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46479U - 链条驱动分合装置、车辆转运机构及立体车库 - Google Patents

链条驱动分合装置、车辆转运机构及立体车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346479U
CN221346479U CN202323303435.7U CN202323303435U CN221346479U CN 221346479 U CN221346479 U CN 221346479U CN 202323303435 U CN202323303435 U CN 202323303435U CN 221346479 U CN221346479 U CN 2213464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separating
reversing
guid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30343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越
黄飞
夏修龙
张祖欣
李少昆
何博
郭状
于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Tezhongh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Tezhongh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Tezhongh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Tezhongh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3464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3464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存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链条驱动分合装置、车辆转运机构及立体车库,链条驱动分合装置包括支撑件、分合组件、刚性链组以及楔块件,支撑件上设置有换向部,分合组件包括两个分合单元,各分合单元上形成有可延伸至换向通道内的导引部;两个分合单元可靠近或远离的设置在支撑件上;刚性链组包括可相互分离或啮合的两组链条件;楔块件连接在刚性链组的一端,楔块件被配置成驱动两个分合单元相互远离;导引部上的导引面可以对分离状态下的链条件的端部提供导向作用,使得链条件啮合准确度更高,避免刚性链组在运行过程中卡死等问题,提高输送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链条驱动分合装置、车辆转运机构及立体车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存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链条驱动分合装置、车辆转运机构及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为解决因停车位不足而导致的停车困难的问题,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包括车辆转运机构和多层停车层的立体车库,其中,车辆转运机构用于在车辆集中停放区域及集中停车区之间按照规划路径往返承载及搬运车辆。
刚性链条既有普通链条的柔性,又有一定的刚性,因此由刚性链条和驱动器所组成的执行机构可替代液压缸、气缸和电动推杆等被广泛应用于需要大行程推动载荷的场合,以减小设备的体积,节约空间,刚性链条在驱动过程中从直行导轨内输入和输出过程中,由于直行导轨端部的两个换向导轨之间形成有较大的输送空间,因此,在链条啮合时,存在啮合准确度差、链条卡死等问题,影响正常输送。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链条驱动分合装置、车辆转运机构及立体车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链条双向驱动的方式,在回程过程中,相互分离的链条重新啮合过程中,啮合准确度较低,容易发生卡死等故障问题。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在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链条驱动分合装置,其包括:
支撑件,其上设置有换向部,所述换向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换向导轨,两个所述换向导轨之间形成有换向通道;
分合组件,所述分合组件包括两个分合单元,各所述分合单元上形成有可延伸至所述换向通道内的导引部;两个所述分合单元可靠近或远离的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
刚性链组,其包括可相互分离或啮合的两组链条件;
楔块件,其连接在所述刚性链组的一端,所述楔块件被配置成驱动两个所述分合单元相互远离。
在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转运机构,包括载车板,以及上述所涉及的链条驱动分合装置,所述载车板被配置为与所述刚性链组连接,在所述刚性链组的驱动下沿着所述支撑件移动。
