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41700Y - 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641700Y
CN2641700Y CN 03207878 CN03207878U CN2641700Y CN 2641700 Y CN2641700 Y CN 2641700Y CN 03207878 CN03207878 CN 03207878 CN 03207878 U CN03207878 U CN 03207878U CN 2641700 Y CN2641700 Y CN 264170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base
storage tank
heat dissipation
heat sin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320787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明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t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t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t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t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 0320787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64170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64170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64170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散热装置,是将至少一热管组设于一散热底座上,于散热底座上并形成有复数个散热鳍片,由于一般发热元件的发热量是以其中间部位为最高,并朝向外周围逐渐降低,因此,当散热底座放置于发热元件上时,散热底座靠近侧边位置的散热鳍片的温度会低于散热底座靠近中间位置的散热鳍片的温度,而本实用新型即是将热管的冷凝端放置于散热底座温度较低的侧边位置上,如此可促使热管的冷凝端与散热底座侧边的散热鳍片之间的温差加大,通过以提高散热效益。

Description

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散热装置,尤其是指一种适用于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特别适用于计算机装置内的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许多产品内皆会容置有许多电子元件,这些电子元件的散热问题也往往困扰着研发工程师。以计算机装置为例,目前计算机装置内的微处理器芯片的频率愈来愈高,相对其所产生的发热量也愈来愈大,若不能有效将此热量散出,极容易造成计算机装置产生故障。
请参阅图5是公知散热装置的立体图,其显示有一以微处理器芯片为例的一散热元件96,于此散热元件96上组设有一散热底座91,于散热底座91上则延伸凸出有复数个散热鳍片93,而于散热鳍片93上并再组设有二热管92,且于前述结构上再组设有一盖体95,于盖体95上则再组设有一散热风扇94。
然而,上述发热元件96的发热量因此其中间部位为最高,并逐渐向外周围降低,而上述热管92的冷凝端922与蒸发端921是分别位于散热鳍片93的上、下端部932,931且彼此接触,当发热元件96的热量经由散热鳍片93吸收并传递至散热鳍片93的上端部932的同时,发热元件96的热量亦会经由热管92的蒸发端921而传递至冷凝端922,此时,热管92冷凝端922因为接触并放置于散热鳍片93的上端部932,亦即热管92的冷凝端922是放置于发热元件96最大发热量的中间部位,因此,热管92冷凝端922的温度将会接近于散热鳍片93上端部932的温度,亦即造成热管92的冷凝端922与散热鳍片93的上端部932之间的温差过小,并因此造成散热效益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装置,以便能将热管的冷凝端放置于散热底座侧边的温度较低位置,以形成与蒸发端较大的温差而提高散热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热装置,包括:
一散热底座,是略呈U字型且包括有一底板、及二侧板,其中该二侧板是由该底板的相对二侧缘分别向上延伸,且于该二侧板的外侧面分别形成有至少一侧边容置槽,于该底板的底面并凹设有至少一底边容置槽,该底板的顶面并向上凸设有复数个平行的散热鳍片;
至少一热管,亦呈U字型并分别对应容置于该至少一底边容置槽与该至少一侧边容置槽内。
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二侧板外侧面的该至少一侧边容置槽是分别由上而下凹设,且该底板底面的底边容置槽是对应连通至该二侧板外侧面的该至少一侧边容置槽下缘。
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底板的底面并形成有一凹槽是横亘过该至少一底边容置槽,且该凹槽内并组设有一散热板是将该至少一热管压合于该至少一底边容置槽内。
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散热板并形成有至少一底边容纳槽是容纳该至少一热管并将该至少一热管组设于该散热底座的至少一底边容置槽内。
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散热底座的二侧板上并分别组设有一固定片,是分别将该至少一热管压合于该至少一侧边容置槽内。
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这些固定片分别形成有至少一侧边容纳槽,并分别将该至少一热管组设于该散热底座的二侧板的至少一侧边容置槽内。
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二侧板分别延伸形成有至少一辅助散热片。
