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80099U - 站台门驱动机构及站台门系统 - Google Patents

站台门驱动机构及站台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80099U
CN217080099U CN202123300653.6U CN202123300653U CN217080099U CN 217080099 U CN217080099 U CN 217080099U CN 202123300653 U CN202123300653 U CN 202123300653U CN 217080099 U CN217080099 U CN 2170800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door
door panel
transmission body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0065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杨滨
陈文才
孙再明
李应龙
陈茂灵
牛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uazhiyua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Guangzhou Huajia Software Co ltd
Guangzhou Jiadu Urban Rail Intellig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ervice Co ltd
PCI Technology and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uazhiyua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Guangzhou Huajia Software Co ltd
Guangzhou Jiadu Urban Rail Intellig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ervice Co ltd
PCI Technology and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uazhiyua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Guangzhou Huajia Software Co ltd, Guangzhou Jiadu Urban Rail Intellig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ervice Co ltd, PCI Technology and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uazhiyua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0065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800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800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800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tform Screen Doors And Railroad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站台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站台门驱动机构及站台门系统。站台门驱动机构包括传动门机以及可相对移动连接的第一传动体和第二传动体,第一传动体与传动门机可相对移动连接,第一传动体用于连接第一门板,第二传动体用于连接第二门板,第一传动体上设置有可移动的第一驱动结构,第一驱动结构的驱动轨迹对应第一门板的外轮廓,第一驱动结构连接第二传动体,第二门板可通过第二传动体沿第一驱动结构的驱动轨迹移动至与第一门板层叠设置或与第一门板平齐。本实用新型的站台门驱动机构可以减少第二门板占用的空间、增大站台门的开启幅度、匹配不同站台列车门的开门位置,并满足多款列车车门间距以及不同列车车门开门宽度的需求。

Description

站台门驱动机构及站台门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站台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站台门驱动机构及站台门系统。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地铁行业中,应用着多款地铁列车,它们有显著的区别是列车车门间距不同、列车车门开门宽度不同,因此,传统的轨道交通站台门是根据具体地铁线路选定的地铁列车进行适配设计,而这种设计会对地铁运营方式造成一定的局限。
现主流站台门结构以滑动门为乘客主要上下列车的屏障,以钢结构(立柱等)构成滑动门区域乘客上下列车的通道,通道宽度即为滑动门开门宽度,滑动门在站台上的位置需通过列车进站后的停车位置来确定。而对于同一个土建站台,不同列车进站停车后,不同列车车门的位置是不同的、且位置跨度较大,同时,列车车门开门宽度也是不同的。而以往的站台门结构无法满足多款列车车门间距以及不同列车车门开门宽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站台门驱动机构及站台门系统,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站台门驱动机构,包括传动门机以及可相对移动连接的第一传动体和第二传动体,所述第一传动体与所述传动门机可相对移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体用于连接第一门板,所述第二传动体用于连接第二门板,所述第一传动体上设置有可移动的第一驱动结构,所述第一驱动结构的驱动轨迹对应所述第一门板的外轮廓,所述第一驱动结构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体,所述第二门板可通过所述第二传动体沿所述第一驱动结构的驱动轨迹移动至与所述第一门板层叠设置或与所述第一门板平齐。
