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76407U - 电池和用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和用电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176407U CN221176407U CN202322667568.6U CN202322667568U CN221176407U CN 221176407 U CN221176407 U CN 221176407U CN 202322667568 U CN202322667568 U CN 202322667568U CN 221176407 U CN221176407 U CN 2211764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 end plate
- tab
- disposed
- plate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599 Cr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990 Ni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88 chromium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和用电装置,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电池壳体包括两个盖板和主壳体,主壳体弯折设置且两端相连,主壳体的相对两侧敞开,两个盖板分别盖设于主壳体的敞开两侧且与主壳体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主壳体的两端至少部分地相互重叠,以形成加强部;电芯,电芯设置于容纳空间中且设置有极耳,极耳与加强部焊接连接。由此,通过将主壳体的两端至少部分地相互重叠形成加强部,这样在极耳与加强部焊接时,可以增加主壳体与极耳连接位置的机械强度,有效防止主壳体被焊穿,从而可以提高电池的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和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壳体包括壳本体和盖体,壳本体和盖体之间形成容纳腔,可以用于容纳电芯和电解液,电芯上会引出正极耳和负极耳,在壳体带电的方案中,其中一一个极耳需要与壳本体焊连。
现有技术中,为了减轻电池自重,满足电池轻量化的要求,电池壳体的厚度设计较薄,这样极耳在与壳体连接时,特别是焊接时,会导致电池壳体上出现焊洞,这样会降低电池的密封性,容易导致电解液泄漏腐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池,该电池可以提高主壳体局部厚度,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成了一种用电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包括两个盖板和主壳体,所述主壳体弯折设置且两端相连,所述主壳体的相对两侧敞开,两个所述盖板分别盖设于所述主壳体的敞开两侧且与所述主壳体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所述主壳体的两端至少部分地相互重叠,以形成加强部;电芯,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中且设置有极耳,所述极耳与所述加强部焊接连接。
由此,通过将主壳体的两端至少部分地相互重叠形成加强部,这样在极耳与加强部焊接时,可以增加主壳体与极耳连接位置的机械强度,有效防止主壳体被焊穿,从而可以提高电池的产品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壳体包括壳体部、第一端板部和第二端板部,所述壳体部弯折设置,所述第一端板部和所述第二端板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部的两端且相互连接,所述第一端板部和所述第二端板部相互重叠,以形成所述加强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部包括主体部和第一过渡部,所述主体部弯折设置,所述第一过渡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且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倾斜设置,所述第一端板部与所述第一过渡部相连,所述第二端板部与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相连且位于所述第一端板部远离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倾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端板部呈平板状且与所述主体部相互平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端板部包括相互连接的至少两个第二子端板部,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子端板部在所述第一端板部远离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层叠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子端板部中处于最外层的一个与所述主体部相互平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部还包括第二过渡部,所述第二过渡部与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相连且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倾斜设置,所述第二端板部与所述第二过渡部相连倾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部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一端板部相连一侧的外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二端板部相连一侧的外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互平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端板部和所述第二端板部粘接固定;和/或所述第一端板部和所述第二端板部焊接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极耳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电芯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