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84816U - 一种电加热管及电子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加热管及电子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84816U
CN217184816U CN202220105377.3U CN202220105377U CN217184816U CN 217184816 U CN217184816 U CN 217184816U CN 202220105377 U CN202220105377 U CN 202220105377U CN 217184816 U CN217184816 U CN 2171848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electrode
antennae
film region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0537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如国
刘涛
郑国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Aldo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Aldo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Aldo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Aldo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0537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848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848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848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加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加热管及电子烟,一种电加热管包括管体、设置于所述管体至少部分表面的加热膜和至少一对电极,每个电极包括电极基部和两个以上触角,所述触角与所述加热膜接触电连接,所述电极基部与所述加热膜不存在直接接触,两个以上所述触角沿所述管体的周向排布,同一个电极的所有触角均与该电极的电极基部连为一体,所述一个电极的任一触角与另一电极的电极基部不接触,一个电极的任一触角的至少部分设于另一电极的两个触角之间,本实用新型将加热膜被分隔成不同膜区,降低管体表面的总电阻,能够在低电压下具有较高功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加热管及电子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加热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加热管及电子烟。
背景技术
电子烟内一般通过加热不燃烧处理烟弹、烟丝或烟膏,上述物质通过低温加热烘烤后产生含有尼古丁的烟雾、气雾或气溶胶,由于未经燃烧,因此能大大减少焦油等具有强烈致癌效果的有害物质,减少对吸烟者身体健康的损害。
电子烟一般是利用3-6v的低电压来驱动,而电子烟对烟丝等原料需要加热到三四百度温度,由于烟需要被加热到三四百度才会产生含有尼古丁的烟雾、气雾或气溶胶,因此电子烟在低电压下要具有较高的加热功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加热管,其在较低电压下具有较高的加热功率。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管包括管体、设置于所述管体至少部分表面的加热膜和至少一对电极,每个电极包括电极基部和两个以上触角,所述触角与所述加热膜接触电连接,所述电极基部与所述加热膜不存在直接接触,两个以上所述触角沿所述管体的周向排布,所述触角与所述电极基部一体连接,所述一个电极的任一触角与另一电极的电极基部不接触,一个电极的任一触角的至少部分设于另一电极的两个触角之间,定义一个电极的两个以上触角包括第一触角和第二触角,定义另一电极的两个以上触角包括第三触角和第四触角,其中第一触角和第三触角相邻,第二触角和第四触角相邻,定义加热膜至少包括第一膜区和第二膜区,其中第一膜区位于第一触角和第三触角之间,定义第一膜区的电阻阻值为R1,其中第二膜区位于第二触角和第四触角之间,定义第二膜区的电阻阻值为R2,其中 R1不小于R2的十分之一。
所述电极基部为设置在所述管体外侧的环形结构,一对电极的所述电极基部分别设于所述管体的两端的绝缘部分,一个电极的任一触角自该电极的电极基部向另一电极的电极基部延伸,所述触角自所述电极基部沿所述管体的轴线方向一体延伸,同一个电极的所有触角(4)均与该电极的电极基部(6)连为一体,所述触角的开放端与另一电极的电极基部之间具有距离D,距离D大于所述触角的宽度d。
