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73911U - 一种压缩机润滑供油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缩机润滑供油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373911U CN221373911U CN202323329059.9U CN202323329059U CN221373911U CN 221373911 U CN221373911 U CN 221373911U CN 202323329059 U CN202323329059 U CN 202323329059U CN 221373911 U CN221373911 U CN 22137391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face
- groove
- static
- dis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4
- 238000005461 lubr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050 lubr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53 feeding perform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机润滑供油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压缩机润滑供油结构包括:静盘、动盘、支架和滑动结构,支架包括能对动盘基板进行支承的动盘支撑面、和位于动盘基板的径向外侧的支架内壁,动盘基板的第一端面能与静盘基板的第二端面相接,使得静盘基板的第二端面、支架内壁、动盘基板的外周与动盘支撑面之间共同围成腔体,支架上开设有滑片槽,滑动结构设置于滑片槽中,滑动结构的至少部分结构能伸入腔体中并与动盘基板的外周壁相接,以通过动盘基板对腔体中的润滑油进行压缩。根据本实用新型形成二次加压供油的方式和效果,增大了供油压力,保障分配至泵体端面的油量,强化油膜承载能力,优化润滑效果,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润滑供油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对气体的压缩,由此产生的轴向力有使动涡旋盘脱离静涡旋盘沿轴向移动的趋势,一种常见的解决方式是采用背压推力结构将动涡旋盘基板与静涡旋盘端面紧密贴合。为保证泵体的有效密封,背压推力通常是大于轴向气体力的,因而导致动静涡旋盘接触端面容易出现磨损。为保障压缩机的可靠性运行,向接触端面供油形成油膜降低摩擦磨损,提高承载能力是常见的技术手段。
常见的涡旋压缩机供油方式,通过曲轴油孔将位于压缩机底部的压缩机引流至上支架油池,通过运动和压差将润滑油送至十字滑环和动盘基板所在的中压腔,最后通过油槽引流结构将润滑油导入摩擦端面。
这种结构的问题在于油路压力自下油池开始不断下降,最终引流到静盘端面的润滑油承载能力大幅下降,且在油路中除泵体端面外还存在众多润滑面,最终分配至泵体端面的润滑油量难以保障,对压缩机的可靠性带来风险。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涡旋压缩机的传统润滑方式存在泵体端面的供油量不足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研究设计出一种压缩机润滑供油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涡旋压缩机的润滑方式存在泵体端面的供油量不足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压缩机润滑供油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机润滑供油结构,其包括:
静盘、动盘、支架和滑动结构,所述动盘包括动盘基板,所述静盘包括静盘基板,所述支架包括能对所述动盘基板进行支承的动盘支撑面、和位于所述动盘基板的径向外侧的支架内壁,所述动盘基板的第一端面能与所述静盘基板的第二端面相接,使得所述静盘基板的第二端面、所述支架内壁、所述动盘基板的外周与所述动盘支撑面之间共同围成腔体,所述支架上开设有滑片槽,所述滑动结构设置于所述滑片槽中,所述滑动结构的至少部分结构能伸入所述腔体中并与所述动盘基板的外周壁相接,以通过所述动盘基板对所述腔体中的润滑油进行压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滑动结构为滑片,所述滑片的头部与所述动盘基板的外周壁抵接,所述滑片的尾部能连接弹性结构,和/或所述滑片的尾部被所述压缩机内部的排气压力作用而保持与所述动盘基板的外周壁的抵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支架包括能对所述静盘基板支撑的静盘支撑部,所述静盘支撑部包括静盘支撑面,所述静盘支撑面能与所述静盘基板的第二端面相接,所述支架内壁为所述静盘支撑部的内周壁,所述静盘支撑部还包括位于其外周的支架外壁,所述滑片槽从所述支架外壁贯穿至所述支架内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动盘基板的第一端面为所述动盘基板的上端面,所述静盘基板的第二端面为所述静盘基板的下端面,所述支架的第三端面为所述支架的上端面,所述滑片槽从所述第三端面朝向下方延伸开设;所述静盘支撑部位于所述动盘支撑面的外周,所述支架内壁的下端与所述动盘支撑面相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支架上且位于所述动盘支撑面的内周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中能设置十字滑环,且所述容纳槽中能容许润滑油进入,所述动盘支撑面上开设有吸油口,所述吸油口能将所述腔体与所述容纳槽进行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静盘支撑部上还设置有排油孔,所述排油孔的一端与所述腔体连通,所述排油孔的另一端能够将油导通至所述动盘与所述静盘之间;所述吸油口位于所述滑片槽的周向一侧,所述排油孔位于所述滑片槽的周向另一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支架还包括位于所述容纳槽外周的槽周壁,所述槽周壁的上端与所述动盘支撑面相接,以形成台阶结构,所述吸油口为从所述动盘支撑面开设至所述槽周壁的缺口槽;
