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84695U - 发热组件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热组件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84695U
CN221284695U CN202322452355.1U CN202322452355U CN221284695U CN 221284695 U CN221284695 U CN 221284695U CN 202322452355 U CN202322452355 U CN 202322452355U CN 221284695 U CN221284695 U CN 2212846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low section
electrode
section
outer tube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5235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欢喜
鲜于斌
陈乐文
李日红
周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ymour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ymour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ymour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filed Critical Seymour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846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846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热组件和气溶胶生成装置。发热组件包括外管、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外管包括沿外管的轴向相连的第一空心段和第二空心段,第一空心段形成有开口,至少部分第一空心段的横截面的外轮廓面积大于第二空心段的横截面的外轮廓面积。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至少部分地设于外管内,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对并间隔设置,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通电时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等离子体。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发热组件通过增大第一空心段横截面的外轮廓面积提高外管的强度,从而降低外管受横向作用力形成断裂等缺陷的可能,提高发热组件的结构可靠性。

Description

发热组件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气溶胶生成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热组件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外管,外管可以与气溶胶形成基质接触,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采用等离子体加热的方式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使得气溶胶形成基质形成气溶胶。由于外管与气溶胶形成基质连接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横向的作用力,可能导致外管形成断裂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发热组件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发热组件包括外管、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其中:
外管包括沿外管的轴向相连的第一空心段和第二空心段,第一空心段形成有开口,至少部分第一空心段的横截面的外轮廓面积大于第二空心段的横截面的外轮廓面积;
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至少部分地设于外管内,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对并间隔设置,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通电时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等离子体。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发热组件通过增大第一空心段横截面的外轮廓面积可以提高外管的强度,从而降低外管受横向作用力形成断裂等缺陷的可能,提高发热组件的结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部分第一空心段的壁厚大于或等于第二空心段的壁厚;和/或,
至少部分第一空心段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大于第二空心段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空心段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二部连接第一部和第二空心段,第一部形成有开口,第一部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大于第二部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部的横截面的外轮廓面积大于第二部的横截面的外轮廓面积,第一部和第二部的连接处形成有台阶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部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二空心段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部形成有出线槽,出线槽沿第一部的横向贯穿的第一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出线槽贯穿第一部的端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空心段的壁厚范围为0.4mm-0.8mm;和/或,第二空心段的壁厚范围为0.3mm-0.5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热组件包括至少部分设置在外管内的内管,第一电极至少部分设置在内管内,第二电极设置在内管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热组件包括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空心段内的绝缘件,绝缘件连接第一空心段的内壁和内管的外壁,以限制内管相对于外管横向移动。