作为站台门驱动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第一驱动块和驱动臂,所述第一驱动块与所述驱动臂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二传动体与所述驱动臂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一驱动块可沿所述第一门板的宽度方向移动。
作为站台门驱动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驱动结构还包括第一驱动轮和卷绕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轮上的第一传动皮带,所述第一驱动块与所述第一传动皮带固定设置,所述第一驱动轮的轴部与所述第一门板固定设置。
作为站台门驱动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传动门机设置有第二驱动结构,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包括第二驱动轮和卷绕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轮上的第二传动皮带,所述第一传动体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皮带上,所述第二驱动轮用于驱使所述第二传动皮带移动,所述第一传动皮带上的一点与所述传动门机固定设置,以使所述第一传动体带动所述第一传动皮带相对第一驱动轮转动。
作为站台门驱动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传动门机上设置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的导向方向对应所述第一门板宽度方向,所述第一传动体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一导轨的第一传动轮。
作为站台门驱动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门板端部的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用于导引所述第二门板沿所述第一驱动结构的驱动轨迹移动。
作为站台门驱动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槽以及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槽的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所述导向槽的导向轨迹对应所述第一传动体和所述第二传动体的移动轨迹,所述第一导向柱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门板的端部,所述第二导向柱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门板的端部。
作为站台门驱动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向槽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以及连通所述第一导槽和所述第二导槽的斜槽,所述第一导向柱可沿所述第一导槽移动,所述第二导向柱可沿所述第一导槽、所述第二导槽和所述斜槽移动。
作为站台门驱动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传动门机上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传动体设置有对应第二导轨的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导轨的导向轨迹对应所述第二导槽和所述斜槽的连接轨迹。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站台门系统,包括第一门板、第二门板及所述站台门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门板通过所述站台门驱动机构的第二传动体沿所述站台门驱动机构的第一驱动结构的驱动轨迹移动至与所述第一门板层叠设置或与所述第一门板平齐。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在第一传动体上设置可移动的第一驱动结构,第一驱动结构连接第二传动体,又第一传动体连接第一门板,第二传动体连接第二门板,且第一驱动结构的驱动轨迹对应第一门板的外轮廓。在第二传动体被第一驱动机构驱使沿着驱动轨迹移动时,第二门板可以沿着对应第一门板外轮廓的驱动轨迹移动至第一门板的门面一侧,可以与第一门板层叠设置,或者是移动到第一门板的侧边,能够与第一门板的平面平齐。同时第一传动体与传动门机可相对移动连接,使得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也可以相对传动门机移动,当传动门机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传动体和至少两个第二传动体时,通过驱使相邻两个第一传动体沿相反的方向移动,可以驱使两个第一门板和两个第二门板相互靠近或远离,实现站台门的启闭。并且,当站台门关闭时,也就是第二门板与第一门板平齐时,可以减少第二门板占用的空间;当站台门开启时,也就是第二门板与第一门板层叠设置时,第二门板可以跟随第一门板移动至两侧,增大站台门的开启幅度;当两个第一传动体同时相对传动门机同向移动时,可以改变两个第一门板之间的开门中线位置,匹配不同站台列车门的开门位置;若两个第一传动体的相隔距离大于两个列车门的间距,则可以同时打开两个列车门,以满足多款列车车门间距以及不同列车车门开门宽度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站台门驱动机构的侧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站台门驱动机构的正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站台门驱动机构的俯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