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73910U - 一种泵体结构、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泵体结构、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373910U CN221373910U CN202323329011.8U CN202323329011U CN221373910U CN 221373910 U CN221373910 U CN 221373910U CN 202323329011 U CN202323329011 U CN 202323329011U CN 221373910 U CN221373910 U CN 2213739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ck pressure
- channel
- radial
- protruding structure
- dis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0151 anti-reflux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461 lubr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8 desig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26 refrigerant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泵体结构、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泵体结构包括:静盘、动盘和支架,所述静盘和所述动盘之间围成压缩腔,所述静盘上开设有排气口,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背压入口通道,所述背压入口通道能与所述排气口连通,以能将所述排气口的排气全部导通至所述背压入口通道中,所述背压入口通道能连通至背压区域,所述背压区域能与所述动盘的动盘基板的背压侧连通能对所述动盘增大背压。根据本实用新型增大了对动盘的背压力,从而使得静盘与动盘之间接触更为紧密,不会发生脱离,提高了泵体的密封性,解决了背压力不足容易导致动静盘脱离,致使压缩腔径向泄露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泵体结构、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涡旋压缩机因其效率高、体积小、质量轻、运行平稳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于制冷空调和热泵等领域。一般来说,涡旋压缩机由密闭壳体、静涡旋盘、动涡旋盘、支架、曲轴、防自转机构供油装置和电机构成,动、静涡旋盘的型线均是螺旋形,动涡旋盘相对静涡旋盘偏心并相差180°安装,于是在动、静涡旋盘间形成了多个月牙形空间。在动涡旋盘以静涡旋盘的中心为旋转中心并以一定的旋转半径作无自转的回转平动时,外圈月牙形空间便会不断向中心移动,此时,冷媒被逐渐推向中心空间,其容积不断缩小而压力不断升高,直至与中心排气孔相通,高压冷媒被排出泵体,完成压缩过程。
在压缩机运转过程中,压缩腔在对冷媒进行压缩,冷媒压力增加,会给动盘向下的力,使得动盘有脱离静盘的趋势,而脱离静盘会导致压缩腔径向的泄露。因此压缩机设计过程中,常常会通过引高压油的方式,使得动盘背面与上支架支撑面之间的空间压力上升,给动盘施加向上的支撑力。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涡旋压缩机存在背压力不足易导致动静盘脱离,引发压缩腔径向泄露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研究设计出一种泵体结构、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涡旋压缩机存在背压力不足易导致动静盘脱离,引发压缩腔径向泄露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泵体结构、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泵体结构,其包括:
静盘、动盘和支架,所述静盘和所述动盘之间围成压缩腔,所述静盘上开设有排气口,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背压入口通道,所述背压入口通道能与所述排气口连通,以能将所述排气口的排气全部导通至所述背压入口通道中,所述背压入口通道能连通至背压区域,所述背压区域能与所述动盘的动盘基板的背压侧连通能对所述动盘增大背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支架包括位于其外周侧位置且朝向所述静盘凸出的第一凸出结构,所述第一凸出结构的至少部分结构与所述静盘相接以能支承所述静盘,所述第一凸出结构上设置所述背压入口通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背压入口通道包括第一轴向通道、第一径向通道和第二轴向通道,所述第一凸出结构包括与所述静盘相接的第一轴向端面、和位于内周侧的第一内周壁,所述第一轴向通道从所述第一轴向端面沿轴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径向通道在所述支架的内部沿径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轴向通道沿轴向延伸至与所述背压区域连通,所述第一轴向通道、所述第一径向通道和所述第二轴向通道依次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支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凸出结构内侧且朝向所述动盘凸出的第二凸出结构,所述第二凸出结构与所述动盘相对以能对所