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发热组件。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发热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发热组件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外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外管沿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的外管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的外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外管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发热组件沿C-C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包括图7的外管的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发热组件沿D-D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图10的发热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电源200、电池210、变压器220、气溶胶形成基质300、控制中心400、盖体500;
发热组件100、内管10、外管20、锥形端部21、敞口端22、开口230、第一空心段231、第二空心段232、第一部2311、第二部2312、台阶面233、出线槽240、第一电极110、导线113、第二电极120、放电区130、导电件30、接电线33、绝缘件40、接头50、连接件71、测温组件80、基座90、第一支架91、第二支架92、安装空间9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发热组件100和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发热组件100用于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中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形成气溶胶。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中生成的气溶胶可以用于食用、药用、保健等多种用途。
请参阅图2-图4,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发热组件100包括外管20、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外管20包括沿外管20的轴向相连的第一空心段231和第二空心段232,第一空心段231形成有开口230,至少部分第一空心段231的横截面的外轮廓面积大于第二空心段232的横截面的外轮廓面积。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均有至少部分设置在外管20内,且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相对并间隔设置,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通电时在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之间产生等离子体。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发热组件100通过增大第一空心段231横截面的外轮廓面积可以提高外管20的强度,从而降低外管20受横向作用力形成断裂等缺陷的可能,提高发热组件100的结构可靠性。
等离子体是一种包含大量带电粒子和中性的原子、分子,并整体保持电中性的物质形态。电场作用下气体电离可以产生等离子体。等离子体的产生过程能够产生大量的热量。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之间产生的等离子体在稳定状态下温度可以达到1000℃~1600℃。因此,发热组件100可以利用等离子体产生过程以及等离子体的高温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300,生成气溶胶。
具体的,请参阅图4,外管20为空心的管体,罩设在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外层。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在外管20内部相对并间隔预定的距离。在外管20内部,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之间相对并间隔的区间可以为放电区130,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在放电区130放电并形成等离子体。外管20的内壁包覆放电区130,外管20的外壁接触气溶胶形成基质300,如此,外管20可以利用等离子体的热量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300。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可以连接直流电,也可以连接交流电。在向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施加直流电的情况下,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采用直流电形成等离子体;在向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施加交流电的情况下,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采用交流电形成等离子体。
外管20可以将放电区130的热量以红外辐射的形式和热传递的方式传送至气溶胶形成基质300。外管20可以采用能够透过红外辐射的绝缘材料制成,例如,采用石英、陶瓷、石英玻璃等材料制成外管20。