所述排油孔包括径向孔和轴向孔,所述径向孔从所述支架内壁沿径向穿设至所述静盘支撑部的内部,所述轴向孔从所述静盘支撑面沿轴向穿设至所述静盘支撑部的内部并与所述径向孔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静盘基板上的与所述动盘基板相对接的所述第二端面上开设有静盘端面油槽,所述静盘基板上与所述排油孔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供油通道,所述供油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排油孔对接连通,所述供油通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静盘基板的内部并与所述静盘端面油槽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静盘端面油槽为环形或弧形结构,所述静盘端面油槽中的油能够对所述静盘与所述动盘之间进行润滑;所述供油通道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沿轴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通道沿径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三通道沿轴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依次连通,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排油孔连通,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静盘端面油槽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供油通道中还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仅能允许润滑油从所述排油孔流向所述静盘端面油槽;所述静盘基板的所述第二端面上且位于所述静盘端面油槽外周的区域形成为静盘密封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动盘支撑面的外径大于等于所述动盘基板的外径与二倍偏心量之和,其中所述动盘基板的外径为D,偏心量为e,即所述动盘支撑面的外径大于等于D+2e,所述动盘支撑面的内径小于等于D-2e。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在所述静盘基板的端面的投影面内,所述静盘端面油槽的设置位置为以静盘中心为圆心,动盘基板的外径D与二倍偏心量之差的圆形范围内,即所述静盘端面油槽位于以静盘中心为圆心D-2e为半径的圆形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支架内壁与所述动盘基板的高度相等,所述腔体在水平投影面内呈月牙形的腔,所述滑动结构将所述月牙腔划分为与所述吸油口相连通的I区域和与所述排油孔相连的II区域,所述I区域与所述II区域连通,润滑油从所述I区域流动至所述II区域。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其包括前述的压缩机润滑供油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述的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压缩机润滑供油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动盘基板的外周、静盘基板的第二端面、支架内壁和动盘支撑面支架形成腔体,能够使得润滑油进入该腔体中,并且通过支架上开设的滑片槽,滑动结构穿设于滑片槽中并与动盘基板的外周壁抵接,能够通过滑动结构将腔体分成两部分,进油端与其中一部分连通,出油端与另一部分连通,通过动盘基板的运动对进入腔体中的润滑油进行压缩,再通过出油端排出,从而形成二次加压供油的方式和效果,有效增大了供油压力,保障分配至泵体端面的油量,强化油膜承载能力,优化润滑效果,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解决涡旋压缩机传统润滑方式易出现泵体端面供油量不足的问题以及端面油膜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的泵体部分的俯视部分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的泵体部分的纵向剖视图(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泵体部分的支架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泵体部分的支架的俯视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泵体部分的静盘的仰视结构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静盘;2、动盘;3、支架;4、十字滑环;5、密封圈;6、曲轴;7、滑动结构;8、单向阀;101、静盘端面油槽;102、供油通道;103、静盘密封面;104、静盘基板;201、动盘基板;202、动盘轴承;301、动盘支撑面;302、支架内壁;303、吸油口;304、滑片槽;305、排油孔;306、静盘支撑部;307、静盘支撑面;308、支架外壁;309、容纳槽;310、槽周壁;9、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润滑供油结构,其包括:
