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98895U -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主动式前机盖铰链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主动式前机盖铰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98895U
CN221298895U CN202323169950.0U CN202323169950U CN221298895U CN 221298895 U CN221298895 U CN 221298895U CN 202323169950 U CN202323169950 U CN 202323169950U CN 221298895 U CN221298895 U CN 2212988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member
cover
hinge
engine
riv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16995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孝军
姜海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ngye Tims Wuhu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engye Tims Wuhu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ngye Tims Wuhu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engye Tims Wuhu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16995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2988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988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988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铰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主动式前机盖铰链,包括至少安装于发动机盖一侧的盖上件一和盖上件二,所述盖上件一与附接于车身的车身件之间铰接,所述盖上件二与发动机盖相连,盖上件二与盖上件一之间铰接,盖上件一与盖上件二之间还安装有用于协同二者同步运动的限位组件,以允许无外力撞击时,盖上件一和盖上件二能够相对于盖上件一和所述车身件的铰接处带动发动机盖整体转动,发生外力撞击时,盖上件一与盖上件二分开活动。相较于传统方法,本技术方案通过盖上件一与盖上件二的结构设计,优化了传统主动式铰链的结构,该铰链整体结构紧凑,工作状态稳定,适应于更多的车型,且该铰链可以重复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主动式前机盖铰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铰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主动式前机盖铰链。
背景技术
现阶段汽车市场现有的前机盖铰链系统中,主要功能是起到连接车身和发动机盖,使发动机盖可以绕轴开启和关闭,在日常生活中,汽车与行人的碰撞时有发生,当行人与车辆前部发生碰撞,多数事故为行人与汽车碰撞后再与发动机盖发生碰撞导致头部重伤甚至致命。
专利公开号为:CN215255463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主动式机罩铰链,包括第一旋转臂,第二旋转臂、短连杆、长连杆和固定座,通过使用锁钩将第一旋转臂和第二旋转臂连接,解决了车体组装后晃动及噪音问题。
如上述方案一样,现有技术中,市场上的主动弹起式发动机盖铰链是由一个旋转机构实现在整车碰撞时,将汽车前机盖末端抬升一定高度,达到行人保护功能,但这种结构主要存在以下缺点:产品结构复杂,增加了成本以及重量;铰链无法重复使用;铰链没有缓冲结构,发动机盖开启时速度较快,在与行人撞击时发动机盖较快的开启速度可能会对行人造成二次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主动式前机盖铰链,其解决了当前的主动弹起式发动机盖铰链不能重复使用的问题,且进一步增加了其使用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主动式前机盖铰链,包括至少安装于发动机盖一侧的盖上件一和盖上件二,所述盖上件一与附接于车身的车身件之间铰接,所述盖上件二与发动机盖相连;盖上件二与盖上件一之间铰接,盖上件一与盖上件二之间还安装有用于协同二者同步运动的限位组件,以允许无外力撞击时,盖上件一和盖上件二能够相对于盖上件一和所述车身件的铰接处带动发动机盖整体转动,发生外力撞击时,盖上件一与盖上件二分开活动,盖上件二能够相对于盖上件二和盖上件一的铰接处带动发动机盖的后端转动,在更换所述限位组件后,该铰链可以重复使用。
进一步在于,所述盖上件一与所述车身件之间铰接的位置设置有铆钉一,盖上件一与所述盖上件二之间铰接的位置设置有铆钉二,所述铆钉一和所述铆钉二处均套设有衬套。
进一步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盖上件二上的铆钉三,以及与所述铆钉三转动连接的旋转支架,铆钉三外部还套设有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旋转支架和盖上件二相连,旋转支架上还穿设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始终与所述盖上件一和盖上件二抵接,盖上件一和盖上件二对应限位销的位置均开设有卡槽,无外力撞击时,限位销始终卡入所述卡槽内,对盖上件一和盖上件二进行绑定。
进一步在于,所述限位销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卡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扭转弹簧的弹性力方向相反。