所述加强部的一侧,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加强部焊接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芯在第一方向的尺寸为L1,所述极耳电连接于所述电芯的第一侧壁,其中,所述第一侧壁在第一方向上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在第一方向的尺寸为L2,所述加强部在第一方向的尺寸为L3,L1、L2和L3满足关系式:L2≤L3<0.5L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极耳还包括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包括第一转接部、第二转接部和第三转接部,所述第一转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间隔,所述第二转接部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表面,所述第三转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接部和第二转接部之间,所述第二转接部与所述加强部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芯在第一方向的尺寸为L1,所述极耳设置于所述电芯的第一侧壁,其中,所述第一侧壁在第一方向上延伸设置,所述转接件在第一方向的尺寸为L4,所述加强部在第一方向的尺寸为L3,L1、L2和L3满足关系式:L4≤L3<0.5L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壳体设置有极柱组件,所述极耳包括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加强部电连接,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极柱组件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中的一个为正极耳,另一个为负极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壳体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极柱组件包括极柱件和绝缘件,所述极柱件穿设于所述安装孔且与所述第二极耳电连接,所述绝缘件设置于所述极柱件与电池壳体之间、以及所述极柱件与安装孔的孔壁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极柱件包括极柱本体、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极柱本体至少部分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于所述极柱本体远离所述电芯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于所述极柱本体朝向所述电芯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适于与所述电池壳体卡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正投影面积,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所述极柱本体的正投影面积,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绝缘件包括第一绝缘件、第二绝缘件和第三绝缘件,所述第一绝缘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电池壳体的外壁之间,所述第二绝缘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电池壳体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三绝缘件连接所述第一绝缘件和第二绝缘件且设置于所述极柱本体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极柱组件还包括电连接垫片,所述电连接垫片设置于所述极柱件且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电连接,所述电连接垫片位于所述第二绝缘件朝向所述电芯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极耳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垫片环绕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极柱组件和所述加强部位于所述主壳体的同一侧;和/或所述极柱组件和所述加强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主壳体的相对两侧;和/或所述极柱组件和所述加强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主壳体的相邻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电装置,包括以上所述的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的爆炸图;
图3为图2中A区域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方向的截面图;
图6为图5中B区域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的局部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的截面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主壳体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主壳体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些实施例的主壳体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壳体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壳体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电池;
10、电池壳体;11、盖板;
12、主壳体;121、壳体部;1211、第一表面;1212、第二表面;1213、主体部;1214、第一过渡部;1215、第二过渡部;122、第一端板部;123、第二端板部;1231、第二子端板部;
13、容纳空间;14、加强部;
15、极柱组件;151、极柱件;1511、极柱本体;1512、第一支撑部;1513、第二支撑部;152、绝缘件;1521、第一绝缘件;1522、第二绝缘件;1523、第三绝缘件;153、电连接垫片;