静盘1、动盘2、支架3和滑动结构7,所述动盘2包括动盘基板201,所述静盘1包括静盘基板104,所述支架3包括能对所述动盘基板201进行支承的动盘支撑面301、和位于所述动盘基板201的径向外侧的支架内壁302,所述动盘基板201的第一端面能与所述静盘基板104的第二端面相接,使得所述静盘基板104的第二端面、所述支架内壁302、所述动盘基板201的外周与所述动盘支撑面301之间共同围成腔体9,所述支架3上开设有滑片槽304,所述滑动结构7设置于所述滑片槽304中,所述滑动结构7的至少部分结构能伸入所述腔体9中并与所述动盘基板201的外周壁相接,以通过所述动盘基板201对所述腔体9中的润滑油进行压缩。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动盘基板的外周、静盘基板的第二端面、支架内壁和动盘支撑面支架形成腔体,能够使得润滑油进入该腔体中,并且通过支架上开设的滑片槽,滑动结构穿设于滑片槽中并与动盘基板的外周壁抵接,能够通过滑动结构将腔体分成两部分,进油端与其中一部分连通,出油端与另一部分连通,通过动盘基板的运动对进入腔体中的润滑油进行压缩,再通过出油端排出,从而形成二次加压供油的方式和效果,有效增大了供油压力,保障分配至泵体端面的油量,强化油膜承载能力,优化润滑效果,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解决涡旋压缩机传统润滑方式易出现泵体端面供油量不足的问题以及端面油膜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在中压腔油池加压向静盘端面供油的结构,动盘基板201在腔体9中偏心运动,并利用滑动结构7将空腔分割为两个部分,分别与吸油口303和排油孔305相连。通过使两个空腔部分体积周期性变化,实现润滑油的加压供油并周期性吸油排油;可以针对性的提高静盘端面油压,保障分配至泵体端面的油量,强化油膜承载能力,优化润滑效果,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如下技术问题:
1.涡旋压缩机传统润滑方式易出现泵体端面供油量不足;
2.涡旋压缩机传统润滑方式易出现端面油膜承载能力不足;
3.提高压缩泵体润滑效果,提高可靠性。
有益效果:
1.针对泵体端面润滑循环提供动力,保证泵体供油量;
2.对泵体端面润滑油加压,提高端面油膜的承载能力;
3.针对涡旋压缩机摩擦润滑的薄弱点强化供油、局部保障,延长压缩机使用寿命,提高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滑动结构7为滑片,所述滑片的头部与所述动盘基板201的外周壁抵接,所述滑片的尾部能连接弹性结构,和/或所述滑片的尾部被所述压缩机内部的排气压力作用而保持与所述动盘基板201的外周壁的抵接。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滑动结构的优选结构形式和设置以及驱动形式,通过滑片的结构能够穿设于滑片槽中,滑片头部抵接于动盘基板的外周壁能够有效地将腔体分隔成为吸气部分和压缩部分,从而能够将进入腔体中的润滑油进行有效地加压和增压,为供油进一步提供动力,滑片的尾部可以通过弹性结构(例如弹簧)抵接,从而通过弹簧弹性力驱动滑片头部始终能与动盘基板保持抵接,滑片的尾部也可连通至压缩机内部,即滑片槽连通至支架外壁,从而能够利用压缩机的壳体内部的排气气体进入滑片槽中以对滑片提供压力,使得滑片头部始终抵接于动盘基板的外周壁,实现始终能够对腔体内部的润滑油加压和增压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支架3包括能对所述静盘基板104支撑的静盘支撑部306,所述静盘支撑部306包括静盘支撑面307,即所述第三端面,所述静盘支撑面307能与所述静盘基板104的第二端面相接,所述支架内壁302为所述静盘支撑部306的内周壁,所述静盘支撑部306还包括位于其外周的支架外壁308,所述滑片槽304从所述支架外壁308贯穿至所述支架内壁302。
本实用新型的支架还通过静盘支撑部能够对静盘基板进行支撑,静盘支撑面与静盘基板的第二端面(优选下端面)相接且形成支撑,滑片槽从静盘支撑部的上端面向下延伸开设,并且滑片槽从支架外壁贯穿至支架内壁,从而能够从支架外部、壳体内部引入排气气体,以保证对滑片尾部的压力,驱动滑片头部始终与动盘基板的外周壁进行抵接,保证腔体内部的润滑油始终能够得到加压和增压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动盘基板201的第一端面为所述动盘基板201的上端面,所述静盘基板104的第二端面为所述静盘基板104的下端面,所述支架3的第三端面为所述支架的上端面,所述滑片槽304从所述第三端面朝向下方延伸开设;所述静盘支撑部306位于所述动盘支撑面301的外周,所述支架内壁302的下端与所述动盘支撑面301相接。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即为立式压缩机,静盘位于动盘的上端,动盘基板的上端面与静盘基板的下端面相接,支架的上端面为静盘支撑面用以对静盘进行支撑,滑片槽从上端朝下方延伸开设能够保证将腔体内部完全分隔成吸气部分和压缩部分,提高压缩能力,支架内壁与动盘基板外周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腔体,动盘支撑面用于支撑动盘的同时还与支架内壁、动盘基板和静盘基板之间一体围成腔体,用以对引入的润滑油通过动盘基板的运动进行加压增压,提高供油动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支架3上且位于所述动盘支撑面301的内周设置有容纳槽309,所述容纳槽309中能设置十字滑环4,且所述容纳槽309中能容许润滑油进入,所述动盘支撑面301上开设有吸油口303,所述吸油口303能将所述腔体9与所述容纳槽309进行连通。