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二侧板的外侧面分别凸设有至少一凸缘,并分别与该二侧板的外侧面夹设形成该至少一侧边容置槽。
本实用新型热管的二端部份可分别形成为冷凝端,热管的中间部份可形成为蒸发端,由于一般发热元件的发热量是以中间部位为最高,并朝向外周围逐渐降低,因此当散热底座放置于发热元件上时,散热底座侧边位置的散热鳍片的温度会低于散热底座中间位置的散热鳍片的温度,亦即上述热管的冷凝端是放置于散热底座二侧温度较低的侧板上,促使热管的冷凝端与二侧板之间形成较大的温差,如此即可通过以提高散热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公知散热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特举二较佳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此二较佳实施例的主要不同处在于热管放置方向不同,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热管是与散热鳍片垂直,第二较佳实施例则是与散热鳍片平行,详细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其中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1是放置于一IC芯片9上,此IC芯片9是一发热元件,且于一般正常使用状态下,IC芯片9的发热量因此其中间部位为最高,并朝向外周围逐渐降低。
请同时参阅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及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式显示上述的散热装置1主要包括有一散热底座2、及二热管3。其中,散热底座2是一铝制散热底座,且其略呈U字型并包括有一底板21、及二侧板22,其中的二侧板22是由底板21的相对二侧缘分别向上延伸,且于二侧板22的外侧面分别凹设有由上而下的二侧边容置槽221,于底板21的底面并凹设有二底边容置槽211是分别对应连通至二侧板22外侧面的二侧边容置槽221下缘,且底板21的顶面并向上凸设有复数个平行的散热鳍片212。
此外,图式中的二热管3亦呈U字型,且其是分别对应容置于上述散热底座2的二底边容置槽211与二侧边容置槽221内,于本实施例中,底板21的底面并再形成有一凹槽213,此凹槽213是横亘过散热底座2的二底边容置槽211,且于凹槽213内组设有一散热板4,此散热板4是一铜制散热板并且可将二热管3组设于二底边容置槽211内。另外,本实施例于散热底座2的二侧板22上并分别组设有一固定片5,此等固定片5是分别以螺丝8螺锁于散热底座2的二侧板22上,并通过以将二热管3组设于散热底座2的二侧边容置槽221内。
为使上述的二热管3可稳固地组设于散热底座2上,于本实施例中,并于上述的散热板4上形成有二底边容纳槽41,其可用以容纳上述的二热管3,并可将二热管3稳固地组设于散热底座2的二底边容置槽211内。此外,于上述的二固定片5上亦分别形成有二侧边容纳槽51,其同样可分别将二热管3稳固地组设于散热底座2的二侧板22的二侧边容置槽221内。
当二热管3组设于散热底座2上后,二热管3的二端部份可分别形成为冷凝端31、中间部份可形成为蒸发端32,其中的蒸发端32可通过由散热板4而热导通于IC芯片9,并通过以吸收IC芯片9所发出的热量,此时,IC芯片9的热量会经由热管3的蒸发端32而传递至冷凝端31,同时IC芯片9的热量亦会传递至散热底座2的散热鳍片212上,如此即形成一散热装置1。
由于IC芯片9的发热量因此其中间部位为最高,并朝向外周围逐渐降低,亦即散热底座2吸收IC芯片9的热量后,散热底座2愈靠近中间部份的散热鳍片212会处于较高温度的状态,而愈靠近外周围的二侧板22则会形成温度较低的状态,此时,二热管3的冷凝端31是分别组设于散热底座2温度较低的二侧板22上,因此,热管3的冷凝端31与散热底座2的二侧板22之间会形成一较大的温差,由热传公式可知,较大的温差即可得到一较佳的散热效益。
为明确显示本实用新型所能达成的散热效益,本实用新型并进行实验且所得出的散热装置的热阻值为0.244,而一般公知的铝制散热装置的热阻值则约大于0.3,由于热阻值较低者具有较佳的散热,因此,本实用新型确实可达成提升散热效益的目的。
请再同时参阅图2、及图3,于本实施例中,尚可于散热底座2的二侧板22上分别延伸形成有复数个辅助散热片222,通过以增加散热面积。此外,亦可于散热底座2上盖设一上盖6,于上盖6上可再组设有一散热风扇70通过由前述的各项结构设计,可再强化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效果。
请参阅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其散热底座201与散热鳍片207的结构皆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唯差别在于热管301的放置方向是与散热鳍片207方向平行,再利用散热底座201的二侧板202的外侧面上分别凸设有一凸缘203,而二热管301则是分别组设于凸缘203与侧板202之间所夹设形成的侧边容置槽204上、及底板205的底边容置槽206内,于本实施例中,二热管301的冷凝端302同样分别组设于散热底座201温度较低的二侧板202上,因此,二热管301的冷凝端302与散热底座201的二侧板202之间会形成一较大的温差,亦即本实施例所述的结构同样可达成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各种功效。
上述各例的热管亦可以焊接方式组设于散热底座上,可具有较佳的热传特性。另对于制造上而言,第二较佳实施例较第一较佳实施例具有简单的优势,除热管外,其余散热底座部分可由经济的挤制法加以制造。
上述实施例仅是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根据权利要求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Claims (8)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散热底座,是略呈U字型且包括有一底板、及二侧板,其中该二侧板是由该底板的相对二侧缘分别向上延伸,且于该二侧板的外侧面分别形成有至少一侧边容置槽,于该底板的底面并凹设有至少一底边容置槽,该底板的顶面并向上凸设有复数个平行的散热鳍片;