16、安装孔;
20、电芯;21、极耳;211、第一连接部;212、第二连接部;213、第三连接部;214、第一极耳;215、第二极耳;22、转接件;221、第一转接部;222、第二转接部;223、第三转接部;23、第一侧壁;
30、密封组件;40、注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1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100。
结合图1-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100可以主要包括:电池壳体10和电芯20,其中,电池壳体10包括两个盖板11和主壳体12,可以使电池壳体10的结构简单,便于电池100的生产和装配,主壳体12弯折设置,并且两端相连,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主壳体12的结构完整性,而且还可以简化主壳体12的加工工艺,便于主壳体12的生产,主壳体12的相对两侧敞开,可以便于向电池壳体10内装入电芯20和电解液,两个盖板11分别盖设于主壳体12的敞开两侧,可以将电芯20包裹在电池壳体10内,对电芯20起到保护效果,两个盖板11与主壳体12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13,可以为电芯20和电解液提供设置位置,保证电池100的功能结构完整并且可以正常工作,主壳体12的两端至少部分地相互重叠,以形成加强部14,如此设置,可以在保证主壳体12重量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主壳体12的局部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电池壳体10可以采用不锈钢、镍合金、铬合金或铝合金等金属材质制成,电芯20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隔膜设置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依次叠放后,可以通过卷绕或叠片的方式制备成电芯20。
进一步地,电芯20设置于容纳空间13中,并且设置有极耳21,极耳21与加强部14焊接连接。具体地,在装配电池100时,可以将电芯20放置于容纳空间13内,使电池100具有一定的电池容量,电芯20上设置有极耳21,可以便于电池100的正负极与电池壳体10连接,从而可以使电池100与外接电路连接,为其他电子设备供电,极耳21与加强部14连接,可以保证电芯20与主壳体12连接可靠,保证电芯20与电池壳体10导通,这样外接电路与加强部14连接时,就可以与电芯20导通。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极耳21与加强部14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
进一步地,加强部14由主壳体12的两端部分相互重叠制成,如此设置,可以在不增加主壳体12整体重量的情况下,增加加强部14的厚度,进而可以增加主壳体12上在加强部14位置的机械强度,相较于现有技术,在极耳21与加强部14焊接时,主壳体12的加强部14处可以承受更大载荷,从而可以大大降低电池壳体10被焊穿的可能性,可以保证电池壳体10在极耳21与加强部14焊接后的密封性,有利于提升电池100的产品质量。
结合图9-图11所示,主壳体12包括壳体部121、第一端板部122和第二端板部123,壳体部121弯折设置,第一端板部122和第二端板部123分别设置于壳体部121的两端,并且相互连接,第一端板部122和第二端板部123相互重叠,以形成加强部14。具体地,主壳体12中的壳体部121可以弯折,使分别设置于壳体部121两端的第一端板部122和第二端板部123相互靠近连接,这样可以使第一端板部122和第二端板部123重叠形成的加强部14的厚度增加,从而可以提高主壳体12在加强部14位置的机械强度,以保证主壳体12经过极耳21与加强部焊接后的密封性。
结合图-图所示,壳体部121包括主体部1213和第一过渡部1214,主体部1213弯折设置,第一过渡部1214设置于主体部1213的一端,并且朝向容纳空间13的一侧倾斜设置,第一端板部122与第一过渡部1214相连,第二端板部123与主体部1213的另一端相连,并且位于第一端板部122远离容纳空间13的一侧。
具体地,通过将壳体部121中的主体部1213弯折设置,以将电芯20包裹在容纳空间13中,第一过渡部1214设置于主体部1213的一端,第一端板部122与第一过渡部1214相连,这样可以使第一端板部122通过第一过渡部1214连接于主体部1213的一端,以将加强部14设置于壳体部121上。第二端板部123与主体部1213的另一端相连,以便于将第二端板部123与第一端板部122相互重叠。
进一步地,第一过渡部1214朝向容纳空间13的一侧倾斜设置,可以使第一端板部122朝向容纳空间13靠近,这样可以避让第二端板部123,可以为第二端板部123提供设置位置。第二端板部123位于第一端板部122远离容纳空间13的一侧,倾斜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保证第一端板部122和第二端板部123相互重叠形成加强部14,另一方面,不仅可以防止加强部14的厚度增加后,主壳体12占用电池100外部的空间,而且还可以提高电池100内部的空间利用率,有利于缩小电池100的尺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结合图9所示,第二端板部123呈平板状,并且与所述主体部1213相互平齐,如此设置,在第一端板部122与第二端板部123相互重叠后,不仅可以增加加强部14的结构强度,而且还可以保证加强部14与主体部1213相互平齐,这样可以使主壳体12远离电芯20的一侧在加强部14的位置保持平整,可以使电池100的表面平整,进而不仅可以减少电池100表面产生应力集中,有利于提升电池100的工作安全性,而且还可以便于电池100的收纳和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结合图10所示,第二端板部123包括相互连接的至少两个第二子端板部1231,至少两个第二子端板部1231在第一端板部122远离容纳空间13的一侧层叠设置,至少两个第二子端板部1231中处于最外层的一个与主体部1213相互平齐。具体地,加强部14还可以由至少两个第二子端板部1231层叠形成第二端板部123后,再和第一端板部122相互层叠设置,至少两个第二子端板部1231在第一端板部122远离容纳空间13的一侧层叠设置并且相互连接,不仅可以使加强部14的厚度增加,结构可靠,而且还可以防止加强部14占用部分的容纳空间13,至少两个第二子端板部1231中处于最外层的一个与主体部1213相互平齐,如此设置,可以保证加强部14与主体部1213相互平齐,这样可以使主壳体12远离电芯20的一侧在加强部14的位置保持平整,可以使电池100的表面保持平整,进而不仅可以减少电池100表面产生应力集中,有利于提升电池100的工作安全性,而且还可以便于电池100的收纳和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些实施例,结合图11所示,壳体部121还包括第二过渡部1215,第二过渡部1215与主体部1213的另一端相连且朝向容纳空间13的一侧倾斜设置,第二端板部123与所述第二过渡部1215相连倾斜。具体地,在壳体部121上设置第二过渡部1215,其中,第一过渡部1214设置于主体部1213的有单,第二过渡部1215设置于主体部1213的另一端,可以使第一过渡部1214和第二过渡部1215均与主体部1213相连。第二端板部123与第二过渡部1215相连,可以使第二端板部123通过第二过渡部1215设置于主体部1213的另一端,以在壳体部121上设置加强部14。