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腔体的吸油部分的结构形式,通过动盘支撑面上开设的吸油口,能够将容纳槽中的油导通至腔体中,保证对腔体的持续有效的供油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静盘支撑部306上还设置有排油孔305,所述排油孔305的一端与所述腔体9连通,所述排油孔305的另一端能够将油导通至所述动盘2与所述静盘1之间;所述吸油口303位于所述滑片槽304的周向一侧,所述排油孔305位于所述滑片槽304的周向另一侧。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腔体的优选排油结构和方式,通过在静盘支撑部上设置的排油孔结构,能够将腔体与动静盘之间形成连通,从而能够将腔体中的润滑油通过排油孔导通至动静盘之间的需要润滑的位置(例如动盘基板与静盘基板之间);并且通过将吸油口和排油孔分别设置于滑片槽的周向的两侧,使得吸油口进入腔体中的润滑油进入的是腔体的吸入区域,而随着动盘基板的运动,吸入区域中的油进入压缩区域,并能在压缩区域中被增压加压,最终将增压后的润滑油通过排油孔排出,实现对油的二次加压,提高了供油压力,提高供油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支架3还包括位于所述容纳槽309外周的槽周壁310,所述槽周壁310的上端与所述动盘支撑面301相接,以形成台阶结构,所述吸油口303为从所述动盘支撑面301开设至所述槽周壁310的缺口槽;
所述排油孔305包括径向孔和轴向孔,所述径向孔从所述支架内壁302沿径向穿设至所述静盘支撑部306的内部,所述轴向孔从所述静盘支撑面307沿轴向穿设至所述静盘支撑部306的内部并与所述径向孔连通。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吸油口和排油孔的分别的优选结构形式,吸油口通过动盘支撑面上朝槽周壁挖出的一个缺口槽,从而通过该缺口槽将容纳槽中的润滑油导通至腔体中,完成腔体的进油作用;排油孔优选通过径向孔和轴向孔连通的结构形式,以通过径向孔从腔体中进油、轴向孔与径向孔连通以将油通过轴向孔导通至静盘与动盘之间的需要被润滑的区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静盘基板104上的与所述动盘基板201相对接的所述第二端面上开设有静盘端面油槽101,所述静盘基板104上与所述排油孔305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供油通道102,所述供油通道102的一端与所述排油孔305对接连通,所述供油通道10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静盘基板104的内部并与所述静盘端面油槽101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静盘上优选还开设静盘端面油槽,能够将油导入其中进行流动,并对动盘与静盘之间的相接面进行有效的润滑,静盘基板上设置的供油通道用于将支架的排油孔中的油通过供油通道导通至静盘端面油槽中,实现将二次加压后的润滑油导通至动静盘之间的静盘端面油槽中,以对动静盘进行润滑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静盘端面油槽101为环形或弧形结构,所述静盘端面油槽101中的油能够对所述静盘1与所述动盘2之间进行润滑;所述供油通道102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沿轴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通道沿径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三通道沿轴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依次连通,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排油孔305连通,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静盘端面油槽101连通。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静盘端面油槽的优选结构形式,环形结构的槽能够增大在静盘基板上的覆盖面积,提高动静盘之间的润滑效果,供油通道优选包括依次连通的轴向第一通道、径向第二通道和轴向第三通道,通过轴向第一通道与排油孔对接连通以引入油,径向第二通道用于将轴向第一通道中的油引入,并沿径向延伸至静盘端面油槽的位置,实现对油从径向外侧导通至径向内侧的油槽中的效果,轴向第三通道能够沿轴向方向将静盘基板内部的径向第二通道中的油导通至静盘基板端面上的油槽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供油通道102中还设置有单向阀8,所述单向阀8仅能允许润滑油从所述排油孔305流向所述静盘端面油槽101;所述静盘基板104的所述第二端面上且位于所述静盘端面油槽101外周的区域形成为静盘密封面103。
本实用新型还通过供油通道中的单向阀结构能够防止油从静盘端面油槽倒流至排油孔中,避免动静盘之间润滑油减少的情况发生,静盘端面油槽外周的区域为静盘密封面,能够与动盘基板的上端面进行贴合,从而对静盘端面油槽进行有效的密封,防止油泄漏至动静盘之外的位置,进一步提高对动静盘之间的润滑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动盘支撑面301的外径大于等于所述动盘基板201的外径与二倍偏心量之和,其中所述动盘基板201的外径为D,偏心量为e,即所述动盘支撑面301的外径大于等于D+2e,所述动盘支撑面301的内径小于等于D-2e。
通过上述的动盘支撑面的外径和内径的限定,动盘支撑面301的外径大于等于D+2e能够保证动盘基板在周期运动中始终与支架内壁302相切,D-2e保证本实用新型加压腔不与背压腔(即容纳槽)相连。