所述电极基部为设置在所述管体外侧的类环形结构,一对电极的所述电极基部分别设于所述管体的两端的绝缘部分,所述电极基部中的一个设有缺口,而另一个电极的触角中有一个为接电触角,所述接电触角一端一体连接于该电极的电极基部,所述接电触角的伸出端穿过所述缺口延伸到绝缘部分,所述接电触角的伸出端和所述其中一个电极的电极基部位于所述管体的同一侧端部位置。
所述触角沿所述管体周向均匀设置,所述一个电极的触角数量和另一个电极的触角数量相等,一个电极的每个触角到与该触角相邻的另一电极的两个触角的间距相等,且R1不小于R2的二分之一。
所述触角沿所述管体周向设置,各个相邻的所述触角间的间距存在大小差异;
或者相邻所述触角的间距沿所述管体轴向设置为大小不等。
所述触角的设置方式为下列方式中的任一种:
a.所述电极为两个,其中一个电极的触角自该电极的电极基部沿所述管体的轴线方向向另一个电极的电极基部延伸,不同电极的触角在所述管体的周向间隔交叉设置,R1与R2的差值不超过R2的20分之一;
b.所述电极为两个,其中一个电极的触角自该电极的电极基部沿所述管体的外周以螺旋形向另一个电极的电极基部延伸,不同电极的触角在所述管体的周向间隔交叉设置,R1与R2的差值不超过R2的20分之一;
c.各触角在所述管体侧面的展开面上呈一定弧度的曲线。
每个所述电极有两个或三个触角,当每个电极有两个触角时,一个电极的触角仅包括第一触角和第二触角,另一电极的触角仅包括第三触角和第四触角,加热膜包括第一膜区、第二膜区、第三膜区和第四膜区,其中第一膜区位于第一触角和第三触角之间,第二膜区位于第二触角和第四触角之间;第三膜区位于第二触角和第三触角之间,第四膜区位于第一触角和第四触角之间;定义第三膜区的电阻阻值为R3,第四膜区的电阻阻值为R4,其中R3不小于R2的五分之一, R4不小于R2的五分之一;
当每个电极有三个触角时,设有第一触角和第二触角的电极还包括有第五触角,设有第三触角和第四触角的电极还包括有第六触角,加热膜还包括第三膜区,所述第三膜区位于第五触角和第六触角之间,定义第三膜区的电阻阻值为R3,其中R3不小于R2的五分之一。
所述加热膜与所述管体之间设有一层导热绝缘层,所述导热绝缘层镀在所述管体外表面,将加热膜与所述管体分隔开。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烟,所述电子烟的加热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电加热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烟,包括烟和如上所述的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两端开口,所述电加热管内部具有容纳腔,所述烟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烟的至少部分伸出所述电加热管的一端开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具有至少一对电极和加热膜,每个电极包括电极基部和两个以上触角,所述触角与所述加热膜接触电连接,所述电极基部与所述加热膜不存在直接接触,如此,加热膜的电由触角传输过来,由于每个电极具有两个以上触角,两个电极的多个触角之间至少具有第一膜区和第二膜区,且R1不小于R2的十分之一,使得第一膜区、第二膜区通电时都是加热区,如此,加热膜被分隔成不同膜区,降低管体表面的总电阻,能够在低电压下具有较高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电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中设置电极基部处的局部剖面图。
图3为图1所示结构的侧面展开图。
图4为实施例1的变形方案的侧面展开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电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结构中设置电极基部处的局部剖面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管体,2、导热绝缘层,3、加热膜,31、第一膜区, 32、第二膜区,33、第三膜区,34、第四膜区,4、触角,41、第一触角,42、第二触角,43、第三触角,44、第四触角,45、第五触角,46、第六触角,5、接电触角,6、电极基部,7、缺口,8、接电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加热管,包括管体1、设置于所述管体1部分表面的加热膜3和一对电极,每个电极包括电极基部6 和两个以上触角4,所述触角4与所述加热膜3接触电连接,所述电极基部6与所述加热膜3不存在直接接触,所述触角4沿所述管体1的周向排布,同一个电极的所有触角4均与该电极的电极基部6连为一体,所述一个电极的任一触角4 与另一电极的电极基部6不接触,一个电极的任一触角4的至少部分设于另一电极的两个触角4之间,定义一个电极的触角4包括第一触角41和第二触角42,定义另一电极的触角4包括第三触角43和第四触角44,其中第一触角41和第三触角43相邻,第二触角42和第四触角44相邻,定义加热膜3至少包括第一膜区31和第二膜区32,其中第一膜区31位于第一触角41和第三触角43之间,定义第一膜区31的电阻阻值为R1,其中第二膜区32位于第二触角42和第四触角44之间,定义第二膜区32的电阻阻值为R2,定义R2大于等于R1,其中R1 不小于R2的十分之一。