进一步地,第二过渡部1215朝向容纳空间13的一侧倾斜设置,可以使第二端板部123朝向容纳空间13靠近,这样可以使第二端板部123与第一端板部122靠近,第二端板部123设置于第一端板部122远离容纳空间13的一侧,倾斜如此设置,可以进一步地防止加强部14的厚度增加后,主壳体12占用电池100外部的空间,不利于电池100的放置,可以防止加强部14向主壳体12外部凸出,防止增加电池壳体10表面的应力集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端板部122和第二端板部123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和粘接。
结合图9-图11所示,主体部1213具有第一表面1211和第二表面1212,第一表面1211位于主体部1213与第一端板部122相连一侧的外表面,第二表面1212位于主体部1213与第二端板部123相连一侧的外表面,第一表面1211和第二表面1212相互平齐。具体地,设置主体部1213的第一表面1211和第二表面1212相互平齐即为主体部1213与第一端板部122相连一侧的外表面和主体部1213与第二端板部123相连一侧的外表面相互平齐,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使容纳空间13的形状更有利于电芯20的放置,可以在电池100中设置数量更多的电芯20,提升电池100的容量,另一方面,可以使电池壳体10的结构有利于电池100的放置和收纳,便于电池100的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端板部122和第二端板部123粘接固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第一端板部122和第二端板部123焊接固定。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端板部122和第二端板部123相互重叠后,可以通过粘接或者焊接的方式将第一端板部122和第二端板部123连接固定,这样不仅可以使第一端板部122和第二端板部123的连接方式更加简便,而且还可以保证第一端板部122和第二端板部123的连接可靠性,进而可以提升主壳体12的结构可靠性。
结合图2-图3所示,极耳21包括第一连接部211、第二连接部212和第三连接部213,第一连接部211与电芯20电连接,第二连接部212间隔设置于第一连接部211朝向加强部14的一侧,第三连接部213连接于第一连接部211的一端和第二连接部212的一端之间,第二连接部212与加强部14焊接固定。具体地,极耳21由第一连接部211、第二连接部212和第三连接部213组成,其中,第一连接部211与电芯20连接,可以使极耳21从电芯20中引出,用于与电池100中的其他结构件连接,第二连接部212与第一连接部211间隔设置,并且靠近加强部14,这样可以延长极耳21在电芯20和加强部14之间的尺寸,使极耳21更加靠近加强部14,便于与加强部14连接,第三连接部213的连接与第一连接部211的一端和第二连接部212的一端之间,可以保证电流在极耳21上的导通,可以保证第二连接部212在极耳21中的结构可靠性,通过第二连接部212和加强部14焊接,不仅可以保证极耳21与加强部14的连接可靠性,而且还可以使极耳21与加强部14顺利导通,保证电池100内部的电路连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结合图1和图7所示,电芯20在第一方向的尺寸为L1,极耳21电连接于电芯20的第一侧壁23,其中第一侧壁23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二连接部212在第一方向的尺寸为L2,加强部14在第一方向的尺寸为L3,L1、L2和L3满足关系式:L2≤L3<0.5L1。具体地,第一方向为电芯20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第一侧壁23在电芯20上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极耳21电连接于电芯20的第一侧壁23上,可以使极耳21便于与加强部14连接,设置第二连接部212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不超过加强部14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这样不仅可以便于第二连接部212与加强部14的焊接操作,而且还可以防止主壳体12被焊穿,保证电池壳体10的密封性。进一步地,设置第二连接部212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和加强部14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均不超过电芯20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的一半,这样可以防止第二连接部212或者加强部14与电池壳体10上的其他结构接触造成电池100短路,从而可以提升电池100的工作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结合图3所示,极耳21还包括转接件22,转接件22包括第一转接部221、第二转接部222和第三转接部223,第一转接部221设置于第一连接部211与第二连接部212之间的间隔,第二转接部222电连接于第二连接部212背离第一连接部211的表面,第三转接部223连接于第一转接部221和第二转接部222之间,第二转接部222与加强部14电连接。
具体地,在极耳21中设置转接件22,可以增强极耳21的结构强度,使极耳21在焊接过程中的结构更加可靠,转接件22中包括第一转接部221、第二转接部222和第三转接部223,第一转接部221设置于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二连接部212之间,可以使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二连接部212之间电连接,第二转接部222电连接与第二连接部212和背离第一连接部211的表面,可以使第二转接部222与第二连接部212电连接的同时,便于第二转接部222与加强部14接触,以使第二转接部222与加强部14点电连接,第三转接部223连接于第一转接部221和第二转接部222之间,这样不仅可以使第一转接部221和第二转接部222通过第三转接部223保持电连接,而且还可以保证转接件22在极耳21上的结构可靠性。