在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立体车库,包括至少一个存车位,以及上述车辆转运机构,所述车辆转运机构被配置为用于将车辆存入所述存车位或将车辆从所述存车位内取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申请所涉及的链条驱动分合机构,在支撑件的端部设置有分合组件,分合组件包括两个分合单元,两个所述分合单元上分别形成有延伸至换向通道内的导引部;随着刚性链组的移动,楔块件可驱动两个分合单元相互远离,回程时,分离状态下的两组链条件的端部驱动两个分合单元相互靠近,并在关合后的对应导引面的导引作用下相互啮合;
导引部上的导引面可以对分离状态下的链条件的端部提供导向作用,使得链条件啮合准确度更高,避免刚性链组在运行过程中卡死等问题,提高输送的稳定性。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 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立体车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链条驱动分合装置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是链条驱动分合装置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楔块件经过分合组件之前,图2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分合组件与支撑件拆分示意图;
图6是楔块件经过分合组件过程中,图2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楔块件经过分合组件后,图2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分合组件关合状态下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分合组件开启状态下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分合组件关合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11是分合组件关合状态平面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的B-B剖视图;
图13是分合组件开启状态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分合组件开启状态下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的C-C剖视图;
图16是刚性链组回程状态时,链条驱动分合装置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的C处放大示意图之一;
图18是图16中的C处放大示意图之二;
图19是动力机构在支撑件上的连接示意图;
图20是图19的俯视图;
图21是动力机构剖面视图;
图22是存车位与旋转载车机构对接状态示意图;
图23是动力机构安装示意图;
图24是载车板缩回至旋转载车机构内结构示意图;
图25是载车板在旋转载车机构中的位置示意图;
图26是刚性链条在旋转载车机构和存车位之间输送过程示意图;
图27是载车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8是图27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29是载车板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0是图29中的A-A剖切示意图;
图中,
1、平移导轨;
2、水平载车机构;
3、升降载车机构;
4、旋转载车机构;41、旋转框架;42、支撑底架;43、移动导轨;44、夹臂导轨;
5、车辆转运机构;
51、支撑件;
511、直行导轨;512、支导轨;513、换向导轨;514、换向通道;515、限位凸部;516、限位导轨部;517、移动槽部;5171、外限位面;5172、内限位面;518、避让凹部;
52、动力机构;
521、驱动部;5211、减速器;522、第一传动轴;523、第一换向器;524、第二传动轴;525、第二换向器;
526、刚性链组;5261、链条件;
527、传动部;5271、第一链轮;5272、第二链轮;5273、主动轴;5274、从动轴;5275、主动齿轮;5276、从动齿轮;
53、载车板;
531、载车框;532、车辆夹持装置;5321、第一夹持组;5322、第二夹持组;533、行走轮组;534、辅助轮组; 535、防护罩板;
6、存车机构;
61、存车框架;
62、存车位;621、支撑轨;622、承接导轨;623、夹臂承接轨;
700、浮动连接机构;710、连接板;711、浮动通道;720、楔块件;
730、第二连接件;731、浮动部;732、连接槽口;733、定位部;
740、导套件;741、限位部;742、连接部;
800、分合组件;801、第一分合单元;802、第二分合单元;
810、导引部;811、导引面;
820、滚动轮;830、限位导向部;840、止挡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参考图1,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链条驱动分合装置、车辆转运机构5及立体车库,该立体车库可以是单层的也可以沿着高度方向设置为多层。