述动盘形成支撑和/或密封,所述支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凸出结构和所述第二凸出结构之间形成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的槽底高度分别低于所述第一凸出结构的轴向端面的高度、和低于所述第二凸出结构的轴向端面的高度,所述第一凸出结构、所述第二凸出结构、所述第一密封槽、所述动盘的基板背面和所述静盘的端面共同围成所述背压区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凸出结构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二凸出结构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一密封槽为密封环槽,所述第一凸出结构的轴向端面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凸出结构的轴向端面的高度,当所述背压入口通道包括第一轴向通道、第一径向通道和第二轴向通道时,所述第二轴向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密封槽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背压入口通道中设置有第一防逆流件,所述第一防逆流件仅能允许流体从所述背压入口通道流至所述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二凸出结构与所述动盘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中设置有第一密封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在所述支架轴向端面的投影面内,所述背压入口通道沿径向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背压出口通道沿径向方向的中心线之间在周向方向的夹角为C1,所述背压入口通道与所述背压出口通道在周向方向的最小夹角为C2,并有0<C2<C1<9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凸出结构上还设置有从其内周壁贯穿至其外周壁的背压出口通道,所述背压出口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密封槽连通,另一端能够导通至所述支架的外周壁外侧,所述背压出口通道与所述背压入口通道不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背压出口通道中设置有第二防逆流件,所述第二防逆流件仅能允许流体从所述第一密封槽流出所述支架外;
所述背压出口通道包括第二径向通道和第三径向通道,所述第二径向通道的径向内侧端与所述第一密封槽连通,所述第二径向通道的径向外侧端不与所述支架的外周壁连通,所述第三径向通道的径向外侧端与所述支架的外周壁连通,所述第三径向通道的径向内侧端与所述第二径向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径向通道与所述第三径向通道在轴向方向的位置形成错位并连通、和/或所述第二径向通道与所述第三径向通道在周向方向的位置形成错位并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支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凸出结构内侧且朝向所述动盘凸出的第三凸出结构,所述第三凸出结构与所述动盘相对以能对所述动盘形成支撑和/或密封,所述支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凸出结构和所述第三凸出结构之间形成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中设置有十字滑环,所述第三凸出结构与所述动盘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中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在竖直平面的投影面内,所述支架的中心轴线至所述第一密封槽的内周壁之间的径向距离为所述背压区域的内直径D1,所述支架的中心轴线至所述第一密封槽的外周壁之间的径向距离为所述背压区域的外直径D2,所述动盘的中心轴线至所述动盘的动盘基板的外周壁之间的径向距离为动盘基板的外径D3,并有曲轴偏心距e,
所述第二密封槽中设置有相对于所述支架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的两个键槽,所述键槽用于与所述十字滑环配合安装,并且两个所述键槽之间的最大距离为L1;并有:
D1+2e<D3<D2-2e,L1<D1。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其包括前述的泵体结构,还包括壳体、吸气管和排气管,所述吸气管穿过所述壳体并与所述静盘与所述动盘之间的所述压缩腔连通,所述静盘的所述排气口与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一区域连通,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支架的所述背压入口通道连通,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二区域与所述支架的所述背压出口通道连通,所述排气管穿过所述壳体并与所述第二区域连通,所述第一区域为与所述排气口连通的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支架的轴向一侧,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支架的轴向另一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述的涡旋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