站台门系统的正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站台门系统中的站台门中心线与列车门中心线对齐的关门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站台门系统中的站台门中心线与列车门中心线对齐的开门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站台门系统中的站台门中心线与列车门中心线偏离的关门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站台门系统中的站台门中心线与列车门中心线偏离的开门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站台门系统中的站台门中心线与列车门中心线对齐的全开门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站台门系统中的站台门容纳两个列车门的开门状态示意图。
图中:
1、站台门驱动机构;11、传动门机;111、第一导轨;112、第二导轨;
12、第一传动体;121、第一传动轮;
13、第二传动体;131、第二传动轮;
14、第一驱动结构;141、第一驱动块;142、驱动臂;143、第一驱动轮;144、第一传动皮带;
15、第二驱动结构;151、第二驱动轮;152、第二传动皮带;
16、导向结构;161、第一导向柱;162、第二导向柱;163、第一导槽;164、第二导槽;165、斜槽;
2、第一门板;21、第一导引面;3、第二门板;31、第二导引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站台门驱动机构1,包括传动门机11以及可相对移动连接的第一传动体12和第二传动体13,第一传动体12与传动门机11可相对移动连接,第一传动体12用于连接第一门板2,第二传动体13用于连接第二门板3,第一传动体12上设置有可移动的第一驱动结构14,第一驱动结构14的驱动轨迹对应第一门板2的外轮廓,第一驱动结构14连接第二传动体13,第二门板3可通过第二传动体13沿第一驱动结构14的驱动轨迹移动至与第一门板2层叠设置或与第一门板2平齐。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传动体12上设置可移动的第一驱动结构14,第一驱动结构14连接第二传动体13,又第一传动体12连接第一门板2,第二传动体13连接第二门板3,且第一驱动结构14的驱动轨迹对应第一门板2的外轮廓。在第二传动体13被第一驱动机构驱使沿着驱动轨迹移动时,第二门板3可以沿着对应第一门板2外轮廓的驱动轨迹移动至第一门板2的门面一侧,可以与第一门板2层叠设置,或者是移动到第一门板2的侧边,能够与第一门板2的平面平齐。同时第一传动体12与传动门机11可相对移动连接,使得第一门板2和第二门板3也可以相对传动门机11移动,当传动门机1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传动体12和至少两个第二传动体13时,通过驱使相邻两个第一传动体12沿相反的方向移动,可以驱使两个第一门板2和两个第二门板3相互靠近或远离,实现站台门的启闭。
并且,当站台门关闭时(参考图2和图5),也就是第二门板3与第一门板2平齐时,可以减少第二门板3占用的空间;当站台门开启时(参考图6),也就是第二门板3与第一门板2层叠设置时,第二门板3可以跟随第一门板2移动至两侧,增大站台门的开启幅度。当两个第一传动体12同时相对传动门机11同向移动时(参考图7和图8),可以改变两个第一门板2之间的开门中线位置,匹配不同站台列车门的开门位置;若两个第一传动体12的相隔距离大于站台门的立柱时(参考图9),全开门状态的站台门可以形成应急逃生通道,乘客应急疏散能力可以得到提升;若两个第一传动体12的相隔距离大于两个列车门的间距(参考图10),则可以同时打开两个列车门,以满足多款列车车门间距以及不同列车车门开门宽度的需求。本实用新型的站台门驱动机构1可适配不同车型的列车车门开门宽度,扩大了站台门适配车型的范围,有助于提升站台门的通用性,减少地铁站台门的非标设计情况,同时提升地铁运营能力及车辆调度灵活性,结构上也更加紧凑合理。
对于第一驱动结构14的实现结构,具体地,参考图2,第一驱动结构14包括第一驱动块141和驱动臂142,第一驱动块141与驱动臂142的第一端铰接,第二传动体13与驱动臂142的第二端铰接。当第一驱动块141沿第一门板2的宽度方向移动时,驱动臂142的第一端跟随第一驱动块141移动且第二端带动第二传动体13移动,使得第二传动体13跟随移动至第一门板2的门面,或者移动至第一门板2的侧边,实现第二门板3与第一门板2层叠设置或与第一门板2平齐。
更优选地,继续参考图2,第一门板2靠近第二门板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导引面21,第二门板3靠近第一门板2的一端对应设置有第二导引面31,当与第一驱动块141铰接的驱动臂142带动第二门板3相对第一门板2移动时,通过第一导引面21和第二导引面31的相互导向作用,可以形成第二门板3与第二门板3侧边之间的滑动连接,避免原与第一门板2平齐的第二门板3被带动向第一门板2的门面移动时发生干涉而移动失败。而且,第一导引面21和第二导引面31在相互抵接时可以增加第一门板2与第二门板3的密封性。
更具体地,继续查看图2,第一驱动结构14还包括第一驱动轮143和卷绕设置在第一驱动轮143上的第一传动皮带144,第一驱动块141与第一传动皮带144固定设置,当第一驱动轮143驱使第一传动皮带144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一传动皮带144上的第一驱动块141移动。将第一驱动轮143的轴部与第一门板2固定设置时,可以驱使第一驱动块141相对第一门板2移动。
进一步地,参考图1和图2,传动门机11设置有第二驱动结构15,第二驱动结构15包括第二驱动轮151和卷绕设置在第二驱动轮151上的第二传动皮带152,当第二驱动轮151权驱使第二传动皮带152移动时,可以带动固定设置在第二传动皮带152上的第一传动体12移动,进而带动第一传动体12上的第一门体与第一驱动轮143的轴部相对传动门机11移动。由于第一传动皮带144上的一点与传动门机11固定设置,当第一门体和第一驱动轮143的轴部相对传动门机11移动时,第一传动皮带144与传动门机11固定设置的点被拉扯而间接驱动第一驱动轮143转动,使得第一传动体12带动第一传动皮带144相对第一驱动轮143转动,进而驱使与驱动臂142铰接的第二传动体13相对第一传动体12移动,也就是驱使第二门板3移动至与第一门板2层叠设置或与第一门板2平齐。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可以只驱动第二驱动轮151正转或反转来开启第一门板2和第二门板3,精简动力源设计的同时,也减少结构占用空间。