至少一热管,亦呈U字型并分别对应容置于该至少一底边容置槽与该至少一侧边容置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二侧板外侧面的该至少一侧边容置槽是分别由上而下凹设,且该底板底面的底边容置槽是对应连通至该二侧板外侧面的该至少一侧边容置槽下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底板的底面并形成有一凹槽是横亘过该至少一底边容置槽,且该凹槽内并组设有一散热板,该至少一热管压合于该至少一底边容置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散热板并形成有至少一底边容纳槽是容纳该至少一热管,该至少一热管组设于该散热底座的至少一底边容置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散热底座的二侧板上并分别组设有一固定片,该至少一热管压合于该至少一侧边容置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这些固定片分别形成有至少一侧边容纳槽,该至少一热管组设于该散热底座的二侧板的至少一侧边容置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二侧板分别延伸形成有至少一辅助散热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二侧板的外侧面分别凸设有至少一凸缘,并分别与该二侧板的外侧面夹设形成该至少一侧边容置槽。
CN 03207878 2003-09-09 2003-09-09 散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4170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3207878 CN2641700Y (zh) 2003-09-09 2003-09-09 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3207878 CN2641700Y (zh) 2003-09-09 2003-09-09 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641700Y true CN2641700Y (zh) 2004-09-15

Family

ID=34288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320787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41700Y (zh) 2003-09-09 2003-09-09 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641700Y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68756C (zh) * 2005-07-25 2008-02-13 苏州金美家具有限公司 热管座及其制造方法
CN100444362C (zh) * 2005-10-14 2008-12-17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器
CN101646329B (zh) * 2008-08-07 2011-09-14 鈤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将并列热管的蒸发端齐平结合于固定座的方法及其结构
CN101466229B (zh) * 2007-12-21 2012-03-21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CN103369922A (zh) * 2012-04-10 2013-10-23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模组结构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68756C (zh) * 2005-07-25 2008-02-13 苏州金美家具有限公司 热管座及其制造方法
CN100444362C (zh) * 2005-10-14 2008-12-17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器
CN101466229B (zh) * 2007-12-21 2012-03-21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CN101646329B (zh) * 2008-08-07 2011-09-14 鈤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将并列热管的蒸发端齐平结合于固定座的方法及其结构
CN103369922A (zh) * 2012-04-10 2013-10-23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模组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93531B (zh) 散热装置
CN2641700Y (zh) 散热装置
CN2632851Y (zh) 散热装置
CN2478166Y (zh) 散热器结构
CN2909522Y (zh) 散热结构
CN2738304Y (zh) 散热模组的组合改良构造
CN2796317Y (zh) 电器用的散热器
CN100345289C (zh) 热管式散热器
CN2857218Y (zh) 具有较薄鳍片的散热装置
CN2681345Y (zh) 热管散热装置
CN2886654Y (zh) 显示卡的散热装置
CN2819289Y (zh) 散热装置
CN2696123Y (zh) 散热器
CN2847818Y (zh) 散热器结构
CN2362257Y (zh) 用于电子元器件的散热装置
CN2833887Y (zh) 一种散热器的鳍片结构改良
CN2746729Y (zh) 散热器风罩
CN1681113A (zh) 热管式散热器
CN2755781Y (zh) 整合型散热装置
CN200955922Y (zh) 热管与热传基座的结合结构
CN2518146Y (zh) 可提高散热效率的散热装置
CN2887001Y (zh) 多热管的受热端并列结构
CN2671119Y (zh) 散热装置
CN2909365Y (zh) 散热器结构
CN2645123Y (zh) 显示卡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