNU2003201015016U 2003-10-20 2003-10-20 踏板两用自行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6156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3201015016U CN2661564Y (zh) 2003-10-20 2003-10-20 踏板两用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3201015016U CN2661564Y (zh) 2003-10-20 2003-10-20 踏板两用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661564Y true CN2661564Y (zh) 2004-12-08

Family

ID=34339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320101501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61564Y (zh) 2003-10-20 2003-10-20 踏板两用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661564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51139C (zh) 包括踏板车的脚踏机器及其驱动机构
CN1045951A (zh) 车辆稳定器系统
CN2661564Y (zh) 踏板两用自行车
CN1594013A (zh) 往复踏步式助力自行车
CN1279640A (zh) 自行车曲柄
CN200948864Y (zh) 自行车辅助动力装置
CN2803883Y (zh) 可全身运动的体动车
CN1054942A (zh) 自行车的驱动机构和配有这种机构的自行车
CN2503928Y (zh) 磁控轮的控制结构改良
CN201151459Y (zh) 具有省力效果的人力脚蹬装置
CN2523671Y (zh) 一种自行车挡泥板改良结构
CN211076229U (zh) 一种无链条自行车
CN203486083U (zh) 上、下往复踩踏式休闲运动装置
CN2552801Y (zh) 滑板车
CN2297373Y (zh) 自行车高度调整装置
CN2686938Y (zh) 携车架结构
JP3077006U (ja) 調整可能な偏心車輪構造
CN2618840Y (zh) 改良驱动轮结构的骑乘车辆
CN2639146Y (zh) 座椅式减震变速旅行自行车
KR101327344B1 (ko) 자전거 페달
CN2818318Y (zh) 自行车前轮驱动装置
CN220391445U (zh) 一种防滑型自行车脚蹬及山地自行车
CN206394797U (zh) 悬臂踏板
CN2686982Y (zh) 用身体起伏动作驱动的自行车
CN2350300Y (zh) 省力娱乐休闲自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