该车辆转运机构5用于实现将车辆从缓存车位62搬运至立体车库的目标存车位62。
参考图2-图5,该链条驱动分合装置包括支撑件51、分合组件800、刚性链组526以及楔块件720,支撑件51作为刚性链组526的支撑和运动基础,其上至少设置有沿着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组换向部,各换向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换向导轨513,每一组换向部中的两个对称的换向导轨513之间形成有换向通道514。
定义支撑件51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支撑件51的宽度方向为第二方向,则,两组换向部沿着第一方向设置在支撑件51的两端,同一换向部的两个换向导轨513沿着第二方向对称设置在支撑件51表面。
支撑件51的至少一端设置有分合组件800,分合组件800包括两个分合单元:第一分合单元801和第二分合单元802,第一分合单元801和第二分合单元802沿着第二方向分别可移动连接在支撑件51上,第一分合单元801和第二分合单元802上均形成有可延伸至换向通道514内的导引部810。
随着第一分合单元801和第二分合单元802在支撑件51上的开关,导引部810将换向通道514开启或者关闭。
结合图3,刚性链组526包括可相互分离或啮合的两组链条件5261,为了提高刚性链组526在驱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两组换向部之间形成有直行导轨511和平行设置在直行导轨511两侧的支导轨512,直行导轨511沿着第一方向延伸,且经过换向通道514。
啮合状态下的刚性链组526沿着直行导轨511移动,刚性链组526的端部连接有楔块件720,楔块件720随着刚性链组526移动,用于将两个分合单元向两侧打开。
刚性链组526的啮合端端带动楔块件720沿着第一方向向前输送,楔块件720可用于两个分合单元向两侧打开,以使刚性链组526继续向前输送。
也即,分合组件800的设置,可以实现刚性链组526的啮合端沿着直行导轨511继续向前输送,当刚性链组526的啮合端移动至分合单元前端,连接在刚性链组526上的楔块件720将分合组件800中的两个分合单元向两侧开启,以使刚性链组526继续向前输送至支撑件51外侧,使得刚性链组526的驱动行程更长。
回程时,刚性链组526的啮合端退回至换向通道514内后,刚性链组526的另一端所包括的两个分离端从外向内驱动对应分合单元向中间并拢。
具体而言,参考图5,各导引部810远离换向通道514的外侧形成有与换向导轨513的外壁的弧度相适配的导引面811,刚性链组526的分离端在移动过程中向推动导引部810,并在导引部810上导引面811的导引作用下相互啮合。
刚性链组526的啮合端和分离端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其根据刚性链组526的具体运动状态确定,只用于描述刚性链组526的端部的开关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楔块件720还可以与刚性链组526可拆卸连接,为了方便描述和理解,定义支撑件51的两端分别为左端和右端,为了进一步提高刚性链组526的输送行程,当刚性链组526的啮合端从支撑件51的右端向左移动退回至直行导轨511的既定位置时,楔块件720与刚性链组526的啮合端分离,刚性链组526继续向左移动,经过左端的换向导轨513换向并分离成两个分离端。
经过支撑件51右端的导引部810导引后重新啮合的刚性链组526的另一啮合端向左移动至楔块件720位置时,与楔块件720连接,楔块件720继续随着该啮合端向左移动,直至楔块件720将位于支撑件51左侧的分合组件800开启,刚性链组526继续向左输出到支撑件51外侧,以实现刚性链组526的双向推动。
参考图5、图9,楔块件720与分合单元接触的一侧设置有渐缩的开关端头,各个分合单元的上方可转动连接有滚动轮820,滚动轮820以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为转动方向可相对于分合单元自由转动,楔块件720移动过程中经过连个分合单元上的滚动轮820,与滚动轮820之间发生滚动接触,有利于减小摩擦。
参考图6-图9,滚动轮820受到楔块件720力的作用后,带动对应分合单元向两侧打开,以使啮合状态下的刚性链组526继续向前输送。
对应于分合单元的移动,在支撑件51的端部形成有两个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的限位导轨部516,各分合单元上形成有与限位导向部830相适配的限位导向部830,随着分合单元开关过程中,限位导向部830沿着限位导轨部516移动。
下面,将刚性链组526在运动过程中分合组件800的具体工作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以刚性链组526的啮合端沿着第一方向从左至右移动为例:
参考图4、图6、图7,刚性链组526的啮合端沿着直行导轨511从左向右移动,直至啮合端上的楔块件720与滚动轮820接触并随着楔块件720的逐渐右移,滚动轮820带动对应分合单元向两侧打开,同时,各个分合单元上的导引部810向两侧移动,换向通道514开启,刚性链组526的啮合端从直行导轨511经过换向通道514移出支撑件51。
参考图16-图18,回程时,刚性链组526的啮合端经过换向通道514退回至直行导轨511内,啮合端退回至直行导轨511内之后,刚性链组526的两个分离端经过支导轨512向换向导轨513内移动。