请参阅图2和图4,外管20可以沿自身轴向部分地插入气溶胶形成基质300中,可以是第二空心段232插入气溶胶形成基质300。放电区130位于第二空心段232,可以使气溶胶形成基质300获得良好的加热效率。第一空心段231可以用于安装限位。第一空心段231具有开口230的一端为敞口端22,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可以自敞口端22的开口230伸入外管20中。
第二空心段232远离第一空心段231的一端可以是封闭的,并向外突出,形成锥形端部21。从外管20的锥形端部21沿外管20的轴向指向外管20的敞口端22的方向可以为从上至下的方向。沿外管20的径向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方向为横向。第一空心段231可以是外管20的下端管段,第二空心段232可以是外管20的上端管段。
相关技术中,外管管径均等,外管下端安装于基座,在插拔气溶胶形成基质300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侧向力作用,外管下端受挤压的强度大,外管上端露出于基座外的部分受挤压的强度相对小,管壁内部应力差异大,容易导致外管断裂。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一空心段231至少部分横截面的外轮廓面积大于第二空心段232的横截面的外轮廓面积,可以理解,第一空心段231部分管段相较于第二空心段232横向扩大,加强外管20下端的机械强度,使得外管20整体内部应力相对均匀,从而不易在侧向力作用下开裂、弯折甚至断开。相比直接增加管壁厚度,本申请的外管20的热容更小,减少了向下传递的热量,更有利于热量的高效利用,还利于加热温度的准确控制,在等离子体高达1000℃以上的情况下,热容小可以大大减小气溶胶形成基质300被烤糊的风险。再者,第一空心段231直径加大后,有利于两个电极之间的绝缘设计,由于第一空心段231内部空间足够大,因此绝缘结构可以更加灵活设置,绝缘安全性也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将外管20分为第一空心段231和第二空心段232,并不是限定外管20由两个单独的部件组合而成,优选外管20为整体管,即一体成型的管体。此处只是为了对技术方案更好的说明,并不构成对外管20是整体还是分体的限定。
外管20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方形、多边形等,外管20的横截面的内轮廓形状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方形、多边形等。外管20横截面的内外轮廓可以具有相同的形状,也可以具有相异的截面形状。第一空心段231和第二空心段232相连,两者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本申请对第一空心段231和第二空心段232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形状和内轮廓形状不作限定。
请参阅继续参阅图2-图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部分第一空心段231的壁厚大于或等于第二空心段232的壁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部分第一空心段231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大于第二空心段232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
如此,第一空心段231的壁厚大于或等于第二空心段232的壁厚,或第一空心段231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大于第二空心段232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均可以进一步增强第一空心段231的抗侧推强度,使得外管20不易断裂。
具体的,第一空心段231和第二空心段232可以为外管20上横截面大小不同的两段,第一空心段231和第二空心段232与外管20同轴。第一空心段231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大于第二空心段232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可以是第一空心段231的横截面形状的内切圆的直径大于第二空心段232的横截面形状的内切圆的直径。
示例性的,第一空心段231和第二空心段232均可以是环绕中心轴一周而形成的空心管体,第一空心段231和第二空心段232呈现为直径不同的圆柱状。此实施例中,第一空心段231和第二空心段232的横截面的内轮廓、外轮廓形状均为圆形。第一空心段231的横截面的外轮廓面积大于第二空心段232的横截面的外轮廓面积,第一空心段231的外径大于第二空心段232的管段的外径。
第一空心段231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大于第二空心段232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第一空心段231的内径大于第二空心段232的内径。此实施例中,第一空心段231与第二空心段232的壁厚可以是均匀且相等的,即第一空心段231内外径的差值与第二空心段232内外径的差值相等。
仍以第一空心段231和第二空心段232呈圆柱状为例,第一空心段231的壁厚可以大于第二空心段232的壁厚。在此实施例中,第一空心段231的外径大于第二空心段232的外径,第一空心段231内外径的差值大于第二空心段232内外径的差值,第一空心段231的内径可以仍大于第二空心段232的内径。
如前文说明的,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之间放电产生等离子体,使得外管20内部中心的温度较高。第一空心段231横截面的内、外轮廓面积增大,一般来说,第一空心段231管壁与中心的距离增大,使得外管20下端与高温区域的距离增大,进而降低发热组件100下端的温度,减少气溶胶在发热组件100下端冷凝形成的残留杂质。
请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空心段231包括第一部2311和第二部2312,第二部2312连接第一部2311和第二空心段232,第一部2311形成有开口230,第一部2311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大于第二部2312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
如此,外管20下端可以进一步横向扩大,加强外管20下端的抗侧推强度,进一步调整外管20在侧向力作用下的应力分布,降低出现断裂缺陷的概率。