进一步地,在转接件22设置于极耳21时,可以将第二转接部222背离第二连接部212的一面与加强部14焊接固定,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转接件22和加强部14的连接可靠性,而且还可以使转接件22与加强部14导通,进而可以保证电池100中的电路导通。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极耳214与第二极耳215的第二连接部212上均可以插设转接件2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结合图1和图7所示,电芯20在第一方向的尺寸为L1,极耳21设置于电芯20的第一侧壁23,其中第一侧壁23在第一方向上延伸设置,转接件22在第一方向的尺寸为L4,加强部14在第一方向的尺寸为L3,L1、L2和L3满足关系式:L4≤L3<0.5L1。具体地,第一方向为电芯20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第一侧壁23在电芯20上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极耳21电连接于电芯20的第一侧壁23上,可以使极耳21便于与加强部14连接,设置转接件22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不超过加强部14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这样不仅可以便于转接件22与加强部14的焊接操作,而且还可以防止主壳体12被焊穿,保证电池壳体10的密封性。进一步地,设置转接件22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和加强部14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均不超过电芯20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的一半,这样可以防止转接件22或者加强部14与电池壳体10上的其他结构接触造成电池100短路,从而可以提升电池100的工作安全性。
结合图1、图2、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电池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15,极耳21包括第一极耳214和第二极耳215,第一极耳214与加强部14电连接,第二极耳215与极柱组件15电连接,其中,第一极耳214和第二极耳215中的一个为正极耳21,另一个为负极耳21。具体地,设置极耳21包括第一极耳214和第二极耳215,可以满足电池100中正负极的设置要求,第一极耳214和第二极耳215的极性相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极耳214为正极耳21,第二极耳215为负极耳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第一极耳214为负极耳21,第二极耳215为正极耳21。
进一步地,在电池壳体10上设置极柱组件15,极柱组件15可以用于电池100与外接电路连接,可以提升电池100的使用便利性,第一极耳214与加强部14电连接,第二极耳215与极柱组件15电连接,这样可以使电池100的正极和负极分开设置,防止第一极耳214和第二极耳215接触短路,可以提升电池100的使用安全性,外接电路的正极和负极可以分别与极柱组件15和加强部14连接,使电池100与外接电路导通,进而可以使电池100向其他电子设备供电。
结合图12和图13所示,电池壳体10上设置有安装孔16,极柱组件15包括极柱件151和绝缘件152,极柱件151穿设于安装孔16,并且与第二极耳215电连接,绝缘件152设置于极柱件151与电池壳体10之间、以及极柱件151与安装孔16的孔壁之间。具体地,在电池壳体10上设置安装孔16,不仅可以便于极柱组件15在电池壳体10上的安装,而且还可以保证极柱组件15在电池壳体10上的位置稳定,可以保证电池100的结构可靠性。
进一步地,极柱组件15包括极柱件151和绝缘件152,极柱件151穿设于安装孔16,可以使极柱件151伸入电池壳体10内与第二极耳215接触,用于与第二极耳215电连接导通。绝缘件152设置于极柱件151和电池壳体10之间,可以防止极柱件151与电池壳体10接触发生短路,绝缘件152还设置于极柱件151和安装孔16的孔壁之间,不仅可以支撑极柱件151在安装孔16处的设置,而且还可以有效防止极柱件151与电池壳体10接触。
结合图6所示,极柱件151包括极柱本体1511、第一支撑部1512和第二支撑部1513,极柱本体1511至少部分穿设于安装孔16,第一支撑部1512设置于极柱本体1511远离电芯20的一端,第二支撑部1513设置于极柱本体1511朝向电芯20的一端,第一支撑部1512和第二支撑部1513适于与电池壳体10卡接。具体地,极柱件151包括极柱本体1511,极柱本体1511在第一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长度,可以穿过安装孔16,使极柱件151靠近第二极耳215,以使级逐渐可以与第二极耳215电连接。第一支撑部1512设置于极柱本体1511远离电芯20的一端,并且与电池壳体10卡接,可以使极柱件151至少部分地设置于电池壳体10远离容纳空间13的一侧表面,以用于电池100与外部电路电连接。第二支撑部1513设置于极柱本体1511朝向电芯20的一端,可并且与电池壳体10卡接,这样不仅可以使极柱件151与第二极耳215电连接,而且还可以防止极柱件151从安装孔16中脱出,进而可以保证极柱件151在电池壳体10上的结构可靠性。
结合图5-图7所示,在第二方向上,第一支撑部1512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第二支撑部1513的正投影面积,第二支撑部1513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极柱本体1511的正投影面积,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具体地,第二方向为极柱件151在安装孔16内的穿设方向。第二方向上,第二支撑部1513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极柱本体1511的正投影面积,可以使电池壳体10与第二支撑部1513在第二方向上限位配合,这样可以防止极柱件151从安装孔16中脱出,可以保证极柱件151在电池壳体10上的结构可靠性。
另外,在第二方向上,第一支撑部1512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第二支撑部1513的正投影面积,也大于极柱本体1511的正投影面积,一方面,可以使电池壳体10与第一支撑部1512在第二方向上限位配合,可以保证极柱件151在电池壳体10上的结构可靠性,另一方面,第一支撑部1512可以扩大极柱件151设置于电池壳体10背离容纳空间13一侧的面积,以提升极柱件151与电池100外部电路电连接的便利性和可靠性。