分离端移动到换向导轨513后,随着继续移动,两个链条件5261上对应的分离端与导引部810上的导引面811接触,并将分离单元向中间推送。
分离单元到位后,导引部810重新对中归位至换线通道内,各个链条件5261上的分离端在导引面811的作用下啮合,啮合之后的刚性链组526沿着直行导轨511向左输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0,换向通道514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有避让凹部518,在分离单元向两侧打开状态下,分离单元上延伸至换线通道内的导引部810可以移动至避让凹部518内,避免与换向导轨513的内壁发生干涉。
参考图11-图15,进一步的,在各个分合单元上还设置有止挡部840,支撑件51上形成有移动槽部517,止挡部840连接在对应移动槽部517内,移动槽部517沿着第二方向形成有一定长度,以适配分合单元的分合过程。
移动槽部517上形成有外限位面5171和内限位面5172。
开启状态时,止挡部840与移动槽部517的外侧接触,关合状态下,止挡部840与移动槽部517的内侧接触,避免两个分合单元在关合状态下发生相互碰撞,产生移位,影响链条件5261啮合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刚性链组526的结构强度以及运行的稳定性,设计各个链条件5261包括层叠连接的多个链条,各链条包括第一链片、中间辊以及第二链片,中间辊连接在第一链片和第二链片之间。
为了减小摩擦,导引部810与任一链条的中间辊位置相对应。
为了提高稳定性,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各个链条件5261包括三层链条,导引部810与位于中间层的链条的中间辊对应。
再次参考图10,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对应于各层链条上中间辊的高度,直行导轨511、支导轨512、换向导轨513以及换向通道514的侧壁上均形成有限位凸部515,限位凸部515沿着直行导轨511、支导轨512和换向导轨513的长度方向延伸,中间辊沿着限位凸部515移动,起到导向和定位的作用。
参考图19-图21,本申请所涉及的刚性链组526的运动通过驱动件驱动,驱动件具体包括驱动部521和传动部527,驱动部521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减速器5211,减速器5211与传动部527连接,通过传动部527将动力输送给刚性链组526。
传动部527包括沿着直行导轨511的长度方向分散设置在支撑件51上的至少两个链轮组,各链轮组包括对称设置在直行导轨511两侧的第一链轮5271和第二链轮5272。
两个链轮组分别设置在支撑件51的两端,以提高刚性链组526的输送行程。
驱动部521的输出端通过减速器5211后,连接有第一传动轴522,第一传动轴522通过第一换向器523与第二传动轴524连接。
在第一换向器523的换向作用下,第一传动轴522和第二传动轴524的轴线相互垂直,各链轮组通过第二换向器525与第二传动轴524连接,在第二换向器525的作用下,链轮组的转动轴与第二转动轴方向垂直。
第一换向器523和第二换向器525的具体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展开描述。
具体的,第一传动轴522的轴线沿着第二方向,也即,其与直行导轨511的方向垂直,第二传动轴524与直行导轨511的方向平行,链轮组的转动轴线与第三方向平行。
各个链轮组上的第一链轮5271连接有主动轴5273,主动轴5273上连接有主动轮,第二链轮5272连接在从动轴5274上,从动轴5274上还连接有从动齿轮5276,从动齿轮5276与主动齿轮5275连接,各个第二转向器的输出端与主动轴5273连接,主动轴5273转动,带动主动齿轮5275转动,进而带动从动齿轮5276转动,实现第一链轮5271和第二链轮5272的同步转动。
刚性链组526的两侧分别在第一链轮5271和第二链轮5272的驱动下,沿着直行导轨511直线输送。
第一链轮5271和第二链轮5272分别位于直行导轨511和支导轨512之间,可同步带动经过直行导轨511和支导轨512对应位置的链条件5261移动。
参考图22-图26,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车辆转运机构5,包括上述所涉及的链条驱动分合装置,除此之外,还包括载车板53和支撑底架42,支撑件51固定在支撑底架42上,支撑底架42作为整个车辆转运机构5的固定基础。
载车板53具体也是框架结构形成的载车框531,以减小整个车辆转运机构5的重量。
载车板53通过浮动连接机构700连接在刚性链组526上,刚性链组526和驱动件共同构成了载车板53的动力机构52,具体而言,载车板53连接在刚性链组526的啮合端,楔块件720连接在浮动连接机构700上。
载车板53通过刚性链组526与动力部连接,在动力部的作用下,刚性链组526带动载车板53沿着直行导轨511前后移动。
参考图25,载车板53上设置有用于车辆夹持装置532,用于取车或者放车,车辆夹持装置532可以折叠或者展开,以实现车辆的放置和夹取。
车辆夹持装置532具体包括沿着载车板5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夹持组5321和第二夹持组5322,第一夹持组5321和第二夹持组5322分别包括对称设置在载车板53两侧的夹臂。