为了更稳定地驱使第一传动体12移动,参考图1,传动门机11上设置有第一导轨111,第一导轨111的导向方向对应第一门板2的宽度方向,第一传动体12设置有对应第一导轨111的第一传动轮121,当第一传动体12被第二传动皮带152带动移动时,第一传动轮121沿着第一导轨111的导向方向移动,从而导引第一传动体12沿着第一导轨111的导向方向移动,进而提高第一门板2和第二门板3的移动稳定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站台门驱动机构1还包括设置于第二门板3端部的导向结构16,导向结构16用于导引第二门板3沿第一驱动结构14的驱动轨迹移动,通过导向结构16与第一驱动结构14的配合,能够提高第二门板3的移动稳定性。
对于导向结构16的实现结构,具体地,参考图1和图3,导向结构16包括导向槽以及滑动设置于导向槽的第一导向柱161和第二导向柱162,第一导向柱161固定设置在第一门板2的端部,第二导向柱162固定设置在第二门板3的端部,将导向槽的导向轨迹对应第一传动体12和第二传动体13的移动轨迹,在第一门板2和第二门板3被驱使移动时,通过第一导向柱161与导向槽的导引连接以及第二导向柱162与导向槽的导引连接,第一门板2和第二门板3可以沿着导向槽的导向轨迹移动,也就是沿着第一传动体12和第二传动体13的移动轨迹移动。优选地,当导向结构16设置在第一门板2背离第一传动体12的一端时,第一门板2的两端被第一传动体12和导向结构16夹持移动,第二门板3的两端被第二传动体13和导向结构16夹持移动,进一步提高第一门板2和第二门板3的移动稳定性。
更具体地,继续参考图3,导向槽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导槽163和第二导槽164,第一导向柱161沿第一导槽163移动,第二导向柱162沿第二导槽164移动,使得层叠设置的第一门板2和第二门板3可以平行移动。另外,导向槽还包括连通第一导槽163和第二导槽164的斜槽165,在第二导槽164移动的第二导向柱162可沿斜槽165移动至第一导槽163,使得与第一门板2层叠设置的第二门板3可以平稳地移动至与第一门板2平齐。反之,在第一导槽163移动的第二导向柱162可沿斜槽165移动至第二导槽164,使得与第一门板2平齐的第二门板3可以平稳地移动至与第一门板2层叠设置。
进一步地,参考图1,传动门机11上设置有第二导轨112,第二传动体13设置有对应第二导轨112的第二传动轮131,第二导轨112的导向轨迹对应第二导槽164和斜槽165的连接轨迹,通过第二导轨112和第二传动轮131的配合,可以将与第二传动体13固定连接的第二门体导引至对应第二导槽164和斜槽165的连接轨迹的移动。
参考图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站台门系统,包括第一门板2、第二门板3及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站台门驱动机构1,第二门板3通过站台门驱动机构1的第二传动体13沿站台门驱动机构1的第一驱动结构14的驱动轨迹移动至与第一门板2层叠设置或与第一门板2平齐。本实施例中的站台门驱动机构1可以与上述实施例的站台门驱动机构1拥有同样的结构及达到同样的效果,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申请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站台门驱动机构(1),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门机(11)以及可相对移动连接的第一传动体(12)和第二传动体(13),所述第一传动体(12)与所述传动门机(11)可相对移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体(12)用于连接第一门板(2),所述第二传动体(13)用于连接第二门板(3),所述第一传动体(12)上设置有可移动的第一驱动结构(14),所述第一驱动结构(14)的驱动轨迹对应所述第一门板(2)的外轮廓,所述第一驱动结构(14)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体(13),所述第二门板(3)可通过所述第二传动体(13)沿所述第一驱动结构(14)的驱动轨迹移动至与所述第一门板(2)层叠设置或与所述第一门板(2)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台门驱动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结构(14)包括第一驱动块(141)和驱动臂(142),所述第一驱动块(141)与所述驱动臂(142)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二传动体(13)与所述驱动臂(142)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一驱动块(141)可沿所述第一门板(2)的宽度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站台门驱动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结构(14)还包括第一驱动轮(143)和卷绕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轮(143)上的第一传动皮带(144),所述第一驱动块(141)与所述第一传动皮带(144)固定设置,所述第一驱动轮(143)的轴部与所述第一门板(2)固定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站台门驱动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门机(11)设置有第二驱动结构(15),所述第二驱动结构(15)包括第二驱动轮(151)和卷绕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轮(151)上的第二传动皮带(152),所述第一传动体(1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皮带(152)上,所述第二驱动轮(151)用于驱使所述第二传动皮带(152)移动,