结合图5所示,绝缘件152包括第一绝缘件1521、第二绝缘件1522和第三绝缘件1523,第一绝缘件1521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512与电池壳体10的外壁之间,第二绝缘件1522设置于第二支撑部1513与电池壳体10的内壁之间,第三绝缘件1523连接第一绝缘件1521和第二绝缘件1522,并且设置于极柱本体1511与安装孔16的孔壁之间。具体地,第一绝缘件1521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512与电池壳体10的外壁之间,可以防止第一支撑部1512与电池壳体10直接接触电连接,这样在保证极柱件151在电池壳体10上的结构可靠的同时,防止极柱件151与电池壳体10接触造成电池100短路,进而可以保证电池100的工作可靠性。
进一步地,第二绝缘件1522设置于第二支撑部1513与电池壳体10的内壁之间,可以防止第二支撑部1513和电池壳体10直接接触电连接,这样在保证极柱件151在电池壳体10上的结构可靠的同时,防止极柱件151与电池壳体10接触造成电池100短路,进而可以保证电池100的工作可靠性。
进一步地,第三绝缘件1523设置于极柱本体1511与安装孔16的孔壁之间,可以在保证极柱本体1511穿设安装孔16并且与第二极耳215电连接的同时,防止极柱本体1511与安装孔16的孔壁直接接触电连接,以防止极柱件151与电池壳体10接触造成电池100短路。第三绝缘件1523连接第一绝缘件1521和第二绝缘件1522,可以使第一绝缘件1521、第二绝缘件1522和第三绝缘件1523组成一个完整结构,这样可以防止极柱件151与电池壳体10之间存在空隙,可以使第一支撑部1512、极柱本体1511和第二支撑部1513与电池壳体10完全隔开并且绝缘,进而可以保证电池100的结构可靠性和工作安全性。
结合图5所示,极柱组件15还包括电连接垫片153,电连接垫片153设置于极柱件151,并且与第二支撑部1513电连接,电连接垫片153位于第二绝缘件1522朝向电芯20的一侧,并且与第二极耳215电连接。具体地,极柱组件15中设置有电连接垫片153与极柱件151电连接,可以使电连接垫片153与极柱件151导通,电连接垫片153为金属材质的薄片,具有导电性,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极柱件151穿过安装孔16的一端通过机械挤压的方式与电连接垫片153铆接,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使电连接垫片153加强绝缘件152朝向电芯20一侧的配合面的机械强度,使第二支撑部1513与电池壳体10的内壁限位配合可靠,不仅保证极柱件151在电池壳体10上的设置可靠性,而且还可以提升绝缘件152的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简化电连接垫片153、第二支撑部1513和第二绝缘件1522的连接方式,提高电池100的生产效率。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件1521、第二绝缘件1522和电连接垫片153上均设置有穿孔,所有穿孔均为同心设置,这样可以保证极柱件151顺利穿过绝缘件152,可以提升电池100的装配便利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极耳2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同极的极耳21收拢预焊后,可以与极柱件151或电连接垫片153相连,将多个同极性的极耳21收拢后先进行预焊,以防止多个同极性的极耳21收拢后散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多个同极的极耳21收拢后,可以直接与极柱件151或电连接垫片153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些实施例,多个同极的极耳21收拢预焊后与转接件22相连,然后将转接件22与极柱件151或电连接垫片153相连。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转接件22与极柱组件15和加强部14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和粘接,极耳21与极柱组件15和加强部14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和粘接。
结合图6和图7所示,电连接垫片153环绕第二支撑部1513设置,如此设置,可以增大极柱组件15朝向极耳21一侧的面积,使极耳21上的转接件22与电连接垫片153相对应,以便于转接件22与电连接垫片153电连接,这样不仅可以便于极耳21与极柱组件15的电连接,而且还可以保证电流流经极柱组件15和极耳21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结合图1和图2所示,极柱组件15和加强部14位于主壳体12的同一侧,此时第二极耳215和第一极耳214均设置于电芯20的同一侧,并且分别与极柱组件15和加强部14相对应,主壳体12包括壳体部121、第一端板部122和第二端板部123,壳体部121弯折设置,第一端板部122和第二端板部123分别设置于壳体部121的两端,并且相互连接,第一端板部122和第二端板部123相互重叠,以形成加强部1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结合图8和图13所示,极柱组件15和加强部14分别设置于主壳体12的相对两侧,此时第二极耳215和第一极耳214可以分别设置于电芯20的相对两侧,并且分别与极柱组件15和加强部14相对应,主壳体12包括壳体部121、第一端板部122和第二端板部123,壳体部121弯折设置,第一端板部122和第二端板部123分别设置于壳体部121的两端,并且相互连接,第一端板部122和第二端板部123相互重叠,以形成加强部1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些实施例,结合图12所示,极柱组件15和加强部14分别设置于主壳体12的相邻两侧,此时第二极耳215和第一极耳214可以分别设置于电芯20的相邻两侧,并且分别与极柱组件15和加强部14相对应,主壳体12包括壳体部121、第一端板部122和第二端板部123,壳体部121弯折设置,第一端板部122和第二端板部123分别设置于壳体部121的两端,并且相互连接,第一端板部122和第二端板部123相互重叠,以形成加强部14。
如此设置,可以使电池100的结构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设置,从而可以使电池100的应用场景更加广泛。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些实施例,安装孔16可以设置于两个盖板11中的任意一个上,极柱组件15设置于安装孔16处,这样第一极耳214从电芯20中引出后,需要进行弯折,使第一极耳214与极柱组件15相对应,以便于第一极耳214与极柱组件15电连接。