两侧的夹臂可以90度折叠,以以取车过程为例,夹臂处于折叠状态,载车板53带动夹臂伸入车辆底部的过程中,贴靠于车辆轮胎的左右两侧,移动到位后,然后夹臂展开,夹臂夹起轮胎以将车辆抬起,然后载车板53在刚性链组526的带动下,带动车辆移动。
为了适配不同型号的车辆,第一夹持组5321和/或第二夹持组5322还连接有距离调节件,其用于调节第一夹持组5321和第二夹持组5322之间的相对距离,以满足不同车辆型号的前后轮的间距。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再次参考图22,本申请所涉及的支撑底架42上沿着第一方向平行设置有两个移动导轨43,结合图27,载车板53上形成有与移动导轨43位置相适配的行走轮组533,行走轮组533包括多个行走轮,各行走轮在移动导轨43上移动。
除此之外,载车板53的左右两侧还对称还设置有辅助轮组534,辅助轮组534包括多个辅助轮,各辅助轮的转动轴线沿着第二方向,其滚动连接在移动导轨43的内壁上。
载车板53在刚性链组526的带动下,沿着移动导轨43相对于支撑底架42移动,移动时,各个行走轮沿着移动导轨43的上表面移动,起到支撑作用。
各个辅助轮在移动导轨43的内壁移动,起到限位作用,防止载车板53脱轨。
传统的载车板53的动力与载车板53同步移动,当车辆发生突发事故,例如电池爆炸等危险状况时,载车板53及其上的动力部件受到影响,处于故障状态,不能正常工作。
参考图22,载车板53的上方还盖设有防护罩板535,防护罩板535用于对载车板53的表面起到防护作用,除此之外,防护罩板535上还可以涂抹阻燃涂层,进一步对载车板53提供防护。
本申请所涉及的用于驱动刚性链组526的驱动部521固定在支撑底架42上,换言之,动力部不随着载车板53移动,在车辆上的电池、电机等发生爆炸等状况时,动力部不受影响,正常工作,带动载车板53和位于载车板53上的车辆从存车位62取出,方便及时处理,避免火势蔓延至其他车辆,有利于提高整个存车系统的安全性。
本申请还涉及一种立体车库,该立体车库包括上述所涉及的车辆转运机构5,除此之外,该立体车库还包括存车机构6,存车机构6至少包括存车位62,存车位62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有至少一层。
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该存车机构6在存车框架61的支撑下设置有多层存车单元,各层存车单元内沿着第一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存车位62。
结合图25,各个存车位62内设置有承接导轨622和夹臂承接轨623,承接导轨622的位置与各个移动导轨43相对应,也即,随着载车板53的移动,载车板53在从支撑件51内伸出后,移动至存车位62内,载车板53上的各个行走轮从移动导轨43上移动到承接导轨622上,类似的,辅助轮组534中的各个辅助轮也从移动导轨43的内壁过渡至承接导轨622的内壁上。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底架42上平行设置有两个夹臂导轨44,各个夹臂导轨44对应设置在移动导轨43的外侧,用于在夹臂展开的状态下,对夹臂提供支撑。
对应于夹臂导轨44,在存车位62内还对应设置有夹臂承接轨623,夹臂承接轨623和对应侧的夹臂轨道位于同一直线上,用于在载车板53移出支撑件51的情况下,对夹臂提供支撑。
由于制造误差、安装误差等的存在,移动导轨43和承接导轨622之间会存在偏差,驱动链组始终在直行导轨511内移动,载车板53在移动导轨43和承接导轨622之间过渡的时候,由于上述误差的存在,可以会造成载车板53卡死的问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7-图30,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在载车板53和驱动链条之间设置浮动连接机构700,在载车板53在移动导轨43和承接导轨622之间过渡时,起到缓冲,避免载车板53卡死的问题。
本申请所涉及的浮动连接装置700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730,第一连接件用于与载车板53连接,第一连接件上形成贯穿的浮动通道,浮动通道711具体为通孔结构,浮动通道711内形成有限位部741。
第二连接件730用于与刚性链组526连接,第二连接件730上形成有浮动部731,浮动部731连接至浮动通道711内,限位部741用于限制浮动部731在浮动通道711内的位置。
浮动部731的上方还形成有定位部733,连接状态下,定位部733位于限位部741上方,定位部733与限位部741之间形成浮动间隙,浮动部731在限位部741上方的浮动间隙内上下活动,以适配移动导轨43和承接导轨622之间的误差。
限位部741可以是形成在浮动通道711内壁靠下位置的环形凸部,也可以是呈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在浮动通道711内壁靠下位置的凸起,限位部741的作用是限制定位部733向下的最大位移。
具体而言,参考图29、图3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包括连接板710和导套件740,导套件740固定在连接板710的下方,导套件740自下而上部分延伸至浮动通道711内。
定位部733可拆卸连接在浮动部731的上方,定位部733的直径尺寸d1大于浮动部731的直径尺寸d2,且小于浮动通道711的直径尺寸d3。
由于浮动部731贯穿导套件740,因此,浮动部731的高度大于导套件740的高度。
限位部741为形成在导套件740上的凸部,安装状态下,限位部741延伸至浮动通道711内,也即,导套件740上的凸部插接至浮动通道711内,为定位部733向下的移动提供限制。
