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353649Y - 安全刹车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安全刹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353649Y
CN2353649Y CN 98233488 CN98233488U CN2353649Y CN 2353649 Y CN2353649 Y CN 2353649Y CN 98233488 CN98233488 CN 98233488 CN 98233488 U CN98233488 U CN 98233488U CN 2353649 Y CN2353649 Y CN 235364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slide
slide block
braking
backgu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9823348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启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9823348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35364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35364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35364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刹车装置,该刹车装置主要是于一本体内设一后刹车结构及一前刹车结构,该前刹车结构是由第一、二滑块所构成,且前刹车结构的第一、二滑块可分别驱动后刹车结构,又前、后刹车线分别设于后刹车结构与前刹车结构上,且第一、二刹车拉线分别穿过第一、二滑块,并利用螺栓锁固,藉此可有效简化安全刹车装置的结构,同时增加刹车行程,且可调整第一、二刹车拉线的松紧度。

Description

安全刹车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刹车,尤指一种可增加刹车行程的安全刹车装置。
由于传统的刹车装置是呈分别刹掣前轮或后轮的设计,因此当骑车人先拉动前刹车拉线刹掣前轮时,则由于后轮推力并未立即降低,而使后轮仍会继续往前推动,造成不当的冲击,如此将会造成翻车的现象,不仅易造成自行车的损坏,同时亦可能造成骑车人的意外伤害,严重威胁骑车的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人发明出一种可先刹后轮再刹前轮的前案,即台湾专利第86106230号「安全刹车装置」发明案,其是于本体内滑设一后刹车结构,并于后刹车结构内滑设一由两滑动所组成的前刹车结构,且前刹车结构两滑块上端分设有一穿过后刹车结构的刹车拉线,又前、后刹车结构下端分设有前、后刹车线,而当拉动任一刹车拉线时,便可先行利用滑块驱动后刹车结构拉动后刹车线,接着当骑车人拉动另一刹车拉线时,则可接着拉动前刹车结构的另一滑块带动前刹车线,而使自行车可先刹后轮再刹前轮,同时可先放松前轮再放开后轮,增加骑车的安全性。
前案的设计虽可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然而其第一、二刹车拉线是直接固设于第一、二滑块内,造成用户无法调整刹车拉线的松紧度,同时由于前刹车结构是滑设于后刹车结构内,其刹车行程较短,且为了令后刹车结构可顺畅地于本体内滑动,故必需于两侧加设滑杆,增加整体结构的复杂性,提升制造成本。
经由上述可知,由于前案的安全刹车装置有数处未臻完善,因此如能提高其刹车行程,则将可使安全刹车装置更具效益。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调整刹车拉线的松紧度,能提高其刹车行程,且可简化结构的安全刹车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刹车装置,该刹车装置主要是于一本体内滑设一后刹车结构,并于后刹车结构内滑设一由两滑块组成的前刹车结构,其中前刹车结构两滑块上端分设有一刹车拉线,且前、后刹车结构上分设有前、后刹车线,令任一刹车拉线拉动,对应滑块适可直接驱动后刹车结构拉动后刹车线,而拉动另一刹车拉线时,利用另一滑块带动前刹车线作动,而使自行车生成先刹后轮再刹前轮及先放松前轮再放开后轮的效能,其特点是:
前刹车结构两滑块后侧面分别向后一体凸伸有一对应的嵌块,且后刹车结构是一滑座结构,滑座底缘形成有一开口向下的嵌合区,令两滑块的嵌块可同时嵌设于滑座的嵌合区内,又两滑块中央分别形成有一上、下贯穿的穿线孔,且本体顶、底端缘分别形成有对应的穿线孔,令两刹车拉线可穿过滑块与本体,而两滑块前侧面于对应穿线孔处分别形成有连通的螺孔,以利用迫紧螺栓锁固刹车拉线,藉此组构成一安全刹车装置。
在上述的安全刹车装置中,后刹车结构的滑座中央可形成有一可供后刹车线穿过的穿线孔,且滑座顶缘于对应穿线孔处可形成有一供后刹车线套头卡掣的定位缘;
两滑块相对壁面可分别形成有可相对合的线槽,以供前刹车线穿过,又两滑块相对壁面的顶缘分别形成有一弧缘,以供前刹车线套头定位;
而且,两滑块的嵌块相对壁面可分别形成有可相对合的线槽,以供后刹车线穿过;
此外,本体周缘面可形成有数个贯穿的螺孔,且本体前、后侧分别设有一具穿孔的盖片,以利用螺钉螺锁盖片与本体。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优点和积极效果非常明显。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于本体内设一前刹车结构,且前刹车结构是由第一、二滑块所组成,并于前刹车结构后方套设有一可供两滑块分别作动的后刹车结构,且令两刹车拉线分别固设于前刹车结构的两对应滑块上,又前、后刹车结构并分别连接有前、后刹车线,藉此可保有前案先刹后轮再刹前轮及先放松前轮再放松后轮的功效,同时更进一步具有下列的优点:
1.刹车行程加长: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后刹车结构是利用一呈ㄇ形的滑座套设于前刹车结构两滑块的嵌块上,相较于前案前刹车结构上、下仍具有后刹车结构的滑座而言,可增加刹车的行程,又由于前案后刹车结构滑座底端必须留有容置后刹车线套头的空间,因此亦会减少前刹车结构的行程,故整体而言,本实用新型可较前案增长刹车行程。
2.便于调整刹车拉线松紧度:由于两刹车拉线分别穿过两滑块,且是利用迫紧螺栓锁固刹车拉线,因此当用户需要调整刹车拉线的松紧度时,仅需直接将刹车拉线向下或向上拉移,即可达到调整的目的,相较于现有结构必需剪断刹车拉线才能调紧,且不能调松而言,本实用新型确实可便于调整刹车拉线的松紧度。
3.结构简化: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相较于前案有明显的改善,本实用新型结构较为简易,同时制造及组装流程较少,故本实用新型可大幅降低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用以说明安全刹车装置的整体形态及其相对关系。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藉以说明安全刹车装置各组件的状态及其相关位置。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组成后的平面示意图,进一步说明安全刹车装置组成及动作前的状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拉动第一刹车拉线时的示意图,用以说明先行刹掣后轮的动作。
图5是本实用新型拉动第二刹车拉线时的示意图,藉以说明接着刹掣前轮的动作。
图6是本实用新型放开第一刹车拉线时的示意图,用来说明先行放松前轮的动作。
图7是本实用新型放开第二刹车拉线时的示意图,进一步说明接着放松后轮的动作。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增进安全的自行车刹车装置,首先请参看图1所示(同时配合参看图2),该刹车装置主要包含有一穿设有第一及第二刹车拉线21、22的本体10、一具后刹车线25的后刹车结构3及一具前刹车线26的前刹车结构4,其中前刹车结构4并由第一、二滑块41、46所组成,其中第一、二刹车拉线21、22顶端分设于把手两端,且前、后刹车线26、25分别连接至自行车前、后轮的前、后刹车组(图中未示);
请同时配合参看图1、2所示,其中本体10内部形成有一可供容置前、后刹车结构4、3的位移槽11,且本体10顶端形成有两左右排列的穿线孔12,又本体10底端形成有对应穿线孔12的穿线孔120,且本体10底端另形成有两前后排列的穿线孔13,又本体10侧边周缘分别形成有数个贯穿的螺孔14,供本体10于前、后两侧面分别盖设一盖片15、17,该两盖片15、17周缘并形成有对应本体10螺孔14的穿孔16、18,藉以利用螺钉19将两盖片15、17螺锁于本体10前后侧面;
而后刹车结构3主要是由一底端具嵌合区31的ㄇ形滑座30所构成,该滑座30中央形成有一上、下贯穿的穿线孔32,且滑座30顶缘中央于对应穿线孔32处形成有一定位缘33,该定位缘33可供后刹车线25的套头250(见图6)卡掣;