本实施例中,每个电极有三个触角4,设有第一触角41和第二触角42的电极还包括有第五触角45,设有第三触角43和第四触角44的电极还包括有第六触角46,加热膜3还包括第三膜区33,所述第三膜区33位于第五触角45和第六触角46之间,定义第三膜区33的电阻阻值为R3,定义R2大于等于R3,其中R3不小于R2的五分之一。
所述触角4与所述加热膜3接触电连接,所述电极基部6与所述加热膜3 不存在直接接触,如此,加热膜3的电由触角4传输过来,由于每个电极具有两个以上触角4,两个电极的多个触角4之间至少具有第一膜区31和第二膜区32,如此,加热膜3被分隔成不同膜区,降低管体1表面的总电阻,能够在低电压下具有较高功率。由于R1不小于R2的十分之一,使得第一膜区、第二膜区电流流过顺利,在第一膜区、第二膜区都能加热,使得第一膜区、第二膜区对外都能加热。
进一步,实施例中R1与R2的差值不超过R2的20分之一,R3与R2的差值不超过R2的20分之一,使得电热管表面加热功率较为均匀。
所述管体1采用基层材料制成,所述基层材料包括不锈钢金属、铝合金、石英、陶瓷中一种或多种,也可以是其他现有技术中应用于制作加热管的材料。如果所述管体1采用可导电的金属材料或其他导电材料,所述加热膜3与所述管体 1之间必须设有一层导热绝缘层2,所述导热绝缘层2镀在所述管体1外表面,将加热膜3与所述管体1分隔开,所述加热膜3则镀在所述导热绝缘层2外表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管体1为强度足够的不锈钢金属管。所述电极采用银电极,通过镀银工艺将触角4镀在所述加热膜3外表面,所述电极基部6为设置在所述管体1外侧的环形结构,一对电极的所述电极基部6分别设于所述管体1的两端的绝缘部分,一个电极的任一触角4自该电极的电极基部6向另一电极的电极基部6延伸,所述触角4自所述电极基部6沿所述管体1的轴线方向一体延伸,所述触角4的开放端与另一电极的电极基部6之间具有距离D,距离D大于所述触角4的宽度d,两端的电极基部6用于连接电路。
本实施例还有一种每个电极有两个触角4的变形方案,如图4所示,在该方案中,触角4仅包括第一触角31、第二触角32、第三触角33和第四触角34,加热膜3包括第一膜区31、第二膜区32、第三膜区33和第四膜区34,其中第一膜区31位于第一触角41和第三触角43之间,第二膜区32位于第二触角42 和第四触角44之间,第三膜区33位于第二触角42和第三触角43之间,第四膜区34位于第一触角41和第四触角44之间;定义第三膜区33的电阻阻值为R3,第四膜区34的电阻阻值为R4,定义R2大于等于R3,R2大于等于R4,其中 R3不小于R2的五分之一,R4不小于R2的五分之一。实施例中,第一膜区、第三膜区、第四膜区都不小于第二膜区的五分之一,在加热膜通电的情况下,这几个膜区的加热功率差不多,加热管加热功率更为均匀。
如图5、6所示,作为另一种实施例,所述管体1为石英管,绝缘性好因此可以直接镀上加热膜3,不设置另外的导热绝缘层2。所述电极基部6为设置在所述管体1外侧的类环形结构,一对电极的所述电极基部6分别设于所述管体1 的两端的绝缘部分,所述电极基部6中的一个设有缺口7,而另一个电极的触角 4中有一个为接电触角5,所述接电触角5一端一体连接于该电极的电极基部6,所述接电触角的伸出端穿过所述缺口7延伸到绝缘部分,所述接电触角的伸出端和所述其中一个电极的电极基部6位于所述管体1的同一侧端部位置。该伸出端即为接电端8,接电端8和与之位于管体1同一端的电极基部6用于连接电路。
上述实施例的方案中所述触角4的设置方式可以有多种,一方面,触角4 根据间距大小可以按如下方式设置:
a.所述触角4沿所述管体1周向均匀设置,所述一个电极的触角4数量和另一个电极的触角4数量相等,一个电极的每个触角4到与该触角4相邻的另一电极的两个触角4的间距相等,且R1不小于R2的二分之一。
b.所述触角4沿所述管体1周向设置,各个相邻的所述触角4间的间距存在大小差异;或者相邻所述触角4的间距沿所述管体1轴向设置为大小不等。
另一方面,触角4根据触角4延伸方向和形状可以按如下方式设置:
a.所述电极为两个,其中一个电极的触角4自该电极的电极基部6沿所述管体1的轴线方向向另一个电极的电极基部6延伸,不同电极的触角4在所述管体1的周向间隔交叉设置,R1与R2的差值不超过R2的20分之一,如此R1和 R2几近相同,加热功率更为一致;
b.所述电极为两个,其中一个电极的触角4自该电极的电极基部6沿所述管体1的外周以螺旋形向另一个电极的电极基部6延伸,不同电极的触角4在所述管体1的周向间隔交叉设置,R1与R2的差值不超过R2的20分之一;
c.各触角4在所述管体1侧面的展开面上呈一定弧度的曲线。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烟,该电子烟的加热装置包括采用上述结构的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中设置容器或管路,容器和管路中具有能在加热后产生含尼古丁的烟雾、气雾或气溶胶的物质,如果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烟油、烟膏等物质。当前述的物质储存于所述容器或经过所述管路时,电加热管通电可对该物质进行加热产生含义尼古丁的可吸入烟雾、气雾或气溶胶。