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要构成图,主要零部件包括静盘1、动盘2、支架3、十字滑环4、密封圈5、曲轴6、滑动结构7和单向阀8。
图3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架3结构示意图,由同心的圆柱构成的腔体用于满足不同零部件运行的空间需求,所述零部件包括:曲轴6、动盘轴承202、密封圈5、十字滑环4、动盘基板201、滑动结构7。动盘基板201所在腔体为本实用新型的关键结构,该腔体由动盘支撑面301和的支架内壁302构成。所述动盘支撑面301是以主轴中心为圆心的同心环状区域,支撑面外径为基板直径与二倍偏心量之和D+2e,且内径不大于基板直径与二倍偏心量之差D-2e;D+2e保证动盘基板在周期运动中始终与支架内壁302相切,D-2e保证本实用新型加压腔不与背压腔(即容纳槽)相连。所述支架内壁302与动盘基板201等高,支架内壁302内径等于动盘支撑面301外径,且在支架内壁上有径向的滑片槽304结构,滑片槽304两侧分别在动盘支撑面301和支架内壁302开设吸油口303和排油孔30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在所述静盘基板104的端面的投影面内,所述静盘端面油槽101的设置位置为以静盘中心为圆心,动盘基板的外径D与二倍偏心量之差的圆形范围内,即所述静盘端面油槽101位于以静盘中心为圆心D-2e为半径的圆形范围内。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静盘端面油槽的优选设置位置和区域,通过将静盘端面油槽101位于以静盘中心为圆心D-2e为半径的圆形范围内,能够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加压腔仅通过排油孔与静盘油槽相连。
图5为本实用新型静盘1的端面油槽示意图,要求静盘端面油槽101设置在以主轴中心为圆心,基板直径与二倍偏心量之差D-2e的圆形范围内,能够保证本实用新型加压腔仅通过排油孔与静盘油槽相连;本实用新型静盘1上还具有供油通道102,通道一端与支架排油孔305连通、另一端与静盘端面油槽101连通,并且通道内具有单向阀8(图2),能够防止静盘油槽中的润滑油回流至加压结构(即腔体9中,静盘端面油槽不与压缩腔相连)。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支架内壁302与所述动盘基板201的高度相等,所述腔体9在水平投影面内呈月牙形的腔,所述滑动结构7将所述月牙腔划分为与所述吸油口303相连通的I区域和与所述排油孔305相连的II区域,所述I区域与所述II区域连通,润滑油从所述I区域流动至所述II区域。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内壁与动盘基板的优选关系,二者高度相等能够保证对内部形成的腔体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通过滑动结构将月牙形的腔体分隔成为I区域,即吸气区域,II区域即排气区域,使得润滑油先进入吸气区域I,然后进入压缩区域,从而对油进行二次加压,提高供油能力。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缩机(优选涡旋压缩机),其包括前述的压缩机润滑供油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润滑供油结构工作原理图,图2为图1的旋转剖视图。由动盘基板201、静盘密封面103(油槽外侧区域)、动盘支撑面301和支架内壁302构成封闭的月牙腔,滑动结构7将月牙腔划分为两个分别与吸油口303和排油孔305相连的区域(I和II),在动盘公转平动过程中通过动盘基板201将两个腔体容积周期性变化实现将吸油口303润滑油加压输送至排油孔305的功能。
图2表达出本实用新型的润滑油流动方向,润滑油自曲轴6供油孔经过动盘轴承202间隙进入上支架油池,再经过上支架密封圈5进入十字滑环4腔,再由吸油口303进入上述加压供油结构后从排油孔305排出送至静盘端面油槽101。并且,在供油通道102内的单向阀8可以有效防止因供油结构内压力变化引发的润滑油回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述的压缩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压缩机润滑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静盘(1)、动盘(2)、支架(3)和滑动结构(7),所述动盘(2)包括动盘基板(201),所述静盘(1)包括静盘基板(104),所述支架(3)包括能对所述动盘基板(201)进行支承的动盘支撑面(301)、和位于所述动盘基板(201)的径向外侧的支架内壁(302),所述动盘基板(201)的第一端面能与所述静盘基板(104)的第二端面相接,使得所述静盘基板(104)的第二端面、所述支架内壁(302)、所述动盘基板(201)的外周与所述动盘支撑面(301)之间共同围成腔体(9),所述支架(3)上开设有滑片槽(304),所述滑动结构(7)设置于所述滑片槽(304)中,所述滑动结构(7)的至少部分结构能伸入所述腔体(9)中并与所述动盘基板(201)的外周壁相接,以通过所述动盘基板(201)对所述腔体(9)中的润滑油进行压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润滑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结构(7)为滑片,所述滑片的头部与所述动盘基板(201)的外周壁抵接,所述滑片的尾部能连接弹性结构,和/或所述滑片的尾部被所述压缩机内部的排气压力作用而保持与所述动盘基板(201)的外周壁的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润滑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