泵体结构、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架上设置的背压入口通道,能够将排气口的排气全部导通至背压入口通道中,而背压入口通道能够与背压区域连通,背压区域能对动盘基板的背压侧连通,从而有效地增大了对动盘的背压力,从而使得静盘与动盘之间接触更为紧密,不会发生脱离,提高了泵体的密封性,解决了背压力不足容易导致动静盘脱离,致使压缩腔径向泄露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气路的设计,以及通过在上支架增加的第一密封槽结构,使得上支架与动盘形成一个单向流通的背压区域,使得泵体出来的冷媒强行经过动盘基板的活动区域,通过动盘基板运转带来的搅动,使得冷媒中的冷冻油与冷媒分离,在保证动盘背压力的情况下,完成了对排气的油气分离功能,被分离的冷冻油留在了背压区域,对动静盘端面带来润滑效果,形成油气分离的功能,提高压缩机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的泵体部分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的泵体部分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图2中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的上支架部分的立体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的上支架部分的俯视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的动盘部分的俯视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的动盘部分的受力分析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的整机部分的纵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静盘;2、支架;3、动盘;4、十字滑环;5、壳体;6、吸气管;7、排气管;8、压缩腔;9、排气口;10、背压区域;11、第一区域;12、第二区域;
201、背压入口通道;201a、第一轴向通道;201b、第一径向通道;201c、第二轴向通道;202、背压出口通道;202a、第二径向通道;202b、第三径向通道;203、第一密封槽;204、第一凸出结构;205、第一轴向端面;206、第一内周壁;207、第二凸出结构;208、第二密封槽;209、第三凸出结构;210、键槽;
M1、第一密封件;M2、第二密封件;F1、第一防逆流件;F2、第二防逆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至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泵体结构,其包括:
静盘1、动盘3和支架2,所述静盘1和所述动盘3之间围成压缩腔8,所述静盘1上开设有排气口9,所述支架2上设置有背压入口通道201,所述背压入口通道201能与所述排气口9连通,以能将所述排气口9的排气全部导通至所述背压入口通道201中,所述背压入口通道201能连通至背压区域10,所述背压区域10能与所述动盘3的动盘基板的背压侧连通能对所述动盘3增大背压。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架上设置的背压入口通道,能够将排气口的排气全部导通至背压入口通道中,而背压入口通道能够与背压区域连通,背压区域能对动盘基板的背压侧连通,从而有效地增大了对动盘的背压力,从而使得静盘与动盘之间接触更为紧密,不会发生脱离,提高了泵体的密封性,解决了背压力不足容易导致动静盘脱离,致使压缩腔径向泄露问题。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气路结构,引排气侧压力到动盘基板外圆,提供了向上的支撑力,带来了更好的径向密封效果,并且可以对排气携带的冷冻油进行分离。本实用新型冷媒进入压缩机后,在动盘3与静盘1形成的压缩室完成压缩增压后,通过静盘1的排气口9流入上腔,压缩机上腔仅能通过流经背压区域一条路线进入到压缩机下腔,压缩机排气口设置于压缩机下腔,进而能够保证将排气口的排气全部导通至背压入口通道中,提高背压增压效果,提高密封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支架2包括位于其外周侧位置且朝向所述静盘1凸出的第一凸出结构204,所述第一凸出结构204的至少部分结构与所述静盘1相接以能支承所述静盘1,所述第一凸出结构204上设置所述背压入口通道201。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背压入口通道的优选设置位置和设置形式,通过在支架外周位置设置的朝向静盘凸出的第一凸出结构,能够与静盘相接以对静盘起到支承作用,同时还存在部分结构不与静盘相接,该部分结构上设置背压入口通道,从而能够有效地与排气口出来的排气区域(第一区域11)进行连通,保证将排气的全部气体强制性地引入至背压入口通道中,从而提高动涡盘的背压压力,保证压缩过程中的密封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背压入口通道201包括第一轴向通道201a、第一径向通道201b和第二轴向通道201c,所述第一凸出结构204包括与所述静盘1相接的第一轴向端面205、和位于内周侧的第一内周壁206,所述第一轴向通道201a从所述第一轴向端面205沿轴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径向通道201b在所述支架2的内部沿径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轴向通道201c沿轴向延伸至与所述背压区域10连通,所述第一轴向通道201a、所述第一径向通道201b和所述第二轴向通道201c依次连通。