本发明提供了另一种电子烟,包括烟和采用上述结构的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两端开口,所述电加热管内部具有容纳腔,所述烟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烟的至少部分伸出所述电加热管的一端开口。
由于本方案提供的电加热管降低管体表面加热膜的总电阻,能够在低电压下具有较高功率,因此使用该电加热管的电子烟具有更好的加热效果,也更省电。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加热管,包括管体(1)、设置于所述管体(1)至少部分表面的加热膜(3)和至少一对电极,其特征在于:每个电极包括电极基部(6)和两个以上触角(4),所述触角(4)与所述加热膜(3)接触电连接,所述电极基部(6)与所述加热膜(3)不存在直接接触,两个以上所述触角(4)沿所述管体(1)的周向排布,所述触角(4)与所述电极基部(6)一体连接,所述一个电极的任一触角(4)与另一电极的电极基部(6)不接触,一个电极的任一触角(4)的至少部分设于另一电极的两个触角(4)之间,定义一个电极的两个以上触角(4)包括第一触角(41)和第二触角(42),定义另一电极的两个以上触角(4)包括第三触角(43)和第四触角(44),其中第一触角(41)和第三触角(43)相邻,第二触角(42)和第四触角(44)相邻,定义加热膜(3)至少包括第一膜区(31)和第二膜区(32),其中第一膜区(31)位于第一触角(41)和第三触角(43)之间,定义第一膜区(31)的电阻阻值为R1,其中第二膜区(32)位于第二触角(42)和第四触角(44)之间,定义第二膜区(32)的电阻阻值为R2,定义R2大于等于R1,其中R1不小于R2的十分之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基部(6)为设置在所述管体(1)外侧的环形结构,一对电极的所述电极基部(6)分别设于所述管体(1)的两端的绝缘部分,一个电极的任一触角(4)自该电极的电极基部(6)向另一电极的电极基部(6)延伸,所述触角(4)自所述电极基部(6)沿所述管体(1)的轴线方向一体延伸,同一个电极的所有触角(4)均与该电极的电极基部(6)连为一体,所述触角(4)的开放端与另一电极的电极基部(6)之间具有距离D,距离D大于所述触角(4)的宽度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基部(6)为设置在所述管体(1)外侧的类环形结构,一对电极的所述电极基部(6)分别设于所述管体(1)的两端的绝缘部分,所述电极基部(6)中的一个设有缺口(7),而另一个电极的触角(4)中有一个为接电触角(5),所述接电触角(5)一端一体连接于该电极的电极基部(6),所述接电触角的伸出端穿过所述缺口(7)延伸到绝缘部分,所述接电触角的伸出端和所述其中一个电极的电极基部(6)位于所述管体(1)的同一侧端部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触角(4)沿所述管体(1)周向均匀设置,所述一个电极的触角(4)数量和另一个电极的触角(4)数量相等,一个电极的每个触角(4)到与该触角(4)相邻的另一电极的两个触角(4)的间距相等,且R1不小于R2的二分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触角(4)沿所述管体(1)周向设置,各个相邻的所述触角(4)间的间距存在大小差异;
或者相邻所述触角(4)的间距沿所述管体(1)轴向设置为大小不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触角(4)的设置方式为下列方式中的任一种:
a.所述电极为两个,其中一个电极的触角自该电极的电极基部(6)沿所述管体(1)的轴线方向向另一个电极的电极基部(6)延伸,不同电极的触角在所述管体(1)的周向间隔交叉设置,R1与R2的差值不超过R2的20分之一;
b.所述电极为两个,其中一个电极的触角自该电极的电极基部(6)沿所述管体(1)的外周以螺旋形向另一个电极的电极基部(6)延伸,不同电极的触角(4)在所述管体(1)的周向间隔交叉设置,R1与R2的差值不超过R2的20分之一;
c.各触角(4)在所述管体(1)侧面的展开面上呈一定弧度的曲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极有两个或三个触角(4),当每个电极有两个触角(4)时,一个电极的触角(4)仅包括第一触角(41)和第二触角(42),另一电极的触角(4)仅包括第三触角(43)和第四触角(44),加热膜(3)包括第一膜区(31)、第二膜区(32)、第三膜区(33)和第四膜区(34),其中第一膜区(31)位于第一触角(41)和第三触角(43)之间,第二膜区(32)位于第二触角(42)和第四触角(44)之间;第三膜区(33)位于第二触角(42)和第三触角(43)之间,第四膜区(34)位于第一触角(41)和第四触角(44)之间;定义第三膜区(33)的电阻阻值为R3,第四膜区(34)的电阻阻值为R4,定义R2大于等于R3,R2大于等于R4,其中R3不小于R2的五分之一,R4不小于R2的五分之一;