3)包括能对所述静盘基板(104)支撑的静盘支撑部(306),所述静盘支撑部(306)包括静盘支撑面(307),即第三端面,所述静盘支撑面(307)能与所述静盘基板(104)的第二端面相接,所述支架内壁(302)为所述静盘支撑部(306)的内周壁,所述静盘支撑部(306)还包括位于其外周的支架外壁(308),所述滑片槽(304)从所述支架外壁(308)贯穿至所述支架内壁(3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润滑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盘基板(201)的第一端面为所述动盘基板(201)的上端面,所述静盘基板(104)的第二端面为所述静盘基板(104)的下端面,所述支架(3)的第三端面为所述支架的上端面,所述滑片槽(304)从所述第三端面朝向下方延伸开设;所述静盘支撑部(306)位于所述动盘支撑面(301)的外周,所述支架内壁(302)的下端与所述动盘支撑面(301)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润滑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3)上且位于所述动盘支撑面(301)的内周设置有容纳槽(309),所述容纳槽(309)中能设置十字滑环(4),且所述容纳槽(309)中能容许润滑油进入,所述动盘支撑面(301)上开设有吸油口(303),所述吸油口(303)能将所述腔体(9)与所述容纳槽(309)进行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润滑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盘支撑部(306)上还设置有排油孔(305),所述排油孔(305)的一端与所述腔体(9)连通,所述排油孔(305)的另一端能够将油导通至所述动盘(2)与所述静盘(1)之间;所述吸油口(303)位于所述滑片槽(304)的周向一侧,所述排油孔(305)位于所述滑片槽(304)的周向另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润滑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3)还包括位于所述容纳槽(309)外周的槽周壁(310),所述槽周壁(310)的上端与所述动盘支撑面(301)相接,以形成台阶结构,所述吸油口(303)为从所述动盘支撑面(301)开设至所述槽周壁(310)的缺口槽;
所述排油孔(305)包括径向孔和轴向孔,所述径向孔从所述支架内壁(302)沿径向穿设至所述静盘支撑部(306)的内部,所述轴向孔从所述静盘支撑面(307)沿轴向穿设至所述静盘支撑部(306)的内部并与所述径向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润滑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盘基板(104)上的与所述动盘基板(201)相对接的所述第二端面上开设有静盘端面油槽(101),所述静盘基板(104)上与所述排油孔(305)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供油通道(102),所述供油通道(102)的一端与所述排油孔(305)对接连通,所述供油通道(10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静盘基板(104)的内部并与所述静盘端面油槽(101)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机润滑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盘端面油槽(101)为环形或弧形结构,所述静盘端面油槽(101)中的油能够对所述静盘(1)与所述动盘(2)之间进行润滑;所述供油通道(102)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沿轴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通道沿径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三通道沿轴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依次连通,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排油孔(305)连通,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静盘端面油槽(101)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机润滑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油通道(102)中还设置有单向阀(8),所述单向阀(8)仅能允许润滑油从所述排油孔(305)流向所述静盘端面油槽(101);所述静盘基板(104)的所述第二端面上且位于所述静盘端面油槽(101)外周的区域形成为静盘密封面(103)。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润滑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盘支撑面(301)的外径大于等于所述动盘基板(201)的外径与二倍偏心量之和,其中所述动盘基板(201)的外径为D,偏心量为e,即所述动盘支撑面(301)的外径大于等于D+2e,所述动盘支撑面(301)的内径小于等于D-2e。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机润滑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静盘基板(104)的端面的投影面内,所述静盘端面油槽(101)的设置位置为以静盘中心为圆心,动盘基板的外径D与二倍偏心量之差的圆形范围内,即所述静盘端面油槽(101)位于以静盘中心为圆心D-2e为半径的圆形范围内。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润滑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内壁(302)与所述动盘基板(201)的高度相等,所述腔体(9)在水平投影面内呈月牙形的腔,所述滑动结构(7)将所述月牙形的腔划分为与所述吸油口(303)相连通的I区域和与所述排油孔(305)相连的II区域,所述I区域与所述II区域连通,润滑油从所述I区域流动至所述II区域。