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背压入口通道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第一轴向通道能够沿轴向对第一凸出结构进行穿设,将支架上部的气体引入支架内部,第一径向通道能够将第一轴向通道引入的排气气体进行传输,实现传输至径向内侧位置的目的,第二轴向通道能够与第一径向通道连通从而将气体导通至背压区域,实现对动盘基板背压压力的增强作用,增强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支架2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凸出结构204内侧且朝向所述动盘3凸出的第二凸出结构207,所述第二凸出结构207与所述动盘3相对以能对所述动盘3形成支撑和/或密封,所述支架2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凸出结构204和所述第二凸出结构207之间形成有第一密封槽203,所述第一密封槽203的槽底高度分别低于所述第一凸出结构204的轴向端面的高度、和低于所述第二凸出结构207的轴向端面的高度,所述第一凸出结构204、所述第二凸出结构207、所述第一密封槽203、所述动盘3的基板背面和所述静盘1的端面共同围成所述背压区域10。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通过第二凸出结构的设置能够与第一凸出结构之间形成第一密封槽结构,第一密封槽与背压入口通道连通以能容纳排气气体进入,第一、第二凸出结构、第一密封槽、动盘基板背面和静盘端面共同围成背压区域,从而能够有效地从第一密封槽引入排气气体,进而作用于动盘的基板背面上,提高对动盘基板的背压压力,提高压缩过程的密封性能。
由于曲轴带动动盘3的转动,在背压区域不停地搅动,使得冷媒中的润滑油与冷媒分离(油气分离功能);在冷媒离开背压区域后,仍留在背压区域,留在背压区域的润滑油与背压区域的静盘1端面接触附着在静盘1端面,在动盘3的不停运动过程中,对静盘1和动盘3的接触面进行润滑(引油润滑功能)。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支架增加的第一密封槽结构,通过动盘基板运转带来的搅动,使得在第一密封槽中冷媒中的冷冻油与冷媒进行分离,在保证动盘背压力的情况下,完成了对排气的油气分离功能,被分离的冷冻油留在了背压区域,对动静盘端面带来润滑效果,形成油气分离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凸出结构204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二凸出结构207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一密封槽203为密封环槽,所述第一凸出结构204的轴向端面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凸出结构207的轴向端面的高度,当所述背压入口通道201包括第一轴向通道201a、第一径向通道201b和第二轴向通道201c时,所述第二轴向通道201c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密封槽203连通。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第二凸出结构、第一密封槽的优选结构形式,两个环形结构的凸出结构能够在二者之间夹设形成环形结构的密封环槽,能够提高油气分离的面积,提高油分离率;本实用新型通过气路的设计,以及通过在上支架增加的第一密封槽结构,使得上支架与动盘形成一个单向流通的背压区域,使得泵体出来的冷媒强行经过动盘基板的活动区域,通过动盘基板运转带来的搅动,使得在第一密封槽中冷媒中的冷冻油与冷媒进行分离,在保证动盘背压力的情况下,完成了对排气的油气分离功能,被分离的冷冻油留在了背压区域,对动静盘端面带来润滑效果,形成油气分离的功能,提高压缩机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背压入口通道201中设置有第一防逆流件F1,所述第一防逆流件F1仅能允许流体从所述背压入口通道201流至所述第一密封槽203;所述第二凸出结构207与所述动盘3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中设置有第一密封件M1。
本实用新型还通过背压入口通道中设置的第一防逆流件能够防止背压区域中的气体通过背压入口通道回流至排气腔中,影响正常的排气;第二凸出结构的端面设置第一凹槽,其中设置第一密封件,能够对第一密封槽中的气体与第二密封槽中的气体(中压,背压)进行密封,防止混合而影响背压的稳定性,以及防止混合而影响压缩机正常的排气压力。
本实用新型在冷媒流经背压区域的过程中,由于第一防逆流件F1和第二防逆流件F2的设置,冷媒只能单向流入背压区域。高压的冷媒进入到动盘3的基板背面,对动盘3形成一个向上的支撑力(背压支撑功能);由于曲轴带动动盘3的转动,在背压区域不停地搅动,使得冷媒中的润滑油与冷媒分离(油气分离功能);在冷媒离开背压区域后,仍留在背压区域,留在背压区域的润滑油与背压区域的静盘1端面接触附着在静盘1端面,在动盘3的不停运动过程中,对静盘1和动盘3的接触面进行润滑(引油润滑功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凸出结构204上还设置有从其内周壁贯穿至其外周壁的背压出口通道202,所述背压出口通道20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密封槽203连通,另一端能够导通至所述支架2的外周壁外侧,所述背压出口通道202与所述背压入口通道201不连通(背压出口通道与背压入口通道优选在圆周方向和轴向方向均错位设置,形成不连通,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还通过第一凸出结构上设置的背压出口通道,能够将经过对动盘背压支承后的气体有效排出,以及将经过第一密封槽中油气分离后的气体进行排出,保证压缩机排气的正常运行,并且背压出口通道与背压入口通道并不连通,能够保证背压入口通道引入的排气气体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背压增压以及油气分离的作用后,才可以被排出,避免背压增压的效果下降的情况。