当每个电极有三个触角(4)时,设有第一触角(41)和第二触角(42)的电极还包括有第五触角(45),设有第三触角(43)和第四触角(44)的电极还包括有第六触角(46),加热膜(3)还包括第三膜区(33),所述第三膜区(33)位于第五触角(45)和第六触角(46)之间,定义第三膜区(33)的电阻阻值为R3,定义R2大于等于R3,其中R3不小于R2的五分之一。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膜(3)与所述管体(1)之间设有一层导热绝缘层(2),所述导热绝缘层(2)镀在所述管体(1)表面,将加热膜(3)与所述管体(1)分隔开。
9.一种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烟的加热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电加热管。
10.一种电子烟,其特征在于:包括烟和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两端开口,所述电加热管内部具有容纳腔,所述烟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烟的至少部分伸出所述电加热管一端的开口。
CN202220105377.3U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电加热管及电子烟 Active CN2171848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05377.3U CN217184816U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电加热管及电子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05377.3U CN217184816U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电加热管及电子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84816U true CN217184816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91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05377.3U Active CN217184816U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电加热管及电子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848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69517485D1 (de) Röhrenofen für einen elektrischen rauchartikel
US3928072A (en) Air depolarized electric cell
US20220175045A1 (en) Aerosol generation device and heating assembly thereof
CN109123805B (zh) 烘烤烟具及其金属基电加热件
EP3424354A2 (en) Low-temperature vaporizer and low-temperature smoking set
JP2009545105A5 (zh)
CN103533684A (zh) 一种用于电加热卷烟的加热器
CN110200331A (zh) 一种电子烟加热器
CN213128010U (zh) 一种电磁感应复合加热烟具
CN210809313U (zh)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7184816U (zh) 一种电加热管及电子烟
CN203554710U (zh) 一种用于电加热卷烟的加热器
KR20200034581A (ko) 로스팅 흡연 도구
CN215775567U (zh) 针状发热体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100530869C (zh) 以全陶瓷电热体为中心电极的火花塞
CN208192134U (zh) 一种管式烘焙加热器
JP4204265B2 (ja) 鎧装グロープラグ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9679786U (zh) 一种hnb针式加热体及加热不燃烧器具
CN216875010U (zh) 一种电加热管及电子烟
CN217791440U (zh) 一种微波加热卷烟及加热卷烟烟具
CN216875038U (zh) 加热管、电热烟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02049071A1 (fr) Electrode chauffee indirectement destinee a un tube a decharge gazeuse
CN108433183A (zh) 一种管式烘焙加热器及其制备方法
CN220545828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N219697985U (zh) 电路板结构、炉头和电燃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