进一步在于,所述盖上件二上安装有缓冲支架,二者转动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阻尼器,盖上件二对应所述缓冲支架转动的轨迹处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设置有与所述盖上件一连接的限位件,无外力撞击时,所述限位件位于限位孔的一端,缓冲支架始终与限位件抵接。
进一步在于,所述缓冲支架通过螺栓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盖上件二上。
进一步在于,所述限位孔呈弧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相较于传统方法,本技术方案通过盖上件一与盖上件二的结构设计,优化了传统主动式铰链的结构,该铰链整体结构紧凑,工作状态稳定,适应于更多的车型;在遇到撞击事故时,旋转支架、扭转弹簧共同作用,使盖上件一与盖上件二解除约束状态,盖上件二带动发动机盖的后端升起,对被撞击行人起到保护作用,不仅如此,本方案中的铰链还设计了缓冲支架,其能够为发动机盖的后端翘起行程提供缓冲,进而控制发动机盖翘起的速度和位置,以确保行人的安全性,避免造成二次伤害;缓冲支架通过螺栓可拆卸安装在盖上件二上,在铰链使用后,重新旋转旋转支架和扭转弹簧,并使限位销卡入卡槽内,即可实现该主动式铰链的重复使用,当更进一步更换缓冲支架后,该主动式铰链的弹起缓冲功能也被重置,可以再次重复使用,使用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盖上件一和盖上件二的立体视图。
图中:1、车身件;2、盖上件一;21、铆钉一;22、铆钉二;23、限位件;3、盖上件二;31、旋转支架;32、铆钉三;33、扭转弹簧;34、限位销;35、缓冲支架;36、螺栓;37、限位孔;4、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主动式前机盖铰链,包括至少安装于发动机盖一侧的盖上件一2和盖上件二3,盖上件一2的一端与附接于车身的车身件1之间铰接,而盖上件二3的顶部与发动机盖相连,盖上件一2远离车身件1的一端与盖上件二3之间铰接;如图1所示,盖上件一2与车身件1之间铰接的位置设置有铆钉一21,盖上件一2与盖上件二3之间铰接的位置设置有铆钉二22,铆钉一21和铆钉二22处均套设有衬套,在正常开启发动机盖时,盖上件一2和盖上件二3同步关于铆钉一21转动,而当车辆的发动机舱遇到撞击事故时,盖上件二3独自关于铆钉二22转动,使发动机盖的尾端升起,以避免直接对被撞击的行人造成伤害。
如图1、图3所示,盖上件一2与盖上件二3之间还安装有用于协同二者同步运动的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安装在盖上件二3上的铆钉三32,以及与铆钉三32转动连接的旋转支架31,铆钉三32外部还套设有扭转弹簧33,扭转弹簧33的两端分别与旋转支架31和盖上件二3相连,旋转支架31上还穿设有限位销34,限位销34为圆柱形结构,且在扭转弹簧33的作用下,限位销34始终与盖上件一2和盖上件二3抵接,盖上件一2和盖上件二3对应限位销34的位置均开设有卡槽4,卡槽4的开口方向与扭转弹簧33的弹性力方向相反。
在无外力撞击时,限位销34始终卡入卡槽4内,对盖上件一2和盖上件二3进行绑定约束,此时盖上件一2和盖上件二3能够相对于铆钉一21同步转动,发动机盖可以正常开启;在外力撞击时,限位销34在外力下自卡槽4的开口退出,旋转支架31在扭转弹簧的33的作用下旋转,此时盖上件一2和盖上件二3之间的约束接触,盖上件二3能够相对于铆钉二22处带动发动机盖的后端转动并翘起,对被撞击行人起到保护作用。
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主动式前机盖铰链,包括至少安装于发动机盖一侧的盖上件一2和盖上件二3,盖上件一2与附接于车身的车身件1之间铰接,盖上件二3与发动机盖相连,与实施例一相比:如图1、图2所示,盖上件二3上安装有缓冲支架35,二者转动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阻尼器,阻尼器可以通过产生阻碍旋转的摩擦力或液体阻尼来减缓旋转速度,盖上件二3对应缓冲支架35转动的轨迹处开设有限位孔37,限位孔37呈弧形结构,限位孔37内设置有与盖上件一2固连的限位件23。
无外力撞击时,限位件23位于限位孔37的一端,缓冲支架35始终与限位件23抵接,在外力撞击时,盖上件二3带动发动机盖后端转动,此时缓冲支架35随着盖上件二3关于铆钉二22转动,限位孔37关于限位件23移动,缓冲支架35处的阻尼器可以减小盖上件二3的转动速度,提升盖上件二3转动时的稳定性,直至限位孔37的另一端与限位件23抵接,此时达到盖上件二3的最大旋转角度,本方案中的铰链设计了缓冲支架35,其能够为发动机盖的后端翘起行程提供缓冲,进而控制发动机盖翘起的速度和位置,以确保行人的安全性,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如图1所示,缓冲支架35通过螺栓36可拆卸安装在盖上件二3上,在铰链使用后,重新旋转旋转支架31和扭转弹簧33,并使限位销34卡入卡槽4内,该铰链即恢复了弹起发动机盖的功能,可以正常使用,当更进一步更换缓冲支架35后,该主动式铰链的弹起缓冲功能也被重置,可以再次重复使用,使用更加灵活。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主动式前机盖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安装于发动机盖一侧的盖上件一和盖上件二,所述盖上件一与附接于车身的车身件之间铰接,所述盖上件二与发动机盖相连;盖上件二与盖上件一之间铰接,盖上件一与盖上件二之间还安装有用于协同二者同步运动的限位组件,以允许无外力撞击时,盖上件一和盖上件二能够相对于盖上件一和所述车身件的铰接处带动发动机盖整体转动,发生外力撞击时,盖上件一与盖上件二分开活动,盖上件二能够相对于盖上件二和盖上件一的铰接处带动发动机盖的后端转动,在更换所述限位组件后,该铰链可以重复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主动式前机盖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上件一与所述车身件之间铰接的位置设置有铆钉一,盖上件一与所述盖上件二之间铰接的位置设置有铆钉二,所述铆钉一和所述铆钉二处均套设有衬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主动式前机盖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盖上件二上的铆钉三,以及与所述铆钉三转动连接的旋转