如前文说明的,外管20优选整体管,第一部2311、第二部2312和第二空心段232同轴。示例性的,外管20为圆管,不同管段的外径越大,横截面的外轮廓面积越大,不同管段的内径越大,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越大。例如,第二空心段232、第二部2312、第一部2311的外径依次增大,第二空心段232、第二部2312、第一部2311的横截面的外轮廓面积也依次增大。又如,第一部2311、第二部2312、第二空心段232的内径依次减小,第一部2311、第二部2312、第二空心段232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也依次减小。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径可以是所述横截面形状的内切圆的直径,所述外径可以是所述横截面形状的外接圆的直径。
具体的,请参阅图6,第一部2311形成有开口230,位于外管20的最下端。第一部2311横截面的内轮廓可以与开口230的内周轮廓相同。第二部2312向下连接第一部2311,向上连接第二空心段232。
自第一部2311至第二部2312的连接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减小,可以是外管20的横截面形状的内切圆的直径减小,也即外管20的内径减小。可以理解,不同管段之间轮廓面积变化越迅速,对应管壁上的过渡面与外管20轴向之间的倾斜角度越大。在第一部2311与第二部2312的连接处,外管20的内径可以是骤然减小,对应的外管20内壁上的过渡面与外管20的轴向形成大于60°且小于或等于90°夹角。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将第一空心段231区分为第一部2311和第二部2312是为了对技术方案更好的说明,并不构成对第一空心段231是整体还是分体的限定,也不构成对第一空心段231上管径不同的管段的数量的限定。第一空心段231的横截面的内、外轮廓面积相异的管段的数量可以是两个,即一个第一部2311和一个第二部2312。第一空心段231的横截面的内、外轮廓面积相异的管段的数量也可以大于两个,例如具有第三部、第四部等横截面的内、外轮廓面积与第一部2311、第一部2311不同的管段。
请继续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部2311的横截面的外轮廓面积大于第二部2312的横截面的外轮廓面积,第一部2311和第二部2312的连接处形成有台阶面233。
如此,第一空心段231可以利用台阶面233进行限位,便于外管20的安装固定。
具体的,自第一部2311至第二部2312,在第一部2311和第二部2312的连接处,外管20横截面的外轮廓面积可以是骤然减小,在对应的外管20外壁上形成台阶面233。台阶面233与外管20的轴向形成的夹角大于60°且小于或等于90°。台阶面233可以近似垂直于外管20轴向。台阶面233的宽度可以与第一部2311和第二部2312外径的差值大致相同。
第一部2311和第二部2312之间形成的台阶面233可以抵靠发热组件100中的其他元件,对外管20在轴向上的移动形成限位。台阶面233与第一部2311的管壁配合,可以与发热组件100中的其他元件扣合,对外管20在径向上的移动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2311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大于第二部2312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第一部2311和第二部2312的壁厚可以是均等的。在此实施例中,第一部2311的横截面的外轮廓面积也大于第二部2312的横截面的外轮廓面积。第一空心段231壁厚均等可进一步降低第一空心段231的温度,减少气溶胶在外管20下端的冷凝。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第一部2311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大于第二部2312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第一空心段231局部的壁厚加厚。例如,第二部2312的壁厚可以大于第一部2311的壁厚。在此实施例中,第一部2311的横截面的外轮廓面积仍大于第二部2312的横截面的外轮廓面积。第一空心段231局部壁厚加厚可以进一步加强外管20下端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部2312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二空心段232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
由于第二部2312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二空心段232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而第一部2311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大于第二部2312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故而从外管20的上端至外管20的下端,管体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扩大,从而加强外管20下端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第二空心段232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小于第二部2312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同时,第二部2312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小于第一部2311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沿外管20的轴向自开口230至锥形端部21,外管20内部空间可以是逐渐收缩的。
第二部2312与第二空心段232的连接处,外管20的内径可以是逐渐减小,在对应的外管20的内壁上形成略微倾斜于外管20轴向的过渡面。在此实施例中,第二空心段232的外轮廓面积可以也小于第二部2312的横截面的外轮廓面积,同时,第二部2312的横截面的外轮廓面积小于第一部2311的横截面的外轮廓面积,外管20的外圈可以是在下端开口230处大,上端插入气溶胶形成基质300的第二空心段232处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空心段232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等于第二部2312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第二空心段232的外轮廓面积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二部2312的横截面的外轮廓面积。例如,请参阅图7,第二空心段232和第二部2312的内径相等,而第二空心段232的外径小于第二部2312的外径。