如图1所示,静盘1外周设置有排气口9,排气口9与支架2的背压入口通道201角向重合(静盘1固定在支架2上,固定后,二者相对位置确定,角向重合即所在的角度重合,目的是两个孔能连通),使得从静盘1排气口排出的冷媒经过背压入口通道201进入上支架的背压区域,最终从背压出口通道202流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背压出口通道202中设置有第二防逆流件F2,所述第二防逆流件F2仅能允许流体从所述第一密封槽203流出所述支架2外;
所述背压出口通道202包括第二径向通道202a和第三径向通道202b,所述第二径向通道202a的径向内侧端与所述第一密封槽203连通,所述第二径向通道202a的径向外侧端不与所述支架2的外周壁连通,所述第三径向通道202b的径向外侧端与所述支架2的外周壁连通,所述第三径向通道202b的径向内侧端与所述第二径向通道202a连通,所述第二径向通道202a与所述第三径向通道202b在轴向方向的位置形成错位并连通、和/或所述第二径向通道202a与所述第三径向通道202b在周向方向的位置形成错位并连通。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背压出口通道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第二防逆流件能够防止流体从支架外侧通过背压出口通道进入第一密封槽中,影响密封性能;本实用新型的背压出口通道优选包括两个相互错位的第二和第三径向通道,是为了能够对第一密封槽中的排气产生一定的阻力,降低流速。
如图2-5所示,背压区域由动盘基板背面、上支架的第一密封槽203、静盘端面和上支架形成;背压入口通道201在上支架靠外的密封面上轴向开槽,从背压区域的底面进入背压区域,并设置有第一防逆流件F1;背压出口通道202在上支架外周面径向开了两段不贯通的孔,两个不贯通的孔壁联通,形成了出口,并设置有第二防逆流件F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在所述支架2轴向端面的投影面内,所述背压入口通道201沿径向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背压出口通道202沿径向方向的中心线之间在周向方向的夹角为C1,所述背压入口通道201与所述背压出口通道202在周向方向的最小夹角为C2,并有0<C2<C1<90°。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背压区域进出口中心线夹角C1和进出口最小夹角C2设置为满足0<C2<C1<90°,角度较小能避免排气未能及时排出而影响压缩机排气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支架2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凸出结构207内侧且朝向所述动盘3凸出的第三凸出结构209,所述第三凸出结构209与所述动盘3相对以能对所述动盘3形成支撑和/或密封,所述支架2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凸出结构207和所述第三凸出结构209之间形成有第二密封槽208,所述第二密封槽208中设置有十字滑环4,所述第三凸出结构209与所述动盘3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中设置有第二密封件M2。
本实用新型还通过第二凸出结构内侧设置的第三凸出结构,能够对动盘进行支撑和/或密封的作用,第二和第三凸出结构之间形成第二密封槽,用于设置十字滑环,进一步用来限定动盘的自转,第二密封件用于保证曲轴出来的油和第二密封槽之间的密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在竖直平面的投影面内,所述支架2的中心轴线至所述第一密封槽203的内周壁之间的径向距离为所述背压区域10的内直径D1,所述支架2的中心轴线至所述第一密封槽203的外周壁之间的径向距离为所述背压区域10的外直径D2,所述动盘3的中心轴线至所述动盘3的动盘基板的外周壁之间的径向距离为动盘基板的外径D3,并有曲轴偏心距e,
所述第二密封槽208中设置有相对于所述支架2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的两个键槽210,所述键槽210用于与所述十字滑环4配合安装,并且两个所述键槽210之间的最大距离为L1;并有:D1+2e<D3<D2-2e,L1<D1。
如图6-7,本实用新型还对此背压区域的尺寸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保证本专利的各项功能达到最优的效果,通过D1+2e<D3<D2-2e,L1<D1,能够保证不泄露和不磕碰,若未满足,则背压室会因泄露而保证不了压力,或者运转过程中动盘侧面会碰撞壁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其包括前述的泵体结构,还包括壳体5、吸气管6和排气管7,所述吸气管6穿过所述壳体5并与所述静盘1与所述动盘3之间的所述压缩腔8连通,所述静盘1的所述排气口9与所述壳体5内部的第一区域11连通,所述第一区域11与所述支架2的所述背压入口通道201连通,所述壳体5内部的第二区域12与所述支架2的所述背压出口通道202连通,所述排气管7穿过所述壳体5并与所述第二区域12连通,所述第一区域11为与所述排气口9连通的区域,所述第一区域11位于所述支架2的轴向一侧,所述第二区域12位于所述支架2的轴向另一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述的涡旋压缩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静盘(1)、动盘(3)和支架(2),所述静盘(1)和所述动盘(3)之间围成压缩腔(8),所述静盘(1)上开设有排气口(9),所述支架(2)上设置有背压入口通道(201),所述背压入口通道(201)能与所述排气口(9)连通,以能将所述排气口(9)的排气全部导通至所述背压入口通道(201)中,所述背压入口通道(201)能连通至背压区域(10