楔块件720固定在连接板710的下方,且位于导套件740的前侧,在楔块件720将第一分合单元801和第二分合单元802向两侧打开后,刚性链组526可沿着换向通道514向前输送。
载车板53上设置有贯穿的安装口(未图示),安装口的周侧分散设置有多个固定孔,连接板710对应位置设置有连接孔,连接板710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在载车板53的安装口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板710上还设置有沉头孔,导套件740的周侧形成有连接部,连接板710与连接部通过紧固件连接。
导套件740内形成有导向孔,浮动部731由上至下穿过导向孔插接到浮动通道711内。
浮动部731与导套件740之间设置有衬套件,用于减小浮动部731上下移动过程中与导套件740之间的摩擦。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浮动部731与第二连接件730可以是一体结构,也可以是分体结构,分体结构时,浮动部通过焊接或者其他固定方式连接在第二连接件730的上方。
第二连接件730上形成有水平开口的连接槽口732,刚性链组526的啮合端可拆卸连接在连接槽口732内。
安装时,先将导套件740固定在连接板710下方,然后将连接板710固定在载车板53的安装口位置,实现第一连接件与载车板53的连接。
将浮动部731和第二连接件730连接固定,然后第二连接件730通过连接槽口732与刚性链组526连接固定,将浮动部731从导套件740的底部连接到浮动通道711内,最后,将定位部733固定在浮动部731的上方,则,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730连接完成。
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730之间可以上下方向实现相对调整,同时,还可以以导套件740轴线为转动轴线发生相对旋转。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载车板53与刚性链组526上下双向可调节,浮动部731的底部与导套件740的底部之间也形成有间隙,则,浮动部731相对于连接板710可以上下方向双向移动调节。
则,载车板53在从移动导轨43移动至承接导轨622上的时候,刚性链组526和载有车辆的载车板53之间可以通过浮动连接结构在既定范围内进行调整,载车板53可调整至适配承接轨道的位置,避免发生卡死的问题。
刚性链组526在驱动件的驱动作用下,可以输出值支撑件51的外侧,为了避免刚性链组526输出直行导轨511后再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弯曲,存车位62内还设置有支撑轨621,支撑轨621靠近支撑件51的一端设置有沿着刚性链组526移动方向渐缩的导向口,刚性链组526从直行导轨511输出后,经导向口进入到支撑轨621内,用于对刚性链组526提供支撑。
再次结合图1,本申请还涉及一种立体车库,除了上述车辆转运机构5外,该立体车库还包括有平移导轨1、水平载车机构2、升降载车机构3以及旋转载车机构4。
平移导轨1铺设在转运区的地面上,水平载车机构2可沿着平移导轨1水平移动,以行进至目标位置的存车区。
升降载车机构3连接在水平载车机构2内,可沿着水平载车机构2沿着竖直方向升降,以上升至目标存车单元高度。
旋转载车机构4可转动连接在升降载车机构3内,以实现车辆方向变化,方便用户取放。
上述车辆转运机构5连接在旋转载车机构4内,旋转载车机构4包括旋转框架41,旋转框架41可转动连接在升降载车机构3内,旋转框架41的底部固定支撑底架42,移动导轨43和夹臂导轨44设置在支撑底架42上,车辆转运机构5可相对于旋转载车机构4向外推出或者缩回。
具体过程为:
升降载车机构3带动旋转载车机构4下降至缓存车位62对应的高度上,水平载车机构2沿着转运区上的平移导轨1运动至缓存车位62对应位置,驱动件带动载车板53伸出,车辆夹持装置532将车辆抬升后,驱动件带动载车板53缩回。
水平载车机构2移动至目标停车区,同时,升降载车机构3带动旋转载车机构4移动至目标停车位所在的高度,旋转载车机构4旋转180度,将车辆调转方向,然后驱动件驱动载车板53伸出至目标存车位62的位置,车辆夹持装置532将车辆放置在存车位62上。
取车时,载车板53在驱动件的驱动下移动至存车位62上的车辆下方,车辆夹持装置532将车辆抬升,载车板53缩回,然后水平载车机构2沿着转运区移送至缓存车位62上,水平载车机构2移动的同时,升降载车机构3带动车辆下降。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链条驱动分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件,其上设置有换向部,所述换向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换向导轨,两个所述换向导轨之间形成有换向通道;
分合组件,所述分合组件包括两个分合单元,各所述分合单元上形成有可延伸至所述换向通道内的导引部;两个所述分合单元可靠近或远离地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
刚性链组,其包括可相互分离或啮合的两组链条件;
楔块件,其连接在所述刚性链组的一端,所述楔块件被配置成驱动两个所述分合单元相互远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条驱动分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导引部的外侧形成有与所述换向导轨的弧度相适配的导引面;