请参阅图8和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部2311形成有出线槽240,出线槽240沿第一部2311的横向贯穿第一部2311。出线槽240可以用于引出连接第二电极120与电源200的接电线33。
如此,接电线33可以通过出线槽240直接从外管20侧边出线并连接电源200,增大了接电线33与第一电极110之间的绝缘强度。
具体的,出线槽240可以是沿第一部2311的径向贯穿第一部2311形成的,或者说,出线槽240可以是设置在第一部2311某一径向上相对的两侧的通孔。出线槽240可以是第一部2311的管壁上切割形成的,并将管壁完全贯通,以使接电线33可以从第一部2311的管壁上穿过。出线槽240也可以设置在第一部2311侧壁在第一部2311的不同一径向上的相对的两个位置。出线槽240的轮廓形状可以为方形、多边形、圆形、椭圆形等,也可以为任意多变形与圆形、椭圆形等的组合形状。
第二电极120设置在第二空心段232中,可以是位于外管20的上端。第二电极120可以通过导电件30和接电线33连接外部电源200。接电线33可以自第一部2311与第二部2312的连接处与导电件30连接,穿过出线槽240穿设于第一部2311的侧壁,伸出至发热组件100外,连接电源200的一极。第一电极110自第二空心段232延伸至伸出敞口端22外,并沿外管20的轴向继续延伸,通过导线113连接电源200的另一极。出线槽240的位置高于敞口端22的开口230,从而接电线33从出线槽240出线的位置与第一电极110导线113的出线位置之间的距离更大,增强发热组件100下端的绝缘强度。
请参阅图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出线槽240贯穿第一部2311的端面。如此,第二电极120的接电线33可以自第一部2311的开口230安装至出线槽240,便于组装。另外,也便于在外管20侧壁上开设出线槽240。
具体的,出线槽240可以沿第一部2311的径向贯穿第一部2311的上下端面。或者说,两个出线槽240设置在第一部2311某一径向上相对的两个位置,且出线槽240的上端可以与第一部2311与第二部2312的连接处平齐,出线槽240的下端与第一部2311的下端面平齐,与开口230贯通。第一部2311在外管20轴向上的长度可以与出线槽240沿外管20轴向的高度大致相等。如此,接电线33可以从第一部2311侧边的任意高度上穿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空心段231内径范围为3.0mm-6.0mm,第二空心段232的外径范围为2.0mm-2.4mm。所述外径可以是第一空心段231或第二空心段232的横截面形状的外接圆的直径,所述内径可以是第一空心段231或第二空心段232的横截面形状的内切圆的直径。
具体的,第一空心段231的内径范围可以为3.0mm-6.0mm、4.0mm-5.0mm、4.5-5.5mm等。第一部2311的内径大于第二部2312的内径,第二部2312的内径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二空心部。例如,第一部2311的内径范围可以为5.0mm-6.0mm、4.0mm-5.0mm、3.0mm-4.0mm、3.0mm-3.5mm等,又如,第一部2311的内径可以为3.1mm、3.8mm、4.0mm、4.3mm、5.2mm、6.0mm。第二空心段232的外径范围可以是2.0mm-2.4mm、2.1mm-2.3mm、2.2mm-2.25mm等,例如,第二空心段232的外径可以是2.1mm、2.2mm、2.35mm、2.4mm等。第二部2312的内径范围可以为2.0mm-3.0mm、2.5mm-3.5mm、3.0mm-4.0mm等,且小于第一部2311的内径。
请再次参阅图4、图6和图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空心段231的壁厚范围为0.4mm-0.8mm;和/或,第二空心段232的壁厚范围为0.3mm-0.5mm。
如此,第一空心段231的壁厚大于第二空心段232的壁厚,可以进一步加强外管20下端的强度。
具体的,第二空心段232包覆放电区130并插入气溶胶形成基质300中,壁厚应大致均匀,以使第二空心段232周圈温度场分布较为均匀。第一空心段231的壁厚和第二空心段232的壁厚不均等,第一空心段231的壁厚大于第二空心段232的壁厚,第一空心段231和第二空心段232的连接处的壁厚可以自第一空心段231至第二空心段232逐渐减小。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部2312的壁厚大于第一部2311的壁厚,第一部2311的壁厚大于第二空心段232的壁厚。
示例性的,第一空心段231的壁厚可以为0.4mm-0.8mm、0.5mm-0.7mm、0.55mm-0.6mm等。又如,第一空心段231的第一部2311的壁厚可以为0.4mm、0.5mm、0.6mm、0.7mm、0.8mm。第二空心段232的壁厚可以为0.3mm、0.31mm、0.37mm、0.4mm、0.45mm、0.5mm等。
请参阅图4和图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热组件100包括至少部分设置在外管20内的内管10,第一电极110至少部分设置在内管10内,第二电极120至少部分设置在内管10的一端。
如此,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在内管10中相对并在内管10中产生等离子体电弧,利用电弧放电可以提高气溶胶形成基质300的加热效率。
具体的,内管10为通管,沿自身轴向的两端均有开口,且开口在轴向上贯通内管10。第二电极120可以呈圆盘状,并与内管10的一端扣合,覆盖该端面的开口,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极120还可部分伸入内管10,与第一电极110正对。第一电极110可以呈柱状,并从内管10远离第二电极120的一端伸入内管10,以使部分第一电极110被内管10包覆。第一电极110伸入内管10的一端朝向第二电极120,并与第二电极120间隔一定的距离。放电区130可以是内管10中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相对并间隔的区间。
内管10设有第二电极120的一端可以伸入在外管20中,以使第二电极120可以部分地抵靠锥形端部21。内管10远离第二电极120的一端可以从外管20的敞口端22伸出,第一电极110可以从这一端暴露于内管10和外管20外。第一电极110伸出在内管10外的一端可以与接头50电连接,接头50连接导线113并通过导线113连接电源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组件100还包括导电件30,导电件30可以为通管,套设在内管10外,导电件30的一端伸入外管20的第二空心段232,与第二电极120电连接,并沿内管10的轴向延伸至第一部2311与接电线33电连接,从而可以导通电源200与第二电极120。导电件30可以附着在内管10的外壁。接电线33可以贴设在第一部2311的内壁,在第一部2311内延伸的方向可以与台阶面233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电极120和导电件30不一定是两个单独的部件,二者可以是由同种材料构成,也可以是一体成型成一个整体,与第一电极110相对的部位作为电极使用,其余部分用作电连接使用。
