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325943Y - 带有振动拾音器的一体化耳道式送、受话器 - Google Patents

带有振动拾音器的一体化耳道式送、受话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325943Y
CN2325943Y CN 98212248 CN98212248U CN2325943Y CN 2325943 Y CN2325943 Y CN 2325943Y CN 98212248 CN98212248 CN 98212248 CN 98212248 U CN98212248 U CN 98212248U CN 2325943 Y CN2325943 Y CN 232594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type
receiver
give
pi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821224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暤
齐心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9821224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325943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32594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32594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移动通讯用的,使其免于手提的带有振动拾音器的一体化耳道式送、受话器,它包括外壳1,声音处理电路2,振动式拾音器3,扬声器4,传声腔5和导线6,其特征在于在装于拾音器3内的传感器32上设有配重321,在拾音器的壳体31外部设有凸状拾振块322;在传声腔5的内壁上具有防谐振结构。所述的外壳1由软体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具有抗噪声能力强,结构简单,便于携带等特点。

Description

带有振动拾音器的一体化耳道式送、受话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话通讯装置,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移动通讯用的,使其免于手提的带有振动拾音器的一体化耳道式送、受话器。
在通讯用的高抗噪声送话器中,常见的有指向性麦克风及拾振式麦克风等几类。其中拾振式麦克风的工作原理是:当人说话时,在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的同时,引起人体组织的振动,拾振传感器拾取这些振动作为声音信号源。由于拾振式传感器对周围空气介质中的声波不敏感,而只对与其接触的人体组织的振动敏感,因此,振动传感式麦克风就具有更优良的抗环境噪声能力,同时也避免了普通麦克风在周围空气快速流动时发出啸叫声,即所谓“风切音”的问题。常见的拾振式麦克风有头顶式、喉结式、耳道式等。头顶式是把拾振传感器放在头盔上等地方,与人头顶接触来拾取振动信号。其种种不便促使人们设计出候结式麦克风,它是把振动传感器用一个弹性项圈压在候结上以拾取振动信号。候结式麦克风的明显不足则是佩戴不美观,而且项圈长期压迫颈部血管会引起使用者不适。
为了克服上述拾振式麦克风的不足,人们研究出了耳道式麦克风,它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并由此可以把送话器与受话器合为一体,使其可放入耳道中去,以避免送受话器尺寸太大,不宜携带等问题。耳道式送受话器在出现后的近十年中一直未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原因是未能解决好声音的识别问题,声音中有很重的混音。直到近年,才有国外的实用性产品面世。该产品的外壳采用硬质材料,以利于振动的传导,便于拾取振动信号。拾振送话器附带有完全的声音处理电路,并自带电源。电路的作用一是滤波,以解决声音识别性不好的问题;二是放大,以解决传感器输出信号太弱的问题。在其扬声器的传声孔中衬有软管,用于减振以解决双工时的自激问题。该产品的出现虽然是个很大的进步,但它仍有一些不足。由于其整个外壳都采用硬质材料,因此耳道内不同方向的振动都会传到传感器上,而不同方向的振动相位是有差别的,于是就会产生混音,使得到的声音识别性不好。为解决此问题,现有产品采用了电路处理的办法,把中低频混音较历害的频段用高通滤波器滤掉,只留下声音识别性较好的中高频段信号。这样做需要有较完整的处理电路,而且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失真,使音质发尖,不亲切。同时,为了克服双工时会引起系统自激的问题,现有产品采用嵌套软管以减振,但还是常常能听到回声,严重时会产生啸叫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而提供一种性能更加优良的耳道式送、受话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振动拾音器的一体化耳道式送、受话器,它包括一个与耳道形状相适应的具有可拆卸前套11的外壳1,一个声音处理电路2,一个在壳体31内装有与信号线33相连的振动式传感器32的振动式拾音器3,扬声器4,与扬声器相连的传声腔5和导线6,其特征在于:
a、所述的传感器32上设有一个可使振幅增加的配重321,并且在壳体31外部设有一个用于拾取声音振动信号的凸状拾振块322;
b、在所述传声腔5的内壁上具有防谐振结构;
c、所述的外壳1由软体材料制成。
所述的配重321固定于条状传感器32上靠近端部处。
所述的拾振块322,它可以与壳体31制成一体,也可以固定于外壳1上,且与壳体31相接触。
所述的声音处理电路2是由一个场效应管对经拾音器3输入的信号进行阻抗转换后输出。
所述的前套11与外壳1为卡扣式连接。
所述的外壳用的软体材料为硅胶以及类似的材料。最好选用硅胶。
所述的防谐振结构是在传声腔内壁上设有多个凸起51或吸振孔。
所述的壳体31由不易变形的硬质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适用于手持式移动电话,车载移动电话以及对讲等移动通讯装置。
由上述发明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由于利用人体振动拾取作为信号源,而不感受空气中的声波振动,且整个外壳由软体材料制成,振动传感器只通过拾振块从耳道壁取得信号,而其它所有与耳道接触处都是软性材料,由于软性材料具有隔振作用,因而所取得的信号本身就不产生混音,没有相位差别,因此也就不需要电路处理,所以失真很小,音质还原度高,给人感觉亲切,更无宠大的辅助电路,使整个装置结构紧凑,并具有很好的抗环境噪声能力;由于在传声腔中设置了多个凸起,有意识地破坏了原来的谐振腔,消除了原来引起自激的谐振点,因而可在双工条件下自由通话,而无自激现象。本实用新型将送受话器制成一体,且可置于耳道中,因此结构简单,便于携带,无需任何辅助电路便可达到与驻极体麦克风互换的电特性。柔软的外壳使佩戴舒适,对不同大小耳道有较好的适应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透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振动式拾音器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振动式传感器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传声腔结构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侧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俯视剖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带有振动拾音器的一体化耳道式送、受话器结构附图5、附图6所示,结合图1所显示的整体结构图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壳1,声音处理电路2,振动式拾音器3,扬声器4,传声腔5和导线6。外壳1选用柔软性及强度具佳的硅胶注塑而成,其外形与人的耳道形状相适应,它由外壳主体1和前套11两部分组成,外壳主体内用于放置各部件,前套呈弯曲状,以便勾住耳道,使整个送受话器不易脱落,前套端部有一个出声孔111,前套与外壳由卡扣12相连,使得外套可以很容易地取下,以便清洗由于长期佩戴后耳内分泌物堵塞前套出声孔。如附图1所示,声音处理电路2、拾音器3、扬声器4沿纵向设置于外壳内,为使各部件能相对固定,并使得外壳不致于因受压而变形,在优选实施例中,采用硬橡胶将上述各部件封装固定在外壳内。固定好上述部件后的外壳在外壳粘合面13处粘合。本例中,声音处理电路2仅采用一只场效应管通过信号线33与拾音器3相连,由其对经拾音器输入的声音信号进行阻抗变换后经导线6输出。振动式拾音器3是本实用新型的核心部件,其结构如图2所示,它是在壳体31内通过塑料固定套34固定有振动式传感器32,壳体31由不易变形的硬质材料制成,以更有效地传导振动,在优选实施例中,它是由金属管制成,传感器32结构如图3所示,它采用市售的双压电陶瓷振动传感器,其外形呈长条状,在其端部两侧粘接有可使振幅增加的配重321,该配重可采用铜、钢等金属材料,传感器的另一端端部连接有信号线33。壳体31外靠近端部焊接有一个用于拾取声音振动信号的凸状拾振块322,该拾振块采用与上述壳体31相同的材料。上述扬声器4经导线与移动通讯终端相连,在扬声器的出声孔41处连接有传声腔5。为消除声音通过传声腔时所产生的自激,在传声腔5的内壁上设有多个不规则分布的凸起51,使得声波的谐振被人为打乱并消除。其原理及结构如图4所示。