),所述背压区域(10)能与所述动盘(3)的动盘基板的背压侧连通能对所述动盘(3)增大背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2)包括位于其外周侧位置且朝向所述静盘(1)凸出的第一凸出结构(204),所述第一凸出结构(204)的至少部分结构与所述静盘(1)相接以能支承所述静盘(1),所述第一凸出结构(204)上设置所述背压入口通道(2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压入口通道(201)包括第一轴向通道(201a)、第一径向通道(201b)和第二轴向通道(201c),所述第一凸出结构(204)包括与所述静盘(1)相接的第一轴向端面(205)、和位于内周侧的第一内周壁(206),所述第一轴向通道(201a)从所述第一轴向端面(205)沿轴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径向通道(201b)在所述支架(2)的内部沿径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轴向通道(201c)沿轴向延伸至与所述背压区域(10)连通,所述第一轴向通道(201a)、所述第一径向通道(201b)和所述第二轴向通道(201c)依次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2)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凸出结构(204)内侧且朝向所述动盘(3)凸出的第二凸出结构(207),所述第二凸出结构(207)与所述动盘(3)相对以能对所述动盘(3)形成支撑和/或密封,所述支架(2)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凸出结构(204)和所述第二凸出结构(207)之间形成有第一密封槽(203),所述第一密封槽(203)的槽底高度分别低于所述第一凸出结构(204)的轴向端面的高度、和低于所述第二凸出结构(207)的轴向端面的高度,所述第一凸出结构(204)、所述第二凸出结构(207)、所述第一密封槽(203)、所述动盘(3)的基板背面和所述静盘(1)的端面共同围成所述背压区域(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出结构(204)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二凸出结构(207)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一密封槽(203)为密封环槽,所述第一凸出结构(204)的轴向端面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凸出结构(207)的轴向端面的高度,当所述背压入口通道(201)包括第一轴向通道(201a)、第一径向通道(201b)和第二轴向通道(201c)时,所述第二轴向通道(201c)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密封槽(203)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压入口通道(201)中设置有第一防逆流件(F1),所述第一防逆流件(F1)仅能允许流体从所述背压入口通道(201)流至所述第一密封槽(203);所述第二凸出结构(207)与所述动盘(3)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中设置有第一密封件(M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出结构(204)上还设置有从其内周壁贯穿至其外周壁的背压出口通道(202),所述背压出口通道(20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密封槽(203)连通,另一端能够导通至所述支架(2)的外周壁外侧,所述背压出口通道(202)与所述背压入口通道(201)不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压出口通道(202)中设置有第二防逆流件(F2),所述第二防逆流件(F2)仅能允许流体从所述第一密封槽(203)流出所述支架(2)外;
所述背压出口通道(202)包括第二径向通道(202a)和第三径向通道(202b),所述第二径向通道(202a)的径向内侧端与所述第一密封槽(203)连通,所述第二径向通道(202a)的径向外侧端不与所述支架(2)的外周壁连通,所述第三径向通道(202b)的径向外侧端与所述支架(2)的外周壁连通,所述第三径向通道(202b)的径向内侧端与所述第二径向通道(202a)连通,所述第二径向通道(202a)与所述第三径向通道(202b)在轴向方向的位置形成错位并连通、和/或所述第二径向通道(202a)与所述第三径向通道(202b)在周向方向的位置形成错位并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架(2)轴向端面的投影面内,所述背压入口通道(201)沿径向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背压出口通道(202)沿径向方向的中心线之间在周向方向的夹角为C1,所述背压入口通道(201)与所述背压出口通道(202)在周向方向的最小夹角为C2,并有0<C2<C1<90°。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2)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凸出结构(207)内侧且朝向所述动盘(3)凸出的第三凸出结构(209),所述第三凸出结构(209)与所述动盘(3)相对以能对所述动盘(3)形成支撑和/或密封,所述支架(2)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凸出结构(207)和所述第三凸出结构(209)之间形成有第二密封槽(208),所述第二密封槽(208)中设置有十字滑环(4),所述第三凸出结构(209)与所述动盘(3)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中设置有第二密封件(M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竖直平面的投影面内,所述支架(2)的中心轴线至所述第一密封槽(203)的内周壁之间的径向距离为所述背压区域(10)的内直径D1,所述支架(2)的中心轴线至所述第一密封槽(203)的外周壁之间的径向距离为所述背压区域(10)的外直径D2,所述动盘(3)的中心轴线至所述动盘(3)的动盘基板的外周壁之间的径向距离为动盘基板的外径D3,并有曲轴偏心距e,