第一电极110、内管10、第二电极120、外管20可以依次套设,并且第一电极110、内管10、第二电极120和外管20可以大致同轴,以提高发热组件100周圈温度场的均匀性。
请再次参阅图11-图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热组件100包括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空心段231内的绝缘件40,绝缘件40连接第一空心段231的内壁和内管10的外壁,以限制内管10相对于外管20横向移动。
如此,绝缘件40可以将第一空心段231和内管10的下端紧配于第一空心段231内,使得内管10与外管20的受力运动保持一定的同步性,解决了内管10与外管20偏移不同步导致内管10弯折易断裂的问题。另外,发热组件100装配便利性进一步提高。
具体的,绝缘件40可以部分地设置在第一部2311内,上端面抵靠第一空心段231与台阶面233相对的内壁面。绝缘件40可以包覆内管10低于台阶面233的管段、第一电极110伸出与内管10外的端部以及与第一电极110电连接的接头50。接电线33在第一空心段231内部与第一电极110通过绝缘件40隔离绝缘。
绝缘件40可以是采用软质的绝缘材料制成,例如用橡胶制成绝缘件40。绝缘件40可以通过胶粘或熔融等方式固定于第一空心段231内壁与内管10的外壁之间,与外管20、内管10过盈装配。如此,绝缘件40可以将外管20中的内管10、第一电极110、导电件30等元件连结为一个整体。
请参阅图10-图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热组件100包括基座90,第一空心段231安装在基座90上。
如此,通过基座90可以安装固定发热组件100,增强结构稳定性。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二空心段232完全位于基座90外。
具体的,基座90包括第一支架91和与第一支架91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支架92。第一支架91和第二支架92可以是上下盖合,共同围成有安装空间930。外管20安装在第二支架92,并且部分地设置在安装空间930中。外管20可以是自上而下地插入第二支架92,外管20的下端部分地伸入在安装空间930中。
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空心段232可以安装在基座9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组件100包括连接件71,连接件71连接外管20的外壁和基座90,以限制外管20相对于基座90沿外管20的轴向移动。接电线33可以通过连接件71预留活动余量与电源200连接。连接件71可以是灌注在外管20外壁和基座90之间的胶质或管状软胶。连接件71包裹外管20伸入在安装空间930内的管段,将外管20固定于第二支架92。
请参阅图11,第一空心段231可以完全容纳在安装空间930内,第一空心段231与第二空心段232连接处形成的台阶面233与连接件71粘结,绝缘件40连接第一空心段231的内壁和基座90,从而将外管20安装在基座90上。第二空心段232露出在第二支架92背于安装空间930的一侧的高度范围可以是0.3mm-5mm,以使发热组件100的高度保持小型化。
请参阅图13,第一空心段231可以是第一部2311容纳在安装空间930内,第二部部分地2312露出于第二支架92外。第一空心段231露出在第二支架92背于安装空间930的一侧的高度范围可以是0.3mm-5mm。第二部2312的上端可以延伸至气溶胶形成基质300所在端面以下,而不插入气溶胶形成基质300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件40部分地设置在外管20与基座90之间,并与基座90保持一定活动间隙,不与基座90直接受力,以使绝缘件40以及绝缘件40包裹固定的元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不受基座90限制而摆动。
请参阅图10和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组件100还包括与外管20连接的测温组件80。测温组件80用于检测外管20的温度。请结合图1,测温组件80可以连接控制中心400,从而测温组件80可以将检测的温度数据传输至控制中心400。控制中心400在温度过高或不足时调整电源200的电压或输出功率,以控制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之间的电压,调整加热温度。
请再次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发热组件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可以包括电池210、变压器220、控制中心400、盖体500等部件。电池210和变压器220可以组成发热组件100的电源200。结合图11,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分别连接变压器220的两个输出端,导通高压交流电,在内管10中形成高强度电场进而产生等离子体,产生较高的温度和热量。热量通过内管10和外管20传送至气溶胶形成基质300。气溶胶形成基质300吸收热量雾化形成气溶胶。发热组件100与盖体500连接,外管20插入气溶胶形成基质300中,热量通过内管10和外管20传送至气溶胶形成基质300,气溶胶形成基质300吸收热量雾化形成气溶胶。
请再次参阅图13,发热组件100可以通过基座90固定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基座90可以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的壳体集成。外管20的第二空心段232高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的壳体,第一空心段231的下端部分地伸入基座90的安装空间930中,随基座90固定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的壳体。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的使用过程中,外管20容易受侧向力推动。通过将第一空心段231横向扩大,加强外管20下端的强度,同时通过绝缘件40将外管20与外管20内的元件模块化固定,保持受力运动的一致性,从而提高外管20的抗侧推强度,降低外管20受侧向力断裂的可能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管,所述外管包括沿所述外管的轴向相连的第一空心段和第二空心段,所述第一空心段形成有开口,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空心段的横截面的外轮廓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空心段的横截面的外轮廓面积;