Claims (8)

1、一种适用于移动通讯的带有振动拾音器的一体化耳道式送、受话器,包括一个与耳道形状相适应的具有可拆卸前套(11)的外壳(1),一个声音处理电路(2),一个在壳体(31)内装有与信号线(33)相连的振动式传感器(32)的振动式拾音器(3),扬声器(4),与扬声器相连的传声腔(5)和导线(6),其特征在于:
a、所述的传感器(32)上设有一个可使振幅增加的配重(321),并且在壳体(31)外部设有一个用于拾取声音振动信号的凸状拾振块(322);
b、在所述传声腔(5)的内壁上具有防谐振结构;
c、所述的外壳(1)由软体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振动拾音器的一体化耳道式送、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重(321)固定于条状传感器(32)上靠近端部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振动拾音器的一体化耳道式送、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拾振块(322)可以与壳体(31)制成一体,也可以固定于外壳(1)上,且与壳体(31)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振动拾音器的一体化耳道式送、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声音处理电路(2)是由一个场效应管对经拾音器(3)输入的信号进行阻抗转换后输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振动拾音器的一体化耳道式送、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套(11)与外壳(1)为卡扣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振动拾音器的一体化耳道式送、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用的软体材料为硅胶以及类似的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振动拾音器的一体化耳道式送、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谐振结构是在传声腔内壁上设有多个凸起(51)或吸振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振动拾音器的一体化耳道式送、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31)由不易变形的硬质材料制成。
CN 98212248 1998-03-10 1998-03-10 带有振动拾音器的一体化耳道式送、受话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25943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8212248 CN2325943Y (zh) 1998-03-10 1998-03-10 带有振动拾音器的一体化耳道式送、受话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8212248 CN2325943Y (zh) 1998-03-10 1998-03-10 带有振动拾音器的一体化耳道式送、受话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325943Y true CN2325943Y (zh) 1999-06-23

Family

ID=33966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821224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25943Y (zh) 1998-03-10 1998-03-10 带有振动拾音器的一体化耳道式送、受话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325943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522C (zh) 用于电信的发射/接收装置
US8005249B2 (en) Ear canal signal converting method, ear canal transducer and headset
US9107014B2 (en) Multifunctional earphone
CN207995381U (zh) 骨传导喇叭
KR20050057004A (ko) 마이크로폰, 커뮤니케이션 인터페이스 시스템
WO2002082788A8 (en) Cellular phone headset coupled to acoustic tubes
CN2814848Y (zh) 骨传导送、受话器组件
CN1061197C (zh) 带有振动拾音器的一体化耳道式送、受话器
CN109640234A (zh) 一种双骨导传声器及噪音去除实现方法
CN108200492A (zh) 语音控制优化方法、装置以及集成入耳式麦克风的耳机和穿戴设备
JP2002262377A (ja) 骨導ピックアップ素子及びそのユニット
JPH0739150U (ja) 携帯用電話機
CN208940169U (zh) 耳机和耳机单元
CN2325943Y (zh) 带有振动拾音器的一体化耳道式送、受话器
CN109151643A (zh) 耳机和耳机单元
CN1142671C (zh) 高抑制反馈的耳道式一体化送、受话器
CN103391500A (zh) 一种压电陶瓷骨传导受话器振子及其安装结构
CN207382521U (zh) 具有耳语传导功能的通话器件及移动终端
CN209234057U (zh) 一种双骨导传声器
CN113194374A (zh) 一种基于骨声纹识别技术的耳机
US6907121B1 (en) Impedance matched horn having impedance matched to impedance of an ear
CN207518797U (zh) 脖戴式语音交互耳机的语音控制优化装置
CN219046532U (zh) 一种骨传导麦克风
JPS581034Y2 (ja) 声帯疾患者等用の発声補助器
CN216649909U (zh) 音响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