所述第二密封槽(208)中设置有相对于所述支架(2)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的两个键槽(210),所述键槽(210)用于与所述十字滑环(4)配合安装,并且两个所述键槽(210)之间的最大距离为L1;并有:D1+2e<D3<D2-2e,L1<D1。
12.一种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泵体结构,还包括壳体(5)、吸气管(6)和排气管(7),所述吸气管(6)穿过所述壳体(5)并与所述静盘(1)与所述动盘(3)之间的所述压缩腔(8)连通,所述静盘(1)的所述排气口(9)与所述壳体(5)内部的第一区域(11)连通,所述第一区域(11)与所述支架(2)的所述背压入口通道(201)连通,所述壳体(5)内部的第二区域(12)与所述支架(2)的所述背压出口通道(202)连通,所述排气管(7)穿过所述壳体(5)并与所述第二区域(12)连通,所述第一区域(11)为与所述排气口(9)连通的区域,所述第一区域(11)位于所述支架(2)的轴向一侧,所述第二区域(12)位于所述支架(2)的轴向另一侧。
13.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329011.8U CN221373910U (zh) | 2023-12-06 | 2023-12-06 | 一种泵体结构、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329011.8U CN221373910U (zh) | 2023-12-06 | 2023-12-06 | 一种泵体结构、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373910U true CN221373910U (zh) | 2024-07-19 |
Family
ID=91868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329011.8U Active CN221373910U (zh) | 2023-12-06 | 2023-12-06 | 一种泵体结构、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373910U (zh) |
-
2023
- 2023-12-06 CN CN202323329011.8U patent/CN22137391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679441B1 (en) | Scroll compressor | |
US7413422B2 (en) | Compressor including pressure relief mechanism | |
US7771178B2 (en) | Vapor injection system for a scroll compressor | |
US6679683B2 (en) | Dual volume-ratio scroll machine | |
EP2781753A1 (en) | Scroll compressor with back pressure discharge | |
JP7366172B2 (ja) |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 |
JPH08334086A (ja) | 圧縮機 | |
CN108869284B (zh) | 涡旋压缩机及具有其的车辆 | |
KR20170019098A (ko) | 압축기 | |
JP5708570B2 (ja) | ベーン型圧縮機 | |
CN107654373B (zh) | 涡旋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7605726B (zh) | 涡旋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21373910U (zh) | 一种泵体结构、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 | |
KR20220118896A (ko) | 스크롤 압축기 | |
JPH1150949A (ja) | プランジャポンプ及び多連プランジャポンプ装置 | |
CN117536860A (zh) | 一种泵体结构、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 | |
JPH0968161A (ja) | 圧縮機 | |
JP2005264828A (ja) | 圧縮機 | |
CN221373911U (zh) | 一种压缩机润滑供油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 |
CN109113993B (zh) | 一种卧式压缩机 | |
CN118517415B (zh) | 一种阀板、泵体组件、增焓压缩机及空调器 | |
CN117536861A (zh) | 一种压缩机润滑供油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 |
CN118391265B (zh) | 涡旋压缩机、空调器 | |
CN221443426U (zh) | 单向阀及涡旋压缩机 | |
CN115573914A (zh) | 一种排气组件、压缩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