支架,铆钉三外部还套设有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旋转支架和盖上件二相连,旋转支架上还穿设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始终与所述盖上件一和盖上件二抵接,盖上件一和盖上件二对应限位销的位置均开设有卡槽,无外力撞击时,限位销始终卡入所述卡槽内,对盖上件一和盖上件二进行绑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主动式前机盖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销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卡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扭转弹簧的弹性力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主动式前机盖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上件二上安装有缓冲支架,二者转动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阻尼器,盖上件二对应所述缓冲支架转动的轨迹处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设置有与所述盖上件一连接的限位件,无外力撞击时,所述限位件位于限位孔的一端,缓冲支架始终与限位件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主动式前机盖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支架通过螺栓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盖上件二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主动式前机盖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呈弧形结构。
CN202323169950.0U 2023-11-23 2023-11-23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主动式前机盖铰链 Active CN2212988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169950.0U CN221298895U (zh) 2023-11-23 2023-11-23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主动式前机盖铰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169950.0U CN221298895U (zh) 2023-11-23 2023-11-23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主动式前机盖铰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98895U true CN221298895U (zh) 2024-07-09

Family

ID=91734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169950.0U Active CN221298895U (zh) 2023-11-23 2023-11-23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主动式前机盖铰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2988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96169B1 (ko) 보행자 보호를 위한 자동차 후드용 힌지 어셈블리
EP0630801A1 (en) Vehicle bonnets
KR101122190B1 (ko) 안전장치
CN201953206U (zh) 发动机罩铰链总成
JP2002544057A (ja) 前方ボンネット構造
GB2410924A (en) A hinge arrangement
US6470626B2 (en) Gate release mechanism with detent and plunger, and gate incorporating same
CN107916855A (zh) 可保护行人的主动式机罩铰链
CN221298895U (zh)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主动式前机盖铰链
WO2004048138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a door to a passenger vehicle
CN201574648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罩用铰链
CN212583481U (zh) 车辆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以及车辆
CN213477975U (zh) 发动机罩铰链和车辆
CN114109195B (zh) 一种用于滑移折叠门系统的联动机构
JPS596174A (ja) 自動車用フ−ド
JP6314170B2 (ja) ボンネットヒンジ、ボンネットヒンジ制御システム及び車両
CN210033055U (zh) 座垫铰链装置
CN201635553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罩铰链
CN220415109U (zh) 车辆的机盖铰链总成、车辆的机盖和车辆
CN111674349B (zh) 一种有利于行人头部保护的四连杆铰链结构
CN109505469B (zh) 用于汽车门把手的惯性保险装置
CN217054771U (zh) 一种可回位的发动机罩盖主动铰链
CN206053636U (zh) 防撞击发动机盖铰链以及汽车
CN218150396U (zh) 一种主动式行人保护的前盖铰链
KR100368390B1 (ko) 자동차의 엔진후드패널 힌지 조립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