结合图5、图12和图13所示,电池壳体10上设置有注液孔40,注液孔40处设置有密封组件30,密封组件30与注液孔40配合,在电池100装配完成后,可以通过注液孔40向容纳空间13中注入电解液,然后将密封组件30与注液孔40焊接,使密封组件30与电池壳体10固定连接,并且使注液孔40密封,这样不仅可以便于电池100的注液操作,而且还可以防止电池100发生漏液腐蚀,保证电池100的密封性,延长电池100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配置有本实用新型中电池100的用电装置,由于电池壳体10的上设置有局部加强的加强结构,这样在电池100的生产过程中,加强部14的厚度可以满足极耳21与电池壳体10的焊接强度,可以保证电池壳体10在焊接完成后的结构可靠性和密封性,从而可以提升用电装置的工作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1)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壳体(10),所述电池壳体(10)包括两个盖板(11)和主壳体(12),所述主壳体(12)弯折设置且两端相连,所述主壳体(12)的相对两侧敞开,两个所述盖板(11)分别盖设于所述主壳体(12)的敞开两侧且与所述主壳体(12)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13),所述主壳体(12)的两端至少部分地相互重叠,以形成加强部(14);
电芯(20),所述电芯(20)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13)中且设置有极耳(21),所述极耳(21)与所述加强部(14)焊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2)包括壳体部(121)、第一端板部(122)和第二端板部(123),所述壳体部(121)弯折设置,所述第一端板部(122)和所述第二端板部(123)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部(121)的两端且相互连接,所述第一端板部(122)和所述第二端板部(123)相互重叠,以形成所述加强部(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部(121)包括主体部(1213)和第一过渡部(1214),所述主体部(1213)弯折设置,所述第一过渡部(1214)设置于所述主体部(1213)的一端且朝向所述容纳空间(13)的一侧倾斜设置,所述第一端板部(122)与所述第一过渡部(1214)相连,所述第二端板部(123)与所述主体部(1213)的另一端相连且位于所述第一端板部(122)远离所述容纳空间(13)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板部(123)呈平板状且与所述主体部(1213)相互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板部(123)包括相互连接的至少两个第二子端板部(1231),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子端板部(1231)在所述第一端板部(122)远离所述容纳空间(13)的一侧层叠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子端板部(1231)中处于最外层的一个与所述主体部(1213)相互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部(121)还包括第二过渡部(1215),所述第二过渡部(1215)与所述主体部(1213)的另一端相连且朝向所述容纳空间(13)的一侧倾斜设置,所述第二端板部(123)与所述第二过渡部(1215)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213)具有第一表面(1211)和第二表面(1212),所述第一表面(1211)位于所述主体部(1213)与所述第一端板部(122)相连一侧的外表面,所述第二表面(1212)位于所述主体部(1213)与所述第二端板部(123)相连一侧的外表面,所述第一表面(1211)和所述第二表面(1212)相互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部(122)和所述第二端板部(123)粘接固定;和/或所述第一端板部(122)和所述第二端板部(123)焊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21)包括第一连接部(211)、第二连接部(212)和第三连接部(213),所述第一连接部(211)与所述电芯(20)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212)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1)朝向所述加强部(14)的一侧,所述第三连接部(213)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12)的一端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部(212)与所述加强部(14)焊接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20)在第一方向的尺寸为L1,所述极耳(21)电连接于所述电芯(20)的第一侧壁(23),其中,所述第一侧壁(23)在第一方向上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212)在第一方向的尺寸为L2,所述加强部(14)在第一方向的尺寸为L3,L1、L2和L3满足关系式:L2≤L3<0.5L1。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21)还包括转接件(22),所述转接件(22)包括第一转接部(221)、第二转接部(222)和第三转接部(223),所述第一转接部(221)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12)之间的间隔,所述第二转接部(222)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12)背离所述第一连接部(211)的表面,所述第三转接部(223)连接于所述第一转接部(221)和第二转接部(222)之间,所述第二转接部(222)与所述加强部(14)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20)在第一方向的尺寸为L1,所述极耳(21)设置于所述电芯(20)的第一侧壁(23),其中,所述第一侧壁(23)在第一方向上延伸设置,所述转接件(22)在第一方向的尺寸为L4,所述加强部(14)在第一方向的尺寸为L3,L1、L2和L3满足关系式:L4≤L3<0.5L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15),所述极耳(21)包括第一极耳(214)和第二极耳(215),所述第一极耳(214)与所述加强部(14)电连接,所述第二极耳(215)与所述极柱组件(15)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极耳(214)和所述第二极耳(215)中的一个为正极耳(21),另一个为负极耳(21)。