14.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润滑供油结构。
15.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所述的压缩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329059.9U CN221373911U (zh) | 2023-12-06 | 2023-12-06 | 一种压缩机润滑供油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329059.9U CN221373911U (zh) | 2023-12-06 | 2023-12-06 | 一种压缩机润滑供油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373911U true CN221373911U (zh) | 2024-07-19 |
Family
ID=91857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329059.9U Active CN221373911U (zh) | 2023-12-06 | 2023-12-06 | 一种压缩机润滑供油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373911U (zh) |
-
2023
- 2023-12-06 CN CN202323329059.9U patent/CN22137391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556483B2 (en) | Electronic compressor having a reservoir chamber and an oil return passage for connecting the reservoir chamber with a suction chamber | |
AU2010202892C1 (en) | Rotary compressor | |
JPH04187887A (ja) | ロータリ式多段気体圧縮機 | |
CN107605726B (zh) | 涡旋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21373911U (zh) | 一种压缩机润滑供油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 |
US5577903A (en) | Rotary compressor | |
JP2003148366A (ja) | 多段気体圧縮機 | |
TWM462800U (zh) | 渦旋壓縮機的回油裝置 | |
CN117536861A (zh) | 一种压缩机润滑供油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 |
US20050180871A1 (en) | Fluid compressor | |
CN102242715B (zh) | 密封式压缩机及将油泵组装在密封式压缩机中的方法 | |
US7762798B2 (en) | Compressor having different hardness surface between upper surface and receiving surface of top dead center of compression member and vane | |
CN100458163C (zh) | 涡旋式压缩机 | |
JPH0248755B2 (ja) | Sukurooruatsushukukinokyuyusochi | |
JP2001280221A (ja) | 等圧化シャトルを有するポンプシャフトのシール | |
JPH0968161A (ja) | 圧縮機 | |
CN221373910U (zh) | 一种泵体结构、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 | |
CN220667811U (zh) | 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 |
US20140170007A1 (en) | Scroll Compressor Assembly Having Oil Distribution and Support Feature | |
CN216741999U (zh) | 一种用于电动压缩机轴承系供油机构 | |
CN117536860A (zh) | 一种泵体结构、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 | |
CN215170744U (zh) | 压缩机供油结构和涡旋压缩机 | |
CN214617044U (zh) | 一种自带回油组件的卧式涡旋压缩机 | |
CN210484041U (zh) | 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动涡旋盘及其背压供油结构 | |
CN221299483U (zh) |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