分离状态下的两组所述链条件的端部被配置成驱动对应所述分合单元相互靠近,两组所述链条件在所述导引面的导引作用下相互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条驱动分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件上形成有相对设置的两组所述换向部,两组所述换向部之间形成有直行导轨和平行设置在所述直行导轨两侧的支导轨,所述换向通道形成在所述直行导轨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链条驱动分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分合单元上可转动连接有滚动轮,所述刚性链组带动所述楔块件沿着所述直行导轨移动,所述楔块件经过两个所述滚动轮之间,将两个所述分合单元向两侧开启,以使啮合状态下的所述刚性链组继续向前输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条驱动分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件上形成有两个限位导轨部,各所述分合单元上形成有与所述限位导轨部相适配的限位导向部,两个所述分合单元在相互靠近和远离过程中,所述限位导向部沿着对应所述限位导轨部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链条驱动分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链条件包括层叠连接的至少两个链条,各所述链条包括第一链片、中间辊以及第二链片,所述中间辊连接在所述第一链片和所述第二链片之间,所述导引部与任一所述链条的中间辊位置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链条驱动分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行导轨、所述支导轨以及所述换向导轨的侧壁上均形成有限位凸部,所述中间辊沿着所述限位凸部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条驱动分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分合单元上还形成有止挡部,所述支撑件的对应位置还形成有移动槽部,随着所述分合单元的开关,所述止挡部在所述移动槽内移动,用于限制所述分合单元的位置。
9.一种车辆转运机构,包括载车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涉及的链条驱动分合装置,所述载车板被配置为与所述刚性链组连接,在所述刚性链组的驱动下沿着所述支撑件移动。
10.一种立体车库,包括至少一个存车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转运机构,所述车辆转运机构被配置为用于将车辆存入所述存车位或将车辆从所述存车位内取出。
CN202323303435.7U 2023-12-05 链条驱动分合装置、车辆转运机构及立体车库 Active CN221346479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346479U true CN221346479U (zh) 2024-07-16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53933B (zh) 一种电动积放车组输送机
CN111573179B (zh) 一种适用于不同维度弯轨的轨道小车
CN111994545A (zh) 一种能爬货架的自动引导运输车
CN221346479U (zh) 链条驱动分合装置、车辆转运机构及立体车库
CN118008023A (zh) 链条驱动分合装置、车辆转运机构及立体车库
CN110550055B (zh) 轨道车辆的车门驱动装置、车门总成及轨道车辆
CN221298751U (zh) 浮动连接装置、车辆转运机构及立体车库
CN210313379U (zh) 一种防爆agv车
CN221346480U (zh) 刚性链驱动装置及车辆转运机构
CN115680430B (zh) 一种单电机控制滑门系统及车辆
CN116161361A (zh) 一种单电机行走四向车
CN111455745B (zh) 一种含填缝装置的升降平台及智能立体车库
CN211499979U (zh) 一种车辆平移装置及立体车库
CN204452400U (zh) 电动汽车的电池箱更换装置
CN110552583B (zh) 轨道车辆的车门驱动装置、车门总成及轨道车辆
CN220374484U (zh) 载车平台、换电站和阵列式换电站
CN208682602U (zh) 一种车辆使用的电动机模组
CN217994416U (zh) 轨道梁检修车
CN217380260U (zh) 一种三层错叠式高铁站台门
CN217080099U (zh) 站台门驱动机构及站台门系统
CN213330250U (zh) 带有防止横移从动轮脱轨的底层载车板
CN216002591U (zh) 一种轨道车及轨道装置
CN115584907B (zh) 一种滑轨隐藏式滑门系统及车辆
CN219194391U (zh) 一种四向运输车的顶升结构
CN114622791B (zh) 滑移门装置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