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10)上设置有安装孔(16),所述极柱组件(15)包括极柱件(151)和绝缘件(152),所述极柱件(151)穿设于所述安装孔(16)且与所述第二极耳(215)电连接,所述绝缘件(152)设置于所述极柱件(151)与电池壳体(10)之间、以及所述极柱件(151)与安装孔(16)的孔壁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件(151)包括极柱本体(1511)、第一支撑部(1512)和第二支撑部(1513),所述极柱本体(1511)至少部分穿设于所述安装孔(16),所述第一支撑部(1512)设置于所述极柱本体(1511)远离所述电芯(20)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部(1513)设置于所述极柱本体(1511)朝向所述电芯(20)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部(1512)和所述第二支撑部(1513)适于与所述电池壳体(10)卡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撑部(1512)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支撑部(1513)的正投影面积,所述第二支撑部(1513)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所述极柱本体(1511)的正投影面积,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152)包括第一绝缘件(1521)、第二绝缘件(1522)和第三绝缘件(1523),所述第一绝缘件(1521)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512)与所述电池壳体(10)的外壁之间,所述第二绝缘件(1522)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1513)与所述电池壳体(10)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三绝缘件(1523)连接所述第一绝缘件(1521)和第二绝缘件(1522)且设置于所述极柱本体(1511)与所述安装孔(16)的孔壁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组件(15)还包括电连接垫片(153),所述电连接垫片(153)设置于所述极柱件(151)且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513)电连接,所述电连接垫片(153)位于所述第二绝缘件(1522)朝向所述电芯(20)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极耳(215)电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垫片(153)环绕所述第二支撑部(1513)设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组件(15)和所述加强部(14)位于所述主壳体(12)的同一侧;和/或
所述极柱组件(15)和所述加强部(14)分别设置于所述主壳体(12)的相对两侧;和/或
所述极柱组件(15)和所述加强部(14)分别设置于所述主壳体(12)的相邻两侧。
21.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667568.6U CN221176407U (zh) | 2023-09-26 | 2023-09-26 | 电池和用电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667568.6U CN221176407U (zh) | 2023-09-26 | 2023-09-26 | 电池和用电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176407U true CN221176407U (zh) | 2024-06-18 |
Family
ID=91534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667568.6U Active CN221176407U (zh) | 2023-09-26 | 2023-09-26 | 电池和用电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176407U (zh) |
-
2023
- 2023-09-26 CN CN202322667568.6U patent/CN22117640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097657B (zh) | 电池 | |
EP2043180B1 (en) | Rechargeable Battery | |
WO2023185283A1 (zh) | 电池 | |
CN216958297U (zh) | 圆柱电池及电池模组 | |
CN215771305U (zh) | 电芯盖板、电芯和动力电池 | |
CN112993491A (zh) | 一种锂电池、电芯及装配方法 | |
US20240266696A1 (en) | Battery unit, battery module, and vehicle | |
CN211045490U (zh) | 二次电池及用于其的顶盖组件、电池模块和装置 | |
CN115621631A (zh) |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 |
CN216720218U (zh) | 二次电池 | |
CN216055078U (zh) | 电芯以及具有其的电池 | |
CN218677501U (zh) | 一种电池壳体、电池和电池模组 | |
CN221176407U (zh) | 电池和用电装置 | |
CN218867252U (zh) | 电池 | |
CN216145744U (zh) | 一种锂电池极耳结构及锂电池 | |
CN214378637U (zh) | 圆柱电池及其盖帽结构 | |
CN213026396U (zh) | 隔板及电池组 | |
CN113328209A (zh) | 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的错位电芯结构 | |
CN220934342U (zh) | 一种电池结构 | |
CN218101611U (zh) | 电池和电子设备 | |
CN220065861U (zh) | 一种电池盖板及其电池 | |
CN219350567U (zh) | 一种电池结构 | |
CN219843009U (zh) | 电芯、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 |
CN221613925U (zh) | 两用圆柱电池 | |
CN218849679U (zh) | 一种电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