另前刹车结构4主要是由第一、二滑块41、46所组成,且第一、二滑块41、46中央分别形成有一上、下贯穿的穿线孔42、47,以供第一、二刹车拉线21、22穿过;又第一、二滑座41、46前侧面对应穿线孔42、47处分别形成有连通的螺孔410、460,以供利用迫紧螺栓45迫紧第一、二刹车拉线21、22;又第一、二滑块41、46相对内壁面分别形成有对应的半圆凹陷状线槽43、48,以供前刹车线26共同穿过;又第一、二滑块41、46相对侧面顶端端缘分别形成有可供前刹车线26套头260摆置的弧缘411、461;再者第一、二滑块41、46后侧面分别向后一体凸伸有一对应的嵌块44、49,两嵌块44、49可同时嵌设于后刹车结构3的滑座30的嵌合区31内,且两嵌块44、49相对内壁分别形成有相对合的半圆凹陷状线槽,用以供后刹车线25穿过。
至于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则如图1、2及3所示,首先将第一、二刹车拉线21、22分别穿过本体10与第一、二滑块41、46的穿线孔12、120、42、47,并利用迫紧螺栓45锁固;接着将前刹车线26的套头260置于前刹车结构4其第一、二滑块41、46的对应弧缘411、461间,同时令前刹车线26穿过相对合的线槽43、48间,并令前刹车线26穿过本体10底端前方的穿线孔13;接着将后刹车线25穿过滑座30的穿线孔32及第一、二滑块41、46二者嵌块44、46间的线槽440、490,且由本体10下端后方的穿线孔13穿出,同时令后刹车线25的套头250卡掣滑座30顶缘的定位缘33上,最后利用螺钉19将两盖片15、17分别盖设于本体10前、后侧面即可组成一安全刹车装置,如图1所示,即为本实用新型组成后尚未盖设前侧盖片15的示意图,而图3则为本实用新型组成后的平面示意图。
而关于本实用新型的运用,如图3所示,当本刹车装置设于自行车上时,由于把手两侧的刹手扳手可分别拉动第一、二刹车线21、22,而前、后刹车组则可利用弹簧力作动拉紧前、后刹车线25、26,因此前刹车结构4与后刹车结构3受前、后刹车线26、25的作用定位于本体10内底缘上。
当骑车人拉动任一刹车拉线21、22时〔本实用新型以先拉动第一刹车拉线21为实施例〕,则如图4所示,前刹车结构4的第一滑块41将受第一刹车拉线21的作动向上滑动,且由于第一滑块41的嵌块44是顶抵于滑座30嵌合区31的内缘,因此可直接带动滑座30相对本体10向上位移,由于后刹车线25的套头250卡掣于滑座30顶缘,故可同时拉动后刹车线25带动后刹车组相对后轮靠合,生成刹掣后轮的效果,而此同时位于第一、二滑块41、46间的前刹车线26的套头260将因前刹车组存在有向下的拉力,而使套头260沿着第一滑块41弧缘411的弧面向下滑至第二滑块46的顶缘,而受前刹车组拉力的作用,第二滑块46将不致向上位移,而使前轮不致受到刹掣;
接着当骑车人拉动第二刹车拉线22时,则如图5所示,第二滑块46受第二刹车拉线22的作动而向上滑动,由于前刹车线26的套头260抵靠于第二滑块46顶缘,因此可同时拉动前刹车线26向上作动,进而驱动前刹车组刹掣前轮,而达到同时刹掣前、后两轮的目的,且当第二滑块46位移至滑座30嵌合区31内缘顶面时,前刹车线26的套头260则可沿着弧缘461向下的弧面滑入第一滑块41的弧缘411,而使套头260可共同跨置于第一、二滑块41、46的弧缘411、461上,如此即可达到先刹后轮再刹前轮的目的。
另当骑车人欲放松刹车装置时,则如图6所示,骑车人放松任一刹车拉线21、22时〔本实用新型以先放松第一刹车拉线21为实施例〕,由于前、后刹车组本身利用弹簧而具有回复力,因此当骑车人放松第一刹车拉线21时,第一刹车拉线21随即呈松弛状,此时由于前刹车线26受前刹车组回复力的影响而向下拉动,使前刹车线26的套头260自行沿第二滑块46的弧缘461滑入第一滑块41的顶缘,而第一滑块41即受前刹车线26向下拉动的作用向下复位,进而使前刹车组放松前轮,另后刹车结构3的滑座30则仍受第二滑块46嵌块49的限制,而无法回复原位,故后轮仍呈刹车状态;
接着当骑车人放开第二刹车拉线22时,则如第7所示,受第二滑块46嵌块49顶撑的滑座30在第二刹车拉线22呈松弛状后,由于后刹车线25受后刹车组回复力的作用而向下拉动,使滑座30亦随后刹车线25回复原位,进而达到放松后轮的目的,且第二滑块46将受滑座30作用亦同时回复原位,如此即可达到先放松前轮再放松后轮的目的,进而回复刹车装置未动作前的形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保有前案先刹后轮再刹前轮及先放松前轮再放松后轮的功效,并且较易调整刹车拉线的松紧度,使后刹车结构可顺畅地于本体内滑动,能提高其刹车行程,有效简化刹车装置的结构。并达到提升刹车效率的目的。

Claims (5)