所述第一传动皮带(144)上的一点与所述传动门机(11)固定设置,以使所述第一传动体(12)带动所述第一传动皮带(144)相对第一驱动轮(143)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站台门驱动机构(1),其特征在于,传动门机(11)上设置有第一导轨(111),所述第一导轨(111)的导向方向对应所述第一门板(2)宽度方向,所述第一传动体(12)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一导轨(111)的第一传动轮(1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台门驱动机构(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门板(3)端部的导向结构(16),所述导向结构(16)用于导引所述第二门板(3)沿所述第一驱动结构(14)的驱动轨迹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站台门驱动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16)包括导向槽以及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槽的第一导向柱(161)和第二导向柱(162),所述导向槽的导向轨迹对应所述第一传动体(12)和所述第二传动体(13)的移动轨迹,所述第一导向柱(16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门板(2)的端部,所述第二导向柱(16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门板(3)的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站台门驱动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导槽(163)和第二导槽(164)以及连通所述第一导槽(163)和所述第二导槽(164)的斜槽(165),所述第一导向柱(161)可沿所述第一导槽(163)移动,所述第二导向柱(162)可沿第一导槽(163)、所述第二导槽(164)和所述斜槽(165)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站台门驱动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门机(11)上设置有第二导轨(112),所述第二传动体(13)设置有对应第二导轨(112)的第二传动轮(131),所述第二导轨(112)的导向轨迹对应所述第二导槽(164)和所述斜槽(165)的连接轨迹。
10.一种站台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门板(2)、第二门板(3)及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站台门驱动机构(1),所述第二门板(3)通过所述站台门驱动机构(1)的第二传动体(13)沿所述站台门驱动机构(1)的第一驱动结构(14)的驱动轨迹移动至与所述第一门板(2)层叠设置或与所述第一门板(2)平齐。
CN202123300653.6U 2021-12-23 2021-12-23 站台门驱动机构及站台门系统 Active CN2170800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00653.6U CN217080099U (zh) 2021-12-23 2021-12-23 站台门驱动机构及站台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00653.6U CN217080099U (zh) 2021-12-23 2021-12-23 站台门驱动机构及站台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80099U true CN217080099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39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00653.6U Active CN217080099U (zh) 2021-12-23 2021-12-23 站台门驱动机构及站台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800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03618B (zh) 轨道车辆用内置塞拉门装置
CN212738056U (zh) 一种下置驱动式高铁站台门的导向机构
JP4970473B2 (ja) プラットフォーム遮蔽ドア装置
CN210598671U (zh) 一种直线电机铁路站台安全门活动门组
CN213083134U (zh) 一种基于错位式结构的高铁站台门
CN111980541A (zh) 一种基于错位式结构的高铁站台门及其控制方法
CN217080099U (zh) 站台门驱动机构及站台门系统
CN109720356A (zh) 一种升降站台门
CN106740925B (zh) 一种用于货运动车组的塞拉门系统
CN113844466A (zh) 一种行走式移位站台门结构及其组合开门方法
KR101591186B1 (ko) 철도 차량용 도어 시스템
JPH06239225A (ja) 乗降口扉装置
CN110939358A (zh) 一种多重叠防脱轨平衡机库门
CN203568260U (zh) 硬开顶集装箱
CN113279655B (zh) 一种大开度列车车门结构
CN209700640U (zh) 一种升降站台门
CN113370999A (zh) 一种基于轨道交通多种车型贯通运营模式的兼容性站台门
JPH09177456A (ja) 引戸装置
JP4520228B2 (ja) ダブルスライド式プラットホームゲート
CN111749583A (zh) 一种空间智动隔断系统
CN214325081U (zh) 站台滑动门组
GB2204082A (en) Platform door
CN106320961B (zh) 一种埋藏式模块化伸缩门
CN209924891U (zh) 电动门
CN220392530U (zh) 一种推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