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外管内,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相对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通电时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等离子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空心段的壁厚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空心段的壁厚;和/或,
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空心段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空心段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心段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二部连接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空心段,所述第一部形成有所述开口,所述第一部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部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的横截面的外轮廓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部的横截面的外轮廓面积,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部的连接处形成有台阶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空心段的横截面的内轮廓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形成有出线槽,所述出线槽沿所述第一部的横向贯穿所述的第一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槽贯穿所述第一部的端面。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心段的壁厚范围为0.4mm-0.8mm;和/或,所述第二空心段的壁厚范围为0.3mm-0.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包括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外管内的内管,所述第一电极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内管内,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内管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包括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空心段内的绝缘件,所述绝缘件连接所述第一空心段的内壁和所述内管的外壁,以限制所述内管相对于所述外管横向移动。
11.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发热组件。
CN202322452355.1U 2023-09-08 发热组件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Active CN221284695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84695U true CN221284695U (zh) 2024-07-09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33684B (zh) 一种用于电加热卷烟的加热器
WO2012089134A1 (en) Battery
CN113729286A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KR102588857B1 (ko) 전자 베이핑 장치용 전기 연결부
US20190350258A1 (en) Atomization core and atomizer thereof
CN219422197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发热结构
CN217509910U (zh) 发热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JP2023039407A (ja) 加熱モジュール及びエアロゾル発生装置
CN221284695U (zh) 发热组件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KR20110001066U (ko) 탄소발열체를 이용한 관상 발열장치의 전극 구조
CN217446705U (zh) 加热组件以及包括该加热组件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7284810U (zh) 一种发热体及雾化器
CN217184816U (zh) 一种电加热管及电子烟
CN217609593U (zh) 加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3756413U (zh) 电蚊香器的发热体
WO2004095884A2 (en) Mercury vapor lamp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21153022U (zh) 发热组件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1150120A (zh) 一种ptc加热不燃烧雾化器
CN219894655U (zh) 雾化芯、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942291U (zh)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加热结构
CN216902787U (zh) 一种准分子灯装置
CN219920296U (zh) 一种烟具
CN217655790U (zh) 一种隔热结构、探头安装组件及面板开关
CN217471243U (zh) 一种贴片式温感发热单元
CN210781416U (zh) 电暖器发热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