1.一种安全刹车装置,该刹车装置主要是于一本体内滑设一后刹车结构,并于后刹车结构内滑设一由两滑块组成的前刹车结构,其中前刹车结构两滑块上端分设有一刹车拉线,且前、后刹车结构上分设有前、后刹车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刹车结构两滑块后侧面分别向后一体凸伸有一对应的嵌块,且所述后刹车结构是一滑座结构,该滑座底缘形成有一开口向下的嵌合区,令所述两滑块的嵌块可同时嵌设于滑座的嵌合区内,又两滑块中央分别形成有一上、下贯穿的穿线孔,且所述本体顶、底端缘分别形成有对应的穿线孔,令所述两刹车拉线可穿过滑块与本体,而两滑块前侧面于对应穿线孔处分别形成有连通的螺孔,以利用迫紧螺栓锁固刹车拉线,藉此组构成一安全刹车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后刹车结构的滑座中央形成有一可供后刹车线穿过的穿线孔,且滑座顶缘于对应穿线孔处形成有一供后刹车线套头卡掣的定位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两滑块相对壁面分别形成有可相对合的线槽,以供前刹车线穿过,又两滑块相对壁面的顶缘分别形成有一弧缘,以供前刹车线套头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安全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两滑块的嵌块相对壁面分别形成有可相对合的线槽,以供后刹车线穿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本体周缘面形成有数个贯穿的螺孔,且本体前、后侧分别设有一具穿孔的盖片,以利用螺钉螺锁盖片与本体。
CN 98233488 1998-12-25 1998-12-25 安全刹车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35364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8233488 CN2353649Y (zh) 1998-12-25 1998-12-25 安全刹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8233488 CN2353649Y (zh) 1998-12-25 1998-12-25 安全刹车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353649Y true CN2353649Y (zh) 1999-12-15

Family

ID=33982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8233488 Expired - Lifetime CN2353649Y (zh) 1998-12-25 1998-12-25 安全刹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353649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76934A (zh) * 2021-03-14 2021-05-11 郑州大学 一种先刹后轮的自行车刹车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76934A (zh) * 2021-03-14 2021-05-11 郑州大学 一种先刹后轮的自行车刹车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353649Y (zh) 安全刹车装置
CN1263845A (zh) 安全刹车装置
CN2863626Y (zh) 双主缸同步制动装置
CN2568533Y (zh) 自行车折叠车把
CN2291994Y (zh) 内六角及内十二角套筒
CN2408006Y (zh) 三轮手推车前轮旋转器
CN2546363Y (zh) 简便组合式酒架
CN2628393Y (zh) 自行车挡泥板
CN2281301Y (zh) 锁车把式防盗锁
CN2571646Y (zh) 机电两轮车自动起落轮
CN212055611U (zh) 一种三缸双出油碟刹卡钳
CN2371107Y (zh) 万用手把
CN2327504Y (zh) 多功能起子
CN2818313Y (zh) 自行车把手
CN2784288Y (zh) 自行车导线座结构
CN2790900Y (zh) 摩托车前后联合制动机构
CN2776829Y (zh) 自行车立管锁紧装置
CN201506442U (zh) 同步刹车装置
CN200977983Y (zh) 一种动力车的可折叠车把装置
CN2416929Y (zh) 具驱动结构的滑板车
CN2330568Y (zh) 可防止螺丝弯曲的自行车前叉结合块
CN2879391Y (zh) 一种主令控制器
CN2334666Y (zh) 自行车刹车握柄装置
CN2157911Y (zh) 自行车手把端管的隐藏式束紧结构
CN2880633Y (zh) 两倍座垫移动量的座垫立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